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14:3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聽力課堂,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英語聽力;聽力材料;聽力原因;調查結果為了能更全面地了解學生對于英語課堂教學的感受,我曾經對學生做過調查,調查結果中有很多學生反復提到的幾點總結如下:
一、調查結果
1.聽力的語速過快,聽不全,跟不上,希望多聽幾遍。而有些同學是很多單詞聽不懂或是關鍵詞沒聽懂,不知道該怎么抓住這些詞。有的同學甚至給我提意見說為什么不把聽力材料先看一遍再聽,或是直接把聽力材料解析一遍再聽。
2.聽力材料的內容無聊,容易在聽的過程中走神,聽聽就沒有興趣了。很多同學都希望聽力材料的內容或形式多樣化,要求上課聽聽英文歌曲和英文電影或是有趣的英文對話。
3.有些水平較好的同學,大部分內容好像能聽懂,但是在聽完后卻找不出正確的選項。碰上稍微有點難度的聽力,容易產生緊張和焦慮的情緒,不自信,有些剛聽了開頭發現聽不懂,就直接放棄。
4.每次聽完材料后直接對答案,對完后,不論對錯,不回顧不總結,長久聽下來發現聽力仍然毫無進步。
二、感受
對于學生中存在的這幾點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我不斷摸索改進,總結出自己在英語聽力教學中的幾點感受。
1.做好聽力前的準備工作
明確的教學目標和任務是決定英語聽力課堂教學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條件。老師只有了解目標和任務,了解學生在聽力中可能碰到的困難,才能找到合理的解決方法。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并不是讓學生拿到題目就直接做,而是帶著學生把聽力任務先讀一遍,然后帶著他們分析一下題目,提前看一下要注意的重點和要完成的任務。例如,任務是否是缺少地點的詞(where),那么聽的過程中要著重找和地點相關的詞;是否是問時間的(time),那么在聽的過程中要時刻留意與時間相關的任何詞匯;是否是詢問兩人關系的(relationship),那么聽的過程中就要找出能說明兩人關系的關鍵詞。對于有時高中教材中出現的信息量較大、生詞較多的聽力材料,很有必要先幫助學生熟悉新單詞。對于有些學生背景比較生疏的材料,我認為也應該提前介紹一下背景。
對于有些同學提出的做聽力材料前能不能把材料看一遍再聽,我認為這個方法并不可取。因為英語,包括任何語言的學習都是輸入和輸出相結合才能取得最好學習效果的,聽力練習是一個很好的既有輸入也有輸出的過程,是體驗綜合分析能力的項目,如果提前看了或是分析聽力材料了,就會失去一個綜合分析和思維的過程。這也會讓學生在以后的聽力考試中形成一種依賴,不先看就沒有信心聽懂材料,不利于以后他們在考試中的發揮。
2.聽力材料的多樣性和聽力方式的靈活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聽力的課堂教學中也是亦然。只有當學生們對一門課程產生一定的興趣時,才能主動、積極地投入進去。所以課堂教學的多樣性和趣味性就顯得非常重要。如何讓學生對聽力課感興趣呢?
(1)聽力材料的選取多樣化
課本上的有些聽力材料過長過于復雜,可以選聽或是跳過,選取一些學生容易感興趣的話題來聽,并且幫助學生來明確聽力任務。例如,選取一些讓學生判斷T or F方面的題目,或是選取一些判斷某句話是誰說的題目。至于學生建議的聽聽英文歌曲和電影片段也是可以的,畢竟可以起到調節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積極性的作用。
(2)課堂教學方式靈活多變
英語聽力課堂氣氛調節主要在于教師,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來改變學生對于聽力課的一些固有觀念。教師在聽力課上多發揮自己的幽默感,讓學生感到聽力課很輕松自在,這樣可以放松學生的心情,增加他們的自信,使學生覺得聽力課不再是一門單純聽材料的枯燥的課程。
3.注意聽力材料的難易,創造良好的聽力氛圍
在聽力材料的選取上一定要注意難易適中。難易適中的材料才能讓學生保持最佳的學習動機,太難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信心,太容易也就達不到預期的學習效果。教師選用的聽力材料必須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并且有一定的照顧面,符合大部分人的水平,也可以是由淺入深的階梯式。一般說來,選用的聽力材料應比學生的信息加工能力略難一點。這樣,學生不僅能看到自己的成績,而且也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會積極主動地參與聽力活動,逐步地提高自己的聽力技能。另外一點在選取聽力材料時也要注意選取學生較為熟悉的話題,過于陌生的話題也會對學生的聽力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阻礙。在聽力過程中涉及某些重點單詞,教師也可以暫停來讓學生抓住重點。
在做聽力時也要注意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聽力環境,遠離各種噪音與干擾。有些同學即使聽力水平還不錯,但是在做聽力題目時會產生異于一般題目的緊張和焦慮,要保證他們在不受干擾的環境中完成各項任務。
4.聽力練習后要及時總結和評講
對于很多學生都提到的講評,我在一開始的教學中并沒注意到,但是在后來的教學摸索中我意識到這點很重要。一般情況下,教師在上完聽力課時,做完練習,對完答案后就沒事了。我認為在上完后應該做一個講評,哪怕是簡單的、短暫的。講評能夠幫助學生梳理漏掉的重點,能夠增強學生對于聽力試題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同時也能幫助學生辨別說話者的語氣,理解說話者的意圖、觀點、態度等方面。而且教師的評價是對學生階段性學習的積極中肯的總結,是對學生學習的一種方向指引,能夠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教學任務的興趣,提升他們對于英語學習的信心。在評講結束后我也會經常鼓勵學生課后把聽力材料讀一讀,自己做一遍復習和總結。
英語聽力課是一門相對比較難把握的課程,而聽又是英語學習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教師要善于運用自己的智慧來實現教學目標。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對于各種繁雜的聽力材料,教師可以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來做出最合適的安排,給學生創造出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長期堅持,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一定會有顯著的提高。
參考文獻:
小兒出生就能聽到聲音。由于新生兒中耳鼓室未充盈空氣,并有一定羊水蓄留,所以聽覺很不靈敏。新生兒可以把頭轉向聲音的方向,但動作很輕微,而且轉的速度也較慢。出生2周的小兒即可集中聽力。3~4個月的嬰兒能傾聽音樂的聲音,并且對輕快、柔和的旋律表示出愉快的情緒,而對強烈的聲音表示不快。1歲時,在判斷聲音來源方向上,能達到兒童或成人的水平。
一、關注寶寶聽力
1.家庭噪聲傷聽力
40分貝以下的聲音對兒童無不良影響,80分貝的聲音會使兒童感到難受。人們日常說話的聲音為40~60分貝,高聲說話為80分貝,大聲喧嘩或高音喇叭為90分貝。
沖鋒槍、大炮、坦克車等玩具在10厘米之內的噪聲可達到80分貝以上。有些玩具還能播放樂曲和歌曲,但若不注意控制音量,而且播放時間很長,也能傷害兒童聽力。
年輕的父母在為孩子選擇發聲玩具時,應注意選擇音量在70分貝以下的。平時,要盡量避免讓小兒接觸燃放爆竹、高音喇叭、電鉆等高噪聲環境。同時,呼吁玩具廠家生產低噪聲的兒童玩具,因為這是全社會的責任。
據測定,由電視機、錄音機所產生的噪聲可達60~80分貝,洗衣機為42~70分貝,電冰箱為34~50分貝,高聲說話為60分貝。國家有關標準規定,居民區的環境噪聲,白天不能超過50分貝,夜間應低于45分貝,若超過這個標準,便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寶寶因身體尚處于生長發育階段,各組織器官十分嬌嫩和脆弱,因此噪聲對他們的危害更為嚴重。
2.嬰兒聽力早篩查
新生兒出生48~72小時就可以進行聽力初篩,以便發現是否有聽力障礙,并對患兒及早進行干預和康復治療。聽力障礙是最常見的新生兒缺陷,我國每年約有2萬至6萬名嚴重聽力損傷患兒出生。如能在出生6個月內及時發現和治療患兒的聽力障礙,就可避免或減輕語言障礙的發生。
聽力篩查多采用耳聲發射法。耳聲發射法是在新生兒安靜的狀態下,由專業技術人員用發射儀檢測嬰兒瞬間反射的能力,判斷嬰兒聽覺是否正常。該方法可在新生兒出生48~72小時之內進行初篩,并隨訪至3歲。初篩未通過的新生兒第42天時進行復篩,對復篩仍未通過者在3個月、6個月分別進行診斷性檢查,爾后對確診有聽力障礙的新生兒進行干預、康復治療。
3、自測聽力有標準
我們在實際生活中發現,許多家長認為寶寶在一兩歲時不會說話是正常現象,并用“貴人語話遲”來自我安慰,不了解寶寶語言發育慢可能與聽力障礙有關。
我們知道,在寶寶成長的每個階段,由游戲到心理成長,都需要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聽力,來接受聲音及對聲音做出反應,以刺激正常發育。如果很晚才發現寶寶聽力異常,或根本就沒有發現,寶寶的發育就會受到嚴重影響,不僅聽聲音困難,講話能力的發展也會滯后,因為聽不見就很難學會講話。
