時間:2022-06-22 04:00:3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聽力測試,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自2009年10月新HSK改革實施以來,經過七年多的發展,它越來越受到國內外漢語學習者的認可。除了測試本身不斷成熟化、合理化的發展以外,其相關研究也日益受到關注和重視,但是總體而言研究較少,特別是聽力測試部分。
一、總體印象
由于新HSK近年才開始進行施測,所以先關的學術著作還未出現,搜集到的資料僅限于文獻。本文涉及的新HSK聽力測試相關研究共25篇,俱為2009年后發表。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對于新HSK聽力測試的內容分析研究、新HSK與其他測試的對比以及其對教學的影響等,特別基于聽力測試的內容分析的應試和教學策略研究。研究的數量雖然有限,但是其中不乏精彩之作,對促進新HSK聽力測試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看到成就的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正視存在于聽力測試研究領域的不平衡現象。這種不平衡一方面表現為研究對象的選擇,主要為新HSK四到六級,關于一級、二級的研究較少;另一方面,在研究方向上,關于聽力測試本體的研究相對較少,涉及效度領域研究也尚存空白。
二、研究現狀
下面述評主要將從四個方面展開。一般先介紹研究情況,然后表明筆者的觀點。
2.1聽力試題的文本材料研究
杜義寧(2013、2014)的研究著眼于聽力文本材料部分,以新HSK一級到三級聽力部分的文本材料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統計了該部分材料中的領域語體類型以及其中不同語體詞的分布情況。覃夢瑤(2014)的研究則側重于語用分析,新HSK四級、五級聽力真題中對會話題型的言外之意現象進行整理和分析,并通過問卷對留學生的聽力題目理解情況進行實際調查和原因分析。該研究很好的抓住了聽力測試的考察點作為切口,并積極探索造成留學生聽力障礙的原因。
此外,還有部分研究將聽力測試與教材研究進行結合。陳飛(2012)對新HSK聽力試題在題型和內容上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并總結了它們的特點。梁文嬌(2014)對新HSK四級聽力真題的題型、詞匯、話題和提問問題進行了統計分析,并以此為依據θ本考試輔導教材進行評述。張阿鳳(2015)也對HSK四級聽力試題的話題、語料的長度、難度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并以此作為聽力教材研究的對比依據。
2.2聽力試題的效度研究
王珊(2011)以交際性語言測試理論為知道,對新HSK四級到六級聽力測試的交際性構想效度進行研究,并于雅思聽力測試進行對比,得出結論為新HSK側重從語法結構的角度測試考生的聽力能力,在交際性方面表現欠佳。孫佳(2013)對新HSK聽力試題題型與效度的關系進行研究,并據此對新HSK試題的命題和實施提出調整建議。王烽力(2015)從聽力模式出發,通過對新HSK二級和四級試卷的構想效度分析,提出針對初級漢語水平聽力文本的改進方法。
由上述文獻可見,受效度研究的特殊情況所致,我國當前階段關于新HSK聽力測試的研究并不多,現有研究多為理論化、描述型分析,缺乏量化實證研究。
2.3聽力測試對教學的反撥研究
彭潔(2013)以新HSK五級為例,在實驗的基礎上對答題技巧對成績的影響進行分析,聽力測試作為新HSK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該研究中有所涉及。崔仁榮(2014)通過新HSK六級聽力模擬考試及問卷分析,提出針對韓國留學生的聽力提高指導方案。姜禮立、郭笑(2015)通過對留學生對新HSK聽力理解部分的調查問卷結果的分析,針對聽力理解考試的訓練提出教學策略和教學反思。田甜(2015)對新HSK四級試題進行了全面研究,包括聽力試題的設計目的和命題特點等,并結合留學生在考試中出現偏誤的原因,對教學策略進行探討。
安澤(2014)通過對探討漢語聽力理解能力的要求,以及對新HSK聽力試題的內容和形式分析,對如何提高留學生新HSK聽力理解部分分數提出了應對策略。王慕鴿(2015)有針對性的對新HSK五級聽力測試內容和重難點進行分析,并對漢語教師提出相應的輔導策略。任宰永(2016)則在對新HSK五級聽力部分研究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答題技巧、答題策略和教學對策。劉路(2016)也對聽力試題的特點進行研究,為幫助應試者通過考試提出其解題對策。
固然,我們提倡“以考促教”、“以考促學”,但是應注意的是語言測試對語言教學的影響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皯嚰记伞辈粌H不能準確反映應試者的漢語能力水平,也會對新HSK的發展和改進造成了不良影響。因此,我們需要正確的把握“尺度”,善用測試對教學的反撥作用,一些為使應試者取得好成績而提出所謂應試技巧的研究是應當避免的。
2.4新HSK與其他測試的對比研究
關于新HSK的對比研究主要分為三類:新舊HSK內部的對比,新HSK與其他漢語言測試的對比,新HSK與其他語言測試的對比。
徐青青(2012)首先從體系框架性因素的宏觀角度對新舊HSK聽力測試的命題方面進行了對比,又以最高級測試題為例,對新舊HSK聽力試題比較。新HSK脫胎于舊HSK,二者各有特色和不足,其對比結果有利于促進漢語聽力測試的不斷完善。
陳彤(2013)對新HSK五級和臺灣地區的華語文能力測驗(TOCFL)流利級聽力部分進行全面交叉性對比,對新HSK未來發展提供參考。張苡諾(2016)則從語料入手,對新HSK與TOCFL的聽力測試進行對比,進而驗證聽力測試的重要作用。作為目前國際上認證較廣的權威漢語測試,新HSK與TOCFL具有同的語言文字和民族心理,將一脈相承的兩種漢語言測試進行對比分析,其結果對于二者的發展都將有所收益。
肖若羅(2013)、韋東、顏玲玲(2014)和張藝馨(2015)分別從命題角度將HSK聽力試題與雅思考試聽力測試進行對比研究。程智懿(2014)以交際測試理論為基礎,從真實性、信度與效度以及交互性等幾個角度,對新HSK和雅思考試聽力測試進行對比,提出新HSK聽力試題的交互性有待提高。上述研究皆是從雅思考試中汲取可借鑒之處,針對新HSK的不足之處,對其研究和改進提出意見。
此外,王昕(2014)還將新HSK四級聽力能力要求描述及測試成績與新HSK制定的參考《歐洲語言共同參考框架》進行對比,針對《歐洲語言共同參考框架》能否與新HSK匹配的情況進行研究,結論表示新HSK四級聽力水平考試實際上略低于匹配表中的《歐洲語言共同參考框架》B2聽力技能要求的結論。
結論
綜觀七年多的聽力測試相關研究,筆者認為,今后的研究要想更上一層樓,必須注意不能忽視了語言測試最基本的出發點和目的。因此,關于測試的研究應適當側重于對測試本身的效度研究,使其能更好的為漢語學習者的語言水平提出評估參考,進而提高漢語學習者的語言運用能力。從本文的述評也可以看出,我們在一些問題上取得了進步,但是在更多的領域,我們的研究還是非常初步的,有待進一步深化。筆者非常期待新HSK聽力測試研究在未來取得更深的發展和更大的成就。
此外,本文的述評以筆者所能查閱到的相關論文、研究為主,因此可能存在不全面之處。全部述評內容僅代表筆者個人意見,不當之處或偏激之言恐難避免,敬希方家斧正。
參考文獻
[1]張晉軍,解妮妮,王世華,李亞男,張.新漢語水平考試(HSK)研制報告[J].中國考試, 2010(9):38-43
[2] 張晉軍,李佩澤,李亞男,解妮妮,黃蕾.對新漢語水平考試的新思考[J].中國考試, 2012(2):50-53
一、安定情緒、集中精神(聽前)
聽力能力也是對考生心理素質水平的檢測。過于緊張焦急的情緒容易產生恐慌心理,有礙考生正常發揮,聽力反應速度、把握信息的準確度會大打折扣。聽之前(或發卷前),以便輕松、愉快、主動地進入答題狀態。
一、掠讀題目,預測內容(聽前)
利用“試卷分發后”到“播放試音音樂和試音材料”之間的時間(尤其是介紹每一節試題做法和播放每段對話或短文的前5秒時間)、及時、迅速的預讀(包括題干和選項):根根題干中的語言信息,預測對話或短文的語境、大意、人物身份等可能涉及到的內容;比較三個題目的異同。特別注意各個選項中重復出現的詞匯,從重復詞入手,預測聽的內容,并且可確定聽的關鍵(重復詞以外的信息);這樣昕錄音時就能夠做到有的放矢,有所側重,提高答題的準確率。
三、捕捉信息、速記要點(聽中)
聽錄音材料時,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在整體內容的理解上,得在聽懂每句話的意思和內涵,千萬不能只停留在個別單詞或者單句上面,同時要特別傾聽與所設置問題相關的信息。聽不清時馬上放棄,不要強迫自己聽清每一個單詞,要把重點放在聽關鍵詞即實詞上面,一邊聽一邊把要點及回答問題的關鍵詞記下來。前面遇到聽不懂的地方可暫時放一放,聽好后面的內容,集中精力抓住后面的信息(棄前保后、棄小保大、棄軍保帥的原則。
聽短文時獨白時,注意文章的首句與首段,因為首句和首段常常是對短文內容的概括,如主要內容、作者觀點、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及事由等。
聽錄音時,僅憑大腦的短時記憶是不夠的,還在借助筆記,扼要的紀錄是十分必要的。所以要迅速捕捉文中所涉及的人物(who)、事件(what)、時間(when,what time)、地點(where)、原因(why)、方式(how)、程度(how Iong,how soon,how often,how much)、數字(how many/how much)、選擇(which)等信息,注意記筆主要提綱挈領(如關鍵詞),當然不必記有把握的要點,從而幫助推測、幫助答題。
四、抓住問題、優化信息(聽中)
問題是解答考題的關鍵所在,抓住問題,把捕捉到的有關信息進行優化處理。對自已有把握的試題快速作答;對無把握的試題也要在所聽信息的基礎上排除錯誤選項,果斷處理;不會作答的,立即暫時擱置,準備聽新的題目。一定要克服猶豫不決、優柔寡斷的毛病,使整個答題過程更加順暢。
五、連貫記憶,前后聯系(聽后)
摘要:如今,新托福作為一種英語水平的測試,其權威性被越來越多人推崇。本兒從語言測試學的角度,對新托福聽力測試的變化進行了進一步總結,分析和解釋了其再效度,信度和測試反撥作用上的優勢和貢獻。
