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知識產權保護的建議

知識產權保護的建議

時間:2024-02-03 16:06:4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知識產權保護的建議,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知識產權保護的建議

第1篇

[關鍵詞]浙江 農業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保護

農業知識產權就是指農業科學技術領域的知識產權,涉及到農業科技活動的許多方面,從科學發明與發現、科技成果、專利技術到科學論文、高技術產品商標、農業商業秘密等。近幾年來,浙江省農業知識產權糾紛案不斷增多,有關農業知識產權問題日益凸顯。只有把農業知識產權問題解決好才能激勵農業科技人員自主創新,使農業得到更好的發展。在參考國外農業知識產權保護經驗的基礎上,對浙江省農業知識產權保護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對策建議。

一、國外農業知識產權保護的措施與經驗

農業知識產權保護對農業的發展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國外尤其是發達國家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護農業知識產權,其中某些經驗值得我省借鑒。

1.美國對植物品種專利的“雙重選擇”機制保護模式

美國是世界上最早給予植物以知識產權的國家之一,而且保護的形式、范圍均較為完備。目前,美國實際上對植物新品種保護實施三種法律:1930年的植物專利法、1970年的植物品種保護法、實用植物專利。其中,實用植物專利提供了植物最強有力的保護,審批機關是美國專利與商標局。三種法律下的三種保護方法互相配合,形成了較為完善和嚴密的保護體系。如對于某一特定植物品種,申請人可以根據情況選擇申請實用專利權,或者申請植物專利權及植物新品種權,具有一種事實上的“雙重選擇”權。在1985年發生的“Exparte Hibberd”案中,美國專利與商標局上訴委員會再次確認了這一“雙重選擇”原則。

2.歐洲對植物新品種的“單一選擇”機制保護模式

在歐洲,植物新品種受到特殊法的保護,即植物品種保護法。與美國相比,歐洲尊重專利法的傳統理論,始終認為傳統專利法保護植物新品種的障礙無法克服,因此走上了以專利法之外的特別法保護植物新品種的道路。比如,荷蘭在1942年,德國在1953年分別通過了植物新品種保護法,賦予植物新品種育種者以生產和銷售植物新品種繁殖材料的排他性權利。歐洲對植物品種的保護采取了與美國截然不同的政策,即對某一特定的植物品種,法律保護方法是唯一確定的。申請人只可能按照法律規定,依其發明的性質申請專利權或品種權,而不可能在專利保護和品種權保護兩種法律保護手段之間自行選擇。

3.日本對種苗法不斷修訂的案例

日本政府在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方面動作很多,包括機構的設立和相應法規的完善,知識產權保護也已擴展到農產品,自1947年已來,日本不斷修改的“種苗法”就是典型的例子。1947年,日本公布了“農業種苗法”即優良品種名稱登記制度;1978年,日本根據1978年第二次修訂的UPOV公約,對國內“農業種苗法”進行修改、完善,并更名為“種苗法”對外公布;1982年,日本加入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聯盟,“種苗法”正式開始實施;1911年,日本根據1911年第三次修改的UPOV公約,加強了對“種苗法”的全面修訂、完善;1998年,日本加入UPOV1911年文本公約,并公布實施“修改種苗法”。總之,日本非常重視通過立法對植物新品種進行專利保護,尤其是在加入UPOV后,日本更是注重在實施和不斷的修訂過程中進行扎實的法規宣傳與普及。

二、浙江省農業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及其原因

浙江省經濟發達,然而農業貢獻的比例比較小,主要歸結于農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還不到位如農業知識產權管理體系不規范,激勵機制有待完善等。

1.農業知識產權管理體系不規范

知識產權保護是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但由于種種原因,大多數農業企業目前沒有建立保護知識產權的相關規章制度。長期以來,受現行的職稱評定、考核評價機制的弊端影響,農業科研人員把項目獲獎而不是知識產權作為科研工作的重要目標。在知識產權部門和人員配置方面,一半的企業既無產權部門又無專職人員,接近一半的企業僅有專職或兼職人員,而同時設有知識產權部門和專職人員的企業少之又少。同時由于缺乏相應的監督機制,一些科研人員把職務發明轉賣給企業,謀取私利。而單位通過訴訟維權成本過高,這都導致科研機構或科研人員申請專利或植物新品種保護積極性不高。因此,農業企業在知識產權管理方面的欠缺已無法適應當今農業轉化與產業化發展的需要。

2.激勵機制有待完善

目前,浙江省農業知識產權激勵不足,主要表現為專利制度、品種權制度等使農業科技人員所獲得的經濟收益不高,對鼓勵農業科技人員發明創造的積極性作用不大。主要原因:一是長期以來,浙江省農業科研單位的農業科技成果管理實行科技成果鑒定制度。這種管理方式是評定科技成果的學術水平或檢查驗收科研課題執行情況。同時科研人員如果想要獲得職稱和相關待遇必須發表更高水平的論文、取得更新科技成果、并且獲得更高層次的獎勵。這種非市場化的激勵機制逐步形成了重學術、輕市場的現實,造成科研與市場的脫節,降低了農業知識產權申請的積極性。二是農業科技成果申請專利要求成熟程度較高,申請文件需要田間實際數據資料,成果產出時間較長,專利審批時間一般也需在3-5年才能通過,嚴重地挫傷了申請者的積極性;三是政府對農業科研經費投入不足。由于農業是一項高投入的產業而政府又對此的投入力度不夠,從而導致農業科研單位普遍缺乏專利技術的自我開發和生產能力,進而影響了農業知識產權的推廣。

3.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強,同時也缺乏自律意識

浙江省實行知識產權制度起步較晚,農業企業及科研單位高層管理者對其知識的掌握不多,產權保護觀念淡薄,直接導致許多科技成果的流失,從而喪失了知識產權。同時,行業自律意識差是當前農業知識產權保護面臨的最大難題之一。浙江省農業企業數量比較多、規模較小、類型雜。部分企業缺乏積極的知識產權保護理念,自律意識較差,不能充分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企圖通過不合法的途徑獲取他人的育種材料進行科研,僅用少量成本就獲得了豐富的育種材料,相對于自律性較強、支付高額研發成本卻僅擁有少量育種材料的個人或單位而言,無疑會造成不公平競爭,嚴重挫傷他人農業知識創新的積極性。

三、對策建議

浙江省雖然在農業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與發達國家、地區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通過對發達國家在農業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研究得出以下方面的啟示:(1)對浙江省農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起很大限制性因素的是我省科技人員及有關工作人員對農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淡薄。(2)先進的管理體系和高素質的員工隊伍是提高浙江省農業知識產權保護的有力保障。(3)健全的法律體系和較高的執法水平是提高浙江省農業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外部條件。總之,我們在借鑒發達國家、地區經驗的同時也要從浙江省的實際情況出發,不斷制定、完善浙江省的相關體系、制度使浙江省農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更到位,從而促進、加速浙江省農業發展的進程,提高浙江省農業的競爭力。

1.建設以提高自主創新為主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

加強相關部門和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一是必須建立健全由單位主管科研的領導和系、所負責人參加的知識產權領導小組,完善知識產權辦公會議制度。二是對現有的管理人員進行培訓,使其補充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法規,提高素質以便更好的進行科技管理工作。三是擴大專業的從事農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管理人才。四是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管理經驗,提高管理人員的素質和工作效率。防范知識產權流失,一定要強化和規范科研檔案管理工作。按照科研檔案規范化管理的要求,科研檔案必須實行集中統一管理,專人負責,確保完整、準確、系統、安全。

2.加強、完善農業自主創新的激勵體制

長期以來,浙江省農業科技人員沒有得到有效的激勵從而導致知識產權保護觀念淡薄。為了加快浙江省農業迅速發展必須制定相關激勵政策如產權激勵、政府激勵、企業激勵等,積極協調多元化、多層次、多形式的“多軌制”科技獎勵制度與“單軌制”知識產權的關系,實現多方位的創新激勵機制。只有合理細分相關環節的權益、利益,才能激發各層面科技創新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孫洪武,黃俊,劉華周.對農業科研單位知識產權保護的幾點思考[J].江蘇農業科學,2004,(5).

[2]戴海英,王旭清,劉佳,宋華東.關于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的探討[J].種子科技,2008,(2).

[3]樓洪興,端木斌,鄭紀慈,駱少嘉.浙江農業科研單位知識產權保護現狀與對策建議[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6.

第2篇

摘要:江蘇省民營企業已占到全省經濟總量的一半以上,知識產權成為推動企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動力,通過對江蘇省民營企業技術合同

>> 民營企業與知識產權保護 民營企業構建知識產權戰略探析 民營企業的知識產權戰略分析 民營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的缺失及其對策 煤炭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現狀與對策 淺談民營企業應了解的知識產權知識 民營科技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與策略研究 我國民營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及其戰略選擇 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的知識產權習慣戰略研究 我國民營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的戰略選擇論析 淺談我國民營企業知識產權發展戰略 云關秋:對民營企業知識產權“硬保護”迫在眉睫 浙江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現狀 高職院校知識產權創造現狀與對策 高校知識產權管理現狀與對策研究 知識產權文化與企業知識產權戰略 江蘇省農業知識產權保護現狀及發展對策 企業知識產權管理中的問題與對策 貴州省知識產權優勢企業自主知識產權現狀分析及對策建議 民營企業檔案工作現狀及其對策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4]顧寧.2013年上半年全省技術市場統計簡報[J].江蘇科技創業,2013(4):6.

