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18 17:52:2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學生近視調查報告,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同學們在老師留作業的時候,要認真記錄;晚上睡覺之前,先把作業全部對一遍,并旦把書包整理好,第二天早晨背上書包就能上學去。這樣你就能按時完成作業了。下面是和大家分享的校園學生調查報告材料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閱讀。
校園學生調查報告材料一
作業完成情況調查報告
原因
這學期開學以來,有很多同學都不能按時上交英語作業,導致我每次給老師送作業時都要報一大堆同學的名字,幾乎沒有一次英語作業全交齊過。作為課代表的我終于按捺不住了。于是,我在這次收作業時,對全班同學家庭作業的完成情況進行了調查。
調查
我讓組長把沒有按時上交作業的同學的名字記了下來,并詢問了原因。
我們班一共有x個小組,每組平均有兩個沒有按時上交作業。全部有xx個同學,按時上交的有xx人,占總人教的五分之x,另有xx人沒有交作業,并且大多集中在第四組。其他小組也都有一、兩個人沒交。
分析
1、這幾次老師留的英語作業并不多,既不難,時間也充足。全部完成應該是沒問題的。
2、經過調查我發現,大部分沒有交作業的同學,都是把寫作業的時間用來玩游戲,雖然玩得很開心,但要受到老師的批評。
結論
沒有按時交作業的原因有:
1、有的同學沒有記作業的內容,不知道有什么作業,所以沒有寫。
2、有的同學知道有作業,卻故事把作業本放在班里,所以回到家里寫不成作業。
3、有的同學是寫完作業了,可是卻忘了把作業本裝進書包里。
4、有的'同學寫了一半就瞌睡了,第二天只能交一半作業。
大量的事實告訴我,大多數沒有按時上交作業的同學是因馬虎而造成的。
建議
同學們在老師留作業的時候,要認真記錄;晚上睡覺之前,先把作業全部對一遍,并旦把書包整理好,第二天早晨背上書包就能上學去。這樣你就能按時完成作業了!
校園學生調查報告材料二
在一個星期五的最后一節課。我們開展了一個別開生面的調查活動——錯別字大調查!
一上課,老師就捧著一摞厚厚的作業本向教室走來,這一大堆的作業本,直達老師鼻尖。接著,老師重重的把作業本放在桌子上。隨即,老師向我們大家宣布:“調查活動開始了。”我們就一窩蜂的沖向桌子,挑選作業本,挑完之后我樂滋滋地回到座位上尋找起錯別字。我們就好像精神抖擻的啄木鳥一樣,東瞧瞧,西望望,生怕把哪只“害蟲”漏掉。有的人在一起討論著,有的人獨自在一旁掩嘴偷笑,還有的人在偷取別人的勞動成果,甚至還有的人大大咧咧地罵別人真笨。
而我呢?我在一旁仔仔細細的尋找著,突然我發現了一條“害蟲”——有人把“冶”寫成了“治”。我把這個告訴了那個人,他則不好意思的撓撓頭,對我咧著嘴笑。看到被人已經找到了很多錯別字,我一定找快一點才行,于是,我加快了速度。這是,一個同學突然喊了聲:“有人居然把恥辱寫成了恥尋,老師,你沒改他錯!”這句話惹得我們班哄堂大笑,緊接著一陣刷刷聲,我們把這個字飛快地記錄在本子上。咦,怎們有人把”己“寫成了“已”。他實在是太粗心了,竟然犯了這個不該犯的錯誤!我朝那人做了一個“鄙視”的動作,我的心中不經小小的得意了一把。時間過得越來越快,我找的錯字也越來越多,最后,我一共找到了13個錯別字,收獲還真是不少呢!可是,我看到別人已經找到了40個錯別字時,又不經沮喪起來。
這個活動真有趣,我希望以后還能多舉辦一些這樣的活動。因為這個活動不僅能幫助別人糾正錯誤,還可以提醒自己不要更別人一樣,犯同樣的錯誤。
校園學生調查報告材料三
最近,學校里近視的人越來越多了,特別是高年級的同學。校園里,進進出出的同學有不少人戴起了小眼鏡。一個一年級的小朋友,臉上一副十分稚氣的樣子,可鼻梁上卻已經掛起了沉甸甸的眼鏡。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戴眼鏡的同學可真不少!我們很想知道為什么,就在這下了一番功夫。在老師的幫助下,我們針對近視做了關于少先隊員近視率與用眼習慣的調查。
在查找資料時,我看到了一組觸目驚心的數字:我國青少年近視發病率是世界第2位,發病率為xx%。其中,小學生近視率為xx%,初中生為xx%,高中生為xx%,大學生高達xx以上。我國中小學生患近視的人數占整個學生比例的60%,患者人數超過6000萬。居世界首位。看了這一則網訊,我心中不禁一顫,產生了疑云:“為什么小學生也有那么多人近視呢?為什么大學生近視人數那么多呢?從小學生到大學生人數逐漸上升,近視和年齡有關嗎?”一切疑問,都在我心中產生。我又查找到了其他資料,猜測造成近視的原因是用眼習慣不良與學習任務加重。
在蔣老師的幫助下,我們又拿到了學校20xx年9月份的學生視力表,經過統計,我得到如下近視(視力不到5。0)數據:一年級92人中有12人近視;二年級82人中有8人近視;三年級92人中有7人近視;四年級94人中有5人近視;五年級130人中有15人近視;六年級133人有42人近視。我發現近視人數從一年級到四年級逐漸減少,但五、六年級卻又增加了,特別是六年級近視人數大約占了六年級總人數的30%。“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們針對近視做了進一步的調查。
不體會生活,就不知道生活的甜。同樣,不問同學,怎么能知道近視的原因呢?我們采取了詢問法。我來到六年級班中詢問了同學。其中A同學說,他在家里經常上網玩游戲,時常玩到半夜才睡覺,放假時還玩個通宵;B同學說,她看書寫字喜歡趴在桌子上,有時一邊看電視一邊寫作業,離電視機很近;C同學說,他做眼保健操時經常與同學說笑吵鬧,眼睛痛時還經常用臟手擦;D同學是又矮又胖的,他說他喜歡吃巧克力、糖等甜食,不喜歡吃西紅柿、桔子等含維生素的食物。許許多多的同學都說出了日常不良的用眼習慣。通過詢問,我知道了同學有許多不良用眼習慣,發現同學們近視的主要原因是
