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2 17:11:0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學新生學習計劃,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地方本科院校新生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研究,是提高他們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關鍵。本文通過自主學習內涵的介紹和對地方本科院校新生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現狀分析,對其自主學習能力培養進行探索;通過多種方法來培養大一新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興趣和調動其學習動力,幫助其樹立學習目標和學習信心,給予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方面的指導。
關鍵詞:
地方本科院校;大學英語;自主學習
近些年來,我國出現了一大批地方本科院校,其數量約占全國本科院校的80%以上,占全國高等院校的1/3以上。地方本科院校的數量非常龐大,遠遠地超過了重點類本科院校的數量。地方本科院校的主要職能也與重點本科院校是有所不同的,它們主要服務于當地的地方經濟發展和當地的社會發展,并擔負了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的重任,是我國高等教育中的主力軍。地方本科院校與重點類本科院校的另一個不同之處,就是地方本科院校一般處于地級市,相對于重點城市和省會城市來說要偏遠。它們在辦學條件、生源質量、就業率和社會影響度等方面都比重點本科院校和省會城市的其他本科院校要落后。地方本科院校學生的學習心態和積極性必然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大一的新生在這方面就更為明顯。隨著全球的國際合作和發展,英語在當今社會所起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英語已成為一名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所必須具備的技能之一。大學英語這門基礎必修課程是針對非英語專業學生開設的,主要以培養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應用能力為目標,是培養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的重要方式。然而,目前大學英語的現狀是“費時低效”,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不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比較差,沒有達到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和英語應用能力的目的。因此,如何改變當前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是一個需要迫切解決的重要問題。針對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我國教育部頒布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它明確指出:“自主學習能力是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之一,教學模式改革成功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學生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形成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這個要求體現了培養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是英語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提高大學英語教學的質量,關鍵在于提高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特別是大一新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
一、自主學習的內涵
“自主學習”這個概念是在19世紀80年代初由Holec提出。Holec(1981)認為自主學習是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對“自主學習負責的一種能力”,這種能力是“潛在的、在特定環境中可以實施的能力”。自主學習主要包括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和社會情感三個方面的內容,主要表現為五個學習過程:?(1)確定學習目標;(2)確定內容進度;(3)選擇方法技巧;(4)監控學習過程;(5)評估學習進程。學習動機是學習者為了達到一定的學習目標所采取的行動,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內在的動力。Littlewood認為學習動機是自主學習的關鍵和主要驅動力。學習策略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技巧和方法。社會情感指社會為學習者創造更多的接觸語言的機會。
二、地方本科院校新生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現狀
地方本科院校的新生大多是高中畢業生,這類學生已習慣于中學的灌輸式的學習方式,在學習上主要依靠老師,對自己的管理和約束能力非常差。進入到大學后,失去了家長和老師的嚴格管理,內心比較迷茫,沒有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大一新生在英語學習方面更是如此,對英語的學習沒有信心,學習興趣不高,學習動力不足,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比較差。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英語自主學習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
地方本科院校的大一新生大多數來自農村,家境都不太好,能讀大學已經是他們讀書的最終目標。只有少數學生打算大學畢業后繼續深造。因此,大部分新生在進入大學后,內心很迷茫,沒有新的英語學習目標。
(二)英語自主學習的學習動機不強。
對于很多非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由于長期受中學應試教育的影響,他們以前學習英語的目的只是為了能順利通過考試和升學,很少有學生是真正想把英語學好,來滿足未來職業中的英語需要。然而進入大學后,沒有了升學和考試的壓力,他們就沒有了新的學習目標。再加上擺脫了家長和老師的嚴格管束,自我約束的能力又差,思想一放松,學業就開始荒廢。他們學習英語的動力遠遠不足,這是地方本科院校大一新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差的一個主要原因。
(三)英語自主學習的信心不足。
