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13 11:40:5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妊娠期的護理診斷和措施,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前糖代謝正常或有潛在糖耐量減退, 妊娠期才出現糖尿病, 稱為妊娠期糖尿病, 對母親和胎兒危害極大, 若治療不及時將會引發一系列母嬰合并癥, 如羊水過多、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酮癥酸中毒、尿路感染、巨大兒、早產、新生兒窒息等。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科收治3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年齡25~38歲, 平均年齡30歲, 文化程度:小學 9人, 中學7人, 大專以上22人, 有糖尿病家族史者12例, 肥胖33 例, 有不良分娩史3例, 其中第一胎25例, 第二胎13例。
1. 2 方法及診斷標準
1. 2. 1 妊娠24~28周首先檢查空腹血糖(FPG), FPG≥5.1 mmol/L, 可以直接診斷為GDM , 不必在做75 g OGTT而4.4 mmol/L≤FPG
1. 2. 2 在妊娠24~28周及以后應對所有尚未被診斷為糖尿病的孕婦進行75 g OGTT。方法:患者需要在空腹8 h后檢測空腹血糖, 然后將75 g純葡萄糖溶于300~400 ml水中, 5 min內喝完, 自開始口服葡萄糖水開始計時, 分別于1、2 h靜脈抽血, 檢測血漿葡萄糖濃度[1]。
1. 2. 3 OGTT的診斷標準:空腹及服糖后1、2 h的血糖值分別為5.1、10.0、8.5 mmol/L。任何一點血糖值達到或超過上述標準即診斷為GDM[2]。
1. 3 妊娠期糖尿病的護理
1. 3. 1 妊娠期 ①心理護理 妊娠合并糖尿病對母兒的影響程度取決于病情及血糖的控制水平, 向孕婦及家屬介紹糖尿病的相關知識, 增加信心, 積極配合治療。②控制飲食 飲食治療的原則:控制總能量, 建立合理的飲食結構, 均衡營養, 少量多餐, 強調睡前加餐, 有利于控制血糖和預防夜間低血糖, 合理控制孕婦、胎兒體重增長, 其中:碳水化合物50%~60%, 蛋白質15%~20%, 脂肪25%~30%, 每天規律地進正餐和加餐, 妊娠期糖尿病婦女每天應該至少有3次中等量的正餐和2~4次加餐。③運動治療 適當運動是配合飲食調節治療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的另一種措施, 運動可以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 使血糖水平逐于正常, 所以運動療法對于大多數患者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 一般選擇比較緩慢的有氧運動。④藥物治療 對飲食、運動治療不能控制的糖尿病, 胰島素是主要的治療藥物。注射胰島素成為最主要的治療方法, 胰島素注射應使用用量準確的胰島素筆, 2~3次/d, 應選擇臀部、大腿前外側、手臂外1/4部位皮下注射, 注射部位輪替, 注射時緩慢充分[3]。⑤自我監測 血糖鼓勵患者進行自我血糖監測, 妊娠期血糖控制標準 :空腹及餐前30 min血糖3.3~5.3 mmol/L, 餐后2 h及夜間血糖4.4~6.7 mmol/L。⑥健康教育 為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有關糖尿病的知識, 使患者了解并學會自我保健, 定期產科及內科復查, GDM產后1周復查空腹血糖, 產后2個月復查OGTT, 正常每2年復查一次血糖。如果在妊娠期被診斷為糖尿病, 那么產后一定要關注寶寶的生長發育情況, 盡量避免和延緩寶寶加入2型糖尿病。
1. 3. 2 分娩期應注意休息給予適當飲食, 嚴密觀察血糖、尿糖及酮體, 加強胎兒監護。陰道分娩應在12 h內結束分娩, 臨產后應用抗生素并注意無菌操作, 以防感染。新生兒護理:新生兒出生是應留臍血查血糖、胰島素。所有新生兒均按高危兒處理, 注意保暖、吸氧、早開奶。在開奶同時, 出生后30 min開始定時滴服25%的葡萄糖, 防止低血糖、低血鈣、高膽紅素血癥及ARDS的發生。
2 小結
妊娠期糖尿病和普通糖尿病不同, 通過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 讓患者和家屬了解GDM , 在治療的同時, 監測孕婦的血糖水平和健康狀況, 觀察胎兒的胎心音情況。及時發現問題, 采取預防措施, 才是保證妊娠期糖尿病護理工作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楊慧霞.妊娠合并糖尿病.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3:69-70.
[2] 顏麗青, 李耀軍.產科學及護理.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2: 148-149.
[關鍵詞] 妊娠期糖尿病;護理干預;產前護理;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5(a)-0165-02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孕婦在妊娠前,其糖代謝處于正常狀態,進入妊娠期后,糖代謝出現異常,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出現并發癥,若不能對于產婦糖代謝異常現象采取有效的處理,新生兒出生后容易出現肺炎、窒息等嚴重的并發癥,且新生兒出現并發癥發生率明顯提高[1]。經研究發現,對妊娠期糖尿病產婦在產前進行護理干預,能夠使母嬰的情況得到較大改善。因此該文研究在妊娠期糖尿病產婦產前采取護理干預措施,觀察其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110例妊娠期糖尿病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選取時間為2012年3月―2014年7月,所有產婦經臨床診斷,妊娠前均未患糖尿病,將其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為對照組(55例);另一組為觀察組(55例)。對照組:年齡范圍22~38歲。平均年齡(30.27±2.16)歲,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16±1.35)周。其中中學學歷及以下產婦21例,大學學歷及以上產婦34例;初產婦42例,經產婦13例。觀察組:年齡范圍23~38歲。平均年齡(30.87±2.79)歲,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9.77±1.82)周。其中中學學歷及以下產婦22例,大學學歷及以上產婦33例;初產婦43例,經產婦12例。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妊娠期糖尿病產婦的各項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相互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產婦采取常規的產前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產前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如下。
心理護理干預:妊娠期糖尿病產婦往往容易情緒不穩定,由于對胎兒的擔心,導致心理壓力倍增,此時護理人員要及時予以產婦勸慰,加強與產婦之間的溝通,將妊娠期糖尿病有關的醫學知識向產婦介紹,告知產婦只要以積極的態度堅持治療,就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改變產婦錯誤的觀念,堅定其對抗疾病的信心。
日常飲食干預:向專業的營養師咨詢產婦治療期間的營養控制方法,進行個性化的營養指導,控制產婦體重增長在8~12 kg范圍內,將產婦餐后血糖控制在8 mmol/L以下。每天供給總熱量控制在30~35 kcal/kg、碳水化合物50%~55%、蛋白質20%、脂肪20%~30%。為防止夜間出現低血糖,睡前須進食一次。
藥物治療干預:指導產婦自我監測血糖,將空腹血糖控制在
運動干預:鼓勵產婦盡可能地參與運動,如飯后散步、做一些基本家務等,有利于控制產婦體重和血壓,控制好運動時間,防止產婦過于疲勞,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在產婦運動期間,護理人員全程陪護,以防突然出現低血糖現象。
健康教育干預:向產婦介紹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增強產婦及其家屬的重視,為日后的護理奠定基礎,用以往治療成功的案例為產婦進行講解,如告知產婦控制飲食的重要性,為保證食物中的含糖量,幫助產婦選擇合適的食物,告知產婦低血糖的危害以及基本癥狀,以便產婦能夠對低血糖現象及時發覺并控制。
1.3 觀察指標
兩組妊娠期糖尿病產婦經過護理后,觀察其出現的并發癥現象,并將兩組產婦并發癥發生率進行對比。
1.4 統計方法
全文所有數據經審核無誤后,均采用SPSS20.0軟件處理,妊娠期糖尿病產婦并發癥發生率為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當P
2 結果
觀察組和對照組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其中并發癥類型包括妊高壓、巨大兒、感染和早產,其中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更低(P
3 討論
妊娠期糖尿病產婦的并發癥較多,由于其在妊娠期出現糖代謝異常,容易導致其血管出現廣泛病變,據統計,妊娠期糖尿病產婦出現高血壓疾病的可能性更高,是正常孕婦的3~4倍[2]。而且,高血糖引起的尿糖升高,容易引起產婦出現泌尿系統感染。孕婦的高血糖會導致胎兒血糖升高,胎兒的代謝異常現象會導致其軀干過度發育成為巨大兒。而且,血糖升高還會導致胎兒發育出現異常,導致胎兒出現流產或早產現象[3]。由于妊娠期糖尿病產婦并發癥發生率較高,且目前其病因尚不明確,因此需要對其可能出現的并發癥進行診斷和篩查,以便于盡早處理。妊娠期糖尿病產婦早期無明顯的臨床癥狀,而且空腹血糖處于正常水平,因此需要對其進行常規葡萄糖篩查試驗。與此同時,對妊娠期糖尿病產婦采取相應護理措施,提高產婦及其家屬的重視度,能夠有效預防產婦并發癥發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4]。
護理干預措施中,通過心理護理干預,護理人員耐心對產婦進行心理輔導,能夠消除產婦的顧慮,幫助產婦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在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護理中,心理護理干預必須貫穿于產婦護理始終,科學地解決產婦的心理問題,采用具有針對性的措施幫助產婦疏導不良情緒,讓產婦始終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防止其出現焦慮、抑郁等狀況;通過為產婦提供理想的飲食控制,可維持產婦妊娠所需的熱量以及營養,而且餐后能夠對產婦血糖進行控制,防止血糖過高現象,飲食合理標準既是保證產婦和胎兒必需營養的措施,而且能夠維持產婦血糖處于正常水平,預防酮癥的發生;通過藥物治療能夠緩解產婦病情,對產婦血糖進行有效控制;通過對產婦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能夠提高產婦及其家屬對妊娠期糖尿病的重視,讓產婦及其家屬認識到控制血糖能夠有效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同時能夠減輕孕婦的心理負擔[5]。
該次研究中,觀察組產婦在對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護理干預措施,取得顯著效,明顯降低了產婦的并發癥發生率,僅為10.91%,明顯低于對照組產婦,(P
護理干預措施運用于妊娠期糖尿病產婦的產前護理,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能夠有效降低產婦的并發癥發生率,適合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余裕.產前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并發癥的影響[J].中外醫療,2013,32(33):144.
