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7 09:31:4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旅游業稅收籌劃,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旅行社;增值稅;稅收籌劃
一、旅行社增值稅稅收籌劃的必要性
由于各大旅行社旅游產品同質化嚴重,缺乏能滿足市場需求的個性產品,降價成為了市場競爭的常用手段。而這樣的競爭方式使旅行社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許多旅行社為了從低微的收入中增加利潤,縮短景點和旅游時間,大量安排自費項目、安排購物點,甚至強迫游客購物,將風險轉移給游客。2016年5月全面“營改增”后,旅行社面臨著一個新的稅收環境,通過稅務籌劃減輕旅行社的稅收負擔,有利于其在激烈的競爭中健康發展。
二、旅行社的增值稅納稅義務分析
旅游服務,是指根據旅游者的要求,組織安排交通、游覽、住宿、餐飲、購物、文娛、商務等服務的業務活動。旅行社在收取團費、提供旅游團合同約定條款以外的額外接送服務、合同約定條款以外代旅客辦理簽證及通行證、銷售旅游紀念品時會分別產生按生活服務中的旅游服務、按交通運輸服務、按現代服務中的經濟服務、按銷售貨物繳納增值稅銷項稅的納稅義務;而增值稅進項稅納稅義務,產生于購進自身經營所需貨物、服務和提供旅游服務兩方面。在經營過程中,旅行社購進汽車、人力資源服務等會發生增值稅進項稅納稅義務;為旅客提供旅游服務時,購進交通運輸、餐飲住宿、娛樂、保險、電信、貨運客運場站、租賃等服務時會發生增值稅進項稅納稅義務。
三、旅行社增值稅納稅人身份的稅收籌劃
納稅人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一般納稅人一般情況適用一般計稅方法,特殊情況適用簡易計稅方法,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適用簡易計稅方法。旅行社不同的計稅方法不同應稅行為適用不同的稅率,如表1。
旅行社不能僅就稅率高低選擇納稅人身份,應全面考慮發生進項稅額的多少、取得進行稅額的難易程度、適用簡易計稅方法和一般計稅方法的差異大小等來選擇。例:某旅行社增值稅進項稅額為A,其中可取得專用發票的金額為A1。銷售額為X。若為小規模納稅人,則應納稅額1=3%*X,若為一般納稅人,則應納稅額2=17%*X-A1,比較應納稅額1與應納稅額2的大小。若應納稅額1
四、旅行社增值稅進項稅的稅收籌劃
(一)票據抵扣進項稅
“營改增”后,旅行社一般增值稅納稅人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可以抵扣,如出差住宿、廣告、門市裝修、物管水電房租、辦公用品的專用發票等都可用其作為進項稅抵扣。以上可用于抵扣的發票類型僅6種:上游旅行社的發票、住宿、餐飲、交通費、簽證費和門票。其中,可抵扣的簽證費發票是今年營改增后新增可抵扣的費用類型。
若為一般納稅人,就旅行社購進固定資產等取得的專用發票的進項稅額可以抵扣這一點,旅行社購進固定資產等時,應選擇能夠開具專用發票的一般納稅人供應商,取得可抵扣的專用發票;若為小規模納稅人,即使購進固定資產等或發生以上出差的住宿費等費用取得了專用發票也不能抵扣,所以可選擇價格相對較低的小規模納稅人供應商。
(二)稅收優惠的使用――零稅率政策
《跨境應稅行為適用增值稅零稅率和免稅政策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單位和個人銷售的國際運輸服務,適用增值稅零稅率,具體包括(1)在境內載運旅客或者貨物出境。(2)在境外載運旅客或者貨物入境。(3)在境外載運旅客或者貨物。
