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17 16:56:1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社會心理學結課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論文關鍵詞:合作學習;角色扮演;社會心理學
一、合作學習的提出和我國大學本科教學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合作學習的提出
Robert E.Slavin在20世紀70年代第一次用認知理論和動機理論解釋了合作學習(coperative learning)的優勢,從而使合作學習逐漸被人們認可和應用。合作學習有利于改進學生的學習態度,增進學生課堂學習的心理氛圍,同時對提高學生非智力方面的心理品質有顯著的效果,所以它被世人稱為是最近十年來最重要也是最成功的教學改革。
河南理工大學應急管理學院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開設了“社會心理學”課程。作為一門專業限選課,它的內容涉及影響個體社會行為的多個因素,比如個體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個體如何認識到作用在自己身上的社會力量;個體基于積極或消極的社會關系;個體如何將社會心理學知識應用到自己的社會生活中去。大學生學習這門課程,有利于他們對心理學理論知識體系的了解和掌握,同時還為他們的學習、應對挫折、人際交往、溝通等多方面提供理論和實踐指導。
2.我國大學“社會心理學”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
當前我國大學“社會心理學”主要采用的是教師講授模式。在課堂上,老師主要向學生傳授社會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學生按時聽課并做筆記,課程結束后參加本門課程的期終考試即可拿到學分。老師沒有對學生探索新知識的興趣和能力進行關注和重視,這必然造成了我國大多數的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缺乏創造意識和能力,缺乏對知識的質疑精神,最終也導致了大學生人才的質量令人擔憂的狀況。在大學“社會心理學”課堂上實行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將變學生被動參與教學過程為主動積極創造性地參與教學活動過程。合作教學充分調動了教學過程中每一個體的積極性,而且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基于相互依賴的學習環境,能夠相互幫助、共同促進,真正做到“教學相長”,也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理心。這不僅對大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和人際關系和諧是非常有益的,而且這也是我國大學生培養目標的要求。
在大學教學過程中,師生為了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必然會采取一定的教學方式,這就是教學方法。過去常關注教師的教學思想,現在教育工作者們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個人心理成長和發展。教師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把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作為教學發展的宗旨,而且更加重視學生思維方式、創造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學習心理,使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學會積極做人、積極愉快的交往和獲得終身的發展。筆者在大學“社會心理學”的教學過程中,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和中心,特別是針對大四學生到課率低的實際情況,基于合作學習視角之下,發揮角色扮演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得到了院領導和師生的一致好評,提高了教學質量。
二、合作學習在“社會心理學”課堂上的應用及其效果
1.合作學習在“社會心理學”課堂上的應用
在“社會心理學”的教學過程中,筆者著重體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在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大學課堂上的許多理論,依靠單純的講授方法,學生無法真正理解教學內容,更談不上深刻體會這種理論的現實價值所在。如果不改革這門課程的教學方式,學生聽課的積極性不能調動起來,課堂氣氛也不活躍,學生參與課堂學習和討論的程度也不高,更談不上學生應用和解決自己實際生活中重大問題的能力的提高了。筆者給大四文科學生上課時發現,學生到課率僅為60%左右,其原因主要是大四學生考研復習、找工作、考各種資格證書,放松了對專業課程的要求。
高校“社會心理學”課程的教學方式迫切需要改革,必須打破當前這種僵化和無效的教學模式。作為目前全球眾多國家都在采用的一種富有實際效果的教學理論和策略體系,合作學習有利于解決目前我國高校課堂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教師在進行合作學習設計時,應考慮到在該課堂的教學設計一般程序中,將構建學生之間積極互動合作的結構為主,同時還要把合作學習的那些基本的要素(比如任務、方法、管理、評估、情境、技能等)納入到課堂教學整個教與學的過程之中。
關于如何實行小組合作學習而言,筆者采借了西方學生小組學習法中的“拼圖鏈接”和主題角色扮演的方法。學生按自愿的原則組成小組,每組成員不超過9人,老師將每次課程的學習內容按小組數量分成一定數量的單元。每個小組隨機從學習內容中抽取一個作為本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小組內部討論和商量每位成員在這個學習內容的學習過程中擔任的角色和身份。盡量讓每位學生都有一次機會成為一次合作學習過程中的“教師”或“專家”。小組成員認可抽取到的教學內容,努力掌握內容,同時小組內部進行合理分工和協作,集體備課,寫出一份質量較高的講義。在即將到來的課堂上,“專家”或“教師”將給所有的學生講授這一部分的教學內容,同時由本組所有同學一起負責全部同學的疑難解答工作。每個小組都必須認真完成其抽取到的教學內容,每位小組成員也不斷地進行著角色和身份的轉換。在這樣一種教學模式中,如何讓各小組成員相互幫助、共同提高、彼此關心,從而共同提高課堂學習的良好社會新氛圍是這種合作學習法要解決的最重要的問題。
在主題角色扮演活動中,教師先講授相關理論,然后要求學生通過在各個主題扮演活動中實際的角色體驗活動掌握理論知識。比如講“偏見”這一章知識時,學生以9人為一組,老師先對學生提出主題扮演活動的要求,然后由學生在各小組組長的分工下查找相關文獻和資料,設計主題劇本,討論主、次要演員的人選,經過彩排,最后開一個角色扮演活動的總結報告。筆者專門拿出6節課(共3次,每次2節課)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活動。全專業總共有76名學生,被隨機分成為11組,每組為6~7名學生,這樣可以保證每位學生都會參與本小組的主題角色扮演活動之中,而且小組內部成員是缺一不可的,相互之間必然會形成一種相互依賴、相互合作、高度互動的人際關系。在這種良好的人際氣氛中,小組成員共同完成老師布置的主題任務。每小組自愿產生一名組長,組員在組長的組織協調下開展準備活動。筆者根據每章的重點內容,給出了11個主題(比如著名社會心理學專家蒞校講座、愛上你、傲慢與偏見、助人為樂、一次重要會議等等),然后按隨機原則將學生分為11個小組。其中各組的組長由學生自愿申請擔任,但必須得到本小組成員的認可。角色扮演活動一般安排在本門課程即將結束的時候。學生在學習了“社會心理學”這門課程的相關理論后,根據自己的理解程度,通過合作學習,在統一的主題之下,把角色扮演活動作為一種對本門課程學習的成果展示出來。
2.合作學習在“社會心理學”課堂上的應用效果十分顯著
[關鍵詞]應用心理學 課程體系 民族院校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1)07-0187-02
一、專業認同與應用心理學專業課程體系構建
專業認同得到越來越多研究者的關注,所謂專業認同,是指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認可程度以及專業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還包含了對自己專業未來對應職業的認同。研究顯示,目前高校學生的專業認同度偏低,改變這一現狀需要改進專業教育,最主要的就是課程設置和教學方式的改革,突出實習實踐。因此,我們需要提高專業學生的專業認可度,要達到這一目標,需要增強學生對專業的了解,掌握將來職業所需的技能,評估自己勝任的職業區域,這些都需要專業課程設置來實現。我們認為,一年級是培養專業興趣點的階段。二年級是真正進入專業的階段,三年級是掌握專業知識、應用專業知識的階段,四年級上學期是學生明確未來方向的階段。因此,每一個年級都有其特殊性,在專業設置上需要考慮。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7〕2號)明確提出,要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和機制改革,著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要采取各種措施,通過推進學分制、降低必修課比例、加大選修課比例、減少課堂講授時數等,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高度重視實踐環節,提高學生實踐能力,要求本科應屆畢業生大學四年內實踐教學時間原則上不少于1年,這些都為以課堂講授為主的課程設置提出了挑戰,改革勢在必行。
從心理學的發展歷史可以發現,每一次心理學發展的重大里程碑背后都與社會需要有直接關聯。應用心理學的特點重在“應用”,長期以來,我國心理學專業主要設置在師范院校中,導致的一個結果就是對于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定位是培養心理學教師。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高校中開設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大概超過240所,非師范類院校開設應用心理學專業的越來越多,帶來的一個問題就是非師范類院校應用心理學專業發展的定位,因為這直接涉及到課程設置問題。目前研究者達成的一個共識就是心理學以及應用心理學專業課程設置不能適應社會需求,課程設置不合理,脫離實際,要重視實踐教學,依托實踐基地,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建構模塊化和層次化的課程體系。對于民族院校而言,構建應用心理學專業課程體系,除了重視以上要求外,還要結合民族院校實際,突出民族院校特色。目前,民族團結教育開始進入中小學課程,成為中小學必修課,如何在中小學實施民族團結教育課程,這應該是民族院校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優勢和特色,需要在課程體系中得以體現。因此,構建民族院校應用心理學專業課程體系勢在必行。
二、我校應用心理學課程體系的整體框架
應用心理學課程體系設立的一個主要參照點是元培計劃,元培計劃的核心點是“增加學生的選擇性”,這也是我們課程體系的一大特色:提供更多的課程,讓學生自主選擇。
參照元培計劃,我們的課程改革主要凸顯了“4+3+1”的教學模式,厚基礎,重應用,多選擇,在前4個學期集中上基礎課,后3個學期是選修課,最后1個學期是實習+畢業論文。
(一)確立基礎課程
基礎課程主要是各類心理學專業基礎課程,這類課程的學習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心理學專業理論素質,讓學生掌握心理學科的基本知識與原理,形成心理學科的基本知識框架,從而為進一步的學和研究打下理論基礎。根據教育部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的規定,我們確立了以下基礎課程:普通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心理統計、心理測量、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心理學史、生理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變態心理學、認知心理學、人格心理學、心理學研究方法,這些課程在前4個學期上完。
另外,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心理學史、社會心理學、變態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等課程內容有重復的地方,因此,我們在制定方案時對于一些重復內容進行了相應處理,比如心理學的理論流派思想主要在普通心理學和心理學史兩門課程中詳細講述,其余課程在這一內容上略講,把講授要點放在該門課程的特色上。
(二)減少實驗課的課時數
