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有機農業論文

有機農業論文

時間:2023-01-22 11:04:3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有機農業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有機農業論文

第1篇

本文作者:劉法英 安長生 安久亮 苗保河 單位:北京市門頭溝區科技開發實驗基地 北京市門頭溝區環保局 北京市門頭溝區政協

有機農業大多數生產環節與我國傳統農業有相通之處,便于廣大農民操作,這也正吻合門頭溝區農村勞動力富裕而科學文化素質又普遍偏低的現狀。農民可以利用較多的時間從事有機農業生產,解決農民就業難的問題。有機農產品的銷售價格大大高于普通農產品,農民可以從農業生產成本降低和較高的價格中得到實惠。發展有機農業,能加快農業內部勞動力的轉移,緩解農村就業壓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禁止使用合成肥料和農藥,代之以有機肥料,能夠改善土壤環境質量和土壤結構,增強保持養分的能力,大大減少地下水被污染的風險,并改善地表水環境質量。有機耕種的土壤能更好地抵御風蝕和雨水沖刷,有效減少水土流失。有機農業能夠更多地把碳截留在土壤中,可以減輕溫室效應。在生態系統中,有機農田保持沒有化學投入物的天然環境,為野生動物創造了有利的生境。有機農業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產業。

勢門頭溝區處于首都北京西部生態帶,被定位于生態涵養發展區,山區面積占98.5%,山地遼闊,人口密度小,發展空間大;地理隔離程度高,工業污染少,水(域)、土(壤)、氣、生(物)基本上無污染,生態環境優越,物種資源豐富,且絕大多數動植物品種未經過基因重組,很多農副產品可以通過有機轉換成為有機農產品,十分符合有機農業的發展。近年來,化肥、農藥的用量增多,但是門頭溝區仍然有很多地方特別是廣大山區,很少使用或不使用化肥、農藥、除草劑等人工合成物質,自然資源未受破壞,現存著許多天然的有機農產品,只是沒有當作有機農產品來開發,沒有形成特色和品牌,知名度低,市場狹小,效益不高[2]。如果按照有機農產品的標準開發,很快就會見到效益。門頭溝區鄰近北京市區,交通相對較便利,依托首都廣闊的市場,有利于有機農產品的快速流通。

中國的有機農業是在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3],門頭溝區有機農業起步較晚自2003年才開始發展有機農業,且發展相對緩慢。門頭溝區發展有機農業面臨著一系列制約因素:一是政策、資金等方面的支持偏少;二是科技支撐不足,有機農業生產技術不成熟,大部分還處于傳統的經驗耕作階段;三是耕地資源和水資源限制,農產品總量有限,屬小農業;四是有機農業認證成本較高。

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循序漸進要制定一個符合門頭溝實際的有機農業全方位的、由點及面、循序漸進的發展規劃。對生態環境好,已經申請綠色農產品的區域,進一步加大措施積極進行有機申報論證。對含有害殘留的耕地要規劃進行3~5a轉換期,按照有機生產標準,采用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輪作,發展綠色生產、畜禽放養等既能提高種養效益又能加速有機轉換的生產模式,全力推進有機農業的發展。建議以村或合作社為單位,通過土地流轉,因地制宜發展合適的作物、畜禽,集中土地發展農場式的休閑觀光農業園。

加大資金投入有機農業在生產過程中用工較多,在生物治蟲等科學管理方面投入較多,成本較高,而且從現代農業向有機農業過渡的初始幾年,有可能導致減產減收,降低經濟效益,因此,政府給予投入上的支持對加快有機農業發展十分重要。制定優惠政策,支持和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發展有機農業作為新興產業,從事有機農業生產的投入較大,且國內市場尚小,企業承擔的風險較大,因此為保證有機農業健康發展需要對從事有機農業生產的企業予以稅收優惠等政策性扶持,以吸引更多有條件的企業進入有機農業,增強門頭溝區有機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建立科技支撐平臺,提高與完善有機農業技術一是加強有機農業科研與開發。研究開發門頭溝區傳統有機農業技術和高新科學技術;選育肥料或飼料利用率高的、抗逆力強的、高品質的動植物及微生物品種;開發有機肥料及生物肥料,并商品化和工廠化生產;研究開發符合有機農業標準的栽培、加工、保鮮技術。二是建立有機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的技術服務與標準管理的網絡體系。有機農業從原料的生產到產品的加工、貯藏、運輸和銷售,由初始生產到用戶,這之間要經歷很多工序,各個工序都必須符合有機農產品的標準要求。應盡快建立有機農業的快速、高效的信息與管理的網絡體系,包括產品開發體系、質量標準體系、質量監控體系、人才培訓體系、技術服務體系、組織管理體系、市場流通體系及認證管理體系等。

第2篇

(一)農戶文化素質不高,栽培技術相對落后

在辣椒種植上,我省雖為種植大省,種植技術水平普遍不高,種植多為一家一戶分散操作,產業化機械化程度相對較低,由于特殊的地理環境,農戶多居住在較邊遠地區甚至山區,交通不便利,經濟發展水平不高,農戶整體文化素質不高,種植技術不強,許多地區都沒有一個完整的栽培技術模式,椒農種植過程中隨意性很強,沒有精細培育與管理的意識與技術。

特別是受秋冬季低溫少照、連續陰雨、冰雪天氣等惡劣天氣的影響,冬辣椒種植品種選擇就要特別注意,還要專門進行苗床管理、大棚內土壤的處理與培護,病菌的清除等工作,這樣才能有效防治根細弱、量少的情形,防治弱苗等狀況。管理中沒有做到起高壟栽培、通風不當、澆水時大水漫灌、施肥不合理等,這些都能影響到作物根系的發育,造成根系瘦弱不發達;不注意棚內光照條件,造成葉片早衰,無法坐果;開春后進行肥水猛施,造成傷根,又容易造成根系供水供肥不足而落花落果。秋冬辣椒栽培由于前期處在炎熱高溫、暴雨高濕、強光常照,后期又轉處干旱、低溫少照的環境中,容易使辣椒免受雨淋與暴曬,直接影響其產量與質量

(二)防病蟲意識弱,治重于防

影響秋冬辣椒種植的主要病害還有病毒病,在秋冬辣椒的栽培過程中,病毒病蔓延問題也是椒農種植中普通存在的問題。一些菜農就是“重治輕防”的想法,往往等到病蟲害已經很嚴重了才去關鍵解決,沒有事前防治的意識。如在品種的選擇上很隨意,有些農戶甚至自留種苗,沒有選擇抗病品。而由于種辣椒根系淺,如果根受到傷害,很容易發生根部病害,形成鐮刀菌根腐病、枯萎病、立枯病外,近幾年疫霉根腐病危害明顯增加。而許多椒農往往就不注意根系的保護,常錯過預防根部病害的關鍵時期,在種植過程中又不注意去打好預防藥,冬辣椒容易受到蚜蟲、煙青蟲、小菜蛾及各種病害的浸害。

(三)布局不合理,市場適應性差

撇開單純的種植技術不說,如今,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隨時掌握市場信息,農產品能夠靈活應變,及時適應市場的需求,才能市場競爭中爭得一席之地。該選什么種,種什么苗,什么才是市場需要的,種多少才合適,這樣都是椒戶必須要考慮的,而我省由于辣椒種植主要集中在邊遠地區,做為大部分種植主體的農民來說,他們本身就沒有意識也很難了解國內外市場行情與動態,面對變化多端的市場,常常顯得信息不靈,常常是跟風性很強,眼見其他農戶種植嘗到甜頭后自己也大面積擴大種植,看到別的地區種植經濟效益好以后馬上效仿,處于盲目生產經營狀態,供過于求,把握市場機遇的能力差,許多辣椒由于無法銷售常常浪費嚴重。

二、發展對策與措施

(一)合理選種,科學管理

針對農戶文化素質低,冬辣椒種植技術落后的情況,政府應積極應對不良影響,出臺相關優惠政策,擴大招商,引進鄰村種植專業戶,到本地區進行冬農開發,帶動當地村民進行冬辣椒示范種植。也可以組織專門的推廣技術服務部門,常年深入各村舉辦辣椒種植方面的專題講座,組織農戶去聽座去討論提出問題,定期舉辦技術培訓班,免費進行標準化種植模式培訓,并組織專人進行常年的技術跟蹤服務,親自深入到田間地頭為農戶進行實地操作、示范,手把手教椒農選擇植株長勢強、抗病、豐產的品種,選配疏松、肥沃的育苗土,改栽后澆水為栽前澆水,在淺層適量施用基肥,宜過多使用氮肥,可適量沖施優質復合肥,這樣切實地提高自身的種植技術,幫助真正長效地提高其辣椒產品的質量和產量。

(二)糾正重治輕防的思想,有效防治病蟲害

政府應積極利用各種宣傳手段提高農民科技素質,特別增強其有效防治病蟲害的意識,改變過去不重視,或者“重治輕防”的思想,在品種的選擇上,宜選擇植株長勢強、抗病、豐產的抗病種如洛椒4號、湘研3號、早雜二號、皖椒1號等。注意清除大棚內病菌,保持棚膜清潔,防止膜面附著水滴和灰塵,播種前要深翻細整,播種后幼苗成長期要及時打好預防藥,有效地預防猝倒病、蚜蟲、煙青蟲、小菜蛾及各種病害。

第3篇

1.1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與精神需求

當今社會的農業已經不是低端勞作,不只是解決人們的溫飽問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農產品的要求越來越嚴格,既要外在整潔美觀、內在營養豐富,也要健康衛生。

1.2促進農田生物多樣性的維持和保護,保護環境

多年來,我國多數農田濫用農藥化肥,導致農田污染嚴重,生物多樣性遭到嚴重破壞。而有機農業綜合當地環境條件采用合理的農田管理措施(施用有機肥、免耕等保護性耕作方式、秸稈還田、輪作等),遵循自然發展規律和生態學原理,有助于農田生物多樣性的維持或提高,進而保護環境,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

1.3實現農業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相互均衡

有機農業是目前世界上發展較快的一種可持續、環境友好型的農業生產方式,其安全生產和健康消費理念為廣大消費者所認可。發展有機農業可促進經濟增長以及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地轉移,有利于農村勞動力資源的合理配置,是解決“三農”問題的一條有效途徑。

2有機農業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

2.1有機農業與旅游業互動發展

有機農業是個潛在的市場,是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典范和主要發展方向,與生態旅游具有共同的環境保護理論基礎,共同發展,可實現雙惠。在生態學和生態經濟學原理指導下,以有機農業技術為推動力,推動有機農業與生態旅游互動發展,建成具有有機農業生產科研、生態旅游觀光度假等多項功能的有機生態旅游園。

2.2發展設施有機農業,減弱不良氣候條件對有機農業的影響

溫度、水分、光照等氣象條件與有機農作物的生長發育密切相關。在有機作物生長季節內,氣象災害頻繁,將影響氣候條件的有效利用,所以,應加強優質高抗品種的篩選和推廣,加快設施有機農業建設,提高農業效益。

2.3規范有機產品標準,健全認證工作體系

目前,一些國際組織和國家已陸續制定了有機產品的法規與標準,隨著有機農業的飛速發展,各國認證機構的認可結論將互相承認,這會給我國認證機構和生產經營者帶來巨大效益。

3有機農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3.1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發展真正的有機農業

現在市場上銷售的有機農產品,符合標準的很少,所以,需建立規范的有機農業認證標準,完善認證管理制度,加強對認證部門的監管力度,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做到規范運作、確保質量,保證認證工作的公正性、有效性和規范性。

3.2加強宣傳力度,提高消費者對有機農業的正確認識

產業化背景下的農產品,在生產、流通等環節上出現了不安全因素,由此產生的食品安全問題雖然促進了有機農業的發展,但消費者對其的認識卻還停留在表層。因此,生產者應建立有機生產過程的記錄與可追溯體系,銷售者加大宣傳,讓消費者正確認識有機農業。

3.3提升生產管理者素質,改進有機生產技術

第4篇

論文摘要現代農業在推動農產品產量快速增加的同時,也帶來了環境污染等嚴重的生態問題,對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構成了威脅。本文從四個方面系統地分析了現代農業對生態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提出積極推廣少耕、免耕、作物殘茬覆蓋、合理施肥、節水灌溉和有機農業生產等保護性耕作栽培技術,確保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自上世紀30年代初,化肥、農藥的相繼出現并應用于農業生產,標志著現代農業時代的到來。在現代農業時代,化肥、農藥及除草劑等農業化學品的大量投入、灌溉面積的不斷擴大、土壤機械化作業強度的不斷提高、作物耐肥品種的推陳出新以及栽培技術的不斷創新,共同推動了農產品產量的快速增加(主要是單位面積產量的提高)。與此同時,現代農業也帶來了環境污染等嚴重的生態問題,對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構成了威脅。

1現代農業的負面影響

1.1地表水及地下水污染

長期以來,化肥、農藥、除草劑等農業化學品的大量施用導致的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一直是農業及環境科學家高度關注的一個問題?;瘜W肥料,尤其是水溶性極強的氮素化肥,不僅可以通過地表徑流沖刷到江河、湖泊等地表水中,而且可以通過降雨及灌水等淋溶到泉水及深井水中。農業生產活動被認為是硝酸鹽污染水環境的最重要原因。農產品生產過程中氮素化肥的超量施用,提升了地下水和地表水中硝酸鹽的含量,從而導致了水環境的富營養化。

隨著我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在糧田面積減少的同時,蔬菜、水果等經濟作物的面積迅速擴大。農民在經濟作物上的投入遠大于糧食作物,由此帶來的農業化學污染也更為嚴重。

1.2作物的抗逆性下降,農產品的品質降低

化肥、農藥等農業化學品的大量施用,可以顯著提高植物組織中硝酸鹽和氨基酸的含量,并使植物的細胞壁機械強度減弱,從而誘發植物病蟲害的發生。不僅如此,農業化學品的超量施用還可以導致植物收獲物中維生素C、有機酸及可溶性糖等營養成分的降低,從而導致農產品品質的下降。更為嚴重的是,植物吸收了殺蟲劑、除草劑等農業化學品后,會對人類的健康構成威脅。

