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翻轉課堂教學論文

翻轉課堂教學論文

時間:2022-07-26 22:07:3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翻轉課堂教學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翻轉課堂教學論文

第1篇

數學教學是讓學生了解自己的知識、能力水平,彌補缺陷,糾正錯誤,完善知識系統和思維系統,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過程。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2021各階段數學教學論文題目參考,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中職數學教學論文題目1、線性方程的疊加原理及其應用

2、作為函數的含參積分的分析性質研究

3、周期函數初等復合的周期性研究

4、“高等代數”知識在幾何中的應用

5、矩陣初等變換的應用

6、“高等代數”中的思想方法

7、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8、任N個自然數的N級排列的逆序數

9、“高等代數”中多項式的值,根概念及性質的推廣

10、線性變換“可對角化”的條件及“對角化”方法

11、數域概念的等價說法及其應用

12、中職數學教學與能力培養

13、數學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及途徑

14、論數學中的基本定理與基本方法

15、論電腦、人腦與數學

16、論數學中的收斂與發散

17、論小概率事件的發生

18、論高等數學與初等數學教學的關系

19、論數學教學中公式的教學

20、數學教學中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

21、數學教與學的心理探究

22、論數學思想方法的教與學

23、論數學家與數學

24、對稱思想在解題中的應用

25、復數在中學數學中應用

26、復變函數論思想方法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27、復變函數論思想方法在中學數學競賽中的應用

28、代數學基本定理的幾種證明

29、復變函數的洛必達法則

30、復函數與實函數的級數理論綜述

31、微積分學與哲學

32、實數完備性理論綜述

33、微積分學中輔助函數的構造

34、閉區間上連續函數性質的推廣

35、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能力

36、教師對學生互動性學習的影響

37、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

38、數學解題中的逆向思維的應用

39、數學直覺思維的培養

40、數學教學中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

41、用心理學理論指導數學教學

42、開展數學活動課的理論和實踐探索

43、《數學課程標準》解讀

44、數學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

45、數形結合思想在中學數學中的應用

46、運用化歸思想,探索解題途徑

47、談談構造法解題

48、高等數學在中學數學中的應用

49、解決問題的策略思想--等價與非等價轉化

50、挖掘題中的隱含條件解題

51、向量在幾何證題中的運用

52、數學概念教學初探

53、數學教育中的問題解決及其教學途徑

54、分類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55、“聯想”在數學中的作用研究

56、利用習題變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57、中學數學學習中“學習困難生”研究

58、數學概念教學研究

59、反例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研究

60、中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研究

61、數學教育評價研究

62、傳統中學數學教學模式革新研究

63、數學研究性學習設計

64、數學開放題擬以及教學

65、數學課堂文化建設研究

66、中職數學教學設計及典型課例分析

67、數學課程標準的新增內容的嘗試教學研究

68、數學課堂教學安全采集與研究

69、中職數學選修課教學的實話及效果分析

70、常微分方程與初等數學

71、由遞推式求數列的通項及和向量代數在中學中的應用

72、淺談劃歸思想在數學中的應用

73、初等函數的極值

74、行列式的計算方法

75、數學竟賽中的不等式問題

76、直覺思維在中學數學中的應用

77、常微分方程各種解的定義,關系及判定方法

78、高等數學在中學數學中的應用

79、常微分方程的發展及應用

80、充分挖掘例題的數學價值和智力開發功能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題目參考1、小學數學教師幾何知識掌握狀況的調查研究

2、小學數學教師教材知識發展情況研究

3、中日小學數學“數與代數”領域比較研究

4、浙江省Y縣縣域內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差異研究

5、小學數學教師教科書解讀的影響因素及調控策略研究

6、中國、新加坡小學數學新課程的比較研究

7、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的實踐研究

8、基于教育游戲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研究

9、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研究

10、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研究

11、數字故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12、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研究

13、中美小學數學“統計與概率”內容比較研究

14、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價值及其課程論分析

15、小學數學教師培訓內容有效性的研究

16、小學數學課堂師生對話的特征分析

17、小學數學優質課堂的特征分析

18、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研究

19、我國小學數學新教材中例題編寫特點研究

20、小學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的研究

21、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提高學生思維素質

22、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

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3、優化數學課堂練習設計的探索與實踐

24、實施“開放性”教學促進學生主體參與

25、數學練習要有趣味性和開放性

26、開發生活資源,體現數學價值

27、對構建簡潔數學課堂的幾點認識和做法

28、芻議“怎樣簡便就怎樣算”中的“二指技能”現象

29、立足現實起點,提高課堂效率

30、寧缺毋濫--也談課堂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

31、如何讓“生活味”的數學課堂多一點“數學味”

