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高一英語必修一知識點

高一英語必修一知識點

時間:2022-07-03 15:47:1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一英語必修一知識點,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高一英語必修一知識點

第1篇

關鍵詞:高中英語;課堂導入;技巧

一、引言

一節課在教學過程中通常分為課堂導入、新知講授和鞏固小結三部分。課堂導入雖然在整個課堂教學環節中所占的時間比例并不多,但卻是最基本的也是較為重要的一步。有效的導入能使課堂內容像磁鐵般吸引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快速投入到新的學習情境中來。因此,我們應運用多種有效可行的導入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能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為整節課起到良好的鋪墊作用。

二、導入的理論依據

新課的導人,在英語教學中也叫“引人”,它是課堂教學伊始的3一5分鐘內教師和學生所有教學活動的總稱。李如密(2000)對導入曾經這樣評論過:“課堂教學的導課環節是教學藝術中的導課藝術。導課藝術講求的是“一錘就敲在學生的心上”,不同特點的導課也會產生不同的教學功能。”他強調了導入的重要性和導入的技巧。

隨著新課改教學目標的提升,教學材料的改進,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應隨之改變。根據現行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的理念,高中英語課堂導入應符合以下原則:以學生為主體,要具有趣味性和新穎性,要具有針對性,內容要具有銜接性,要具有時間性。

三、高中英語課堂導入技巧與實例分析

課堂導入如何才能對學生產生吸引力?形象、直觀、突出,對學生就會有吸引力。下面,筆者根據自己和同伴的教學實踐,選取了江西某師范類高校17位職前教師的高中英語上課PPT以及教案內容進行分析,舉例探討幾種課堂導入技巧。

1.復習舊知導入法

古語有云:“溫故而知新。”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溫故知新,通過復習以前學過的知識導人新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導入部分利用學過的舊知識為即將要學到新知識引路,降低學生學習的坡度,使知識順利發生遷移。這種方法一般被廣泛地運用在單元內的課文教學當中,或者知識點銜接比較緊密的單元之間。例如,在教授高二英語必修六Unit 5 The Power of Nature時,教師可以如此設計:

T:Do you remember the earthquake happened in five years ago?

S:Yes.

T:When and Where did it happen?

S:It happened in Si Chuan Province,May 12,2008.

T:Quite good.Do you still remember we learned a unit about disasters in Book1?

S:Earthquakes.

T:Do you know any other natural disasters?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e nature?

S:Hurricane,floods,drought…..It’s powerful.

2008年的汶川地震因為其對四川乃至全國人民的極大破壞性,至今在人們心中留下了很大的陰影;而且學生在一年前已經學過關于地震的單元內容,對其肯定有所記憶。教師通過復習以前學過的課本舊知識以及生活中發生過的自然災害,自然導入到本單元的又一種自然災害。

2.設疑提問導入法

設疑提問導人法是指結合新課內容,巧妙設計問題,讓學生心生疑慮,激發學生的思維方向,直指新知識 。教師在講課前可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與課本有關的、由淺至深的懸念式問題,引發學生思考,使學生迅速融入到課文的討論中。這種方法不僅可激活學生解決疑難問題的欲望,還可讓學生養成善思的習慣,促使他們去思考去探究。比如,在講授高二必修五Unit 5 First Aid 時,教師設計以下問題:

①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find a person gets hurt?

② Do you have any idea about first aid?

③ Why is first aid very important in our daily life?

④ What’s the basic stages of first aid?

急救這一話題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且學生平時就已積累了有關急救的初步知識,通過以上問題先讓學生了解急救的基本概念和含義,懂得它的重要性,再找到急救的基本步驟,引出該單元主題“急救”。

3.多媒體試聽導入法

多媒體是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高中學生活潑好動而且樂于接受新鮮事物,他們普遍對影片和歌曲有著濃厚的興趣。通過播放電影片段、音樂、圖片等多媒體方式導入新課,可以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應用英語的能力。例如,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二Unit5 Music可以通過播放不同類型的音樂,如:古典音樂、搖滾、爵士和民族音樂等,讓學生猜歌手或樂隊名稱,或者通過教師教學生唱一首英文歌或者師生齊唱當時較流行的音樂,繼而導入到該單元內容中去。又如在上高一英語必修一Unit 4 Earthquakes以及高二英語必修六Unit 5 The Power of Nature等單元時,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學生根本沒有真正體驗過地震、火山等自然災害,對其破壞性的了解也比較抽象,因此教師就從網上下載有關地震或火山來時的視頻短片,使學生對它們有一個直觀的視覺了解,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

4.學生個人展示導入法

利用學生好表演、想成功、敢創造等特點,把學生的個人展示作為課堂教學的導入,可以避免枯燥抽象,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學生個人展示的方式多種多樣,包括演講、表演、口頭匯報等。比如,在學習高一英語必修一Unit 5 Nelson Mandela - A Modern Hero 時,可以以英雄曼德拉的事跡為主題要求學生準備三分鐘演講,在此基礎上導入新內容。在學習高一英語必修四Unit 4 Body language時,教師可提前讓學生上網搜集不同肢體語言在不同國家的意思,并請一位同學在課堂上將它們表演出來,其他學生快速說出其意思。此外,教師在處理高一英語必修二Unit 2 The Olympic Games時,可以先對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發展演變史以及它包括的運動項目進行小組討論,之后請學生作口頭匯報,這樣可以使枯燥的課文變得生動有趣。

5.自由交談導人法

教師在導入部分就一個或多個話題,用英語與學生進行交談,然后充分利用學生所講的內容,自然地過渡到新課內容的話題中來就叫自由交談導入。這種談話的題材有很多,如日期、天氣、食物、工作等。在這種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談話過程中,既可以讓學生即興討論身邊發生的事情,在不知不覺中減少對新知識的陌生感,又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英文思維,有效地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例如,在教授高一英語必修二Unit5 Music時,教師可以如此設計交談內容:

T:Good morning,everyone.Do you like music?

S:Yes.

T:Who is your favorite singer?

S:Tayler Swift,Twins,Jay Chou...

T: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S: jazz,classical,folk,rap...

T:Could you please give me an example?

S:......

這些交談看似隨意,實際與接下來要學習的單元內容密切相連。教師與學生的這種隨意交談,讓學生不會產生壓力,便于他們在一種輕松的氛圍中走進英語課堂。

四、結論

總之,教學有法,但“導”無定法。高中英語課文導入的方式可謂變化無窮,這里所說的幾種導入方式只不過是筆者的一點粗淺體會。因此,只要我們能從實際出發,科學地運用導人方式和技巧,不斷總結其中應該注意的問題,這樣才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英語學習興趣,課堂教學也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黃蔚君.高中英語課導入法初探[J].英語教學,2007(11).

第2篇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12B-0074-01

新課程的導入作為教學活動的預備環節,對整個課堂教學效果的實現發揮著至關重要的引領作用。教師作為課堂的引領者,應有效運用新課導入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優化教學活動。本文主要對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導入和呈現技巧進行如下探究。

一、推陳出新導入法,呈現教學新穎性

新穎的高中英語課堂教學,首先應該能夠促使學生對英語新知識產生興趣,吸引學生課堂學習注意力,接著通過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回顧導入新課,由此實現新舊知識的緊密結合。

推陳出新導入法,即教師在學生已習得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分析并總結已學舊知識,提出舊知識的新用法,引導學生學習新方法和知識。此種方法能夠使學生在原有的知識框架上,進入新知識的學習,提升學習效果。在推陳出新導入法的應用中,教師需注意提前兩節課備案,總結新課程需提前準備和思考的知識要點,在授課結束前,預留并安排學生思考新課學習要點。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語選修9Unit3 language study中,Steps to learn language poingts in Reading部分要求學生“Find out the similar usage of the language points”以及“Expand the points after calss.”此課以基本的語法知識學習為主,與前面所學的詞匯量相關用法知識有很大關聯,所以教師在導入新課時,可以讓學生總結已學詞匯語法使用的異同,并舉例說明實際生活應用中各類語法的使用,從而進入新課學習。學生在原有知識積累的基礎上發現和進一步探索,就更容易接受新課程知識了。

二、問題懸疑導入法,呈現教學啟發性

教學是不斷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合理設置問題懸疑,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掘學生創新與想象的潛力,提升學生對知識的合理運用及遷移能力。

問題懸疑導入法是指教師在新課教學中,通過提出與新課知識點相關的問題,啟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通過思考、探索和回答,自然進入新課學習。在應用問題懸疑導入法時,教師需注意在課前整理和總結相關的知識,充分備課。問題的設置與選擇要結合學生特點,合理設置問題和相關新課學習的具體導入步驟。此外,教師還應多鼓勵學生課前預習,在課堂上積極回答問題。

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1 Unit5 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 的重點在于讓學生通過文章了解大人物,教師可以在Warming up環節提出問題:“Who do you think is a great person?Give your reason.”教師通過問題引導并啟發學生結合自己心目中的大人物給出答案,接著在總結學生的英雄觀的基礎上,再讓學生思考、討論來解決本單元文章中的問題,以此啟發學生想象力,完成新課程知識的學習。

三、時政熱點導入法,呈現教學生活性

英語源于生活,為生活服務,高中英語教學也應體現這一特點。課堂要體現生活化,就需要融入生活中的各種元素。

時政熱點導入法,是指教師通過列舉時事政治熱點或社會政治現象,提升學生對本課學習的興趣,引領學生結合時事深入思考,讓學生能夠通過在生活化的問題探索中鍛煉思維,由此完成新課程知識學習的合理導入。這種方法下構建起的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拉近高中英語與社會現實的距離,不僅符合高中英語生活性原則,而且能夠解決英語教學難點。教師需注意的是,在應用時政熱點導入法時,對于高一年級學生應注重培養學生對周圍生活和社會時事政治的興趣,給予學生后續的學習提供動力和支持。此外,教師需在課前結合新課程知識點仔細整理時事政治相關導入的資料,保證該方法的有效實施。