現代農業對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等農業化學品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由此帶來的直接后果是病、蟲、草害的抗藥性越來越強。為了盡量減少病、蟲、草害帶來的損失,不斷增加用藥量和不斷使用農藥新品種成為農民的普遍選擇。殺蟲劑的大量施用給害蟲的天敵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使依靠化學藥劑防治植物病蟲害的努力陷入了一個“農藥施用量不斷增加,害蟲的抗藥性越來越強”的惡性循環。

1.3土壤肥力下降及土壤酸化

現代農業的另一特點是土壤的機械化作業強度不斷加大,由此導致的土壤水蝕和風蝕及環境污染已成為一個嚴重的生態問題。水土流失的直接后果是農田土壤肥力的下降和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而導致水土流失的直接原因則是頻繁的土壤作業造成的表土疏松及徑流加劇等。

化學肥料的大量施用除了容易引起土壤養分失調外,更為重要的是導致土壤酸化、板結、土壤的滲透能力降低等,致使土壤的生產能力下降。

2推廣保護性耕作栽培技術,確保農業可持續發展

2.1積極推廣保護性耕作栽培技術

保護性耕作栽培技術的核心是少耕、免耕技術及作物殘茬覆蓋技術。保護性耕作栽培技術不僅可以降低生產成本,而且可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加土壤水穩性團粒結構的數量,提高土壤的滲水性,減少雨季的地表徑流,提高土壤抗水蝕及風蝕的能力,增加土壤的蓄水量,提高水分利用率,全方位培肥地力,從而有效地提高土壤的生產能力。免耕技術是一項高效低耗的先進農業生產技術,它不僅適合于水澆地,更適合于旱地。該技術的推廣有利于農業的節本增效和可持續發展。保護性耕作栽培技術的大面積推廣應用,不僅有效地解決了長期以來的水土流失問題,而且使土壤不斷培肥,土地的生產能力不斷提高,為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2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至少包含施肥量及施肥時期兩方面的內容。按照作物的需肥規律合理進行肥料運籌,不僅可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而且可以減少因施肥不當而造成的環境污染。許多農民群眾為方便起見,將全部或大部分氮肥在播種前或播種時做基肥一次施入,造成肥料的浪費和地下水的污染。這種傳統的施肥方式既不利于提高肥效,降低生產成本,也不利于環境保護及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2.3推廣節水灌溉技術

2.3.1革新地面灌水技術,改大水漫灌為溝內滲灌傳統的大田作物灌溉技術多為大水漫灌。這種灌溉方式不僅浪費水資源,破壞土壤結構,而且也是造成農業化學污染的重要原因。而改大水漫灌為小水溝內滲灌不僅可節水30%以上,而且可以降低田間濕度,提高作物的抗倒伏及抗病能力,從而減少殺菌劑及殺蟲劑的使用量,有利于環境保護。此外,改大水漫灌為小水溝內滲灌,不僅便于澆水管理,而且使灌溉水與土壤的接觸面積減少了60%,從而減少了水蝕,保護了土壤。

2.3.2推廣非充分灌溉技術

植物的根系在受到水分脅迫時會產生化學信號并輸送到葉片,葉片在感知根系受到水分脅迫的信號后會降低氣孔開度或關閉氣孔,從而減少水分消耗。根據這一原理建立起來的非充分灌溉技術是農業節水領域的一項新興技術。

于振文等專家(2001)對高產小麥高效灌溉技術及其生理基礎進行研究后認為,在底墑充足的情況下,小麥生育前、中期適度灌溉,在保證適宜畝穗數和幼穗正常發育的前提下,適當抑制營養生長;后期補充灌溉,延緩根系及功能葉片的衰老,保證穗粒數和粒重。這樣,就可以將傳統的3~5水減少為1~2水,從而使灌水效益顯著提高。

2.4推廣有機農業生產技術

第5篇

大水牛農場的主人是中國人民大學的博士石嫣,一位漂亮活潑的女孩子。一位博士,怎么會到農村辦農場種菜養豬呢?這還要從石嫣上大學時說起。

留美女博士想回國當農民

2002年,石嫣考入河北農業大學農林經濟專業。2006年大學畢業的時候,石嫣被保送到中國人民大學農業和農村發展學院讀研究生。已在河北農業大學學了四年農林經濟專業的她,因為農林經濟屬于經管專業的緣故,直到畢業也沒有真正接觸過農村。

石嫣坦言,自己是個傳統的女孩兒。那時候,她對未來的規劃與大多數女孩兒一樣:畢業后找一份可以讓自己安身立命的工作,然后結婚成家、相夫教子,一輩子過得波瀾不驚、安逸舒適。但之后的一個機遇,改變了石嫣的未來發展方向。

2008年,她的一位導師去美國研究“社區支持農業”這種新型農場經營模式。導師和美國農業政策與貿易研究所有個想法,希望有位中國學生赴美親身體驗新模式的運行。想法一出,難題隨即擺在面前:去哪找這個愿意做農活的學生呢?而且國內沒有操作類似項目的先例,能否成功呢?

石嫣是碩博連讀生,碩士畢業階段沒有寫論文的壓力。她得知這個消息后,潛意識里覺得,這對于自己也許是一個機會。一直生活在城市里的石嫣在研究鄉村建設這個專題時,因為沒有在農村生活的經驗,對一些詞匯和政策缺乏感性認識。去美國留學,可以彌補這方面的缺陷,拓寬自己的視野。深思熟慮后,石嫣向負責這個項目的老師提出了赴美申請。

石嫣最先申請的一家農場是以盈利為目的農場。讓她沒有想到的是,這家農場以她沒有工作經驗為由拒絕了她。之后,心有不甘的石嫣找到了明尼蘇達州的Earthrise農場,并且順利獲得批準。

2008年4月,石嫣來到了美國中部明尼蘇達州的Earthrise農場。與石嫣想象中的美國機械化農場不同,這是一家由一對夫妻經營、三個實習生幫工的小農場。因為強調有機環保的概念,農場里只有一臺小型的拖拉機,幾乎所有的農活都要自己動手,勞動強度超過了石嫣的預料。Earthrise農場只有5名工作人員,卻要承擔16畝地的耕作,蔬菜的清洗、包裝和運輸等也是他們的任務。繁重的勞作,讓在城市長大從未干過農活的石嫣曾經產生過退縮的想法。但生性倔強的她還是堅持了下來。務農讓石嫣在專業研究上得到了許多收獲,之前關于發展有機農業的成本與效果等問題,在農場勞作了一段時間后,她便找出了答案。

留美期間,為了了解更多的東西,石嫣邊干農活邊做調研和學習。學校并沒有給石嫣布置什么作業和課題。她趁下班后和周末的時間自己設計訪問單,走訪附近不同形態的農場。

2008年10月初,農場一季的工作結束了,石嫣也結束了她的美國之行,回到北京繼續她的學業。這半年的“洋插隊”經歷,對于石嫣來說是非常珍貴的,讓她學到了許多在國內學不到的東西。在石嫣看來,在國外的這段實踐和國內研究生下鄉所做的調研不同,在美國當農民這種形式不是一種觀察式的研究,而是一種參與式研究。

在美國期間,石嫣除了掌握了有機農業的生產過程,還接觸了一種新型的名叫CSA的農業模式。CSA直譯成中文就是“社區支持農業”。這種農業模式起源于瑞士。一些消費者為了尋找安全的食物,就提前支付資金給農場,然后由農場配送新鮮的有機蔬菜,而風險由雙方共擔。CSA模式是在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嚴峻、人與土地的關系越來越疏遠的背景下產生的:種植季節之初,消費者預付給農民這一年種植的收益,等于變成了農民的股東與農民共同承擔種植過程中的風險;農民則要使用生態可持續的種植方式,保證食品的安全。因為沒有中間商環節,農民和消費者建立了直接聯系。在互相信任的基礎上,農民增加了收益,消費者得到了有機農產品。

石嫣覺得在國內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嚴峻的今天,這種模式發展前景應該也會很好。因此,石嫣回國后便有了推廣CSA模式、到農村租片土地自己種菜、養豬當農民的想法。

沖破阻力創辦小毛驢農場

明確了自己今后要研究的方向后,石嫣便向學校提出了自己創辦農場、在國內試驗“社區支持農業”這種新模式的申請。

然而,當石嫣要創辦農場、到郊區種菜的消息在同學和親友間傳開后,所有的人在吃驚之余都認為她的這個決定不靠譜。辛辛苦苦讀到博士,接受了這么多年高等教育,卻要去當農民,她的這個發展方向真的很另類。特別是石嫣的父母,更是強烈反對。插過隊、受過苦的他們,認為女兒讀書讀到了博士,卻要去種菜當農民,難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石嫣認準的事是輕易不會改變的。2009年,在導師的支持下,石嫣在北京北六環外鳳凰嶺腳下中國人民大學的有機農業示范教育基地開辟了20畝耕地作為實踐“社區支持農業”的實驗基地。前期準備工作完成后,2009年4月,石嫣和她的小毛驢農場就開張了。

第6篇

論文摘要:論述了世界有機食品的起源及發展趨勢,回顧了我國綠色食品及有機食品的發展歷程,介紹了我省綠色食品發展歷史及現狀,分析了我省發展綠色食品及有機食品的制約因素,提出我省農產品應該全面推廣無公害食品生產規范,適度發展綠色食品,從整體上提高農產品質量,保障食品安全。

1世界有機食品的起源及發展

20世紀以來,隨著工業化、現代化和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世界發達國家采用現代科技手段,農業生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同時也面臨著一系列嚴重問題。主要表現為資源特別是不可再生資源趨于枯竭;生態環境質量惡化;為解決這些問題和矛盾,人們進行了很多探索,其中以生產有機農產品、減緩常規農業方式給資源和環境造成的嚴重壓力為主要目標的替代農業是其中較為有效的方式之一。特別是進人80年代以來,可持續發展思想得到世界各國響應,有機農產品的生產和發展在全球已成為可持續農業生產的重要途徑之一、

從發展的規模和數量上看,國民環保意識較強的北歐、日本、美國等有機食品生產和需求發展較快。1997年美國、德國、日本和法國等西方發達國家有機農產品的銷售總額在100億美元以上。1999年,美國有機農產品銷售額為60億美元,從1980年到現在年增長速度為20寫。在發達國家銷售的有機農產品中,大部分依賴進口,德國、荷蘭、英國進口占消費總量的6000,60%和70 0 o}`}。日益高漲的有機農產品貿易和消費需求得益于人類對生態環境和自身健康的關注。有機農產品的消費逐漸成為一種時尚。

2我國綠色食品及有機食品的興起與發展

80年代末我國已成為世界上化肥使用量最大的國家,90年代以來我國農藥的使用量已高達100萬t/a,而吸附在植物體上能被利用的最多僅為3000,進人環境中的化學農藥高達7000,甚至80 0 o ^-90寫。據統計90年代因環境污染給我國國民經濟帶來的損失在1 000億元以上。這只是農業和人體健康的損失,還不包括生態環境破壞造成的損失。估計2000年將達到3 000多億元的損失[z7。

受國際上發展有機食品潮流的影響和啟發,我國根據國內具體情況,在1990年首次提出有中國特色的“綠色食品”概念。

綠色食品涵蓋了有機食品和可持續農業產品的內容。綠色食品分為A級和AA級二個等級,AA級綠色食品吸收了傳統農藝技術和現代生物技術,對應的是有機食品;A級標準對應的是限制使用農藥、化肥等化學合成物的可持續農業產品。

綠色食品是從中國國情出發,結合世界先進農業發展潮流而形成的富有中國特色的可持續農業產品,經過十余年發展,我國的綠色食品產業已初具規模。據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統計,到2002年6月底,全國共有1 402家企業開發了2 791個綠色食品產品,其中A級綠色食品2 729個,AA級綠色食品62個。

有機農業是一種完全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畜禽飼料添加劑等物質,也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產物的生產體系,其核心是建立和恢復農業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和良性循環,以維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有機農業生產體系的建立需要有一個3年的有機轉換過程。有機食品與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最主要的差別是,前者在其生產和加工過程中絕對禁止使用農藥、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質,后者則允許有限制地使用這些物質。因此,有機食品的生產要比其他食品難得多,需要建立全新的生產體系,采用相應的替代技術。

我國從1989年就開始了有機食品的開發工作。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有機食品發展中心(簡稱OFDC)成立于1994年,其前身為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它是中國唯一國家級有機認證機構。OFDC委托各省市環保局開展有機食品的環境監測工作,由于行業限制,加之要求嚴格,我國有機食品產業發展較緩慢。截止到2000年底,獲得認證的有機生產基地和有機轉換基地面積分別為4 000 hmz和4 467 hmz(不含水面和野生),獲得認證的產品品種超過100種,其中大部分出口到歐洲、美國和日本市場。1999年我國有機食品出口額約為1 500萬美元。最近幾年的年出白增長率均在30%以上[}4}

3我省綠色食品發展歷史及現狀

我省現有林地面積1 467萬hmz,森林覆蓋率達4200;草原面積435萬hmz,是全國少數擁有大草原的省份之一;水域面積233萬hmz,居全國第四位,且黑龍江、烏蘇里江等江河基本未受到污染;全省半數以上地域仍然處于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中,1 18。萬hmz耕地中大多數為黑土,是世界上僅有的三大黑土帶之一,土壤有機質含量高達3.8000

另一方面,由于地廣人稀,人均耕地多,農民習慣于粗放經營,化肥、農藥用量很少,甚至不用,畝均化肥用量不足全國的1/30

我省是國內較早開發綠色食品的省份之一。自1997年起,省政府將綠色食品開發納人工作日程,1999年,省政府制定了《黑龍江省2000 ^- 201。年綠色食品發展規劃》,2000年初又制定了《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并加大了對綠色食品加工龍頭企業和基地的投人,調動了農民和企業開發生產綠色食品的積極性。截止2002年6月底,我省通過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的綠色食品已達到47。個,占全國總數的16. 800,居全國各省之首。綠色食品種植面積96. 8萬hmz,綠色食品總產量508萬t,產值121億元,成為名副其實的綠色食品大省。2001年按照綠色食品標準種植面積69萬hmz,經國家認證面積20萬hmz。預計到2010年,我省綠色食品手.,植面積將達到133萬hmz }5} a

