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英語口試

英語口試

時間:2022-03-05 08:39:1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英語口試,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英語口試

第1篇

一、BEC口試題型與特點分析

BECPreliminary口試時間為12分鐘,2~3名考生一組。兩位考官主考,一位interlocutor負責提問題,另一位assessor旁聽。Interlocutor為每位考生分別評出一個總體印象分,assessor的評分細化為四項,分別是語法與詞匯、語段連貫表達、語音語調、互動交際,各占25%。BEC口試分為三個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在商務活動背景下用英語進行口語交際的能力。PartOne:Interview考生自我介紹和考官提問。PartTwo:Mini-presentation1分鐘陳述(Whatisimportantwhen…?)。PartThree:CollaborativeTaskandDiscussion合作討論。口試的內容涉及商務聯絡與交往、公司發展與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與銷售、產品與服務、制定計劃和安排工作等。

根據Hymes最初提出的“交際能力”的概念和Bachman關于交際能力構成的最新模式,強調語境和交際功能為特征的交際性語言測試理論的形成已代表了未來語言測試的發展方向。而BEC口試主要考查考生在商務交往過程中運用英文的能力,考題及情景的設置都與職業有關,也反映了BEC考試注重情景環境中語言交際功能測試的特點。因此,BEC口試的模式體現了交際性語言測試理論的理念。

二、基于BEC口試的英語口語教學策略

項目教學法又稱為以項目為基礎的教學方法(Project-basedLearning)。該教學法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行動,是一種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項目為媒介,以職業能力為目標,以社會為背景的系統的教學方法。項目教學法已成為當前我國職教課程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對高職院校教師職教能力的一種挑戰。項目化教學模式突出了“職業導向、任務訓練、學生中心”的原則,有效地建立了課堂教學與工作任務之間的聯系,體現了“工學結合、能力本位”的高職教育理念在教學中的運用。將項目教學法運用于BEC口語教學也符合BEC考試的交際性語言測試的功能與特征。

根據劍橋商務英語課程中涉及的不同商務情景及工作任務,可將該課程的教學任務設計為以下幾個不同的項目(見下表)。基于BEC口試的口語項目化教學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項目導入(Lead-intasks)、學生準備(Preparations)、成果展示(Presentation)、項目評價(Evaluation)。教師確定項目任務后先做示范性演示,同時要求學生搜集相關資料進行自主拓展學習,而后幫助學生進行小組成果展示,最后做出項目評價和項目資源共享。商務情境分類基礎上的項目化教學設計,使課程教學目標和學生學習目標更加明確,以項目帶動教學的方式使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大大提高。通過項目任務的訓練,促進了學生在實際交際環境中使用英語的能力。

作者:湯麗拿 單位:浙江職業技術學院應用語言系

第2篇

關鍵詞:PEST口試;口語交際能力;培養

PEST考試全稱為全國公共英語等級考試,共有五個級別。一級是初始級,五級是最高級別。有些職校規定英語專業學生必須通過一級考試才能獲得畢業證書。一級考試要求考生:(1)能夠使用簡單的單詞、短語、句型生成話語;(2)能夠恰當應用固定詞組;(3)能夠進行積極的、有回應的交流,并能用簡單的補救策略解決交流困難。筆者今年有幸擔任本校一級口試的考官,在主持口試的過程中感受頗深。現就一級考試的現狀及對策進行分析。

口試題型分析

PEST一級口試的形式與程序:口試時,采取兩位考官考察兩名考生的形式,考試時間為8分鐘。一級口試分兩節考查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A節:考生個人情況介紹;考查學生初次見面時向他人提供實際情況的能力;考生不僅要回答教師的問題,也要談論日常生活及興趣愛好等。B節:看圖問答;兩位考生互相問答;考查考生根據信息卡,依照具體事實相互問答的能力。

考生存在的問題

詞匯貧乏,語法知識不足在A節考試即考生進行個人信息介紹的過程中,當被問及“Where do you come from?”時,有些學生回答“I come home.”顯然,這些考生沒有明白“come from”的含義。當被問及“Do you like English?”時,學生竟回答“I very like English.”這說明考生不了解英語與漢語的語序差別。另外,在表達過程中,學生還不時出現時態錯誤。詞匯與語法知識的缺乏,使學生在表達過程中詞不達意,有話不會說,甚至無話可說,影響了交流。

語音、語調不準確考生在這方面的主要失誤有:(1)單詞音準較差。如將“think”中的“th”發成“/s/”音;將“maths”中的“th”音吞掉,造成元音發音不到位,聽起來似是而非。(2)語調錯誤。如疑問句“Do you go to the bus station by bus, by bike or by taxi?”未用升調。再如意群劃分不清,句子的重讀與弱讀不明顯,語調生硬,很難聽懂;有些學生不敢大膽說話,教師近在咫尺卻無法聽清他的話語。

互動交際障礙學生初次參加正式的英語口試,表現得很緊張。有些考生一進考場就面紅耳赤,回答問題時結結巴巴,甚至緊張得說不出話來或一問三不知。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平常缺乏用英語交流的訓練,心理素質差。另一個原因是由于缺乏英語知識,以至在考場上啞口無言。分析PEST考場上打招呼、個人信息介紹、互動交際以及考生在考場上的表現等情況,我們深切體會到應當采取交際法教學提高職專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口語交際能力培養

外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使每個學生都具備交際能力。PEST口試則是針對學生交際能力進行的考查。應用語言學家Canale曾指出,交際能力的內涵是:(1)語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是對語言符號系統本身的掌握,也就是對語法、詞法及語音規則的掌握能力。(2)社會語言能力(Sociolinguiatic Competence),要求語言表達要得體。(3)語篇/話語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指在運用語言時保證語言連貫、流暢的能力。(4)應付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指在交際中遇到困難時,有策略地繞過困難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語言基本功的訓練和應用能力的培養,并且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其口語交際能力。具體做法如下:

語言基本功的訓練基礎階段的交際教學以培養學生的語言基本功和言語基本交際能力為主。其教學過程可安排如下;第一步:從語言學角度對所學內容進行講解,給學生清晰正確的語言概念,同時,圍繞所講項目組織語言練習。練習以訓練學生某一單一語言能力為主,以單音、語調、詞匯、句型為重點。訓練應以記憶模仿、機械練習為起始,以課文為基礎,以語音語調為切入點。讓學生反復聽課文磁帶,模仿磁帶中的語音語調,練習時,注意重讀、弱讀、連讀、失去爆破音、輔音連綴等。這種模仿能夠提高學生口語表達的流利程度,培養他們良好的語感。第二步:詞匯與語法。職專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差,在進行口語基本功訓練時,起點要低,步子要小,坡度要緩。訓練先從單詞組句開始,再由短句到長句、由簡單句到復合句。以《英語初級口語》Lesson10為例。本課的重點句型為tell sb.about sth.教師可作如下示范:轉貼于

tell

tell him

tell him about the film

I told him about the film

I told him about the film that I saw yesterday

然后要求學生用tell sb.about sth.造句,以小組為單位,依次進行練習。長時間的機械練習能幫助學生有效地積累詞匯和語法知識,掃除語言障礙,為口語能力的提高打下扎實基礎。完成模仿重點句型的機械操練后,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進行記憶和模仿表達。如讓學生分組進行模仿情境對話訓練,并根據課文內容回答問題、背誦課文等。目的是把詞匯和語法知識以語篇形式輸入學生頭腦,讓學生吸收消化語言材料,使學生對語言材料的內容、感情、語氣等有一定的表象語感,提高其語言能力,為進一步訓練語言能力奠定基礎。

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語言應用能力要從兩方面入手:

1.轉述表達。課堂上常用的手段包括復述課文、看圖說話、歸納中心思想、猜詞等。復述課文應在學生已吸收消化語言材料的基礎上進行。復述時,教師要先進行示范,然后給出以不同方式開頭的句子,要求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復述。復述時采用接龍的方法,每位學生輪流說出兩個句子,下一位學生的句子應在意義和邏輯上與前一位學生相銜接。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必須認真聽、仔細想、馬上說,達到了語言訓練和英語思維訓練相結合的目的。比如進行看圖說話訓練。PEST口試中,看圖說話是一項重要內容。因此,應將這項訓練貫穿口語教學的始終。《英語初級口語》中每一課都配有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畫。教材對圖畫的描述要求較高,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水平重新設計題目,降低難度,使之與一級口試的難度吻合。以Lesson9為例,圖畫里Peter生病躺在床上,母親打電話請醫生前來診治。教師可以給出幾個關鍵詞“Who?What?When?Why?Where?”要求學生以pair work的形式針對圖畫互相問答。如A:“Who is in bed?”B:“Peter is.”A:“Why is he in bed?”B:“He is ill.”A:“what’s his mother doing?”B:“She is calling the doctor.”……這種練習比較簡單,與PEST的題型相匹配,學生樂于參與。經常進行此項訓練,能提高學生的社會語言能力和應付能力。

