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0 17:25:4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微課在地理教學的應用研究,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地理;復習;微課;思維導圖;知識重構;中考;互補
中圖分類號:G633.55;G632.47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01-0063-01
當前教育界對微課的知識零碎化頗有意見,但不能否認微課對知識體系的解構、縱深剖析知識點,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重難點知識,是一種有效的補充。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對于微課知識零碎化問題,可以通過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這一教學環節來彌補其不足,鼓勵學生發現并構建彼此關聯的知識體系,嘗試把相關地理要素聯系起來,找出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利于學生深化思維、內化知識點、拓展知識結構。本文對微課和思維導圖在地理復習中的互補功能進行研究。
一、微課設計的實踐探究
在地理教學中復習“經緯網”時,以微課“東西半球PK東西經”為例,以醒目的標題指出東西半球分界線(20°W與160°E構成的經線圈)與東西經度分界線(0°與180°構成的經線圈)的區別。繪制特殊經線,讓學生了解它們的地理空間分布位置,然后通過切蘋果的游戲引入這一理論聯系實際的探究活動。在這里,不需要求微課知識量大、涵蓋面全,而應該去粗取精,結合學情,了解學生無法及時消化的重難點知識,并合理解構,講透地理核心概念。這一活動,達到了“運用地球儀,說出經線和緯線、經度和緯度的劃分”的課程標準要求。在復習“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時,如果照本宣科,需要將南、北方地區的自然條件和人文經濟條件加以展開,內容龐雜,學生難以掌握。結合微課,可以從地理位置(緯度位置)找氣候類型和主要地形區之間的關聯。然后,探究南方地區氣候和地形作用下河流水文特征的特點。最后,結合物產看經濟狀況、飲食文化,為探究南、北方人文經濟的差異做鋪墊。這樣的微課設計,其實就是在建模,建構一種學習模式,突出不同地理要素的關聯,闡述地理事物的相互聯系,滲透和諧人地觀的德育思想。
地理微課的優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微課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有助于彌補學生基礎知識薄弱的短板。同時,可結合進階練習,對于教師提出的重難點問題,讓學生有意識地進行訓練,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其二,有助于促進地理教師的專業發展。制作微課,不僅要求教師語言規范、學術用語專業,還要具有較強的地理邏輯思維能力。因此,地理教師要先于學生去學習、去研究,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微課設計需要注意的問題如下:其一,要抓好主要矛盾,不能把微課設計成課堂教學的壓縮版,將所有知識點擠壓成一堂微課。教師要抓好主干,或事先了解學生的疑難點,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微課條件下自我學習,重點落實學生的進階作業,這樣教師才能有的放矢地教學。其二,微課是對教材的解構,也是對學生疑難點的梳理,是對地理核心概念的詮釋和相關知識網的重構。教師要利用微課的優勢,對零散知識貫穿一條主線加以串聯整合,從而構建地理知識體系。
二、思維導圖設計對微課的補充作用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地理教師要重視思維導圖的設計,并引導學生繪制自己的思維導圖。這樣做,方便學生理解不同的概念、不同地理要素間的聯系與影響,有利于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也能培養學生的地理邏輯思維能力。思維導圖是對課堂整體知識結構,乃至局部知識體系的梳理,它可以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網絡。如果微課是一場頭腦風暴,那么思維導圖就是對知識的總結。
設計思維導圖時,需要注意以下問題。其一,重視對地理重難點的深入剖析。思維導圖(如圖)不一定要涵蓋本節南方地區的全部內容,它是一種濃縮,是對重難點的深入剖析。在設置教學情境的前提下,要讓學生身臨其境,有針對性地對重難點進行學習,從而訓練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歸納能力。思維導圖所拓展的知識面,可以擴展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讓學生的學習不停留在知識表面,而是構建知識的網絡系統。其二,課堂要留白。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不要妨礙學生創造性地發掘重難點知識之間的關聯,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建立抽象思維,提高地理邏輯思維能力。其三,讓學生自主構建思維導圖。通過一系列的課堂復習,教師要引導學生構建本節課知識思維導圖,鼓勵學生上臺展示、互相評價,從而培養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綜合能力,讓學生養成與老師、同學分享學習成果和學習樂趣的習慣。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微課對教材的解構是對知識結構的深入分析,是對學生易混淆、易出錯知識點的成因分析,也是提升學生對地理核心概念的理解能力和知識遷移運用能力的重要載體。而微課的進階練習、思維導圖的繪制,是學生分析歸納知識、遷移應用知識,實現知識系統重構的有效途徑,它能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內化知識,對知識結構形成自己的理解。
參考文獻:
[1]陳穎,路.“微課”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13(11).
[2]陳化軍.思維導圖在區域地理試題解題中的應用[J].亞太教育,2016(31).
