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課件制作技巧

課件制作技巧

時間:2022-10-21 12:09:5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課件制作技巧,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課件制作技巧

第1篇

一.課件的選題

選題是創作課件關鍵一步。不是各學科的每個單元內容都適用于課件制作:正確選題是十分重要的。

1.性價比:

課件制作應考慮效益,即投入、產生比。對于那些用常規教法能夠較好實現的教學目標,就沒有必要浪費入力、物力,用課件輔助教學。

2.內容形式統一:

課件應該對課堂教學起到化難為易、化繁為簡、變苦學為樂學等作用,決償能“牽強附會”、“畫蛇添足”。

3.切忌僅僅將板書搬上屏幕:

要充分發揮多媒體電腦的特點,避免把課件變成單純的“黑板搬家”或“課本翻牌”。變“人灌”為“機灌”!

二.課件制作、應用的幾個原則

1.教學性原則

多媒體課件應用的目的是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師的教,又利于學生的學。所以首先關心的是利用某個課件進行教學是否有必要。

(1)選取那些常規方法無法演示或不易演示、演示觀察不清的內容。

(2)選取課堂上用常規手段不能很好解決的問題,也就是解決教學重點、難點問題。

(3)能通過提供與教學相關的媒體信息,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情景)、資源環境,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信息源。

2.可操作性原則

課件的操作要盡量簡便、靈活、可靠,便于教師和學生控制:在課件的操作界面上設置寓意明確的菜單、按鈕和圖標,最發支持鼠標,盡量避免復雜的鍵盤操作,避免層次太多的交互操作。

為便于教學,盡量設置好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轉移控制,可以方便地前翻、后翻、跳躍;對于以學生課堂練習為主的課件,要對的輸入做即時應答,并允許學生自由選擇訓練次數,訓練難度;對于演示課件,最好要可以根據現場教學情況改變演示進程。

3.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無疑是課件評價的重要指明之一,尤其是演示模擬實驗,更符合科學性。課件中顯示的文字、符號、公式、圖表及概念、規律的表述式力求準確無誤,語言配音也要準確。

但在科學性的評判上宣粗不宜細,要做具體分析。如果片面強調科學性,就會束縛人的手腳,不利于多媒體課件應用發展。

所以,演示模擬原理要正確,要反映主要的機制,細節可以淡化,要尊重事實,允許必要的夸張。科學性的基本要求是不出現知識性的錯誤。

4.簡約性原則

課件的展示的畫面應符合學生的視覺心理。畫面的布局要突出重點,同一畫面對象不易多,避免或減少引起學生注意的無益信息干擾。注意動物與靜物的色彩對比,前景與背景的色彩對比,線條的粗細,字符的大小,以保證學生都能充分感知對象。避免多余動作、減少文字顯示數量(有可能,盡量用語言聲音表達),過多的文字閱讀不但容易使人疲勞,而且干擾學生的感知。

5.藝術性原則

一個課件的展示不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使人賞心悅目,使人獲得美的享受,美的形式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優質的課件應是內容與美的形式的統一,展示的對象結構對稱,色彩柔和,搭配合理,有審美性(這是比較難做到的,但是我們所追求的)。

6.適度動用原則

適度運用原則就是利用認知學習和教學設計理論,根據教學設計,適當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創設情境,使學生通過多個感覺器官來獲取相關信息,提高教學信息傳播效率,增強教學的積極性、生動性和創造性。把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他們理解,讓他們思考,讓他們交流,讓他們質疑(不要滿堂電灌)。

7.適度信息量原則

演示型多媒體教學課信息量太大的現象普遍存在。有一種看法認為多媒體課的信息量就是要大,只有大信息量,才能體現多媒體的優勢。信息量太大使學生學生囫圇吞棗。這就是“電灌效應”,要避免教師學生被課件牽著鼻子走有。

適度信息原則就是指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有效組織信息資源,提供適度的信息量,在解決教學難點重點擴大視野的同時,能讓教師自主地教學、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地對信息進行加工。

8.有機結合原則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教學媒體的采用也要根據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來選擇,不同教學媒體有機結合,優勢互補,才能收到中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數學的方程求解、物理的公式推導等,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就不一定比教師與學生一起邊推導邊板書效果好;化學實驗教學用多媒體課件有時就如實際演示更直觀更有說服務;理論問題、微觀世界的活動、寵觀世界的變化等,采用多媒體課件則有其明顯的優勢。

9.開放性原則

第2篇

【關鍵詞】課件 原則 技巧

當前,隨著信息采集方式的多樣化,運用課件制作技術來開展教學的老師逐年增多,特別是美術課,是一門視覺形象思維很強的課程,尤其需要配合課件進行教學,以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在制作美術應用課件過程中,經常會遇到許多不同的問題。根據目前美術課件制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本文將從幾個方面談談美術應用課件制作的原則與技巧。

一、選題是美術應用課件首要的環節

選題是構思生成課件的關鍵環節。實際上,并不是美術課的每個章節單元內容都適于課件制作:章節里正確選題相當重要。

1.要強調課件內容與形式的統一

美術應用課件應該對課堂教學起到直觀、明了的作用。其中,圖形圖像和文字的結合應具有變抽象為具象、化濁為清的效果,來達到增加學生對美術的感性認識目的。要注意內容形式的統一,要控制好課堂思維擴展的范圍和度,就不能制作那些“牽強附會”與“畫蛇添足”的東西,反之,其結果必然是眩的表面和空泛的內容。

2.要考慮課件使用和制作的效益

美術應用課件制作和使用應考慮效益,即投入、產出的比率。教師既要讓課件為教學服務,又不能被多媒體教學形式所約束。對于那些用常規教法能夠很好實現的教學效果,就沒有必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要采用課件在一些環節上去做輔助教學。在備課時則綜合多種教學方法,使教學變得更為鮮活多樣。例如,美術基礎技能的培養,則更應注重技巧實踐與表達練習,不能只停留在運用課件做一個視覺的傳達。

3.制作課件要改變以往講臺的教學思維習慣

應充分發揮多媒體電腦直觀與信息感強的特點,要避免把課件課程變成好像將黑板搬上投影或把課本貼上幕布。教師也不過是從人員灌輸知識改為為機器灌輸材料,那樣就徹底改變了運用多媒體課件豐富教學手段的初衷。

二、美術教學課件制作、應用的幾個原則

1.原則1——它具有教學性

美術教學的多媒體課件的應用是為了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所以首先考慮的是利用某個課件進行教學的必要性。目標是既要有利于教師的傳授,又要利于學生的吸納。

(1)教師應選用那些常規方法無法表達或不易表達、單一方式表達不清的內容。

(2)教師應選取課堂上用常規手段不能解決的重點問題,也就是解決教學上出現的重點、難點。

(3)美術教學課件能通過提供的與教學絲絲入扣的媒體信息,創造良好的教學情景、資源環境,擴大學生的知識廣度和信息量度。

2.原則2——它具有科學性

科學性無疑是課件評價的重要標準之一。美術教學課件中顯示的文字、年代、圖表及概念、規律的表述式力求準確無誤,語言配音也要力求準確。

演示模擬原理要正確,要反映主要的機制,細節可以淡化,要尊重事實,允許必要的夸張。科學性的基本要求是不出現客觀知識的錯誤。但在科學性的評判上要爭取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過分強調科學性,就會束縛人的手腳,不利于多媒體課件向寬度去應用發展。

3.原則3——在教學中它需要適度動用

適度動用就是根據教學設計適當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利用認知學習和教學設計理論創設情境,使學生通過多個感官來獲取大量相關信息,提高教學信息傳播效率,增強教學的積極性、生動性和創造性。把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他們理解,思考并交流,也允許質疑。其目的是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拓展得到多種答案的空間。

4.原則4——在使用中它需要的是適度信息量

演示型多媒體教學課信息量太大的現象普遍存在。有一種看法認為,多媒體課的信息量就是要多,只有海量的信息,才能體現多媒體的優勢。信息量太大使學生的主次感減弱并不能有機選擇儲存必要的知識信息。要避免教師學生被課件牽著鼻子走或由此造成的視覺疲勞和注意力分散。

適度信息原則是指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有效組織信息資源,提供適度的信息量,在解決美術教學難點重點擴大視野的同時,能讓教師自主地教學、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地對信息進行加工并采集。

5.原則5——它要具有一定的開放性

制作課件要花大量的時間。若能直接采用現成的課件或對原有課件少作適當修改就能為己所用,將會有利于多媒體教學的普及與應用。

但在實際教學中使用別人制作的課件來上課是很受制約的,自己的思路和風格無法淋漓發揮,溶于課件中的思想、進程、表現方式、體系結構和技巧運用與自己的風格可能相去甚遠,若再加上教學對象的差異,課件的優勢就被限制,而課件的弊端就暴露出來了。因此,讓教師使用不能再生重組的課件是不利于教學的,課件的教學效果往往難以發揮。制作的課件是否有開放性,能否根據各自特點稍加改造就可以為其他教師所用,這是重要的一個方面,符合資源開放共享的信息時代的要求,需要大力提倡。

二、美術教學課件制作、應用的若干技巧

1.技巧1——有機結合

美術教學媒體的采用也要根據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來選擇,不同教學媒體有機結合,優勢互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美術的技法講解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就不一定比教師與學生一起邊示范邊練習好;而需要舉例說明問題的時候采用多媒體課件則有其明顯的優勢。