[2] 吳春花.產前檢查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護理干預[J].中國傷殘醫學,2013,21(8):431.
[3] 黃志芳,尤云花,余麗娜.產前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并發癥的影響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3,10(9):94.
[4] 肖裕紅.產前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并發癥的影響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33(14):1966-1967.
【論文摘要】探討并總結妊娠合并梅毒的孕產婦在妊娠期和圍產期的護理心得,從而提高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護理質量,改善新生兒先天性梅毒的發生機率。方法:回顧我院自2007年9月至2009年4月收治并確診為妊娠合并梅毒的9例孕婦,研究孕婦在妊娠的不同時期以及圍產期的護理措施,在嚴格執行常規護理措施的同時,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和人性化護理,從細節到全局上有效提高護理質量。結果:通過有效的護理,提高了患者及家屬的服務滿意度,緩解了患者的心理壓力,降低的新生兒先天性梅毒的發生機率。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9例病例來源于2007年9月至2009年4月經確診為梅毒并在我院分娩的孕婦。入院前已確診為梅毒患者5例,入院后經臨床檢驗科確診梅毒患者4例;其中一期梅毒4例,二期梅毒5例;年齡19~32歲,平均24歲,初產婦7例,經產婦2例;所采取的分娩方式有陰道分娩6例,剖宮產3例。
1.2診斷標準和方法
1.2.1妊娠合并梅毒診斷標準①梅毒血清學檢查陽性;②孕婦本人或配偶有婚外性行為及梅毒感染史,本人有流產、早產、死產、死胎史或分娩梅毒兒;③具有各期梅毒的臨床癥狀和體征[1]。
1.2.2實驗室診斷方法診斷采用快速血漿反應素試驗(RPR)及梅毒螺旋體顆粒凝集試驗(TPPA)檢查,兩項均為陽性者確診為妊娠合并梅毒[3]。
1.3妊娠梅毒治療孕婦終止妊娠前的治療措施基本同非妊娠梅毒患者。治療原則為及時、及早和規范足量治療[3]。首選芐星青霉素,具體方案如下:一期梅毒、二期梅毒及病期在一年內的潛伏梅毒采用芐星青霉素240萬單位肌肉注射,每周1次連續3周;青霉素過敏者,口服紅霉素片500mg,每天4次連續15d。
2護理措施
2.1建立良好的醫患溝通,加強心理疏導,消除患者的自卑情緒梅毒患者多數缺乏對疾病的基本認識,當患者被確診為梅毒且得知梅毒對下一代的危害,同時在強烈的自責自卑情緒的趨勢下,情緒會突然變得極為憂郁壓抑或躁動不安,甚至有輕生的念頭。作為直接與患者接觸的醫護人員,應當與患者進行良好的心靈溝通,耐心聽取患者坦露內心中的擔憂、痛苦和不安。適時進行細致而有效的心理疏導,同時進行適當的疾病教育,讓患者能選擇正確的態度來對待現實的困境。同時加強與患者家屬之間的溝通和解釋,尤其是夫妻之間,常常會因為一方染上性病而產生爭吵和相互不信任。我們醫護人員這時應該耐心勸說病人家屬為患者及胎兒的健康著想,放下種種猜測和怪責,讓患者家屬能主動關心和鼓勵患者,減輕孕婦的心理壓力,保證妊娠期孕婦能處于一個健康的心理環境中[5]。
2.2加強妊娠期的管理,做好有效的防護隔離措施,預防交叉感染嚴格執行及時、及早和規范足量治療原則。由于梅毒屬于性傳染性疾病,故應加強孕婦住院期間的隔離防護措施,妊娠合并梅毒的孕婦,應單獨入住隔離病房,嚴格消毒政策,保證其他孕產婦的安全。應盡可能為患者提供一次性的物品,使用后應統一打包由專門的部分進行統一焚燒。患者與身體密切接觸的物品應專人專用,由專人安排管理,如毛巾、肥皂、洗盆等,定期進行患者房間及用具的清潔消毒工作,避免交叉感染。
2.3加強分娩期的管理,預先做好防護措施,避免母嬰傳播對于選擇陰道分娩的患者,應避免采用對胎兒損傷大的手術方式,必要時行陰道側切,術者動作不可粗暴,避免傷害胎兒頭部及皮膚粘附,特別應注意及時保護好胎兒眼口鼻,盡量減少該些部位與孕婦產道的直接接觸。對于新生兒,應進行必要的清潔沐浴工作,安置于隔離病房進行一定時期的病情觀察,常規進行梅毒的準確檢驗檢測。
2.4加強產褥期產婦及新生兒病情觀察及護理,保證母嬰健康安全注意觀察產婦是否存在產后感染和出血,及時檢查宮底及惡露情況,加強會陰護理,細心觀察乳汁分泌,做好乳房護理。由于梅毒病原體也可通過母乳傳播給新生兒,故對于母親血清學檢查陽性者,不可實施母乳喂養。為預防交叉感染,新生兒護理及治療應與正常新生兒分開進行。出生后的新生兒應進行梅毒的實驗檢測,仔細觀察新生兒的皮膚情況,發現異常情況,應采取相應的措施,及時匯報給主治醫生[6]。所有妊娠期梅毒分娩的新生兒常規用青霉素2.5萬單位,每日2次,連用10日。加強產婦營養,盡可能給予高蛋白質、高纖維含量、高熱量和富含礦物質的飲食。提高產婦的免疫力,避免產后感染等并發癥的出現。
參考文獻
[1]王恂,劉嬋芳,向曉光,等.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治療與圍產兒預后的關系[J].中國熱帶醫學,2007,6(7):170-171.
[2]熊海燕,譚小平,劉紅桂,等.妊娠合并梅毒42例臨床護理分析[J].河北醫學,2008,14(9):123-124.
[3]樂杰.婦產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79.
【關鍵詞】 護理干預; 預防; 妊娠期; 肝內膽汁淤積癥
中圖分類號 R71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5)6-0102-02
doi:10.14033/ki.cfmr.2015.06.051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ICP)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一種并發癥,臨床主要特征為皮膚瘙癢和膽汁酸升高,危害胎兒,造成胎兒呼吸窘迫、早產等,嚴重時導致胎兒死亡,使圍生兒發病率和致死率增高[1]。致病原因尚不清楚,或與女性激素、遺傳及環境因素相關。該病反復復發,ICP發病率0.8%~12.0%,并且有明顯地域和種族差異,尤以智利和瑞士發病率最高,在我國,相對于其他省市,上海和四川省發病率較高[2]。本試驗旨在觀察護理干預對預防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的臨床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7月來筆者所在醫院婦產科進行產檢并進入妊娠期患者90例。年齡20~39歲,中位年齡28歲。排除心、肺功能不全及其他系統疾病患者,排除已患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45例。兩組患者年齡、妊娠情況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干預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護理干預,首先對孕婦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及疾病知識的宣教,指導家屬正確護理孕婦;對患者飲食、生活習慣、作息等進行詳細記錄,指導孕婦健康飲食,多吃高蛋白食物,少吃油膩、辛辣食物,并加強鍛煉,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提高護理質量;定期提醒孕婦產檢,分析產檢報告,對孕婦進行指導,若發現瘙癢等癥狀,及時指導患者進行轉氨酶、血中膽汁酸及膽紅素水平等相關檢查,若確診為ICP患者,則列為重點監護對象,進行系統檢查與治療,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由于孕婦長時間住院,易出現情緒不穩的狀況,應多與患者交流溝通,了解孕婦心理狀況,分散患者注意力,保持患者心情上的愉悅,避免孕婦情緒上的波動,提高健康水平。護理過程中詳細記錄所有患者健康狀況,并對孕婦自我護理水平進行評定。
1.3 療效判定標準
調查孕婦自我護理行為。(1)積極預防:孕婦每天積極主動的采取預防措施;(2)消極預防:孕婦偶爾采取預防措施,并對預防處于被動狀態;(3)完全不預防:孕婦無自我護理意識,基本不采取預防措施。積極預防率+消極預防率=總預防率。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情況比較
經過護理干預,干預組患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患者1例,占2.2%,效果較好,對照組患者患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患者6例,占13.3%,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自我護理水平比較
對孕婦每天自我護理情況進行調查,干預組患者總預防率為91.1%,對照組為64.4%,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是一種主要并發癥,主要臨床癥狀為出現黃疸及皮膚瘙癢,該病對孕婦造成的危害主要有凝血功能障礙及對維生素K吸收減弱等,該病最大危害是對圍生兒造成的影響,導致早產,患兒產生后遺癥及突然死亡等,母體膽汁酸的升高易致胎兒缺氧,血膽汁酸增高后易進入胎兒體內,由于細胞毒性,胎兒腸蠕動增加,引起羊水的糞染,影響胎兒生命安全[3]。據調查,由于臨床護理不周及孕婦防范意識薄弱,近幾年該病發生率及致死率逐年增高,已引起醫療相關人員的關注[4]。ICP的發病原因尚不清楚,若積極預防,可大大降低發病率,提高孕婦健康水平。據了解,護理干預可提高孕婦護理水平,做到及時診斷,及時治療,降低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發病率[5]。
本研究顯示,經過護理干預,干預組患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的患者占2.2%,對照組患者患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的患者占13.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通過護理干預,妊娠期患者肝內膽汁淤積癥發生率明顯下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健康水平,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董F岳.肝內膽汁淤積癥孕婦肝功能指標, 膽汁酸的變化及圍產兒預后的關系[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2,18(5):7-8.
