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3 20:43:1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課件制作,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Flash是由美國Macromedia公司出品的用于矢量圖形編輯和動畫創作的專業軟件。
Flash軟件具有非常豐富的圖形繪制功能,它不但能導入常見格式的圖像(如文件擴展名為jpg、gif、bmp等的圖像),而且能導入專業級繪圖工具(如Macromedia Freehand、Adobe Illustrator等)繪制的圖形,并能使其產生翻轉、拉伸、擦除、歪斜等效果,可以創建透明的圖形;還能利用套索工具或魔術棒在圖像中選擇顏色相同的區域,并創建遮罩;將圖像打散后進行編輯,可以使物體產生位置和形狀的漸變等。可以設置圖形的屬性(如:產生平滑效果和質量無損壓縮等)。在Flash中,可以處理自定義的字體及它的顏色、大小、間距、行距、縮進等的設置。在用Flash制作的課件中,可以加入各種各樣的標題和動態文本;還可以將特殊字體轉換為圖形,從而避免了因客戶端字體短缺造成作品輸出時字體不能夠顯示。
Flash支持同步WAV格式的聲音文件,Flash5.0以后的版本中,還支持MP3格式的聲音文件。
Flash采用的是流行矢量技術,用Flash制作的課件,不但交互功能強大,而且動畫效果豐富多彩。無級放大的矢量圖可以任意放大和縮小,而不會出現馬賽克現象。用Flash生成的交互式課件文件數據量小,傳輸快,用軟盤或U盤可輕松搬運,方便教師們上機制作和教學使用,同時也便于上網和交流。
用Flash表現物體的運動非常容易,其產生的過程完全自動。利用遮罩及路徑,可產生極好的動畫效果。如果創作人員有較好的美術繪畫造詣,還可以繪制幀動畫,讓自己創意的插上翅膀,在幻想的藍天白云中,自由自在地飛翔。Flash采用精靈動畫的方式,你可以隨意創建動態按鈕、多級彈出式菜單和復選框。Flash中的動作腳本是Flash編程語言,它以關鍵幀、按鈕和電影片段剪輯為對象,采用事件響應來定義和編寫動作腳本。它有自己的語法、變量、函數以及它的表達式等,它的結構與Java script腳本類似。如果創作人員熟悉VB、Java script等編程語言,那么作為Flash精髓的Action功能將把他帶到一個創作的更高境界。
Flash美中不足是只適合制作矢量動畫,對影像文件的支持不夠,缺乏多媒體的集成控制功能,無法實現多種媒體資源有效的整合,而且對教師也提出較高的要求,既要有較好計算機基礎,又要有一定的美工基礎。基于時間幀的設計,使程序制作結構繁瑣,給整理和修改帶來了困難。在Flash中,交互功能的實現,需要使用Action Script腳本語言,對于一般的教師來講是一次挑戰。另外,利用Flash制作課件,教師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更多的精力。
多媒體課件越來越廣泛地滲透到學校各科教學當中,它作為輔助教學手段,可以幫助學生認識、理解和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教師教學質量。然而,多媒體課件制作卻是一次艱辛的旅程。它是一項系統工程,課題的選擇,課件的結構設計,腳本的編寫,課件制作軟件的應用,材料的遴選,課件制作等等,無不浸潤著教師們的心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選擇了合適的課件制作工具軟件,才能在課件制作工作中做到得心應手。因此,選擇一款適合自己實際情況的課件制作工具軟件,不能不說是每位創作者的渴求,特別是對于許多初試牛刀的新手來說,林林總總的課件制作軟件,讓他們目不暇接,究竟哪一款軟件合適自己使用,莫衷一是。根據自己的計算機硬件情況,根據自己的課件制作的資源狀況,根據自己的計算機知識水平,根據自己可利用課余時間的多寡,選擇適合自己使用的多媒體課件制作工具軟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摘自:《小學教學設計》2007.6,原文:“幾款多媒體課件制作工具軟件的選擇”,作者:郭清邵)
特色與亮點
“難得看到做得這么精美的課件”,參賽答辯中我本已做好被評委老師“刁難”的準備,沒想到老師給了我這樣一句極其肯定的贊美。精美、唯美的確是我制作課件時力求達到的目標之一,因為美的形式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更好地表現內容。本課件運用淡雅的色調、精美的圖片、優美的音樂營造出濃濃的古典韻味,能從感官上喚起學生真切的感知,將其帶入優美的意境,使之自然而然地受到美文的濡染。
一個優秀的課件不僅能讓人賞心悅目,獲得美的享受,更應有良好的教學效果。本課件注重師生互動、學生合作探究活動的設計,創設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環境,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課改理念,能激發學生自主品讀、賞鑒曲詞的興趣,有效達成了引導學生掌握鑒賞元曲方法和把握人物形象的教學目標。
教學內容分析與教學策略
《長亭送別》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四冊第四單元的課文,選自著名的元代雜劇作品《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是劇中最為膾炙人口的一折戲。這折戲寫張生進京趕考,崔鶯鶯來送別,兩人被迫分離。整折戲由崔鶯鶯主唱,主要由四個場景組成:長亭路上、長亭餞別、臨別叮囑及惜別目送。在這四個場景中,作者精心構思了十九支曲詞,這些曲詞文辭優美,凄婉纏綿,極其細膩地刻畫了人物送別時的微妙心理,給人以深沉的美感,千百年來被人們反復詠嘆。因此這一課的教學目標就定在欣賞曲詞的藝術魅力和把握人物形象意義兩個方面。
這是高二學生第一次接觸古典戲劇,知識背景的缺失、戲曲唱詞的陌生、人物關系的糾葛、劇情發展的錯綜都會成為學習《長亭送別》的障礙。因此,創造一個符合學生閱讀積累現狀和《長亭送別》特色的“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教學設計至關重要。這節課我以課堂探究性學習為主要策略,以崔鶯鶯的眼淚為突破口,以寫淚的手法為橋梁,讓學生感受、品讀、演讀崔鶯鶯的眼淚,走進她那復雜的情感世界,并以此為學生提供一個學習古典戲曲的范式,引導、啟發他們轉換探究角度,另辟蹊徑解讀《長亭送別》,完成對文學作品有意義、有創新的建構,實現文本的價值,在精神漫游的過程中體味閱讀的快樂。
設計思路及內容結構
要給學生端上這份欣賞美的精神大餐,教師就有責任為他們搭建起品味美的平臺,讓他們用至性至情去接受美文的濡染。結合教學目標和學生學情,我在創作《長亭送別》課件時立求做到以下三點:①悅目。創設優美情境,用精美的畫面營造出充滿美感的氛圍,喚起學生真切的感知。②悅耳。用音樂渲染離別氣氛,讓學生在音樂的氤氳中去品評,去想象,去感悟曲詞的美。③悅心。“聲、圖、文”并舉,有效地幫助學生實現由符號到心象的轉換,使教學獲得最佳效果。具體內容結構分為幾個部分。
1.課前氛圍營造
用1張幻燈片出示課文標題,插入《芳草無情》古箏音樂,為上課創設與課文內容相符的教學情境(如圖1)。
2.課前預習檢查
課前利用3張幻燈片以填空的方式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重點檢查學生對元雜劇的常識,對王實甫《西廂記》的了解,對課文生字生詞的識別度,掃清閱讀障礙。
3.導入新課
故事導入部分,我精心制作了《西廂記》連環畫組圖,用5張幻燈片將關鍵的故事情節直接呈現出來,這些幻燈片分別是:①普救寺一見傾心。②救佳人張珙退兵。③母命難為相思苦。④紅娘牽線訂終身。⑤長亭古道慘別離。
學生一邊聽我聲情并茂地講故事,一邊看連環畫,這種直觀的效果大大增強了故事的感染力(如圖2)。
4.點明本課主題
整體感知戲曲故事后,用1張幻燈片出示本節課的主題,讓學生明確本節課是以“淚光盈盈處的離愁別恨——走進崔鶯鶯的情感世界”為小課題,進行課堂探究式學習,以崔鶯鶯的眼淚為突破口,以寫淚的手法為橋梁,去感受、品讀崔鶯鶯帶淚的曲詞(如圖3)。
5.配樂誦讀
配樂誦讀部分設計了2張幻燈片,將本節課重點鑒賞的四支曲詞展示出來,同時在幻燈片中插入古箏《芳草無情》作為背景音樂,營造感傷的氛圍,讓學生在音樂的氤氳中作感受性誦讀。
6.師生合作探究
在師生合作探究部分我設計了2張幻燈片,第一張幻燈片展示《端正好》的曲詞內容(如上頁圖4),便于師生圍繞“意象——意境——心境”展開探究,第二張展示品讀、賞鑒的結果,明確唱詞所唱的場合和抒發的情感。
7.學生自主探究
在學生自主探究部分我設計了7張幻燈片。第一張為本流程的主頁面,出示需探究的三支曲牌名和學生自主探究的相關要求(如圖5)。學生展示合作探究結果時,教師需切換到該曲牌的頁面進行點撥,為方便教師自由切換頁面,我在曲牌名上設置了三個超鏈接。
其余6張幻燈片,每兩張一組完成對一支曲牌的探討,每組第二張設置了返回按鈕,點擊該按鈕回到本流程的主頁面(如圖6)。
素材選用
1.圖片素材
以含蓄典雅的荷花為模板,同時將變淡處理后的《西廂記》故事組圖嵌入模板中,襯托《長亭送別》這折經典戲劇濃濃的古典韻味,同時給學生以視覺上的美感。
2.音樂素材
誦讀曲詞時添加古箏《芳草無情》為背景音樂,在音樂的氤氳中,營造“送別”的意境。
3.文字素材
選用了金梅毛破裂字體,漢儀長藝體、文鼎習字體,以古字襯古韻。
關鍵技術處理
課件主要應用PowerPoint為制作平臺。對圖片素材的處理應用了Photoshop CS5軟件,為了襯托場景,大量運用羽化后邊緣半透明的人物PNG圖片,嵌入背景圖片中,為使圖片色調對比度一致,還運用了顏色濾鏡、光照處理、液化處理等功能。在聲音素材的處理上,應用了“會聲會影”對聲音文件進行裁剪、降噪,并轉換為WAV格式。
評價與反思
究其實質,多媒體是為創設教學情境服務的,即所謂“物色之動,心亦搖焉”,“情以物遷,辭以情發”。通過情境去激情、發辭、促思,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
該課件在構圖、配色、字體、排版等方面可繼續完善,聲音、圖片、動畫等素材在恰當的基礎上應盡量更精美,讓每一個頁面具備美感,令人賞心悅目、印象深刻,最大限度地給學生以美的享受。
幕前幕后
NOC活動是全國信息技術教學應用領域最高水平的比賽之一,決賽更是高手如云,首次參加這樣的比賽,我的內心是忐忑的,還記得在前往徐州的旅途上,我拿著自己的陳述稿反復斟酌、仔細思考,力求在比賽時滴水不漏地將課件的特色和亮點表述出來。幸運的是首次參賽就得到了評委的肯定,感到驚喜之余我還是有些意外,因為與那些構思新穎、交互性強、技術純熟的優秀作品相比還有相當的差距。仔細思量活動中評委老師對作品的點評,反觀自己的作品,我對如何制作語文多媒體課件有了更多的思考:
1.語文課件的制作要符合新課改理念
新課程理念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新課程改革所關注的核心是學生,倡導學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語文新課標提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的發展。”在制作課件時應自覺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創設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環境。我們只有明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幫助者,明白知識不應是教師灌輸的,而是學生習得的,做出來的課件才不會是填鴨式的、滿堂灌的,這樣語文課件才能真正轉型成為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有效輔助工具。
2.語文課件的制作應適當“留白”
語文閱讀從根本上說是學生與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即學生對文本的感悟理解過程。課件太實、太直,教學便失去了“空白”,語文的味、韻則盡失。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教師在制作課件時一定要適當“留白”,所謂“留白”,即課件制作不應一味強調形象、直觀,以音像直接替代文字,剝奪學生的聯想與想象力,扼殺學生的思維,而應把握好圖片、聲音、視頻介入的度,使其在直觀的同時具有更多的懸念,具有更多的空白,更多的想象與思考的空間。另外,在制作課件的時候要預想教學流程的多種可能性,步驟宜粗不宜細,因為粗,就留下了許多可以自由揮灑的余地。如葉瀾教授所說,“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
評委印象
“工欲善其事,必先得其器。”課件制作者常常在最初就會考慮使用什么工具來進行創作,以期望在教學思想的表達和媒體技術的實現上都能取得較好的效果。能用簡單的工具,達到賞心悅目的效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平淡之中見精神,吳玉婷老師的PPT課件《長亭送別》就是這樣一個優秀的課件。
課件一開始,展現給我們的是一個古色古香的畫卷,暗扣教學主題的時代環境,讓人迫不及待地想要認真體會這膾炙人口的名劇將如何在課堂上演繹。
課堂預習之后,是引人入勝的PPT連環畫。初看,似乎是簡單的圖片素材在演示文稿中的排列,但當我們把圖片移開時,看到了作者的匠心:所有圖片都經過了邊緣羽化處理,使其與背景完美融合,而背景圖案的選擇,與圖片主色調既有對比,又能烘托。
雖然有不少優點,但也不是說這個課件就是完美的。美學上還有可以優化的空間,教學設計和展示也可以更加靈活,技術上的不足也需要改進。例如,字體,如果嵌入進課件,就不用專門為此附帶字體,也不會使得直接運行課件時出現清一色的單薄的宋體字。
一.課件的選題
選題是創作課件關鍵一步。不是各學科的每個單元內容都適用于課件制作:正確選題是十分重要的。
1.性價比:
課件制作應考慮效益,即投入、產生比。對于那些用常規教法能夠較好實現的教學目標,就沒有必要浪費入力、物力,用課件輔助教學。
2.內容形式統一:
課件應該對課堂教學起到化難為易、化繁為簡、變苦學為樂學等作用,決償能“牽強附會”、“畫蛇添足”。
3.切忌僅僅將板書搬上屏幕:
要充分發揮多媒體電腦的特點,避免把課件變成單純的“黑板搬家”或“課本翻牌”。變“人灌”為“機灌”!