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4 Unit4 Women of achievement這一單元主要介紹了世界上較為著名的女性及其先進事跡,在教學導入階段,教師可據此為學生陳述或播放一些涉及女性問題的政治時事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觀點與看法,例如,結合“Chinese sex ratio not har-

monious phenomenon”和“The teacher de-

scribe some political and historical events,then guessing”來引出話題。

第3篇

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我們逐步與世界接軌,特別是文化方面,學習西方外來文化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義務教育里的一項必修課程。我國教育制度在改革中不斷完善,英語教育成了初中教育的主要課程之一。初中英語語法的教學方式受中國傳統教學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注重語法知識的講解,這樣把學生養成了單純的模仿式學習。一直處在被動的學習過程,缺乏靈活多變的學習方法。初中是英語的基礎階段,學生只需要對功能、話題、語音、詞匯、語法的基本掌握即可,特別是對語法的掌握。語法的學習至關重要,不僅影響學生的意識形態,對教師的教學質量也影響很大。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該明確教學觀念,明確英語語法對初中學生學習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應該結合實際,尋找有效且直接的教學方法。對此,下文就對如何有效的提高初中英語教學進行全面的探討研究。

二、初中英語語法課堂有效教學法的研究

幾千年來傳統的語法教學都是以教師為中心進行的講解,通過教師枯燥乏味的課堂講解,學生只能死記硬背,練習的方式更是單一,大多數的訓練都是以單項選擇、英漢互譯和填詞或造句為主,當然,這些方法在現在的初中英語教學里仍然繼續使用,但是,總的來說,這些方法不僅枯燥乏味,而且教學效果也是差強人意。這種死板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對英語的學習失去興趣,不僅抑制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而且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也被扼殺在萌芽中。現今,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進刻不容緩。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以自身為主導,讓學生做主體,設計一些開放式、創新式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達到使學生主動去探索新知識的目的。

2.1學習氛圍輕松活躍

課堂上枯燥壓抑的環境,對學生的記憶和學習造成無法估計的影響。語法知識本來就很枯燥,加上教師嚴肅的教學,強制學生死記硬背的去掌握新的語法知識,只會適得其反。課堂上,教師應該創造一個輕松活躍的學習氛圍,尊重學生,平等對待每個學生,信任并耐心的對每個學生,讓學生活躍起來,對所學知識感興趣,這樣不僅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也會得到學生的親近和尊敬。

2.2情景還原式教學法

情景還原時指把課本的情景還原到課堂上,對課本上的某個情景在課堂進行操練。情景模式除了語言表達,還可以通過動作表演以及播放錄像帶等方法來實現。比如對過去進行時的課堂教學前,可以在某次課外活動中把活動過程錄制下來,在課堂播放出來,然后由學生用英語自由問答,促使學生加深對過去式語法的了解,增強記憶,還要進行具體的語法結構練習。這樣,不僅生動形象的講解了過去進行時的語法,還很大程度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每個學生參與其中,都得到了練習的機會,加深他們的印象。

2.3采用趣味教學法

趣味教學是指在課堂上帶動學生做一些趣味小游戲,比如自編小故事、自創小笑話、猜測游戲等。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圖片或實物,要求學生用語法自編小故事,或說故事的開頭,讓學生發揮想象去編結尾。提高一些單詞,要學生根據單詞編小笑話或出一些有趣的猜測題目,都可以激發學生對語法的學習興趣,不僅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活動的語法上,還讓學生在游戲中對語法有更深的感悟以及能夠靈活運用。

2.4課堂快速測試法

在課堂上每講解完一個新的知識點,就出相關知識點的練習題,對學生進行快速的課堂測試,目的是加深學生對改知識點的了解并且能相對熟練的運用。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英語語法是詞的造句規則和形態變化的綜合體系,語法是語言的結構,掌握好語法能讓學習變得更加簡單容易,學會運用豐富的語法知識,能使語言表達得更準確。對于剛接觸英語語法的初中學生來說,學習語法是枯燥乏味的,想更深刻的記住語法是非常的不容易,于是就失去了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所以,在初中英語語法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突破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改變刻板的嚴肅的課堂氛圍,不斷探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努力制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帶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對每個學生的不同個性,課堂上的教學應該使用不同的方法,最大化的使每個學生都對英語感興趣,達到教學質量整體提高的目的。

[1] 吳淑珍. 淡化可以,淡出不行——中學英語語法教學的思考[J]. 中學英語之友(初三版), 2009(10).

[2] 郭洪潔. 淺析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英語語法教學[J]. 中國校外教育, 2010(11).

第4篇

關鍵詞:思維導圖;高中英語;應用探析

思維導圖又被稱為心智地圖、概念地圖、腦力激蕩圖、樹狀圖等,是一項依據圖像來進行思維和輔助思維的工具,是一項既有革命意義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利用文字和圖案,將大主題用不同的具有聯系性的小關鍵詞來表現,處以之外還可以利用圖像、顏色、動作、顏色等建立以及連接。在學習中,思維導圖可以促進學生左右大腦機能的發育,促進學生的想象力、思維力、記憶力等的提高;還可以完善學生對科學和藝術、邏輯和想象的平衡的發展。使學生能在思維導圖的作用下,得到更完善的發展。隨著新課改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在高中英語的復習課程中,思維導圖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教師運用思維導圖來幫助學生對已學知識進行全方位的完整的思考和記憶,不僅如此,思維導圖還可以使學生在知識記憶中進行發散思維,在促進學生對內容深層記憶的同時,還增強了學生聯想創新的能力。

一、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最早源于英國,在上世紀的八十年代轉入中國內地,是一項簡單有效的學習輔導工具。在知識的思維導圖的一般模式中,是將大主題放在起始位置,然后在像樹木一樣進行分支發散,包含每個有關的知識點,選取分支的關鍵詞,在于其他分支的關鍵詞相互聯系,最后產生一個類似于人類神經的復雜有序的網絡導圖。思維導圖利用簡單的圖文,形象的表達了整個知識內容的主題思維,還可以將制作者的思考的過程和線索呈現出來,在視覺的刺激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對學生的知識復習有著極大的用處,是當今高中英語復習課程中的主要復習手段。

在高中英語學習的階段中,教師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和語言語感能力,而學習英語的基礎就是對于英語單詞的認知程度,只有擴大學生的英語單詞認知的廣度,才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和組合語言能力。在教師課堂板塊的備課中,就應該以學生理解能力和心理特點為基礎,用思維導圖做教育手段,來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進一步完善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英語基礎。

二、思維導圖在高中英語復習課中的實例探析

1.培養學生的知識分析布局能力

在復習英語的過程中,學生是否能對知識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對學生的英語水平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而這種能力往往在英語的寫作中呈現。在英語寫作之前,學生需要對全文內容進行分析,先擬定文章的中心點,然后在理出與之相關的知識點,并且將分點相互連接。在這個過程中,就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列出文章的大概框架,不僅可以方便事后的英語寫作,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英語寫作的水平。

2.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在復習英語中,閱讀能力是英語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對學生的主要培養項目,由于閱讀理解在考試中占得分值較大,難度也較高,所以是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在往前的閱讀理解的訓練中,教師都會要求學生多做練習,學生也只會在教師的指令下盲目的做題,擺偏學習的重心,不能完整的理解文章的正確含義,最后英語水平不僅沒有明顯的提升,還養成了不良的學習習慣。而思維導圖就可以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比如在學習課文《A CHRISTMAS CAROL》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先閱讀文章將文章的主題用一個詞組來表示,然后在從每個段落中都提取關鍵詞。文章的主題是a christmas carol,段落關鍵詞有stingy、goodness、christmas gift present、goose等,然后在將人物的關系理清,從關鍵詞之間的聯系中閱讀整篇文章。

3.培養學生的知識梳理能力

在英語復習的過程中,學生還應該掌握較強的語法梳理能力。英語是一門語言,由繁多的語法組成,在英語的復習中,學生對語法進行完整的梳理和歸納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英語水平。利用思維導圖來進行語法的梳理和歸納,就可以將繁多的語法變得簡潔、形象、完整,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比如在對賓語從句的復習中,可以細分為動詞賓語從句、介詞賓語從句、形容詞賓語從句;還可以根據賓語從句的時態將其分成一般現在時賓語從句、一般過去式賓語從句、客觀事實賓語從句;在分析連接賓語從句的連接詞,分別有that、if、whether。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對知識點進行完整的分析,以此來幫助學生對英語知識進行完整的分析。在復習課中,可以采用玩游戲的方法來加深學生的記憶。四川某中學在對高一某班級進行英語復習課時,采用模擬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角色扮演,充分去感受教材人物的心理活動和故事推進,讓學生完全參與到課堂中來,體會到英語學習的樂趣。在學習高中英語必修二中《Module6.Films and TV Programmes》時,教師在課堂中讓學生對自己喜歡的“Films and TV Programmes”進行角色扮演,并在課堂中開展“你演我猜”的游戲,即一名學生對教師制定的課本內容中的幾個角色之一進行扮演,再由另一名學生來猜是哪一個角色,通過在游戲過程中的學習和聯想,許多學生對于書本中的知識有了全新的理解,并且學生的課堂活躍性非常高,復習效果非常理想,學生對于基本單詞、句子、語法等的記憶也很深。

三、結語

從小學到高中,同學們學習英語已經有很多年,從最初的A、B、C、D到高中階段的虛擬語氣、被動語氣、定語從句、狀語從句等的學習,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難免會有感到枯燥或厭倦的時刻,如何讓學生重新對英語學習提起興趣,并提升復習課的效率,也是當前許多教育學者研究的重點。有學者提出在進行英語復習課中,采用思維導圖以簡單有效的方式,將復雜抽象的內容轉化成生動形象的信息,在高中英語復習課程中,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英語水平,還有效的增強了學生的思考能力、知識梳理能力、理解能力、布局能力、聯想能力等。提高了英語復習課的效率,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也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馬武林,陳鈺.思維導圖輔助高中英語語篇教學理論探討[J].現代教育技術,2011,18(03):55-58.

