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護理質控分析

護理質控分析

時間:2022-05-30 08:22:0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護理質控分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護理質控分析

第1篇

【關鍵詞】護理質控體系;前移;骨科應用

護理質控體系的效率和嚴謹程度是評價醫院整個質量管理的重要指標,護理質量是衡量醫院服務質量的重要的標志之一,是護理管理的核心,它直接影響著醫院的臨床醫療質量、社會效益,目前我國醫院大多采用三級護理質控體系[1],一級質控:病區質控員;二級質控:護士長;三級質控:護理部質量控制委員會;目前較多大型醫院采用的護理質控體系管理辦法來解決護理質控體系效率低下的問題,我院骨科2011年采用臨床護理質控體系前移管理,將整個護理質控體系重點放在一線,采用將整個質控體系向基層前移一個層次,一級質控;責任護士,二級質控:護理組長,三級質控:護士長,使骨科整個護理質量控制系統和臨床聯系更緊密,通過對護士和護理組長加強培訓,按照標準化操作,明確責任,骨科很多常規問題如晨間護理不到位,病人指甲長,護理文書有涂改等均能快速解決,護理質控考核指標責任有了明確的責任人,提高骨科整個護理質控體系的準確、靈敏、高效率,減少了各種護理并發癥.

1 資料

1.1一般資料 我院是三級甲等醫院,骨科擁有床位35張,骨科護士12名,在職研究生1名,本科3人,大專7人,中專1人,均為女性,年齡23-48歲,副主任護師1人,主管護師5人,護師2人,護士4人。

2 方法

先由護理部質量控制委員會委員,護理部,大科護士長制訂護理質控體系前移管理制度并由護士代表、護理組長、護士長共同討論通過,由經驗豐富的護士以及護士長制訂護士、護理組長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關鍵操作環節標準操作規程,并由所有護士、護理組長和護士長討論通過;骨科護士長重新修訂護士、護理組長、護士長的在質控的工作職責,細化了各級護理人員的工作要求,明確各級護理人員的質量控制責任,重新規定了護理質量控制的匯報體系,通過所有文件的培訓考核以及現場培訓,并通過三個月的試行期后,再對文件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整,調整后的文件組織相關人員學習并考核,所有人員都理解了這一體系的新要求。病區級質控:質控員由病區護士長、護理小組長和全體護士組成,根據“廣西臨床護理質量評價及檢查標準”,結合“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考評標準、“軍規”條例及5S管理要求,按醫院推出的“科室三級質控管理方案”進行質量控制,重點檢查環節質量和護理核心制度執行、崗位職責落實情況,檢查結果應及時反饋,督促改進。

2.1 完善科室質控小組,選出兩名護理質控小組長[2],護理組長的選拔方法,競爭上崗,每半年一次,自愿報名-科室考核―民主測評-護理部考核,每一個護士均是質控員,每天自己質控自己的工作質量,科室建立三個本子,每個組長各一本,護士長一本,每天質控組長對本組的護理質量進行質控,發現的問題及時改正并登在本子上,護士長每天至少四次巡查各組的質量,及時發現并要求及時告知及時改正,這樣每天的三次的質控,為確保骨科護理醫療安全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

2.2對護士的要求:骨科每位護士要嚴格執行醫院的護理工作制度、護理常規、操作規程,了解骨科安全管理措施、醫院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和處理程序,要求知曉率達到80%以上。危重病人的護理措施必須到位,嚴格交接班,加強重點時段護理質量的控制,急救物品完好率保證100%。嚴格執行患者身份識別制度,提高護理人員對患者身份識別的準確性;至少同時使用二種患者識別的方法,對特殊、危重病人,特殊藥品,使用安全標識,使用反問式核對方法。嚴格執行醫囑查對制度,提高用藥安全,減少差錯,杜絕護理事故的發生。提高工作責任心和風險防范意識,防范與減少護理不良事件(如跌倒、墜床、壓瘡、管道脫落等)的發生;對骨折病人,脊髓損傷,腰頸椎骨折等病人實行預防褥瘡的預報制度,危重病人上報制度,病人管道脫落評估,高風險病人評估等。

2.3對護士長的要求 護士長每日不少于4次,護士長每日上班后、下班前對病區護理質量、危重病人、護理職責履行、臨床護理、病區管理等工作進行檢查、督促和落實。護士長按要求每周夜查房1~2次, 重點督察夜班護士有無違紀現象,對危重、搶救病人的病情觀察、護理及記錄等情況,骨折或者臥床病人的翻身是否到位,病區管理及有關制度的落實情況,管道標識粘貼情況,協助并指導護理搶救工作及解決護理工作中的疑難問題。加強風險管理,發生意外情況立即采取補救或搶救措施,以減少或消除不良后果,執行差錯事故報告制度。

2.4 激勵機制 每個月由質控小組長將檢查發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并轉抄在醫院的一級護理質控持續改進單上,一式兩份,一份在科室存檔,一份交護理部,護士長將發現的具體問題和責任人記錄在護理軍規本上,依照《醫院護理軍規》本上的具體條款予以相應的扣分,并對每個質控員進行模糊評分法,制定《護理質控員考核評分表》《護理教學評分表》,所有成績均與評先評優,績效考核掛鉤。

2.5 堅持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現代管理思想 做好自我質控,環節質控,前饋質控,在護士長的帶領下,小組成員每天在下班前及時整改不足,在月底護士會上將本月出現較多的護理質量問題進行通報并共同尋找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法。

3 評價標準

實施一年后,骨科按照我院護理質控體系考核指標(基礎護理、護理安全、病房管理、消毒隔離、護理文書、急救物品),比較上述參數在2011年度的總體水平和2012年的總體水平。

采用 統計學的方法2012年各項考核指標較2011年有顯著改善,p

3.1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4 結果

2011年和2012年骨科護理質控體系考核指標比較見表1

從表1 2011年和2012年護理質控體系考核指標比較,從表中可以看出,2012年各項考核指標較2011年有顯著改善,p

5 討論

常規的三級護理質控體系與臨床聯系不緊湊,護理部解決實際問題周期長,臨床護理質量考核指標責任不易落實到人頭,真正操作的人沒有實際的質量責任,承擔質量責任的人又沒有真正的基層信息,出了質量問題難以一查到底,解決真正的問題,不能充分調動基層護士的質量責任,在實際臨床中骨科大多病人均是臥床病人,護理任務重,特別是早上各種治療和護理多,很難做到靈敏、準確、高效的質量控制。護理質控體系前移管理辦法能較好的解決上述問題,將整個質控體系向基層前移一個層次,一級質控:責任護士,二級質控:護理組長,三級質控:護士長,使整個護理質量控制系統和臨床聯系更緊密,當天發現的問題當天就能及時解決,如皮膚有壓紅,管道未貼標識等,通過對護士和護理組長加強培訓,按照標準化操作,明確責任,很多常規問題能快速解決,護理質控考核指標責任有了明確責任主體,提高骨科整個護理質控體系的質量,減少了護理并發癥的發生。

這畢竟是新事物,也有不足之處,在施行護理質控體系前移管理的過程中也發現一些問題,因為護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要參與管理制度和標準操作規范的制定,需要整個護理部花較多精力適應這一管理制度,并需要有持續的督查,改進管理制度和操作規范的長效機制;護理組長在整個體系中充當著承上啟下的重要責任,要有充分的管理權利和豐富的業務經驗,要敢管,善于管;要選好、選對護理組長是至關重要。加強各級護理人員的培訓,使這一創新管理能夠更好的發揮作用,使臨床護理質量工作得以更進一步的提升,提升整個醫院的質量管理水平。采用護理質控體系前移管理后,骨科護理質控體系的各項考核指標(基礎護理、護理安全、病房管理、消毒隔離、護理文書、急救物品)較未使用前有了顯著的提升(P

參考文獻:

第2篇

1.1一般資料

我科有病區3個,開放床位120張,其中NICU病床16張,護士總人數78人,男10人、女68人,年齡22~45(29.27±5.32)歲。職稱:主管護師9人,護師27人,護士42人;學歷:碩士3人,本科45人,大專30人。病床與護士之比為普通病區1∶0.45,NICU為1∶2.0。實施全員參與質控前后病區收治病種、患者數、手術數量以及床護比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