32、有效教學,讓數學課堂更精彩

33、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之我見

34、為學生營造一片探究學習的天地

35、和諧課堂,讓預設與生成共精彩

36、走近學生,恰當提問--談數學課堂提問語的優化策略

37、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

38、課堂有效提問的初步探究

39、淺談小學數學研究性學習的途徑

40、能說會道,為嚴謹課堂添彩

41、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42、小學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43、新課標下提高日常數學課堂效率的探索

44、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

45、淺談新課程理念下如何優化數學課堂教學

46、數學與生活的和諧之美

47、運用結構觀點分析教學小學應用題

48、構建自主探究課堂,促進學生有效發展

49、精心設計課堂結尾 鞏固提高教學效果

50、淺談數學課堂提問藝術

51、淺談發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52、淺談數學課堂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

53、巧用信息技術,優化數學課堂教學

54、新課改下小學復式教學有感

55、讓“對話”在數學課堂中煥發生命的精彩

56、小學幾何教學的幾點做法

初中數學教學論文題目1、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2、數形結合思想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3、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初中數學教學設計研究

4、初中數學新教材知識結構研究

5、初中數學中的研究性學習案例開發實施研究

6、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

7、從兩種初中數學教材的比較看初中數學課程改革

8、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整合問題研究

9、初中數學學習困難學生學業情緒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10、初中數學習題教學研究

11、初中數學教材分析方法的研究

12、初中數學教師課堂教學目標設計的調查研究

13、初中數學學習障礙學生一元一次方程應用題解題過程及補救教學的個案研究

14、初中數學教師數學教學知識的發展研究

15、數學史融入初中數學教科書的現狀研究

16、初中數學教師課堂有效教學行為研究

17、數學史與初中數學教學整合的現狀研究

18、數學史融入初中數學教育的研究

19、初中數學教材中數學文化內容編排比較研究

20、滲透數學基本思想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研究

21、初中數學教師錯誤分析能力研究

22、初中數學優秀課教學設計研究

23、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

24、初中數學數形結合思想教學研究與案例分析

25、新課程下初中數學教科書的習題比較研究

26、中美初中數學教材難度的比較研究

27、數學史融入初中數學教育的實踐探索

28、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29、初中數學教師數學觀現狀的調查研究

30、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對策研究

31、“幾何畫板”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32、數學素養視角下的初中數學教科書評價

33、北師大版初中數學教材中數形結合思想研究

34、初中數學微課程的設計與應用研究

35、初中數學教學生成性資源利用研究

36、基于問題學習的初中數學情境教學模式探究

37、學案式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驗研究

38、數學文化視野下的初中數學問題情境研究

39、中美初中數學教材中習題的對比研究

40、基于人教版初中數學教材中數學史專題的教學探索

41、初中數學教學應重視學生直覺思維能力的培養

42、七年級學生學習情況的調研

43、老師,這個答案為什么錯了?--由一堂沒有準備的探究課引發的思考

44、新課程背景下學生數學學習發展性評價的構建

45、初中數學學生學法輔導之探究

46、合理運用數學情境教學

47、讓學生在自信、興趣和成功的體驗中學習數學

48、創設有效問題情景,培養探究合作能力

49、重視數學教學中的生成展示過程,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50、從一道中考題的剖析談梯形中面積的求解方法

51、淺談課堂教學中的教學機智

52、從《確定位置》的教學談體驗教學

53、談主體性數學課堂交流活動實施策略

54、對數學例題教學的一些看法

55、新課程標準下數學教學新方式

56、舉反例的兩點技巧

57、數學課堂教學中分層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58、新課程中數學情境創設的思考

59、數學新課程教學中學生思維的激發與引導

第2篇

一、本學期所做的主要工作

1、加強業務學習,提高專業水平。經常閱讀《中學政治教學參考》等專業刊物,積極參加“翻轉課堂”等教學思想和技能的學習培訓,主動用先進的教育思想武裝自己,用先進的教育技術提升自己,努力增加課堂魅力,提高教學質量。

