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14:4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廣告錯別字,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眼下一些廠家、商家在廣告用語中濫用諧音,已經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造成了漢語言文字的嚴重混亂,對廣大中小學生的學習用語上造成了事實上的誤導!
例如,“引以為榮”被啤酒廣告商家改為“飲以為榮”,僅僅一字之差使這個詞的意思完全變了。那些咳嗽藥的,把“刻不容緩”改為“咳不容緩”這真讓人哭笑不得,刻不容緩的意思是一點也不拖延,耽擱。他們不了解它們的意思就隨便改。難道這不是破壞語言文字的規范嗎?
還有“默默無聞”是無聲無息,不為人知的意思,那些滅蚊廣告改成“默默無蚊”,完全侵犯這個詞的“聲譽”。你“騎樂無窮”是什么廣告嗎?是摩托車廣告,你猜到了嗎?本來“其樂無窮”的。我覺得這些廣告賞真可恥!
我想問問那些廣告商們,你們懂得什么是成語嗎?成語是社會上相傳習用的定性的短句或詞組,都是千百年來傳播于人口,且為群眾所喜聞樂的素材。它有簡潔明快,要言不煩、畫龍點睛的特點。
地點:武隆縣城
目的:尋找街頭錯別字,并記載下來,改正。
分析:
行走在街頭,各類城市廣告、宣傳畫廊、招牌、店牌、標語牌可以看見各式各樣的錯別字,調查發現,街頭路邊上各種招牌、廣告不規范用字普遍存在,有的故意使用錯別字,有的用諧音亂改成語,用繁體字等。
一些街邊店面廣告上是出現錯別字,如“新形象”寫成“新形像”,一些服裝店把“一見鐘情”寫成“衣見鐘情”、“伊拉克”寫成“衣拉客”、“三國演義”寫成“衫國演衣”、“挑三揀四”寫成“挑衫撿飾”,就更是屢見不鮮。濫用簡體字的情況還經常存在于各種手寫的告示上,有的錯別字如果不經琢磨、推敲甚至考究一番,還真有點難以辨認呢!
調查結果:
現在,在同學們的生活中,錯別字、繁體字、簡化字少了,甚至可以說是沒有了,我覺得,這次調查對我們的生活很有幫助,希望以后能多組織這樣的活動。
感受:
我認為:這些不規范的字句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錯字,另一類是別字。有關部門應該調查一下,查查商店為什么要用錯別字來做廣告招牌呢?好多小學生總以為廣告招牌上的字都是對的,所以寫了許多錯別字,影響了用字的規范性和準確性。希望我們以后看到的都是正確的字,不再出現錯別字了!
街頭錯別字調查報告一:
XX小學
調查員:xxx
調查時間:xx年10月4日11月16日
調查地點:學校附近的街頭
調查目的:搜集街頭的錯別字,交流感受,并思考為什么會寫錯別字,最后向有關部門提出改正。
調查材料分析:行走在街頭,各類城市廣告、宣傳畫廊、招牌、標語牌可以看見各式各樣的錯別字,調查發現,街頭路邊上各種招牌、廣告不規范用字普遍存在,有的故意使用錯別字,有的用諧音亂改成語,用繁體字等。
如新形象寫成新形像,一些服裝店把一見鐘情寫成衣見鐘情、三國演義寫成衫國演衣、挑三揀四寫成挑衫撿飾、家具寫成家俱、摩托車寫成么托車、百依百順寫成白衣百順。濫用簡體字的情況還經常存在于各種手寫的告示上,有的錯別字如果不經琢磨、推敲甚至考究一番,還真有點難以辨認呢!
在調查的102個街頭廣告中,有48個出現了錯別字,錯誤率達到47.1%,錯別字的樣式也是五花八門、花樣繁多。如:將打折寫成打拆尋人啟事寫成尋人啟示停車寫成仃車更有甚者,將防火栓寫成放火栓,看后真是令人哭笑不得,啼笑皆非!
