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11 15:05:3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體育傳播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摘要:網絡是一門新興的計算機技術,它給校園體育文化傳播帶來了巨大影響,使教師學生都改變了觀念,教師與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生了改變,它也改變了體育課堂,使體育知識傳播的方式發(fā)生了改變,推動了校園群體活動的開展。
一、前言
隨著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計算機技術和局域網技術的發(fā)展成熟,出現(xiàn)光纖及高速網絡技術,多媒體,智能網絡,逐漸發(fā)展為以Internet為代表的互聯(lián)網?;ヂ?lián)網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影響,人們足不出戶,借助網絡就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的時事情況、風土人情、交通旅游、天氣資訊、體育賽事等等,所需要了解的信息都可以了解,人們的生活已逐漸離不開網絡。體育作為一種文化存在,它既可以滿足人的生理健康需求,又可以滿足人的精神需求,同時也是一種社會文化需要;既是一種健身娛樂的方式、方法,又是一種社會文化的繼承、發(fā)展和影響。世界范圍內高水平競技體育所產生的廣泛社會影響就說明了這一點。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人們對健康的認知程度也在逐步提高,體育文化也就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借助網絡向學生傳播體育文化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途徑。
二、校園體育文化的內容
2.1校園體育文化的概念
校園體育文化是指:“在學校這一特定的范圍內所呈現(xiàn)的一種特定的體育文化氛圍。是人們在教學和科研實踐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體育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總和。即學校的師生員工在體育教學、健身運動、運動競賽、體育設施建設等活動中形成和擁有的所有的物質和精神財富,以及體育觀念和體育意識。它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體育文化活動為王要內容,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這種特定的文仕氛圍是和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校風校紀、生活方式等內容相聯(lián)系的。校園體育文化是一種有著深刻內涵和豐富外延的獨特的文化現(xiàn)象,校園體育文化和校園德育、智育、美育文化等一起構成了校園文化群,它又與競技運動文化、群眾體育文化一起組成了廣義的體育文化群。
2.2校園體育文化的特點
校園體育文化作為社會文化的形態(tài)之一,具有強烈的個性,它來源于社會大文化,以社會文化為其背景,滋生于社會而又不同于社會文化的一種特殊文化,因而它又具有自己的特殊功能。校園體育文化的靈魂與核心就是校園精神,而校園精神是深層次的群體意識,又是群體的向心力與凝聚力,是校園群體共同的價值認同、價值取向、心理特征、行為方式。有人把學術文化比作校園精神文化之首,而把體育文化看作是校園精神文化之軀。因此,體育文化作為校園精神建設的一種途徑和形態(tài)構成了校園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網絡對校園體育文化的傳播影響
3.1網絡更新了體育教師的思想觀念
網絡教學是一種開放的教學方式。它給體育教師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促使帳育老師不斷努力提高計算機操作水平,學習并運用網絡教學技術。并且它使體育教師的主體地位發(fā)生了改變,它豐富了教學的形式,使學生參與體育教學過程,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交流。同時網絡教學的發(fā)展要求體育教師更新思想,需要體育教師將眼光放遠,認真學習網絡體育教學技術、制作網絡體育教學課件,真正去網絡中尋找自己所需要的體育教學素材與資料,加強與他人的交流與合作。
網絡教學使得體育教師調控課堂教學的能力更強,在網絡教學中,課前體育教師依照教學的內容與要求,自定體育學習的順序、結構等,設計整個學習過程;課后體育教師可以即時對每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輔導,隨時一對一,一對多的復習指導,提高了學習的效果。
3.2網絡提高了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充分發(fā)揮了自主性
利用網絡進行體育教學使學生的興趣提高,熱情高長。借助網絡技術,將體育的的一些經典賽事和技術動作進行采集,通過電腦界面親切,圖文并茂,聲像同步表現(xiàn)出,大大吸引了學生,使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也發(fā)生了改變。如在講授太極拳技術動作教學時,可以很快的介紹其動作技術要求,結合動態(tài)的圖形,使f生很快就了解技術動作運行方向,不斷的重復觀看技術動作,并進行模仿技術練習,很快的掌握動作,這些是體育教師課堂無法做到的,在網絡中輕而易舉就可以做到了。還有在進行籃球裁判法教學時,借助網絡進行裁判規(guī)則講評,了解基本的裁判規(guī)則后,結合激烈的現(xiàn)場籃球比賽,輔以及時的規(guī)則講解,使枯燥的理論知識講解變得不再枯燥,發(fā)揮了體育運動的魅力,因而豐富了體育課堂教學,使學生感受到學習體育的趣味。
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了最大的發(fā)揮,網絡體育教學最能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老師組織體育課堂教學,課堂上以學生活動為主,學生可以通過網絡了解鍛煉的方式和方法,自己獨自進行練習,老師在學生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進行指導,使課堂教學變成以自我學習為主。例如在學期開始的時候,可以通過網絡了解本學期的體育的授課計劃、體育考核項目、以及體育各項考核的標準,考核時間和每次課的任務,學生就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制定個人的學習計劃,有步驟的實施,并加強課后練習。這樣學生的體育鍛煉就變得有計劃、有目標,從而能夠很好的完成體育課程學習任務。可以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
3.3網絡促進體育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
利用網絡進行體育教學,首先使體育知識傳授方式發(fā)生了改變
利用網絡技術進行教學,首先教師要根據體育教學內容及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等確定正確的體育教學目標。其次,進行適當的教學設計。再根據需要取材,完成一個內容豐富多樣的體育網頁。其中需充分考慮到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例如體育課程設置,首先要讓學生了解體育教學的整體課程計劃,其次是學年計劃和學期計劃,然后根據學校學生的特點制定教學目標、考核項目和考核標準。接下來體育教師根據教學班級的特點,制定課時教學計劃和目標,體育教師依靠課前設計,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課堂上指導學生學習體育知識要點,引導學生科學的進行體育鍛煉,從而達到鍛煉身體的效果。
其次體育知識學習方式發(fā)生了改變。傳統(tǒng)體育教學中學生被動的接受教師的體育知識傳授。網絡體育教學中,面對學生的是計算機和豐富的網絡世界。其中體育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習過程中,學生登陸體育教師的體育網頁學習知識,可以在網絡中尋找相關體育知識資料、在網上就學習的問題和同學相互交流。例如在進行排球戰(zhàn)術教學中,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逐一學習多種情況下的進攻和防守戰(zhàn)術,學生可以自己動手設計戰(zhàn)術、在網絡中通過動漫或FLAS日形式進行演練,體會自己設計戰(zhàn)術的合理性,帶著極大的興趣通過嘗試動手動腦通過實戰(zhàn)演練去解決問題、會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很大提高,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如果學生對體育的一些技術動作一時不能理解,可以看提示,看示范分析,也可以呼叫老師請求個別幫助??傊ㄟ^網絡體育學習的靈活性得到了加強。使體育教學變?yōu)轶w力與腦力并重,同時整個網絡體育教學過程中很少有老師強加的成份,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高層次體育自主學習。
3.4網絡推動了群體活動的開展
群體活動是校園體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沒有群體活動,校園體育文化是不完整的,離開了群體活動,校園體育活動就失去了凝聚力,就失去了它吸引人的魅力,所以開展好群體活動,是一個學校體育工作的重點任務之一。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如何利用網絡開展好群體活動成為了學校體育部門研究工作之一。
群體活動開展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決定于宣傳和動員,而網絡是一種最好的宣傳工具。目前學生的生活已經離不開網絡,大多數的信息都來源于網絡,群體活動的宣傳公布于網絡中,學生可以了解,校園體育活動開展的情況,可以在第一時間參與到體育群體活動中來。另外校園體育群體活動直接參與者畢竟是少數,觀眾和支持者才是主體。目前有些學校就利用現(xiàn)代科技,對學校的重大體育群體活動,進行現(xiàn)場轉播或采集圖像資料通過網絡使學生能夠在第一時間知道群體或動開展的情況,動員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體育群體活動中來。例如每年一次的大型校運動會,通過網絡使學生了解各項比賽比賽進行的情況,從而決定自己支持的對象,提高了學生參與體育群體活動的熱情,有利于推廣校園體育文化的開展。
四、充分利用網絡推動校園體育文化的傳播
4.1建立專題性體育網頁,增強師生之間的合作課堂教學,學生學習的體育知識是有限,再加上學生身體素質的差異,學習效果未必理想。制作優(yōu)秀的體育新聞網頁、體育學習網頁、體育宣傳專題網頁,在校園網上,讓學生通過訪問校園網,在線學習體育知識,在學習和自我鍛煉的過程中,可以將自己的體會于網絡中,進行共享。這樣通過學習、網上探究、師生之間的協(xié)作精神加強了,參與體育活動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4.2建立名師BBS論壇,增強師生之間的情意
根據學生的參與體育活動的情況,安排體育教師坐客BBS論壇,與學生進行交流、探討。例如可以討論如下主題:“你喜歡上什么樣的體育運動項目”,“與老師共評球賽”,“你是怎樣看待你的健康”等。通過討論,學生會把自己的想法呈現(xiàn)給體育老師和同學們,體育老師會對學生的觀點做評述并提出合理的建議供學生借鑒。這樣就促進了師生之間的了解,增強了師生之間的感情,達到共同促進利用網絡學習的目的。
4.3創(chuàng)建體育教師個人網站,適應學生發(fā)展、加強師生合作關系
關鍵詞:體育賽事;媒體運行;場館媒體服務