生態化運動越來越多的得到關注,其原因在于研究的外在效度高,有利于推廣。心理學實驗課程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讓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但目前心理學的實驗設備是軟件,更多的是給學生提供了演示作用,單純的實驗室實驗讓學生對于應用心理學未來的就業方向會產生困惑。實驗軟件雖然直觀,但與實際的生活有些差距,因此,有必要減少實驗課的課時數。同時,實驗心理學、普通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等課程的實驗課有重復,因此,我們的實驗課主要為認知類課程開設,普通心理學的實驗課以演示為主,實驗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的實驗課以操作和解釋實驗結果為主,并引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增強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
(三)大量增加實踐課程的數量
實踐課程的增加是構建應用心理學專業課程體系最大的特色。心理學的應用主要體現在把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這些課程主要在第5-7個學期開設,其主要特點是開設課程模塊,進行小班教學,課程實行學生選修制,每班人數的上限值為30人。教學模式上以學生小組講授為主,每個小組負責某一方面的內容,進行資料收集,其余小組和任課教師進行提問或評價,講授內容可以是書本上的,也可以是社會熱點。
根據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未來的就業取向以及潛在的職業需求,我們設計了三個模塊的實踐課程內容:科學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企業管理與公共危機管理。
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學生中想繼續深造的還是有相當比例的,科學研究課程模塊就是為這些學生設計的,所開設的課程是普通心理學、實驗心理學等考研課程有機銜接的部分,這些課程是通過學生動手做研究,提高其科學研究能力,有利于學生對于專業基礎知識的鞏固,也有利于為今后研究奠定深厚基礎,這也有利于增強應用心理學乃至整個心理學專業在社會上的影響力。這一模塊主要包含以下課程:學術論文寫作、英文文獻檢索與分析、電生理技術在心理學研究中的應用、心理調查方法與實踐、高效率學習方法與實踐、研究設計與方法、心理學發展前沿、高級心理統計、心理與行為研究實踐、心理學發展的新取向等。
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很感興趣的一個模塊,其主要特色是操作性很強,這一部分在課程體系中占了較大比例,它們既可以滿足于學生在學校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需要,也可以去醫院、監獄、公安廳等機構做咨詢教師,同時也有利于學生自主創業,比如自己開設心理咨詢室,拓展學生的未來發展途徑。這一模塊包含的課程有心理咨詢課程與督導、情緒管理、心理檔案管理、青少年異常發展與矯正、心理咨詢過程與訓練、團體咨詢、學校心理輔導課程、學校心理輔導活動、朋輩輔導、朋輩輔導督導、學校心理素拓、民族音樂與心理咨詢、民族文化與心理等。
企業管理與公共危機管理是發展前景比較看好的一個模塊。員工援助計劃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目前得到越來越多的企業重視,我們的課程設計也吻合了企業目前的需求。我們根據企業發展的整個流程設計課程,同時對于新出現的企業問題也進行關注,具有極強的針對性,這些課程對于學生將來在企業發展非常有利,能夠充分發揮心理學在人力資源工作中的獨特優勢。另外,我校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有一些會從事公務員工作,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學生可能還是重點培養對象。目前的管理工作中公共危機管理是一個新概念、新事物,如何利用心理學的知識進行公共危機管理,我們專門設置了相應的課程。這一模塊包含的課程有人員測評及選拔、團隊建設、企業公共危機事件中的心理干預、組織員工激勵實踐、環境建設與員工發展、群體心理規律及應用、組織團隊素拓訓練、消費心理探析及應用、管理心理應用實踐、員工生涯輔導模式探究、群體性突發事件心理形成機制、民族認同心理及應用、社區及村落心理探究等。
其中,心理健康教育、企業管理與公共危機管理兩個模塊可以互為支撐,課程內容互為補充。
三、試運行課程的效果
為了檢驗這種教學模式的效果,我們在《心理咨詢過程與訓練》和《朋輩輔導督導》兩門課程中進行了嘗試。在《心理咨詢過程與訓練》課程中,要求每個學生做6次以上的咨詢,然后以督導的方式報告咨詢過程,教師和其他同學對咨詢提供一些建設性建議。這種學生咨詢+個人體驗+督導的形式得到了學生的一致好評,也得到其他高校應用心理學專業同行、社會心理咨詢機構的高度評價,對我校應用心理學人才培養的模式表達了極大的興趣和關注,并表達了來我校觀摩的意愿。
《朋輩輔導督導》課程的開設達到了另一個效果: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參與到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中來,這樣一部分緩解了咨詢量的壓力,使更加多的同學得到咨詢服務。一些處于追蹤狀態的需要陪伴的同學也得到更多、更好的陪伴。在實踐操作中的結果也讓專業學生對專業課程的認可度進一步提高,也對低年級學生產生了正向影響。
四、總結
應用心理學專業定位必須緊密聯系學校實際,關注社會需求。對于民族院校而言,構建有民族特色和民族優勢的應用心理學課程體系尤為重要。我校應用心理學課程體系緊密結合民族文化這一特色與優勢,結合學生未來的發展方向,有針對性地、模塊化的、層次化的進行了課程體系的設置與調整,在建構應用心理學基礎課程的同時,提出了科學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企業管理與公共危機管理三個方向的實踐課程體系,在教學模式上實行小班教學,小組教學,學生講授為主、教師評價為輔,我們認為,這種課程體系能夠為民族院校設置應用心理學專業提供示范作用。
【參考文獻】
[1]楊宏飛,龍.大學生專業認同的內涵研究.中國電力教育,2009年22期.
[2]教育部高等學校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應用心理學專業規范,2006.
[3]高立群,彭耽齡.“21世紀心理學走向和人才培養”的調查.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5期.
[4]謝倩,辛勇.構建應用心理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4期.
[5]車宏生,姚梅林.關于心理學專業本科課程設置的思考.高等理科教育,2004年,第6期.
[關鍵詞]角色扮演法 高校排球選項課 攻防對抗 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4)11-0105-01
新課程目標下,體育教學由原本的傳統教育逐漸向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方向發展,一系列的課程改革使得學校教師越來越注重教育方法,尋找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教學方法。
一、角色扮演法的內涵及結構分析
(一)角色扮演法的內涵
對于角色扮演的定義各界學者各執己見,雖都有一定的科學道理,但是沒有完整、全面、系統地概括出其真正內涵。筆者認為,角色扮演是一種模擬真實情景的教學活動,在該種活動下,不同的學生扮演各自的角色。在體育教學中,學生通過扮演各種角色能夠提高其運動意識,并從中不斷揣摩,可以有效提高其運動技能。
(二)角色扮演法的結構分析
1.角色扮演法的理論依據。角色扮演法的主要理論依據是社會心理學家提出的角色概念,在教育學、心理學、人本主義學習等多種理論基礎下,學生通過扮演各自的角色,在具體的情境中揣摩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內心活動,從而增強自信心,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2.角色扮演法的教學目標。角色扮演法的教學目標,致力于將學生培養成為有思想、有見地、有熱情、有運動能力、團結友愛的健康運動者。
3.角色扮演法的教學保障。(1)良好的教學環境。實施角色扮演法的教學方法,首先要保障良好的教學環境,要在一個和諧的課堂氛圍下進行。(2)真實的模擬情景。角色扮演法是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因此,教師需要制造真實的模擬環境,讓學生置身其中,感受自己扮演角色的內心活動。(3)高水平的教學技能。教師必須具備高水平的教學技能,引領學生去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有效協調組織學生完成演練,并對表現優秀的學生給予鼓勵,及時反饋學生的表現情況。
二、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選修課班中學生。
(二)研究方法
1.專家分析法。對于此研究課題,筆者采訪了10所高校的排球專家,就方案的可行性分析以及論文的結構框架等內容進行咨詢,認真聽取他們的分析、建議,并整理歸納。
2.問卷調查法。問卷就學生的興趣、交際等方面設定了20道問答題,對高校的體育生進行了調查,問卷當場調查當場回收。
3.文獻資料發。研究本節內容,筆者查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和書籍,包括社會心理學、教育學以及體育教學等,而且運用互聯網查閱有關角色扮演法的相關數據資料。
4.實驗對比法。通過實驗對比的方法驗證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法所發生的改變。
三、角色扮演法在高校排球選項課攻防對抗練習中的應用研究
(一)實驗設計
1.實驗對象。吉林大學2013級數學學院與物理學院的體育課排球選項班的學生。
2.實驗目的。通過對比兩個學院的學生差異情況來為以后的實驗做基礎。
3.實驗內容。身體素質測試、排球專項技術測試。
4.實驗方法。數學學院采取角色扮演法教學,而物理學院采取常規教學法教學,通過對比分析進而得出結論。
5.實驗假設。假設測試的學生身體素質、排球專項技術等方面大致相當。
(二)實驗結果與分析
1.實驗結果。通過1個月以來的測試結果得知,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學生在身體素質上沒有太大差別,說明角色扮演法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沒有太大的影響。但是,在學生的傳球、墊球的技術上卻差別很大,而其他排球技術上的差別也不是很明顯,這說明角色扮演法和傳統教學法都能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排球技巧。但是在攻防對練的實驗中,實驗結果卻有了明顯的差別。實驗班的學生們在發球之后,能夠有效組織起來并主動發起進攻,在起球、扣球、攔網等一系列過程中能夠有序組織起來,而對照班則很少能夠組織發起進攻,場面比較被動。
在防攻練習中,實驗班的學生情緒比較高漲,口號喊得又響又高,而對照班的口號喊叫次數較少,積極性較弱。
2.實驗結果分析。從實驗班和對照班的結果分析可見,通過角色扮演法教學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的排球墊球技術以及戰術上的表現大大提高。在攻防練習中可以見到,學生們的運動能力、學習能力與表現能力都有了明顯的提高。有嚴密的組織性,有團結互助的集體精神,在戰略戰術上也有一定的組織和默契。
四、結束語
總之,角色扮演法是一項互動很強的教育方法,教師應該大膽嘗試,將其運用到高校排球的課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
論文關鍵詞:高師院校;公共心理學;教學改革與建設
心理學是建立在生理學、哲學等相關基礎學科之上的一門公共課程,是教育學、中學各科教材教法等后繼課程和實踐環節的基礎課程。其課程目標是通過心理學學習,使學生掌握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形成正確的心理學觀念,掌握解決心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這不僅是高師學生職前準備之必需,而且對提高大學生科學文化素養,優化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大有裨益。所以,我們必須明確公共心理學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視公共心理學的教學改革,提高其教學效果。
一、公共心理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長期以來,人們對公共心理學課程的改革作了有益的嘗試,但改革的成效卻不大,心理學的教學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教師厭教,學生厭學”的現象仍然嚴重,根本無法發揮該門課程的應有作用。這些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體系和教學內容上的問題。大多數公共心理學教材仍然是普通心理學體系,有的是教育心理學體系,有的是兒童心理學體系,有的以普通心理學為基礎,再加上學習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心理健康教育等分支心理學的綜合體系。后一種教材編排看似內容豐富而全面,但給人總的感受是體系龐雜,邏輯混亂,易使學生所學的心理學知識支離破碎。綜觀高師公共心理學教材,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技能”的傾向,偏重從專業角度對理論知識進行闡述,這些內容可以為心理學專業學生的學習奠定基礎,但對師范生來講難度較大,脫離學生和師范教育實際,缺乏應用性的問題,而且大多內容陳舊枯燥,激不起學習動機,不能解決新形勢下教育中出現的一些新問題,難以指導今后的中小學教育實踐,也不利于高師生心理素質的提高。