那么,怎樣才能發現寶寶的聽力有問題呢?下面是寶寶在不同發育階段對聽力的反應,家長可以對照觀察一下自己的寶寶。
1~3個月:對突然的聲響有驚嚇反應,如哭鬧。
3~9個月:能把頭偏向聲源側,尋找聲源。
9~12個月:能盯住大人談及的人或事。
12~15個月:能說簡單的疊詞,如爸爸、媽媽等。
15~18個月:對隔壁的聲音有反應,并主動搜索聲源。
18~24個月:能說出至少3~4個字的簡單句。
24~30個月:能說出的字詞不少于100個。
30~36個月:能說出有4~6個字詞的簡單句子。
如果寶寶未達到以上標準,就應引起高度重視,及時到醫院請專業人員檢查確診。
二、保護小兒聽力六防
一防噪聲污染 嬰兒聽覺器官發育尚未完善,太大的聲音刺激會損傷稚嫩的聽覺器官。高音量快節奏的音樂,會導致內耳的微細血管痙攣,供血減少,從而使聽力下降,甚至造成噪聲性耳聾。應盡量少帶兒童到歌舞廳等娛樂場所,家庭影院中的音響音量也應適當控制。不要讓小孩模仿大人戴耳機聽音樂,否則很容易導致聽力受損。
二防意外傷害 切莫讓嬰兒將細小物品如豆類、小珠子等塞入耳內,以免造成外耳道黏膜損傷、感染。兒童喜歡打趣、逗鬧,不小心碰傷耳道,會引起感染,從而使聽力下降。若頭部受到外傷,也容易波及到內耳,嚴重的會使耳膜破裂。不要用發夾、耳勺等給孩子挖耳,避免造成鼓膜外傷穿孔,引起耳聾。
三防耳部污染 兒童的咽鼓管比較短、寬且直,呈水平位。嬰兒感冒或吐奶或嗆奶時,細菌便很容易從咽鼓管進入到中耳。此外,在給孩子淋浴、洗頭或帶孩子游泳時,千萬不要讓污水進入耳內,還應避免孩子在躺著時眼淚流進耳道,以免感染。
四防治傳染病 麻疹、流腦、乙腦等都可能損傷聽覺器官,造成聽力障礙。因此,要按時接種疫苗,積極防治各種急性傳染病。如果發生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傳染病,應特別注意保持患兒口腔、鼻腔和咽部的清潔,以防細菌感染中耳。小兒患急、慢性中耳炎時,更要及時、徹底治療,以免留下后患。
關鍵詞:初中聽力介入語言發展
一、作為資源提供者的介入
在傳統的聽力教學過程中,聽力內容大都以固定的教材為主。這樣無論是從語言信息輸入的量,還是從信息輸入形式和內容的多樣性方面來看都無法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因此,教師在作為學生學習資源的提供者時,選材不能僅局限于教科書,而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發展水平,注意選擇不同題材、不同話題、不同形式的聽力內容,適當補充和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視野、拓展學生的思維方式。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絡的普及為聽力教師開發課程資源提供了便利。教師可選擇適當的英語歌曲、英語實時新聞、英美文化體育節目或英文影視影像節目等材料,通過網絡下載,合理安排到聽力節目中,使學生接觸和學習來自不同渠道的英語語言,增強英語聽力教學的開放性與靈活性。
二、作為課堂組織者的介入
作為聽力課堂組織者,教師最主要的責任就是組織適當的聽力活動,保證聽力課堂有序進行。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通常表現為,告訴學生聽力活動的目的,指導學生如何完成聽力任務,在適當的時間結束聽力活動。
在實施聽力活動前,教師應告訴學生進行此項聽力活動是為了發現特定信息,還是為了理解聽力材料的主要內容,考慮在聽力中應采取“由上而下”還是“由下而上”的聽力模式。明確的聽力目的可以讓學生清楚完成聽力任務所需掌握的聽力技巧和策略,選擇正確切入聽力材料的方法,從而更好地實現聽力理解。一旦老師做好了聽力準備,教師應該清楚明了、邏輯有序的給學生布置任務、分組、指導、完成任務的具體步驟。明確的教學指示是順利完成聽力任務的保證,在必要時,教師也可用漢語向學生解釋說明。示范是一種理想的幫助學生理解教學指示的方式。比如,在“聽與做”的活動前,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配合,演示如何根據其所聽到的指令做出相應動作。事實上,簡單直觀的示范往往比復雜的教學指示更有效。而當學生完成了聽力任務,或學生對某一活動表現出疲倦或厭煩情緒時,教師應及時結束聽力活動。
三、作為學生促進者與引導者的介入
幫助與促進學生的學習發展是教師最根本的職責。在聽力課堂中,教師則主要通過活動設計來實現其作為學生促進者與引導者的作用。有效的課堂活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克服聽力理解困難,掌握聽力策略,而且還有助于創設輕松、互動的課堂氛圍。
聽前階段,教師可以通過預測、設置情境等活動激活學生已有知識、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使學生在情感、主題及心理上為聽力活動做好準備。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進行聽力活動前根據課文中的插圖預測聽力材料的內容,或者通過閱讀聽力理解問題猜測聽力材料的主題。通過預測活動,學生獲得了一種期待,這促使他們更積極、更有效的去聽,以期檢驗他們預測是否正確。教師還可通過預設情境活動來幫助學生克服聽力困難,如介紹背景文化知識、文章體裁等。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可幫助學生激活相應的知識圖式,克服文化差異來的理解障礙;體裁的介紹可幫助學生把握該材料展開方式,從宏觀上猜測內容的發展脈絡。
聽力階段對老師來說是最難以控制的,因為教師無法掌握學生對所接受的信息的注意與處理。但如果教師提供一定的任務給學生,讓學生帶著目的去聽,則可以幫助他們理清聽的重要。做筆記是最常用的一種方式,通常教師可根據聽力材料內容設計出含有題頭的表格,要求學生仔細聽,并根據表格中題頭的提示,記下關鍵詞。這種做筆記的方式因為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可以幫助學生理清聽的重點。
多項選擇與回答問題是聽力后階段的傳統活動,然而此類任務并不能幫助學生在真實生活中進行有效交際。因此,在此階段教師可以適當開展基于聽的擴展活動,將學生的聽與其它語言技能有效整合。這種聽與說、聽與寫的整合活動不但能反映學生聽的情況,而且還能展示他們對所聽內容的個人觀點和態度,將其自身知識和體驗帶進課堂,使聽力學習個性化,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創造輕松愉快的聽力氛圍。
四、作為學生反饋者的介入
在互動的聽力課堂中,教師作為學習的反饋者絕不僅僅是給學生聽力答案,而應該通過語言交互,及時了解學生掌握的信息,檢驗其聽力理解的程度,并給予學生積極的情感和認知反饋,促進其語言的學習。
關鍵詞:“課堂差異”;聽力的重要性;分層要求和訓練;分層具體做法和目標
一、“課堂差異”和傳統英語聽力教學的局限性
整體班級授課制自17世紀延續至今已有三百多年了,當然它能存在這么多年,說明了這種教學法自然有它的許多的長處.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和其它許多事物發展一樣,同樣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它的局限性。就我國的目前狀況而言,我國的受教育面不斷擴大,一個班的學生人數也不斷增多,而我國教育資金并不足、師資力量也不夠雄厚。同一個班級的學生平均數大約為五十人左右,同一個班的學生雖然處于同一年齡層次具有相當大的共性,但是由于遺傳因素、家庭環境、教育條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以及知識的積累等方面的不同,學生在發展過程中又呈現出差異。差異體現在知識結構、行為習慣、智力水平和個性品質等等方面。這就必然使同一的大課堂產生更大、更多的差異,這種差異,暫且稱為“課堂差異”。差異的顯著會給英語聽力的“學”帶來相當大的困難。傳統的英語聽力教學模式是舍兩頭而取中間,僅能照顧到中等層次的學生,無法“培優補差”。即產生了這樣的局面:較高層次的學生“吃不飽”,而較低層次的學生“吃不了”,這樣就造成了較高層次的學生感到教師授課內容太淺且速度太慢,在課堂上顯得索然無味、無所事事,思想經常開小差。而較低層次的學生則感到教師的授課內容偏難且速度偏快,學習提不上興趣來,久而久之,便產生了“自暴自棄”的念頭。尤其在英語聽力教學中,這種傳統的“滿堂灌”和“齊步走”舊的“學”的模式,越來越不可能培養出現代高素質和具有創新思維的人才來。
二、英語聽力教學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聽、說、讀、寫四項技能是學生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也是學好英語的必要途徑。聽說領先,讀寫跟上。所以學語言首要是能“聽”會“說”。聽力教學的任務是如何使學生從語言因素中提取信息、理解信息。聽力能力的提高為發展學生其它各項能力如說、讀、寫的能力起到促進作用。所以有人說:“聽是攻克英語城堡的突破口”。聽力在今年高考英語試卷中占的比重不小為30分,占全卷分數的五分之一,是不可忽視的一個大題。聽力不僅是英語測試的需要,更是英語知識的實際運用和英語綜合能力的體現。由于學生對用英語聽力的重視程度不足,應變能力不強,學生對于聽力顯得手忙腳亂,這就加大了老師的教學難度。因為對大部分中國的中學生來說,哪怕只是聽簡單的日常用語,往往也會覺得不知所云,無從應付。面對一個班五、六十位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的學生,去訓練好他們的聽力能力,逐漸消滅學生的“聾子英語”和“啞巴英語”,提高全體學生“聽”的水平,是教學中的難點。基于這一點,聽力分層遞進教學是必要的。
三、分層遞進教學法是控制和縮小聽力教學“課堂差異”的有效途徑