[5]2010年全國技術市場統計年度報告[EB/OL].中國技術市場管理促進中心,2012-8-27[2013-09-21]..

[6]2011年全國技術市場統計年度報告[EB/OL].中國技術市場管理促進中心,2012-8-27[2013-09-21]..

作者簡介:

張程(1983-),男,湖南益陽人,江蘇省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工程師,遺傳學碩士,研究方向:知識產權轉移與交易、江蘇創新驛站建設。

謝秀紅(1972-),女,江西樟樹人,江蘇省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技術與產權交易部主任,高級工程師,副研究員,工商管理碩士,研究方向:科技管理、技術與產權交易。

第3篇

1.1計算機軟件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

當前我國在對計算機軟件知識產權保護上主要以著作權、商標權、合同法及專利和商業秘密等形式實現,計算機軟件作為專利形式保護還必須和計算機硬件結合在一起,單純的計算機軟件本身并不能作為專利得到保護。因此,我國計算機軟件的知識產權的保護仍處于一個較為薄弱的地位,這也是導致我國的軟件產業的發展在全球軟件行業內相對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軟件的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使得軟件開發整個過程中各個利益相關者的經濟利益不能實現平衡。對于計算機軟件的侵權行為主要涉及非法復制和傳播,這使得軟件的構思者和開發者開發新的軟件的積極性會受到極大的打擊,極不利于軟件行業的有序穩定發展。

1.2計算機軟件知識產權保護現有模式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對于計算機軟件知識產權的保護模式尚未規范,各國都依據自身軟件行業的發展在立法、司法及行政管理上實現對本國內的計算機軟件知識產權的保護;國際上大多數國家對計算機軟件的知識產權保護以著作權為主體,輔之以商業秘密法等其他法律的保護。然而現有的保護模式中,著作權保護僅僅是軟件的作品性,對于在在軟件開發中的構思和技術方案并不能保護,我們都知道計算機軟件最具價值的便是其自己巧妙的構思和創新性。專利權缺少對單純的計算機軟件的保護,很少的計算機軟件和硬件能夠獲得專利,不具有廣泛的保護意義。現有的可以保護計算機軟件的法律都有其優越性和不可避免的不足,缺乏計算機軟件保護的專業色彩,因此,無法實現完整有效的對計算機軟件知識產權的保護。

2完善對計算機軟件知識產權保護的建議

2.1軟件開發公司自身對于軟件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提高

在軟件市場發展中,軟件開發公司作為市場中的主體應由積極應對在競爭中的各種潛在的狀況,涉及自身軟件的抄襲與抄襲等。企業自身應積極增強對自身軟件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在企業新軟件開發進入市場時及時將自身的軟件錄入至軟件登記中心注冊為新軟件,作為新軟件版權所有的依據;在軟件開發過程中,要注意軟件機密文件的保存,可通過與公司員工在進入軟件開發過程前簽訂知識產權保密協議,具體落實到每一個進入軟件開發中的員工;積極與行業內的協會和反盜版組織合作,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積極與行政管理部門合作,關注行業內的軟件發展新動態;軟件公司內部更需要建立起有效的對核心知識產權保護的相關制度,建立起部門負責制。軟件開發公司自身的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對于規范自身行為和保護自身知識產權是極其有效的。

2.2加快計算機軟件知識產權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的建立

計算機軟件的特殊性使得其知識產權的保護涉及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在當前的受保護的法律中,對于計算機軟件的知識產權中內容構思的保護尚且不需要達到申請專利保護的程度,計算機軟件的更新速度也使得其在形式上的保護也不要達到著作權的長期的保護期。當然,專門的關于計算機軟件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能更好的滿足軟件在內容和形式上的強度和時限需求,已有的保護軟件知識產權的法律也尤其獨特的優越性。因此,可適當結合著作權、專利及商業秘密等已有的法律,建立起相互聯系的法律體系,這樣一方面彌補了已有的法律各自在軟件知識產權保護上的不足,另一方面更使得軟件開發者得到更適合的知識產權保護。

3總結

第4篇

【關鍵詞】知識產權保護;企業;發展;重要性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國外知識產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而我國僅僅發展數十年,中國企業如何在市場占領一席之地,知識產權保護將是企業保護自身利益的必要手段,也是企業未來發展的大勢所趨。

一、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

以技術和專利為主導的爭奪戰中,中興、華為等中國成功“走出去”的領先企業也頻頻遭遇外國公司發起的專利侵權案件。提醒了中國企業重視知識產權,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必要性。而我國企業在知識產權管理和保護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

1、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薄弱

據統計,2013年,我國企業發明專利申請42.7萬件,獲得發明專利7.9萬件,這與我國幾百萬家企業的總數相比就很少了。這一情況表明,企業對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仍然薄弱,許多企業尚處在有“制造”無“創造”的“非知識產權”的狀態。企業不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容易陷入知識產權糾紛中去。

2、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及制度不健全

當前,許多企業沒有制定知識產權戰略規劃,知識產權管理體系也不完善。一些企業只是申請專利,而沒有將知識產權與企業產業結構調整、產品研發、市場開拓結合起來。大多數企業缺乏知識產權管理團隊,未能形成規范化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

3、企業運作知識產權的能力還很低

目前,中國企業普遍重視有形資產,比如廠房、設備、產品等,而對專利、商標、版權等無形資產的價值認識還不夠。沒有將知識產權作為企業開拓市場、獲取利益的重要工具。企業的知識產權停留在保護層面,沒有最大化的實現知識產權價值。

二、知識產權保護對企業的重要性

在知識經濟時代,專利不應是停留在紙面上的漂亮數據,而是企業創造價值,牽制對手的“武器”。2011年,谷歌以125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移動的交易中,有55億美元是付給了摩托羅拉的專利和成熟技術。2013年12月,中興通訊、華為應訴IDCC“337”調查案件終以大勝告終。此次中興通訊和華為的獲勝,表明了只有重視知識產權才能使企業在未來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

三、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對策和建議

1、增強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企業要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宣傳力度,加強知識產權培訓,提高員工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充分調動員工發明創造的積極性,提高企業知識產權創造能力和水平,增加知識產權的產出,降低企業知識產權侵權風險,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從而保持和鞏固企業市場競爭優勢。

2、構建知識產權管理體系

企業要設立專門的管理部門,配置專業管理人員對知識產權進行系統性、綜合性的管理,從而發揮知識產權的作用。企業還要按照國家知識產權局起草制定的《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的要求,積極開展知識產權貫標工作,逐步建立起系統化、規范化、常規化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從而提高企業知識產權創造、運用、管理和保護能力。

3、制定知識產權保護制度

企業知識產權制度是企業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做好企業知識產權工作的保障。企業要制定知識保護制度,如專利制度、商標制度、著作權制度、商業秘密制度等相關制度,分別對管理模式、工作流程、侵權監控、權利保護、績效考核、教育培訓等方面加以規范化。同時要制定一系列知識產權管理辦法和獎勵措施,規范管理制度,加大獎勵力度,提高員工發明創造的積極性。

4、培養知識產權人才團隊

知識產權人才是一種復合型人才,不但要求具有理工與法律的專業知識,還要懂相應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是企業永恒的核心競爭力,企業要充分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根據實際工作的內容配備和培養知識產權人才,可以有效保護自身的知識產權,也可以避免各種法律糾紛,實現人才培養和企業增值的雙收益。

5、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優勢

企業要立足于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科學的知識產權戰略,為技術研發找到明確的方向,為專利布局提供合理的建議。知識產權戰略能有效的推動企業創新,維護自身知識產權合法權益,實現知識產權收益最大化和風險最小化,并獲得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優勢,不僅是企業固守陣地的保護盾,也是其開疆擴土的利器。

6、充分利用知識產權信息資源

企業在開發新產品時,要善于利用專利文獻等知識產權信息資源,了解該產品技術領域狀況,選擇最優化的技術開發及產業化路線,從而使自己開發的新產品具有技術先進性,避免低水平重復研究。對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的產品或者技術,要及時申報專利,得到國家法律保護,從而有效保護發明創造成果,獨占市場。

四、結束語

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產權是促進企業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的法寶,企業只有不斷增強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和保護能力,學習并利用好知識產權規則維護企業自身的權利,才能掌握市場競爭的主動權,在經濟全球化的國際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

參考文獻

[1]李鐵寧,羅建華.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文獻綜述[J].山西科技,20012,(06).

[2]焦賀娟.淺議加強企業專利管理與保護[J].企業活力,2010,(10).

[2]吳漢東,胡開忠.走向知識經濟時代的知識產權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3]博遠,項沐.國外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比較研究[J].中國石化,2011,(06).

