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童話故事集

童話故事集

時間:2023-05-29 17:39:2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童話故事集,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編者按:有哪個小朋友會不喜歡讀童話故事呢?清揚姐姐可是撓破了腦袋也覺得那是不可能的。童話故事里有我們想象中的世界,有王子公主,有魔法師小仙女,有巫婆,有勇士,有好多動物小朋友,還有很多千奇百怪的事情發生呢。童話的世界可真是個獨特奇妙的美麗世界啊!清揚姐姐小的時候,就是抱著童話書度過每一個假期的。而且呀,清揚姐姐覺得,擁有童話的童年才是美麗完整的童年。

我們所熟知的童話故事

小朋友們一定都看過《小紅帽》《穿靴子的貓》《灰姑娘》《藍胡子》《睡美人》等著名的童話故事吧?這些童話故事最早都是由法國一位作家夏爾?貝洛改編的。早在1697年,69歲的夏爾?貝洛在巴黎出版了短篇童話集《鵝媽媽的故事》。這個童話集包括8篇童話,都是些民間流行的傳說,貝洛用孩子天真的口氣把它們寫成了美麗的童話。

“鵝媽媽的故事”這一名稱是從法國民間故事“母鵝給小鵝講故事”的說法取來的。貝洛的童話都取材于民間故事,富有奇幻美妙的情節,大多頌揚善良、智慧、勇敢,鞭撻邪惡、殘暴、兇狠。它們不僅喚起孩子們奇妙的想象,而且激發他們正義的情感,使孩子們從中汲取到智慧和理想的力量。

收集整理的童話《格林童話》

《格林童話》是18世紀初兩位德國歷史學家兼語言學家雅各?格林和威廉?格林搜集整理的民間傳說、童話故事集。格林兄弟忠實地把收集到的東西整理成為文字,并嚴謹地考證了這些童話的出處。從1806年開始,前后經過8年的努力,格林兄弟完成了收集整理的計劃,共收集了210多篇童話故事,并于1812年至1815年期間陸續出版了。孩子們發現了這本書,立刻著迷不已,他們把繁瑣的考證統統扔掉,只去讀里面的故事,而且津津有味。后來再出版的時候就只有童話故事了,也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樣子。其中以《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紅帽》《睡美人》《糖果屋》《青蛙王子》《漁夫和他的妻子》《野狼和七只小羊》《大拇指》《勇敢的小裁縫》《不萊梅的城市樂手》《穿靴子的貓》最為著名。

第2篇

關鍵詞: 小學語文 童話教學 教學策略

小學語文童話課文中不僅有我國的古代童話故事,還有現當代的童話故事、歐美童話故事、古希臘童話故事等。在童話故事中,學生可以和童話人物對話,體會童話故事的神奇和奧妙,因此小學語文童話教學十分重要。

一、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意義

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能夠帶給孩子更多的想象空間,同時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增長知識,快樂成長。小學語文童話教學意義重大,一是對學生的成長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小學語文童話課文多蘊含著樸素而真切的人生道理,通過童話故事的形式,讓學生更好地接受。以童話故事《云房子》為例,《云房子》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低年級的課文,在小鳥和云朵的嬉戲中,讓學生體會大自然的奧妙,在小鳥和云朵的對話中更熱愛大自然,更愛護小動物。二是對于教師的教學是一種無形的提高,教師通過對童話故事的教學設計,鍛煉自己的想象思維及和學生對話的能力。教師對于童話故事的教學設計不同于以往的課文設計,要突出童話的意義和道理,鍛煉教師的能力[1]。

總之,小學語文童話教學意義重大,為孩子的快樂成長提供智力支持,為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提供鍛煉的機會。

二、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重形式輕內容

童話教學本身是為了豐富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注重情感的培養和價值觀的形成。但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僅注重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的教學,模式化的教學讓學生的情感和想象力缺失,不能讓學生在課堂中進行輕松的學習和成長。

2.教學設計存在缺陷

教師在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要更注重教學設計的靈活性,突出童話學習的氛圍,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但是教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無論是課堂導入還是課程的具體教學中,都忽視學生的情感思維表達,忽視學生個人價值觀的實現。

3.教學過程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童話教學本身的重難點比較少,語言和文字比較樸實,因此學生完全可以進行自主的學習。但是由于我國傳統課堂注重教師的講授和教師的參與,對于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童話教學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顯得更重要,主動性的忽略勢必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形成[2]。

三、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策略

1.課程設計

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特殊性要求是對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課程設計突出重點。一是對教學目標的設計要突出情感與價值觀的目標,淡化知識與技能。以《嫦娥奔月》為例,這篇童話的教學重難點是要突出學生對我國的古代文化的熱愛,讓學生感受我國古代童話的獨特魅力,同時體會中秋節合家歡聚的重要意義。二是教學準備中要積極設計多媒體等現代教具的運用,在課程準備的過程中,注重童話視頻和童話圖片的運用,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以《嫦娥奔月》為例,可以在教學設計中多收集關于嫦娥奔月的圖片,同時在課程之后為學生播放嫦娥奔月的小短片,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三是課程導入要平易近人,引起學生對童話神秘色彩的向往。用情景導入的方式,讓學生更快地接受課程。以《三打白骨精》為例,《三打白骨精》可以進行情景導入,提問學生看沒看過《西游記》。同學們都喜愛西游記中的哪個人物,讓學生暢所欲言,最后導入。

2.關注學生的自主性

童話教學中要十分注重學生自主能力的發揮,因為童話教學重難點少,學生完全可以自主的學習,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學生角色扮演、童話故事比賽、編排舞臺劇的形式讓學生自主學習。

以文章《云房子》為例,文章中的場面十分活潑,可以讓學生自主地編排舞臺劇。學生扮演成小鳥、云朵、風、藍天、太陽等,通過自主發揮和自主表演,把《云房子》這個童話故事重現,從而在自主學習中體會童話故事的樂趣。讓學生在角色扮演和自主合作的過程中鍛煉組織能力,在自主的組織過程中增強學生的感情,讓學生更團結。

3.注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

童話故事在教學中需要注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注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誦文章,在朗誦的過程中體會文章的深層次內涵。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高。

以童話課文《普羅米修斯盜火》為例,這篇文章是古希臘的童話故事,教師在強調學生對普羅米修斯的熱愛和憐憫感情的基礎上,讓學生朗讀,采用分角色朗讀和開火車朗讀的方式進行有感情的表達。還可以引導學生把童話故事用自己的語言講述出來,回家講給自己的家人聽,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普羅米修斯盜火》作為希臘神話故事的代表,通過學生的記憶和孩子的表達,童話魅力得以彰顯。

四、結語

小學語文童話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不僅關系著學生興趣的提高,還關系著教師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在充足的教學設計的基礎上,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朱家奇.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分析[J].北京師范大學,2012,24(3):16-18.