很多新生覺得地方本科院校的辦學水平不好和學校名氣小,容易出現不自信和自暴自棄的現象。而且又是非英語專業學生,他們認為自己英語基礎不太好,所以一般只有在老師的指導下才進行英語學習。甚至有部分英語基礎差的學生幾乎要放棄英語學習,平常課堂上也不愿意開口說英語。他們認為考英語四、六級是根本不可能的,就干脆直接放棄,在整個大學期間,他們都不報名參加任何英語相關的考試,更別提英語的自主學習了。
(四)英語自主學習策略的缺乏。
經過多年的英語學習,地方本科院校的大一新生具備一些基本的英語學習方法。但是大部分新生習慣于中學老師指導下學習的學習模式,進入大學后,他們只是在上課時機械地跟著老師的進度,被動地學習,課后幾乎沒有英語自主學習的學習計劃。而大學英語不管是從難度還是深度方面都遠遠高于中學英語水平,但他們課后很少自覺地操練英語,更不會去閱讀英語報紙和雜志,通過網絡和其他資源進行自主學習來擴展自己的知識,也不知道怎樣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英語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即使有部分新生有一些學習計劃,但他們沒有根據自身的英語水平來制定合適的學習計劃,導致有時目標定得太高,最后實現不了。再加上手機和網絡的影響,新生經常邊玩手機邊學習,對自己的學習無法自控,學習策略比較缺乏,英語自主學習較難進行。
三、地方本科院校新生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探索
通過對地方本科院校大一新生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現狀分析,可以看出地方本科院校大一新生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比較弱,存在很多原因和問題。而在大學英語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大一新生的,他們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將會影響整個四年大學英語學習。因此,通過對大一新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進行一系列的探索,以此來提高地方本科院校大學英語的教學質量。運用多種方法來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探索英語自主學習的策略和方法。
(一)調整《大學英語課程標準》,注重培養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
根據職業崗位群對英語應用能力的要求,對《大學英語課程標準》進行調整,由傳統的“知識傳授”向“能力培養”轉變,突出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明確學生未來的發展方向和職業所需要的英語方面的能力,使學生英語學習的目標更明確,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
(二)鼓勵新生樹立明確的英語學習目標,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英語自主學習
沒有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的學習,是盲目的學習。教師可引導學生意識到大學英語學習和中學英語學習有很大的不同,不再是老師“手把手教”、“學生被動接收”的教學模式,而是在英語老師傳授的方法的指導下,學生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制定出適合自己的、具體的學習計劃,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英語自主學習。只有按照具體的學習計劃,循序漸進地學習英語,才能不斷地向學習目標前進,也才能不斷地體會到學習英語的樂趣,有了自主學習英語的動力。
(三)利用豐富的教學活動和多樣的教學模式,提高新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興趣
在大學英語課堂上,教師可以采用豐富的教學活動和多樣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好多媒體和網絡上的英語資源,讓新生真正地喜歡英語學習,以此來提高新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靈活利用互動式、任務型、以學生為中心、PBL(基于問題的教學)等教學模式,通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頭腦風暴、話題展示、口頭播報、團隊合作等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地融入到課堂活動當中,同時多鼓勵學生進行英語思維和英語表達,增加他們英語自主學習的信心。在課后可進行英語歌唱比賽、英語電影賞析、英語口語協會等豐富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真正體會到英語學習的樂趣,發自內心地想要學好英語,為整個大學的英語學習和自主學習打下基礎。
(四)幫助新生樹立英語學習的信心,激勵學生進行英語自主學習
針對有些新生對地方本科院校不滿而產生不自信的現象,學校和教師可引導學生了解學校的優勢和文化底蘊,使他們能夠對學校做出正確的評價。而對于那些英語學習沒有信心的學生,教師在教學和指導過程中需保持耐心,引導他們運用正確的英語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進行學習,對其表現多進行鼓勵性評價,尊重他們的個性和自尊心,幫助他們樹立起學習英語的信心,引導他們對自己進行正確的、客觀的認識,激勵他們正確地評價自己的英語水平和學習能力。
(五)指導正確的英語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讓學生進行有效的英語自主學習
事實上有很多新生已意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但因為自己英語基礎比較差,又不懂如何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進行有效的學習。因此,教師應在英語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上對新生進行指導,不僅要幫助指導學生樹立適合的英語學習目標,制定具體的英語學習計劃,而且要引導學生監控和正確評價自己的英語學習過程。同時給他們提供有效的學習方法來培養英語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能力,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地聽力、閱讀和口語訓練等,提高他們的英語應用能力。并鼓勵學生觀賞經典的英文電影和學唱英文歌曲,給他們提供一些英語學習網站,達到提高他們英語自主學習的興趣、拓展自己知識面和擴展視野的目的。
作者:習鴻燕 付娜 單位:宜春學院 江西制造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2]何基生.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內涵、構成及培養[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2(33).
[3]王玉芬.地方本科院校新生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云南開放大學學報,2014(9).
