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26 08:58:0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音樂合唱藝術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音樂會練聲曲主要是指沒有歌詞的聲樂作品,它是聲樂藝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具有藝術歌曲與聲樂練習曲的雙重屬性,即,既包含復雜的演唱技巧,又具有高度的藝術性。
作為豐富多彩的聲樂藝術中一個“獨特的”品種,它的價值就像鋼琴教材中的肖邦、李斯特的音樂會練習曲,或小提琴教材中的帕格尼尼的隨想曲一樣,既具有高度技巧性、又具有高度藝術性,是提高聲樂專業的全面技巧、藝術水準的重要途徑。音樂會練聲曲相對于聲樂練習曲來說,它不僅囊括了各種聲樂技巧。而且還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更強調的是歌唱者對作品的理解和對歌曲技巧的把握發揮,這更是歌唱修養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在西方藝術音樂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歌唱藝術從古希臘的吟唱史詩到中世紀的復調合唱,再到十七世紀初的抒情性音樂劇,歌唱已成為一門富有表現力的藝術。舒伯特曾經說過:“在整個音樂藝術中,歌唱不可爭辯的是處于首要地位的,它是一切旋律、轉調與和聲所環繞的軸心。所有的樂器不過是歌唱聲音的模仿。歌唱好似一位帝王坐在他的寶座上,而環繞它的一切樂器都好像是俯首稱臣的諸侯王公。人聲本質上是一種最原始的聲音。世界上一切其他的聲音不過是這神圣的原始聲音的一種遙遠的回聲。人類的喉嚨是世界上最初的、發聲最純正的、最值得贊美的樂器!”。
而要把人類的喉嚨訓練成美妙動聽的歌喉,就要進行一系列的聲樂訓練,以達到專業化的歌唱水準,歌劇和美聲唱法的發展更需要良好的聲樂技巧和藝術修養作后盾,中國聲樂教育家尚家驤曾指出“很多教師把聲樂練聲曲作為學生演唱歌劇前的技術準備材料”,這就使音樂會練聲曲的前身――現在普通而常見的聲樂練聲曲的產生和發展成為可能和必須。
“普通而常見”的練聲曲主要有兩個來源:
一種來源是十九世紀早期。出版的有鋼琴伴奏的視唱練耳練習曲。
視唱曲在巴洛克時期就已出現,而視唱練耳教材在十八世紀的法國和意大利已經大量出版。視唱曲一般用“唱名”而非“元音”來演唱。一些早期聲樂教師延續了這種演唱習慣,例如,多梅尼科?科里在1810年出版的《演唱指南》(The Singer's Preceptor)和曼魯艾爾?加西亞在1840年出版的《歌唱藝術論文全集》(Trait complet lart du Chant)中,也開始出現演唱“唱名”而非“元音”的聲樂訓練材料,這可以說是聲樂練聲曲的雛形。后來,這種有曲調而無歌詞、同時還帶有鋼琴伴奏練習曲的形式,便逐漸定型為練聲曲的經典組合形式。到了19世紀中期又有了更多的此類出版物,而聲樂教師亨瑞奇?帕洛夫卡(Henri-chi Panofka,1807―1887聲樂教師、小提琴手、作曲家)在巴黎的時期出版的同類出版物,已經明確為五本的聲樂練聲曲。
值得一提的是帕諾夫卡在1840年時研究了眾多歌唱家的演唱技巧(如:Marco Bordoni/Jenny Lind/Lablaehe/Frasehini/Staudigl),于1852年在倫敦出版了第一本具有教育性的聲樂作品《聲樂指導訓練》(《Practical Singing Tutor》);1854年在巴黎出版了《歌唱的藝術》(《Lart de chanter》op.81)一書,給他帶來了作為小提琴手和作曲家所不能獲得的巨大成就。而1858年他為初學者寫的一本《帶字母的聲樂訓練》(《Abecedaire vo-cal》)獲得了成功并具有創新性;最后的一本書《歌唱與聲音》(《Voix et chanteurs》op.85)是在前兩本書《歌晤的藝術》和《帶字母的聲樂訓練》的想法和材料的基礎上寫成的,其中還包括了許多著名的聲樂歌唱家歌唱時的生理感覺。
另一個來源是將已有的聲樂作品去掉歌詞后作為練聲曲。
早在1755年,簡巴帕提斯特?貝拉爾德(Jean-Baptiste Be-rard)就從“技巧性”(比如適用于柔和、輕快、有裝飾、莊重的聲音)的角度出發,選擇了呂利、拉莫以及其他等20幾位作曲家的作品,去掉歌詞作為練聲曲,并就如何訓練等問題做了詳細、精確的解釋,以此來作為他的《藝術演唱》的補充。到了19世紀,絕大多數聲樂教科書中都編進了為同種目的而特別創作的作品。對于這種做法的意義與作用,著名的聲樂教育家加西亞(Garcia)認為:“無歌詞的旋律能為學生提供一套包括各種難度的歌曲集”。事實上,這種來自聲樂作品的練習曲難度更大,對人聲歌唱的技巧性要求更高,尤為重要的是它在訓練過程中必將涉及到歌唱的藝術性要求……因為這類練聲曲原本就是真正意義上的“聲樂藝術作品”。相對于第一個來源,第二個來源更強調聲樂訓練的技巧與藝術性,它從美聲唱法的技巧難點出發,對聲樂技巧的各種難度進行歸納、總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普通而常見”的練聲曲這幾個主要來源,對于音樂會練聲曲的最終形成與發展演變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從一定意義上講,視唱練耳練聲曲主要“提供”了音樂會練聲曲“有鋼琴伴奏”的“固定形式”;而將聲樂作品去掉歌詞改編為聲樂練聲曲的做法,則使音樂會練聲曲在解決聲樂演唱技巧問題的基礎上,更被“賦予”了高度的藝術性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