第3篇

我愛我的小書房

我與小書房的情誼有六年之久,它在我上一年級時就陪伴在我身邊了。

記得小時候,總喜歡聽些童話故事,我的小書房里總是藏了不少的童話書,《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等圖書都是我的最愛。等識字多了,我便開始自己看帶圖文的書,我總能在小小的書房里找到可憐的賣火柴的小姑娘;找到心地善良的白雪公主;找到身世凄慘的灰姑娘……每次,我都有許多的悄悄話告訴她們,雖然聆聽的對象在變,可不變的是在一旁無聲無息有著許多童話魔力的小書房。

時間一點點流逝,小書房里的童話故事也慢慢消逝,書柜上的童話也被換成了文學方面的書集。而我也不會再像小時候一樣只傾愛幻想的世界。一有空,我就會扎進小書房的文學海洋,捧起巴金的書集;看冰心的散文;讀老舍的文章;享受文學帶給我的樂趣。

小書房不僅是我的閱書房,更是我攻難題的寶地。

只要一有難題,我便會一頭沖進書房,拿起筆與草稿紙細細地算,咬咬筆,撓撓頭,有時做得出神,會連吃飯都忘了呢!媽媽對我這個行為已經提出了好幾次意見了,不過見我這么用功,她也沒什么可說的啦!

小書房與我的友誼比天高,比海深,我愛我的小書房。

第4篇

在全國第一家以巧克力為主題的大型樂園里,開始你探奇的“甜蜜”之旅吧。潺潺而流的巧克力瀑布,奇異美奐的巧克力藝術品,無處不在的香濃氣味,都將令你不虛此行。在這個充滿陽光的午后,空氣中都飄滿了香甜,充斥著濃濃愛意。這里如同進入兒童世界一般,找回了許多童年的記憶。

巧克力開心樂園(Chocolate Happy Land),位于上海市世博園區,在這里,你能看到世界上最大的巧克力城堡,欣賞到獨一無二的面包打擊秀,觀賞到夢幻般的糖果世界,吃到形色各異的美食,近距離的與Hellp Kitty、變形金剛、加菲貓、蠟筆小新等知名卡通人物接觸嬉戲,這就是一個由巧克力搭建的開心集結地。

樂園集觀賞性、藝術性、互動性、娛樂性于一身,別具匠心地為游客打造出夢幻巧克力王國、甜蜜伊甸園、面包音樂劇場、中華五千年、童話故事劇場、經典烘培學院、主題商業街、時尚主題館等震撼、奇巧、甜蜜、時尚的旅游景區和其它配套娛樂設施。

值得一提的是:城堡中的墻壁、地面、以及館內聞名中外的雕塑:大衛、維納斯、思想者也均使用巧克力作為原材料制作而成。展區內還陳列著高達8米的史上最大的“面包畫”,由3000片白土司片構建而成,足夠震撼你的眼球

在這充滿魔幻的伊甸園里,巧克力糖漿汩汩流動,糖果搭成了彩虹橋,巧克力瀑布從高處傾瀉而下……伊甸園更是一個甜蜜的國度,住著一群甜蜜小精靈。當你來到這個屬于塔塔尼斯不拉星球的世界時,小精靈會帶您翻越色彩繽紛的糖果彩虹橋、穿過香甜濃郁的巧克力溪流,領略春、夏、秋、冬四季的奇幻場景。當您進入到伊甸園甜蜜而浪漫的世界深處,您會驚訝地看到精致的花草、會發光的蘑菇、掛滿果實的蘋果樹。還能拜訪亞當與夏娃。在特殊五彩斑斕的燈光下,你會重拾您兒時的夢境。

童話故事劇場童話主題館共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由巧克力,糖果,面包,餅干制成的場景劇場。館內擁有大量巧克力卡通模型像:蠟筆小新,加菲貓,Hello Kitty,變形金剛等這些可愛的卡通形象均由甜品制成。童話故事劇場內的展品共使用巧克力60噸,砂糖2噸,餅干20公斤。游客可以近距離接觸喜歡的卡通人物,或者在專設的“童話故事互動專區”中聆聽他們親述的童話故事,置身于童話的國度,找回童年的夢境這里是蠟筆小新的樂園、變形金剛的秀場,加菲貓在這兒找到了安樂窩、Hello Kitty會跟你一起跳舞,同時還可以觀賞到樂和一群小精靈為大家表演的歡樂舞臺劇。

面包音樂劇場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可容納500人,是國內目前唯一的以美食為主題表演劇目的音樂劇場。在這里,廚房里故事無限多,面包轉身變樂器,唱起了歡快的歌。在這個面包古鎮上,正舉辦著一場盛大的狂歡晚會,有一群快樂的烘焙師,踩著歡快的旋律,施展著神奇的魔法,與面粉,面團,烤箱們一起狂歡,親愛的你,只需放開心靈,盡情感受視、味、聽、嗅的合奏。在這里,更有不定期的開心樂園的美食會和巧克力時裝秀,期待著您的參與。

整個樂園很有童趣,展品精致,色彩繽紛,喜歡巧克力的你,千萬別錯過哈。

第5篇

一、帶著問題閱讀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就拿《狐貍和烏鴉》這篇童話故事的教學來說吧,通常情況都是請孩子帶著“狐貍和烏鴉之間發生了什么故事呢?”這樣的問題來進入課文的閱讀學習。而我是這樣設計開頭的,首先問小朋友們:“你們了解狐貍和烏鴉嗎?”有個孩子講了一個動聽的故事,說烏鴉原來叫“五彩雀”,很漂亮,因為它很懶,不愛打掃房間。有一次,房子失火了,烏鴉美麗的羽毛被燒成了黑色,嗓子因著急喊得嘶啞了,才會變成今天這種樣丑、叫聲又難聽的鳥兒。聽了孩子們精彩的故事,真叫人吃驚。可見,在課前對孩子的閱讀已做了充分的鋪墊,讓孩子學會自己找與本文相關的資料,而不是僅僅拘泥于教材。這樣,孩子的閱讀知識面拓寬了,眼界也高了。

讀書的時候讓孩子帶著什么樣問題去讀,也是要反復推敲的。如在教學《英英學古詩》這篇看圖文章時,我在上課前幾分鐘就讓孩子觀察課文插圖,讓他們自己提出疑問,如:①圖上描述的人物是誰呀?②她們在說些什么呢?③她們的動作、表情怎么樣?等等,讓孩子們帶著這些問題去讀課文,是有目的的去讀。在學完古詩后,課后還推薦孩子們選讀《唐詩三百首》,以拓寬知識面。

二、換位思考法

課外同步閱讀既是教學的一種補充,也是向縱深閱讀練習的一個過程。教師在選擇課外讀物給學生閱讀時,應該根據所教文章的特點有計劃、有目的地選擇,讓學生不知不覺地在移位中獲得知識。如在教學《小鷹學飛》一課后,學生體會到了作者通過合理的想象,虛構出如此催人奮進的童話故事,讓學生了解到小鷹多次展翅向上高飛、它的種種努力都是作者的想象,這些想象都是很合理的,符合小鷹的愿望和她當時的心理,但學生只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未必能夠體會到“展開合理的想象”寫話的重要性。這時,我就推薦《安徒生童話集》、《格林童話集》等給孩子們閱讀。在學習《秋游》后,我根據學生的實際選擇了一些寫景的文章給孩子們閱讀,之后結合我班組織孩子們到碧灣渠游玩的情景,讓學生真正掌握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技巧。這樣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在拓展指導學生描寫冬天的景物時,明顯感覺到孩子們的寫話、閱讀能力有了很大的進步。