1.2護理質量管理方法制定

13項護士質控項目及標準,包括病區管理、危重患者護理、圍術期護理、基礎護理、藥品管理、消毒隔離、氣道護理、管道護理、壓瘡管理、跌倒管理、患者滿意度等。2012年(實施前)單純由護士長和質控員每個月對13項項目按質控標準檢查1次;2013年(實施后)實施全體護士參與病區護理質控,質控問題及時反饋整改,將質控結果納入護士當月績效考核,具體如下。

1.2.1建立護士參與質量管理分工制度

首先逐條解析每項質控標準,根據病房實際,合并相同條款,每個病區均將13項質控標準內容分解,分派至每名護士執行,為保證護士質控質量,在分工前組織護士學習質控標準并考核,考核方式為書面考核和實際操作相結合,考核合格后方具備質控資格。質控頻次為每周1次,由護士在完成本職工作后的間隙完成所負責的質量標準的質控檢查。護士在進行該項質控工作中還要承擔該項質控標準的病區落實和改進工作,如負責氣道護理質量控制的護士要負責氣道護理知識的培訓、病區開放氣道患者信息統計、開放氣道患者呼吸道醫院感染監測及登記、病區氣道護理流程和方法的學習和改進,每周按照標準對病房開放氣道患者和吸氧患者進行專項質控檢查1次。每名護士每周完成所管標準的質控檢查1次,這樣護士既是質控檢查者,同時又接受其他護士的質控檢查,護士質控分工每半年調整1次,促進護士熟悉更多的質量標準,增加護士間的相互理解與合作。

1.2.2質控反饋與改進

建立病區質量控制記錄及反饋本,質控本由質控護士填寫,質控記錄本內容包括時間、質控人、質控問題、責任人、責任人確認簽名。護士將每次質控問題記錄在質控本上,并標明問題責任人,護士每日接班前復習質控本,有無自己需要改進的問題,如有則及時改進并簽名。質控護士對自己分管的質控項目的質量負責。護士長每周檢查護士質控完成情況,每個月對質控問題進行匯總分析和抽查,需要改進部分組織護士討論、學習,必要時修訂護理規范和流程。

1.3評價方法

實施前和實施后12個月分別對病區護理質控評分進行統計分析,分為病區管理、基礎護理、危重患者護理、健康教育、文件書寫5項,每項滿分100分。比較實施前后護理質量的變化。1.4統計學方法所得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行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護士參與質控前后護理質量檢查評分比較。

3討論

第3篇

[關鍵詞] 科室; 三級質控; 質量反饋; 護理質量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5-261-02

護理質量不僅關系到病人的生命與健康,也關系到醫院在社會公眾中的形象,是護理管理工作的核心[1]。為強化全員質量管理意識,實行全程質量控制,充分挖掘護理人員的潛能,我科自2008年1月建立了由質控員-質控組長-護士長三級質控體系, 對本科護理質量進行檢查、評價、反饋、整改,取得了良好效果,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科室床位37張,護理人員16人,均為女性,年齡21-41歲,平均33歲。學歷:中專3名,大專10名,本科3名;職稱:初級14名,中級2名;職務:護士長1名,護士15名。

1.2 方法

1.2.1 三級質控體系的建立及其職責

1.2.1.1 一級質控 各質控組成員是質控體系的基礎[2]。每組護士2-3名,在質控組長的分管下負責科室的某一項護理質量的管理。根據護理質量檢查標準,每日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回顧性分析,每周對分管的護理項目進行檢查、督促當事人進行整改,評價整改效果,并做好記錄。護士的分配是采取“補弱”的原則,如護理文書書寫方面較差的護士分配在護理文書小組,這樣分配的好處,一是護士可以針對個人存在的問題隨時請教小組長,二是利用檢查的機會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等。

1.2.1.2 二級質控 各質控小組組長是質控體系的重心[3]。質控組長的選拔原則是業務素質高、工作責任心強、熱心護理管理,有較強的溝通能力;通過個人自薦、業務考核、民主評議三個步驟完成,護士長根據個人業務特長、工作能力等分配所負責的質控小組,如文字水平高的護士負責護理文書小組,專科護理技能好的負責病房管理小組。我們成立了病房管理;護理制度、護理服務;護理文書、護士培訓;急診急救、消毒隔離4個質控小組,每個小組設組長1名,科室其余的11名護士平均分配到各質控小組;病房管理小組護理質量檢查的范圍包括患者的基礎護理、特一級護理質量;急診急救、消毒隔離小組負責急救藥品、物品、毒麻藥品、護理風險、應急預案實施、消毒隔離措施等的檢查;護理文書小組負責護理文書書寫、護士培訓的實施情況;護理制度、護理服務小組負責制度職責落實、護理服務流程、對患者的健康教育等檢查督導。各小組組長年初制定小組計劃,每周質量檢查和分析,半年小結,一年總結。

1.2.1.3 三級質控 護士長是質控體系的核心[2]。負責科室護理質量的全面管理工作,根據護理部全年工作計劃和目標,結合專科特點組織全科護理人員反復討論、制定切實可行的科室計劃并組織實施。護士長每周進行專項質量檢查,平時隨機抽查,并做好記錄。每周一組織科室護理人員對上周檢查結果進行總結、分析,強調以預防為主糾正偏差,將不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3]。

1.2.2 制定護理質量檢查標準和評價細則 莊文平[4] 在對12所二級醫院的檢查中發現,二級醫院質量檢查體系不完善,無統一的護理質量檢查標準,造成護士長質量檢查扣分隨意性較大,不能很好地落實質量控制制度。科室根據護理部質量檢查標準,結合科室實際情況,組織護士在反復討論的基礎上,制定出切實可行、操作性強的質量檢查評價標準、護理質量檢查制度及質控小組職責,使護理質量檢查做到有據可依。

2 質控小組成員的培訓 培訓質控小組成員的過程并不復雜,因為科室護理質量檢查標準是經過大家反復討論制定的。護士長組織全體護士對護理質量檢查評價標準的內容逐一解讀,當場解答疑問;質控小組成員明確自己的職責,掌握各項護理工作質量標準評價的方法,以便在工作中正確把握,能不斷發現和改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3 實施

3.1 檢查 科室護理質量檢查有定期檢查和隨機檢查兩種形式。質控小組長完成本職工作外,帶領小組成員實行每周一次的定期檢查,是對所負責工作的全面檢查;隨機檢查就是在實際工作中,隨時關注護理質量。兩種檢查方法結合的好處是,定期檢查全面、系統,使護理質量檢查做到了連續性,增強了護士的工作責任心;隨機檢查的方法,可以使護士在實際工作中隨時發現問題,一是減輕了“負責檢查”帶來的工作量和壓力;二是能將檢查存在的問題第一時間反饋給工作出現偏差的護士,了解問題出現的原因,制定整改措施,以便及時修正錯誤,保證了即使工作出現偏差,也能及時發現,隨時整改。

3.2 記錄 各質控小組檢查存在的問題,采取“不記名”的方法記錄在“科室護理質量檢查記錄本”上,只記錄發生的問題,不記錄發生問題的責任人,一是可以減輕護士的思想壓力,二是可以讓記錄更真實、完整,三是護士長在科室管理中可以做到“對事不對人”,讓護士感覺到護士長管理公平公正,并且做到了經驗共享。

3.3 質量反饋 科室規定每周一晨會是反饋本周護理質量檢查的時間。參加會議人員包括:全科護理人員、值班醫生,并邀請科主任參加。首先是小組長匯總檢查情況,內容包括存在的問題、發生的原因、整改措施及效果評價,對因制度、流程等不完善發生的不良事件,還要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和意見;然后小組成員可以發表自己對科室質量管理的看法,或是提出疑問;最后護士長總結上周的護理質量檢查情況,安排本周工作重點,其中上周質量檢查存在的問題是本周護理質量檢點,護士長還要對上周檢查存在問題的整改情況進行檢查督導;科主任從醫療角度對護理工作提出意見建議,并進行專科理論知識的指導。每周反饋一次檢查情況,不但及時解決工作中發生的問題,提高護士參與科室護理質量管理的積極性,還能集思廣益,更能提高護士的業務水平和管理能力,也加強了醫護之間的溝通,醫生增加了對護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護士長在月底匯總一個月來護理質量檢查情況,并分析問題發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完整地記錄在“護士長手冊”上。