托福(TOFLE)考試是美國教育考試服務處舉辦的為申請去美國或者加拿大等國家上大學或入研究生院學習的非英語國家學生提供的一種英語水平考試,它的權威性近年來被全世界越來越多的人所證實和推崇,對托??荚囁M行的研究也是層出不窮。隨著2006年新托??荚?, 即TOEFLIBT(Internet Based Test) 的出現,對托福研究的角度更加多樣化、立體化。本文主要從語言測試學的角度,對新托福聽力考試進行研究,對新托福聽力的變化及其測試的有效性進行分析,總結。
1. 測試有效性概述
Bachman和Palmer(1996)認為評價英語測試最重要的原則是總效用度(overall usefulness), 那么試卷設計者在設計試卷時最重要的考慮就是其有效性,它通過以下六方面內容體現出來:信度(Reliability)、效度(Validity)、真實性(Authenticity)、互動性(Interactiveness)、反撥作用(backwash)、和可行性(Practicality)。然而,在試卷設計的實際運作過程中很難讓每一方面都達到最佳,只能在當中尋求最佳平衡點。在大規模考試當中,考試策劃者在試卷設置要著重考慮信度、效度和考試對教和學的沖擊力,即反撥作用。以下部分就著重從測試學效度、信度、反駁作用三方面對新托福聽力測試進行分析。
2. 托福聽力有效性
(1)聽力測試的效度
Clark(1979)把效度(validity)定義為“成功地實現測試目的的程度”。 Arthur Hughes把測試的效度分成內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 表面效度(face validity), 構建效度(construct validity), 和標準效度(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其中,內容效度作為測試效度的一個重要指標,尤為重要。 它指的是測試是否考查了測試者想要測試的語言方面的內容,即試卷的試題內容是否與考試細則,考試大綱相一致。
托福聽力測試委員會以交際語言學為理念,模擬北美大學校園真實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全面考查學生的語言綜合技能和溝通能力。新托福聽力測試不但能檢驗出學生的真實英語聽力水平,還能夠指導學生在備考過程中提高個人的交際能力。
其中最為突出的表現是聽力材料貼近學生的真實生活,同時具有較強的時代氣息以及教育意義。ETS為新托福聽力建立了一個大型語料庫,其中內容符合學生在校園學習生活中即將要面臨的真實環境,尤其是lecture部分材料來源于北美大學許多專業入門課程,真實反映北美大學課堂的學習氛圍。新托福聽力材料來源廣泛,除了生活對話外,還包括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問題。選材的豐富廣博既給考生們普及科學知識,也讓他們從中獲得了教育,在生活學習中真正使用所學語言。 轉貼于
此外,考試題型多樣化也是保證聽力測試效度的一個重要方面。新托福聽力部分包含兩個對話和四段演講,共34道試題。
為全面考查學生綜合能力,新托福聽力題型設置豐富,包括General Questions(考查學生對材料主題,主要態度,重要觀點的理解),Pragmatic Understanding Questions(考查學生對語言交際交流的掌握能力),Connecting Information Questions(考查學生對文章前后邏輯關系的掌握)和Detailed Questions (考查學生對文章細節的把握)。這些豐富的題型設置也充分保證了聽力測試的內容效度,
(2)聽力測試的信度
Bachman(1996)把信度(reliability)定義為“測試的一致性”(Consistency of measurement),也就是所謂的測試的可信度、可靠度。缺乏信度的試卷是沒有使用價值的,同時不具備測試有效性。事實上,聽力測試的信度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試題本身的信度至關重要。而事實上,充分保證聽力測試試題的內容效度對于提高聽力測試信度是至關重要的,托福聽力測試習題較高的內容效度保證了學生在答同一份試題時,不會受到場合,環境,時間間隔的影響。 聽力測試信度的另一方面主要體現在評分標準方面,ETS也有著自己一套嚴格公正的評判體系。新托福聽力以單選題為主、復選題和表格題為輔,按正確題目個數給分。新托福聽力計分的一共六篇文章,34道題,其中回答正確的題目數量加起來就是最后分數參考值。因為仍然是以客觀題為主,所以評分標準的信度得到了保證,從而進一步保證了聽力測試本身的信度。
(3)聽力測試的反駁作用
教育界把測試對教學和學習的影響稱為反撥作用 (backwash) 。Arthur Hughes認為任何一種考試都會對其教學產生反撥作用。而通常情況下包含了真實語言交際環境中需要運用的聽說讀寫技能的試題具有更強、更積極的反駁作用。
比起舊版托福來說,新托福測試更加強調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新托福中,除專門的聽力考試外,在口語和寫作部分也出現了聽力形式的題目,這實際加大了對聽力能力的考核,明確了聽力能力在語言能力中的重要性。比過去的單獨考聽說讀寫要復雜許多,但對考生英語水平的測試也真實得多。而在這樣的測試結構中,聽力水平至關重要,直接關乎口語和寫作的分數。所以考生在平常學習中,不能孤立地看待聽說讀寫,須知這四項技能本就是一個綜合的整體,缺一不可。
近年來,參加托福考試的考生越來越多,托福考試對于教學和學生英語能力提高的積極反撥作用直接影響了我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改革。四級考試聽力測試部分話題內容與托福聽力測試內容越來越接近。而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改革直接影響了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四級聽力測試部分促進了學生聽力學習的積極性,是一種有效的推動學習的手段。新托福和大學英語四級聽力測試部分直接促進了聽力教材的改革,目前所使用的聽力教材內容豐富,所討論話題更貼近日常生活,對于學生讀,寫,說方面的能力有著很大的促進提高作用。
總的說來,托福是一項具有高信度,高效度及積極反撥作用的英語水平測試考試。為了讓托福聽力考試在英語學習者學習過程中具有更為積極的作用,依然要求專家、學者對于托??荚嚋y試設置進行進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探討,爭取六方面中的最佳平衡點,使得總效用度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Bachman.L.F&A.S.Palmer, 1996, 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關鍵詞:高考英語;二級聽力;測試;訓練;策略
隨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英語教師的教學觀念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對高考英語二級聽力測試及其訓練而言,提高高考二級聽力越來越受到教師的認可。然而,由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還處于改革的初級階段,因此,在很多方面還不是很成熟。在高中英語二級聽力教學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從而影響了高考英語的整體成績。因此,為了更好地提高高考英語的成績,加強高考英語二級聽力測試與訓練顯得很有必要。通過本文的論述,筆者一方面希望能夠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另一方面,希望能夠給相關的工作人員提供一點參考借鑒的材料。
一、高考二級聽力測試試題的特點
目前,我國高考英語二級聽力測試的試題大多數是理解主旨和大意題型,從而推測出材料的真實信息。因此,高考英語二級聽力測試題目不是簡單考察學生的語言和聽說能力,而強調考查學生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國高考英語二級聽力測試的試題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1)語速設置的比較快。(2)語音具有很大的特色。由于語言是為了反映和了解語言應用的真實性、交際性和實用性,因而高考英語二級聽力測試中經常設置語言背景。(3)高考英語二級聽力材料一般來自于實際生活,其材料也非常重視語言的真實性原則,高考英語二級聽力材料顯著的特點就是涉及的話題包含面很廣,主要涉及日常生活、文化、教育和人物等,同時,話題所涉及的內容也是實際生活中的具體情境再現。(4)高考英語二級聽力試題非常強調對材料的整體理解,而且強調口頭語言的真實性和聽力技能的熟練運用。
二、高中英語二級聽力訓練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主導聽力材料選擇并沒有改變
在當前我國的高考英語二級聽力試題中,以教師為主導對高考英語二級聽力訓練材料進行選擇的情況并沒有改變。即使在高考英語二級聽力訓練過程中會出現部分由學生自己選擇材料,也由于過于形式化而未能實施到位,也不能夠達到啟發和鼓勵學生的效果。這樣的訓練根本不利于培養學生提高高考英語二級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高考英語二級聽力材料選擇過程中一定要改變以教師為主導的方式,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
2.學生聽力缺乏正確的練習方法
在現階段的高考英語二級聽力測試及其訓練過程中,嚴重缺乏正確的聽力練習方式。高考聽力練習具有很多技巧,但在高考英語二級聽力訓練的實際過程之中,英語教師只是讓學生反復地進行機械化的訓練,而忽視了對高考英語二級聽力技巧的訓練。大多數的訓練是在學生測試完成后,重復地聽聽力材料,同時,在高考英語二級聽力訓練過程中,學生的聽力訓練缺乏有效的指導,從而導致學生的聽力能力并沒有明顯的提高。
3.學生缺乏足夠的練習,聽力材料過于單一