三、圈畫與摘錄結合法

古人言:不動筆墨不讀書。閱讀時一邊讀,一邊想,一邊圈圈畫畫,圈出本課生字;畫出自己喜愛的詞句;畫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注上自己心里有數的特殊符號。通過閱讀,在課本上留下自己圈畫過的痕跡。當然,閱讀時也可以對優美的詞句作適當的摘錄,逐步養成做讀書筆記的好習慣。如在閱讀《秋天到》這首小詩時,我請孩子把小詩中的優美詞句抄在專門的好詞好句本上:“枝頭結柿子,架上掛葡萄”等。這些優美的詞句豐富了孩子們的課余生活,為他們的寫話墊下了良好的基礎。

四、“眼看心到”的默讀法

古人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默讀是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之一。《課標》規定從小學二年級起開始默讀。默讀時只需用眼睛看,不必用手指著字一個一個讀,更不需讀出聲來;要做到邊看邊思考,而且要有比較快的速度。邊看邊思考,就是要把每句話、每段話的意思看懂,讀完一段就想一想,這一段大意是什么,最后用自己的語言把大意連起來,概括出全文的大致內容。如閱讀《狼和小羊》這篇童話故事,篇幅較長,內容又是淺顯易懂的,用默讀的方式,有利于孩子們加快讀書的速度。這樣,他們獲得的知識多了,寫話水平也就自然提高了。

五、《讀書筆記》筆記記錄法

第6篇

小學階段是學生英語學習的入門階段,而語音是學生英語學習的首要任務之一。通過語音學習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語音意識,不僅能使學生獲得語言知識和技能,還能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各項基本能力。

一、英語語音教學的現狀

如今,譯林版英語教材中有專門為訓練語音而設置的語音板塊Sound time,旨在通過含有英語字母或字母組合的歌謠,幫助學生了解字母在單詞中的發音和簡單的拼讀規律。教師可以利用這一板塊的教學來培養學生的語音意識,為學生長期的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但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迫于考試的壓力,將大多數精力投入詞組、句型、語篇、語法的教學中,而忽視了篇幅較少的語音環節,這對學生養成語音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有一定的影響。

二、自然拼讀法的概念

自然拼讀法是指學生通過認識字母和字母組合與其代表的發音,在再次看到該字母和字母組合時能自然地反應出字母音,掌握字母名和字母音之間的對應關系。通過自然拼讀的學習,學生要學會把聽到的單個音素組成一個完整的單詞,把聽到的單詞切分成單獨的音素,并對單個音素進行刪除、添加和替換等操作。有研究數據表明,在近50萬的英語單詞中,符合字母組合發音和拼寫規律的單詞占97.4%,不符合的僅有2.6%,所以自然拼讀法的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

三、在英語語音教學中運用自然拼讀法的優勢

1.能有效促進漢語拼音的正遷移作用

學生在低年級的語文課中已掌握了漢語拼音的拼讀方法,漢語拼音中聲母的發音和英語中輔音的發音有相似之處。因此,教師可以將漢語拼音的拼讀方法遷移到英語語音學習中,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

2.能避免學習國際音標帶來的困擾

國際音標需要學生學習另外一套書面符號來代表音素,這對于小學生而言,會增加他們的學習負擔。而自然拼讀法則用字母和字母組合來代表音素,學生只要記憶英語字母即可。

3.能促進學生語言技能的培養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學生學習了自然拼讀法后,就建立了字母或字母組合與發音的概念和音形對應的關系,自然能很快地進行單詞拼讀和拼寫。拼讀能力是閱讀能力的基礎,學生在閱讀中能增加詞匯量,提升閱讀速度,培養語感,從而進一步提高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語言技能。在長久的英語學習中,學生也可以運用自然拼讀法進行自主學習,形成一種良性循環,使英語素養不斷得到提升。

四、運用自然拼讀法促進語音教學

1.玩轉游戲,感受“讀”之樂

如果教師善于營造比賽的氛圍,學生在好勝心的驅使下,一定能在體驗樂趣的同時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例如,當學生掌握了字母組合ea和ee的發音以及拼讀規則后,教師可以把全班學生分成兩個團隊進行比賽,在每一個成員身上貼上輔音字母、元音字母或字母組合,在規定的時間內學生需要去“找朋友”,即輔音字母和字母組合ea/ee互相尋找,拼出的單詞越多越好,并在全班面前展示如何拼讀。

2.手腦并用,體會“拼”之趣

在語音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一些有趣的肢體動作,使學生在詞匯和行為之間建立起意念聯系,幫助他們記憶發音和拼寫。在學生剛接觸字母和字母發音時,我自編了一套字母操,上課前讓學生伴隨音樂用身體擺出各種字母形狀,同時念著兒歌“A is for apple,A A apple,B is for boy, B B boy”.又如,四年級上冊Unit6的語音板塊中要求學生學會x的發音,如box,fox,six,taxi等。在訓練時,我讓學生兩手握拳,一拳代表x的音,另一拳代表與其相連的其他音素,如bo或fo,邊拼讀邊使兩拳漸漸合攏。類似的方法還有用兩只手掌表示不同的音素,左右手的手掌分開后再兩手交叉結合,以此來代表單詞中音素的結合。這種邊拼邊動、手腦并用的方式給學生帶來無窮的樂趣和新鮮感,使學生在無形之中能理解單詞是由單個音素構成的,并且這些音素像拼圖一樣,可拆分、可組合、可替換。

3.挖掘多樣性資源,品味“音”之律

由于漢語和英語的發音差異,學生在學習英語發音時難免會遇到困難。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外,還要積極利用和挖掘其他課程資源,增強學生的聽辨力和語境體驗。

多媒體集視、聽、說等功能于一體,聲像結合,圖文并茂。教師借助多媒體呈現動畫內容,可以使學生在聞其聲、觀其形、臨其境的情境中感知語音課堂的魅力。如在教學含有因素/r/的組合拼讀時,我呈現以下所示的動畫,學生跟著動畫邊看邊讀,很快掌握了拼讀方法。

S1: My dog has two big ears and four legs.

S2: My dog can run very fast.

S3: My dog is very nice to me .We often play together.

S4:I have a super dog. He can read and write, but he can’t fly.