4 體會

4.1 人人參與,科室工作齊抓共管 直接參與護理質量檢查,充分發揮了護士的主觀能動性及參與意識,護理質量管理不是護士長一個人的事,護士也不再對質量檢查有敵視情緒,而認為是日常護理工作的一部分;護士在檢查他人工作的同時,對自己的工作也更加認真,做到了互相監督,加強了護士之間的協作精神;護士參與科室護理質量管理,改變了傳統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關系,護士感覺自己不再是被動接受護士長的管理,而是也參與到管理當中去,提高了護士的工作積極性,增加了工作成就感;使管理透明度化,尤其“不記名”記錄問題的方法,使護士將護理質量檢查的重點放在查找護理缺陷的原因和杜絕措施上,做到了經驗分享。

4.2 責任到人,護理質量顯著提高 4個質控小組責任明確,醫院組織的護理質量檢查,查到哪個小組存在問題,由哪個小組負責,增強了護士的責任感;而且4個小組長責任在肩,必須在業務上做到精益求精,才能發現問題,解答疑問,更有效地解決問題;以前,我們發現低年資護士是護理工作出現偏差的主要人群,其主要原因,就是業務能力不強,工作經驗不足,護士參與護理質量檢查,給她們很好的學習機會,工作中發現錯誤帶來的經驗,比單純說教更能讓她們吸取教訓,有利于低年資護士的成長;護士在具體工作中發現問題后提出的整改措施,是護理實踐得出來的經驗,貼近臨床;護士在工作中得到鍛煉,各方面能力不斷增強,最終促使了護理質量的提高;每周一次反饋護理質量檢查結果,本周檢查存在問題,就是下周護理質量檢點,做到了護理質量的持續性改進。2008、2009年與2007年醫院對科室護理質量檢查對比發現,基礎護理質量由2007年的93.05分分別上升到96.88 、98.15分,病房管理工作由2007年的92.17分分別上升到97.40 、98.19分,消毒隔離工作由2007年的92.33分分別上升到97.90 、99.08分,護理文書成績由2007年的92.79分分別上升到96.80 、98.51分。

4.3 及時糾錯,護理安全得到保證 護士參與護理質量檢查,人人掌握護理質量檢查的標準和評價細則,提高了護士的質量意識、問題意識、改進意識及參與意識,能更自覺地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對照標準進行自我檢查控制,減少了工作的失誤;科室質控小組的成立及運作方式,形成了科室質量控制體系,能及時發現護理工作中存在的或潛在的薄弱環節,使各項工作更有預見性;隨機檢查的方法,重在操作過程中的質量控制,而不是事后監督,發現的工作偏差及時修正,避免和杜絕護理缺陷和差錯的發生,確保護理安全。2008、2009年,科室無護理差錯事故、糾紛發生,病人滿意度也由2007年的92.12%分別上升到2008、2009年的96.30%、 98.47%。

4.4 參與管理,工作能力得到鍛煉 質控小組由科室一線護士參加,改變了醫院護理質量由護理部、護士長檢查,護士被動接受檢查、服從管理的現狀,使護士對質量管理有了新的認識,不再應付護理質量檢查,而是把質量檢查看作日常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提高護理質量的手段之一,這種思想上的轉變,讓護士有積極的心態接受檢查督導;每周反饋質量檢查結果,討論分析存在問題的原因,無形中護士學到了護理質量管理的知識,管理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時拓展了護理管理工作的內涵;護士在質量檢查中發現問題,提供了對護理工作思考的機會,有利于護士的個人成長。

4.5 互相體諒,醫護關系空前協調 科主任和值班醫生參與護理質量反饋,讓醫生更加理解護理工作的內涵,體諒護理工作的難處,增加了對護士工作的支持度;醫生從醫療角度對護理質量的提高提出指導性意見和建議,使護理工作更貼近患者,滿足臨床需要;醫護關系的和諧,促進了科室的發展,促使了醫療護理質量的共同提高。

總之,通過實施護理質控三級體系,基層護士直接參與護理質量檢查,激發了護士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加了護士的成就感;轉變了傳統的護理質量管理理念,使護士從被管理者變成了管理者;增加了管理透明度,強化了護士的質量意識和參與意識,將質量管理的重點放在操作過程的控制上,而不是事后監督,從而使護理質量得到持續改進,病人滿意度明顯提高。

參考文獻

[1] 李繼平.護理管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7.

[2] 王虹,郭健麗,范植蓉,姚平.建立科室三級質控體系 全面提高護理質量[J].中國護理管理雜志,2004,45:47.

第4篇

1 分組模式

1.1科室除護士長以外,正式護理人員12人,年齡 20 ~ 42 歲,平均 25. 6歲。其中護師以上職稱6人,護士6人。將其平均分成六組,每組成員2人,一名組長,組長通過科室領導小組考核,由理論知識、專業技術、綜合素質相對較好較全面的護師擔任,一名組員。

1.2科室成立6個質控小組,分別是護理管理質控組、基礎危重專科護理質控組、服務禮儀環境質控組、急救安全院感質控組、中醫護理文書書寫質控組、操作培訓考核質控組,依據個人綜合能力進行相應配組,對科內各項護理工作進行全面質量控制,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2 各組質量標準

2.1護理管理組質控組質量標準 護士長組織各組長參照護理部各項檢查標準、護理優質服務標準結合手術室專科的特點制定了滿意度評價標準。科內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團結協作情況; PDA掃描是否落實,巡視是否到位 ;床邊交接是否落實到位;口服藥發放是否及時;各種檢查表單完成時效性等。

2.2基礎危重專科護理質控組質量標準 分級護理落實情況;晨午晚間護理;各種標識執行情況;五卡規范;三短九潔落實及護士對患者“十知道”掌握情況;輸液輸血是否按流程操作;專科知識和技能掌握情況;管道護理、壓瘡管理、風險管理是否到位;危重癥搶救護理是否及時。

2.3服務禮儀環境質控組質量標準 病房環境是否清潔整齊,物品擺放統一規范;健康宣教落實情況及健康教育路徑單完成及時性;護理人員儀表著裝規范性;便民措施完備性;健康手冊及時補充;科內患者滿意度調查。

2.4急救安全院感質控組質量標準 急救車管理規范,完好處于備用狀態;科內藥品,一次性物品均在有效期內,分類放置規范;冰箱溫度維持在2~8℃;安全通道鑰匙定點放置,消防通道無雜物;消毒隔離標識清楚,按時消毒更換;醫療廢物分類放置,登記完善;每月考核一個應急預案,人人達標。

2.5中醫護理文書書寫質控組質量標準 護理記錄單、體溫單、護理首程完成及打印及時性;各項護理表單完整性:如入院須知,手術交接單等;護理記錄單中醫內涵及辨證是否有針對性并切實可行;醫囑單簽字是否及時規范;出院指導是否真實、合理、準確。

2.6操作培訓考核質控組質量標準 每月按培訓計劃完成科內專科技能培訓及考核;完成科內新進護士培訓及考核;完成實習學生理論和操作技能培訓與考核;科內護理人員自學本及繼續教育本完成情況。

3 實施方法

3.1各質控小組成員認真學習質量標準,掌握評分方法。由組長負責,每周對科室護理質控相關工作檢查1~2次,并如實記錄檢查結果,第1,第3w由組長記錄,第2、第4w由組員紀錄,月底由組長對當月檢查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分析,并制定質量改進措施。

3.2加強對重點環節的質量控制,護理組長每天督查、評估本組負責的專科手術患者的風險評估、安全核查,并進行相應的護理措施指導,每天中午、下午時段至少有 1 名組長當班,對接臺手術患者進行評估、核查,根據手術患者的情況及要求合理調配人力,負責班內疑難問題的解決、危重患者的搶救配合及指導,包括重點患者、重點環節、重點時段。