2.教學方法上的問題。公共心理學課程的教學手段陳舊、方法簡單,仍然以傳統的課堂講授為主,注重知識的灌輸。教師以課程計劃、教學大綱、教科書、教案為標準,扮演權威代言人的角色。即使重視或使用案例傳授教學,課堂上也主要是采用互動交流的方式,學生們的參與程度和積極性并不是很高。另外,現在課堂教師也采用新的教學模式和現代化教學手段,但經常導致學生的認知超載,并沒從真正意義上達到學習效果。師生關系仍然是教師向學生的單向傳遞,學生的經驗、情緒、態度、需要和興趣等主觀因素被忽略,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缺乏學習熱情。
3.教師素養方面的問題。公共心理學的授課教師大多是理論型,從高校到高校,缺乏中小學教育實踐經驗,因而他們的講授可能更偏重于概念、理論的闡述,涉及到實際應用的教學則相對較少。公共心理學課程內容繁雜,涉及到心理學的各個領域,很少有教師對這些領域都能駕輕就熟,教學中往往自己擅長的部分多加發揮,不擅長的部分則一帶而過,從而影響到學生所學知識的系統性和全面性。
4.教學評價體系和考核上的問題。心理學課程考核追求標準化、客觀化,方式過分單一,以學生掌握心理學知識數量的多少作為好壞的標準,一般主要是以書面來考察學生對心理學課程的主要概念、理論的理解,這樣就直接導致學生課堂上只是聽講、記筆記,考前背筆記,而沒有真正領悟心理學知識,更談不上學會運用這些知識。
二、公共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和建設的途徑
1.明確高師公共心理學的課程目標。在高師公共心理學課程的科學改革中,我們首先要明確教學的目標,即高師公共心理學一方面應為高師生的個人成長提供心理指導,培養教育其作為一名資格教師應該必備的心理素質,為將來的教師專業化發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另一方面通過教學使其了解掌握學校教育教學中的各種心理現象和青少年學生教育發展的特點和規律,以指導他們將來的教育教學實踐。
2.優化課程體系和內容。課程目標的實現依賴于課程內容的設置。針對目前心理學教材體系和內容上存在的問題,必須對現有的課程體系和內容進行整合和優化。近幾年我們對心理學課程體系進行了不斷的探索和改革嘗試,在課程內容結構體系上我們注意突出以下特點:①基礎性:要保證心理活動的高效性,就必須遵循心理的活動規律;要保證心理的正常活動,就必須遵循心理的發展規律。公共心理學課程必須注重對心理學基礎知識的介紹,使學生了解心理學基本理論和知識,掌握心理活動和心理發展規律。因而,我們以打造未來教師的心理學基本素養為宗旨,精選心理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在教材體系上主要以心理的發生發展、認知、情緒、意志、人格等內容為主線,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心理學的基礎概念和理論知識的同時,又強調內容體系的相對完整。②時代性:在課程內容上,除了介紹經典的理論和研究之外,我們還注意吸收國內外心理學研究中的新成果、新信息,反映當代心理科學的新進展,這一特點一方面體現在教材的正文中,另一方面通過書中的專欄提供的與正文內容相關的故事和背景材料、實踐鏈接反映出來。③師范性:我們注重反映新課程改革精神,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原則,重視心理學知識與教育、教學情境相結合,各章根據實際情況增加了“心理規律在中小學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和相應能力、品質的培養”等應用性內容,從而使得教材的內容更能滿足師范生未來職業的需要。
3.多元化教學方式改進教學方法。圍繞著課程建設的目標,我們在教學中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現代教育技術,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手段和模式,盡可能變學生被動學為主動學,強調課堂上的演示練習、分析討論和課后的教學活動模擬實踐等,強化了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注重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①“講授、討論、案例分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與方法。對心理學理論進行“畫龍點睛”式精講;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進行討論;就學生現實生活中所關心的見聞或教育教學中的典型問題,來引導激發其從心理學角度進行分析思考,使學生加深了對心理學概念、原理、理論的理解,形成多視角心理學觀念,增強實際應用能力。②以“問題”為主線進行啟發式教學模式。例如在講“人的個性心理”時,我們用“你了解自己嗎?了解你的好朋友嗎?你怎樣描述自己或朋友的特點?”等問題引出個人的心理特點——能力、人格這樣的主題,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生潛能。③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注意理論講述與實驗室實驗、課堂演示、測驗相結合。心理實驗室向全校師生開放,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指導學生到實驗室操作,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進一步理解抽象的心理學概念;在課堂教學中,充分使用多媒體教學演示系統,增強視聽效果、擴大信息量,把心理學中的一些經典實驗在課堂上演示,如講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時就把經典的實驗進行了多媒體設計,讓學生直觀的理解無意注意的特點、有意注意的范圍等問題;對學生進行氣質、性格等測驗,把心理游戲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心理分析,了解自我個性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并提出完善與發展自己人格的措施或建議,培養學生對心理學理論原理的應用能力,這種結合深受學生歡迎,學生學習熱情高漲。④通過課外閱讀和查閱文獻、撰寫心理學小論文,既培養了學生自學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又提高了學生分析和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高中英語 寫作 合作學習
1、對傳統英語寫作課的反思
在日常教學中,大多數英語教師采取的訓練方式是:在課堂結尾時布置寫作作業,由學生課下完成;作業上交后,教師再花大量時間進行批改,然后講評。訓練的次數很多,教師的批改講評也不少,但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卻不顯著,可以說是“寫得累,改得苦,效果差”。到后來學生老師都“談寫色變”:學生怕,是因為很難寫,自己不會寫,寫得不好;老師怕,是因為批改量大,花費時間長,耗費精力很多,結果卻收效甚微。傳統的寫作課堂模式往往使大部分學生寫作相當被動,缺乏積極主動性和寫作的熱情。
2、轉變寫作課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英語新課程標準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聽,說,讀,寫是要掌握的英語學習四項基本能力,而寫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更是語言能力的重要表現形式,也一直是我們教學中的一個薄弱環節。“寫作不能僅僅理解成個人的行為,因此在教學中不宜總是采取學生單獨寫出作文來讓教師批改的模式,而應該提倡學生開展兩人或數人小組活動,通過討論合作完成寫作”。根據目前高中英語寫作的現狀,我們嘗試采用合作寫作的課堂模式。
3、合作學習在寫作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概括的說,所謂合作學習,就是以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系統利用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來促進學習,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活動。它是以現代社會心理學,教學社會學,認知心理學,現代教育教學技術學等為理論基礎,以開發課堂中人的關系為基點,以目標設計為先導,以全員互動合作為基本動力,以班級授課為前導結構,以小組活動為基本教學活動形式,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以標準參照評價為基本手段,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和改善班級內社會心理氣氛,形成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社會技能為根本目標,以短時,高效,低耗,愉快為基本品質的一系列教學活動的統一。筆者經過實踐,把合作學習應用到寫作訓練課中,總結英語寫作課堂模式為:
3.1介紹素材。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寫作也是如此。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寫作素材,也就是寫作任務。可以是圖畫、表格,也可以是文字介紹。新課標中,每個單元為一個話題,教師在確定寫作話題時,要盡量與所學課文有關,這樣使學生有可用的詞匯、詞組和句式結構,也便于學生模仿本單元的寫作風格和特點。
然后,教師將學生進行分組,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組,每小組成員數3-6人為宜。這樣可以確保每個同學都能發言,學生會從活動過程中深切地體會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不足。另外,小組中不同觀點的碰撞,妥協,整合,學生的學習品質會有所改觀,他們會在實踐中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勤奮學習的學生會成為其他學生的楷模。小組劃分主要依據教學任務,學生的性別、興趣、能力、英語成績等進行合理搭配劃分學習小組,能保證組內各成員的差異性和互補性以及小組之間合理競爭的公平性。使學生在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
3.2頭腦風暴。教師給出話題后,學生首先要進行審題構思。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集思廣益,共同擬好提綱。然后分段落擬寫句子,進行頭腦風暴,討論本段落中會用到的句式,、短語和詞匯。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讓一名學生記錄下大家認為很優秀的句式、詞組和詞匯。小組討論可以進一步激活寫作靈感,為寫作掃除障礙,是合作寫作的關健。
3.3獨立寫作。構建主義認為,學習具有建構性。學生利用討論過的文章結構,詞匯,句式,短語,時態,人稱,連詞成句,連句成篇。合作寫作并帶有個人的獨創性,是合作學習的補充和升華,而不是合作學習后的千人一面。在獨立寫作過程中,如果學生有困難,可以向老師和其他學生求教,體現合作學習的優勢和特點,以期完成對自己知識的建構。
3.4小組互批。學生獨立寫作完成后,教師先對學生提出修改的要求。比如,段落層次,人稱和時態,標點符號,語法錯誤等注意事項。在學生互改的過程中,注意句式結構,單詞拼寫與搭配,并注意劃出好詞好句,欣賞精彩的詞匯和句式,并交流不同的觀點,讓學生取長補短,定好初稿。或者由一名組員執筆,每個小組成員都要發表自己的觀點,共同完成作文。完成任務后再小組討論,修改,最后定稿。這樣學生多看,多改,增加了語言輸入和提高使用語言的準確性。學生的反復討論,修改的過程就是一個自我完善,提高寫作能力的過程。
3.5成果展示。學生完成初稿后,可以由小組中的一名成員進行宣讀,或者用投影的方式進行成果展示。這也是小組間的寫作交流,了解其它小組的寫作優點。這一環節不僅包含了又一次批改,也包含了對學生寫作的肯定,使學生體會到寫作成功的樂趣。
3.6寫作評價。德國教育家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本領在于激勵、喚醒與鼓舞。”評價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推動因素。它的任務是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度、策略等方面的發展做出評價。其目的是激勵學生學習,幫助學生及時有效地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培養合作精神。
4、結束語
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廣闊的領域。合作學習被譽為當代最受歡迎的教學策略之一,它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為宗旨,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只是引導者、組織者和幫助者,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每次習作中都有所收獲。實踐證明:合作學習寫作教學模式能激發同學們的寫作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活躍教學課堂,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事半功倍地達到教學效果,是新課程倡導下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2] 程曉樵.教師在課堂互動中的策略[J].教育評論.2001(4).