第5篇

(一)文化創意產業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體系不夠完善

當前,針對文化創意產業知識產權保護的專門的、全面的、高層次的法律還處于缺失狀態,而且現有的相關法律法規大多是事后保護且可操作性不強。例如,現行的知識產權特別是版權并沒有對創意產品的思想和理念進行保護;對于創意產品的界定,創意的價值評估,如何在給予創意保護的同時不會限制公眾的思想傳播等問題現行法律仍然沒有給予明確的規定。[2]同時,我國關于文化創意產品被侵權的處罰力度過小,對侵權方來說侵權即使被發現只要道個歉,罰個款就行,起不到警示作用,而對被侵權方來說向侵權人提起侵權訴訟在某些時候成本較高甚至得不償失,不如直接忽略它,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侵權之風。

(二)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強

知識產權保護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是必不可少的,而要讓文化創意產業擁有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需要政府、消費者、文化創意企業共同的努力。消費者往往缺乏對文化創意產業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對購買、使用侵權盜版的復制品的危害性沒有樹立正確的認識;文化創意企業本身也存在著產權保護意識淡薄的問題,既對自身創意產品缺乏保護意識,同時又實施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行為。究其原因,在于企業規模較小沒有足夠的資本來提升自我創新能力;對知識產權保護沒有足夠的重視,缺乏“權利先于創作”的理念;介于成本,放棄通過法律救濟途徑來維護權益。

(三)文化創意產業知識產權保護的管理和服務體制不健全

在文化創意產業知識產權保護管理體制方面,我國當前還沒有專門為文化創意產業設置統一的管理和服務部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所依靠的政策支持還沒有落實到位,知識產權的不同權利客體受不同部門管理,沒有做到統一處理,缺乏工作效率。但是隨著文化創意產業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出現了一些包含多項權利的創意產品,該如何管轄就成了問題。在文化創意產業知識產權服務方面,雖然我國有些地區的文化創意企業已經聯合創建了創意產業行業協會,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也起到了不小的積極作用,但由于是民間組織,容易忽視與政府之間的溝通協調。而且此類協會多數缺乏具有知識產權專業知識的工作人員,無法在文化創意產業遭遇知識產權糾紛時發揮切實的作用,更談不上預防機制的建立。

二、文化創意產業知識產權保護的完善建議

(一)健全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

完善的法律和政策才能保障和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穩步發展。針對新形勢下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知識產權保護中的模糊和真空地帶,立法機構應及時出臺和修訂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樹立正確的立法指導思想,為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國際化發展奠定良好的法治基礎。在侵權處罰方面不能僅限于單一的金錢懲罰,應考慮增加行政處罰甚至刑事處罰,提高侵權成本,加大處罰的威懾力,這樣會在一定程度上預防違法行為的發生。文化創意產品可能包含著多種權利,針對當前不同權利歸由多部門分別管理的模式,為了使文化創意企業能清晰的厘清救濟機構,緩解其在解決知識產權糾紛時的資金和時間壓力,可以考慮由有關政府部門帶頭創立文化創意產業知識產權維權和糾紛解決平臺,統一力量,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

(二)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意識決定行動。要加強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知識產權保護首先就要樹立正確的、充分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相較于發達國家,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還處于初始階段。特別是在創意產品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方面遠遠遜于發達國家。文化創意產業若要在發展中避免或減少遭遇知識產權糾紛就得防患于未然,政府、民眾以及文化創意企業都必須提高知識產權意識。文化創意企業應設立專門負責知識產權保護和處理知識產權糾紛的部門,聘請具有豐富專業知識的工作人員;政府除了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政策支持和完善服務外,還應采取多種途徑培養人民群眾的文化創意產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諸如組織相關專家向民眾普及文化創意產業知識產權保護的相關知識,解惑答疑。只有市民自覺運用法律的武器對文化創意進行保護,文化創意產業才有真正的生存與延續的空間。

(三)針對創意作品權利客體的特點確定對應的知識產權保護措施

文化創意產業包含很多類別,權利人要注意應針對不同的權利客體采取不同的保護手段。專利權保護的對象是發明創造、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對這些權利客體的保護大多都屬于事后保護。對于專利侵權一般都先由被侵權企業寫警告信給侵權方,當對方不予理睬時,本方才會向法院提起侵權訴訟。在侵權訴訟中最主要的就是證明專利權的歸屬問題,而一般專利權都有登記,具有時效性和專有性,容易證明,所以這類侵權糾紛比較好解決。而對于商業秘密文化創意企業則要特別注意采取嚴格的保密措施,因為商業秘密沒有經過登記,不具有專有性、排他性和時效性,所以只能進行事前保護。

(四)制定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建立企業聯盟

第6篇

 

關鍵詞:知識產權保護;農機產業;現狀;措施 

    農機產業是我國傳統而又成熟的技術行業,已經初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科研開發模式、競爭體系、戰略架構和服務機制。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的逐漸增強,知識產權新競爭模式在整體的經濟競爭模式中逐漸占據較大份額,同時世界范圍的知識產權競爭在農機行業也初現端倪。但與世界經濟強國相比,我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保護水平、保護手段等方面仍存在較大差距。為此,探討我國農機產業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研究知識產權保護的相應對策,對增強我國經濟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1、我國農機產業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

    近幾年來,農業機械化在農業生產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顯著,發展形勢越來越好。以后,我國政府進一步轉變觀念,努力健全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體系。通過20多年的發展,已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體系。但一些經濟發達國家的農機生產公司運用專利戰略不斷占領和控制我國同類行業市場,使得我國農機企業專利戰略的滯后性日漸顯露。目前國內的農機企業似乎沒有受到涉外知識產權利器突襲的重創,但國內企業間專利糾紛及侵權官司卻屢見不鮮。針對現實情況,我國各級政府專利管理機構采取各種措施,旨在促進農機企業專利戰略實施主體從戰略高度有效地運用專利權、專利信息,積極適應專利制度等法律制度保護下的國內外市場競爭,使我國的農機企業在專利戰略研究、運用和管理方面有一個大的發展。

    農機企業管理者專利意識不斷提高。當新產品、新技術即將問世,及時申請專利已經成為這些企業首先考慮的問題。我國實行專利制度己經25年了,全國專利申請量己達600萬件。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信息網提供的信息,截至2006年8月,北汽福田(含福田重工)的專利授權量已達209項,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專利申請量己達110余項,專利授權量已達99項,還有江蘇常發,山東時風等國內知名農機企業也都把專利申請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之一。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尚有許多農機企業為零專利。在農機產品的專利中,技術含量高的發明專利極少,絕大部分為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

2、我國農機產業知識產權保護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農機產業的知識產權制度走過了一些國家一二百年才走完的路。但是,在知識產權保護戰略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問題。

    a.知識產權保護立法與執法水平有待改善。盡管我國已經建立了符合國際規則、比較適合國情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體系,并且頒布了一系列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法規。但是依然沒有形成健全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尤其在農業機械領域,在知識產權保護過程中依然存在保護盲區或者相沖突的地方,很難保障農業機械科技人員的應有權益,無法激勵農業機械技術持續創新和實現農業機械科技資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規范農村市場經濟秩序,也不能以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參與國內和國際市場競爭。

  b.企業對知識產權法律保護仍缺乏足夠的重視。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財產,它是創造智力勞動取得的成果,不僅包括專利權、商標權,還包括不正當競爭權、文化遺產等智慧成果權。這些權利都應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但是,目前我國依然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意識薄弱,容易使自己陷人知識產權的尷尬局面之中。多數國內企業還沒有建立專業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工作機制,對國際規則了解得還不多,運用知識產權制度參與市場競爭尤其是國際市場競爭的準備和經驗不足,結果使自己的先進技術被他人低價收購并申請專利,辛苦創造和積累的無形資產付諸流水。據統計,在過去的十幾年里,中國企業已經將13萬項發明“奉獻”給了外國企業。

3、加強我國農機產業知識產權保護的措施

    a.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完善修訂知識產權專門法律及相關規定。有效地運用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法規保護農機科研成果。目前,我國已基本形成了以專利、商標、版權為三大支柱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框架。農業科研單位、涉農企業及農業專家應充分利用這些法律法規,有效地保護自己的科研成果。

    b.擴大知識產權對外交流合作,加強農業高新技術領域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的研究。農機科技管理部門應注意跟蹤和研究農機技術知識產權保護及其相關制度,加強國際知識產權信息資源、基礎設施建設與利用的交流合作,提高農機技術知識產權管理水平。

第7篇

關鍵詞:知識產權;保護;國際貿易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6-0150-02

在中國加快融入全球經濟的時候,知識產權保護同樣也給中國的發展亮起了紅燈。當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及中國產品在全球市場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時候,知識產權危機給這一全球化進程蒙上了一層陰影,因此,在激烈的國際經貿競爭和深層的知識產權壁壘面前,努力為開發和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創造有利的環境,不斷提高企業運用知識產權的能力和水平顯得尤其重要。

一、目前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發展現狀

1.自20世紀80年代中國便開始了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制建設。目前,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體系主要由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這三個部分組成,建立了相對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體系,得到了世界各國及國際組織的普遍認可。另外,中國還在積極研究并制定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的新法律和法規。

2.參加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公約的情況:中國在不斷健全和完善國內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體系建設的同時,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相繼參加了一些主要的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公約、條約及有關的協定。從1980年中國加入《建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起至今,已經加入了《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商品和服務國際分類尼斯協定》等各種關于知識產權保護的協議或條約。此外,中國還積極研究加入其他關于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條約。