境內的單位或個人提供程租服務,如果租賃的交通工具用于國際運輸服務和港澳臺運輸服務,由出租方按規定申請適用增值稅零稅率;境內的單位和個人向境內單位或個人提供期租、濕租服務,如果承租方利用租賃的交通工具向其他單位或個人提供國際運輸服務和港澳臺運輸服務,由承租方適用增值稅零稅率。境內的單位或個人向境外單位或個人提供期租、濕租服務,由出租方適用增值稅零稅率;境內單位和個人以無運輸工具承運方式提供的國際運輸服務,由境內實際承運人適用增值稅零稅率;無運輸工具承運業務的經營者適用增值稅免稅政策。對于跨國、境業務,旅行社可以根據不同稅收優惠政策,選擇最有利的交通運輸方式。
五、旅行社增值稅銷項稅的稅收籌劃
(一)分開核算不同應稅行為的銷售額
對作為一般納稅人的旅行社在提供旅行社、經紀服務(6%稅率)的同時,也會提供一定的交通運輸服務(11%稅率)或銷售紀念品(17%稅率),此行為屬于兼營行為。兼營行為可能涉及以下一種或幾種情況:兼有不同稅率的銷售貨物、提供勞務、服務,兼有有不同征收率的銷售貨物、提供勞務、服務,兼有不同稅率和征收率的銷售貨物、提供勞務。根據規定,試點納稅人銷售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適用不同稅率或者征收率的,應分別核算不同稅率或者征收率的銷售額,未分別核算的,從高適用稅率。如某旅行社作為一般納稅人,既提供旅游服務,又銷售旅游產品。
稅收籌劃前:該旅行社旅游服務收入和銷售旅游產品收入由財務部門統一核算,而財務部未分開核算,旅游服務收入和旅游產品銷售收入一并征收增值稅,應納稅額為(500+60)×17%=95.2(萬元);稅收籌劃后:該旅行社將旅游產品銷售部門獨立出來,成立集團的下屬子公司,子公司認定為小規模納稅人,在會計上獨立核算。旅游服務收入應納增值稅=500×6%=30(萬元),旅游產品銷售收入應納增值稅=60×3%=1.8(萬元)。應納稅額為30+1.8=31.8,可節稅63.4萬元。可看出,分開核算對業務多元化,有銷售旅游產品且作為一般納稅人的旅行社尤其重要。
(二)選擇全額或者差額計稅方法
旅行社可選擇以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扣除向旅游服務購買方收取并支付給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的住宿費、餐飲 費、交通費、簽證費、門票費和支付給其他接團旅游企業的旅游費用后的余額為應納稅銷售額;選擇此辦法的試點納稅人,向旅游服務購買方收取并支付的上述費用,不得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可以開具普通發票。如果某旅行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為A(假設A1適用6%,A2適用17%),向旅游服務購買方收取并支付給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的住宿費、餐飲費、交通費、簽證費、門票費和支付給其他接團旅游企業的旅游費用為B,購進固定資產、不動產可抵扣的進項稅額為C。
方案一:不采用差額征收。
應納稅額1=A1*6%+A2*17%-B*6%-C
方案二:采用差額征收。
應納稅額2= (A-B)*5% -C
A2=0時,應納稅額1>應納稅額2;A2≠0時,當B>A1+12A2時,應納稅額1
參考文獻:
[1]官波, 劉春花. 旅行社 “營改增”的影響預測及對策[J]. 稅務研究, 2016(01): 102-104.
[2]趙霞. 旅行社企業稅收籌劃――基于供應鏈合作角度[J]. 價值工程, 2013, (18): 27-28.
[3]韓丹. 海南旅游企業稅務籌劃研究[J]. 現代商業, 2014, (32): 132-133.
[4]劉淑琴. 淺議“營改增”對旅行社行業稅務的影響及建議[J]. 現代商業, 2016(02): 127-128.