2001年6月,我省人大通過了《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管理條例》并于7月1日起實施,這是全國首部有關綠色食品的地方性法規。這部條例多處規定了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給予綠色食品產業一定的寬松政策。

4我省發展綠色食品及有機食品的制約因素

由于有機食品在我國發展較晚,加之要求非常嚴格,我省經認證的有機食品數量遠遠低于綠色食品數量。

目前綠色食品在國內得到普遍認同,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但不可能在短期內將我省的大部分農產品發展成綠色食品,因為全面發展綠色食品會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約:①產品生產成本大幅升高;②降低農作物產量,影響糧食安全;③生產關鍵技術難以保障。

最主要的是目前生產關鍵技術尚未完全解決,導致綠色食品產量低,成本高,為保證我國糧食安全并考慮到廣大群眾的實際生活水平,在最近一段時期內,綠色食品將以高檔產品的形象出現,不會全面普及。注意到發展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受到的種種限制,為在全社會范圍內杜絕濫施化肥、農藥的現象,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改善生態環境,促進我國農業健隸可持續發展,最近,農業部又推出了基礎性的“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旨在全面控制農藥化肥的使用量和使用范圍,以保障食品安全。從長期來看,象目前這樣綠色食品價格遠遠高于普通食品,甚至高出2^-3倍的情況不會長久存在,人們難以長期承受高價的綠色農產品,尤其是主要糧食作物品種和人們日常生活必需的蔬菜。相反,隨著人們對生態環境、食品安全性、食品品質及營養方面要求的不斷提高,普通農產品的質量將會達到無公害食品標準并逐漸接近綠色食品,綠色食品價格將有逐漸降低的趨勢。只有全面推廣無公害食品生產標準,才能切實提高食品安全性,為進一步發展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提供最基本的生態環境條件保障。

5我省發展綠色食品的策略

多年來我國為解決糧食短缺,片面追求農作物高產,忽視了產品質量和食用安全性,大量過量使用化肥、長效劇毒農藥,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危害人民身體健康,阻礙了農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如果有關部門能夠加強管理,限制直至禁止生產長效、劇毒農藥;農民減少化肥用量,多施用有機肥;我們的農產品質量將可以大大提高,達到無公害食品標準,并逐步向綠色食品標準靠攏。

由此看來,綠色食品應該是一種標準,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我們應該大面積推廣無公害食品的生產技術標準,在保障農產品安全性的前提下全面提高質量,使普通農產品質量上檔次,而不是全力發展綠色食品,申請大量的綠色食品證書。

我們應該把綠色食品做成黑龍江省的品牌、黑龍江省的形象,但不要把綠色食品做成黑龍江省的主導農產品。黑龍江省的主導農產品應該是質優價廉、安全營養、品質接近綠色食品標準的無公害優質農產品??紤]到生產技術水平和省內實際情況,我省應在三至五年內使無公害農產品生產面積達到全省農業總面積的80%以上,綠色食品生產面積達到8寫左右,有機食品生產面積達到1%左右。我們要在各個農作物品種上開發幾個綠色食品品牌,打出知名度,作為龍江產品的領軍龍頭,以全面帶動同類優質農產品的銷售。

6有力的技術支撐是我省發展綠色食品不可或缺的保障

由于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構建的三個組織管理系統在各省基本為省綠辦、省環保局委托的食品質量監測機構在全國只有12個,多為農業部在各地的食品質檢中心,每年采取抽檢的方式對綠色食品基地生產的產品進行檢驗。由于食品質量監測機構較少,難以對綠色食品生產的全過程進行質量監控。

沒有農業院校和科研單位在良種選育、耕作栽培技術、肥料施用、病蟲害防治、產品質量保證等方面予以支持,并提供技術服務,解決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在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生產出合格產品將會比較困難。因此,把農業科研部門等納人農產品檢測管理系統,為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生產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確保產品質量是非常必要的??上驳氖?,今年5月我中心已通過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審查認證,被批準為全國第12家綠色食品的定點監測機構,并先后完成上級委托的綠色食品抽檢和無公害農產品質量抽檢,為保證我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發揮了積極作用。

第7篇

論文摘要:簡述了微生物肥料的種類和功效,介紹了我國微生物肥料應用現狀,提出了推廣應用應注意的問題。

微生物肥料是指一類含有活性微生物的特定制品劑,應用于農業生產中能獲得特定的肥料效應。在這種效應的產生過程中,制劑中的活微生物發揮著關鍵作用。微生物肥料施入土壤后,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將空氣中的惰性氮素轉化為作物可直接吸收的離子態氮素,將土壤中難溶的無機物變成可溶性的無機物增加土壤中的有效氮、磷、鉀含量;將作物不能從土壤中直接利用的物質轉化成可被吸收利用的物質,制造和協助農作物吸收營養,改善作物營養條件,抑制病原菌的活動,增強作物抗病和抗旱能力;土壤中大量微生物的活動使土壤有機質轉化形成腐殖質,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增強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從而提高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微生物肥料在我國農業生產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探討了目前微生物肥料在我國的應用現狀及應用的注意問題。

1微生物肥料的種類及功效

1.1種類

微生物肥料的種類很多,按其制品定的微生物種類的不同可分為:細菌肥料(根瘤菌肥,固氮、解磷、解鉀菌肥)、放線菌肥料(抗生菌肥料)、真菌類肥料(菌根真菌、霉菌肥料,酵母菌肥料)、光合細菌肥料、復合菌劑肥料(酵素菌肥)等。從形態上分:有液體的,主要用于拌種、葉面噴施;有固體顆粒的,用于基施或追施。從成分上分:有純微生物制劑、微生物與有機肥復合產品、微生物與有機無機肥復合產品。

1.2功效

微生物肥料種類的不同,其功效也不同。如根瘤菌劑、固氮菌劑是固定空氣中的氮素,用于豆科作物有效,而對禾本科作物無效。解磷解鉀菌肥的作用是促進土壤中難溶性磷、鉀養分的溶解釋放,供作物吸收。菌根菌劑可以刺激作物生長、促進養分吸收。有的菌劑能加速作物秸稈的腐熟和促進有機廢物發酵分解。微生物肥料增產增收效果顯著,其提供的能固氮、解磷、解鉀等有益微生物,能在植物根際生長、繁殖,可以帶來以下幾方面功效。

(1)通過這些有益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固定轉化空氣中不能利用的分子態氮為化合態氮,解析土壤中不能利用的化合態磷、鉀為可利用態的磷、鉀,并可解析土壤中的10多種中、微量元素。

(2)通過這些有益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分泌生長素、細胞分裂素、赤霉素、吲哚酸等植物激素,促進作物生長,調控作物代謝,按遺傳密碼建造優質產品。

(3)通過有益微生物在根際大量繁殖,產生大量粘多糖,與植物分泌的黏液及礦物膠體、有機膠體相結合,形成土壤團粒結構,增進土壤蓄肥、保水能力。質量好的微生物肥料能促進農作物生長,改良土壤結構,改善作物產品品質和提高作物的防病、抗病能力,從而實現增產增收。因此,微生物肥料的施用要根據其功效合理施用。

2應用現狀

國內外微生物的研究應用都是從在豆科植物上應用根瘤菌、接種劑開始的,起初只有大豆和花生根瘤菌劑。我國從國外引進自生固氮菌、磷細菌和硅酸鹽細菌制劑以來,先后推廣使用“5406”抗生菌肥料、固氮綠藻肥料、VA菌根以及作為拌種劑的聯合固氮菌和生物鉀肥。20世紀80年代以來推廣應用的有固氮菌、磷細菌、鉀細菌和有機物復合制成的生物肥料作基肥使用。目前我國微生物肥料的研究應用已躋身世界先進行業,所用菌種范圍不斷擴大,除了單一菌種肥料外,多菌種和多功能之間的復合以及菌劑與有機和無機物料混合的生物肥料應用越來越廣泛。施用微生物肥料作為一項新的農業措施用于拌種、作物沾根、葉面噴施、秸稈腐熟和堆肥發酵等方面,在改善作物品質、提供綠色食品、保護農業生態環境以及發展優質高效農業中的作用已引起國內外學者的普遍重視。在現代農業生產中,長期、大量、廣泛使用化肥,造成單位作物的產量和品質下降,同時消耗了大量能源,加劇了環境污染。我國每年使用化肥造成的浪費達100萬噸,約合5億多元。此外,化肥施用量大的地區,地下水污染嚴重,而使用微生物肥料可提高化肥利用率,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降低環境污染生產成本。因此,利用微生物技術開發、生產高效優質的微生物肥料是發展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的需要,符合農業持續發展戰略。

推廣應用應注意的問題

截止目前,已獲得國家批準登記的微生物肥料只有100多種,實際生產的廠家已超過2000家,所以市場上銷售的微生物肥料良莠不齊,廣大消費者很難判斷優劣,在推廣應用中的確有很多微生物肥料增產增收效果不佳,為了維護微生物肥料的聲譽,確保其使用效果,建議微生物肥料消費者在推廣應用時注意以下問題。

(1)沒有獲得國家登記證的微生物肥料不能推廣。國家規定微生物肥料必須經農業部指定單位檢驗和正規田間試驗,充分證明其效益、無毒、無害后由農業部批準登記,而且先發給臨時登記證,經3年實際應用檢驗可靠后再發給正式登記證。正式登記證有效期只有5年。因此,沒有獲得國家登記證的微生物肥料,質量可能有問題,不要大面積推廣使用。

(2)有效活菌數達不到標準的微生物肥料不要使用。國家規定微生物肥料菌劑有效活菌數≥2億個/g,大肥有效活菌數≥2000萬個/g,而且應該有40%的富余。如果達不到這一標準,說明質量達不到要求。

(3)存放時間超過有效期的微生物肥料不宜使用。由于技術水平的限制,目前我國絕大多數微生物肥料的有效菌成活時間超過1年的不多,所以必須在有效期內盡快使用,越早越好,過期的微生物肥料效果肯定有影響。

(4)存放條件和使用方法須嚴格按規定辦。微生物肥料中很多有效活菌不耐高低溫和強光照射,不耐強酸堿,不能與某些化肥和殺菌劑混合,所以推廣應用微生物肥料必須按產品說明書進行科學保存和使用。

4參考文獻

[1]劉明芳,黃樹君.微生物肥料在農業上的應用及其展望[J].攀枝花科技與信息,2001,26(1):19-21.

第8篇

【關鍵詞】水環境污染 水資源修復 修復技術 水污染 污染控制

中圖分類號:Q958.1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引言。

水資源是保障人類正常生存的必要條件。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部分地區忽視了對資源環境的破壞,導致地表生態環境受到污染,地下水資源受到破壞和污染。在北京地區,地下水中NO3的含量為314mg/L,人類如果長期飲用含有高濃度的硝酸鹽氮地下水,容易導致缺氧而患上高鐵紅蛋白癥,嚴重情況下會導致癌癥和死亡。因此,做好水環境污染的修復工作,控制地下水環境的污染已成為我國環境處理的主要問題。

二.我國水污染現狀。

1.水資源的污染:人口數量的幾何增長、現代工業廢水的亂排亂放、城市垃圾、農村農藥噴灑等等,造成本來已是極少的淡水資源加劇短缺,無法為人所用。據統計,目前水中污染物已達2千多種(2221)主要為有機化學物、碳化物、金屬物,其中自來水里有765種(190種對人體有害,20種致癌,23種疑癌,18種促癌,56種致突變:腫瘤)。在我國,只有不到11%的人飲用符合我國衛生標準的水,而高達65%的人飲用渾濁、苦堿、含氟、含砷、工業污染、傳染病的水。2億人飲用自來水,7000萬人飲用高氟水,3000萬人飲用高硝酸鹽水,5000萬人飲用高氟化物水,1.1億人飲用高硬度水。(圖:我國廢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年變化)

2.水污染的嚴重性:污染水的70%——80%直接排放,我國污水的處理能力只占20%左右。全國每年排污量約300億噸。全國各大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受到污染。全國78條主要河流有54條遭污染.我國七大水系:長江,珠江,松花江,黃河,淮河,海河,遼河。七大水系中有一半河段受到污染,86%城市河段污染超標,比較嚴重的有:黃河,淮河,遼河,太湖,巢湖,滇池等河流湖泊。

我國地表水污染情況如圖所示:

3.水中的有害物質:有機物:三氯甲烷、四氯化碳、農藥、氨氮等;重金屬:鉛、汞、錳、鎘等;微生物:細菌、致病菌。

三.生態修復技術。

1.污染物類型。

按污染物性質劃分為物理性污染、化學性污染生物類污染三類。

物理:懸浮物質污染、熱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等。

化學:無機污染物、無機有毒物質、有機有毒

物質、需氧污染物質、植物營養物質和

油類污染物質。

生物:由病原微生物、病毒、寄生蟲等引起大

的水體污染。

2.修復技術。

2.1物理修復技術。

物理修復是經過簡單預處理的污水,在濕地系統中通過物理沉淀、過濾、吸附作用進一步除去可沉淀的固體、膠體、BOD5、氮、磷、重金屬、細菌、病毒及難以溶解的有機物質。如疏挖底泥、機械除藻、引水充於等。物理方法操作簡單,造價低,但往往治標不治本。引水沖污/換水稀釋??茖W有效地增加流域水資源量,加快水體有序流動,利用水體的自凈能力,降低水體污染程度,提高水環境承載能力,使有限水資源發揮最大效益。直接作用是加快水體交換,縮短污染物滯留時間,減少原來河段的污染物總量,從而降低污染物濃度指標,使水體水質得到改善。污染物只是轉移而非降解,會對流域的下游造成污染。曝氣一般用于河道。在適當位置向河水中進行人工充氧,加速水體復氧過程,使整個河道的自凈過程始終處于好氧狀態,提高水體中好氧微生物活力,使水體污染物質得以凈化,從而改善河流水質、改善或恢復河道的生態環境。人工、機械除藻是收獲水體中的藻類,可在短時間內快速有效的去除藻類及藻華。在某些特定環境,利用自然動力收貨藻類可有效的減輕富營養化的危害。