[2] 朱海燕.思維導圖在高中英語復習課中的應用探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4,05(09):82-84.

[3] 張偉杰.例談思維導圖在高中英語復習課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6,05(18):98-98.

第5篇

高中英語 高效課堂

1 高效高中英語課堂的特點

1.1 高效課堂的特點之一就是要求課堂大容量

高中英語教材內容范圍廣,除要求學生掌握和運用本課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還應啟發學生就課文中提出的社會現實問題進行研究和學習,使知識轉化為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因此,高效課堂具有大容量的特點。下面以外研版必修4 Module4“Great Scientists”為例,課文涉及大量科學術語,包括genetics,biochemistry,statistics,psychology,astronomy,botany,zoology等。在大量詞匯輸入后,我們研究大科學家們的成就,用名人趣事來誘發學生的興趣,用名人成就從情感上鼓勵學生,最終達到從動機上觸發學生。教學中我會加入一些對學生人格塑造很關鍵的元素。比如,愛迪生認為“Genius is 1 percent inspiration and 99 percent perspiration.”(天才是1%的天賦和99%的汗水),達爾文的“It’s not the strongest of the species that survive,nor the most intelligent,but the most responsive to change.”(能夠生存的不是同一物種中最強壯的,也不是最聰明的,而是最能適應變化的。) 我還會發動學生采集資料,運用多媒體播放一些英文為媒介的視頻音頻,包括霍金的宇宙大爆炸和地球演變的資料,諾貝爾獲獎者在名校的演講,展示一些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科學雜志,如“Nature”,和大家分享其中的一些小片段。這樣教育不再呆板枯燥,有效提升英語教學的厚度和趣味。

1.2 高效課堂的目標是培養學生能力

新《課標》指出,高中英語課程著重培養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傳達信息的能力。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等方式發展綜合技能。我通過創建學習小組提高課堂效率。以高一必修3 Unit 2“Traffic Jam”為例。首先,學生需了解世界重要城市的交通狀況。老師引發學生對環境污染的思考。學生利用業余時間,以小組為單位,從自己生活的城市的實際情況出發,運用攝影、檢測、采訪、上網等手段采集資料,提出解決設想,制作海報宣傳手冊,進行社區宣傳,給報社雜志社投稿。這種舉措符合新教改中“研究性學習”和“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要求。

1.3 由注重知識能力的培養到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

高效課堂的一個中心是一切以學生為中心,快樂為根本。在2011年中央電視臺“開學第一課”中,教育部旗幟鮮明地提出要提高孩子們的“幸福感”,讓學生在愉悅的情緒中學習和生活。心理學家認為,愉悅的情緒會使大腦釋放出積極的信息,使得孩子的注意力更集中,學習愿望更強烈。

2 高中英語課堂構建策略

2.1 創設良好的語言學習情境

在課堂上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充分運用外語。教師在課堂上必須善于發現、拓展以及創造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熱情,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興趣是高效課堂的關鍵。

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創設真實的外語學習語境。例如,每次上課前教師可組織不同形式的活動,如everyday English的口語練習和值日生的duty report---What’s hot today?(今天有什么新鮮事?---引導學生關心時文要事),鼓勵學生進行調研,用簡潔地道的語言做presentation。其次,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對語境進行模擬。比如,在外研社必修3 Module3 The Violence of Nature中,我們設置地震情景,通過學生的展示,重現地震時的恐慌和面對災難的自救。這樣能夠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讓學生受到直接的刺激,有著深刻的直觀感受。利用情境進行教學可以把知識點化難為易,讓學生的語言知識得到全面的訓練,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2.2 把信息技術和外語教學充分整合

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為教學提供更豐富的手段。多媒體教學聲、圖、形并茂,可以激發學習興趣,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此外,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能夠把學生的全部感官充分地調動起來參與到外語的學習。比如,在外研社必修3 Module3 The Violence of Nature中,我們直播了日本海嘯的災難現場,喚起學生對環境惡化的憂患意識;我們觀看了Michael Jackson著名的MV “Earth Song”,通過頂級導演的鏡頭和King of Pop干凈絕美的聲線,傳遞出了重要的信息----We can make a difference,we can change the world.

2.3 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第6篇

具體操作中的教學銜接

選取筆者所在中職學校2011級電子專業的兩個班,一個為教學銜接研究實驗班和另一個為對照班,著重從對注重教材內容的銜接、教法的過渡、學法的銜接、評價的銜接、情感的銜接和教師自身的教學銜接意識等幾個方面開展實證研究,檢驗在中職高一做好和初中英語教學銜接的這種教學模式對大面積提高中職學校英語教學質量的作用,探討在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中實施教學銜接能否有效地控制班級內的兩極分化,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使教學真正實現面向全體學生。

教材內容的銜接 教材是學生進行英語學習的基礎,也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依據,其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筆者在使用教材前,對職業高中的江蘇省職業學校文化課教材《英語》的六冊書做了全面了解。在高一起始階段,對哪些知識該講,哪些應該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深化等做好記錄,以避免教學時間上的浪費,也避免知識點講解的疏漏。現行的中職教材,以“單元式”編排,在語法和詞匯上采用“循環式”“漸進”原則,師生能較快適應。但是它與現有的初中教材知識方面的銜接則存在一些問題。筆者研究后發現它對中職高一年級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來說是偏難的。具體體現在:其一,詞匯量大、結構復雜的句子多。如每個單元的Further Reading閱讀時,要求學生運用較高的閱讀技能并綜合運用語言知識,才能理解全文,這一點又恰是中職學生難以做到的,與初中教材中強調的基礎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脫節。其二,活動多。中職教材提倡“任務型”教學法,Speaking和Real Life Skills部分都要求學生自由討論等。這對英語基礎知識較扎實的學生來說,有助于進一步鍛煉和提高他們的語言技能,但對于單詞讀不清楚、詞匯量偏少的中職學生來說,“動”都有困難,又怎能“活”呢?其三,內容多。Student Book分為七個部分,其內容設計符合外語學習規律,因為只有大量的可理解語言的輸入,才有大量的有效信息輸出。但在實施過程中,面對基礎薄弱的中職學生,為了保證教學進度,有些內容難免蜻蜓點水。因此,初中與中職教材編排上存在的這些不合理的安排和疏漏,自然對初中與中職英語教學的銜接產生了負面影響。因此,筆者在使用這一教材時會為此作些補充和鋪墊,如在開學初用了將近10課時來復習初中的語音詞匯,介紹英語課堂用語等,把這些銜接的主要問題先集中處理。

教法的銜接 當前,中職英語教育的現狀與時展的要求尚存在不小的差距,英語學科本身就是不少中職學生在初中階段缺乏興趣的學科,部分學生無法跟隨教師的課堂節奏,給進一步學習帶來了困難。如何為學生創造節奏適中、內容適度的課堂,這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學中筆者注意把握兩個度:一是放慢教學進度。二是降低教學難度。中職高一英語課堂教學開始時,結合初中的教學模式,設計學生有能力完成并感興趣的游戲等課堂活動;適當使用中文或肢體語言,降低課堂難度,避免學生對課堂產生恐懼。總之,高一起始階段必須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千萬不能讓英語課堂教學與學生實際英語水平脫節,與職業技術學校的發展定位脫離。

學法的銜接 二語習得研究發現,人們在二語習得過程中適當地運用學習策略非常重要,有助于提高語言學習效率。為了徹底讓學生擁有自己的學習方法,筆者盡量幫助學生做到以下兩點:一是明確學習任務,如運用拼讀規則和音標學習生詞;預習新課內容,回答有關問題等。二是指導學生運用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把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貫穿于平時的教學之中,幫助學生反復操練從而掌握這些策略。例如,對記憶策略進行培訓。單詞記憶、語法知識的記憶等都離不開記憶策略,如用聯想記憶法記單詞:音與形的聯想,即根據單詞讀音聯想到單詞的拼寫。由/br/想到 brother。音與義的聯想,即同義、近義、反義等。由 get lost 想到 lose one’s way迷路。

評價的銜接 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效果的衡量、反饋和教學反思的依據。對學生的評價應重視學生的參與,在參照其原有基礎的情況下對其進步充分肯定,鼓勵他朝著既定的目標努力并相信他能成功。由于中職學校教學要求的不同與學習任務復雜度的提高,此階段的評價更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素質考核。這不能僅靠成績考查和測試來評價,而要求評價貫穿教學的全過程。此外,評價還須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在教學銜接實驗中,筆者通過以下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一是課堂觀察,即通過對學生在課堂上聽課、交談和運用語言的觀察,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如在某一階段觀察某學生連貫表達的能力,筆者詳細記錄該學生的課堂表現。每一個進步的過程筆者都會加以適當的評價,幫助學生逐漸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二是學生成長手冊。筆者請每個合作小組的組長為組員設計一個學習手冊,記錄學生在不同階段的英語各項技能的掌握情況。當學生完成中職高一所學任務時,學生的檔案將交給高二的老師,作為高二教師的教學依據。總之,在注重評價的銜接性同時,努力轉向實施主體性、過程性、發展性、多元性、激勵性評價。