關鍵詞:網絡教學 自主學習 動機 學習策略 能力培養
1 引言
自主學習是建立在建構主義理論基礎之上一種新型的現代教學理念。它首先由Holec在20世紀80年代初引入外語教學領域。 Holec (1981)認為自主學習是學習者管理自己學習的能力。自主的學習者能根據自己的情況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式、監控學習過程、監控學習計劃的實施以及學習技能的運用和發展。學習者自主來自于學習者個人愿意承擔學習責任的意愿。自Holec之后,其它國外學者也就自主學習概念進行了界定,自主學習在全世界范圍內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并逐漸成為外語教學研究熱點。以下是對自主學習概念的簡要回顧和介紹。
Higgs (1988)認為,學習者自主是一個在一定的教學環境下的、學習者基本上不依賴作為教學管理者與方法提供者的教師而獨立完成學習任務與學習活動的過程。Zimmerman (1989)認為,自主學習從心理過程來說可分為三個階段:計劃階段、行為或意識控制階段和自我反思階段。Littlewood (1996)認為,自主作為一種能力包含能承擔抉擇責任的動機和信心,學習者具有獨立選擇的愿望和能力。所謂愿望就是指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負責的動機和信心;所謂能力指學習者具備為自己的學習做出選擇的知識及執行自己選擇的技能。 Benson (1997)認為自主學習應包括:獨立學習的行為和技能;指導自己學習的內在心理動機;對自己學習內容的控制。Ryan (1997)等人從社會心理學和社會語言學的角度探討自主學習,認為自主學習是學習者自我決定、自我調控的過程,不受他人的支配,但與他人可以有相互依存的關系,如教師的指點、同伴的幫助等。
綜合以上介紹,筆者認為自主學習著重強調了學習者的自主性,是以學習者為中心,通過教師引導和幫助,在同伴協作下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學習者要具備自己確定學習目標、學習內容,運用適當的學習方法和策略進行學習的能力。同時,學習者要能監控自己的學習計劃和學習過程并對學習效果進行評估。
在大學英語網絡教學中,自主學習模式具體表現為:學生在多媒體語言實驗室里通過聯網的計算機進行自主學習。教師作為教學的倡導者、設計者和監督者在學期開始制定總體教學目標。在學習過程中,教師通過教學系統記錄關注每位同學學習情況,適時地對學習出現問題的同學給予具體幫助和學習策略或方法指導。學生根據自身特點和個性化的學習需要自行制定學習計劃、安排學習進度、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策略自主學習。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學習過程進行自我調控,并對學習結果進行檢查和自我評價。
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深入,基于網絡的自主學習模式得到普遍運用和推廣。然而,自主學習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還有許多學習者和教師都不太了解。為了對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摸底,了解他們在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出現的問題,便于教師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筆者對深圳大學非英語專業的180名新生自主學習現狀進行了調查。
2 調查研究
2.1調查方法
本文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兩種形式對大學英語網絡教學學生自主學習情況進行調查。問卷設計以Holec及其它國外學者對自主學習的定義為基礎,參考魯子問、康淑敏教授(2008)《英語教學方法與策略》一書。同時,筆者根據被調查學生具體學習表現設計添加了部分問題項。問卷包含:學習者自主學習動機、態度、策略、自我監控和評價及網絡資源利用狀況5部分,共20項問題。學生根據自己情況回答:A是;B偶爾;C不是。回收問卷后,筆者對10名學生進行訪談,深入討論問卷問題,并就學生回答挖掘原因。
Oppenheim(1992)指出,試驗問卷能增加其可靠性、有效性和可實行性等作用。為了讓調查結果更準確,筆者在正式進行問卷調查前小范圍(10人)進行了問卷試驗(Piloting Questionnaire)。試驗問卷時學生提出了兩個問題,筆者針對問題首先修改了問卷,并在正式調查前對相關概念進行解釋,確保學生在完全理解問卷基礎上回答問題。
2.2調查對象
筆者對深圳大學非英語專業2010級新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目的是對新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摸底,今后在教學中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問卷在開學1個月后發給7個專業180名新生,回收有效問卷176份。
2.3調查結果與討論
加拿大著名心理學家Gardner (1985)把外語學習動機劃分為融合型動機(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工具型動機(instrumental motivation)兩類。融合型動機是指學習者對目的語群體有所了解或有特殊的興趣,希望與之交流,最終成為其中的一員。如問題1就屬于融合型動機。工具型動機是指學習者學習是為了達到某種實用目的或得到好處,他們視學好外語為找到好工作或獲得好生活的一種途徑。如問題2、3、4屬于工具型動機。從問卷結果看,絕大多數學習者(75.6%)學習英語是為了能更好就業,而學習英語是因為對英語和英語國家文化感興趣的同學僅占28.9%。這一數據表明工具型動機是非英語專業同學學習英語的最主要動機類型。
訪談中,筆者試圖找到學生對英語和英語國家文化興趣不高的原因。發現非英語專業同學學習英語主要是滿足自身發展需要,如過級、出國、就業、以英語為工具等。他們注重英語的適用性,對自己目前不能用到或不能直接用到的英語知識不感興趣。同時,有的同學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受挫,導致成績下降,這也是他們對英語失去興趣的重要原因。