二.課件制作、應用的幾個原則
1.教學性原則
多媒體課件應用的目的是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師的教,又利于學生的學。所以首先關心的是利用某個課件進行教學是否有必要。
(1)選取那些常規方法無法演示或不易演示、演示觀察不清的內容。
(2)選取課堂上用常規手段不能很好解決的問題,也就是解決教學重點、難點問題,計算機論文《課件制作原則與技巧》。
(3)能通過提供與教學相關的媒體信息,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情景)、資源環境,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信息源。
2.可操作性原則
課件的操作要盡量簡便、靈活、可靠,便于教師和學生控制:在課件的操作界面上設置寓意明確的菜單、按鈕和圖標,最發支持鼠標,盡量避免復雜的鍵盤操作,避免層次太多的交互操作。
為便于教學,盡量設置好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轉移控制,可以方便地前翻、后翻、跳躍;對于以學生課堂練習為主的課件,要對的輸入做即時應答,并允許學生自由選擇訓練次數,訓練難度;對于演示課件,最好要可以根據現場教學情況改變演示進程。
3.科學性原則
關鍵詞:音樂教學;課件制作;審美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9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18-0256-02
隨著音樂新課標的貫徹施行,音樂教學已逐步改進舊有的教學模式,隨之而來的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原本讓我們為之傷神的音樂課,不再是少數音樂優等生的天下,那些曾被認為無音樂細胞的學生,如今被激發出了很高的學習興趣,同時讓我們再次看到了音樂的無窮魅力!如何吸引學生熱愛音樂課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等問題,是所有音樂教師們一直在關心的問題。本人認為,適當運用以現代化電教媒體為中心的教育教學手段來組織音樂教學,是音樂教育教學能夠吸引學生、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熱情的一種有效捷徑。下面,我就結合個人的教學實踐談談音樂課件制作的體會。
一、音樂課件的構思
1.教學課題(內容)要實用。課件設計必須以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為核心,必須強調學生的審美教育功能,必須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只有以突出實用性為指導思想的課件,才能優化我們的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從而真正體現多媒體計算機的輔助作用,展示現代教育的魅力。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地選擇學生比較熟悉、認可的貼近生產、生活實際的事例作為課件設計內容,以利于教學過程的實施和目標的實現。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教師在教學中,要選擇能夠創設情景的內容,通過豐富多彩的信息、資料,設計出集文字、圖形、圖象、動畫、聲音于一體的教育素材,讓學生通過各種感官去感知,引發共鳴,受到教育。
3.課件的藝術性。在多媒體的教學環境中,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具有較大的學習自主性。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的藝術美,充分發揮多媒體的色彩功能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媒體課件其藝術美應以形象美、聲音美等表現形式貫穿始終。藝術美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美的享受,在美的陶冶中提高情趣,得到更好的感知和理解。
在課件設計制作時,我們應注意教育規律、教育思想和教育藝術。好的教學內容也要有好的形式來表現。所以運用多媒體課件來真實地再現音樂藝術的本來面目,能較好地體現教學內容中所蘊含著的不同思想感情,使其鮮明、生動、具體化。
二、音樂課件制作的過程
1.素材。素材的收集是音樂課件制作中的具體環節,其過程不僅繁瑣而且要細致劃分歸類。常見收集的有:(1)文字、圖形、圖象(視頻)素材;(2)聲音素材:CD、VCD、DVD、MP3等;(3)視頻:VCD、DVD、錄象、網絡視頻(FLSH)等;(4)其他專業軟件的收集:制譜軟件、錄音編輯軟件、視頻軟件、音頻轉換軟件、視頻轉換軟件等。例如:樂音制譜、Encore制譜軟件、Cakewalk、SONAR、TT作曲家等。作為音樂教師應通曉一兩個較專業的音樂制作軟件。
2.腳本設計。要“以學生為中心”,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強調學生有多種機會在不同情景下應用他們所學知識設計腳本。腳本設計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評價進行邏輯組織,其腳本的內容應當思路清晰、結構安排合理、各項任務明確。其頁面要符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內容清晰明確、富有條理,能激發興趣、易學易用。在不同的課題下設計不同的“版塊”,根據不同的版塊以圖標按鈕方式分布。
例如:聲樂課版塊設計——樂理知識、歌曲背景資料、歌曲范唱、重難點分析、歌曲伴奏。欣賞課版塊設計——作曲家簡介、作品分析、作品欣賞、經典名句、音樂常識等。學生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學習,如歌曲調式、速度、伴奏樂器等。
3.制作課件的載體:Powerpiont軟件是一種簡單易操作的軟件,完全可以勝任音樂多媒體課件制作。
(1)文字、圖片的處理。根據授課內容從Powerpiont設計模板選其一作為幻燈片背景,設計文字格式、插入圖片,運用動畫功能設計動畫效果。
(2)聲音(音響)處理。可把CD上的音響拷貝到文件中插入幻燈片;將磁帶中的音響通過電纜或麥克風輸入到電腦形成*.Wav格式的聲音文件插入幻燈片;運用MIDI設備制出*.midi格式的聲音文件插入幻燈片;外帶錄音設備如MP3錄音功能將搜集到的音響轉換為數字文件插入幻燈片;網上下載音樂;等等。
(3)樂譜制作。用掃描儀、數碼相機將現成的樂譜轉為圖片;用制譜軟件,如樂音制譜、Encore制譜軟件、Cakewalk、SONAR、TT作曲家等,不僅具有非常強的制譜功能,而且具有放音功能,制作好的樂譜可直接觀看,也可轉換為圖片放映觀看;網上下載:許多歌譜、樂譜基本上都可從網上下載一般為圖片格式。
(4)視頻制作:音樂中的戲劇、歌劇、話劇、電影、文藝表演等,運用視頻欣賞有直觀性,感染力強特點。視頻文件可直接從VCD、DVD資料上拷貝;用數碼攝象機直接錄入;網上下載視頻文件一般為*.flash格式,通過視頻轉換軟件轉換為可播放的*.AVI格式。
在Cakewalk、SONAR3.0上都有“Video”視頻窗口的應用,可根據教學內容在歌曲、樂曲中插入相應的圖片、視頻文件,利用放音功能使學生聽覺、視覺得到充分鍛煉。
關鍵詞:多媒體課件;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 制作與設計
隨著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和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多媒體這一新的科技手段正以令人始料未及的速度滲透到各個領域,尤其是教育領域。這一新技術在呈現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功能,使學生的學習更加直觀、形象、生動方面有其獨到的作用。但是人人都使用,使其失去特色。很多人對多媒體手段推崇備至,甚至將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列為評課標準之一。我們以積極的姿態看待這一新生事物是無可厚非的,但如果不顧實際效果問題,隨意“拔高”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就違背了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一、 課件制作的問題
多媒體課件的制作不是簡簡單單的把板書內容照搬到課件中。如果利用這樣的多媒體課件不但不會吸引學生,反倒是使課堂教學失去生動,沒有重點。如果是這樣還不如傳統教學。另外目前教師對軟件掌握水平不夠,只會簡單的PPT應用,不僅不會使課堂教數學精彩,反而單點乏味.這樣的多媒體教學使教學過程縮短,學生沒有足夠時間去做筆記。忽視了重點難點。有的教師在嘗到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甜頭后,便對此視若掌上明珠,于是在一些課上從頭至尾都用計算機來教學,對其他常規媒體不屑一顧。在某些公開課上,我們甚至看到一些教師純粹以多媒體課件替代小黑板、掛圖等教具,還自以為用了多媒體而頗為自得。這樣的教師,其追求現代化的意識是好,但是還必須認識到任何事物都有其所長,亦有其所短。總的來講,計算機輔助教學固然有其他媒體所無法比擬的優越性,但其他常規媒體的許多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視。如投影的靜態展示功能、幻燈的實景放大功能、教學模型的空間結構功能等,是計算機所不能完全替代的。所以,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合適的媒體,讓計算機與其他常規媒體有機結合, “和平共處”,而不要一昧追趕時髦。
當然,多媒體教學如果克服了問題,對于我們現代教學還是非常不錯的,它可以使傳統教學中粉筆加黑板的單一、呆板的表現形式,能將課堂教學抽象、不容易理解的問題、陌生的知識直觀化、形象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其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使一些在普通條件下難以實現、觀察到的過程形象化地顯示出來,有效擴展課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活躍課堂氣氛,加深鞏固教學內容,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喜悅,寓學于樂。因此,課件的知識表達能力更強,給學生留下的印象更深。
針對上述情況,要讓多媒體教學手段在教學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對多媒體教學手段要提高認識,正確定位。多媒體技術雖是現代教育技術的驕子,但它在課堂教學之中的作用也只能是輔助作用。應用的目的是為了配合教學,這是由教學自身的規律性決定的,一切技術手段都必須為教育教學服務,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不能過分被夸大,這樣教學效果就會大大降低。 其次轉變陳舊落后的教學觀念,課件制作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只有教學觀念先進,教學行為才會符合社會發展,再先進的教學手段一旦掌也會變異,成為“舊”教育的工具。因此,在推廣現代教學手段的過程中,首先要改變教師陳舊的教學觀念,不管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手段,都必須以人為本。具體言之,在實際操作中,要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教師應自己駕馭多媒體手段,將自己先進的教學思想、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融進多媒體手段之中,從而極大發揮先進手段的教學優勢。只有這樣,多媒體手段才有可能不會成為擺設,不會淪為實行“舊”教育的新式武器。
三、充分考慮學科性質。每一門學科都有其自身的特點,日語也不例外,語言繪畫的表現力有時是無法用其他形式替代的,它可以通過視頻,動畫等手段來實現。要注意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學習語言的情景,將學生分組,一起討論問題,形成情景會話,進而進行表演,這一切能確保學生的聽說讀寫得到有效練習。對學生的評價也是多媒體教學過程的一部分,在學生表演結束可以通過動畫和設計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評價。
二、課件制作質量如何提高
首先我們在課件制作之前,一定要研究好教材,所講內容的重點難點都確定好。這節課的流程圖,確定好每一張幻燈片的順序,準備好所用文本,圖片,聲音,視頻等。我們所用圖片可以利用照相機,攝像機來拍攝,這樣更真實,讓學生感覺到真實性,親近感。但是要清晰,,聲音要清楚。PPT的外觀畫面設計簡潔,盡量減少過多文字,繁多文字,會使學生厭煩,這樣只能使教師成為一個被動的操作者。所用圖片要直觀,清晰,不能隨意將圖片尺寸放大縮小,模糊的圖片會讓學生感覺到視覺疲勞。
其次熟練掌握PPT的各種功能,課件簡明合理,層次清晰,符合學生學習規律。PPT自選圖形作用非常大,可以多加利用,使課堂內容更加生動,同時設計好自選圖形的顏色,線條,陰影,三維效果,這會給學生帶來意想不到的視覺感受。自定義動畫效果的靈活恰當應用會增加學生學習的興奮點,靜中有動,動中有靜,使學生不容易感到疲倦,提高課堂效率。每一張幻燈片容納的內容都是有限的,每當換頁時相應的重點難點也會隨之翻頁。怎么能讓重點難點一直都有保留,可以隨時隨地讓學生,可以把擴展的內容和信息和動畫運用退出效果。課程講解完以后,整節課的內容都會清晰的顯示在屏幕,簡單明了,這也解決了畫面混亂,文字過多,重點難點不突出,學生能夠很好地把握教師的教學目標和重點,從而做好筆記。
再次PPT的超鏈接功能也很強大,我們希望課件能夠隨意地在幻燈之間切換,甚至是連接到互聯網上,音樂,視頻等等,有了超級鏈接這謝都能夠輕松實現。從而做到隨意切換,頭尾呼應,既有又有次。聲圖并茂學生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為學習語言營造良好的氛圍。例如我在講解一節聽力課的時候就是有關日本人垃圾分類方面的內容。在進入新課前我給同學們一組日本人垃圾分類的圖片和扔垃圾的時間表,學生通過圖片就了解了日本的垃圾分類情況,緊接著我有通過超鏈接視頻日本電視劇齊藤家的太太截取了中間一小段,通過這兩個環節的額應用就把學生帶入了聽力課—扔垃圾,這種手段的應用大大減少了學生學習的困難,同時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效率。
三、教師素質提高
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手段對我們新時代的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掌握多媒體技術,并在研究教材和學生的基礎上,親自設計制作課件。 當前一些商業性軟件價高質劣,商業性質非常突出,不適用對學生進行實際性教學使用。很多多媒體軟件課件開發商不懂得教育,不了解學生,所開發出來的軟件違背教育教學規律,變成教科書的電子翻版。軟件開發商開發的教學軟件即使是非常優秀,也會因教學對象不同、教學藝術不同、教學風格不同,也未必適用于所有的教師和學生。因此,對于我們青年教師來說,在掌握計算機基本操作技術的同時,有必要掌握多媒體課件的編寫、制作技術,將現代教育技術有機地溶入到自己的教學之中。
總之,計算機多媒體課件在日語課堂中的應用已經越來越廣泛,特別是新課改實施以來,課件成了教學必備的內容。多媒體技術必須與教學相結合,已越來越成為同行們的共識。作為日語課老師,在經常制作電腦課件和利用多媒體教室上課的過程中,日益發覺運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以生動的畫面和悅耳的聲音創設教學情景,優化教學過程,可以使教學效果明顯增強。使學生在多媒體的作用下主動地進行有效學習。通過教學實踐,我深刻的體會到多媒體介入到日語課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降低學習難度,縮短學生的認識過程,實現教學過程的優化,是提高日語教學課質量的一條重要途徑。