北京奧運會媒體運行定義為:“在競賽和非競賽場館內,通過為注冊媒體提供最高質量的設施和服務,保證對奧運會進行最佳媒體報道?!雹袤w育賽事的媒體運行,就是體育賽事組織者為保證媒體對體育賽事進行最佳報道而為媒體提供的各個方面的服務。體育賽事是以提供體育競賽為核心產品及相關服務的一種特殊活動②。作為記者的前沿陣地,場館媒體中心(VMCs)的媒體運行就顯得更加重要。
1 體育賽事和媒體運行之間的關系
1.1 媒體運行決定體育賽事的影響力大小
體育賽事真實激烈,它的競技性深深的吸引著廣大受眾,新聞媒體也希望通過對體育賽事的報道來吸引受眾的目光。所以體育賽事和媒體運行是相互依存的。
1.2 優(yōu)質的媒體運行是擴大體育賽事傳播的有效手段
優(yōu)質的媒體服務能幫媒體節(jié)省報道時間,擴大媒體向受眾傳播的信息量。曹文陽在《論大型體育賽事的媒體功能及運行策略》提到:“北京奧運會中國的媒體做出了集‘大奧運、寬體育、專新聞、泛傳播、全報道、多媒體、跨國家、小特色’于一體的精彩奧運報道;中國的媒體相關部門為來自各國的記者和媒體提供了內容豐富、全面、準確的信息資料和溫馨便利的工作生活環(huán)境,從而通過媒體將一屆出色北京奧運呈現(xiàn)在受眾面前,最終達到樹立中國形象的目的?!雹?/p>
1.3 媒體運行的質量直接影響到媒體傳播的質量
媒體運行做得好,記者就可以安心的報道賽事新聞,工作能夠更加專心,報道的質量自然也就要高。
2.2010年廣州亞運會媒體服務中場館服務的內容
2.1 場館媒體中心(VMCs)的分布情況
體育賽事中,為滿足媒體在各個場館現(xiàn)場報道賽事動態(tài)需求所設立的設施和服務稱為場館媒體中心。根據亞奧理事會要求廣州亞運會所有競賽場館都設有場館媒體中心(以下場館媒體中心均用VMCs來代替),以滿足媒體現(xiàn)場報道賽事的動態(tài)需求。吳軍在《電視媒介與現(xiàn)代奧運會關系研究》中說到:“在現(xiàn)代奧運會的成長歷程中,電視媒介起著至關重要的決定性作用。與之相對,現(xiàn)代奧運會在走向輝煌的過程中也對電視媒介產生了并將繼續(xù)產生深遠的影響?!雹芡瑯樱娨暶浇閷Ρ緦脕嗊\會的傳播也有著直觀深刻的影響。
2.2場館媒體中心(VMCs)的各個功能區(qū)
主要有記者看臺席、攝影編輯席、混合區(qū)、記者工作間、新聞廳、廣州亞運會新聞服務獨立工作間、攝影位置、餐飲休息區(qū)、媒體班車點和媒體停車場、媒體專用入口、場館新聞運行經理及攝影經理辦公室組成。莊曉蓉,趙小兵在《仿佛回到奧運》中說到:“媒體服務是檢驗賽事組織水平的一項重要標準?!雹?/p>
3.2010年廣州亞運會媒體服務中場館服務的服務團隊
3.1 場館媒體中心(VMCs)服務團隊的架構
最高負責人是場館主任,其下是場館副主任。場館媒體副主任下有場館攝影經理、場館新聞運行經理、亞運會賽時新聞服務經理和場館電視轉播經理,負責VMCs中的攝影服務、新聞運行、亞運會賽時新聞服務運行和廣播電視運行。范帆在《奧運會媒體服務的歷史演變研究》中說:“媒體服務一直貫穿于奧運會的整個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并逐漸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操作系統(tǒng)。這套操作系統(tǒng)在北京奧運會中發(fā)揮了巨大作用,是奧運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剛起步的中國體育媒體服務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⑥
3.2 場館媒體中心(VMCs)工作人員的職責
VMCs每個功能區(qū)的工作人員都分為主管和助理,主管領導該功能區(qū)助理的工作,向相應的業(yè)務口經理負責并進行匯報。例如北京奧運會就體現(xiàn)出了職責分明的重要性,北京體育大學的學者王會寨在《北京奧運會媒介服務研究》中說到:“微觀的層次是向媒介提供服務,協(xié)調奧運會承辦組織與媒介之間的關系;在更為宏觀的層面上,媒介服務部門在不同情境下樹立奧運會的形象,并起到保護奧運會組織者的作用。”⑦
4.2010年廣州亞運會媒體服務中場館媒體運行
皇浦曉濤在《體育賽事與大眾傳媒的互動關系》中指出:“體育賽事散發(fā)持久魅力的法寶:緊張激烈的體育競技運動,運動中體現(xiàn)出的真實的人類情感和體育中蘊含的深厚體育文化都深深吸引著人們的眼球和靈魂?!雹噙@要求制定科學有序細致周到的場館服務運行政策來保障亞運會媒體服務的順利進行。
4.1 記者看臺席
包括:入口控制、收費卡管理、媒體門票、設備管理、媒體記者管理和工作人員管理。
4.2 混合區(qū)
運行政策包括:采訪次序、采訪時限、進入控制、亞運會賽時新聞服務引語記者可以在混合區(qū)收集運動員接受媒體采訪時的即時引語,以便通過INFO系統(tǒng)編發(fā),供注冊媒體選用、設備管理、工作人員管理以及其他政策。
4.3 文字記者工作間
運行政策包括:值班制度、收費卡管理、設備管理、失物領取以及工作人員管理。
4.4 新聞廳
包括:舉行新聞會的時間、參加人員、主持人、入口控制、口譯服務、記者提問、攝影安排和工作人員管理。
4.5 餐飲休息區(qū)
保障餐飲服務順利運行,及時為媒體記者提供充足食物等,以免媒體記者因為飲食問題而耽誤了報道工作。
4.6 媒體專用入口
由場館觀眾服務團隊負責查驗證件,注冊媒體必須通過安檢、證件查驗后才能夠進入VMCs。
4.7 非競賽場館
運行政策分為:亞奧理事會總部酒店、運動員村、媒體村、廣州新白云國際機場幾部分。
4.8 分賽區(qū)
分賽區(qū)場館共有4個,比賽期間以場館為單位相對獨立運行,其中包括媒體運行。
5.結論
就廣州亞運會而言,記者人數比運動員還多,突破了歷屆亞運會的記錄。滿足媒體需求才能滿足體育賽事組織者的需求,同時受眾觀看體育賽事的需求也能得到滿足。體育賽事本身就是一種傳播媒體,但對于需要進行品牌營銷和宣傳推廣的體育賽事組織者而言,必須通過媒體來擴大在受眾中的影響和深化其自身的價值,謀求更大更深遠的利益;賽事的贊助和營銷、廣告和策劃等事物都需要借助媒體來實施;媒體運行的質量直接影響到媒體傳播的質量。對媒體運行的研究有較大現(xiàn)實價值和意義。(作者單位:云南師范大學)
注解:
①徐京放,付曉靜.重大賽事報道中電視媒體的資源整合與加工[J]體育文化導刊,2008.(2)
②布魯斯·加里森等.體育新聞報道[M]華夏出版社,2002
③曹文陽.論大型體育賽事的媒體功能及運行策略 [D].中國優(yōu)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9
④吳軍.電視媒介與現(xiàn)代奧運會關系研究 [J].四川省社會科學院,2007,(10)
⑤莊曉蓉 趙小兵.仿佛回到奧運[J].走向世界,2009,(11)
⑥范帆.奧運會媒體服務的歷史演變研究 [D].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9,(09)
⑦王會寨.北京奧運會媒介服務研究[D].中國優(yōu)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4,(11)
⑧皇甫曉濤.體育賽事與大眾傳媒的互動關系[J]體育科研,2007,(06)
參考文獻:
[1]徐京放,付曉靜.重大賽事報道中電視媒體的資源整合與加工[J]體育文化導刊,2008.(2)
[2]布魯斯·加里森等.體育新聞報道[M]華夏出版社,2002
[3]曹文陽.論大型體育賽事的媒體功能及運行策略 [D].中國優(yōu)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9
[4]吳軍.電視媒介與現(xiàn)代奧運會關系研究 [J].四川省社會科學院,2007,(10)
[5]莊曉蓉,趙小兵.仿佛回到奧運[J].走向世界,2009,(11)
[6]范帆.奧運會媒體服務的歷史演變研究 [D].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9,(09)
【關 鍵 詞】體育院校;圖書館網站;信息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12)05-0047-03
一、前言
信息時代的到來,使得計算機和因特網應用技術在社會和高等院校圖書館越來越普及。圖書館作為信息的存貯與加工單位,都相繼建立了自己的網站。網站是高校圖書館鏈接外部世界、獲取信息服務的途徑,是學生主要獲取文獻資料的窗口。對于體育院校來說,圖書館網站的構建,為讀者使用圖書館信息資源提供了方向,為數字信息資源的整合與轉化奠定了基礎,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本文作者通過對全國14所體育院校圖書館網站現(xiàn)狀進行調查分析,認為建立文獻檢索課教學平臺有利于提高大學生信息素質水平。
二、調查對象、方法及內容
作者以全國14所獨立建制體育院校圖書館網頁內容進行調查研究,調查時間為2011年5月20日至6月15日。作者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網絡調查法、文獻資料法、內容分析法和對比分析法。
1. 網絡調查法:是利用互聯(lián)網了解和掌握信息的方式。本研究中根據調查研究的實際需求,通過網絡技術手段獲取研究所需要的數據,并對其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的過程?;ヂ?lián)網作為一種信息溝通渠道,它的特點在于開放性、自由性、平等性、廣泛性和直接性等。
2. 文獻資料法:是通過查閱文獻資料了解、證明所要研究對象的方法。文獻資料法屬于非接觸性的研究方法。此研究中主要涉及體育信息的搜集、鑒別、整理文獻,并通過文獻的研究形成對網絡信息資源的科學認識。
3. 內容分析法:是一種對于傳播內容進行客觀,系統(tǒng)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實質是對傳播內容所含信息量及其變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義的詞句推斷出準確意義的過程。內容分析的過程是層層推理的過程。
4. 對比分析法:通過對各個院校圖書館的網站進行客觀分析并進行對比,以達到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并做出評價。本研究中使用此方法對各個體育院校網站內容情況作以對比分析。
5. 內容設置:體育院校圖書館網站內容設置上的統(tǒng)計,主要包括圖書館概括、規(guī)章制度、借閱方法、讀者園地、館長信箱、參考咨詢、新書通報、最新消息、公告欄等內容(詳見表1體育院校圖書館網站內容設置統(tǒng)計表)。由于西安體育學院圖書館只對校內開放,所以僅對13所獨立建制體育院校進行分析。
表1 體育院校圖書館網站內容設置統(tǒng)計表
各院校均能夠通過網站介紹圖書館的基本情況,并與用戶建立相應的動態(tài)聯(lián)系。電子資源、網絡導航、信息查詢、信息服務等欄目,為讀者提供了多種多樣的網絡信息服務。新聞、文化、教育、娛樂、體育等欄目,集學習、交流、娛樂、生活、休閑等功能為一體,為體育院校學生用戶創(chuàng)建了一個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網絡環(huán)境。這些欄目已基本勾勒出各館的數字化形象,但服務內容差異較大。
另外,提供網上信息服務是網站建設的最主要目的,體育院校應提高網絡信息服務能力,部分體育院校建立了特色數據庫。表2以首都體育學院的圖書館網站為例,介紹體育院校的網絡數據庫信息資源情況。
表2 首都體育學院圖書館網絡數據庫
體育院校特色數據庫均包含圖書、期刊、學位論文、會議論文、年鑒、報紙專業(yè)專題數據庫、多媒體資源、文摘型數據庫,外文電子全文型及文摘型,多元化的數據庫為讀者提供了多元化的服務。然而,大多數圖書館網上信息服務的內容少,形式單一。
三、調查結論分析
1. 能夠引用數字信息資源。數字信息資源引用可以豐富圖書館的館藏,增加服務內容,拓寬服務領域。在網絡資源的開發(fā)與建設當中,圖書館通過網絡導航欄目與一些主要搜索引擎、熱門站點和國內外圖書館等建立了超級鏈接。北京體育大學、上海體育學院、武漢體育學院、沈陽體育學院、天津體育學院、成都體育學院圖書館提供的中西文免費數據庫以及部分免費的網站與網址導航等。天津體育學院針對專業(yè)設置而建立的學科導航,鏈接與課題相關的國內外教育科研、政府組織等機構以及協(xié)會等。如,中國期刊網CNKI、超星數字圖書館、萬方數據、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等數據資源或建立鏡像,或開通網上使用權。如,中文報刊導航,專利數據庫、機構和網站。