2.技巧2——加強操作性

美術應用課件的操作要盡量簡便、靈活、可靠,要求便于教師和學生控制:在課件的操作界面上設置寓意明確的菜單、按鈕和圖標,最好支持鼠標,盡量避免復雜的鍵盤操作和層次太多的交互操作。

為便于教學,盡量設置好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轉移控制,可以方便地前翻、后翻、跳躍;對于演示課件,最好可以根據現場教學情況改變演示進程。

3.技巧3——表達藝術性

表達藝術性是美術應用課件最為重要的一個表現方式,一個課件的展示在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以外,還要使人賞心悅目,獲得美的享受。這也是美術課件應該把握的技巧。美的形式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創造良好學習意境,優質的課件應是內容與美的形式的統一,展示的對象結構穩當,色彩柔美,搭配合適,有審美性。比如,在美術欣賞單元中,可以以翻開優美畫冊為思路或以用照相機拍攝場景設計課件的操作平臺。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信息社會,作為視覺的感知和表達為主要形式的美術課程,美術課件的應用逐漸成為美術課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這就要求在制作過程中以美術課件制作的原則和技巧為依據,使多媒體教學真正煥發出優越性,使藝術知識當中的平面和空間信息得以更好的傳遞。

參考文獻

第3篇

合理使用幻燈片播放時的指針選項

可能大家習慣使用自定義動畫來進行一些簡單的交互性教學。其實使用幻燈片播放時的指針選項,使鼠標成為可以涂鴉的多彩粉筆工具,增加課堂教學交互的靈活性。幻燈片播放時的指針,有圓珠筆、氈尖筆、熒光筆。配合色彩,可以形成特殊視覺效果。在播放幻燈片時,單擊鼠標右鍵,就會出現快捷菜單,選擇其中的指針選項,你就可以方便地使用多種筆觸(如圖1)。再配合墨跡顏色,教師就可以在當前幻燈片上進行豐富的標注,引起學生的注意,提高教學效果(如圖2)。

合理利用插件

PPT中引用flas等進行互動,使用插件可以更方便制作者使用動畫、視頻進行教學。目前,新課程的改革,教師的教參書附帶的光盤flas教學資源十分豐富,在PPT課件中如何調用光盤的flash文件,是廣大教師十分想掌握的技巧。方法一是使用“視圖”菜單―“工具欄”―“控件工具箱”―“其他控件”中的“shockwave Flash Object”控件處理,但此種方法教師感到煩瑣。最簡單的方法是使用Swiff Point Player軟件。此軟件網上有許多下載的地點,這兒提供的一個下載地址:

153.省略/uploadFile/2008-10/SwiffPointPlayerSetup21.zip

在安裝SwiffPointPlayer軟件的基礎上,打開powerpoint 文檔,就會在插入菜單中出現flash movie…插件菜單,點擊就可以隨心所欲地插入flas文件。

合理使用幻燈片版式

PPT軟件中的版式十分豐富,排版美觀,又具有一定的功能。它分為一般版式、內容版式及文字和內容版式,可以大大提高版面設計的效果,讓版面更加合理及美觀。利用圖示庫(如圖3),可以將文檔設計得更富有美感和動感。

在使用的過程中,我感到特別有用的是使用上圖中的第二行的圖示庫,可構建幾種美觀圖形,在教學中進行版面設計使用,可大大提高學生對一些問題的思考與探究。(如圖4)

合理使用圖片減肥術,將幻燈片演示文稿文件縮小

大家知道,在幻燈片中插入圖片文件,圖片文件的大小與整個演示文稿文件的大小成正相關。圖片文件越大,幻燈片演示文稿文件也越大。在PPT中,我們插入一張圖片,將鼠標指向該圖片,單擊右鍵,使用快捷菜單中的“圖片另存為”,在對話框中(如圖5),在圖片保存類型中選擇Gif可交換的圖形格式,將文件保存到相關目錄,刪除原幻燈片中的圖片,調入剛才保存的圖片文件,幻燈片演示文件的就不到原來的十分之一。此方法也可用于網絡上圖片上傳中要求不大于10K等情況。這種方法可將PPT文件大小最大限度縮小,簡單而易用。

使用自定義動畫中的特殊的效果

PPT提供了好多自定義動畫,一般大家都使用幾種簡單的,但PPT也提供了一項時髦的動畫特性,允許設定對象的移動軌跡,稱為動作路徑。動作路徑可以說是幻燈中最吸引人的亮點。

設置動作路徑的方法是:選中對象,然后選擇菜單“幻燈片放映”-“自定義動畫”。點擊“添加效果”按鈕,展開“動作路徑”并選擇適當的項目,如“對角線向右下”。如果你不喜歡PowerPoint列出的六種動作路徑,點擊“更多的動作路徑”打開“添加動作路徑”對話框。只要選中了“預覽效果”,PowerPoint將自動展示當前動作路徑的效果。

第4篇

[中圖分類號] G632.41[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10)03(c)-105-02

解剖教學中傳統的直觀教學手段已經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將直觀教學法與計算機輔助教學結合,是目前解決此問題的較好方法。借助計算機制作的多媒體課件集圖片、文字、聲音、動畫、影片于一體,圖像逼真、色彩鮮明、層次清楚、定位準確,并可以通過三維立體重建等手段,將人體結構清晰地顯示出來,以彌補傳統教學手段的不足,提高教學效果。但如果課件制作的過于粗劣,或者授課時完全依賴課件,反而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在制作課件時應投入大量的心血,教學過程中課件與傳統教學合理結合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常用的課件制作軟件有PowerPoint(PPT)、Authorware、方正奧思、Flash等,其中PPT是操作簡單、應用廣泛的一種演示文稿編輯軟件。下面筆者結合個人的實踐經驗,談一下利用PPT制作解剖學多媒體課件的過程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

1 總體設計

首先,設計課件的整體框架,一個完整的課件應該包括“知識回顧”、“內容提要”、“教學目標”、“新課導入”、“教學內容”、“課堂小結”、“目標測試”、“課后作業”等內容。建議在制作課件時使用導航按鈕,這樣可以隨意瀏覽課件的每一部分內容(圖1)。

導航的實現可以通過母版的設置來實現:先插入若干幻燈片,在標題框中填入“知識回顧”、“內容提要”、“教學目標”等標題以方便設置超鏈接;再切換到母版視圖,在頁面合適的位置插入一排按鈕,分別設置超鏈接到相應的標題,放映幻燈片時可以通過單擊按鈕到達相應的內容。

其次,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以及教學策略的需要,確定課件具體需要的素材以及課件的表現方法。素材主要包括文字、圖片、聲音、視頻、動畫等,表現方法包括幻燈片切換的效果,各種素材出現的效果(通過自定義動畫實現)。把握好這些效果的處理,對于引起學生的注意、提高教學效果有很大的幫助。

2 準備素材

豐富多樣的素材經過加工,可以制作出優秀的多媒體課件,并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素材的搜集也是一項繁重的工作。各種素材的搜集可以靠平時的積累,很多素材可以通過網絡等多種渠道獲取,平時上網時可隨時收集一些可能會用到的素材,而有些素材需要臨時制作。

2.1 文字的加工處理

課件中最忌諱大段的文字堆積,雖然信息量大,大量文字但容易讓學生產生視覺疲勞,不容易抓住重點。所以對文字資料一定要進行編輯處理,盡量使用簡練的語言,并盡可能分清條目。對于文字中關鍵的、重要的內容,要用不同的字體和顏色加以區別,以引起學生的注意。

2.2 圖片的處理

圖片的獲得可以通過圖庫,也可以通過搜索引擎在網上搜索,常用的圖片格式有JPG、BMP、GIF、TIF、PNG等。可能有些圖片存在一些缺陷,可以用Photoshop、ACDSee等圖片處理軟件對圖片的亮度、對比度、色彩或圖片的局部進行修改,以達到更好的視覺效果。數碼相機的普及使圖片的獲得更加方便快捷,通過拍照可以隨時隨地獲得自己需要的素材[1]。另外,也可以利用PPT自帶的繪圖工具來繪制一些簡單的圖片,配合自定義動畫可以獲得動態的效果[2]。

2.3 動畫、音頻和視頻

動畫一般采用flash格式,音頻可以使用WAV、MP3等格式,視頻文件有AVI、DAT、MPG、RM、WMV等格式。Flas制作相當復雜一般不宜掌握,可以使用一些現成的作品。音頻和視頻可以通過光盤、攝像機、網絡等途徑獲得,也可以通過簡單的音頻和視頻處理軟件對它們進行加工,以獲得滿意的效果[3]。

對于一些較難講述的內容應該充分利用圖片、動畫、視頻等媒體,啟發學生的空間思維。比如在講解血管走行和神經傳導通路時,可以通過動畫演示血液流動和神經沖動傳導的途徑,更易于學生理解記憶。

3 課件制作

根據設計好的框架把準備的各種素材添加到PPT演示文稿中,多媒體課件就基本成形了。在制作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3.1 內容與形式相結合