1.文字超級鏈接的設置
利用文字的超級鏈接設置,可以建立漂亮的目錄。設置超級鏈接時,建議不要設置字體的動作,而要設置字所在的邊框的動作。這樣既可以避免使字帶有下畫線,又可以使字色不受母板影響。具體操作為選中字框,單擊右鍵,選取"動作設置"項,鏈接到所要跳轉的頁面。
2.文字的出現與課堂講演同步
為使文字與旁白一起出現,可以采用"自定義動作"中按字母形式的向右擦除。但若是一大段文字,字的出現速度還是太快。這時可將這一段文字分成一行一行的文字塊,甚至是幾個字一個字塊,再分別按順序設置每個字塊中字的動畫形式為按字母向右擦除,并在時間項中設置與前一動作間隔一秒到三秒。
3.解決課件中的菜單問題
老師們制作的菜單在幻燈片播放過程中,如果點擊相應鏈接可以實現菜單功能。但如果無意中點擊鏈接以外的區域時,PowerPoint會自動播放下一張幻燈片,使得精心設計的菜單形同虛設。這是為什么呢,其實原因很簡單,PowerPoint在默認情況下,幻燈片的切換方式是單擊鼠標時換頁。
解決辦法:在編輯狀態下,點擊菜單所在的幻燈片,然后單擊“幻燈片放映幻燈片切換”,打開“幻燈片切換”窗口,去掉“單擊鼠標時”前面的“√”號即可。下面的時間選項使用默認設置即不設置時間。這樣,這張幻燈片只有在點擊菜單欄相應的鏈接時才會切換。要注意的是,[返回]按鈕所在的幻燈片也應采用相同的設置,以避免點擊[返回]按鈕以外的區域時不能返回到主菜單。
4.在播放幻燈片的過程中進行畫圖的方法
首先使用鼠標左鍵或者右鍵單擊屏幕右下角的圖標(或者按下ctrl+P組合鍵),然后單擊畫筆,鼠標變為一只畫筆,再在需要進行畫圖的第一點單擊鼠標左鍵,然后拖動鼠標依次到第二點、第三點。。。進行單擊即可進行畫圖。如果需要擦掉剛畫的圖形,按下E(擦除)鍵即可(如果此時先切換到別的windows應用程序,然后再切換回來,則剛畫的圖形會自動消失)。
5.利用熱字超文本鏈接功能實現跳轉,提高交互
大多數老師開始制作的PowerPoint軟件,幾乎都沒有熱鍵,因而也就沒有交互性,幻燈片只能按原來的固定次序逐張放映,這使老師上課時就顯得很被動。其實熱字方式是通常進行人機對話的另一種常用的形式,精巧的設置可使你的軟件具有專業水準。在PowerPoint中利用熱字超文本鏈接功能實現跳轉,其交互也是相當不錯的,設計起來也不困難。
6.巧改模板
在用PowerPoint做一組幻燈片時,通常這一組幻燈片的背景都是由同一個模板的圖案所決定的。如果我們改變其中一張幻燈片的模板,這一組幻燈片的模板也就隨之改變了。有時我們為了得到良好的演示效果,需要在演示過程中使用幾種不同的模板,那么就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法來解決:
⑴利用背景的變換
首先利用Windows95中的"畫圖",或者其他圖形編輯軟件,將所需的模板存為圖形文件。然后進入PowerPoint,在工具欄"格式"中選擇"背景",運用"填充效果"在"圖片"中選擇相應的圖形文件,回到"背景"后,選擇"忽略母板的背景圖形",最后按"應用"即可。這樣我們就為當前這張幻燈片改變了模板。重復以上步驟就可以為所需的幻燈片更換不同的模板。
⑵運用"超級鏈接"
我們將整組幻燈片按照播放次序并且將使用同一個模板的幻燈片依次存為一組文件,每個文件中可以只有一張幻燈片,也可以有多張幻燈片,但同一文件中的幻燈片具有相同的模板,相鄰文件中的幻燈片具有不同的模板,然后利用PowerPoint工具欄"插入"中的"超級鏈接"將一個個的文件鏈接起來。具體方法是:①選擇放映時的第一個文件;②找到這個文件中的最后一張幻燈片,在這張幻燈片上畫一個比幻燈片略大的矩形,將這個矩形選擇為"無填充色",并且把它置于幻燈片的底層:③選中這個矩形,然后在"插入"中選擇"超級鏈接",在"鏈接到文件或URL"下的空欄中鍵入下一個文件名,或者利用"瀏覽"選擇下一個文件名,最后"確定";④選擇下一個文件,重復第②步和第③步,直到最后一個文件,最后一個文件就不需要鏈接了。
7.插入MP3音樂
PowerPoint的"插入/影片和聲音/文件中的聲音"不支持MP3,但若你一定要MP3的話,可以這樣另辟捷徑:單擊"插入/對象"/在"插入對象"對話框中選"由文件創建",單擊"瀏覽",指出MP3文件的路徑,單擊"確定",插入文檔后,在"動畫效果"設置中除"時間"、"效果"外,再選"播放設置/對象動作/激活內容"即可(系統內必須有MP3播放器)。
8.為課件插入影片
通常在課件中插入影片有三種方法:
①直接播放視頻
這種播放方法是將事先準備好的視頻文件作為電影文件直接插入到幻燈片中,該方法是最簡單、最直觀的一種方法,使用這種方法將視頻文件插入到幻燈片中后,PowerPoint只提供簡單的[暫停]和[繼續播放]控制,而沒有其他更多的操作按鈕供選擇。
②插入控件播放視頻
這種方法就是將視頻文件作為控件插入到幻燈片中的,然后通過修改控件屬性,達到播放視頻的目的。使用這種方法,有多種可供選擇的操作按鈕,播放進程可以完全自己控制,更加方便、靈活。該方法適合PowerPoint課件中圖片、文字、視頻在同一頁面的情況。
③插入對象播放視頻
這種方法是將視頻文件作為對象插入到幻燈片中的,與以上兩種方法不同的是,它可以隨心所欲地選擇實際需要播放的視頻片段,然后再播放。
9.直接為課件配音
有時老師需要就課件內容進行配音講解,當然可到電教室錄制成配音文件,但如果經常要配,又覺得麻煩,這時你可以利用PowerPoint自己直接配音。
⑴計算機主機后面有許多插口,其中聲卡有一個插口是"line in",將麥克風插頭去。
⑵點擊PowerPoint菜單欄上的"插入"--下拉菜單中的"影片與聲音"--"錄制聲音",出現新的對話框,準備好后點擊紅點錄音鍵,開始錄音,錄完后點擊黑點停止鍵,預放確認無誤,再取一個文件名(例如abc)后"確定"完成。
《光的折射》采用“開放式”開發方案,每一模塊都形成相對獨立的文件,運用時可以像“搭積木”一樣,對各部件進行選擇、組合。課件菜單采用XML文件結構,只需利用課件提供的編輯器進行簡單編輯,即可實現課件結構的增刪、順序調整等再制作。課件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研究性的學習平臺,能夠按照“雙主”教學思想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課件還提供了思維導圖工具,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律,協助學生在邏輯與想象之間平衡發展,從而開啟大腦的無限潛能。
制作背景
本課件選自初中物理第一冊第二章《光現象》第四節,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學現象,是理解透鏡成像的基礎,又是解釋日常生活中許多光現象的基礎。光的折射現象學生比較熟悉,也比較感興趣,本課件擬通過對這些現象的分析,培養學生密切聯系實際,運用科學知識解釋自然現象的習慣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科學素質,讓學生從小崇尚科學,立志獻身科學。本節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光的折射現象和初步規律,為以后幾節課的學習活動做鋪墊。
設計思路及內容結構
為充分體現“自主學習 、主動學習”的學習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自己動手、親身體驗,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課件提供了“自學入口”和“課堂入口”兩個不同的入口,選用不同的學習材料以及學習方式。
1.自學入口
(1)確立概念
首先,我通過實驗觀察中的“筷子彎了”、“硬幣移動”(如圖1)和“光線折了”三段視頻讓學習者對“光的折射”這一物理現象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然后,我通過親自動手實驗確立“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會發生偏折”概念(圖2)。
(2)實驗探究
用“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設計實驗、實驗探究、得出結論”的研究性學習方式,讓學生進行探究、實驗、交流,該工具一改“演示”模式為“體驗”模式,只有在充分實驗的基礎上才能夠看到動畫的模擬,充分體現了“多媒體學習工具”這一大賽主題。在自主活動中,學生能初步探究物理規律、應用物理規律解釋物理現象、敢于質疑、善于合作、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圖3為拖動滑塊觀察入射角、折射角變化的探究實驗。
圖3
(3)現象解釋
首先通過動畫模擬“筷子彎了”(如圖4)、“硬幣動了”(如圖5)、“海市蜃樓”(如圖6)、“水變淺了”等折射現象形成的過程,并分析其原理。然后再由視頻揭開光的折射秘密,引導學生對照實驗數據感知物理現象,并試著解釋這幾種現象形成的原因。既增強了實驗的權威性、真實性、可信性,又使現象的解釋變得生動、形象、有趣并且一目了然。
(4)趣味實驗
通過“池中叉魚”(如圖7)實驗進一步驗證折射現象的存在,理解明明我們“親眼所見”的魚就在眼前卻叉不到的“怪”現象。再由“人造海市”(如圖8)實驗,體驗海市蜃樓的神奇。最后再實驗驗證并模擬“當入射角大于一定角度時折射光線卻不見了”的異常(如圖9),為高中物理的定量研究埋下伏筆。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到物理學習的實驗特色,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從而形成尊重事實、探索真理的科學態度,發展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
(5)拓展延伸
在“分解七色光”、“透鏡原理”(如圖10)、“折射率”(如圖11)三個實驗中加深折射現象的理解,體現折射現象就在我們身邊,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樹立“生活走向物理,物理走向社會”的學習觀,并為下一章乃至高中物理的定量研究做好鋪墊。
(6)樂中有學
“光學達人”(如圖12)、“神奇之光”(如圖13)采用小游戲的方式檢驗學習效果,首先選擇回答幾個問題,看看你是否進化為“光學達人”了,再通過透鏡的拖拖拽拽,應用反射、折射、色彩疊加原理、點亮“神奇之光”,使學習變得輕松愉快而又富有挑戰性。
(7)自悟自得
歸納、梳理知識結構,用課件提供的思維導圖工具,將所學知識結構繪出思維導圖(如圖14)、知識樹(如圖15),還可以保存為XMⅡ文件和位圖,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了起來,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
2.課堂入口
根據教學策略不同對材料進行了必要的取舍,取消了拓展實驗、小游戲等環節,而增加了“復習導入”、“重新修訂”環節。充分體現出“學習工具+教學工具”的設計理念。
課件采用“開放式”設計,課件內容結構采用XML文件調用方式組織,使用者只需要通過簡單的編輯,即可實現課件內容的取舍、增刪、調整,使課件更加靈活,能夠適應不同的學習策略和教學策略,減少了重復開發的負擔。
藝術布局
整個課件以藍色為主色調,凸顯科技主題(如圖16)。畫面導航區、顯示區、裝飾區分割合理、層次分明。導航中的一級菜單位于右側,二級菜單采用下拉式設計,用三角形位置指示當前選擇,簡單明了(如圖17)。
在不影響精美的前提下,采用異色、異質、異形擴大需要強調部分的反差,并且將重要內容放置在顯示區的明顯位置,讓主體引人注目。整個課件雖內容繁雜,但各節次風格、界面布局協調一致而又富于變化,在“大同”中求“小異”,遵循“單一時找變化,變化時求統一”的藝術規則。
關鍵技術處理
本學習工具的技術難點在于思維導圖功能的實現:即實現每個節點圖的創建、繪制與保存,知識樹的繪制等。該工具是使用Flash CS5開發的,腳本語言采用AS3.0。AS3.0對XML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它功能強大而靈活,符合E4X標準,便于與其他程序進行數據交流。使用XML節點思想非常容易實現思維導圖中的知識點,部分代碼如下。
1.節點結構
首先定義了如下的節點結構,記住自身以及父節點相關信息。
/* 節點編號
0 /* 父節點編號
定義 /* 節點名稱
光的折射 /* 父節點名稱
314 /* 父節點x坐標
230 /* 父節點y坐標
301 /* 自身x坐標
293 /* 自身y坐標
0 /* 自身移動后x坐標
0 /* 自身移動后y坐標
2.節點的產生
單擊“子主題”按鈕時產生一個新的節點,并隨機產生其x、y坐標位置:
var xx:XML =
{fatherid}
{mtitle}
{mmaintitle}
{fatherx}
{fathery}
{selfx}
{selfy}
{selfx1}
{selfy1}
;
jiedian.appendChild(xx);
3.節點的繪制
復制橢圓影片剪輯并使用graphics.lineStyle(1,0x000000,1)、graphics.moveTo(fatherx,fathery)、hb.graphics.lineTo(msub.x,msub.y)三個語句從父節點到自身節點坐標處畫線即可完成節點繪制。
4.節點的重繪
隨機產生的節點位置可能不符合要求,我們只要拖拽節點,用白色畫筆重繪原來線段造成擦出原線段的錯覺,然后用繪圖語句重新繪制父節點到新位置的線段即可。
5.思維導圖的位圖以及XML結構的保存實現
savet.addEventListener(Mouse
Event.CLICK,savejpg);
function savejpg(evt:Mouse
Event = null):void
{
var bmd:BitmapData = new BitmapData(629,447);
bmd.draw(hb);
var file:FileReference = new FileReference();
var jpg:JPGEncoder = new JPGEncoder(100);
var ba:ByteArray = jpg.encode(bmd);
file.save(ba, "myImage.jpg");
}
savexml.addEventListener(Mouse
Event.CLICK,savexmlwj);
function savexmlwj(evt:Mouse
Event):void
{
var filexml:FileReference = new FileReference();
filexml.save(jiedian.toXMLString(), "swdt.xml");
}
6.知識樹的繪制
擁有了上述XML節點結構后,首先繪制父節點,然后根據兄弟數量加(減)30點計算出x坐標位置,父節點y坐標加上50得出自身y坐標,再由父節點x、y向自身x、y畫線完成知識樹的繪制。
評價與反思
本課件搭建了一個基于信息技術的研究性學習平臺,學生能在其上進行探究、實驗、交流,從而在自主地參與這些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學習知識、培養能力或擴大眼界。特別是“思維導圖”的引入,從關注學生的學入手,強化“學生為本、學習工具”的制作理念,課件的開放式設計也是有益的嘗試。但課件制作還不夠精美,某些元件立體感不強,仿真度也不高,藝術效果還不盡人意;課件結構編輯模塊智能度還不夠高,操作也略顯笨拙。
幕前幕后
似火的驕陽抑制不住我們激動的心情,第十屆NOC活動決賽如期舉行,我們揮灑著辛酸的汗水,帶著磨煉的辛苦,享受著成功的喜悅,相約神圣的北京。
更加宏大的規模,更加嚴密的組織,更加生機勃勃、催人奮進的景象,使我這個NOC的老兵感到榮幸。還是那么包容和豁達,還是那么緊張、“殘酷”,還是那么有條不紊而又富有新意……我為選手們的摩拳擦掌、精湛技藝而贊嘆,為評委的精彩點評而喝彩,為賽后交流的開放、高層次而陶醉。這里蘊藏著一種精神,那就是拼搏、創新精神。我在思想碰撞、感悟中反思自己的得與失,智慧的火花不斷產生,新的靈感不斷出現,我規劃著明年作品的定位、選題與創意,我暗自下定決心,明年我還會來的。
我喜歡這塊創新、超越、激人奮進的熱土!