通過自編故事的形式優化教學,讓學生在深入理解中就 “How do we make friends with animals”等問題進行意見交換,讓他們有更多的認識。

通過引導學生自編故事來理解課文內容,不僅能使課堂學習不再枯燥,還能使學生主動表現自己。因此,教師要結合課程教學內容,讓學生發揮想象,針對教學中的重點來引導學生主動編寫故事,使學生能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給他們更多拓展延伸的空間和機會。學生學會自編故事,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就有了更多的發揮空間。

二、講童話故事,引導學生暢談認知

講童話故事,讓學生走出被動的學習模式,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的良好習慣。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講述童話故事,使他們的理解和感知更為深刻。

例如,在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的Story time教學中,我通過小組講故事的形式邀請學生主動講述,要求學生就“What happened in the story?”和“What are you going to tell us?”等故事情節進行表達,讓學生能夠帶著一定的認知參與課堂教學。在此基礎上,我要求學生就“What did you get from the story?”暢談自己的感受,讓學生有更多自由表達的機會。通過講述童話故事,學生有更為深刻的感知,使他們將主觀想象與童話故事內容進行有機融合,更利于他們深化感知。

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講述童話故事,讓他們在自由抒發和主動體驗的過程中深化識記,使課堂充滿趣味。因此,教師要多給學生設置相應的話題,讓他們能夠圍繞文章所表達的內容進行主動表述,有利于學生形成敏?J的語言感知和豐富的思維。

三、演童話故事,幫助學生發表感悟

演童話故事,讓學生在自由演繹和表達的過程中獲得深刻感知,有利于學生形成一定的語言感知,畢竟學生天生的模仿能力不可小覷。因此,教師要為學生搭建展示的平臺,讓他們通過演繹的方式來豐富童話故事的內容,使課堂充滿活力。

例如,在譯林版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1 《Cinderella》的Story time教學中,我讓學生扮演書中的step-sister,fairy,Cinderella,prince等不同角色,并增加了一些書中沒有的角色,如little mouse,pumpkin,the carriage等。然后我讓學生分別運用自我介紹的方式,圍繞“Who am I?”和“What should I say?”進行交流,使學生在充分展現自己才能的過程中獲得應有的感知和思考。在此基礎上,我要求學生模擬童話故事場景,讓學生補充后續故事的發展并進行交流,使他們不必拘泥于原著,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

第7篇

關鍵詞: 張天翼 諷刺小說 童話故事 寫作聯系

張天翼是著名的左翼作家,創作了大量的諷刺小說和童話故事。張天翼的諷刺小說都是從現實出發,很多以革命為背景,用一些白描或敘事性的語言替代那些諷刺意味鮮明的言語,卻依舊能夠將諷刺發揮得淋漓盡致。雖說小說與童話的文體不同,所要面對的讀者群也不一樣,但在張天翼這位作家的作品中,我覺得兩者還是有著某些內在聯系的。本文以張天翼先生于1938年發表的《華威先生》為例(1942年《華威先生》與《譚九先生的工作》和《“新生”》結集成短篇小說集《速寫三篇》),討論張天翼小說的敘事手法,以及這種敘事手法對后來的童話:1952年的《羅文應的故事》、1953年的《不動腦筋的故事》創作中的影響。

一、開篇方式:引起好奇,步步導入

《華威先生》一開頭沒多久,便出現了華威先生的口頭禪:“我們改日再談好不好……可總是沒有時間……三點鐘又還有一個集會。”[1]華威先生的“忙碌”置于文章開頭,讓讀者自然地產生好奇之心: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如此之忙碌?又在忙些什么?就是這樣一種在文章開頭把作文主人公的一個片段拋出的手法,將讀者一步步引入作者已設的環境。這樣的開頭,在張天翼后來的童話《羅文應的故事》中也使用到了:

“六年級的同學們和幾位叔叔交朋友,常常通信。第二小隊隊員們有一次寫去一封信,信上講到了羅文應的事情,是這樣寫的:

叔叔們:

收到你們的信,我們高興極了。

你們說:‘羅文應進步了,入隊了,真是一個喜訊。這是你們給我們的一份最好的禮物。’我們讀到這里,歡喜得把羅文應抬了起來。羅文應又是笑,又是眼淚直冒。”[2]

羅文應是何許人?為何他加入少先隊成了給叔叔最好的禮物了?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也會繼續往下閱讀,一探究竟。

再如《不動腦筋的故事》的開篇:

“有一天開故事晚會,趙家林講了一個怪沒意思的故事,是這樣開頭的:‘有那么一個人,上課不用心聽講。做起功課來,自己懶得動腦筋,凈想依賴別人……’”[3]

他是怎樣的一個人?不動腦筋會發生什么故事呢?

這種引人入勝的寫作手法,在童話中是極為必要的。對于一個兒童讀者,任何作品的寫作目標都只能在成功吸引兒童閱讀注意力的情況下才有實現的可能。

二、故事發展:片段構成,循環反復

再看《華威先生》接下來的部分,依舊是由一個個零碎片段組成,但很明顯的是都在圍繞人物與開篇出現時的形象而展開的片段。華威先生怎么忙呢:“照例――會場里的人全到齊了坐在那里等著他……”“我提議!我們的時間是很寶貴的:我希望主席盡可能報告的簡單一點。我希望主席能夠在兩分鐘之內報告完。”“好了,好了。雖然主席沒有報告完,我已經明白了。我現在還要赴別的會,讓我先發表一點意見……”“……好了,抱歉得很,我要先走一步。”[4]非常零碎、細瑣的片段,表面上似乎忽略故事情節完整性,實則通過這些使人物形象完整化、立體化。而且,接下來的故事大部分是循著前面的情節反復。這樣的小說故事沒有小說情節發展的,但卻在反復中達到效果的――極具諷刺意味,讓人漸漸悟出了其中的反諷味道,最終達到教育警醒讀者的目的。

《不動腦筋的故事》中的趙大化又是怎樣的循環故事呢?“趙大化老是怪別人對他幫助不夠。他說要幫助,就是什么事都得替他想好,做好。他自己可從來不動腦筋。”“趙大化記不得自己的年齡。媽媽說是跟他說過,說他到了9月1號就滿十四歲,――可是這太復雜了,他不能傷這個腦筋。他叫妹妹:‘妹妹,你是個好孩子,你給我記住吧。’”“……我才不傷這個腦筋呢。”[5]一件件事情體現了趙大化是如何不愛動腦筋的。

《羅文應的故事》中,羅文應“可是今天――今天已經星期六了。剛要用功,又馬上會遇到假日。不如從下星期一起吧”。[6]羅文應就在一次次的缺少時間觀念中看著時光流走而自己卻什么都沒做,一次次地下定決心,一次次地失敗收場,總是禁不起外在的誘惑,回家路上逛著市場就忘了準時回家做作業,路邊看到打克郎球也看得忘了回家。

當然,由于小說和童話的讀者群不同,在小說《華威先生》中的情節往復次數較少,反復部分講述也較簡略,而在后來的童話作品《羅文應的故事》和《不動腦筋的故事》中,張天翼的反復情節就寫得比較詳細,這符合兒童的閱讀習慣。不論情節往復次數的多與少,都是要達到作者的目的――通過諷刺、否定故事中的人物來警醒、教育讀者。

三、故事結局:沒有結局,文學教化

《華威先生》的結尾:華威先生因婦女節組織的一個戰時保嬰會沒找他而憤怒,他設法把戰時保嬰會的一個負責人找來:“……以后萬一――如果你們的工作出了毛病,那你就要負責。”“如果我剛才說的那些你們辦不到,那不是成了非法團體了么?”[7]終究,華威先生達到了目的――當了戰時保嬰會的委員,在委員開會的時候匆匆發表一兩點意見然后離開。因為日本問題座談會沒有邀請自己而憤慨不已。“……什么!什么!日本問題座談會?怎么我不知道,怎么不告訴我?”“好啊!你們秘密行動……”[8]這一次對方也動火了,華威先生的參會目的并沒有實現。小說最后,“‘唉,你看你看!現在的青年怎么辦,現在的青年!’……”華威先生的希望落空,小說卻沒有寫出鮮明的結局。這樣的結尾,實際上不僅是在諷刺華威先生的官僚,而且是在教育讀者,不應該像華威先生那樣,追求形式、表面工作、不解決實質問題、官僚。

《不動腦筋的故事》的結尾:

“‘妹妹快開門,快!妹妹!’