毫無疑問,英語是用來傳遞與交流信息的工具,重在交際,語言首先是有“聲”的,口語應是第一性的,且聽力教學是培養學生的口語的一個重要環節。面對一個班那么多有差異的學生,要提高整體學生的聽力水平,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最大限度地控制和縮小“課堂差異”。這樣才能提高英語聽力課堂的效果。教學關鍵在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素質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就在于課堂教學,課堂教學的難點就在于如何面對一個由個體差異懸殊的學生組成的群體。筆者認為,承認學生的差異,適應學生的差異,運用學生的差異,設立不同的教學目標、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這就需要采取新的教學模式即分層遞進教學。分層遞進教學是科學的,因為它能充分調動各層次的學生的興趣,使全體學生共同進步。筆者在高中英語聽力分層遞進教學中,開發和利用了學生的差異中蘊藏的教育資源,促進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遞進。控制和縮小“課堂差異”從而盡最大可能地保障全體學生共同進步。
四、英語聽力課的分層遞進教學法的具體做法。
A、首先要將學生分層。根據同年級的每個單位(以三個班為一單位)的學生的聽力基礎,智能水平和學習態度,進行分層,將同一個單位(三個班)的學生分成A、B、C三個層次(班).A層是英語聽力能力強,反應快,能積極主動地開口說英語,且英語語調準確,語言流暢且能靈活運用所聽的語言材料的學生;B層是英語聽力水平中等的學生,能大膽說英語,英語口語較流暢和能復用所聽的語言材料的學生;C層是英語聽力有困難,反應慢,英語語調不太正確,口語不流暢的學生.
【關鍵詞】初中英語 有效教學
聽力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3A-0030-02
根據《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主要目的是為學生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打基礎,為他們繼續學習英語和未來發展創造有利條件。聽力一直是英語教學、考試的重點之一,訓練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聽力能力,構建有效英語聽力課堂是非常必要的。
一、有效教學定義
有效教W(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有效教學需符合三性,即合規律性、具效益性、合效率性。具體說來,有效教學是合規律性的,它優化了教師、學生、教學環境、教學內容等教學要素,保證了教學內容、教學活動組織、教學方法等的合理性;是有效果的,它促進了學生的學習,特別是促進了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符合社會和學生個人的教育需求;是有效率的,相對于教師的教學投入,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是盡可能大的、理想的。也就是說,有效教學要符合教學和學習規律,促進學生向多元化、高素質發展,且這一發展符合社會的需求。重要的是,應以最科學的投入最大化地促成學生的發展。
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所謂“有效”,主要是教師在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如果學生沒有取得進步,沒能有效吸收新知,那么教師即使完成教學任務,也不能稱之為有效教學。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衡量有效教學是否成功的標準。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保證完成教學任務,而且應注重學生是否取得進步,學生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二、聽力教學的重要性
說話者將信息傳遞給了聽話者,聽者只能通過聽來獲得信息,并主動積極地對信息加工處理,最后做出反饋。聽是一種主動、積極的交際行為,同時也是讀和寫的基礎。在南寧市近些年的中考中,英語聽力分數為30分,占總分的四分之一,足以說明聽力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在聽力過程中,主要訓練、考查學生對語言材料的理解能力,以及從語篇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在獲取、理解信息的基礎上,學生還要學會對這些信息進行整理、判讀、歸納、分析、綜合。可以說,聽力是一項訓練學生綜合能力的工程。教師需要思考并采用有效地聽力教學策略。
三、有效聽力教學實施策略
聽力是一種獲取信息的行為。有效課堂的實施,有賴于教師對每一堂課、每一個環節的認真設計與推敲。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性,精心設計聽力教學任務,創新聽力課堂活動,使英語聽力課堂動起來、活起來,才能使教學效益高起來,提升學生的聽力能力。
(一)聽力活動應具趣味性
《新課標》指出,教師應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初中生自我意識增強,開始要求了解別人和自己的個性特點。與此同時,初中階段也是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重要時期。因此,教師應多多走進學生,關注學生,了解學生的興趣,以便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能運用學生感興趣、貼近生活的例子,并通過這些例子正確引導學生,提高學生的接受度。例如,初中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愛追星,也愛與別人分享自己偶像,因此教師可充分利用學生這一特點,適時讓學生在偶像的“幫助”下學習英語。如,在進行外研版七年級上冊Module 1 My classmates Unit 1 Nice to meet you一課自我介紹的句型聽力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聽前進行預測,若自己是該偶像,做自我介紹時有可能會介紹哪些信息。教師多了解學生,盡量為學生提供他們感興趣的話題,提高聽力活動的趣味性,學生才會愛聽,想說,愿學,肯記。
(二)聽力任務層次化
《新課標》指出,教師應充分了解所有學生的現有英語水平和發展需求。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任務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基礎、接受能力,為各個層面的學生設計適合他們的學習任務,既有簡單的,又有適中的,當然還得有部分有一定難度、具有挑戰性的,使教學任務的設計有層次,突出階梯性、漸進性。這樣,全體學生都能有表現的機會:基礎較差的學生完成簡單的任務,適中的任務可以讓中等的學生去完成,高難度的任務能給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帶來不小的成就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進行聽力教學時,教師可以設計三種不同層次的理解題。第一類為listen and choose,并有意識地讓基礎較弱的學生來回答;第二類為listen and answer,讓學生回答關于時間、人物、地點、事件、原因等具體內容,安排中等層次的學生來完成;最后再設計部分經過提升的任務,如獲取信息,或是通過對內容的理解之后,才能提煉出答案的問題,這部分任務可以讓學生舉手發言。
以外研社版七年級下冊Module 5 Unit 1第一課時為例,該課課型為聽說課,以“購物”這一學生息息相關的話題為切入點,教師緊扣這一主題,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可設計不同層次的聽力任務。
第一層次為聽短文,選擇最佳答案題(listen and choose)。此題型為中考的常見題型。教師在播放錄音前,應提醒學生先用30秒速讀題目,找出關鍵詞,教師再簡要講解題目以降低難度,照顧基礎較薄弱的學生。
1.Who is Lingling going to buy a T-shirt for?
A.sister B.father C.mother
2.What colour does Lingling’s mother like?
A.pink B.purple C.yellow
3.What size does she like?
A.small B.large C medium
4.What’s the price of the T-shirt?
A.99 yuan B.198 yuan C.100 yuan
這些問題都是聽力原文中直接出現的句子,學生很容易得到答案,因此教師可以有意識地請基礎薄弱的學生來回答這些問題,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
第二層次為聽短文,回答問題(listen and answer)。
1.What does Lingling want to buy for her mum?
2.What size does Lingling’s mother take?
3.What else would Lingling like to buy?