1、閱讀時間太長,注意力集中,視力工作時間長。
2、缺乏應有的體育鍛煉和室外活動。
3、看書、寫字姿勢不端正。
4、家長不重視孩子的視力健康。
5、臥床、躺在車廂里看書。
6、在太強、太暗的燈光下看書、寫字。
7、近距離、長時間看電視、上網。
8、不認真做眼保健操。
9、營養結構不合理。
10、學習負擔重,心里壓力大。
11、經常用臟手擦、揉眼睛。
12、發現遠視力不好,不及時檢查、治療。
在網上
關鍵詞:大學生;眼保健;掌握情況
項目基金:本項目在山東中醫藥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平成,獲得學校2015年度學生研究訓練計劃(SRT)項目立項資助,項目編號2015279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mastering status of eye care, in 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proposed suggestions related to the popularity of eye care knowledg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mprove eye care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grasp the situation. Methods: 152 college students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subjects, and the knowledge of eye health care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random sampling. Results: students eye health care to hold the pass rate was 34.5%, now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stage of visual attention and eye care knowledge are more concerned about, but limited to the eye care knowledge popularization efforts is not enough and some unhealthy behavior with the eye still exist, eye care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master there is still much room for improvement. Conclusion: schools should be targeted to strengthen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eye health care, health promotion and education, to increase the students' eye care knowledge, enhance awareness of eye care and correct the itself is not healthy for eye behavior, improve eyesight health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eye health care; mastery of the situation
我國是近視眼大國,尤其對于當代大學生,近視眼發病率已高達72.7%。作為未來社會的精英階層,大學生已經成為近視的高危人群。視力上的不便,會對他們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如何有效的防治近視,已成為人們日益關心的話題。眼保健知識對于認識近視,控制其發展具有重要作用。[1]因此,為了較全面的掌握大學生對眼保健的掌握情況,我們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報告如下。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采取隨機取樣法,選取山東中醫藥大學各年級大學生152人進行調查,其中男38人,女114人;分別來自基礎醫學院、藥學院、理工學院、眼科與視光醫學院等8個院系。
1.2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以健康信念模式(KAB模式) [2]為理論框架并參考相關文獻,自行設計大學生眼保健知識掌握情況的調查問卷。①眼保健知識:正確的用眼方法、眼鏡的類型與特點、手術治療近視的適應證、方法及注意事項、世界愛眼日的時間等;②眼保健護理態度;③眼保健行為:用眼習慣及近視防護行為。其中近視保健知識每答對一道題得1分,計算出總分,折算為百分制,>60分為及格。調查問卷由眼科與視光醫學院2013級3名本科學生在校園公共活動區域發放,調查對象現場填寫,問卷完成后一并回收。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180份,收回有效問卷152份,有效回收率84.4%。將回收問卷進行整理,運用SPSS18.0對數據進行錄入與統計描述。
