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大四學生總結

大四學生總結

時間:2022-09-06 04:18:0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大四學生總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大四學生總結

第1篇

大學教育一個重要目的是啟迪學生發現他所擅長或喜歡的方向,大四即大學本科四年級,是大學本科生活的最后一年,更是人生重要的轉折點,是學生們決定方向的關鍵時期。教學計劃往往在大四上學期為他們安排少量專業課、專業選修課以便于日常管理,隨著社會各方面壓力增大學生們便在這個階段早早把重心放在思考自己的未來上,有的同學躊躇滿志,有的則在向左走還是向右走上猶豫,考研、考公務員、就業、家庭期冀等無形壓力使得他們已無法靜下心來坐在教室里聽課。更有一些同學處在迷茫、焦慮階段,對大學本科畢業后的去向很茫然。此時的課程無疑成為了他們的“負擔”,極少數同學積極并愿意來上課,考研的同學則在課堂上看考研資料,不考研的同學畏懼點名,雖然人在教室卻心在窗外。諸多因素均導致大四學生課堂的教學效果非常不理想,不但學生把該學期的課程當成“包袱”,明顯低下的到課率,致使授課老師也感到缺乏講課激情,導致“老師熱愛學生,學生熱愛老師”的美好畫面成為奢望。如何高效利用課堂四十五分鐘提升大四課堂教學效果,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結合作者多年的大四課堂教學實踐和提升途徑探索,以環境工程與環境科學專業的《環境生態學》為案例,就本課程的課堂教學效果提升途徑探索,提出以下幾點思考,以期為大四課堂教學存在的困境提供解決參考方法。

一、首先應在大四課堂融入幸福教育、美學教育理念

幸福是社會乃至人生永恒的主題,也是難解的哲學命題。馬卡連柯強調:“要把我們所教育的人變成幸福的人”。幸福教育理念的真意:學生的幸福是社會進步的需要,也是教育應有之義與人文功能之表征。“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不光要求解知識的惑,更包括生活情感上的惑。大四課堂開展幸福教育旨在關注大四學生的情感需求,引導學生體驗幸福和享有幸福,提升學生感知幸福的能力。根據多年授課班的調研,部分學生不知如何描述幸福感,或者被問及幸福感這個名詞感到羞澀,同樣教師若不能在教學過程中感知幸福感,同樣無法保障教學激情與熱情。大四學生畢業季的壓力重重,不突破以前的教學模式,對大一至大三年級固有的任務型教學模式不進行改革將無法提升大四課堂教學效果,大四課堂應努力創造親切、和諧、活躍、幸福的氛圍,讓教室轉變成學生的課堂。

以《環境生態學》課程為例,在教學中充分挖掘了生態學與人類幸福之間的內在關聯,將生態學知識點融入幸福教育理念,如講到生態環境因子及其影響章節中的人類通過馴化動植物為人類提供服務時引入韭黃、冬小麥、家禽馴化等生活話題討論,生物對環境因子適應章節內容同樣選取優美地質真實環境視圖資料進行優美環境討論。通過在探討人類飲食、美景中讓學生輕易掌握課程要點。

在該課程的課堂教學中,除了融入幸福理念,還關注生態美學,生態追求天人合一、秩序等美感,生態學規律及其在環境及為人類服務中的應用都會加深學生對美的感悟,有助于學生理解生態學理論和實踐。可以啟發學生的思維,開闊專業視野,提升思想,煥發青春激情,并利用課余時間與同學們討論大四生活該怎樣過才能更加幸福難忘,關懷其特定時期情感的需求。通過不斷豐富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法嘗試后發現近兩年的大四學生到課率比以前有所改善,教學效果以及學生反映都越來越好。普遍反映課堂四十五分鐘有一定收獲,印象深刻度甚至超過低年級所完成的課程。

二、合理運用“案例-問題鏈”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

通過多年探索,發現給出案例或者命題,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接著以問題鏈的形式引導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解決傳統教學中出現的照本宣科的枯燥乏味之感。1938年,愛因斯坦在總結數十年的科學生涯后曾感嘆:“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學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并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基于“案例―問題鏈”的教學方法可加深學生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理解。大一到大三大多教學方法中一直存在只注重講解課本理論知識,即“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方法,這難以啟發大四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因此必須采取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多向互動,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高效利用課堂四十五分鐘時間,也容易被大四學生所認可,讓他們感覺四十五分鐘有所收獲和啟發。案例教學法越來越被重視,并被實踐證明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大四課堂更加適宜采取生動活潑的“案例-引導-問題鏈”與多種手段結合的復合教學方式,從任務型教學模式變成引領型教學模式。所謂引領指需要從概念、基礎理論、實踐等三方面引導,而傳統教學方法往往按照從概念到理論再至實踐的順序進行引導,而“案例問題鏈”教學新模式則恰恰相反,先用生動的影音圖像資料案例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再反演推出理論和概念,所取得的效果也往往差異很大,尤其對大四課堂現狀和困境來說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三、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

環境生態學課程中,生命進化、生態規律和物種之間的關系等知識點都在現實的自然界有例證,通過收集整理動畫、視頻等多媒體資料,讓大四學生在欣賞優美自然界的萬物生長、自然進化的生動影像、動畫、圖片中理解基礎理論,盡量避免枯燥的單純文本理論教學。授課前先按教學大綱要求、講授重點收集生動資料,進而設計問題,授課時展示完資料后再向學生提出問題,或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讓學生充分討論和思考后再翻開書本給學生幾分鐘時間愉快地瀏覽基礎理論和書上的文字描述,這樣學生會很容易把實踐與教材系統地聯系起來,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四、提高教師自身專業素養,緊跟學科前沿和國際動態

教師授課有激情必須從內心熱愛本職工作,為人師表、盡心盡職,具有高雅的生活情趣,同時在教學情感和態度上也應與時俱進、有所發展。除了工作熱情,教師自身對課程的熟悉程度,課程所屬領域前沿了解的深度,駕馭課堂的能力,以及知識面的廣度均是教學效果高低的關鍵所在。教師只有夯實教學基本功,不斷提升綜合素養,與時俱進才能保障大四課堂的教學質量,僅講授課本上的基礎理論無法凝聚他們早已四處分散的注意力。教師只有通過抑揚頓挫的語言,領悟前沿的科學問題,熟悉生動新穎的案例,開展幽默風趣的互動引導,加強師生交流,讓大四學生感到教學內容新穎、耳目一新,才能提升大四課堂的教學效果。科技創新進展恰如課堂里的新鮮血液,因此對于專業類的課程,教師還應關注本領域的最新科研動態,不斷豐富業務知識,方能確保大四課堂具有活力。環境生態學是交叉學科,該領域科研進展日新月異,更加要求授課老師具有扎實的學術功底和廣闊的學術視野,不斷更新知識,追求前沿動態,大膽創新教學模式及方法。筆者在教學實踐調研中發現,該課程的基本知識點與其他專業課程,如《環境學導論》、《農業環境保護》等課程知識點有部分重疊,因此在實際講授時應該突出重點,把握要點,而非機械地從頭講到尾。

五、考核內容靈活化

大學教育應該著力提升人才培育質量精神,以學生能力培養為主線,從“關心考試成績”向“評價學習成效”轉變,從注重考試結果向注重學習過程轉變,弱化期末試卷分數主導最終成績的傳統。大四學生考核應以應用、創新知識考核為主,增加課堂討論表現、項目實訓、思考題回答等在最終成績評定中的比重。在進行考核內容改革的同時,應制定嚴格的考核標準,保留實證材料,為今后課程教學提供基礎資料,為不斷深入改革與創新服務。

第2篇

關鍵詞:大學生;考試心理;控制能力

1.前言

如果把人生所面臨的各種挑戰都視為是一種考試的話,那么人的一生都是在考試中度過的。所以,具備良好的考試心理素質比知識的準備更重要。因為考試不僅是知識與能力的較量,也是一種心理的較量。對大學生考試心理的研究,能使考試本身更加科學,更好的為推進素質教育服務。所謂考試心理問題是指個體在考試應激情緒下,在具體的考試活動過程中所產生的個體意識到或意識不到的主觀困惑及身心行為障礙。本研究對華中師范大學各年級學生進行抽樣問卷調查,通過比較不同專業、性別、年級學生之間的差異,分析華師大學生考試心理問題上的特征,為大學生身心健康教育提供依據和參考。

2.研究現狀

目前對大學生考試心理控制能力的研究有很多,下面是一些人的研究:

王才康,《考試焦慮量表在大學生中的測試報告》,該研究在我國首次引入考試焦慮量表(TAS),并對中文版考試焦慮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進行驗證。并得到中文版考試焦慮量表在國內試用有較好的信效度和大學生考試焦慮問題值得學校心理衛生工作者的高度重的結論。

陳璟,《大學生考試焦慮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該研究是研究大學生考試焦慮的現狀以及探索出影響大學生考試焦慮的因素,結果顯示,大學生的考試焦慮現狀十分嚴重,有焦慮感的學生達到總人數的55.2%,而高度焦慮的學生達到總人數的19.0%。通過對學生考試焦慮程度的非參數檢驗的結果可知,在年級和性別上差異不顯著。而存在顯著的學校類型差異。

3.研究對象與方法

3.1研究對象

對象:華中師范大學各個年級各個專業的學生

人數:1000人,女生人數多于男生人數

范圍:華中師范大學

3.2研究方法

3.2.1文獻資料法

3.2.2邏輯分析法

3.2.3問卷調查法

問卷收集情況:問卷出自鄭日昌著《大學生心理診斷》,發出問卷1000份,回收1000份。大一學生313人,大二學生360人,大三學生216人,大四學生111人。男生276人,女生724人。文科533人,理科467人。

調查程序:

1.整理問卷

2.利用上公共課時間對所在班級不同專業不同性別不同年級學生進行問卷

3.收集問卷

4.總結分析問卷

4.調查結果

4.1大學生考試心理控制能力總體狀況

大學生考試心理控制能力總均分為3.2分,不同年級不同性別不同專業學生表現不同。見圖表1

圖表1

4.2大學生考試心理控制能力的性別差異

華師學生的男女比例存在顯著的差異,但是相比較均分而言沒有太大的差異,男生的心理控制能力要稍好于女生,見圖表2。

4.3大學生考試心理控制能力的專業差異

通過調查,文科學生的心理控制能力的平均分為4.7分,理科學生的平均分為3分。說明理科學生的心理控制能力比文科學生的差,見圖表2。

圖表2

4.4大學生考試心理控制能力的年級差異

通過調查,大四學生的考試心理控制能力均分為4.5,大三學生為2.1,大二學生為2.7,大一學生為3.6,說明大四學生的考試心理控制能力最強,其次是大一學生,再次為大二學生,大三學生的考試心理控制能力最弱,見圖1。