對于高考這種高強度的考試,沒有足夠的練習是不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的。在進行高考英語二級聽力訓練的時候,不僅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聽力的訓練,學生也應該準備足夠的聽力材料。在高中,由于課后能夠進行英語口語和聽力練習的機會很少,如果在英語課堂中沒有得到足夠的聽力訓練,學生的英語聽力很難提高。
三、高中英語二級聽力測試和訓練策略
1.加強語音的規范訓練
為了有效地提升高中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首先應該解決學生發音不準的問題,尤其應該統一規范學生的語音語調,這樣能夠較好地提高高中學生英語二級聽力的水平。同時,加強學生語音的規范化訓練,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對聽力中連續發音和省略等的注意力。
2.增加豐富的語言材料
目前,我國新課標下的高考英語二級聽力訓練要求增加了豐富的語言材料,同時,聽力材料應該滿足語言的真實性和題材的廣泛性。高中英語聽力訓練的材料應該以英語教材為主,同時,學校和教師應該積極尋找其他豐富的聽力資源。當然,學生英語聽力水平的提高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而在高考英語二級聽力訓練的過程之中,很多學生由于英語聽力不好而容易厭惡對英語的學習。為了進一步提高高中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在進行英語聽力訓練時,可以通過英語歌曲和英語視頻來進行聽力訓練。此外,在平時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名人演講之類的英語聽力素材,通過多種方式的訓練,不僅可以避免由于聽力的枯燥導致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產生厭煩,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
3.加強聽力方法的指導
提高高考英語二級聽力測試及其訓練的方式還需要加強聽力方法的指導。首先,英語教師指導學生提高聽力的技巧。指導學生掌握聽力技巧主要是指導和培養學生在聽力的過程中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在進行聽力訓練前,教師應該讓學生知道預測能力對于提高英語聽力水平的重要性。尤其應該抓住聽力中的關鍵詞,通過聽取的關鍵詞而獲取材料的大意,從而預測整個材料的內容和主旨。由于英語聽力材料大多數來自實際生活,因而聽清楚說話人的態度對于理解聽力材料的大意也很重要。在實際聽力訓練的過程中,學生還應該養成良好的聽力習慣,尤其應該保持平靜的心情,避免由于不適應高考英語二級聽力的試題而出現緊張失常的情況。其次,從聽力技能的角度指導學生進行聽力訓練。在進行英語聽力訓練時,有很多細節方面的指導對于提高英語聽力的水平也很重要。這些細節方面的指導主要包括在聽力的過程中做好標記等,尤其是對一些生詞、同義轉換詞等,加強對排除這些選擇項的干擾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
4.做好語言文化輸入性指導
由于高考英語二級聽力測試與訓練的題材都來源于實際生活,因而做好語言文化輸入性指導也顯得至關重要。(1)加強學生對流行美語文化的理解。由于高考英語二級聽力試題中真實情景再現的例子很多,并且很多案例越來越貼近生活,現階段流行美語在高考英語二級聽力題材中也經常出現。此外,英語聽力的短文一般選自于與外國人日常有關的文化歷史和價值觀,因此學生具備一定的英美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方面的知識也可以較好地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同時,學生應該及時將自己的思維方式融入英美思維方式之中,這樣有利于學生對情境的把握,也有助于學生做好預測。(2)加強對聽力材料的積累工作。在高考英語二級聽力測試與訓練過程中,教師還應該指導學生培養積累聽力素材的習慣。由于在高考英語二級聽力考試中,英語聽力的題材大同小異,學生自由積累更多的聽力素材,在高考英語二級聽力考試過程中遇到的陌生題材就越少。
5.增加一定量的二級聽力模擬試題訓練量
為了幫助學生打好聽力基礎,在平時的高考英語二級聽力測試與訓練中,教師應該增加一定量的聽力模擬試題以加強聽力訓練量。學生只有達到足夠的聽力訓練量,才能增大學生的聽力素材積累量。學生在每次聽力完成后,都應該做好積累記錄工作,尤其是對于在聽力過程中遇到的生詞,在聽力的過程中可以根據上下文的意思進行預測,聽力完成后應該查找該詞在文中的意思,同時弄明白這個生詞的意思并積累下來。由于我國文化背景與英美兩國存在很大的差距,在聽到一些生僻的詞匯時,首先應該根據英美兩國的文化背景對生僻詞進行預測,經過推理和預測后,進而弄清楚聽力短文的大致意思。
總而言之,提高學生高考英語二級聽力水平需要注意的方面很多,不僅需要英語教師加強對聽力素材的選擇,同時學生也應該主動提供較好的聽力材料,自己也應該多進行聽力訓練。當然,由于我國與英美兩國的文化背景存在較大的差異,在高考英語二級聽力試題中很多素材都會涉及文化背景方面的問題,因而學生加強對英美兩國文化背景的了解對于提高高考英語二級聽力的水平也顯得非常重要。因此,現階段研究高考英語二級聽力測試及其訓練策略具有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以上是本人的粗淺之見,由于本人的知識水平及文字組織能力有限,因此文中如有不到之處還望不吝賜教。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考聽力 試題特點 題型要求 專項訓練
在英語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的全面發展中,聽力是獲得語言信息及語言感受的主要途徑,也是提高其他技能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教學中,加強聽力訓練,有助于學生獲得全面的語言應用能力,如何提高中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是擺在廣大中學英語教師面前的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
一、明確英語聽力測試的特點
1.語速特點:聽力部分的朗讀速度約為每分鐘140―160個單詞,低于或相對高于高中英語教學大綱中規定的速度(有逐漸加快的趨勢)。
2.語音特點:在高考英語的考試說明中,并沒有對聽力部分的語音做出任何規定。為強調語言學習的真實性、多際性和實用性,英音、美音、澳大利亞的英語發音,甚至還有背景音已在試題中出現。
3.內容特點:聽力語言材料的內容主要涉及日常生活、文化教育、風土人情、時事和科普常識等方面,都來源于生活、體現生活,和日常生活有密切聯系,具體涉及的話題有:購物、看病、助人、詢問時間、通知、約會、打電話、問侯、新聞、談論天氣、自然災害等等。
4.試題特點
(1)要求考生對特定情景中的對話或獨白的整體輸入和理解。
e.g.
M:Well, I’d better be going home now. It’s been great seeing you again.
W:Oh, it was nice seeing you,too.
Q: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doing?
A.Enjoying meeting each other.
B. Saying good-bye to each other.
C.Planning to see each other.
這是一組非常簡單的對話,但是如果考生沒注意到第一個人所講的I’d better be going home now.和第二個人講的It was nice seeing you again.中的was的話,就有可能會選擇A選項。
(2)要求考生對特定情景中表達的信息有效地輸入和準確的理解。
e.g.
M: I’m afraid we’ll miss the train. What time is it now?
W: It’s 6:15. There are 10 minutes left. Let’s hurry.
Q: What time does the train leave?
A.At 6:15B. At 6:25C.At 6:50
如果考生只是注意到It’s 6:15,而沒注意到There are 10 minutes left 以及問的是“火車幾點鐘開”的話,便會誤選A。
(3)考查考生同時存貯和加工多條信息的能力。
聽力測試的第二部分是四段長對話和一段獨白,不是一人一句,而是一人講數句話,這就要求考生具備同時存貯及加工多條信息的能力。
二、高考聽力題型分析
1.基本題型
本部分共分兩節,第一節是5段簡短對話,每段對話后設一個小題(共5題,每題1.5分),每段錄音材料僅讀一遍。第二節是較長對話(一般4段)和獨白(一段),每段對話后設幾個小題(共15題,每題1.5分),每段錄音材料讀兩遍。
2.主要測試點
(1)理解對話的主旨大意。要求考生對對話內容有一個整體的理解,并具有歸納、概括能力。試題中常見的提問方式有: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What’s the topic of the passage?
What’s the dialogue about?
What’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
(2)獲取對話中的具體信息。要求考生在聽懂聽清信息的同時,還要對所聽到的信息做簡單的處理(有時需要進行簡單的計算)。這些信息(如時間、地點、人物、年代、價錢等)對理解對話、主旨是不可缺少的,且在高考試題中占有較大比例。常見的提問方式有:
When does the plane take off?
How much does the man want to change?
Where is the man going?
How long will the man’s holiday last?
Why does the woman want to leave her present job?
What’s the woman doing?