學習者對自主學習的態度非常令人吃驚。多數同學(42.5%)喜歡自主學習這種教學模式。然而,超過半數同學(56.3%)認為自主學習對提高英語成績沒有幫助或偶爾有幫助(27.6%)。當問到覺得自己是否具備自主學習能力時, 43.7%的同學認為自己沒有自主學習能力,34.7%的同學認為自己偶爾具備自主學習能力。
大多數同學對自主學習這種教學模式持支持態度,接受并喜歡這種新模式。然而,普遍自主學習能力較弱。因此,新生覺得自主學習對提高英語成績沒有幫助可以理解。筆者總結了學生訪問中提到自主學習能力弱的原因:首先,接受問卷調查的同學是非英語專業新生,他們在高中接受應試教育,老師沒有培養過他們自主學習能力。其次,學生習慣在老師引導下學習,很少嘗試主動安排自己學習。再次,幾個同學提到,在中學很少有時間到多媒體英語學習中心學習。即使有也是在老師安排下進行聽力練習,沒有利用網絡自主學習機會。
調查顯示,能根據自己情況確定學習目標的同學占32.1%,多數同學(39.5%)不能或偶爾(28.4%)為自己確定學習目標。在制定學習計劃方面,除了老師規定完成的學習內容,有制定自己學習計劃的同學僅有16.3%,絕大多數同學(60.5%)沒有為自己制定。最后,多數同學(44.7%)不能根據自己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策略。
訪談中,筆者發現新生對教師依賴較多。他們認為英語學習主要依靠老師,學生按照老師要求完成各項任務既可,很少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自主學習。同時,很多同學對學習策略這一概念不了解,在學習中即使清楚自己的學習問題,也不能根據自己情況選擇學習方法和策略。這說明部分同學對學習策略認識不夠,不能靈活地把學習策略運用到學習過程中。
大學新生自我監控和評價情況總體較差。其中,能為自己建立學習檔案的同學人數最少(12.6%),能評價自己在自主學習過程中表現和進步情況的同學數量稍多(34.2%)。絕大部分同學沒有或偶爾對學習情況進行監控和評估。
筆者通過訪談發現,受訪同學在自主學習中普遍缺乏自我監控和評價意識,他們很少或沒有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監控、評價。他們認為這是老師的事,學生對學習進行監控和評價是他們高中階段沒有嘗試過的。當問到英語老師有沒有引導過你們進行自我監控和評價時,受訪同學一致表示沒有或偶爾。由此,我們可以發現,出現這種情況除學生自身原因,老師也有很大責任。學生主要缺乏教師必要的引導。
總體上看,新生對網絡資源利用情況并不理想。首先,新生對大學英語網絡教學系統各板塊功能了解不夠,僅46.3%的同學了解, 31.2%的同學偶爾了解,22.5%的同學不了解。這將直接影響他們自主學習進度和效果。
同時,面對豐富的網絡資源,能選擇對自己有用學習內容自主學習的同學占少數(28.9%)。其余同學均不能或偶爾能進行選擇。這再次說明了新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缺乏對自己和對網絡學習內容的了解。在訪談中,部分同學談到在網絡課上,他們主要完成老師規定的學習內容(即每單元的聽力練習),剩下時間沒有想過要去選擇其他內容自主學習。因此,教學系統學習資源利用率不高。
最后,調查發現,能有效使用大學英語網絡教學系統中師生交流平臺與教師交流的同學非常少(17.3%)。大部分同學沒有(46.2)或偶爾(36.5)在網絡學習中與老師交流。通過訪談,筆者歸納了三點原因:第一,部分同學認為在學習中遇到不懂的問題可以通過多聽幾次或結合正確答案分析的方法自己解決;第二,對于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有的同學采取放棄,有的同學和周圍的同學討論一下。把問題寫到討論平臺和老師交流,他們會有許多顧慮,比如:擔心問題太簡單,受到其它同學和老師的嘲笑等。第三,有同學指出,曾經給老師留言過,但等了兩周老師才回復。所以不能及時得到反饋也是學生放棄交流的原因。
3 調查結果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
3.1培養、激發學生融合型學習動機,增強自主學習能力
Gardner(1985)認為:融合型動機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語言學習動機,并與語言學習成績密切相關。這一動機持續影響學習者,激發學習者積極主動積累英語知識。因此,要提高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需激發他們的融合型學習動機,提高他們對英語本身和英語國家文化感興趣程度。教師在課堂上要加強對英語國家文化的教學,結合自主學習內容及學生日常交際需要有針對性的導入文化,把學生感興趣的文化內容,如:影視、宗教、政治等融入到語言知識學習中。只有把文化融入到教學中,才能讓學生全方位地了解英語國家,從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英語知識。
3.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策略
Oxford(1990)指出,語言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為了使語言學習更加成功、更加自主、更加愉快所采取的行動。本調查發現新生對教師依賴較多、對學習策略概念模糊、不能根據自己情況選擇學習策略等問題。這說明大學新生缺乏自主學習策略指導,不能靈活地把學習策略運用到學習過程中。因此,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培養,在課堂上把具體學習策略貫穿到學習任務中,從而起到引導和示范作用。讓學生從了解不同學習策略上升到靈活運用不同學習策略的高度。通過培養新生運用學習策略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
3.3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監控、評價
自我監控和評價是自主學習中非常重要的兩個環節,通過自我監控和評價學習者不斷完善自己的學習活動,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和自主學習能力。表四數據顯示大學新生自我監控和評價情況總體較差,調查結果向廣大教育工作者顯示了對大學新生進行自我監控、評價能力培養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鑒于新生還沒有系統接受過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在新生教學中,教師完全放手讓學生自我監控、評價學習情況很難做到,即使能做到,效果也不會太好。所以,必須有一個由教師參與的過度階段。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對學習內容和過程進行反思,發現自己學習的問題。同時,通過網絡教學平臺督促學生監控學習計劃和學習策略的實施情況,如出現問題或不合理地方,教師可給出學生具體建議,從而引導學生順利完成自我監控和評價。