[2]黃卓華,郭麗誼,譚佩云.96例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病人的妊娠結局分析及護理對策[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0,10(17):3309-3311.
[3]王春芳,王宏,李笑天.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導致胎兒并發癥的病理生理學研究進展[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5,40(10):355-357.
[4]鄧幼林,漆洪波.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的治療和終止妊娠的時機[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0,26(4):225-257.
【關鍵詞】綜合護理;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價值
【中圖分類號】R57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7-4311-01
妊娠期膽汁淤積癥(ICP)是妊娠中、晚期的一種特殊性疾病,臨床上常會引發胎兒宮內窘迫、胎兒死亡、早產等,特別是妊娠晚期突發性胎兒死亡,現已被列為高危妊娠范疇[1]。對ICP護理的適當處理,可以改善母嬰預后情況[2]。本研究對我院ICP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ICP患者630例,隨機分為護理組(310例)與對照組(320例)。護理組平均年齡 (26.5±3.9)歲,平均孕周 (35.2±3.1)W,ICP發生時間(24.0-4-3.6)W;對照組平均年齡(26.0±3.5)歲,平均孕周(35.3±3.2)W,ICP發生時間(24.3±3.5)W。納入標準:以皮膚瘙癢和黃疸為主要癥狀;患者一般情況良好,無嘔吐、納差、虛弱等疾病;肝功能異常,血清轉氨酶升高;血膽汁酸水平升高;無其他皮膚疾病和肝臟疾病。630例病例均符合以上標準。兩組患者年齡、孕周比較無明顯差異(P
1.2 治療方法 治療原則[3]:改善瘙癢、改善生化檢查的指標及保障預后安全為原則。①止癢。給予止癢藥物以及苯巴比妥、地塞米松、考來烯胺等。藥物的選擇與使用根據患者具體情況,按醫囑執行。②保證患者休息質量。吸氧,高維生素和高營養飲食。③適時剖宮產。
1.3綜合護理干預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護理組采用綜合護理于預,具體如下:
1.3.1產時、產后及新生兒護理 對ICP患者剖宮產后新生兒要按照高危兒護理,并準備好搶救工作。護理人員需根據新生兒出生Apgar評分、羊水狀況和胎齡評分等采取相應護理措施。對于準備陰道分娩者應密切觀察和持續的母兒監測,觀察產程進展、破膜情況和羊水顏色,及時發現胎兒窘迫的發生。產后更要精心護理,同時強化母乳喂養[4]。ICP患者容易引起產后出血,因此,術前常規給予維生素K1 30mg,3次/d,產后及時使用縮宮素,減少并預防產后出血。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統計學軟件 SPSS 17.0 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3 討論
ICP常發病于妊娠期,其發病率為0.8%~12.0%[5]。發病機制尚不明確。臨床主要表現為血清甘膽酸升高、皮膚瘙癢和黃疸,肝功能異常以及分娩后的產后出血[6]。本研究主要目的即通過實施綜合性的護理干預,減輕ICP臨床癥狀對孕婦、胎兒的影響,達到延長孕期、促進胎兒成熟的目的,從而改善預后。本資料顯示,我院住院治療的ICP患者310例在對癥治療同時實施綜合性護理,兩組經治療實驗室生化指標比較,護理組ALT、AST、TB、DBI及CG指標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 劉小紅.熊去氧膽酸治療ICP31例[J].陜西醫學雜志,2009,38(8):986-987.
[2] 謝幸,茍文麗.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73-75.
[3] 周平英.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綜合性護理措施干預54例[J].現代臨床醫學,2012,38(4):2012-2013.
[4] 顏秀英.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的健康教育與護理[J].吉林醫學,2010,11,31(33): 6118-6120.
[關鍵詞]妊娠; 糖尿病; 護理方法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0)-11-176-01
The review of nursing methods on gestational diabetes
[Abstract]With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Especially residents eating habits changing,The incidence of diabetes pregnancy with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 serious threat to women and the health of the fetus. Due to the special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aternal diabetes, Do pregnancy with diabetes care to ensure that work,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Now will pregnancy with diabetes patients were pregnant nursing methods are as follows.
[Keywords] Pregnancy;Diabetes;Nursing methods
妊娠合并糖尿病是指妊娠前即患有糖尿病患者和妊娠后患病的糖尿病患者,在我國其發病率為1.0%~6.6%,呈一定的上升趨勢,是嚴重威脅母嬰健康的疾病之一[1]。糖尿病使妊娠、分娩變得復雜,給產婦和產嬰帶來一系列的并發癥,死亡率很高。臨床上對糖尿病產婦的妥善護理是一個重要手段[2]。妊娠合并糖尿病主要分為兩種:一是妊娠前已診斷有糖尿病,孕期病情加重;二是妊娠糖尿病(gffetational diabets dilitUS,GDM),是指妊娠期間發作或首次識別的嚴重程度易變的對糖類不耐受[3]。做好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診治工作[4],對提高我過居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1 婚檢護理
婚檢時做好患者的護理工作,為即將結婚的新人提供必要的生殖健康咨詢和輔導,對排除不宜結婚生育的疾病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可通過婚檢護理,幫助患者進行健康體檢,及時發現糖尿病、原發性高血壓等,平時不容易引起注意的疾病,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降低生育風險。
2 妊娠期護理
高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病理特征,將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圍,可明顯減低糖尿病對母嬰的危害,確保母嬰安全。所以妊娠期護理應圍繞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確保母嬰安全進行。
2.1 用藥護理藥物治療是控制血糖的最關鍵措施,因此,一旦確診,必須進行規范的的藥物治療。但是由于孕婦和胎兒的特殊生理狀態的限制,盡量選用副作用小的藥物治療,我們一般采用胰島素進行治療,同事加強護理和監護,確保母嬰安全。
2.2 飲食指導和護理為了確保胎兒的正常發育,必須確保孕婦的營養均衡,同事要嚴格控制熱量攝入,以良好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應有護理人員進行全程監控,監控原則為:熱量攝入適中,確保營養全面。由專門的護理人員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營養指導,給予高蛋白、豐富維生素、低脂肪的飲食;妊娠合并糖尿病者易發生胃腸疾病,應少量多餐,宜選用刺激性較弱的食物;鼓勵多吃苦瓜;多吃一些食物纖維,及時補充鈣及鐵、鉻、鋅、鎂、維生素B和維生素C;注意補充微量元素鎂,鎂參與糖代謝 。
2.3 運動干預運動治療在糖尿病的治療中具有重要意義[5,6]。適量的運動不僅有助于血糖的控制,還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提高對兵力刺激的抵御能力。但是由于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特殊生理特點決定,運動方案的制定要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和妊娠時間及時調整,避免因運動不當傷及胎兒,徐敏娟等[7,8]認為對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進行系統化管理,對提高母嬰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2.4 心理護理孕產婦由于受內分泌周期的影響,情緒波動普遍較大,再加上糖尿病病情的影響,患者多表現為敏感、多疑等心理特點。情緒波動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是一個嚴重挑戰,因此,必須為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輔導,曹素華[9]認為,制定個體化心理護理方案,可確保患者心理情緒平穩,以利于病情控制,降低病例損傷程度。妊娠糖尿病患者在孕期需加強心理護理,鼓勵其堅持飲食治療、適當的體育鍛煉和必要的胰島素治療等,以防止低血糖反應、高血糖及酮癥酸中毒的發生。完善的孕期護理,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對減少母嬰各種并發癥、確保母嬰健康具有重要意義[10]。
3 產時護理
3.1 產前護理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孕28周后每周檢查1次,每次除產前常規檢查外,均需作尿糖、尿酮體、尿蛋白、血壓及體重測定。一般孕34~36周住院,加強對孕婦及胎兒的監護。注意經常詢問患者有無頭痛、頭暈、眼花等癥狀,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糖尿病胎兒多因肺泡表面活性物質不足而宜導致死產,因此在終止妊娠前要給予地塞米松、沐舒坦、多力媽等治療[11],以減少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癥的發生,降低胎兒死亡率。
3.2 分娩時機的選擇因糖尿病胎兒肺成熟度比正常胎兒落后2周,過早分娩易發生新生兒呼吸困難綜合癥,足月分娩又易發生死胎,因此選擇在37周左右分娩。一出現下列情況,要立即結束妊娠:(1)胎兒宮內窘迫癥狀;(2)患者合并妊高癥或羊水過多;(3)縮宮素激惹試驗陽性;(4)血糖、尿糖不穩定;(5)孕婦體重突然增加;(6)孕婦血糖下降胰島素需求量減少[12-14]。
妊娠可使糖尿病患者病情加重,易發生酮癥酸中毒、妊高癥、羊水過多等并發癥。妊娠的早期篩查顯得尤其重要。孕期、產后要加強監護與治療,改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母嬰結局。
4 妊娠糖尿病的藥物治療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GDM診斷標準尚未達成一致,目前基于HAPO(Hyperglycemia and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研究結果,國際妊娠合并糖尿病研究組(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Diabetes and Pregnancy Study Groups,IADPSG)制定并推薦了新的GDM診斷標準,2010年ADA在糖尿病診治規范中也提到該標準并計劃將來和美國產科相關組織一起推行及采用該項標準.隨著GDM診斷標準的降低,更多的孕婦將被診斷為GDM患者.合理控制孕期高血糖對母、兒的近遠期影響十分重要.妊娠期高血糖對母、兒的影響程度取決于孕期母親血糖的控制水平,大多數GDM患者可以單純通過飲食控制即可達到滿意控制血糖的目的,其余患者需加用藥物治療[15-17]。
新生兒低血糖癥、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也增多,胎兒宮內病死率、圍生期病死率明顯增加.安全有效的血糖控制,可減少相關合并癥的發生.傳統的治療方法用胰島素控制血糖[18-20]。
參考文獻
[1]劉國雁.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危害及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0,8(11):121-122.