通過本次調查,我認為街頭錯別字的出現主要原因是:
寫字人文化水平較低,對漢字的使用隨意;
同音字混淆;
形近字混淆;
字義分析錯誤;
多筆少畫。
針對上述現象我認為,字如心畫,只有把做人放在首位,注重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養料,提高文化素養,樹立優秀品質,培養創造能力,才能成為對社會既有用又有益的人,也才能成為一個有智慧、有思想、有個性氣質的人。
街頭錯別字調查報告二:
調查人:***
調查報告內容及結果:
我來到了一條干凈整潔的黃甫街上。看見一個小吃店門前立了一塊木牌,上面寫著店里各種食品的名字,而寫到餛飩的時候,竟然寫成了餛燉,可真有趣。又走了一會兒,一個大約五平方米大的招牌上十分醒目地把安裝寫成了按裝,這樣明顯的錯誤竟然沒有人發現,他們真對不起造字的老祖宗。就在旁邊一個大木板上用刷子寫了幾個醒目的大字:批發零售方便代,我看之后直想笑,代和袋差別夠大了,可真夠怪呀!在名氣很大的小辣椒火鍋門前我又發現了一個錯別字,上面本來應該寫黃甫路第三分店,上面卻意外寫著黃埔路第三分店,又在一家優雅飯店的墻上貼了一張紙,上面寫著店招工一名,差點把我大牙笑掉,本字都能寫錯,文化也太低了吧。就在回去的路上我看見一個布專賣店叫大浪淘沙下面卻清清楚楚地寫著大浪淘紗國際連鎖,我吃了一驚,國際連鎖店的大招牌上都有錯別字,看來現在的電腦對于錯別字也看不嚴啊!
導致出現錯字的原因應該有這樣幾點:
馬虎、不在乎、文化低、求省事、寫了不檢查。我想只要把這幾點消滅,錯字應該不會出現,或者出現了也是很少很少。
在學習中,我們常會寫錯別字,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會見到錯別字,街頭錯別字就是其中的一種,它們時常會使人開懷大笑。
一天,我和媽媽去逛街。走到了一家賣小商品的店,我停下腳步一看,各種各樣的小商品真是物美價廉,吸引了一大批顧客前來采購。我把目光轉移到了廣告牌上,不看不要緊,一看就吃驚,廣告牌上寫著:“褲存小商品”。我哈哈大笑了起來。
“媽媽,你看啊!倉庫的庫啥時候變成了牛仔褲的褲啦!難道它褲兜里存著小商品嗎?”我指著廣告牌大聲地對媽媽說道,為了讓售貨員聽見。
我們繼續走著,來到了另一家店。我又遠遠地看見店牌上寫著“羔”,讓我想了“咩咩”叫的小羔,我趕緊跑過去。一股蛋糕香味撲鼻而來,我定睛一看,原來是糕點店。我連忙買了一個品嘗起來。嗯!真好吃!是蕎麥做的。吃完后,我對店老板說:“你店牌上的”羔“字少了米字旁啊?”老板笑著說:“我這糕點不是米做的,不用加米字旁。”我非懂似懂地點點頭。
街頭錯別字是多么風趣啊!但有時總會表達出另一種有趣的含義。
在學習中,我們也會寫錯別字,那些錯別字總會鬧成大笑話。那怎樣改正和避免錯別字呢?首先,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易錯字、不會讀的字、意思不理解的字應該及時查字典,然后寫進生字本中,如果還是寫了錯別字,就在生字本中多寫幾遍,并且平時多看看生字本,錯別字自然就會減少了。
為了保護漢字,我們要減少錯別字的發生,讓漢字成為世界的瑰寶,成為祖國祖國的驕傲。
浙江寧波江北區寧波市實驗小學五年級:趙哲藝
牢記祖國文字
-------《錯別字的故事》讀后感
今天,我一又次激動地拿起《錯別字的故事》這本書