2. 特色資源建設較少。特色資源主要指各館自己所獨有的、自建或引進的各類數字資源。有些館已經起步,如西安體育學院、沈陽體育學院、上海體育學院、首都體育學院均設有自建數據庫功能。但像這些獨具特色的圖書館還很少,館藏資源數字化程度還較低,有的還是空白,甚至還沒有上網。因此,特色資源的開發(fā)與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
3. 國外信息資源匱乏。雖然網絡上有很多權威的外文體育信息資源,但是體育院校引用及建設的非常匱乏。通過對體育院校圖書館網絡調查可知,僅有上海體育學院、北京體育大學、武漢體育學院圖書館網站購置、轉化了館藏外文期刊數據庫;沈陽體育學院擁有萬方外文數據庫及CASHL外文期刊文獻傳遞;其他院校都沒有建立國外文獻資源。
英文名稱:Journal of 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
主管單位:廣東省教育廳
主辦單位:廣州體育學院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廣東省廣州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7-323X
國內刊號:44-1129/G8
郵發(fā)代號:
發(fā)行范圍:國內外統(tǒng)一發(fā)行
創(chuàng)刊時間:1981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期刊榮譽:
聯(lián)系方式
關鍵詞:體育期刊 英文摘要正文 常見錯誤 規(guī)范寫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7.101
1 引言
英文摘要是中文期刊所刊載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規(guī)范的英文摘要會增加被國際檢索引用的機會。筆者閱讀過近百篇體育核心期刊的論文英文摘要,發(fā)現(xiàn)許多英文摘要在寫作規(guī)范性、結構性和語言準確等方面差錯率很高。這些錯誤不但會影響其學術價值的傳播,還會造成其學術思想的國際化誤讀。參照ISO 214-1976(E)文獻英文摘要寫作規(guī)范,本文將通過實例,歸納體育科技論文英文摘要正文中常見錯誤,并提供規(guī)范寫作方法,為科研工作者在撰寫英文摘要時提供參考。
2 英文摘要正文中常見錯誤
2.1 規(guī)范性常見錯誤
2.1.1 由直譯所致贅述
例1:本文從體育課程性質的內在價值與工具價值兩個角度對我國普通高校體育課改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與討論。
原譯文:This thesis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status quo of Chinese PE teaching refor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angle both of intrinsic value and implemental value of PE courses’ natures.
錯誤:名詞做謂語;縮寫詞;選詞不當;名詞單復數錯誤。
修改后: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wo perspectives -- the course intrinsic value and the course implemental value.
2.1.2 由直譯所致語言錯誤
例2:研討會上,本著坦誠合作和攜手共進的精神,雙方就目前體育產業(yè)、研究生課程設置、學科建設和創(chuàng)新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務實和卓有成效的討論。
原譯文:At the meeting, experts and professors from the two schools discussed practically and effectively the problems of sports industry, graduate curriculum,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ing the students’ability of innovation, etc.
錯誤:選詞不當;多處贅述;縮寫詞
修改后:At this symposium, professors from these two universities had sincere and fruitful discussions on the questions of sports industry, graduate course design, disciplinary construction and innovation.
2.1.3 時態(tài)使用混亂
多數國際權威檢索機構如EI就英文摘要的時態(tài)提出明確要求?!懊枋鲎髡叩墓ぷ饕话阌眠^去時,但在陳述由這些工作所得出的結論時用現(xiàn)在時態(tài)”(蘭俊思,2002)。因此,一般現(xiàn)在時多見于研究目的和結論部分,而過去時態(tài)多見于研究方法和研究結果部分。
但很多論文英文摘要時態(tài)使用隨意??聪吕龝r態(tài)的正確使用。
例3:摘要:旨在通過對上海800戶城鎮(zhèn)居民的問卷調查,分析不同人群的體育消費支出、消費結構及消費趨勢。結果表明:不同人群的體育消費支出和消費結構存在較大差異。就完善各類體育設施和滿足不同人群的體育消費需求提出建議。
修改后:Abstract: This study intends to discover sports expenditure, sports consuming structure and sports consuming trend in different consumer groups. 800 families of urban residents in Shanghai filled out the questionnai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big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consumer groups in sports expenditure and sports consuming structure. This paper offers suggestions for how to improve sports facilities to meet different consuming needs.
2.1.4 由被動語態(tài)所致“頭重腳輕”
例4:原譯文:Based on those problems, some suggestions for writing style on English abstract of sports science periodicals are put forward. 謂語前有18個單詞。
修改后:Based on those problems, this paper offers suggestions for how to write effective abstracts in English. 英文摘要中多用單一動詞替代動詞詞組。
2.1.5 中英文摘要中所提及的數量不等
例5:中文:對2003-2009 我國15種體育學術期刊的406篇論文英文摘要進行了統(tǒng)計。
英譯:The translation problems of 350 abstracts covering 13 core periodicals of sports in 2006 are analyzed.
2.1.6 常出現(xiàn)主觀見解
“an important / significant role”, “constructive / valuable suggestions”,“intensive research”, “mainly”, “briefly”, “in detail”,”new”等詞匯避免出現(xiàn)在摘要中。
2.1.7 表達口語化
例6:This study covers word for word translations, incomplete translations and so on.一般摘要中不要“so on”和“etc.”。
2.2 結構性常見錯誤
2.2.1 并列句之間缺少連接詞
例7:This paper presents some problems in the soccer gambling, an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using the methods of....
2.2.2 并列句中語態(tài)不一致
例8:This paper presents some problems in the soccer gambling and an analysis was carried with the methods of....
2.2.3 并列句中時態(tài)不一致
例9:This paper presents some problems in the soccer gambling and an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with the methods of ..
修改后:Some problems in the soccer gambling are presented and an analysis is made with the methods of
2.2.4 非完整句
例10:The result being that hosting 2008 Olympic Games have certain influence on different social classes.句中無謂語動詞;動詞形式和時態(tài)錯誤。
修改后: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osting 2008 Olympic Games had some impact on different social classes.
2.3 語言、語法錯誤
例11:原譯文:improve their physical fitness are very important for the students.
動詞詞組不能做主語;主謂語不一致;句型選用不當。
修改后: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physical fitness.
原譯文:This thesis provobed to be some useful suggestions on how to curb these
problem. 動詞拼讀和使用錯誤;介詞使用不當;動詞使用不當;名詞單復數錯誤。
修改后:This paper offers / makes suggestions for how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原譯文:Now the structure of this discipline has took a primary shape, however,
there were still some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the future. 時態(tài)錯誤;過去
分詞形式錯誤;表達贅述。
修改后:The structure of the discipline has taken a primary shape, however,some issues remain to be solved.
原譯文:This is because of unware of uniqueness of its structure. 詞類錯誤;贅述。
修改后:This is because of the unwareness of its structure uniqueness.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原譯文:The main reason causing it is ..., ...表達不規(guī)范。
修改后:The main reason for that is .....