評委印象
當我看到梅傳俊老師的課件《光的折射》時,心中涌現出一種迫切想欣賞完的心情。這是因為:其一我過去曾看到過不少梅老師的獲獎作品,件件可以說是精品課件;其二《光的折射》這個課題的課件可以說我見過許多設計版本,不乏有精品的課件。但梅老師依然選擇這個課題來設計制作課件,必然有他的亮點與創新之處,通過認真的研讀,給予我的深刻印象主要有以下五點。
印象一:整個課件色調清晰明快,以藍色漸變色設計凸顯科技主題,也符合大眾視覺審美情趣。框架結構,菜單導航區、顯示區、裝飾區分割合理、層次分明。與過去許多課件不同的布局是,梅老師將一級菜單設計于右側,二級菜單仍采用下拉式設計,并用三角形位置指示當前選擇,交互性強。課件結構簡明,界面友好,可操作性強。另外,畫面藝術設計上,針對課題中要突現的重要知識點內容,采用異色、異質、異形擴大其反差,并置于顯示區的明顯位置,使整個課件界面布局協調一致而又富有變化,在“大同”中求“小異”,符合“單一時找變化,變化時求統一”的藝術原則。
印象二:整個課件采用“開放式”設計方案,采取基于積件的設計策略,使整個課件既具有自身的完整性和相對固定性,內容卻又相對開放,運用時可以像“搭積木”一樣,對各部件進行選擇、組合。修改時只需利用課件提供的編輯器進行簡單編輯,即可實現課件結構的增刪、順序調整等再制作,使整個課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另外,課件中集成的媒體多樣,選材設置恰當,整體的標準也相對統一。
印象三:課件采用“自學入口”和“課堂入口”兩種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平臺,也可以按照“雙主體”教學思想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
印象四:該課件提供的思維導圖工具也是一大亮點,是在過去眾多課件中所見不多的設計。思維導圖功能的實現是本課件的主要技術難點,作者充分運用了Flash CS5軟件進行編程設計較好地實現了這一功能。
[關鍵詞]:多媒體課件 輔助教學 素質教育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教育技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施全面素質教育,加強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改革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以適應社會對各類人才的需要。”
計算機輔助教學作為一種先進的現代教學手段,以其表現形式的直觀性、傳達內容靈活性、信息反饋的及時性、操作界面的友好性等優勢,越來越受到各界教師和學生的好評和使用。要想運用好計算機輔助教學這一教學手段,其關鍵是要設計和制作出優良、實用的多媒體課件。在課件的設計和制作中,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才能充分發揮現代化教育手段的優勢。
一、多媒體課件開發軟件的選擇
現代教育技術呼喚掌握現代技術的高素質教師,有了計算機并不代表有了一切,而是對教師的要求更高,教師才是課件的設計者、實施者,合理地選擇多媒體課件開發軟件顯得很重要。
選擇多媒體課件開發軟件應考慮以下幾點:
1、功能齊全,效果豐富。多媒體開發軟件應具有功能強大而齊全的多媒體制作能力、多媒體集成度高、多媒體特殊效果豐富的特點。
2、操作簡單,易學易懂。選擇的多媒體軟件應比較容易上手,操作也簡單。必須使一個完全不懂程序設計甚至“計算機文盲”教師在很短的時間內掌握使用方法。
3、應用廣泛,兼容性強。課件制作時要用到很多的素材,選擇的軟件必須能使用各種類型的媒體文件,能支持音響、話筒、實物展臺、VCD等各種輸入設備。
目前,Macromedia公司的Authorware是深受廣大計算機用戶和專業開發人員、教師歡迎的最流行的多媒體制作工具。Authorware的強大的、基于圖標的開發環境使得無論是專業的多媒體程序員還是一般的計算機用戶都能輕易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設計出美觀實用的多媒體作品。
個人認為,對計算機知識、操作不是很熟教師來說,應該選擇Office2003套件中的PowerPoint。PowerPoint是微軟的Office系列組件之一,是幻燈片制作工具。由于它編輯多媒體的功能強大,很多教師將其作為課件制作的工具。PowerPoint最大的特點是簡單易學,即使沒有基礎的教師在經過幾個小時的培訓后,就能做出一個不錯的課件。
二、多媒體課件的設計
在開始制作多媒體課件前,對課件的設計非常重要。不要一味地追求最新的“技術”和華麗的視覺效果,把課件搞得華而不實。因為,教育手段最終目的是為教學服務,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它強調以自主方式的學生為中心,它不但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者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且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構建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從這個新的教學模式出發,才能設計好課件,才能制作出優秀的課件。所以,課件的設計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課件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課件設計時首先要考慮課件教學的針對性。在教學過程中,要考慮到:學生是教學主體。課件設計一定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要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學生的接收能力。課件制作出來,既要有利于教師的教,又要有利于學生的學,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因此,教師在平時教學中要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多媒體制作的教學內容來制作課件,按照教學的要求提出重點和難點,利用多媒體課件將復雜問題簡單化。其次要考慮課件的實用價值,即在制作課件時,要考慮這堂課是否有使用課件的教學價值。如果說傳統教學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就沒有必要制作課件,只有針對教學上的重點、難點,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有計劃地制作實用性強的課件,才能達到傳統教學難以達到的教學效果,真正發揮出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
2、 課件的輔、交互性
現代化教學手段其最終目的是為教學服務,其“輔”的地位不能改變,它不能完全代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以不能將課件演示代替教師的講課,不能將先進的教育手段變為新的“填鴨式”教學。而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一些好的手段也應保留應用在課件之中,如步驟分析、課堂問題的設計與提問、教師的示范、學生課堂練習與上臺演示等。
這就要求課件有很強的交互性,不能讓課件變成電影或純粹的多媒體成果演示,學生變成觀眾。要注意課堂教學節奏,讓學生的學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還要強調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和知識反饋。
3、 課件的可操作性
課件是為了輔助教學,而一堂課的時間只有短短的45分鐘,如果課件制作得太復雜、繁瑣就會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課件的調試和控制上。因此,制作課件時要注意課件的可操作性,和明確的教學目的。具體要考慮以下幾點:
⑴運行快捷,課件可以拷貝到任一臺計算機上運行。課件啟動要迅速,不能讓師生長時間等待。
⑵操作簡單。在課件的操作界面上有含義明確的按鈕和圖標,以鼠標操作為主,盡量避免鍵盤操作,設置好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轉移和鏈接。
⑶運行穩定。盡量要避免死機現象,如果執行了誤操作,可以很容易地退出或重新啟動。
4、 課件的協調性 、美觀性
課件是向學生展示,所以不能制作得太過于粗糙,各個部分要注意協調性,要求有一定美感,這樣的課件可以說是制作得相當完美。這要求教師要有一定的審美情趣。對美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⑴課件界面美觀和諧,色彩搭配恰當,不能過于亮麗或過于暗淡。
⑵交互時引用的效果要切換得平緩、舒適,不要太倉促的感覺。
⑶動畫要流暢,生動活潑,但不要制作得太復雜。
⑷音樂采用要恰當,要適合當前畫面和演示過程,音樂效果不要過分強調,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三、加強后備資源的建設
各類課件素材、積件是課件制作的后備倉庫,加強課件素材,積件等資源的建設是開展計算機輔助教學的一個重要措施,也是目前計算機輔助教學發展的關鍵之一。
課件制作要大量的素材,平時要有目的、有意識地收集各種素材,以備不時之需。積件是把教學內容的一個基本點制作為一個獨立的小課件。這樣,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從積件庫調用自己所需的積件,利用多媒體集成工具軟件,快速完成一堂課的課件制作。
計算機輔助教學充分利用了計算機的交互性,界面友好性及信息反饋及時性,在教學過程中融圖像、文字、聲音、影像于一體,將教學過程轉變為具有智能化的雙向教學過程。我們相信,只要不斷加強計算機技術的學習,經常研究、制作多媒體課件,計算機輔助教學一定能為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作出它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Authorware課件制作的方法與技巧 閆秀芹 跨世紀.2008,16(3).