《錯別字的故事》這本書主要講的是: 教我們怎樣辨別和糾正錯別字。這本書能讓我們在閱讀中糾正錯別字的習慣,還能大大提高我們的學習興趣和思維辨別能力,啟迪我們的智慧,有利身心
當我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我覺得文字是傳遞信息和表達思想交流,所以我們要從小注意不寫錯別字,認真地對待文字,如果發現有錯別字,應該及時糾正,把正確的字記在腦海里,以防下一次再出現同樣的錯誤。
在我們的生活實際中,也有不少寫錯別字、用錯字的事例。記得前幾天,我在網上看到一則廣告:“姓命可貴,請大家好好珍惜。在這則廣告中的“性命”的“性”,它誤寫“姓名”的“姓”,使大家百思不得其解,以為姓“命”的家族十分可貴,要大家好好珍惜,真是一字之差,謬誤千里啊!寫錯別字不僅不能正確地表情達意,而且還會給工作帶來損失。所以我們要糾正錯別字,讓錯別字無處可生。
讀了《錯別字的故事》這本書,我受益匪淺。在社會中出現了很多寫錯別字的現象,不僅是大街上的招牌因寫錯別字而鬧出笑話,而且報刊也因寫錯別字而鬧出種種差錯來,所以我們要好好學國文字,讓我們把祖先的神奇漢字牢牢記在心里吧。
錯別字百花藍
星期三,作文課上賈老師讓我們提前下課了二十分鐘,這是要干嘛呢這是?哦!去找錯別字。在哪里找錯別字呢?在回家的路上或玩耍的地方的廣告牌或商店里找錯別字。
好啦,我該出發啦!我騎上自行車在家的周圍轉了起來,哈哈!真是開門紅,剛一開始就找著了一個,我在一個買衣服的商店廣告牌上找到了一個錯別字——“你穿多少錢,我便宜多少錢,特價除‘處’”廣告牌上的“除外”寫成了“除處”。還真是可笑;不找不知道,一找嚇一跳。
我繼續向前走,走到了一個早餐店前看到廣告牌上“早餐”的“餐”寫成了“?x”我想了想:我既然知道了它的錯誤,是不是應該告訴這里面的老板,讓他及時糾正呢?我走到早餐店的門口,往里面望了望,看見那位老板在看電視劇,我撓了撓頭猶豫著是否真的要去向他指正呢?終于,我邁出了第一步、第二步,再次看了看那位老板,他看得那么認真我要是去打擾他,他會不會罵我呢?
忽然,那位老板好像發覺了什么似的,把頭扭了過來打量著我,他開口說話了:“你要吃什么嗎?”我馬上緊張起來:“我……”我一時啞口無言,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我連忙又搖頭又比劃;可是嘴巴就好像被粘上了一樣,怎么也說不出話來,心也突然間跳的很快,不知要怎么辦才好。
那位老板好像很善解人意,搖搖頭笑著說:“不用緊張,有話慢慢說。”這時,我的心也慢慢平緩下來了,終于也可以開口了。我慢慢走過去笑著說;“叔叔,,您廣告牌上的‘餐’字寫錯了,希望您改正。”那位老板笑著點了點頭。
在家的周圍尋找錯別字可真是收獲不小,許許多多的錯別字我都分別向他們指正出來了。心里的這塊大石頭也終于放了下來。
希望你們也能夠做到,去做一個善于觀察的孩子。朋友,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
投稿人:鶴壁育才小學 池穎
指導老師:賈珊珊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認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這是在強調語文教學必須遵從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和規律。