[2] 阮積棟, 周培恩. 糖尿病產婦及新生兒護理綜述(綜述)[J]. 國際護理學雜志, 1981.1.
[3] 阮江華, 李麗娜, 張紅梅,等.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護理. 首屆《中華護理雜志》論文寫作知識專題講座暨研討會論文匯編, 2001.
[4] Gattullo BA, Olubummo CA. Sizing up gestational diabetes[J].Nursing,2009, 39(12):54-56.
[5]于琴. 運用護理程序指導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孕婦進行自我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7):118-119.
[6] Stutzman SS, Brown CA, Hains SM, et al.The effects of exercise conditioning in normal and overweight pregnant women on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variability[J].Biol Res Nurs,2010,12(2):137-48.
[7] 徐敏娟,王建中,鄒向洪,等. 系統化管理妊娠合并糖尿病對圍產結局的影響[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0,30(3):400-401.
[8]郝近榮. 妊娠合并糖尿病55例護理體會[J].臨床合理用藥,2010,3(11):121.
[9] 曹素華. 個體化護理干預在妊娠合并糖尿病圍產期護理中的作用[J].中國實用醫學,2010,5(9):208-209.
[10] 賈云. 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孕期護理[J]. 護理學雜志:外科版. 2007, 22)(12).
[11] 孫珂,粟霞,黃寶琴. 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婦分娩的足月新生兒的觀察和護理[J].全科護理,2009,7(33):3027-3028.
[12]馬榮芹. 護理干預應用于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分析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17):10-11.
[13] 仲秋芹,伊巧靈.2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圍產期護理[J].中華實用中西醫,2010,23(6):47-48,51.
[14] Mary A Turley ,李向東.新生兒監護室護士的培訓[J].國際護理學雜志,1987, 1.
[15] 楊慧霞.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藥物治療. 藥品評價,2010,7,(5).
[16] 鄭容華.口服降糖藥物在妊娠期糖尿病及哺乳期中的應用評價[J].廣西醫學,2009,31,(9).
[17]高彥彬. 口服降糖藥的應用. 第五次全國中醫藥防治糖尿病學術會議,1999.
[18] 許恒忠,李金英,韓恩祥. 口服降糖藥的臨床應用進展[J].醫藥導報,2007, (1).
【關鍵詞】妊娠期糖尿病;監測;飲食指導
【中圖分類號】R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0722―02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首次發現或者發病的糖尿病,包括有任何程度的血糖異常,是對母嬰健康造成很大威脅的妊娠并發癥[1]。為了探討妊娠期糖尿病的臨床診療措施,本文選取我院收治的6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為對象,對血糖檢測與飲食指導進行了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之間,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6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組原則進行劃分,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30例患者中,年齡23-38歲,平均年齡31歲,其中初產婦23例,經產婦7例;對照組產婦30例,年齡21-38歲,平均年齡28.6歲,其中20例為初產婦,10例為經產婦;患者無其他嚴重并發癥,肝腎功能正常;兩組患者在年齡、孕周、孕次和分娩體重等方面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符合以下任何一條,既可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75gOGTT:空腹血糖5.1mmol/L,1小時10.0 mmol/L,2小時8.5 mmol/L. 任何一項達到或超過上述標準,既可判斷為妊娠期血糖。
1.3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普通日常飲食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嚴格的血糖監測,根據監測結果制定嚴格的飲食指導計劃,限制能量及營養素供給量。
1.3.1制定飲食計劃 首先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要求其了解和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的重要性,指導其掌握如何通過飲食控制進行血糖控制,了解血糖水平異常的危險因素,預防各類并發癥。妊娠糖尿病的特殊性,要求患者和家屬需要共同參與,才可以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飲食指導,為提高治療效果給予支持。
1.3.2制定食譜 妊娠糖尿病患者進行飲食控制,既要保證為母嬰健康提供足夠的營養支持,又要防止攝入量過多,導致血糖水平的變化,引發并發癥。本次研究中,對觀察組患者進程飲食控制,以餐后1h血糖控制在8mmol/L以下為標準進行飲食控制。具體措施如下:采用少食多餐的原則,根據孕婦的體重、孕周、血糖水平等對所需的總熱量進行計算;按照三餐三點進行進行進食,即早餐、早點、午餐、午點、晚餐和晚點;飲食以清淡、易消化、高營養為主,多進食豆類、谷類、瘦肉、蔬菜水果、蛋奶、水產品等,禁食甜食和高糖水果,飲食少鹽、多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攝入,烹飪方法以涼拌和清蒸為主;晚點需要補充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保證夜間嬰兒需要,預防低血糖的發生;為產婦制定合理的運動計劃,控制體重,提高機體免疫力,以孕期體重增長10-12kg為理想控制目標[2]。
1.3.3能量及營養素供給量計算 能量供給量計算公式:標準體重(kg)×能量供給標準[KJ(kg?d)];標準體重計算公式:身高(cm)-100(適用于身高165以上及年齡在40歲以上患者,否則為:身高-105;妊娠糖尿病能量供給標準:休息狀態:104.6-125.5kj,輕度勞動狀態:125.5-146.4kj,中度勞動狀態:146.4-167.4kj,重度勞動狀態:167.4-188.3kj[2]。本組研究中,能量和營養供給量在妊娠前4個月內與妊娠前相同,4個月后每天增加300-400kcal,其中蛋白質供給量應該占15-20%,碳水化合物供給量應占55-65%,脂肪供給量應占20-25%;膳食纖維的攝入量每日控制在30g左右,限制食鹽攝入,每日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
1.4方法 對觀察組30例患者與對照組3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回顧性分析,對妊娠期糖尿病對母嬰并發癥和影響進行分析和對比研究。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組間比較采用t進行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進程表示,計算資料采用x2進行檢驗,P
2 結果
3 討論
近年來,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率顯著上升,一方面是由于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產婦攝入過多營養及能量所致,一方面得益于人們對妊娠期健康檢查工作的開展,使得妊娠期糖尿病的檢出率明顯上升,便于及時有效的進行控制[3]。由于妊娠期糖尿病的特殊性,其主要的治療方式為飲食控制,不宜采用口服降糖藥物及胰島素等,以免對母嬰健康造成影響。
本組研究中,觀察組35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通過加強血糖監測,制定合理的飲食指導計劃,與采取常規護理指導的對照組對比,妊娠期糖尿病對產婦及胎兒的影響均明顯降低,各類并發癥的發病率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 張麗華.飲食控制對妊娠糖尿病的治療作用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5):245-246.