關鍵詞 高職院校;多媒體課件;制作室
中圖分類號:G48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17-0031-02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及,高校信息化建設迅猛發展,教學觀念和手段也在急促變革。傳統的教學方法正在不斷揚棄,新的教學方法正在不斷涌現。特別是多媒體課件制作室的建立和使用,極大地促進了學生職業化技能教學培養。使用精美的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內容,加大了信息量及時高效傳送,增強了教育效果。采用多媒體課件來進行教學活動已經越來越普遍,對高職院校的現代教育技術發展起到巨大的推進作用。
1 多媒體課件制作室建立的必要性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教學成為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改善教學手段的重要方法,很多學校投入大量資金建設多媒體教室,推廣使用多媒體教學。但只有這些硬件條件是遠遠不夠的,硬件還必須有軟件的支持。要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和作用,發揮多媒體教室的功能,把現代化教育推向深入,必須建立優質的多媒體課件制作室,研制優質的多媒體課件。因此.為廣大教師提供一個多媒體課件制作的場所,配備一些必需的設備,隨時隨地為他們提供全方位的良好服務,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2 多媒體課件制作室的設計
高職院校多媒體課件制作室設計原則 “多媒體課件制作室”是教師制作各種類型多媒體課件的地方。在設計時,應充分考慮課件制作室所需所用的各種硬件、軟件配置,達到配置效能最大化。同時,還應以提高教學質量、教師素質和專業技能為目的,打造多媒體課件制作室建設團隊,集眾人之長,完成精品課件制作。這樣既可以縮短課件開發的時間,也有利于及時推出精品課件。
環境配置 很多多媒體課件制作室在設計時,只考慮為教師制作課件提供一個硬件與軟件環境,忽略了制作室的環境因素。而環境因素對提高多媒體教學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環境的設計至關重要,它設計得好壞直接影響心理環境。研究表明,光線、色彩、溫度、濕度、噪音等條件對人的能力有著基本的影響,合適、合宜、合量的感知覺刺激度能極大調適人的心理,促進人的能力發揮。因此在多媒體課件制作室設計時,要盡量保證教師在制作課件過程中接受各種合理的“刺激”。
適宜、適量的光照條件對多媒體課件制作室非常重要,需要合理設計燈位置,保證多媒體課件制作室各個角度都能照明。多媒體課件制作室內的燈光要進行分組控制設置,保證教師可根據不同的教學行為模擬上課過程中各個教室的明暗情況。采用情景實時制作課件的,對室內光線及照明的要求會更高:不能太強也不能太弱,要保持很好的度,讓人感到適應,感到愉悅,積極性得到很好發揮。
多媒體設備要求室內光線強弱是動態的,根據演示場景的不同,光線強弱要有不同的變化:當展示的事物需要進行強烈的對比,給學生以視覺沖擊時,就要求室內光線弱一些;當展示的事物需要較高的清晰度,方便學生看清事物演示的情景時,就需要室內光線強一些。教學條件足夠的高職院校應在室內安裝可調試燈光系統,讓授課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自由調節室內光線的強弱,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不具備條件的高職院校可以在窗戶上懸掛便于開、閉的窗簾,這樣一方面可以遮擋室外光線,另一方面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通過開閉窗簾來調節室內光線的強弱。為使教學得到最佳的效果,考慮到教師模擬講課時逆光、背光等因素,要在講臺兩側及上方配置冷光源、散射燈,共同組建成亮度可以調控的燈光系統。
多媒體課件制作室建設要做好消除噪聲的合理配置。多媒體課件制作室一次使用人數不宜過多,保證每一位教師在錄音時不被外界所擾,以增強錄制的效果,最大化地滿足教學需要。進行合理環境配置的最簡單辦法就是在窗戶上掛絲絨等較柔軟的織物窗簾,墻壁上做個布景增加吸音度。這樣設置可以有效阻斷外界噪音與室內聲音引起的混響,更好地采集教師的聲音。實踐也多次證明,此類方法比現已出現的同類課件在效果方面有明顯的優勢。
多媒體課件制作室建設要配置好演示區域。進行教學使用、增強教學效果是多媒體課件制作的最終使命。制作完成的多媒體課件,必須在教學中進行多次試用,以準確測試和評價其效果。同時,要對取得的數據進行科學的分析和總結,不斷改善其質量,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而這一切都是以科學配置的演示區域為前提的。
由此可見,課件制作室內一定要配備較好的環境,一個好的環境可以使教師在一個輕松的狀態下完成工作,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同時合理的布局可以使教師在制作過程中感受到方便舒適,讓其可以專心制作課件。
硬件配置 硬件配置是提高多媒體課件制作室水平和性能的重要保障。根據現階段硬件設備發展情況,結合成本因素,通常包括以下配置。
1)計算機系統。建議CPU使用Intel酷睿i5,主頻3.2 G,
緩存3 M;內存使用8 G DDR3 1333;硬盤使用500 G SATAII接口硬盤;顯卡支持1080 P高清;顯示器24寸LED;具有網絡同傳功能,方便管理人員進行維護管理。
2)視頻處理系統,包括制作前期視頻拍攝、后期編輯處理以及視頻采集等設備,如攝像機(專業或DV攝像機等)、視頻采集卡及采集用計算機、線編或非線性編輯設備、錄放像機、影碟機等。以廣播級視頻采集卡為例,支持4路HD-SDI/SD-SDI/CVBS信號輸入,一路支持輸入輸出信號復用, 支持多達24種視音頻編解碼格式,10種視音頻文件格式――支持高清視頻格式,包括YUV 4:2:2@10bit、YUV 4:2:2@8bit、MPEG2 I(100~300 Mbps)、DVCPRO HD、XDCAM HD、XDCAM EX、HDV、AVC-Intra、AVCHD、AVID DNxHD;支持標清視頻格式,包括YUV無壓縮、DVSD、DVCPro、DVCPro50、MPEG2 I(10~50 Mbps)、MPEG2 IBP、MPEG4;支持音頻格式,包括WAV、WMA、MXF、MP3、AC-3、DTS、DRA;支持文件格式,包括FLV、VFW AVI、OpenDML AVI、MXF、WMV、3GP、TS、DVD。配備大量模擬和數字視頻接口,包括SD/HD/Ultra HD 6G-SDI、HDMI 1.4b、SD/HD分量、復合、S-video、4通道平衡模擬音頻、2通道AES/EBU輸出(可切換為6通道輸出)、BB和三電平同步輸入、RS-422錄機控制接口、SD摳像和硬件下變換器。
3)音頻處理系統,包括錄制聲音、音效、背景音樂等。音效在課件中對于增強畫面表現力、層次感、空間感的作用不可小覷。背景音樂對于深化主題、烘托氣氛、激起學生興趣、舒緩學生心靈的作用也不可小視。同時,要考慮多種聲源的合成,教師講解、師生交流、背景音樂等聲音必須同時進入合成設備,這樣會省時省力,還能確保信號同步,提高課件制件的質量。合成設備主要包括音頻采集、錄音機、話筒等各種音頻相關設備。考慮錄制聲音的音質,建議使用電容式收音頭、心形指向特征、靈敏度在-37 dB、
頻響在20 Hz~20 kHz范圍內、100 Ω阻抗、74 dB信噪比的錄音室專業話筒。使用頭戴式監聽級耳機來解決制作過程聲音播放的問題,讓教師能在不擾的情況下專心的制作課件。
4)資源共享(存儲)服務器,解決教師在制作課件時素材資源共享以及課件整合時方便多人使用的問題。同時提供云服務,讓教師隨時隨地可以方便制作和使用課件;
5)多媒體課件輸出設備,如打印機、光盤刻錄系統等。
6)多媒體課件輸入設備、圖文采集設備,包含掃描儀、數碼相機等。
軟件配置 素材收集和課件編制,常常需要多種軟件,同一素材也可用多種軟件制件,但制作的效率和制作出來的質量有時也相差甚大。高職院校通常專業多,設計領域也多,多媒體課件制作室配置的軟件可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使用一些適用硬件要求、易學易用、制件效率高、輸出質量好的工具軟件,再依據各專業特點適用相關的專業軟件。軟件配置通常包括視頻編輯工具軟件、視頻轉換工具軟件、音頻編輯工具軟件、音頻轉換工具軟件、圖像處理軟件、動畫制作軟件、流式媒體制作軟件以及各種課件制作軟件等。隨著智慧校建設,高職院校應加快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建設。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可有效地把教學資源的制作、管理、共享等整合在平臺中,大大提高教學水平。在選擇軟件時要充分考慮各學科的具體情況,安裝易于教師操作、系統穩定可靠的軟件,可有效保證課件制作的質量。
人員配置 多媒體課件制作室不僅是為教師提供制作課件的場所,更是教師學習、交流的地方。在多媒體課件制作室建設過程中,除了配置多媒體課件制作所需的環境、軟硬件設備外,還應建設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和維護多媒體課件制作室,協同教師進行課件的開發和制作以及課件的交流與評比等。專業人員必須有“專”的實力與能力,還應具備教學設計、美工、音視頻編輯制作等方面的較好的技能。
多媒體課件制作室建設是提高高職院校多媒體課件制作水平的重要途徑。首先,建設好、使用好、管理好多媒體課件制作室,領導重視關心是保障,只有領導重視關心多媒體課件制作室建設,才能從組織上、設備上保證課件制作室工作的健康發展;其次,制度健全是核心,只有健全科學的管理、考核、獎勵制度,才能建立一支技術過硬、理念先進、團結奮進的制作隊伍,才能真正地為高職教育的信息化服好務;再次,管理科學是重點,多媒體課件制件室應配有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保養、維護,才能保證多多媒體課件制作室建設穩定發展;最后,要積極開展多媒體課件的評比、交流等,只有這樣才能有效促進高職院校教師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水平。
參考文獻
[1]李金中.淺談高校多媒體課件制作室的建設[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7(11).