此題為細節辨認活動,考查學生對聽力語段中具體信息的掌握情況。題目本身的難度不大,但是因為聽力時間的限制,需要學生對文章有一定的理解,并從一段文章中去尋找答案,學生通常只能寫出一個詞或幾個詞,加之學生大多沒有養成用完整的句子回答問題的習慣,因此這部分問題可以讓中等層次的學生來完成。這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從記下的詞出發,盡量用整句話(a whole sentence)來回答問題,既能培養學生的語感,又能鍛煉學生英語思維能力。若學生在回答問題過程中遇到問題,教師可以再給學生聽一遍錄音,若學生還是無法統一答案,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借助小組合作分享的形式來完成解答。這樣不僅降低了練習的難度,而且提高了不同層次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第三層次為聽短文,填信息,即我們通常所說的“挖空聽力”(listen and fill in the blanks)。該題為中考聽力最后一題,因看到的聽力材料不全,需要學生在對文章完全理解的基礎上根據聽力內容來填空,既考查學生的聽力能力,又檢測學生聽記、聽寫單詞的能力,具有一定難度。
發展有效的學習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策略之一,為貫徹《新課標》的理念,教師在聽力教學中應先教給學生一些聽力策略,如,先瀏覽全文,跳過挖空處,記住設空前、后的詞,在聽到設空前面的詞語時,要多加注意。聽力結束后,教師可以請能力較強的學生來回答。在課堂中滲透學法指導,把學生培養成為自主的學習者。
教師通過設計一系列不同層次的任務,讓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完成不同難度的活動,吸引不同層面學生的注意力,在鍛煉了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的同時,也讓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提高,這是讓更多的學生對英語課堂有長久的、持續的興趣,提高課堂有效性的途徑。
(三)拓展聽力渠道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通過視、聽覺所獲取的知識占其全部知識的80%以上。聽的能力在英語四項能力,即聽、說、讀、寫能力中也是排在首位,只有聽準、聽清楚、聽明白了,才能模仿得準、模仿得清楚,才能說得清楚明白。因此從“聽”開始教學與學習,不僅符合教學規律,而且符合語言學習規律。
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聽力訓練,英語聽力的訓練資源不應局限在課本中或練習、考試時,還應補充貼近生活的聽力材料,英語原版聽力無疑是最原汁原味的材料,能讓學生逐步適應英語國家真實的語速、語流。以外研版七年級上冊Starter Module 4 My everyday life Unit 2 What’s the weather like?為例,本單元重點是讓學生掌握并能熟練運用詢問天氣狀況的短語、詞組。圍繞這一重點,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除了可以增加一部分與生活有關的圖片、情景,還可以播放學生不太熟悉的英文天氣預報,教師在播放錄音前可帶領學生熟悉錄音中提及地區的地理位置,以降低學生聽英文原版聽力的難度。
一、當前高中英語聽力教學現狀分析
根據多年對英語聽力教學的觀察及調查,我發現聽力課堂大多教學形式單一,師生缺乏互動,更不用說學生間的合作探究了。學生往往聽過后一片茫然,導致聽力考試屢屢嚴重失分,學生們談“聽”色變,教師們也視若畏途,于是很多學校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聾子英語”的現象。
二、英語聽力高效互動課堂的組織形式及方法
(一)互動式聽力教學的組織形式
1.師生互動。在互動式聽力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共同探討、構思、辯論和對話。通過這種人際互動,學生的思想和智慧得到激發,從而提升他們的聽、說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
2.師組互動。在互動式聽力教學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組4到6人,相向而坐。每個成員都有指定的任務,相互之間可以討論。教師在各組學生聽、說過程中巡視教室,哪個小組需要教師的幫忙,教師就給予指點。實際上,教師在整個聽、說過程中充分發揮輔導者的作用。
3.生生互動。生生互動是多方面的,如學生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互動,學生個人與小組之間的互動,學生個人與全班之間的互動等。我經常組織學生進行生生互動,具體形式有同桌討論、自編自演、互相點評等。每次上課都應該根據聽力內容、所授班級學生的特長、教學計劃等因素對各種課堂互動活動進行新的排列組合。
(二)互動式聽力教學方法
1.座位設置。學生的座位可排成同桌、小組、橢圓三種形式。
2.聽力材料的選擇。聽力材料的選用要非常重視
語言真實性和交際性的原則。語言材料一般來源于實際生活,圍繞一個日常生活話題展開,涉及文化教育、人物、科普、時事等。對話的內容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即衣、食、住、行、工作、學習、天氣、生活環境等話題,如shopping, finding the way,doing one’s homework,seeing a doctor,making a phone call, weather report,asking for different kinds of information等。對話場景可分為家、學校、醫院、商店、餐旅館、銀行、機場等等。我們可以對這些材料做一個科學、合理的安排,每一節課有側重地訓練不同的內容。
3.聽力指導。以師生互動和師組互動的形式為主,分四步進行指導。第一步:確定主題。教師可提前一周與學生確定將要聽的話題,要求他們準備好與話題有關的詞、句、常見對話以及與話題有關的其他信息。 如Relationships這個話題,讓學生以組為單位,找出與Relationships相關的內容。如相關的單詞、詞組: doctor―patient; waiter/waitress―customer; secretary―boss;shop assistant―customer;teacher/professor―student;husband―wife;salesperson―customer;colleagues;friends;classmates...然后思考問題:判斷某relationship的關鍵詞是什么?如材料中出現 term, exam,就有可能有 teacher, professor出現,或者人物間有 teacher/professor―student的關系;對話中提到 buy, change,就該有 salesman或 salesgirl;夫妻對話會用 dear或darling等。結合一定的情景,學生通過相互探討,準備一個與該內容相對應的短對話。第二步:內容檢查。短對話內容可以是學生在資料中找的,也可以是他們改編或自編的。檢查所選短對話內容情景是否符合當前話題,所改編或自編的對話是否合理,語言是否通順、得體、地道,單詞拼寫是否正確等。教師與學生共同斟酌,共同指出需要修改的地方,學生做出相應的調整。第三步:對話表演。可以由小組中的學生配合進行,讓他們有感情地對他們所選或所編的對話進行角色表演。第四步:綜合評價。師生一起對這些對話進行打分。從用詞是否具有代表性、句子表達、語音語調、感彩等方面進行評判。肯定好的,委婉地指出不足之處。
4. 互動聽力訓練。第一步:題目分析與預判。教師把預先準備好的聽力題目分發給學生。題目要與本節課內容相關,可以是歷年高考真題、高考模擬題,也可以是自編試題。通過組內討論,讓學生熟悉題目,討論確定題目關鍵詞,理解題意,為下一步聽音時準確把握解題需要的關鍵信息做好準備。第二步:師組交流。教師把自己如何解聽力題的方法和步驟講授給學生,就聽力材料中豐富多彩的詞語和句式充分地與學生交流,讓學生不但學會解聽力題,而且會欣賞聽力材料中精彩的日常用語,從而激起他們“聽”的熱情。第三步:課堂總結。教師指出本次聽力訓練中出現的問題,提醒學生吸取教訓,并重點把聽力材料中出現的典型的表達方法通過投影展示出來,然后進行評講。最后歸納出該話題典型詞語。例如,圖書館話題用語:library card, book, due, return, renew等。典型例題:
M: Excuse me, Madam?
W: Yes?
M: How long can I keep the book?
W: For one month. Please make sure you return the book before it’s due.
Q:Where does this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 2012全國卷)
A.In a bookstore.
B. In a classroom.
C. In a library.
【答案】C。
5.能力升華。能力升華也是聽力訓練中重要的環節。教師綜合全班歸納出的詞、短語、對話,通過師組互動,得出完善的一份有關該話題的材料,讓全班學生熟讀、熟記,以便進一步熟練運用。例如,在學習“數字記錄與計算”的話題時,除了要快速記錄多個數字,并用加、減、乘、除計算一些數據外,我們還歸納出該話題典型的好詞及短語是:half,double,twice,one third,percent,a pair,dozen,score,dollar,at a 30% discount,less than等。典型例題:
W:How much is the red skirt?
M:These skirts sell for six dollars each,but it’s ten if you buy two.
Q:How much does the woman have to pay if she wants to buy just one?