情感的銜接 學生步入中職之后,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老師也不似初中老師那般“親切”。這種不“親切”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學生對教師教學的不適應,而研究表明親密和諧的師生關系會大大降低學生的不適應程度。因此筆者精心設計第一堂“見面課”,既使學生對中職英語學習有一個初步了解,又同時排除師生間的陌生感。

教師的銜接意識 教師課堂中的一言一行會對學生產生極大的影響。因此要做好教學銜接,教師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思想上要重視銜接,要把如何銜接納入自己的思考范圍。教材處理、教學方法的運用,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等關鍵在于教師,教師要尤其注意初中與中職教材中知識的循序漸進,不讓學生產生畏難情緒。這就要求在備課時,既要深入鉆研教材,又要研究學生實際,研究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結果與分析

實驗后測成績對比及分析 銜接教學實驗進行過程中,筆者不斷跟蹤記錄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以下分別為實驗進行半學期、一學期以及一年后的兩個班期中和期末英語成績,見表一、表二、表三。其中,表一數據表明,在實驗開展至半學期后,兩班學生的平均成績和及格率就已經有了一定差距,實驗班的平均分和及格率均比對照班有了提高。實驗班的平均成績比對照班高4.1分,及格率高7.4%。而一學期后、一年后兩班的差距繼續加大。一年后實驗班的平均成績比對照班高5.7分,及格率高15.1%。利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對兩班三次總體均數進行t檢驗,均為p

學生對教學的反饋 實驗一年后,筆者對學生進行教學反饋問卷調查結果,見表四。從表四可以看出,實驗班有96.2%的學生喜歡上英語課;有98%的學生認為得益于教師對自己英語學習進行補差和銜接學習的指導;60%的學生認為自己上高一以來,自己學習的主動性得到提升,不再是“要我學”而是“我想學”。上述實驗結果可以看出,在中職高一做好與初中英語教學銜接,確實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在備課、上課等各個教學環節中,需注重了解和研究學生的差異,真正做到面向每一個學生,從而構建出以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索為特征的主體活動群體。學生的學習成績得到大面積的提升,為他們順利升入高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從實驗結果分析可以看到,在中職高一做好與初中英語教學銜接與按部就班的傳統課堂授課相比,它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增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而且能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充分地發展。人人都渴望成功。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成功帶來的快樂可以促進學習。中職高一英語教學銜接為學生提供了這種可能性,它重視人的學習能力與知識結構的連續性,針對此給出了因材施教的最佳教學環境。實驗中部分從未品嘗過英語學習成功的學生在這一學年中實現了成功的夢想,從而激發了再次獲取成功的學習熱情,成為學習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實施教學銜接能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各類學生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內得到充分發展。

參考文獻

[1]馬黎.關于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的實際與思考[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9(7)

[2]況欣.基礎英語與高職英語教學的比對與銜接[J].華章?教學探索,2010(31)

[3]王篤勤.英語教學策略論[M]. 上海: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4]倪傳斌.中、高職英語教學銜接情況調查分析[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8(5)

第7篇

備課組需要進行教學質量分析,共同研究改進教學工作的方法和措施,落實提高教學質量的有關措施。下面就讓小編帶你去看看2021高二備課組工作計劃范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高二備課組工作計劃范本1

為全面貫徹落實學校關于加強備課組建設的精神,高二下學期,高二備課組以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為中心,踏實學習,認真工作,現將本學期的工作計劃制定如下:

1.堅持集體備課活動

集體備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是備課組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本學期,我們一方面堅持每周的定時定點備課外,還在參加各級各類教研活動的同時,不定期地開展集體備課活動。我們在集體備課中,每次主要由主講人主講,然后再相互研討,確定每單元,甚至是每份練習的重點、難點及其突破的方法,案、統一練習和作業,教學過程中遇到問題,必須一起研討解決。遇到不清楚、難以把握的內容共同研究。

2. 堅持互聽課制度

除了在無課情況下必聽學校組織的每節掛牌課之外,我們英語備課組還要積極開展相互聽課活動,做到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新教師聽了老教師的課后,可以迅速地掌握每節課的重要知識點,把握教學的整體框架,同時也不是一味地照搬照抄,而結合自己和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地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而老教師聽了新教師的課后,也獲益非淺。在堅持聽課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3. 定期檢查備課筆記

“不上無準備之課” 是我們備課組一直堅持的準則。案,定期檢查,規范要求,是我們備課組的一貫作風。嚴格的紀律和教師的高度自覺性是我們備課組能出色地完成學校布置的各項教學任務的重要保證。

4. 統一作業、練習,堅持講評

在一個單元內容結束后,對學生進行一次基礎過關練習,并做到及時批閱和講評。而平時每一堂課前或課后,對一些基礎知識則堅持采取聽寫、翻譯或課堂提問的方式,重點學生重點培優補差,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利用業余時間主動對一些基礎很差的同學進行補習,真正體現備課組老師對工作的認真負責。

5.很抓基礎,夯實雙基

每一單元的單詞和詞組逐個過關,對每一單元的重要知識點講清講透,隨堂練習,精講多練,講練結合,提高每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向課堂要質量,提高年級的整體英語成績。

總之,我們高二英語備課組是個團結向上、很有凝聚力的備課組,在教學上認真負責,工作上自覺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在以后的教育教學中,我們將一如既往的保持好的做法和工作作風,不斷吸取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取長補短,進一步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完成學校布置的各項任務,為我們學校的英語教學工作作出大的貢獻。

高二備課組工作計劃范本2

一、指導思想

高二學生將于20xx年x月x日—x日進行學業水平測試,依據學校、年級領導的思路規劃,根據本屆高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高二備課組經過研討分析,制定了關于學業水平測試的復習計劃。

二、面臨形勢:

1、時間短。從現在(2月初)到考試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

2、任務重。政治學科學業水平測試范圍是:必修一、必修二、必修四共三本書;時政;今年還增加了民族團結的內容。

3、期望高。學業水平考試關乎學生的畢業,關乎學校的聲譽。無論是學校、學生和學生家長的期望值都很高。

三、應對策略:

針對以上的形勢,我們高二政治組的全體教師經過仔細的研討,確定以下備考策略:

1、備課組內團結協作,營造良好的備考氛圍。今天的集體備課時間我們備課組對整個備考思路進行商討。在備課組內部,4位老師團結協作,重視集體備課,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分工合作,有事一起協商解決,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

2、依綱據本、重視基礎。對考點的研究在把握基本內容的同時,要比較研究近兩年考過的知識點。研究題型的變化,了解關注重點。從考點或知識點入手進行知識整理,梳理知識體系。學業水平測試復習,要重視基礎知識,全面進行復習。整理和梳理基礎知識,要把握五點。即要點、重點、難點、考點、熱點。在這一階段要做到要點過關,重點突出,難點突破,考點清晰,熱點熟練。我們將采取教學案一體化式復習,每課編寫一份學案。重視抓好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認真研究《20xx年學業水平測試考試說明》,將了解、理解、運用的知識有側重的講解,力求將《考試說明》中的各知識點落實到位。每份學案后,會有相應的基礎練習。在挑選練習題時,以基礎題和易錯題為主。

3、重視解題方法的指導。技巧培訓是提高復習效果的極為重要的環節。可以歸納答題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技巧。如審題技巧包括審材料,審設問,審題眼,審答案。特別強調:對于材料,要深入挖掘,解讀出它蘊涵的全部信息,并找準與教材和時事的切入點,從而規范設計試題答案。并注意適度關注熱點掌握知識重點。

主觀題一向是學生的薄弱環節,每份復習學案后會出一至兩道主觀題,重視講解解題方法、總結歸納答題方式,消除學生對主觀題的抗 拒感,培養學生的思維和能力。選擇題則強調找出關鍵詞解題,引導學生慢慢積累和總結解題方法。

4、加大力度做好分層教育工作。我們依據上學期期中、期末考試中學生的語數外以及政治成績對應情況把全年級進行分類。首先對全體學生進行思想上的教育,激勵他們要高度重視水平測試。其次進行分類指導,總體目標是保C,優秀生爭取沖A,普通生達B,困難生爭取C。落實到具體人,切實做好思想上和學習上的幫扶工作。

5、關注和用好各方考試資源。關注省市縣各級考試主管部門以及教研部門的最新動向,搜集各地模擬題,從中獲取一些有時效性的信息,針對水平測試,對信息進行整合與思考。

高二備課組工作計劃范本3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

20xx年我們將繼續抓住新課程改革的契機,根據學校和教務處本年度教學工作要點,以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為工作重心,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教育發展觀為指導,在備課組活動中認真研究教學教法,積極開展各類學習、研討活動,研究教學過程的優化,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針對性、主動性和實效性,落實“高質量,有特色”的目標要求,實現“‘有效教學’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教學工作目標,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高二年級的歷史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高而努力!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強集體備課,把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1、以學期教學進度為標準,學進度,統一資料,統一練習,精選學習情景材料,擴充教學內容,有效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2、了解掌握學情,開展希望班師生的交流會,交流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方法,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和學生學習方式。

3、研究課標和現代教育思想,研究考試說明和學科指導意見,提高教師專業素養。加強組內學術研討,開展拓展型課程的集體備課活動。

4、定時定點,規范集體備課制度。備課組成員及時到教室閱覽室集中,按集體備課工作安排,認真開展集體備課。

(二)加強高一高二高三互動教研,把握高考方向,交流高二會考的經驗和課改經驗與反思。以備課組為載體進行總結和反思,以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三)實抓常規教學——踏踏實實做好日常教學工作,落實教學常規,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