一般來講,心理健康研究屬于個體對象層次,但在某種程度上,又具有一定的群體性特征。因此,心理健康范疇是介于中觀與微觀之間的研究。大學生有很多共同點,而不同類別的學生群體又具有鮮明的特征。本文研究對象為地方建筑類高校學生心理,旨在通過調查研究某地方建筑類高校學生心理狀況,有針對性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并能進行教育效果的檢驗。
一、調查對象特點分析――地方建筑類高校的學生構成分析
(一)性別特點
在調查的500份問卷中,男生占83%。
通過大樣本總體成數檢驗,設H0:P=0.5 H0:P>0.5
Z=(0.83-0.5)/√[0.5(1-0.5)/500]=14.85
α=0.05,Z0.05=1.96 14.85>1.96 否定原假設,即可認為男生比例高于女生。
統計結果表明該地方建筑類高校學生性別比例差異較大,男生多于女生。
(二)生源來源特點。
調查結果顯示,農村生源為75%,經過大樣本總體成數檢驗
Z=(0.75-0.5)/√[0.5(1-0.5)/500]=11.25
Z0.05=1.96 Z> Z0.05,即可認為農村生源多于城鎮生源。
(三)擇校(或專業)原因分析
學生選擇建筑院校或建筑專業就讀的原因中,選擇“家中有從事建筑行業的,能夠安排工作”的占22%,選擇“父母或重要親屬擁有建筑產業,日后繼承家族產業的”占16%,選擇“建筑業每年的用工需求量大,易于找到工作”的占54%,選擇“單純喜歡建筑類相關專業,填報志愿時未考慮其它因素”的占7%,選擇“隨便填報志愿” 的占1%。其中前三項選擇均與日后的工作相關聯。
將前三項合并為“與工作相關”,所占比例為92%,將后兩項合并為“與工作選擇無關”,經過大樣本總體成數檢驗,
Z=(0.92-0.5)/√[0.5(1-0.5)/500]=18.92 Z0.05=1.96 Z> Z0.05
即可認為地方建筑類高校的生源在選擇學校或專業時均與工作相關。
二、心理問題分析
在調查的500名學生當中,認為自己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的有31%。地方建筑類高校的學生具有男生多、家庭收入低、考慮現實問題等特點。在該類特征影響下,其心理問題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學業引起的心理問題較少。
認為自身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當中,只有5%與學業有關。換句話說,500名被調查者中只有8個人存在學業的困擾。
(二)情緒問題比較普遍。
500名調查者中,超過40%的學生認為自己存在情緒問題,當然其中一些并不認為這屬于心理問題。然而我們知道,情緒對心情有著直接的影響,對心理也存在著間接地影響。長期的情緒激動、低落等都會導致一定程度的心理問題。
(三)宿舍人際關系問題敏感。
大學人際關系較為單純,但人際關系問題也是影響學生情緒并間接影響學生心理的一個主要因素。而在眾多人際關系中,又數宿舍人際關系最為重要。宿舍人際關系是大學生中最為密切、直接的人際關系,也是最不可避免的人際關系。大學生活中,宿舍生活至少占到1/3的時空,因此也是事故最為頻發的敏感地帶。
(四)情感問題。
大學階段學生性心理趨向于成熟而又遠未達到真正成熟的階段,有一定的性意識,對異性興趣增大,情感生活的重要性逐漸增加,成為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愛情是一種濃烈的感情,具有唯一性與排他性,最炙熱也最容易帶來傷害。在大學中,因為戀愛、失戀、單戀等引起的自傷、自殺、傷人、殺人、抑郁等現象層出不窮。
(五)大學生活適應問題。
適應性問題主要存在于大一新生中,如不能順利過渡到大學生活、適應大學生活,就會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并進而影響學生的整個大學階段。因此,這是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應重點關注的內容。
(六)就業心理問題。
由于較高的就業率,就業引起的焦慮問題在建筑類高校中相對較少。但這并不意味著就業心理問題可以被忽視。地方建筑類高校的就業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就業層次較低引起的挫敗感、從業流動率大引起的不安全感以及女生就業困難引起的不公平感。
(七)調查中集中體現的不健康心理。
第一、自卑心理
異于高中階段學生的全部精力幾乎都用在考試型學習方面,大學更強調全面綜合的發展。而在地方建筑類高校中,農村生源、中低收入水平生源較多,高中階段參加課余活動少,其它文藝、體育技能也較少,知識面不寬。當進入到五彩繽紛的大學中來,這部分生源的挫敗感會增強,自卑失落的心理較為常見。
第二、冷漠心理
冷漠心理是自卑心理的延伸。冷漠即不關心,不關心源于不了解,不了解是因為不參與,不參與很大程度上由于膽怯與自卑。外表的冷漠往往是內心自我保護的一種表現。用外表的冷漠來掩飾自我的自卑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堅強。
第三、孤獨感受
孤獨感受又與自卑心理和冷漠心理息息相關。其實很多時候,有些學生看見他人積極參與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心中無限向往,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有一部分學生總感覺自己被大學的世界拒之門外,主動的或被動的,必然的或偶然的。但無論原因如何,缺乏了集體生活的個人,孤獨的感受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導致情緒失落的主要原因。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途徑
(一)有針對性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心理健康的趣味性與知識性相融匯。
從心理學講座的上座率上不難發現大學生對心理學知識的渴求程度。在很多學生看來,心理學本來就是一種極具吸引力的學科,科學、神秘而又令人著迷。因此,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可以充分利用好學生的獵奇心理,以趣味性為切入點,以知識性為目的,二者相融合,從而達到吸引學生教育學生的效果。
第二、健康教育的預防性與治療性相結合。
很多人存在這樣的認識誤區,即解決心理問題為主要任務,預防心理問題為次要任務。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也是大學心理健康問題解決起來總是事倍功半的原因所在。健康教育應首先做到預防為主,防微杜漸、未雨綢繆。發現問題越早,解決問題越容易,而不能當沒出現危機事件時放任自流,一旦出事再積極治療。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將預防性與治療性相結合才能更加有效。并通過研究總結不同心理問題初期的表現,以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解決。
第三、教育開展的課堂性與生活性相貫通。
心理健康教育的收效絕非幾次課堂教學就能實現,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中來。只有有意識的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心理學知識才算了學會了學懂了,不然再多的理論也起不到好的作用。
第四、教育者的專業性與業余性相輔助。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實施者主要包括心理學教師、心理咨詢師,業余實施者主要包括輔導員、社會工作者、教師、黨團干部、學生干部等。專業的開展方式包括心理健康課、心理健康講座、心理咨詢。業務的開展方式主要包括其他人員對學生的心理疏導。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基礎,但業余的心理健康教育圍繞著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二者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因為存在了其中一種就認為另一種沒有存在的必要性。
第五、教育過程的整體性與階段性相協調。
不同年級學生關注的重點是不同的,出現的心理問題也是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某種程度上也和學生學習的專業課是一樣的,有一個由淺入深的層次性問題,例如對大一的學生沒有必要開展過多關于就業焦慮的心理疏導。所以心理教育和職業生涯是一樣的,都需要規劃,需要整體性與階段性的協調。
(二)高校學生工作與高校社會工作相結合
目前很多高校的學校社會工作基本上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學生管理工作所代替。雖然學校社會工作與學生工作有重合的部分,然而社會工作與學生工作的理念與方式卻存在著較大的區別。社會工作強調“助人自助”,學生工作注重全面細致,面對同樣的問題所采取的主要工作方法方式也可能不盡相同。二者的共同之處在于服務的主體是相同的。有效的整合學校社會工作和學生工作的優勢,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具體可以從積極構建系統預防、合理完善資源分配、特別關注弱勢群體和及時介入危機事件四方面入手。
(三)通過高校黨團建設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高校基層黨建工作肩負著為黨輸入高素質的新鮮血液的使命,同時也是加強大學生道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方式。為了提高高校基層黨建水平,從學生的思想上、心理上、行為上積極融入大學,應從改變形式主義的黨員發展程序、改善僵化枯燥的基層黨建活動、改良作用單一的學生黨建功能、改革動力不足的黨建創新機制幾個方面入手,拓展高校黨建思路,切實提高黨建水平。
(四)避免不良社會思潮的影響
青年大學生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容易接受新鮮事物,且尚未形成自己確定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最易被社會思潮所影響。例如散漫的新自由主義、功利的實用主義、虛偽的民主主義、狹隘的民族主義、虛榮的拜金主義以及獵奇的等不良社會思潮對大學生價值觀均存在著負面的影響。在此影響下,大學生形成了頹廢型行為、功利型行為、冷漠型行為、沖動型行為和享樂型行為,最終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為了抵御不良思潮對大學生的影響,高校可以從提高思政教育水平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強調學習主體地位運用現代媒介手段、了解學生個性心理,控制正確輿論導向幾個方面加以改善。
四、小結
大學生正處于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達到真正成熟的階段,因而在心理發展中,就難免出現許多矛盾和沖突。在有些情況下,大學生不能很好的處理心理發展的矛盾和沖突問題,所以在高校中才會頻頻出現大學生因心理問題而導致的極端行為。例如大學生跳樓、馬加爵碎尸、藥家鑫殺人、以及在大學校園中各種各樣的非主流個性張揚等現象,讓曾經的天之驕子如今飽受爭議,無數次因為各種事件被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這些現象的背后,其實質還是反映出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包括:學業問題、情緒問題、人際關系問題、情感問題、大學生活適應問題、就業問題等。大部分學生心理都或多或少的受到這些問題的困擾,因此有針對性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幫助學生解決困擾,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在地方建筑類高校中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為社會培養全面發展、適應性強、抗壓性好的建筑類人才。
參考文獻:
[1]彭聃齡.《普通心理學》.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5月
[2]樂國安.《應用社會心理學》.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年12月
[3]巴倫著,楊中芳譯.《社會心理學》.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
[4]陸士楨,王,《青少年社會工作》,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9月
[5]張明明,《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摭論》,今日科苑,2003年4月
今天我們舉行教育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第二屆本科畢業生歡送晚會,也是幼兒師范學院分解成立后的首屆本科生畢業歡送晚會。首先感謝學校領導的出席。同時熱烈歡迎XX師范學校各位領導、學前教育專業師生同臺獻藝。
最近,學校進行學科重組和機構改革,教育學院分解為教育學院和幼兒師范學院。但是,因為干部調整還沒有到位,我們的部分活動是兩院分開進行,部分活動還在同一學院進行。按照昨天學位授予典禮的安排,今年的學生仍然以教育學院學生名義畢業。
同學們,2011年,你們從全省、全國各地來到這里學習,四年來,你們學習了身體健康教育課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選修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藝術科學基礎課程,學習了原理、思想概論、法律基礎、思想品德修養等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學習了英語讀寫和電腦技術等現代公民素質教育課程,學習了大學語文、人體解剖學、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教育學原理、中外教育史、課程與教學論、教育統計學等教育學專業基礎課程,學習了學前衛生學、學前心理學、學前教育學、學前游戲學、教育管理學、音樂基礎、美術基礎等核心課程,學習了幼兒園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領域教育活動指導、幼兒園班級管理等專業課程,學習了聲樂、器樂、舞蹈、美術、手工等藝術技能課程,實踐了備課、說課、講課、游戲活動設計、教育活動設計等教育技能課程。通過校園藝術周和各類校外、課外學術、藝術、技術活動比賽,特別是教育見習實習和畢業論文答辯,你們的教育能力和學術水平達到了本科學士學位標準。昨天你們已經接到了校長授予的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作為學院院長,我感到無比自豪,在此,感謝學校黨委和行政的科學領導,感謝學校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感謝全院教師和教學輔助人員的精心培育,向全體畢業生表達強烈的祝賀。