A. 3. B. 6. C. 10.
【關鍵詞】 英語聽力 有效課堂 教學思考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72(2012)12-057-01
國內外許多學者也曾對影響聽力水平的因素進行過許多探討,歸納起來大概有兩類:知識和非知識。其中知識包括語音、語法、與英語相關聯的文化背景知識等。非知識則包括情感因素、認知因素及聽力理解的方法等。在實際中,影響聽力水平是多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學生們在聽力中遇到了種種困難:有的主要是生詞太多,往往一個詞聽不懂,便變得無所適從;有的是抓不住重點,抓住某一兩個詞句而不理解全文,最后也還是不得要領;有的好象聽懂了全文,可抓不住關鍵,一聽到問題又感覺茫茫然好像什么都不太懂了。如何有針對性地采取一些方法來幫助學生克服影響聽力提高的各種障礙,理解聽力材料,提高英語聽力水平,自然而然地成了眾多學習者與從教者所關注的焦點。以下是筆者對英語聽力有效課堂活動教學的幾點做法和思考。
一、創設情境,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
在課堂上,學生聽老師和其他同學講英語是提高英語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用英語教英語已逐漸成為中學英語教師的共識。使用英語來組織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在講解詞匯、語法結構、語篇時盡可能的使用英語;課堂上的師生交流、對答、討論以及對學生的評價等也要使用英語;同學之間的交流也要使用英語。營造英語習得環境,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英語聽力理解水平。當然,教師的教學語言必須根據學生實際,使其具有可接受性。
二、借助影像資料,多媒體和網絡,加強閱讀教學
學生常有這樣的體會,遇上內容熟悉的材料,聽起來收獲較大,這反映了語言知識、背景知識在聽懂有聲語言過程中的重要性。語言知識除語音、詞匯和語法三大要素外,還包括句法知識和諸如文章體裁、結構等的篇章知識。背景知識則包括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生平,常人趣事等。教師鼓勵學生借助影像資料,多媒體和網絡,盡能多的尋找典型語篇,讓學生進行廣泛的閱讀,拓寬詞匯量,形成語感,豐富學生的英語文化背景知識,提高聯想能力和推理能力,增加語法結構的熟練程度,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克服聽力提高的知識。
三、多方位進行聽力訓練,精聽、視聽、泛聽相結合
聽有多種方式:視聽,精聽與泛聽。視聽是通過影像資料,通過視頻和影像來聽英語;泛聽是指任何聽力材料先完整地聽一遍,重點放在語篇的理解,而精聽則是指在泛聽的基礎上反復再聽幾遍,將文章分成語段,語段分成語句,語句分成意群,逐個擊破,或者做逐詞逐句地聽寫練習,重點是確保語句的理解。
精聽的目的是訓練基本功,逐步習慣外國人講話時的語音語調在語流中的變化,聽熟基本詞、常用語和常用句型。泛聽的目的是鞏固和擴大精聽的成果,接觸更多的語言現象,更快的提高聽覺反應能力。可以說視聽和泛聽是目標,精聽是達到目標的手段,要有效地提高實際交流活動中的聽能,在聽力訓練中必須采用視聽、泛聽和精聽相結合的方法,視聽、泛聽先行,精聽在后。只有視聽、精聽和泛聽結合,才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的目的。
四、聽、說、讀、寫相輔相成,四項技能有機結合
語言教學的綜合性原則不僅強調教學方法的綜合,而且強調語言技能的綜合。該原則認為聽說讀寫四項技能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要全面發展。即使是單向技能課,教師也要體現語言技能的綜合性原則。因此,在以提高學生聽力技能為主的聽力課上,也要根據實際,將它與說、讀、寫有機的結合起來,既有所側重,又全面發展。
聽說結合:教師既可以要求學生先觀看影像聽,或用錄音機播放錄音聽,觀看影像和聽后口頭回答問題,進行復述或針對課文內容進行討論,也可以先師生對話,談論與聽力材料內容有關語言方面和背景方面的話題,然后再讓學生聽。
聽讀結合:對于那些來自生活真實語言的不太長的閱讀文章,可以采取先聽后讀,要求學生主要以聽覺而不是視覺來吸取語言知識,聽后可讓學生回答一些如who,when, what,where之類的問題,待學生閱讀材料之后再討論疑難問題或書面回答問題。另外,加強朗讀訓練對提高辨音能力和形成語感及提高聽力作用很大。
聽寫結合:聽寫訓練可以使學生逐漸發展聽音會意能力,增加對語言的敏感性,提高記憶力,從而提高聽力水平。教師可以采用的訓練方式有聽課文的短語、句子、段落,聽課文原文填詞等。
五、消除情緒障礙,樹立自信心,優化心理環境
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對于提高聽力非常重要。克服精神緊張,消除焦慮感,樹立自信心,發揮聽者理解過程中的能動作用。
總之,聽力課是外語教學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聽力課教學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學生語言知識接收、語言基本技能訓練及實際能力培養的水平。教師在聽力教學研究過程中采用多種不同的方法,正確認識聽力過程及影響這一過程的主要因素,采取合理的教學方法就一定能較大幅度地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水平。
[ 參 考 文 獻 ]
[1] 杭寶桐.中學英語教學法(修訂版)[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一、聽前活動設計
設計聽前活動的目的是明確聽的目的,激發興趣,熟悉話題,預測大意,明確聽的任務。
教師在課堂上要營造輕松、和諧的氣氛,努力消除學生因害怕、沮喪、反感而產生的心理障礙。因此,選擇學生熟悉、了解和感興趣的內容,通過頭腦風暴、Free Talk、圖片等形式,激活學生已有的相關知識,為學生提供語境,引入話題,導出生詞,降低難度,使其產生聯想,激發想聽的興趣。
如九年級Unit 10 “By the time I got outside,the bus had already left.” Section A的聽力話題是Tina’s bad morning,由于Tina 睡過頭了,以至于發生一系列倒霉的事情。這一話題學生比較熟悉,也經常發生在自己的身上。聽前我讓學生先觀看發生在我身上的小片段,由于鬧鐘壞了,以至于睡過頭,由于太慌,到了公交車站才發現忘帶皮包,只好跑步到學校,到校門口時,上課鈴早就響了,由于遲到發生一系列糟糕的事情,弄得自己很狼狽,學生對短片很感興趣。根據短片,我提了幾個問題:What happened to me? What do you think of my morning?學生的反應熱烈,覺得老師也會和他們犯同樣的錯誤:You overslept,You had a bad/terrible morning.When you got to the bus stop,you realized you had left your wallet at home,How careless you are.在不知不覺中,幾個基礎好的學生把聽力中詞匯和語法呈現出來。接著我問學生:“Do you have the same experience as me?My pen pal Tina has the same experience as me,Let’s listen What happened to her? then finish 1b.”從我的bad morning再延續到Tina’s bad morning,為學生創設真實的情境,提高聽的興趣。
二、聽中活動
聽中活動主要是培養學生聽主題大意,捕捉關鍵信息,大體推斷及聽具體細節信息的能力。判斷真偽,完成任務,熟悉口語的特點。
聽力活動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如果聽力活動太難,易使學生產生不安或畏懼的情緒,失去聽的信心,使其呈階梯式提進,則可形成有效的聽力任務鏈(曹陽剛)。
如八年級上Unit 9 “When was he born?”SectoinB的2b Iisten again.Are these sentences about Midori or Lauray?Write“M”for (Midor)or “L”(for Laura)on the lines,對于學生來說,完成這個任務有點難,因為任務中既有關Midor的信息又有關Laura信息,并且信息容量比較多。在完成2a cirle the words in the list in 1a that you hear的任務后,為更好地完成2b,在教學中我增加了2a的一個延續任務:listen and tell us Who is Midor?Who is Laure?在完成任務的基礎上,學生已了解Midor is a famous violinist and Laura was a skating champion,有這個鋪墊并利用預測策略,學生在聽時大部分能準確地完成聽力任務,大大增強他們聽的信心。
三、聽后活動
聽后活動旨在聯系生活實際,將聽力材料主題延伸。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深入分析和挖掘聽力材料中蘊涵的信息和意義,設計考查學生聽、說、讀、寫技能的任務和拓展任務(揚梳琴)
1.聽說結合
(1)同桌合作
新教材中的聽力材料都有一定的主題,是學生進行口語表達很好的范例。如七下Unit 1 Section A的主題是談論筆友,利用2c的表格,我設計了pair work:
A:Where is John’s pen pal from?
B:He’s from...
A:Where does he live?
B:He lives in...
通過pair work,操練鞏固了文中的重要短語和句型。之后進行聽力內容的拓展,談談自己的筆友,因為有了之前的鋪墊,給學生創設說的情境,學生都非常踴躍地談論自己的朋友或筆友。
(2)角色扮演
初中生模仿性強,為何不利用聽力料加強對學生語音、語調的訓練,在訓練中,我引入了競爭機制,在liste and repeat后,我都會讓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每次模仿后都要評選最佳語音、語調和最佳模仿獎。這就需要學生在listen和repeat的環節中注意模仿錄音里語音、語調并注意句中的重音、節奏、連讀、吞音、失去爆破等,從而提高學生聽和模仿的能力。
(3)復述所聽的內容
復述不是簡單的背誦,而是對課文內容進行歸納和總結。如八上Unit10Secton A 2b 是談論Cheng Han’s futuer的,在教學中,我先把完成表格的聽力任務轉設為聽力,回答問題:
①What is Cheng Han going to be when he grows up?
②Where is he going to move?
③How is he going to be?
④When is he going to start?