原譯文:On the base of literature consultation,...選詞錯誤。
修改后: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review,...
原譯文:This paper detailed analyzes frequent language mistakes found in the English abstracts of sports periodical...表達不規(guī)范;單復數錯誤。
修改后: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frequent mistakes found in the English abstracts of sports periodicals
除此之外,要注意下列單詞沒有復數形式。如information, equipment, knowledge, preparation, development,investment,analysis等。還要注意下列單詞的單復數形式,如:datumdata; phenomenonphenomena; criterion criteria; formula formulae 等。
3 綜合錯誤分析與規(guī)范
例12:摘要:運用文獻資料和數量分析方法,本文在綜合分析奧運會給北京在經濟等方面帶來的影響基礎上,著重分析了奧運會給北京地方稅收經濟帶來的影響。結果表明,恰當的稅收政策對成功舉辦奧運會起著重大作用。本文還對當前北京市正在實施的奧運稅收政策進行了綜合評價,并就如何完善2008年北京市奧運稅收政策體系提出了設想。
原文:Abstract: Through using the method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literature, based 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Olympic Games on Beijing economic and social impact, this paper particularly analyzed the impact of Olympic Games on Beijing local taxation on successfully holding Olympic Games Based on it,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n preset Beijing local tax policy for Olympic Games was made and basic framework for perfecting 2008 Beijing Olympic tax policy system was put forwarded. 譯文除層次不清外,在寫作規(guī)范和語言準確使用方面均存在問題。
修改后:Abstract: Employ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is paper,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2008 Olympic Games on the local economy in Beijing, focuses on the impact of 2008 Olympic Games on the local tax econom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per tax policy woul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uccessfully holding the Olympic Games.On the basis of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the current tax policy, this paper makes proposals for how to perfect 2008 Beijing Olympic tax policy system.
5 結語
規(guī)范的英文摘要會增加被國際檢索引用的機會,進而擴大文獻學術成就國際性傳播,而差錯率很高的英文摘要會導致其學術思想的國際化誤讀。體育期刊論文出現(xiàn)的“這種亂譯行為致使整個譯文基本喪失了可讀性和可理解性”(孫永泰等,2011)。除了作者對英文摘要的規(guī)范撰寫不熟悉外,其主要原因是一些體育人的英語基礎薄弱。在著力提升體育人英文水平的同時,建議那些體育期刊的編輯們提高英文編校質量,為我國體育科研成果的國際化交流提供助推力。
參考文獻:
[1]蘭俊思,劉斌.科技期刊英文摘要的規(guī)范化寫作[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2,(9):135-142.
【論文摘要】自20世紀70年代以后,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和全球產業(yè)結構的調整,體育產業(yè)異軍突起,呈現(xiàn)出快速化、國際化的發(fā)展趨向,形成了一定規(guī)模的產業(yè)經濟。隨著電視傳播技術的飛速發(fā)展,電視轉播權轉讓市場日益熱烈,使體育市場化、產業(yè)化的速度加快。
一、促進體育大眾化、生活化
由于電視傳播對體育的廣泛宣傳,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們不僅關注并且積極投身體育。例如,中央電視臺在1995年創(chuàng)辦了體育頻道,實現(xiàn)了體育報道的專業(yè)化,cctv-5除了報道專業(yè)的體育信息以及進行賽事轉播之外,還開辟了服務觀眾的體育教學娛樂項目,普及科學鍛煉法,滿足了人們獲取專業(yè)性體育指導信息的需求。在這種趨勢下,國內的報紙、電臺、電視臺也紛紛開設了健身報道和健康咨詢等欄目,推動了全民健身熱潮。[1]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轉變,余暇時間不斷增多,對體育的需求仍在持續(xù)不斷的增加,同時,電視傳播中體育節(jié)目的播出率不斷增加,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觀眾,使得體育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體育的發(fā)展,特別是體育傳媒的普及,觀賞、關心體育和參加體育運動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內容。體育人口已經成為社會發(fā)展和體育發(fā)展的重要指標。[2]按照通常說法,每周參加體育運動不少于3次,每次30分鐘以上并達到中等強度以上負荷者,被稱為“體育人口”。我國在1996年時的體育人口已達31.4%,到2004年底,中國7到70歲的人群中,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者占該年齡段總人數的37.1%,接近發(fā)達國家的水平。體育人口的擴大必然受到電視傳播的影響,并必然影響到電視體育傳播。一方面,電視體育傳播滿足體育人口對體育欣賞的需要,并引導著體育人口的行為;另一方面,體育人口的擴大對電視體育傳播的內容質量提出較高的要求。
現(xiàn)代社會,人們的余暇時間隨著物質生產的高度自動化逐
漸增多。在我國,國家法定休息日的時間多達120天左右,人們不僅有“錢”,而且也有“閑”。在有錢有閑的日子里,人們的物質文化需要拉升,更多的人注重生活的品質,看電視和從事體育鍛煉都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內容的一部分。在相當程度上,電視體育節(jié)目吸引了人們的眼球,使越來越多的人不僅熱愛欣賞體育,而且還樂意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成為名副其實的體育人口。
二、促進體育全球化、國際化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國際體育賽事精彩紛呈,風靡世界,成為吸引人們眼球的的一種全球文化現(xiàn)象,甚至被稱為“眼球文化”。尤其是隨著科技的發(fā)達,特別是衛(wèi)星傳送技術的發(fā)展,全球各地的觀眾能通過電視、互聯(lián)網收看世界各地舉行的各種精彩體育賽事。層出不窮的體育賽事走上熒屏,從體育賽場搬上了“方寸之間”,與觀眾拉近了距離,滿足著觀眾不同愛好、不同欣賞水平的需要。
正是由于體育賽事的全球化、國際化吸引著觀眾,一些體育組織、體育俱樂部利用觀眾的求新、求奇、求刺激的心理特點,開展如達喀爾汽車拉力賽、nba選秀、國際網球公開賽等大型體育賽事,不僅云集各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運動高手參加比賽,組織運動員國際化流動,更是以各種手段擴大宣傳效果,提高觀眾的收視率。同時,許多企業(yè)也都爭先恐后與體育建立密切的關系,通過營銷手段包裝體育,把體育作為向全球消費者宣傳和推銷自己企業(yè)和產品的載體。
三、促進體育科學化、現(xiàn)代化
現(xiàn)代科學技術廣泛運用于體育領域,在相當程度上促進著體育的現(xiàn)代化。1927年,電視在美國問世,由于受技術的限制,電視出現(xiàn)后的最初幾年并沒有轉播體育賽事。[3]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特別是衛(wèi)星傳送技術的發(fā)展,使全球各地的觀眾能通過電視、互聯(lián)網收看世界各地舉行的各種精彩的體育比賽,競技體育在全球觀眾中的影響越來越大。1936年柏林奧運會上,閉路電視第一次被用來轉播運動會實況,大約有16.2萬人在25個大廳觀看了奧運會實況轉播;1964年,通訊衛(wèi)星的發(fā)射第一次使全世界各個地區(qū)的觀眾看到了東京奧運會的實況轉播;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期間,觀看開幕式實況轉播的觀眾已達到10億人;2000年悉尼奧運會期間,全球電視觀眾達到37億。[4]現(xiàn)代奧運會的電視轉播恰恰證實了現(xiàn)代傳媒的科技實力,并通過傳媒技術,延伸了觀眾的視覺和聽覺,使觀眾產生強烈的現(xiàn)場感。
電視的普及將奧運會的現(xiàn)場感帶到世界每一個角落,為轉播系統(tǒng)和設備帶來高速的數據傳輸要求。大量的高清數據傳遞,要求使用符合高清標準的可靠的轉播系統(tǒng)和設備。在將高品質內容傳遞給觀眾的過程中,體育網站、體育競賽管理、視頻傳播等諸多應用系統(tǒng)更加規(guī)范化、科學化、現(xiàn)代化。
四、促進體育市場化、產業(yè)化
體育市場化、產業(yè)化發(fā)展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產物,是我國體育事業(yè)發(fā)展的必然結果。中國經濟走向市場過程中,體育實行產業(yè)化經營,是體育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一個過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體育的要求,也是現(xiàn)代化體育運動自身發(fā)展規(guī)律的要求。此外,媒介商業(yè)化運作體育賽事,并且通過這類活動提供體育報道,如以電視臺冠名舉辦的體育賽事,從經濟效益來看,體育和媒介實現(xiàn)了雙贏。這些既是媒介市場公關的重要策略,也是媒體與體育進一步結合的有益嘗試??梢哉f媒介的這一舉動開啟了體育報道商業(yè)化的道路,體育報道激發(fā)經濟利益的功能也開始得到體現(xiàn)。
總之,自20世紀70年代以后,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和全球產業(yè)結構的調整,體育產業(yè)異軍突起,呈現(xiàn)出快速化、國際化的發(fā)展趨向,形成了一定規(guī)模的產業(yè)經濟。隨著電視傳播技術的飛速發(fā)展,電視轉播權轉讓市場日益熱烈,使體育市場化、產業(yè)化的速度加快。
參考文獻:
[1]胡琦. 中國體育報道社會功能的演變[j].新聞界,2004,4:82-83.
[2]肖煥禹,方立.體育人口的國際比較研究[j].體育科研,
2004,25(3):7-12.