⑴課堂上,做到精講到位,狠抓基礎知識的落實,理清知識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構建起從點、線、面、體(立體)的知識,上課求質量不求進度,真正提高課堂實效。文科班實驗班重抓培優扶尖,勤抓幫困促穩,在注重基礎的同時要加強學生的能力培養。

⑵課后布置適量作業,做到及時鞏固。作業方式以書面作業與口頭作業相結合;檢查方式以定期上交與不定期抽查相結合;訂正方式以集體訂正與個別面批相結合。

⑶通過階段測試和點評,檢驗學習效果,及時查漏補缺。每月底備課組各科要進行一次自測,自測時間和方式由任課老師協商決定。

⑷加強聽課評課,學習優點,指出不足,提高實效性。

(四)以科研促教研。圍繞 “課堂教學模式構建”、“學生學習方式優化”、“提高課堂實效”等方面形成課題研究方案,做好教育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以科研促教研,提高教學質量。

(五)積極參加縣市等單位組織的各種教研活動,加強兄弟學校的教研交流。

高二備課組工作計劃范本4

本學期高二政治備課組將以新課程標準新教學觀念為指導,以課堂教學為中心,以教法研究為主線,努力打造高效課堂。全組成員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積極實施素質教育,營造良好的教學教研氛圍。根據學校工作要點和高二會考綱要,保持積極的工作態度,高效務實地開展工作。

一、備課組基本情況

全組三位老師:李虹蓮任教1、2、11--13班(備課組長),陳澤輝任教3-7班,王妙婧任教8--9班。

二、加強教育教學理論學習,用科學的教學理念指導工作。

1、本學期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進一步領悟新課程的核心理論, 探討新教材,切實提高教學質量,繼續落實到我們的教育教學行為中去。加強學科建設,加強集體備課,做學習型和創新型教師。

2、認真參加各級各種教研活動,如公開課、推磨聽課和新教師匯報課,并認真做好筆錄, 以便在校教研活動時間能相互交流,借鑒其他老師的寶貴經驗。

三、加強常規教研,提高備課組整體水平。

1、加強常規檢查和教研活動,對部分課堂教學進行課題評議,及時地了解到自己的長處和不足,以不斷取得教學的點滴進步。

2、結合年級學段特點,加強教材的分析和教法的研究,探索集體備課的有效模式,通過集體備課提高學科整體教學水平特別要促進青年教師業務的迅速提高。

3、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優化課堂教學,使本組的教師能利用資源庫的資源進行備課,達到資源共享。

4、堅持多媒體教學,發揮自身教學特長,在教學過程中作適當的、靈活的處理,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5、加強選修課程建設,開發本學科的課程資源,積極穩妥地推進新課程改革。

6、備課組長認真做好組內活動的組織協調工作。認真參與校主管部門主持召開的備課組長會議并及時向組員傳達相關的會議內容和精神。

四、用個人的認真、備課組的配合積極支持和關注學校整體發展,促進個人進步和整體素質的提升。

1、做好師帶徒工作,加快青年教師的成長,組內積極推磨聽課和評課,積極配合教研組及學校的活動;

2、積極做好平時段考的出題和評卷工作,認真做好質量分析,及時總結。平時積極鼓勵教師撰寫教育教研論文,不斷進步和提高。

高二備課組工作計劃范本5

高二下學期是學生整個高中外語學習的關鍵時期,我們計劃在高二上期學習的基礎上,繼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全面培養聽、說、讀、寫四會能力,繼續培養理解、分析和閱讀的能力讓學生在高中系統的學習中牢固地掌握基礎知識,并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

一、教育教學指導思想

樹立新觀念,繼續鉆研新大綱,探索教材教法。進一步明確任務性教學和其他教學理論相結合,探索培養學生全面語言能力的路徑。

二、教學工作

1、加強備課組建設。全組成員以新大綱為本,認真鉆研新教材。

1) 按教研組的安排,加強備課組的集體備課,保證備課的時間和質量,每周至少保證半天的時間。備課時重點考慮教法和課外讀本的處理,特別是對新教材的教法,要認真把握。中心發言人要有明確的重難點,對疑難點要有自己的看法,提出來供大家討論,以取得相對統一的見解。本期還要注意和高考逐漸接軌。

2) 開展組內研討;轉轉課,并展開討論,認真分析長短,相互促進。

特別是加強本教學組教師之間的交流,以形成一個具有強烈的責任心,較強教學能力的集體。

2、必修課:本期教學知識覆蓋面和詞匯量仍然大,所以,首先要加強基礎知識的訓練,在上好教本的同時,要特別考慮拓展學科的課外知識,人文知識,加強課外閱讀的補充和指導,具體方法如下:

1) 抓好單元教學,突出單元教學重點。認真學習任務性教學理論,貫穿于教學實踐中。

并注意和其他教學理論相結合,讓學生不僅學習知識,而且得到能力的培養。

2) 增強教改意識。要整體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和文化品味,重視指導學生思維方法的學習,要引導并鼓勵學生的創新意識。相對淡化知識系統,強調運用語言的能力和語感能力的培養,重視積累,感悟和熏陶。要讓學生充分活動,還要采用多種形式拓展學生的英語實踐活動,努力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3)寫作

a. 根據教材的編寫體例,把教本上的寫作內容與學生練筆結合。

b. 本期擬作作文每單元1次。

c. 作文批改要講實效,要調動學生參與,可先由學生自評或互評,再由老師點評,對其得失進行分析總結,并提倡學生寫后記或重作,以期不斷提高寫作能力。

d. 對優秀的作文可進行交流。

3.充分利用電腦,投影儀,磁帶,錄像,影碟機等電教手段,適當的時候使用多媒體教室,使英語課堂更加形象,生動活潑。搞好我校的網校工作,制作各單元的電子文本。

4.認真準備本期教學內容、英語演講比賽等。

三.教學內容

1.高二英語教材(下)UNIT 1---UNIT 10

2.語法:① 復習定語從句 ② 學習不定式的用法

③ 學習動詞分詞的用法 ④ 學習名詞性從句 ⑤ 學習倒裝句

四.具體安排

第8篇

一、高中英語詞匯“減加講練”教學模式的研究背景

“老師,一聽背單詞就頭疼怎么辦?”

“老師,單詞太多背不下來怎么辦?”

“老師,單詞背了轉眼就忘怎么辦?”

作為一名高中英語教師,我深知3500個單詞對每個學生的重量。他們在高一年級要學習1033個單詞(必修一至必修四),高二年級要學習1942個單詞(必修五至選修八);而中考要求掌握的詞匯量約為1680。也就是說,一個高中生在高一到高二的兩年內,詞匯學習量約為整個初中的兩倍。而詞匯是英語學習的基礎,沒有詞匯,其他一切便無從談起。有人說,英語學習,得閱讀者得天下;我說,英語教學,得詞匯者得天下。為了切實提高詞匯教學的有效性,我進行了思考和嘗試。高中英語詞匯“減加講練”教學模式便是我摸索出來的小小成果。

二、 高中英語詞匯“減加講練”教學模式的定義

高中英語詞匯“減加講練”教學模式是在信息加工理論和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在高中英語詞匯課授課時,把整個模塊的詞匯表通過“減詞匯、加詞匯、講詞匯、練詞匯”四個教學階段進行教學,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將統一的詞匯表加工成極具個性的且富有彈性的個人詞匯表,促進學生快速記憶,提高詞匯教學有效性的教學模式。

三、高中英語詞匯“減加講練”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

1.加涅的信息加工學習理論。

2.建構主義理論。

3.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四、高中英語詞匯“減加講練”教學模式的操作步驟

1.“減詞匯”階段三步走。

(1)模塊導入,進入詞匯。

(2)集中呈現,明確目標。

(3)減去易學詞匯,簡化詞匯表。

“減詞匯”階段具體指的是在詞匯課授課的第一階段,在教師進行了模塊導入,明確了目標詞匯后,由學生根據個人原有詞匯掌握和已有的詞匯構詞法知識,將新單元詞匯表中的一看便知、會讀會用的單詞從個人的學習任務中減去,并且用紅色筆在這些單詞之前標注減號“-”。進入高中的學生已經擁有了一定的詞匯量,簡單了解一些構詞法知識,因此這一教學環節由學生自主獨立完成。學生之間可以(也應該)有差異,知識掌握程度較好的學生去掉的單詞相對較多,“暫差生”去掉的單詞相對較少。對這些標注減號的單詞,學生可以少放些(甚至不放)精力。但學生的減不等于教師的減。這些單詞將會照常出現在檢測或考試中,這也能幫助學生檢驗自己的“減詞匯”做得是否科學合理。

這一環節是整個教學模式的初始階段。從表面看,是為了減少詞匯量,從心理層面增加學生的學習信心;而實際上卻是學生對學習目標的初步信息加工,從而喚醒和刺激其學習動機,使其輕松進入完整的信息加工過程。

2.“加詞匯”階段三步走。

(1)教師標重點,制定任務塊。

(2)小組領任務,分工合作。

(3)各小組匯報,教師補充。

“加詞匯”階段具體指的是在詞匯課授課的第二階段,教師根據單詞的重要程度將學生可以自學的單詞列出,并使學生在這些單詞之前標注加號“+”。教師課前將這些單詞劃分成組,制定任務塊,由學生小組領取任務。各小組根據已有知識和單詞構詞法,借助字典、電子詞典、詞匯手冊等工具書,將這些單詞的常見變形、詞塊、例句加入到詞匯表中,完成任務塊。之后由各小組代表匯報結果,教師進行必要的更正或補充。對這些標注加號的單詞,學生應重點學習,并掌握知識點。本環節后可能會產生一些具有雙重符號(+、-)的單詞,這說明這些單詞雖簡單卻重要。