關鍵詞:地理學困生;同伴支持;共同進步
Summary: This article from the problems of teachers’ teach and students’ “learning” encountered,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school geography, peer support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peer support” this new perspective, focusing on the content and way to help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to regain their self-confidence, motivation and support, the two sides in the process of cooperation to achieve positive progress of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1].
Keywords: geography poor students;peer support;common progress
普遍地理教師認為高中地理難教,學生難學,并且地理學科所占的課時數相對于其他的學科來說較少。為了化解“難教與難學”的問題以及提高地理課外學習的效率,地理教師探討的是教學方法的改進、教學手段的優化、學習方式的轉變,而往往忽略了一個重要的資源――同伴支持。同伴支持是一種社會情感支持,它是基于尊重的原則、分享責任以及互意見的達成而建立的一種給予和接受幫助的系統[2]。在這個系統里,主體是學習成績有差異的優等生(支持者)和學困生(被支持者)。同伴支持需要支持者把學困生當作同樣有夢想有追求的人,通過聆聽學困生的內心需要,為他們提供友誼、學習支持、責任共享,化解他們經常遭受的不適感、挫敗感和自卑感,從而端正學困生的學習態度,給他們帶來一種積極的健康的心態和人格上的改變,同時支持者自身也在不斷地成長。
一、同伴支持的理論支持
1、學習理論與同伴支持理念高度吻合
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杜威認為學習是借助同客體相互交往的“工具性思維”以及同他人相互交往的“溝通”來實現的。實現同伴支持,需要溝通與交流來磨合雙方的各種差異,也只有溝通才能解決問題。日本著名教育學家佐藤學的學習三位一體論指出:學習是跟客觀世界的交往和對話,跟他人的交往和對話,跟自身的交往和對話,即構筑世界、構筑伙伴、構筑自身的三位一體的實踐[3]。同伴支持即是支持者與學困生的對話,也是學困生與自己的對話。學習不是自己單項的活動,更多的是關注學習者彼此貢獻見解,求的互惠與善意的學習。同伴支持是一個雙向的動態活動,不管是提供支持的一方還是受幫助的一方,都會從中受益,促成兩者的共同進步。
2、地理的學科特點與同伴支持觀念的高度統一
地理科學研究的是地球表層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有機組合而成的復雜的綜合系統。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是一個自然社會文化等多因素構成的復合系統,全人類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整體。因此,在地理教學中,讓學生明白人不僅是一個獨立個體,也是生活在集體中的一員,人與人之間靠著一種特殊的感情在維持著彼此之間的動態平衡,進而構成了一個大集體。在這個大集體中,大家互相幫助互相學習,通過同伴支持促進每一位同學的發展。
二、支持者和學困生的現狀分析
學困生,即被支持者,指的是智力發展水平正常、學習態度欠端正,地理學科成績明顯落后班里的平均成績的學生。支持者,即學習能力和成績強于學困生的優等生。對于獨生子女已占相當比例的今天,不管是支持者還是學困生,由于他們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使得他們有一種心理優越感和不合群,自我為中心,缺乏責任感,自制力差,不會主動的與他人合作。這種狀況與我們所處的需要合作意識和社交技能的信息時代的要求相距甚遠。
學困生成績差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主觀原因包括他們學習地理的動機、興趣、需要不足,缺乏學習的內驅力;內心不認可地理,把其看成 “副科”,認為學地理只是應付考試而已;學困生的思維廣度不夠,變通性差,綜合能力差,學習方式沒有改變[4]。客觀因素主要是地理學科屬于交叉學科,本身難度大,所涉及到的知識比較廣,與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聯系緊密;教師的教學方法缺乏多樣性,使學生產生學習地理的消極情緒;高中地理知識銜接不夠,且學習要求發生了變化,初中地理主要是介紹地理現象和地理事物,而高中地理是要深度探究地理事物的形成規律和原因以及提出相應的對策。
三、同伴支持的內容
1、情感支持
情感支持包括建立友愛互助的關系、建立自信心、激發學習動機、增強自我效能感、并學會正確的歸因分析等。一般學困生內心比較自卑,不善于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不善于交流,但是他們往往以我為中心。建立友好的同伴關系,可以提供積極、主動、寬松、友好的交往背景和平等的交往機會,讓雙方在沒有任何的壓力環境下表達自己的看法,建立起互相信任互相依賴的關系。激發學困生的學習動機關鍵是要通過彼此之間的交流,讓他們明白地理與生活息息相關,地理的美無處不在;通過建立一個共同的目標,讓學困生在有壓力的情況下為雙方共同的目標而努力,提高學困生的成績。當學困生做出積極行為或者在與同伴交往時流露出積極情感態度時,支持者給予及時的表揚,使得他們在今后做出相類似積極行為的動機得到強化和鞏固。并且多用鼓勵、表揚、贊美的詞,讓他們發自內心的享受別人的肯定,激發他們繼續努力學習的動力。同時幫助學困生學會正確的歸因分析,明白方法正確、勤奮努力是成績提升的關鍵所在,并逐步建立起學習的自信心。