2.自由交際表達訓練。提高階段的交際教學主要培養學生的連貫言語表達能力和較全面的外語交際能力。這種能力首先表現在對所學內容的整體理解上,如對篇章結構及思想內涵的理解。這一階段要對學生進行自由表達訓練。訓練手段包括小品表演、討論、辯論、講故事、每日自由談等。其中自由談是口語課必設的環節。每節課用10分鐘時間,讓學生按座位順序上臺發言,人人都有機會發言,話題內容不限。學生發言的內容可以是“say something about yourself/your school/ bedroom/ family. Describe sb. Or sth.you like best.”此時,教師的身份是聽眾,不應打斷學生的發言,不要隨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學生發言結束后,教師應對其發言情況作簡單評講,以鼓勵為主。這種訓練能夠鍛煉學生的語篇/話語能力。討論問題也是自由交際表達的重要手段。教師可以啟發學生對課文中的人物性格、思想品德、幽默語言、職業道德等話題進行討論。例如針對《英語初級口語》中的Lesson 10,可以請學生展開下列討論“Is this a humorous story? Where does the humor lies? What do you want to do after you graduate?Give your reason. Do you like the work of clerk? Why or why nor?”這種訓練方式不僅能提高學生應用英語的能力,而且能把思想教育、職業道德教育融入教學之中,達到學科滲透的目的。小品表演無疑是自由交際表達的亮點,要求學生自由組合,扮演課文中的角色,以課文為基礎,用自己的語言把課文擴編為小品。教師首先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排練,然后由每組分別派員參加表演比賽,把競爭機制引進課堂。這種訓練方式富有趣味性,能激發學生參與交際的興趣與積極性,學生反映良好。在娛樂中,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應付能力得到提高,達到了愉快學習的目的。

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為了避免學生在考官面前因緊張而“啞口無言”,教師應盡量創設真實情境,讓學生在“做中學,用中學”。從注意、記憶、思維、情緒等角度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狀態。還應當定期進行模擬考試,測試的方法與內容可參考一級PEST口試。通過反復模擬、練習,學生積累了考場經驗,可減少心理壓力,從而能夠在真實的口試環境中發揮應有的水平。

第3篇

關鍵詞:全國國際商務英語證書;初級口試;應試策略;情景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H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118(2012)11-0385-02



一、引言

全國國際商務英語證書(BECT)考試是由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和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合作舉辦的權威性考試。該考試根據商務工作的實際需要,從聽、說、讀、寫、譯五個方面對考生在商務和生活環境下運用英語的能力進行全面考查,尤其注重考生在跨文化商務環境中進行溝通和交流的能力。和其他英語考試不同,BECT考試將口語測試納入考試范圍,地位與聽力、閱讀、寫作、翻譯并重,考生只有同時通過筆試和口試,才能獲得證書。然而這也正是讓許多考生相當頭疼的原因,傳統的中國教育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的強項絕大多數是在筆試部分,真正的口頭表達往往不盡如人意,甚至成為了許多考生拿到證書的“攔路虎”。

二、BECT初級口語考試的形式和內容

全國國際商務英語培訓認證考試(初級)口語考試由三部分組成:口頭作文、商務句子口譯(中譯英)和商務會話。時間為每組12分鐘左右。

第一部分口頭作文題目涉及商務活動中的常見話題,題目中提供三個信息要點供考生參考。考生準備兩分鐘后,圍繞該話題作約兩分鐘的口頭陳述。第二部分中譯英題目為兩句漢語,句長不超過20字,要求考生口頭將中文句子翻譯成英文。第三部分商務會話由兩名考生共同完成。每位考生在會話開始前各自拿到一張提示卡,包括相同商務情景描述和不同的提示信息。考生根據提示卡各自準備兩分鐘后,共同完成一個簡單商務會話,時間約為兩分鐘。

三、考生存在的問題和困擾

該口試主要考查考生在商務情景中運用英語進行口頭交流的能力。要求考生不僅具備一定的英語口頭表達能力,還要具備基本的商務知識,熟悉一般的商務場景和常用的商務術語,能夠在日常接待、會議安排、產品描述、業務聯系等商務活動中進行交流。

筆者自該考試于2007年推出之時就從事對相關考生的培訓工作。五年來,經過不斷觀察和探索,發現大部分考生在備考和考試時,都認為口試中的第一部分,即口頭作文部分是他們最大的“攔路虎”。形成困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一)不能透徹理解題目;(二)不能充分展開陳述;(三)各要點之間不能有效銜接。

四、BECT初級口試的應試策略

根據上面發現的原因,筆者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應試策略。

(一)透徹理解題目

這一部分考生拿到題后有兩分鐘的準備時間。此時,考生應仔細閱讀題目,根據提示和平時積累的商務知識,確定要陳述的內容。這一部分是決定考生能否給考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的關鍵所在,考生應在考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平時考生可多翻閱一些商務知識方面的書籍,中英文皆可,旨在積累一些相關方面的知識,盡量做到拿到話題后能迅速理解題目含義,組織內容從而能順利陳述。下面我們拿一道題目舉例說明。

How do we promote new products?

.By advertising

.By attending a trade fair

.By using discount, free offer or gifts in selling

考生看到這個題目后,應聯想到這是關于如何促銷新產品的話題。如果不能透徹理解標題,可以先看一看下面的三個提示信息,通過信息提示來推測題目的具體含義。該題中,從這三個信息提示點,我們可以推測出,“通過廣告、參加商品交易會和在銷售中打折等手段來promote新產品”,因此,這是在考查考生對新產品的促銷手段是否了解的問題。

(二)運用舉例等方法展開敘述

理解題目后,接下來考生就要根據題目構思要陳述的第一句話了。第一句話通常都是對主題問題的回答或概述,即簡單地對標題的問題做出回應。如上題,我們看到的問題是“How do we promote new products”,那么第一句話可以是“We can take three methods to promote new products”來開始陳述。這一點在培訓后,大部分考生都不難掌握。

最大的難點在于考生面對考題所提供的三個提示信息,無法充分展開敘述。大部分考生都習慣用普通的陳述法即描述法來陳述自己的觀點,而這樣做的后果是表述很蒼白、沒有說服力。解決這一困擾的方法是考生可以聯想下中文中撰寫議論文常用的論證方法—舉例說明法來展開敘述。

(三)運用過渡性詞語和連詞等進行上下文連接

表述連貫、思路清晰是該部分考核的一項重點,而大部分考生在這方面存在較大的困擾。為了使整個篇章結構嚴密,增強說服力和感染力,考生應在句與句之間,恰當地使用一些過渡性詞語。常見的有:

表列舉:for example,for instance,that is to say, etc

表補充:besides,in addition,moreover,etc

表對比: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in spite of,etc

表原因:because of,thanks to,due to,owing to,etc

表結果:therefore,thus,as a result,so,etc

表結論:to conclude,in a word,in brief,to sum up,etc

表轉折:however,nevertheless,yet,etc

五、BECT初級口試對教學的啟示作用

語言情景認知論認為,人與人之間的交際過程之所以能夠實現,正是語言與情景相互作用的結果。一旦離開了情景,語言活動就難以實現其交際功能。BECT口試的考點便是考生在商務情景中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這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注重培養和訓練學生的語言交際運用能力,盡可能地設計一些仿真的商務情景,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提供語言實踐的機會。情景的生動性和形象性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并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融入到實踐之中。由此可見,教師采用情景教學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商務知識,同時有利于學生提高BECT口試的成績。情景教學法(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由英國學者Homby首先提出并創立,是20世紀60年代英國外語教學所采取的主要方法。情景教學法指教師運用語言及各種教學手段,將設計的情景導入教學過程中以引發學生的思考,或讓學生模擬一個情景,使學生如同身臨其境一般,投入感情,思維活躍地去感知、獲取所學知識。那么如何設計情景進行商務英語課的教學呢?

以我院應用英語專業大二學生所學的《商務英語技能訓練》課程為例,筆者在該門課程中開始前,設置了一個大環境,成立了一家一定規模的服裝進出口公司。隨后,依據一名外貿業務員進入一家外貿公司后所要經歷的主要工作任務,設計了多個可供學生模擬的情景進行教學。例如,我們的第一個情景就是面試,讓學生分組充當面試者和面試官,面試者提供簡歷等面試所需材料,面試官根據其在公司的職位對面試者提問進行面試,最后挑選合適的應聘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無論是面試官還是面試者都被要求采用英文進行表述,尤其是充當面試者的學生,必須用英文進行簡短的自我介紹,這大大地提高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而這個情景的設計又十分貼合他們今后的工作,任何一位學生都即將面臨找工作被面試的情景,因此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學習興趣非常濃厚。同時,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商務知識得到了拓展,口語表達能力進一步提高,為BECT口試的備考打下了基礎。

六、結論

口語表達能力是不能一蹴而就的,考生不可能臨時準備,而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應試策略,系統、全方位地復習備考。情景教學法在商務英語教學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應充分加以利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得當的教學方法,可以使教學效果和與教學密切相關的考試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文秋芳.英語口語測試與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43.