這一環節是整個教學模式的核心階段。學生由個體學習進入合作學習,自主選擇學習工具和合作途徑,充分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從而形成對知識的構建。

3.“講詞匯”階段一步走:教師給難點,講授用法。

“講詞匯”階段具體指的是在詞匯課授課的第三階段,教師將詞匯表中尚未標注符號的、學生尚無法自學但屬于重點知識的單詞向學生講解。學生在這些單詞前標注星號“*”。這一環節的知識應是學生較為陌生的或全新的,因此需要由教師精心準備。學生需重點記憶,教師也當重點檢測。

這一環節是整個教學模式的重要階段。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三個階段之后詞匯表中也許還會有剩余的未標注任何符號的單詞(這一情況在外研版英語教材的選修7至選修10中較為常見)。對于這類單詞,筆者認為應分兩種情況對待:其一,若是單詞復現率較低卻符合某種構詞法,教師可以只提及其構詞法,使學生了解,今后復見能大概推出其意即可;其二,若是單詞冗長生澀且復現率極低(即我們所說的“死生不復相見”),可大膽刪除。

在前三個階段結束后,每個學生都會形成一個專屬于自己的“個性化詞匯表”。這個詞匯表已經不同于初始的詞匯表,它可以用符號直接告訴每一個學生重難點和記憶點,可以幫助學生更科學地分配時間和精力,使學生在英語詞匯學習上注重方法,注意分層,抓住重點,提高效率。

4.“練詞匯”階段變著走:分組競賽或試題小測或詞匯默寫或其他。

“練詞匯”階段具體指的是在詞匯課授課的第四階段,通過練習對本節課前三階段接觸到的單詞進行檢驗。本階段是對前三個階段所學單詞的復現、檢測和鞏固,可采取分組競賽、試題小測、詞匯默寫等多種形式,但應與前三階段的詞匯學習相呼應,做到重點多測,難點必測,不難少測(即加號多測,星號必測,減號少測)。本階段的測試應是教師授課前設計好的,因此在難易程度的拿捏上不可能做到與當堂每個學生的個性詞匯表一致。教師只要做得與《課程標準》要求、與本班學生主體水平大致相當即可。

這一環節是整個教學模式的必備收尾環節。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告訴我們,20分鐘后學習者的記憶量僅為58.2。一節課45分鐘,從學生初次接觸學習目標到下課,學生實際上在邊學邊忘。因此教師應抓住這一環節,使學生鞏固當堂所學。

五、高中英語詞匯“減加講練”教學模式的實際效果

第9篇

關鍵詞:主體;氛圍;激發;技能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感到學生提問題的能力很弱,沒有問題

意識,不知道如何提,或者是不想提、不敢提,導致學生沒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我對如何培養高中學生英語課上的質疑能力進行了積極思考并進行了不斷的嘗試,在實踐中也遇到了許多問題,也收獲了許多,現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我現在所教的年級是高二,當前,高二學生的英語學習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語法基礎較薄弱,新單詞量太大,閱讀速度較慢等,還有一個很嚴重的現象,就是學生上課很被動。被動地接受、記憶和閱讀。所以,大多數學生在上課以后,如果老師不要求具體干什么,他們就一動不動地坐著。要想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必然要求學生能發現問題,這當然要求學生要有較強的質疑能力,能提出相關的問題。同時,這對教師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因為學生的問題具有不可預見性,有的時候提出來的問題,老師可能當堂都回答不出來,這樣就令老師很尷尬,但是同時也能促進學生產生問題,產生學習的興趣。

我在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上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去嘗試:

一、激發學生發現問題

學習英語,單詞的掌握很重要,但是除了背單詞,每個模塊的教學內容中還會涉及很多問題,其中包括英語詞匯中的習慣用法,難懂的句子的結構,模糊的時態表達等。學生做題的時候經常會遇到這樣的現象:認識句子中的單詞,但是不會翻譯句子。而在做單項選擇和閱讀理解中遇到的問題更多。有的學生如果沒有真正對所學內容進行預習,那么在老師講的時候只是泛泛地聽,還是發現不了問題,所以老師有些題不講,把講解的任務布置下去,讓學生講,這樣他們不會的東西也會在課下弄懂,充分準備。

二、教給學生質疑的技能

曾經有個學生這樣問我:“老師,我初中的英語沒學好,我現在特別想學好英語,但是我不知從何下手,問問題我都不知道什么該問,什么不該問。”的確,這讓想學習的學生都很尷尬,遇到這樣的學生,我都是讓他由淺及深地進行提問,先弄懂單詞的意思,然后弄懂搭配的短語的釋義,再分析句子結構,是簡單句還是復合句。最后再確定各句之間的關系。學生自然而然就明白了從哪一個角度開始提問并對問題如何進行回答,逐漸養成提出問題并解決問

題的習慣。

三、課堂上創設問題情境,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但是很多老師都不能真正實施,總是顧著趕進度,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識點都教給學生,沒有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但是磨刀不誤砍柴工,要想讓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教師就要適度放手,就要建立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把課堂還給學生。

新課改下,學生的學習負擔相對減少了,自主學習的時間多了,這樣就能夠更多地涉獵自己的感興趣的知識,擴大知識面。比如,必修三module3 Fine arts- Western, Chinese and Pop Arts中關于中西方藝術中一些經典作品的介紹,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技術提前預習,達到課上自主學習的目的。

四、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樹立、鼓舞學生提問的信心

英語基礎不好的學生在高一剛開始的時候總是有很堅決的決心,都想有個新起步,但是很多學生的信心往往在其他同學不屑一顧的眼神、老師的忽視中被消磨掉,所以我們要告訴學生不要在乎別人的評價,消除自卑心理。自己能取得進步才是最重要的。

備課的同時也要備學生,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同,背景不同,知識基礎不同,所以在課堂上,要因材施教,以現有的教材為依據,根據學生的水平,可設置與課本不一樣的問題,讓學生積極思考,由簡單到中等再到難一些的,學生有了這樣的過渡就不會有畏懼感,也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我們把提出問題的權利交給學生,讓他們去發現問題、解決問

題,在這個過程中,其他同學也是其中的參與者,可以給回答問題的同學補充,也可以挑錯,即使錯了也沒關系,消除他們的心理壓力,不懂就問,教師起到的作用就是主導。另外,對于那些對英語不感興趣的同學來說,能把一堂英語課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就

是最好的導入了,如:外研版教材必修1中的The Internet and

Telecommunications中的reading部分,這一模塊的內容是關于電

腦網絡的,大家都在認真地閱讀課文,可是有一名同學靜不下來,總想試圖和周圍的同學說話,他的英語底子較差,一定是讀不進

去,覺得沒興趣。我沒有當時說他,又等了兩分鐘大家都讀完之后,我叫他起來回答問題,可是還沒等我問,他就站起來低著頭說:“老師!我不會。”可是,他不會想到我接下來問的卻不是課文中提到的。我問他網絡術語中下載和上傳用英語怎么說,一聽這個問題他就抬起頭來說“download,upload,我上網的時候就知道了。”他一說完,全班都大笑起來,緊接著大家就為他鼓掌,他自己也笑了,我就說:“你看,別總小瞧自己。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英語知識,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電腦的各個部分怎么說呢?”在接下來的那堂課中,我介紹了電腦的主機、顯示屏、鼠標、內存……用英語都是怎么說的?結果這一堂課包括那位同學在內,全班同學聽得記得都很

認真。我認為要讓他們知道學習英語是有用的,我們的身邊到處是英語,這樣才能激起他們的興趣。Well done! Very Good!Take it

easy. 這些簡單的話語可以讓學生消除緊張感,能提高對英語的興趣,讓他們在英語課上感到輕松愉快。

學習的過程應該從“發問”開始,英語課更是這樣,我們要讓學生從被動地聽變為主動地學,而培養質疑能力尤為重要,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能真正鍛煉學生的能力,成為課堂的主人。

第10篇

尊敬的各位家長:

你們好!我先來自我介紹一下,我是揚州大學的學生,現在在高郵中學跟著張老師實習,張老師因為市里組織去衡水考察,所以今天就由我來給各位家長介紹一下我們三班的情況。首先感謝你們在百忙之中抽時間來參加今天的家長會,我們今天能有機會在一起開這個會,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那就是為了孩子的學習、為了孩子的進步、為了孩子的明天,我們召開這個家長會,主要目的也是希望家長多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現,加強你們和學校之間的聯系,希望家長進一步配合老師,做好一些工作,讓孩子們學得更好,取得更好的成績!