課件只是輔助教學的的一種手段,因此教學內容一定要有針對性,能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件要符合教學原則和學生認知規律,內容組織條理清楚、邏輯性強。在組織各種素材時,要注意表現形式不要過于花哨,以免造成喧賓奪主的情況。比如在一個顯示重點內容的頁面中,加入一個非常醒目的動畫,學生很可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與教學內容無關的動畫上去,從而影響教學效果[4]。

3.2 設計師生互動

在制作課件時也要像傳統教學一樣設計師生互動的環節,讓老師和學生共同參與,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學生則會融入到教學當中去,主動思考,教學效果會大大提高。如果從頭到尾都是按照課件的內容來念,學生被動接受,反而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也就失去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意義[5]。

3.3 技術性問題

很多老師的計算機操作水平有限,所以開始制作的課件要操作簡單,切換方便,并且要求課件在運行過程中,過渡自然,動畫、視頻播放流暢,無故障出現。同時還要求課件要有很好的兼容性,能滿足各種素材的流暢播放。PPT本身支持一般媒體的插入,媒體的順利播放還有賴于電腦中安裝的各種支持軟件,如flash及其他多媒體播放軟件。

4 課件的藝術性加工

把文字、圖片、動畫、聲音等素材簡單的添加到課件當中,只是做出了半成品,還需要進一步的加工,使之更加具有藝術性和可觀賞性。

4.1 背景的選擇

課件背景要色彩柔和,不同色彩搭配合理,符合學生的審美和視覺心理。可以是純色(或者淺色或者深色),或者周圍有圖案中間大部分為純色(最好是白色)的背景。筆者認為白色背景對顯示解剖圖片的視覺效果最佳,如果對現有背景不滿意可以用圖片處理軟件加以修改。也可以根據不同的內容和效果選用不同的背景,但一個課件中的背景不宜太多。

4.2 文字的編排

文字處理要采用合適的字體、字號。在頁面不擁擠的前提下字號要盡量大,文字太多將導致字號太小而看不清楚。標題一般用44號字,不同級別的標題可以用不同字體、字號及顏色來區分;正文根據內容多少和分級要求,可以使用24~32號字。字體可以根據個人喜好調整,對本身較細的字體可以加粗并且加上陰影。文字內容的行距不宜太小,具體可以根據內容的多少和整體效果進行調整,行數少時可以適當增大行距。文字和背景的顏色搭配要合理,原則是采用對比色,這樣文字清楚、易讀、不易疲勞。如白色文字適合藍色、黑色、紫色、紅色的背景,黃色文字適合藍色、黑色、紅色的背景。需要注意同一頁面中的文字字體、顏色不要變化太多[6]。

4.3 圖片應用

圖片的應用使教學內容較為直觀,形成一種視覺刺激,有利于學生對形態結構的理解和記憶。解剖課件中肯定會插入大量的圖片,因此圖片合理的排列和布局十分重要。選用圖片不宜過多,應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來選擇,選圖要精。每個頁面出現的圖片不能太多,每一張圖片也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圖片的大小和整個頁面成一定比例。每幅圖都要有相應的標注,但標注一定要少而精,標注的位置要準確。

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創新,才能制作出適合教學的優秀多媒體課件,在教學資源相對不足的情況下,促進人體解剖學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徐照.淺析人體解剖學CAI課件中的數碼圖像采集與處理[J].四川解剖學雜志,2009,17(1):54-55.

[2]孟慶鳴.制作解剖課計算機多媒體課件的嘗試[J].解剖學研究,2001,23(2):180-181.

[3]張文林,陳華.多媒體制作的素材與流程分析[J].醫院信息管理,2004,13(1):16-17.

[4]王野成,房莉.解剖教學中多媒體課件的使用誤區[J].中國醫藥導報,2006,3(36):114.

[5]李容.解剖學多媒體教學課件制作與應用中的體會[J].四川解剖學雜志,2008,16(1): 60-61.

第5篇

關鍵詞多媒體 教學課件 制作 軟件

一、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制作工具

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制作是開展多媒體教學的關鍵環節。目前,多媒體教學課件的主要制作軟件有國外的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以及Director等,國產的有方正奧思、賽思課件大師和金山演示等,其中用Flash或Director能做出各種復雜、交互、精確的動畫。

二、多媒體教學課件制作基本要求

在課程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教學課件,主要是為了達到如下幾個目標:①增加課堂教學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③突破重點難點,將一些復雜抽象的過程形象化模擬出來,提高教學質量;④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促進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多媒體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學效果而采用的,一個優秀的教學課件應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和創新思維,更好地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學習,強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為中心。

三、多媒體教學課件制作基本步驟

①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主要包括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結構設計、教學模式設計和教學策略設計等幾個部分,其中貫穿著重要的教學指導思想。②腳本設計。腳本設計是指將教學設計編寫成思路清晰、流程精煉的“劇本”,就如同在拍攝電影前必須先將電影小說改編成指導拍攝的電影劇本。在進行腳本設計時要描述清楚在電腦屏幕上如何組織整個教學活動。③素材準備。根據課件腳本設計的要求,搜集、采集和編輯制作所需的多媒體素材,如聲音、圖像、動畫等,素材的制作、加工需要用到聲音編輯,圖像捕獲、處理,動畫制作,視頻采集、編輯等工具軟件。有好的素材方可制作出引人入勝的多媒體教學課件。 ④課件生成。以上工作都做好了,我們開始“拍電影”了。根據準備好的腳本設計和多媒體素材,運用Flash、Authorware等多媒體制作編著軟件,將我們腦海中的課件一步步地實現,不過這一過程需要較多的時間和精力。

四、多媒體教學課件制作基本技術

根據實際情況,與課件相關的教學設計和腳本設計都完成后,課件制作進入實質性階段了:①素材的獲取。互聯網絡的資源是無止境的,在搜集多媒體素材時,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絡,使用“GOOGLE”、“百度”等大型的搜索網站,尋找所需的資源;從光盤上獲取素材資源;也可以利用抓圖軟件在計算機上捕獲,通過掃描儀、數碼相機或數碼攝像機獲取等。②圖像的處理。有些圖像資源獲取之后必須經過剪切、修正、合成等處理方可使用,處理圖像的工具較多,這里推薦大家使用Photoshop、CorelDraw和ACDSee,Photoshop和CorelDraw的功能十分強大,但學習和使用也較復雜,若只是看圖和簡單的編輯、剪切等處理,可使用ACDSee。③動畫的制作。有時要在課件中插入一些較復雜的動畫片段,這就要預先設計制作好動畫片段了,這方面的制作軟件有Flash、Live Motion和ImageReady等,其中最流行通用的是Flash,這些軟件不是一時就可以掌握的,就需要安排時間、花點精力學習了。④音頻的處理。音頻的錄制、編輯是比較常用的,這方面的軟件有Cool Edit、Sound Forge等。⑤視頻的處理。制作課件時經常要對插入的視頻進行剪切、編輯、格式轉換等處理,這方面常用的軟件有Premiere、AfterEffects和會聲會影等,其灣友立(Ulead)公司出品的會聲會影(VideoStudio),不但易學易用,而且功能也十分強大。⑥課件的合成制作。所有素材都采集、制作和編輯好之后,下面就是用多媒體編著軟件把所有的文字內容和多媒體材料編著合成為一個高效、交互、實用的多媒體課件了,這方面的編著軟件有PowerPoint、Authorware和方正奧思等。

五、多媒體教學課件制作的第三方技巧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課件制作的主要技巧外,還有其他一些不是很常用,但也不應被忽略的技巧,我們可以在互聯網上通過合適的詞句進行搜尋或在某些制作論壇上通過交流尋求幫助。有一些非主流的共享軟件對課件制作是非常有幫助的,可以彌補主流軟件的某些缺陷。技術是沒有盡頭的,只要我們不斷地努力、實踐和思考,就能不斷地獲得進步。

【參考文獻】

第6篇

關鍵詞:新手教師;演示型課件;開發技巧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9-0208-02

“一個人第一年的教學的情況如何,對他所能達到的教學效能水平有重大影響,而且要持續數年;會影響到整個40年教師職業生涯對教師行為起調節作用的教師態度;也確實影響到教師是否繼續留在教學專業的決策。”[1]經調查發現,作為信息技術新手教師,在多媒體課堂上課,主要是借助演示型課件上課。

然而,相當一部分新手教師卻缺乏制作高品質多媒體課件的能力,從而導致開發的課件良莠不齊,影響到教學效能。在本文中,筆者將介紹使用PowerPoint開發演示型課件的全過程及其中的開發技巧和注意事項。

一、演示型PPT開發演示全過程

1.準備過程:

(1)確定主題。課件的制作使用主要是為教學服務,因此,在開發課件時首先應該做的就是確定課件的主題。課件制作者還應著重了解以下內容:聽課對象、講授者(或者了解相應對象的水平層次)、講授的內容、希望達到的使用效果等。如果了解的內容更廣泛一些(比如了解播放課件的教室環境、光照程度、投影儀的新舊程度、投影幕的位置等)將更有助于演示型PowerPoint(以下簡稱演示型PPT)的制作。

(2)課件的構思,腳本的創作。課件的制作需要先構思好課件,理清思路大綱,教師可以“自由”進行課件構思,然后根據教學要求、學生特點、現有條件進行腳本的創作。

2.制作過程:

關于PPT課件的制作過程在很多的教材及文章均有詳細介紹,本文不再贅言。請讀者參考相關書籍。

3.基本技巧:

(1)文字和圖片圖表搭配恰當。[2]文字是信息表達的最基本的一個手段,文字表達清楚可以明確表達作者的意圖。通常,由于演示型PPT具備演示功能,其時間短的情況下要盡量標注關鍵字來代替大的字段,這樣有助于學生的快速瀏覽和理解基本知識。而圖片和圖表是最直觀的表達媒體,文字旁邊附加的圖片或圖表,可以使枯燥的字段描述更具生動性。利用圖形圖像處理工具(Photoshop等)對圖片修飾可以使圖像更加形象和生動。

(2)色彩搭配要合理。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在學習時,獲取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l%來自味覺。色彩的合理搭配是制作任何一個高品質課件的最基本的要求。學生上課時前15分鐘以清新靚麗的色彩為主。中間15分鐘處于學習的冷靜狀態,中間15分鐘以穩重的色彩可以降低視覺疲勞,學生學習更加投入。后15分鐘以暖色為主,同時加強色彩間的對比。

如果課件的制作者對色彩的把握不夠準確,可以通過以下三條途徑來解決這一難題:

A.合理地使用PPT自帶的配色方案。在PPT【幻燈片設計】任務窗格中第二個設置鏈接就是【配色方案】,當中列舉出了12種PPT軟件自帶的配色方案,并允許用戶對配色方案進行編輯。

B.挑選一種顏色為主色調,然后調節它的亮度或飽和度產生新的色彩用于課件當中。這樣制作出的PPT課件色彩統一并且層次分明。

C.選用對比色系。在色相環中每一種顏色對面(180度對角)的顏色互為對比色(如藍色和橙色、紅色和綠色),對比色的應用可以給人的視覺帶來強烈的沖擊,當需要突出課件的個性或者某個部分需要特別申明時,就可以適當地應用對比色來進行強調。

(3)適當的視頻、動畫效果。在幻燈片中適當添加視頻、動畫可以增加趣味性。同時便于增強學生的印象。所以如何適當地進行視頻鏈接,把插入的圖片、圖形加上動畫效果,也是課件制作人需要掌握的一個很重要的技巧。

二、好的演示型PPT的必須具備三要素

1.整體的美觀性。在課件制作過程中除了上述的基本技巧外,有時候需要對幻燈片母版插入一些體現的內容(如LOGO、頁碼等),這些整體性的搭配可以呈現一個具體針對性的效果。這是可以運用相應的幻燈片母版實現的。

2.知識的邏輯連貫性,課件的多媒體要素之間要符合邏輯連貫性,其間,錯的文字、鏈接錯誤圖像、視頻動畫效果不能顯示,都會使教學效能大打折扣,因為符合知識的邏輯連貫性非常重要,在此基礎上才能保證演示型PPT良好的運轉。

3.具體的時效性。演示型PPT講求時效性,在不同時間和不同地點呈現的演示型PPT可能都要做針對性的調整和具體的改變(例文本、圖形等)。這就要求新手教師不能為貪圖方便在教學過程中照搬照抄演示型PPT模板,沒有按照教育最優化原則進行課件的制作。

三、制作演示型PPT注意的幾個方面

1.多媒體課件設計中的要注意“留白”問題。常規教學中,在演示型PPT的內容處理只需具備形象性和感性的層次,但是如何把內容處理由形象向抽象、由感性向理性呢?[4]有經驗的教師總是留下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想象、理解,通過師生課堂互動,最終實現思維能力的培養。而在一些不良課件中,制作者大大減少了學生的這種思維時間,當學生按照預先設定的模式、思路、線索進行人機交互時,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深入地思考,只能順應設計者的思維方式作一些簡單的應答。這種做法限制甚至遏制了學生思維能力尤其是求異思維的發展,不利于鼓勵創新,也與素質教育的原則背道而馳。

2.多媒體元素要相互匹配。多媒體元素(文本、圖形、圖像、聲音、動畫等)是多媒體課件的重要組成部分。[3]它們構成了多媒體課件的知識模塊,幫助教師達到教學目的。新手教師在制作多媒體演示型課件過程中要注意協調各多媒體元素之間的關系。例如演示型PPT中動畫+文本,動畫+解說兩種幻燈片形式,究竟哪種組織形式的教學效果好?美國當代著名教育心理學家理查德·E·邁耶曾經提出過多媒體課件制作中的“通道原則(Modality Principle)”,其基本內容是:學生學習由動畫和解說組成的多媒體呈現的學習效果好。也就是說,在一個多媒體信息呈現中,詞語用聲音形式呈現比用打印文本呈現會使學生學得更好。[5]

3.信息負載要注意避免“迷航”現象。當今世界,我們通過網絡學習,由于網絡具備開放和共享的特性,這是為演示型PPT提供了海量的信息。演示型PPT在制作過程中如果唯恐不能體現這一優勢,事無巨細地羅列知識點,勢必造成學生被信息包圍,使其對琳瑯滿目的信息頭暈目眩,不能達到對知識內容有效的理解、整合、運用。這就是多媒體信息海洋中的“迷航”現象,用這樣的課件上課,學生似乎接觸到許多東西,實則在眾多信息的背后,根本就沒有記住、理解任何東西,更談不上因而去反思、創造了。

參考文獻:

[1]葉瀾,等.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第7篇

關鍵詞:Flash;課件制作;技巧

一、引言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的應用日趨成熟,教學軟件不斷豐富,軟件的內容靈活多樣,制作的教學課件越來越生動。在眾多的多媒體教學課件中,被大家廣泛接受和熟知的課件主要有: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眾所周知,PowerPoint課件制作簡單易學、容易上手而且支持多種格式的媒體。但如果課件中需要較強的交互性,PowerPoint就會顯得力不從心。Authorware可以在這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但是它做出來的課件個頭普遍比較大,交流起來不太方便,也不利于網絡傳播。針對以上問題,Flash以其體積小、交互強、傳輸快等優勢,一直深受制作者喜愛。

二、應用Flash制作課件的優點

Flash是一種交互式動畫設計工具,用它可以將聲效,動畫以及富有新意的界面融合在一起,以制作出高品質的課件動畫效果。它的優點具體體現在:

(一)文件體積小、放大縮小不失真

Flash使用的是矢量圖形和流式播放技術。通過使用關鍵幀和圖符可以生成容量較小(小至幾K字節) 的動畫(.swf) 文件,同時對圖形的任意縮放而不影響畫面的質量,而流式播放技術可以實現動畫的邊播放邊下載,不會因網絡的原因造成播放的不連貫,適合網絡傳輸和共享。

(二)動畫效果豐富多彩,創作方便快速

強大的動畫編輯功能使得設計者可以隨心所欲地設計出高品質的動畫,動畫效果千變萬化,其簡潔的創作過程更令人著迷。Flash提供了多種基本的動畫方案,如補間動畫、引導層動畫、遮罩動畫、逐幀動畫等,將它們整合起來就能做出豐富的動畫效果,甚至很多動畫不用編寫一條語句就能實現。

(三)強大的交互性

交互性是評價一個課件好壞的關鍵因素,Flash中Action提供的強大交互功能正好滿足教師的需要。例如在制作各類測試題(正誤判斷交互、多項選擇交互、填空交互等)課件時,Flash更顯示了它的魅力,使用者通過鼠標、鍵盤等輸入工具與課件交互,從而輕松地實現了人機交互。

(四)內容易于修改

用Authorware、PowerPoint等軟件可以較容易地制作出一個課件,但再次修改會很麻煩, 而Flash修改起來相當的容易、快捷。比如一個用PowerPoint做的課件,要修改一張被多次調用的圖像,就必須把圖像修改后在課件的多處進行重新調用,操作比較繁瑣。而在Flash中就方便多了,只要把課件制作中需要的內容作為元件存放到庫中,就可以在場景中多次調用。如果該元件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只要修改此元件即可,場景中調用的該元件自動被更改。

(五)有非常方便的素材庫

Flash系統自帶一些公用素材(圖像、按鈕、聲音、影片片斷等),也可以隨時以“素材庫”方式打開其它的.fla格式文件,將其中的所有組件作為素材來使用,真正起到了“資源共享”,節省時間的作用。

(六)強大的兼容性

Flas格式的課件可以被其他類型的課件引用,如可以在Powerpoint、Authorwaer課件中插人Flash課件,在Dream Weaver網頁制作中插人Flash課件。同時也可將先用3D MAX 制作好的動畫導入到Flash中使用。使用Flash的Action Script語言能制作出豐富多彩的動畫,并能通過Xml語言訪問數據庫,實現Flash與Web數據庫的聯系,為課件制作者提供了更廣闊的應用空間。

可見,Flash有很多的優點,正是這些優點使得它越來越被廣大教師所認識并接受,用它制作的課件也越來越多。

三、Flash課件制作的方法

運用Flash制作課件的方法大體上分為4種:場景法、影片法、模版法、幻燈片法。

(一)場景法:場景法就是把主要內容涉及的每個問題分別制作成不同的場景,然后使用goto命令連接就可以了。

(二)影片法:影片法就是把主要內容涉及的每個問題分別制作成不同的影片,整個課件只有一個場景,每個內容做成一個影片,然后使用動作鏈接。這種方法的優點能夠很好地控制鏈接,特別適合要求返回的課件和帶菜單的課件。缺點是操作比較麻煩。