2結果
2.1大學生對眼保健知識的了解 在參與調查的152名大學生中,有72人的近視保健知識>60分,及格率為47.37%。本次調查顯示,大學生對連續用眼的時間、眼睛與書本或電視的距離、框架眼鏡鏡片的類型、眼鏡貼膜的優點、眼鏡擦拭所選用的布料及選擇方法、隱形眼鏡的佩戴與護理方法、手術治療近視的適應證、世界愛眼日的時間等8個方面知識較為缺乏。
2.2大學生對眼保健的態度 98.36%的學生認為眼睛是面部最重要的部位,足以顯示學生對視力的重視程度。在膳食對改善視力影響程度的調查中,41.30%的學生認為有很大的幫助,53.76%的學生認為有一些幫助,4.05%的學生認為沒有幫助。95.38%的學生能夠認識到眼保健操對防治近視的作用,3.47%的學生則認為眼保健操對改善視力毫無作用,而2.31%的學生不知道眼保健操對防治近視是否有用。在保護視力的方法方面,學生們的選擇比例由高至低依次為:堅持做眼保健操(80.93%),合理佩戴眼鏡(79.10%),合理飲食(56.07%),學習必要的用眼護眼知識(28.32%),適當發展興趣愛好調節學習時間(15.61%),手術治療(10.40%)。
2.3大學生眼保健行為 用眼行為的調查結果顯示,對于連續用眼的時長,58.96%的學生為1h,24.28%的學生為2h,20.81%的學生>2h。大學生普遍存在不良的用眼習慣,51.45%的學生常躺在床上看書或看電影,53.76%的學生會在走路或乘公交車時看書或者玩手機。43.93%的學生常趴在桌子上寫字,23.12%的學生在關閉室內照明時使用電腦,13.87%的學生會在春天的午后在草坪上看書,6.35%的學生經常會在路燈下讀書或背單詞。73.99%的學生具有因近視而認錯人、走錯路或不能正確識別圖像的經歷。[3]
3討論
3.1大學生缺乏眼保健知識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近視保健知識及格率僅為47.37%。由此可見,大學生近視保健知識缺乏,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大學生只注重自己專業課知識的學習,對自身的身心健康不夠重視,缺乏對近視保健知識的求知欲;另一方面是因為學校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缺乏關注,有關近視保健知識的健康教育做得不夠,學生缺乏獲取近視保健知識的途徑。[4]因此,學校應該進一步做好對大學生的近視保健健康教育工作,給學生提供獲取知識的多條途徑,可通過保健教師和眼科醫生定期做專題講座,內容包括:視力不良對個人生活學習、工作的影響;近視產生的機制和對身體的危害性;用眼衛生、合理膳食;體育鍛煉對視力的影響。學校還可通過舉辦視力保健知識的競賽活動、設立近視保健咨詢室等途徑來增強大學生對近視保健知識的求知欲,并提供其能了解近視知識的途徑,提高其對視力健康的認知水平。
3.2大學生普遍存在不良的用眼習慣 大學生學習具有主動性、專業性、廣泛性和創造性等特點,學習方式以自主學習為主,缺少了老師和家長的監督,學生自己不能正確規范用眼時間;另一方面,學生缺乏自控能力,長時間的上網和玩游戲導致用眼過度,使眼肌調節能力下降,視疲勞加重近視。另外,大多數學生存在走路或乘公交車時看書或者玩手機躺在床上看書或看電影、趴在桌子上寫字等不良用眼行為。近距離用眼時間過長是學生近視的主要原因。近距離用眼時間過長會使眼睛負擔加重,使眼內肌肉長時間處于緊張狀態得不到休息,就會導致視疲勞,長時間就會導致近視或使近視程度加重。[5]學校應該切實為學生減負,通過視力保健知識競賽、眼保健操比賽和一些體育活動來促進近視保健知識和行為的鞏固;還可通過記錄學生的視力保健行為,定期為其做視力測定,對學生給予監督指導和幫助來加大視力健康教育工作,加強對學生的監督,增強學生自我控制能力,減少不良的用眼行為。
3.3加強大學生視力保健的宣傳教育 大學生能夠意識到視力提高的重要性,但近視保健相關知識缺乏,普遍存在不良用眼行為和習慣,所以從以下幾點應做好健康教育工作。①學校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視力保健知識專題講座、宣傳欄板報的專題宣傳和近視保健知識競賽來加大愛眼護眼知識的宣傳,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用眼衛生知識和視力保健知識。②學校通過加大近視保健知識的宣傳和近視保健課程的開設,通過課程活動樹立大學生的健康意識,讓其知道保護視力的重要性,從而能夠主動地身體力行。③學校可以通過記錄學生的近視保健行為,定期做視力測定,加強對學生的監督指導,增強學生的自控能力,及時糾正不正確的閱讀、用眼方式,控制近距離用眼和用眼時間過長等不良用眼行為,促進視力的健康;同時設立視力保健咨詢室,讓有保護視力意識的學生,有近視相關問題時不至于盲目不知所措,讓其有處可詢,以便給予其解答和指導,幫助其形成良好的近視保健行為。④適當的體育鍛煉和活動以改善眼部血供和視細胞代謝,恢復眼肌調節功能。學校在注重對學生專業知識傳授同,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減輕學生的負擔,增加體育鍛煉和課外活動,以促進眼睛的健康。
參考文獻
[1]義家運,呂久余,馮麗華,梁惠琦,朱穗,梁新蓉,黃作強. 眼保健知識與行為矯正對大學生視力健康水平影響的研究[J]. 現代預防醫學,2007,16:3116-3117+3120.
[2]歷祥英,李躍年. 關于保護大學生視力的研究與實踐[J]. 中國體育科技,2002,04:54-55+58.
[3]呂磊,張正厚,姜廣東,張志清,徐學農. 濰坊醫學院不同專業大學生視力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學校衛生,2010,06:697-699.