關鍵詞:Flash;課件制作;技巧
一、引言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的應用日趨成熟,教學軟件不斷豐富,軟件的內容靈活多樣,制作的教學課件越來越生動。在眾多的多媒體教學課件中,被大家廣泛接受和熟知的課件主要有: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眾所周知,PowerPoint課件制作簡單易學、容易上手而且支持多種格式的媒體。但如果課件中需要較強的交互性,PowerPoint就會顯得力不從心。Authorware可以在這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但是它做出來的課件個頭普遍比較大,交流起來不太方便,也不利于網絡傳播。針對以上問題,Flash以其體積小、交互強、傳輸快等優勢,一直深受制作者喜愛。
二、應用Flash制作課件的優點
Flash是一種交互式動畫設計工具,用它可以將聲效,動畫以及富有新意的界面融合在一起,以制作出高品質的課件動畫效果。它的優點具體體現在:
(一)文件體積小、放大縮小不失真
Flash使用的是矢量圖形和流式播放技術。通過使用關鍵幀和圖符可以生成容量較小(小至幾K字節) 的動畫(.swf) 文件,同時對圖形的任意縮放而不影響畫面的質量,而流式播放技術可以實現動畫的邊播放邊下載,不會因網絡的原因造成播放的不連貫,適合網絡傳輸和共享。
(二)動畫效果豐富多彩,創作方便快速
強大的動畫編輯功能使得設計者可以隨心所欲地設計出高品質的動畫,動畫效果千變萬化,其簡潔的創作過程更令人著迷。Flash提供了多種基本的動畫方案,如補間動畫、引導層動畫、遮罩動畫、逐幀動畫等,將它們整合起來就能做出豐富的動畫效果,甚至很多動畫不用編寫一條語句就能實現。
(三)強大的交互性
交互性是評價一個課件好壞的關鍵因素,Flash中Action提供的強大交互功能正好滿足教師的需要。例如在制作各類測試題(正誤判斷交互、多項選擇交互、填空交互等)課件時,Flash更顯示了它的魅力,使用者通過鼠標、鍵盤等輸入工具與課件交互,從而輕松地實現了人機交互。
(四)內容易于修改
用Authorware、PowerPoint等軟件可以較容易地制作出一個課件,但再次修改會很麻煩, 而Flash修改起來相當的容易、快捷。比如一個用PowerPoint做的課件,要修改一張被多次調用的圖像,就必須把圖像修改后在課件的多處進行重新調用,操作比較繁瑣。而在Flash中就方便多了,只要把課件制作中需要的內容作為元件存放到庫中,就可以在場景中多次調用。如果該元件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只要修改此元件即可,場景中調用的該元件自動被更改。
(五)有非常方便的素材庫
Flash系統自帶一些公用素材(圖像、按鈕、聲音、影片片斷等),也可以隨時以“素材庫”方式打開其它的.fla格式文件,將其中的所有組件作為素材來使用,真正起到了“資源共享”,節省時間的作用。
(六)強大的兼容性
Flas格式的課件可以被其他類型的課件引用,如可以在Powerpoint、Authorwaer課件中插人Flash課件,在Dream Weaver網頁制作中插人Flash課件。同時也可將先用3D MAX 制作好的動畫導入到Flash中使用。使用Flash的Action Script語言能制作出豐富多彩的動畫,并能通過Xml語言訪問數據庫,實現Flash與Web數據庫的聯系,為課件制作者提供了更廣闊的應用空間。
可見,Flash有很多的優點,正是這些優點使得它越來越被廣大教師所認識并接受,用它制作的課件也越來越多。
三、Flash課件制作的方法
運用Flash制作課件的方法大體上分為4種:場景法、影片法、模版法、幻燈片法。
(一)場景法:場景法就是把主要內容涉及的每個問題分別制作成不同的場景,然后使用goto命令連接就可以了。
(二)影片法:影片法就是把主要內容涉及的每個問題分別制作成不同的影片,整個課件只有一個場景,每個內容做成一個影片,然后使用動作鏈接。這種方法的優點能夠很好地控制鏈接,特別適合要求返回的課件和帶菜單的課件。缺點是操作比較麻煩。
(三)模板法:這種方法只適用于Flash MX以上的版本,方法比較簡單,所有的交互行為都已經做好了,可惜提供的模板比較少,遠沒有PowerPoint多,所以一般并不推薦使用。
(四)幻燈片法:在Flash MX Professional 2004及更高版本中使用,可以象在PowerPoint中那樣制做幻燈片演示文稿,方法很簡單,只需在新建文檔時選擇文檔類型為Flash幻燈片演示文稿即可。
四、Flash課件制作的適用類型
Flash固然有其優秀的功能,但是我們在實踐的過程中就會發現,并不是所有的教材都適合用Flash來制作課件,因此,我們在選材時,應注意將其與Flash的特點相結合,以獲得較佳的教學效果。適用Flash制作的課件類型如下:
(一)制作課件片頭和不易用語言表達的抽象知識
比如用PowerPoint做了一個課件,為了使課件更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或者有些用語言不容易表達的抽象知識,可以用Flash制作出動畫效果,在PowerPoint中進行調用,從而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制作交互性較強的課件
Flash 具有很強的動畫表現能力和交互性,所以特別適合做交互性強的課件。在Flash中提供了一種動作腳本語言ActionScript,它是一種面向對象的編程語言,像其它腳本語言一樣具有豐富的語言元素,包括常量、變量、運算符、表達式、函數、屬性、動作、對象和電影剪輯等。靈活運用動作腳本語言,加上Flash強大的動畫功能,完全可以制作出具有良好交互性和開放性的課件。
(三)開發網絡課件
用Flash 制作網絡課件具有在網絡上播放流暢、數據量小、色彩鮮明等特點。值得強調的是,使用其它的教學軟件都必須下載處理后才能用到課堂教學。而Flash的工作方式是流式的,動畫在下載傳輸的過程中即可播放,這大大減少用戶在瀏覽器端等待的時間,所以非常適合網絡傳輸。
五、Flash課件制作的注意事項
(一)色彩搭配不易太過單調,但也不宜過分花哨,以免喧賓奪主。前景色與背景色的對比度要明顯,使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
(二)課件版式應布局合理,層次清晰。顯示內容不要過滿,四周應留出一定的空白。
(三)菜單醒目,鏈接方便。設計課件應根據教學內容把它劃分成若干層次,利用菜單可以方便地實現這種層次結構。各級菜單應逐層深入,除主菜單外每級菜單都應設置“返回”按鈕,以便使用者方便快速地返回上級菜單。
(四)課件內容應該主題鮮明,重點突出,重點內容應使用較醒目的字體、字號或設置一些簡單的動畫效果來吸引學習者的注意。如將字體設置為“黑體”、給文字加下劃線、增大字間距、改變字體顏色等方法都可以起到突出重點的效果。
六、Flash課件制作技巧
(一)制作Flas時,盡量使用補間動畫
Flash提供了Motion Tween 和Shape Tween兩種補間動畫。動畫制作時只需要指定首尾兩個關鍵幀,中間過程由Flash自動生成,所以在制作影片時我們常使用它來表現動作。但是,有時單一的補間動畫會使動畫顯得單調,這時可以考慮兩者結合使用。例如,通過前景、中景和背景分別制作補間,或者只是前景和背景分別補間,工作量不大,但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不同對象置于不同的圖層
對于不同的內容,如按鈕、動畫、背景等,需要把它們分別放到不同的圖層上以便進行編輯。
(三)庫的整理
很多人在制作課件時都喜歡把元件和素材直接放在庫的最頂層,而沒有建立好文件夾進行管理,并且元件的命名隨意,這樣會使得修改課件十分困難,很難找到想要更改的元件。所以對元件的命名一定要準確,并且要建立不同的文件夾進行管理。
(四)按鈕的優化
在測試時會發現鼠標放置在按鈕上方很難呈現手型,特別是單一的文字作為按鈕時,那么需要在按鈕的“點擊”區域繪制一個大小合適且帶填充顏色的矩形。
(五)無法導入聲音的處理
在導入聲音時經常會出現“讀取文件時出現問題,一個或多個文件沒有導入”,造成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是聲音的采樣比率不符合Flash支持的格式,那么可以用音頻編輯軟件,如GoldWave 等編輯一下,使它輸出為標準的mp3 格式,或者另找一個聲音文件來代替。
總之,運用Flash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動畫效果好,容易掌握,方便修改,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值得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推廣。
參考文獻:
[1]陸興發. 多媒體課件制作及其在教學中的應[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0, 23.