[2]郭麗.BEC考試中交際性語言測試的特征[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9(11):27-29.

第4篇

關鍵詞:小學;英語;口語教學

“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根據這一核心思想,英語課程改革明確了英語課程在基礎教育發展戰略中的地位,把它列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課程。這是因為學習英語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性格、高尚的品格和堅強的意志。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小學英語教學中對于聽說能力的要求有了明顯的提高,培養“說”的能力已成為英語學習初始階段的主要教學目標之一。而如何科學、全面地測試、評價學生“說”的實際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有必要探索一種既有一定可行性,便于教師操作,又能發揮測試應有的功能,體現培養素質人才的口語測試方法。以下是我的觀點和做法:

一、明確小學英語口試的目的

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語音、詞匯、功能、話題、語法),建立初步的語感,是小學英語教學的主要教學目標之一,并且小學英語教學是以聽說為主要的訓練項目。而小學英語口試的目的就是檢查學生是否具備了一定的口頭表達能力,看他們是否能就某些交際性主題進行正確的表述,并幫助學生進行自我分析、診斷,以利于他們后繼學習。

二、遵循小學英語口試的原則

1、同步性原則。 小學英語教學是基礎性的教學,學生所學的詞匯、句型、功能是有限的,他們的語言輸出的范圍不可能超越他們的學習內容,因此在口語命題時一定要注意口試試題要與學生所學教材內容相關,這樣我們才能如實客觀的評價學生。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第三冊有Mr King自述“My Family”一文。在口語測試題中就可設計一題自述“My Family”。這類試題源于教材,體現了同步性,又高于教材,體現了創造性,并且試題內容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體現了趣味性。

2、交際性原則。口頭交際是人類最直接的語言交際活動。在設計口試試題時要盡可能圍繞教材所體現的語言交際功能,這樣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中習得的英語知識和英語表達能力迅速地遷移到實際生活環境中去,以求達到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這類口試試題如:讓學生在所給的情景中自編自演一段對話。

3、趣味性原則。口語測試要避免枯燥、單調、機械化,尤其是小學英語口試更應該富有趣味性。首先,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制不同類型的試題,使口試試題內容多樣化,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想說。此外口語的組織形式也應多樣化,如小組活動、對話表演、師生對話、個別講述等,也就是說教師要在采用平時教學過程中運用的各種形式。這樣學生既熟悉,又樂于參與,消除了口試的緊張心理。

4、激勵性原則。英語口試與筆試、聽力測試不同,它在評分標準上有一定的主觀性。因此教師可以把口試與學生的學習興趣等非智力因素結合進行評價。在口試過程中,教師對學生付出的每一步努力、獲得的每一點進步都應給予肯定、鼓勵,這樣使得口試不理想的學生能主動向教師提出讓他們重考,而不至于讓學生對口試望而生畏。我認為,口試只是一種手段,如何通過口試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才是口試真正的收獲,我們所尋求的合理的、相對客觀的評分標準也會在這種和諧的氛圍中得到解決。

三、小學英語口試的主要題型

(一)機械性學習型。這類口試題主要是為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提供的。對于這類學生,應著眼于培養開口與養成好的口語學習習慣,如朗讀課文、回答教師簡單的問題等等。

(二)練習性輸出型。這是針對大多數學生的。主要是提供一些活動思路,如展示一些圖片、話題、角色,讓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材料來靈活運用所學語言。

(三)交際性輸出型。這是針對部分口語好的學生所設置的。例如提供一個情景,讓他們(2-3人小組)自己主動地承擔角色,組織活動。

四、小學英語口試的類型及操作方法

1、形成性口語測試操作方法。形成性口語測試通過平時對學生口語能力的評價,對學生的口語能力的提高起著激勵和導向的作用。教師可以通過每節英語課始5分鐘左右的值日生匯報和一至兩組對話表演等形式來實施測試。值日生匯報的內容有天氣情況、班級常規、英語歌曲、話題簡述等。對話表演主要圍繞某一情景進行對話,由學生課前準備,課上表演。之后采取學生的自評、互評、教師評、教師小結等形式給學生打分和指導,使學生參與評價的全過程,變被測為自測,把學生從被動的地位轉向主動地位,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參與性。在這種經常性有準備的口語測試中,學生口語測試的心理負擔減輕了,口語能力提高了,口語測試其本身也變成了一種學生之間的人際交往和再學習的過程。

第5篇

[關鍵詞]計算機口語測試;效度;信度;可行性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13)08-0076-05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8.015

一、引言

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口語教學與測試日益受到重視。如何為口語教學提供更高效科學的測試方法,已成為諸多學者研究的熱點之一。為解決傳統口試成本過高、學生基數大、教師資源不足、測試者間信度等問題,大學英語口試引入了計算機輔助語言測試(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Testing,CALT)。目前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CALT都處于實驗與探索階段,尚未成為一種成熟的大規模考試形式。為了最大程度的利用計算機技術測試學生的真實口語水平,對大規模計算機口語測試的整體效果進行全面、深入地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鑒于此,本研究從目前我校大學英語正在實施的大規模計算機口語測試入手,以受試者和教師參與口語機考時的認知和態度為切入點,通過對比分析直接型口試教師評分與計算機輔助口試系統自動化判分的實驗結果,探究大規模口語機考的效度與信度,從而為高校更有效地實施大規模計算機口語測試提供可行性建議。

二、文獻綜述

隨著我國大學英語口語教學重要性的日益凸顯,國內許多學者進行了各種口語測試方法的研究和實踐,包括直接型口試、半直接型錄音口試和基于現代化手段的計算機輔助口語測試。目前我國高校普遍采用直接型口試來測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研究者認為,傳統的直接型口試比較貼近現實生活中的口語交際活動,在內涵上也體現了語言的交際功能,考官直接參與考生真實的交際活動,直接觀察到考生的面部表情以及身體語言,因此具有“表面效度高、靈活性大、針對性強的特點”。但是,受考官資源、評分標準等因素影響,直接型口試的評分信度通常較低。在半直接型錄音口試中,考生更注重話語輸出的正確性,口語水平的發揮不受考官的語言水平和情緒的影響,因為口試與評分分開進行,半直接型錄音口試能采集到更多的語言樣本,具有評分信度高和可操作性強等特點,但是其缺乏真實口語交際互動性的弊端也較為突出。

計算機化考試研究始于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才開始走向成熟,并真正開始應用于考試的實踐中。邱東林等基于高校三次大學英語口語機考實驗的基礎上,對比分析了直接型口試與計算機口試的利弊,指出后者具有省時省力、操作簡便易行、評分相對客觀公正、考試語料易于保管的優點。蔡基剛通過對四、六級計算機口試與直接型口試成績的對比分析,驗證了計算機口試的信度和效度,指出計算機口語測試適合目前的社會需求,能夠解決考生人數多、考試成本大的難題。高丙梁在比較和分析非英語專業學生在計算機口試與直接型口試中的表現和應試反應后發現,計算機口試不僅在形式和內容上更豐富,而且在評分的準確性和組織實施的效率上都優于其他口試形式。李玉平和金力的問卷調查也表明大部分學生對計算機口試持認同態度,并指出在設計計算機口試的題型時,測試者和測試管理者應充分考慮考生的情感因素,通過聽覺、視覺等多感官刺激和多形式試題內容,為考生創造較為真實、輕松的語言交際環境。此外,國內許多研究者在肯定了計算機口試優勢的同時,也發現其最不容忽視的問題在于缺乏真實口語的交際交互性。

總的來說,國內專家對計算機口語測試的可行性以及反拔作用等方面進行了初步研究和論證。但是,將計算機口試作為大學英語課程成就測試的一個部分,探討大規模計算機口試的信度、效度和可行性的研究屈指可數。計算機口試能否在高校大規模使用,取決于其是否具有和直接型口試同樣高的信度和效度。根據Shohamy等的觀點,如果同一批考生在直接型口試考官評分與計算機口試系統自動化判分中所得成績具有高相關度,則說明這兩個考試具有相同的效度和可替代性。鑒于此,本研究作為對比性研究,將詳細介紹我校進行計算機口試的實驗,并對計算機口試系統自動化判分和直接型口試教師評分的結果進行對比分析,以學生和教師參與口語機考時的認知和態度為切入點,探究口語機考的效度和信度,為高校實施大規模計算機輔助英語口試提供實證依據和可行性意見。

三、研究過程與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及方法

研究對象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1級雙語前期大學英語教學實驗班的680名學生,通過對研究對象一次計算機口試和一次直接型口試成績的收集和比較,同時結合學生問卷和教師訪談,分析計算機口試的效度、信度和可行性。

2.研究問題與假設

本研究擬通過對比實驗,并結合定量和定性分析,回答三個問題:(1)計算機口試系統自動化判分和直接型口試教師評分的成績相關性是否一致?(2)比起直接型口試,計算機口試的效度和信度如何?(3)大規模計算機口試的可行性如何?