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在1992年維多利亞宣言中就提出了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宣言中將合理膳食放在了四大基石之首,是健康的第一基石,足以證明合理膳食對于健康的重要性。
但是,由于膳食結構不合理所導致的營養不良,已經成為目前影響我國學生健康的最主要原因。營養不良(包括營養過剩和營養缺乏)將對人口素質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具體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①體力不足,勞動能力降低。②智力受損,受教育的能力降低,創新能力不足。③與傳染病互為因果。④是許多慢性疾病的潛在原因。⑤會世代相傳,形成惡性循環。⑥與貧困互為因果。因此,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營養不良的嚴重性和提高國民營養知識水平的緊迫性與重要性。
營養不良,特別是兒童時期的營養不良,將干擾基因的優秀表達,不僅妨礙他們正常的體質發育,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智力發育,關系到人力資源的綜合素質。權威資料表明,兒童時期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可使智商降低15分,使勞動生產力損失10%。兒童鐵缺乏可使聽力、視力減弱,學習成績不佳,智力發育受到嚴重損害。碘缺乏可使兒童智商降低10%,成年后勞動能力下降10%……。
從2002年“中國學齡兒童青少年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和“全國營養調查報告”等資料所顯示的結果來看,我國青少年兒童健康狀況令人擔憂:我國兒童肥胖率為8.1%,城市中有1/4的男生超重和肥胖;青少年兒童高血壓患病率超過7%;3~12歲的兒童維生素A缺乏率達9.3%;我國居民鈣的平均攝入量為391毫克/日,僅為青少年應攝入量的32.5%;農村4歲以下兒童的身材矮小率達20.5%。我國學生近視眼患病率為:初中生60%,高中生76%,大學生83%;青春期學生尤其是女生貧血仍然比較嚴重;學生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耐力素質明顯下降……。上述問題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膳食因素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與之相反,日本國民的健康情況令我們驚嘆!有資料顯示,由于日本歷屆政府對于國民營養特別是對青少年兒童營養的重視,以及國民營養知識水平的提高,使日本青年人的平均身高比“二戰”時高出11~15厘米,曾經的“小日本兒”其身高已經超過中國人。日本人的平均壽命明顯高于其他國家,尤其是女性的平均壽命為87.6歲,比我國的67.88歲高出近20歲,并且是“壽爾康”,我們卻是“不壽不康”!為此,自1986年以來日本持續被聯合國評為長壽國和高智商國。由于日本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促進了國民經濟的迅速崛起,在較短的時間內成為世界經濟強國。看到這些事實,我們就不難找到我們的差距所在,同時也就不難領悟到學生家長、老師、學校乃至全社會“補”上營養這一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當前導致我市學生營養不均衡乃至營養不良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①城市學生谷類食物偏少,動物性食物和油脂的攝入量偏高。②學生家長營養知識匱乏,營養素搭配比例不當。③學生不吃早餐或在家庭以外就餐率較高。④營養教育落后,學生缺乏營養知識,飲食不節制、偏食、吃過多的零食。⑤過多的飲用碳酸飲料、香甜味飲料。⑥一些學生盲目減肥、節食。⑦部分學校疏于對食堂管理,飯菜價高質差。⑧食品生產、加工和銷售領域的衛生與安全問題嚴重,也是造成學生營養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膳食結構不合理所導致的高血壓、糖尿病、超重與肥胖等成年期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近些年來呈現低齡化且上升的態勢,成為威脅我國城市兒童少年健康的突出問題。此外,血脂異常還可見于農村青少年。膳食營養素失衡不僅威脅易感人群的健康,最為重要的是,還將影響下一代甚至幾代人的智力、體力和精神等的正常發育。
國民營養,特別是學生營養,關乎國家的興衰,關乎民族的未來,不容忽視!為此,包括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葛可佑先生在內的數十名營養界著名專家多次呼吁:國家要對國民營養進行立法,飲食營養要從孕期開始,“食育”要從娃娃抓起!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健康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并提為國民三大素質。建立創新型國家和實現小康目標,最終趕上或超過西方發達國家,“高素質的健康人”是第一要素,人才是第一競爭力,健康是第一保障力,而膳食營養又是健康的第一基石。所以,加強和改善學生營養,提高青少年兒童的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素質,是使教育良性發展的基礎和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必要條件,是關系到國家和民族興衰的長遠大計。
癥狀:
常患——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牙齒疾病,胃腸疾病,眼睛疾病……
常見——注意力不集中,抵抗力差且經常感冒,抗挫折能力較差,逆反心理較強,體質較弱……
常態——缺乏運動,經常玩手機、iPad,學習壓力大,躺著看書,長時間上網……