(3)判斷對話發生的背景、地點及對話者之間的關系??疾榭忌鷮谡Z的理解能力,常見的提問方式有:
Where does this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Whom do you suppose they are talking about ?
What’s the most probable result of the conversation?
(4)理解領會對話的觀點、態度及意圖。要求考生不但能理解錄音原文的主旨大意,而且要通過文中的重要細節、具體事實,揣摩、推斷說話者的意圖、觀點和態度,這是對考生聽力方面綜合素質的考查,常見的提問方式有: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speakers?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speakers?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rds best describes the day the speaker had?
What’s the woman’s attitude to Bob’s traveling on his own?
What is the aim of the program?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
三、加大聽力訓練力度,提高學生英語水平
1.寓聽力教學于說、讀、寫之中。教材的每個單元的內容即是很好的聽力材料,同時教材的每個單元還設有專項聽力訓練,這都是訓練聽力的好素材。但是隨著高考試題語速的加快,現有教材的語速明顯較慢,為此筆者在平時的訓練中,依據學生實際情況,另外配制一些語速較快的聽力材料,每周利用一個早讀的時間和某一節課的前20分鐘時間分別進行兩次聽力強化訓練,效果不錯。
2. 充分利用學生喜愛英文歌曲的現象,將英文歌曲用于聽力教學。在給高二學生上聽力課時,筆者嘗試將一些內容難度不大的英文歌曲引入課堂,一則激發學生的興趣,滿足學生聽歌的愿望;同時讓他們自然學習語言,提高聽力,還可通過歌曲內容復習已學知識,為學習新的語言材料作鋪墊,可謂一舉多得。
3. 利用網絡。隨著網絡的普及,學生接受多媒體教育的機會增多,很多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找到很多好的聽力錄音,這些都是訓練聽力的絕佳機會,既可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同時也可提高他們的英語整體水平。
4. 培養捕捉信息的能力。聽力訓練的特點是受時空的限定性、信息接受的被動性和材料內容的保密性。通過訓練,可幫助學生捕捉聽力材料中的關鍵詞,邊聽邊記,并對所聽信息進行適當的編碼,培養學生聽信息的習慣。要抓住主要信息,舍棄一些次要信息,以免影響對整篇的主要情節和中心思想的理解。幫助學生培養短時記憶力,正確分配注意力。
5.培養預測判斷的能力。重視聽力技巧的訓練是提高學生聽力理解的有效措施,可培養學生對所聽內容的檢索、預測和判斷能力,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語言材料和已知的信息線索預測和判斷所聽材料的內涵意義。預測和判斷時可根據標題或題后練習進行,這樣在聽時就會有未聽先知的感覺,聽的欲望強烈,同時也感覺聽得容易。抓住主題句、關鍵詞非常重要,因為主題句、關鍵詞往往揭示整個語篇的主要內容,有利于對語篇的理解。
6.掌握答題技巧。聽力能力測試有心理、瞬時、信息三個方面的效應,決定聽力能力高低的關鍵在于能否盡快理解所聽材料的內在聯系,領會其大意,抓住其重點。當然,聽力測試也有一些應試技巧,以求得考試狀態最佳、應試更嫻熟。因此,在聽力測試中,我們應注意三個階段的問題:聽前、聽中和聽后。聽前要安定情緒,集中精力;略讀題目,預測內容。聽中要捕捉信息,速記要點;抓住問題,優化信息。聽后要連貫記憶,前后聯系;捕捉信號詞,前后聯系,判斷推理。
參考文獻:
[1]跨越重點線――英語聽力大突破.中國致公出版社.
[2]普通高等教育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英語科).
[3]高考命題與備考白皮書.學苑出版社.
河北省中考聽力測試從2006年至現在一直占英語總分的四分之一(30分),而2005年占英語總分的三分之一(40分),但聽力對于很多學生來說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學生除了平時注意多聽、多讀之外,掌握一些技巧也是非常必要的。
一、要保持良好的心態
心理緊張主要出現在測試或大型考試中,由于求勝心切,又怕不適應考試的內容和語速,心里總感到被動、無把握,從而產生過度緊張的心理。結果是越想聽懂越聽不懂,越聽不懂心理越緊張,腦子出現暫時的空白,造成“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的被動局面。這種情況下不要說幾分鐘,哪怕是幾秒鐘,對信息的攝入也會出現斷層,導致無法正確理解所聽材料。所以學生必須保持平靜放松的心態答題。也就是說,在考試前要盡力調整好自己的情緒:沉著、冷靜、自信,保持良好的心境和清醒的頭腦,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大腦的潛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正常水平。
二、眼疾腦快,迅速審題
盡管命題者設計試題時要考查學生對于語音材料的理解程度,但題干中往往滲透出該段材料的主題或大概意思。因此學生要充分利用發卷后放錄音前的那一段時間或答每一道題的空閑時間搶讀試題的題干及選項內容,找出共同點和不同點,做到心中有數,以便確定聽音的重點,有針對性地聽錄音。尤其是對“3W1H”即時間(When)、地點(Where)、人物(Who/Whose/Whom)、情節(How)要聽得準確、反應快、判斷迅速。
例如下面這道中考題:聽句子選出句子中所包含的信息:
A.Austria?搖B.Australia?搖C.America
當學生讀完這三個選項之后,就可以把重點放在聽具體的地點上了。又如:
A.This afternoon?搖B.Sunday afternoon?搖C.Saturday afternoon
學生就可以把重點放在時間上。
在做短文聽力題時,學生還要充分利用預測的技巧。有很多題根本用不著聽錄音,只要你看完所有的題干找出關鍵詞,通過串聯、聯想、分析,從最后的題往前推,再根據自己平時掌握的常識,就可以推斷出正確的答案。
例如:聽短文,選擇正確答案。
1.Mr.Brown likes buying ?搖?搖.
A.clocks?搖B.stamps?搖C.clothes
2.Mr.Brown has got ?搖 ?搖 clocks now.
A.3000?搖B.300?搖C.350
3.Does Mrs.Brown have the same hobby as Mr.Brown??搖 ?搖.
A.No,she doesn’t?搖B.Yes,she does?搖C.We don’t know
4.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right?
A.Mr.Brown cleans the clocks every day.
B.Mr.Brown repairs the clocks every day.
C.The clocks are cleaned by Mrs.Brown every day.
5.What’s Mrs.Brown’s trouble?
A.She can’t do the cleaning well.
B.She doesn’t know the exact time at all.
C.The clocks make noise only at night,so she can’t sleep well.
我們從第2題的題目中的clock馬上可以推斷出第1小題的答案應為A。而且,clock還多次出現在第4、5小題的選項中。從中,我們還可以推測第3題的答案可能是A,而第5題的答案可能是B,因為Mrs.Brown不喜歡clock,才會給她帶來trouble,而這trouble可能就是“She doesn’t know the exact time at all.”。
因此,在做聽力試題時,審題是非常重要的。
三、聽寫結合,重點紀錄
在聽對話和短文時,由于內容較多,容易造成前邊聽,后邊忘,所以有必要一邊聽一邊在草稿紙上或選項旁邊做記錄,寫下錄音中的姓名、地址、數字等關鍵內容。特別是用數字表示的時間、年齡、價格等。這樣在答題時憑借這些記錄進行分析、判斷、計算等就容易多了。
1.要善于做簡要筆記,要眼、耳、心并用。
例如:A.9 years?搖B.19 years?搖C.6 years.原文是這樣的:
W:This is a picture of mine with my brother and sister.
M:Is your brother older than your sister?
W:Yes,much older.He is 26.
M:And how old is your sister?
W:She’s 17.
M:That’s a big difference.
Q:What is the age difference between her brother and sister?
原文中出現了26、17兩個數字,我們把這兩個數字記錄下來,再根據題意很容易作出選擇。在聽的同時,隨時在選項旁邊做記錄,問題就輕松地得到解決了。
2.做記錄時還可以運用簡單的數學、代號、縮號等符號,以簡易為主,看懂就行。
例如:Peter is older than Jack,but Tom is the youngest of three.
Question:Who is the oldest of the three?
我們作出簡單記號:T
3.要留心句中的“路標”。英語句子中的but,and等關聯詞可以看成是聽力道路上的路標。例如:
――Do you go to school by bike?
――Yes,I often go to school by bike,but today,I go there by bus.
Question:How does the man go to school today?