3.題型設計與要求

兩次口試均以2007年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對口語表達能力的較高要求為依據,即考生能用英語就一般性話題進行比較流利的會話,能基本表達個人意見、情感、觀點等,能基本陳述事實、理由和描述事件,表達清楚,語音、語調基本正確。

本研究首先對參與實驗的680名學生進行了直接型口試,口試題型圍繞所學教材內容展開,包括簡答題(short-answer question)和6個主題式對話(talk based on a given topic)。每場口試由任課教師主持,2名學生參加。學生在分別回答完簡答題后。抽取一個話題,經3分鐘準備后進行連續2分鐘的對話交流。

計算機口試使用的軟件系統是由安徽科大訊飛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暢言英語互動學習平臺”。該學習平臺的口試題型由短文跟讀(60分)和話題表述(40分)組成。短文跟讀要求學生在聽完示范朗讀后,大聲朗讀出現在測試軟件屏幕上的文字,約250詞,時間約2分鐘。話題表述由學生根據所給提示,自行組織語言進行表述。經2分鐘準備后,就所給話題進行連續1分鐘的表述,錄音時間為2分鐘。每種題型只有一次錄音機會。學生會看到準備時間和答題時間提示,屏幕下方顯示剩余時間。考試結束后,學生提交試卷,計算機將收集記錄學生答案的錄音文件包,并在屏幕上顯示學生的口試成績(分別給出單項分和總分)。為了契合期末考試內容,話題表述由任課教師從暢言英語互動學習平臺的口試題庫中抽選了與教材主題一致的六套試題,確保話題難易程度接近直接型口試話題。

兩次考試的評分依據包括三個方面:語言的準確性和范圍、話題的長短和連貫性以及語言的靈活性和適切性。計算機口試系統采取題型分項評分法:短文跟讀側重考察語音語調:話題表述側重考察語言組織和連貫表達能力。直接型口試采用綜合評分法,由任課教師獨立打分。每場考試滿分均為100分。

4.研究過程

參與計算機口試前,實驗對象在計算機中心先行體驗了暢言英語互動學習平臺及其考試程序,以熟悉該系統的使用。我校計算機中心有250臺電腦,分為A、B、C、D、E五個區域。考試當天,學生分三批先后進入計算機中心進行考試,按班級就坐在B、C、D、E四個區域,每人一臺電腦,一個帶有話筒的耳機。每個區域內有兩名監考教師,其中一名為任課教師,另一名為技術人員。學生在電腦上輸入學號和密碼即可進入考試界面準備考試。試題由事先準備好的題庫隨機發放,共有六套試題,每場試題有所不同。相鄰座位學生的試題形式相同,內容不同。每場考試時間約為20分鐘,其中答題時間為10分鐘。A區為備用區域,如果學生在口試過程中遇到機器故障等問題,為了不影響下一批考試,這些學生將統一在A區進行補測。

計算機口試結束后首先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共有六個問題,調查學生對口語機考的態度,共發放問卷680份,有效問卷674份。隨后對參與口語機考的六位任課教師進行集中訪談,了解她們對機考整體效果的認知和態度。

四、研究結果與討論分析

1.學生成績對比分析

語言交際能力的評價最終要以測試成績為依據。為此,對兩種測試形式所得的口試成績進行了描述性統計和相關性分析。

表1和表2顯示計算機口試系統自動化判分的分數呈正態分布趨勢,成績集中分布80-84分之間,該分數段集中了25.3%的學生,接近教師評分的分布比例(32.4%),得分在75-79分之間的考生占24.7%,也很接近教師評分(27.4%)。但計算機系統自動化判分的均分低于教師評分,其差異在于前者在70-74分之間集中了25%的學生,而教師評分只占3.5%;同樣,前者在85-89分數段只集中了10.7%的學生,而教師評分的分布比例為27.4%,這可能是因為學生第一次參加計算機口試,難免會感到緊張,或多或少會影響到口試成績。此外,直接型口試中教師對學生成績分布的總體主觀把握也會影響學生口試成績的分布狀態。

表3是對計算機口試系統自動化判分和任課教師主觀評分的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表明兩者之間的相關度達到0.911。根據金艷和郭杰克的觀點,兩個不同的考試進行同期效度研究,如果相關達到0.700,應該說是較為滿意的。由此可見,這次實驗中的計算機系統自動化判分與教師評分具有相當高的一致性。以上分析結果表明,計算機口試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反映學生的真實口語能力,基本可代替教師批量評分完成直接型口試任務。

2.學生問卷和教師訪談的歸納分析

我們以學生問卷和教師訪談的形式進一步探究了大規模計算機口試的信度、效度和可行性。表4列出了學生對口語機考的認知和態度。

(1)表面效度

效度是語言測試理論中的一項重要指標,包括表面效度和內容效度。表面效度指考生對測試的看法和態度。我們通過問卷(見表4)了解學生對計算機口試態度的數據顯示:學生的接受程度高達66%,也有22.3%的學生不能接受口語機考。在測試過程中,學生的情感狀態也會影響到他們對計算機口試的態度。直接型口試中,教師的態度會影響學生的焦慮程度。在沒有教師直接參與口語交流的情況下,50.3%的學生認為機考能緩解焦慮感,29.3%的學生則表現得更為緊張,這說明在計算機口試中,學生面對新的測試手段內心的焦慮是不可避免的。此外,61.3%的學生認為自己下一次機考的口試成績會有提高,只有19%的學生持消極態度。

以上這些數據基本說明計算機口試總體上受到了學生的普遍認可,學生大多持積極態度,并且對下一次機考的成績抱有信心,也就是說,此次大規模計算機口試具有比較令人滿意的表面效度。

(2)內容效度

內容效度指測試中的項目與任務是否與測試的總體目標相符。問卷要求學生對自己的整體表現進行自我評價,結果顯示,53.7%的學生認為計算機口試能夠真實反映他們的口語水平。我校的口語測試為學業考試,所測即所學,試題難易程度取決于教材難度,考試中的口語交際任務與測試的整體目標基本相符,因此學生比較熟悉試題內容,在口語機考中能夠發揮自己的正常水平,對自己的表現較為滿意。但是,相對于直接型口試而言,有49.7%的學生認為計算機口試缺乏真實性。

參與訪談的教師也一致認為,事先從口試系統的題庫中抽取試題,既保障了口試話題與所學教材內容一致,也確保了話題之間的難度系數比較接近。與直接型口試相比,計算機口試解決了耗時多、效率低的問題。但是,有五位受訪教師也指出,口試系統雖然可以考察學生的語音語調、語言組織和連貫表達能力,卻無法測試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由于是人機對話,學生也無法利用身體語言等手段輔助交際,因此,計算機口試過程缺乏了一定的真實性。針對這一問題,有兩位教師認為如果從多維度、全方位去分析口語測試,其真實性是一個相對的動態概念,無論是直接型口試,還是計算機口試,都不可能達到絕對的真實性。經過討論,受訪的六位教師最后達成一致:僅僅通過一場考試就評判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是片面的,因為有些學生會因為口試時面對教師而感到緊張,出現忘詞或肢體語言不自然等情況,而口語機考則很難做到互動。因此,為了更加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需要平衡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兩種考察方式,這樣既可以公正地反映出學生口語的真實水平,又可以減輕計算機口試無法考察交際能力的弊端。

因此,以上數據分析部分證明了計算機口試能夠反映學生的真實口語水平,同時,口語試題具有較高的內容效度。

(3)信度分析

信度是指測試的可靠性程度,表現為測試結果的穩定性,本研究中主要指施考的條件要一致以及閱卷評分要一致。

針對施考條件,受訪教師一致認為在直接型口試中,學生在準備話題時會故意讓口語好的學生獨占話輪,口語較弱的學生則“臺詞”較少,難以保證每個學生同樣的發言時間。此外,直接型口試中排在后面的學生可以向已經考過的學生打聽話題內容,這些都影響了考試的公平性。而計算機口試由屏幕出示話題,相鄰的學生題目不同,屏幕同時顯示每個學生的發言時間,確保了每個學生的樣本的量是相同的,公平性也就因此體現出來了。

就閱卷評分而言,58.3%的學生認為計算機口試的評分更加客觀公正,只有19.2%的學生持反對意見(見表4)。受訪教師也指出直接型口試與評分同時進行,是瞬間的,具有不可重復性,教師必須對每組學生的口語樣本當場做出準確地判斷,給出整體分數,壓力較大,如果沒有較高的專業素質很難做到公正客觀地評分,而且直接型口試評分與教師對學生成績分布的總體主觀把握有關,同時也受教師之間的評分標準不一致、個人喜好、連續評分產生疲勞等眾多因素的影響。相較而言,計算機系統自動化判分采取題型分項評分法,不受主觀因素影響,使得評分結果更客觀、穩定、公正。

由此可見,本次計算機口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施考的條件,確保了評分的一致性,由此提高了測試的信度。