看!這就是中國小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
2014年3月,《小康》雜志聯合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并會同有關專家及機構,在全國范圍內對千余名小學生的體質狀況進行了“大檢閱”,其中男生占比60.3%,女生占比39.7%;低年級(1~3年級)學生占比56.7%,高年級(4~6年級)學生占比43.3%。
“體檢”結果顯示,小學生的健康指數為3.59(5分制),體質指數為3.50(5分制)。
“感冒+感冒”=?
如果你只聽說過“集體行動”、“集體潛意識”,而沒有聽說過“集體感冒”,那你要么是out(落伍)了,要么就是身邊沒有小學生朋友。
就在今年2月底,深圳市南山區蛇口學校小學部的二年級二班停課了。無緣無故就停課3天嗎?當然不可能!學校不僅將停課的消息及時通知了學生和家長,而且還立即上報了區教育局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因為學生“集體感冒”了。其實,剛開始,只是班里的幾名學生出現了發燒、咳嗽癥狀,可是沒過幾天,患感冒的同學就增加到十多位。
去年十一長假剛過,在四川瀘州大北街中心小學的六年級三班里,也有10名學生感冒發燒,個別學生的身上還起了皰疹。多名學生出現感冒發燒的癥狀后,班主任也是馬上就向學校反映了情況,學校立即組織醫療工作人員對全校學生進行了體溫測量與身體檢查。
“對于班主任而言,最擔心的就是班里的學生‘集體感冒’,但每年春季3、4月份以及秋季9、10月份的時候,班里往往都會出現一兩個同學感冒后,很快發展為六七個學生感冒的情況。這時候,我們就要求助于校醫并且上報給學校了。”在天津市一所小學做班主任工作的劉媛告訴記者,“除了怕學生‘集體感冒’外,我還擔心那些身體比較弱的學生由感冒引發其他癥狀。”
劉媛格外關注學生的健康狀況,她的兒子也在讀小學,去年12月,劉媛整整“頭疼”了一個月,因為不僅班里斷斷續續地總有兩三個學生感冒,而且她的兒子李浩也感冒了。“又咳嗽、又發燒的,我都急壞了。”劉媛說,“那段時間,兒子班里的同學也有很多感冒的,所以李浩每次病情剛有些好轉,一回到班里上課,很快就又嚴重了,反反復復、拖拖拉拉的,幾乎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才好利索。”
劉媛說,李浩現在上小學二年級,因為從小身體就比較弱,所以只要是到了容易被傳染上感冒的時節,不管怎樣注意,他都會病上幾天。這讓劉媛感到很憂慮,她覺得現在小學生的身體素質普遍都不太好,而根據她的經驗,兒子的身體狀況在小學生群體中還屬于中等偏下的。
孩子易患感冒,其實不僅僅是劉媛一個人面臨的憂慮,在《小康》進行的“2014中國小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調查”中,38.4%的小學生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抵抗力差,并且經常感冒。在“小學生最容易患的病癥”排行中,排在前兩位的也都和“感冒”有關,位列第一的是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緊隨其后。
雖然感冒是小學生最常患的病癥,但在《小康》調查中,記者卻發現很多家長在孩子感冒初期,都會有“束手無策”的感覺,不知道該不該馬上帶孩子去看病,也說不清楚是應該讓孩子打針、吃藥,還是應該讓孩子像很多成年人那樣僅僅用多睡覺、多喝水的方式去對待感冒。
“孩子感冒時,父母要看情況處理。如果癥狀比較輕,可以不去醫院。中醫認為感冒一般分兩種,一種是風寒感冒,一種是風熱感冒。風寒感冒通常是受涼造成的,可以用一些食療方法,或者是吃一點治風寒感冒的中藥,孩子應該很快就會好轉;風熱感冒大部分是由飲食結構不合理造成的,表現為嗓子痛、扁桃體大、大便不規律、大便干結、食欲不好、舌苔厚膩,也需要對癥治療。”首都兒科研究所保健科副主任醫師李海鷹建議小學生的家長在孩子感冒時,要讓孩子多休息、多喝水,保證足夠的睡眠,少到密集的公共場所,“是否需要吃藥,要看孩子的體質,如果孩子體質好,不吃藥也無所謂;要是體質弱,扛是扛不住的。但是,無論孩子體質好與差,若是發燒超過了38.5攝氏度,而且狀態不好時,就要去醫院。”
民眾體檢中心副主任醫師李安梅也主張要讓孩子在感冒期間多休息、多喝水。據李安梅介紹,在過去,往往孩子一發燒,就認為是有炎癥,就給孩子吃消炎藥,其實消炎藥雖然有抑制細菌的作用,但如果感冒不是細菌感染引起的話,消炎藥不僅對感冒毫無用處,而且還會降低孩子的白血球和免疫力,感冒以后反而不容易好。“所以小學生感冒之后,家長最好先觀察一下。帶孩子驗血,看一下血常規,這樣就可以判斷是細菌性感冒還是病毒性感冒。”李安梅提倡盡量不給孩子吃藥,“低燒和嗓子疼都不用吃藥。如果扁桃發炎或者化膿、發燒超過38攝氏度,則需要用一些消炎藥。”
有些病最愛“纏”著小學生
其實感冒并非只是“纏”著小學生,李安梅說,從疾病角度而言,目前在小學生、中學生甚至大學生群體中,最常患的病癥都是感冒。而有些病癥,就沒有感冒那么“公平”了,它們甚至已經成為了小學生的“職業病”。
談及小學生的易患病癥,李海鷹和李安梅都提到了齲齒——這個醫學上的名詞,常常被老師和家長們俗稱為蟲牙、蛀牙。李海鷹告訴記者,齲齒除了是細菌引起的疾病外,它可以繼發牙髓炎、根尖周炎和牙槽膿腫。“要注意自身牙齒的保護能力和抗齲能力,包括牙齒的形態,唾液的分泌。其次就是要有良好的刷牙方式和生活習慣。減少吃零食和吃甜食。養成早晚認真刷牙,吃完食物要漱口的好習慣。”李海鷹說。
從事了多年健康管理工作的李安梅還發現,齲齒之所以成為小學生的多發病,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孩子們刷牙不徹底。而刷牙不徹底的危害,其實不僅僅是導致齲齒的發生,還會引起牙周炎、牙齦炎等多種牙齒疾病。
健康專家們的介紹,也印證了《小康》關于“小學生最容易患的病癥”的調查結果,牙齒疾病僅次于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排名第三。
關于牙齒,美國科學家有一個讓人“驚訝”的發現:刷牙不徹底導致的牙菌斑、牙周炎問題可能加大人們患癌癥死亡的風險。雖然癌癥與死亡,離小學生們還比較遙遠,但不得不重視的問題是,中國的很多小學生還“不會”刷牙。