同學們,大學畢業只是人生里程中的一個節點,未來的路很長很長,會遇到各種機遇和挑戰、各種快樂和憂傷、各種順達和挫折,你們記著,好人比壞人多,但好人也會成為對手,好人與好人的競爭更加殘酷。可是你的老師永遠是老師,永遠是好人,他會永遠關心你的發展、你的成長。作為院長、教授,我希望你們守住底線,希望不要在監獄里看到你的身影,不要在戒毒所聽到你的聲音,不要在單位紀律處分的名單上看到你的名字,不要在報紙的負面報道里看到你的事跡。你做不到優秀,但肯定會做到良好,至少會是合格。我們相信,幾年后你有了自己的孩子,你會更加深刻的理解幼兒教育,理解家庭教育。雖然我們都知道,前程不可能錦繡,萬事不可能如意,但我還是祝愿你們前程似錦、萬事如意。
同學們,教育學院和幼兒師范學院的分解,是學校的第三次跨越式發展的戰略需要,也是我省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更是省級特色專業建設的需要。我們相信,有學校黨委的領導,有學院新領導的新思路,幼兒師范學院會成為全校、全省、全國更有影響、更有特色的學院,讓成功見證信念,讓歷史見證未來。
最后,祝愿幼兒師范學院再造輝煌,祝愿文藝晚會演出成功,祝愿XX師范學校與幼兒師范學院的合作結出美麗的花朵。祝愿XX城市學院實現自己的中國夢。
畢業生歡送晚會致辭(二)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同學們:
今天我們舉行教育學院本部第五屆本科畢業生歡送晚會,也是教育學院與幼兒師范學院分解后的首屆本科生畢業歡送晚會。因為今天下午我在XX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參加XX省高校教師職稱高評會,難以趕回本部參加晚會,所以就近參加幼兒師范學院的歡送晚會,特委托馬XX副書記代表我在本部晚會致辭。
首先感謝大家參加今天的晚會,同時感謝我們同臺獻藝的師生。最近,學校進行學科重組和機構改革,教育學院分解為教育學院和幼兒師范學院。但是,因為干部調整還沒有到位,我們的部分活動是兩院分開進行,部分活動還在同一學院進行。按照昨天學位授予典禮的安排,今年的學生仍然以教育學院學生名義畢業。今天下午,學校黨委組織部召開干部教師大會,已經開展推薦調整兩個學院的領導干部,預計很快就會配備好新領導。
同學們,2011年,你們從全省、全國各地來到這里學習,四年來,你們學習了身體健康教育課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選修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藝術科學基礎課程,學習了原理、思想概論、法律基礎、思想品德修養等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學習了英語讀寫和電腦技術等現代公民素質教育課程,你們學習了哲學、法學、社會學、管理學、生理心理學、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管理心理學、認知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等心理學基礎課程,學習了教育哲學、教育學原理、中外教育史、課程與教學論、教育統計學、教育管理學等教育學基礎課程,學習了思想政治教育學、心理健康教育學、人力資源管理心理學、心理測量學、心理咨詢學、心理輔導學、特殊教育學、特殊兒童心理康復、小學各科教學法、選修了音樂、美術等藝術技能課程,實踐了備課、說課、講課、教學活動設計、教學方案制作等教育技能課程。通過各類校外、課外學術、藝術、技術活動比賽,特別是教育見習實習和畢業論文答辯,你們的教育能力、管理能力、教學水平、學術水平達到了本科學士學位標準。昨天你們已經接到了校長授予的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作為學院院長,我感到無比自豪,在此,感謝學校黨委和行政的科學領導,感謝學校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感謝全院教師和教學輔助人員的精心培育,向全體畢業生表達強烈的祝賀。
同學們,大學畢業只是人生里程中的一個節點,未來的路很長很長,無論是攻讀研究生的學生,還是走上小學教師、幼兒教師、人力資源管理師、心理咨詢輔導師崗位的學生,都會遇到各種機遇和挑戰、各種快樂和憂傷、各種順達和挫折,你們記著,好人比壞人多,但好人也會成為對手,好人與好人的競爭更加殘酷。可是你的老師永遠是老師,永遠是好人,他會永遠關心你的發展、你的成長。作為院長、教授,我希望你們守住底線,希望不要在監獄里看到你的身影,不要在戒毒所聽到你的聲音,不要在單位紀律處分的名單上看到你的名字,不要在報紙的負面報道里看到你的事跡。你做不到優秀,但肯定會做到良好,至少會是合格。雖然我們都知道,前程不可能錦繡,萬事不可能如意,但我還是祝愿你們前程似錦、萬事如意。
關鍵詞:會計學專業英語;體驗教學;立體;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3-0037-03
一、會計學專業英語教學目標
最終目標:1998年我國對高校經濟管理學科、專業和課程體系進行了一次較大的調整,目的是培養大批復合型、外向型和創新型經濟管理人才。會計信息作為一種商業語言在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要想參與國際競爭就必須懂得國際商業語言。會計專業英語就是培養學生具有搜集涉外會計活動中的會計信息、處理國際會計業務、跟蹤國際會計理論和實踐最新發展的能力,為他們以后的學習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直接目標:掌握基本的會計專業詞語,了解國外的會計準則和具體會計處理方法,能夠用英語處理一些簡單的、基本的會計實務,能夠看懂并能編制英文財務報表,能夠用英語交流(包括聽、說、讀、寫)會計知識和信息,能夠閱讀與會計專業相關的文獻,并撰寫一定水平的專業英語論文。
二、會計專業英語體驗教學模式改革理論
現代認知心理學派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是靠學習者個體主動地建構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或吸收,每一個人都會非常主觀地用自己的經驗建構自己個人的知識,決定知識的吸收與否。因此,學生獲取知識的多少不僅僅通過教師傳授獲得,更重要的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影響,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Wilson 1996)。學習是認知結構的建構和重構,是尋求知識和信息加工的過程。“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建構主義學派理論提倡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導向的學習。學生是知識信息的加工主體,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被動接受外部刺激。它強調學習者應具有高度的“自主建構”意識,重視學習情境和自主學習策略的設計,強調將信息和加工技術有效地融合于教學過程,為“自主建構”學習提供一種恰當的教學環境,從而實現主動探索、情境創建、多重合作、資源共享的新型學習方式(Phillips,D.C.2000)。體驗式學習的理論與John Dewey的進步教育哲學(Progressiv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Lewin 的社會心理學理論,kelly以及Diget的認知教育和認知學習理論,Maslow和Rogers的人本主義心理學等都有密切聯系。John Dewey主張的learning by doing概論了體驗式學習的理論來源的共同特征。體驗式學習強調了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學生的“經驗生長”為中心,強調在學習的過程中把所學內容轉化為自身知識并掌握知識的本質。
三、會計學專業英語體驗教學模式的立體教學改革
對會計英語教學模式的設計應該考慮學生的語言基礎,根據本校學生對會計英語教學的認可度和接受力,將教學設計為幾個階段,主要思路是在課程開設期初用漢語和英語學習會計專業知識,會計內容以中國會計體系為主,國際會計為輔,針對學生開始用漢語教學為主,英語為輔,隨著教學進展,逐步過渡到以英語教學為主,漢語為輔,課程將近結束時采用全英語教學。根據體驗教學模式的原則構建的教學內容,設計思路不是按傳統會計常規體系如會計要素的核算、財務報表的編制等來安排,而是按實際經濟業務流程來構建,這樣設計的教學內容便于將會計知識情景化,為體驗學習創設條件,明確在不同的情境下,處理會計事務的技能和方法。
1.會計英語教學素材選擇的立體化。目前多數《會計英語》的教材主要介紹美國公認會計原則、會計循環、主要會計要素的簡單會計核算以及基本財務報表的編制,以及對管理會計、成本會計和審計的概括介紹,由于一般學校會計專業英語課程在大四第一學期或大三第二學期開設,這部分內容學生已經在前期課程中學過,如果按照現有教材組織教學,學生會由于教學內容缺乏挑戰性,逐漸產生厭煩感甚至喪失學習興趣。只有當學生的認知需求與教學內容難度相平衡時,教學才能產生最佳效果。因此提供會計英語教學素材應體現立體化,即會計英語課件(生動、具體、人性化)、錄像片(國外具體會計業務的處理情節)、案例和財務報表(重點進行財務報表分析及其結果的應用)等,組織學生教學互動及角色扮演,讓學生在以上這些情景中學習實用的會計英語知識,獲得用英語進行會計業務的能力。其中語言設計會以全英文的形式出現,過程中會有教師和學生的中文解釋。同時新的教學模式應以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為支撐,使英語教學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個性化學習、自主式學習方向發展。本校已設置網絡教學資源平臺,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多媒體的圖文并茂的教學效果,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外傳授大量的課內外知識,同時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習動機,發揮多媒體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和動態性、交互性、模擬性、針對性、高效性和重復性的特點。
2.教學活動體驗的立體化。體驗立體化教學模式最大限度提供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流機會,有師生單向交流、師生雙向交流,在師生、學生之間多向交流,教師是課堂交流的中心,從而創設了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構建愉快民主的教學過程,在課堂上營造出一種師生平等、同學互促的和諧氛圍,為學生創設表現其各方面聰明才智的契機,同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是協作學習模式、混合學習模式和自主學習模式的有效結合。在體驗教學模式中,教師不僅是課堂互動交流的參與者,而且還是課堂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指導者、監督者和評價者。教師需要在課前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堂活動,模擬真實情境,鼓勵學生將所學到的語言進行實際運用,提高語言學習的有效性。具體來說:(1)教學內容情景體驗。①會計業務處理場景錄像。有業務背景的英語錄像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情景,在學習某種會計業務前,放一場相關錄像,能讓學生很快進入業務情景,學生通過觀察錄像了解業務過程,為下一步通過實際操作并體驗操作后果做準備。例如可以提供生產車間產品生產成本會計核算的相關錄像,讓學生以此為情景,體驗產品制造賬務處理方法。該種體驗教學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克服學生對專業詞匯的生疏、快速牢固記憶困難大的現狀,在情景中感受會計專業詞匯的應用以及具體環境的意思表達,輕松愉快地將專業詞匯和英語表達在腦海中儲存。②會計案例。作為體驗學習的英語案例,應盡量從真實業務中提煉,不能作過于簡單的處理。會計英語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需要學生在未來的涉外財務工作中能初步運用英語知識對企業的經濟業務中涉及的英文票證、英文賬務處理流程等內容具有足夠的感性認知和理性認識。(2)鞏固學習。①設置選擇性練習。通過提供單選多選形式的英語會計練習,有傳統的選擇題、閱讀理解題,還要加入原版的會計學術論文進行英文翻譯及總結或體會,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反思總結。②專題討論。課前設置不同類型、不同難易程度的討論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條件興趣選擇合適的題目,按選題分為不同小組,學生先寫出英語發言提綱,再用英語在小組討論中表達觀點,使學生在會計專業知識能力和英語口語交流方面都獲得鍛煉,之后,每組選出一名代表宣讀本組討論結果,根據討論結果的匯報,給每組打分,記入本課程的期末綜合成績中。③專業小論文。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在每一會計業務處理環節結束后,鼓勵學生就某些問題進行研究,或者就某些會計業務進行反思總結概括,寫成英語小論文,用英語宣讀,并接受質疑,鍛煉學生思想總結、問題分析、問題解決以及書面表達和口頭表達的能力。
3.課程成績評定立體化。課程成績的評定改變傳統的只在期末筆試確定成績,本次教學改革成績評定按照平時課堂表現(包括個體表現、團體表現)、小論文質量以及最后綜合考試結果確定每一位學生的成績,以此來給學生日常的會計英語學習增加興趣的同時,更加端正其學習態度,既強調過程,又強調結果。
四、會計學專業英語體驗教學模式的立體教學實踐