(4)大規模計算機口語測試的可行性

根據以上分析,在保證同樣的效度、信度前提下,大規模計算機口試的可行性涉及考試組織實施、考官評分資源、考場設備、考試時間等成本因素。

與直接型口試相比,受訪教師認為計算機口試有三點優勢:(1)省時、省力。以往需要一周的課時進行隨堂口試,而大規模計算機口試只需1.5小時即可完成。(2)語料易于保管。學生的原始聲音資料可以完整保留。考試結束后,教師可以按需要進行各種分析,為以后的考試、科研和教學提供各種有益的參考依據,而直接型口試卻做不到這點。(3)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這次的口語機考對雙語班學生的視聽說自主學習起到了督促作用。自從通知學生期末采取機考后,學生對視聽說更加重視,課后更是利用“暢言英語互動學習平臺”練習口語。因此,計算機口試對大學英語的導向作用很好,不僅緩解了教師的工作壓力,還可以有效改變學生啞巴英語的現象。

部分受訪教師也指出,盡管計算機口試有較高的效度和信度,系統自動化判分也與教師評分趨于一致,但要讓學生完全接受和習慣計算機口試這一新型測試方法,還需要一個適應過程。這次考試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與直接型口試相比,此次計算機口試的題目難度要低一些,題型相對單一。如果建立了試題庫的話,就可以事先利用屏幕設計現實生活中各種口語交流的真實情景,使整個考試過程更貼近真實,互動性更好。此外,考試期間,少數計算機發生故障無法使用,雖然對于這類突發事件事先有所準備,學生可以在預留考場重新考試,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學生的考試心理產生負面影響,考試心理素質不夠好的學生極易產生焦慮感。

第6篇

英語口語測試是整個英語教學系統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測試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測試手段和測試形式的變化與改革必將導致教學理論與觀念的轉變、教學方法的更新。中考、高考英語增加聽力測試對教師觀念的改變、教學方法的更新、英語課堂教學的改革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教師要充分利用上課的45分鐘,盡量要用英語授課,培養學生的語感,讓學生每天受到英語的熏陶。在課堂上,老師應設計多種活動,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鼓勵學生大膽開口講英語。課外作業不但要布置筆頭作業,還要布置語音作業,要求學生朗讀和背誦課文。

英語口試的類型可分為形成性測試和終結性測試。

一、形成性口語測試評價

形成性口語測試是指在平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口語能力的評估,它對學生口語能力的提高起著激勵和導向的作用。教師可以通過課前5分鐘左右的值日匯報和一至兩組對話表演等形式來實施測試。值日生匯報的內容有天氣情況、班級常規、英語歌曲、話題交流、事件簡述等。對話表演主要圍繞某一情景進行對話,由學生課前準備,課上表演。采取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教師小結等評價形式,學生參與評價的全過程,變被測為自測,可以較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評價性。

二、終結性口語測試評價

終結性口語測試是指在學期末或學年末對學生口語的綜合性評估。由于時間緊,測試面廣,一節課時間難以完成測評任務。通常可以采用分散考評的方法,將期末一次性的測試分散到幾節課中進行,讓學生通過機械練習、復用練習、活用練習及交際練習等形式來進行。口試前要有“英語口語測試綱要”等資料,作為英語口試的依據,供學生平時訓練使用,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做好心理、知識等方面的準備。

測試采用直接方式(即“人人對話”形式)進行英語口試,也可以采用半直接方式(即“人機對話”形式)進行口試。測試題型包括:朗讀(Reading aloud)、對話(Dialogue)、簡短說話(Short talk)、 看圖說話等。

1.人人對話形式

考生經過5分鐘的準備后到考試室,坐在測試員對面,測試員對學生進行“朗讀課文”“回答問題”“情景對話”“話題簡述”等內容的測試,每個學生測試時間為6分鐘左右,測試員配戴計時器。人人對話形式的優勢在于教師可靈活控制場面,及時了解考生的心態、狀態,減小偶然因素的發生。

2.人機對話形式

口語測試在語言實驗室中進行,考生先報姓名和考號,由錄音帶發出指令,考生按錄音帶的指令要求進行朗讀,回答問題,并即時進行錄音。口試完畢后,由評卷組對錄音材料進行評分。采取計算機輔助軟件和電腦網絡進行口試的“人機對話”口試形式,評分可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進行,可以反復聽錄音,有利于提高評分的準確性;可以避免考官評分時受考生的衣著和儀表等外在因素的影響。不足是資金投入大。建設一個進行英語口試的計算機網絡,需要配置服務器和建設網絡系統,投入大量的資金。

第7篇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7)10-0010-0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對于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務開宗明義地指出,“高等教育承擔著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任務。提高質量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是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基本要求[1]”。培養學生在掌握書本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綜合培養學生語言表達、文字表達以及多向思維能力,是傳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重要內容。

在教學工作的全部環節中,考試可以說是重要的一環。教師的教學效果與學生對課程的掌握程度,都需要通過考試得到驗證。素質教育的提出是相對于傳統的應試教育而言的,“推行素質教育,不是不要考試,而是要改革考試的內容與方法”[2]。高等教育改革的目的之一是提倡開展學生學習模式與學習效果評價的研究與實踐,達到建立能力本位的學生評價機制,針對學生課程學習情況,充分反映學生學習成效。

目前使用的主要考試方式仍是配備標準答案的筆試,其主要特點是:多種固定范式題型,一張考卷,當場測試。筆試方法側重于檢驗學生對書本知識,特別是對某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其優點是:(1)便于多班級在同時使用時統一試題與評分標準;(2)試卷便于保存與復查。然而,筆試的缺點也很突出,針對“工業工程專業外語”教學實際情況,其包括:(1)基于書本知識的題型與標準答案的筆試,將“知識掌握”變為“知識記憶”;(2)筆試過程中,作弊現象突出。而在評價考核中,引入口試方法可達到以下優點。

1.兼有“標準答案式”與“論文式”考試方法的優點,既可以考出深度,又可以照顧到知識點的覆蓋面。[3]

2.對應試者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鍛煉其口頭表達能力,進一步克服只會看英語不會說英語的弊端。

3.學生在用英文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用英語的邏輯思考與組織,為英語學術表達打好基礎。

4.口試中學生完全無法作弊,有助于改善學風。

一、“工業工程專業外語”口試教學現狀分析

口試的應用與探索,首先開始于外語教學,并在外語教學領域得到普及。[4-6]在外語口試實踐中,口試體現出:效度較高的同時信度卻較低的特點。[7]如何提高口試的信度,是很多測試研究者普遍關注的問題,從試卷內容,考生答題過程與試卷內部結果幾個角度開展研究。[8-11]

與外語教學不同,以工程教育為主的“工業工程專業外語”有其自身的特點,除了要求學生掌握必要的英語專業詞匯和語法、句子結構外,還要求學生應用英語的邏輯思維去掌握工業工程的專業知識與理論構建,因此針對口試評價方法,以下問題有待解決。

1.“工業工程專業外語”課程學時多,考察內容廣,口試效率與知識點的覆蓋程度的矛盾有待解決。

2.“工業工程專業外語”課程中涉及的設計內容主觀性強,“考判合一”的口試方法,要求設計高效的回答有效成分鑒定方法。

3.全方面采用英語提問、英語回答的方式對部分同學來說有一定難度,如何進行漸進式改革。

基于以上的認識,針對“工業工程專業外語”課程特點,合理地設計口試評價方法,發揮口試評價方法的優點,提高口試信度,對于在考試環節實現“翻轉課堂”,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學習效果評價具有現實意義。

二、“工業工程專業外語”口試改革探究

(一)研究目標

本論文旨在建立一套適用于“工業工程專業外語”課程特點的口試評價體系。包括:1.口試方法設定;2.口試試題庫設計;3.口試評分標準;4.口試資料庫。

(二)研究內容

1.基于“工業工程專業外語”課程特點的口試方法研究。如前所述,在學習效果評價中,口試與筆試各有利弊,合理選擇口試方法與口、筆試成績比例,將綜合影響學習效果評價的效度與信度。

因此,課題組教師應合作開展研究工作,展開教學實踐:選擇平時測驗,期中測驗與期末測試,在三個不同階段分別開展口試評價,最后通過與筆試結果的相關性分析,評價三個階段口試工作的效果。

2.基于“工業工程專業外語”課程特點的口試試題庫設計。針對“工業工程專業外語”課程特點,口試評價需兼顧知識點覆蓋,專業術語與基本概念理解等多個方面,同時也要考慮測試時間的效率問題。在此項研究中,通過合理選擇試題類型與題量,探求合理的口試題型設計與題量。

同時,為了提高口試的測試信度,盡量讓考生在不同時間、不同考官面前表現出一致的水平,此項研究將建設大采樣量的口試題庫供考生抽選。

3.基于“工業工程專業外語”課程特點的口試評分標準設計。口試具有較高的效度,同時由于考官的主觀性大,因此信度較低。提高口試信度的一個有效辦法就是仔細確定評分標準與評分等級。針對“工業工程專業外語”課程的特點,結合口試試題庫設計,在此項研究中將制定各類題型的評分標準與評分原則。