這幾路南的人家住著一位老奶奶,頭發全白了。這時候她正跟她一個小孫女兒講故事呢,聽見大門響,‘誰呀?’就走去開了門。

趙大化抬頭一看,不覺倒退了一步。

‘哎呀妹妹!怎么……’他吃驚得說不出話來,‘我出去了才多大一會兒呀,你就長得這么老了?’

他的家正好在斜對面。他妹妹在院子里洗書包,仿佛聽到趙大化的嚷聲,她趕緊就跑出來,看是怎么回事。她瞧見趙大化正指手畫腳地跟那位老奶奶交涉,他硬要進那家屋子里去換衣裳。

妹妹忍不住地嚷了起來:

‘瞧你這迷糊勁兒!連自己的家都認不得了!’

趙大化住了嘴,轉過臉來瞧瞧他妹妹,搔了搔頭皮:‘這是哪家的小姑娘?可真奇怪!我跟我妹妹說話,什么事呀?你那么嚷!’”[9]

《不動腦筋的故事》和《華威先生》都是沒有明確結局收場的,使作品的諷刺和教育意義更鮮明。

《羅文應的故事》的結尾:

“‘我沒有工夫,現在不是玩的時候。’羅文應一面走一面打手勢,‘小朋友,你也早點回家去吧。’”“現在呢,羅文應已經養成新的好的習慣了。不是玩的時候你要引他玩,他才不理這個碴呢。他按時學習、勞動、運動、休息,不再浪費時間。在家里也有工夫幫助媽媽做事,有工夫照顧妹妹了。”[10]

兩則童話的結局也是對讀者的教育,《不動腦筋的故事》通過趙大化沒有結局的結尾,提醒讀者小朋友要善于動腦筋思考,《羅文應的故事》則是以羅文應改掉壞習慣為榜樣,告訴小讀者不要浪費時間,應該充分利用時間,養成好習慣。

不論是小說還是童話,三篇作品無不說明張天翼受到左翼作家聯盟的影響,倡導文學的教化作用。這也一直貫徹在張天翼的兒童文學中,無怪乎有研究者覺得張天翼的童話是帶著沉重的幻想翅膀――教化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福貴.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51.

[2][6][10]張天翼.羅文應的故事[N].人民文學,1952,(2).

[3][5][9]張天翼.不動腦筋的故事[N].中國少年報,1953-11-23.

第8篇

七彩娃:咦,小王子,那不是被你馴養的小狐貍嗎?

小王子:不是的,那是狡猾的列那狐,我的小狐貍比他可愛多了。

七彩娃:為什么這樣說?

小王子:不相信?給你看看森林中的動物控告他時,他那狡猾的辯解吧――

至于其他的人,那是因為貪婪、饞嘴、笨拙,有時甚至是因為運氣不好而使他們狼狽的。這些人今天也到這里來非難我,陛下,說實話,這是不公平的。和我一樣,他們完全有能力進行判斷、分析和自衛。難道說,伊桑格蘭在一個冰凍的池塘里讓自己的尾巴被獵人割斷了,也能怪我沒有守在他身邊,沒有告訴他不要多捉鰻魚嗎?難道說,他由于渴望分享我的快樂,好奇地想看看我的舉動而被吸引住了,也要怪我沒有勸阻他嗎?這是他自己的過錯,怎能安到我的頭上呢?說到蒂貝爾被農家的面包箱軋斷尾巴,那是因為他偷吃奶油吃得身子太重而逃得太慢的緣故。他從來沒有否認過我在這件事上幫了他的忙,而且沒有得到絲毫好處吧?

――節選自《列那狐的故事?列那狐的申辯》

十二世紀到十四世紀之間,法國各地流傳著列那狐的故事,一些作家把人們口頭講述的故事整理成長詩《列那狐傳奇》。列那狐與伊桑格蘭狼、布倫熊等動物都是國王諾布勒獅的朝臣,列那狐欺負弱小動物,捉弄猛獸,陰謀詭計總能得逞。人們通過列那狐的故事,諷刺中世紀的貴族、國王等人。

列那狐:別看我是一只古老的狐貍,我的故事給了很多作家靈感呢。

小王子:是的,法國的童話故事,取材于列那狐傳說的可就太多了。

七彩娃:說起來,我對列那狐的家茂百渡城堡最感興趣啦。

小王子:想看法國的古堡?跟我走,叫你過足癮!

最后,貓來到一座美麗的城堡。這座城堡的主人是一個食人怪,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因為國王一路經過的地方都屬于這座城堡。貓打聽清楚了這個食人怪是誰,他有什么特點,然后要求同他見面,說是既然從城堡門前經過,如果不拜訪主人,就顯得失禮了。食人怪盡力以其所能做到的溫和態度接待了貓。

――節選自《穿靴子的貓》

小王子:想知道這座古堡什么樣嗎?

七彩娃:童話里的古堡也能看到?

小王子:當然,跟我來吧――

夏爾?佩羅(1628-1703)是法國童話文學的奠基人,他搜集民間故事創作了童話集《鵝媽媽的童話――那些舊時光里的故事》,其中有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比如《小拇指》《穿靴子的貓》等等。佩羅曾居住于伊夫林省的布里德耶城堡,在這里寫下了優美的童話。如今,這座城堡被命名為“佩羅童話城堡”,主人還在城堡中給穿靴子的貓等童話形象安排了住所。游客走進這座城堡,仿佛走進了童話王國。

七彩娃:除了城堡,我發現法國鄉村莊園也非常美麗啊。

小王子:你的文學之旅一定不能錯過鄉村莊園。

七彩娃:難道鄉村里也會有文學寶藏?

小王子:你跟我來這里看看就明白啦。

喬治?桑(1804-1876)是當時法國很有名的女作家。她由祖母撫養長大,一生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諾昂這座祖母留給她的莊園里。晚年她回憶小時候祖母講過的故事,并用自己優美的文筆寫給了孫輩,就是這本童話故事集《祖母的故事》。

這些臺階雖已破舊不堪,仍依稀可見當年的貴族風范。臺階兩旁豎立著漂亮的欄桿和間隔適度的塑像。露天陽臺原本是鋪了石板的棲息地,現在卻已成了野生植物的樂園。一些不知名的小草頑強地從石頭縫里擠了出來,當年那些盆栽的嬌貴的觀賞樹種,經過多年的風雨的洗禮,如今仍頑強地在風中搖曳。而那些野生的土松和青橡樹,更顯得生機勃發,枝繁葉茂。石板上紫色的金銀花藤和密密匝匝的野薔薇糾集在一起,讓人一點也分不出個彼此,青悠悠的長春藤更是鋪排得像一張厚厚的地毯一樣,使人無從下腳。碧嫩的蛇蛋果藤蔓,順著臺階,像彎彎曲曲的阿拉伯文字一樣,一直爬到了塑像的基座上。

――節選自《祖母的故事》

七彩娃:哦,鄉間的美景都被作家搬進了書里呀。

小王子:旅行途中將書中的描寫與眼前的美景相互印證,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七彩娃:的確是這樣!