(三)模板法:這種方法只適用于Flash MX以上的版本,方法比較簡單,所有的交互行為都已經做好了,可惜提供的模板比較少,遠沒有PowerPoint多,所以一般并不推薦使用。

(四)幻燈片法:在Flash MX Professional 2004及更高版本中使用,可以象在PowerPoint中那樣制做幻燈片演示文稿,方法很簡單,只需在新建文檔時選擇文檔類型為Flash幻燈片演示文稿即可。

四、Flash課件制作的適用類型

Flash固然有其優秀的功能,但是我們在實踐的過程中就會發現,并不是所有的教材都適合用Flash來制作課件,因此,我們在選材時,應注意將其與Flash的特點相結合,以獲得較佳的教學效果。適用Flash制作的課件類型如下:

(一)制作課件片頭和不易用語言表達的抽象知識

比如用PowerPoint做了一個課件,為了使課件更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或者有些用語言不容易表達的抽象知識,可以用Flash制作出動畫效果,在PowerPoint中進行調用,從而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制作交互性較強的課件

Flash 具有很強的動畫表現能力和交互性,所以特別適合做交互性強的課件。在Flash中提供了一種動作腳本語言ActionScript,它是一種面向對象的編程語言,像其它腳本語言一樣具有豐富的語言元素,包括常量、變量、運算符、表達式、函數、屬性、動作、對象和電影剪輯等。靈活運用動作腳本語言,加上Flash強大的動畫功能,完全可以制作出具有良好交互性和開放性的課件。

(三)開發網絡課件

用Flash 制作網絡課件具有在網絡上播放流暢、數據量小、色彩鮮明等特點。值得強調的是,使用其它的教學軟件都必須下載處理后才能用到課堂教學。而Flash的工作方式是流式的,動畫在下載傳輸的過程中即可播放,這大大減少用戶在瀏覽器端等待的時間,所以非常適合網絡傳輸。

五、Flash課件制作的注意事項

(一)色彩搭配不易太過單調,但也不宜過分花哨,以免喧賓奪主。前景色與背景色的對比度要明顯,使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

(二)課件版式應布局合理,層次清晰。顯示內容不要過滿,四周應留出一定的空白。

(三)菜單醒目,鏈接方便。設計課件應根據教學內容把它劃分成若干層次,利用菜單可以方便地實現這種層次結構。各級菜單應逐層深入,除主菜單外每級菜單都應設置“返回”按鈕,以便使用者方便快速地返回上級菜單。

(四)課件內容應該主題鮮明,重點突出,重點內容應使用較醒目的字體、字號或設置一些簡單的動畫效果來吸引學習者的注意。如將字體設置為“黑體”、給文字加下劃線、增大字間距、改變字體顏色等方法都可以起到突出重點的效果。

六、Flash課件制作技巧

(一)制作Flas時,盡量使用補間動畫

Flash提供了Motion Tween 和Shape Tween兩種補間動畫。動畫制作時只需要指定首尾兩個關鍵幀,中間過程由Flash自動生成,所以在制作影片時我們常使用它來表現動作。但是,有時單一的補間動畫會使動畫顯得單調,這時可以考慮兩者結合使用。例如,通過前景、中景和背景分別制作補間,或者只是前景和背景分別補間,工作量不大,但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不同對象置于不同的圖層

對于不同的內容,如按鈕、動畫、背景等,需要把它們分別放到不同的圖層上以便進行編輯。

(三)庫的整理

很多人在制作課件時都喜歡把元件和素材直接放在庫的最頂層,而沒有建立好文件夾進行管理,并且元件的命名隨意,這樣會使得修改課件十分困難,很難找到想要更改的元件。所以對元件的命名一定要準確,并且要建立不同的文件夾進行管理。

(四)按鈕的優化

在測試時會發現鼠標放置在按鈕上方很難呈現手型,特別是單一的文字作為按鈕時,那么需要在按鈕的“點擊”區域繪制一個大小合適且帶填充顏色的矩形。

(五)無法導入聲音的處理

在導入聲音時經常會出現“讀取文件時出現問題,一個或多個文件沒有導入”,造成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是聲音的采樣比率不符合Flash支持的格式,那么可以用音頻編輯軟件,如GoldWave 等編輯一下,使它輸出為標準的mp3 格式,或者另找一個聲音文件來代替。

總之,運用Flash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動畫效果好,容易掌握,方便修改,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值得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推廣。

參考文獻:

[1]陸興發. 多媒體課件制作及其在教學中的應[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0, 23.

[2]王燕. 淺談Flash 課件制作[J] . 中國科技信息,2008,14.

[3]楊華. Flash 動畫在課件制作中的應用[J]. 中國電腦教育網, 2007, 2.

第8篇

關鍵詞:flash;課件;多媒體;技巧;高手;設計

中圖分類號:TP317.4

Flash是專業制作動畫的工具軟件,功能強大,可有效整合多種媒體素材,制作出精巧、豐富、強大的交互式多媒體作品―多媒體課件只是它功能實現下的“冰山一角”。那么,如何才能快速掌握flash課件制作開發技巧,設計出符合應用目標的課件作品,筆者從大量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反思,淺談一下基于Flash的多媒體課件設計開發技巧。

1 扎實掌握flash基礎操作,得心應手設計課件

其實flash軟件是專業級的應用軟件,它的應用領域和功能遠遠要超出教育領域--通俗地講:flash課件就是flas軟件的特殊化作品,我們僅應用flash的部分功能完成一件個性化作品,這件作品我們能輔助教育教學,符合教育行業的標準和規定,所以,就稱之為課件。從這個意義上講,學習flash課件制作技術,就是學習flash軟件的操作技巧,這就要求課件設計者們要對flash軟件的每一項操作都要滾瓜爛熟,扎實打好flash基礎操作,只有這樣,課件設計者結合課件理論,才能得心應手地完成一件優秀的多媒體flash課件。

Flash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矢量動畫制作軟件,以動畫為基礎,以時間軸為主線,以幀和關鍵幀做為設計核心,以影片剪輯、庫、組件等為設計支撐,以actionscript腳本語言為功能拓展,因此,要求課件設計者掌握包括FLASH課件簡單逐幀動畫、形狀動畫、補間動畫、引導線動畫、遮罩動畫、時間軸控制、工具箱、控制面板、影片剪輯等操作技巧,還要掌握flash手繪圖形技巧和AS腳本復雜交互功能設計技巧、相關Flash輔助軟件操作技巧等,這才為獨立開發FLASH多媒體課件的打下扎實的基礎能力,通過不斷實踐積累,打造成為Flash課件制作高手!

2 明確flash課件設計步驟,流程化開發課件

Flash課件設計開發是一個系統工程,從方案腳本到最終的打包運行,是一個嚴格的“流水線式”的開發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流程:分析需求目標、撰寫課件腳本、整理多媒體素材、整合flash功能設計課件、反復測試修改、成品課件打包。

(1)分析需求目標。一般Flash課件設計都會一個需求目標,課件設計者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心理、生理特點,以及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難點,初步確定flash課件框架和技術表現方法、技術實現難度,可適時根據課件設計需要組建開發小組,進行課件的總體規劃,責任分工,形成草案。(2)撰寫課件腳本。課件腳本設計沒有統一標準,只在課件開發小組成員內部流通,規范統一和描述準確就可以。通過flash課件腳本表述出課件的設計藍圖,必要時畫出課件框架圖,可細化到課件某個環節的具體表現方法和內容。如有需要共同合作完成的部分,要綜合考慮各方面技術協調、整合因素,不能浪費資源,減少flash課件設計開發的無用功。(3)整理多媒體素材。前期的多媒體素材收集、整理、分類、加工處理是一項繁雜工作,盡可能原創各種素材,如有借鑒或抄襲要標明出處。多媒體素材需要flash課件設計者,掌握采集或二次開發技巧,預處理和編輯成此flash課件所需的各種有效素材。(4)整合flash功能設計課件。根據flash課件框架,結合課件腳本設計的引導,充分整合flash各種功能,融合各種媒體素材,靈活設計出符合最終目標的多媒體課件。(5)反復測試修改。一個好的flash課件作品要經過嚴格的測試修改,才能交付使用。這其中,有專門的測試員按設計腳本和功能目標進行查錯、糾錯,并實時試運行檢驗,撰寫修改意見書,讓課件設計者按反饋信息進行功能調整和更新升級。另外,還要在教學實踐中,驗證這個flash課件是否能更好地為教學服務,達到最終的設計目標,實現應用的最優化。(6)成品課件打包。經過測試修改好,最終flash課件作品,根據不同應用環境,進行生成打包,或EXE可執行文件格式或SWF的網頁播放文件格式或其它格式,生成一個脫離flash編輯設計環境使用的獨立課件,提供給用戶安全穩定運行使用。

3 靈活運用flash功能,完善課件框架結構

flash課件包括片頭、片尾、封面、導航結構、內容頁、控制按鈕組等框架結構,這就體現出flash課件設計者的豐富經驗和創新功力了,特別是在flash課件設計中要滲透當代的最佳設計理念,精心打造一個完美的flash課件作品。