4.基于“工業工程專業外語”課程特點的口試資料庫設計。與筆試相比,口試沒有白紙黑字的試卷作為憑據,一旦出現爭議,成績很難復查;同時,考試資料的歸檔與接受教學檢查也將遇到相應的困難。然而,隨著計算機存儲設備的進步,口試資料長期存儲已經成為可能。在此項研究中,將探討口試過程錄音資料的合理存儲模式,以達到高效查詢與安全存儲的目的。

(三)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效度與信度問題。將口試應用于“工業工程專業外語”課程學習效果評價關鍵在于解決口試效度與信度問題。此項研究,從口試方法,試題庫建設與評分標準制定三個方面有針對性解決該問題。由于教學實驗的長期性特點,決定了口試效度與信度研究是一個長期的持續的過程。因此,口試改革必須得到教學相關部門的長期支持。

2.口試工作量問題。筆試考試可以在同一時間,對所有學生同時測試,具有多任務多線程的特點;而口試必須單獨或分小組進行,具有單線程,耗時長的特點。小班教學是解決口試工作量大的方法之一;對于較大的班級,合理地選擇口試分組與評分方法,兼顧口試效率與有效性是口試方法能夠得以推廣的關鍵。

三、“工業工程專業外語”口試改革特色與創新點

第8篇

【導語】

4月15日15:00起,考生可通過聲訊查詢和網站查詢兩種方式查詢廣西2019年普通高考外語口試成績,包括英語聽力口語考試成績及小語種口試成績。廣西普通高考外語口試分為英語聽力口語考試和小語種口試兩部分,其中,英語聽力口語考試已于3月11日順利結束,小語種口試將于3月16日至17日舉行。

第一種查詢方式:聲訊查詢。考生可撥打118114或114按提示語輸入“報名序號”及“身份證后四位數”進行成績查詢。

第二種查詢方式:網站查詢。考生可登錄廣西招生考試院官網(gxeea.cn)的“系統導航—成績查詢”欄目,使用“報名序號”和“身份證后四位”查詢考試成績。

第9篇

無法在別校報名,英語四六級報名是各個學校按在校生的院系、班級、學號而報,只能為在校生報名。從2006年12月的考試開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將不再對社會考生開放。報名對象僅限于如下幾種考生:

1、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專科、研究生在校生;

2、各類全日制成人高等院校本科、專科在校生;

3、修完大學英語四級課程的學生才能報考CET6;

4、具有CET4合格證書或者取得425分(含425分)以上CET4成績的學生才能報考CET6。

口試筆試均為每年兩次,3-4月份和8-10月份為報名時間,各地不統一,口試、筆試分開報名。具體報名時間參考本校教務處的通知。筆試在每年6月和12月各一次,口試在筆試前進行,每年5月和11月各一次,只有考生筆試成績達到一定標準后才能報名參加口試,報名要求參見口試考生手冊。

(來源:文章屋網 )

第10篇

論文摘要:面對數量龐大的非英語專業學生,如何進行有效、可信、實用的大規模口語考試,是近年來英語教學的重要課題。本文闡述實施大學英語大規模口語測試的必要性。通過福建工程學院大規模口語測試的實踐,分析校內大規模面對面口語測試所面臨的問題,并針對性的提出改進策略,以推動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和完善口語測試。

教育部2007年9月修訂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以下簡稱《課程要求》)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不難看出,新的《課程要求》對口語能力的要求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近幾年來,許多高校將口語測試納入大學英語測試范圍,適應了新的《課程要求》對大學英語教學工作的新要求,有效推進了課程、課堂教學改革,對改進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無疑會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目前,口語測試分為三類:直接型口試、間接型口試和半直接型口試。直接型口試即面對面地進行測試(Face to Face Test)。目前雅思考試的口試、大學英語四六級口語考試就屬這一類;間接型口試(Paper- Based Test)指通過筆試的方法來測量考生的口語水平;半直接型口試又稱錄音口試(Recording Oral Test)即運用語言實驗室和錄音方式來測試考生的口語能力。本文通過闡述實施大學英語大規模口語測試的必要性,通過福建工程學院(以下簡稱“我校”)大規模英語口語測試的實踐,分析了目前校內大學英語大規模口語測試的現狀和所面臨的問題,提出可行的改進建議,使大學英語口語測試逐步合理化,科學化,對推進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也有重大意義。

一、校內大學英語口語測試的必要性

1.口語教學離不開測試,因為口語測試是“指揮棒”

通過口語測試,教師在了解學生口語水平和發現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的同時檢驗口語教學效果,改進教學策略。口語測試還可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英語口語的興趣。語言測試和語言教學二者密切相關,測試既為教學服務,又直接影響教學內容,對教學產生一定的反撥作用。[1]可見,口語測試既可以科學、公正地評價大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又能對大學英語口語教學起到良好的反撥作用,還能切實推動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發展,不斷提高學生在實踐中應用口語的實際能力。

2.沒有口語測試,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無法得以體現

口語測試作為衡量語言交際能力的主要手段,能直接反映學生語言能力和語用能力。為能全面衡量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就必須在考試中包含口語測試。缺少“說”的測試,很難全面準確地判斷一個考生的語言水平,而一項不能全面判斷一個考生語言水平的考試不能算是一個效度很高的考試。[2]

二、校內大學英語大規模口語測試的實踐

隨著新《課程要求》的頒布,大部分高校逐步開始重視口語教學,同時將期末口語測試列入大學英語測試范圍。以福建工程學院為例,我校于2009年開始對非英語專業學生進行期末大規模直接型英語口語測試。

1.考前準備

在考試之前,我們進行了口語題庫建設、期末口語考試大綱的制定、教師培訓等工作,確保口試按照統一程序操作。同時為規范測試行為,保證測試工作客觀、公正地進行,以提高口語測試的信度、效度,安排兩名學生為一組,每場由兩位教師監考。

2.考試內容及評分

口試是對修完基礎階段(具體是大一學生)大學英語的學生的口語能力進行測試。考試內容和試題難度根據《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版)》對基礎階段口語能力的基本要求而設定,即“能對教材內容和一般的聽力材料進行問答,復述和討論;能用英語進行一般的日常會話;能就一般的社會生活話題進行簡單的交談、討論和發言,表達思想清楚,語言、語調基本正確。”

試題由三部分組成。

(1)考前熱身,即考生自我介紹,就個人情況、興趣愛好及特長等信息進行的口語表達,時間為1分鐘。

(2)回答問題,考生根據所抽取的問題編號回答問題(問題為20道和《新世紀大學英語》綜合教程與單元主題相關的問題),時間為兩分鐘。

(3)表演對話,考生根據給定的特定的情景,表演一段約5分鐘的對話,對話情景選自《新視野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中的Further Listening and Speaking部分。

為了保證測試的信度,在評分環節中,教師采用能力分項評分法(Ability Analytical Scoring)進行評分,即評分者從語音語調、流利度和連貫性、詞匯、語法等各方面,分別對考生的表達能力進行評分,然后根據每個方面的得分算出口試總分,學生最終的口語成績為兩位教師所給總分的平均分。

三、校內大學英語大規模口語測試的問題

在總結校內大學英語大規模口語測試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該測試雖然具備許多優點,如在某種程度上對學生的語言訓練起到了促進作用;能夠考察學生在真實語境中的語言運用能力和交際能力,但也存在許多不足。

1.信度和效度低

口語測試評分標準的作用在于:“保證測試能否準確、公正地測量出考生目的語語用的能力,即考試的效度;同時保證考官的評分一致性,即考試的信度”。[3]校內大學英語大規模口語測試采用能力分項評分法在操作上簡單易行,客觀全面,但是比較耗時,往往會忽略考生的總體表現,因此效度低。此外,口語測試采用主觀題試題,對測試結果的評分需要評分人員的主觀判斷和評分人員主觀因素的影響,這種方法信度較差,從而影響其效度。

2.學生口語測試的功利性強

學生為了能在抽到題目編號后能從容作答得高分,大都在考前對給定的話題、對話有所準備,把要表達的內容寫成書面材料熟讀或背誦。這種機械的死記硬背話題答案和情景對話的做法導致教師很難客觀地測量考生對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導致考試的效度低。這種做法不僅是為得高分的功利性的體現,也忽視了表達的情景性、準確性、得體性和交際性,違背了口語測試的出發點——考察學生在真實語言環境中的語言交際能力。同時也反映了學生口語的練習也局限于為口語考試而練,而不是從內心上想要提高自身的口語水平。

3.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在初高中階段對“說”的能力培養不夠。進入大學英語學習階段后,學生對口語的練習沒有予以重視。因此,在口語測試中,學生的心理素質普遍較差,具體表現為不敢正面接觸教師目光,畏懼感強,這些表現都影響了學生語言表達的準確性、流利性,限制了學生口語水平的正常發揮。