小王子:下一站,我們去拜訪一個淘氣包!

尼古拉:嗨,你們好呀!

七彩娃:這不是小淘氣尼古拉么?怎么在法國南部的波爾多遇到你了?

小王子:這一點都不奇怪,因為創作“小淘氣尼古拉”漫畫形象的畫家桑貝,就出生于波爾多嘛。

尼古拉:走,我帶你們到我“爸爸”的家鄉看一看。

讓?雅克?桑貝,1932年出生于法國波爾多市。這是個盛產葡萄酒的城市,桑貝少年時期還當過葡萄酒經紀人呢。他從19歲開始漫畫創作,上世紀50年代中期,桑貝與勒內?戈西尼合作了《小淘氣尼古拉的故事》,桑貝畫畫,戈西尼撰文。小尼古拉一舉成名,桑貝也由此成了世界漫畫大師。

七彩娃:哈哈,尼古拉,你的“爸爸”也曾賣過葡萄酒呢!

尼古拉:據說“爸爸”是用一種葡萄酒的名稱給我命名的。

第9篇

1、是誰殺死了知更鳥含義是恐怖童話故事。

2、這是鵝媽媽童謠中相當著名的一首,國外的鵝媽媽童謠集一般皆會收錄,但來到國內,國內出版的鵝媽媽童謠集幾乎不會收錄這首《Who killed led Cock Robin?》。此首歌旋律輕快且優美,也是許多英國小孩朗朗上口的一首童謠。

(來源:文章屋網 )

第10篇

姜餅屋起源于德國格林童話的《糖果屋》,講一對兄妹誤闖巫婆糖果屋的故事。漸漸的姜餅成為童話故事的素材,十九世紀初期,德國民間開始流行制作各種造型的姜餅屋,并逐漸成為圣誕節應景的食物,意義相當于我國的年糕。

在古代,姜”是一種昂貴的進口香料,因此只舍得用在像圣誕節這樣的重要節日。把姜加入蛋糕、餅干中以增加風味,而且有驅寒的功用。久而久之,姜餅就成了與圣誕節關聯的點心。以后,歐洲就有了一種姜餅市集”,市集中會因不同的季節提供不同形狀的姜餅。在英國還流傳著一個傳說,未婚女子吃下姜餅,即能遇見理想的伴侶,每到盛大的節日,大人們就會將各種形狀如心形、人形的姜餅送給孩子們,或偷偷地放入孩子們期待的襪子內。漸漸的,姜餅屋變成了在世界各地風靡的新年禮物,讓期待的心承載著節日里的別樣牽掛,許下心愿,姜餅精靈就會幫你實現。

(來源:文章屋網 )

第11篇

不過,在心理分析的視角下,《灰姑娘》并不是一個多么有利于少女身心成長的故事,不僅如此,自《格林童話》誕生200多年來,那些深入人心、陪伴著很多孩子成長的童話故事包括《小紅帽》、《白雪公主》、《萵苣公主》等,這些年都一直面臨著心理學家、女權主義者和童話研究者們的反思甚至批判。 我們心底的欲望和夢想

從小到大各種各樣的故事都在對我們成長造成常常被人們忽略的巨大影響,包括小時候母親在枕邊耳語的童話故事、民俗傳說,花花綠綠的連環畫、漫畫,以及長大后那些讓我們不忍釋卷的文學作品―總有一些是你特別喜歡,甚或一而再地被感動的。這些對我們特別重要的故事,訴說的正是我們心底的欲望、夢想、我們認同的行為模式以及命運腳本。

童話是尤其特別的一類故事,不僅因為它是說給孩子聽的,更因為它來自于源遠流長的口述傳統。通常,童話在民間流傳的時候,屬于每個口述者個人的東西會在轉述時被人略去,最后只剩下非常簡潔的故事,反映的往往是人類心理最原始的部分。

還記得《灰姑娘》里奧斯卡影后凱特?布蘭切特扮演的后媽吧,她憑著強大的氣場演技和華麗造型以反派形象殺出,秒殺主角莉莉?詹姆斯,可說并不令人意外。畢竟,從去年安吉麗娜?茱莉霸氣演繹《沉睡魔咒》開始,迪士尼已毫不掩飾其決意為“壞女巫”和“后媽”們的姿態了。

這無疑是個令人欣喜的趨勢。我們都知道童話故事里除了王子和公主外,邪惡女巫和惡毒后媽幾乎是出現頻率最高的人物。女權主義者將其看作被男權妖魔化的女性形象,目的是以其悲慘命運恐嚇和教化涉世未深的無知少女。

而心理分析則提供了一個更具縱深度的視角:心理學家認為,人在生命最早期并不具有心理整合能力, 這時的嬰兒處于“非白即黑”的心理分裂狀態。當他感覺“好”時,覺得當時的媽媽和自己都是“好”的;感覺“壞”時,覺得當時的媽媽和自己都是“壞”的(就是這個壞媽媽才喂了我有毒的奶水,所以現在我才會肚子疼)。“好媽媽”愛自己并保護自己,自己也愛她;“壞媽媽”用惡毒的方法讓自己難受,自己想摧毀她。

這個時候,童話就像體貼的仙女教母,它創造出可怕的女巫和后媽形象,承接了嬰兒對“壞媽媽”的攻擊與投射。正如弗洛伊德所說的那樣:成人將其無意識的擔憂、 內疚和愿望的實現在夢中以象征的方式安全地表現出來;兒童則可以依靠猶如夢一樣的童話,宣泄自己的不安、恐懼、仇恨等消極情感,在這個幻想世界里,好壞雙方必須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如此他們在宣泄對“壞媽媽”的憤怒和攻擊性時,才不會波及內心的“好媽媽”及其所保護的自己。

所以,在白雪公主和灰姑娘的故事里,親生母親都是溫柔善良卻早逝的,后媽都那么可怕而惡毒。然而曾經的女孩們可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也曾有過那從被照顧的小公主,成長為一個開始被要求獨立承擔家務的小女孩的階段,當母親嚴厲地要求自己把碗擦干凈時,內心深處曾否也覺得她像個冷酷無情的后媽? 格林童話為什么“躺槍”

2012年12月20日是格林童話第一版出版200周年,從這一天起,德國對其開啟了持續一年的紀念活動。說是紀念,倒不如說反思和批判的力度更大:暴力意識、性別歧視、男權思想、反猶主義等指控,紛紛射向靶心。

是的,兒童需要童話,那童話對成人的意義呢?20世紀著名心理學家、哲學家弗洛姆把童話稱作“被成人遺忘的語言”,不過他認為這種遺忘只是意識層面的,童話采用象征語言呈現的心理內容,早已深深地植根于兒童的無意識之中―這意味著其敘事方式對一個人心靈的影響可能貫穿其一生。