3.開展提高知識產權意識宣傳活動情況:當前,中國政府圍繞著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和侵權盜版,采取了一系列宣傳措施,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通過采訪、電視廣播、定期舉辦研討會等方式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法律的宣傳,特別是對新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進行了相對廣泛宣傳和教育。二是將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的教育納入到全國法制宣傳教育中,并通過強化輿論監督、新聞媒體的宣傳報道,對一些典型案例進行了公共曝光,意在起到震懾犯罪、警示違規的效果。

4.知識產權的執法情況:中國知識產權執法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用政府的行政手段來保護知識產權。一方面,根據專利法相關方面的規定,中國政府有關主管部門或地方政府可以設立專利管理機關;另一方面,中國政府為有效實施著作權法,專門成立國家版權局,各省市也相應地建立了版權行政管理部門。到目前為止已經形成了以《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為主體,輔之以各項保護條例。另外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已從只重視行政保護轉為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并重,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行政法規均由人民法院最終執行,同時也加大了執法力度。與此同時,企業也開始認識到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提高了企業自身的防范能力和保護意識。

二、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存在的問題

1.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淡薄:自1982年《商標法》制定以來,雖然中國已經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法規制度,但中國許多企業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仍然不強,不能及時地將自己的研發結果轉化為知識產權,特別是在國外申請知識產權的意識嚴重不夠,致使很多科研成果得不到有關國家和地區相關法律法規的保護,甚至使得一些國有品牌在國外許多地方被惡意搶注;即使一些企業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但是當他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不能及時運用法律武器來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導致失敗。

2.知識產權管理機構不強和專業人才不足:有關部門在大力支持成立各種保護知識產權的行業協會方面與發達國家之間存在差異。由于知識產權管理部門與國內企業之間缺少必要的溝通渠道,信息并不十分流暢,從而出現了企業遇到問題不知該找誰的現象。中國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專業人才比較稀缺。一方面,目前中國具有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知識的專業人才十分緊缺,國內也沒比較成熟的培訓課程以及相應的師資力量。另一方面,中國缺少一大批懂法律和技術的專業司法人才。

3.專利保護結構不合理:當前,中國現行的專利申請包括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三個類別,這其中以發明最能夠代表專利的水平和質量。然而在專利申請的數量中,所占的比例最高的卻是外觀設計方面的專利,發明僅占27%。一些發達國家的專利保護結構中,所占比例最多的是發明創造,最少的則是實用新型方面的專利,所占比例不到2%。

4.國家和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及研發投入不夠:研發活動是一個國家、地區和企業獲得和擁有知識產權的源頭和基礎。但是由于國家和企業對科技投入的力度不夠,用于研究和開發的經費開支過小,致使中國企業對新技術的吸收和消化能力、特別是自主開發新技術的能力普遍偏低,很多企業走的是一條“引進―落后―再引進―再落后”的道路,這使得中國產業結構和對外貿易的結構很難迅速升級換代,在關鍵技術上主要依賴進口,受制于人。

5.中國知識產權立法與國際知識產權體系不相符:中國的立法體系雖然用比發達國家更短的時間就建立起來了,但是中國的立法體系中沒有關于反壟斷的法律,而與反壟斷互為補充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只是側重于對知識產權進行保護,卻沒有確立限制知識產權的立法思想。到目前為止,中國現有的法律法規雖然在不同程度上適用于專利權的壟斷行為,但是主要集中調整專利許可行為,對其他濫用專利權的行為尚無明確的規定,調整范圍還不夠完整。與此同時,中國沒有建立完整的標準體系。中國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在國際標準的參與程度和占據關鍵職位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

三、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對中國的啟示及建議

1.轉變觀念并加強學習:中國是WTO 成員,企業在進行國際貿易時應該注意WTO、TRIPS 對中國知識產權的規定,同時對主要貿易國有關知識產權的法律、實踐也應有所了解,掌握其主要法律規定、立法趨勢及法院的判例,方可更大限度的避免撞入知識產權保護的陷阱。第一,轉變觀念積極應對知識產權訴訟案。改變以往消極應對知識產權訴訟案的態度,積極應訴。有不少中國企業本身并不存在侵權行為,但由于害怕訴訟會影響到企業的發展而常常放棄應訴的機會,白白的丟失了維護自身權利的機會;同時,中國企業界應完善商會的建立和使用,形成一個組織有效、協調一致、參與廣泛的企業聯盟,這樣有利于增強各方面力量的幫助和支持。第二,加快對人才的培養和管理。科技以人為本。開發、擁有和運用企業自主知識產權,首先,要重視知識資本的作用,而知識資本最集中地體現就是在人的才能和價值上。目前,企業間甚至是國家間的競爭實際上就是人才的競爭,誰占有的人才多,誰就能夠在競爭中獲得優勢。近年來,跨國公司已經加大了對中國的人才掠奪,中國企業如果還不加強對人才的重視,將會失去企業未來發展的動力源泉;其次,企業還應該加快深化自身的人才制度和結構的變革,建立和健全完善的激勵機制和獎勵機制,培養自己的人才隊伍。加強學習,盡快熟悉和掌握知識產權方面的各種知識和規則,強化全民學習的氛圍,使全社會人民都懂得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

2.加強知識產權的執法力度:采取走出去和引進來措施,選拔一批優秀的青年執法者,并通過赴知識產權保護先進國家留學或者去國內知名高校進修相關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知識,或者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對執法工作者傳授有關理論知識等方法。通過加強對知識產權相關執法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從而擴大知識產權保護執法隊伍的綜合素質。加強宣傳力度,提高企業和公眾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同時,使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意識到知識產權保護有助于外資的進入和當地經濟的發展,進而有利于打破在執法過程中的地方保護主義。

3.將知識產權保護策略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中國是知識產權數量大國,但非知識產權強國,尤其是加入WTO 后,市場的開放使中國面臨激烈的國際競爭,發達國家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在專利方面構成了威脅。我們只有將知識產權問題作為國家的重大戰略加以重視,才能實現將知識產權危機轉變為科技發展良機,才能從根本上消除制約貿易發展的障礙。(1)政策傾斜,資金扶持。政策上要從籠統扶持轉到重點支持專利項目上來,特別是那些高科技專利項目。在資金上,各級政府都應建立專利基金,以財政、企業為主體,廣開資金來源,多渠道、多形式籌集資金。重點支持那些有廣泛的市場前景、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專利技術。(2)加強立法,完善法律。進一步形成既與國際接軌又符合中國國情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體系。抓緊修訂和完善《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以及民間文學藝術作品、遺傳資源、傳統知識等的立法。同時,進一步完善行政執法程序,依法公正、高效地解決好知識產權糾紛。(3)突出特色,借鑒經驗。發展經濟有特色,保護知識產權也應該有自己的特色。要有符合本國特色的知識產權保護戰略。

參考文獻:

[1]葉慧霖.入世與知識產權保護[M].上海: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7.

[2]顧紅文,談中國對外貿易競爭力的提高[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07,(9).

[3]夏先良.出口與國際專利:中國知識產權的差距與對策[J].開發導報,2007,(10).

[4]王江.從“DVD 專利事件”看企業核心技術的重要性[J].東北大學學報,2008,(1).

[5]董勤.外經貿工作中的專利問題對策[J].對外經貿實務,2007,(6).

第8篇

關鍵詞:文化產業,知識產權,保護

中圖分類號: D92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近年來,我國知識產權糾紛事件頻繁出現,根據文化部公布的“2011年全國文化市場十大案件”來看,涉及侵權的案件有8起,占到了總數的八成,侵權之風可見一斑。因此,認清我國文化產業的知識產權現狀,通過對知識產權的開發運用和保護,推動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是十分必要的。

文化產業的知識產權保護現狀

關于知識產權的定義有多種不同的表述,一般情況下,大都采用《法學大辭典》所給出的定義,即“法律賦予知識產品所有人對其智力創造成果享有的專有權利。”【1】據此,可以看出,知識產權主要是指人類的智力創造成果,是一種無形的財產,但是它與有形財產一樣,也受到法律的保護。

目前,我國現行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主要由《商標法》、《專利法》、《著作權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組成,除此之外,還有我國參加簽署的一些國際公約和雙邊或多邊的知識產權保護協議。在此基礎上,有關知識產權的執法體系、行政管理體系、中介服務體系以及人才培養、法律研究體系等也逐漸建立和完善。這些法律制度和服務體系共同筑成了我國文化產業知識產權保護的堅固壁壘。

雖然我國文化產業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從總體上講,侵權事件時有發生。據統計,2011年廣東省新收的一審知識產權民事案件達到了16094件,比2009年的6144件增長了162%,在全省法院審結的各類知識產權民事案件中,70%涉文化領域。【2】一系列事實和數據表明,我國文化產業知識產權保護任重而道遠。

我國文化產業知識產權保護存在的主要問題

自20世紀80年代中國實施知識產權制度以來,經過多年的努力已經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從整體情況來看,文化產業的知識產權保護還處于起步階段,許多方面仍存在著諸多問題。

1、知識產權保護運用能力偏低。

在國家大力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背景下,我國許多地區開始有意識的對本地的文化資源進行梳理和開發,并陸續打造了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精品項目和產品,但是由于相關單位知識產權運用能力偏低,許多重要的文化資源沒有采取及時有效的保護措施,致使出現了諸如商標被盜用、專利被搶注、著作權被侵犯等問題,造成了嚴重的經濟和名譽損失。