2、信息支持
信息支持主要指的是支持者對學困生學習上的指導。一般而言,成績好的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一套學習方法和解題技巧。在輔導學困生時,支持者可以提供好的學習方法、絕妙的解題技巧、不同的思維方式。地理知識很多來源于生活常識,并且隱性知識居多。對于解決這樣的問題,要用相應的隱晦的還沒有形成一套成熟的解題思路。因此,支持者可以在交流過程中將這些隱性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輻射到學困生的思維中,學困生在摸索和模仿的過程中掌握這些隱性的知識和技巧,進而提高對地理學習的自信,提高解題的速度和準確率。
3、經驗支持
經驗支持指的是處理相似問題時的經驗幫助。支持者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績,與他們的勤奮努力是分不開的,這之間都有一段比別人付出更多努力的經歷。所以,在跟學困生交流的時候,他們可以用共情的方式和站在他們的立場上看待問題,把自己曾經的經歷與學困生一起分享,讓他們感覺到這種相似的經歷正是現在的自己要面對的,并且要克服的,更重要的是讓大家明白,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障礙,這需要個人的努力和堅強的毅力,同時更離不開彼此的幫助,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戰勝困難。由于雙方有相似的經歷,彼此會更加信任,因此實施起來也會更加順利。
4、工具支持
工具支持指的是學習資源的共享。由地理學科的特點決定,地理的學習需要各種輔助工具。包括有型的地圖冊、地球儀、習題冊等,除此還有無形的工具――各種各樣的網絡資源,如地理教育類的中國地理課程網和中學地理教學資源網、地理科普類的中國國家地理和美國國家地理、地理旅游類的新浪地理旅游頻道和各種各樣微博上的旅游網、地理科學最新咨詢類的各種網站資源。雙方分享學習資源,縮小學習的距離感,并且在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地理的美無處不在,地理與生活息息相關,學會用地理的視角看問題,用地里的思維分析問題,用地里的方法解決問題。
四、同伴支持的方式
(1)課外輔導,課外輔導是課堂教學的補充。課外輔導的時間和地點由雙方自由協定,輔導內容可以是預習新知、消化當節課知識點、復習舊知。這種形式主要是信息的支持。考慮到高中生學習的負擔重,這里主要是內化當節課知識,所以這需要雙方在輔導時間選擇上要及時。例如,在學習太陽高度角的時候,教師都會歸納出此公式:正午太陽高度=90°-所求點的緯度±直射點的緯度(所求點與直射點在赤道的同側取“+”號,在赤道的異側取 “-”號)。學困生往往死記硬背公式,并且經常混淆公式中“+、-”,但對于支持者而言,他們往往通過自己內化知識的時候有了自己解題的思路。所以支持者在課余時間從理解的層面,并且用自己的語言幫助學困生掌握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計算,把自己的錦囊妙計和隱晦的解題技巧傳授給同伴。
(2)網絡交流,這種形式主要是信息支持和工具支持。網絡交流為同伴支持學習提供了便捷的交流平臺。高中生學業負擔重,面對面的學習與交流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另外對于一些性格內向不擅長語言表達的學困生來說,遇到學習上的困難和挫折時,他們往往羞于齒口。所以,基于網絡的便捷性,雙方可以通過QQ、微博、電子郵件等形式進行交流與互動,還可以在網絡平臺上實現信息的共享。地理是一門動態發展的科學,它隨著經濟與技術的發展而不斷發展。而網絡傳播速度快,最先進的地理科學知識可以第一時間在網絡上傳播。雙方通過地理信息的交流,提高學習興趣。
(3)陪伴與娛樂支持,這種形式主要是經驗支持和情感的支持。同伴支持不僅僅是由一個固定的場合、約定好的時間,專門圍繞一個主題進行交流學習,而且還應該在生活中,在雙方不經意間的娛樂和談話中自發的交流學習經驗和學習方法,從而起到“玩中學”的理想效果。如,在課間的休息的時候,在隨意間談到某次不理想的地理成績,支持者幫助學困生找出問題所在,是地理知識點掌握不夠、地理遷移能力弱還是自己粗心大意等,幫助學困生學會正確的歸因,改正錯誤,爭取下一次的進步。
參考文獻:
[1]郭軍,牟映雪.融合環境中的同伴支持:一個未被利用的資源[J].外國教育研究,2011.
[2]王華,王靜.同伴支持與心理健康研究[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9.
[3]鐘啟泉譯,佐藤學著.學習的快樂:走向對話[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4]吳建華.高中生學習地理困難的原因及對策[J].中小學管理,2006.
[5]古吉慧,殷堰華.以同伴支持促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發展[J]. 宜賓學院學報,2011(3).
[6]李茂平.影響中學生學習成績的路徑分析同伴支持[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0.
[7]蔣鄧.同伴輔導策略的理論解釋及其在融合教育中的應用[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1.
[8]隋少英.合作學習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