寫字是一個人文化素養的體現,生活中我們隨時隨地都會接觸文字,但是,人們在使用的時候經常出現錯別字,尤其是學生,寫作業或者是考試都會出現錯別字。如今,中學生的漢字書寫使用正確率大不如前了,可以說現在中學生中的錯別字幾乎泛濫成災。語言文字規范值得我們關注。
這篇報道迅速在社會上引發關注。媒體紛紛認為,對教材知識性差錯,要實行零容忍。
錯別字,顧名思義,將它拆分成錯字與別字,所謂錯字是指漢字中不存在的字,而別字則是在語言運用過程中使用不當,用錯了地方的漢字。
考試是檢測學生學習情況的一項重要指標,學生都很看重考試的分數。在考試中,語文文言文默寫比較容易得分,共15分,每題三分,錯一個字就扣一分。可是實際上,讓人失望的是,就算會讀會背,也不一定能默寫成功。本應該,學生的得分率在95%以上,然而學生就在默寫的過程中頻頻出現錯別字。高考可能就因為這樣的失分而錯失理想大學的錄取。
那到底出現大量的錯別字是什么原因呢?我們來分析一下。
主要因為許多人認為寫漢字是個人的小事,少一筆多一筆沒有什么關系,只要自己或別人能看懂怎么寫都行;或者有的人根本沒有掌握一些字的結構和寫法,當然有時也有會寫某字,但下筆時誤寫的情況。
由于學生平時馬虎,經常粗心大意,造成同音字,形似字亂用,讀書時不認真看書,一心二用,只追求讀的速度,從來沒想過,讀完之后能記得多少。在寫字中,多一筆少一筆,不該出頭的出頭,偏旁也會時不時的搞錯。眾多的錯別字都是因為學生的馬虎粗心而造成的,糾正的時候,學生只會立馬意識到自己的粗心,沒有設法去記憶,這也是一種錯誤的學習方法。
當然,學生寫錯別字的行為,也受外部因素的影響,平時接觸到的很多錯別字,慢慢的就不知道正確的寫法究竟是什么了。比如有些錯別字是為商業利益故意寫錯,有藥品廣告:“咳”不容緩,網吧廣告:一“網”情深,空調廣告:終生無“汗”……
生活中也有名言口傳的錯誤,因為方言的普遍存在,書寫中也會不經意地出現方言,這種現象比較普遍,而且不易避免。
網上大量使用的網絡詞匯本身就是為了增強趣味性而改動過的,學生通過聊天接觸到的錯別字,久而久之就形成思維定勢了。比如杯具取代了悲劇,神馬取代了什么……
當然教材就不能有一丁點錯誤,這是學生接觸的第一手資料,要是教材都錯誤,尤其是語文課本,那么我們做多大的努力都是無用的。2013年11月19日,一則《一教師在語文書中發現30余處“錯誤”》的報道在國內引發熱議。彭幫懷是鄭州一家作文培訓機構的負責人,他發現語文教材30多處錯誤之后,曾就此問題向編輯出處反映,無回應,后來他采取了法律程序。這不是彭幫懷首次同教材出版機構較勁。2006年,他挑出蘇教版小學課本中的60余處錯誤;2010年,他以教科書“達不到國家標準、存在嚴重質量問題”為由將人教社告上了法庭,不過,他的訴訟請求最終被駁回;今年年初,他還發現,人教版小學教材稱開天辟地前,“昏睡了十萬八千年”,而蘇教版小學教材則稱“昏睡了一萬八千年”,相差了整整九萬年。
這篇報道迅速在社會上引發關注。媒體紛紛認為,對教材知識性差錯,要實行零容忍。所以教材錯別字的規避,應該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對于中學生經常使用錯別字的現象,我們又該怎么做呢?