本次教學改革歷時3年,共有3屆會計專業大四學生參與此次改革實踐活動。從實踐結果來看,首先,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之前,學生上課與否取決于老師要求是否嚴格,如果每節課老師點名,學生會勉強到課,即便如此,到課率也不是很高。改革后,學生能主動上課,即使老師不點名,到課率在95%以上,上課氣氛明顯改善。其次,學生能夠開口說話。學生由于英語語言基礎差異,而且,語言表達能力尤其弱,不敢開口,改革實踐后,同學們都能大膽開口表達,盡管發音不標準,但克服不自信心理是最大的進步。再次,學生們能夠閱讀會計專業外文資料,書面表達能力也明顯提高。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每年會計學專業畢業論文的英文題目即英文摘要部分,之前學生在翻譯時不考慮語法,專業詞的使用更是摸不著頭腦,現在學生的翻譯基本上專業詞使用不存在問題,語法錯誤明顯減少。最后,經過本學期會計專業英語的學習,以前沒有通過國家英語四級考試的學生在畢業前都通過了四級,順利拿到學位證書,不能不說和本學期的會計英語教學改革有關。總之,體驗式立體化的教學改革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改革取得預期效果。
“好的心理咨詢師可以讓困惑的人茅塞頓開,如沐春風;而一個糟糕的咨詢師可能會讓人在做完咨詢后自殺。”美國威靈基金會董事長、原北京大學心理系客座教授徐浩淵博士如是說。
曾在美國學習了四年臨床心理學的徐浩淵,1998年回國后在北京人民廣播電臺開通“徐博士心理熱”節目。1999~2001年,徐浩淵任北京大學客座教授,教授臨床心理學研究生的課程。
在記者面前,徐浩淵并不掩飾對國內心理咨詢行業的失望,“通過考證就可以進入這個行業,太多不應當進入這個行業的人進來了。有些人簡直是在屠殺心靈,他們沒有資格做心理咨詢”。
“給病人開腹后扔到大街上”
徐浩淵曾接觸過很多國內的心理咨詢師,她的感覺是真正懂得用合適方法做咨詢的人太少。
1998年,剛從美國回國的徐浩淵發現,國內的心理咨詢師愛跟病人講道理。“我告訴他們,講道理沒用,那是你的模式,你要了解對方潛意識里的問題。”
不久徐就發現她的勸告并沒有起到什么效果,因為多數從業者“沒有受過正規的心理學教育”。她不止一次地看到,那些把內心傷痕埋得很深的來訪者,在咨詢所因為咨詢師的不當“治療”而受到的傷害。
“好比肚子重有個瘤子,咨詢師能夠打開看。但他不知道怎樣安全地把瘤子切除,然后安全地縫合。他能做的,就是拿著刀拼命戳那瘤子,最后就是讓人開著腹走出門滿街跑。”徐浩淵認為,很多人之所以求助于心理咨詢師,都是因為知道自己有心理問題。但是到一個并不合格的咨詢師手里,這個人就很可能就會病情大發,“正常生活都被毀掉了”。
徐浩淵在美國接受臨床心理學教育時,老師強調的第一點便是“安全”。
“什么樣的東西可以往下挖,什么不能挖,在怎樣的情況里可以動,都是非常有講究的。好比是一個手術,這人體質根本不行,非要打開肚子給人動手術,縫上人就死了。”徐浩淵說,不少心理咨詢師包括很多大學里的心理學教授,把讓來訪者痛哭流涕看成自己“會了”,這樣的咨詢無異于殺人。
“赤腳醫生課程發醫學院畢業證”
接受《新世紀周刊》采訪的多數心理專家認為,現行的心理咨詢師認證制度存在很大缺陷。
2005年10月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正式頒布《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標準》,對心理咨詢師的入門門檻做了提高。中國心理咨詢師職業等級分為三級、二級、一級,其中申報心理咨詢師三級者須具備以下條件之一:1,具有心理學、教育學、醫學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2,具有心理學、教育學、醫學專業大專學歷,經心理咨詢師三級正規培訓達規定標準學時數,并取得結業證書。3,具有其他專業本科以上學歷,經心理咨詢師三級正規培訓達規定標準學時數,并取得結業證書。
“條件一中的被業內稱為‘學院派’,偏重理論研究,實際進入市場執業的并不多。”畢業于天津師范大學教育系的鄭軍,現為天津作協會員,發表過《心理誤區二百例》、《心靈簡札》、《說文解字話心理》等數部心理科普類作品。鄭軍曾走訪過全國多個城市的心理咨詢機構,發現多數從業者是通過培訓加考試的方式進入心理咨詢行業的。
“很多人跟他們_接觸就知道,這人沒上過大學。”鄭軍說,學員花上數千塊錢,在四個月周六日上課,一共五百多個課時。教材的內容是普通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管理心理學等各個科目的一個濃縮本,相當于大學心理系學生大學一年級第一學期的課。
“如果學員一點心理學知識都沒有的話,看了之后只是一個入門。如果本身就受過專業教育的話,這個培訓是沒有用的,還不如當年在學校學的東西多。”鄭軍認為通過這樣的培訓拿到的“心理咨詢師資格證”非常尷尬。“好比一個赤腳醫生的課程,培訓完以后就給他發個醫學院本科的證書,你說這人出去能看病嗎?”
雨后春筍,成材不多
北京心愷信心理事業發展中心首席顧問張麗,從2003年開始講授心理咨詢技能和咨詢師個人成長兩門課程。在4年的培訓生涯中張麗發現,學員在參加培訓時“為考而考”的心態明顯,少有人能主動去學習咨詢師心態等與考證“不那么大相關”的知識。
“我們說到培訓,首先就會想到英語培訓。計算機培訓等這種技能性的培訓。心理咨詢被戴上一個培訓的帽子后,學員就會覺得:我交了錢接受培訓了,我就知道怎樣做了。事實上不是那么一回事。”張麗說。
在張麗看來,心理咨詢師不是能培訓出來的,而是一定是用師傅帶徒弟的實踐帶出來的。在美國,一個合格的心理咨詢師是需要有教育學、心理學或醫學的博士學位和兩年以上的咨詢實習證明才可從業;而國內的情況,多數還是在邊干邊學。
鄭軍曾在北京、天津、重慶、濟南等城市摸過底,每個城市中真正實現贏利并良好運營的民營心理咨詢機構都不超過十家。“這幾年確實是像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但筍子長成竹子的太少。”
目前,全國心理咨詢行業收費價格是根據咨詢師的級別而定。最低每小時收費100元到150元。普遍價在200元到300元,再往上走是500元、800元、1200元不等。但鄭軍認為,心理咨詢行業普遍經營慘淡,他們“用宣傳自己的價位的方式來宣傳他們的紅火”。
“很多人敢進來,是因為這個行業門檻很低。一兩萬塊錢租間房子,還不用門面,居民樓上的那種就可以,一個人或幾個人合伙,撐兩三年,最后沒業務也就散掉了。”鄭軍說。
張麗也認為這個行業需要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考完證后就開業,多數人慢慢就會發現做不下去,最終選擇退出。因為來訪者在掏錢后,如果發現咨詢師對他的問題沒有幫助,可能對咨詢師整個行業都會產生質疑。這個新興行業對口碑的依賴很強烈。
“真的想靠做咨詢來養活自己,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張麗說,有志于做心理咨詢,還需要有一定的費用支付能力,他們需要在執業后還得“經常充電”。“國內的老師講課,一個班五六天下來就得兩三千。做心理咨詢的人為了能更好的工作,可能一年得參加六七個班,這些費用就不下兩萬塊錢。”
“這些問題我們在培訓時也跟學員講到,要對做心理咨詢師之后遇到的困惑有充足的心理準備;但是他們在學習的時候急于考證,這些問題不大能聽得進去。只有當他遇到這樣的問題,才能意識到。”
學員身份五花八門
進入心理咨詢師培訓班的人群中,女人比男人多。“女性能占到60%~70%,因為女性更敏感,對人本身的問題更加關注,相比之下男性關心具體的事。比如我跟你抱怨,一邊哭一邊說,男人就會認真聽我說的事情,而忽視了我一邊哭一邊說的情緒。”張麗說。
學員的身份也是五花八門。最受張麗們歡
迎的是被他們稱為“行業內”的人:武警,監獄管理者,婦聯,教師等。因為他們是“源源不斷”的,單位出錢。批量供應。
自己掏錢報名參加培訓的人大約占到五六成,其中有人力資源工作者,醫生,律師,“也有跟你一樣的記者”,張麗笑笑,“大家出于職業規劃的需要,也都是想有個好前程。不過接觸到的大部分人,聊到后來就發現,都是跟個人的困惑和問題有關”。
部分靠單純一對一咨詢難以維持運營的心理咨詢所,逐漸將業務轉向心理咨詢培訓。“搭一個平臺,請當地的大學老師來講課,他們收取一些中間費用。”鄭軍說。在某種意義上,這種模式與傳銷倒是有幾分相似。
“早年有個比喻:大家都去加利福尼亞淘金。也有一些人跟著去賣水。淘金的人里面,有的人發財了,有的人一無所獲,但無論如何,賣水的人肯定會賺錢。搞心理咨詢培訓的人就好比那賣水的。”
鄭軍認為,心理咨詢行業從2001年到現在,幾乎沒有人“淘到過金子”。“重慶曾有人投資400萬,搞大型的心理咨詢機構,最后也是血本無歸。在下游持續不能淘到金子的情況下,上游奏水的生意也不好做了。”
加強行業協會的作用
在專家們看來,國家現行的心理咨詢師認證制度“達到了普及推廣心理學知識的效果”,但作為專業隊伍的建設而言,還“遠遠不夠”。
“在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做心理咨詢的認證都是心理協會的行為,政府不應當成為認證的把關人。”張麗拿中國香港地區為例,心理咨詢師有自己的聯合會。聯合會中的專家們根據他們多年的經驗去審核培訓教材。認證一個咨詢師是否可以進入這個行業,他們會考慮申請者是否取得相關專業的碩士或博士學位,受過多少年的專業訓練,再看他受到的技能培訓如何。
張麗介紹,香港地區的心理咨詢師每年都要經過審核,其案例報告、學術論文、案例督導都有詳細的備案和記錄。“有一個專業的行業協會來很好地維持這個行業的純潔度時,心理咨詢就會在公眾中有可信度,也就意味著其學術的位置越高,公眾才會愿意花錢去購買這樣的服務。”
美國被認為是心理咨詢制度較為成熟的國家,但在美國有過多年學習生活經驗的徐浩淵卻認為,從社會工作的角度而言,收費心理咨詢是失敗的。
英國心理學家麥克里奧德綜合北美西歐等國對心理咨詢業的調查數字后,得出結論:在西方工業社會,每年大約只有平均4%的成年人接受心理咨詢服務。
徐浩淵說,美國看心理咨詢師的人分布在兩個極端,演員、明星每年扔十幾萬給心理咨詢師,聽他們傾訴垃圾,討個舒服。還有一些吃低保的窮人,他們宣稱“政府應為我的情緒低落負責”。而普通工薪階層中,光顧心理咨詢機構的人很少。
論文關健詞:中職學生;體育學習;心態;參與
論文摘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調查訪問和數理統計等研究方法,并依據社會心理學、體育心理學和教育心理等對當代中職學生的體育學習心態進行了調查和研究。研究結果表明,中職學生體育學習心態有:積極參與,主動參與、被動參與、消極逆反四種心態。對主動積極參與體育學習心態和不良體育學習心態進行了分析和闡述,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目的在于為學校的體育教育工作提供心理學信息和一定的參考依據,對實施全民鍵身計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1.前言
心態是在個體的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并隨個體與社會的相互作用而不斷發展變化。個體心態的形成和發展是以個體的價值觀形成和改變為基礎的。就體育心態而言,是通過身體活動的體驗和對某對象怎樣感覺思考和行為的一種心理傾向。
為了了解中職學生的體育學習,本文通過對現階段中職學生的調查研究,探索其形成的原因。目的是如何開發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為學校的體育工作提供心理學信息和一定的參考依據,對實施全民健身計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2.研究對象和方法
2.1 本項研究從2008年9月開始對陜西省二十所中職學校的男、女學生共計408人(其中女生204人)進行問卷調查,調查中采用預先設計的指標進行了問卷調查,并對部分大學生進行了座談詢問工作。
2.2 對座談、問卷收集的材料進行數理統計處理,運算處理借助Casiofx-180計算器完成。
3.結果與分析
3.1 中職學生體育學習心態特征
體育參與心態是人們對體育態度的初級認識過程。在參與體育活動的過程中產生的心理活動,即感知、興趣、動機、需要、體驗到評價等的認識和自我完善的過程,只有運動鍛煉對人體生命施加具體影響和作用,才能產生相應的需求心態活動。從調查中了解到中職學生的體育學習為四種心態。
3.1.1 積極參與心態:13.4%的中職學生每周參加體育運動4次以上。他們對體育鍛煉有較強的需求意識和參與意識。經常運用各種體育的手段和方法來強身健體,娛樂身心,豐富課余生活。
3.1.2 主動調劑心態:66.4%的中職學生每周參加體育活動1-2次。他們認為體育鍛煉是一種調節精神、擺脫煩惱、消除學習疲勞的有效手段之一。參與的主要方式是采用不定時的較低強度運動為主的身體活動。
3.1.3 被動參與心態:15.3%的中職學生擔心體育不及格,尤其是《國家體質健康標準》不過關,只是在考前的一段時間參加體育鍛煉。另一部分學生認為學習緊張,參加體育鍛煉影響文化課的學習。他們只是在感到身體不適或其他同學的應邀下偶爾參加一些體育活動。
3.1.4 消極逆反心態:4.9%的中職學生因為多種因素的影響,多年來沒有養成從事體育鍛煉的習慣,對運動項目不擅長,怕害羞而回避參加體育鍛煉。另一部分學生認為自己很年輕,又無病不需要參加體育鍛煉。
從調查來看,79.8%的中職學生對體育學習的心態是主動積極的,具的良好的動機。他們表現出對體育學習具有求強、求娛、求知、求新的心理需求。
從統計來看,積極參與心態男生明顯高于女生,而被動參與、消極逆反心態,女生明顯高于男生。
3.2 中職學生積極參與體育心態分析
從心理學和社會學角度來看,影響中職學生積極參與體育學習心態大體有自身的需要和外部因素的影響。其中自身的需要和體育教學的影響是最主要的。
3.2.1 自身的需要:通過體育鍛煉達到強身健體、發展個性、培養終身體育能力是中職學生滿足自身需要的主要目的(見表一)。
從表一中可以看出中職學生積極熱情地參與體育鍛煉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促進自身的身心健康,尋求體育運動中帶來的樂趣。其次為能力顯示。社會交往和審美需求。由于男、女學生在心理、生理等方面有所不同,也表現出參與體育活動的態度有所差異。
3.2.2 體育教學的影響:由于近幾年的中職學校體育教學在教學形式、教學內容上的改革,學生的興趣,愛好,從而激發了他們主動、積極地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那些具有娛樂于健康之中的體育項目受到學生的喜愛。從調查結果中顯示:籃球、足球、乒乓球、是男生最喜愛的運動項目。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排球是女生最喜愛的運動項目。
3.3 影響中職學生不良體育學習心態的因素
不良的體育心態對中職學生的體育鍛煉有嚴重的滯后作用。影響中職學生不良體育學習心態的因素,主要有(見表二)。
3.3.1 對體育的認識不清:有的學生認為自己身體無病無疼就是健康,認為自己精力旺盛,身體無病,有用不完的勁,無需花時間為身體健康做更多的投資;還有一些學生認為吃藥、打針就可以解除病疼,而平時“進補”、“凈養”則可增強體質。過分依賴外在的藥物和滋補品而不愿通過適當的健身運動獲得機體內部的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的提高。還的一部分學生平時忽視健身,有病才想起健身,由此看來他們對體育促進健康的含義,還是缺乏真正了解認識。