同濟醫院曾對170名小學生進行了長達三年的牙齒保健預防干預,結果發現真正會正確刷牙的不到二成。2011年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的調查也發現,不刷牙或者刷牙方法不對是造成學生蛀牙的最主要原因,多達53%的深圳小學生沒有養成“天天刷牙,早晚刷牙”的衛生習慣。
遺憾的是,在中國,針對小學生“牙齒保健”的教育尚不完善。而在日本,對于公民的愛牙、護牙教育培養是從孩童時期就開始的,在日本的小學校里,有專門的“牙齒保健”課程,教材多采用漫畫形式,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科學的護牙知識。課后,老師還會給學生們布置作業,比如讓他們照著鏡子畫自己的牙齒,等等。
愛牙、護牙為何要從娃娃抓起?在醫學界,關于牙齒健康的重要性,還有一種說法是:一口好牙齒是健康的表現,腸胃的好壞也能通過牙齒表現出來。《小康》調查顯示,牙齒不健康的小學生,大多也常患有胃腸疾病,在“小學生最容易患的病癥”排行中,胃腸疾病排位第四,超過了位居第五位的眼睛疾病。
“暴飲暴食、挑食、吃零食、不吃早餐、常吃麻辣燙等過燙或過辣的刺激性食物,等等因素,都會引發胃腸疾病,因此要格外注意。”李安梅稱。
李海鷹則特別關注小學生的近視問題,“以前學生一般都是從中學開始戴眼鏡,現在很多學生則是從小學四五年級就開始近視了。”
去年的一則報道稱,最新調查表明,我國有4億多近視患者,其中青少年已成“重災區”:小學生中近視率在30%以上,中學生達70%,大學生達90%;而2010年的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顯示,中國小學生的近視率是22.78%。
三年間,中國小學生的近視率提高了7.22個百分點。去年,一條題為“iPad成兒童視力第一殺手”的微博被轉發了上千次,引起了許多家長的關注。“2014中國小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調查”亦顯示,在“小學生最流行的生活狀態”排行中,“經常玩手機、iPad”被排在了第二位,另外分列第四、五、七位的“躺著看書”、“長時間上網”、“邊吃飯邊看書”,也都算是不健康的用眼習慣。
睡覺的煩惱
和很多每天放學回家就要抱著手機、iPad玩上一陣子的同齡人相比,小學五年級學生王娜顯得有些“另類”,在老師和父母眼中,她是個懂事的乖孩子,學習用功、踏實,成績名列前茅。
“唉,真沒想到,我們從沒在學習上為她操過心,卻要為她睡覺的事情而煩惱。”王娜的母親無奈地說,王娜從四年級下學期開始,就常常睡不踏實,“剛開始,我和她爸爸以為她是一個人在房間里睡覺害怕,還因此批評過她,可后來發現,她好像并不是害怕,那年暑假我帶她出去玩,在酒店里和她住同一個房間,夜里竟然聽到她在夢話中說做數學題的事情。再往后我注意觀察了一下,她夜里的確是睡得不夠踏實,有時候說夢話,有時候會半夜醒來。”
王娜的母親不明白,為什么一個10歲出頭的小孩,竟然還會睡不踏實,“她又不像我們成年人一樣,上有老、下有小,還要賺錢養家,煩心事一大堆。”
但事實卻并不像王娜的母親想象的那樣,小學生也有心理壓力,他們的壓力主要來源于課內作業,課外輔導班、補習班、提高班,考試,家長的嚴格要求等等。
“孩子睡不踏實主要是受到了精神因素的影響。” 北京朝陽醫院睡眠醫學中心主任、中國睡眠研究會睡眠呼吸障礙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郭兮恒告訴《小康》記者,“睡眠和心理有著很大的關系,很多孩子上床睡覺時還想著自己作業沒寫完或是被老師批評等事情,這樣就容易睡不踏實。有的孩子白天的精神壓力過大,甚至夜間還會出現夢游的現象。”
在成長過程中,究竟有多少小學生面臨著睡眠的煩惱?《小康》調查顯示,“睡眠不好”在“小學生亞健康的十大表現”排行榜上位列第八;43.6%的小學生“睡得不踏實”;21.6%的小學生“入睡困難”;18.3%的小學生夜里睡覺“打呼嚕”;“睡眠質量差”已成為兩成小學生的常態;9%的小學生曾患過或正在被“睡眠障礙”所困擾;17.4%的小學生長期“睡眠不足”。
“很多小學生的睡眠時間是不夠的,晚睡早起,這是個大問題。”郭兮恒認為。
在“2014中國小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調查”中,《小康》專門就孩子的就寢時間和睡眠時長進行了詢問。在就寢時間方面,58.2%的小學生通常在21至22點間就寢;20.8%的小學生通常在21點前就寢;17.4%的小學生通常在22至23點間就寢;還有3.6%的小學生通常在23點之后才上床睡覺。在睡眠時長方面,50.3%的小學生每日睡眠時間為8到10個小時;44.9%的小學生每日睡眠時間為6到8個小時;3.3%的小學生每日睡眠時間為10到12個小時;還有1.2%的小學生每日睡眠時間還不足6個小時;其余0.3%的小學生每日睡眠時間能夠達到12個小時以上。
郭兮恒告訴記者,小學生應該保證每天有至少8個小時的睡覺時間,如果迫不得已,必須要晚睡早起,最好中午能夠通過午睡來彌補一些睡眠時間。
按照郭兮恒提出的小學生睡眠時長標準,46.1%的小學生都存在著“睡眠不足”的問題。而《小康》調查卻顯示,只有17.4%的小學生長期“睡眠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睡眠不足的問題并未引起家長和小學生自己的重視,他們當中的一些人甚至有可能還不知道小學生睡眠時長應該達到的標準。
“孩子身體發育要靠生長激素的釋放,而生長激素釋放到最高程度的時候是在深睡眠的時間。如果孩子的深睡眠少了,會影響到長身高。另外,做夢的睡眠是促進孩子神經系統發育和智力發育的重要過程,如果孩子做夢睡眠不充分的話,智力會下降,學習成績也會下降。”郭兮恒呼吁,要為孩子營造一個非常好的睡眠環境,讓孩子獲得高質量的睡眠,因為這“對我們下一代的影響非常大”。
“小胖墩”和“豆芽菜”的尷尬