2、依據課程標準,落實教學常規。開學伊始,我備課組老師結合課程目標結合學情,認真制訂學期個人教學工作計劃。積極參加組內、校內外觀課議課。

3、堅持集體備課,不斷鉆研教材教學

七年級思想品德教材內容經常調整,所以政治老師沒有老教師。本著這個理念,我們組成員對教學大綱和教材認真鉆研,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注重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力做到精心備好每堂課,既備教法又備學法,既備教師又備學生,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們充分利用集體備課這一機會(每星期四上午第三節是我科組活動時間),四位老師共同分析每單元教學重、難點,通過個人談想法,講教法,互相交流研討,互通有無,盡可能實現有效教學。如在教學有些理論性比較強的知識點,我們四位老師想方設法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以典型案例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知識點。

4、注重養成教育,培養學生能力。重視閱讀習慣、傾聽習慣、筆記習慣、應試技巧的教育,積極引導學生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學會自主高效學習。

5.注意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學以致用能力

6.依據學校的指示,本學期課堂教學以“問題案”為載體,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旨的教學改革試驗已經在全校推行。我們組每課精心設計了問題案。開始了以問題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教師的指導為主導,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生生小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的導學案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挖掘了學生的最大潛力。

7.依據課程標準、本校學情、本學年教材以及中考考試說明,我們編制了七年級思想品德養成教育專題作為本學期的校本課程。

二、存在的問題:

1.參加科研活動的深度不夠,如只注重常規課的開展,忽視教學反思、教學體會的撰寫。

2.平時對思品題目的訓練和學法教法的指導不夠,導致學生對思品的關注度不多。

3.新課改理念運用于實踐較少。雖然受新課改春風的熏陶,大家思想上、觀念上發生了較大變化,但是對于新課改理念落實的還較少,課堂上還是較多地采用傳統的教法,給學生主動探究和思考的時間、空間機會不多。

三、今后的努力

1.更嚴格地抓好備課組建設。

2.繼續學習新課程標準,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合理利用資源為教學服務。

第3篇

職前英語教師專業成長 在線課程 教與學模式的改革

2012年9月全國信息化工作現場會在北京召開,教育部副部長杜占元在會議上部署啟動了教育部“三通兩平臺”建設。2013年11月8日,杜占元副部長在教育部教師培訓高級研修班中提出,傳統教學理念和方法已無法滿足信息化時代的教育,教師應該是教育家、熟練的技術應用專家,教師需要懂得整合資源,改善教育,引導學生發展,并懂得如何利用信息手段開展教學評價。[1]也就是說,學生在這個大數據時代的學習及專業成長已不能只靠傳統的課堂教學,而是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及資源。本研究以建設小學英語教育類國家精品共享課為契機,借助信息技術推動教師教育類課程的教與學方式的改革,將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和傳統課堂教育相結合,通過采用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等創新教學模式,通過為學生提供課前、課中、課后學習的信息資源平臺,采用線上線下、課內課外的教學與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培養學生的專業情意,全方位地促進職前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

一、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強烈地沖擊著傳統英語教學模式,同時也對英語教師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鐘啟泉指出,課程改革對教育界的最大挑戰莫過于對“教師專業化”的挑戰。[2]對于教師專業化,對于英語教師專業發展,束定芳認為,合格的英語教師所要具備的專業素質有:較為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教學組織能力和教學實施能力、較高的人品修養和令人愉快的個人性格、較為系統的現代語言知識、相當的外語習得理論知識、一定的外語教學法知識等。[3]王薔教授就認為一名合格的外語教師需要具備:1.英語語言能力、2.適合兒童的教學方法、3.才藝技能、4.游戲和活動組織能力。[4]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貫穿于專業化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的知識與能力內化、升華過程,主要有兩個培養階段,一是職前的教師專業成長,二是職后的專業發展。也就是說高師院校承擔著促進職前教師專業成長的重任。“職前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初始階段。在這個階段,教師的專業成長既需要理論的學習,也需要通過交流、探究、分享、反思、總結,把理論及實踐知識內化為個人知識,促進其專業成長。職前教師專業化成長有助于學生將習得的理論內化為個人的知識和技能,實現個人教學理論的自主建構,有助于促進他們形成個人的教學風格。

二、促進職前英語教師專業成長的教師教育類在線課程建設的思考與實踐

1.在線課程教學及學習模式的思考

數字時代,由于信息技術的推動,學習已經變得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稱為“泛在學習”。學習已經不是傳統的講授―記憶模式,而成為是一種建構、改進、分享過程,參與、共建、共享是當代的學習文化屬性。而現有一些在線的精品課程建設更多地站在教師的角度,考慮教師教學的需求,而對學生的學習特點及需求則考慮較少。本研究將針對教學法課堂出現的教與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建設國家教師教育類精品資源共享課為契機,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的教學方式,通過線上線下、課內課外的學習,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合作探究、自主建構知識等意識,從不同方面促進職前英語教師的專業成長。