3.4采取以形成性評價為主,終結性評價為輔的模式
建立學習檔案是開展形成性評價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它包括學生的各種測試成績、作業完成情況、教師評語、學習系統記錄的學生學習數據等日常學習信息。然而,學生對該項的實施情況較差(12.6%),這說明新生忽視了在學習過程中對自己進行評價,主要以終結性評價結果來衡量自己學習,對形成性評價認識或重視不夠。
本研究結果顯示,剛經歷過高考的大學新生對終結性評價非常重視。受高考影響,他們注重結果,對學習過程的評價和反思較少。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在今后教學中應加大學生對形成性評價的重視,采取以形成性評價為主,終結性評價為輔的模式。具體可通過增大平時成績所占總成績的比例,逐步加大學生對學習過程的重視。同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采取不同方式,如建立學習檔案;對自主學習活動進行評價等,多角度的開展形成性評價。
建構主義認為,應注重對學習者學習過程的分析和評價,體現學生主體地位,讓他們在評價過程中感受到學習樂趣。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也能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3.5通過引導、示范,提高網絡資源利用率
調查發現,新生不了解大學英語網絡教學系統各板塊功能。因此,在開學初對學生進行網絡系統使用培訓必不可少。這可以幫助新生更快適應網絡教學的新模式,同時,也可以提高他們自主學習效率。
除開對各板塊功能進行介紹,教師還應對網絡學習資源進行整合、分類,并結合各位同學的專業特點及今后職業規劃,有意識地引導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內容自主學習。充分體現網絡教學個性化、多樣化的優點。
最后,利用網絡平臺,加大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計算機的多方位交流對話。讓學生不再孤獨的學習,通過互動交流激發學習積極性。這印證了Dam (1995)的觀點:自主學習不僅僅依賴于個體,也依賴于群體。因此,交互、協商、合作對發展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十分重要。
4 結語
通過此次調查,筆者發現了新生在大學英語網絡教學中自主學習出現的許多問題,同時,深入挖掘其原因。總體來說,新生自主學習能力較低,提高他們自主學習能力將成為英語教學中急待解決的問題。但欣慰的是他們對自主學習這種教學模式持支持態度,接受并喜歡這種新模式。英語教師應了解新生自主學習遇到的困難和出現的問題,在今后教學中有針對性地給予引導和支持,發揮好設計者、引導者、監督者和促進者的作用。
參考文獻:
[1]Benson, P. The Philosophy and Politics of Learner Autonomy[C]. // P. Benson and P. Voller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London Longman, 1997.
[2]Dam, L. Learner Autonomy: From Theory to Classroom Practice[M].Dublin: Authentik, 1995.
[3]Gardner, R. C. 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 Role of Attitude and Motivation[M].London: Edward Arnold Publishers, 1985.
[4]Higgs J. Planning Learning Experiences to Promote Autonomous Learning:Developing Student Autonomy[M]. London: Kogan Page, 1988.
[5]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1.
[6]Littlewood W.“Autonomy”:An anatomy and a framework[J].System, 1996, 24(4): 427-435.
[7]Oppenheim, A. N. Questionnaire Design, Interviewing and Attitude Measurement[M]. London:Pinter Publishers Ltd, 1992.
[8]Oxford R. L.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Rowley, Mass: Newbury House, 1990.
[9]Ryan, R. et al. Nature and autonomy: An organizational view of social and neurobiological aspects of self-regulation in behavior and development[J].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1997, 9 (4):701-728.
[10]Zimmerman B. J. A social cognitive view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89, 81(3): 329-339.
[11]高一虹,周燕.大學基礎階段英語學習動機的發展――對五所高校的跟蹤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 2009,(3):113-118.
[12]郭曉寧.英語專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調查與分析[J].山東外語教學,2007,(3):71-75.
[13]桂詩春.我國英語專業學生社會心理分析[J].現代外語, 1986,(1):1-13.