只要聽者耐心聽but后的內容,很容易得到答案。
四、把握文章的整體意思
考試時聽到陌生的詞或詞組,要一帶而過,把思維高度集中在整體意思上,把握整體文章的中心思想和重點內容。一定要注意整體理解,把握住說話者要表達的真正意思。注意首句和首段,它們往往會闡明講話的目的和主要內容,對整段話或整篇文章起著概括或提示作用。
【關鍵詞】聽前預測 聽中預測 聽后推測
在平時的聽力教學中,筆者發現有部分學生會有缺乏信心、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還會出現種種聽力障礙,比如不能夠根據所提供的線索完成聽力任務;不能進行有效地猜測、聯想和判斷等。根據詹?威利斯和其他語言學家的理論,聽力技巧一般可概括為12項微技巧,而其中的6項均涉及到預測技巧,約占聽力技巧的50%。由此可見,預讀預測是聽力理解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它對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種策略可分為聽前預測,聽中預測和聽后預測。
一、聽前預測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 年版)》指出:學生在聽力活動之前,要明確聽力的目的,激發自己濃厚的興趣,使自己心理上產生期待。所以,教師一定要指導學生利用分發試卷到正式開始播放聽力材料前的這段時間,迅速地瀏覽預讀聽力題目。與此同時,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題干中的信息,預測對話或短文中可能涉及到一些內容,特別要注意姓名、時間、地點、重點詞語等,減少記憶負荷,縮小信息結構范圍,提高聽的效率。經過長期的預測訓練,學生可以考場上聽力緊張,增強自信心,進行有效地理解。在聽前預讀預測中必須要有任務驅動,學生根據任務驅動達到有效訓練。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聽力預讀預測中的任務有章可循,大致有以下幾個任務。
1.反推式預測任務
反推式預測任務即根據問題或者選項進行反推預測,學生了解聽力文章的大概,從而減輕聽力障礙。例如:聽力過程模擬試題中有題目:
What is Mary’s plan for Saturday?
A. Visit her mother
B. Ask John and his wife to dinner
C. Cook dinner for Tom
在預讀過程中,指導學生先看選項,在后面的聽力過程中必然會出現與A、B、C三個選項中相關的關鍵詞,到底選哪一個正確,待聽完聽力之后再確定。
2.比差異,作出默預測
比差異即默讀聽力題目選項,比較選項中的差異,在內心中默默地推測,并作出預測。在做聽力的時候,我們經常會遇到電話號碼,門牌號等數字材料,這就要求我們在做聽力預測中要做到心中有“數”,防止在聽力過程中出現不同的讀法或算法,這樣才會在聽力過程中游刃有余。
3.抓要點、推主旨
在預讀時要抓住題目選項中重復率高的詞語,從重點詞語入手進行預測聽力材料的主旨內容,集中精力把握主題內容。如: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A Ping-Pong player.
B. A Ping-Pong team.
C. A Ping-Pong match.
顯然“Ping-Pong”是A、B、C三個選項中出現頻率最高的關鍵詞語,也就說明這段對話是與“Ping-Pong”有關的內容,那么到底與他有關的是人還是事呢,這就要求我們在聽力的過程中要注意分析,答案自然而然就會得出。
二、聽中猜測
聽中猜測是指在聽力材料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抓好關鍵詞,把握文章主題,并能根據材料內容,浮現場景,猜測文中的內容,需要強調的是在聽的過程中學生要有一定的獲取信息和處理內容的能力。
1.抓住首尾句,領會大意進行預測
在聽短文和較長的對話時,一定要抓住第一句話,往往第一句話中能提取和捕捉到有效的信息,特別是關于學生生活經驗的文章和知識;同時,還要關注文章材料文章最后的總結性語句,往往較長材料中會有總結性的語句,抓住結尾語句,可以預測材料中談話的主題、目的、態度等。
2.用好交際用語,合理進行預測
在聽力測試中,我們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Where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Where did the conversation most likely take place?”等等,這是考查學生對日常交際用語的掌握情況,能理解對話地點、背景和對話者之間的關系。這些材料往往是以真實的生活情境為背景,在聽力材料中往往就會出現與日常生活有關的交際用語。例如,在遇到“Can I help you?”或“What can I do for you, sir?”的交際用語時,我們能立刻推測出對話雙方的關系:顧客和店員的關系或者是醫生和病人的關系。
3.巧用關鍵詞,有效進行預測
在聽力教學中,往往會涉及到各類題材和內容,比如社會現象、日常交際、個人愛好、購物吃飯、文體活動、家庭成員、學?;顒印⑻鞖馇闆r、時間問題、運動健康等。在這種特定的對話或獨白的語言環境中,我們要利用這種特定語言環境進行預測,在預測的過程中,要抓住關鍵性的詞或短語,使預測的成功率增強。而對于一般人的身份、職業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一般隱藏在對話的內容中,這就要求我們在聽聽力時能根據雙方的談話內容和對話中的關鍵詞進行分析、推測。
4.根據功能詞,進行準確預測
所謂功能詞是指一些關聯詞、過渡詞及短語。這些詞在語言的理解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功能詞可導致表達的內容迥然不同。這樣的功能詞很多,如表示轉折或對比的but, however, though, instead, otherwise, or等;表示因果的so, for, because, as, therefore, as a result, so that, in this way等;表示補充或強調的and, above all, besides, again, especially, also, in addition等;表示解釋的I mean, in other words, that is to say等;表示舉例的for example, such as等;表示比較的like, as well as, in the same way等;表示轉換話題的by the way, now, change the subject等;表示總結的in all, on the whole, to sum up, above all等。學生在聽的過程中,要時刻注意捕捉這些詞。
三、聽后推側
聽后推測即在聽完材料后對內容進行邏輯推理,主要考查學生對談話雙方意圖和態度的推斷能力。同時,學生能夠利用后面聽到的材料信息,及時對前面有疑惑和漏聽的內容進行推測,并加以分析和推測,從而提高學生做聽力材料的正確率。
【關鍵詞】初中英語 聽力技能測試 存在問題 應對策略 應試技巧
隨著我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的日益提升,英語作為“聽”與“說”的溝通功能更加突出。中考中也加大了對英語聽力技能的測試力度,不僅考面試的口語交際,也考筆試的聽力技能測試。
一、英語聽力技能測試存在的問題
1.語音方面。學生本身發音不準,單詞聽了感覺似曾相識,但很難快速辨別是什么意思。因而,難以正確理解所聽內容,缺乏辨別句子中意群停頓、失去爆破、單詞的重讀、弱讀、連讀、同化、省音、加音等語音現象。
2.詞匯方面。許多學生的詞匯量少,用法不熟練,掌握的詞義范圍狹小,導致許多學生聽到生詞就緊張,把精力主要放在這個詞的意義上,中斷了思路,跟不上聽力材料,結果影響了對整個句子或整段的理解。
3.心理因素方面。有些聽力水平差的學生對聽力缺乏信心,一聽就怕,越怕就越聽不懂,尤其在聽力材料本身語速快或噪音大的情況下,更加難以進入角色。有些聽力較好的學生,往往在聽簡單內容時掉以輕心,粗枝大葉,在聽難的內容時又顯得異常焦慮不安。
4.聽力技巧方面。多數學生剛開始接觸聽力材料時,不知從何時何處下手,不會抓緊時間進行快速閱讀;播音開始后,有的學生因為沒有聽清其中的一個單詞或一個句子,思維就停滯不前,從而影響其它題目的作答。有的學生不善于在聽力的過程中記錄關鍵信息,如時間,地點,數字,人名等,從而影響反應速度。
二、英語聽力技能測試的應對策略
1.幫助學生過語音關。教師在七年級上進行語音教學后,就要在平時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進行英語連貫發音練習,訓練學生聽辨易混淆的音素,字母,單詞,數詞等,訓練學生掌握音素和單詞在語流中的變化,音的省略,音的連續,音的不完全爆破等。初中英語仁愛教材在這方面有了很大的改進,每個話題都有音標,語音,語調,重讀,連讀等訓練。
2.養成聽寫習慣。聽寫是最簡便的聽力訓練方法。聽寫內容可以包括單詞,短語及句子,甚至默寫課文。聽寫不僅訓練了聽力,還加強了學生的詞匯量。聽寫要作為一種固有的日常練習,每天一聽寫,每周一小測,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聽寫習慣,這也是提高學生聽力的必要環節。
3.加強“說”的訓練。聽和說是相輔相成的,聽是說的基礎,說是聽的提高。中學英語聽力訓練,重要的一步便是如何讓學生開口說英語。“說”的訓練方式很多,我主要是采取對話表演、復述課文這兩種方式。我對學生說:聽懂是騙人的,看懂是騙人的,只有說出來,才是自己的!加強說的訓練,是聽力技能突飛猛進的關鍵。