4.5大學生考試心理控制能力的職務差異

職務差別是本研究的亮點,通過調查的1000份問卷中有156名學生有職務,這156名學生干部的平均分為4分,而剩下的844名學生的平均分為3.6分,顯示出學生干部的考試性能力要好于一般的學生。

5.結論

調查發現,華中師范大學的學生考試心理控制能力的平均分為3.7分,處于中低水平。而男生女生的考試心理不存在顯著的差異,這可能與男女生的性格差異有關。在專業上來說,理科學生相比較文科學生要差些,究其原因,不同學科在學習方式、學習要求上存在很大差異,不同學科的學生體驗到的學業壓力存在很大差異。因此,不同專業的學生可能產生的考試心理問題在類型和嚴重程度上自然存在顯著差異。從總體上來看,大學階段考試心理問題呈現出先平穩發展,在大二至大三之間顯著下降,而大三到大四顯著上升的趨勢,表現為大四>大一、大二>大三,大三的考試心理問題嚴重程度最低。究其原因,大一剛剛來到校園,對新的學習任務有一個適應的過程,所體驗到的考試壓力較大。進入大二,雖然已經逐步適應了專業學習和考試節奏,但對考試結果抱有相對較高的期望,因此也體驗到較高的考試壓力。大三以后,他們已經能夠得心應手地應對考試,而更多考慮自身今后的發展和人際交往,對于考試相對降低了要求,所以體驗到的考試壓力較低。到了大四,畢業成為迫切的現實問題,對考試結果的要求也相對比較表面化。因此,容易在考試期間產生不同類型和嚴重程度的考試心理問題。本研究還發現,職務的差別對考試心理控制能力也有影響。究其原因,擔任學生干部的學生責任心較強,處理事務的能力要好于一般學生,對考試等各個方面的控制有一個相對較好的水平。所以,從數據上表現出有職務的學生的考試心理控制能力要好于一般的學生。

6.結論

本次研究通過對華中師范大學各年級各專業學生進行調查,對華中師范大學學生考試心理控制能力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華師大學生考試心理控制能力總體不高,其中男女差異不大,大四學生的考試心理控制能力最強,其次是大一學生,再次為大二學生,大三學生的考試心理控制能力最弱。還有就是理科學生的心理控制能力比文科學生的差一些。最后,擔任學生工作的學生考試心理控制能力要好于一般學生。(作者單位:云南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 江琦.大中學生考試心理問題及考試績效研究.西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6

[2] 王才康.考試焦慮量表在大學生中的測試報告.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1,15(2):97

[3] 譚欣,王琦.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的報告.教育學,1996,(2):37240

第3篇

第一、活動前提條件

1、獲得校方的活動準許。

2、有學生會提供足夠的前期活動經費開支。

3、由福建農林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學院自律會學生和計算機與信息學院團委實踐部學生參與活動。

4、所有參與活動的學生都須自愿拿出這次跳蚤市場的收入的5%捐贈款項,要求登記注冊,以方便活動的組織。

5、本次活動只針對在校學生,登記必須持學生證。!

第二、活動相關信息

主 題:義賣和雙贏

時 間:2:

地 點:福建農林大學明德廣場

主 辦 者:福建農林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學院自律會

協 辦:福建農林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學院團委實踐部

大四學生在離校之際,把四年用的東西全部帶走有很多不便之處,有很多東西需要放棄的,如電腦等。若大四學生把這些物品買給二手市場的商家,則價格會被壓的很低,然后商家又以效高的價格買給我們學生。對我們學生來說是花不來的,所以我們希望通過建立跳蚤市場,起到溝通的作用,搭起一個平臺,讓廣大同學受受益。對所有學生來說都是一個難得的機會。這個活動將會起到一個很好的效果。

第三、 活動前期籌備

1、與校廣播站取得聯系,溝通,希望他們可以幫我們滾動的宣傳。

2、在各個教室黑板上寫我們的活動,讓自習的同學可以看見.

3、多向大四的同學宣傳,他們即將離開,很很多東西要處理,時間也比較多,有電腦的人也多。

4、向各個大一宿舍發送傳單。

5、宣傳:在南區,北區,昌融各貼一張活動的宣傳海報。

6、在明德廣場和北區各掛一條條幅。

7、收購圖書等(由自律會負責)。

時間 :

分組:將本部門人員分為A、B、C、D、E五組,主要是按所在班級的進行分組。

A、:組長: 組員:

B、:組長: 組員:

C、:組長: 組員:

D、:組長: 組員:

E、:組長: 組員:

任務:完成對應班級的收購任務,并做好登記工作。同時定出書的銷售價格,并在活動前一天(5月4號)把書等集中在南區2號樓208室,大的物品(電腦等)不須般到208室,可直接放在該同學宿舍。

第四、活動現場組織(時間 :)

賣價根據書的新舊程度及與教材的配套程度分為三折和四折兩種標準,收購圖書等時都會做詳細的登記表(見附錄),若沒賣出,便將書等退還本人,購書款統一在活動結束后結算。

(1)將工作人員分為四組,分別負責維持秩序,收款、攝影和清場工作,每組人數視人數而定。

(2)現場由實踐部統領,參加活動的,二手商品分類擺放:

①、書籍(參考書籍往往對一屆學生而言只有半年的使用周期,轉讓出去無疑對買賣雙方都很有好處)

②、學習用品(對于將要畢業的同學,繪圖工具,收音機,計算器都是急于出售的物品,而這恰恰是新生所需的)

③、交通工具(每年上千名畢業生留下的自行車必然成為二手市場的焦點)

④、電子產品(mp3,數碼相機,手機,電腦等,供求兩旺)

⑤、其他(個人生活用品,車票電話卡,體育用品等)

由專人看管,出售;設有展板宣傳。

(3)由自律會和實踐部一起安排人員負責維持現場的秩序,防止不法行為發生;有工作人為同學排憂解難,并保證人流通讓同學們放心采購。

(4)現場由校會安排記者進行全程跟蹤拍攝,并會采訪部分同學和工作人員,為后期宣傳總結做準備。

(5)將已賣出物品款項歸還同學,并將未賣出物歸還同學。

(6)同時實踐部將進行愛心義賣活動。

(7)由實踐部負責拿出這次跳蚤市場的收入的5%捐贈我校紅十字會。

第五、活動預算

宣傳費用宣傳單 :100

海報3 張:15,

幅 2 條:30

展 板:10

攤位帳篷:200

車、水費:20

其它開銷:50

贊助 費 :

第4篇

大學生性別認知就業

2007年3月,由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日惹原則――將國際人權法應用于性傾向和性別認同相關事務的原則》一文中,性別認知被定義為:“每個人對自己性別深切的內心感受和個人體驗,包括對自己身體的個人感覺和其他通過衣著、言語和獨特的行為舉止等方式認識的性別觀”,性別認知的概念第一次被明晰化。西方社會學者對其國內勞動力市場的歧視問題興趣濃烈,國內研究也日益增多。基于此,明確當代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大學生對自身以及自身以外的性別認知情況,并開展大學生性別認知與就業關系的調查研究,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一、大學生性別認知與就業關系的調查

(一)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對象主要來自西安的三所高校。其中,一所院校以理工科專業為重點,一所院校以文科專業為重點,還有一所院校為綜合類院校。

1.調查性別及比例

本次調查中,男女大學生的人數比例分別為43.52%和56.48%。各年級學生的比例,大一學生為14.33%,大二學生為17.09%,大三學生為22.43%,大四學生為46.15%。大一到大四,各年級都占有一部分比例。其中,大四學生所占比例最大,這是結合大四學生更緊迫地面臨就業問題的現實出發,以便更加真實、深入地了解和反映性別認知與就業之間的關系。

2.調查專業

問卷統計數據顯示,本次調查對象的人文社科專業占46.39%,理科專業占37.69%,工科專業占15.92%。三校各自有側重學科門類,有效的均衡了學科門類的差異,確保數據不會因專業門類的不同影響最后調查結果。

(二)調查方式

本次調查采用電子問卷、紙質問卷相互結合方法,使用自行設計和編制的《大學生性別認知與就業關系的調查問卷》,著重調查男女大學生性別差異及其對就業的影響。調查問卷的主要內容有:被調查者的性別認知、就業觀、就業現狀及了解程度、原因分析等。

(三)調查結果

1、性別認知情況

大學生的性別認知可以分成兩類認知情況,一方面是大學生對于自身的性別認知情況,另一方面則是大學生對于社會普遍的性別認知情況。通過調查獲得豐富的資料,并對其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后,得出結論。

(1)大學生對自身的性別認知情況

根據調查得出,男女大學生在性別認知上存在較大差異,具體表現在男大學生對自身性別滿意程度往往高于女大學生。值得注意的是,在自身性別認知上男女大學生有一部分對自身性別認知存在不清楚情況。

(2)大學生對自身以外的性別認知情況

根據調查得出,大學生對于自身以外的性別認知處于一個較低層次的認知狀態,并且極易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

2、不同性別的就業情況

調查發現,女大學生對于自身就業情況的焦慮程度顯著高于男生。34.10%的男性大學生對就業問題感到焦慮,而相對女生,65.89%的女性受訪者感到焦慮。根據最終簽約工作比例發現,女大學生簽約率往往低于男大學生,在所調查的對象中,21.96%的女性受訪者無簽約,而男性受訪者沒有簽約的比例則為17.61%。

二、大學生性別認知與就業關系的現狀分析

對就業認知評價和就業焦慮的研究表明,女大學生對就業的威脅性評價顯著高于男生,女大學生的就業焦慮顯著高于男生。

(一)就業前的性別認知問題

就業前的性別認知問題,一是指用人單位性別認知存在的問題。受各個方面的影響,相對于男大學生而言,女大學生在就業中可能受到一系列不公正的對待,如就業面窄、就業機會不平等、工資待遇不高等情況。二是指女大學生在求職期間對自身性別認知存在問題,如先入為主地認為女性不能滿足某些崗位的要求。