(1)精美的flash片頭可瞬間抓住觀看者的注意力,激發觀看興趣,順利實現承上啟下的功能。因此,設計一個動感十足,超炫的片頭是必要的,這也是flash課件優勢功能最佳體現。flash片頭時間不宜過長,10秒以內即可,在播放過程中可隨時跳過片頭,進入flash課件封面。片尾一般在播放結束時,可表達謝意,或顯示版權信息,或顯示一段有意義的話語,或直接顯示課件結束字樣。(2)flash課件封面一般顯示教材的版本信息、課程標題、相關動態教程內容、單位作者信息等。可通過封面了解本課件內容和課程的概要信息。(3)flash課件導航結構是必須的--按著課程內容要求,可設計一二級目錄導航結構,個別復雜的還達到三、四級。不論哪一些,都用按鈕元件實現交互跳轉控制,并靈活實現“來去自由”,可進可退,可隨時根據教學流程及時切換到所需的教學內容中。(4)flash內容頁,相當于樹形目錄結構的葉子結構,在這里具體呈現教學內容,展現各種媒體信息資源,根據不同的素材類型,處理好顏色、位置、控制、搭配、深度疊加等問題,讓教學內容有效地展現出來,摒棄無用信息,不炫耀技術,真正輔助教學,為教學服務。(5)flash課件整體功能控制按鈕組里有控制屏幕切換、背景音樂開關、輔助畫板工具、滑動菜單顯隱、課件退出等功能。可根據具體教學流程和情景環境增添不同的功能按鈕組。(6)flash actionscript腳本編輯實現高級交互應用,這也是flash課件的一個設計難點,也是考驗課件設計者能力水平的時刻。

4 拓展flash高級應用,提升課件功能性

Flash雖然功能強大滿足課件開展應用,但它不是萬能的,仍需要一些第三方軟件輔助拓展其高級應用,從而豐富課件的功能,提升課件應用性。

(1)3D功能是flash軟件永遠的痛,這只能通過3ds max、swfit 3d、cool 3d等軟件功能彌補一下flash的遺憾。這些軟件都有3D模型矢量輸出功能,可加載到flash場景里,二次加工處理。太復雜的模型有可能導入到flash編輯環境里會失真,這只能重新調整3D軟件的輸出選項,反復嘗試導入,直到能滿足應用為止。(2)對于優秀flash作品里的資源和設計理念,我們可以通過flash SWF的反編譯軟件來觀看學習,如閃客碩思,不僅可提取flash作品里的素材,還能反編譯成flash源文件,以供學習研究之用。我們要利用好相關軟件,加強flash能力水平的修煉,取長補短,快速積累開發技巧。(3)swishmax軟件號稱是flash的“殺手”,它內置了近300多種特效,也彌補了flash文字、圖像特效的不足,并且swishmax設計理念和功能都針對flash有所增強,最慶幸的是只要掌握了flash,只需數日即可掌握swishmax功能和腳本應用,這兩個軟件的大部分操作功能和設計理念是一致的。

綜上所述,flash課件設計者要扎實課件制作基本功,熟悉flash課件開發流程,強化AS腳本編輯技巧,積累課件開發設計技巧,逐步形成個性化的設計理念和風格,成就flash課件高手,讓我們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李永.FLASH多媒體課件制作經典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2]李耀麟.論交互型多媒體課件的整體結構布局[J].中國電化教育,2006.

[3]袁海東.多媒體課件設計與制作教程[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2.

第9篇

【關鍵詞】多媒體課件制作;任務驅動法;創新能力

《多媒體課件制作》是教育專業重要的技能課程。本門課程主要是為了提高師范生設計與制作教學課件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師范技能。結合師范專業學生畢業后大都從事教師這一職業,我們對《多媒體課件制作》這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考核方式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制定科學、合理、實際的教學目標,改革教學目標

多媒體課件制作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是探索新形勢下對多媒體課件制作的要求,開課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教育技術技能,掌握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技術與實踐應用能力,教會學生獲取知識的手段、方法和途徑。通過實際調研,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設計,能夠撰寫腳本,并具有一定的創造性。

(2)能夠將課件所用到的各種素材進行收集、整理和編輯。

(3)能夠使用FLASH制作基本的模擬型課件。

(4)能夠運用所學知識,根據教學的需要,配合學科老師完成一個綜合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與制作。

2.以實用、夠用為導向,改革教學內容

我們以實用夠用、掌握技術為原則,整合選用的教材,精選并重點講解有代表性的各種類型動畫的制作,幫助學生從高深的技術學習和大量的代碼編寫工作中解放出來。一般傳統的教學均是以教材結構為主線,先講軟件的界面基本操作,再介紹各種工具的使用,然后是基礎動畫的創建,最后再講一些綜合實例。而我們根據教學目標將教學內容分為10個任務。完成上述的教學內容后,讓每個學生結合幼兒園或小學現行課程的要求配合學科老師實訓并完成綜合課件的制作。

3.運用任務驅動,改革教學方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一種教學方法,所謂“任務驅動”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緊緊圍繞一個個典型“任務”為中心,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任務之中,通過積極主動的完成每一個任務,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并能引導學生產生一種主動學習的教學活動。它強調知識和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通過完成任務來學習知識。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習慣,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以及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始終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而教師的角色是學習情景的創設者、學習任務的設計者、學習資源的提供者、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學習方法的指導者。

下面以“天體運動”任務為例,簡述如何設計教學任務與教學環節。

3.1《多媒體課件制作》教學任務的設計

在教學進度計劃中分出一個個的課時任務,通過這些“任務”來體現總的學習目標。由于任務是由學生完成的,所以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來設計任務。將總體目標分為知識目標和操技能目標并層次化,對知識目標一般可以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個層次。對技能目標一般可以采用“初步學會、學會、熟練”三個層次。

3.1.1分析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

學生在學習本章之前已經學過前面的基礎知識,例如,幀的定義、分類和使用,圖層的定義和使用,以及如何設置動作補間動畫。這一任務的教學內容:引導層動畫的制作。主要知識點為:動動引導層概念,對象的基線調整到路徑,一個引導層同時引導多個動畫,封閉圖形引導層動畫的制作。

3.1.2確定教學目標

總教學目標:學生能獨立或合作查找資料,寫出腳本,制作一個太陽自轉,月亮及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的Fhsh教學課件,同時掌握和了解相關的理論知識。中等目標:根據教師提供的素材制作兩個紙飛機分別按順時針與逆時針方向環繞同一個橢圓形軌道飛行的動畫。較高目標:發揮創造性思維,利用所學的知識改進課件,以達到進一步優化課件,多角度的提高教學效率,增強教學效果的目的。

3.1.3將教學目標細化為任務

①知識目標:

任務l:理解引導層和被引導層。

任務2:掌握使對象的基線調整到運動路徑。

任務3:掌握一個引導層同時引導多個被引導層。

任務4:掌握封閉形引導層路徑的制作

②技能目標:

任務l:根據所給素材,詳細構思課件的結構,形成課件的整體思路。

任務3:學會引導層動畫的制作

3.2《多媒體課件制作》教學環節的設計

3.2.1設計情境,提出任務

設計任務情境目的在于提出任務,從而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課堂上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加深學生對任務的理解,明確完成任務所包含的學習目標。

3.2.2剖析任務,找出問題

給出以上任務后,與學生共同討論完成任務需要解決哪些問題。老師引導提問這個課件中用到的方法,哪些是以前學過的?哪些是沒學過的?學生不可能把所有問題都一次提出,對于任務中的一些問題,學生只有在實踐過程中才可能發現和提出,教師要不斷啟發學生聯系以前所學相關知識,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3.2.3針對問題,講解難點

對于學生在分析任務時發現的問題,要積極引導學生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形成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計劃。

3.2.4主動探索,完成任務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求每個學生理解教師對任務的設計思路和完成的方法技巧,觀看課件實例作品,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實踐,讓學生創造性地發揮,通過通力合作、共同討論等方式,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使他們在使用中體會、感受和領悟,不斷獲取新的知識營養,增強解決問題的本領,使知識內化為學生個人的能力。

3.2.5檢查結果,總結評價

由于前面幾個過程教師的精力花在引導上,學生的精力花在動手實踐上,必然會出現因學生個體學習能力差異而導致在同一學習內容中掌握的知識不同的情況,容易造成學生兩極分化。這時就需要教師及時地總結和激勵。首先,對學生操作中應注意的問題和路徑的使用方法和技巧進行總結,多肯定學生并給予中肯的評價。并讓學生自己總結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的心得體會、使用方法和技巧;其次,完成自評、互評和師評,學生通過真實實例作品的創作學會學習和合作,體驗成功;最后,要拓展學習知識的應用空間,激發學生在看別人的作品或方法之后涌起再度嘗試的欲望,使基礎好的同學主動參與探索與創新,將學習興趣的維持延續到課外。

4.注重實踐能力,改革考核方法

學期初的第一節課向學生告知課程所采用的考評方法,其中出勤占10%,平時表現及提問占10%,每節課的過程性任務作業占40%,最后的終結性綜合課件制作占40%。評分的基本標準為:從科學性、教育性、技術性、藝術性、創新性,體現現代教育思想,探索新的教學模式。特別要強調學生可以從網上下載部分資料,但不能超過整個內容的40%,并且要聲明出處,要注意版權。提倡原創性。

經過教學實踐表明,我們對該課程的改革,加速了學生對多媒體課件制作知識的學習,激活了學生創新潛能、激發了學生創新欲望、增長了學生創新能力。學生的學習容量遠遠超過傳統教學的知識量,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課后具備較強的課件制作能力。 [科]

【參考文獻】

第10篇

【關鍵詞】多媒體課件;關鍵技術;程序設計;探討

An Introduction to the Applications of Flash Platform in Multimedia Courseware

Qiu Gang

(Academic Administration of Changji College,Changji,Xinjiang)

Abstract:Multimedia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our modern life.This paper takes the production of flash multimedia courseware as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three key aspects,namely the process of multimedia courseware production,the advantages of flash software develop tools and the key technology of producing multimedia courseware with flash platform.