[14]魯子問,康淑敏.英語教學方法與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15]王初明.應用心理語言學[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附錄:
深圳大學學生自主學習情況問卷調查表
請根據自己的情況回答:A 是B 偶爾C 不是
一、自主學習動機
1.學習英語是因為對英語和英語國家文化感興趣。
2.學習英語是為了能更好的就業。
3.學習英語是為了過級和英語考試拿高分。
4.學習英語是為了以英語為工具,閱讀英文資料了解其它學科知識。
二、自主學習態度
5. 喜歡自主學習這種教學模式。
6. 覺得自主學習對提高英語成績有幫助。
7. 覺得自己具備自主學習能力。
三、 自主學習策略
8. 能根據自己情況確定學習目標。
9. 除了老師規定完成的學習內容, 你有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
10. 能根據自己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策略。
四、 自我監控和評價
11. 能對學習內容和過程進行反思, 發現自己學習的問題。
12. 能管理學習計劃的實施, 并及時進行相應調整。
13. 能根據學習任務調整學習策略。
14. 能為自己建立學習檔案。
15. 能評價自己在完成學習任務中學習計劃的實施情況。
16. 能評價自己在完成學習任務中學習策略的使用情況。
17. 能評價自己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進步情況。
五、 網絡資源利用狀況
18. 了解大學英語網絡教學系統各板塊功能。
19. 能選擇對自己有用的學習資源自主學習。
關鍵詞:角色轉變;環境;生活;學習;心理調節;友情;愛情;學生組織;競賽;學業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22-0212-02
高考結束鐘聲敲響的同時,來自全國各地的高校新生懷揣對未來生活的憧憬來到大學。高校新生有著自己的基本任務,并且都扮演著自己的獨特角色。身處不同的生活環境,新的人際關系與高中截然不同。生活相對獨立,學習更加自主,管理模式更加新穎,人際交往更加復雜,這些對于高校新生都是一種新的挑戰和考驗。實現這一角色轉變成功與否,直接影響高校新生整個大學期間的學習生活以及自身的成長。同時也影響每一個高校新生的個人未來就業和事業。進入高校的新生主要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實現自己的角色轉變:第一,適應新的環境和生活。第二,適應新的學習。第三,建立適合自己的心理調節方法。第四,處理好友情、愛情與學業的關系。第五,有選擇性地參加學生組織,提高自身綜合素養。第六,積極參加科技競賽、主動參加各種項目,提升理論聯系實踐能力。
一、適應新的環境和生活
過去大學是高中生心目中的象牙塔,現今的大學是社會的縮影,已經從精英教育過度到大眾教育。所有高校新生遠離自己的親人和朋友,來到一個全新的陌生環境,到處都是陌生的校園、生疏的面孔,尤其對于缺乏獨立生活和集體生活的能力的大學新生,大多都會感到孤獨和寂寞。比較好的辦法是盡快融入自身所在的寢室、班級、學校這幾個“小社會”,適應這個新環境,廣泛參與以宿舍、班級、院系等為單位舉行的集體或團體活動。以寢室、班級為中心,結交室友的朋友、同學的同學,來逐步擴大自己的交往范圍,結交新同學和新朋友,形成學習和生活的和諧友好環境,利用學校內外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和資源,來為自己適應大學里新環境和新生活服務。
二、適應新的學習
從幼兒園到義務教育階段,再到高中三年的學習階段,學生都有專門的班主任,任課老師、家長,甚至是補習老師,時刻監督學生的學習,糾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問題,為學生的學習服務。進入大學,一個輔導員或者班主任往往需要負責200甚至更多學生,他們的精力都放在對優秀學生的培養和學習困難學生幫扶身上,無法全面兼顧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因此,在大學階段,新生努力適應新的學習十分重要。首先,學生要學會培養自我管理的意識和能力。遠離家長,遠離親朋好友,學生要在o導員或班主任的引導下培養自我管理的意識和能力,要時刻提醒自己主動管理自己,否則便會在大學這個“小社會”迷失自我。例如,室友、同學、校友逃課、打游戲、網吧通宵,KTV通宵,在這個時候,大學新生必須下意識管好自己,一定要完成學業上的一切任務的前提下,才可以將時間用于娛樂和其他。學會為自己做好每一科的學習計劃,每一周的學習計劃,每一個月的學習計劃,每一學期的學習計劃,大學四年的規劃,定期檢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計劃,為自己的學業、成才、畢業服務。自我管理的意識和能力就這樣逐步形成和培養起來了,這將為新生適應大學學習提供非常大的幫助。其次,要學會勞逸結合。有的學生天生聰穎,無須在課堂內外花費太多精力即可完成學校規定的各項學習任務;有的學生則需要在上課45分鐘全神貫注聽講之后還需要在課后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學習,方能完成各項學習任務。要學會勞逸結合,努力分析和總結,學會用適合自己的、勞逸結合的學習方法來為自己的學習服務。再次,充分利用校內圖書館,網絡、省市區圖書館資源來豐富課堂內無法學到的理論知識。大學時間是充裕的,除上課時間外,是完全可以自主安排的。新生可以將自己空余時間的一半左右安排來豐富自己的知識,這個時候,校內圖書館以及免費對外開放的省市區圖書館是一個十分好的選擇和去處,這里有課堂內學習不到的知識,有所有人夢寐以求的寶庫。