(二)就業中存在的性別歧視

就業過程中的性別認知問題。女大學生已經獲得了就業機會,但在工作崗位中遭遇到了性別認知問題。這主要體現在用人單位一方。如女大學生在工作崗位中的性別歧視、晉升比男大學生慢等,這些問題造成的后果是女大學生在工作中不能擁有與男大學生相同的機會而必然處于劣勢。

就業中的性別隔離。職業的性別隔離,是指女性就業層次處于低級的職業,而男性就業層次處于高級的職業。比如女性從事制造業、零售貿易、餐飲業等,這些行業大多具有社會地位不高、技術含量低、簡單重復易操作等特點,較之電子、房地產等高科技復雜操作產業,女性所占的比例顯然極低。

男女大學生同工不同酬現象。在整個就業環境中,男大學生的薪酬整體而言高于女大學生。而在就業結構中,不同行業間的男女兩性在薪酬上仍然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現象。

三、為性別平等就業提供建設性的對策

(一)政府應明確職能,發揮政府主導作用

遵循政府促進、市場調節、大學生自主擇業的方針,各級政府的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要切實承擔起應盡的職責,嚴格監督用人單位是否存在性別歧視的問題。應充分考慮社會性別認知現狀,根據當前女性就業的實際問題,進行適當的政策傾斜,從而保障女性包括女大學生的就業。

(二)構建和諧、高效的大學生就業公共服務體系

相關行政職能部門,應定期地對大學生就業市場進行監測、分析,主動向社會公開勞動力市場職業供求狀況分析報告,充分發揮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保證男女平等就業。

(三)高校應完善性別教育課程

性別認知,是個體對于自身性別的觀念和認識。大學生的成長經歷、家庭和社會環境,可能使其形成傳統的性別觀念,也有可能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現代性別文化的影響。對于性別的認知,無論是兩性之間還是個體自身,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高校的性別教育和引導就顯得格外重要。

(四)大學生應該加強對自身性別認知的認識

當代大學生要明確自我性別認知,尤其是女大學生,應明確自我優勢和劣勢,揚長避短,在想象力、造力、靈活運用等方面不斷提升自己,為自身的順利就業和融入社會創造有利條件。

總之,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作為當代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大學生應該樹立一個正確的性別認知理念,既對自身的性別有客觀而正確的認知,又力爭以自身的努力扭轉社會對性別認知的不良觀念。只有這樣,才能夠創造一個美好而和諧的社會。

參考文獻:

[1]王蕾蕾.社會性別教育對大學生就業觀念的影響[J].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分院學報,2010(1).

[2]于康平.教育過程公平的性別維度[J].教育學術月刊,2010(8).

第5篇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畢業設計改革;應用型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加上政府的鼓勵和扶持以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口號的提出,中國的投資創業熱情完全被點燃,年輕人創業熱情高漲。中國正迎來前所未有的創業潮。而此時地方高校也正經歷著向應用型大學轉型的關鍵時期,創業創新已經成為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應用型高校傳統的畢業論文模式剛剛完成了由撰寫學術論文形式到畢業設計作品+設計說明的考核模式的改革,這一項改革是符合應用型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的,并且使得這一環節的實踐性也得到了提升。

一、當前高校畢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針對于創新創業的浪潮,很多高校都開設了創業指導課程,積極參與各類創業大賽,而畢業設計本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社會適應性的一個最重要的教學環節,但現有的畢業設計模式上不能夠真正實現對學生創業創新能力的訓練。最傳統形式的畢業論文脫離實踐,抄襲問題普遍存在,選題空洞,并且也不適用于應用型高校的人才培養需求。相比之下經過上一輪的改革之后采取的畢業設計+設計說明的形式,這種形式的采用使得畢業設計的實踐性得到了強調,但是訓練的項目仍比較單薄,沒有跳出課堂作業式的選題,最重要的是并沒有能夠有針對性地體現創新創業的人才培養目的。此外,畢業設計的指導思想仍舊停留在原有的畢業論文模式中,原有的一些表格、范例、評分標準沒有涉及到創業創新方面的內容,或是畢業設計指導教師本身對本專業領域內的創業和創新認識不足都會使得畢業設計的整體方向與創新創業的形勢發生脫節。

畢業設計整體質量不高。客觀上來看,畢業設計的時間安排與學生實習時間發生沖突、此外學生很多忙于奔波找工作,并且不能像其他年級的學生能夠用課堂點名、考試等制度進行行為約束,導致管理松散,很多學生只能把很小一部分的精力用于創作畢業設計,導致畢業設計整體質量不高。畢業設計成果與產業鏈難以緊密對接、沒有使畢業設計成果真正投入到地方的行業企業中得到應用。由于很難得到顯著的利益,很多企業并不特別熱心于支持將學生的畢業設計轉化為商品,而企業的意愿也是校方和指導教師很難掌控的。由于大四學生忙于在外實習、找工作、考研、出國等,學校往往忽略了對其進行在校內創業的動員,因此大學生創業園、孵化器的作用沒有得到全面的發揮。

二、高校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措施

在全民創業萬眾創新形勢下進行進一步的畢業設計改革是地方高校向應用型技術大學轉型和全民創業萬眾創新形勢的共同要求,也是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事實上,大四學生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臨著畢業與就業的雙重壓力,經過了三年多的專業學習,對社會有了一定的認識,對他們進行創業創新的訓練相比低年級的學生會更有效,而他們對創新創業訓練的需求也會更迫切。那么,如何進行改革,才能夠使得藝術設計類專業的畢業設計這一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發揮對學生創新創業的積極推動作用呢?

豐富畢業論文(設計)的現有形式。以專利申報的形式進行畢業設計,以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增強畢業設計作品的原創性。以專利申請為目標進行畢業設計的創作既是一種有效的創新訓練,也可以為學生的創業提供有力保障,成為衡量教學質量的有力證明,即使畢業設計不能夠成功的申請專利,也是一項很好的創新實踐。此外,很多企業非常重視產品的知識產權,所以以專利申請為前提與企業進行協同育人工作更能增加企業與學生合作的積極性,最終實現畢業設計成果與地方產業鏈的對接。

加大對綜合能力的訓練,以創業項目的形式進行畢業設計,直接訓練學生的創業能力。以創業項目書的形式開展畢業設計環節、完成創業項目書的形式可以市場變化及其趨勢為背景,從新創企業角度出發,運用企業管理新觀念,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讓學生掌握新辦企業開辦與管理全過程的理論和實務、新創辦企業的特點,通過這一環節結合具體經營策略和實際操作技術進行實訓,搭建從理論到實踐、校園到社會的橋梁。

除此之外,還應強調畢業設計環節中市場調研部分的重要性。在以往,畢業設計中的市場調研部分往往流于形式,很少有學生真正進行市場調研。事實上,要想創業,首先就是要對市場有一個精準的分析、定位。因此,作為創業第一步的市場調研應該受到指導教師和學生的重視,要求學生能夠具有一定的市場調研能力,并且能夠在畢業設計中提供對市場需求取得第一手資料和可靠的數據才能夠改變畢業設計中的市場調研部分往往流于形式、內容空洞的現狀。

以教師隊伍建設為切入點,提升畢業設計的整體指導思路。培訓教師的專利申報能力,豐富教師的專利申請經驗,使得畢業設計指導教師能夠在專利申報方面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轉變專業教師閉門造車的工作狀態,鼓勵教師到企業掛職。除了對教師本專業的技能進行提高之外,還應組織教師對時事政治、經濟、法律、創業動態進行學習,培養專業教師對創業動態更敏銳的觀察力,擁有更清晰的創業思路。這種教學形式一方面鍛煉學生真題真做的實踐課程內容,提高學生的技能以及競爭意識,另一方面也對教師提出了專業理論知識之外的能力如項目管理、統籌能力、個性化教學的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及更好的鍛煉機會,這樣能夠迫使專業教師不斷轉型以適應新的形勢,對教師隊伍的綜合能力可以得到全面的提升。探索小微企業模擬實訓室的教學模式,每批學生以6-10名左右的數量入駐小微企業模擬實訓室,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對一個小微企業中的各個崗位進行角色扮演,其中有學生扮演“老板”的角色對小組內其他的學生也就是員工下達指令,完成一個創業計劃或是一個一般項目。通過這樣的訓練可以開發學生的創業潛能,找準自我定位,更加精準的實行創業創新教育,同時也要求教師對于企業、項目的運作流程、資金運作甚至于績效管理等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建立一套更為有效的獎懲機制,并且優化畢業設計的時間進度安排。對于學生的畢業設計進行評估,挑選具有創新性的作品資助其申報專利。建立一套完善的獎勵機制,建立大學畢業生創業基金等,對畢業生畢業設計中優秀的創業項目進行資助,激發大四學生的競爭意識,使其能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畢業設計之中。先于傳統的畢業設計工作開展之前預先告知學生畢業設計工作方案,鼓勵學生在實習期間做好選題構思,也可以將實習期間的實際案例作為畢業設計選題內容,使得實習與畢業設計能夠同步進行,彌補了實習、找工作等對學生精力的分散。充分發揮校企合作、大學生科技園的作用。通過構建大學與大學科技園中企業合作的校企合作培養模式以及大學本身發展的有效商業模式,通過這兩種模式的構建,首先,能夠讓企業獲得一定利益,激發企業協同育人的積極性;其次,能夠突破教產融合的時空沖突,使學生實現校內實習,更加便于管理和開展畢業設計工作,此外還能提高大學對企業的掌控力,鞏固與企業的合作。與此同時,還應重視對大四學生在本校的創業園創業的宣講和動員,激發大四學生這一相對成熟的創業群體在校創業。

探索多院系、多專業協作完成畢業設計項目的新模式。很多大學、職業院校也都在探索多院系、多專業協作的實踐教學模式,因為這種以多個專業的教師、學生工作合作的實踐教學模式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與實際的企業運作模式貼近,這種模式的實踐教學具有一定的前瞻引領性,所以雖然多院系、多專業在畢業設計項目中進行協作仍存在有許多操作性的障礙,但是探索多院系、多專業在畢業設計項目中進行協作還是具有深遠的意義。

三、總結

第6篇

【關鍵詞】三年制 五年制 高職學生 學習能力 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G52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6)01-0050-03