2.2化學修復技術。

化學沉淀法是通過向水體投加鐵鹽或鋁鹽,通過吸附或絮凝作用與水體中的無機磷酸鹽產生化學沉淀,降低水體磷的濃度,控制水體的富營養化。同時,鋁鹽能夠形成氫氧化鋁沉淀,在沉積物表層形成“薄層”,可阻止沉積磷的釋放。

利用化學藥品( 如硫酸銅、二氧化氯、臭氧等) 來控制藻類是一種快速有效的傳統除藻方法。但是化學除藻只能作為一種應急措施, 并不能將氮、磷營養

鹽移出水體, 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水體的富營養化問題。而且不可長期使用, 否則會造成化學藥品的生物富集和生物放大, 從而對整個生態系統產生負面

影響, 同時死亡藻類也會引起二次污染。水中的內源性磷對水體富營養化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磷的凝聚和沉淀可以延緩內源性磷從底泥中的釋放, 使其不能成為藻類的營養物質。常用藥劑有CaCO3、Al2(SO4)3、明礬等。沉淀技術發揮作用較快, 但一般只作為臨時措施使用。同時底泥中的磷釋放, 除與其存在形態有關外, 還與許多環境因素有關; 研究表明, 升高溫度、厭氧狀態、酸性或堿性條件能促進底泥磷的釋放。

3.生物修復技術。

生物修復技術又稱生物改良,其狹義定義為:是生物特別是微生物催化降解有機污染物,從而修復被污染環境或消除環境中的污染物的一個受控或自發進行的過程。生物操縱法是利用生物操縱調整營養結構,促進水質恢復。另外,可通過水環境的生境調控和植被的人工重建促進水生植被的自然恢復,逐步恢復受損水體的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生產者(主要是水生植物)、消費者(魚類)、分解者(細菌)等,在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之間建立有效的食物鏈,促進系統的物質恢復,恢復水體的功能,達到水體生態系統恢復的目的。

4.其他措施。

加大工業點源達標治理,鞏固達標治理成果,防止反彈。對氮、磷排放大戶,達標排放應提出脫氯、除磷要求;對中小型鄉鎮企業同樣嚴格達標治理。結合產業結構凋整和清潔生產,嚴格控制新污染源,不再審批新污染項目。調整工業和行業結構,實施“綠色化工程規劃”,全面推進工業清潔生產,引導工業向輕污染、無污染、低能耗方向發展,同時采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在促進城鄉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的同時,盡量減少高消耗和高污染的生產落后工藝向農村轉移所帶來的污染。加快非點源,特別是農業面源(農業、畜禽養殖和水產養殖)生態治理工程以及科技成果轉化。要控制水土、有機質流失和農田污染,大力推廣有機農業和生態農業,推進科學化使用化肥和農藥,降低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采取措施防治農村環境污染。

制止污水排人河流、湖泊,是治理點源污染的根本途徑,因此必須因地制宜地加快興建各種規模的污水處理廠,尤其是要加大生活污水的處理。污水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是一項只有社會效益,沒有經濟效益的工程,單靠政府撥款顯然是不夠的。城市地區通過行政、經濟和法律等手段,實施企業化經營,諸如通過提高自來水價格、向排污單位收取費用等方式,解決運行費用問題。農村地區可根據村落密度科學布局污水處理廠。新建工業企業要集中布局,以規?;a、規?;幚頌楹?,要把污染源解決在當地。對污水處理廠排放的劣V類水仍需加以生物或工程處理,以防二次污染。

四.結束語

水污染修復處理已迫在眉睫,在做好水污染修復的同時,也要做好對水環境污染的預防,通過事先防止的方式,來降低水資源污染,實現長期效益,保障人類生存資源。

參考文獻:

[1] 朱宛華 水環境污染的修復技術 [期刊論文] 《地學前緣》 ISTIC PKU 2001年1期

[2] 趙豐 黃民生 戴興春Zhao Feng Huang Minsheng Dai Xingchun當前水環境污染現狀分析與生態修復技術初探 [期刊論文] 《上海化工》 2008年7期

第9篇

摘要……………………………………………………………………………………Ⅰ

英文摘要………………………………………………………………………………Ⅱ

1“數字農業”的內涵…………………………………………………………1

2國外“數字農業”關鍵技術發展與應用……………………………………………1

2.1美國………………………………………………………………………………………1

2.2英國………………………………………………………………………………………2

2.3德國………………………………………………………………………………………2

3我國發展“數字農業”的緊迫性…………………………………………………2

4“數字農業”的發展趨勢………………………………………………………………3

4.1農業生產全流程智能化將逐步成為現…………………………………………………3

4.2農產品流通電商化發展將更加迅猛……………………………………………………3

4.3農業多元化公共服務將更加完善………………………………………………………4

5 “數字農業”的實踐策略……………………………………………………………4

5.1實現農業農村業務數字化和可視化……………………………………………………4

5.2推動數字農業技術創新…………………………………………………………………5

5.3提高農業農村經營管理數字化水平…………………………………………………5

結語…………………………………………………………………………………………6

致謝………………………………………………………………………………………7

參考文獻……………………………………………………………………………………8

摘 要

數字農業是將信息作為農業生產要素,用現代信息技術對農業對象、環境和全過程進行可視化表達、數字化設計、信息化管理的現代農業。數字農業使信息技術與農業各個環節實現有效融合,對改造傳統農業、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總結了國外“數字農業”關鍵技術發展與應用,結合我國發展數字農業的緊迫性與當前數字農業的發展趨勢,對我國“數字農業”的發展提出了幾條實踐策略。

關鍵詞:數字農業;農業信息化;發展策略

Abstract

Content:Digital agriculture is a kind of modern agriculture that takes information a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lements, uses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express agricultural objects, environment and the whole process visually, digital design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igital agriculture makes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ll aspects of agriculture achieve effective integration,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od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digital agriculture" in foreign countries. Combined with the urgency of developing digital agriculture in China an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trend of digital agriculture, several practical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agriculture" in China.

Key words:Digital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淺析“數字農業”發展趨勢與策略

1“數字農業”的內涵

“數字農業”是農業數字經濟的重要實踐。當前,學術界和工業界尚未能夠對數字農業形成統一的定義。通用名稱包括信息農業,精確農業,“ Internet + 農業”等等。本文中提到的數字農業基于農業信息化,在農業鏈的所有環節中都強調了下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作用,代表了農業產業的新視野。現代農業與信息化的緊密結合使可以充分利用數字技術。數字技術在促進農業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并且不斷的提高現代農業產業的數字化水平,支持農村戰略的實施。

2國外“數字農業”關鍵技術發展與應用

2.1美國

美國完善的農業產業基礎和數字技術體系促進農業發展。美國數字農業發展建立在農業生產高度專業化、規?;?、企業化的基礎上,已經建成了完善的現代農業技術應用與管理系統。自20世紀90年代起,美國已開始應用數字農業技術,包括應用遙感技術對作物生長過程進行檢測和預報、在大型農機上安裝GPS設備、應用GIS處理和分析農業數據等,對大田作物進行生產前、中、后期的全面監測與管理。在21世紀初已經實現“3S”技術、智能機械系統和計算機網絡系統在大農場中的綜合應用,智能機械已經進入商品化階段。如JohnDeere公司的“綠色之星”精準農業系統,基于物聯網技術與“3S”技術搭建的新型精準農業管理系統,用以進行精細農作、農機管理、農藝管理和計劃管理,可繪制農場產量的“數字地圖”,在機械化生產大農場中的市場占有率達到了65%以上。在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技術飛速發展的助推下,美國數字農業技術已與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形成緊密銜接,應用范疇覆蓋從作物生長的微觀監測到宏觀農業經濟分析。此外,美國也已形成完善的技術服務組織網絡,美國服務類企業與公益機構可為經營主體提供較為完善的技術服務,例如美國農業技術服務組織(FSA)為農民提供豐富的信息。

2.2英國

英國信息化技術應用助推精準農業。信息化技術推動英國農業向數字化、智能化、精準化的方向發展。英國農村地區信息化基礎設施完備,互聯網、4G信號已實現基本覆蓋。在此基礎上,精準農業技術得以實現在農業的全方位應用,如借助遙感技術進行作物生產監測與產量預報、農業資源調查、農業生態環境評價和災害監測等;英國Massey Ferguson公司研發的“農田之星”信息管理系統,借助傳感識別技術和GPS技術能夠更為精準地進行種植和養殖作業、數據記錄分析和制定解決方案;智能機械已基本裝備衛星定位系統、電腦控制和軟件應用系統,能夠根據不同位置、不同質量的地塊情形實現自動化、精準化、變量化作業,同時可以采集作物信息用以制作電子地圖和調整生產策略。2013年英國啟動《農業技術戰略》,提出了應用大數據、物聯網技術和智能技術進一步發展精準農業,從而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如借助GateKeeper專家系統提供輔助決策和農場管理、LELY擠奶機器人等智能化設備在養殖場中的應用、自動感知技術在施肥施藥機械上的應用、二維碼技術在農產品產銷環節的廣泛應用等。

2.3德國

德國關鍵技術與設備的積極研發與推廣。在歐盟農業共同政策對數字農業的支持下,德國積極發展高水平數字農業,在農業生產高度機械化的基礎上,建立完善的計算機支持和輔助決策系統,提供數字農業綜合解決方案。德國投入大量資金與人力支持數字農業核心技術與智能設備研發,并由大型企業牽頭,如德國拜耳公司投資2 億歐元支持數字農業布局,已在60多個國家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并旗下Xarvio品牌推廣數字農業,通過XarvioScouring識別系統高效識別和分析作物生長和病蟲害信息,幫助農民優化田塊單獨管理和農田統籌優化。擁有百年歷史的德國農業機械制造商CLAAS集團結合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和傳感器技術,實現收割過程的全面自動化。

3我國發展“數字農業”的緊迫性

今年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我國大部分農產品仍然是一個“大年”,怎樣解決需求下降、部分市場關閉、物流受阻等難題,把農貨順利賣出去,讓農民實現豐產又豐收?加速數字農業發展是不二法門。

農業長期保持著傳統形態,技術進步一直較慢,特別是進入信息化時代后,農業技術滯后帶來的產業發展差距愈發顯著。隨著數字經濟的興起,越來越多的領域引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了智能化、數字化重塑,生產率大幅度提高。2019 年,我國服務業、工業數字經濟滲透率分別為 37.8%、19.5%,但農業只有 8.2%,數字化改造的空間很大,需盡快趕上信息社會的發展步伐。

農業數字化轉型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然選擇,也是破解目前農業難題的一劑良方,瞄準這個主攻方向,無疑將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給予農民更多獲得感。對廣大農民來講,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最頭疼,常常遭遇“多收了三五斗”的尷尬??梢哉f,農業數字化水平滯后,農產品質量不穩定、難以標準化、產銷信息不對稱等是導致農產品銷售難的主因。顯然,加快技術與傳統農業的融合,打造數字農業,對產業鏈進行全方位的數字化改造,使得傳統農業脫胎換骨,插上科技的翅膀騰飛,已成為農業發展新趨勢。

4“數字農業”的發展趨勢

4.1農業生產全流程智能化將逐步成為現實

物聯網技術在現代農業生產設施和設備領域中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現代農業生產設施和設備的數字和智能水平,實現了整個農業生產過程的數字化控制,實現了農業智能化生產和管理。它可以解決由托管服務流程引起的一系列問題。在種植業中,重點是如何精確控制生產環節,例如育苗,播種,施肥,灌溉和病蟲害防治。當前,荷蘭,日本,以色列和其他國家正在使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和信息技術來促進數字化,精確化和智能化作物種植的發展。

4.2農產品流通電商化發展將更加迅猛

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為農產品流通提供了新的平臺和基礎。例如,美國著名的新鮮食品電子商務公司LocalHarvest是一個平臺,該平臺整合了有機農業的上下游,并連接了中小型農場和消費者。LocalHarvest平臺基于從相關農場收集的基本信息來支持地圖搜索系統,使消費者能夠搜索本地社區周圍的農場并購買難以保存的新鮮農產品,例如蔬菜和禽蛋。農產品在快速物流系統下,可以快速送到消費者家中,從而大大提高農產品物流的效率和質量。

值得欣喜的是,近年來,全國各地與各大電商平臺紛紛投入大量資源,重構產業鏈,培植人才,發力促進農產品上行。以河北省為例,近年來積極引入農業電商龍頭企業,與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開展合作,持續在直播助農、農產品品牌孵化、新農商人才培養等領域,合力打造河北數字農業“新基建”??梢钥吹剑么髷祿头植际饺斯ぶ悄芗夹g匹配優化資源,將需求傳導給供給端,有效緩解了供需信息不對稱造成的產銷脫節。在互聯網科技力量的加持下,傳統農業的“痛點”也得到有效解決,進一步打開了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通路。

隨著電商農產品銷量的快速增長,廣大農民亦受益匪淺,農業生產模式發生重大變化,以需求引導生產、訂單式農業逐漸成為主流,精準種植、數字營銷提升了農民收入水平,促進更多農民融入數字農業的場景里。以往很多滯銷農產品位于貧困地區,數字農業重塑產業鏈,幫助貧困戶掌握技術、融入市場,實現了造血扶貧。實踐證明,此種創新扶貧模式具有很強的活力。比如,拼多多的“農地云拼”模式得到國務院扶貧辦的肯定,榮獲了今年的“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截至 2019 年底,拼多多平臺直連的農業生產者超過 1200 萬人,累計帶貧人數超百萬。

4.3農業多元化公共服務將更加完善

通過將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等頂尖技術運用在農業公共服務,農業服務也更加便利和靈活。這也是數字農業發展的重要趨勢。一些國家為了促進數字農業的發展,在農業信息化和農業公共服務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

5 “數字農業”的實踐策略

5.1實現農業農村業務數字化和可視化

加快建立涵蓋農業資源,農村產業,生產管理,產品質量,農業機械設備和農村治理的數據庫。利用地理空間信息技術和遙感技術整合空間數據,獲取耕地資源,漁業水資源,糧食生產功能區,現代化農業園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特色鮮明的農業村莊,生產經營實體,村莊分布等數據。地圖存儲在數據庫中,使農業和農村資源數據立體化。通過集成的農業調度系統,現場定點監控系統,集成的遙感信息,無人機觀測和地面傳感器網絡,可以建立農作物的空間分布。通過農作物的空間分布,重大自然災害和其他動態空間圖,形成了一個一體化的全域地理信息圖,為農業生產和管理的科學指導奠定了堅實的數據基礎。