[2]王燕. 淺談Flash 課件制作[J] . 中國科技信息,2008,14.
[3]楊華. Flash 動畫在課件制作中的應用[J]. 中國電腦教育網, 2007, 2.
關鍵詞:課件制作;知覺;區間效應
Abstract: Through the experiment designed with the single factor repeating measurement, I wanted to inspect whether the consciousness of sector effect in the courseware manufacture exists.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trier’s attention value paid in each sector was imbalanced. According to humanity's visual psychology rule and the attention psychology rule, it presented that the attention value reduced gradually from left to right and from top to bottom. And it presented four ranks: The sector numbered One is the first sector to be arrived at by direct consciousness, the Two and There take second place, the Four and Five dispatch that, and the sector numbered from Six to Nine are that states which are almost ignored. It indicated that the learners paid more attention on the sectors numbered from one to five when browsing the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in the courseware page.
Key Words: Courseware Manufacture; Consciousness; Sector Effect
中圖分類號:G63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2)05-0020-02
1.引言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特別是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國內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許多學校建立了多媒體教室,開始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但從目前的開展結果來看,并未取得預期的效果。出現了諸如翻版電子書、課件花里胡哨等尷尬情況。原因在于多媒體課件設計者在課件制作過程中并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視覺心理和注意心理,只是一味地將教材內容整段大批地照搬,缺乏創新性,或盲目追求課件界面特效的豐富多彩,缺乏藝術性,且因為無關的刺激分散了學生的無意注意。多媒體課件的質量直接影響了多媒體教學的效果。判斷一個多媒體課件質量的優劣,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其能否從學生的視覺心理和注意心理出發進行設計,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信息上來。
針對目前多媒體課件制作中存在的問題,國內外學者已從不同方面出發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研究成果。鄭好銳認為應從課件的藝術性入手,要求課件的制作者要有一定的美學觀念和審美情趣,課件界面布局要簡潔明快、突出主題;顏色搭配要合理,避免過于強烈的色彩反差,要符合學生的視覺心理[1]。袁磊、高紅波認為在進行多媒體課件頁面設計時應將教學內容的重點放在屏幕最顯著的位置,每次只呈現一個概念,然后清屏,并把操作信息放在屏幕的最下一行[2]。周守珍從感知規律出發認為多媒體課件的界面設計要滿足視覺上觀看的舒適感,考慮布局、協調等視覺心理,使界面符合學生的視覺習慣,同時要確保圖像和文字信息便于學生注意信息本身[3]。吳立人、程利敏從注意的角度出發,認為在課件制作中,首先要盡量避免產生那些足以使學生的思路離開教學內容的無意注意[4]。丁向民根據注意的心理特征,認為課件制作中頁面的設計一定要簡單,不能把所有主要信息堆在一起,只展示信息的核心部分、關鍵詞、標題等,讓學生一下子就能夠抓住知識的要點,并且有一個清晰的整體知識構架[5]。袁娜、和匯認為課件界面設計中應將教學信息放置在屏幕左上方的視覺優先區域,增大其顯示尺寸,并在其周圍留出一定的空白空間[6]。
雖然上述的一些研究成果給課件制作帶來了一定的曙光,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在多媒體課件制作中將教學信息放置在什么位置最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力。這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方面。國內學者已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同的理論成果。袁娜、和匯曾提到了“視覺震撼中心”一詞,并指出屏幕的左上方是視覺的優先區域[6]。丁向民指出人的視覺對屏幕的觀察并不是均勻分布的,人眼觀測計算機屏幕時,視覺注意往往對左上角比較敏感,占40%,明顯高于對其他區域的注意,而對右下角的視覺注意最不敏感,只占15%。這意味著應在左上角顯示教學的主題信息[5]。顧莉莉、王俊民指出人在進行閱讀時視線總是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由左上方沿著弧形線向右下角自然流動,并且注意值隨著下移逐漸遞減,最終提出“最佳視域區”位于屏幕的左中上部。據此得出在進行多媒體課件設計時,應正確運用視覺思維流程對視覺進行導向,恰當處理最佳視域區對學生視覺心理的影響[7]。郭秀敏認為人的視覺易于感知視域中心的物象,在多媒體課件中教學信息作為屏幕的主題,占用屏幕的大部分區域,通常從中上部到底部稍上的部分[8]。閻安從報紙版面的視覺優化出發,指出在沒有其它因素的影響,人的視覺中心常常位于版面自下而上5/8的區域[9]。雖然,國內學者對于課件中的最佳位置在何處這個問題有不同的見解,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存在這樣一個可以引起學生最大注意力的最佳位置。那么這個最佳位置到底在課件頁面的什么位置呢?
關于在制作課件的過程中將教學重點內容放置在什么位置才能吸引學習者的注意力,前人從學習者的視覺心理規律出發,進行了一些研究。在這些研究中,多是通過將課件頁面劃分為“田”字形的四個等分區間或者上中下三個橫向等分區間等方法來考察學習者注意力在頁面上各個區間的分配,可能無法明確學習者的注意力集中的具體區間。本研究欲通過實驗的方法將九宮格構圖原理延伸到課件制作的界面內容的編排上,以期能夠發現一些適合課件制作方面的規律,為以后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提供更具可操作性的規律。九宮格是中國古代美術里的概念,它在攝影的構圖和繪畫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攝影界,人們發現九宮格中四條線的交匯點,是人類眼睛最敏感的地方。這四個點,在國外的理論學上又稱為“趣味中心點”,攝影時只要掌握住這四個點來構圖,就可以取得較好的構圖效果。現代視覺心理學研究也發現,9個區域中心的四個點,是一幅傳統畫面里的趣味中心。
本研究根據九宮格構圖將課件頁面劃分為九個等分區間,通過記字測驗來測量學習者在各個區間的注意力分配是否存在著顯著性差異;若有區別,那么在哪個區間的注意力較多。實驗目的是驗證課件制作中是否存在知覺區間效應。若不同區間知覺數量有顯著性差異,則具有知覺區間效應;若不同區間知覺數量無顯著性差異,則不具有知覺區間效應。在本研究中,將準備好的實驗材料(常用漢字)按一定的標準分組,當每組漢字在屏幕上呈現后,要求被試將記住的漢字默寫在卡片上,通過記錄每個區間內的漢字被默寫的正確率來確認學習者的注意力在各個區間的分配情況。
2.實驗
2.1.被試:從一個教學班級中隨即抽取10名大學生,且母語為漢語,視力或矯正視力正常。參加實驗有少量報酬。
2.2.實驗材料:正式材料為90個漢字,均來自新版《現代漢語詞典》,均為常用漢字。將它們分成10組,每組9個,每組內的漢字筆畫數目和間架結構均相同。材料舉例:
1)三大小上下口寸土山
2)平失電發玄半叢去擊
3)那動江忙妝地扛吐行
另外有10組其他結構和筆畫數目的漢字作為練習材料和備用材料,其分組標準與實驗用正式材料相同。
2.3.實驗設計:本實驗采用單因素被試內實驗設計。自變量為在同一頁面內呈現的筆畫數目和間架結構均相同的9個漢字。因變量為學生能夠默寫出的相應標號方格內對應漢字的個數。10個被試分別利用10組實驗材料單獨進行測量。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
2.4.儀器和程序:顯示實驗材料的屏幕分辨率為1024×768dpi,刷新頻率為75hz。被試與屏幕之間的距離約80cm。
制作實驗用課件,課件包含11個頁面。根據感知規律中的圖形-背景反差規律,我將頁面設置成白底黑字,使文字內容與背景之間有足夠的反差,便于學生辨別所需了解的信息,且避免了過于復雜的背景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第1個頁面為空白狀態,用來提醒學生實驗開始,集中注意力。第2~11個頁面呈現實驗材料。根據九宮格構圖原理,將課件第2~11個頁面劃分成9個相同大小的區間,并按照中國人的閱讀習慣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順序并依次編號為1~9。制作方法如下:
2.4.1繪制九宮格——在第2個頁面中繪制一個三行三列的表格,并使其四條外邊與課件頁面邊緣相重合,表格邊框保留,使九宮格的分區更明顯。
2.4.2設置文本對齊方式——選中表格,右鍵菜單,選擇“邊框和填充…”,選擇“文本框”選項卡,設置“文本對齊”為“中部居中”。
2.4.3制作其他頁面——復制第2個頁面,通過粘貼操作產生第3~11個頁面,使它們與第2個頁面具有相同的性質。
2.4.4輸入漢字——將準備好的分組漢字分別輸入每個頁面的9個區間里,調整字體為宋體、字號為96、樣式為加粗,使文字足夠清晰并且周圍有適當的空白區域。
2.4.5設置幻燈片放映方式——選中幻燈片中的表格,在“自定義動畫”中,將“退出”設置為“消失”,效果為“從上一項之后開始”,延遲時間為“1秒”。在“幻燈片切換”中,首先將“換片方式”設置為“每隔00:20”,并將這一設置“應用于所有幻燈片”。再將第一個頁面的“換片方式”設置為“每隔00:05”。目的是使課件先呈現第一個空白頁面被維持5秒,然后呈現第2~11個頁面中的文字,且文字在呈現1秒之后消失,并要求被試在給定的20秒內將記住的文字默寫在卡片上相應編號后面的橫線上。此處的換片方式選用定時換片,而不是人工手動換片,是為了避免人為因素導致時間控制不一致,也可避免被試在實驗中因被打擾而分散注意力。
另外,制作10張卡片,依次編號為1~10,實驗時分發給10個被試。每張卡片上按課件中實驗材料所在頁面的出現順序依次編號為2~11,并在每個編號后繪制一條橫線,要求被試將課件中第2~11個頁面中記住的漢字默寫在相應編號后的橫線上。
然后,用同樣的方法制作練習用課件和實驗備用課件。
實驗正式開始前,對被試進行一定的指導,使被試明確自己的任務,即實驗材料呈現并消失后盡可能地將記住的漢字默寫在卡片上相應編號后面橫線上,且默寫順序不影響實驗結果。實驗前進行校準和確認,即正式實驗材料呈現前,屏幕呈現空白狀態,并維持5秒,此時要求被試實驗開始集中注意力,5秒后出現第一組實驗材料。被試的任務是當實驗材料在呈現1秒并消失后,盡可能地將記住的漢字默寫在卡片上相應編號后面。20秒后,課件自動呈現下一組實驗材料。實驗前實驗者利用練習課件對被試應進行充分練習,使其熟悉實驗的操作程序,明確自己的任務,且測試后不能和其他被試進行交流。每個被試單獨進行測試,過程約5分鐘,總時間約60分鐘。實驗中要求被試盡量保持身體和頭部姿勢固定。
3.實驗結果及分析
通過實驗研究得出下列原始數據:
表1 實驗中各被試默寫各區間漢字的正確數目