高等職業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擁有就業崗位需求的知識和技能,更要培養學生具有自我學習的能力。而關于學習能力的內涵,不同研究對其下的定義及包含的內容有所不同。

周軍鐵等分析了高職學生學習能力的構成要素,即組織學習活動的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伴隨學習過程而發生的觀察、記憶、思維等智力技能,提出了高職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的原則和對策。同時對高職學生學習能力的構成要素即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和想象力等進行了分析,闡述了培養高職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性,提出了高職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的策略。文章在整體上缺乏對高職院校學生學習能力現狀和原因的調查分析。

劉昌明等對大學本科生學習能力隨學習時空的流動與變化進行了自我測度方面的調查與分析,揭示了本科大學生最看重自我評價,以自己的學習目標為第一評價標準等特點,并就此提出了幾條建議。

李賓通過對南華工商學院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調查,總結了高職院校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現狀,結果表明高職院校學生的知識積累與能力發展不協調、智力發展與心力發展不協調。

張俊茹等介紹了德國職業教育對學生非專業能力的評價和對學生學習領域的評價,從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生存方面,談了德國職業教育對學生學習評價的方式。這一評價模式,符合聯合國21世紀教育委員會提出的21世紀人才教育的“四大支柱”在能力方面的要求,為我國職業院校在學生學習能力的塑造和學習評價方面提供了借鑒。

目前國內外的系統性研究并不多。本研究將高職學生的學習能力分為組織學習能力、獲取知識能力、運用知識能力、時間管理能力、學習資源利用能力、自我監控能力等六方面,將影響高職學生學習能力的因素分為學習目的、學習動機、學習方法、學習興趣、學習環境等五個方面。通過調查和分析高職學生的學習能力狀況及影響因素,發現學生學習能力的特點和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一 方法與對象

1.研究方法

選取適合高職院校培養目標的學生學習能力評價體系,確定易于定量定性考查的學習能力綜合評價指標,制作學習能力和影響因素調查表。通過開展調查,對調查數據統計分析,比較三年制和五年制學生各階段的學習能力狀況和影響學生學習能力的因素情況。

2.研究對象

以商洛職業技術學院在校學生為調查對象。范圍包括護理p醫學兩個專業,三年制高職一二年級的學生,五年制高職一至四年級的學生。共發放調查表500份,收回496份,其中有效答卷495份。

3.調查統計

調查表分為學習能力和影響學習能力的因素兩部分。學習能力分組織學習能力、獲取知識能力、運用知識能力、時間管理能力、學習資源利用能力、自我監控能力六個分項,共32個問題。影響學習能力的因素分為學習目的、學習動機、學習方法、學習興趣、學習環境五個分項,共20個問題。每個問題均設五個選項供選擇,分別是:完全符合、基本符合、有點符合、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對應分值為5、4、3、2、1分。應用Excel

二 結果與分析

1.三年制和五年制醫學專業高職學生學習能力分析

由表1可知,三年制醫學高職學生,學習能力在總體上是大二學生高于大一學生。其中,大二比大一學生組織學習能力高3.4分,獲取知識能力高2.8分,運用知識能力高5.9分,時間管理能力低1.8分,學習資源利用能力高0.2分,自我監控能力高1.9分,總學習能力高2.1分。說明醫學三年制高職學生學習能力呈上升趨勢,學習有后勁;但應在時間管理能力上給予加強。

由表1可知,五年制醫學高職學生,學習能力在總體上是大四>大三>大二>大一學生。其中,組織學習能力、時間管理能力與總能力趨勢完全相同,獲取知識能力、自我監控能力趨勢基本相同,運用知識能力大三較大二下降4.1分,學習資源利用能力大四比大三下降12.5分。說明五年制醫學高職學生在三年級要加強運用知識能力的培養,在四年級要狠抓學習資源利用能力的培養。

2.三年制和五年制醫學專業高職學生影響學習能力因素分析

在表2影響學習能力的因素中,三年制醫學高職大二學生學習目的分值較大一學生高0.9分,學習動機較大一高3.3分,學習方法較大一高2.3分,學習興趣較大一高3.5分,學習環境較大一高0.7分,總影響因素較大一高2.1分。比較表1和表2發現,影響因素的分值變化與學習能力(除時間管理能力)的變化基本一致。

五年制醫學高職學生,學習目的、學習方法、學習環境三因素的分值從大一到大三均為上升,大四比大三分別下降2.7分、2.9分、5.9分;學習動機大四較大三下降7.6分;學習興趣大二較大一下降2.5分。比較表1和表2,總影響因素的分值變化與總學習能力的變化在大一到大三時是一致的。學習目的、學習方法、學習環境及學習動機對大四學生學習能力沒有起到促進作用。

3.三年制和五年制護理專業高職學生學習能力及影響因素分析

由表3可知,三年制高職學生,學習能力各分項及總項得分均為大一學生高于大二學生。其中,組織學習能力高4.9分,獲取知識能力高8.2分,運用知識能力高10.1分,時間管理能力高11.5分,學習資源利用能力高12.9分,自我監控能力高15.0分,總學習能力高10.4分。說明護理三年制高職學生學習能力出現減退現象,學習后勁明顯不足。必須加強學習能力的管理與提高。

五年制護理高職學生,組織學習能力、獲取知識能力、運用知識能力與總學習能力變化趨勢一致,均為大一到大三不斷升高,大四比大三各項分別下降3.9分、5.8分、5.9分、3.3分。學習資源利用能力在大三和大四持續下降,自我監控能力大一和大二基本一樣,大三和大四基本相同。說明五年制護理高職學生學習能力在大四時有減退現象,應加強組織學習能力、獲取知識能力、運用知識能力的強化培養。

4.三年制和五年制護理專業高職學生學習能力及影響因素分析

在表4影響學習能力的因素中,三年制高職大二學生,學習目的分值較大一下降2.9分,學習動機較大一下降2.6分,學習方法較大一下降6.8分,學習興趣較大一下降8.6分,學習環境較大一下降5.6分。從總影響因素看,大二較大一下降5.3分。比較表3和表4發現,影響因素的分值越高,對學習能力的促進就越大,學習能力就越強。

五年制護理高職學生,學習目的分值大一到大三基本沒有變化,均大于大四,大四比大三減少3.2分。學習動機、學習方法分值大一到大三在持續增加,大四較大三分別減少5.1分、0.9分。學習環境分值從大一到大四持續減少,但降幅很小。表明,學習目的、學習動機、學習方法、學習環境對大四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作用減弱。

三 結論

三年制高職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變化在不同專業的表現存在差異。醫學專業學生,大一到大二學習能力總體在提高和進步;護理專業學生,大一到大二學習能力總體在下降和退步,必須加強對學生學習的管理和引導工作。

醫學、護理專業五年制高職學生的學習能力,由大一到大三學習能力總體在提升,而大三、大四時學習能力的變化出現差異,在學習能力各分項及總學習能力上的變化有所不同,有的上升,有的下降。

比較學習能力表與影響因素表,發現:在三年制高職大一、大二學生中,護理專業影響學習能力因素分值與組織學習能力分值的變化完全相同;醫學專業影響學習能力因素分值與組織學習能力、獲取知識能力、運用知識能力、自我監控能力的分值變化一致;在五年制高職學生中,醫學專業影響因素中的學習目的、學習方法、學習環境分值與運用知識能力的分值變化一致;護理專業影響因素中的學習動機、學習方法分值與組織學習能力、獲取知識能力、運用知識能力分值的變化趨勢相同。

總之,在大多數情況下,影響因素的分值高,學習能力就強;這一點在三年制高職學生中的表現更為明顯。研究說明,調查表中所列各因素對學習能力均產生了一定的作用和影響。

參考文獻

[1]周軍鐵、彭希林.高職學生學習能力的構成與培養研究[J].職教論壇,2006(7):19~21

[2]周軍鐵、彭希林.論高職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1):67~68

[3]劉昌明、熊潔平.當代大學生學習能力的時空流變與自我測度[J].江漢石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4):47~48

第7篇

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BPL)是哈佛大學醫學院首創,PBL信條是:“先問題,后學習”,解決教學與學生未來工作中真實情景和復雜問題相脫節的問題,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提出問題、建立假設、搜集資料、論證假設、總結”五個階段教學代替傳統的“組織教學、復習舊課、上新課、鞏固新課、布置作業”等教學模式,PBL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本文對全日五年制大四本科生的課間實習引入PBL教學模式對教學效果及現實意義進行相關評價。

一、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我校全日五年制大四本科生按學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2.研究方法。對實驗組課間實習提前一周發給病例,根據病例,同學們充分復習教材,查找相關資料,小組討論,分析病例做出結論,最后老師小結。對照組以病例為主體進行老師講述法教學

3.評價教學效果。兩組課間實習結束后采取結課考試,臨床技能測試以及問卷調查等方式評價教學效果

4.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1.5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χ±s)來表示,樣本均數的比較采用t檢驗。

二、結果

1.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習時間(h)的比較, 實驗組學習全科醫學的總時間,以及利用網絡、圖書館和與他人進行討論學習的時間均明顯增加。見表1

2.實驗組與對照組對學習效果進行自評的結果比較 用1.2.3.4.5來表示非常贊同、比較贊同、中立、不贊同、非常不贊同,由學生對自主學習、團隊協作和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能力三方面進行自評。結果顯示,實驗組和對照組在自主學習能力(p

3.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結課考試成績和考察解決實際問題的臨床技能,兩組的結課成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兩組臨床技能差異具有統計意義。見表3

三、討論

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 , PBL)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RROWS教授在哈佛大學首創[1],以臨床病例中產生的問題最為學習的中心,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被歐美許多醫學院校所采用[2]。PBL基本信息是“先問題,后學習”,解決教學與學生未來工作中真實情況中的復雜問題相脫節的問題,其中教師是促進者和設計者,學生是活動學習者,PBL模式是以學生為主導,其能力所及的前提下,解決一個課程內容或專業相關的實際問題,PBL誕生后美國、加拿大等各醫院開展已經普遍,實踐證明PBL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目的性,培養學生思維、記憶、理解、運用能力與傳統教學方法比具有明顯的優越性[3、4]。

PBL教學應用到我校醫學院大四年級臨床課間實習教學,我們發現有以下優點: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②有利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③提高學生自學能力④提高綜合分析,總結能力⑤學習討論代替傳統授課⑥大量原有相關知識被激活,獲得大量應用知識的機會。

綜上,PBL教學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學生的學習能力明顯增強,自學能力,問題分析,解決能力以及所取新知識運用知識能力明顯提高,PBL教學其教學形式靈活,學習輕松活躍,有利于提高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能夠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

[參考文獻]

[1]JYiou R,goodenough D,Apply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the teaching of anatomy:the example of Harvard Medical School J, Surg Radiol Anat,2006.28(2):189-194

[2]Mogale NM,Botes AC, Problem -based case study to enhance critical thinking in student nurses J,Curationis,2001.24(3):27-35

[3]Mori M,Suzuki Y,AakaiT.T,The evaluation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for three years J, Stud Health Technol Inform,2006.122:829.