2、知識產權相關的政策法規體系尚待健全。

盡管我國關于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法律條文已初步建立,但尚處于探索階段,許多知識產權糾紛在實際解決中遇到的問題仍未涉及。例如,關于文化資源的所有權、收益權和開發權問題,對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具體的懲罰力度,產品或資源的產權認定、創新價值的確定與分割以及利益的分配等問題,都還沒有相應的法規或條款。因此,要實現文化產業的知識產權保護,必須進一步完善現有的法律體系,加大知識產權保護的立法力度,盡快修改或出臺相關的行政法規或條例。

3、知識產權的宣傳普及不足、公眾保護意識淡薄。

我國的知識產權制度實施20多年以來,已經建立起一套相對較為完整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但是由于宣傳普及力度不夠,公眾的產權意識不強。許多人不知道產權為何物,更不知如何利用知識產權制度來保護自己的作品,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也有人已經侵犯了他人的知識產權卻不自知。

4、知識產權專業人才嚴重不足。

隨著我國知識產權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相關的產權教育和人才培養也日益受到重視。許多院校相繼成立了知識產權教學研究中心,培養了大批知識產權專業人才。但是從總體來看,人才數量尚不能滿足我國經濟和文化產業高速發展的需求,人才質量良莠不齊,有待提高。

我國文化產業知識產權保護的對策及措施

以政府為先導,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政府的引導對一個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應以政府為先導,整合全國的知識產權管理資源,成立高效、權威的知識產權行政管理機構,制定長遠的知識產權發展規劃,提高知識產權保護在我國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地位,從而調動全國人民和各級組織的創造積極性,進一步促進我國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

以立法為根本,完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維護國家和人民的長遠利益,一個健全、有效的法律法規體系是必不可少的。眾所周知,文化產業也是內容產業,創新是其發展的不竭動力,要想提高人們創造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首先要維護好創造者的合法權益。因此,進一步加大立法力度,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制定文化產業知識產權保護的專門性法規,對促進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以教育為中心,建立完整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人才是發展之本。要發展中國的文化產業,必須做好知識產權的保護工作,而人才的數量和質量是其最有力的保障。因此,通過以啟蒙教育為基礎,高等教育為重點的培養方式,為我國文化產業打造一大批優秀的知識產權專業人才和師資隊伍,是非常有必要的。與此同時,還要針對不同的對象,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加強對公眾的知識產權教育,提高全民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以合作為基礎,加強與國際知識產權的交流。

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發展變化的深刻背景和根本趨勢,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與融合成為人類共同進步的客觀要求。面對知識產權國際化的大趨勢,中國應主動走出國門,積極展開國際合作,同各國的知識產權組織或機構進行廣泛的交流與合作,充分利用國際知識產權資源,為中國知識產權發展做出貢獻。

當前,文化產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知識產權保護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實現知識產權的產業化轉變,勢必會成為推動文化產業繁榮發展的重要源動力。

注釋:

第9篇

關鍵詞:民族民間文化 知識產權保護 合作機制

1 概述

國家現在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研究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國家“十二五”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中也明確提出“要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文化產業將逐步成長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發展文化產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而保護不同地域民族民間的傳統文化,維系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已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根據1989年11月15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保護傳統的民間文化建議案》,民族民間文化是指來自于某一文化社區的全部創作,這些創作以傳統為依據,由某一群體或者一些個體所表達并被認為是符合社區期望的作為其文化和社會特征的表達形式。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主要包括民間文學藝術、傳統工藝及民間民俗三大類,涉及許多領域,包括語言、文字、戲劇、曲藝、音樂、舞蹈、繪畫、雕塑、雜技、木偶、皮影、剪紙、傳統工藝美術制作技藝、傳統習俗以及與上述有關的代表性的原始資料、實物、建筑和場所,等等。

我國擁有的豐富的文化資源,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大量的資金以及人才都涌向了包括民族民間文化在內的大文化產業,這些給我國的文化產業,包括民族民間文化的保護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依托。但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和發展的不足之處,找到存在的問題,才能找出原因,發掘各地民族民間文化得天獨厚的優勢,實現較快的發展,進而使文化產業逐步成長為支柱產業,并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本文從知識產權保護的角度探討當前我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中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其原因,最后創新地從我國民族民間文化的知識產權保護中的部門合作機制的角度提出針對性建議,從而克服之前的研究者所提出的對策措施不同程度上具備的一個缺點:過于側重部門的“單打獨斗”,忽視了部門間的合作。

2 從知識產權角度分析我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21世紀經濟全球化必然帶來文化多元化的趨勢,保護不同地域民族民間的傳統文化,維系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已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從2003年1月,國務院有關部委聯合啟動了“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以來,國家加強了保護立法,各地政府也越來越認識到發掘民族民間文化、促進地方經濟的重要性,在保護民族民間文化方面,采取了積極有效的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我們看到由于種種原因,相對于正在出現的問題,我國民族民間文化的管理與保護的緊迫性仍然與日俱增。問題及原因主要為:

2.1 民族民間文化的傳承面臨斷層危機。民族民間文化植根的廣大農村地區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正逐步向現代化邁進,市場及經濟價值觀泛起,人口流動量加大,許多年輕人受到外來強勢文化的沖擊,追逐流行時尚,對傳統文化失去興趣。接受了現代工業文明的村民紛紛拋棄傳統的美學樣式,轉而追求現代工業產品。而他們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民族民間文化,逐漸被丟棄。調查發現,一些村民甚至對涉及當地傳統文化的法律保護和政府保護表示“不關心”,甚至認為當地傳統文化的發展趨勢是“逐漸消亡”的,管理保護也沒用。

2.2 民族民間文化被濫市場化使用。一些地方為了發展旅游業,招攬旅客或招商引資,將當地傳統文化硬生生的變成所謂的“旅游品牌”,讓本來是自然的東西變成一種純商業行為,讓民眾對民族民間文化失去新意感,慢慢的從精神理念上改變了民族民間文化原來的所具有的時節、集會、豐收等的象征意義。

2.3 民族民間文化的知識產權侵權行為仍多有發生。突出的是有關民族民間文化的文化象征符號或著名標識等被非法搶注。據近期有關媒體報道,有人將福州的“三坊七巷”在香港搶注了旅游等服務性商標,同期被搶注的還有“烏山”和“船政文化”兩個著名標識。這些文化象征符號是福州市不可多得的文化遺產,若是流失,造成的損失將是無法估量的,因為一旦被人搶注成功,意味著“三坊七巷”旅游項目等相關項目,若要在港澳推介,就會受到障礙,這對“三坊七巷”的品牌推廣和福州乃至福建的旅游經濟的收入,都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2.4 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和制度亟需加強和完善。雖然許多傳承人意識到自己傳承的文化需要保護,但是并沒有作為傳承人的權利意識。傳承者一般追求現代社會的認可,就已經獲得了精神上的滿足,并不主張其他的權利。即使有人用現在的知識產權制度來保護自己的權利,也多數得不到認可。民族民間文化與民族學、社會學、民俗學有緊密聯系,很有特殊性。它與其他文化類型相比,創作上有集體性的特點,是群體性的活動;流傳上采用口耳相傳,或心傳口授法,所以注定其不能在知識產權保護領域與文化產品一樣對待。因此,對于民族民間文化的保護,除了基礎性法律外,還亟需各地方政府出臺專門法律進行保護。

3 從部門合作機制創新的角度提出對我國民族民間文化進行知識產權保護的建議

針對上述問題,諸多學者從不同角度提出了針對性措施,或者側重于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的完善,或者側重于政府的主導作用,或者側重于民間保護力量的挖掘,或者側重于知識產權保護的人才培養,等等,但這些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具備一個缺點:突出了部門的“單打獨斗”,忽視了部門間的合作。而我們知道,民族民間文化不僅凝結著當代人的勞動,而且凝結著歷代人的勞動,從知識產權角度看,其權利主體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維的,它既是一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的文化財產,又是特定民族智慧的結晶,是該民族的文化財產,還可能成為個人的文化財產。而且按照《建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的規定,知識產權的內容包含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版權)、企業名稱或商號權和域名權等等。對某項具體的知識產權如商標權而言,又涉及商標標識的設計,商標的注冊,商標培育、推廣策略,商標的使用以及品牌運作和商標權的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等具體內容。基于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上述顯著特點,對其進行保護就需要多個部門的配合和多種手段的兼行并蓄。本文即從民族民間文化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中部門之間合作機制創新的角度,提出對民族民間文化的知識產權保護建議。

3.1 立法部門與政府機構以及司法機關的合作:目前我國的民族民間文化的知識產權立法多通過行政法規、規章、政策來調整,缺少高層次的立法,而且立法相對滯后,許多法律缺少嚴密性,缺乏可操作性。地方立法部門要發揮緊鄰地方政府職能部門和司法機關的優勢,及時吸收地方政府在行政執法和司法機關在司法過程中發現的經驗與問題,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結合自有的特點,在不與國家有關高位法沖突的前提下,敢于突破先例,及時制定出臺具有地方特色又有利于長遠發展的加強民族民間文化知識產權保護的地方法規。同時,地方政府及其職能部門以及司法機關要及時向立法部門反映和反饋在對民族民間文化的知識產權保護過程中發現的法律和法規適用問題,以利于立法部門及時獲取立法素材。通過上述合作,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我國民族民間文化的知識產權立法的有些法律法規已與現實脫節,無法應對文化產業迅速發展出現的新問題,一些法律法規定義不明確,規定過于概括,操作起來靈活性太強等缺點和弱點。