5.2推動數字農業技術創新

創新,始終是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要實現鄉村振興,離不開“數字農業”助力。手機變成新農具、直播成了新農活、數據成為新農資,隨著農業新業態新模式競相涌現,數字經濟發展紅利惠及三農必將更加給力,而農業信息技術已然成為數字農業發展的關鍵支持。未來依靠農業科學院和大學等農業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機構來充分發揮農業科技企業作為創新主題的作用,促進數字農業領域的“產學研”合作,并著重于先進技術和核心技術。為了提高對關鍵技術的了解和研發,精確操作和智能決策的數字化管理,智能設備的變量修改和應用,農產品的靈活處理,區塊鏈等技術,3S 加速,智能識別,模型仿真,智能控制和其他軟件和硬件產品數字農業的綜合應用,了解數字農業技術標準和規范體系的建立,數字農業技術創新以及應用服務系統的持續改進。

5.3 提高農業農村經營管理數字化水平

當前,就中國電子政務項目的發展而言,農業部門中的電子政務服務水平不能完全滿足領導決策應用程序和公共商務應用程序的功能要求。農業信息服務的總體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同時,這意味著中國農業信息服務具有巨大的發展和利用空間。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擴大移動互聯網技術,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在農業信息服務領域的應用,并通過建立靈活,便捷,高效,透明的農業生產經營管理體系,為農民提供更多便捷和信息服務。在信息公開,政府公共關系,信息服務,辦公室工作等方面,充分利用農民信箱和便攜式農業和農村地區的服務功能,提高了園藝,畜牧,水產品,田間管理和智能化管理水平。著眼于整個農業產業鏈的要求,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研究和推廣適用于不同地形和環境的農業機械,并進一步促進農業“機器換人”。

結 語

數字農業的發展實現了對農業生產的自動,精確控制,智能和科學管理,提高了農業的可控性,降低了生產成本,并減少了環境污染,使農業向精準,環保和可持續的方向發展。此外,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可以有效克服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不利因素,可以簡化交易聯系,提高交易效率,降低成本,消除農民對庫存余額的擔憂,并縮短生產周期。努力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商機。由于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內容的選擇空間也越來越廣,這對于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管理人員的科學文化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致 謝

在這篇論文的撰寫過程中,我遇到了很多的困難和障礙,但都在老師、領導、同事、同學和朋友的幫助下順利解決了。尤其要強烈感謝周波老師在千里之外給我們線上授課進行指導和幫助,不厭其煩地為我們解答疑問、傳授知識,讓我非常感動,在此向幫助和指導過我的各位老師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同時也要感謝這篇論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學者,本文引用了數位學者的研究文獻,如果沒有各位學者的研究成果的幫助和啟發,我將很難完成本篇論文的寫作。

同時也要感謝我的領導、同事、同學和朋友,在我寫論文的過程中給予我很多素材,還在論文的撰寫和排版過程中提供給我很大的幫助。由于我的學術水平有限,所寫論文難免有不足之處,懇請各位老師和學友不吝批評與指教。

參考文獻

[1] 周清波 , 吳文斌 , 宋茜 . 數字農業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分析 [J].中國農業信息 ,2019,30(01), 第 5-13 頁 .

[2] 施威 , 曹成銘 .“互聯網 + 農業產業鏈”創新機制與路徑研究 [J].理論探討 ,2019(06), 第 110-114 頁 .

第10篇

《幼兒園教育質量評價》網絡課答案

形考任務1

小論文寫作

舉例說明評價標準對教育評價有什么影響?

答:教育的評價,應該具有以下幾個作用,值得我們參考.一是導向性評價。教育的評價,在引導學校教育堅持新課程標準的落實方面,起著指揮和定向作用。任何教育評價,都是通過制定評價的指標體系和評價標準,規定、引導著教育努力的方向,既然我們要落實新課程標準,實施素質教育,我們就必須制定能引領這一方向的標準和體系,使學校、教師以及學生的評價科學合理,才能起到正確的引導方向,才能使素質教育實施貫徹,是新課程理念深入落實。第二點是教育評價的診斷作用。所謂診斷作用,是指對教育教學的運行情況以及學生的現狀是否合乎素質教育的要求,是否符合新課程理念的落實,所以這里的診斷作用,既可以是教育主管部門對一個學校作出診斷,亦可以是一個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對學生作出診斷,通過合理的診斷方式,對于教師,可以研究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否存在問題,問題的癥結以及原因是什么,是否取得一定成績,以及進步的原因。診斷的目的,是為了及時調整,確保我們的教育過程扎實有效,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診斷可以通過各種方式,比如說問卷、測試、談話等等,目的是為了使我們的教學更具有時效性。既可以診斷個別學生或者是個性問題,也可以診斷整體或者共性的問題。第三點是教育評價具有鑒別作用。教育評價,就要運用標準,對評價對象的成果、效率作出判斷。對于我們來說,我認為主要就是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的評價、學校對教師的評價和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評價,必然要區分等級,所以,不管是哪一種層面上的評價,為了適應素質教育的有效落實,必須科學研究,跟以前作出較大的調整,不能像以前一樣,把升學率作為衡量學校、教師的主要指標,否則,素質教育實施只是口號,新課程理念不會落實。第四點是教育評價應該具有激勵作用。教育的激勵作用,是鑒別作用的必然結果。教育評價的結果,必然會使評價對象了解自己的位次,這一點,不管對學校、教師,學生,都有影響。新的素質教育要求中,提出對學生的成績不能公布,但是,學生都會了解到,家長也有權利知道自己的孩子的學習情況,所以這樣硬性的規定,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導向性,但是我認為,畢竟高考的存在,是需要對學生進行排隊的,所以如何運用合理的激勵方式,調動學校、教師以及學生的積極性,正確認識評價結果,也是我們應該認識到的一個問題。

形考任務2

小論文寫作

對于教師的日常工作質量應從哪些方面進行評價?

答:一、對教師的評價應包括對教師教百學的評價和對教師(素質)的評價兩個方面。

二、分析:

教師不僅是課程實施的組織者、促進者,也是課程的開發者和研究者。為了進一步提高學度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因此,學校教師的教學應是富有創造性的活動,其創造性發揮的基礎是全面了解學生、研究學生,并在此基礎上設計教學目標、選擇教學資源、組織教學活動、進行教學階段評價。

為使教師達到這一要求,學校對教師的評價是多方面的,不應僅局限于學生的考試成績。對教師的評價應是全面的,主知要應從對教師教學的評價和對教師素質的評價兩個方面。

教師評價的標準是從職業道德、學科知識、教學能力、道文化素養、科研能力、交往能力、自我評價能力幾方面綜合進行評價。

三、專教師評價還應注意:

評價應根據教師的差異,確立個性化的評價標準、評價重點以及選擇相應的評價方法,

有針對性地對每位教師提出改進建議、專業發展目標和進修計劃等。所屬以,對于教師評價應突出綜合素質、重視個體差異。只有這樣,

才能充分挖掘教師的潛能,

發揮教師的特長,

更好地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和主動創新。

形考任務3

幼兒精細動作發展分析評價

答:

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在冊總人數為28人其中男孩21人,女孩7人參加測評人數為28人,幼兒均參加測評,并取得良好的成績。本班幼兒平均年齡3.7

為歲,男孩平均年齡為3.6歲,女孩平均年齡為3.8歲,男女孩平均年齡相差較多,而且測評間有斷續入園現象,故在各項測評項目中女孩通過率比男孩要高一些。

測評結果分析:

健康與動作

1、大肌肉:

隨著第一學期生活的結束,一些基本的運動也是與生活緊密相關的動作如:走、跑等項目幼兒都已順利地通過,拍球比較弱,在拍球時手腕沒勁,掌握不了拍球的技巧,應鍛煉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為幼兒提供更多拍球的機會。腿部力量較小(單腳跳、雙腳跳、平衡)跳遠方法掌握不好,通過率不是很高,只有部分幼兒通過,需增強幼兒的戶外運動量。

2、小肌肉:

由于幼兒年齡較小,來園時間較短,精細動作特別弱,所以幼兒通過率較低。描畫線條時描的不直,剪的線條邊緣不光滑或剪斜,(個別幼兒不會握筆,不會使用剪刀)。折紙時,有意識的將紙對邊或對角折疊,但不會將紙壓平,壓平時常常有拍打紙張或者一壓平就

出現不對齊邊的現象。在“串珠”上,幼兒容易分心,注意力不集中。在小肌肉動作方面還需加強聯系。

認知與語言

感知能力:

幼兒在空間、時間、形狀、觀察力的感知方面掌握的較好,其中李冉、馬雅琳、王子予因年齡較小,在這些方面的認知能力還是稍弱一些。在形狀認識上唯有陳-

-鳴沒有通過,在正方形、正方體的認識上比較混淆,說不清圖形的具體名稱。觀察力方面,個別幼兒不能夠觀察出事物的主要特征,不能通過語言表達出來。本學期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引導幼兒有目的性的觀察并表達出來。

思維能力:

物體分類和想象力(

能觀察周圍的事物)。個別幼兒在數概念上十以內點數不一致,需要在以后的活動中多提供這樣的游戲內容供幼兒操作。推理和守恒方面,本學期幼兒接觸的比較少,幼兒處于直觀行動思維階段,通過率較低,下學期教師在

益智區中多投放不同層次推理性質的圖片供幼兒操作,發展幼兒思維能力。

知識經驗:

在季節測試項目中,幼兒對季節這一-名詞比較模糊,只有少數幼兒能理解“季節”的含義,并說出四季的名字,大多數幼兒能說出“冬天和夏天”能簡單說出兩季節的冷熱特點,而未通過的幼兒則是看圖片也說不出冬天和夏天,有的則是將冬夏混淆,并誤以為現在既是冬天;在動物和植物的認知未通過,他們有的是對動物的基本特征比較模糊不清或不知;有的則是在植物的種類認知較少,幼兒基本上說不出名稱,不能說出夠數量的植物。根據此情況,就是要與其家長溝通為幼兒創造豐富的認知機會,如:多走、多看、多聽、和為其提供豐富的讀物,增加孩子的視野和認知。在社會角色認知的測評中幼兒通過率較高,美術活動,上學期以涂鴉為主培養幼兒的興趣,下學期會繼續教給幼兒-

-些繪畫技巧和涂色技能。

語言能力:

大部分幼兒表現為喜歡聽故事,在日常生活中幼兒能主動,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愿、想法。一小部分幼兒語言詞匯較多且準確,但幼兒獨立講述圖片內容時雖能觀察出圖畫的主要內容,但不能用語言詳細的講述出來。幼兒在閱讀時幼兒基本上可以做到一頁一頁的看書,可以初步的講述書中的內容。

品德與社會性

禮貌方面較好。幼兒的自尊心特別強,不能正確面對做錯的事情。在游戲活動中,部分幼兒經?!耙宰晕覟橹行摹迸c同伴合作時表現出任性,埋怨別人。幼兒希望得到大家的關注、肯定,展現自己,經常有插話的現象。本學期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增強,需要在幼兒游戲活動

時先提出一.些要求,請幼兒帶著目的去進行活動。從而培養幼兒合作能力和規則意識。幼兒做事時有自信,但在獨立性、堅持性方面需要在教師與家長共同努力的情況下引導幼兒。大多數和老師逐步建立依賴關系,在老師的引導下懂得謙讓、友好的與小朋友交往。部分幼兒和客人交往時,不能大方回答問題(目光躲閃)。遇到問題,經老師的勸解能夠原諒別人。

(小班幼兒在交往時需要成人的引導。)

習慣與自理能力

大部分幼兒能夠獨立進餐、部分幼兒挑食、易掉飯,坐姿不正確。教師需多關注指導。幼兒餐后能主動清理掉在桌子上的飯菜。幼兒能自己主動入廁,不用成人的提醒個別幼兒小便后不能主動沖廁所,大多數幼兒能自主地脫穿簡單的衣服,個別幼兒褲子不分前后,鞋子不分左右,需要成人的引導,幼兒學習興趣、注意力方面通過日常對幼兒的觀察,發現幼兒對教師組織的新活動感興趣,積極性較高,參與各種教學活動時,態度認真,但部分幼兒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容易被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轉移注意力需教師不斷變換教學方式方法,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本班個別幼兒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較弱,需要老師及時的提醒和引導,對于生活中遇到的安全問題,我們做到多觀察、多引導,及時排除幼兒身邊不安全隱患,開展相關的安全教育活動,告訴幼兒什么事情該做,什么事情不該做,幫助幼兒建立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在接下來的中班生活中,我們會針對每一個幼兒的發展水平、

層次的不同,有針對性地開展各種教育活動,使每個幼兒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促進幼兒身心和諧、富有個性的發展。

形考任務4

1、幼兒早期閱讀問卷

幼兒姓名:_________性別:___________年齡:_______歲________月

填表日期: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請您選擇適合該幼兒情況的答案。

1.

您的孩子在家經常讀書嗎?

A經常讀

B偶爾讀

C不怎么讀

2.

您的孩子喜歡閱讀什么類型的書:(可多選)

A童話故事類

B卡通動漫類

C益智游戲類

D識字卡片類

E手工制作類

F科普知識類

G藝術類

H其他______

3.

您孩子看書時的表現:(可多選)

A用手指指點一書中的角色。

B用手指指點書中的角色,日中念念有一詞。

C表情隨書中情節變化,如微笑、皺眉等。

D翻頁速度(快、慢),堅持看書的時間(短、長)

E能夠回答“為什么”和怎么樣的問題。

F能夠回答“為什么”和怎么樣的問題,并就不懂的內容進行提問。

4.

您孩子目前的閱讀狀態:

A注意圖畫,不能形成故事。

B注意圖畫并形成口語故事。

C注意圖畫,閱讀和講故事。

D注意圖畫,開始形成書面故事。

5.