第8篇

實驗教學是高等學校教學工作的一項重要實踐教學環節,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主要教學形式與主要環節,它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以及使學生成為一個復合型人才都具有特殊作用。[1]南華大學核類專業有著50多年的辦學經驗,學科門類齊全,辦學資源豐富,實驗條件優越,培養了大批核專業人才。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實驗教學,目前核類專業實驗包括核輻射探測實驗、輻射防護與劑量實驗、核技術應用實驗、核電子學實驗等。2013年教育部確定南華大學核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為在建國家示范實驗室,為了進一步增強區域乃至全國的輻射示范作用,培養高素質、實際處理問題較強的學生,因此對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進行改革勢在必行。

一、實驗教學現狀

目前,實驗課的教學內容是結合理論課開設的,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和地點完成。實驗教學的方式也比較單一,大多是老師先講,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或者是實驗指導書的步驟,完成實驗任務。老師在課前就已經全盤替學生安排好了實驗的整個過程,包括實驗內容、操作方法與步驟,甚至實驗報告的模式。古板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不高,基本上都是機械的操作,缺少主動積極的思考,一旦離開老師,學生就不知所措。實驗過程學生是全程參與,但實質上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創新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實驗的效果不理想,不利于培養學生開放、創新的能力。

實驗項目的設定主要是依據理論課程,實驗內容主要注重書本理論基礎知識的訓練,與社會實際需要聯系不是很緊密,有很多新的、社會急需的內容還沒有引入到實驗教學中。

二、實驗教學改革目標

根據核工程領域人才綜合素質培養要求,充分利用南華大學核類專業特色,以高素質核工程類應用型和創新型人才培養為目標,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建成學科特色鮮明、教學體系完善、教學理念先進、教學條件優越、管理體制合理、運行機制高效、示范效應良好、服務功能較強的核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三、核類專業實驗教學改革

實驗教學改革緊緊圍繞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專業定位以及社會需要更新實驗內容,改變教學方式。根據核類專業的特色及學生對實驗要求不同的特點,打破傳統的由學校統一給學生安排實驗內容的實驗教學模式,在原有基本技能訓練實驗的基礎上增加開放性實驗和研究性實驗;改革傳統的由老師講解、全程演示、學生照搬的教學模式,做到精練內容、精講重點、增加學生思考問題和動手機會。教學方式逐漸由老師全程指導改變為“學生小組合作探討、學生自主設計實驗”等方式,將老師逐步由主角演變成配角,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1.實驗內容改革

南華大學核專業有著50多年的辦學經驗,擁有豐富的社會資源,專業在全國范圍內有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北京核儀器廠、西安核儀器廠、中核272鈾業有限公司等多處實習基地,實習基地的專家、教授為實驗內容改革提供了寶貴的意見。改革本著強化基本技能訓練、提高創新能力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為宗旨進行。

課堂教學是實驗教學的理論基礎,實驗教學是課堂教學的具體實踐,只有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才可能培養出真正高素質的人才。[2,3]為了實現這一培養目標,我們將課堂教學與實驗教學在內容上彼此滲透,將核科學領域前沿的內容充實進來,使學生及時了解學科發展動態,掌握社會急需的新技術和新方法。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強化基本技能訓練。大學三年級階段主要開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的核輻射探測實驗和核電子學實驗,通過這一階段的實驗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書本的理論知識,熟悉各種儀器設備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如核輻射探測實驗在原有NaI(TI)γ譜儀、金硅面壘α譜儀、β射線吸收、衰變規律統計等六個實驗基礎上增加了γ-γ符合測量放射源的活度、小立體角法測量β源活度、放射性核素半衰期測量等綜合性更強、實驗技能要求更高的一些實驗項目;通過這些實驗的開設學生牢牢掌握了理論知識,大力提高基本操作技能。二是增開設計性、創新性實驗,滿足社會需求。大四階段主要開設輻射防護與劑量、核技術應用這兩門實驗課,應用性較強,貼近社會的需要;根據調研和校外專家的建議,在原有實驗項目的基礎上增加了水中總α、總α測量分析、水中放射性核素分析、建筑材料中放射性核素分析、氣溶膠的測量、環境中氡測量、熒光分析等創新性、實用性較強的實驗項目。通過整改,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的比例達到了70%以上。

2.課程體系改革

合理安排實驗項目的開出順序,形成基礎實驗―綜合應用實驗―設計性實驗的課程體系,增強連貫性和實用性。總體上強調基礎性和系統性,全學院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反應堆工程專業、核技術專業、輻射防護專業的學生必須完成驗證性和綜合性的實驗;在此基礎上,學生根據自己專業的特點和將來可能從事的工作性質出發,選修一些有專業特色的實驗項目;選修實驗的內容部分由老師安排,部分由學生自己設計,且學生必須完成一定量的選修實驗。實驗開課的形式也更加靈活多樣,驗證性實驗、綜合性實驗統一開課,選修實驗的時間由學生與實驗老師預約時間,實驗室全天對學生開放。實驗改進后,每個部分聯系更加緊密,學生更加重視實驗,實驗的合理安排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自主創新的能力。

3.教學方法改革

(1)改革傳統的由老師講解、全程演示、學生照搬的教學模式,做到精練內容、精講重點、增加學生思考問題和動手機會。加強實驗預習,要求學生在課前按照實驗指導書的內容預習相應的實驗,提出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由各班班長收集所有問題;老師在上課時弱化實驗原理、操作步驟的講解,重點講解學生預習中提出的問題。對于實驗中出現的問題,老師不是直接指出問題所在或者代為解決,而是根據現象與學生展開討論,誘導學生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引入本科學生輔助完成實驗教學工作。對于在大學三年級第二學期開設的核輻射探測實驗和核電子學實驗,我們引入了部分成績優異或者考上研究生的大四學生加入到實驗指導工作中,大四學生主要協助實驗的指導工作。學生與學生之間更容易交流和溝通,通過大四學生的言傳身教,大三的學生更加容易認識到實驗的重要性,實驗效果更加理想;同時,大四的學生有機會得到再一次鍛煉,為他們將來參加工作或攻讀碩士研究生打下基礎。

4.考核手段改革

以往學生的實驗成績主要由現場實驗情況和實驗報告兩個部分組成,現場實驗情況占40%、實驗報告占60%;這樣的模式導致很多學生單純為實驗報告而做實驗,在實驗過程中依葫蘆畫瓢,不去分析和總結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甚至有的學生為了把實驗報告做的漂亮不惜任意修改數據、編造數據,很多學生都沒有真正理解實驗,達不到實驗最初預定的效果。實行改革后,學生的實驗成績由四個部分組成,即實驗預習(20%)、現場操作(30%)、實驗報告(20%)、實驗考試(30%)。新的考核方式中下調了實驗報告在成績中所占的比重,將分值安排到了實驗預習和實驗考試。預習的考核主要依據學生課前預習時提出的問題的多少以及問題的重要性和深度;現場考核學生實驗時的態度、參與程度、操作是否正確;實驗報告主要關注學生對實驗數據處理、誤差分析、課后思考題;實驗考試方式為學生實驗結束后兩周內學生到實驗室隨意抽簽,當場進行實驗考試。新的考核制度對學生的觸動很大,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樂于動手,更樂意與老師交流溝通,實驗效果明顯好轉,甚至有不少學生主動要求加班做實驗查漏補缺,反復操練。

第9篇

關鍵詞:卓越計劃;數字圖像處理;創新能力

作者簡介:朱福珍(1978-),女,黑龍江佳木斯人,黑龍江大學電子工程學院,講師;楊自恒(1973-),男,黑龍江哈爾濱人,黑龍江大學電子工程學院,副教授。(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3年黑龍江大學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重點項目“基于‘卓越計劃’的‘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教學改革探索”(項目編號:2013B42)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28-0128-02

“數字圖像處理”是高等學校信號與信息處理類專業的重要專業課程,是當今社會的熱門需求和科學研究的熱門方向。該課程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對數字圖像處理基本概念、理論和算法的學習,培養學生對數字圖像的實踐編程處理能力,為學生從事圖像處理工程師工作奠定基礎。該課程涉及內容寬泛,課程起點高,難度大,同時與學生的畢業設計課題直接相關,要求學生具備堅實的數學基礎和信號與信息處理基礎,并且熟練掌握一種編程工具。同時,該學科學術活動活躍,算法更新快,如何教好這門課,使學生真正掌握數字圖像處理的多種算法一直是專業課教師討論的熱點問題。另外,近年來社會用人單位普遍反映:應屆高校畢業生上崗適應慢,實踐動手能力差,缺乏實踐經驗和創新能力。針對這些現實情況,2009年,教育部推出“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以下簡稱“卓越計劃”),將培養在企業中能切實發揮作用的優秀工程技術人才作為“卓越計劃”的人才培養目標。[1]鑒于數字圖像處理技術在當今社會各行業的廣泛需求,以及目前該課程授課中存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教學改革已勢在必行。趁著“卓越計劃”的東風,改革該課程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借此為本專業“卓越計劃”的實施奠定基礎。筆者結合講授該課程發現的問題,對照“卓越計劃”相關要求,提出一些教學改革的看法和建議。

一、“卓越計劃”對高校課程教學的要求

“卓越計劃”是教育部2009年提出的一項重大教育改革試點項目,旨在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創新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的高質量工程技術人才,以促進高等教育面向社會需求培養人才,全面提高我國工程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卓越計劃”具有三個特點:[2]一是具有強化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特點;二是具有學校按通用標準和行業標準培養工程人才的特點;三是具有行業企業深度參與培養過程的特點。[2]

上述特點決定了高校在進行課程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教育和行業、學校和企業密切合作,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理論知識與工程背景應用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努力為企業造就適應其發展需要的優秀工程師。“數字圖像處理”課程的教學改革也應圍繞“卓越計劃”的目標及要求來進行。