在學生完成這些問題后,用自己的話進行復述,幾乎在課堂上學生就消化本節所學的句型和語法,并在不知不覺消化了2a 2b 的聽力材料。將聽延伸到說,聽說結和,既完成了聽力任務,又培養了學生的概括和口語表達能力。在復述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說說自己的future,在說的過程中學生將自身知識和體驗帶進課堂,使聽力學習個性化,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
2.聽寫結合
(1)聽后改寫
以聽帶寫,聽寫結合,聽說讀之后,通過寫的活動及時鞏固聽、說、讀的知識,實現輸入向輸出轉變。如九年級Unit10,在完成sectionA,2a 2b的任務后,可以深入挖掘聽力材料,通過將對話改編為短文形式,提高學生寫的能力。以下是學生的范文:I had a bad morning,first of all I overslept.By the time I got up,my brother had already gotten in the shower,after he got out of the shower,I took a quick shower and got dressed.By the time I went outside,the bus had already left.so I ran all the way to school,when I got to school,I realized I had left my backpack at home.I ran home to get my backpack,but when I got home,I realied I had left my keys in the backpack,so I ran back to school without my keys or my backpack,and by the time I got back to school,the bell had rung,by the time I walked to school,the bell had rung,by the time I walked into class,the teacher had started teaching already,she asked for our homework,of course I didn’t have it.在學生改寫材料的過程中,再次理解了聽力的內容并鞏固了語法知識。
(2)聽后續寫
如九年級SectionA 2C Make up an ending for the story,根據聽力內容又不局限于教材,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給出了許多意想不到的結尾。其中一個同學的續寫如下:The teacher looked at Tina and asked her to sit on her seat.After class,the teacher asked Tina to come to her office and asked why she was late.Tina told her the whole story this morning.The teacher asked her to get up earlier and not to be late for class.以上活動的設計目的在于結合本課所學,操練并內化知識,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表達能力。
初中英語的聽力教學雖然沒有固定模式,但在教學中一定要以學生為主體,循序漸進設計聽力的各個環節,調動學生積極參與,使聽、說、讀、寫四種技能有機結合,不為聽而聽,而是為學而聽,為用而聽,為提高學生英語的綜合能力而聽。
參考文獻:
關鍵詞:聽力課堂環境 英語專業 學習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b)-0080-02
The Impact on English Majors’ Learning Outcome Exerted
by Listening Classroom Environment
Lin Kang,Su Suijun,Liu Xueli,Wang Qili,Wang Y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anxi Nornal University,Xi’an Shaanxi,China 710062)
Abstract:On the data analysis of questionnaires done by the freshmen and sophomores in English Department,Foreign Language College,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n English majors’ learning outcome exerted by listening classroom environment in terms of physical environment,teachers’ organization,students’ involvement and classroom atmosphere,and offers practical suggestions.
Key Words:lListening Classroom Environment;English Major;Learning outcome
1 提出問題
人們習得語言主要通過獲得大量的可理解輸入來實現,聽是獲得可理解語言輸入的最重要的渠道。在日常交際中,聽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英語聽力教學越來越被人們重視,聽力技能對英語專業學生的發展影響是非常重大的。但是根據當前英語教學現狀,聽力一直是學生英語學習的弱項。其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僵硬的授課模式使得學生注意力難以集中,積極性與主動性嚴重受挫;其次,缺乏具有真實性和實時性的聽力材料,教學設備相對落后;再次,教學目標模糊,以至于不能形成有效的教學評價。綜上所述,傳統的聽力課堂模式不能滿足學生學習需求,新的聽力課堂環境需要被探究并在課堂教學中采用。英語聽力教學必須通過分析影響聽力理解的各種因素,找到針對性的方法和途徑,建立良好的英語聽力課堂環境,才能使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特別是聽力得到全面提高。
2 研究現狀分析
國外系統科學的課堂環境研究起步于20世紀30年代,迅速發展于20世紀70年代后。通過對相關文獻的閱讀,筆者認為,前期研究主要側重于對課堂本身的單方面理論研究和結構性評價及測量上,而對課堂環境與學習成果之間的關系未進行充分探討;而后期研究雖然將課堂環境與學生發展相聯系,但主要研究學生的認知發展和社會性發展,且多是跨文化的比較性研究,缺少專門針對單一國家英語專業生的學習成果研究。
相比國外來說,國內關于課堂環境的研究才剛剛起步,但發展速度較快。通過對知網上相關文獻的閱讀,筆者認為,國內研究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首先,研究方向上,主要集中在學生焦慮程度、教學模式、教學現狀、教學改革及對策這幾個方面,關于學習成果方面的研究較少;其次,研究對象大部分都是針對非英語專業生,很少有針對英語專業生的;再次,研究內容上,雖然研究者們有提出影響學生學習成果的聽力課堂環境,但最終都沒有歸向探討二者之間的深層關系,而是都轉向了對教學方法或學習策略的探討上;最后,研究深度上,實證性、可操作性的研究文獻較為不足,大多是個人經驗總結和理論反思。許多研究并未將抽象的概念轉換成可觀測、可檢驗的項目,對研究對象所進行的觀察、實驗和調查也不夠充分。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
3.1 試測
為了把問卷扎扎實實地做好,在調查問卷的初稿完成之后,筆者給陜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大三年級的10名同學發放了問卷以進行問卷試測。在確定高分組和低分組的基礎上,筆者對試測問卷的結果進行了獨立樣本t檢驗,發現兩組在30個變量上的Sig.(2-tailed)的值分別為0.000、0.001、0.002以及0.004,表明兩組在30個變量上有顯著的差異;同時95%Confidence Interval of the Difference不含有零,說明高分組和低分組在全部30個變量上有顯著性差異;據此得出結論,試測問卷中的30道題都具有較好的區別力。筆者進一步對試測問卷的內在信度做了檢驗,聽力課堂的物理環境、教師的課堂組織方式、學生的參與程度和聽力課堂氛圍的Alpha系數分別為0.784、0.817、0.908和0.841,包括這四個維度在內的整個問卷的Alpha系數為0.947,這說明此問卷的內在一致性好,具有較高的信度。同時,根據試測者的反饋,此問卷最慢的完成速度為3分10秒,說明此問卷耗時量少,簡明易了。最后,筆者在綜合考慮試測者的建議和問卷本身效度的條件下,為試測問卷添加了簡單大方的封面,并適當地對問題進行了修改,最終設計出了正式的問卷。
3.2 正式實施測試
3.2.1 調查對象
來自陜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的大一和大二年的學生共100名,女生85名,男15名。其中大一年級50人,男生7人,女生43人;大二年級50人,男生8人,女生42人。
3.2.2 問卷內容
此問卷共30道題,包括四個部分,分別為聽力課堂的物理環境、教師的課堂組織方式、學生的參與程度和聽力課堂氛圍,并依次占5、10、10和5道題。問卷采用萊克特量表,對每個問題都設計了五個不同等值的規定選擇答案:A=完全不同意,B=比較不同意,C=基本同意,D=比較同意,E=完全同意。該量表采用5點計分法,從“A”到“E”分別記1、2、3、4、5分。
3.2.3 問卷實施
此問卷以年級為單位進行抽樣調查,集體測試時間約為2分50秒左右,所有測試在兩天內完成。本次調查調查共發放問卷100份,實際收回100份,其中有效問卷為84份。然后通過SPSS軟件對所有有效數據進行了分析。
4 研究結果與分析
表1為四個部分(聽力課堂設備方面、教師的課堂組織方式、學生的參與程度以及聽力課堂的氛圍)的均值與卷面總均值的相關系數檢驗,從第一部分到第四部分相關系數分別為:0.579、0.831、0.777、0.654,由此可知,第二部分的相關性最強,第三部分次之,而第一部分與第四部分與整體的相關性較弱。說明教師的課堂組織對聽力課是否有良好的課堂效果起主導作用。可見,教師的課堂組織能力是一堂成功的聽力課的關鍵,而學生自己的參與程度對其自身學習成果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除此之外,良好的課堂氛圍和優質的教學設備的配合,將為上述兩個因素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綜合這四個部分之間的關系,筆者給出如下建議:
(1)充分發揮教師在聽力教學活動中扮演的組織者與評價者角色的作用,運用創新、有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聽力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在教師的進一步鼓勵與引導下,充分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最終形成教與學的高度契合,提高聽力課堂效果。教師的課堂組織對聽力課堂效果起著主導作用,提高聽力課堂效果的關鍵在于教師課堂組織能力,而怎樣的課堂組織形式能夠使課堂參與者樂于接受并易于提高課堂效果正是其解決此問題的精髓和要害之處。作為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改進聽力課堂組織方式,進而提高聽力課堂效果。第一,積極同別的優秀的教師交流,學習別人優點,反思自己不足之處;第二,及時地同學生交流,認真聽取學生建議;第三,注意教材分析與反思,靈活運用教材及其他聽力材料;第四,多開展互動活動,使自己和學生都融入課堂。
(2)充分發揮學生自主能動性,讓學生在課外多接觸各種各樣的聽力材料,拓寬學生的聽力途徑,豐富學生的聽力內容,充分培養學生對聽力的興趣,最終使學生聽的能力從課外聽力練習中得到加強,學生對聽力的信心增強,因此,課堂的參與度也會不斷提高,促進教與學的良性互動。學生的參與程度很大程度地影響著聽力課堂效果的好壞,聽力課堂不是機械地由課堂組織者單方面的教授聽力技能,而是需要課堂參與者積極地配合、主動地參與其課堂,進而同課堂組織者共同提高課堂效果。因此,欲想通過促進學生的參與度來提高聽力課堂效果,學生應該積極地參與聽力課堂,做到認真聽講、積極回答問題、勇于表達自我、善于自我反思自我學習等要求。
(3)教師應該營造良好輕松的課堂氛圍來鼓勵和引導學生全身心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如活躍的教學互動活動,輕松愉悅的音樂欣賞等都可以被運用于聽力課堂氛圍的改善。良好的課堂氛圍是需要學生與教師共同配合來實現的。學生要在課堂中積極參與互動和交流,比如積極與老師互動,積極回答問題,在小組活動中自信積極地發表自己的看法,提高對課堂的參與度。教師應優化課堂組織方式,提高課堂效率,因材施教,以人為本。從而適時地對課堂氛圍,課程內容,教學形式進行調整和掌控。
(4)學校要對聽力設備進行相應的更新,以方便學生學習和聽力活動的開展。一堂良好的聽力課堂要以先進的聽力設備為支撐,以充分發揮教師對課堂組織的主導作用和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為基礎,二者相互作用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聽力課堂的物理環境是可以通過人為努力來改善的,如保持教室空氣流通、整潔衛生、定期更新聽力設備、安裝噪音隔離板等、更換足夠面積大小桌椅等措施無不是改善其聽力課堂物理環境的好辦法。教師應及時反應聽力課堂硬件設施出現的問題,爭取盡快解決問題,從而不會給學生的學習造成不便。
參考文獻
關鍵詞: 任務型教學法 教學設計 高中英語聽力課堂
1.任務型教學法的產生與核心思想
任務型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學者通過引導學習者在課堂上完成任務而進行的教學。這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強調“在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語言教學方法,是交際教學法的發展,在世界語言教育界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這種“用語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學理論進入我國的英語課堂教學,是我國外語課程教學改革的一個走向。該理論認為:掌握語言是在活動中使用語言的結果,而不是單純訓練語言技能和學習語言知識的結果。在教學活動中,教學者應當圍繞特定的語言項目,設計出具體的、可操作的任務,讓學生通過表達、詢問、解釋、溝通等語言活動形式完成任務,達到學習和掌握語言的目的。任務型教學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種教學法的優點而形成的,它是廣為應用語言學家和外語教學實踐者認可和接受的一種外語教學方法,也是教育部制定的中學英語課程標準所推薦和提倡的外語教學法(秦秋芬,《劍南文學》,2013.08)。
2.高中英語聽力教學
2.1高中英語聽力教學的現狀
通過聽、說、讀、寫的訓練,學生獲得英語基礎知識和具備交際運用英語的能力是中學英語教學的目標。其中“聽”居于首位,可見聽力的重要性。聽是語言交流、信息傳遞的基本方式。聽不懂就無法進行信息交流(趙玲,英語教學課堂中有效手段探究2009.12)。現在的英語聽力課堂設計存在如訓練量少、題型單一、能力訓練多樣性不足、具有應試性卻缺少生活實用性等問題。教學者在設計聽力課堂時應注意避免把聽力訓練課堂變成聽力測試課堂。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英語聽力逐漸受到廣大英語教學者的重視。筆者從自己在高中英語聽力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入手,結合任務型教學法探討如何提高中學英語聽力課堂的效率。
2.2聽力課堂中任務型教學設計的重要性
聽力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一邊聽一邊積極主動地加工聽到的信息。有效聽力要求學生具備多方面的能力,其中包括學生能夠抓住說話者的說話內容、說話意圖和在特定環境中對語言的理解能力。聽力是一個積極參與的活動,聽者要準確及時地運用自己所掌握的語言和非語言知識,最終掌握說話者的真實意圖。因此,如何設計聽力教學,促使學生積極、高效地聽是一個值得英語教學者思考的問題。
任務型教學強調邊做邊學,讓學生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中,鼓勵學生進行有效學習并取得好的學習效果。教學者利用好身邊的資源,增加聽的途徑與機會,擴大聽的廣度與深度,從而通過聽提高聽、說、讀、寫的整體語言水平。所以,利用各種聽力材料,采取任務型教學法彌補現有聽力課堂的不足之處是十分必要的。
3.聽力課堂任務型教學設計原則
3.1注重聽力材料的真實性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內容和方式要盡量真實,要有利于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發展語言技能,從而提高交際的語言應用能力。”在選擇聽力材料時,教師應盡可能地使用真實的聽力材料,使學生在聽的時候把聽力任務與日常生活聯系結合起來。研究表明,真實的東西更能調動學生學習語言的積極性。由于書面語和日常生活口語在使用上存在比較大的差別,學生在聽書面語時可能很難進入聽的狀態,因此聽力材料的語言輸入在形式和內容上都應接近現實生活中的語言輸入,這樣才能更好地達到聽的目的——抓住說話者的語言內容和說話意圖,最終達到使用語言的目的——交流信息,分享情感。因此,英語聽力課堂首先應該是以實際使用為目標,教學者設計實用性較強的聽力材料,這樣學生才能學以致用,促進語言能力的整體提高。
3.2注重學生聽力方法和對內容理解
作為一種重要的語言輸入手段,聽在語言的使用中是非常頻繁的。但是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往往會把注意力集中在辨認某幾個詞句上,從而很難獲得連貫有效的信息,所以教師應明確告訴學生,在聽力時,不要過于專注于某幾個詞句,而是要理解材料整體并做出相應的分析。在聽力課堂上,教師不僅僅要控制多媒體,更要注重培養學生在聽材料時的各項能力,比如短時記憶能力、聯想能力、推理能力和辨別語音斷句能力等,并幫助學生認識到聽力理解對語言學習和在英語交流中的重要性,克服對聽力理解的畏懼心理,充分利用好每一次聽力機會,樹立提高聽力能力的信心。
4.任務型聽力教學課堂設計
任務型聽力教學課堂的原則是將課堂教學內容任務化,方便教學者與學習者檢測學習效果。課堂教學是英語教學的主陣地,任務型教學法指導下的聽力課堂改變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有助于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另外,任務型教學法模式下的學習效果檢測評價方式是課堂效率的保證,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1聽力材料來源
聽力材料的來源有不同的途徑。在傳統聽力課堂里,磁帶和錄音機是主要工具。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與普及,越來越多的信息來源出現在高中英語課堂。雖然我們的母語不是英語,但是我們可以盡可能多地給自己創造英語環境。教師除了使用傳統的磁帶教材外,還可以用一些語速與詞匯量適合高中學生英語水平的BBC、VOA或是CCTV-9。就材料選擇而言,新聞是一個非常好的來源。中學生對時事新聞很感興趣,新聞本身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能激發他們參與討論的興趣。除了新聞之外,一般英文詩歌、歌曲、英美影視中的精彩臺詞等都是很好的材料。這樣的材料具有趣味性、娛樂性、欣賞性和很強的時代氣息,并且豐富了課外知識,激發了學生聽的興趣,彌補了教材材料的不足之處,同時還增加了聽力訓練的量,這對課堂內容來說是很好的補充和拓展。
英語能力包括聽、說、讀、寫四方面,它們是不可分割、缺一不可的。每一方面能力的提高都可以帶動其他三方面的發展。有條件的課堂可以直接進行視聽說教學,既有聲音,又有影像,邊聽邊看,保證聽力材料貼近實際使用。學生聽完看完后再動口說英語,說完還可以動筆寫英語,全面提高英語能力。這樣的聽力材料會使課堂變得更生動活潑,更有吸引力。但是如何選擇適合學生特點的材料,以及分配各方面能力訓練的時間比例等這些都要求我們在上課前思考。
4.2聽力材料與任務設計
教師在設計聽力任務時,要把握好聽力材料難度與任務難度的合理平衡。若聽力材料有語速快、生詞多等情況,那么學生會感覺比較難,這時教學者應降低任務的難度。教師設計任務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提高英語能力,通過不斷挑戰自我,取得成功,樹立信心,為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