3.3護士長檢查各組工作落實情況,隨機檢查護理文書書寫質量、消毒隔離規范的執行、安全核查制度的執行、手術配合的質量、擺放的質量,護理組長每天將檢查的情況記錄在環節質控記錄簿,次日晨會后進行點評,討論整改措施,每周進行跟蹤評價整改結果,護士長每周點評質控結果,做到每月有計劃,每周有重點,進行自查,并認真填寫質量控制記錄,做到日有檢查,周有重點,月有覆蓋。針對護理缺陷,做到現場指正,重大問題及時上報護理部。

3.4各組組長做好與各自負責的手術專科的醫護關系的協調管理,負責服務品質管理組的組長每月給每個臨床科室發放調查表了解滿意度,每月科內進行一次護理質量評價及護理差錯、缺陷分析討論會,將各質控組檢查情況反饋給全科護士,找出存在問題,進行原因分析,制定質量改進措施,下月跟蹤質量檢查。

4 效果評價

自從科室進行分組質控以來,護理質量得到了明顯的提升,護士由傳統的被動管理變成主動參與質控,有效的調動了護理人員的積極性,增加了護理團隊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2];更重要使護理質控由單一的護士長管理變成了方方面面的細節均有護理人員協助管理,使護士長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保障各項制度的落實和重點環節的質控,從面有效降低了護理風險,保障了護理安全。

參考文獻:

[1]呂忠勤,陳靜華,等.護理質控督辦單管理辦法應用效果評價[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2,9(20):924.

第5篇

關鍵詞:綜合干預 護士 技能型遺忘

人為差錯是指人的行為結果偏離了規定的目標或超出了可以接受的界限,研究表明80%以上的事故由人為差錯導致或與人為差錯有關[1]。在醫療行業,對于人為差錯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關注人為差錯其目的并非要責備個人,而是希望通過了解人為差錯的類型、規律從而進行有效的風險管理,從而減少患者的安全健康風險[2]。Kang等[3]研討了護理人員人為差錯,嚴莉等[4]在Rasemussen的SRK行為模型(Skill,Rule and Knowledge-based)的基礎上引入Reason的遺忘、疏忽、錯誤分類框架,將護理人為差錯分為技能型遺忘、技能型疏忽、規則型錯誤、規則型疏忽、知識型錯誤5種基本類型。技能型遺忘是指護理人員面對常規的任務場景,但沒有執行任何動作,是5中類型中最低級的錯誤,也是最容易糾正的錯誤類型,相關研究也探討了護理人員技能型遺忘支持類似推論[5]。我科采取綜合干預措施降低護士技能型遺忘錯誤的發生,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是一所擁有編制床位1086張床位的地市級三甲醫院,我科共40張床位。有86名護士,其中男性6名,女性80名,年齡20~45歲,工齡1~27年。學歷:本科45人,大專38人,中專3人。職稱:副主任護師2人,主管護師11人,護師50人,護士23人。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常規進行護理工作,每月由科室質控小組和護理部質控督導組對護理工作進行督查,發現問題后進行反饋、整改。

1.2.2 觀察組:

根據科室前期質控檢查結果對護理人員常見技能型遺忘的發生情況進行匯總分析,針對性的采取以下干預措施:(1)制定護士工作核查表,根據崗位職責并參照科室常見護理缺陷類型,制定護理人員工作核查表,要求護理人員在交接班前核查當班工作是否完成。(2)制作提示牌,對護理人員技能型遺忘高發項目,通過制作提示牌的方式對護理人員進行提醒。(3)護理質控體系前移,建立由護士長—護理組長—責任護士—三級質控體系,把質控工作納入到各級護理人員的工作職責中,人人參與質量管理。在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指導下,設6個工作小組,每組設1名護理組長,下設10~12名責任護士,另設置兩名白班護理組長。責任護士負責分管患者治療和護理文件質控;組長負責統籌管理人員分工,根據患者危重程度及護理人員的能級確定每名護士的分管床位數,對責任護士的工作進行監督,及時查漏補缺;白班組長對前一天護理質量進行動態督查;護士長負責全病區護理質量控制,進行終末質控把關。各層級質控人員將發現的問題及時至科室微信群中,并在科室留言本上留言,方便護理人員及時整改。科室每月對存在問題進行匯總、分析,制定改進措施。

1.3 觀察指標:

采用四川省統一的護理質控標準由專人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科室護理質控得分和護士技能型遺忘發生情況,計算技能型遺忘日均發生人次。采用汪慧等[6]編制的醫務人員工作滿意度測評量表對科室護理人員工作滿意度進行評價。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Cronbacha'sα為0.917,包括6個維度、20個條目,采用Likert五級計分法,由完全不贊同—完全贊同,得分別一次為1~5分,分數越高滿意度越高。

表3 兩組護士工作滿意度情況比較     下載原表

表3 兩組護士工作滿意度情況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將對照組和觀察組的護理質量監測指標進行對比:

觀察組質控平均分為91.22%較對照組提升1.33%。

2.2 兩組技能型遺忘各項目發生情況:

見表1。技能型遺忘對照組發生346次,觀察組為117次,明顯減少。兩組護士技能型遺忘發生情況比較,見表2,觀察組明顯減少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對照組與觀察組技能型遺忘發生情況比較(例次)     下載原表

表1 對照組與觀察組技能型遺忘發生情況比較(例次)

表2 兩組護士技能型遺忘發生情況比較     下載原表

表2 兩組護士技能型遺忘發生情況比較

2.3 兩組護士工作滿意度情況比較:

見表3。觀察組工作滿意度各項指標(工作本身、工作壓力、人際關系、工作條件、工作回報及組織管理)均較對照組改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3.1 技能型遺忘是護理差錯事件中的常見類型,影響著患者安全和護理安全。

技能型遺忘是一種常見的人為差錯,其在護理人員差錯中占比43.06%[7],為主要的差錯類型且為可通過宣教、制度及管理指導改變其發生可能的情況,在護理實踐中可以積極預防并產生較大影響。其類型主要有漏執行護理活動,如患者風險評估、治療、風險標示等,漏寫護理記錄,如患者治療后的效果評價,漏行關鍵物品或信息交接。這些差錯嚴重的影響著患者安全和護理安全。這些差錯事件的原因多與護士有關,所以避免這類事件發生的關鍵是提高護士的責任心和專業素質。本研究顯示我院重癥醫學科護理技能型遺忘一般情況下以醫囑漏執行風險為主,強化防范并執行預防措施后以醫囑漏簽為主,且發生例數在對照組和觀察組具有明顯變化,觀察組明顯優化。

3.2護理管理者應加強技能型遺忘的防范工作。

護理缺陷的管理需要組織保障,護理管理者的重視和組織建設在缺陷管理中顯得尤為重要。金環等人[8]研究指出影響技能型遺忘的形成因子,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精力、工作態度、知識、工作數量及工作時間。另外,被管理者對管理者管理行為的認可,繼之積極執行各項管理措施,進而主動參與管理,是護理管理的良性循環[9]。本研究建立風險防范體系,調整護理工作模式,質控前移,人人參與質控,由原來的單維度質控轉為多維度質控在減少技能型遺忘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結果顯示觀察組出現技能型遺忘數明顯減少,與對照組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的較少改變。所以提示管理者從這幾方面入手進行制度、流程再造和完善,進行持續有效的監控,通過各級質控改善護理人員的行為,降低錯誤的發生。

3.3 建立多重護理差錯防控方法。

護理差錯管理是護理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管理者應依據其類型制定防控措施。做好人員的培訓,建立差錯防控制度,通過自檢、他查及時發現問題,探索多重防控方法和措施,如借助信息技術建立防錯、糾錯程序和軟件,不再單單依賴護理人員的自我管理。同時應根據科室的差別,專業的不同采取相應的預防新措施,以求個體化防范護理差錯的出現[10-11]。根據科室前期質控檢查結果對護理人員常見技能型遺忘的發生情況進行匯總分析,針對性的采取以下干預措施:(1)制定護士工作核查表。(2)制作提示牌,對護理人員技能型遺忘高發項目。(3)護理質控體系前移,建立由護士長—護理組長—責任護士—三級質控體系,把質控工作納入到各級護理人員的工作職責中,人人參與質量管理。在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指導下,設6個工作小組。責任護士負責分管患者治療和護理文件質控;組長負責統籌管理人員分工;白班組長對前一天護理質量進行動態督查;護士長負責全病區護理質量控制,進行終末質控把關。各層級質控人員將發現的問題及時至科室微信群中,并在科室留言本上留言,方便護理人員及時整改。科室每月對存在問題進行匯總、分析,制定改進措施。

參考文獻

[1]俞彥.“瑞士奶酪模型”對血站人為差錯控制的啟示[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7,28(6):180-182.