>> 科學造假的分類――從科研成果視角 從學院與二級學院科研成果相關性角度研究民辦高職學院資源分配投入的選擇問題 科研成果轉化為本科生綜合實驗課程的探索與實踐 “冬眠”的高??蒲谐晒芊癖弧皢拘选? 促進高??蒲谐晒D化的幾點思考 論高校科研成果的商業(yè)化 科研成果推廣策略的探索與實踐 科研成果發(fā)表的嶄新載體 教育科研成果轉化的途徑分析 獲獎科研成果檔案的開發(fā)和利用 高校科研成果管理系統(tǒng)的安全建設 高??蒲谐晒u價的實證研究 高校科研成果評價初探 淺談科研成果管理 我國體育社會科學科研成果轉化現(xiàn)狀的研究 地方院校生物類專業(yè)教學及科研成果轉化工作的思考與實踐 高??蒲谐晒炕x分的成果數量比值法 夏季科學展:從科研成果到科普資源 天津高校美術專業(yè)教師科研成果認定與量化問題初探 淺論高??蒲泄芾聿块T在促進科研成果轉化中的作用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4]徐京放等.提高體育新聞專業(yè)本科生實踐能力的探討[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7.5.74-77.
[5]孟文娣等.對體育新聞專業(yè)辦學模式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8.p1086-1088.
[6]易劍東等.北京體育大學新聞學本科專業(yè)建設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10.1392-1396.
[7]方千華等.我國體育人文社會學研究生學位論研究方法的調查與分析[J].體育學刊,2007.2.127-130.
[8]王秉彝等.我國高校體育科研論文選題存在的問題[J].體育學刊,2006.5.64-66.
[9]風笑天.社會學研究方法[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2月第2版,p2.
[10]顧春先.體育新聞專業(yè)學生培養(yǎng)質量分析――以成都體育學院新聞系為例[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7.5.p106-109.
[11]孟文娣等.對體育新聞專業(yè)辦學模式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8.p1086-1088.
[12]黃漢升.現(xiàn)代體育科學研究的方法學特征.體育科學,1999.19(2),6-10.
摘 要 在信息時代,互聯(lián)網以強大的信息傳播力量,正在影響著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互聯(lián)網是一個能夠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參與的互動平臺,不僅引起了教育方式的歷史性變革,對大學生的學習行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網絡體育資訊的傳播還影響著天津大學生體育參與行為。網絡體育資訊傳播媒介給受眾提供了網絡討論、互動區(qū),網絡體育參與意識的培養(yǎng)更為另一種體育參與意見表達提供了新興場域。大學生利用網絡這樣的傳播工具和表達方式從網絡傳播媒介中獲取體育資訊,利用網絡參與體育的行為。本文欲探討天津大學生的網絡體育資訊接觸行為與體育參與的關聯(lián)性。
關鍵詞 網絡體育資訊傳播 天津大學生 體育參與 影響
在本研究中,以“每周”接觸網絡體育資訊的時間來分析天津大學生平時接觸其媒介體育資訊的時間長短。天津大學生接觸網絡體育資訊的時間劃分為7個時間段:沒有、接觸0.5小時以內、接觸0.5-1小時、接觸1-2小時、接觸2-3小時、接觸3-4小時、接觸4小時以上。
表1顯示,天津市大學生接觸網絡體育運資訊的時間在4小時以上的占30.3%,接觸3-4小時的占19.2%,接觸2-3小時的占10.3%,接觸1-2小時的占10.2%,接觸0.5-1小時的占18.8%,接觸0.5小時以內占9.7%,只有7.4%的大學生在此調查中,沒有接觸過媒介體育資訊。
一、天津大學生網絡體育資訊接觸時間與其體育參與的相關性
我們每個人都總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中,經常會考慮到正在發(fā)生變化的一些現(xiàn)象,并且會相應地調整自己的行為來更好的適應社會。源源不斷的信息接觸式將直接影響人們行為的改變。對于公眾來說,參與體育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現(xiàn)實的參與,另外一種方式則是網絡參與。
數據顯示(表2):天津大學生的網絡體育資訊接觸時間與其體育參與呈顯著相關。說明天津大學生的網絡體育資訊的接觸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體育參與。也就是有可能,大學生接觸網絡體育資訊的時間越長,體育參與活動的時間就越少。
在調查中問及“您認為網絡體育資訊的傳播對您參加體育活動的影響程度”時,被調查的天津市大學生中有44.5%的大學生回答“有變化”,24.5%的大學生回答“變化很大”,可見,媒介體育資訊傳播效果,受到了廣大天津市大學生的認同和好評?;卮稹安恢馈钡恼?.5%,另外有17.7%和3.5%的大學生回答變化不大和沒變化。
調查結果顯示:在本研究中,天津市大學生的網絡體育資訊接觸對天津大學生參與體育行為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網絡體育資訊傳播對天津大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影響程度,可直接反映出網絡對體育資訊的傳播效果。
網絡體育資訊接觸行為使天津大學生對體育的認識有了更加深刻的變化,愿意通過參加體育活動多角度、多方面來鍛煉和完善自己。年輕的大學生群體是國家未來發(fā)展的希望,大學生這樣反映了天津大學生具備理智的心態(tài)和良好的素質。
二、網絡體育資訊傳播對天津大學生體育參與的影響闡述
傳播效果可以分為不同層面。根據學者們大體一致的看法,傳播效果依其發(fā)生的邏輯順序或表現(xiàn)階段可以分為三個層面:外部信息作用于人們的知覺和記憶系統(tǒng),引起人們知識量的增加和知識構成的變化,屬于認知層面的效果;作用于人們的觀念或價值體系而引起情緒或感情的變化,屬于心理和態(tài)度層面上的效果;這些變化通過人們的言行表現(xiàn)出來,即成為行動層面上的效果。從認知到態(tài)度再到行動,是一個效果的累積、深化和擴大的過程。 傳播效果是體育傳播的最終目的,它表現(xiàn)在:體育信息傳播速度、范圍與效力、體育信息共享的程度、傳播過程中體育信息的失真度、接收者的認同性、接收者合理的情緒反應與行為的轉變。
網絡體育資訊傳播對于天津市大學生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它對個人社會化的影響上,網絡傳播媒介通過體育資訊傳輸強化或改變著大學生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等,是社會化重要因素。有關競技運動的信息,有震撼人心、令人陶醉和神往的變化,是社會大眾喜聞樂見的信息,所以傳播效果極佳。網絡媒介的先進傳播技術,特別是一些大型體育賽事這樣受世界矚目的世界性大型運動會的資訊傳播,競技運動自身內容十分感人、加之媒介的制作的真實、準確??陀^、生動以及傳播技巧的運用,其就會產生更好的效果。傳播的主要目的就是把特定的內容傳遞給受傳者,引起受傳者的注意、興趣、記憶并影響其參與行為,網絡體育資訊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有利于大學生在短期內的新的行為模式。當人們由于某種原因對媒介描述的人物產生認同時,這種認同就會促使他們在各種情況下模仿其行為,這在社會化進程中的大學生身上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恩格斯曾經指出:“我們當中的每一個人都或多或少地受著我們主要在其中活動的精神環(huán)境的影響?!币虼耍W絡體育資訊傳播對天津市大學生體育參與有一定的影響力和感召力。
在當今社會,媒介體育資訊傳播是具有權威的信息提供機構,能夠及時地向社會和廣大學生提供描繪反映體育界各類信息內容,以新聞報道、人物論壇和其它不同形勢,豐富多彩,靈活多樣方式進行傳播和教育。這就促使大學生通過網絡媒介體育資訊的接觸和認知媒介體育資訊的基本內涵,在接觸和認知網絡體育資訊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他們自己的體育參與行為―網絡體育參與行為。
在本研究中可以看出:網絡體育資訊傳播媒介給天津大學生提供了體育參與的空間,大學生的網絡體育資訊的接觸行為對其體育參與發(fā)揮著積極引導和影響作用。
三、建議
首先,加強對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教育,幫助受眾對體育知識、體育信息、體育精神能夠正確的分析、理解和認知,使其在體育參與中能夠發(fā)揮、提高、完善自我,體現(xiàn)人生價值。其次,應在網絡傳播體育資訊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加以改進,努力提高網絡傳播效果。充分發(fā)揮媒介傳播的綜合功能,促進大學生參與體育活動。
參考文獻:
[1] 羅春,網絡傳播與傳播效果理論[D].四川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 鄧一銘.體育傳播的基本組成和模式[J].貴州體育科技.1998(1):13.
[3]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22.
[4]吳麗娟.大學生網絡行為的動機分析及引導[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06(第15卷2期).