平時上英語課時,教師要加強聽說指導,如句子的聲調,重音,停頓等。大聲朗讀可以促進學生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流暢性,又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分角色朗讀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由于難度不大,參與面廣,可以充分調動各個層次的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尤其可以讓英語基礎差和信心不足的學生參與課堂。
4.養成廣泛閱讀的習慣。聽力的好壞往往與課外閱讀相關聯。書讀得越多,對常用詞匯就會越熟悉。同時,不同內容的閱讀既能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又能了解英美文化,熟悉西方人的思維方式,還能培養語感,從而促進學生聽力水平的提高。
5.克服聽力測試的心理障礙。心理學家說過,當人的情緒處于緊張,激動或厭煩的時候,極易產生對抗心理。在日常教學中要為學生創設寬松,平和的環境,訓練時讓學生自己認識錯誤,糾正錯誤。教師對于學生的恐懼心理要進行客觀的分析,在教學中多加鼓勵,聽的過程是一個從聽不懂到聽懂一點到聽懂較多的過程,要培養學生的耐心,恒心,對于學生的點滴進步,要不失時機地加以表揚,以增強他們的自我參與意識,挖掘和發揮潛能。
三、聽力測試的一些應試技巧
聽前:抓緊時間,快速瀏覽題目,捕捉一切可從題目及選項上獲得的信息,預測可能提出的問題。特別是中考開考前的5分鐘,一定要教學生不要忙于做后面的題目,要快速瀏覽聽力題,做到心中有數。聽的時候已經等于把考題熟悉了一半,就不再害怕做題,就會有的放矢,提高聽力測試的效果。
聽時:在聽錄音時,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對于問題中的時間,地點,人名,數字等,要及時記錄;對于聽不清的題目應馬上放棄,把注意力轉移到下一題。即使第一遍聽懂了,選完了,第二遍也要認真再聽,再審題,有錯及時修改。經常有發現有學生第一遍聽完,選完后,第二遍就不聽,東張西望,結果就容易做錯。
聽后:聽完每段對話或獨白后,應迅速理解和回憶所聽的內容,仔細核查,并在最短時間做出判斷,省去不重要的信息。不要試圖去聽懂文章中的每一個詞。做聽力測試時,目的只是弄懂大意,抓住關鍵詞,找到所給的答案。不能根據上下文推斷的,就不要過分追究。
總之,學生聽力提高是一個反復實踐的,持久的過程。作為教師,一定要有創新意識,積極思考和實踐,從課堂教學出發,注意教學的方法策略和學法的指導,以多樣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調動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關鍵詞] CET四級聽力測試 效度 反撥作用
引言
近幾年來大學英語教學經歷了從結構主義教學向交際教學方式的轉換,因而CET四級考試也經歷著一場改革,并且明顯體現在考試題型和比重分值的變化上。其中聽力測試這一部分不僅加大了分值比重,也增加了測試類型。顯然CET四級考試的改革符合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的目的,即要培養大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未來的職業和社會交往中能有效地進行口語和書面信息的交流。
效度是衡量測試價值的一個基本指標,而對于CET這樣一個全國范圍的語言能力水平測試而言,測試的效度顯得尤為重要。另外,CET考試也使英語教師對大學英語的教學產生反思和重要影響。而這種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即反撥作用,在大學英語的課堂教學活動中表現尤為明顯。
CET四級聽力測試的效度
CET四級考試從性質上來說是一項規模標準化英語語言水平測試,而聽力測試是語言水平測試中極為重要的一項。Buck認為聽力理解能力由語言能力和策略能力兩個基本部分組成。Hughes提出聽力能力就像閱讀能力一樣,是一種接受性技能,所以聽力水平測試和閱讀水平測試在很多方面有其一致性。聽力水平的測試是基于評估被測者理解所聽到的信息并重新構建此信息的程度。
CET四級聽力測試主要有兩部分構成,即聽力對話和聽力短文。聽力水平測試的方式一般分為兩種題型,即選擇題和自擬答案題,而這兩種題型都被采用于改革后的CET四級聽力測試中。其中聽力對話全部是15道多項選擇題,而聽力短文由10道多項選擇和復合式聽寫所構成。與測試改革之前的分值相比,聽力測試的比重增加了15%,這也正好順應教學大綱中對聽說能力的強調。
從考試題型中可以看出,多項選擇題仍然占據著主導地位。許多學者對這一題型運用在聽力測試中的效度進行了理論上和實際上的研究探索。CET四級聽力測試的多項選擇題要求學生在有限的15秒鐘以內,從4個選項中選擇出正確的選項,而在實際的社會交流中,聽力水平是無法從選擇選項表現出來的。而另外一個問題是采用這種測試方法可能會讓一些學生猜答案,學生們接受一些應試教育的訓練以掌握聽力策略和技巧來解題,由此導致他們猜答案而多過于表現聽力水平。因此多項選擇題型在聽力測試上被很多學者批判效度不高,因為它被認為評估的是學生的閱讀和記憶等認知能力而不是實際的聽力水平,這樣導致學生學習語言知識和實際運用之間的差距。
新題型復合式聽寫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使題型更為多元化,因為它把填空聽寫和速記結合起來,擴充了原來單一的多項選擇題型。許多學者認為復合式聽寫是有效并可信的因為它要求學生捕捉缺失的單詞或者重建所聽信息的含義,而這種測試方式正是有效評估了聽力水平。但是也有學者指出復合式聽寫的評分標準并不完全是以評估學生的聽力水平為內容,因為在評分上它也考查了學生的閱讀能力,語法和單詞拼寫能力,由此導致聽力水平測試的效度下降。
另外,從測試的聽力材料來說,情景的真實性是測試效度的一個重要要求,即指聽力材料必須是真實的社會交流情景。但是在CET四級聽力測試中,所有的聽力對話和聽力文章都不是真實的,而是通過控制語速,信息量和語法的復雜性來模擬真實情景。而評估模擬情景的聽力水平和評估真實情景的聽力水平有明顯的差距,不能測量學生的真實聽力水平,因此這種差距一定程度上使CET四級聽力測試的效度降低。
四級聽力測試對教學課堂的反撥作用
語言水平測試的反撥作用是指測試對個人,教育系統乃至整個社會的語言教育和學習的反饋和影響作用,其中包括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對于CET四級這種全國范圍的考試來說,其對語言課堂教學的反撥作用尤為直接突出。從其積極意義來說,CET四級考試中聽力部分比重的增加使英語教師更加注重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除了教材所規定的聽力材料,英語老師還會擴充信息量,給學生播放一些有知識性,教育性的英語視屏和音頻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聽力水平。另外,復合式聽寫題型的增加,也使老師更注重學生的填空聽寫和速記能力的培養。
但是,從其消極意義來說,CET四級考試完全是一個英語水平測試,把大學英語的教材排除在外,這可能導致英語教師采取應試教育的教學方式。應試教育是指老師的教學行為并不是為了教學大綱的內容和目的,而是直接滿足于測試的內容。為了讓學生在CET考試中獲得更好的成績,英語教師不得不更多地進行應試的教學輔導,包括大量密集的四級模擬題培訓,教授的也是各種聽力技巧和策略讓學生解題,而不是從根本上提高其聽力水平,因此對學生的實際英語能力有很大的消極影響。
總結
總之,CET考試作為全國范圍的一個語言能力水平測試,必須有效地評估大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改革后的CET四級測試增加了聽力部分的比重,符合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這一教學目的,效度有所增加。但是CET四級聽力測試的題型,評分標準及聽力材料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真實評估學生的聽力水平,因此效度還需提高和改進。另外,CET四級聽力測試對于大學英語的課堂教學有著積極和消極的反撥作用,特別是應試教育的教學方式對大學生英語的聽力水平有很大的消極影響,英語教師應該采用交際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
參考文獻:
[1]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大綱(2006)。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委員會。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 孔燕平和聶建中(2002)。CET中復合式聽寫及其對教學的反撥作用。外語界,88, 51-57.
[3] 喬靜(2006)。CET效度及其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反撥作用。安陽師范學院學報,1,109-110.
[4] 湯艷(2004)。CET-4聽力試卷多項選擇題型的評估及其對外語教學的后效作用。浙江海洋學院學報,21(4),94-97.