應該加強鞏固,課上可能沒時間反復書寫,課后我們可以加強生字的認識和記憶,引導學生熟悉掌握好所學的生字。當然,嚴格要求學生要把每個字的一筆一畫寫端正,也是關鍵,很多學生會出現寫字不規范,從而使老師對這些字難懂難辨,分數也會大打折扣,尤其是作文,老師總會有根據第一印象打分的習慣,到時候,書寫也會成為一項判斷指標,書寫的好,給人的感覺都會賞心悅目,學生千萬不要因為書寫而在作文分數上絆倒。
在批改學生作業、試卷時,不可以走馬觀花,應該仔細看每一個字,發現錯別字,并用筆圈出來,然后讓同學訂正,或者反復抄寫反復記憶,這樣在平時的作業進程中,就起到糾正學生錯別字的作用,甚至可以通過訓練,讓學生能夠在寫作業的時候,注意減少錯別字的出現頻率。學生做完作業后,要求他們仔細反復檢查作業中是否有錯別字,發現錯別字,馬上改正。堅持這樣做下去,學生自然就會養成反復檢查作業的好習慣。
除了讓同學自己檢查自己的作業之外,讓學生堅持使用字典,課堂遇到容易混淆、容易寫錯、難寫難記的字時,就讓學生通過查字典來熟悉記憶這些字,還可以了解字的一些其他字義,更有助于學習,養成勤查字典的好習慣。
1. 中學生錯別字的成因
1.1 漢字本身的原因。
一是筆畫復雜,容易出現錯字。筆者查了一下《3500常用字筆畫檢字表》,其中15劃以上的漢字318個[1]。這么多的筆畫,這么多的字數,稍不注意就會出現錯誤。
二是同音字多,容易產生別字。有的同音字甚至有數十個,這對于對語言文字感悟還不夠透徹的中學生來說,想準確地辨析它們也并非易事。
三是形近字多,容易寫成錯字。漢字中形近字極多,據說約占漢字總數的70%[2]。大量的形近字為漢字的使用帶來了障礙。比如“己、已、巳”就是其中的代表,這樣的情況,也難怪學生寫錯別字。
1.2 漢語的原因。
同音字和形近字已經很令人頭痛了,而漢語的另一特點――詞語的表意細微也令人迷惑。很多詞語意義相近,只有細微的區別,使用的時候如何選擇也并非易事。再加上復雜的語法問題,錯別字自然就更顯得常見了。比如“的、地、得”三個字的使用,曾有人說自己一輩子都沒有弄清楚過。這話也許有點夸張,但是足以說明漢語的復雜。
1.3 學生的原因。
中學生因其心理和生理特點,做事粗心大意、毛手毛腳,這是導致寫出錯別字的最大原因。所以,教齡稍長一些的老師都會發現,那些認真細心的學生寫錯別字的幾率相對較低。這不光是成績優劣的問題,關鍵還是態度問題。還有一些中學生對于錯別字的問題根本不放在心上,總覺得這是小事兒,不值一提。
1.4 社會和學校等方面的原因。
(1)社會用字不規范。當前社會用字不規范現象非常嚴重。主要有:①濫用繁體字、異體字、簡化字。②街頭牌匾、燈箱錯別字現象嚴重。有一些店鋪的牌匾,出自名家手筆,中學生不了解寫字和書法的區別,耳濡目染,往往會隨手按照匾額上的寫法寫成錯別字。③城鎮建筑物名稱、商標品牌等用語不規范。④社會用字不規范的現象在廣告用語中尤為嚴重。例如藥品廣告的“咳”不容緩、熱水器廣告的隨心所“浴”等等,這些也都是不規范用字的表現。⑤報紙、雜志、影視屏幕中錯別字頻頻出現。著名的《咬文嚼字》雜志設有“追蹤熒屏”欄目,專門刊登影視上的語文差錯。僅2006年一年,《咬文嚼字》認定的3551條差錯中有2238條是影視中的,占總數的63%。該雜志近年來針對央視春節聯歡晚會“開炮”,找出了大量字詞錯誤[3]。中央臺尚且如此,地方媒體可想而知!