摘要:采用文獻資料法,闡述了體育傳播的相關概念,研究綜述了體育傳播對人們體育生活影響,即體育傳播對受眾的體育價值觀產生的影響、體育傳播對人們參與體育活動產生的促進作用和體育傳播對體育消費產生的促進作用。希望提供一些理論依據。
關鍵詞:體育傳播 體育生活 影響
所謂體育傳播就是指通過大眾傳播媒介的人類體育信息(包括體育新聞、體育知識等信息)傳播活動。在體育傳播中的信息,以文字、圖像、聲音、數字等形式存貯在報刊、圖書、雜志、廣播、電視、網絡等介質上,進行信息傳遞、交流和利用,從而達到其體育文化傳播的目的[1]。體育傳播學是傳播學的一個分支,是傳播學的子學科。體育傳播的相關學科主要有:體育學、傳播學、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新聞學、經濟學、人類學等。具體而言,體育傳播研究的學科基礎主要是體育學、新聞學、社會學、心理學、“三論”(信息論、控制論、系統(tǒng)論)、政治學、語言學、文化研究、統(tǒng)計學、符號學等等。隨著傳播的興起及研究的深化,體育傳播的研究領域受到重視,而且從不同的程度影響人們的生活。
一、體育傳播對受眾的體育價值觀產生的影響
關于體育傳播對受眾的體育價值觀產生影響的研究在國內外有所研究。如荊光輝等人在《我國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探析》中論述了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中體育需要、體育觀等問題。其中教育與宣傳對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影響,體育新聞報刊、雜志的宣傳與引導能有效地觸發(fā)大學生體育生活的思維共振與行為互動。劉德佩和苗大培都對體育價值觀進行了論述,其中大眾傳媒是體育生活方式的影響因素之一[2]。許仲槐對廣東部分開放城市居民的研究表明:大眾媒介在影響居民體育價值觀形成的因素中居第六位[3]。報紙、廣播、電視出現(xiàn)以來,科學研究的中心問題在于對大眾傳媒機制的解釋,受眾的社會化過程的影響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關注的焦點。 因此,在當今社會大眾傳媒對青少年的體育價值觀和行為的效果問題的研究變得特別的重要。 以上的研究綜述可以說明體育傳播對人們體育價值觀、行為的影響已經受到人們的關注。但是否人們接觸不同媒介會有不同的影響?還未見研究。
二、體育傳播對人們參與體育活動產生的促進作用
國內外關于體育傳播對人們參與體育活動產生的促進作用的研究主要有:陳天仁的研究認為“在影響青少年學生體育意識和正確體育價值觀逐步形成的諸多主要因素中,大眾媒介體育信息傳播是首位的,其次是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 [4],英國Goodger等人對柔道項目的電視轉播的研究,發(fā)現(xiàn)大眾媒介中體育傳播能夠激發(fā)人們強烈的情緒反應。在張松貞等人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居民最初參加體育運動的影響因素中主要是受了同伴朋友的影響(49.2%)和大眾傳播的影響(37.5%)[5]。文葭等人的研究認為:“學生所受的各種教育都離不開媒介和電子傳媒作為提供體育信息的主要渠道,對中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形成 和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通過電子傳媒傳播正確的體育信息, 對中學生的各種體育意識和理念產生積極的影響,有利于正確引導和培養(yǎng)中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意識” 。符巍的研究表明,電視傳媒作為大眾媒介中普及率最廣,影響力最高的一種媒介,對人們了解體育,欣賞體育到愛好體育參與體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體育生活。(37.5%)。王曉瑩關于電視傳媒體育信息的傳播對北京市城市居民體育生活的影響的研究證實“電視體育傳播對激發(fā)人們的體育興趣和幫助人們嘗試鍛煉有一定作用,同時,對人們體育價值觀的形成和發(fā)展也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另外還指出:“接收電視體育傳播越多的人,其參與體育的比例也越高[6]。李勇勤等通過調查認為,體育新聞媒介的宣傳對大學生參與學校體育活動會產生多方面積極的影響,如“87%的女生和87%的男生認為自己受體育新聞報道的影響,參與或更多地參與體育活動”,同時,體育新聞宣傳對大學生“對體育意義、概念的認識”、“運動水平提高”及“養(yǎng)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等方面有積極的促進作用[7]。
綜上研究來看,很多研究者公認傳播會對人們參與體育活動產生影響,并認為是多因素作用的結果,傳媒是影響因素之一。但是否所有的媒體接觸都會對人們體育參與產生積極影響?在人們的印象中,媒介接觸的消極影響之一是導致人們的體育參與行為的減少,如何去驗證?等等一系列問題還未見研究。
三、體育傳播對體育消費產生的促進作用
關于大眾傳媒對體育消費行為影響的專門性研究還不多見。但是有研究者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影響體育消費的因素中,大眾傳媒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張西平等對影響我國體育消費的因素研究中指出群眾的體育消費受到包括“新聞媒介對體育的宣傳力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余軍標等對廈門的調查認為在“激發(fā)體育消費中諸因素”中,大眾傳媒占第五位(3.93%)[8]。另外,應該認識到居民日益增長的對體育信息的需求和獲得體育信息的消費應該成為體育消費新的增長點之一。
前文從以上幾個方面主要概述了與本研究有關的研究成果,其他還有很多成果在此未能——引用。在已有的與本文相關的研究成果中,學者們對大眾傳播對體育價值觀及體育行為方式影響進行了肯定。但體育傳播對受眾產生哪些方面的影響?影響程度是多少?不同的媒介種類是否會產生不同的影響?不同媒介內容對體育價值觀和體育行為方式會產生不同的影響?還有影響受眾媒體選擇的因素與未來趨勢是什么?面臨媒介對人們體育生活的影響,特別是對青少年的影響,學校體育面臨如何利用大眾傳媒促進體育教育的問題等都需要系統(tǒng)和深一步的研究。
四、結束語
從以上有關的研究成果中發(fā)現(xiàn),關于大眾媒介與學校體育的發(fā)展及對人們的影響研究尚不多見??梢?,有關大眾傳播與學校體育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很少有研究,即使是一般的關于大學體育和大眾傳播的研究也較少見報導,這種狀況是亟待改變的。體育學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必須涉及到大眾傳播,揭示現(xiàn)代社會中大眾傳播對人們影響的規(guī)律,可促進體育學的進一步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郝勤.論體育傳播學的性質特點及其理論架構[J].體育文化導刊,2003(9).
[2]陳天仁.論體育信息傳播對青少年參與體育運動的影響[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96.1.
[3]張訟貞等.我國大中城市人眾傳播媒介體育傳播接收現(xiàn)狀初探[J].體育與科學,1988(6).
[4]劉德佩.體育價值觀念的形成與變遷.[J]體育科學,1987(3).
[5]許仲槐等.廣東開放城市居民體育價值觀的新積淀.[J]體育科學,1994(1).
[6]王曉瑩.電視信息傳播對北京市城區(qū)居民體育生活的影響.[J]北體碩士論文,1998.
關鍵詞:北京高校;奧林匹克教育;現(xiàn)狀
教育是奧林匹克主義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顧拜旦創(chuàng)立奧林匹克運動的真正目的就是為了傳播奧林匹克理想,以一種新的角度、新的方式去教育青年人,促進青年身心的和諧發(fā)展。這一教育思想在《奧林匹克》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奧林匹克主義是增強體質、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發(fā)展的一種生活哲學。奧林匹克主義把體育運動與文化和教育相融合,謀求創(chuàng)造一種以奮斗為樂,發(fā)揮良好榜樣的教育作用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則為基礎的生活方式”。本課題在對大量文獻資料解構的基礎上,對北京高校奧林匹克教育現(xiàn)狀進行了實際調查,旨在分析現(xiàn)存問題,研究解決方案,探討更有效的教育途徑,為在我國高校中更廣泛地開展奧林匹克教育提供可資性材料。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北京市共有56所本科院校,根據本研究的需要,按文、理、綜合、醫(yī)、農和體育分成6類,進行隨機抽樣,抽取6所有代表性的高校。
1.文獻資料法:在本課題研究的過程中,作者查閱國內比較有影響的體育期刊中有關奧林匹克教育方面的論文;在中國奧委會官方網站、北京奧組委官方網站下載并閱讀了大量的資料,為本課題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充分的理論依據和翔實的基礎資料。
2.問卷調查法:根據本研究需要,共發(fā)放學生問卷1000份,回收879份,回收率87. 9%,其中有效問卷857份,總有效率為97.5%。
3.數理統(tǒng)計法:運用SPSS13.0軟件包對收集到的有關數據進行統(tǒng)計處理。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奧林匹克教育概念的界定
在教育學界,關于“教育”的定義是多種多樣,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雖然對教育的定義有所不同,但國內外學者一致認為,教育是一種培養(yǎng)人的活動。這是教育區(qū)別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質的規(guī)定性”。
廣義的奧林匹克教育指一切奧林匹克運動的活動都包含教育內容。狹義的奧林匹克教育是指奧林匹克知識體系的教育,也可以理解為奧林匹克學的課程教育,一般可在課堂上進行。任海教授認為:“奧林匹克教育是人們取得奧林匹克主義的過程”。通過這一過程,增進人們對奧林匹克主義的理解和對體育教育和文化價值的認識;傳播體育道德;為青少年樹立優(yōu)秀奧林匹克選手榜樣。周愛光學者指出,教育是奧林匹克運動的本質特征之一,而奧林匹克運動的教育屬性必然會在現(xiàn)實社會中發(fā)揮出其教育功能。
(二)北京高校開設奧林匹克課程現(xiàn)狀