3.2 政府與民間機構及企業的合作:其一,政府與知識產權中介服務機構的合作。政府要與知識產權中介服務機構建立常態性的合作機制,包括委托知識產權中介服務機構進行檢索、調查當地文化遺產被侵權的情況,主要是被搶注商標或其它知識產權的情況,并根據調查的情況及時向有關知識產權司法或行政機關提出訴訟或異議,奪回被搶注的知識產權。其二,政府與行業協會的合作。政府要引導行業協會敦促各有關單位及時注冊相關的知識產權,盡快申請注冊商標(包括集體商標)或申報合適的知識產權。對本區內重要的動植物品種申請動植物新品種保護,不屬于新品種的,可以地方行業協會的名義申請地理標志。引導行業協會敦促動員老字號企業或商鋪及時注冊商標或專利或其它合適的知識產權。對于無人注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政府或有關團體的名義注冊,注意申請主體的認定,防止國有或者地方資產的流失。其三,政府與科技、文化企業的合作。民族民間文化的知識產權保護是一項專業性、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在發揮專家的咨詢、論證和專業指導作用下,充分利用各項科研成果,加強現代技術的運用,積極推動民族民間文化與科技、文化企業的合作,使民族民間文化在市場中實現更大的價值。

3.3 政府職能部門間的合作:民族民間文化的知識產權保護是個系統工程,對于政府來說,需要從機構、經費、績效考評、激勵措施、宣傳等多方面提出一系列舉措,連續加大專用權保護力度。因此靠某部門一家是遠遠不夠的,而應當在全政府范圍內統一籌劃、實行搶救、保護、培育、發展全方位的保護策略,方可奏效。比如,由知識產權局統籌地方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并提出保護方案,由文化局組織實施對當地傳統知識、民間文藝及遺傳資源等的種類、數量、分布狀況、生存環境、保護現狀及存在問題的普查工作,以摸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家底”,建立當地傳統知識、民間文藝及遺傳資源保護名錄,向知識產權局提交保護名單,供他們參考,再經質監、科技、財政、經委、旅游、工商、法院、教育、公安、司法、海關等相關部門配合,共同做好當地民族民間文化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3.4 綜合協調機構與機制的建立。在我國目前的政治體制下,無論立法、司法還是行政,都在黨委的領導下運作,因此為使上述所有部門的合作順利展開,需要黨委設立一個專門機構來組織協調。比如設立民族民間文化知識產權工作組,根據新形勢的要求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制定全面的總體保護規劃,包括總體目標、保護方針和實施原則。同時,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分階段提出目標、任務和要求,有重點、有步驟地循序漸進,逐步實施。

4 結語

2012年12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的在出席中美經貿合作論壇開幕式時表示:“鼓勵創新離不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當前,中國正在著力營造更加公開透明的法律政策環境,繼續從司法和行政兩個方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包括建立副總理級的知識產權保護協調機制,為本國企業和在華外資企業提供更加安全的經營環境。”可見,盡管就當前對民族民間文化進行知識產權保護的整體環境而言,無論是制度層面還是制度的執行層面,我們都有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相對于緊迫的形勢而言,目前亟需改善的是制度執行層面的問題,而創新執行過程中的部門合作機制應是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李明山,常青.中國當代版權史[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7:378.

[2]叢立先.我國文化產業知識產權法制體系構成與完善[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學報,2010(5).

[3]丁麗瑛.民間文學藝術表達的著作權保護[J].廈門大學學報

( 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3).

[4]黃曉.產業化視角下的貴州民族民間文化資源保護[J].貴州社會科學,2011(3).

第10篇

關鍵詞:中藥學專業;研究生教育;中藥知識產權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04.003

中圖分類號:R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04(2016)04-0008-04

Analysis on Education Statu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 TCM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Based on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CHENG Jiang-xue1, LIU Tong-hua1, XIAO Shi-ying2 (1.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102, China; 2. China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10003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educ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 TCM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were administered to the graduate stud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5 domestic TCM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nd data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with the addition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searching. The importanc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education for graduate students and the status in the end were analyzed. Results Some noticeable problems still exist in the graduate student education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like lack of curriculums, poor after-class practice, less special lectures, and so on. Conclusion In order to tackle these problems, and to make the educ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tter, the corresponding cultivation mechanisms should be established; the main educational points should be definite; the secure system of laboratory should be improved.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major; education graduate; TCM intellectual property

中醫藥傳統知識是我國歷經幾千年傳承與發展的民族瑰寶。隨著國際社會對中醫藥傳統知識的關注日益增加,也使中藥知識產權面臨嚴重危機,最嚴重問題就是中藥知識產權的大量流失[1-3]。中藥學專業在讀研究生不僅是從事中藥學科研工作的最龐大隊伍,也是中藥事業發展的強大后備力量。學校教育對增強該隊伍保護自己科研創新成果至關重要,對中藥知識產權保護意義重大。為此,筆者檢索了國內24所中醫藥高等院校課程設置和活動通知,并對北京中醫藥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陜西中醫藥大學和云南中醫學院5所高校共155名中藥學專業在讀研究生(包括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進行了有關中藥知識產權保護相關問題的問卷調查。現

通訊作者:肖詩鷹,E-mail:.cn

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以全國24所中醫藥高等院校官方網站公布數據為課程設置信息來源;以北京中醫藥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陜西中醫藥大學和云南中醫學院5所高校的中藥學專業在讀研究生為調查對象,共收到電子郵件及紙質回復調查問卷155份。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Excel對收到的155份調查問卷進行簡單統計,結合網絡搜索所得24所高校的中藥學專業研究生的課程設置進行數據和理論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中醫藥高等院校知識產權教育存在的問題

2.1.1 課程設置欠缺 本科時期是奠定扎實專業知識和能力的基礎,以課堂教育為主;研究生時期是專業水平提升的關鍵時期,以實驗操作為主。實驗操作是在課堂理論教育基礎上得以實施的。但本次調查發現,只有極個別學生在本科教育時期接受過系統的專業培訓。

專利文獻,是指在實行專利制度的國家和地區,在接受申請和審批過程中所產生的官方文件和相關出版物的總稱,包括發明專利的申請書、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說明書、各種檢索工具和專利審批程序中產生的文件(如專利證書等)。我國專利文獻有信息通報類(如《發明專利公報》)和檢索工具類(如《中國專利索引》),對發明的內容有詳細記載,對中藥學專業研究生了解所屬技術領域現狀與動向、參與專利申請,以及日后從事藥品生產、銷售等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3.3 提高數據保密意識,促進實驗記錄規范

藥品的數據保護對中藥科研和生產領域來說,是與商業秘密保護、專利保護同等重要的知識產權保護方式[5]。雖然我國與藥品數據保護有關規定僅在現行《藥品注冊管理辦法》第14條對行政機關在審批過程中的保密義務做了規定,但也足以說明藥品研發過程中實驗數據保護的重要性。

數據記錄、數據分析等科研過程往往會在實驗記錄本中如實反映。實驗記錄是實驗者在整個課題研究過程中的記錄和總結,應詳細記錄實驗者本人的實驗日期、時間、名稱、目的、操作步驟、實驗數據及結果分析等。書寫規范、記錄準確、保存完整的實驗記錄不僅能為實驗結果分析提供強大后盾,也為實驗數據的真實性提供有力證據。

在研究生進入實驗室進行研究之前,先對其進行實驗記錄重要性和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教育,不僅可提高實驗數據保護的警覺性,同時可促進實驗記錄更加規范和真實,從源頭杜絕中藥學研究生數據造假等學術不端行為。

4 關于知識產權教育的建議

4.1 建立知識產權師資配置或培養機制

增設知識產權師資配置,不僅可通過增設知識產權相關課程,在課堂教學中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培養綜合型中醫藥人才;還可通過增加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統一管理高校知識產權事務,提高中藥高校知識產權績效。任何課程設置和部門設立都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在不能達到的情況下,學校可通過建立知識產權培養機制,聘請專業專利審查員、專利人或相關專家,定期對校領導、各代課教師及研究生導師進行知識產權培訓,提高校領導對學校中藥科研創新成果的保護意識,增強代課教師和研究生導師的相關知識,并使其在授予學生專業知識同時提高學生知識產權素養。

4.2 多種形式并舉,提升學生中藥知識產權保護興趣

中藥知識產權教育應在課堂教學基礎上配合多種形式進行。首先,增設中藥知識產權社團,聘請專業教師指導,通過舉辦論壇、辯論賽等活動,提高學生對知識產權的學習興趣。其次,在校園廣播增加法制欄目,定時對中藥專利、商標及商業秘密等侵權事件進行播報,可增加學生對知識產權的印象及對知識產權保護的自主性。第三,由宣傳部制作系列中藥知識產權保護內容簡介展板及相關知識宣傳畫報,并定期更新,提高中藥知識產權在學生中間的傳播率。