三、建立適合自己的心理調節方法
大學新生學習和掌握一些自我心理調節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這有利于在受到挫折時有效地化解焦慮、緊張、郁悶等不良情緒,從而提高挫折承受力。大學新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來調節挫折心理。首先,合理使用身體內部語言。心理學研究表明合理使用自身內部語言可以引起或抑止人的心理和行為。例如提醒自己“不要灰心”、“不要著急”、“一切都會過去的”、“事情并不像我相象的那么糟”等等,以此來緩解心理壓力,調整不良情緒。其次,可以利用外界的因素來影響自身,達到心理調解的目的。例如傾訴,傾訴可取得內心感情與外界刺激的平衡,去災免病。當遇到不幸、煩惱和不順心的事之后,切勿憂郁壓抑,把心事深埋心底,而應將這些煩惱向你信賴。頭腦冷靜、善解人意的人傾訴,自言自語也行,對身邊的動物講也行,當然還有身邊的同學,老師,以及心理健康工作負責人等等。適合大學新生的心理調解方法還有很多,例如旅游、看書、聽音樂、幫助他人、參加自己有優勢的活動等等,這樣都可以幫助大學新生找回自信,找回自我,為自身適應新的環境,新的生活來服務。
四、處理好友情、愛情與學業的關系
友情是每個人生命中最寶貴的財富之一,它可以讓你在失落的時候變得高興起來,可以讓你走出苦海,去迎接新的人生。只有擁有真正朋友的人,才能感受到它真正的美好之處。愛情是異性之間的強烈的依戀、親近、向往,以及自私并且無所不盡其心的情感,是一種強大的精神糧食。友情、愛情、學業組成了大學生活最重要的部分。友情、愛情可以促進學業,也可以耽誤學業,甚至影響你順利成才。所以,做好時間規劃,正確將友情、親情空間與學習空間劃分開,學習即學習,交友即交友,戀愛即戀愛,并讓友情、愛情為學業服務是最好的選擇。
五、有選擇性地參加學生組織,提高自身綜合素養
在大學這個新的社會,有學生會、各種科技協、以及輪滑、自行車協會等各種學生組織。新生要有選擇性地參加2種左右的學生組織,不宜過多,過多會影響到自身的學習。這些學生組織除了可以增加一個人的交際面之外,還可以鍛煉一個人的組織協調能力、溝通能力和解決困難的能力以及處世之道,這些都可以幫助新生在很好掌握專業只是技能的情況下再有一技之長或者他人不具備的某些能力。
六、積極參加各種競賽、主動參加各種項目,提升理論聯系實踐能力
在高校,一個學生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學生,除了掌握過硬的理論知識,還必須有一定的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首先,在學習之余,一定要培養自身對科技的熱愛,主動參加機器人大賽、軟件設計大賽等科技類和大學生英語競賽、數學建模等知識類競賽,掌握一定的課外知識和科技技能,能很好地幫助自身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其次,多與任課教師溝通和交流,大部分教師在校內外都有各種項目,新生要適當結合自身興趣愛好和行業需求,有選擇性地跟老師做項目。經調查,做過項目的學生,人力資源是相當中意的。以某高校2017屆通信工程專業為背景調查顯示,大四學年參加實習比較順利的同W,80%以上是參加過科技比賽或者是參加過專業培訓的同學。由此可見,參加各類競賽和項目的十分重要,也是理論聯系實踐的最佳途徑。
成功地實現角色轉變,讓優秀的自己融入高校這個新的“社會”,讓高校的一切資源為學業服務,成就更優秀的大學生,最終達到友情、愛情、學業的豐收,是大學新生的最終目標。
Exploring and Analyzing on Role Changing for Freshmen of Universities
ZHONG Xiao-jun1,LI Jun-wei1,Gu Huan-mei1,GUAN Li2
(1.Chengdu College of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Chengdu,Sichuan 610000,China;
2.Intelligent and Credible Digital Corporation Limited,Chengdu,Sichuan 610000,China)
從長期看,一個學期、一個學年都可,但一般以一學期為宜。計劃的內容可以包括以下兩個方面:1、打算考到的名次,包括保位名次或超出幾個名次;2、對總分及各科分數的階段性要求。這就使你在短期內有了目標,在每次小測驗、單元考中向所定的目標靠攏,但切記目標不可定得太高,否則結果如果離目標太遠會十分打擊自信心。
從短期看,作出一周至一天的計劃來,可以使自己對學過的東西有一個更好的掌握。對于一周的計劃,每周可以有一至兩個重點科目,如果你對知識的渴望超過對升學的熱衷,計劃中的自由時間可以多一些,反之可以少一些。對于一天的計劃來說,要注意對老師所講內容消化時間的安排,并留出適當的時間以備調整。對于新生來說,全面掌握是十分重要的。總之,遠期與近期計劃都應符合自身情況,并要結合學習情況進行調整,才能達到它的效果。