對童話有深入研究的漢斯?迪克曼(Hans Dieckmann)更指出,人們最喜歡的童話,往往描述了其最主要的情結以及相關行為模式,有時,那些有神經官能癥的人活脫脫就是一個童話中失敗的主角。

這就意味著,理想的童話是那些描述了人類基本的心理處境后,能夠在故事中找到整合方向和出路的。

惡女巫和后媽的故事藍本中,當孩子能夠逐漸接受媽媽的時好時壞時,他心目中的媽媽形象便能整合成為一個人,于是孩子自己也能漸漸整合好壞兩個自己―這里的“壞”指的并不是社會道德教條下的壞,而是每個人內心必然具有的陰影面―成為一個自我功能完整且有彈性的成熟的人。

童話《不幸的公主》里,就講述了這么一個故事:被壞心腸的命運女神莫伊拉詛咒的公主,一路跋山涉水背井離鄉,在壞莫伊拉的糾纏下,無奈傷害了很多幫助過她的人,幸而最后得到善良的王后幫助,憑著自己的善良與堅持,用面包向莫伊拉換取了象征了好命運的絲綢,與王子結為佳偶。

這個故事里,因為公主的勇敢、堅持、不放棄,以及“好媽媽”王后的幫助,象征壞媽媽的莫伊拉最終與其和解,“好命運”的來臨也解決了從故事一開始就出現的父親及丈夫角色缺失的困境。

有著類似光明結局的還有安徒生童話里的《冰雪女王》、《野天鵝》及《拇指姑娘》。

然而,童話里令人印象深刻的血腥結局同樣也有很多,人們最耳熟能詳的,莫過于《白雪公主》里壞皇后被罰在烙鐵上跳舞直至吐血身亡;《灰姑娘》里小鳥把兩個姐姐的眼珠啄掉的恐怖場景。顯然,在這兩個故事里,美好的結局只是表面的,不僅壞媽媽沒有被整合,故事深層反映的俄狄浦斯(戀母/戀父)情結更是完全沒有得到化解―公主/灰姑娘最后成功找到承載了對父親幻想性投射的王子,并憑借其力量光榮完成弒母大業。

這一點都不是危言聳聽,現實生活中,有美人魚和灰姑娘情結的女孩很多:前者總是沉溺于無節制的奉獻精神中,把自己的情感生活搞得慘兮兮毫無自我;后者性心理和情感都固著在戀父幻想時期,不僅在兩性關系中根本看不到真正的對方,且極其容易卷入以嫉妒為核心的三角關系。

好媽媽壞媽媽握手言和

當然,格林童話遭遇反思和批判的原因并不在于此―畢竟,各種原型性的情結困境,本來就是集體無意識的一部分。人們之所以對這些故事產生警惕,是懷疑格林兄弟在將它們收集并印行出版時,篡改了很多屬于人類集體性的內容,加入了自己和當時社會主流的一些價值觀。

如今,這些懷疑已經得到了證實。據統計,插圖版《格林童話》的86個故事中,有50個描繪了“柔弱而不聽話的女主人公因所犯錯誤招致嚴厲處罰”,“女孩好騙無腦、男孩拯救一切”的情節更是無處不在;而和格林兄弟生活在同一時期的希昂韋斯搜集到的德國民間童話卻與之形成鮮明對比―希版的故事里,智勇雙全者有男有女,很傻很天真者有公主也有王子,而大名鼎鼎的白雪公主居然是位王子。

不過,心理學家們在揭示童話情結對人的潛在影響同時,也給了一個靠譜的解決方案,就是―改寫那些有未完成情結的童話,讓柔弱地等待王子拯救的公主擁有獨立面對困境的勇氣,并與他們惡毒的繼母和女巫和解。

迪士尼近年改編的童話電影里,《長發公主》被認為是成功的開端。在這個改編自《萵苣公主》的故事里,被女權主義者嘲諷為“傻白甜”的萵苣姑娘搖身一變成為勇敢而有歷險精神的公主,男主角也不再是王子,而是性格豐滿的大盜。看過這部電影的人,相信都會記得男主一爬上高塔就被公主用平底鍋打暈的爆笑場景―故事主旨不是拯救與被拯救,而是男人和女人共歷磨難、相互救贖,這個過程中,惡被消融,善得到激發與升華―整合善惡和化解情結的同時,更融入了現代性別平等的價值觀。

2013年,《冰雪奇緣》的出現更是令女權主義者歡呼,它與2014年的《沉睡魔咒》都顯現出與全球女權主義發展氛圍的契合。尤其后者對《睡美人》顛覆力度之大,可說令人匪夷所思。它的主角不再是美麗溫柔的少女與勇敢的王子,而是原作中最大的反派女巫瑪琳菲森,影星茱莉以強大的演技呈現了一個天使如何受傷墮落成惡魔,又如何因愛重生的故事。更令人意外的是,這里的“愛”不是男女之愛,而是瑪琳菲森與被詛咒的公主之間的愛―新生命誕生和成長喚醒了沉睡的母愛,詛咒被祝福取代―一直在童話故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男人靠邊站了!

至此,好媽媽(仙女教母)和壞媽媽(惡毒女巫)徹底被整合了。 “他”也是“她”

然而要警惕的卻是:矯枉過正的問題是否同時存在呢?

如果說《冰雪奇緣》里的“兩個女人一臺戲”里,男人只是從主角淪為了配角,尚保留了他的敦厚與溫情,那么《沉睡魔咒》中王子之吻的失效,則包含了對男性和兩性之愛裸的嘲諷。對兩性關系如此解構,偶一為之,對受夠了格林兄弟那種陳腐價值觀的現代女性來說,確實是挺解氣的。然而一而再再而三后,卻又讓人感覺有點用力過猛。

如前所述,童話使用的是無意識的象征性語言,僅從社會價值觀的角度去分析它是遠遠不夠的。童話里的異性,他/她之于主角來說,既是客體,從深層心理的角度來說,也是自性的其中一部分。

每個人,不論生理性別上是男人還是女人,都同時具有女性特質與男性特質,也就是榮格所說的“阿尼瑪”和“阿尼姆斯”,只是社會性別觀念要求我們過度發展其中一面而壓抑另一面,造成了種種刻板印象―這與女權主義長期秉持的觀點本質上是一致的。

童話主角需要依靠異性的幫助擺脫母親的強大控制,這里并不是說他/她必須在身外找到一個血肉之軀的異性,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內部激活自己的異性特質,只有我們的異性特質覺醒并且進入生命之后,才能走上真正的成長之路。

第12篇

【關鍵詞】自編童話;童話;興趣

自編童話是一個立體的育人模式,對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表達能力、交際溝通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但自編童話的根在哪?就在童話寫作。寫作過程比不上表演過程熱鬧,學生往往把關注點放在熱鬧有趣的表演上,忽略了自己的寫作,久而久之,容易導致童話創編中模式化、形式化,個人寫作水平的提升也成為空中閣樓。就如一部電影,如果沒有好的劇本,無論道具造型多么奢美,明星陣容多么龐大,也只是一部失敗的電影。