4.3 校園網增設知識產權板塊及相關鏈接

在校園網增設知識產權板塊,將知識產權相關政策法規列入其中,及時公布學校擁有各類知識產權動態,以及因相關權利被授權而獲得的獎勵,使廣大師生更積極對科研結果進行相關知識產權申報,壯大我國中藥知識產權保護隊伍的力量。

學校的網絡文獻數據庫是學生查閱文獻的必然途徑,一些學校已開始建立中藥專利數據庫,但大多數學校至今仍未建立。建議在學校網絡文獻數據庫中增加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檢索與查詢鏈接,既可提高學生在查閱其他文獻時對專利文獻的注意力,又可避免資源的浪費。

4.4 完善實驗室保密制度,簽訂保密合同或協議

實驗室是進行新藥研發的核心地帶,也是研究生在實驗過程中產生相關知識產權的主要地點。中醫藥高校的實驗室往往以研究生導師進行區分,同一實驗室或隸屬于同一導師的實驗室除學校統一要求的規章制度外,應根據課題情況制定相應實驗室保密制度,要求學生學習并遵守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由于網絡技術的發展,很容易造成數據外泄。由于研究生在校時間有限,離校時其畢業課題所屬大課題仍未結題,將課題相關信息帶入其他崗位繼續研究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因此,為了對未發表過的實驗數據、科研成果等知識產權進行有效保護,在研究生正式進入實驗室進行研究之前及完成學業離開實驗室之后,導師都應與其簽訂保密合同或協議。

4.5 以專利教育為重點

無論從科研成果保護的角度還是從對科研創新的意義,專利對中藥學專業研究生而言,比商標、商業秘密及著作等更加重要。因此,中醫藥類院校在知識產權教育中應著重進行專利教育。

4.5.1 注重專利文獻檢索教育 盡管目前大多數中醫藥類院校研究生培養方案設有文獻檢索課程,但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看過國內專利文獻的研究生不到50%(67名),而看過國外專利文獻的研究生則不到30%(46名)。據此,筆者認為,對專利文獻的重視程度不夠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原因是不知獲取專利文獻的途徑及方法。因此,專利文獻檢索應作為文獻檢索課程重點講授內容,尤其要加強實際操作的練習與指導。

4.5.2 舉辦專利文獻解讀講座 在專利文獻中,對中藥學專業研究生來說最重要的應屬專利摘要、說明書及權利要求書。其中,閱讀摘要可首先了解是否屬于自己的研究領域,進而判斷有無詳細閱讀其余文件的必要;閱讀權利要求書可明確該文件所要求的獨立權利和從屬權利,判斷自己所研究內容是否具有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閱讀說明書可從更加詳細描述的術語和實施例中學習該發明的完整實施過程。但因專利文獻的撰寫有其特殊模式和要求,大多中藥學專業研究生未經過系統培訓或缺少參與寫作的經歷,通過閱讀仍不能完全掌握專利文獻所帶來的所有價值,甚至因此放棄閱讀專利文獻。因此,增加相關講座,不僅能使研究生在科研創新中充分利用專利文獻,更可通過了解專利申請文件的構成及撰寫技巧,提高專利申報的成功率。

5 小結

本研究僅選取了國內具有代表性的5所中醫藥類高校就讀的中藥學專業研究生作為調查對象,盡管樣本數量有限,但也可看出,目前中醫藥高等院校近年來的整體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在逐步加強,建立完整和系統的培養制度仍需很長一段時間。作為中醫藥院校中藥科研創新力量的中藥學專業研究生,應通過學校的知識產權教育,提高中藥自主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和能力,在防止科研成果的流失的同時,對中藥知識產權保護事業盡到自己的責任。

參考文獻:

[1] 姚苗.中醫藥傳統知識產權對“誰”談保護――論中醫藥傳統知識產權需要國際層面的保護[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2,20(4):305-308.

[2] 呂占江.中藥秘方的知識產權保護[J].中國發明與專利,2009(1):36- 38.

[3] 李衡,李慧.中藥知識產權保護現狀研究[J].中國藥事,2011,25(4):354-357.

第11篇

知識產權管理實際就是企業知識資本的優化管理。通過技術層面對企業知識資本的整合,挖掘企業固有的隱性知識,吸收和借鑒國際上先進的管理經驗,將知識資本更多、更快、更好地轉化為企業效益。其中制訂完整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是知識產權管理的基礎,是企業根本制度上的構建,也是管理方法、管理理念的全新革命,其通過企業有系統地實施,而成為現代企業管理的有機組成部分。

根據以上綜述,我們對知識產權及其知識產權的管理應該有以下認識:

首先,知識產權是企業科技創新的一種競爭力。知識產權表明企業對技術及其開發產品的擁有權,具有先入為主的性質,能提升企業的價值,因而進一步推動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增強企業競爭力。

其次,知識產權也是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一種競爭力。“知識產權制度是市場經濟所遵循的一項國際規則,對企業而言,專利制度所保護的不僅是其發明創造本身,更重要的是給予其發明創造實施的市場壟斷權力,直接影響著一個行業或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第三、建立有效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和管理制度,需要建設企業知識產權文化,培植企業員工的知識產權保護理念,使知識產權工作成為企業管理中的重要部分。由于每個企業所在的行業、企業規模、企業成長階段等因素都存在差異性,因此,應當結合自己的特點制定一套最適合自己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

根據我國目前知識產權法律體系,企業通常享有以下幾項知識產權:1、企業名稱。2、專利技術。3、專有技術。4、注冊商標。5、商業秘密。為維護好知識產權,保護好企業的合法權益,企業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來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

第一、要增強員工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在企業范圍內大力宣傳知識產權的重要性。要覆蓋到班組,要通過各種手段讓每一位員工都認識到知識產權的重要性。如對現場作業中的發明創造給予充分肯定,讓職工同志們充分認識這樣的發明創造就是知識成果,是可以通過申請專利來獲得企業和國家的肯定的,從而提高職工同志們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企業決策者要樹立知識產權保護的緊迫感、責任感,改變落后的觀念,增強企業的自我保護意識。

第二,要依據知識產權法,及時取得相應的權利。

知識產權中除了著作權、制止不正當競爭權外,都不是自動產生的。專利權實行申請在先原則,而商標權采注冊確認和申請在先原則,企業只有及時申請并獲得授權或注冊,才能有效地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不受侵犯。

專利作為知識產權中的主要內容更要得到管理上的重視,即企業必須建立和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和專利申請的制度和體系。對在企業范圍內的合理化建議、技改、科研及其他技術成果和發明創造,對具備專利申請條件的要積極申請。在作業過程中對工藝、設備、技術進行改造而達到提高生產效率和改善員工勞動強度、改善作業環境等的發明創造視其效果的大小給予不同程度的精神和物質上的獎勵。定期或不定期開展知識產權保護和專利申請的培訓和組織開展相關的活動。讓廣大企業員工充分的掌握更多的知識產權保護和專利申請的知識進一步的了解和深化知識產權保護和專利申請的實質及目的。

第三,要健全內部知識產權規章制度,設立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

企業內部健全的知識產權規章制度是十分重要的,一個企業的知識產權如技術秘密和商業秘密,若沒有健全的規章制度,極容易泄露,而一旦秘密公開,就得不到法律的保護,特別是在一些高新技術產業,因技術人員的流動帶走原單位的技術秘密和商業秘密,給這些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鑒于此,企業應建立以下知識產權規章制度:專利申報制度;專有技術申報制度;計算機軟件購銷審批制度;職工在工作中完成的知識產權的歸屬及獎勵辦法;職工應承擔的保護企業知識產權的義務,其中包括保護企業技術秘密、商業秘密不受侵犯的義務,以及泄露秘密應承擔的責任。

知識產權具有知識面廣、專業性強的特點,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關系到企業的發展乃至生存,因此,設立專門機構或專門管理人員十分必要。

第四,對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應采取果斷措施,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目前我國對知識產權保護實行“雙軌制”,即被侵權人可以向知識產權行政執法部門,如專利局、商標局、版權局投訴,請求對侵權行為進行查處,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但無論采取哪種途徑,企業在發現他人侵犯自己知識產權時,應及時收集證據。