四、改進校內大學英語大規模口語測試的對策

1.設計更科學、更客觀評分方法,確保口語測試的信度和效度

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的口試評分標準是確保信度的基礎。在評分方式上,我們可采用分析性的綜合(analytically holistic approach)即總體綜合評分法(評分者憑自己的總體印象給考生打分)和能力分項分析法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評分,既保持了總體印象,也關注了口語能力的各要素,吸取了綜合法效度高和分析法信度高的優點,避開了這兩種方法的缺點,使它們優勢互補,確保了口語測試的信度和效度。實踐證明這種評分方法科學、客觀,而且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2.系統的訓練學生的口語水平,同時加強口語題庫的建設

測試即為教學服務,又直接影響教學內容,對教學產生一定的反撥作用。[1]教師通過在校內大學英語口語實踐中所得的反饋信息,調整教學策略和內容。在口語教學中,加大語言材料的輸入量,注重英語的交際功能的培養,促使學生準確、得體、有意義地輸出地道的英語口語,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改變學生為了口試而訓練口語的不良現象。在題庫建設方面,教師以教學大綱為指導,以現行教材的內容編排為命題的主要依據,不僅要緊扣教材各單元的主題及學生的生活實際,而且可以涉及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通過題庫建設,減少學生的猜題或背題目答案的現象,從而提高口語測試的效度。

3.采用數字化語音室進行口語測試

面對數千名的非英語專業學生,采取面對面的口語測試,在有限的考試時間內考查學生的口語能力,不是一件易事。采用數字化語音室進行口語考試,可以提高考試效率,減少考試時間。授課教師要讓學生預先知道自己的考試場次、考試時間、考試地點,這樣能最大限度的將考生的候考時間縮短。同時學生不面對教師測試在很大程度上能緩解焦慮情緒和消除緊張心理,有利于學生正常發揮和準確測出學生的口語水平,提高口試的信度。[4]教師可以采用錄音方式將考試的聲音備份,評分可在方便的時間和舒適的地方進行。評分教師可以很清楚的聽到學生發音的每一個細節,而且在不能作出準確判斷時可以反復地聽,使評分更加公正可靠,從而使考試信度提高。實踐證明,這種借助數字化語音室的半直接型口試具有較高的效度和信度,比較符合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口語測試的特點。

五、結語

口語測試是一種具有很高效度的考試方式,如果設計合理,能對教學起到很好的反撥作用。[1]科學合理的口語測試為教學服務,對口語教學進行客觀、準確、公正的評價,對教學有良好的反撥作用。盡管面對面英語口語測試是衡量學生口語能力最有效的方式,但校內大學英語口語測試工作量大,也比較復雜,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本文是筆者基于校內大學英語口語測試的實踐,提出的幾點改進建議,以期對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和口語測試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陳紀梁,陶偉.談大學英語口語考試及其反撥作用[J].山東外語教學,2001,(1).

[2]蔡基剛.大學英語四、六級計算機口語測試效度、信度和可操作性研究[J].外語界,2005,(4):66-75.

第11篇

關鍵詞:口語;語音;語用能力;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志碼:A?搖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18-0088-02

為了全面評估高中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福建省這幾年在高考結束后加試口語測試,并采用了“三對一”(三名考官,一名學生)的測試形式。題型由朗讀、交際用語和口頭作文等組成,并有評分標準。口試成績影響到報考的英語專業院校。筆者這幾年參加漳州市的高考英語口試工作,發現高中生口語中存在一些普遍性問題。

一、心理素質問題

在口試過程中,學生的心理素質直接影響其成績。有的學生容易緊張,考試時一進來不敢直視考官,沒聽清考官的指令就拿起短文朗讀,或者答非所問,嚴重影響到口試成績。因此,教師平時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積極向上、不怕困難的良好素質。在課堂上,要盡量用口語教學,并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提供模擬交際機會,多給他們在班上表達的機會。教師可采用“層次操練法”,由全班到小組、由小組到對子、由對子到個人逐步展開,多給他們鼓勵,讓他們敢于開口。這樣,在口語測試中,就會因較自信而不致于怯場。

二、語言知識問題

1.語音:有的學生從一開始學英語就沒有掌握正確的音標。因此,在口試中尤其是朗讀時就存在不少問題。

(1)發音:部分學生的發音根本不準,連最簡單的單詞也讀錯;有的基本能讀對,但對于重音或元音中的長短音分不清,如[?藜:]與[?藜],[?蘅:]與[?蘅]等。

(2)連讀:不會讀句子的連讀部分。有的讀起來不準,有的根本不知道什么時候要連讀。

(3)多讀或讀不準語法詞尾。不少學生習慣在每個單詞后加尾音[?藜],有的對于動詞后的-ed或名詞后的-s省略不讀,或者一律發[t]或[s]音。

(4)大部分學生都不會借助語調表達感情。不管是說的還是讀的都用平調,沒有抑揚頓挫之感。

2.詞匯:

(1)讀錯數字短語。如時間(7∶16),日期(October1,1949)以及大數字378,569,000等。

(2)讀錯地名、人名。

(3)分不清Ms,Mr,Mrs,Miss。

3.語速:語速對于考生語言表達是否流暢具有直接影響,過快或過慢是考生在朗讀測試中的主要問題。語速太快會導致發音不清楚或不完整,也無法進行恰當的停頓或停頓有誤;語速過慢則會朗讀不連貫、不流暢。

4.語法:口語測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測試學生使用語言的準確程度。高考口試中所反映的語法錯誤主要表現在主謂不一致、現在進行時結構不完整,有的缺少be,有的缺少-ing或時態濫用;還有的就是代詞亂用,不知道he,him,his或she,her如何用。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認為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重視語音教學。高中教師面對高一新生,應先花一兩周時間糾正及強化音標,不必急于教新知識。不少學生尤其是來自農村中學的學生,由于師資原因以及平時不重視,有的只會跟老師朗讀單詞,自己根本不會根據音標拼讀單詞。在平時教生詞時,對于中等班的學生,教師可先花點時間讓學生拼讀,并給以必要的糾正。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后,相信大部分的學生都能準確拼讀每個單詞。

2.強化常用時態的應用。如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現在進行時、現在完成時等,要讓學生牢牢記住其結構及基本用法,在平時課堂教學中適當增加當堂口譯練習。這樣在情景交際中就不會出現誤用時態結構或從頭到尾只有一種時態的現象。

3.多讓學生模仿磁帶朗讀。教給他們連讀、爆破原則,以及動詞后的-ed和名詞后的-s的發音,要求學生在模仿當中注意語音、語調及停頓。可利用課前5分鐘讓他們模仿。這樣既可提高讀的準確性,又可鍛煉聽力,還可增強他們的語感,可謂“一舉三得”。

4.以發展的眼光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對于學生口語能力的提高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以寄希望于考前的突擊背范文,而應根據不同年級、不同水平的學生,分階段、分層次進行。在初級階段,應側重朗讀、背誦與復述等形式加強語音信息的輸入,鞏固發音的準確性。在中級階段,可通過Daily Report、對話或看圖描述等形式培養其口語語感。在高級階段,可采用對話、小組討論等形式提高其口語表達能力。

三、語用知識問題

口試不僅測試學生的語言能力,還考察他們的語用能力。有的學生單詞發音準確,語法使用準確,但在表達時就出現用詞不準或表達不得體的情況,這反映出語用知識不夠。在口試中常見的語用知識問題有:

1.背誦式口語。有的考生背了往屆一些范文,在口試中就像背書一樣照搬,沒有口語交際中自然的語音、語調和語感。只要考官稍微改變一下話題,就吞吞吐吐,對話難以繼續。

2.簡答與完整回答。在高考口試中,考生要根據考官的問題進行相應的回答,但部分考生不明確該簡答或完整回答,抓不住要點。例如:考官問“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ow up? ”有的學生就不會簡單明了回答“To be a scientist”,而是啰唆地完整回答“I want to be a scientist when I grow up”。

3.非語言能力。口試不僅測試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涉及到非語言能力,如會話技巧和交際策略等。在測試中,有的考生在聽不懂、答不出或表達中出現困難而停頓時,不知采取什么策略來維持交流。

因此,語用知識同樣會影響到學生口試成績。教師在平時也要重視這方面的教學,增強學生的語用意識。具體建議如下:

1.明確目標。教師在課堂中應多向學生講授相關語用知識,如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識,具體語境中語言形式和功能的匹配,交際者的社會地位及年齡等社會因素在交際中的作用,并加以有意義的課堂活動,促進學生的語用習得。

2.在語境中強化語用知識的運用。結合真實語境是強化學生語用知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師可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手段給學生提供大量、真實的語言使用示例和環境,如影片、短劇,培養學生的語境知識,并組織各種形式的課堂活動,如角色扮演、講故事、會話,給學生提供交際的機會。

通過分析學生在高考口試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能幫助我們在口語教學中有的放矢,促進學生口語能力的提高。但學生口語能力的發展并非一蹴而成,需要師生雙方共同努力,也需要教師在平時教學中不斷探索更加有效的途徑。

參考文獻:

[1]楊宇學,彭祥英.從英語口試談中學生英語口語的問題與對策[J].中學外語教與學,2006,(3).