[5] Buck, G. (2001). Assessing listening.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關鍵詞:B級;聽力現狀;應對策略
《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大綱》規定,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目標是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其英語教學應貫徹“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方針;既要培養學生具備必要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也應強調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有關涉外業務工作的能力。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就是為了檢驗高職高專學生是否達到所規定的教學要求而設置的考試。
1984年3月,教育部、國家民委在《關于加強領導和進一步辦好高等院校少數民族班的意見》中,對有關民族預科班的教學和管理問題做了明確規定,規定預科階段的任務是“根據少數民族學生的特點,采取特殊措施,著重提高文化基礎知識,加強基本技能的訓練,使學生在德育、智育、體育幾個方面都得到進一步發展與提高,為在高等院校本、專科進行專業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預科外語教學的目的是鞏固與提高學生外語基礎知識,從而為大學打下堅實的基礎。而在英語的聽、說、讀、寫和譯五項技能中,聽說是重中之重。要使學生能用英語進行會話,他必須具有一定的聽力能力。但是,從數次的考試結果來看,盡管三級B考試有些簡單,還是有相當一部分預科生及格不了,其中聽力是他們失分較多的一部分。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通過等級考試,本文將對B級聽力特點及預科生英語聽力現狀做分析,然后提出解決方案。
一、B級聽力題型分析
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B級的聽力題型分為三個部分 :section A, section B和section C。
1.A部分的五個題目主要考的是一些日常用語, 句子內容和結構比較簡單,一般為疑問句,多以Wh-和h-開頭,即what, which,where,when,why,who,whose和How,這部分主要要求學生根據聽到的內容判斷說話人所在的場所; 確定說話者對數字或時間、特定日常用語的識別;判斷談話人的思想或觀點等;確定說話者所參與的活動等等。
2.B部分為5個簡短對話。在所問問題中,大多數都以wh―等開頭的特殊疑問句?!按瞬糠植坏罂忌哂休^強的英語理解能力,而且要具備良好的短時記憶能力和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它主要測試學生
(1)對相關詞匯、句子含義的理解
(2)對近義詞、近音詞、近形詞的辨別
(3)猜測人物的身份、地位及相互之間的關系
(4)預測或推測人物的觀點、意想和態度
(5)對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的推測
(6)有關數字的運算
(7)事件發生的因果 [1]
3.C部分為簡單短文。要求學生聽一段短文3遍,然后補上空格處的單詞或短語。材料涉及的面較廣,有故事傳記,也有科普、文教、風土人情、歷史簡介等,因此,要求考生平時就要多聽多練,尤其是詞的拼寫方面。
二、預科生英語聽力現狀
(一)方言的干擾
大多預科生是來自全國各地邊遠山區的少數民族,長時間地接觸方言使得他們已形成了固定的思維模式和語言習慣。原有的語音語調制約著英語語音語調的學習,因此也嚴重的干擾了學生聽力的理解,致使聽力學習效果不佳。
(二)詞匯量匱乏
詞匯量是學好一門語言的最根本要求。學生詞匯量小,在做聽力時,一旦遇到生詞,學生勢必會產生緊張的心理,從而導致思想集中不了,焦急,進而影響對聽力材料的理解。因此,詞匯量的積累是提高英語聽力理解水平的重要條件。再加上部分政府(如藏族,海南等)對英語教育的不重視。從師資方面來看,當地的大部分英語老師學歷較低,語音語調不夠標準;從學習動機來看,政府不將英語列為高考考試的科目,從而制約著學生學習的動機,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若遇到困難,大多數學生采取消極的態度。有的視而不見,有的干脆回避困難,久而久之,學習的基礎極不扎實,詞匯量相當的匱乏。
三、應對策略
1.強化語音、詞匯教學
絕大多數少數民族預科生從小學習當地語言,英語對他們來說便是第三外語,英語語音語調受方言的影響嚴重,因此在預科階段的學習中,重視糾正學生的語音、語調是提高學生聽力水平的第一步。至于詞匯是英語學習的根本,詞匯量的多少是直接影響聽力理解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定的詞匯量是聽好英語的基礎,如果詞匯量不夠大,必然影響聽力內容的理解。因此,在B級大綱要求的范圍內,老師要指導學生如何去背單詞,強調單詞累積的重要性。
2.堅持聽力訓練,精聽和泛聽相結合
在平時的訓練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精聽和泛聽練習。“進行精聽時應讓學生先把錄音內容從頭至尾聽一遍,再把聽不懂的地方集中起來,一遍又一遍地反復播放;”[2] 泛聽是要求學生從整體的角度來要求學生聽懂段落的中心思想和主要情節,沒必要把每個單詞都聽懂,因此在放音過程中, 不要作解釋或回答問題。在聽力訓練初期, 應以精聽為主, 隨著學生聽力的提高, 逐步擴大泛聽比例, 到了高級階段,要以泛聽為主, 精聽為輔。,教師還可以建議學生平時多收聽英語廣播節目或課堂上給學生播放一些英語廣播節目,從聽慢速英語到聽正常語速的英語廣播。英語廣播節目,如BBC、VOA等,其內容廣泛,包括國內外新聞剪報集錦和各類系列的專題報道。通過收聽這些電臺的節目,不僅可以聽到純正的美式和英式英語,而且可以了解國際大事;堅持長期訓練和收聽,能極大地增進英語的聽力。
3.熟悉題型
3.1聽前預測,緊扣與試題有關的內容
目前英語等級三級的聽力試題都是聽錄音后選項的形式,先閱讀題干和選項可以幫助預測將要聽到的內容及其重點之所在。因此學生要充分利用聽力正式播放前和各段對話之間的停頓時間,掠讀一遍題干和全部選項,通過對答案選項的共同點進行分析,預測出題型,如時間題、地點題、關系題等。利用經驗和觀察力給關鍵信息定位,做到戰而不殆。
3.2抓關鍵詞和主題句
關鍵詞和主題句在短文聽力中尤為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聽力理解的準確度。關鍵詞通常是名詞、動詞、形容詞及連詞,通常在句中作主語和謂語。而主題句通常是全文或整個段落的中心思想,一般位于全文的開頭和末尾,有時也是出現在每個段落的開頭。
4.自主學習
中國有句成語叫做“孰能生巧”,同樣,要提高聽力,必須建立在大量的訓練基礎之上。但目前預科階段每周的聽力課時才2課時,極為有限,靠課堂上的工夫就想提高聽力簡直是異想天開,所以,我建議預科生學會自主學習,課后自己多花點時間,多下苦功夫,堅持每天聽力訓練,這樣能力必然得到很大的提高。
5.背景知識因素
現在聽力材料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教育等各個領域,因此教師在課前應對材料的相關背景知識做一番介紹,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聽力理解能力?!皩W生不熟悉聽力材料的背景知識,就無法理解所聽到的內容。因為聽力材料題材多樣,內容廣泛,學生由于知識面有限,或跨文化歷史背景知識缺乏,常會有聽得懂單詞聽不懂內容的情況出現,以致造成聽力理解上的困難”[3]英語三、四級是各個高校生必須經歷的英語等級考試,因此,聽力課就成了各高校必開設的一門科目,而英語聽力訓練是預科階段及大學英語教學中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是,聽力也是預科生相對薄弱的環節,要改變這種現狀,英語老師要認真落實《大學英語聽說教程》的要求,要注意強化學生的語音、詞匯的學習,強調自主學習的重要性。除了老師的指導,學生自己的努力也是需要的。
參考文獻
[1]梁銳綿.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AB級考試聽力考點分析[J]. 《商情》 2009年第1期
[內容]
我省的考試試驗項目"高中英語畢業會考加測聽力"于1991年底由國
家教委考試中心列為"八五"教 育考試科研課題,經過1992年的宣傳準備,
93、94、95三年的逐步推進,已于1995年基本達到 課題研究的預期
目的,1996年起正式實施。
在高中英語畢業會考中加測聽力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課題。英語教學要求對
聽、說、讀、寫"四會"能力 進行全面訓練,這是由語言學習規律所決定的,
并已列入新的英語教學大綱。新大綱還對聽、說、讀、寫的各 年級量化要求制
定了具體的指標,作為進行測試檢查的依據。英語考試必須反映教學的需要,反
過來,又促進 英語教學的健康發展。由此形成教學考試教學的良性循環,
從而逐步提高我國學生的英語學科素質——運 用英語的能力。目前中學的各類
英語考試試卷對"四會"中的"讀"與"寫"均有體現,對"說"的測試由于
難度太大,尚難實施。至于對"聽"的測試,在國外大規模考試中是必考的重要
部分,國內的EPT考試及大 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中也都要考聽力。目前要求
在高考中英語加測聽力的呼聲很高,看來也是勢在必行,但因 高考影響大,必
須慎重行事,要經過較長時間充分試驗,在確有把握的情況下才能推行。而另一
方面,如果不 盡快采取一定措施對聽力進行測試,那么目前使用新教材在教學
及教改中所取得的成果將付之東流,英語教學 又會恢復傳統的"語法翻譯法",