第12篇

關鍵詞:知識產權;全要素生產率;GP修正指數

一、引言

在科學技術蓬勃發展的21世紀,技術進步已成為世界各國經濟的核心競爭力。而技術水平的提高主要源于本國的技術創新(R&D活動)以及利用各種技術擴散途徑對外來知識進行學習、吸收與模仿。在發達經濟體利益需求的主導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推動和掌管的國際知識產權公約和協定在不斷增加,世界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程度在日益增強。知識產權保護問題擴展到更加廣泛的領域:國際貿易、投資、技術轉移乃至國際政治。但是,發展中國家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歷來飽受詬病。中國也因此卷入大量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的貿易糾紛之中。在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來自國際社會施加的知識產權保護壓力促使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已從外在被動接受向自我主動參與的行為轉變。那么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保護強度的提高,到底對我國的技術進步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Ginarte和Park(1997)認為,影響專利保護水平的根本因素是一國研發活動水平、市場環境和國際一體化。這些都是與一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相關的,初始時更高水平的保護未必是更好的。Lee和Mansfield(1996)的一項對美國跨國公司所做的調查表明,大部分美國跨國公司不愿意向那些知識產權保護情況較差的東道國投資或者進行技術轉移。Vishwasrao(1994)的研究認為,當知識產權保護水平影響技術轉移模式的時候,則隨著知識產權保護保護水平的提高,所轉移技術的質量也不斷的提高。Taylor(1994)也認為,當外國創新者和當地創新者競爭時,東道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可以增加外國的技術轉移的質量。Rockett(1990)發現如果當地競爭者主要是通過技術許可進行模仿的,那么跨國公司將降低技術許可的高技術含量,這不利于國際知識的轉移。Eskander、Debasri和Ashraf(2007)從國家特征差異的角度研究了專利保護對FDI引致創新效應的影響,他們檢驗了專利保護和技術轉移是否有利于東道國的研發活動。Chen.Y和Puttitanun(2005)運用發展中國家的數據實證表明,知識產權保護對技術革新率的影響并不是線性的。因此,知識產權保護對技術革新的影響可能與一個國家的技術水平相關。

易先中和張亞斌(2006)利用中間產品種類擴張的內生增長模型分析了后發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安排在鼓勵自主創新和對國外技術模仿兩難中的權衡,認為中國應當根據相對技術水平和模仿能力確定適度的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由于知識產權保護與技術進步之間的關系并非簡單的線性關系,將知識產權保護強度直接帶入模型并不合適,于是本文采用實際知識產權保護強度與FDI、R&D的交互項來分析實際知識產權保護強度與技術進步之間的長期關系。

二、GP修正指數的測定

Ginarte和Park(1997)將專利保護水平指標劃分為5個類別:保護的覆蓋范圍、是否為國際條約的成員、保護的損失、執法機制和保護期限。每個類別又包含若干個子指標。這樣,再通過簡單加權平均的方法加總得到了120個國家的專利保護水平。韓玉雄和李懷祖(2005)基于GP方法的專利保護水平指標,考慮了中國具體的執法力度,修正了GP方法,測算出1985-2009年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執法因子正的保護水平,本文采用韓玉雄和李懷祖的方法(下簡稱HL方法)來測定中國1985-2009年的修正保護水平。

出于量化體現中國知識產權保護水平的考慮,HL方法在GP方法基礎上引入了一個“執法力度”因子,以修正衡量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水平,包括四個方面:社會法制化程度、法律體系的完備程度、經濟發展水平和國際社會的監督與制衡機制。表1為作者通過HL方法測算的1985-2009中國的自主知識產權保護程度的數據。

三、中國1985-2009全要素生產率的估算

筆者利用Cobb-Douglas生產函數計算我國1985-2009年的全要素生產率,其函數形式如下:Yt=AtKαtLβt,其中,Yt、At、Kt、Lt分別為t時期的國內生產總值,全要素生產率(TFP),資本投入和勞動投入;α、β為勞動和資本的產出彈性;在規模收益不變的條件下有α+β=1。對α、β通常有兩種估算方法:一種是收入份額法,即假定在完全競爭市場的情況下資本和勞動的產出彈性等于他們各自的收入份額;另一種是回歸法,即通過回歸的方式估計出資本和勞動的產出彈性。本文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采用回歸法對α和β進行測算。令β=1-α,兩邊同時取對數,則公式變形為:

ln(Yt/Lt)=lnAt+αln(Kt/Lt)①

其中,勞動投入(L):各年從業人員數;資本存量(K):本文直接采用單豪杰(2008)計算出的數據,運用永續盤存法計算2007-2009年的資本存量Kt=It/Pt+Kt-1(1-δ),其中δ為資本折舊率,假定10.96%,Pt為價格投資指數(1952年為1),It為每年的名義固定資本投資額,Kt-1為上一年度的資本存量。為消除物價影響,文中以1985年為基年(1985=100),把各年數據進行調整。用Eviews5.0對(1)進行回歸分析,計算得α=0.422,β=0.578。把α、β分別代入{1}式得到中國1985-2008年各年的全要素生產率。上述本文以上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鑒》。

四、模型的建立

本文構造以下模型,來衡量自主知識保護產權強度的提高對技術進步的影響:

lnTFP=C+?鄣1GlnFDIt+?鄣2GlnRDt+?鄣3

lnFDIt+?鄣4lnRDt+ξt②

其中,TFP代表技術進步,FDI代表每年實際利用的外商投資額,用于衡量外商直接投資帶來的技術溢出,R&D為國內研發投入,用于衡量自主技術創新,GlnFDI、GlnRD為實際知識產權保護強度與lnFDI,lnRD的交互項,用于刻畫知識保護與二者相互作用對技術進步的影響,ξt為誤差項。基于對變量的單位根檢驗和E-G兩步法協整檢驗,筆者對②進行試估算。根據Hendry的一般到特殊的建模方法,剔除了最不顯著的變量GlnRD,似然比檢驗也表明剔除GlnRD有利于模型的優化,因此,筆者將模型修正為:

lnTFP=C+?鄣1GlnFDIt+?鄣2lnRDt+

?鄣3lnFDIt+ξt③

為了避免回歸模型中可能出現的異方差問題,在對模型進行回歸時,采用對各變量的對數進行回歸。同時,為了檢驗數據的平穩性及避免模型出現“偽回歸”,對所選的變量進行平穩性檢驗,以確定其平穩性及單整階數。對變量lnTFP、lnFDI、GlnFDI、lnRD及其一階差分變量進行ADF平穩性檢驗,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

五、實證檢驗

從檢驗結果來看,所檢驗的四個變量LNTFP,GLNFDI,LNFDI和LNRD一階差分變量都是平穩序列,本文采用EG兩步法進行協整檢驗,以驗證變量之間是否存在長期的關系:

lnTFPt=C+χ1lnTFPt-1+χ2GlnFDIt+χ3GlnFDIt-1+χ4lnFDIt+χ5lnFDIt-1+χ6lnRDt+χ7lnRDt-1+μt④

由此,我們可求出變量之間的長期關系如下:

lnTFP=C+β1GlnFDI+β2lnFDI+β3lnRD⑤

其中β1=χ2+χ3/1-χ1,β2=χ4+χ5/1-χ1,β3=χ6+χ7/1-χ1

以相關數據對④進行回歸,所得結果如表3所示。

從模型的回歸結果來看,模型的可決系數達到了0.996785,調整可決系數達到了0.995379,表明模型的擬合程度較好,DW值為1.723860,說明模型不存在自相關。

由此我們可以計算出解釋變量LNTFP、GLNFDI、LNFDI、LNRD之間的長期關系:lnTFP=-2.2843+0.03024GlnFDI+0.41093lnFDI+0.0906lnRD⑥

由⑥式可求出殘差如下:

μ^t=lnTFP-0.03204GlnFDI-0.41093lnFDI-0.0906lnRD +2.2843⑦

對殘差μ^t進行協整檢驗,如果所得μ^t的具有平穩性,則說明模型所包含的變量具有協整關系,如果所得的殘差不具有有平穩性,則可得出模型具有偽回歸現象。對殘差μ^t進行ADF平穩性檢驗,結果表4所示。

從結果來看,殘差μ^t序列平穩。因此,可以認定此模型包含的四個變量具有協整關系。

回歸模型⑥式表明,由于外商直接投資與實際知識產權的保護強度的交互項代表外商投資的技術溢出,其對技術進步的影響為正,而代表自主技術創新的國內R&D與實際知識產權的保護強度的交互項對技術進步的影響并不明顯,這表明中國現階段的技術進步主要還是以吸收國外的技術溢出為主。同時,由于知識產權保護強度與FDI的交互項為正,說明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強度的提高,有利于獲得外商的直接投資及其帶來的技術外溢。這與Fink和Maskus(2005)證實的,較強的知識產權保護是許多國家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有利于于發展中國家獲取外國技術、吸引FDI的結論相同。

六、主要結論及建議

通過以上的實證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我國適當地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將有助于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并且也有助于跨國公司進行更多的技術轉移。目前中國技術進步仍以吸收國外技術溢出為主,自主創新對技術進步的影響不顯著,當前中國較弱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促進了中國以模仿為主的技術進步。筆者認為我國應該建立強度適度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我們可以靈活運用WTO知識產權協定等國際協議的“例外”條款,根據各產業的技術水平采用不同的知識產權保護戰略,在提高我國整體知識產權保護程度的同時,對技術能力較弱的產業采用較寬松的知識產權保護,幫助企業提高對外國技術的模仿創新能力,增強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以及在此基礎上的二次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Lee J-Y. Mansfield E.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and U.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6(2).

主站蜘蛛池模板: 磐安县| 广汉市| 千阳县| 云南省| 综艺| 河北区| 元谋县| 靖州| 台北县| 山西省| 永靖县| 澎湖县| 赤城县| 古交市| 阿合奇县| 高平市| 沈阳市| 武义县| 三都| 阿克陶县| 蒲江县| 雅安市| 乐山市| 揭西县| 阿瓦提县| 类乌齐县| 眉山市| 金坛市| 桦川县| 房山区| 石河子市| 新乡市| 永康市| 隆子县| 四会市| 万安县| 通化县| 类乌齐县| 牡丹江市| 石家庄市| 色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