[2]Roche F.Human factors and non-technical skills:Teamwork[J].JPerioper Pract,2016,26(12):285-288.

[3]Kang E,Massey D,Gillespie BM.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nontechnical skills performance of scrub nurses:a prospective study[J].J Adv Nurs,2015,71(12):2846-2857.

[4]嚴莉,肖明朝,賀世春,等.基于SRK模型的護理人為差錯類型分析及管理對策[J].護理學雜志,2018,33(2):65-68.

[5]Kahriman?,?ztürk H.Evaluating medical errors made by nurses during their diagnosis,treatment and care practices[J].J Clin Nurs,2016,25(19-20):2884-2894.

[6]汪慧,錢宇,王小合,等.醫務人員工作滿意度測評量表的研制及驗證研究[J].中國醫院管理,2017,37(3):14-17.

[7]嚴莉,文進,賀世春,等.護理人為差錯與行為形成因子的關系研究[J].中國衛生統計,2019,36(1):96-98.

[8]金環,喻姣花,王玉梅,等.非計劃性拔管中行為形成因子與人為差錯的定性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8,33(4):52-54.

[9]李維瑜,劉靜,余桂林,等.知信行理論模式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現狀與展望[J].護理學雜志,2015,30(6):107-110.

第6篇

【關題詞】三級質控;護理文書;質量缺陷;合格率。

護理文書是患者住院期間護理過程的客觀記錄,是臨床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醫生了解患者病情進展、進行明確診斷、制訂和調整治療方案的重要參考依據[1]。我院于2010年1月應用電子病案系統,雖然提高了護理文書由人工“書寫”到電腦“輸寫”的工作效率,但是在對終末電子打印護理文書進行質檢時發現存在不少問題。對存在的質量缺陷,我院采取三級質控,充分發揮質控效能,提高了電子打印護理文書的質量。

一、資料和方法

為深入查找和分析我院2010年電子打印護理文書質量問題產生的原因,由院質檢辦護士負責對每月各臨床科室全部出院病歷中電子打印護理文書進行質量檢查,對存在的質量缺陷進行專項總結,填寫每月護理文書質控情況報表,報送護理部。

二、結果

根據檢查2010年我院各月出院病歷中所有護理文書質量情況,統計如表1:

從表中可以看出,電子打印護理文書合格率逐月提高,說明質量穩步上升,缺陷逐漸減少,三級質控促進了護理文書質量的提高。

三、討論

電子打印護理文書存在的主要質量缺陷:包括護士執行的長期醫囑單及臨時醫囑單、繪制的體溫單、“輸入”的護理記錄單。

1. 長期醫囑單及臨時醫囑單。打印出的長期醫囑單及臨時醫囑單缺少護士手寫簽字,或者相互代簽現象嚴重,特別是轉科患者病歷中,缺原科室護士手寫簽字的問題突出。時限醫囑執行時間不準確,如臨時醫囑單上醫生晚9點開的今晚清潔灌腸,而執行時間一欄內護士填寫的是上午9點20分并簽字等。記錄者必須是執行者,記錄的時間應為實際給藥、治療、護理的時間,而不是事先安排的時間[2]。

2.體溫單。楣欄和底欄項目漏填項或缺填項及錯填項問題較多,如缺診斷、病室、床號、血壓、體重、身高、大便、小便、出入量等;體溫繪制區域內,入、出院時間及死亡時間,常見醫護記錄不一致情況;有“外出”標記的,病歷中無相關原因及內容記錄;病歷中有請假外出記錄,病人不在病區時,在體溫單上相應時間縱格內有體溫、脈搏、呼吸繪制曲線,存在醫療安全隱患等。

3. 護理記錄單。護理記錄書寫內容不連貫,重點不突出;書寫不及時、不完整,甚至病情變化時無記錄,或特殊用藥后無用藥效果及觀察記錄等;時間測量如心電監測每小時記錄一次,在監測過程中缺監測記錄;出入量未及時總結,或總結后未填在體溫單相應欄內;有錯別字、同音字現象;死亡時間醫護記錄不一致等。

4. 打印機打印質量。打印機故障、墨粉不足時打印出的護理文書表格線斷線、斷點或經、緯線殘缺不全,護理文書頁面上字跡及表格線顏色淺淡,模糊不清;有的頁面有墨漬污染;打印時操作不當,導致打印出的頁面缺少頁碼或打印頁面不完整,出現殘頁;打印不細心造成遺漏打印部分護理文書,導致出院病歷中無體溫單或無護理記錄單現象等。

針對存在的問題,加強三級質控管理,是提高電子打印護理文書質量的有效保證。

1.一級質控。一級質控嚴格把關,是提高護理文書質量的重要環節,直接決定著護理文書書寫的質量。各科護士長負責檢查本科護理文書質量,嚴格培訓并考核本科護士正確書寫護理文書,并要求各組護士認真書寫,如實記錄每一項內容,對護理文書的真實性、準確性、及時性、完整性和規范性負責。各組責任護士要對本組病人的護理文書負責動態、連續的審核、檢查、修改、質控及評估,對本組護理文書質量內涵負責,并指導低年資護士能正確執行醫囑和書寫護理記錄及繪制體溫單,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起到傳、幫、帶、教的傳承作用;負責對本組患者出院時的護理文書打印工作,對打印出的護理文書檢查后交給護士長。

2. 二級質控。質檢辦護理病歷質控小組負責對每月各科全部出院的每份病歷中的“長期醫囑”、“臨時醫囑”、“體溫單”、“護理記錄單”進行質量控制。表1內容就是根據質檢辦對護理文書書寫的質控情況結果統計的。質檢辦嚴格按照護理文書書寫規范進行質檢,把各科每月全部出院的每份病歷中,護理文書質量問題記錄在“護理病歷質量檢查登記表”中各欄內,把存在質量問題的病歷挑選出來,通知各科護士長到質檢辦進行修改,針對各科電子打印護理文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和各科護士長進行交流溝通,促進護理文書質量的改進。對每月各科的護理文書質控情況如實填寫月報表,上報護理部。對每月全院出院病歷中護理文書質量缺陷進行普遍性和嚴重性的問題總結上報護理部,在每月兩次的護士長例會上進行通報并討論,與護理部和護士長一起制定規范標準,制定相關制度并細化改進措施,督促護理文書質量缺陷的不斷改進。

3. 三級質控。護理部制定并管理護理文書三級質控體系。護理部每周定期組織大內、外科總護士長對各病區護理文書質量進行檢查和考評,查找環節缺陷,狠抓細節管理;對每周的檢查結果在護士長例會上進行通報;對不合格護理文書進行公開展評,組織護士參觀并講評,同時宣傳相關的法律知識,使全院護士認識到真實和正確書寫護理文書的重要性;組織全院護士輪流參加電子打印護理文書書寫和打印技術培訓,真正從源頭抓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制定相關制度,嚴格要求各科護士長加強護理文書質量內涵管理,根據質檢辦上報的護理文書質量月報表結果,把護理文書質量納入護士長考評內容;對各科統一發放“糾誤本”,建立護理文書書寫缺陷個人檔案,納入護士個人年終考核成績,并給予適當的獎懲;明確規定凡打印不清晰、不完整的頁面禁止放入病歷中,各科護士長要保證打印機正常的使用功能。三級質控管理措施得當,是提高護理文書質量的有效保障。

五、討論

護理文書是每份住院病歷中必不可缺的文件之一。及時、準確、完整、簡要、清晰是書寫各項醫療和護理記錄的基本原則[3]。正確書寫護理文書,是護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我院針對電子打印護理文書中存在的質量缺陷,及時加強三級質控的監管力度,從表1中可看到從2010年1月的93%到最后一季度連續3個月99%的合格率,有效提高了電子打印護理文書的質量,提高了我院的整體護理水平。

參考文獻

[1] 李小寒,尚少梅.基礎護理學[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351.