(2)學校和家庭要求不嚴格。中學生自制力差,家長因忙于生計對孩子無暇顧及,在學校除了語文教師以外,其他教師不重視學生書寫的現象仍較為普遍,這也是造成中學生易寫錯別字的因素。
2. 中學生錯別字的糾正策略
根據上文對中學生錯別字問題的分析,我們可以“對癥下藥”,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
2.1 使學生端正態度,高度重視。
主觀原因主要靠端正態度來解決,應反復教育學生:寫字一定要嚴肅認真、一絲不茍;遇到不會寫的字,要多查字典;寫好文章后要仔細看一兩遍,改正錯別字。
2.2 從漢字本身特點上加以糾正。
(1)進行同音字訓練,避免出現別字。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同音字訓練,促使學生重視同音字,提高辨析同音字的水平。同音字一般分三種:
音同形異――比如法制和法治、富有和賦有,在不同情況下有不同的用法,要明白每個詞的用法,避免張冠李戴。
音同形似――如松弛的“弛”和奔馳的“馳”,這兩個字學生往往分辨不清;還經常把度假村、歡度中的“度”寫成“渡”。
音同意近――如銷毀的“銷”,學生大多容易寫成“消”。
這些同音字,應該讓學生進行整理,發現一個消滅一個,經過長期的堅持,學生的錯別字自然會大大減少。
(2)形近字辨析,避免出現錯字。形近字一般有兩種:①形近音異。如崇高的“崇”和鬼鬼祟祟的“祟”,炙手可熱的“炙”和針灸的“灸”都非常相似,學生容易寫錯。②形近音同。比如把聲音洪亮的“洪”寫成“宏”,直截了當中的“截”寫成“接”。這樣的字就像雙胞胎甚至多胞胎,外表很像,應告訴學生:再像的雙胞胎也有他們不一樣的地方,應練就一雙火眼金睛,準確辨別形近字的不同。
(3)近義詞辨析,準確把握詞義。因為學生對近義詞難以完全區分,所以要想減少錯別字,學會辨析近義詞就顯得特別重要。辨析近義詞一般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入手:一是從詞語的意義上來辨析:二是從詞語的色彩上來辨析:三是從詞語的用法上來辨析。
(4)整理易錯字詞,強化訓練。應布置學生準備一個日記本,分門別類地整理錯別字,把一些容易寫錯的錯字和別字(包括詞語甚至病句)隨手記在日記本上,以后常常翻看,作為前車之鑒。有了這個“錯別字大全”,再經常翻閱,對其中一錯再錯的字詞進行強化訓練,那以后的錯誤率就會降低。
2.3 舉辦各種活動,激發消滅錯別字的熱情。
(1)舉辦有關錯別字的故事會,開展消滅錯別字比賽,評選消滅錯別字大王,并給予獎勵,具有宣傳促進作用。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又激發了消滅錯別字的熱情。
(2)學生之間相互查閱作文,互相找錯別字。筆者從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發覺這個辦法很有效,去年中考語文考字形的題,我所帶的學生幾乎沒有一個做錯的。
(3)舉辦查字典比賽,養成勤查字典的習慣。字典是無聲的老師,常常查閱,一定會大有裨益。
2.4 呼吁社會、學校、家庭規范用字,齊抓共管,減少錯別字。
學校和教師應從社會責任感的高度出發,重視中學生錯別字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十條也明確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要以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要通過漢語文課程教授普通話和規范漢字。”同時,要有緊迫感和壓力感,把學生的錯別字問題看成大事,因為學生考試時出現錯別字是要被扣分的,包括數學、物理、生物、歷史等學科,這些足以說明糾正錯別字的重要性。
總之,只要我們高度重視、齊抓共管、對癥下藥、長期堅持,錯別字在中學生的世界中一定會越來越少!
參考文獻
[1] 《3500常用字筆畫檢字表》.《語言文字規范手冊》,語文出版社,1997年9月第3版
[2] 鄭繼娥《形近字簡化分化過程的探討》.《涪陵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街頭錯別字調查報告范文一?
?一、調查時間:20xx年x月x日上午
二、調查地點:中原路
三、調查對象:路兩邊的商店
四、調查方法:實地觀察
五、調查人:xx
六、調查報告:
在實地調查的過程中我發現了許多錯別字,亂用錯別字的現象真的是五花八門。比如:某熱水器專賣店門頭上寫著隨心所浴服裝店門前寫著衣衣不舍往前走,我又發現了一個小餐館叫開心食刻理發店門頭上寫著今日說發藥店里的廣告更讓人哭笑不得,明明是刻不容緩,被他們說成了咳不容緩。
我覺得:雖然浴和欲、衣和依、時和食、法和發、刻和咳是同音,但意思完全不同,用錯了說不定就會鬧出一個大笑話,讓人笑掉大牙,可是一些商家為了吸引別人的注意力,謀取私利,還是在寫的時候故意濫用,這樣給我們小孩子帶來很多誤解和麻煩。
調查后,我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某些商家不要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誤導大家,因為漢字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愛漢字就是愛自己的祖國,希望大家加強對錯別字危害性的認識,正確使用漢字,為我們中國的文化錦上添花。
街頭錯別字調查報告范文二?