那么下面我來說一下希望同學們能夠養成的兩個良好習慣,一是常規習慣,學校要求每一位同學都能做到不遲到不早退,這一點我們班的同學都做的很好,在這里,我再給各位家長說一下我們的作息安排,要接送孩子的家長可以記一下,我們要求同學們在早上6:40之前要到班并且做完值日,需要做值日的同學就需要來得更早一點,然后中午是11:30下課吃飯并且有個午睡,下午2:15到班上課,一直上課到6:10分吃晚飯,然后在6:40到班進行晚讀和晚自習,晚自習到9:50結束。有的同學是騎車到學校的,在進出校門的時候要推行,因為人比較多,如果騎車的話容易碰到,到時候擦破點皮什么的,肯定會對你們孩子的學習有影響。還有騎到學校的車需要按規定整齊的停放到我們班指定的地方。學生到學校以后,胸卡需要全天都佩戴在身上,我們學校是不允許你們孩子染發的,女生不能把頭發披下來,男生不能留長頭發。

第二個習慣就是學習習慣,有4點,1是要有好的做作業習慣,要求你們的孩子都能按時、獨立、高質量的完成每一次老師布置的作業,在做作業的時候書寫要規范,格式要正確等。2是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要求你們的孩子能夠遵守課堂紀律,要集中注意力,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是參與思考老師的問題,多發言,多記筆記等。3是要做好資料整理的習慣。要按學科、按順序,并且分類有序的整理好我們的學習資料、學案等,這樣,在復習迎考的時候將會很方便。4是要養成整理一周知識點的習慣,一周學了什么,一周掌握了多少,還存在多少問題以及如何去處理這些問題,都需要同學們自己去思考。

接下來是確立目標,其實,我們早就讓你們家孩子制定過目標,長期、短期的都有,包括人生目標、高考目標、高中每一學年的階段目標以及行動目標。但是,僅僅確立一個目標是不夠的,還需要家長和我們共同督促孩子們朝著制定的目標奮斗。

下面我來介紹一下我們現在江蘇現在的高考模式,現在江蘇高考模式為“3+學業水平測試”。具體模式如下:

(1)“3”指語文、數學、外語三門。

(2)學業水平測試科目包括化學、政治、歷史、地理、物理、生物、技術(含通用技術和信息技術)七門。

考生可以報考文科類、理科類、體育類、藝術類四類,報考體育類、藝術類的考生可以兼報文科類或理科類。

文科類或理科類考生必須從7門學業水平測試科目中選擇除技術以外的兩門作為選修科目,剩下的5門作為必修科目。文科類考生選修測試科目除須選擇歷史科目外,在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四門中再選擇一門。理科類考生選修測試科目除須選擇物理科目外,在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四門中再選擇一門。剩下的5門就是作為必修科目。

體育類、藝術類考生除須參加全部七門科目學業水平測試外,還須參加體育或藝術專業測試。如兼報文科類或理科類,應按文科類或理科類考生的相關要求確定學業水平測試科目。 必修科目的考試時間是在高二時候的三月份,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小高考。選修科目是和3門一起在高三的6月考。

3門課最后是計算總分,語文、數學160分,英語120分,如果你們的孩子選了文科,最后會有40分的語文附加分,選修理科的同學則有40分的數學附加分,總分是480。

4門必修科目是按成績劃ABCD四個等級,90分以上為A,75-89分為B,60-74為C,59分以下就是D了,必修科目為D的需要在第二年補考,否則不能參加高考,4門科目里有一門得A的,將在最后的高考總分里加上一分,如果四門都是A的,則加上5分。技術課則只分合格與不合格,學生只要考到合格就行,這個在高考里是沒有加分的。

兩門選修課總分120分,但是不算在最后的高考總分里,是按照分數在全江蘇省按比例劃等級。全省前5%是A+,5%-10%是A,10%-50%是B,在B里的前5%是B+,50%-90%是C,最后是D。在高考填志愿的時候,不同的學校會要求不同的等級,只有符合那個學校的等級要求,那么你才能填那個學校的志愿。越是好的學校越是要求的等級高,而且有些學校對于A或者A+的同學,在選擇專業的時候會在總分上加一定的分數然后再參與專業的劃分,所以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考上一個好的學校,并且有一個好的專業的話,那么就要求他不能太偏科,要每門課都好。3門算分的課重要,4門必修和2門選修課也同樣重要。現在高一學習的內容很重要,除了因為現在學的內容很多是以后難的知識點的基礎外,還因為大一所學的內容大約占了高考總內容的60%。

下面我來介紹一下我們三班任課老師的情況,我們班的任課老師都是很好的老師,很多都有多年教高三的經驗。像我們的語文老師羅主任,是我們學校招生辦的主任,政治老師劉進同時也是六班的班主任,教了多年的高三,歷史老師郭老師是歷史教研室的主任,生物老師陳老師是南師大的畢業生。我已經讓同學把任課老師的聯系方式寫在了黑板上,各位家長可以記錄一下,你們的孩子在學習上有什么困難或問題,不方便直接跟老師說的,各位家長知道了可以直接聯系老師,我們共同來想辦法,讓您的孩子更好的發展。

然后我來介紹一下我們3班的班級情況,我們3班一共有54人,其中男女對半開,都是27人,農村學生31人,城鎮23人,其中有19名同學是住宿的。從開學到現在這段時間,我們發現我們班54名同學都比較單純,上課紀律也都較好。大部分學生學習非常投入,只有極少數學生的學習習慣需要改一下。各位家長你們現在可以看一下你們孩子的課桌,看一下課桌里的書理的是否整齊,是否有有條理,我想這可以從一定程度上看出你們家孩子的學習習慣。還有一些同學不懂得珍惜時間,在學習任務沒有完成的情況下就看一些課外書。我們并不反對看一些積極向上的課外書,因為高考也會考到很多課外知識的,適當的課外拓展也有利于學生的發展,但是前提是一定要先把作業做好,把課內的學習任務完成了。

第11篇

關鍵詞: 行動研究 問題 設計 行動 反思

王薔①認為:行動研究是一種系統的反思性的探究活動;它由教師針對自己教學中的問題直接參與和開展調查與研究;行動研究需要一系列的步驟來完成;其目的是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使教學達到最佳的效果,同時提高對教學過程的理解和認識。基于對上述的認識,筆者以行動研究在提高高中學生英語課前預習有效性中的應用為例,談談如何在高中英語新課程中開展行動研究,具體操作如下:

一、發現問題

行動研究是以教學問題為起點的,所指向的教學問題是教師“自己的問題”而非“他人的問題”,是在教室里發生的“真實的問題”而非“假想的問題”。僅此還不夠,還要進一步把教師個體發現和提出的問題轉化為教師群體共同關注和思考的問題,把教室里發生的真實的問題概括、提煉、升華為有價值的課題②。2006年9月8日,高一英語集備組的一位教師在教學反思中這樣寫道:“我的心伴隨著第一單元的結束而徹底涼了,我原先的那股實施新課程的沖動、熱情也消失得無影無蹤。我到底怎么了?我可不是遇到困難就低頭的人。常言道:萬事開頭難。我得好好找原因。這一單元上下來我確實盡力了!課前我精心地設計了教案,上課時也在努力營造課堂氣氛,但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總是不盡人意,學生反應平淡。每天上完課,總有5、6位學生圍著我說,‘老師,你上課節奏太快了,我們跟不上。’上課節奏不快行嗎?《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中明確規定:必修課程每個模塊36學時(每周4學時)。也就是,9周要完成每個模塊5個單元的教學任務,平均每單元7課時。很顯然,上課必須得快。那么,學生跟不上快節奏怎么辦?此外,從時間方面說,學生需要有充裕的時間以不同的組合方式――或個人、或結對、或小組、或全班――去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如發現、探究、思考、體驗、討論、反思等。如果這些活動的開展都在課堂上進行,勢必影響教學進度。我想應該把其中的一些教學活動延伸到課前、課后。那么,又該如何延伸呢?想到這,我禁不住地問自己,是不是在預習這一環節上出了問題?雖然我每節課都有布置預習作業,但從學生的課堂表現來說,預習作業完成得并不好。下一步最好的辦法就是從調查中找答案,因為只有調查才有發言權,只有分析才能找到對策。盡快行動吧!”

當這位教師在集體備課時說出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我們大家都感覺到這是當前存在的普遍問題。于是我們立即行動,就預習狀況及方法對高一480名新生作了一次問卷調查。調查結果表明,高一新生中有絕大多數學生英語學習的主動性很差,預習是他們學習過程中一個十分薄弱的環節,這正是導致他們上課跟不上老師的快節奏,師生、生生互動不起來,課堂教學效率差的直接原因。“教師要求就預習”和“想起來就預習”的學生占總體的55.4%,也就是說有一半多的學生被動預習英語;不預習的學生占8.1%;而“經常自覺預習”和“總是自覺”的學生僅占全體的36.2%,也就是僅有36.2%的學生主動預習英語。學生預習的方法大都是“記憶生詞”、“把新課內容粗略地看一遍”;“仔細地閱讀新課,并盡量理解文章內容”、“找出重點和疑難點”、“做一些相關的課后或課外練習題”的學生不到40%;“通過理解上下文來猜測新詞的意義”、“查字典或其他工具書,掃清文字及語法障礙”、“有時與同學以討論的方式進行預習”的學生很少,不到20%;而用預習獲取的新知識來解決問題,如“用新詞、新句型仿寫句子” 的學生更少,才2.8%;而且沒有一個學生有專門的預習本。

通過調查,我們深刻感悟到:英語課前預習是有效的英語課堂教學的必要準備。抓好預習,學生就學得主動,課堂教學效率就高,反之學生就學得被動,課堂效率就低。

二、精心設計

設計指的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案、設想、構想、策劃。設計時,要針對所發現的問題,提出假設。一個好的假設,是解決教學問題、發現教學規律、形成科學的教學理論的前提,是進行教學研究的核心③。

針對高一新生的預習現狀,我們提出的假設是:實施“預習導綱”,是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保證。“預習導綱”,是指導和引導學生課前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的預習提綱,每個單元分為詞匯、閱讀、語法、聽、說、寫作和復習7大課型的“預習導綱”。每個課型的“預習導綱”的內容大致分為以下兩個部分:

(一)編制新課的預習題

編制新課的預習題有三種類型:發現探究式、策略訓練式和組合式(發現探究與策略訓練的組合),主要是針對下一節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目的是啟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發現、