二、“數字圖像處理”課程特點和目前教學中發現的問題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具有課程起點高、難度大、理論性和實踐性強的特點。例如:該課程所涉及內容相當寬泛,每個章節或每種算法都可以作為一個研究方向;與其他課程聯系緊密,涉及計算機技術、數學物理、通信技術等;與實際應用緊密相關,如數字電視、醫學影像應用等。

傳統“數字圖像處理”課程的教學多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學生課后練習為輔,呈現出以下弊端:

1.選課機制及課程設置問題

(1)選課機制不夠合理。“數字圖像處理”是一門面向高年級同學的專業課程,要求具有信號與信息處理方面的基礎知識,需要熟練掌握至少一門編程語言(如Matlab),這些知識是學習“數字圖像處理”課程的基礎。但是,目前黑龍江大學(以下簡稱“我校”)的選課機制是不管任何年級,不管學生基礎如何,只要對此課感興趣就可以選聽此課程。很明顯這種選課機制是不科學的,會因為學生基礎差異較大造成教師授課進度難掌握、整體授課效果不理想等問題。

(2)課程設置學時數不足。“數字圖像處理”課程特性中提到該課程起點高,內容寬泛,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但是,目前選修此課的同學基礎參差不齊,其中零基礎的同學不在少數。目前,數字圖像課程僅為32學時,教師必須按照教學大綱來授課,但教學大綱是按照大四同學的知識結構設置的,并沒有考慮低年級同學選修此門課程的問題。因此,教師講授此門課程時根本沒有時間補充或溫習相關基礎知識,直接進入圖像算法的學習。這對有一定基礎的高年級同學而言,由于基礎知識可能有所遺忘,接受起來尚有困難,更不用說零基礎的大一、大二同學了。

2.授課內容問題

(1)授課內容重理論輕實踐。“數字圖像處理”是一門專業性、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真正掌握相關算法并對其進行創新,必須輔以大量的課后編程和實踐練習。但在有限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雖然給學生布置了作業等內容,但都偏于基本算法、基本理論,更有實踐意義、稍有難度的算法已被束之高閣,算法的進一步創新沒有得到充分挖掘。這一點與“卓越計劃”對實踐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不相符。

(2)授課內容對最新算法補充不及時。數字圖像處理是一門發展迅速、實用性強、應用廣泛的技術,因此,實際應用推動著數字圖像處理算法不斷推陳出新。教師授課過程中依據教學大綱,更多地側重于基本算法、基本理論的介紹和實現,而對于公開發表文獻上的新算法并沒有及時補充。這與“卓越計劃”中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目標不符。

3.教學方法問題

目前“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教學以課堂講授為主,由于很多圖像處理算法理論性強,學生容易望而生畏,缺乏學習興趣;同時,學生自主學習性差,缺少及時的課后編程練習和實踐過程,從而影響課堂內容的消化和吸收。此外,目前教學手段以幻燈片演示授課為主,這種信息化教學方式可以增加課堂信息量,但由于速度較快,缺乏與學生的同步認知過程,也容易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效果。

三、“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教學改革

針對“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適應“卓越計劃”對培養實踐型、創新型人才的要求,對我校“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教學改革的建議如下:

1.增加選課指導環節,調整課程設置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是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模塊選修專業課,主要任務是通過課程講授和實驗教學,使學生掌握數字圖像處理的基本理論和實現方法,為今后從事圖像處理工程師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礎。但是目前“數字圖像處理”課程只有32學時,在有限的課時內想讓學生從入門到真正掌握各種算法的確有一定難度。

此課程主要是針對大四學生開設的,因為大四學生不僅學過信號與系統課程和至少一門編程工具課程,有一定的學習基礎,很多人還將本課程的很多研究方向(如圖像增強、圖像復原、圖像識別等)選為畢業設計的課題方向,可以有目的地學習,因此,大四學生選修此門課程非常合適。因此,在學生選課時應該給予指導,建議大四同學選修此門課程,低年級同學可以具備基礎后再選。

為了使全體選擇該課程的同學都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真正掌握數字圖像處理算法的原理及實現方法,應該增加學時數,使老師能夠有時間補充一些必要、相關的基礎知識,可將32學時的課程調整為54學時,這樣對大四學生而言可以有足夠的時間溫習以前學過的知識,對基礎較薄弱的學生也能趁機迎頭趕上,為真正掌握算法奠定基礎。

2.教學內容及時更新

目前教材上內容僅適合學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算法,已經遠遠跟不上日新月異的應用需要。因此,按照“卓越計劃”培養在企業中能切實發揮作用的工程師型人才的要求,可從教材和文獻追蹤兩方面更新教學內容。

(1)選取權威的、最新出版的、適合初學者學習的書籍作為教材,同時不拘泥于一本教材。目前,“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最權威的教材是Rafael C. Gonzalez 編著的《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3rd Edition)》,同時,Tamal·Bose編著的《Digital Signal and Image Processing》,國內朱虹教授編著的《數字圖像處理基礎》也非常經典。每本教材都各具特色,側重點也有所不同。教師授課時,應依據章節的重點和關鍵,從不同教材中攝取精華,以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系統理解。

(2)追蹤文獻,提煉最新算法,補充授課內容。在對教材內容進行基本理論和基本算法講解的同時,參閱大量文獻,追蹤學科最新發展動向,將近年圖像處理領域的新成果和新的發展前景問題及時補充到課程教學中,能夠從大量資料文獻篩選、提煉出與學生接受程度相符的新算法和新應用,以保證課程內容的時效性與先進性。

教學內容與時俱進才能使學生的知識更新速度緊跟時代腳步,這就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不僅應具有緊跟學術前沿、刻苦鉆研的科研精神,更應該有培養社會所需人才的社會責任感,同時,教師應該講究教學方法,合理組織教學內容,詳略得當,重點突出。

3.教學思路循序漸進

改變以往生硬的教學思路,擬從導課、課堂教學兩方面加以改進。

(1)重視導課的必要性和科學性。導課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是學生接受新知識的基礎,也是教師引入授課內容的鋪墊,該過程組織得好可以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授課效果。可引入圖像處理的實際應用使導課內容生動有趣。例如,講到圖像超分辨問題時,可以先講述我國目前航空航天領域取得的重大成績,如“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和“神州九號”的順利交會對接,其中涉及到的影像處理和分析等問題就用到了圖像超分辨技術。學生明確了各種圖像處理算法的重要應用后,學習興趣也就引發了,為進一步深入學習奠定了基礎。此外,還可將授課內容與科學技術前沿有機結合起來,加強對課堂內容的重視。如講到用圖像處理技術實現電子沙盤時,可以介紹其中涉及的多種先進圖像處理技術,如三維仿真、全息成像、虛擬現實、大屏幕仿真、互動觸控等。這些先進技術不僅能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而且能拓展學生知識面,開闊眼界,幫助學生認識圖像處理技術的最新發展狀況和應用前景。

(2)課堂教學的改進。采取“教師主講重點難點,學生輔以泛讀講解”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從以往“被動的知識接受者”成為一個“主動的知識自主學習者”,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和實踐表達能力。老師根據教學大綱,將重點、難點章節著重講解,然后以布置大作業的形式讓學生分組討論一個具體內容,同時,為每組學生指明學習目標,并專門抽出一定時間讓學生們站在講臺上分別講解,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思考討論,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性,提高學習能力和交流能力。

4.教學方法多樣、生動

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方法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目前,此課程以PPT講課為主,PPT授課的優點是直觀生動,內容豐富,節省板書時間,但據統計,PPT授課吸引同學集中注意講授內容的時間僅為15分鐘。[3]這就要求教師以改善教學方法為切入點,提高教學質量,可從以下幾方面加以改進:

(1)增加課件制作的元素,加強動態課件的展示。平時課件大多是靜態文本配以相應的圖示,教師只是對照圖示講解,容易造成學生注意力疲勞。若根據教學內容,適當地每隔20分鐘插入一些動態視頻,就可以起到緩解學生視疲勞、吸引注意力的效果。當然,這需要教師下功夫掌握動態課件制作的本領和技能,成功地制作出高質量PPT課件。

(2)實時演示算法的實現過程。“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始終以培養學生獨立實現圖像處理算法為目的。針對多種圖像處理算法,在介紹完算法原理后,可在計算機上進一步演示該算法的實現程序,并對算法實現的關鍵加以解釋和強調。這樣學生可以提高對算法的實現能力,進一步提高編程能力。

5.考核方式上的改革

目前,“數字圖像處理”課程的考核方式是閉卷考試。本課程最終目的是希望學生具備多種圖像處理算法的實現能力,因此,應該更側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核,而閉卷考核方式遠遠達不到實踐能力測評的要求。全面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可以采取“平時成績(50%)+期末上機考核(50%)=總成績”的方式,這種成績分配方式,加大了對學生平時學習過程的監控。平時成績可以包括出勤(占10%)、作業(占20%)、讀書報告(占20%)等內容;期末上機考核(占50%)是指學生在學校機房的計算機上完成期末考試,可根據教學內容制定學生必須掌握的算法程序庫,同時制定詳細的評分程序,學生上機考試時以電腦隨機抽取的兩種算法作為考核內容,學生提交后馬上給出上機考試成績。這種考核方式就兼顧了大多數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只要肯努力,真正在平時學習過程中下功夫,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績,同時也達到了使學生注重平時學習過程,重視編程實踐能力的目的。

四、結束語

“數字圖像處理”作為一門實踐應用廣泛的學科有著光明的應用前景。為了更好適應“卓越計劃”對工程師人才培養的要求,“數字圖像處理”課程的講授應該更加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以適應當今社會對卓越型工程人才的迫切需求。

參考文獻:

[1]林健.構建工程實踐教育體系 培養造就卓越工程師[J].中國高等教育,2012,(Z2):15-30.