一、調查目的:原先,我就發現生活中有許多錯別字,正好借此機會,來調查錯別字發生的規律。
二、調查時間:20xx年x月25、26日
三、調查對象:街邊、作業中等。
四、調查方法:實地走訪、翻閱作業等。
五、調查內容:
(一)情況分析
1、的地得分不清
這算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情況。我的《克雷洛夫寓言》中寫道:那根骨頭不偏不倚的卡在了狼的喉嚨里。你瞧,書上都會打印錯,那么,我們就更不用說了。一些同學也經常將這三個字混淆。
2、形近字
如,我作業本上寫的,幣變成了巾,啄木鳥的啄少了一點,而追逐的逐卻奇跡般地多了一點
3、諧音字
這很多見哦,我拿我小時候的作文本上例子來說吧。傾盆大雨寫成了清盆大與,老師在旁標注道真是個錯別字大王啊。看完后,我不禁哈哈大笑。
4、形近又音近
如辯、辮、辨。辯是爭辯的意思,所以是言字在中間;辮是辮子的意思,所以中間是絞絲旁;辨是分辨的意思,所以里面既不是言字旁,也不是絞絲旁,而是一點一撇。
5、既形近,又音近,還意近
如漂和飄,就是既形近,又音近,還意近的一組。漂有三點水,所以要在水里漂而飄的偏旁是風,所以必須在空氣里飄。
(二)解決方法
1、采用口訣助記
可采用背熟口訣的辦法掌握的、地、得用法:名詞前面白勺的,動詞前面土也地,形容動后雙人得,當作助詞都讀de。
2、認真仔細書寫
在寫字時一定要認真仔細,特別是要防止寫成形近字、諧音字等。
3、真正理解意思
對于形近、音近、意近等字詞,要真正理解意思,注重從詞義的掌握上來加以區分。
4、堅持反復練習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平時要多查字典勤翻書,用得多了,自然而然就能夠熟練掌握了。
六、總結
漢字,是中華之魂,它見證了中華五千年之演變,同中華之歷史一同興衰,書寫了中華之情、之美。但是,隨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人們漢字書寫練習逐步減少,以致人們經常寫錯別字,有的還利用錯別字來做廣告。讓我們行動起來,規范使用漢字,努力避免錯別字出現,為維護漢字之美作出貢獻。
街頭錯別字調查報告范文三?
?調查人:***
調查報告內容及結果:
我來到了一條干凈整潔的黃甫街上。看見一個小吃店門前立了一塊木牌,上面寫著店里各種食品的名字,而寫到餛飩的時候,竟然寫成了餛燉,可真有趣。又走了一會兒,一個大約五平方米大的招牌上十分醒目地把安裝寫成了按裝,這樣明顯的錯誤竟然沒有人發現,他們真對不起造字的老祖宗。
就在旁邊一個大木板上用刷子寫了幾個醒目的大字:批發零售方便代,我看之后直想笑,代和袋差別夠大了,可真夠怪呀!在名氣很大的小辣椒火鍋門前我又發現了一個錯別字,上面本來應該寫黃甫路第三分店,上面卻意外寫著黃埔路第三分店,又在一家優雅飯店的墻上貼了一張紙,上面寫著店招工一名,差點把我大牙笑掉,本字都能寫錯,文化也太低了吧。
就在回去的路上我看見一個布專賣店叫大浪淘沙下面卻清清楚楚地寫著大浪淘紗國際連鎖,我吃了一驚,國際連鎖店的大招牌上都有錯別字,看來現在的電腦對于錯別字也看不嚴啊!
導致出現錯字的原因應該有這樣幾點:
馬虎、不在乎、文化低、求省事、寫了不檢查。我想只要把這幾點消滅,錯字應該不會出現,或者出現了也是很少很少。
調查地點:潮州市黃岡鎮
調查對象:廣告招牌
調查材料分析:
今天,我和幾個同學,為了調查,特地買了幾張車票,從天河來到了黃岡。這里風土人情不錯!零食也好吃!但美中不足是,我們發現這里有很多錯別字:
1、部分人喜歡把我們的中國漢字寫成卡通字體,比如:這里有一家“亞泰”手機店,把亞泰的“亞”字就寫成了卡通字。
2、一些招牌居然寫了簡化字,如:這里有一家快餐店,餐字就被寫成了“貞”字。更可笑的是,一家擺地攤的水果,“榴蓮”的“榴”寫成了“留”。
3、這是常見的錯別字:這里有家水壺的,吧水壺的“壺”寫成了“虛”,這家人可真粗心啊!