妊娠期合并肝內膽汁淤積癥是指在妊娠中晚期出現的主要以皮膚瘙癢和肝功能異常為特征的臨床綜合癥。主要的病理機制為膽汁淤積于肝內,血液進入胎盤,導致滋養細胞出現腫脹,絨毛間質出現水腫,出現胎盤功能下降,容易引起胎兒窘迫、早產等并發癥。其發病率有明顯上升趨勢,故加強對其護理干預十分必要,我院于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對妊娠合并膽內膽汁淤積癥的60例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取得滿意效果,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妊娠期合并肝內膽汁淤積癥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采用臨床護理路徑進行干預,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進行干預。觀察組年齡21~34歲,平均年齡27.5歲;孕周35~41周,平均38周。對照組年齡23~32歲,平均年齡27.5歲,孕周33~43周。平均38周。兩組患者在年齡、孕周、身體狀況等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內科護理,觀察組采用妊娠期合并肝內膽汁淤積癥的臨床路徑護理措施進行干預。具體為:①心理護理:患者來到一個陌生環境,在心理上會產生恐懼等自我保護,為解除患者緊張、恐懼、抑郁等情緒,護理干預尤為重要,能夠增強患者的自信心,戰勝疾病。若是皮膚瘙癢導致的患者產生對胎兒的存活表現擔心,出現恐懼等情緒激動的表現,護理人員要讓病人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以及治療措施等,進行心理疏導緩解心理壓力。②飲食護理:囑咐患者避免偏食,挑食。進食一些容易消化和低脂肪偏淡的食物,尤其是一些含有維生素較多的食物。③皮膚護理:囑患者注意個人衛生,尤其是外陰的清潔,勤換衣物,避免搔抓皮膚,可以進行一些其他的活動轉移其注意力。④專科護理:囑患者左側臥位,每日進行吸氧3次以上,了解血壓和心率的情況。加強胎心的監測,若是胎動次數減少可以進行吸氧治療,癥狀不能改善者,及時進行剖宮產手術終止妊娠。加強超聲的監測,及時了解胎盤成熟度等情況變化。⑤分娩護理:分娩過程中,護士要做好搶救胎兒的準備,做好產后保暖等措施。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的胎兒窘迫、早產、羊水等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分類資料采用X2檢驗。P
2 結果
觀察組發生胎兒窘迫、早產,羊水污染等情況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的意義(P
3 討論
妊娠合并肝內膽汁淤積癥屬于妊娠常見合并癥之一,主要引起胎兒宮內發育遲緩以及窘迫,甚至死胎。因此,進行更好地護理干預措施,是目前護理人員所面臨的難題。要采取積極的護理措施,有助于減少胎兒窘迫的發生率,以及早產、羊水污染等并發癥的發生,要重視患者皮膚瘙癢癥狀和肝功能的情況,加強健康教育和進行產前檢查尤為重要,對確診患者積極給予治療,通過優勢護理手段和多種監護手段,及早發現孕婦和胎兒的情況變化,選擇合適的分娩時機和分娩方式,充分做好術前準備工作。
上述研究表明,通過對觀察組采用臨床路徑護理干預措施,在分娩過程中,胎兒窘迫、早產、羊水污染等情況的發生率明顯低于應用常規的護理干預措施,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在護理工作過程中,要加強孕期保健,及時觀察宮內以及自身的身體變化情況,指導孕婦進行自我監護,做到早期診斷、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同時要做好產前監護和產程過程中、產后等情況觀察,加強對患者的心理疏導、皮膚護理、飲食指導以及專科護理。必要時。適時終止妊娠以降低產婦和新生兒死亡率以及并發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1]湯慧麗,陳亞蘇,王瓊.護理干預對妊娠合并肝內膽汁淤積綜合征的影響[J].肝臟,2012,17(11):831—832.
[2]蒿毳羽,潘寶偉,張愛榮,等.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患者的護理干預[J].中國實用醫藥,2011,6(4):233—234.
[3]黃卓華,郭麗誼,譚佩云,等。96例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患者的妊娠結局分析及護理對策[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0,10(17):3309—3310.
【關鍵詞】 妊娠;高血壓;臨床治療;效果 。
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是妊娠期患者臨床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的發病率約為9.4%,多發于患者妊娠22周至產后24h內。臨床常用鎮靜、利尿、擴容以及解痙等方法對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進行治療,但若不能及時有效地控制病情,患者可由輕度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轉變為重度,甚至可能終止妊娠[1] ,直接導致母嬰死亡[2]。因此,對于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關鍵是進行及早治療[3] 。本文選取我院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接診的102例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患者進行調查研究,確定正確的治療方式對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所取得的臨床治療效果,以便醫務人員在今后對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患者進行治療時能夠選取合適有效的治療措施,對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患者進行及早治療,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從而降低母嬰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接診的102例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患者進行調查研究,所有患者均為女性,年齡22~31歲。所有患者均符合《婦產科學》(第五版)[1]的診斷標準,被確診為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
1.2 臨床表現 輕度的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患者可無癥狀或有輕微頭暈癥狀,血壓表現為輕度升高,同時可伴有水腫或輕微的蛋白尿。重度的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患者臨床表現為頭痛、惡心、嘔吐、眼花以及持續性的右上腹疼痛等,且患者血壓明顯升高,蛋白尿明顯增多,患者身體發生明顯水腫,甚至產生昏迷及抽搐現象。
1.3 方法 給予患者充足的睡眠,并保持左側臥位,每日休息時間不少于10h。幫助患者放松精神,必要時應給予地西泮睡前口服。密切觀察母嬰狀態,給予間斷吸氧。在飲食方面,應使患者攝入足夠的蛋白質、糖類等營養物質,對液體和鹽類的攝入量不進行限制,但如果患者發生嚴重的身體水腫現象應適當對其進行鹽類的攝入。對患者進行解痙治療,選用5g硫酸鎂加入200ml葡萄糖注射液進行靜脈滴注,在滴注完畢,使患者血液中鎂離子迅速達到一定濃度進行治療,之后選用10~15g硫酸鎂按照每小時1.5~2g的速度進行靜脈滴注,從而穩定患者血液中鎂離子濃度鞏固解痙。對患者血壓的控制,應用酚妥拉明20mg以及多巴胺10~20mg,分別加入10%的100毫升葡萄糖注射液中進行靜脈滴注。同時,對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患者進行擴容和利尿治療,若患者出現身體水腫、心衰以及肺水腫等癥狀時,應給予速尿或甘露醇治療。若重度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患者在經過治療后24~28h內未出現病情好轉現象,應及早終止患者妊娠,對未成熟的胎兒給予地塞米松等藥物,促使胎兒發育成熟后進行剖宮產終止妊娠[4] 。觀察患者療效,并進行記錄分析。
2 結果
102例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患者經過及時的治療后,30例患者進行剖宮產;12例患者發生早產;31例患者進行足月順產;29例患者經過治療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后達到滿意效果并出院,進行跟蹤調查均進行足月分娩。
3 討論
對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其根本目的是盡量爭取患者完全恢復健康,使胎兒順利分娩后成活。子癇是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的最嚴重階段,是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致使母嬰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因此,臨床上應積極處理子癇病癥,控制患者可能發生的抽搐現象,糾正患者發生的缺氧和酸中毒現象,及時控制患者血壓。進行終止妊娠措施是治療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的有效措施,對于早期輕微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患者通過治療達到滿意效果后,可適當延長患者的孕周,但必須對患者進行及時嚴密的監護,保證孕婦和胎兒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孕婦應攝入富含蛋白質、維生素以及鈣、鎂、鋅、硒、鐵等微量元素的食物,減少動物脂肪以及過量鹽類的攝入。但是并不對患者的鹽類及液體的攝入量進行限制。
總之,對患者進行早期診斷以及早期治療是有效控制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降低圍生兒以及孕產婦死亡率的關鍵因素。在妊娠期開展衛生保健工作,對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進行正確的預防,對降低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的發生及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對孕產婦應進行定期檢查,建立個人保健卡,對早期發現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有較大作用。若早期發現患者發生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應進行及時的治療,杜絕患者最終發生子癇等情況,減少其他并發癥的發生與發展,盡量延長患者的孕周,從而最終達到降低孕產婦以及胎兒死亡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樂杰.婦產科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14-122.
[2] 梁翠霞,周安連,宋付芳,等.妊娠高血壓疾病579例臨床分析[J].海南醫學,2010,21(6):82.
關鍵詞:妊娠期;高血壓;護理
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 Nursing Experience
ZHANG Rui
(Liaoning Province Fushun Third Hospital,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Fushun Liaoning, 113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nursing methods of 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 primipara and empirical summary.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80 cases of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nursing parturient after admission. Results: no maternal death, taking routine treatment measures, because of fetal distress (32 cases), placental abruption (1 cases), other factors (12 cases), cesarean section in 45 cases, the rest 35 cases of natural childbirth. Conclus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patients, help patients with 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 and smooth through pregnancy, perinatal periodand puerperium.