從上表看出,均頁面報告數4.36,被試對漢字的注意廣度基本上與專家的觀點一致(《普通心理學》,彭聃齡主編.2000)。因此,我們認為本試驗所選擇的詞匯是有代表性的。
利用相關樣本的方差秩分析法對9個區間的量進行顯著性差異檢驗(遠大于在a=0.01時)發現:9個區間具有顯著地差異,從而說明在不同區間內的信息對人知覺作用不同,反映出多媒體課件制作中存在知覺區間效應。
為了證明不同區間的知覺區間效應作用力,由概率論中的中心極限原理作保證,利用非正態總體的樣本對不同知覺區間進行總體均值u檢驗,得出下列數據:
從上表的統計結果看出:1區間對人的知覺作用最顯著,2-3區間次之,1-3區與總體有極顯著性差異,4-5區間與總體一致,保持著一般性的注意狀態。而6-7-8-9四區幾乎表現為被忽視。從而也證明了,多媒體課件制作過程中的區間知覺效應呈現出分行的特點,第1行最有優勢,第2行一般水平,最后行作用力極有限。因此,我們可以將知覺區間效應分為四個等級水平:1區為最高級,2-3區為高級,4-5區為中等級,6-9區為低等級。
4.討論
本研究主要是考察在多媒體課件的制作過程中,設計者如何根據學習者的視覺心理規律來設計課件界面,安排教學信息的位置,才能最大程度的吸引學習者的注意力。引入九宮格構圖原理,設置了九宮格區間內的漢字記憶和默寫的重復測量實驗。結果發現被試在各個區間內的注意力分配是不均衡的,依照人類的視覺習慣和視覺心理規律,呈現出從左到右、從上到下注意力逐漸減少,且從第6區開始急劇減少,到第9區時減少至幾乎為零的變化情況。實驗結果表明:九個區間注意量存在顯著性差異,不同區間內容對人的知覺作用不同,說明在課件制作中存在知覺區間效應,并且區間知覺效應呈現出分行的特點,第1行最有優勢,第2行一般水平,最后行作用力極有限。因此,我們可以將知覺區間效應分為四個等級水平:1區為最高級,2-3區為高級,4-5區為中等級,6-9區為低等級。
根據實驗結果,我認為在制作多媒體課件的過程中,要從學習者的視覺心理規律和注意心理規律出發,將教學信息中需重點強調、最想表達的信息應放置課件頁面的左中上部,也即九宮格區間的1~5區,同時使課件的背景盡可能簡單,色彩與內容具有足夠的反差,并在其周圍留有一定的空白空間,這樣便于學習者將教學重點從課件頁面中呈現出的眾多信息中抽離出來,投入更多的注意力,更有利于教學和學習效果。而把操作信息及其它信息項,如狀況、按鈕、注釋等,應該放在屏幕底部或右下部。這樣既不會分散學習者的注意力,又可以在學習者需要時給予其一定的指導。
通過本實驗研究,證明了在多媒體課件制作中存在知覺區間效應的實驗目的,并且得出了教學信息放在第1~5區間最容易被學習者一下子注意到的結論。根據注意心理規律可知,我們還要采用一些方法盡可能地使學習者的注意力在重點信息上停留足夠的時間,并減少干擾因素,使最重點信息能夠被充分理解和把握。比如在顯示中使用黑體字、加下劃線、增大字的寬度、閃爍、反白和彩色來強調某些重要的、期望引起學習者注意的信息,也可以在描述局部細微變化時,應采用加圈、放大或特寫的方式等。但是,在課件制作中,只吸引學習者的注意力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在更多的情況下,學習者的內在學習動機決定了學習者在注意力在哪些內容上維持更多的注意時間。所以結合本實驗結論,在制作課件中,將最需要強調的、教學中的重難點信息放置在最佳知覺區間,就能在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再加上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作用來保持對重要信息的注意維持,就可以使教學效果達到更優化。
另外,在研究中我們還發現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現象是被試復述詞匯時常常發生錯誤,而錯誤的根源是語音的問題,特別是我們在需要他回答時非常準確,而用鍵盤或者手寫時就出差錯,這些需要我們教育者去反思,至少我認為聽覺加工在內在心理機制中比視覺似乎更重要。其實,本人一直認為學習者如何分配注意力主要依賴于自我的有意注意而非外界客體刺激作用下的無意注意,本實驗研究只是提供了客體刺激作用的有效性方面的研究。因此,如何從學習者的內在要素去研究所發生的注意狀態是最需要研究的話題。
5.總結
本實驗表明,在多媒體課件制作過程中存在知覺區間效應,并且區間知覺效應呈現出分行的特點,第1行最有優勢,第2行一般水平,最后行作用力極有限。因此,我們可以將知覺區間效應分為四個不同區間效應:1區效果最容易被直知覺到,2-3區次之,4-5區差之,6-9區表現出被忽視狀態。
據此,在實際的課件制作中可將教學信息中需要重點強調、最想表達到信息放在1~5區間,以此在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減少學生辨別重要信息的時間,也避免分散注意力。并在其周圍留有一定的空白空間,每個頁面內也不能一次性呈現太多太雜的內容,因為人的注意對象的數目是很有限的。我們還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的特性,適當地運用超鏈接,把復雜的多層次的教學信息條理化。另外,盡量避免使用熟悉或經典的旋律或內容作背景,以免轉移學習者的注意。以上關于多媒體制作的論述,是筆者結合自己的實驗研究和對前人文獻的研究中得出的。如何制作界面友好、教學效果顯著和吸引學生注意的幻燈片,還需要教學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
參考文獻:
[1]鄭好銳.多媒體課件制作中存在的問題[J].西北職教,2003,(1-2):101.
[2]袁磊,高紅波.多媒體課件應用和制作應遵循的原則[J].福建電腦,2004,(3):85-86.
[3]周守珍.多媒體教學過程中的若干心理學問題探討[J].高教論壇,2005,(2):88-92.
[4]吳立人,程利敏.運用心理學知識制作形態學多媒體課件初探[J].長春醫學,2006,4(4):27-29.
[5]丁向民.學生注意與幻燈片的設計[J].浙江現代教育技術,2007,(5):5-7.
[6]袁娜,和匯.基于心理學的網絡課程視覺設計[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08,(6):71-73.
[7]顧莉莉,王俊民.視覺思維在多媒體課件設計中的應用[J].現代制造工程,2006,(3):139-141.
[8]郭秀敏.認知心理與多媒體課件界面設計[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10(1):81-82.
[9]閻安.報紙版面的視覺優化[J].當代傳播,2003,(1):75-77.
[10]安福杰.依據心理學理論設計多媒體課件[J].中國遠程教育,2005,9:54-56.
[11]汪媛媛,王權紅,李輝.記憶的知覺干擾效應研究概述[J].心理科學進展,2008,16(3):486-490.
[12]栗劍,侯貴法.多媒體課件制作中認知理論的應用[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3,(5):84-85.
[13]徐方亮.認知心理學理論在多媒體課件設計中的作用[J].當代教育論壇,2007,(8):51-52.
[14]鄭欣,王莉.多媒體教學課件制作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成人教育,2002,(8):59-60.
[15]葛玉軍.多媒體課件制作中需注意的4點問題[J].中等醫學教育,2000,18(7):61-62.
[16]項國雄.計算機輔助教學原理與課件制作[M].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7.1.
關鍵詞:PPT課件;設計理念;策劃
在中等職業學校的日常教學工作中,一線教師普遍使用PowerPoint軟件來制作課件。在實際教學工作中,課件的好壞甚至會成為課堂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性因素。因此,廣大教師越來越重視PPT課件的制作。
一、PPT課件制作現狀
由于課件的制作多為教師個人自發的創作,且缺乏資金與技術的投入,PPT課件整體的制作水平要落后于商業PPT的發展水平。目前PPT課件的發展水平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以文字為主體,輔以少量解釋說明性圖片。PPT課件中往往要向學生演示某一知識點等內容,因此以文字性說明為主,而圖片、圖表等輔助說明的內容相對較少。
第二,注重強調動畫效果的實現。由于課件中經常要強調某一知識點,因此這些內容都被制作成強調動畫,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第三,整體風格缺乏一致性。有的PPT課件綜合運用了多張微軟自帶模板的背景圖,這對于活躍課堂氣氛或許有一定的作用,但整體連貫性與美感就缺乏了,畫面太花的一個嚴重后果是讓學生眼花繚亂,嚴重影響學生對內容的關注,喧賓奪主。
第四,配色及藝術感不強。PPT課件的制作教師大多不是專業的美術及平面設計教師,大多數教師制作的PPT課件不符合傳統配色原理,而且設計感不強。
二、當今設計理念
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是藝術設計領域的共同理念。與課件制作相關聯的設計理念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前期策劃占主導。一件成功的藝術作品,設計師在動手制作之前都需要花大量的時間進行策劃構思,將所有制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都考慮在內。
二是整體風格與基調的一致性。現代人往往更注重整體風格的連貫性,一件虎頭蛇尾的作品,乍一看或許能吸引人的眼球,但時間一久,就會失去其歷史舞臺。
三是注重簡潔。用盡量少的代價來達到盡可能多的收益,這是每個人都希望達到的境界。對于設計來說也是一樣,多了會顯得累贅,還要多消耗成本與代價,為何不少一些呢?
四是注重色彩的美感。設計師往往都經過專業的色彩學習,掌握不同顏色所代表的不同心理暗示,能自由駕馭色彩。
五是強調個性。在符合大眾審美標準的前提下,突出作品的個性,賦予作品以鮮明的靈魂,使作品脫穎而出。
三、設計先行,提升品質
為了能使PPT課件向著高品質的方向發展,教師有必要在PPT課件制作過程中引入現代設計理念,借鑒商業PPT元素,將課件制作當作創作藝術作品一樣精雕細琢。
1. 策劃精細化
好的PPT課件是用心策劃出來的,是在對內容有徹底的掌握,對學生原有知識結構有通盤的考慮后精心制作出來的。不同的課程內容、不同的聽課學生、不同的教學目標,決定了不同的PPT結構、風格、色彩效果等。
2. 風格一致化
首先,風格一致化要求教師在做一個PPT課件時,從第一頁到最后一頁的其中隨便一頁都能看出是屬于這個唯一的PPT,而不是從其他PPT中橢蘋蚪厝《來的。其次,風格一致化還體現在導航上。PPT與書本不同,基本上是一直往后翻的,這就容易讓人迷失思路。因此,給PPT加上清晰的導航就顯得尤為重要。導航不僅包括在起始處有一個總體的目錄,給每頁加上標題,還應給每頁加上頁碼以及必要的超鏈接。
3. 內容形象化
PPT最大的優點就在于形象化,就是要將原本晦澀難懂的大段抽象文字轉化為形象生動的圖片、圖表、動畫元素,以求聽眾理解其含義。學生的自制力往往比較差,讓其看一節課的文字內容不一會兒就會腰酸背痛,從而把注意力轉到其他地方去了。而如果將這些文字內容拍成電視劇,他們的興趣就會大增。因此,在PPT課件的制作過程中,能用圖片的地方盡量用圖片,不能用圖片的地方盡量用圖表,實在不能用這些元素時才使用文字來表達。
4. 設計精美化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技術的進步,人們的審美觀也在不斷發生變化。盡管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但一個精美的外在形式至少可以給人專業、認真、可靠的感覺。在PPT課件制作中,若做到元素對齊、文字統一、場景和諧、層次分明、重量均衡,精美之感便會油然而生。精美的PPT課件總是能讓學生多看幾眼,從而在潛移默化中記憶其中的知識點。
5. 個性鮮明化
PPT相較傳統的平面設計,多了一份靈動的特色,那就是它內置的千變萬化的動畫效果。商業PPT設計者認為,動畫應包括片頭動畫、邏輯動畫,強調動畫以及片尾動畫。對于PPT課件來說,精美的片頭動畫,可以將學生從課間的閑逸中把注意力吸引過來;嚴謹的邏輯動畫,可以讓學生關注內容的主次關系及先后順序;活潑的強調動畫,可以使學生對重點給予更多的關注;完整的片尾動畫,給學生有始有終的感覺,提醒大家課程結束。
四、結語
作為PPT課件的制作者――教師,在新形勢下更應順應時展的需求,將先進的設計理念與過硬的制作技術相結合,博采眾長,努力提升自身的課件制作水平,將自身的教育水平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