英語學習中的"聾啞局面"將依然如故,中學生英語水平就會與目前國內改 革
開放、擴大對外交流的形勢很不適應。因此,本課題作為高考加測聽力的前期試
驗對英語教學改革和測試改 革是有一定意義的。
為順利實施本課題,我們制定了"堅持方向,起點宜低,創造條件,分步到
位"的原則。我們的設想是一 定要把聽力測試作為英語考試的一個內容,這樣
可以起到教學導向作用。但在測試的標準上要考慮現實情況, 要照顧到廣大農
村地區,特別是"老少邊"地區現狀,不能使他們的總成績受較大影響,從而積
極引導、鼓勵 他們創造條件加強聽力訓練。為此,我們提出在加測聽力后確保
英語會考的及格率仍控制在95%左右,通過 逐步引導,一年上一個臺階的辦
法,爭取用3~4年時間使這一改革基本到位。在課題的具體實施中我們的目 的
有兩個:1.證明這一改革不但在理論上是正確的,而且在國內現實條件下,只
要周密計劃,精心組織,在 實施上、操作上也是可行的,廣大農村地區考生也
可逐漸適應并接受。2.在保證及格率不受影響的前提下, 降低優秀率,使優
秀率控制在20%左右。要想達到英語優秀水平的考生在聽力上至少要達到中等
水平,這樣 通過加測聽力可以提高高分段的區分度,確保得A級的優秀生(特
別是保送生)在聽、說、讀、寫四方面有較 全面的發展。
根據上述設想,我們在1991年底接受課題后,經過1992年的積極宣
傳、準備,于1993年、9 4年、95年三次在當年元月份的高中英語畢業
會考中加測了聽力,情況如下:
1993年1月在學生自愿參加的基礎上進行了第一次試驗,聽力與筆試分
卷考試,聽力測試時間為30 分鐘,聽力試卷單獨組織閱卷。聽力實際參測人
數占會考總人數的28%以上,報送聽力成績人數占參測人數 的10%。以聽
力基礎較差的恩施州為例,聽力及格率為70%,高分率(80分以上)近20
%。
1994年1月進行了第二次試驗,聽力與筆試合卷考試,聽力測試時間為
20分鐘。全省考生十萬多人 全部參加測試,但聽力部分(20分)暫不計入
總分,只作參考,供統計、分析用。根據會考辦公室提供的數 據,全省各地、
市英語筆試難度為0.71—0.82之間,聽力在0.52—0.67之間。
1995年1月進行了第三次試驗,聽力與筆試仍為合卷考試,全省考生全
部參加,聽力成績以10%計 入總分。根據省會考辦提供的數據,95年與9
4年成績對比如下表: 項目 1994年聽力測試 1995年聽力測試
(不計入總分) (以10%計入總分) 平均分 80.69 80.84 及
格率(>60) 94.4% 94.33% A級(>90) 33.69% 2
1.89%
由上表可見1995年聽力測試以10%計入總分后,由于我們把握了起點
宜低的原則,全省各地、市聽 力測試得分率在65—70%之間。整卷在平均
分及格率上沒有受到什么影響,但對90分以上A級的人數影 響卻很大,由1
994年的33.69%下降為21.89%,下降幅度達到11.8%,實現
了我們設想的 通過加測聽力控制優秀率的目的。這樣也使廣大師生認識到必須
在聽力訓練上下功夫才能取得好成績。
根據"創造條件,分步到位"的原則,本課題在1995年已基本到位。在
課題組的精心組織下,這三年 來的試驗進展順利,這一改革也已為有關部門及
廣大師生所接受。從1996年起這一課題的成果就作為制度 鞏固下來了。為
穩定起見,在1996年會考時聽力部分仍維持占試卷總分的10%(1997
年起占15% )。1996年會考時英語試卷人均分為82.04,及格率為9
2.7%,90分以上優秀率為23.1% ,與1995年相比,成績變化不
大。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加測聽力的導向下,我省廣大師生在英語教學中 加
強了聽力訓練,并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以數據較全的襄樊市為例,在聽力題難
度基本相當的情況下,他們 在1994年聽力部分得分率為55.8%,而1
996年為68.27%,提高率達12.4%。由此可見 ,加測聽力對糾正
英語教學中的"聾啞癥",全面提高英語"四會"能力是有重大作用的。
為保證課題的順利實施,我們從以下三方面采取了措施:1.事先組織大規
模模擬訓練及全省性試測,以 取得必要的數據及經驗,同時通過試驗點收集各
方面的反饋信息。我們還做到了至少提前半年公布第二年的樣 題。2.制定及
下發"聽力測驗實施辦法"。明確測試前應做好的各方面準備工作,并提出測試
中發生問題時 可采取的臨場應急措施,確保正式測試時不出問題。3.在所發
放的錄音帶A、B兩面均錄有相同內容,從而 基本杜絕了出現空白帶的可能性。
我省聽力測試主要通過省人民廣播電臺進行,對收聽效果不好的地方則發放
錄音帶(隨試卷同時下發)。 全省有三千多個考場,其中1/3以上用錄音帶進
行測試,每年發放錄音帶數呈上升趨勢,有的收聽廣播的考 場也有錄音帶作為
備用。
通過考場實踐,我們發現在使用錄音帶測試時,相鄰的教室要注意隔音效果,
以免由于按鍵先后產生互相 干擾。我們在1995年測試時,由于電臺某一中
繼站換電造成信號中斷數秒鐘,好在影響的分值小,只半分 ,沒造成大的問題。
1996年電臺接受教訓,制定了相應措施,從而確保各個環節在考試時間內不
出任何問 題。在1996年測試時還發生有的考場拿錯錄音帶的情況,測試時
發現放的是1995年的帶子,不得已臨 時決定考生先做筆試題,并從附近考
場借來錄音帶改在最后20分鐘測試聽力,這樣避免了發生重大問題。通 過上
述事例的處理,我們認為聽力測試時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在技術上都是可以解決
的,不會影響整個聽力測 試的實施。
新生兒聽力篩查是依法開展的全國性母嬰保健技術服務工作,聽力損害是新生兒常見的異常之一,新生兒聽力篩查可以早期發現嬰幼兒聽力障礙,以便及早進行干預,減少聽力損害對嬰幼兒各方面的影響。我院自2008年開始對新生兒進行聽力篩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操作和護理上不斷地得以提高,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對象 對2008年1月~2009年4月以來在本院出生的新生兒包括正常新生兒、高危新生兒均進行了聽力篩查。
1.2篩查模式的具體標準 按衛生部《新生兒聽力篩查技術規范》實行兩階段篩查模式。
新生兒出院前進行初篩,未通過者于42天內進行復篩,復篩未通過者3個月再復查,仍未通過者轉聽力檢測中心進行診斷,確定有無聽力損失,以及損失程度和干預方案。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兒,即使通過篩查仍應結合聽性行為觀察法,3年內每6個月隨訪一次。
1.3 具體方法
1.3.1 設備 采用德國產手持式規格MAICO耳聲發射聽力篩查儀,瞬態聲誘發性耳聲發射。檢測儀器的準備主要包括:①檢測儀器要進行定期保養和檢查,每次測試前檢查儀器是否正常、電量是否充足、探針孔的通暢性。②備好耳科專用棉簽,用以清除外耳道阻塞物。③備好探頭專用細針及消毒液,以便探針孔被堵塞時能及時清理。
1.3.2 具體的時間和次數 按衛生部“規范”實行兩階段篩查模式:新生兒出院前進行初篩,未通過者于42天進行復篩。新生兒聽力篩查的最佳時機:選擇為出生后48~72小時進行[1],因出生隨著時間的延長,耳道內的羊水與積液等逐漸被吸收,從而提高通過率。
1.3.3 測試環境的準備 測試房間保持相對安靜、噪音不超過40分貝為好[2]。操作時關閉周圍的聲源,以保證檢測的順利進行。 家長的準備:充分尊重家長的的知情同意權,測試前向家長進行相關知識宣教,很多家長對新生兒聽力篩查認知較少,部分父母認為孩子對外界聲音刺激有反應,聽力不會有問題,不愿意做這項檢查。這時應向家長耐心講解新生兒聽力篩查已作為衛生部規定的新生兒篩查項目之一,讓其明白篩查的目的、意義、方法和聽力障礙的的后果,使其了解,多數聽力受損的新生兒能聽到一些聲音,但并不足以促進說話能力的良好發育,以取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
1.3.4 新生兒的狀態 這個很關鍵,嬰兒如哭鬧、煩躁不安,則容易影響測試結果,甚至測試無法進行,因此最佳的測試應選擇在嬰兒喂飽后自然睡眠狀態時進行;少數于喂奶中安靜狀態下測試,并充分地撫摸嬰兒頭部使其安靜熟睡。
1.3.5 具體操作 耳塞的放置:新生兒側臥或抱在懷中,測試耳朝上,輕輕地將耳廓向后牽拉使耳道變直,用消毒干棉簽清理雙側耳道后,根據耳孔的大小選擇合適型號的耳塞,然后將探頭輕輕放入,將耳塞放置在新生兒耳道內,方向與外耳道方向一致,注意緊貼在外耳道內,之后用相同方法監測另一側。預防交叉感染:測試嬰兒前后均應洗手,在測試一個嬰兒時,如果沒有可疑感染,兩耳可用同一耳塞。疑有感染時則及時更換耳塞并進行消毒。整個過程應保持探頭清潔,使用過的耳塞每天進行清潔消毒后備用。本院聽力篩查未出現交叉感染現象。
1.3.6 其它 嚴格查對制度:嚴格核對新生兒母親的姓名、床號,及時在測試結果單上做好記錄;有些新生兒在測試一耳后哭鬧煩躁,不能繼續測另一耳,應及時做好標記,避免造成漏測;保持測試環境安靜,安撫嬰兒,盡量避免假陽性的出現。家長心理指導:針對不同的測試結果要顧及家長的心理狀態,減輕家長的心理負擔,以取得家長的配合,使每個新生兒都能完成篩查程序。
2 結果
本院出生的新生兒包括正常新生兒、高危新生兒均進行了聽力篩查。有120例初篩未通過,110例于42天復篩時通過,3例因家長不配合,未能復篩,有3例3個月時復查通過,有4例3個月時復查未能通過,建議到上級醫院行診斷性檢查。
3 結論
新生兒聽力篩查能早期發現有聽力障礙的兒童,并能給予及時干預,減少對語言發育和其他神經精神發育的影響?,F行新生兒聽力篩查確定的目標是:永久性雙耳或單耳,感音性或傳音性,在語頻范圍(0.5-4KHz)內平均聽力損失等于或大于30-40dB。大宗的研究已經證實,在此范圍內的聽力損失對兒童的交往、認知、行為、情感發育、學習和將來的就業,均有重大影響,必須及早診斷和處理,使這種負面影響降到最低,因此希望通過普遍篩查,發現這些可疑患者,3個月內接受診斷,6個月內接受干預。
整個聽力篩查過程應嚴格按照操作規范進行,保證儀器的穩定率和偽跡率在正常范圍內。提供一個安靜環境,保證新生兒熟睡狀態、測試者具備高度的責任性與嫻熟的操作技巧,是減少假陽性結果的關鍵。同時周密的安排工作計劃,能夠提高工作效率,做好衛生宣教能夠提高家長對聽力篩查的依從性。
參 考 文 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