因此,要避免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必須引導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個人的童話創作上。通過閱讀經典童話,以經典啟迪靈感,創新思維,通過教師有效的指導,讓學生體驗自編童話的樂趣,獲得成功感,發展學習動機。

一、營造閱讀氛圍,讓經典回到身邊

1.利用網絡、新華書店、出版社的資源,編印《經典童話閱讀指南》。師生人手一本,指導全校師生閱讀推薦書目。并根據推薦書目分年級舉行閱讀知識競賽,讓學生體驗閱讀的快樂。

2.定期舉行“我讀、我寫、我收獲”活動。以年級為單位,開展“童話主題閱讀”活動,每周每班利用閱讀課舉行讀書活動,如低年級進行童話繪本親子閱讀,中年級進行童話故事演講比賽,高年級進行童話知識競賽等。并收集學生所寫的讀書感想,編輯出書,激發閱讀熱情。

3.利用各種平臺宣傳閱讀。每學期會邀請校內外專家、作家、編輯到校舉行講座;每天利用學校廣播播放名家美文朗誦,對學生進行情感的熏陶;每期校報由老師或學生進行好書推薦,引導師生閱讀有益的書籍。

二、教導寫作方法,讓創作變得容易

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兒童不能把精神的東西和物質世界相區別,在成人看來無生命的惰性事物,在兒童眼中大部分是活的、有意識的。兒童在活動中,常常不自覺的運用夸張、想像、幻想、比喻、擬人等方法形象的表現內心世界,這時的兒童其實就成了一個“童話作家”。但是兒童受其知識、認知能力的局限表達的故事往往零散、不系統。這就要求老師必須給予學生相應的指導,才能激發兒童天生的童話才能,才能更清楚、準確的創作完整的童話故事。

教師在教學童話文章的時候,通過學習引導學生學生感受童話的特點,學習想像、夸張、擬人等童話寫作特點。引導學生帶問題讀人物,讀懂人物。要求學生抓住展現這個人物形象的段落、句子、詞語多讀幾遍,這樣學生就知道通過什么描寫方式展現人物的特點。要求學生做好摘錄筆記,通過摘抄優美的詞句、段落,也可以用剪貼的形式進行專題積累,促使學生把讀書過程中發現的好詞好句隨時地記錄下來。通過這種方式為以后寫作準備了豐富的語言積累。

三、注重個體差異,形成寫作評價梯度

學生的興趣被激發以后,也容易消失或轉移,學生的興趣與他們童話編寫的效果以及所獲得的肯定有緊密的聯系。教師對學生創編的童話故事,不論簡單或精彩,都應給予公正評價,同時也要注意多鼓勵表揚,少批評指責,對某些能力較弱的學生,幫助他們增強信心,設計自編童話評比欄,讓學生自己和自己比,不論是對編寫得精彩的或是內容一般的,只要是進步著的就及時予以獎勵,讓他們多體會“過程”的樂趣,從而保護和強化他們對童話自編的興趣。

此外,教師對于學生自編童話的評語應以談心式、鼓勵式、探討式、商量式的方法,委婉地指出作品的不足,這樣既可以縮短師生間的距離,又容易獲得學生的情感認可。同時,在批改中變“尋找錯誤”為“發現長處”,讓學生在成功的效果中強化學習動機,增加自信,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能。

對于一些語文基礎較弱,積累與運用語言文字能力不太強,或性格內向的學生,教師不要操之過急,不能一味追求一步到位的效果,而對學生開展自編童話的行為要求進行一刀切。此時需要教師合理把握學生自編童話興趣的發展水平,對于一些慢熱的學生教師要為他們預留時間,在適當的時候引一引、扶一扶,讓他們從觀望者到參與者,使學生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從而真正從內心接受這一項活動,繼而樂于參與這項活動。

四、老師示范引領,師生共同創作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是一種雙向活動,是教師和學生的一種共同活動,教師必須轉變角色,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得到培養和落實。

在學生自編童話的活動中也是如此,教師要求學生寫,教師也應參與到這一活動中來。教師可以將自己寫得好的童話故事朗讀給班里的學生聽,聽取大家的修改意見,共同創作出更優秀的作品。這時候,教師是以學習伙伴的身份參與到學生自編童話的活動中,學生也因教師的參與變得更積極、活躍。

我校人人有博客,班級有網頁,師生把自己寫好的童話進行發表,并在博客上進行交流,相互給予評價和支持,每次所寫的主題圍繞一定的內容。師生在討論中激發火花,妙趣橫生的故事躍然紙上。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習作的興趣也大大提高了,在平時的單元習作中,表現出言之有物,中心突出,結構完整,語句更通暢,好詞佳句豐富了,取材也更為新穎,最可喜的變化是,在作文中學生樂于、敢于發表自己真實的看法與見解,絕大部分學生能寫出自己內心的獨特感受,不再是從前那樣對著作文題無話可說,只會照搬優秀作文選了。

總而言之,在自編童話系統中,通過教師有效的指導,讓學生體驗童話寫作帶來的樂趣,樂趣帶來動力,就一定能夠真正提高學生自編童話的能力,達到激發學生習作興趣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靜.路過起點[J].教育科學論壇,2003(7).

(上接28頁)

如何尋求破解難題的系統策略

當師生沖突不斷增多時,從學校到教育管理部門,再到家長,都應該從各自的職責范疇進行深入細致的反思、探討。我們應深刻地認識到每個孩子都是非常優秀的,必須從環境的建設上、從子女的養育方式上、從學校的管理上、從教師的能力提升上去尋找解決青少年問題的策略。

從家庭的角度看,養育子女是父母的責任。社會的發展對如何做父母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家長要優化養育子女的理念,改變養育子女的方式。家長不是要代替教師教書,而是要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社會適應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孩子的擇偶觀、婚姻觀也深受父母影響,為了每個孩子更好的發展,每一位家長都應該從為人父母的角度學習如何經營家庭,如何提高子女的情商。

從教師的角度看,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素養,才能提高自己的身心健康指數,減輕工作壓力,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人。為了有效解決師生沖突問題,教師應多讀精神成長類書籍,掌握一個人成長階段發展的心理需求,用滿足學生心理需求的方式去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同時,應幫助家長尋找切實可行的家庭教育方案,促進親子有效溝通,減少親子矛盾。在學生違紀的情況下,教師應去尋問題的背后原因,從根源入手,促進學生發展。

從學校的角度看,學校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品質的培養,應與家長一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注重學生適應社會能力的培養。學校應幫助家長轉變培養孩子的觀念,充分利用“家長學校”,利用多種媒介,讓家長學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生活能力,讓學生的主動性不斷增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吉县| 哈巴河县| 黑水县| 岳西县| 成武县| 彭水| 龙口市| 普兰县| 博兴县| 盈江县| 依安县| 错那县| 玉环县| 仪征市| 无锡市| 卢湾区| 准格尔旗| 舒兰市| 新巴尔虎右旗| 象山县| 白山市| 环江| 左贡县| 东安县| 永定县| 敦化市| 昌黎县| 巴青县| 仁化县| 和龙市| 格尔木市| 云阳县| 稷山县| 凉城县| 教育| 石门县| 永靖县| 丹江口市| 任丘市| 平阴县| 千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