3.3.2 體育設施的影響:中職學校的體育設施本身就比較缺乏,在體育設施的建設上又出現滯后現象,另外,運動場地被侵占搞基建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學生由于沒有良好的體育設施和鍛煉環境是影響他們不參加體育鍛煉的重要因素。
3.3.3 興趣、愛好的影響:有12.8%的學生,由于在中學時期就不喜歡運動,還有的是因為自身的條件的影響,在體育方面沒有擅長,加之體育課中又沒有很好地掌握某項運動的技能而害羞,不愿意去運動場所。另外有一部分學生因為沒有同伴而放棄參加體育鍛煉。
3.3.4 其它因素的影響:中職學生的身體機能狀況、性別年齡、家庭條件以及學校的體育風氣、傳播媒體、周圍環境等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他們的體育需求心態。
3.4 轉化不良心態的措施
體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其特殊的價值體系和功能體系。它的作用和地位已遠遠超出了文化和教育的范疇,具有廣泛的社會學和心理學意義。中職學生對體育學習的心態直接影響著參加或堅持體育活動的結果和效能。
3.4.1 轉變不良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由于我國的教育體制偏重于知識的傳授,缺乏對學生在人生價值審美、情感、意志、信念等方面的引導,使中職學生缺乏對現代生活的真正理解、缺乏情感、美感和責任感,造成了教育有片面性與人的生活精神完整性的本質相悖。因此必須加強對中職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提高他們對健康含義的認識,改變無病就是健康的思維方式和“宿舍、食堂、教室”三點式的生活方式。
3.4.2 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搞好體育教學工作:學校要切實落實《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的宣傳和引導工作,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體育教師的授課要做到趣味性、實效性和全面性。注重學生體育專長的引導和發揮,使那些不擅長體育運動和由于身體條件的原因不喜愛運動的學生也能在體育運動中獲得樂趣,逐步轉化他們消極的體育參與心態。
3.4.3 加強理論課教學,提高健身意識:理論課教學的內容要針對中職學生在體育與健身方面存在的問題和產生的誤區。突出健身的意義、內容、功能以及與中職學校體育的關系,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與手段,體質評價與醫務監督等內容。使學生了解不同的鍛煉方法對其身體發展的作用和意義,培養良好的健身參與意識。建立起自我鍛煉、自我需求、自我受益的價值觀。
3.4.4 加強體育場館的建設,適應學生體育鍛煉的需求:目前我國中職學校的體育設施普遍存在著不足,這是影響學生參與體育學習心態的一個重要因素。加大投入固然是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困難的關鍵。但在現狀下合理安排。組織管理,提高場地設施的利用率,必將大大緩解壓力。另外,從調查來看學生對體育消費還是能接受的,通過適當收費,可以緩解投資不足的狀況,也可以提高管理、輔導人員的積極性。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花錢買健康”的體育意識。
4.結論
4.1 通過對當代中職學生參與體育心態的調查,反映了現階段中職學生對體育態度的心理傾向,從整體上看本次調查對象對體育參與心態依次為主動調劑、被動參與、積極參與、消極逆反。
4.2 影響中職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體育學習心態主要是受自身需要和體育教學和影響。
4.3 影響中職學生不良體育學習心態的因素主要是體育認識、學習壓力、體育設施、沒有興趣等。
4.4 本研究提出的改善當代中職學生體育參與心態的對策,是提高大學生整體素質,增進他們身心健康,適應現代化生活節奏的需要,是讓每一位中職學生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的需要。同時也為學校的體育工作提供有關心理學方面的信息,對當前全民健身計劃的開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張力為,等.運動心理學[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6.
[2]潘菽.教育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曾振豪.大學生對體育選項課學習態度的研究[J].體育科學,1992,3.
歷
層
次
星期五(7月8日)
星期六(7月9日)
星期日(7月10日)
上午
(8:30—11:00)
下午
(2:00—4:30)
上午
(8:30—11:00)
下午
(2:00—4:30)
上午
(8:30—11:00)
下午
(2:00—4:30)
本
科
計算機及其應用
080702
02324 離散數學
02326操作系統
02325 計算機系統結構
00023高等數學(工本)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4741 計算機網絡原理
00015 英語(二)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建筑工程
080806 02439結構力學(二) 00420物理(工)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2442鋼結構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15 英語(二)
漢語言文學
050105 00037 美學
00819訓詁學 00538 中國古代文學史(一)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537 中國現代文學史
00015 英語(二)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英語語言文學
050201 00087英語翻譯 00840日語 00832 英語詞匯學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604 英美文學選讀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會計
020204 00058 市場營銷學
00051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00139西方經濟學
00150 金融理論與實務
00054管理學原理
04184線性代數(經管類)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158 資產評估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4183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00015 英語(二)
工商企業管理
020202 00151企業經營戰略
00139西方經濟學
00051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00150金融理論與實務
04184線性代數(經管類)
00054管理學原理 00153質量管理(一)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152組織行為學
00015英語(二)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4183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
金融
020106 00139西方經濟學
0051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00150金融理論與實務
04184線性代數(經管類)
00054管理學原理 00078銀行會計學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079保險學原理
00015英語(二)
04183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市場營銷
020208 00139西方經濟學
00185商品流通概論
00051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00150金融理論與實務
04184線性代數(經管類)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015英語(二)
00183消費經濟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4183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
國際貿易
020110 00097外貿英語寫作
00051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04184線性代數(經管類)
00045企業經濟統計學 00096外刊經貿知識選讀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099涉外經濟法
04183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物流管理
020229 04184線性代數(經管類)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015英語(二)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4183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
法律
030106 00249國際私法
00264中國法律思想史 00246國際經濟法概論
00265西方法律思想史 00167勞動法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258保險法 00226知識產權法
00233稅法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公安管理
030401 00369警察倫理學 00370刑事證據學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015英語(二)
04729大學語文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371公安決策學
00859警察組織行為學
行政管理
030302 00318公共政策 00315當代中國政治制度 01848公務員制度
00034社會學概論
00923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一)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護理學
100702 03202內科護理學(二)
03200預防醫學(二)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3201護理學導論 03007急救護理學
03004社區護理學(一)
00015英語(二)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機電一體化
080307 02199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
02245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 00420物理(工)
02243計算機軟件基礎(一) 02200現代設計方法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應用化學
081209 08291環境影響評價 08306環境分析與檢測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基礎教育
040120 00266社會心理學(一) 04577中國通史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4578中國小說史
軟件工程
080720 07028軟件測試技術 07169軟件開發工具與環境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7172信息安全 07171項目管理軟件
民商法
030116 00865證劵法 08957法律邏輯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5560破產法
漢語言文學教育
050113 06414漢語言文學教育學 00539中國古代文學史(二) 00541語言學概論 00456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二) 0538中國古代文學史(一)
03709馬克思主基本原理概論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英語教育
050206 00830現代語言學 06421中學英語教學研究 00600高級英語 00456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二) 00832英語詞匯學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地理教育
070702 02094人文地理學導論 06858中學地理專題選講 02105地理教育學
00466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06452中學地理教學
00456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二)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3144環境科學基礎
02099經濟地理學導論
思想政治教育
040202 00312政治學概論 00479當代資本主義 00033當代世界政治經濟與國際關系 00480中國傳統道德 00483科學思維方法 05629思想政治課教學法
歷史教育