當您向孩子展示一本書時,您孩子的表現是:

(l)態度:A無興趣

B反應一般

C興趣很高,急于翻看

(2)拿書姿勢:A不正確

B正確

C不正確,但經過提示可

(3)翻書順序:A隨意翻頁

B一頁頁按順序翻

C一次翻好幾

(4)注意力:A不怎么集中

B一般集中

C非常集中

6.

您的孩子能通過封面認識不同種類的書嗎?

A經常

B偶爾

C不能

7.

您的孩子能對書中的角色進行評論嗎?

A經常

B偶爾

C不能

8.

您的孩子能將看過的故事復述出來嗎?

A經常

B偶爾

C不能

幼兒早期閱讀能力分析評價:

答:親近書籍,愛上閱讀,對于每一個成長中的孩子而言,都是極其重要的。古往今來的教育家們在探索教育真諦的道路上,沒有人會否定閱讀的重要性。閱讀是幼兒認識世界、發展自我的重要途徑,有關研究一再證明:早期閱讀可以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鍛煉幼兒的思維能力,對幼兒進行早期閱讀教育越來越被早教機構所重視。

早期閱讀對于提高幼兒的智力尤為重要,它是幼兒生理和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閱讀能刺激大腦,是健全大腦神經組織的最好方式。閱讀可以豐富幼兒的各種經驗,增加生活感受,培養獨立個性;它也是幼兒今后學有所成的一個重要前提,閱讀能力是幼兒日后學習知識的基礎。

我國在新《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內容中,也第一次明確地把幼兒早期閱讀方面的要求納入語言教育的目標體系,提出要“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符號的興趣;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書寫技能?!庇纱丝梢?,對幼兒進行早期閱讀是很有必要,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形考任務5

交往技能分析幼兒評價:

答:《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樂意與人交往,引導幼兒參加集體幼兒園活動,體驗與教師、同伴等共同生活的樂趣,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養成對他人、社會親近、合作的態度,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技能。幼兒園是幼兒邁向社會的第一步,幼兒階段的社會性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講,比傳播知識、訓練技能更為重要。它能幫助幼兒將來積極地適應各種環境,協調好與他人與集體的關系,勇敢地擔負起社會責任等等。所以,從幼兒起就開始進行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下面結合我園的實際案例來分析如何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寧寧(化名)是這學期剛轉來的小男孩,不愛張嘴說話,性格比較內向。剛入園時,寧寧第一次見到老師便把頭深深地埋了下去,媽媽讓他問老師好,他露出為難的表情,好像咽了口唾沫兒,也沒有把嘴巴張開。老師與他談話時他的目光不敢注視甚至回避對方的目光,平時游戲活動時目光也漂浮不定,很少正視也很少微笑,從來不主動和別人打招呼,即使早晨媽媽送來幼兒園,也不會和媽媽說再見。在幼兒園日常的活動、游戲中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很少主動和老師們打招呼、一起和小朋友游戲。因此,針對寧寧的情況,我有意識對他進行觀察、引導和培養,發展其交往能力。

一、激發幼兒交流的興趣,為幼兒創設交往的環境和機會

“綱要”提出“創設一個自由、寬松的環境,支持、鼓勵孩子參與交流活動?!薄?~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也指出“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支持是幫助孩子實現交流的保障,鼓勵則可以調動孩子參與的積極性。通過向家長了解和日常觀察,寧寧在家和幼兒園總是習慣孤零零一個人玩。孩子不主動和別人交流是他缺乏和他人交流的意識、興趣和機會,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關注他的興趣愛好,發現他特別喜歡參加戶外活動,比如和小男孩們一起跑跳這些比較劇烈的運動。于是,及時抓住這個教育的時機,每次都積極鼓勵和支持他去參與進去。一次戶外活動,我們組織孩子們玩“炸碉堡”(沙包投擲)的游戲,孩子們在操場上自由地奔跑追逐著。寧寧用羨慕渴望的眼神看著大家,靜靜地站在離他們不遠的地方。我微笑著對他說:“寧寧,你看鄭淳棋他們玩得多開心呀!你也可以參加呀!其實他們是非常喜歡和你在一起的,你可以試一試。”“那他們會和我一起玩嗎?”寧寧終于開口了?!澳憔驼f,我能和你們一起玩嗎?我們一起來炸掉敵人的碉堡吧(沙包投擲)?!睂帉幝叩酵娴么蠛沽芾斓泥嵈酒迳磉叄⑽堥_嘴巴輕聲地問:“我能和你們一起玩嗎?”“當然可以,沒問題!”鄭淳棋大聲回答。寧寧松了一囗氣,高興地說:“讓我們一起來炸碉堡吧?!薄澳俏揖拖韧墩◤椓恕?,鄭淳棋說,于是他們便開開心心地玩成一片了。這時的寧寧已經開始漸漸進入到小朋友們開展的游戲中了。

二、教給幼兒交往的方法,讓幼兒掌握交往的技能

寧寧不和小朋友們交流,可能是因為害怕被人拒絕,保護自己不受傷害的一種方式。當他問“他們會和我玩嗎?”時,我知道寧寧是不知怎樣邁出主動與人交流的第一步,缺乏交往的經驗、方法和技巧。于是我引導寧寧從大家都感興趣的游戲入手很自然地進入了游戲。因此應當教會幼兒相應的交往技能,如分享、輪流、協商、合作等,這些都是交往中不可缺少的。一開始寧寧只是與小朋友們一起簡單的投擲沙包,后來很快和大家融在一起,他們有了更好的分工合作:有運輸彈藥的,有狙擊手厖.等等。還有一次區角游戲時,寧寧和一位小朋友玩雪花插片,寧寧的雪花片幾乎都被那位小朋友搶光了,寧寧滿臉的焦急和無可奈何,卻是欲言又止的樣子。看此情況,我教會寧寧通過語言與小朋友友好協商,同時也對另一個小朋友耐心引導,幫助他們友好相處、愉快交往。

三、家園溝通配合,共同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

“指南”明確提出“家庭、幼兒園和社會應共同努力,為幼兒創設溫暖、關愛、平等的家庭和集體生活氛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師生關系和同伴關系,讓幼兒在積極健康的人際關系中獲得安全感和信任感,發展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會環境及文化的重陶中學會遵守規則,形成基本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庇變簣@和家庭是孩子生活游戲的兩個主要場所,老師和家長是孩子最親近和相信的成人,只有二者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進步,才能更好的提高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我們就寧寧出現的問題一直和他的家長進行著交流,寧寧的爸爸媽媽有意識經常利用雙休日帶孩子到公園玩,帶孩子參加親戚朋友聚會,多讓他和不熟悉的小朋友玩,提高他與人交往的能力。通過家園配合,寧寧的表現有了質的飛躍。作為幼兒來說,無論性格開朗還是內向,他都會有和別人交往的渴望和需求,關鍵是成人要有意識地對幼兒進行引導和培養,幫助其獲得交往技能,使他們盡快從自我中心中走出來,成為適應社會,能和別人愉快協作的人。

綜上所述,我們應積極去激發幼兒交流的興趣,為幼兒創設交往的環境和機會;不厭其煩的教給幼兒交往的方法,讓幼兒掌握交往的技能;家園溝通配合,共同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很好的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

形考任務6:小論文寫作

評價學前兒童的語言發展應包括哪些內容,可采用哪些方法?

答:1.學前兒童語言教育評價的內容主要包括兩方面:

(1)學前兒童語言發展的評價

①學前兒童語言發展水抄平的評價。

②對幼襲兒語言學習行為評價。

(2)學前兒童語言教育活動的評價

①正規的語言教育活動。

②滲透在日?;顒?包括生活活動)的非正規語言教育活動。

2.學前兒童百語言教育評價的度方法,是指通過一定的手段收集語問言教育活動系統中各方面的信息,依據一定的客觀標準對學前兒童語言發展和教育活動及其效果作出客觀的衡量和科學的判定。

對學前兒童語言發展評價的主要方法有:觀察評估法、作品分析法、談話法、檔案評估法等等。

3.(1)學前兒童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

(2)生活性和整合答性。

(4)視聽文化的利用。

(5)影響兒童語言教育因素的研究。

《農業生態學》網絡課答案

形考任務1

題目1

根據人類對生態系統的干預程度不同,生態系統可分為自然生態系統、半人工生態系統和人工生態系統。

選擇一項:

題目2

以農田為中心的農業生態系統中養殖業一般比較發達。

選擇一項:

題目3

屬于陸地生態系統的是(

)。

選擇一項:

a.

海岸生態系統

b.

淡水生態系統

c.

航天器生態系統

d.

森林生態系統

題目4

農—果模式主要是以多年生的果樹和農作物如糧食、棉花、瓜果、蔬菜等間作。

選擇一項:

題目5

群落在演替的進程中最后到達的穩定群落,稱為頂級或頂級群落。

選擇一項:

題目6

農業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生物主要是土壤微生物(細菌、真菌、放線菌)。

選擇一項:

題目7

屬于生態系統中生物組分的是(

)。

選擇一項:

a.

土壤

b.

c.

玉米

d.

二氧化碳

題目8

農業生態系統是(

)。

選擇一項:

a.

封閉性系統,凈生產力低

b.

開放性系統,凈生產力高

c.

封閉性系統,凈生產力高

d.

開放性系統,凈生產力低

題目9

高投入、高產出、高能耗的農業為(

)。

選擇一項:

a.

石化農業

b.

自然農業

c.

生態農業

d.

有機農業

題目10

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p>

選擇一項:

a.

生物圈

b.

森林生態系統

c.

草原生態系統

d.

農業生態系統

題目11

青魚、草魚、鰱魚、鳙魚四大家魚同時養殖在一個水域,容易發生競爭而導致減產。

選擇一項:

題目12

人工控制系統是人類施加給農業生態系統的環境條件和影響的總稱,是農業生態系統的最重要的組成成分,也是區別于自然生態系統的根本標志。

選擇一項:

題目13

內因演替是指推動群落演替的因素來源于自然和人為的因素。

選擇一項:

題目14

所有替代農業都具有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征:少用或基本不用化學品;依靠(

),特別是依靠生物本身的功能。

選擇一項:

a.

化學過程

b.

人工過程

c.

自然過程

d.

物理過程

題目15

農業生態系統的開放性是指(

)。

選擇一項:

a.

多樣的生物種類

b.

系統的輸入與輸出特點

c.

高的經濟產量

d.

高的生物產量

題目16

人工輔助能的投入是農業生態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的一個最重要區別。

選擇一項:

題目17

固氮根瘤菌和豆科植物間的共生關系屬于(

)。

選擇一項:

a.

偏利共生

b.

原始合作

c.

互利共生

d.

寄生

題目18

一種完全不使用化學化肥、農藥、生長調節劑和畜禽飼料添加劑等化學合成物質,也不使用生物工程及其產物的生產體系是(

)。

選擇一項:

a.

有機農業

b.

生態農業

c.

自然農業

d.

生物農業

題目19

下列屬于農業生態系統生產者的是(

)。

選擇一項:

a.

人類

b.

雜草

c.

小麥

d.

題目20

生態系統=生物群體環境+生物群體及其全部關系

選擇一項:

形考任務2

題目1

農業生物多樣性可分為農業產業結構多樣性、農業景觀多樣性、農田生物物種多樣性、農業種質資源與基因多樣性幾個尺度水平。

選擇一項:

題目2

利用溫室或塑料大、中、小棚等設施栽培蔬菜、花卉及進行反季節栽培,都屬于種群密集型時間結構。

選擇一項:

題目3

農業生態系統時間結構的類型包括種群嵌合型、種群密集型和人工設施型。

選擇一項:

題目4

?;~塘模式大多數分布在我國河北、山東地區。

選擇一項:

題目5

農業生態系統的水平結構亦即農、林、牧、漁、副結構。

選擇一項:

題目6

農業生態系統中農業與牧業的關系可概括為3種類型:供求關系、連鎖關系和限制關系。

選擇一項:

題目7

為保護農業生物多樣性,在病蟲害防治時禁止使用農藥。

選擇一項:

題目8

森林具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態作用。

選擇一項:

題目9

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選擇一項:

題目10

水稻和旱稻主要是由于土壤水分條件不同而分化形成的生物生態型。

選擇一項:

題目11

根據環境范圍的大小分類,環境可分為(從大至小排列)(

)。

選擇一項:

a.

宇宙環境、區域環境、地球環境、微環境、生境、體內環境

b.

生態環境、區域環境、生境、體內環境、微環境

c.

宇宙環境、地球環境、區域環境、生境、微環境、體內環境

d.

生態環境、生境、區域環境、微環境、體內環境

題目12

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能量來源是(

)。

選擇一項:

a.

溫度

b.

空氣

c.

d.

水分

題目13

生活型是著重從形態外貌上進行劃分的,是()的分類單位。

選擇一項:

a.

種以下

b.

科以下

c.

科以上

d.

種以上

題目14

“植物的生長取決于數量最不足的營養物質”的主張說的是(

)。

選擇一項:

a.

能量守恒定律

b.

最低因子定律

c.

耐性定律

d.

十分之一定律

題目15

以下生態因子中屬于生存因子的是(

)。

選擇一項:

a.

b.

地形

c.

土壤酸堿度

d.

風力

題目16

每個生物種群都處于一定的營養級,以下處于第一營養級的是(

)。

選擇一項:

a.

牧草

b.

老鼠

c.

d.

題目17

草原上的“草羚羊老虎”食物鏈屬于(

)。

選擇一項:

a.

捕食食物鏈

b.

腐食食物鏈

c.

混合食物鏈

d.

寄生食物鏈

題目18

將捕食性天敵引入食物鏈這一環節屬于(

)。

選擇一項:

a.

增益環

b.

生產環

c.

復合環

d.

減耗環

題目19

諺語“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滋泥”指的是(

)。

選擇一項:

a.

食物網

b.

食物鏈

c.

營養級

d.

群落

題目20

以下食物鏈中,屬于寄生食物鏈的是(

)。

選擇一項:

a.

秸稈沼氣

b.

秸稈牛人

c.

大豆菟絲子

d.