第12篇

關鍵詞:數字化;口語測試;信度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32-0239-02

一、引言

為了適應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高等學校正在深化教學改革,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在新的形勢下英語教育工作者要運用口語測試的理論和方法,組織有效、可信、實用的大規模口語測試,科學、公正地反映學生的口頭交際能力,而數字化口語測試即計算機化口語測試(Computerized Oral Proficiency Test 簡稱COPT)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

二、數字化口語測試(COPT)的發展狀況

隨著社會的發展,英語學習者對英語口語能力的要求以及對此能力進行有效的測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英語專業和非英語專業口語測試方面,國內許多學者進行了各種口語測試方法的研究和實踐,由傳統的間接性口試(Indirect Oral Test簡稱IOT)和直接型口試(Oral Proficiency Interview 簡稱OPI)發展成半直接型錄音口試(Semi-Direct Oral Proficiency Test簡稱SOPT)考試(劉潤清,1991)。SOPT是指在語言實驗室內進行的錄音口試,熊敦禮(2002)等人的研究結果表明大規模錄音口試是可行的;金艷(2002)等人研究初步論證了與CET-SET(Spoken English Test)相比,CET-SOPT具有較強的效度、信度和可操作性,因此,可以替代CET -SET。文秋芳(2002)也認為,英語專業八級口試可以采用半直接型錄音口試的方法。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基于現代化手段的計算機化口語考試(COPT)成為眾多學者研究的熱點。邱東林(2005)等則對口語機考的利弊做了分析(2005);蔡基剛(2005)對四、六級計算機口語測試的效度、信度和可操作性進行了定性定量的研究;程杰(2007)從定性的角度出發,提出口語考試的數字化方案正是解決大規模口語考試人力、物力高消耗的有效辦法之一。

三、數字化口語測試(COPT)的實施方案

我們看到,由于教育技術的發展,口語考試經歷了從面試型口試到半直接型口試,現在正在向計算機化口試(COPT即數字化口語測試)發展的歷程(蔡基剛,2005)。目前,根據大規模的英語口語考試的需要,數字化口語考試體系的設計思想應以各高校實際開展的全校性口語考試為依托,實現整個口語考試流程的計算機輔助操作以及模擬傳統“面對面” 對話進行口語考試。數字化口語考試系統需要實現的是“命題――考務安排――考試――批閱――公布成績”五大步驟的計算機輔助操作。

1.考前準備

在考試之前,試卷命題相關教師按照要求出好一定套數的試卷, 并交主考審閱。考務管理確定考試試卷和參加本次考試的考生范圍, 安排監考教師。同時,進行考試軟件安裝、試題庫建設、考官培訓、學生使用多媒體技術培訓等準備工作,確保數字化考試順利進行。

2.考試過程

整個考試嚴格按照統一程序操作。首先,監考教師確認學生身份;然后,學生輸入考號進入考試系統并調試設備;進行完錄音朗讀試聽后,考試正式開始。考試過程一鍵完成,考試過程簡單到只要單擊一次“開始”即可。在考試環節中, 將由計算機擔當傳統的面對面的考官的角色,按順序呈現題目,考生逐一回答,進行人機互動,或考生之間進行小組互動,系統同時進行錄音。計算機作為模擬考官,就可以利用網絡資源材料和形式(如表格、圖片、動畫、電影剪輯等),并利用電腦屏幕的視覺界面和音響效果而使題型變得豐富多彩。最后,電腦自動將學生口試錄音內容打包上傳,考試結束。

3.考試結果

主考安排閱卷教師及閱卷時間, 教師在規定的時間內批閱考生答卷。考試結果的批閱可以采用兩種方式完成:一種是集中式批閱,只要組織教師在一間數字化語音教室集中批閱即可;另一種是遠程批閱,本系統支持通過上網登陸遠程閱卷系統。參與閱卷的教師不必集中,只要登錄考試中心的網站即可實現異地閱卷。另外,網上成績處理按系別或班級、統計考生的成績,并將試卷、答卷等考試資料刻成光盤存檔。

四、數字化口語測試(COPT)的信度

對口語測試來說,信度(reliability)指測試的穩定性(劉潤清,1991)。信度表示同一考生在不同的考試條件下,如在不同的考場、面對不同的考官,參加同一項考試后所得到的分數是一致的。信度的要求主要是指:1.施測信度;2.內容信度;3.評分信度要一致(蔡基剛,2005)。

1.施測信度

所謂施測信度,是指測試的準備形式和測試過程要具有可靠性。在施考的條件這方面,數字化口試具有很高的信度。該測試在統一時間進行,所有學生在條件相等語言實驗室同時考同一套題,同時錄音,保證了測試的公平與保密。避免了傳統口試中題目難度系數不同,口試題目數量有限,考生考試先后次序不同而導致的分數差異。數字化口語測試統一預先錄音提問,發音清晰標準,問題在屏幕上同時出現,盡可能把對聽力的要求降到了最低。考生答題時屏幕上會顯示剩余時間,保證每個考生的發言時間相同,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考官、考生和試題、考場等各種主客觀因素等問題。

2.內容信度

影響口語測試內容信度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內容的長度、難度與區分度。測試的內容題目越多,覆蓋面越大;長度越長,其信度越高。比起傳統的口試,數字化口試的時間很充裕,大約是30分鐘;內容覆蓋面較大,話題涉及到學習、生活、社會和科學等方面;題型包括朗讀、人機對話、故事或圖片復述以及即席演講,基本滿足了長度要求,因此,它享有很高的信度。

由于測試過易或過難,都會影響區分度,所以高信度的測試應該是有難有易,先易后難。數字化口試幾個部分的試題從易到難呈逐級遞增,而且從學生成績的分布也能體現區分度。該測試還采取措施,以控制試卷的一致性,并提高各套試卷的信度。首先,命題要詳細。可以幫助命題人員了解和掌握各題的出題要求, 如所測試的語言功能與語言能力、選材的要求與范圍等,保證多個命題老師的命題在內容和難度上盡可能一致。其次,采用科學的命題方法。傳統方法是每個命題老師負責命制整套試卷的方式,可以調整為每個命題老師命制多套同一題型的題目,使同一命題老師對同一大題的內容與難度的一致性做到較好的控制。然后,再經過專家對同一題型所有題目的篩選和組合,從難易度、熟悉程度、文化背景知識等多方面進行考慮,最后選定試題,組成試卷。以這種方式組卷,各套試題在內容和難度上基本能夠保持一致。

3.評分信度

數字化口語測試的信度高,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 就是評分規范化。這包括兩個方面評分標準的修訂確立與評分老師的培訓。

要提高效度較高的測試的信度, 一個有效的辦法是確定評分標準。設計評分標準的方法可分為兩類:整體評分法(holistic scoring)和分析評分法(analytic scoring)。整體評分是總體的印象分,可從語言表達、文化意識、完成任務的狀況以及交際方式與否等角度來考察;分析評分標準可從語法、詞匯、語音及互動交際等方面分項打分。數字化口語測試評分采用百分制。每個評分角度又采用百分制,10或15分為間隔分設優良中差四個檔次,分別從語音語調、流利程度、詞匯語法和交際能力等四個方面去考查學生的口語能力。評分標準具體,準確且便于操作。

評分信度取決于評分教師。評分教師經過了專業的口語測試評分培訓;評分過程中,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實時監控和調整, 以確保評分質量;考官閱卷時,設置差異值。兩位評分教師對同一份答題錄音的打分差異超過標準值, 這份答題錄音將會自動送往第三位評分教師重新評定。評分軟件中這一系列的監控手段, 都對評分的質量起到了很好的保證作用, 加強了主觀題評分的客觀性。

四、結束語

目前,隨著人們認識到在語言學習中培養語言使用能力的重要性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在數字化語音室進行的口語考試誕生了。由于可以同時對大量學生進行口語測試,從而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并且考生水平的發揮不受考官的影響,考試信度較高,這一口語測試手段是適合我國教育實際需要的一種口語測試方法,并且已經成為口語教學和測試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劉潤清.語言測試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1.

[2]文秋芳.全國英語專業八級口試的可行性研究[J].外語界,2002,(4).

[3]熊敦禮,陳玉紅,劉澤華,等.大學英語大規模錄音口語測試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4).

[4]金艷,郭杰克.改革中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J].中國外語,2004,(1).

[5]程杰.口語考試數字化的背景分析及方案實施初探[J].外語電化教學,2007,(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宣县| 英超| 东乌珠穆沁旗| 忻城县| 漳浦县| 班戈县| 德惠市| 兴隆县| 福清市| 子洲县| 东兴市| 五家渠市| 伊川县| 邛崃市| SHOW| 上饶县| 永善县| 陇南市| 台东县| 卫辉市| 亳州市| 泰和县| 新郑市| 大邑县| 聊城市| 临邑县| 阿鲁科尔沁旗| 保山市| 邛崃市| 永定县| 庆元县| 祁阳县| 醴陵市| 萍乡市| 泽库县| 延边| 新和县| 屏东市| 永丰县| 北京市| 罗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