在高校中開設奧林匹克課程,不僅能使大學生獲得系統(tǒng)、完整的奧林匹克知識,而且能夠促進大學生對奧林匹克精神的正確理解和把握,進而能夠積極地參與到奧林匹克運動的事務當中。為此,本人對北京56所本科院校開設奧林匹克課程的情況進行了訪問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北京高校開設奧林匹克課程情況并不樂觀,在被調查的56所本科院校中,只有6所高校開設了奧林匹克課程,所占比例為10.7%;而其他50所高校均未開設奧林匹克課程,所占比例為89.3%。造成北京大多數高校未開設奧林匹克課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北京奧組委在北京高校中對奧林匹克教育宣傳力度不夠,還沒有形成在北京高校中廣泛開展奧林匹克教育的良好氛圍;2、由于北京高校有關領導對在高校開展奧林匹克教育的意義和作用缺乏足夠的認識,造成他們在課程設置上往往忽視了奧林匹克課程;3、由于有關教師對奧林匹克知識掌握還不夠充分,他們本身還不具備傳授奧林匹克知識的相應準備。
(三)北京高校體育課中傳授奧林匹克知識現(xiàn)狀
體育一直是奧林匹克運動的第一要素。“寓教與體”也是長期以來為奧林匹克教育者所倡導的。對學生來講,體育課也應該成為其接受奧林匹克教育的有利平臺,利用體育課是開展奧林匹克教育的很重要途徑。目前北京高校體育課中開展奧林匹克教育的情況如下:在被調查的857名高校大學生中,12.1%大學生認為體育課中教師經常向他們傳授奧林匹克知識,;32.2%大學生認為體育課中教師有時向他們傳授奧林匹克知識;而有55.7%大學生認為體育課中教師從未向他們傳授過奧林匹克知識。奧林匹克運動是一個以體育運動為載體的文化體系,它有別于其他學科純理論文化知識的特點。
(四)北京高校校園文化中的奧林匹克教育現(xiàn)狀
在高校中舉辦以奧林匹克理想為核心內容的講座、演講、辯論會等,可以激發(fā)大學生和平意識、環(huán)保意識和健康意識,以及對人文精神的高揚。以傳播奧林匹克文化來促進和豐富校園文化生活,達到廣泛的奧林匹克教育效果。
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一天天向我們走進,北京一些高校已經開始在校園文化中開展奧林匹克教育活動。調查結果顯示,39.8%大學生認為所在高校舉辦過奧林匹克知識講座;23.6%大學生認為所在高校舉辦過奧林匹克學術報告;21.1%大學生認為高校的墻報、宣傳欄里進行過奧林匹克文化傳播。這說明北京高校在開展奧林匹克教育方面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仍有35.8%大學生認為所在高校沒有舉辦過講座、知識競賽、演講、辯論會、學術報告、展覽等類似的奧林匹克教育活動,居于所有選項的第二位。這說明目前北京高校在校園文化中開展奧林匹克教育活動還不夠普及,需要進一步的改進和加強。
(五)北京高校大學生對所在高校開展奧林匹克教育的滿意程度
通過對北京高校857名大學生的問卷調查,我們初步了解了北京高校大學生對所在高校奧林匹克教育現(xiàn)狀的滿意程度。調查結果顯示,18.1%大學生對所在高校奧林匹克教育現(xiàn)狀表示滿意;28.9%大學生對所在高校奧林匹克教育現(xiàn)狀滿意程度一般;而對所在高校奧林匹克教育現(xiàn)狀不太滿意的大學生占53.0%。這說明,絕大多數大學生對所在高校奧林匹克教育現(xiàn)狀并不滿意。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申辦成功,為在我國開展奧林匹克教育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應根據大學生對奧林匹克運動的強烈需求,開展各種形式的奧林匹克教育,以滿足大學生的需求。
三、結論與建議
體育課是開展奧林匹克教育的重要途徑,但調查發(fā)現(xiàn),超過半數的北京高校大學生反映,體育課中教師沒有向他們傳授過有關奧林匹克方面的知識。因此,要加強體育教師的奧林匹克文化修養(yǎng),充分利用體育教學,把奧林匹克教育與體育運動結合起來,這不但有助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體育價值觀,還有助于其體育文化素質的提高,促進其終身體育習慣的養(yǎng)成。利用校園文化舉辦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奧林匹克活動是開展奧林匹克教育的有效途徑,但目前還沒有引起北京高校的足夠重視。奧林匹克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素質,對校園精神文明的建設起到重要的補充和協(xié)調作用。因此,我們應加強奧林匹克文化在高校校園的廣泛傳播,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奧林匹克教育活動,營造良好的奧林匹克教育氛圍,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志愿者工作儲備力量,為人文奧運的順利實施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周口師范學院體育系
參考文獻:
[1]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奧林匹克[Z].北京:奧林匹克出版社,2004.112-120.
[2]周愛光.論奧林匹克運動與教育體育科學[J],2002,2:25-27.
[3]RENHAI.OLYMPIC EDUCATION IN CHINA,ICSSPE BULLETIN.2001,33:15-17.
[4]熊斗寅.東西方文化的撞擊與交融――談談中國與現(xiàn)代奧運[J].體育與科學,2002,3:11-14.
[5]何振梁.奧林匹克的文化與教育[J] 體育文化導刊,2000,5:4-7.
[6]孫葆麗.奧林匹克文化和教育的多元化趨勢[J].體育文化導刊,2003,4:24-26.
[7]于振峰,陳媛媛.奧林匹克運動在高校中的教育價值[J].體育文化導刊,2005,6:45-47.[8]陳喜珍.高校中的奧林匹克文化教育[J].體育文化導刊,2004,4:50-52.
關鍵詞:學校武術,教學資源,開發(fā),利用
1 開發(fā)武術教學資源的意義:
1.1開發(fā)利用武術課程資源是武術課程實施的必要前提:
武術課程資源與武術教學之間存在著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沒有武術課程資源,武術課程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武術課程資源決定了武術課程的外延范圍,因為武術課程資源經過教育學加工后并付諸實施才成為武術課程,所以武術課程的實施水平和范圍取決于武術課程資源的開發(fā)程度。
1.2開發(fā)利用武術課程資源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和老師的全面發(fā)展。
武術師資和學生都是武術課程資源,同時也都是開發(fā)武術課程資源的主體之一。在開發(fā)武術課程資源的過程中,可以開拓教師的視野,完善其知識結構,提高教學水平,使其教育觀念、方法適應社會發(fā)展和課程改革的要求。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陶冶其情操,培養(yǎng)高尚的人格。
1.3開發(fā)利用武術課程資源是弘揚民族精神,傳播傳統(tǒng)文化的需要:
武術作為民族傳統(tǒng)體育,在其發(fā)生發(fā)展中滲透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受到中華民族精神的滋養(yǎng),武術就是民族精神,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開發(fā)利用武術課程資源,也就是拓寬弘揚民族精神的手段和渠道。
2 現(xiàn)有武術教學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狀況分析
2.1人力資源:
教師是最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的素質決定了教學資源的識別范圍、開發(fā)利用程度和效益發(fā)揮的水平?,F(xiàn)在中小學中武術專業(yè)教師在體育教師中的比例非常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計。蔡寶忠《學校武術教育的現(xiàn)狀_有米難為無巧婦之炊》中提到根據云南的調查資料:在調查的441 名中學體育教師中不能掌握中學武術教學內容的有268 人,占60.8%;江蘇的調查資料表明:對86 所大中小學的575名教師進行調查,60% 以上的人對武術不通或不感興趣,只有10% 的有武術專長;山東的調查資料顯示:對133 個市縣、區(qū)所有的第一中學調查,有124 所學校沒有武術專長教師,高達93.2%。這種師資現(xiàn)狀,是很難承擔起學校武術教育任務的。在翟少紅的《試論中小學武術教材改革的出路———從課程、教材、教師、學生角度進行探討》中浙江省問卷調查42 所中學173名體育教師武術教學情況, 有104 名教師上武術課, 占總數的60%; 有69 名教師從不上武術課, 占總數的40%。很多體育教師看不懂武術圖解, 自身難以學習提高。徐培興在“中學武術教學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研究”一文中指出,“許多教師無法勝任中學武術教學”。面對武術教學中存在的“三多”問題(1)動作多;(2)方向路線變化多;(3)每一個動作包含的因素多,大部分體育教師由于自身武術技能的局限性,都不能很好的解決,因此而放棄了武術的教學工作,轉向自己所擅長的項目,導致了武術項目被邊緣化。由于民族傳統(tǒng)體育專業(yè)畢業(yè)生沒有教師資格證,進入學校教學的并不多,大多數進入別的行業(yè)或是從事運動訓練,所以形成了現(xiàn)有的師資無法滿足武術的教學,專業(yè)的武術師資卻不能進入學校工作。
2.2物力資源:
大部分中小學都有體育運動場,少數學校有體育館,但是其中針對武術而設置的體育場館卻非常少。武術的器材由于產品質量差,檔次不高,而且損耗快,所以大多數學校都沒有購置。練習武術本應該穿著我們的民族服裝,但是由于過去長時間意識形態(tài)對武術項目的認識和穿著民族服裝的傳統(tǒng)的影響,今天的武術服裝始終局限于老年人健身服,服裝款式設計觀念陳舊,不受年輕人喜好。武建偉在《我國中小學武術教學的普及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中提到在體育場館、器材建設方面,大部分中小學都有田徑、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等項目和數量不等的場地和器材, 很少有武術專用場地和器材, 完全說是資金的問題恐怕很難說得過去, 應該說在人們的心目中, 西方體育項目的位置高過了傳統(tǒng)體育項目, 掩蓋了傳統(tǒng)體育項目。李成銀、劉蓬翔等人的《山東省城鎮(zhèn)中學武術教學現(xiàn)狀的調查與對策研究》中提到36.3%的中學沒有任何武術器械, 建議武術項目應該加入體育中考之列, 同時建議中學應該有一定的武術器械做保證。韓林在《武術之鄉(xiāng)徐州中學武術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研究》一文中提出硬件設施不足導致教師缺乏熱情, 場地器械經費不足, 相應的對武術教學的建設與投入不足, 使得在中學開展武術教學遇到嚴重阻礙。毛偉偉在《中學武術教學問題的再研究》發(fā)現(xiàn), 大多數中學沒有相應的武術場地, 只是在室外隨意找塊地或者是在田徑場上課。論文參考網。由于對武術項目的不重視,學校在進行體育設施建設時往往忽略武術的硬件設施和相關器材的購置,以致于中小學武術教學沒有與之配套的服裝、器材、場地。