(1)通過資源庫及教學內容的重構,構建融課前―課中―課后學習為一體的學習平臺

該平臺吸納一線小學英語教學專家深度參與課程的建設,突出小學英語教師課堂教學的核心技能及典型的工作案例分析,提供大量泛在的、實時的資源,為學生全面提高專業知識及專業技能提供學習支持。并加強線上及線下的課程相輔相成的學習,結合小學英語課例觀摩等自主學習模塊和頂崗支教、小學英語第二課堂活動等技能實訓模塊,旨在營造仿真或真實的小學教學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加強學生教育教學能力訓練。

(2)通過課程教學方式及學習方式的變革,將MOOC和傳統課堂教育相結合,采用混合式教學及學習模式

要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網絡化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采用多元化的教學及學習模式,發揮教師監控、引導、調控等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激活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新性。課前要求學生觀看教師教學視頻、優秀教師的案例片段及查閱相關的項目學習模塊資源,對項目模塊的知識有基本的了解和認知;課堂上分小組進行交流、討論、反思,探究出“案例引入提出問題小組討論展示交流歸納小結活學活用反思提高”的教學程序,然后通過模擬課堂、現場教學、情景教學、案例分析等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有效提高學生主動建構知識、反思教學行為、合作學習等能力,塑造學生的專業態度及豐富他們的專業知識,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

(3)通過學生的參與、共建、共享,打造開放式、互動的、泛在的在線課程資源學習平臺

學習是交互的,教師和學生都可以是知識的提供者和傳播者。課前鼓勵學生對相關學習內容進行資源過濾、篩選、采集并上傳;課堂上對學生的教學技能進行訓練時,鼓勵學生對自己或同伴的教學視頻進行錄制與編輯,并上傳共享區;課后激發學生開展項目學習模塊的拓展探究活動,撰寫學習心得、反思、小論文等與同伴分享。通過學生參與課程的共建共享,開展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打造其專業精神及專業素養。

2.在線課程教學及學習模式探究

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強調:要深化教學改革;推進和完善學分制,實行彈性學制;要注重學思結合;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創新的良好環境。[5]這體現了國家對教育教學改革的迫切愿望,也對高校的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提出了挑戰。

(1)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

本研究提出了采用線上線下學習、課內課外學習相結合的形式,將學習方式分為認知、體驗―探究、分享―評價、反思―鞏固、拓展四個環節,旨在調動學生的主動學習、積極參與、自主拓展的學習特性,促進他們的專業成長。基于“自主體驗”的學習活動主要是在課前完成項目知識模塊的前置性學習。本活動能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使他們實現自主知識建構;基于“探究、分享”的學習活動能促進項目模塊知識的內化吸收,培養學生的探究態度和習慣,并通過交流分享的學習活動有效促進同伴的互助,實現教學專業知識的鞏固和深化;采用“評價、反思”的學習活動主要包括對各學習小組學習成果的評價及對各項目模塊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的反思。在本研究中學習的評價表現在小組互相點評或者課程的評價欄留言中,這種基于同伴點評的評價方式有利于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共同提高。而反思性學習的外在表現形式則包括學習筆記、項目學習報告等。通過這種學習活動能幫助學生互相取長補短,培養他們的思辨能力及反思能力;采用“鞏固、拓展”的學習活動能幫助學生學會整理知識,構建知識體系,獲得更全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這部分學生可以采用畫出本項目學習的思維導圖、完成項目作業、參加項目學習測試、參與教學實踐等學習形式。

通常來說,特定的學習方式就會有相應的學習行為來配合。

學習活動一:課前的自主探究體驗學習是學習者以自己為主體,通過教師導學案的指引,利用網絡平臺和資源,獨立采用搜索、瀏覽、過濾、閱讀、思辨、質疑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活動基于搜索引擎的項目學習模塊資源查詢與檢索、基于課程資源的探索學習、基于交互空間的資源分享。學習行為包括:搜索資源、查看資源、完成導學案、疑惑、在討論區發帖等。

學習活動二:課前和課中的交流、分享包括個性化交互和組群間的交互,如學生間的交互、個別學生與教師的交互、教師與學生群體的交互等。交互形式有實時聊天、留言板、討論組、郵件、論壇等。學習的行為分為線上及線下兩種類型:課堂上可采用分組討論、小組展示分享、互相點評等方式;線上可采用回復短信、回復留言、發帖或回帖、收發郵件等一系列學習行為。同伴互評、教師點撥也是學習活動的重要環節。