第7篇

關鍵詞:護理質量 ; 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6-0171-02

隨著社會文化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健康和安全意識增強,醫療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對護理服務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護理質量直接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如何使護理質量控制落到實處,提高護理服務的實效性,減少護理差錯,是護士長工作的重點,也是科室生存發展之本,以下就如何抓好護理質量控制談談體會。

1 方法

1.1制定科學的質量標準

標準是質量管理的基礎,也是質量控制的依據,嚴謹、科學的質量標準是護理是護理質量取得成功的重要環節。護理liang快速高。護理部在原質量標準的基礎上每年總結質量管理經驗,及時修訂標準,使護理工作得到持續改進。標準內容涵蓋護理管理、服務水準、綜合質量三項內容,三項內容再次分解為各項護理工作實施細則,使護理質控成為精細化和規范化的管理工作,各個護理工作環節均處于受控狀態。

1.2 發揮質控體系作用,落實到人

我科實行護士長―科室質控員的二級質控體系,護士長對質控員要加強引導,掌握質量標準,充分發揮科室質控員的職能,分工到人,重點控制,以加強護理工作程序的連續性、全過程的質量管理。

1.3加強重點環節質量控制

1.3.1對薄弱班次如午間、中夜班實行彈性排班,保證人力資源,確保護理安全。

1.3.2護士長深入病房,督查基礎護理、專科護理、健康教育等各項護理工作。發現違反質量問題和苗頭,及時將問題反饋到個人,分析并提出整改意見,為防止問題的重復出現,對其班次連續督查、追蹤。最終將不良行為糾正。

1.3.3嚴格床邊交接班。尤其對危重病人、新入院病人、手術病人、母嬰同室、待產及分娩病人病情觀察、產程進展、輸液、管道、皮膚等情況均應仔細交接,將規范的護理程序貫穿到各個護理活動中,保持其嚴肅性。

1.3.4堅持夜查房,能真實地了解到護士的夜間工作落實情況,發現問題積極給予指導,降低了夜間護理風險,保證護理安全。

1.4重視質量討論,善于總結

護士長每月組織本科的護理質量討論會,實事求是查找自身工作缺陷,不隱瞞情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護士長對護士進行考評,將質控結果落實到個人,同科室目標管理、經濟利益掛鉤。對護理質量未達標、工作存在缺陷的護士,給予批評、教育、個別談心。對護理工作達標者給予獎勵和表揚。讓大家認識到質量要符合要求,是通過嚴格的質量控制產生的,增強了護理操作的嚴謹性和主動服務的意識。

1.5 提高護士整體素質,確保護理質量

1.5.1質量標準的認真落實,取決于每位護理人員素質和對待護理工作的態度。加強護士自身素質建設,首先要教育她們愛崗敬業,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對工作才會有責任心,對病人才富有愛心,工作中才具有主動為病人服務的意識。

1.5.2加強業務培訓,護士不單只是執行醫囑、打針、發藥的工具手,也是醫生的合作者,需要不斷提高和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以適應發展中的工作需要。從工作實際出發,進行針對性的規范化培訓,提高護士的工作能力,從而提高護理質量。

1.5.3掌握溝通技巧,責任護士全面掌握病人情況,善于觀察和發現病人的心理及病情兩方面的動態變化,做出準確評估,找出問題,更好與病人溝通,解決她們的需求,為她們提供主動、周到、細致的個體護理,取得病人信任,改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滿意度,保證護理質量。

2 體會

護士長及質控員要掌握質控標準,強化科內質量控制氛圍,加強重點環節的質量控制,經常評估工作中的不足,做好質控分析,用制度約束人,不搞形式主義,以提高護理管理效能。

第8篇

【關鍵詞】

質控小組;手術室質量管理

質量就是生命,質量是永恒的主題。護理質量管理是護理管理中的核心內容,而質量控制是質量管理的關鍵環節,隨著管理理論和管理模式的更新,我們逐漸摸索出適合自己的管理模式,成立護理質量控制小組簡稱“質控小組”,科學分工,層層負責,要求護士人人參與護理質量管理,對科學質量控制和提高護理質量起巨大的作用。

1 成立質控小組

選拔有手術室工作經驗、責任心強、具有管理參與意識的手術室護士,進行分工成立質控小組。培訓質控人員、制定質控內容標準、檢查方法,每一個小組長各選一名護士參與協助并成立幫扶小組。以老帶新,做到環環把關、人人負責,及早發現問題、糾正問題,使護理質量滿意度均優于成立質控小組之前,也使得科室護理人員改變了服務意識、加強了責任心,體現了以患者為中心,不斷提高醫療護理質量為宗旨的人性化服務理念。

1.1 院感管理組兼手術室帶教 負責手術室院感監測預防以及手術室新護士、護生的帶教與考核。

1.2 器械設備總務庫房管理兼手術室書寫管理 負責手術室儀器設備的造冊管理、使用人員的培訓以及總務庫房的儲備使用管理,定期檢查手術室護理文書的書寫情況。

1.3 毒麻藥品及搶救物品管理兼手術室收費核查 負責協助麻醉師做好毒麻藥品的管理、搶救車物品的管理,定期檢查手術室收費。

2 小組作用

通過質控小組成員的護理質量檢查控制,實現了科室護理管理的自我控制和逐級控制,對護理工作的薄弱環節、關鍵環節進行定向控制,通過相互監督、相互促進,使護理質量控制保持良性運轉,各項護理指標均達標并取得較好效果,杜絕了壓瘡、燙傷、墜床等嚴重差錯,近幾年來無一例護理投訴,無護理事故發生,患者滿意度始終保持在95%以上。

第9篇

關鍵詞 質控小組 護理質量控制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4.396

Abstract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at the quality control team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nursing quality and medical safety.Methods:Forming the quality control team from ward nurses,monitoring the ward nursing quality comprehensively.Results: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quality control team to strengthen the medical safety management from 2006,the nursing quality has embarked on a new level,the medical dispute has been decreased.Conclusion:The establishment of nursing quality control team to strengthen the medical safety management has an important positive significanc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nursing continuously and reducing nursing dispute rate.

Key words The quality control team;The nursing-quality-control

隨著社會的發展,患者對醫療護理的期望值越來越高,患者所期望的護理服務質量是服務態度好,儀表舉止好,執行醫囑好,技術操作好,生活服務好,病房環境好,心理服務好。臨床護理工作必須以患者為中心,為其提供基礎護理服務和護理專業技術服務,正確實施各項治療、護理措施,提供健康指導。以往的質控小組主要由醫院護理部組成,對病區的護理質量檢查以每個月進行,難以真實的反應病區的護理工作質量,發現問題也無法實現質量的持續改進。因此,成立了護理質量控制小組,本著護理質量管理基本原則中的全員參與原則,要求人人參與護理質量管理,充分發揮全體護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使護理質量管理成為一個不斷完善、持續改進的過程。

實施方法

建立科內質控小組:實行2級管理模式,科內成立4個護理質控小組,從功能上分為護理文書、基礎護理、病區管理質量、技能操作管理小組4組。每組設質控組長1名,由年資長、責任心強的護士擔任,成員由科內護士組成,每質控小組之間檢查項目定期輪換進行。在工作中既要明確分工,又要統籌安排,按時完成任務,又要實現護理質量管理的持續改進。

進行質控人員的質量教育:質量教育是質量管理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護理管理者應加強質量教育,不斷增強全體護理人員的質量意識。通過組織全員學習護理質量管理標準,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和開發,引導每一位護理人員能自覺參與護理質量管理工作,不斷提高護理質量。

護理質量標準:嚴格按照衛生部《醫院管理評價指南》作為病區護理質量控制的內容,設立9個項目,包括基礎護理質量,危重患者護理質量,整體護理質量,病房消毒隔離工作質量,病區管理質量,護理文書書寫質量,各種登記本書寫質量,基本護理規章制度執行情況,護理技術操作質量。控制檢查評分標準,每項檢查均達標準值為合格。