在占比為18.3%的夜里睡覺“打呼嚕”的那些小學生中,大部分都是“小胖墩”。近些年,在全國各地的很多小學校園里,都出現了“小胖墩”扎堆的現象。2011年9月,第六次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查報告出爐,7-22歲城市男生、城市女生、鄉村男生、鄉村女生肥胖檢出率分別為13.33%、5.64%、7.83%、3.78%,數據顯示肥胖檢出率繼續增加,比2005年分別增加1.94、0.63、2.76、1.15個百分點。去年5月天津市公布的覆蓋全市中小學生的體質健康監測數據結果顯示:學生肥胖患病率達20.61%,這個數字在逐年攀升,且小學生高于中學生。今年3月18日的北京市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調研報告顯示:2009-2010學年到2012-2013學年,北京市中小學生肥胖率從20.3%增加到21.46%……
在各種各樣的關于小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報告中,“小胖墩”總是被特別關注,不僅僅因為他們睡覺打鼾,還因為脂肪肝、糖尿病等癥狀也總是“盯”著他們不放——減肥!減肥!再減肥!從“小胖墩”逆轉為“豆芽菜”,就好了嗎?當然不是!除了容易患上貧血、營養不良等病癥外,“豆芽菜”還和“小胖墩”一樣,有個共同的“尷尬”——他們幾乎都是“體育特困生”,最害怕上體育課。
在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飲食教育讀本》的第一課,就講述了一個富有啟迪性的故事,故事里的“小胖墩”踢足球踢得氣喘吁吁,而“豆芽菜”卻踢不動。
“過胖、過瘦的學生,在體育課上都會表現得比較吃力,體育課上,老師可以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但是體育考試的標準卻只有一個,對他們也不能降低標準。為了幫助他們,很多體育老師都專門組織了‘小胖子鍛煉隊’,把胖墩們組織到一起鍛煉身體,不僅可以幫他們提高體育成績,還能增強他們的體質,防止他們今后得高血壓、脂肪肝等疾病。”北京教育學院朝陽分院體音美教研室主任、北京市特級教師胡凌燕告訴《小康》記者。
雖然“小胖墩”和“豆芽菜”的體質狀況并不代表小學生群體的整體水平,但“2014中國小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調查”的調查數據仍然顯示:小學生的整體體質水平(體質指數為3.50)差于健康水平(健康指數為3.59)。
《小康》還請小學生的家長們對孩子的健康和體質滿意度分別做出了評價,51.6%的家長認為孩子的身體“比較健康”,11.4%的家長認為孩子的身體“非常健康”;但在評價孩子的體質狀況時,只有41.9%的家長給出了“比較好”的評價,7.5%的家長給出了“非常好”的評價——這兩個數字均低于前兩個數字。
健康的人,卻不一定擁有好體質嗎?天津體育學院教授、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質研究分會委員譚思潔告訴《小康》記者,體質更強調身體活動能力、身體素質和機能水平,“人們一般認為沒什么疾病,就達到健康的水平了,但是體質好還要求身體活動能力強、身體適應能力強、身體機能水平高,能夠承擔更多的運動量,能夠承擔更大的體力活動。”
如何才能提高小學生的體質?譚思潔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小學生應該每天堅持半小時以上的、全面的身體鍛煉,包括有氧運動,包括肌肉力量練習,包括靈敏和柔韌性練習,這樣就可以了。
生命在于運動,體質在于鍛煉。
但,與此相矛盾的是:55.2%的小學生已經養成了“缺乏運動”的壞習慣。
(感謝國家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呂慶喆提供的支持。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研究員王知凡、《小康》記者尤蕾對本文亦有貢獻)
(連接)
男生女生的“不一樣”
1.在亞健康的表現里,男生的抗挫折能力比女生更差,女生的逆反心理比男生更強;男生更容易產生厭學心理,女生更容易煩惱;男生的睡眠不如女生好,女生的心算能力不如男生好。
現時代即E-時代,信息技術顯身于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校園自然無法例外。據中國高校傳媒聯盟《2010大學生網絡文化調查報告》顯示,76.8%的大學生每天上網時間在4個小時以內,擁有筆記本或者臺式電腦的大學生比例已經達到90%,這些都為E-時代教學創造了有利條件。E-時代教學集網絡技術、音視頻技術、計算機技術、存儲技術和通信技術于一體的多媒體技術、智能化技術與自動化技術等緊密結合的系統工程。在新課程背景下,我們的化學課堂教學必須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第一要務,把學生素質的培養放在課堂教學的首位。以往對各種網絡技術開展教學只有少量零散的報道,或者僅局限于教師之間的經驗交流,還沒有形成一個綜述性的專門總結。筆者在化學教學實踐中廣泛收集資料,聽取資深教師經驗,總結出了以下幾種E-時代化學教學方法。
1.響應低碳生活之電子作業。
電子作業依托電腦和互聯網,不再需要遞交紙質作業。這樣就節省了紙張的使用,也就相當于為響應低碳生活做了應該做的。在筆者的教學班上,要求學生的作業都利用電腦完成然后發送到指定的郵箱或者通過QQ發送至相應的老師。根據筆者在操作中的經驗,這種作業遞交方式帶來的不僅僅是方便,更重要的是它能讓教師和學生及時地溝通互動,從遞交作業到批閱作業再到反饋信息的周期大大縮短,從而達到及時與學生交流的目的,而傳統的批閱作業是不可能做到這一點。
2.改變傳統的書寫方式之Chemdraw等化學作圖軟件。
在E-時代之前,人們在化學作圖方面存在諸多不便,對于一些簡單的無機和有機化合物分子,傳統的書寫還能應付的過來。可是,當遇到比較復雜的配合物和復雜的有機化合物時,不僅很難準確地畫出理想的化學結構,在美觀方面就更難達到要求了。隨著Chemdraw的使用,這些傳統書寫的諸多不便迎刃而解,它強大的功能幾乎能滿足現階段所有化合物結構式書寫和化學實驗裝置圖作圖等的需要。學生對Chemdraw的興趣,源于該軟件的強大功能,它使得原本很復雜的繪制工作從而變得簡單、快捷而又美觀,更是讓生活在E-時代下的年輕一代共享時代帶給他們的“禮物”———時展進步的優秀成果。
3.通過網絡資源,搜索專業化學知識。