第10篇

【關鍵詞】教育實習;教育反思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8-0238-01

一、實習前準備

音樂教育專業本科階段前三年是學習基礎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的時期,大四上學期的主要任務之一是教育實習,教育實習前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呢?第一,牢固音樂基礎知識。樂理、視唱、調性、曲式等,唱歌、欣賞、體驗課都需這些知識作為基礎,并融會貫通地使用。第二,掌握各項專業技能。中小學音樂課是一個形式多樣的課堂,作為一名音樂教師自身技能是很重要的,例如:聲樂、鋼琴、即興伴奏、舞蹈等都是中小學音樂教師的武器。第三,組織課內外活動。中小學校園文化藝術的普及深入與課內外活動緊密相連,比如歌詠晚會、合唱、舞蹈、小品、朗誦等節目,教師作為組織者需要組織與策劃能力,作為“導演”,如何引導學生以“演員”的身份參與其中,在大學實習前期就需要做好充分準備。

二、實習中投入

哲人曾說過:“當一個人對一份事業熱愛時,對其投入的熱情是無限量的。”愛一行,敬一行,實習階段為期一月、半年、整年不等,作為剛從學生轉型為教師的大四學生,面對瑣碎繁多的實習工作,難免會遇到很多困難,這樣的困難同時也是一次歷練與寶貴的經歷。努力很重要,態度決定一切,如何充分利用教育實習經歷,強化教學能力的培養呢?第一,工作認真負責。課前認真做好備課工作,掌握整堂課教學流程,明確教學目標,把握教學重點,從鋪墊導入-主題內容-課堂小結,循序漸進,掌握各部分教學內容的銜接。第二,工作積極投入。熱愛教育事業,把熱情投入其中,主動了解孩子的心理動向、興趣愛好等,積極組織課外活動,以興趣穩定的學生為主要對象,以學生為主體,組織起來,在教師指導下開展活動,讓學生校園文化生活在藝術熏陶下越來越豐富,使學生學有所獲,徜徉在音樂的海洋之中。

三、實習后反思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是一個付出努力與課后反思的過程,不斷將這個過程細化到每一節實習課堂中,發揚優點改進不足。實習教學反思能讓實習生總結教學經驗,尋找教學規律,激勵實習生不斷進取,完善教學構思,推動音樂課程的建設與發展。反思與解決課堂上遇到的問題,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臨場應變能力,肢體語言的渲染能力。如在講授附點節奏型時,通過拍擊雙手擊打節奏,邊說出附點的特征:“一個小附點,一點不起眼,音符后面站,實值占一半。”使學生充分思考小附點的形式,再經過教師點出重音位置,講清楚附點的概念。通過學生自制樂器發現身邊的聲響,敲擊節奏,學生動腦、動口、動手,使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語言表達方面要簡練、準確、生動,易于學生接受,語言要有藝術性,語調要抑揚頓挫,要注意講話的節奏和速度,可適當以身體動作和手勢為鋪,加強語言的表達效果。

音樂教育實習工作是大量細致的工作,作為實習者要明確教育實習目的、意義和各項準則要求,努力鉆研音樂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教育實習的反思與總結,有利于鞏固和培養實習者的專業思想,鍛煉和提高教育、教學的實際工作能力,充分利用教育實習經歷,強化教學能力的培養,并為畢業后順利從事音樂教育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思考與總結

第11篇

(四川師范大學,四川 成都 610068)

摘 要:為了研究大學生心理防御機制與大五人格的關系,筆者通過使用防御方式問卷(DSQ)和大五人格量表中文簡化版,對某高校346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表明:(1)城鄉的大學生習慣使用成熟防御機制,但是相比之下,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更少的采取成熟防御機制.而從人格特質來看,城鄉的大學生的開放性人格特質是最多的,農村來源的大學生的順同性更強一些.(2)不成熟機制與神經質呈正相關,與外向性、順同性和嚴謹性呈負相關;成熟防御機制與開放性和嚴謹性呈正相關;中間防御機制與神經質呈正相關,與外向性和順同性呈負相關.(3)大五人格特質對不成熟防御的解釋度更大,而對成熟防御的解釋度則較小,另外,神經質是預測不成熟防御和中間型防御的重要因素,并且3種不同防御機制受到大五人格的影響各不相同,開放性是影響本科生是否運用成熟防御最大的因素.結論是:防御機制確實與人格特質是相關的.

關鍵詞 :大學生;心理防御機制;大五人格特質

中圖分類號:B84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7-0170-03

1 什么是心理防御機制和大五人格特質

心理防御機制是人們在遇到挫折和焦慮時主要的心理保護手段,心理防御機制是當我們面對焦慮、痛苦還有其他的負面情緒時,為了緩解我們緊張的情緒,調節行為表現從而使自己符合外界的要求,對個人的心理健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正確的使用防御機制更加能幫助我們更好的保護好自己的心理健康,而每個人特有的人格特質也與心理健康有著密切的相關.并且人格特質是人們在不同的情境下比較穩定的行為模式,和遇到問題是所慣用的應對方式.比如說當人們在外面不小心被陌生人踩了一腳,性格溫和的人會笑一笑,然后說沒事這樣就過去了.而性格暴躁的人則可能會破口大罵,甚至動粗這樣的來解決這個問題.而這樣脾氣暴躁的人使用正確的防御機制時,不僅能增強自己內心的健康,而且還能為社會做出貢獻,比如說有暴力傾向的人可以去做拳擊手,或者警察這樣的職業,這樣做不但能釋放自己的內心的沖動,還可以獲得社會的好評,一舉多得.并且之前有研究表明防御機制與許多神經癥的癥狀之間有一些特殊的聯系,會逐漸變為人格特質的一部分.

大五人格特質(外向性,神經質,嚴謹性,開放性,順同性)已被廣泛研究、證明以及認同,它具有跨語言和跨文化的穩定性.外向性:溝通良好對溝通障礙,嚴肅對愛娛樂,情感豐富對靦腆;顯示出熱情,社交,果斷,積極,樂觀,不怕風險等特征.神經質或情緒穩定性:安靜對煩躁,安全感對不安全感,自我憐憫對自我滿足,包括焦慮、抑郁、敵意、自我意識、沖動和脆弱的特性.開放性:富有想象力的務實,尋求符合實踐的變化,獨立對服從,具有想象,審美,情感,創造差異,智慧的特點.順同性:無情對熱誠,信任對懷疑,熱心助人對不合作,包括信任、利他、直率、謙卑和移情這些品質.嚴謹性:無序對有序,小心對粗心,薄弱的意志對自律.包括能力、公正性、結構化、盡職盡責、成就、自律、謹慎、克制的特點.

2 本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本研究以成都文理學院學生防御機制的使用情況為例,旨在探索大學生心理防御機制與大五人格之間的關系.從而找到幫助大學生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程度的方法.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對象

選取成都文理學院的在校大學生為調查對象,在剔除無效的問卷15份后共計問卷331份.平均年齡為(20.00±1.30歲)大一城鎮58人農村52人共110人,大二城鎮22人農村34人共56人,大三城鎮65人農村71人共136人,大四城鎮10人農村19人共29人,其中城鎮155名,農村176名.

3.2 研究工具

本次研究使用的問卷表(DSQ)是由M、Bond(加拿大)于1989年編制的一種自評問卷.DSQ共包括88個項目,包括比較廣泛的防御行為:即從成熟的到不成熟的,能比較清晰的判斷出被試的各種心理防御機制的使用情況.選擇的程度,完全由評定者自己體會來判斷,并沒有硬性的規定.

大五人格量表

該問卷包括大五人格的5個特質,每個特質從很不贊同到很贊同采用5點計分.本研究中總量表信度為0.79,各分量表分別為0.58~0.77[1].

4 研究結果

4.1 城鄉大學生防御機制與人格特質的差異比較

通過spss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差異分析,制成城鄉大學生防御機制與大五人格的差異比較表.掩飾因子則是學生完成這個問卷時的心理掩飾程度.研究結果可得,城鄉大學生在成熟防御機制、順同性上有顯著差異(P<0.05).從心理防御機制上來看城鄉的大學生都慣于使用成熟型心理防御機制,但是來自城市的大學生與來自農村的學生相比來說,更少的采取成熟防御機制.而從人格特質來看,城市的大學生的開放性人格特質是最多的,農村來源的大學生的順同性更強一些.

可以看出,大學生在不成熟機制、掩飾因子、神經質和外向性等方面存在極其顯著地年級差異(p<0.01),在中間防御機制和嚴謹性等方面存在顯著地年級差異.這些方面的事后多重比較(LSD)結果顯示,在不成熟機制得分上來看大一、大二、四學生都顯著低于大三學生,在掩飾因子得分來看大一、大二學生顯著低于大三學生,大二學生顯著低于大四學生,從神經質得分來看大一、大二、大四學生神經質都要低于大三學生,從外向性得分來看大一、大二學生的外向性要高于大三學生.從中間防御機制來看大一、大四學生都顯著低于大二年級學生.另一方面從嚴謹性來看二年級學生和大四年級學生的嚴謹性要高于三年級學生.

2. 大學生防御機制與大五人格的相關分析

從下表中可以看出,不成熟型心理防御機制與神經質顯著正相關,與外向性、順同性和嚴謹性顯著負相關;大學生成熟防型心理御機制與開放性和嚴謹性顯著正相關;中間型心理防御機制與神經質呈顯著正相關,與外向性和順同性呈顯著負相關(p﹤0.05或p<0.01).

5 討論分析

5.1 城鄉大學生防御機制與人格特質的差異比較

研究結果表明,來自城市的大學生與來自農村的學生相比較來說,城市的大學生更少的采取成熟防御機制,這個差異十分顯著.從人格特質上看到,農村來源的大學生的順同性更強一些.來自城市和農村的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由于環境與經歷的不同,造成他們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差異性顯著,這種差異會影響他們防御方式的不同.來自城市的大學生對不同環境和文化適應快,而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容易產生適應障礙.我認為造成這樣的差異還有其他的原因,如今社會快速發展,城鄉差距在不斷減少,不過農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相比較來說,確實接觸的不同東西和事物,農村的孩子比城市的孩子跟早的接觸到生活的艱辛,物質和精神生活的欠缺是來源于農村的大學生的順同性更強的根本原因.