Key words:Pregnancy; Hypertension; Nursing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子癇、慢性高血壓并發子癇前期以及慢性高血壓。我國發病率為9.4%,國外報道7%~12%。本病嚴重影響母嬰健康,是孕產婦和圍生兒發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臨床表現為妊娠期20周后出現高血壓、水腫、蛋白尿。輕者可無癥狀或輕度頭暈,血壓輕度升高,伴水腫或輕度蛋白尿;重者頭痛、眼花、惡心、嘔吐、持續性右上腹痛等,血壓升高明顯,蛋白尿增多,水腫明顯,甚至昏迷、抽搐[1]。
1 臨床資料
收集從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來院,經檢查確診為妊娠期高血壓疾病80例,年齡24~42歲,平均年齡33.7歲,符合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診斷標準。其中妊娠期高血壓16例,輕度子癇前兆59例,重度子癇前兆5例;初產婦53例,經產婦27例。
2 臨床護理
2.1日常護理 囑患者以左側臥位為主臥床休息,保證8~10h/d的睡眠,左側臥位易改善體循環血量,改善胎盤血供,偶爾右側臥位可以替換左側臥位,但避免平臥以預防仰臥綜合征。正常飲食但應以清淡為主,攝鹽量約7g/d左右,脂肪攝入低于60g,增加蛋白質攝入,攝入應達到100g/d左右以滿足機體需要。引導患者調節情緒、穩定患者心情、緩解緊張情緒、避免情緒波動。
2.2監測護理 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具體內容如下,自覺癥狀監測:有無頭痛、眩暈、嘔吐等癥狀;生命體征監測:入院后至產后48h內1次/4h監測血壓,患者呼吸,脈搏,心率,日計數胎動,聽胎心1次/2h以及有無腹水、水腫以及心理變化等;輔助檢測監測:記錄日液體出入量;定期送檢血、尿常規標本,監測尿蛋白量以及出凝血時間等常規生化指標;并發癥監測:有無胎盤早剝、胎兒窘迫、呼吸困難,陰道流血等等。
2.3用藥護理 硫酸鎂作為首選解痙藥,常用于子癇先兆、子癇等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患者中。在用藥中要嚴格控制總用量在25~30g/d。用藥前及用藥過程中必須檢測:膝腱反射存在;呼吸大于16次/min;尿量大于25ml/h或日尿量大于600ml/h;備好10ml的10%葡萄糖酸鈣注射液,一旦產生鎂中毒應在3min以上將葡萄糖酸鈣靜推。囑咐使用鎮靜劑患者絕對臥床以免產生性低血壓。嚴密監測使用降壓藥患者血壓并控制降壓藥物滴速,避免因血壓降低幅度過大引起腦出血或胎盤早剝。使用利尿劑患者要注意監測血容量避免電解質紊亂。
2.4分娩期護理 自然分娩患者,密切觀察產程進展,盡量縮短第二產程,在第三產程是注意檢查胎盤,胎膜。注意保護會陰以及陰道流血情況,預防產后出血,在整個自然分娩過程中密切監測胎心,一旦發生胎兒宮內呼吸窘迫征應盡快轉入剖宮術以結束分娩。剖宮產分娩患者,術前應加強心理護理消除患者緊張情緒,術前及術中密切監測胎心,做好術中以及新生兒護理。
2.5產褥期護理 分娩后48h內仍是子癇可能發作的時期,因此產后盡量營造安靜的休息環境,限制家屬探望患者次數,產后48h內應每4h測量血壓一次。注意產科護理,觀察子宮收縮情況以及惡漏情況,預防產后感染。
2.6搶救護理 對于子癇發作患者應做好搶救護理,將患者安排到獨立、安靜的病房,避免聲光刺激;做好呼吸道護理保持患者呼吸道暢通,并給予氧氣,預防舌唇咬傷或舌后墜以及口腔分泌物吸入造成呼吸困難;防治患者墜床;密切注重患者生命體征,記錄24h出入量,預防并發癥的發生;注意先兆流產。
3 結果
80例妊娠期高血壓患者進行包括吸氧、鎮靜、解痙、降壓藥物等常規治療后。行剖宮產分娩45例,原因包括胎兒宮內窘迫32例,胎盤早剝1例,其他因素12例。患者自然分娩35例,其中胎頭吸引加會陰側切21例。
4 結論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作為產科常見疾病,其治療目的及原則是爭取母嬰平安度過圍生期,采用合適母嬰的方式終止妊娠。因此加強妊娠期高血壓產婦的臨床觀察和護理,采取切實有效的具體措施直接影響母嬰預后 [2]。作為護士在日常護理妊娠期高血壓患者中應注重與其相關的護理問題:①強加日常護理預防母嬰傷害:對于妊娠期高血壓患者,當發生子癇抽搐時易造成咬舌、氣道異物吸入等二次傷害;對于胎兒因母體血壓長期維持在高壓狀態,易造成胎盤血流量改變、胎盤功能下降、發生胎盤早剝從而導致胎兒宮內呼吸窘迫甚至乏氧胎死宮內等;②遵守醫囑:強調孕婦采用以左側臥位為主進行靜臥休息,給予氧療改善血氧含量,糾正組織缺氧,及時準確使用藥物,觀察用藥的效果預防用藥副作用;③加強圍生期護理,密切觀察病情:包括及時記錄血壓、液體出入量、胎心聽診、胎動計數、及時送檢各項檢查樣品等。④完善婦產科護理知識結構,提高護理工作質量,指導家屬進行日常一般護理。⑤培養責任心,用患者及家屬能夠理解的語言介紹病情,在患者面前樹立良好的工作作風,利用自身行功和親切語言撫平患者焦慮緊張情緒。
總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作為妊娠期常見的特有性疾病,在護理工作中,我們要以嚴謹工作作風,全面專業的護理技術,平易近人的態度,多元化提高妊娠期高血壓患者護理質量,幫助產婦平穩度過妊娠期、圍生期以及產褥期[3]。
參考文獻:
[1]樂杰.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91-93.
【關鍵詞】 妊娠期糖尿病;護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304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4-2053-02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首次發生或發現的糖代謝異常[1],占糖尿病孕婦的90%以上,其發病率世界各國報道為1%-14%,我國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率為1%-5%[2],近年有明顯增高趨勢。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多數于產后糖代謝能恢復正常,預后良好。但糖尿病孕婦孕期血糖如未得到很好的控制,病理性妊娠和新生兒患病率明顯增加,其中包括先天性畸形、流產、早產、胎兒生長受限、巨大胎兒、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孕婦感染、血壓增高、產程延長和羊水增多等,對母嬰均有較大危害,須引起臨床重視[3]。因此,開展積極有效的護理,使妊娠糖尿病患者平安度過妊娠期,保障母嬰健康是護理工作的重點。
1 妊娠期糖尿病的門診篩查
GDM孕婦常無明顯癥狀,空腹血糖有時可能正常,容易造成漏診,延誤治療。目前多數學者建議在妊娠24-28周進行OGTT試驗。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試驗中,空腹及服糖后1、2小時的3次血漿葡萄糖血糖值分別為5.1mmol/L、10.0mmol/L和8.5mmol/L,任何一點血糖值達到或超過上述標準即診斷為GDM[2]。
2 妊娠期護理
2.1 心理護理 大多數患者缺乏糖尿病妊娠相互影響的有關知識,一旦確診有妊娠期糖尿病就會表現為情緒不好、煩躁不安、焦慮、緊張、擔心胎兒的情況等,再者妊娠期反復進行檢查和治療進一步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負擔[3]。醫務人員首先需要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并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和受教育程度有針對性地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溝通,鼓勵患者宣泄情感,訴說自身感受,及時矯正錯誤認識,減輕心理負擔,正確面對疾病。其次,醫護人員應向患者及家屬進行GDM相關知識的宣教,家屬的積極參與可提高疾病治療效果,也是重視家庭和諧與健康[4]。通過良好的心理護理,GDM患者均能遵醫囑定期產前檢查,積極配合各項治療。
2.2 飲食護理 調整飲食是治療GDM的最基本方法。理想的飲食控制目標:既能保證和提供妊娠期間熱量和營養需要,又能避免餐后高血糖或饑餓性酮癥出現,保證胎兒正常生長育。飲食干預主要包括孕婦總熱量的計算、餐次分配、每餐比例確定、飲食結構以及個體化指導、定時隨訪。董薔[5]等認為①每天熱量分配:主張少食多餐,將每日餐次定為6次,包括正餐3次(早餐20%,中餐30%,晚餐30%),正餐間的茶點3次(上午5%下午10%,晚上5%)。②熱量計算:妊娠早期總熱量為標準體質量×熱量指數,妊娠中期總熱量為標準體質量×(熱量指數+630kJ),妊娠晚期總熱量為標準體質量×(熱量指數+1470kJ)。標準體質量(kg)=身高(cm)-105(若身高>165cm則減去100),正常變異范圍為±10%,≥10%為超重,≥20%為肥胖。孕婦多為輕體力勞動者,如低體質量(120%標準體質量),熱量指數為105kJ/(kg?d)。③食譜結構:碳水化合物占50%-60%,主要來自米、面等主食;蛋白質占20%,應供應充足,優質蛋白占1/2以上,主要來自魚類、禽類、肉類、蛋類、奶類及豆制品等;脂肪占25%,不超過總能量的30%,主要來自肉類及烹調用油等。飲食主要以蔬菜、豆制品、瘦肉、水產品、蛋、奶為主,限制甜食,患者盡量不吃水果,用黃瓜、番茄等蔬菜來代替水果。若吃水果,僅限于獼猴桃和柚子,且需要換算為主食。牛奶于孕中期為200-400mL/d,孕晚期為400-600mL/d,選用低脂牛奶。蔬菜每日攝入不少于500g,綠色蔬菜不小于60%,每日攝入鹽5-6g。飲食控制是否合適,還要進行血糖及尿酮體的檢測。
2.3 運動療法 適當的運動可減輕患者的胰島素抵抗,提高人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促進葡萄糖的利用,增加細胞內糖代謝,降低游離脂肪酸,從而降低血糖,同時增強體質,有利于控制體重。但應避免空腹和劇烈運動。運動量及運動的種類應因人而異,以不引起胎兒窘迫或子宮收縮為佳[6]。運動的方式可選擇散步或中速步行、打太極拳、適當做家務等,每天飯后持續20-40min,不引起孕婦疲勞為宜[7]。運動療法可作為妊娠期糖尿病的輔助治療方法,提高藥物治療的效果[8]。
2.4 藥物治療 通過生活方式的干預,血糖仍不能達到正常水平者,需要應用降糖藥物,而口服降糖藥可通過胎盤影響胎兒,但胰島素不易通過胎盤,對胎兒較為安全,因此,妊娠期間主張給予胰島素治療[9]。向需要胰島素治療的患者講解注射胰島素的必要性、方法及目的,告知胰島素對孕婦及胎兒無毒副作用,不能自行改量或停藥。胰島素的用量及用法決定于孕婦的孕周、體重、血糖等,用藥須遵醫囑精確計算,防止酮癥酸中毒或低血糖的發生。治療過程中嚴密監測血糖,按時進食,告知患者低血糖的癥狀,身邊常備糖塊,出現低血糖趕快吃糖。根據血糖監測結果調整胰島素用量[10]。
2.5 母兒的監護 蘇鳳英認為[11]加強產前檢查,28周以前每2周檢查1次,28周-36周每周檢查1次,如有特殊情況增加檢查次數,必要時住院監測治療。除監測血糖外,加強孕婦血壓、肝腎功能、血脂、尿常規、尿蛋白定量及眼底檢查。密切觀察胎心音情況。教會孕婦自數胎動,每天早、中、晚各1次,每次1h,將3次胎動數相加再乘以4,求得12h胎動數,若小于10次或胎動數少于原胎動數50%而不能恢復者,表示宮內缺氧需及時處理,同時行NST,了解胎兒宮內儲備功能,定期行B超檢查,監測胎兒、羊水及胎盤成熟度,查孕婦血中胎盤催乳素水平及尿雌三醇值測定,了解胎盤功能情況。孕36周后住院監護,觀察孕婦及胎兒情況。
3 分娩期護理
3.1 分娩時機和分娩方式的選擇 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情況,綜合考慮終止妊娠時期,根據孕婦全身情況、血糖水平、有無并發癥及胎兒胎盤情況,除有合并癥外,盡量延長孕周至38周,有剖宮產指征時及時剖宮產終止妊娠,無剖宮產指征可待自然分娩[12]。
3.2 產時監測 血糖控制正常,無并發癥,可經陰道分娩。分晚期由于子宮肌肉的收縮活動,消耗大量糖原,臨產后產婦進食減少,血糖波動大,難以控制,此時容易發生低血糖酮癥酸中毒。血糖必須嚴密監測,可由靜脈輸液提供熱量及液體,每4h監測血糖、尿糖、尿酮體,保持血糖不低于5.6mmol/L,以免發生新生兒低血糖[13]。GDM患者因糖利用不足,能量不夠,常伴有產程進展緩慢或子宮收縮不良導致產后出血。待產過程中密切觀察產程進展,注意子宮收縮強度,宮口開大情況,避免產程延長。產程中同時嚴密觀察胎心變化及有無胎兒宮內缺氧表現。發現異常及時處理,必要時行剖宮產術結束分娩,保證母嬰安全。