E時代下的學生,對搜索信息的技能有著更高的要求。通常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已經可以滿足大多數學生的知識需求。在筆者的教學以及實驗班上,要求學生應用多種方式獲取文獻信息,以此來鍛煉其對信息的把握能力,從而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例如,搜索有關“正溴丁烷的制備”的文獻,學生利用網絡搜索引擎,輸入關鍵詞正溴丁烷+制備,很方便地得到相關的資料,這樣他們會獲得之前和現在很多專家學者在這方面所做貢獻的信息,可以為實驗預習更好地準備,也可以在實驗結果不太理想時分析出癥結所在,這樣為后續實驗的改進打下基礎。但是,網絡紛繁復雜,有一定的局限性,有關專業知識的準確性難以得到保證,許多知識也缺乏權威性。因此,作為E時代的現代學生,除了可以通過上述資源尋求知識外,還可以利用學校的圖書館所購買的專業網上電子資源,從而使得到的化學專業知識具有準確性與權威性。這樣,學生學到的不僅僅是一些搜索技巧,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方式,進一步促進學生對本專業本學科知識的了解,擴寬知識面,培養興趣,開拓學生的思維,達到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升華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4.新生的師生同學交流平臺之QQ群、博客、微博。
為了更好地服務教與學,筆者已經在教學班內利用QQ群建立起一個學習交流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我們能及時分享有關學習方面的資料;及時解答學生在學習上的問題,這些問題甚至不僅限于有機化學;及時收集學生對課程教學的各種建議與意見,保持教與學的緊密結合。學生們在此平臺上相互交流學習方法、討論學習問題、提出改進意見,圍繞著如何學好課程內容,我們做了一系列的工作。利用群郵件和群共享我們能最廣泛地傳遞我們的學習信息,共同分享我們的學習資料。只要有一個人得到信息,就能讓群內所有人及時共享到此信息。QQ還提供了強大的離線發送文件,復制圖片等功能,這些都給QQ群的運用帶來了便利。博客與微博在化學教學方面已經具有了一定的應用,所以筆者也相應地建設了上述平臺來服務化學課程的教學。筆者認為博客的零技術、零成本、零機制、個人性、互動性等主要特征和功能,使得博客易為廣大教師和學生所接受,從而使博客可以走進我們的化學教學。作為一種網絡傳媒,博客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而且能提供及時學習、及時記錄和及時的自主學習工具,可成為支持群體交流并達到資源共享的平臺及教師進行隨時跟蹤評價的有利工具。作為一名化學教師,輕視網絡的教育是近視的,在當今網絡資源的知識海洋里,應積極充分地利用和開發博客這一新的課程資源,使之為化學教學服務,成為化學研究性學習的好幫手。
5.逐漸退出舞臺的公共電子信箱。
有部分教師采用了公共的電子信箱,公共信箱通常設置了公開的賬號,密碼,可供所有選擇這門課程的學生自由登陸,上傳課程教學資料等。應該說,公共信箱在E-時代早期是具有較強的功能性,不過,它已經逐漸被功能更為強大的QQ群所替代。由于公共信箱對任何人是具有相同的權限,因此無法進行良好的管理,電子信箱中的信件內容無法保證正確性或者權威性;此外,由于互聯網的匿名性,有少數學生無心或者有意更改電子信箱的密碼,直接造成了電子信箱的失效。所以,公共電子信箱正逐漸退出E時代的舞臺。應該注意到,有部分教師考慮到工作忙,無法實現在線答疑從而選擇公共電子郵箱的方法來代替QQ群,這種情況也是可以理解的。其實,有關在線答疑可以通過提供QQ群平臺,讓班上同學自行交流的方式來解決,當然也可以采取高年級學生或者研究生擔任教學助理的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
二、實踐教學方法的經驗
1.促進化學教師的反思和交流。
在化學教學過程中,通過博客或微博,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建議與意見中自我反思教學過程中的得與失。總結每天的教學心得,記錄自己所使用的優秀的教育教學資源,記錄自己在教學組織實施中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等。通過與學生在QQ群上的交流,了解學生們的學習動態,收集學生們的建議,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從而在各方面反思自己教學活動,優化教育,服務教學,可以使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得到及時的推廣和普及。
2.鼓勵學生在學習化學過程中積極地參與。
QQ群也給學生之間創造了交流的平臺,利用QQ群的深入交流的特性,在教學中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化學學習小組,分別對不同的學習主題進行協作,通過小組成員的共同參與、交流與分享,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協作能力,激發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3.加強化學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
QQ群和博客為化學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教師可以將化學學習資源放在QQ群和博客上,供學生進行瀏覽或下載,也可以把學生學習化學的進步狀況記錄在QQ群和博客上,激勵學生的學習。學生也可以通過QQ群和博客記錄自己每一天的學習心得,收集有價值的化學學習資源,可以把學習中遇到的化學問題或一些想法通過QQ群和博客傳遞給老師,與老師進行及時的溝通和交流。通過QQ群和博客,促進了化學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了解和理解,加強了師生之間交流和溝通,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這勢必會有利于我們開展化學教學工作。
三、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