060102 00768中國古代經濟史 00775歷史教育學 00771中國現當代史專題 00773世界現當代史專題 00774史學理論與方法 05632中學歷史課專題精講
生物教育
070402 02081 進化生物學 02084組織胚胎學
02078生物統計學 02082 生物學基本實驗技術、
02085 細胞生物學 02079 生態學概論 03709 基本原理概論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15 英語(二)
法律教育
030113 04337中學法律教育專題選講
00228環境與資源保護法 00261行政法學
00230合同法
05678金融法 00466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00249國際私法
00264中國法律思想史 00246國際經濟法概論 00016勞動法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226知識產權法
信息技術教育
080713 04340電視編導與制作 04344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法 04347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02141計算機網絡技術
計算機科學教育
080745 07839計算機教學法 02197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00023高等數學(工本) 00441多媒體教學系統
數學教育
070102 02010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一) 02009抽象代數 06855微分方程 02018數學教育學
物理教育
070202 06129固體物理 02035熱力學與物理統計 02032高等數學(三) 00413現代教育技術
化學教育學
070302 02053結構化學 00413現代教育技術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音樂教育
050408 00733音樂分析與創作 00735音樂教育學
美術教育
050410 00745中國畫論 02200現代設計方法
體育教育
040302 00502體育管理學
教育學
040108 00471認知心理
00452教育統計與測量 00465心理衛生與心理輔導 00472比較教育
00468德育原理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453教育法學
00467課程與教學論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15英語(二)
學前教育
040102 00024普通邏輯
00398學前教育原理
00885學前教育診斷與咨詢 00881學前教育科學研究與論文寫作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402學前教育史 00467課程與教學論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15英語(二)
教育管理
040107 00452教育統計與測量 00455教育管理心理學 00445中外教育管理史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453教育法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15英語(二)
人力資源管理
020218 06092工作分析
00051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06090人員素質測評理論與方法00054管理學原理 06088管理思想史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041基礎會計學 00034社會學概論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15英語(二)
旅游管理
020210 00199中外民俗 00200客源國概況
道路與橋梁工程
080807 06082筑路機械及施工 06076結構設計原理
06080高速公路 06079城市道路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6078交通工程(二)
006081隧道工程
應用電子技術
080735 02358單片機原理與應用 05694制冷技術與控制 02141 計算機網絡技術
05693音響及視頻技術
英語翻譯
050134 05350中級英語筆譯 05384科技英語翻譯 05355商務英語翻譯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5351高級英語筆譯
汽車服務工程
082232 06904汽車保險與理賠 04946汽車發電機原理與汽車理論 04447汽車維修工程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4444汽車鑒定與評估
小學教育
040112 00542文學概論(二) 00472比較教育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6230小學藝術教育
制藥科學與工程
081204 03031藥物分析 03026藥理學(二)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7781藥事管理學(一)
關鍵詞:江蘇省 高職院校 體育需求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643(2013)01-0105-03
高職院校是培養專業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我國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大學生的體育需求狀況直接影響著我國專業技能型人才的體質水平,因此,必須關注高職院校學生體育鍛煉的需求狀況,只有在了解他們體育需求的基礎上才能有針對性的制定相應措施,從而全面促進他們身體狀況的發展。本文試圖通過對江蘇省高職院校大學生體育需求現狀的研究,分析目前江蘇省高職院校大學生的體育參與現狀,找到制江蘇省高職大學生體育意識發展的主要因素,以期對于江蘇省高職院校大學生良好身心素質的培養有所裨益。
1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江蘇省高職院校大學生的體育需求狀況為研究對象,研究過程中,根據江蘇省蘇南、蘇北高職院校的地域分布,分層選取江蘇省6所國家示范(骨干)高職院校(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徐州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無錫職業技術學院、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和4所普通高職院校(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揚州市職業大學、江陰職業技術學院、鹽城紡織職業技術學院)的部分學生體育協會為調查對象。從選取的10所高職院校中,每所高校分別抽取10名學生體育進行問卷調查,共計調查學生100名,其中男生50人,女生50人。對發放的問卷進行回收與整理,回收96份,其中有效問卷92份,有效率為92%。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與大學生體育參與相關書籍和期刊資料,比如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體育心理學、鍛煉心理學、體育概論、社會心理學等專業書籍,同時還查閱了中國核心期刊網、中國學位論文數據庫及維普期刊網等的大量的相關期刊和學位論文,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理論基礎。
1.2.2問卷調查法
在查閱相關社會調查問卷和參考相關書籍的基礎上,向有關學校體育教學的專家學者進行走訪,聽取了他們許多有益見解,設計了高職大學生體育需求方面的調查問卷。問卷經過檢驗,有較高的效度和信度。
1.2.3數理統計法
對調查問卷所得的數據,根據相關的研究內容進行了細致的分類,運用Excel2003、Spss17.0相關軟件進行了分析處理。
1.2.4邏輯分析法
對研究得到的相關數據運用邏輯學的方法進行了詳盡的分析與歸納。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江蘇省高職院校大學生對體育課的需求狀況
體育課是學校體育教學的重要環節,學生體育健身知識和健身方法多數是從體育課堂教學中獲得的,因此體育課堂教學對高職院校大學生體育鍛煉效果有著較大影響,學生對體育課的需求意愿一定程度上與學生的體育活動需求相輔相成。
從表1可以看出,江蘇省高職院校大學生對體育課的態度較為樂觀,在調查的92名學生中,非常喜歡的有69人,占總數的75%,喜歡的16人,占17.39%,僅有7.6%的學生對體育課的態度表現冷淡。這說明目前江蘇省高職院校多數大學生對體育課表現積極,喜歡參與體育運動,這也側面說明大學生在體育鍛煉的參與態度上并沒用因為自我專業或學生、實踐壓力過大而產生抵觸,多數大學生表現良好。
2.2江蘇省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健身意識
2.2.1大學生對健身重要性的認知狀況
體育健身意識是由體育的情感狀態、認知狀態和意志狀態構成的,體育動機隨著體育意識的強弱而變化。江蘇省高職院校大學生對體育鍛煉重要性的認知,影響著他們體育活動的參與積極性和鍛煉效果。
從圖1可以看出,84.78%的高職院校大學生認為體育鍛煉是重要和較重要的,僅有15.22%的學生認為體育鍛煉是無所謂和不重要,由此可見,高職院校大學生對體育鍛煉認知的程度較好,一定程度上已經樹立了較好的體育鍛煉健身意識。這種原因的出現,可能是由于高職院校大學生多數具有頑強的意志,學校又有一些鼓勵他們參與體育活動的政策,使這部分學生和正常學生一樣投入到體育活動中,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學習體育知識和技能,認識到體育鍛煉的社會價值,通過體育鍛煉和同學交往,實現自我價值。
2.2.2高職院校大學生對科學健身方法的認知狀況
科學合理的健身方法對于學生良好體育態度的養成具有重要意義,擁有較好的體育鍛煉認知并不代表能夠較好的進行體育鍛煉,只有掌握了科學的鍛煉方法才能取得較好的鍛煉效果,才能更好的培養鍛煉意識,對高職院校大學生來講,科學的健身方法尤為重要。
通過表2可以看出,高職院校大學生中僅有不到40%的人了解或者基本了解科學的健身方法,有50%多的學生對科學的健身方法了解甚少。可以看出,目前江蘇省高職院校中多數學生對于科學體育健身方法的認知程度較差,這不利于高職院校大學生自我身心素質的鍛煉,這一方面必須加強科學引導,大力宣傳科學的健身方法,促使高職院校學生選擇適宜的運動處方,以便在以后的體育活動中獲取更多的運動愉,從而產生有益的心理效應,促進高職院校大學生體育活動與心理健康的良性循環。
2.3江蘇省高職院校大學生體育健身需求現狀
2.3.1大學生對健身活動的動機需求狀況
動機是任何行為發生的內趨動力,是由某種需要所引起的有意識的或無意識的行動傾向,對人的行為有引導、激發和維持的作用,高職院校大學生體育健身的動機是他們能否長期從事體育鍛煉活動的主要影響因素。
通過表3可知,高職院校大學生對體育健身活動動機需求的動機呈多樣性,其中在調節情緒方面涉及最多,共有20名學生認可,占調查學生的33.70%;可以看出,高職院校大學生對體育健身活動動機需求與普通大學生體育健身動機有較大的區別,他們把調解情緒放在的第一位,這可能由于多數高職院校學生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的壓抑,心理上需要調節,而體育運動可以鍛煉他們頑強的意志,通過體育鍛煉和同學交往,實現自我價值。排在第二位是增強體質,占21.74%;其它依次為娛樂、社會交往、健美減肥、提高技術。沒有學生把應付考試作為體育健身活動的動機,這可能是由于在目前我國高職院校中,對于高職院校大學生而言體育是免修學科有關。
2.3.2高職院校大學生參加體育健身形式需求狀況
高職院校大學生由于其特殊的身體條件,在體育鍛煉的形式上與普通的大學生有著較大的區別。由表4可知,他們體育鍛煉的形式主要是自己單獨進行體育鍛煉,占到調查學生總數的56.52%;和同學一起鍛煉的占到了22.83%;參加學校俱樂部的占10.87%;參加院系組織的活動的占到了9.78%。
2.4高職院校大學生對體育健身活動時間和運動強度的需求狀況
2.4.1高職院校大學生對體育健身活動時間需求的調查
體育鍛煉的時間對鍛煉效果以及鍛煉習慣的養成有著直接的影響,通過表5可知,高職院校大學生中有40.22%希望自己的鍛煉時間在30分鐘或30分鐘以上,有34.78%的學生認為自己的每次鍛煉的時間在30分鐘以下,另外有25%的同學認為自己的鍛煉時間不能固定。可以看出,多數高職院校大學生都希望自己有充足的體育活動參與時間。
2.4.2高職院校大學生對體育健身活動頻度需求狀況
體育鍛煉的頻度也是體育人口判定的主要標準之一,充足的活動頻度是保障良好體育習慣形成的重要因素,通過表6可知,僅有29.35%的高職院校大學生希望自己能夠每周鍛煉3次或3次以上,希望天天鍛煉的學生也只有18.48%,選擇每周鍛煉1-2次的學生占35.87%,每月1-2次的占到了10.87%,也有的學生希望自己偶爾進行體育鍛煉。由此可見,多數高職院校學生的體育鍛煉頻度不足,這說明高職大學生對于鍛煉頻度與鍛煉效果的認識不夠明確,應加強引導,增強他們對科學健身知識的了解。
3 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1)江蘇省高職院校多數大學生對體育課表現積極,喜歡參與體育運動,大學生在體育鍛煉的參與態度上并沒用因為自我專業的限制而產生抵觸,多數學生表現良好。
(2)江蘇省高職院校多數大學生對體育鍛煉認知程度較好,一定程度上已經樹立了較好的體育鍛煉健身意識,但一半以上的學生對科學的健身方法了解甚少,對于科學體育健身方法的認知程度較差。
(3)江蘇省高職院校多數大學生對體育健身活動動機需求把調解情緒、增強體質和娛樂放在了前幾位;體育鍛煉的形式以自己單獨鍛煉為主,其次是和同學一起鍛煉;多數大學生對于鍛煉頻度與鍛煉效果的認識不夠明確。
3.2建議
(1)針對高職院校大學生對體育課比較喜歡的前提下,改革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根據高職院校大學生的身體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體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提高體育課堂的教學效果和大學生體育健身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