4 產褥期護理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因糖利用不足,能量不夠,常伴有產程進展緩慢或子宮收縮不良,致產后出血[14]。產后密切觀察子宮收縮情況,順產后產房觀察2h,排空膀胱,預防產后出血發生,預防產褥期感染。此期孕婦容易并發感染,加之高血糖引起細菌容易繁殖,故加強各系統的抗感染措施十分必要。產后應及時應用適當抗生素預防感染。每日定時測量體溫,體溫正常3d以上方可考慮停用。注意觀察病人腹部及會傷口情況、子宮復舊情況及惡露的性狀、氣味等,腹部傷口每日換藥,會陰傷口每日予碘伏抹洗2次。保持病人外的清潔干燥,勤換消毒會陰墊[15-16]。
5 新生兒護理
糖尿病產婦娩出的新生兒抵抗力低,均按高危兒處理,24h嚴密監測。為預防低血糖,在新生兒出生30min則需要預防性喂服50%或25%葡萄糖水,劑量在6-12mL,之后間隔6h,對血糖測量1次,待穩定后停止,保持新生兒血糖值在2.2mmol/L以上;并對新生兒狀態、呼吸、肌張力等進行觀察,需要時可靜滴6-8mg/(kg?min)的葡萄糖,且把握好靜滴速,并注意保暖和給氧。發現新生兒低血糖、呼吸窘迫、低血鈣癥、高膽紅素血癥等,立即通知醫生,并做好各種治療和搶救工作[17-18]。
6 出院指導
保持會陰及全身皮膚清潔,3個月內禁止性生活;告知避孕方法,強調落實避孕措施;鼓勵產婦堅持母乳喂養,產后參加積極有益的運動,控制體質量,有助于延緩糖尿病及并發癥的發生,加強隨訪與指導;進食全面,注意飲食的管理,并遵醫囑監測血糖;產后42天來院體檢,有特殊情況及時就診。特別注意復查,妊娠糖尿病患者多數于產后能恢復正常,但以后發生2型糖尿病的機會增加所以在產后6-12周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復查[19]。另外,有條件的醫院或者社區可建立GDM和GIGT產婦產后隨訪檔案,及時與內分泌科交接,定期隨訪,早期發現、早期干預、早期治療,阻斷糖尿病的進展,防止并發癥發生,提高生命質量[20]。
7 小 結
妊娠合并糖尿病是一個復雜的生理、病理變化,對母嬰的危害性極大,使孕產婦圍產期的風險加大,也增加了各類并發癥的發生率,因此做好相應的產科護理極為重要。現代醫學對于妊娠期糖尿病投以更多關注的目光,其管理目標已經由以往的保證母嬰存活,轉變為不僅要保證妊娠的正常結局,還應給母親和胎兒建立一個環境,使他們不會處在和糖尿病相關的危險環境中[16]。降低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子代糖尿病的發生率這項任務仍很艱巨,需要我們醫護人員更多地抓好孕前甚至是婚前的健康宣教環節。
參考文獻
[1]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Conference on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Summary and recommendation[J].Diabetes,1991,40(Suppl):197-201.
[2] 謝幸,荀文麗等.婦產科學[M].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75.
[3] 龍玲,蔣紅梅等.妊娠期糖尿病的觀察與護理進展[J].中國醫藥指南,2013,6(20):113-114.
[4] 徐桂民.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良心理情緒特征及心理護理干預[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0):18-19.
[5] 董薔,崔丹等.[J].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的循證護理[J].護理學報,2011,18(1B):31.
[6] 米念榮,孟超.妊娠期糖尿病治療進展[J].國際婦產科學雜志,2010,12(37):6.
[7] 于永琴.妊娠期糖尿病的診治及護理進展[J].當代護士,2013,(8):21.
[8] 張菁.[J].運動療法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觀察[J].天津護理,2012,20(1):12.
[9] 江仁美等.妊娠期糖尿病病人胰島素治療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0,8(9):2362.
[10] 潘利云,何云.妊娠期糖尿病綜合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吉林醫學,2013,34(11):2162.
[11] 蘇鳳英.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護理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8,30(3):339-340.
[12] 付萍等.妊娠期糖尿病的圍產期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09,4(14):202.
[13] 張麗英.糖尿病妊娠分娩期的觀察護理[J].醫學信息,2010,23(7):2475-2476.
[14] 李明子.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8,(23):101.
[15] 譚亞杰等.妊娠期糖尿病病人的臨床護理及健康教育探討[J].全科護理,2010,8(12):3291-3292.
[16] 張愛華等.糖代謝異常孕婦圍生期規范化護理進展[J].護理與康復,2011,10(9):764-766.
[17] 張愛華等.妊娠期糖尿病孕期產后及嬰兒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5):1164.
[18] 廖芳.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圍產期的臨床護理[J].航空航天醫藥,2010,11(21):2086-2087.
[關鍵詞] 動態血糖監測;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結局
[中圖分類號] R714.25[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3-7210(2014)06(a)-0143-04
Effect of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 to pregnancy outcome in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WANG Juan1 CHEN Xuejing1 YANG Xiangju1 CHEN Liuhua1 GUO Zhongqiu1 WANG Xiumei2 CHEN Yuhua1
1.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Longga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518172, China; 2.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 and Obstetrics, Henggang People's Hospital in Longgang District of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51817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pregnancy outcome in GDM patients by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 (CGMS).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GDM in Longga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 City 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2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group A was treated with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for 24 h, group B was treated with normal peripheral blood sugar checking without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The indexe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①the occurrence rate of perinatal complications of 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 premature birth, intrauterine infection, polyhydramnios, premature rupture of fetal membranes, cesarean delivery in pregnant women of the two groups; ②the occurrence rate of hyperbilirubinemia, hypoglycemia, perinatal death, asphyxia neonatorum, fetal macrosomia, weight and gestational age in newborn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①The occurrence rate of 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 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 intrauterine infection, polyhydramnios, premature rupture of fetal membranes, caesarean section in group B [13.33% (4/30), 6.67% (2/30), 6.67% (2/30), 6.67% (2/30), 10.00% (3/30), 53.33% (16/30)]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A [6.67% (2/30), 3.33% (1/30), 0.00% (0/30), 0.00% (0/30), 3.33% (1/30), 40.00% (12/30)],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②The hyperbilirubinemia, hypoglycemia, newborn weight, neonatal asphyxia, fetal macrosomia in group B [13.33% (4/30), 6.67% (2/30), (3345±512) g, 6.67% (2/30), 6.67% (2/30)]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A [6.67% (2/30), 0.00% (0/30), (3045±460) g, 0.00% (0/30), 0.00% (0/30)],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It is able for CGMS to provide the early dynamic blood sugar monitoring for GDM patients, it also can provide more accurate blood sugar basis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it is one of the methods to reduce the maternal complications and complications effectively.