Keywords:multimedia courseware;key technology;programming;discuss

1.前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多媒體技術已經在教學、科研以及日常生活等眾多領域廣泛利用,特別是對廣大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進和教學手段的提高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多媒體教學有著豐富的教學資源、生動的教學情境、良好的教學效果等諸多特點。而多媒體課件制作是集教育技術、藝術表現于一體,被廣泛應用到教學中。本文以受到人們青睞的FLASH課件制作為例,對多媒體課件制作進行一些研究和探討。

2.多媒體課件制作的創作流程

2.1 前期策劃

制作多媒體課件首先要明確課件制作的目的以及要達到的預期效果,確定課件的背景、道具等,思考如何充分運用FLASH動畫程序,動畫片斷、如何進行動畫銜接,使用什么樣的背景音樂等。

2.2 風格設計

多媒體課件制作體現了創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在確定多媒體課件內容后,便可以根據課件內容來確定使用什么樣的風格,要注意選擇正確的風格以使它與整個教學過程相符合。

2.3 素材準備

素材是多媒體課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包括收集圖片素材、聲音素材、文字素材、視頻素材等。做好多媒體課件的前期策劃后,便可以根據前期策劃內容進行搜集和整理制作課件所需的基本素材。一般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來下載、從其他動畫中分離、自己創作等多種途徑進行搜集和整理。

2.4 教學設計

多媒體教學設計是充分利用系統的、科學的知識和方法,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合理選擇和設計教學媒體信息,把授課內容有機的組合起來,形成合理的、實用的多媒體課件。多媒體課件的教學設計包括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結構設計、教學模式設計和教學策略設計等幾個部分。

2.5 交互程序設計

交互程序設計指將多媒體課件的教學內容、教學結構、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進一步優化,通過研究多媒體課件每一屏中的信息、畫面和交互情況,利用FLASH腳本程序完成動畫效果。

2.6 后期調試

后期調試包括調試和測試動畫兩方面。調試動畫主要是對動畫的各個細節、動畫片斷的銜接、聲音與動畫的協調等進行調整,使整個動畫顯得更加流暢、和諧。測試動畫是對動畫的最終播放效果進行檢測以保證動畫能完美地展現在學生面前。

3.FLASH課件開發工具的優勢

FLASH是一種交互式二維動畫設計工具,它可以將文字、聲音、圖片、視頻有效的融合在一起,以制作出高品質的多媒體課件。用它制作多媒體課件有著獨特的優勢。

3.1 課件占用空間小。在FLASH軟件中,可以將圖片高度壓縮,但不影響畫質,最終可壓縮生成.swf動畫文件,該文件占用存儲空間小,傳輸速度快,極易在網上和交流。

3.2 動畫不失真。由于FLASH動畫作品屬于矢量動畫,可以根據最初設定的動畫大小隨意放大,保證動畫放大后不失真。

3.3 強大的交互性。交互性是FLASH軟件的重要特點,利用腳本語言程序,FLASH提供多種交互功能,從而滿足教學的需求。

4.多媒體課件制作的關鍵技術

在FLASH課件制作中主要涉及到圖形元件、按鈕元件和影片剪輯元件,各元件之間通過動畫設計以及全局函數、語句、ActionScript2.0類等動作代碼的編寫完成課件制作,而影片剪輯元件的編輯是完成課件制作的關鍵。

4.1 場景中影片剪輯元件的調用

影片剪輯元件具有獨立于主場景的播放特點,在制作多媒體課件中可將不同的動畫分裝在不同的影片剪輯中,通過按鈕元件進行調用,根據調用的位置不同有兩種調用方法。

(1)調用場景中的影片剪輯元件。首先制作一個按鈕元件“butt-

on1”并將其放到場景中圖層1的適當位置;然后,新建一個圖層,將庫中的影片剪輯1拖放到新建圖層的適當位置,并在屬性面板中賦予影片剪輯1實例名“film1”;最后,選擇圖層1中的“button1”按鈕添加如下代碼:

on(release){

tellTarget(“film1”);//控制主時間軸“film1”元件

{gotoAndPlay(1);//當鼠標點擊按鈕“button1”后播放頭開始播放第1幀

}}

如果影片剪輯不是獨立元件,是被其他影片剪輯包含,假設影片剪輯1為“film1”,影片剪輯2為“film2”,那么將“button1”按鈕元件上的代碼修改為:

on(release){

tellTarget(“_root.film2.film1”);_root表示主場景

{gotoAndPlay(1);

}}

(2)鏈接影片剪輯元件。鏈接影片剪輯元件只需將庫面板中的影片剪輯元件設置好鏈接標識符,使用attachMovie()函數即可,格式為:

Movie Clip(影片剪輯名).atta

-chMovie(idname,newname,depth,initObject)

idName:字符串值,表示要加載的物件在物件庫里的連接名稱。newName:字符串值,表示影片剪輯元件物件被加載后的引用名稱。

depth:數字值,表示被加載影片剪輯元件物件的層深。

initObject:自定義對象,表示為將要加載的影片剪輯元件設置初始化數據。

4.2 在場景中創建動畫圖形元件和影片剪輯元件的區別

從庫面板將圖形元件調用到主場景中,主場景的時間軸必須與圖形元件的時間軸相同,也就是說,如果圖形元件的時間軸動畫有15幀,那么主場景時間軸也必須是15幀,這樣才能完成圖形元件中動畫的完整播放,否則將丟失部分幀。而影片剪輯中制作的動畫是相對獨立的,不管影片剪輯元件的時間軸是多少幀,在主場景中僅需1幀就可以完成動畫的完整播放。

5.結束語

總之,制作一個優秀的多媒體課件,不僅需要豐富的教學內容,合理的教學設計,還要熟練掌握多媒體軟件工具,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這樣才能實習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張國團.用FLASH制作多媒體課件時聲音控制的方法和技巧[J].教學探蹊,2009:54.

第11篇

關鍵詞: Authorware軟件 優化教學 應用

在21世紀的今天,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優化教育教學過程,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標,這正是教育技術的本質。Authorware 7.0軟件,以其優越的交互性、基于圖標的設計,能將圖、文、聲、像等多種媒體元素集一體,具有強大的表現力,也成了現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軟件之一,在教學中,更是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既是一種較理想的教學系統,又是當前世界教育技術發展的新趨勢[1]。

1.Authorware在課件制作中的優勢

1.1強大的交互性。

從Authorware軟件應用方面來看,它支持多種媒體信息,使多媒體課件更加生動易懂,同時提供按鈕、條件等11種交互功能,使多媒體課件具有良好的人機交互界面。而強大的交互性是其有別于其他軟件的根本特性所在。相比較PowerPoint等演示軟件,它具有極強的邏輯判斷功能,在短時間內能設置出各種形式的交互控制,從而達到人機交互的目的。

1.2簡單易學性。

基于流程線的圖標設計,使初學者在制作的過程中,即使沒有基礎也可以進行簡單的創作。程序在運行的過程中,按照圖標放置的順序進行,使得在修改的過程中也很簡便,只需要改變圖標在流程線上的相對位置即可。

1.3軟件的兼容性。

任何一個軟件,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Authorware軟件也不例外。但它能支持各種圖像、音頻、視頻、動畫等素材的插入,使課件內容形式更加的多樣化,適合學習者學習,有效地促進教學效率。

1.4應用的多元化。

Authorware軟件強大的交互功能,使軟件的應用更加趨于多元化。既適合教師演示授課,又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即體現了教學的個別化。教師可以開發出適合不同學生學習的課件,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隨時了解自身的學習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2.Authorware課件制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2.1課件的形式不利于學習者的知識構建。

主要表現為課件形式缺乏生動性。課堂教學講究形式的多樣化,對于多媒體課件,也同樣如此。在運用多媒體教學的現在教育中,學生獲得信息主要是通過多媒體的播放,以視覺效果的形式傳達到大腦中,從而進行信息加工。Authorware基于線性的制作流程,很容易使制作出來的課件整體感覺生硬,影響知識的傳遞。因此,可適量使用一些過渡效果增加課件的生動性,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用戶界面設計不太合理。