探究、訓練學生學習策略,幫助學生養成善于獨立思考、善于使用學習策略的習慣,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二)記錄新課的疑難點

要求學生針對已完成的預習題,寫出自己難以探究的疑難點。目的是幫助學生分清新課中已知和未知,以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及時把注意力集中在疑難點上。

三、靈活行動

行動是設計方案付諸實施的過程,絕不是按圖索驥、按部就班的機械活動,而是一種積極尋找和探索解決問題、達到目的的最佳途徑和最佳策略的過程。這意味著教師在行動時,不能拘泥于事先的設計,要根據實際情況,隨時對設計做出有根據的調整、變更④。

首先,我們集備組全體教師深入課堂聽課,觀察記錄學生預習后的課堂表現。

其次,采取小組式的監督方法。當天課前由小組長負責檢查小組成員的預習作業完成情況,小組長的預習作業由英語科代表檢查,并在課前及時把檢查結果向老師匯報。同時,把學生預習作業的完成情況作為過程性評價的一個項目。

第三,我們通過定期訪談的方式,每兩周進行一次,每次每班隨機抽取兩名學生,及時了解他們在實施“預習導綱”過程中的體驗、感受和看法。

四、勤于反思

反思是行動研究的核心過程⑤通過反思,教師調整、優化其教學行為來組織課堂教學,以求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Wallace⑥說:“教師的發展意味著變革,而卓有成效的變革沒有反思是相當困難的。”教師要想成為一個研究者,最核心的素質就是要學會反思。反思是對問題、設計與行動的過程和結果作出判斷,對有關現象和原因作出分析和解釋,探討各種教學事件后的理念,提示規律,提高認識,提煉經驗,為重新設計方案把握好方向⑦。

在訪談中,92%的學生認為“預習導綱”有助于啟發他們思維,引導他們發現、探究,幫助他們養成善于獨立思考、善于使用學習策略的習慣,培養他們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有效性。在實施“預習導綱”的過程中,有許多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實際,提出了許多好的建議,如:在“預習導綱”中增加上一節課的復習鞏固題,他們的理由是鞏固好上一節課的知識有助于預習好下一節課的新知識。經過集備組全體教師的討論,我們采納了學生的提議,決定把“預習導綱”打造成一座連接新舊語言知識的橋梁,并更名為“自學導綱”。于是增加了兩個部分:

(一)編制測試性評價題

編制測試性評價題,如課文填空題等。主要是針對上一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目的是幫助學生及時檢測上一節課重、難點的掌握情況,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學生獨立完成之后,要求學生以小組(4-6人)為單位,互相核對答案。有分歧的地方,小組成員之間討論解決。如果經小組成員討論,仍無法解決的問題,必須在下一節課中提出,讓其他小組的同學共同討論。

(二)總結有效的學習方法和記錄知識缺漏

要求學生根據自我檢測的結果,總結有效的學習方法的同時,寫出上一節課還沒有掌握好的知識點,并及時尋求小組其他成員幫助解決。目的是幫助學生養成及時反思的習慣,訓練學生的調控策略,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總之,在行動研究過程中,我們深刻地感悟到:任何反思,都只是意味著一個新的開始。行動研究的過程其實就是發現問題――精心設計――靈活行動――勤于反思循環往復、螺旋上升的過程。行動研究能夠使我們提高對英語教學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覺察能力,更準確和客觀地認識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達到自我提升的目的。

注釋:

①王薔.英語教師行動研究――從理論到實踐[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8.

②余文森等.探索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12.

③余文森等.探索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12-13.

④余文森等.探索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13.

⑤王薔.英語教師行動研究――從理論到實踐[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45.

⑥Wallace J.M.Train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A Reflective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54.

⑦余文森等.探索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14.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12篇

關鍵詞:英語學困生;英語教學;探究

英語學困生普遍存在英語基礎薄弱,英語詞匯量嚴重匱乏,欠缺語法方面的基礎知識,聽、說、讀、寫能力差等問題,對英語沒有任何合理的規劃,學習方法和記憶方法,英語學習熱情不高,缺乏興趣和主動性。那么,如何促使這些英語學困生學習和掌握英語呢?

一、英語學困生成因探究

調查發現很多教師不能恰當的理解和處理教材內容,老是按部就班按教材安排的內容順序進行授課,不加任何的取舍和整合將教材里課文中出現的任何詞、句和語法知識填鴨式的“塞”給學生,課堂上重、難點體現不明確。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英語教學的特點,一味單調乏味的進行機械授課,經常會出現,為了趕教學進度和應對考試,不顧實際情況的“趕課”。這樣就很容易導致部分學生學學得不牢又沒時間復習鞏固,就進入新知識的學習,長期以往也就導致了這部分學生的掉隊。這部分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對課堂上老師講授的知識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知道。課后懶散,缺乏鞏固練習的主動性,自制能力比較差,從而造成不會的知識點越累越多,成績也越來越差。還存在“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現象,覺得自己學過就忘,這種“無章法”無法讓他們體會學習帶來的成就感,從而給他們的學習造成很大障礙。由于班級人數較多,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信息的反饋進行困難,教師也很難照顧到每個學生,也很容易忽視這部分學生,對這部分程度差的學生輔導做不到位。

二、英語學困生轉化策略探究

1.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和熱情,激發其學習興趣

學困生對英語學習沒有信心,認為自己學不會,英語課堂上表現消極甚至會在課上睡覺,也不會自己主動完成課后作業,對學好英語缺乏勇氣和信心。對陣部分學生教師的正確引導很重要,教師應對這部分學生有足夠耐心,控制好教師個人的主觀情緒,盡量避免訓斥學生,簡單粗暴的訓斥只能是引其學生的逆反心理,或是傷害他們的自尊心。教師可在課下與這部分學生進行溝通,了解他們個人興趣愛好,將其愛好與英語課堂相結合,讓他們展示自己特長,在課堂上體驗成功的快樂,進而提高學習英語的熱情。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學生采用小組合作模式,把板書的機會留給擅長書法書法的學困生;讓性格外向.表現欲強的學困生作為他們組的代表,呈現他們組的觀點;讓有繪畫天分的學困生協助老師畫簡筆畫或是制作其他制作教具;讓喜歡唱歌的學困生準備與本課話題相關的英文歌曲;對于好動的學困生則可以讓他們擔任一些派發作業和試卷的活,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為他們提供表現的機會。并給予肯定性和鼓勵性的評價,增強學困生學習的信心,盡可能的調動學困生的積極性,激發其學習興趣。

2.教師應設置分層次性教學目標,針對目標開展有效性教學活動

教師所設計的目標必須是大多數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同伴互助和教師引導所能達到的(吳燕,200),為不同程度的學生設置不同難度的可操作性目標,并圍繞目標展開教學活。例如,在外研版高一英語(必修一)中以A Lively City為話題的閱讀課中設計的知識目標中包括:1.Grasp the key words and phrases describe places.(全體學生).2.Learn to use the language you have learned to describe your home town(中等以上程度學生)。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中:step1.Introduce background knowledge about Xiamen,and then ask students to say the words and phrase describe a city.Step2.Fast-reading.Which of the following subjects are included in the passage:location climate history people local production environment economy district interesting places traffic

Step3.Intensive reading.Ask some students to write the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words,phrases and sentences on the blackboard and explain them.Then teacher complete it.

Step4.Post-task.Do the exercise1-4 on P33

Step5.Ask some students to retell the passage based on the key words

Ask some students describe their home town in the form of conversation.

3.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有效的引導和監督學困生對所學內容進行課前的預習和課后復習,教會他們怎么學習,怎么記筆記。悉心觀察他們學習英語的細節,因材施教,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問題也要因勢利導,督促學生改變固有陋習。教師要采用寬嚴相濟的方式,在情感上包容學生,多鼓勵,少批評,但在學習細節上一定要對他們嚴格要求,改掉陋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中發揮榜樣作用,“以優帶差”

將班里學習成績優秀,學習認真,方法運用得當的學生作為大家學習的榜樣,身邊有這樣的對象,學生的潛意識里就會產生一種向榜樣看齊的傾向,自覺規范自己一些不良的學習習慣。將成績優秀學生,中等學生,和學困生分配到各組,讓成績優秀學生起到學習上的帶頭作用并鼓勵他們幫助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同學,同齡人之間往往有更多的共同話題更容易溝通探討,共同進取,同時要注意在班里營造互幫互助,積極向上的良好學習風氣。

總之,轉化學困生是英語教學中的一大難題,作為英語教師,我們有責任幫助這部分學生走出“困境”。英語作為一門連貫性很強的學科,一旦哪個階段出現問題,就會影響學生今后的長期學習,所以英語學困生應得到各階段的英語老師的注意,及早幫學生解決學習上的問題,讓他們體驗英語學習的快樂。

參考文獻:

[1] 何兆熊.我看外語專業改革[J].外國語,2003,2.

[2] 李曉,周婕.幼兒英語教育現狀與教學原則[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湖州市| 潜山县| 余干县| 潮州市| 桂阳县| 望谟县| 集安市| 鄄城县| 蒲江县| 滦平县| 晋城| 长海县| 东宁县| 岱山县| 漳浦县| 鸡东县| 乳山市| 东乡县| 谷城县| 自贡市| 四子王旗| 开平市| 乌兰察布市| 辽宁省| 昌宁县| 博乐市| 犍为县| 邓州市| 齐齐哈尔市| 商洛市| 陆丰市| 且末县| 宣汉县| 安庆市| 乌恰县| 江门市| 西城区| 中江县| 壶关县| 桐乡市| 咸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