進行全面質量控制:質控組長制定工作計劃,每周不定時按照質量控制的內容全面督查各項護理工作的實施及完成情況,并將檢查結果記錄在護理質量檢查單上,同時向被查護士當面反饋情況,指出不足,責其進行整改,并注意追蹤反饋,實現持續改進。各檢查組長將每周檢查結果,在月底進行匯總,并填寫登記表。

評價方法:采用終末質量評價,護士長不定時檢查各質控小組工作質量,并翻看檢查記錄,檢查護士是否及時達到整改要求,科內每月不定時進行患者滿意度調查,下旬召開科護理質量反饋會議。由組長在會上進行反饋,及時研究、分析、解決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限期整改。

實施效果

經過成立質控小組,對護理工作的薄弱環節、關鍵環節進行控制,加強了醫療安全管理,截至2011年12月,在這5年中,無1例護理投訴及護理事故發生,科內各項護理質量指標均達標,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根據護理部的問卷調查及統計資料顯示,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在不斷上升,從2005年的91%上升到2011年的99%。患者及家屬對護士的責任意識、責任心等都有了積極的評價。

討 論

護理質量是醫療質量的重要部分,也是護理管理工作的核心。護理質量不僅關系到病人的生命與健康,同時也關系到醫院在社會公眾中的形象。如何做到以患者為中心,使護理質量得到持續提高,杜絕差錯事故,護理質量管理與控制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手段。

質量是組織生存發展的基礎,是醫院管理的核心工作,是為患者提供優質、安全的醫療服務必不可少的重要保證。其關健不是事后檢查,而是事先預防,因此成立質控小組具有積極作用。質量控制小組的成立,不僅提高了護理質量,減少了醫療安全隱患,還提高了患者滿意度。質控小組的成立,能及時了解工作中存在問題與不足,迅速整改,從而保障了醫療安全,規避了醫療風險。成立質控小組加強質量控制是把護理差錯遏制于萌芽狀態的重要手段,是目前進行質量管理持續改進的必要措施,而且提高了科內護士的管理和業務水平,通過不斷學習質量檢查標準,使護士們的理論和實踐能力上升了一個新臺階,成為護理管理隊伍中的后備骨干力量。

參考文獻

1 黃蕓,王章琴.質控小組在護理質量控制中的實踐與體會[J].吉林醫學,2008,29(12):1014-1015.

第10篇

POCT血糖儀由于操作簡便、快捷、不受場地限制、報告及時等優勢,已經被臨床科室廣泛應用,醫院內幾乎所有臨床科室均備有POCT血糖儀。但目前臨床上血糖POCT檢測的操作者主要為當班的護理人員和部分臨床醫師,均為非檢驗專業人員,如果在應用過程中缺乏全面的質量管理措施,很容易導致POCT不合格報告的發出,給臨床醫生的診斷、治療帶來錯誤的信息。因而對POCT血糖儀進行全面、有效的質量管理至關重要。現將本院2013~2014年POCT血糖儀質量管理措施及前后情況作一對比分析。

1材料與方法

1.1儀器與試劑17臺POCT血糖儀來自于本院各個臨床科室,分別為羅氏卓越型血糖儀、CareSensN血糖儀,試紙條、質控品為各廠家配套產品,有效期內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為貝克曼AU5800生化分析儀,生化試劑原裝進口,質控品:BIO-RAD質控品,有效期內使用。

1.2方法

1.2.1完善制度設備科、護理管理科、醫學檢驗科共同成立POCT血糖儀管理小組,制定了《便攜式血糖檢測儀管理制度》、《便攜式血糖檢測儀標準操作規程》、《便攜式血糖檢測儀比對流程》等制度和操作規程。文件統一裝訂成冊,每個科室下發一本,存檔。

1.2.2培訓授權護理管理科與醫學檢驗科制定培訓計劃和考核方案,并組織全院所有需操作POCT血糖儀的護理人員嚴格按計劃進行培訓,培訓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行業規范學習,如《醫療機構便攜式血糖檢測儀管理和臨床操作規范》;(2)POCT血糖儀檢測的應用價值及其局限性和院內管理制度;(3)POCT血糖儀標準操作規程,如血糖儀檢測原理,適用范圍及特性、儀器、試紙條及質控品的貯存、儀器維護和保養規程、標本采集、血糖儀檢測的操作步驟、室內質控及比對管理;(4)如何解讀血糖檢測結果并正確報告、血糖檢測結果的誤差來源、安全預防措施等。培訓后護理管理科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崗前考核(包括理論考核與技能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授權上崗,保證了操作人員的合格性。

1.2.3加強室內質控管理本院《便攜式血糖檢測儀管理制度》明確規定:每臺血糖儀均應當有質控記錄,應包括測試日期、時間、儀器的校準、試紙條批號及有效期、儀器編號和質控結果;每天血糖檢測前,都應當在每臺儀器上先進行質控品檢測,至少包括高值、正常值兩種濃度。當更換新批號試紙條、血糖儀更換電池、儀器及試紙條可能未處于最佳狀態時,應當重新進行追加質控品的檢測。護理管理科負責對臨床各科室內質控情況進行監督和考核。

1.2.4做好室間質量評價本院每年均參加重慶市臨床檢驗中心組織的血糖儀檢測室間質評活動,對質評反饋結果分析總結,持續改進檢驗質量。

1.2.5定期比對嚴格按照《醫療機構便攜式血糖檢測儀管理和臨床操作規范》中附件《血糖儀與實驗室生化方法比對方案》方案二進行比對試驗:空腹狀態,臨床護理人員先取指尖末梢全血用血糖儀進行測試,記錄結果,隨后立即采集靜脈血標本送檢驗科,15min內離心分離血漿,30min內用貝克曼AU5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完成血漿葡萄糖測試。每臺血糖儀需比對50個標本,<2.8mmol/L標本2個、2.8~<4.2mmol/L標本8個、4.2~<6.7mmol/L標本10個、6.7~<11.1mmol/L標本15個、11.1~<16.6mmol/L標本8個、16.6~<22.2mmol/L標本5個、≥22.2mmol/L標本2個。當血糖濃度小于4.2mmol/L時,至少95%的檢測結果偏倚應在±0.83mmol/L的范圍內;當血糖濃度大于或等于4.2mmol/L時,至少95%的檢測結果偏倚應在±20%范圍內,按該標準判斷POCT血糖儀測定結果的偏倚是否符合要求,如符合要求判為合格,反之判為不合格。檢驗科發現不合格的儀器立即通知相關科室棄用,并更換新的血糖儀重新進行比對;合格儀器檢驗科下發比對合格報告。

2結果

2013年全院17臺POCT血糖儀中有14臺比對合格,3臺比對不合格,合格率為82%。2014年全院17臺POCT血糖儀全部比對合格,合格率為100%。2013年起本院對POCT血糖儀實行統一管理,兩年來管理前后狀況對比,見表1。

3討論

第11篇

細節決定質量,婦產科隨機性強,平時工作習慣差,做護士長忙于日常事務,疏于管理,xx年將把精力放在日常質控工作,從小事抓起,將質控工作貫穿于每日工作中,每周質控一到兩項,形成規范,讓科室人員也在質控中逐漸形成良好的習慣,減少懶散心理及應付心理,真正從方便工作,方便管理為出發點。另外發揮質控員及責任護士的作用,將一些日常質控工作交給她們,提高大家參與意識,動員全科人員參與管理,有效提高自我管理意識,提高科室管理的效率。

二、規范業務查房,提高查房效果。

改變往年查房應付的局面,由管床護士負責病歷選取,真正選取科室疑難病歷,書寫護理計劃,責任護士負責討論該病的疑、難點護理問題,集思廣義,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達到提高業務水平,解決護理問題的目的。同時,討論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學習專科疾病的知識,規范專科疾病護理常規,每規范一種專科疾病,便將此種疾病的護理常規應用于日常工作,逐步提高護理工作的規范性。

三、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整體專業水平。

加強專科業務知識學習,系統學習婦產科學,圍產期知識,新生兒復蘇,產科急癥護理及應急程序,全科人員參與,大家輪流備課,每月一次。并進行產科急證搶救演練,人人過關,提高應急能力及專科護理水平。