首先,表現在圖標屬沒有完全掌握。Authorware的圖標編程方式是其最主要、最基礎的編程方式,與其說是素材構成程序,還不如說是圖標構成程序。在Authorware的工具框中,提供14種最常用的編輯圖標,每個圖標都具有不同的屬。若對這些圖標的基本功能沒有掌握,就會使程序編輯的過程不能順利進行或者是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其次,程序的流程較為雜亂。有時在制作課件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簡單的程序還好,稍微復雜的程序都要借助滾動條來實現上下的翻轉,很不方便,也不利于修改。再次,色彩的搭配不太合理。各種課件制作都涉及色彩的分配問題,在欣賞一幅好的作品時,帶給人們的不僅是其飽滿的內容形式,而且是其明暗對比合理、與畫面內容相呼應的色彩搭配,一種藝術與美的結合。但在實際的應用中,很多人都忽略了這個問題,只在乎形式內容的多樣化。最后,動畫、視頻等素材插入時機欠佳。由于設計內容的需要,往往要在Authorware中插入動畫、視頻等素材文件,以優化教學,提高效率。但如果插入素材不恰當,反而會降低教學效率。比如動畫或視頻的時間過長,會使學生注意力轉移,且動畫、視頻等素材的播放時間越長,文件占用的磁盤空間就越大,會導致打包處理后的課件播放不流暢。

2.3文件的不完整。

制作的多媒體課件最終要打包生成脫離Authorware平臺,可直接在Windows平臺上運行的可執行的.exe文件。但打包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打包后的文件缺少過渡效果等現象,是由于打包不完全,缺少驅動程序的結果。

3.Authorware課件制作存在問題的解決策略

3.1課件制作者應注重程序的簡潔性和實用性。

首先,群組圖標的使用。在一些程序較復雜的課件中,一定要注意使用群組圖標,既使程序顯得簡潔、美觀,又增加了其可讀性。其次,注意色彩的搭配。色彩對心理可以產生影響,而且在不知不覺中控制著我們的情緒。在課件制作過程中,巧妙地利用顏色可達到突出重點的效果,顏色不宜變化過多,以免分散學習者的注意力。最后,課件制作過程中,盡量不要設置過多的交互方式,避免用戶的操作疲勞。

3.2課件制作者應注重各種多媒體應用軟件的協同使用。

在信息化的今天,掌握計算機方面的應用知識尤為重要。對于不同階段的學習者來說,教育機構都應該將計算機的應用能力作為一項重要的考核指標,重在培養學習者的信息素養能力。對教師來說,軟件的應用能力也參差不齊,這將必然影響課件制作的效果,影響學生接受知識的效率。所以,一定要加強教師各種多媒體軟件的應用能力。其次,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學內容的難易復雜程度不一樣,對于一個完美的演示課件來說,多角度表達,以及內容的多樣化成為課件制作的更高要求。這就要求除了掌握Authorware中課件制作的方法外,更要掌握其他軟件的使用方法,如Flash、PhotoShop、Premiere等,使得各種軟件在Authorware中能恰如其分地組合,使制作出來的課件更加精美。

3.3課件制作者應注意打包文件的完整性。

在打包的過程中我們需特別注意的就是,在打包作品時不但需要主程序,而且需要其他的支持文件,如Xtras文件、XMO驅動程序、庫文件、動態鏈接庫DLL文件、外部媒體文件等[2]。只有打包完全,才不至于和源程序有差異。

4.結語

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使傳統的教學發生了本質的改變。Authorware課程制作軟件雖然簡單易學,操作也相對來說容易,但要真正地掌握,做出精美的作品卻不是容易的。大多數人特別是初學者在制作的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充分挖掘軟件特性,揚長避短,制作出精美的課件,以優化教學。

參考文獻:

[1]楊象馳.基于Authorware的多媒體教學軟件設計研究[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04,25.(5).

第12篇

關鍵詞:課件;Authorware;制作;技巧

Discussion manufacture skills by Authorware courseware

Yang Yihua

Xuzhou medical college, Xuzhou, 221004, China

Abstract: To make multimedia courseware is inevitable for teachers in their careers. Authorware is a kind of powerful and icon oriented multimedia authoring tool. This paper introduces some skills of courseware making by Authorware as to improve levels of courseware making.

Key words: courseware; Authorware; making; skill

制作課件是教師教學工作中的一項常規性工作。Authorware是一款功能強大的圖標導向式多媒體編輯制作軟件[1],其強大的交互功能和強勁的集成能力備受教師青睞[2]。在此將利用Authorware制作課件所積累的經驗加以總結,介紹一下使用Authorware進行課件制作的技巧。

1 片頭、片尾設計

Authorware制作課件在設計上包括片頭、主體內容和片尾。在Authorware中實現片頭、片尾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通過Authorware自身的流程設計功能;另一種就是使用其他軟件設計,如3DMax,Flash,After effect等,然后在Authorware中調用。前一種方法方便快捷,尤其是在字幕的處理方面,非常輕松,但是動畫設計效果相對差些;后一種方法設計的視頻專業、美觀,不過對使用相應軟件的熟練程度有所要求。不管選擇哪種方法,都會面對一個共同的問題—怎樣在播放片頭或片尾時實現單擊鼠標跳過?這種靈活的控制實際上也是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育(CAI)課件制作最起碼的要求。如果利用函數控制,一些教師可能會望洋興嘆。在Authorware中,框架圖標會直接進入第一頁,可以利用這一特點來回避編程,實現跳過片頭或片尾。方法如下:設計一個有兩頁內容的框架,第一頁放片頭或片尾;設置條件響應,跳到第二頁的條件設置為MouseDown=TRUE;第二頁設計計算圖標退出框架。

2 添加/刪除字體資源知識對象

設計多媒體課件時為了增加文字的表現力,設計者總喜歡選擇一些特殊的字體。Authorware打包時,無法附帶這些特殊字體,導致更換運行環境時字體丟失,無法達到預期顯示效果。有人建議將特殊的字體以圖片形式來顯示,這樣可解決更換環境帶來的字體丟失的問題。但是如果文字太多,勢必會把精力浪費在文字轉化上。Authorware 7.0提供了添加/刪除字體資源知識對象的功能,可以讓課件在啟動時自動添加字體,在退出時自動刪除字體,這就避免了因更換機器導致特殊字體無法識別的問題。

3 流程規劃與界面設計

多媒體課件的主體就是內容與界面。Authorware的交互作用是通過交互圖標來實現的。由于Authorware具有豐富的交互功能,使用它制作出來的多媒體課件多姿多彩。制作多重交互時,可以采用兩種方法返回上一層交互界面:一是利用跳轉功能直接跳到上一層交互界面;二是采用嵌套的方式,這種方式利用子內容覆蓋主交互,返回時自動回到上一層交互界面。前者需要利用代碼跳轉,但是可以刪除顯示過的內容,也可以重新調用,這節約了內存。后者如果交互過多,在設計時會占用內存,因為這種方法不允許刪除所有的交互界面,否則退出子交互時無法顯示主界面。

制作的課件在形式上應注重藝術美感、整體風格的統一以及界面布局的合理性和色彩搭配的協調性。文字、圖片、音頻、動畫、視頻等各素材配合恰當,動靜結合,吸引力強,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各種界面與按鈕的設計應該使用Photoshop等專業圖像處理軟件。對一些原始圖片進行加工處理,就可以得到課件的背景圖片。如果要制作立體效果的按鈕,需要在背景圖片上截取按鈕圖片,目的是使按鈕與背景成為一個整體,然后用截取圖片設計按鈕的不同狀態。這時要注意,最好以矩形截取圖片,因為Authorware調用圓角形按鈕時會顯示花邊。如果希望制作帶圓角或圓形的按鈕,就可以在矩形區域的中間制作圓角效果,這樣依然保證調用的按鈕圖片是矩形的。

4 制作測試題

交互功能是計算機的優勢所在,也可以說交互性是多媒體的核心特點。制作反饋型的測試題是多媒體課件制作中不可或缺的環節,也是其交互性的一種體現。制作基于數據庫的測試題需要專業的編程知識,使用交互圖標設計一個測試題,也需要花費一些工夫。Authorware帶有大量功能強大的知識對象,使用這些知識對象可以更快捷、更有效地開發出高質量的多媒體課件。教師在用Authorware設計測試題時,可以使用Authorware自帶的測驗知識對象設計單項選擇、多項選擇、填空等題型。只需設計一個框架圖標,每頁顯示一道利用測驗知識對象設計的題目。

5 后期處理

Authorware課件在最后時都需要打包成文件,以脫離開發平臺,一般情況下都會打包成可執行的“.exe”文件。打包后的“.exe”文件不能單獨運行,還需要開發平臺提供外部文件的支持。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將Authorware目錄下的文件全部復制過來。但是這樣會造成課件的體積過大,可以在解決問題以后再做適當的刪減。打包成“.exe”文件后,顯示的文件信息依然是開發工具提供的,可以將“.exe”文件的版權信息修改成自己的信息。但是“.exe”文件不像Office文檔那樣可以通過右擊鼠標進行直接修改,需要下載相關工具才能完成版權的修改。

相信初學Authorware的教師通過以上幾個環節,能夠制作出自己滿意的Authorware多媒體教學課件。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溪市| 阜宁县| 洛宁县| 胶州市| 武冈市| 定安县| 治多县| 古交市| 南和县| 互助| 凉城县| 宣城市| 皮山县| 疏勒县| 井陉县| 永宁县| 仙游县| 武平县| 镶黄旗| 双桥区| 凤冈县| 佛冈县| 浮梁县| 黎城县| 武山县| 蒲江县| 颍上县| 鹿邑县| 和林格尔县| 开原市| 于田县| 福建省| 延川县| 洪湖市| 河间市| 溆浦县| 府谷县| 大方县| 临邑县| 阿瓦提县| 凤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