水稻蝗蟲青蛙

形考任務3

題目1

當工業輔助能投入到一個較高的水平時,再繼續大量投入,其能量效率有增加的趨勢。

選擇一項:

題目2

地球上的水以液體、固體和氣體三種形態存在。

選擇一項:

題目3

固氮作用有2種途徑:工業固氮和生物固氮。

選擇一項:

題目4

氮肥施用過量的農產品水分含量高,固體物少、口感差,但是不易腐爛、貨架壽命長。

選擇一項:

題目5

地質大循環具有周期長、范圍大,影響面廣等特點,屬于開放式的循環。

選擇一項:

題目6

秸稈還田或者施用草木灰是農業生態系統鉀素再利用的主要途徑。

選擇一項:

題目7

食物鏈中各營養級之間的能量轉化率平均約為(

)。

選擇一項:

a.

10

b.

1/1000

c.

1/100

d.

1/10

題目8

農業生態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最重要的區別是(

)。

選擇一項:

a.

人工輔助能投入

b.

工業輔助能投入

c.

生物輔助能投入

d.

自然輔助能投入

題目9

農業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不符合下列哪條定律(

)。

選擇一項:

a.

十分之一定律

b.

熱力學第一定律

c.

熱力學第二定律

d.

限制因子定律

題目10

農業生態系統能量的主要來源是(

)。

選擇一項:

a.

水能

b.

風能

c.

地熱能

d.

太陽能

題目11

以下生物不屬于初級生產者的是(

)。

選擇一項:

a.

玉米

b.

奶牛

c.

紫花苜蓿

d.

大麥

題目12

磷元素從植物有機體直接歸還土壤,被微生物分解后,再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循環屬于(

)。

選擇一項:

a.

氣相型循環

b.

生物小循環

c.

地質大循環

d.

沉積型循環

題目13

農業生態系統養分循環的一般模式是(

)。

選擇一項:

a.

土壤—植物—土壤

b.

土壤—植物—動物—水體—土壤

c.

土壤—動物—微生物—土壤

d.

土壤—植物—動物—土壤

題目14

生物小循環的特點是(

)。

選擇一項:

a.

范圍小,時間短,開放式循環

b.

范圍小,時間長,開放式循環

c.

范圍大,時間長,閉合式循環

d.

范圍大,時間短,閉合式循環

題目15

有毒物質通過食物鏈而在生物體內濃縮和富集的現象稱為(

)。

選擇一項:

a.

水體富營養化

b.

赤潮

c.

農藥污染

d.

生物濃縮

題目16

有害物質的富集使人類受害最大,這是因為(

)。

選擇一項:

a.

人處于食物鏈的終端

b.

人們經常接觸有害物質

c.

大多數人直接從事農牧業生產

d.

人類的攝食量大

題目17

生態金字塔有3種基本類型:生物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和數量金字塔。

選擇一項:

題目18

間作套種和立體種植等措施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初級生產產品的數量和質量。

選擇一項:

題目19

農業生態系統的生產力一般可分為兩大部分:初級生產力和次級生產力。

選擇一項:

題目20

將現代信息技術等用于農業生態系統的管理和調控,可以有效提高農業生產的管理水平,提高太陽能和人工輔助能的利用效率,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

選擇一項:

形考任務4

題目1

農業資源是絕對無限性與相對有限性的統一。

選擇一項:

題目2

利用瓢蟲、蜘蛛、食蚜蠅、草鈴等可以防治小麥蚜蟲和棉花蚜蟲。

選擇一項:

題目3

配方施肥技術包括“配方”和“施肥”兩個程序。

選擇一項:

題目4

生產有機食品對原料的要求不是很嚴格,但是要嚴格按照有機食品加工標準進行生產。

選擇一項:

題目5

稻魚輪作是指養魚和種稻在時間上分開,即種稻時不養魚,養魚時不種稻。

選擇一項:

題目6

常用的農業生態系統診斷方法包括物流和能流分析診斷法、指標診斷法2種。

選擇一項:

題目7

一條河流,當有少量污染物進入時,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自我調節功能達到凈化,河水依然清澈。

選擇一項:

題目8

農業生態系統的評價指標可采用單指標評價方法和綜合指標評價方法。

選擇一項:

題目9

我國是世界上生物種類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居世界()。

選擇一項:

a.

第四位

b.

第一位

c.

第二位

d.

第三位

題目10

()是指由沉積物、農藥、廢料、致病菌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對水層、湖泊、河岸、濱岸、大氣等生態系統的污染。

選擇一項:

a.

農業面源污染

b.

農田土壤污染

c.

農業點源污染

d.

農藥污染

題目11

生態系統的平衡是一種()。

選擇一項:

a.

相對平衡

b.

靜態平衡

c.

動態平衡

d.

絕對平衡

題目12

以下資源中,屬于不可更新資源的是()。

選擇一項:

a.

太陽能、風力等氣候資源

b.

石油、天然氣等礦物燃料

c.

森林樹木等生物資源

d.

土地資源

題目13

以下屬于土壤培肥生態工程的是(

)。

選擇一項:

a.

生物防治技術

b.

食用菌種植技術

c.

間套作技術

d.

秸稈還田技術

題目14

下列是中國生態農業特點的是(

)。

選擇一項:

a.

高投入高產出

b.

規模大投入少

c.

化石能投入程度高

d.

勞動與技術密集

題目15

以下關于稻田養魚主要作用的描述錯誤的是(

)。

選擇一項:

a.

只可以獲得高的經濟效益

b.

改善稻田水土環境

c.

控制田間雜草的發生

d.

減輕水稻病蟲害

題目16

有機農業生態工程首要的,也是最基礎的工作是(

)。

選擇一項:

a.

開發有機肥肥源

b.

使用生物防治技術

c.

使用農業高科技技術

d.

選擇環境良好的生產基地

題目17

化肥和農藥在農業生態系統屬于(

)措施。

選擇一項:

a.

系統綜合關系調控

b.

生物種群結構調控

c.

生態環境調控

d.

輸入輸出調控

題目18

光、溫對作物生長發育的調節作用屬于(

)。

選擇一項:

a.

環境控制

b.

人工調控

c.

間接調控

d.

自然調控

題目19

一般來說,發育越是成熟的生態系統,越容易達到平衡。

選擇一項:

題目20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自西向東構成了“四大階梯”。

選擇一項:

第11篇

(臨沂市農業科學院,山東臨沂276012)

摘要:白粉病是危害保護地黃瓜的重要病害之一,利用生物制劑防治黃瓜白粉病對滿足有機農業標準(GB/T 19630—2011)要求具有重要實際意義。本研究比較了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10 億cfu/g)和氨基寡糖素對有機黃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結果表明,在黃瓜白粉病發病較輕時(病情指數低于18.19),連續噴施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200 倍稀釋液和700 倍稀釋的氨基寡糖素能較好地控制白粉病的發生,防治效果分別達到87.2%~90.7%和52.5%~91.5%。建議在有機黃瓜未發生白粉病危害或白粉病病情指數小于10 的情況下應用生物制劑進行防控。

關鍵詞 :生物制劑;有機黃瓜;白粉病

中圖分類號:S48 文獻標志碼:A 論文編號:2014-0600

基金項目:山東省科技發展計劃項目“魯南地區設施蔬菜無公害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2013GNC11008)。

第一作者簡介:唐洪杰,男,1979 年出生,高級農藝師,碩士,研究方向:植物病蟲害。通信地址:276012 山東省臨沂市涑河北街351 號臨沂市農業科學院,Tel:0539-8531887,E-mail:hostar105@163.com。

收稿日期:2014-09-05,修回日期:2014-11-09。

0 引言

黃瓜白粉病主要由白粉菌引起,在黃瓜整個生育期可侵染,且具潛伏期短和再侵染頻繁的特性[1]。白粉菌分生孢子最適萌發濕度80%以上,最適溫度20~25℃[2],是危害保護地栽培黃瓜的重要病害[3]。大量使用化學殺菌劑控制黃瓜白粉病造成環境污染和病菌抗藥性增強,生物防治具有環境友好、人蓄無毒的特點[4-5]。

枯草芽孢桿菌是對多種植物病害具有生防作用,且能產生抗逆耐熱芽孢,利于生物制劑的生產,已逐漸成為國內外研究的熱點[6]。隨著中國更嚴格的有機產品標準(GB/T 19630—2011)頒布與實施[7],生產投入品投放要求更加嚴格,綠色蔬菜生產中可允許使用的有機合成的中毒和低毒殺菌劑農用抗生素類產品[8-9]在有機蔬菜生產中不允許使用[7],因此建立適合有機蔬菜生產的病害防控技術體系顯得尤為重要??莶菅挎邨U菌生物制劑符合有機蔬菜病害防治的要求[7],本研究對有機園區溫室大棚使用枯草芽孢桿菌和氨基寡糖素防治黃瓜白粉病的效果進行了評價,以期為構建有機黃瓜生產中白粉病的防控技術體系提供指導。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時間、地點

研究田間試驗于2013 年10 月在農科院試驗基地西區溫室大棚中進行,室內試驗于2013年12 月在農科院中心實驗室進行。

1.2 試驗材料

1.2.1 供試生物制劑枯草芽孢桿菌(10億cfu/g,50 g/袋),山東省農科院植保所提供;氨基寡糖素:山東國潤生物農藥有限責任公司提供。

1.2.2 供試黃瓜‘津優36’、‘津優38’和‘津優308’,有機方式種植。

1.3 試驗方法

1.3.1 試驗設計試驗在農科院試驗基地西區溫室大棚中進行。共劃分Ⅰ、Ⅱ、Ⅲ 3 個小區,每小區設4 個處理:(1)TB1,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200 倍稀釋;(2)TB2,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500 倍稀釋;(3)T3,氨基寡糖素700 倍;(4)CK(對照),噴施清水。每處理4 行,每行25棵黃瓜。

Ⅰ、Ⅱ、Ⅲ區分別種植黃瓜‘津優308’、‘津優38’和‘津優36’,其中‘津優36’為嫁接苗,‘津優38’、‘津優308’為實生苗。2013 年11 月8 日第1 次噴施,隔3天噴施第2 次,隔5 天后噴施第3 次。于2013 年11 月14日和11 月21日2 次調查白粉病的發病情況。

調查方法如下:每處理隨機抽取40 株調查植株所有受害葉片上出現病斑面積。根據發病面積進行分級:0=無癥狀,1 = 0.1%~5%,2=5.1%~20%,3=20.1%~40%,4=40.1%~100%。

病情指數與防治效果計算分別見公式(1)~(2)。

1.3.2 試驗儀器日本產Olympus IX51-A21PH,放大倍數:40~400 X。

1.3.3 統計分析數據采用Excel 2007 軟件進行數據整理,用Origin 8.6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試驗中3 個小區有機黃瓜的發病程度不同。噴施前,第3 個小區的發病程度最重。2 次噴施藥劑(5 天)后進行第1 次調查時,第Ⅲ個小區的病情指數已經達到了38.41。第Ⅱ個小區和第Ⅰ個小區的病情指數比較接近,但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和氨基寡糖素在第Ⅰ個小區的防病效果比較好,分別達到72.0%、80.4%和52.3%,高于其在第Ⅱ個小區的防效。在第III 個小區控制效果不明顯。第3 次噴施藥劑并摘除下部葉片后,第Ⅰ和第Ⅱ個小區的病情得到較好的控制,病情指數明顯下降(見表1)。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200 倍稀釋液對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可達到87.2%和90.7%,500倍稀釋液的防治效果也可達到86.4%和79.7%,氨基寡糖素對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可達到為91.5%和52.5%。但在第Ⅲ個小區的病情指數仍然高達31.11,在該小區噴施藥劑對病害的發展無控制作用。

3 討論

有機黃瓜生產中隊病害防治的要求比較高,只能選擇使用活菌制劑和某些植物提取物類生物農藥進行防治。本試驗表明,氨基寡糖素和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可用于有機黃瓜白粉病的防治。在白粉病發病比較輕時,2 次噴施后可以有效控制黃瓜白粉病的發生,病情指數明顯下降,防治效果分別可達到50%和79.7%以上(見表1)。氨基寡糖素主要成分為殼聚糖和寡聚糖,由貝類等海洋生物外殼及植物、微生物細胞壁降解制成,而殼聚糖和寡聚糖類物質可誘導植物產生系統抗性減輕病害的發生[10],該生物制劑主要通過控制病原菌的侵染和繁殖減輕病害。而芽孢桿菌則主要通過分泌脂肽類和蛋白類抑菌物質抑制植物病原菌孢子萌發、生長與繁殖[11-12],與病原菌競爭營養和生態位點[13-14]和誘導植物產生系統抗性[15]等方式控制病害的發生和發展。本研究中的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由枯草芽孢桿菌B006 研制而成,該菌株可產生抗生素surfactin 和fengycin,可誘導植物產生系統抗性[16],也可抑制病原真菌的孢子萌發和菌絲生長[17],但對白粉病菌的作用機制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嫁接是有機生產中允許應用的一種代替輪作[7]解決重茬連作障礙的農藝措施,試驗表明嫁接所用砧木‘京欣砧5 號’具有根系發達、抗病性好的特點[18],然而,本試驗中第Ⅲ個小區的嫁接黃瓜發病程度最重,這是因為環境條件對病害的發生和發展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同時也影響生物制劑對病害的控制的效果。本試驗中3 個小區的發病程度不同,噴施前,第Ⅰ、Ⅱ小區發病程度低于第Ⅲ個小區,2 種生物制劑的防病效果也表現為在第Ⅰ、Ⅱ小區防效比較好,然而,第Ⅲ小區的病情指數在2 次噴施生物制劑后仍然可達到31.1%。這與各小區在大棚內的位置有關。第Ⅲ小區位于棚室東側,溫度高于棚室西側的Ⅰ、Ⅱ小區,而低溫不利于白粉病孢子的萌發[2]。因此,當環境條件適合黃瓜白粉病流行時,再使用生物制劑不能達到理想的防治效果,而且目前可選擇的生物制劑品種很少,因此在有機黃瓜生產中,盡量創造不適合病情流行同時適合作物生長的環境,結合使用生物制劑,才能有效控制黃瓜白粉病的發生和蔓延。

4 討論

在有機黃瓜生產中,病害的控制效果與生物制劑使用時間以及病害的發生程度有關。溫室條件是影響有機黃瓜白粉病病害的發生程度和生物制劑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建議在病害發生早期,連續噴施,10 億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實際含量為30 億/g)200 倍稀釋液3~5 次,對有機黃瓜白粉病具有較好的防治作用,可控制白粉病的嚴重發生。同時,對大棚的溫度和濕度適當進行調控,以便更有效地控制白粉病的發生和流行。

參考文獻

[1] 董金皋,李洪連,朱杰華,等.農業植物病理學(北方本)[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312-318.