四、設計使用專科健康教育手冊,加強健康宣教工作。

設計專科健康教育手冊,分為新生兒保健手冊,產褥期保健手冊和婦科疾病保健手冊,將保健知識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形式表達,設計清新的版面,吸引病人真正去了解知識。同時規范科室健教內容,制作護理人員健教手冊,形成一體化健教內容,科室備份,人人掌握,有效提高健康宣教工作。

五、申請護理科研項目,開展科研工作。

已申請護理科研項目:中藥貼敷促進泌乳的效果觀察與研究。年內全面開展效果觀察與研究,進行統計學分析,撰寫研究論文,上報申請材料。并要求全科參與科研項目,學習開展科研的知識,提高各類人員整體素質及專業水平。

六、加強產房管理,完成日常各項工作及質控工作。

第12篇

臨床路徑病歷質控的效果評價

孫艷伍強吳賽慶

EFFECTS OF QUALITY CONTROL FOR MEDICAL RECORDS OF CLINICAL PATHWAY

SUN Yan, WU Qiang, WU Saiqing

【摘要】目的

探討臨床路徑病歷質控的效果。方法

把進入臨床路徑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27例隨機分為兩組,進行臨床路徑病歷質控的69例設為試驗組,未行臨床路徑病歷質控的58例設為對照組,比較兩組住院時間、住院總費用和住院各分項費用的差別。結果

試驗組平均住院時間為(10.32±2.03)天,對照組為(12.10±2.96)天,試驗組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平均住院總費用為(52.349.94±16 944.22)元,對照組為(59.522?81±22.78301)元,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分項費用中,試驗組藥費、護理費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分項費用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路徑的病歷質控可以有效控制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對臨床路徑的實施起到了進一步規范作用。

【關鍵詞】臨床路徑質控效果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for medical records of clinical pathway. Methods

The 127 clinical pathway patients with acute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69 patients with clinical pathway quality control were taken as test group, while 58 patients without clinical pathway quality control were taken as control group. The hospitalization duration, total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 and various events expens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duration in test group was (10.32±2.03) days, while that in control group was (12.10±2.96) days,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s (p<0.05). 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expense in the test group was (52,349.94±16,944.22) yuan, while that in control group was (59,522.81±22,783.01) yuan,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s (p<0.05). Among various events of hospitalization expense, the medicine cost and nursing fee in the test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an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he other items (p>0.05). ConclusionThe quality control for medical records of clinical pathway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hospitalization duration and hospitalization expense, standardiz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clinical pathway.

【Key words】 Clinical pathway; Quality control; Effect

【Author′s address】Futian People&acut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Shenzhen 518033, Guanngdong Province, China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5.07.049

臨床路徑作為一種標準化的治療模式和管理工具,在臨床醫療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臨床路徑規范實施是保證其有效應用的前提。2012年1月~2014年12月對我院實施臨床路徑管理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27例隨機分組進行病歷質控,觀察病歷質控對臨床路徑實施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實施臨床路徑管理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病例共計127例,隨機分組,進行臨床路徑病歷質控的69例設為試驗組;以未進行臨床路徑病歷質控的58例為對照組。

1.2方法

1.2.1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臨床路徑病歷質控標準根據衛生部最新頒布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臨床路徑標準治療表單、衛生部《病案書寫基本規范》,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臨床路徑各環節實施病歷質控。

1.2.2臨床路徑病歷質控實施辦法臨床路徑質控人員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臨床路徑病歷質控內容和標準,通過電子病歷系統隨時查看、督導進入路徑的病歷,包括入院診斷、診斷依據、治療方案,病程記錄中臨床路徑實施情況、各類檢驗檢查報告、醫囑用藥等情況及各個環節的時限性。發現問題及時反饋給病區臨床醫生。同時安排質控人員不定期進入病區督查進入臨床路徑病例的實施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告知醫師進行處理修正。

1.2.3觀察指標以兩組住院天數、住院總費用以及兩組各分項費用的平均值作為指標進行統計分析。各分項費用中包括藥費、治療費、護理費、化驗費、檢查費。

1.2.4統計學處理數據經正太性檢驗及方差分析,正太分布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數據比較采用兩均數比較的t檢驗;所有統計分析均應用spss 19.0 統計分析軟件包進行。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患者一般情況比較

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及心梗類別、心功能狀況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之間具有可比性。見表1。

2.2兩組住院時間和住院總費用的比較

試驗組平均住院時間為(10.32±2.03)天,對照組平均住院時間為(12.10±2.96)天,兩組平均住院時間比較,t值為4.01,p值<0.05,試驗組平均住院時間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試驗組平均住院總費用為(52 349.94±16 944.22)元,對照組平均住院總費用為(59 522.81±22 783.01)元,試驗組低于對照組,p值<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表3。

2.3兩組住院各分項平均費用的比較

兩組住院各分項費用中,試驗組藥費、護理費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其他分項費用中,路徑組治療費、化驗費及檢查費均比對照組低,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討論

臨床路徑(Clinical Pathway, CP)作為一種標準化的治療模式和管理工具,在臨床醫療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臨床路徑的實施最終是起到規范醫療行為、控制醫療成本、提高醫療質量的作用[1] 。

本文兩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臨床路徑病歷,試驗組進行臨床路徑病歷質量監控,對照組未進行病歷質量監控,兩組資料性別、年齡、梗死部位和心功能分級的比較有可比性,資料無顯著性差異。兩組住院時間比較,按照衛生部頒發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標準住院日10~14 天[2]。試驗組平均住院時間為10.32天,對照組平均住院時間為12.10天,均符合標準住院日,但經過臨床路徑質控的試驗組住院天數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經過質控可以有效控制住院時間。兩組住院總費用比較,試驗組經過臨床路徑質控后其住院總費用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在住院費用分項結果中顯示藥費及護理費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在住院過程中,進入臨床路徑質控后的試驗組病歷經常受到監控以及質控人員對臨床路徑規范實施的提醒,使得臨床醫生在診療中能夠規范按臨床路徑的標準住院流程實施,避免過度治療、過度用藥、過度檢查,尤其是在用藥方面,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臨床路徑的質控,可以有效改善臨床路徑實施中存在的不規范現象,控制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為臨床路徑廣泛開展起著良好的監督促進作用。

隨著近幾年臨床路徑的不斷推廣和發展,臨床路徑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但仍欠規范和成熟 [3]。在以前的報道中,臨床路徑的效益評價多數均為路徑組與非路徑組的比較,發現臨床路徑的實施對規范醫療行為具有較好的效果[4-5]。本文著重觀察臨床路徑病歷質控對臨床路徑實施的影響。筆者曾報道臨床路徑病歷質控在臨床路徑的實施過程中是切實可行的 [6]。臨床路徑病歷質控改變了傳統的病歷書寫和質控模式,更加注重病歷的內涵質量,強調診療過程的標準化,要求醫護人員積極配合,重視臨床科室與醫技科室的相互協助,還有良好的醫院信息系統支持。尤其是質控中涉及到的臨床路徑變異分析和管理,需要醫護人員認真分析,尋找原因,消除人為因素造成的變異,提高臨床路徑的執行水平。

本研究結果尚有一定的局限性,隨著臨床路徑工作的廣泛開展,臨床路徑經驗的不斷積累,研究更加深入,臨床路徑管理將會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顧亞明,季寶軼,張連豐. 臨床路徑管理對改進醫療質量的作用分析[J]. 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2,19(3): 33-34.

[2]衛生部.衛生部關于開展臨床路徑管理試點工作的通知[S].衛生部,2009,12:7

[3]李明子. 臨床路徑的基本概念及其應用[J]. 中華護理雜志,2010,45(1):59-61.

[4]祝振忠,王海英,程捷. 臨床路徑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應用及效果[J]. 中外醫療,2008, 31(11):16-1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客| 改则县| 潜江市| 三门县| 南涧| 九江市| 房产| 安陆市| 方山县| 富顺县| 镇赉县| 克什克腾旗| 拉孜县| 永靖县| 吴堡县| 清水县| 化州市| 德庆县| 榆树市| 甘肃省| 承德县| 北辰区| 宣武区| 两当县| 兰州市| 福鼎市| 竹溪县| 应城市| 高清| 兴安县| 武陟县| 垦利县| 长宁区| 中阳县| 沐川县| 监利县| 临泽县| 孙吴县| 台南市| 陆丰市| 建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