任務的設計應該是多樣化的。同一種形式的任務長期采用,不做變化,那么學生會感到乏味,從而厭倦,這是不利于學習的。在聽力課堂中,教師應該注意聽說結合,師生互動,學生之間也應有互動,任務環節連接要緊密。課后任務也不能單一,不要只有聽磁帶做選擇題,我們還可以布置一些活潑生動的聽力任務,比如聽并學唱英語歌曲,聽電影精彩臺詞然后在課堂上表演,收集和某個話題相關的英語新聞并在課上講給其他學生聽,當然也可以聽故事講故事。方法有很多,這要求教師積極地思考、交流,選出最適合自己學生的任務,激發學生聽英語、學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
5.結語
在任務型教學法指導下的聽力課堂中,教師要站在學習者“學”的角度設計課堂內容和課堂形式,充分考慮學習者的英語水平及興趣愛好,注重訓練形式的多樣化。學生在學習時要有具體的要求和明確的學習目標,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自主學習,不斷自我檢測、自我評價、自我調整,大腦始終處于積極學習狀態,其學習能力和其他潛力才會得到較大程度的提高。
參考文獻:
[關鍵詞]交際 中心 英語聽力課堂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2)01-0048-01
隨著社會的發展,英語作為一門國際性語言,已經成為世界最通用的語言,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由此作為大學英語教學中重要組成部分的聽力課堂教學自然也顯得尤為重要。“聽”的目的是交際,學習英語聽力的過程自然是與交際分不開的。如何讓學生們在學習中交際,在交際中學習就是我們大學英語教師們應該考慮的問題。
一、交際與英語聽力教學
傳統的大學英語聽力課堂往往是學生看著教材“聽”錄音完成填空、選擇等一系列基本題型,教師在學生聽完之后核對答案、講解其中疑難的單詞、語法以及相關的知識點。簡單的問答、固定的內容、標準的答案很容易使學生思想禁錮,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主動性。學生為了聽而聽,難以真正地參與到英語學習中去,難以從心底里主動地去學習英語,這種教學模式越來越不能適應當今時代的要求。
人要憑借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思想和意思,也要憑借語言去理解別人的思想和意思,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言語交際。交際是人的本能,人生存的必需。語言是人類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英語教學乃至聽力教學的目的是要使學生在現實生活中能流利、有效地運用英語來實現語言的本質交際。目前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地位正悄悄地發生著變化,學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渴望教師用引導和幫助的方式來指導自己的英語學習,真正做到自主學習、主動學習。
二、以交際為中心的大學英語聽力課堂
(一)學生的中心地位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目的是要打破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真正地把聽、說、讀、寫各方面融合起來,真正實踐“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原則,建立新型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聽力課堂教學中,學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成為課堂的中心,希望主動地去“聽”,主動地去了解課程,與教師和其他同學進行自主的交際。而教師作為課堂教學中的協調者、促進者和咨詢者,應該對課堂所要講授內容進行精心安排,真正指導學生成為課堂的中心,更好地進行交際。
(二)充分利用現有的聽力教材和設備
現在大學英語聽力課程教材主要以單元為單位,每個學期需要完成若干單元的講授。教師可以根據每個單元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部分對課本材料進行重新分類,每節課講授一個模塊,讓學生有興趣去聽、去交際。隨著各個學校教學設備的改進,英語聽力課多在多媒體教室完成,教師可以在課外找到一些與此相關的有聲教學資料,比如看一些英語的短片、電影,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設備給學生生動的視角去解讀、分析、交際,在母語為英語的本土人對話中使用的詞匯、習語以及俚語中學習英語,在真實的場景中感受英美社會、經濟和文化。
(三)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積極互動
互動是英語課堂教學最根本、最重要的形式。聽力理解是大腦對所聽到的信息進行有意識的加工整理的過程,它不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英語聽力課堂教學為學生提供大量互動的機會可以促進學生掌握該語言。在英語聽力課堂上,教師設計課堂內容,積極引導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積極而有效的交際和互動,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生英語,感受聽力。
(四)豐富多彩的小組活動
語言的交際離不開情景、環境。在英語聽力課堂上,教材內容場景涉及文化、道德、婚姻、政治和天氣等很多方面,教師應該根據所要講授的內容設計特定的場景,從學習者的興趣、愛好出發,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開展豐富多彩的小組活動,通過提問、講故事、介紹場景、總結所聽內容、利用所聽內容編對話、角色表演、討論等等不同的方式,讓學生在活動中自由、輕松地交流。
三、結語
中國的學生主要是在課堂中學習英語的,課堂是他們主要的學習場所。作為教師,在課堂中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利用現有的聽力教材和設備,設計豐富多彩的小組活動,讓自己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積極地互動,真正讓大學英語聽力課堂以交際為中心,讓學生們在一種愉快、輕松的氣氛中熱愛英語、學習英語。
【參考文獻】
關鍵詞:聽力障礙學生;數學課堂;實效趣味
一、多種感官刺激的輸入讓聽力障礙學生發現數學
在聽力障礙學生的數學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聽力受到不同程度損失,簡單的口型手語視覺刺激很難一下子就將學生帶入數學課堂。教師應該發揮自主性,在保持課堂完整性的前提下開創不同的課堂教學模式,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無疑是一大亮點,通過多媒體手段,呈現不同的畫面,使之產生本體效應。比如,在教授學生100以內加減法的時候,我們首先呈現給學生100以內數的整十數倒計時,畫面呈現從100依次減少10,既100,90,80,70,60,50,40,30,20,10,0,這樣既復習了100以內數的整十數的關系,同時還為接下來的100以內加減法作鋪墊,這樣我們就利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來讓學生發現數學,將學生引入到數學的課堂當中。再者還可調動學生觸覺的敏感性來引入課堂,如,我們在教授學生學習兩位數加兩位數時,可以先發給學生一捆一捆的小棒,讓學生自己先來擺一擺、放一放,調動學生的雙手觸覺和大腦神經活躍度,進而來進行教學,這種效果會直接告訴學生方法,而直接演練給學生看更易把學生帶入數學課堂中,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數學。
二、真實生活情境讓聽力障礙學生感受使用數學
數學中無處不體現生活,生活中無處不包含數學。那些越接近學生生活的內容就越容易引起學生共鳴,尤其是我們的聽力障礙學生,由于聽覺的缺陷,導致我們學生所獲得的外部世界并不完整,所以真實的生活情境更容易把學生少有的生活經驗喚醒,從而更好地去理解我們的數學、我們的生活。
比如,在我們的實驗教材中還有這樣的例子,第一小學學校的籃球場是新修建的,長是26米,寬是14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半場是多少平方米?請學生想一想我們學校的操場的面積又是多少平方米呢?是我們學校的操場大還是第一小學的籃球場面積大呢?這是一道非常生活化的數學題,學生首先要利用數學知識來測量第一小學的籃球場的面積有多大,算出來后學生還要去測量自己學校的操場的長和寬,然后再去比較我們的操場和第一小學的籃球場,到底誰的大?如此一來,我們的學生還能不把數學知識用到生活中去,不從生活中去發現使用我們的數學知識?
三、操作游戲教學活動讓聽力障礙學生感受數學的趣味
教科書給學生的大多是抽象數學模型,我們如果將這些抽象的知識和學生喜愛的操作游戲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知識,原來數學知識可以和我們的趣味游戲結合在一起,那么學生肯定會認真地去完成我們教師在游戲中設定的或是要解決的數學問題。寓樂于教,寓教于樂,讓學生感受到我們的數學是充滿樂趣的,我們的生活也充滿著樂趣,那么,數學和生活都會是學生喜愛的。
這個世界就是個游戲的世界,我們的數學通過游戲呈現給學生,只要在游戲中,學生的才能和天賦便會施展的淋漓盡致。游戲,可操作的游戲是直觀世界的數學在學生的具體形象思維與抽象概念的數學知識之間通行的不停航的郵輪。所以,我們教師如果能夠做到把教學內容和游戲活動結合在一起,那么,我們的學生就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游戲學習活動中掌握我們的數學知識。
如,教學4年級下冊《年月日》的“年、月、日”時,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出生的,比一比誰最大。游戲活動:坐在一起的學生說出自己的出生年月,然后讓學生和其他學生比一比,看看誰是哪一年的,然后引入我們的日歷,請學生看日歷。利用游戲活動來讓學生“玩”中學,學中“玩”,使我們的學生獲得年月日這一時間概念和知識,同時又讓學生的情感獲得正能量的發展。還有在我們的實驗教材的第三冊100以內的讀和寫,在教授讀的時候,我們可以讓學生邊打手語邊讀,看誰讀得又對打得又快,快的一方可得到我們教師的社會性的正強化,還有我們在珠算撥珠子的時候,在寫數的時候,猜一猜數的時候等可操作的游戲活動,把它們安排在我們的課堂當中,這些活動游戲可使得學生興趣盎然,同時還獲得了數學知識。
總之,在聽力障礙學生的數學課堂中,教師應該利用多種感官刺激的輸入讓聽力障礙學生發現數學,在真實生活情境中讓聽力障礙學生感受使用數學,用操作游戲教學活動讓聽力障礙學生感受數學的趣味,從而使我們聽力障礙學生的數學教學課堂更具實效趣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