[2] 王愛英.黃瓜白粉病流行主導因素及病害防治的初步研究[D].保定.河北農業大學,2003:17-20.

[3] Young-Sook Kim. Bacillus sp. BS061 Suppresses Powdery Mildew and Gray Mold[J].Mycobiology,2013,41(2):108-111.

[4] Abdel- Kader M M. Greenhouse Biological Approach for Controlling Foliar[J].Diseases of Some Vegetables,2012,2(4):98-103.

[5] 王友平,朱金英,郭平銀,等.黃瓜白粉病研究進展[J].長江蔬菜,2009(1):37-42.

[6] 秋,李煥玲,王惟萍.枯草芽孢桿菌菌劑防治蔬菜病害應用技術研究[J].中國蔬菜,2013,27(12):277-280.

[7] 汪云崗,張紀兵,邰崇妹,等.GB/T 19630.1—2011,有機產品[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2:5-13.

[8] 錢傳范,李本昌,羅斌,等.NY/T 393—2000,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0:3-8.

[9] 金軼偉,劉又高,柴一秋,等.2%武夷菌素水劑防治黃瓜白粉病藥效試驗[J].安徽農業科學,2008,36(16):6839-6840.

[10] 馬青,孫輝,杜呈光.寡聚糖誘導黃瓜對白粉病抗病反應的超微結構研究[J].植物病理學報,2004,34(6):525-530.

[11] 張曉云,李寶慶,郭慶港.枯草芽孢桿菌CAB-1 抑菌蛋白對黃瓜白粉病的防治作用[J].中國生物防治學報,2012,28(3):375-380.

[12] Pcg. Efficacy of lipopeptides produced by bacillus subtilis, biological

fungicides and fungicides against powdery mildew (erysiphe cichoracearum) in courgette[J].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ontrol,2012,3:67-69.

[13] CharlesW, Bacon. Biological control of Fusarium moniliforme in maize [J].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2001,109(S2):325-332.

[14] 曹君,高智謀,潘月敏,等.枯草芽孢桿菌BS 菌株和哈茨木霉菌株對棉花枯黃萎病的拮抗作用[J].植物病理學報,2005,36(6):170-172.

[15] 陳中義,張杰,黃大昉.植物病害生防芽孢桿菌抗菌機制與遺傳改良研究[J].植物病理學報,2003,33(2):97-103.

[16] 賈珂,李世東,劉桂君,等.枯草芽孢桿菌B006產surfactin 突變株特性及其對黃瓜枯萎病的抑制能力[J].中國生物防治學報,2013,4:538-546.

第12篇

有機果品生產病蟲害防治的基本原則就是“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把預防工作放在防治的首要位置,是有機果園成功控制病蟲害的關鍵。主要通過構建完善平衡的生態系統,協調運用栽培措施、物理機械措施、生物控制措施和藥劑措施預防病蟲害的發生。

1 構建完善平衡的生態系統

有機果園建設的首要目標就是構建完善的生態系統,利用系統的平衡原理控制病蟲害。一般來說系統內的種群種類和數量越多,即生物多樣性越豐富,系統就越穩定,病蟲害就越難以爆發。在系統內部種群之間能夠相互調控,種群之間的調控有正調控也有負調控,負調控包括競爭、捕食、寄生和偏害等。生態防治病蟲害就是根據種群競爭、捕食、寄生等負相互作用原理,利用一種生物種群壓制另一種群,使其不能達到危害農作物的種群密度。構建完善生態系統首先要豐富果園內的植物種類,然后要注意保護天敵和其他昆蟲。

1.1 果園生草

果園生草可以迅速增加果園內物種的多樣性,為各種害蟲天敵提供棲息地,同時生草還可以持續改良土壤,增強果樹對病害的抵抗能力。果園生草最簡單的方式是自然生草(圖1),這種方式的生草量大、草種豐富,也有利于各種昆蟲繁衍。割草時應該隔行操作,交錯進行,為各種昆蟲,包括天敵留下棲息地。果園人工生草常用禾本科和豆科草種。常用草種有三葉草、黑麥草、大麥草、紫花苜蓿、草木樨、毛葉苕子、百脈根和小冠花等(圖2)。在北方地區果園中,選擇紫花苜蓿和油菜作為果園的覆蓋植物,選擇與天敵增殖有關的傘形科、唇形科和菊科的植物以及灌木類植物作為伴生植物效果較好。

許多天敵昆蟲需補充營養,特別是一些大型寄生性天敵,如姬蜂,若缺少補充營養,就會影響卵巢發育,甚至失去寄生功能。小型寄生蜂,如果補充營養,也能延長壽命,增加產卵量。一些捕食性天敵如瓢蟲和螨類,在缺少捕食對象時,花粉和花蜜是一種過渡性食物。因此在田邊適當種一些蜜源植物,能夠誘引天敵,提高其寄生能力。傘形科植物,如胡蘿卜,可吸引繭蜂取食并寄生鱗翅目的幼蟲。

1.2 種植趨避植物

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植物對病蟲害也產生獨特的抵抗能力。很多植物所產生的次生性代謝產物,如揮發油、生物堿和其他一些化學物質,害蟲不但不取食,反而避而遠之,這就是忌避作用。主要表現為殺死、忌避、拒食、或抑制害蟲正常生長發育。利用這類植物即趨避植物散發害蟲討厭的濃香或毒性物質,可有效阻礙周圍害蟲的接近和傳播。另外,蔥、蒜等蔥屬均含有多量硫黃化合物,因這些化合物為蔥屬間特有的強烈異臭,且具有抗菌作用(圖3)。

研究表明,幼齡蘋果園間作薄荷后,蘋果輪紋病、炭疽病、早期落葉病危害減輕,桃小食心蟲危害率降低,刺蛾危害明顯減少。果園一年可少噴4~5遍農藥。果園套種藿香薊后可大量棲息繁殖各類害螨的天敵(捕食螨),可抵抗如危害蘋果、梨、棗、杏、櫻桃等果樹害螨。

在果園內地沿、行間種植薄荷、蓖麻,可驅避蛾類害蟲(圖3,4)。在果樹行間種植旱金蓮屬的植物,可以有效地驅除蚜蟲。旱金蓮屬植物能產生一種芳香物質。果樹可以吸收這種芳香物質,在樹液中流動,蚜蟲就消失了。在桃樹地里或附近種植洋蔥,每年夏天挖出老的再種上新的,螟蟲不喜歡洋蔥的味,可大大減少病蟲的危害??嚅?、花椒和印楝油對多種害蟲有拒避、拒食和抑制發育的作用。

1.3 種植引誘植物

有些果園害蟲有遷入、遷出的習性(桃蚜、金龜子),種植對害蟲有誘集作用的植物,可以將果園內的害蟲吸引到果園周圍或局部,進行集中滅殺,同時也可阻擋外部害蟲的遷入。種植引誘植物必須對目標害蟲特別有吸引力,最好有一定的經濟價值;同時誘捕作物對害蟲的吸引周期應該比主栽作物開始早,且持續時間長。如果誘捕作物上的害蟲種群很高,那么就應該用殺蟲劑或通過拔除誘捕作物等措施控制其危害。引誘植物還可用來保護益蟲,如種植油菜花可使蚜蟲的天敵瓢蟲和草蛉等從油菜上獲得豐富的蚜蟲作食料,繁殖后移到果樹上,抑制蚜蟲危害;蘿卜花在草莓花少時可為蜜蜂提供蜜源(圖5),所以在設施內可少量種植。

蘿卜提供蜜源

玉米苗、白香草木樨、大豆苗、藜對黑絨金龜甲有誘集作用。白香草木樨體內含有較高濃度的香豆素,香豆素對金龜甲具有較強的嗅覺引誘作用。白香草木樨是2年生牧草,早春出苗早,嫩芽茁壯營養豐富,金龜甲成蟲出土后易于取食。此外白香草木樨還是畜禽的優質牧草,因此可以綜合利用,是一種很好的生態防治方法。另外,金龜子成蟲有聚集在楊樹、榆樹、梨樹、栗樹等取食、活動的習性,利用這個特性可將害蟲誘集,聚而殲之。大黑金龜子、黑皺金龜子等嗜食蓖麻葉,食后不久即麻痹,大都不能復活。種植矢車菊、孔雀草等誘集植物,可以將植物周圍的線蟲都吸引到誘集植物的根系周圍,然后拔掉植株,將根部暴露在陽光下,使線蟲因失水而死。田菁可誘集蝽象;李子可誘集梨小食心蟲。

2 改良土壤,平衡施肥,提高果樹抗性

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是人類健康的樂園。當土壤受到污染和傷害時也會污染和傷害農作物,進而使人受到傷害?!安目谌搿?,我只有先管好作物的口,才能管好自己的口。土壤就是果樹的口,一切肥料、水分都是先進入土壤后被果樹吸收的,因此管好她的嘴不要讓她吃到生的、臟的、毒的和有害的東西。選擇經過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是保證果樹健康長壽、快樂生長的保障,也是實現有機生產的保障。通過果園生草和施用有機肥,能夠提高土壤有機質的含量,改良土壤,有機果園的有機質含量最好在3%~5%。進而增強樹勢,提高果樹的抗病蟲能力,這在病蟲害的防治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果樹生長健壯后,能增強對病蟲等有害生物的抵抗能力和受害后的補償能力。

同時土壤中有機質含量增加以后,土壤中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會大大增加,這些微生物能夠分泌各種代謝產物(如抗生素類物質),這些產物被果樹吸收后能夠有效抵抗各種病菌侵染。這些措施對預防和抑制輪紋病、干腐病、爛根病、炭疽病、介殼蟲、紅蜘蛛等有害生物,效果明顯。使用有機肥還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種群結構,抑制土壤病害的發生。比如:用中藥藥渣經粉碎,發酵之后的藥肥不僅可以增加土壤肥力,還可以有效抑制土壤中害蟲與真菌病害的滋生。使用有機肥一定要充分腐熟,最好是進行高溫發酵(圖6),過渡期的果園最好結合改土采用溝施的方法(圖7),當全園改土完成后,就可以表面撒施了。

3 栽培措施

有機果品生產中由于不允許使用化學藥劑,所以防治要求更高。栽培管理是最基本的病蟲害防治方法,是有機果品病蟲綜合管理的基礎。主要通過適宜的栽培措施來降低有害生物的數量,提高植物抗性,有目的地創造有利于果樹生長發育而不利于有害生物發生的果田生態環境,直接或間接地消滅或抑制有害生物發生與危害的方法。其優點是貫穿在整個果樹生產環節中進行,不需要過多的額外投入就能達到目的,且與其他控制措施,如生物控制、生態控制、物理控制、藥劑控制等措施相配套,易于推廣。但也有局限性,如控制效果慢,對暴發性病蟲害的控制效果不大,具有較強的地域性和季節性,常受自然條件的限制等。

主要的栽培措施有通過選用抗病抗蟲品種、嚴格檢疫、改良土壤、使用腐熟有機肥、培育壯苗、合理密植、運用高光效樹形(圖8)、合理負載、清潔田園、輪作倒茬、果園生草、間作套種、果實套袋、避雨栽培(圖9)等措施均能起到防治病蟲害的良好作用。

4 物理機械措施

物理機械防治是指用物理或機械的方法消除蟲害的一種防治方法。物理機械防治簡單易行,無公害、無殘留,但費時費力,有時防治不夠徹底。常用的有以下方法:捕殺、誘殺、阻隔和覆蓋等。捕殺害蟲,如剪蟲癭或捕殺聚集的幼蟲,采摘卵塊,撿拾幼蟲如蠐螬等;人工捕殺適合于具有假死性、群集性或其他目標明顯易于捕捉的害蟲,如多數金龜甲、象甲的成蟲具有假死性,可在清晨或傍晚將其震落殺死;榆藍葉甲的幼蟲老熟時群集于樹皮縫、樹疤或枝杈下方化蛹,此時可人工捕殺。冬季修剪時,剪去黃刺蛾繭、蓑蛾袋囊,刮除舞毒蛾卵塊等。在生長季節也可結合果園日常管理,人工捏殺卷葉蛾蟲苞、摘除蟲卵、捕捉天牛成蟲等。

利用黑光燈、性誘劑、糖醋液、爛果汁及粘板,誘殺害蟲或進行預測預報,利用防蟲網驅避害蟲等;在樹干上捆綁草圈誘集越冬害蟲并集中消滅,在樹干上綁塑料薄膜阻止害蟲上樹或下樹等;利用熱處理的方法對帶病的種子、苗木、接穗等進行處理,可有效防治多種病害;通過果園深翻,降低病蟲害基數;進行套袋和避雨栽培等。

刮樹皮可大大減輕病蟲害的發生,蘋果樹的翹皮、粗皮和裂縫是山楂葉螨、梨星毛蟲、蘋小卷葉蛾、蘋小食心蟲、梨小食心蟲、金毛蟲等害蟲的越冬場所。清除枯枝落葉和果園深翻可大大降低病蟲卵基數,降低病蟲害發生幾率(圖10)。果實套袋技術,不僅可改善果品的外觀品質,同時可阻止多種病蟲害與果實的接觸,從而大大減輕了病蟲害的發生。

圖10 秋后對櫻桃園進行深翻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城| 九龙县| 宜春市| 竹北市| 济阳县| 吉林市| 汝城县| 阿克| 丘北县| 都安| 鄂温| 藁城市| 东辽县| 龙井市| 武汉市| 江北区| 佛冈县| 化州市| 桑植县| 伊川县| 莱西市| 太谷县| 新竹县| 定安县| 长沙市| 宾阳县| 新津县| 聊城市| 姜堰市| 铜鼓县| 泽普县| 井研县| 随州市| 讷河市| 竹北市| 桂林市| 高碑店市| 建平县| 吴桥县| 平昌县| 衢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