2.3內容資源:現(xiàn)行中、小學武術教材內容進行整理、統(tǒng)計分析表明,翟少紅的《試論中小學武術教材改革的出路———從課程、教材、教師、學生角度進行探討》中提到近半個世紀以來, 我國武術運動主要開展了套路運動。論文參考網。中、小學校武術也主要是順延著套路運動形式進行教材編寫。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存在以下問題:(1)教學內容入門難,提高更難,同時動作中所包含的攻防含義不明顯,甚至根本就沒有,以單調枯燥的套路重復練習記憶為主要形式,強調對技術的掌握,缺乏對其內容使用的拓展,不符合現(xiàn)代青少年兒童身心發(fā)展需要。(2)教學執(zhí)行技術傳授的單一模式,缺乏深層次的文化傳播和民族精神的培養(yǎng)。長時間計劃經濟下對人的惰性的培養(yǎng),導致武術教學內容既沒有繼承傳統(tǒng)武術的技擊性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又嚴重與時代脫節(jié),缺乏符合現(xiàn)代快節(jié)奏生活的休閑性和文化需求的多元化,因此出現(xiàn)學生喜歡武術,卻不喜好上武術課的這一奇怪現(xiàn)象。(3)在教學組織實施時,延續(xù)著競技武術的訓練模式,以“基本動作-基本功-套路”為主要教學技術路線。或者別出心裁的去掉基本動作基本功,直接進入套路教學,這樣教學即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又嚴重打擊學生學習武術的積極性。
3 結論和建議
3.1人力資源:
教師的素質決定了教學資源的識別范圍、開發(fā)利用程度和效益發(fā)揮的水平,因此加強對武術師資力量的培養(yǎng)是武術教學資源開發(fā)的重點。建議:(1)首先設立師資培訓短期發(fā)展目標,教育、教研部門要加大對體育教師武術技能和理論的培訓,使其在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技能上得到切實的提高。(2)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對體育教師的武術素質(包括武術理論、武術技術和教學效果) 進行考核,在中、小學培養(yǎng)一批高水平的武術學科帶頭人, 造就一支符合時代要求、能發(fā)揮示范作用的骨干教師隊伍。(3)加強督導評估,建立表彰獎勵機制。論文參考網。對教學和科研工作實績突出的學校和體育教師要定期進行表彰獎勵。要注意把在武術教學中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工作作為表彰獎勵的一項重要內容, 大力宣傳他們的先進經驗和事跡, 推動武術教育工作持續(xù)健康地發(fā)展。
3.2物力資源:
建議:(1)建議教育管理部門重視和正視武術的地位和作用,在學校建設中為武術場地器材留出一席之地?;蛘咴谝延袌龅厣线M行進對性的改進,比如體育場可以開辟一塊草地作為武術課教學用地。體育館也可以布置一些武術方面的古訓,設置沙袋掛架作為學生練習使用等等為學生營造一個學習武術的環(huán)境和氛圍。(2)必須明文規(guī)定武術課師生必須穿著武術服裝。武術服裝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設計,統(tǒng)一制作,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做到“以人為本”。
3.3內容資源:
建議:(1)改造現(xiàn)有武術內容,強調內容生活化、實用化,要多元化教學,不光教給學生武術技術動作,也要對動作的防身、健身方法傳授給學生,同時在技術教學的過程中更要強調武術中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內涵,要用武術來培養(yǎng)學生頑強拼搏、不畏困難的精神,同時也要培養(yǎng)尊師重道的高尚人格。(2)改變教學的方式,在教學中要改變以往的培養(yǎng)運動員的訓練模式,不能只走套路的單一路線,不能只讓學生重復枯燥乏味的動作練習,要適當加入實戰(zhàn)對抗以及配合對練的內容。同時也要結合生理學和解剖學進行武術養(yǎng)身,健身的講解。
參考文獻:
[1] 周登嵩. 學校體育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
[2] 邱丕相. 中國武術文化散論[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3] 武建偉. 我國中小學武術教學的普及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 搏擊•武術科學,2007( 5 ) .
[4] 翟少紅. 試論中小學武術教材改革的出路———從課程、教材、教師、學生角度進行探討[J]. 中國體育科技,2005( 6 ) .
[5] 郭慶平,張月會,劉蓬翔,等. 山東省城鎮(zhèn)中學武術教學現(xiàn)狀的調查與對策研究[J]. 山東體育科技,2002( 2 )
[6] 蔡寶忠. 學校武術教育的現(xiàn)狀_有米難為無巧婦之炊[J].中國學校體育,2007( 5 )
[7] 毛偉偉. 中學武術教學問題的再研究[J]. 內江科技,2007(7)
[8] 韓林. 武術之鄉(xiāng)徐州中學武術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6 )
摘 要 自體育用品產業(yè)迅速發(fā)展以來,國內各運動品牌企業(yè)發(fā)展速度呈迅猛加速之勢,其營銷策略更是層出不窮,作為國內典型的特步也毫不例外。本文從特步媒體營銷策略入手,針對特步公司目前營銷狀況,分析該公司加入新媒體元素后,其營銷策略對于特步的積極與消極影響,進而完善其公司的媒體營銷戰(zhàn)略。
關鍵詞 淺析 特步 新媒體 營銷策略
目前,國際體育產品正日漸涌入國內市場,勢必給國內體育用品行業(yè)帶來新的沖擊。特步作為國內體育用品行業(yè)的典型代表,就新的營銷策略,筆者認為正是借助知名媒體品牌合作,推廣“時尚運動”的理念,使目標消費群體接觸廣泛的網絡媒體,提高品牌影響力。
一、新媒體的營銷策略
(一)營銷策略
營銷策略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某一企業(yè)或者經營性的公司為推廣、推銷其產品、服務等實施的一系列方式、方法、手段、思想等有形的和無形的內容的集合。
(二)新媒體
新媒體是在高科技術革命沖擊下的一種前沿媒介,不再只拘泥于傳統(tǒng)電視廣告、報紙于一體的舊媒體時代的傳播介質,它融合了網絡、媒體、電視廣播、新的APP軟件。
(三)特步的營銷策略
筆者通過查找資料了解特步公司的營銷策略,其公司采用重點突出自身產品的優(yōu)勢,獨到新穎、吸引受眾目光、提高營銷業(yè)績的策略來鞏固自身的體育地位。而新媒體營銷手段,無疑對其產品的銷售是一個良好的契機。
二、特步舊媒體的營銷策略
對于隸屬于福建地區(qū)的一家體育用品特步公司于2001年出現(xiàn),剛起步的特步通過大量紙質媒體―報紙、雜志、海報等的發(fā)行來刊登特步的信息讓內陸人知曉,為此打開了門路。隨之,特步為了加大對品牌宣傳不斷運用媒體技術,強制性在電視節(jié)目上方插入簡短精煉的宣傳,但因為這種廣告植入只有在人們忽略電視內容才會悉心品讀并去關注特步,其效果不佳。
三、特步新媒體的營銷策略
(一)特步微博、微信等的新媒體策略
特步專門開通官方微信、微博來積極推廣其旗下產品,通過與粉絲私信互動從而加深人們對特步產品的認知,熟知特步產品的性能,為特步產品打開更加廣闊的銷售途徑和市場。通過微博關注對粉絲發(fā)放獎勵、微信朋友圈更新對轉發(fā)者發(fā)紅包獎勵等,這點極大地提高了特步的知名度并為其本身獲得了廣大好評。
(二)特步動態(tài)廣告宣傳、綜藝贊助的新媒體策略
特步公司講求從戰(zhàn)略角度出發(fā)去積極地推動產品營銷,運用動態(tài)的明星運動廣告來展現(xiàn)特步體育產品,擴大產品的知名度。而且在代言同時插入廣告語對特步品牌加以定位的宣傳,能夠在消費者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建立體育品牌的良好形象。同時,熒幕廣告、綜藝冠名策略增加潛在消費者,無形之中勾起很多觀眾的購買欲,這可以對其品牌的促銷起到很好的推動效果。
(三)電視劇、電影的植入,加大了特步營銷率
特步對當下很流行的電視劇和深獲人心的電影中間接性的植入廣告和圖標,直接推動在市場營銷中的效率。最近流行的《一生一世》電影中,可以清晰看到特步logo,這不僅是特步對電影內容的宣傳,更是對特步品牌自身的宣傳,不僅在與觀眾的互動上增加了信任感,同時提升了經濟效益,對于特步這樣的品牌企業(yè)來說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
四、特步新媒體營銷策略的實施成效
(一)特步運用新媒體營銷策略提高了收入
據不完全統(tǒng)計,特步企業(yè)在2007年正式上市進入國內體育用品行業(yè),開始大范圍大規(guī)模的采取新媒體的營銷策略,并在不超過5年的時間里成為國內體育產品業(yè)里銷售量市場占有率前三甲。加上2008年奧運會的契機,體育產業(yè)迅速躥紅,特步公司更是加大了對新媒體營銷策略的大步推廣,給特步帶來了最直觀的經濟收入。
(二)特步新媒體策略帶來更多的市場信息
特步利用新媒體形式豐富、互動性強、渠道廣泛、覆蓋率高、精準到達、性價比高、推廣方便等特點在現(xiàn)代體育用品行業(yè)中發(fā)揮越來越有犀利的優(yōu)勢。新媒體傳播給特步帶來了更多消費者的需求信息,更加方便了特步的改善和調整。與傳統(tǒng)的媒體方式相比,不僅在信息的傳播上體現(xiàn)出高速準確的效果,而且在潛在消費者的影響中也起了很快的溝通性能,在科技中直接與消費者對話,加速了特步品牌特色。
(三)特步新媒體策略加速了品牌形成
特步積極贊助各類賽事,使得新媒體傳播把特步推上了另一個高峰。2008年奧運會的成功舉辦,給行業(yè)內不少體育品牌都帶來了新的機遇,同時為了應對競爭,特步在2009年還與天娛娛樂傳媒公司簽訂協(xié)議,利用人氣明星做代言人,冠名贊助快樂女生等知名藝人全國巡演,在最快速有效的時間里借助快樂女生的人氣提高特步品牌的知名度。
五、結論與建議
(一)特步采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傳播加深消費者對特步產品了解,為特步產品打開更加廣闊的銷售途徑和市場。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二)特步采用的新媒體策略,提高了特步的品牌影響力,贏得廣大觀眾的信賴,拉動隱型消費者,促進特步營銷。特步運用新媒體策略同時應注意其存在的弊端,有效地避免,并將新媒體策略的優(yōu)勢更加有效地放大,將對特步公司的經營創(chuàng)造又一新高。
參考文獻:
[1] 董昆.論中國體育品牌的營銷策略[J].中國經貿導刊.2010,(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