[Key words]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Pregnancy outcome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妊娠前糖代謝正常或僅潛在糖耐量減退,妊娠中、晚期出現或發現的血糖升高[1]。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及膳食結構改變,糖代謝異常的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2],GDM孕婦產后患糖尿病的風險為正常人群的4倍左右[3]。因而臨床中對于發現診斷治療GDM并予以早期及時的干預措施對母嬰健康及妊娠結局意義重大。動態血糖監測系統(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因其能連續24 h對患者血糖水平的變化及時采集的特點,故能有效地反映患者的血糖異常及波動規律[4]。本研究著重于CGMS對GDM的意義,通過監測組干預與非監測患者的比較,力求探討其在GDM中對妊娠結局的作用及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深圳市龍崗區人民醫院產科門診轉入內分泌代謝科、達到GDM診斷標準[5]的患者共計60例,其中初產婦33例,經產婦27例;年齡20~40歲,中位年齡29.7歲。對所有GDM孕婦分為兩組:①動態血糖監測組(A組):共30例;②未予動態血糖監測組(B組):僅行末梢血糖監測,4~7次/d,未行動態血糖監測。兩組孕齡、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孕24~28周行常規糖篩查試驗,將75 g無水葡萄糖溶于250~300 mL水中口服,分別于0、1、2、3 h后檢測靜脈血糖值,4個時間點血糖值上限分別為5.3、10.0、8.6、7.8 mmol/L,其中一項異常可診斷GDM。妊娠期血糖控制標準:空腹、餐前或睡前血糖3.3~5.3 mmol/L,餐后1 h血糖≤7.8 mmol/L,餐后2 h血糖≤6.7 mmol/L[5]。
1.3 動態血糖監測
將CGMS探針頭保存在2~27℃的環境中,有效期6個月。探頭植入部位常規選擇為雙側上臂三角肌下緣,75%酒精消毒皮膚后將其植入患者皮下。調選電流至20~200 nA為探頭所需電流后,用3M透明敷料將其固定。系統初始化60 min后進行第1次末梢手指取血,記錄血糖值并輸入動態血糖監測系統中。常規需要監測72 h后下載數據,運行MiniMed Solutions CGMS Sensor軟件系統進行數據處理,下載數據到計算機并保存。
1.4 治療方法
由于妊娠期糖代謝發生一定的變化,所以妊娠期血糖控制方法與非GDM不完全相同。常規上根據空腹及餐后2 h值GDM分為A1和A2級,因而干預方式亦不同,①A1:孕婦在無明顯饑餓感的情況下,空腹血糖
1.5 觀察指標
統計所有孕婦的病歷資料(包括孕齡、血糖水平);比較兩組孕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早產、宮內感染、羊水過多、胎膜早破、剖宮產等并發癥發生率;統計并比較兩組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低血糖、圍生兒死亡、新生兒窒息、巨大兒的發生率,比較兩組新生兒體重及新生兒胎齡情況。。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SPSS 13.0對數據進行分析,正態分布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獨立樣本的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孕產婦主要并發癥比較
將兩組患者的主要并發癥進行比較,B組的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早產、宮內感染、羊水過多、胎膜早破、剖宮產等發生率明顯高于A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可見CMGS在指導GDM患者合理治療并降低不良妊娠結局中具有重要臨床意義。見表1。
表1 各組孕產婦主要并發癥比較[n(%)]
注:與A組比較,*P < 0.05
2.2 兩組圍生兒情況比較
兩組圍生兒的并發癥進比較,B組高膽紅素血癥、低血糖、新生兒體重、新生兒窒息、巨大兒等項均明顯高于A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可見CMGS在指導GDM患者圍生兒并發癥中具有重要臨床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圍生兒情況比較[n(%)]
注:與A組比較,*P < 0.05
3 討論
妊娠期婦女由于機體代謝及激素水平的需要,相對易出現胰島素抵抗與分泌不足,導致妊娠期婦女出現不同程度糖耐量異常的概率較其他時期要高;目前由于生活水平的改善及孕婦運動量的減少,更進一步會促進GDM的發生。而在整個妊娠過程中,如妊娠早期血糖異常可造成孕婦自然流產、新生兒畸形和新生兒發育異常等情況;而妊娠中后期的高血糖可導致巨大兒的發生及新生兒肺發育成熟受累、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低血糖、新生兒低鈣血癥、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等情況,嚴重影響母嬰健康。
研究報道,GDM診斷不及時,治療方式不恰當或血糖控制不達標,是直接導致母嬰并發癥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羊水過多、胎膜早破、宮內感染、巨大兒、圍生兒死亡等因素均被認為是對妊娠造成不良結局的主要相關因素。同時研究結果顯示,糖尿病病程的長短與妊娠婦女血糖能否有效控制有相關性[6]。妊娠期母嬰并發癥及圍生兒病死率與血糖水平有相關性[7]。因而研究如何有效地控制妊娠期孕婦的血糖異常,及時有效地采取最恰當的干預措施,對于降低妊娠期母嬰不良結局有著重要的臨床價值。
CGMS是由葡糖糖感應器、線纜、血糖記錄器、信息提取器和分析軟件五部分組成。記錄器通過線纜每10秒接受1次信號,5 min/次將獲得的平均值轉換成血糖值儲存,每天能記錄288個血糖值。72 h后取下感應器,利用相關分析軟件可獲得受檢者連續3 d內血糖動態變化情況。監測期間每日輸入至少4次指尖血糖值進行校正,并輸入可能影響血糖波動的影響因素。其可監測的血糖濃度范圍為2.2~22.2 mmol/L,并可發現無癥狀的高血糖和低血糖[8-10]。研究結果顯示CGMS能全面客觀地反映血糖變化規律,對于發現有無臨床癥狀的高血糖和低血糖,積極采取護理干預措施,保證母嬰的安全有著較好的臨床意義[11-18]。本研究結果顯示:CGMS血糖監測圖譜能讓GDM患者直觀地了解生活方式對血糖的影響,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同時,CGMS血糖監測可以為GDM的治療提供個性化的血糖依據,從而使妊娠期母兒并發癥、合并癥明顯減少:妊娠期母親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早產、宮內感染、羊水過多、胎膜早破、剖宮產的發生比率明顯低于未予動態血糖監測GDM者;新生兒低血糖、新生兒窒息、巨大兒率、高膽紅素血癥發生66例、新生兒體重等明顯低于未予動態血糖監測GDM者。故CGMS能為需要治療的GDM患者提供早期的動態血糖監測,并為后續的治療提供更準確的血糖依據,是有效降低母嬰并發癥和合并癥的監測方法之一。
[參考文獻]
[1]豐有吉,沈鏗.婦產科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140-143.
[2]Dabelea D,Snell-Bergeon JK,Hartsfield CL,et al. Increasing prevalence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over time and by birth cohort:Kaiser Permanente of Colorado GDM Screening Program [J]. Diabetes Care,2005,28(8):579-584.
[3]Gunderson EP,Quesenberry CP,Jacobs DR,et al. Longitudinal study of prepregnancy cardiomelabolic risk factors and Subsequent risk of gestational diabeles mellitils [J]. Am J Epidemiol,2010,172(10):1131-1143.
[4]王玉英.有效監測妊娠期血糖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16):2446-2448.
[5]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1:47-49.
[6]Lapolla A,Dalfrà MG,Fedele D. Diabetes related autoimmunity in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is it important? [J]. Nutr Metab Cardiovasc Dis,2009,19(9):674-682.
[7]馬臨秀.妊娠期糖尿病治療時機與母嬰預后的關系[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23):3692-3693.
[8]李淑華,陳小燕,周玉蘭,等.CGMS引導下個體化護理干預在糖尿病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2, 50(10):112-114.
[9]李麗娟,李瓊,魏玲,等.亞高原高血壓與糖尿病的關系[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9):1-2.
[10]胡美嬌.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功能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2,50(5):98-99.
[11]劉輝光.糖化血紅蛋白在妊娠糖尿病診斷與監測及療效評價中的應用研究[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3):17.
[12]吳靜,薛耀明,李晨鐘,等.利用動態血糖監測系統觀察妊娠糖尿病患者孕中晚期的血糖漂移[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0,18(6):449-451.
[13]戴梅.全面干預護理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的影響[J].西部中醫藥,2013,26(7):109-111.
[14]梁偉.護理干預在2型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西部中醫藥,2013,26(12):128-129.
[15]張艷玲,高文菊.系統性干預對糖尿病并發癥發生發展的影響[J].西部中醫藥,2013,26(12):81-82.
[16]謝翠華,沈潔,李際敏.中晚期妊娠糖尿病患者應用動態血糖監測系統的價值評估[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 24(6):12-14.
[17]李茂宇,賀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檢測及臨床意義[J].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13,34(3):461-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