5.2 大學生防御機制與大五人格的年級間差異比較

之前有說到過年齡不同,人們所使用的防御機制也會不同,所以進行的大學生年級間的差異比較,從大學生防御機制與大五人格的年級間差異比較得出,大學生在不成熟機制、掩飾因子、神經質和外向性等方面存在極其顯著地年級差異,在中間防御機制和嚴謹性等方面存在顯著地年級差異.李力紅和張曉磊(1999)通過對196名大學生進行分層隨機抽樣研究,大學生的心理防御總體特點是心理防御上趨于成熟,大多采用升華、壓制的心理防御方式.究其產生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四點:l、大學生文化層次較高,智力發展達到較高的程度,心理和思維達到一個較為穩定的狀態,情緒上也已趨于老練和穩健,其心理達到了成熟;大學生雖然社會經驗欠缺,但是較高的文化程度決定了他們具有較高的面對困難和挫折的認知水平,所以在解決問題時顯示出更趨于理性和成熟的心理防御機制;大學生較少的接觸社會,所以大學生面臨的主要問題以及社會和自我對他們的角色期望以及期望,導致學業問題成為大學生的主要問題,考試的挫敗感、升學和就業壓力以及競爭激烈等.在被訪談的35人中就可幾乎100%提到學業壓力.要緩釋學習給大學帶來的壓力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來解決,因此大學生采用升華等成熟的防御方式較多.本次研究在不成熟機制得分上來看大一、大二、大四都顯著低于大三.這與趙虎、周逸如、陳樹喬和陳曲亮(2001)對大學生進行的入學新生與畢業生比較得出的結論相同,他們發現兩組學生均最多使用成熟防御機制,然后才是中間型防御機制和不成熟防御機制.大學生大多是18歲至24歲之間的青年,此時心理普遍都已經發展成熟了,說明此次研究的結果與大學生心理實際情況還是比較符合的.不過,畢業生不成熟防御機制的采用頻度反而明顯增多;部分中間型防御機制的動用也有明顯變化,具體表現為伴無能之全能、隔離、消耗傾向增多,解除、假性利他、否認和期望減少.與李寧等(1996)的研究結果也基本一致[2].

5.3 防御機制與大五人格的相關分析

人格特征可能是影響心理防御方式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一個人的人格特征也會影響其采用什么樣的防御方式,反過來可以看出,一個人獨特的防御方式也是他人格特征的表現形式之一[3].從此次結果可以看出,大學生不成熟機制與人格特質中的神經質呈正相關,與外向性、順同性和嚴謹性呈負相關,從中可以看出不成熟的人更沖動,而且相對于成熟的人來說更加容易焦慮、煩躁、憤怒和沖動等等;從研究結果看出成熟防御機制與開放性和嚴謹性呈正相關,所以越成熟的人越是嚴謹,情感和想象力也更加的豐富,興趣更加的廣泛;中間防御機制與神經質呈正相關,與外向性和順同性呈負相關.此次研究與之前國內研究結果相類似.大學生個性與防御機制存在著相對而又復雜的關系.一個平衡而又良好個性的學生,常常采用比較成熟的防御機制來解決面臨的各種應激事件和心理問題.神精質個性傾向的人更多采用不成熟防御機制,神經質個性傾向的人更多采用不成熟和中間型防御機制,而外向個性傾向的人更多同時采用成熟的和一些中間型防御機制.一定類型人格的大學生具有相應的防御機制,二者間存在一種復雜的相互關系[4].

5.4 防御機制與大五人格的回歸分析

此次研究回歸分析結果說明,大五人格特質對不成熟型心理防御機制的預測效果更大.從研究結論中看出有4種人格特質可以預測不成熟型心理防御機制,而對成熟型心理防御機制的預測效果則相對來說較小因為都只有一兩個人格特質能進行預測,另外,神經質是預測不成熟型心理防御機制和中間型心理防御機制的重要因素,因為兩個防御機制的回歸中都有它的存在,并且從表5中可以看出3種不同心理防御機制受到大五人格特質的影響均不相同,而開放性則是影響大學生生是否運用成熟型心理防御機制最大的要素,所以要是想要培養學生成熟型心理防御機制的使用的話,要著重培養開放性這一方面的內容.此結果與田瑞琪、唐小娟和劉亭亭(2013)等人的研究一致[5].

5.5 此次研究總結

大學生的心理防御機制確實是要受到人格特質的影響,所以在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培養的時候要著重關注開放性、順同性和外向性,盡量培養成熟的防御機制.在調查過程中同學與老師十分的配合,研究的十分順利,不過由于人力、物力、財力的限制,導致研究的被試并不是特別的多從而對相關和回歸造成了一點誤差,并不能很好地反應結果.

6 結論

基于以上的研究結果得出以下幾點:

(1)城鄉的大學生都慣于使用成熟型機制,但是城市來源的大學生與農村來源的學生相比,更少的采取成熟防御機制.而從人格特質來看,城鄉的大學生的開放性人格特質是最多的,農村來源的大學生的順同性更強一些.

(2)從相關分析上看出不成熟機制與神經質是正相關,與外向性、順同性和嚴謹性是負相關;而成熟防御機制與開放性和嚴謹性呈正相關;中間防御機制則與神經質呈正相關,與外向性和順同性呈負相關.

(3)大五人格特質對不成熟防御的解釋度更大,而對成熟防御的解釋度則較小,另外,神經質是預測不成熟防御和中間型防御的重要因素,并且3種不同防御機制受到大五人格的影響各不相同,開放性是影響本科生是否運用成熟防御最大的因素.

參考文獻:

(1)姚若松,梁樂瑤.大五人格量表簡化版(NEO-FFI)在大學生人群的應用分析[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0,18(4):457-459.

(2)李寧,涂星光,趙虹,等.大學生防御機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1996,17(3):227-229.

(3)王學臣,李義安.大學生防御方式與人格特征的相關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4,8(2):105-106.

第12篇

[文章編號]:1002-213(2013)-10-0-01

2007 年,教育部辦公廳下發《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通知,提出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建設是高校人才培養工作和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各高校將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納入教學計劃,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系統、有效的教學方法,開展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活動。

目前,梧州學院在開展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個過程中存在嚴重不足,如大學生對該課程建設意義認識不夠、執行不力;就業指導專業教師隊伍建設薄弱,部分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學院的教學形式與手段不夠豐富等,對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的發展與教學效果產生不良的影響。因此,對教學進行實踐和探索,不失為一種解決問題的途徑。

一、課程教學的認識和意義

據調查得知,大部分已經參加過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的學生對課程意義認識不深,學習目標不明確。主要原因是大多上課形勢為座談會、講座等在大教室進行,由于人數較多,教師講課時間和內容有限,因此很多學生對課程應付了事,缺乏學習動力,學習效果很差,以至于畢業時出現意向迷茫,就業困難等現象。雖然學院近幾年整體就業率一直居高不下,但是畢業生就業質量卻沒有明顯的提高,主要原因之一還是學院在課程建設上不夠規范化,以至于畢業生在校期間未能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合理、科學的規劃。因此,大學生對于課程建設意義的理解和認識,是了解就業形勢,樹立正確的職業觀,科學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的首要條件。

二、課程教學的探索與創新

1.以學生和教師共同發展為教學理念

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過程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以學生為主,二是以教師為主。梧州學院在課程設計、內容選擇、方法運用等方面都要緊密圍繞學生的職業發展和就業發展需要,方法必須是學生樂于接受的,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感受教師上課的樂趣。增強對就業知識的興趣,了解就業政策、了解職業對個人和家庭的影響、了解求職情緒變化和學習壓力管理方法,從而合理的規劃人生發展規劃,明確人生目標。而教師方面不能單單注重完成課程為目的,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應注意堅持以育人為本,傳達社會就業形勢,以人生的價值觀引導和知識教學相結合、以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以觀念和行為相結合之外,還應注重教師自身的發展,實現學生和教師共同發展。

2.打造一支專業化的教師隊伍

目前,梧州學院的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教師隊伍以輔導員和就業辦公室教師為主,由于輔導員和就業辦公室教師均畢業于不同類型的專業院校,且輔導員崗位人員流動較大,因此,對于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這門課的教學就會出現缺乏教學經驗,教學水平偏低,且教師隊伍不穩定的現象。因此,要打造一支強有力的專業教師隊伍,必須要采用派出進修、考察、學習等方式大力加強輔導員和就業指導人員的專業化培訓,鼓勵教師參加職業資格考試,三年內確保一半以上教師具備職業指導教師證書和心理咨詢師資歷。在一定范圍內,考慮對部分表現優秀的輔導員轉入專職教師崗,以便穩定教師隊伍。

3.合理使用教材和做好教學課件

教材和課件是教師上課的主要依據之一,因此,一本好教材是至關重要的,幾年來,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基本上采用上級推薦使用的教材,由于教材通用,更新較慢,針對性也較差,容易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可以結合我國國情,恰當的采用教材觀點,參考其他書籍、資料,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及時更新教學內容,結合實際情況以及社會案例,認真做好課件,這樣才能真正上好這門課程。

4.探索多種課堂授課方式。

首先,限定人數選修。分為四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大一新生限定選修人數為30人,第二階段為大二學生限定選修人數為20人,第三階段為大三學生限定選修人數為10人,第四階段為大四學生,限定為一對三的就業指導。不斷探索和創新課堂管理和教學。

其次,教學方法多樣化。針對不同年級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大一學生基本上以理論教學為主,利用案例分析、小組討論進行講授;大二學生進行模擬訓練、小組討論、互動游戲等方式進行授課;大三學生著重在實踐走訪、素質拓展、報告評估、總結分析等開放式教學為主;大四學生重點以自我體驗、撰寫簡歷、模擬面試、社會調研等方式。

最后,不定時的舉辦專題講座。邀請優秀畢業生、專家、企業家等開展講座。開發網絡視頻授課,邀請校友、知名專家、企業家網絡視頻授課,利用網絡視頻方式與專家面對面的互相交流學習。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更好地進行職業規劃。

三、課程教學實踐與探索中注意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1.學院要高度重視,只有學院重視,教師隊伍才能健全,課程建設開展才能夠順利;一支強有力的管理隊伍對于一個學校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當然,如果忽視這個問題,那么在課程建設上會遇到不可想象的難題和各種就業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谷县| 石景山区| 庆云县| 清镇市| 廊坊市| 金华市| 贵港市| 道真| 怀安县| 突泉县| 繁峙县| 阿拉善盟| 府谷县| 大名县| 麦盖提县| 洛阳市| 启东市| 靖宇县| 星座| 兰州市| 鹤庆县| 长宁区| 札达县| 嘉兴市| 文山县| 古丈县| 固始县| 铜陵市| 甘南县| 禹州市| 四平市| 宜黄县| 伽师县| 勃利县| 阳谷县| 措勤县| 汽车| 怀安县| 克东县| 新沂市| 益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