[關鍵詞]企業;稅收負擔;計量;影響因素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4.005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04-00-02
0 引 言
企業稅收負擔的情況,能夠反映出稅收政策的公平程度,而要想切實了解企業實際稅收負擔的情況,則需要通過相應的稅收負擔計量方法進行計量,出于不同的計量目的,可以選擇不同的計量方法。同時,企業稅收負擔的影響因素眾多,相關人員在了解企業稅收負擔情況時,也需考慮其各方面的影響因素,從而采取有效措施,適當調節企業的稅收負擔,進而促進整體市場經濟的發展。
1 企業稅收負擔概述
企業稅收負擔是政府通過相應的稅收政策,減少納稅人可支配收入的數額,從而使其承擔的相應的經濟負擔。稅收負擔主要是納稅人需要承擔的稅額與稅基或者相關經濟指標的比值。通過對企業稅收負擔情況進行了解,能夠充分認識到國家與納稅人的實際資源分配關系。并不是所有的稅收支出,都屬于企業稅負,在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很多流轉稅實際上都是由消費者負擔,因此,企業稅收負擔的情況,需要從企業所得稅的負擔方面予以分析。
企業所得稅的負擔,不能單純地通過名義稅率方面進行了解。因為名義稅率在實施過程中,會受到稅基調整的影響,再加上企業所得稅稅收方面,能夠應用到的盈虧互抵、優惠扣除、減稅等優惠政策眾多,無法從名義稅率和企業利潤總額上準確了解企業的實際稅收負擔情況。另外,不同時期、不同行業的企業稅負也會有所不同,因此,要想準確了解企業稅收負擔實際情況,還需要對企業所得稅負擔的實際稅率進行考量,通過有效的計量方法予以計算,確保企業稅負計量的準確性。
2 企業稅收負擔的計量方法
企業稅收負擔計量中,主要是對其實際稅率的計量,而實際稅率包含邊際ETR和平均ETR兩種。前者是納稅變化與收入變化的比值,后者是稅收變量與收入變量的比值。其中,通過對后者的計算,能夠反映出稅收制度的公平性,因此,在企業稅收負擔計量中,主要是對后者進行計算,從而獲得企業實際的稅收負擔情況。
平均ERT的計量方法主要包括五種。
第一種,運用企業當期所得稅費與稅前會計利潤的比值計算出平均ERT。其中,企業的當期所得稅費櫧渥芩得稅費與遞延所得稅費的差。現階段,在企業稅收負擔計量中,這種計量方法的應用較為常見,其能夠充分體現當前稅收制度與企業會計制度的差異。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工作人員還需注意,由于會計準則中,對一些特殊情況下的部分遞延所得稅費并不計入稅費中,因而計算出的當期所得稅費,極有可能與企業實際會計報表中的數據存在較大差異。因而,在這一計量方法的實際應用中,工作人員應采取人工獲取信息的方式,根據企業實際的會計報表附注,獲得所需的當期所得稅費。
第二種,獲取當期所得稅費和所得稅返還部分之和,并計算這一數值與稅前會計利潤的比值,從而獲得平均ERT。通過這種計量方法的應用,工作人員能了解到企業在獲得政府補貼前的稅收負擔情況。
第三種,工作人員需要先計算非經常性損益與執行稅率的乘積,并獲得當期所得稅費與這一乘積的差。再計算這一數值與稅前會計利潤+不包括壞賬損失的資產減值準備-投資收益±非經常性損益的比值。最終獲得平均ERT。
第四種,先計算應交所得稅與補貼收入之差,再計算利潤總額與補貼收入之差,且兩個差的比值,便是平均ERT。這一計量方法,主要是從政府與企業資源分配關系方面進行分析,從而了解企業實際的稅收負擔情況。其中,補貼收入主要包括政策性補貼、出口退稅等。
第五種,工作人員需要從稅前會計利潤與不包括壞賬損失的資產減值準備之和中,減去投資收益,而當前所得稅費用與這一數值的比值,便是平均ERT。
通過以上五種方法,工作人員可以對平均ERT進行計算,實現對企業稅收負擔的準確計量。且通過對這五中計量方法的分析也可以看出,不同的計量方法,側重點也有所不同,因此,工作人員還需充分結合自己的計量目的、當前的稅收政策等,合理地選擇計量方法,從而確保計量結果的科學、有效。
3 企業稅收負擔的影響因素
3.1 稅收制度因素
稅收制度因素,對企業的稅收負擔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通常來講,稅收制度的變化,主要包括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對法定稅率進行調整。例如:2008年我國的稅制改革,實現了內資企業和外資企業稅率的統一,很多企業法定稅率都有所降低,從原本的33%下降為25%。第二種則是對企業應納稅所得額進行調整。由此可見,稅收制度的變化,能夠減輕或是增加企業的稅收負擔。