學習活動三:評價及反思性學習是對學習過程、學習結果的再認識過程。主要的學習方式有:自我評價、同學之間的互相評價以及教師點評。

學習活動四:總結、拓展活動主要是幫助學生梳理、歸納、總結、拓展所學的項目模塊知識,使學生對模塊的相關知識及技能形成系統的認識。主要的學習形式為整理筆記、完成學習手冊、完成項目作業及測試、微格實踐、實訓室訓練、教育見習、實習等。

(2)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

為了能改變傳統課堂教學中以“教師的講授”為中心、忽視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現狀,本研究采用了混合式的教學方法。所謂混合式教學也就是將面對面的課堂學習(Face to Face)和在線學習(E―Learning)兩種方式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方式。它既強調教師在教學中所發揮的引導、啟發、答疑以及監控整個教學過程的重要作用,同時又突出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6]

教學活動1:幫助學生激活、補充已有知識結構。

首先教師通過導學案,激活學生的學習思路及學習興趣。在課程的學習資源平臺上提供相應學習項目模塊的視頻及文本知識。教學視頻主要分為兩種,一是任課教師以知識點為切入點的微課,二是優秀一線教師的課例片段。學生在觀看視頻時將不能理解的內容進行詳細記錄。除了視頻資源,在學習平臺上,教師還提供與學習模塊相關的文字學習資源,如文獻資料、教學論文、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學生可以利用導學案的引導開展自主學習,并把碰到的疑惑記錄下來,同時學生還可以在課程的互動欄目,如討論區、留言板、郵箱等中間開展師生或生生間的討論。

教學活動2:幫助學生發現理解錯位,開展反思、調整活動,并引導學生進行吸收、內化教學理論知識和教學實踐知識。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支持者、學習伙伴。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前,教師需了解學生在課前的預習情況以及存在的困惑,掌握學生真正的學習需求。在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分享課前學習的收獲,反思課前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困惑,通過創設模擬的英語教學情境,組織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能力、愛好等組成學習小組,嘗試開展教學實踐活動。在學生開展活動的時候,教師需在教室走動,以觀察學生的活動情況,及時提供指導和幫助。小組活動結束后,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匯報活動,引導學生采用不同的匯報形式,如教案、課件、說課、微課等形式,并組織各小組進行相互評價,使學生通過同伴互評來了解自己小組的學習效果,開展教學反思。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給予一定的引導、點撥,幫助學生重構學習內容的知識及技能框架。

教學活動3:幫助學生積累專業知識,提升專業能力,形成對教師身份的認同。

Richards,Platt認為,在教師教育過程中需重視反思教學法。反思性教學活動旨在培養學生對教學過程進行有創見思考的能力,是改進學生課堂教學實踐的一個很好的途徑。[7]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教師引導學生對學習活動的過程進行回顧和反思,引導項目小組開展反思,要求學生對項目學習的過程各種細節進行分析、總結。同時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對各學習環節存在的問題進行提問和互動,教師及時進行相關的理論知識的補充。最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學習筆記和項目學習手冊,開展各種類型的教學實踐活動,如微格課室的教學實操、實訓室的教學專項技能訓練、教育見習或者實習等。

在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教育信息化促進了教育現代化,進行課程和教學改革勢在必行。而在這一改革浪潮中,高師院校要在大力推動在線課程時關注職前教師專業能力的培養與提升,學生則通過開放、共享、互動、泛在的學習資源平臺來開展課前的感知體驗、課堂的交流互動、課后的拓展實踐;教師則成為了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支持者。課程教與學模式的改革不僅促進了學生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意識的養成,而且通過不斷的實踐探索,也培養了他們的專業情意。

――――――――

參考文獻

[1] 杜占元.深入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在教師培訓改革高級研修班上的報告.2013-11-08.

[2] 鐘啟泉.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 束定芳.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4] 王薔.小學英語教學法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 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6] 何克抗.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展(上).電化教育研究,2004(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呈贡县| 军事| 余姚市| 衡水市| 鄂温| 莱西市| 同德县| 嘉禾县| 微山县| 九龙县| 泾源县| 巴楚县| 武山县| 天门市| 灵寿县| 盘锦市| 饶河县| 绥阳县| 金秀| 潞城市| 泰来县| 江安县| 云林县| 水富县| 鞍山市| 梓潼县| 东丰县| 法库县| 漯河市| 十堰市| 华蓥市| 安阳市| 莱州市| 望江县| 拜泉县| 建湖县| 铜山县| 泸定县| 都昌县| 财经|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