調查建議:
我們希望黃岡鎮居民要控制自己的錯別字發生,注意自己的錯別字,不要太粗心。我們全體調查小組人員,希望下次來黃岡旅行時,不再看見錯別字。因為這是在糟蹋我們的祖國文字。
我爸爸是一位中學教師,他曾經跟我說過:“生活語文化,語文生活化,留心處處皆學問。”這兩句話,還講了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呢!他講,瀏陽黃泥彎小學六年級學生,老師發動他們在瀏陽街上的廣告招牌中找錯別字,他們竟然找出了500多個錯別字,并且還發表在瀏陽日報上。因此我也受到了啟發,從我們鎮頭街上找錯別字。
首先,我在電線桿上看的了一則尋人啟事,當我看到那則尋人啟事的標題時,我便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尋人啟示?哈哈哈哈!”錯把“啟示”當“啟事。”應該正確的寫法是“尋人啟事,”如果你寫“尋人啟示,”別人還以為你從尋人中得到了什么啟示呢!
接著,我路過商會酒家的門口抬頭一看,只見招牌上寫著:“藥物泡腳、針灸治療……”當我看到“針灸治療”時,便覺得不對勁,“針灸治療”怎么會是“針炙治療”呢?哦,我恍然大悟,原來里面有個錯別字“炙,”爸爸告訴我,“炙”是烤肉的意思,而“灸”是一種中醫療法,人家進去進行針灸治療,那反到成了烤肉了,豈不好笑!
然后,我看到了一個招牌上寫了“沖氣補胎,”錯把“沖氣補胎”當“充氣補胎。”我還看到了許許多多的錯別字,比如:XX建財、XX縫軔等一些錯別字。
你們看看,我隨便找找就有這么多錯別字,那我仔細找找豈還得了。現在,我們提倡講普通話、寫規范字,讓我們一起不寫錯字、別字,不隨意寫簡化字。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為了祖國純潔的語言而奮斗吧!
漢字的發明是中國民族的驕傲,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有著無窮的美麗和魅力。星期天,我們四個同學在學校門口集合,向渝西廣場出發尋找錯別字,一路上,伙伴們東看看,西瞧瞧,不放過一絲的蛛絲馬跡。
走到渝西廣場的商店門口,小紅就叫了起來:看呀!我們發現了一個“敵人”。我們隨著她的叫聲望去,原來廣告牌上寫著“?淙伺傘蔽頤遣蝗鮮丁?洹弊鄭?緩們虢套值涔??耍??礎?洹北閌恰笆鰲鋇姆碧遄幀!芭傘弊幟且壞閿Ω貌懷鐾罰?獯緯雋送罰?隙ㄊ且桓齟肀鹱幀N頤羌泵Π閹?鍬枷呂礎
我們把眼光又轉向了一個賣衣服的地方“小熊飾品”平時“熊”下面不是四點嗎,怎么今天卻變成了一橫,真奇怪。到了關鍵時刻,只好請教字典公公,上面也沒有,我們便去問店主,店主說:“這個“熊”字便是“熊”字的簡體字。”這時我想:雖然這樣寫方便多了,但不規范,容易被人誤解。
剛一走出店門,小明抬頭一望,用手指著上面,隨著大叫了一聲:“看呀,那店名多有趣!”我們立刻隨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原來店名上寫著“貴足”,你猜,這是什么廣告,原來是洗腳城打的廣告,可不管怎么說“貴足”應該是“貴族”,肯定是濫造字,接著我們又來到了水果店,其它賣東西的地方,一共找了18個錯別字。
這次尋找錯別字,讓我們純潔了祖國的語言文字,美化了家鄉的語言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