同時,對不同行業的影響也有所不同。例如:一些產業優惠政策,對某些產業企業的稅收負擔有明顯的減輕作用。一些專家學者在研究中表明,發展中國家會為高新技術產業、新興產業提供更多的稅收制度優惠,而經過對馬來西亞稅收制度與行業關系的實證分析,該國旅游業有效稅率顯著性較低,旅游企業與其他行業的企業相比,稅收負擔較輕,而該國稅收制度中,為旅游行業提供了更多的優惠政策。因而,稅收制度因素的變動,對企業稅收負擔存在較大的影響。
3.2 企業規模因素
當前,很多專家學者也針對企業規模因素在企業稅收負擔方面的影響進行了研究,最終研究結論主要分為兩種。第一種,一些專家學者經過研究,得出政治影響理論,認為企業規模越大,則該企業開展政治游說的可利用資源越多,能夠利用更多的人員進行稅收籌劃,因而更有利其稅收負擔的減輕。第二種,一些專家學者通過研究提出了政治成本理論,認為企業規模越大,越會受到政府的關注,因而需要承擔的稅收負擔也會越高。我國相關研究人員也通過實證研究,對這一觀點進行了證實,國內的大規模企業,多數都為國企,而這些企業的稅收負擔,明顯要高于國內的中小型企業。
3.3 經濟水平因素
經濟水平因素,對企業稅收負擔的方面也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通常來講,經濟水平較高的國家,其人均收入水平也相對較高,國家會存在一定的稅收剩余。而這一情況,則表明該國整體稅基較大,企業本身的稅收承擔能力較強,其稅收負擔也相對較重。而經濟水平相對較低的國家,人均收入水平較低,稅基也相對較小,企業自身的稅收承擔能力較弱,因而,與一些經濟水平較高的國家的企業相比,其稅收負擔更輕。因而,國家經濟水平能夠決定該國稅收收入的總量,也能夠反映該國企業實際稅收負擔的情況。
3.4 盈利能力因素
企業自身的盈利能力,也會影響企業的稅收負擔。稅負公平理論認為,實際稅率與企業盈利能力并沒有關系。但是在企業實際的經營發展過程中,由于其經營目標、動機等方面的不同,會使其稅收負擔產生一定的變化。一些專家學者認為,具備較強盈利能力的企業,若是有意識地采取合理的避稅手段,則會使其實際稅收負擔有所下降。同時,還有一些專家學者認為,若是企業在經營發展的過程中,自身的盈利能力得以增強,但抵稅金與當期所得無法實現等比增加,則該企業的稅收負擔會有所增加。
3.5 地域因素
企業所處的地域不同,也會使其承擔的稅收負擔有所不同。就我國企業目前的情況來講,我國為了促進一些地區的經濟發展,實施了梯度開發、西部大開發等多項戰略,而在這一過程中,不同地域的企業,也獲得了不同的稅收優惠,各個地域的企業存在明顯的稅收負擔不均衡的情況。其中,中部地區企業稅收負擔最重。由此可見,地域因素也能影響企業的實際稅收負擔。
3.6 股權結構因素
現階段,我國很多上市公司都存在大股東控股的情況,這使企業在經營發展過程中,更多地遵循大股東的意志,而這一意志,也不可避免地滲透到了ETR之中。一些大股東為了獲得政府的支持,會有意識地增加本企業的稅收負擔,從而為政府做出更多的財政貢獻,進而使其能在當地處于較高的經濟地位。因此,股權結構因素,也是企I稅收負擔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
4 結 語
企業的實際稅收負擔水平,不僅能用于衡量稅收制度的公平與否,同時也對企業自身的經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企業應充分了解,并結合實際,合理運用稅收負擔的計量方法,提升企業稅收負擔計量的準確性;充分認識各項因素對企業稅收負擔的具體影響,使企業在其未來發展的過程中,采取更加有效的納稅籌劃對策,從而實現自身持續、健康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吳祖光,萬迪P,羅進輝.市場化程度、成本與企業稅收負擔――基于不同產權主體的研究[J].經濟管理,2011(11).
[2]王新安,張力多.煤炭企業所得稅稅負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4(10).
[3]李永海,孫群力.稅收負擔、政府管制對地區隱性經濟的影響研究[J].廣東財經大學學報,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