下面是復習計劃的制定問題。復習計劃的制定已是完全針對高考而言的。學完所有的內容后,老師一般會按他出的計劃帶領同學們復習,而對同學來說,課余時間沒有必要按老師的思路做。首先,計劃書中要有充足的時間留給基礎知識,無論哪一科,基礎知識往往比考生忽視,實際上,這才是高分的基石,必須踏實。其次,考試題型訓練,熟悉高考,消除手生的感覺,做到熟練解題。第三,留出時間放松心情,這對考前的學生來說必不可少,很多考生就是在沖刺階段搞壞了身體,以致無法正常發揮的。最后,在臨近考試時,回顧基礎知識與歷屆考題應是計劃的主要內容,這時計劃不要過緊,養足精神備考。
以上就是我個人對制定計劃的一點兒心得。當然,最重要的不是制定而是執行,只要持之以恒,相信你們都可以考出個好成績。
初二學習計劃
1. 每天早上6:20起床,用10分鐘將頭天要背的課文溫習1—2遍,6:40從家出發。
2. 上課認真聽講,積極發言,做好筆記。
3. 認真仔細寫作業,不對答案,認真對待每一門課。
4. 寫完作業后,復習當天的內容并預習第二天上課的內容。
5. 對于副課及思政(歷史、地理、生物)每學完一課后,要用心去作自己買的課外習題書,作的時候要做到不抄答案,不看書,憑借自己所學的去做。如果遇到不會的題,也不能馬上看答案或看書,要等到全部做完后,再去找答案,并及時背過。
6. 對于主課及數學(代數、幾何)、語文、英語、科學和政治,每學完一單元或一課時,要對比《優化設計》的講解部分進行進一步的加深理解和鞏固,并要做練習題,寫時仍不能抄答案,寫完后可交老師批改或對照答案,找出錯誤及時糾正。
關鍵詞:高職;學業導師;專業導師;職業導師;自我發展
大學階段是高職學生從不成熟到成熟的轉型期,學生在這個時期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對其今后的學業、專業和職業發展至關重要。因而,高職教師要通過學業、專業、職業導師三位一體的角色作用助推學生自我發展。
一、學業導師對學生自我發展的策略
大一是大學與中學的分水嶺,兩者的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及學習環境有極大的差異,許多新生往往會經歷一段不適應期。因此,導師需要做好大學新生的銜接教育工作。
1.指導新生量身定制學習計劃,明確目標。學習最忌諱盲目,常有這樣的學生,面對教科書,一會兒翻翻這本,一會兒摸摸那本,最終卻不知自己該學些什么;也有新生由于高中階段成績不夠理想,到了大學階段,很想“咸魚翻身”,但是不知道如何下手。這些情況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學習無計劃造成的,因此導師要指導新生確立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
2.加強對大學新生學習適應性引導。大學階段學習不同于高中階段的學習,面對新的生活環境、新的同學關系、新的學習方式,新生一開始往往很難適應,作為導師要幫助新生實現從高中到大學的平穩過渡,盡快讓他們融入大學生活;要重視學習方面的教育,讓新生明確自主學習的必要性,明白如何有效地進行自主學習,公布與學習成績相關的獎懲制度;而對于自控能力特別差的學生不能疏于管理,要把逃課曠課苗頭扼殺在搖籃中,讓他們養成遵紀守法的習慣,盡快跟上大學學習節奏。
3.加強對大學新生非正式群體的導控。大學新生面對陌生的環境,難免產生孤獨感,他們往往會通過“同鄉會”“同室會”的形式聚在一起,逐漸形成了人員相對穩定的非正式群體,這些群體良莠不齊,導師要對他們進行適當導控。因為新生的心理素質和思想行為還不成熟,他們往往會隨波逐流,盲目效仿,如果群體內有某些消極因素,他們很容易相互“感染”,因此導師必須加強“導”,把他們的精力轉移到正式群體活動中,發揮正式群體的服務功能;同時加強“控”,即控制非正式群體的消極因素,凈化該團體的內部環境,達到凈化校園的目的。
二、專業導師對學生自我發展的策略
大二階段,導師要著重從專業角度幫助學生樹立起學業、職業發展方向,為學生成長夯實基礎。
1.發揮導師專長,引領學生參加學科競賽。參加學科競賽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強化專業學習效果的有效途徑。大一新生所學的基本上是通識課程,他們與專業教師接觸的機會較少,對學科競賽了解不多,而選擇專業教師作為導師可解決這一問題。
2.拓寬學生專業知識,樹立終身學習理念。面對日趨激烈的競爭,每個人都應該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只有做到終身學習的人,才能不斷獲得新信息、新機遇,才能夠走向成功。一個人在大學期間學到的專業知識,在將來的工作中只能用到20%(馬艷秀,2006),所以,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必須提高學習能力,養成自我學習的習慣。幫助高職學生克服學習困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是導師必須做的工作。
三、職業導師對學生自我發展的策略
職業導師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重要角色,它在實現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方面起重要作用。
1.面向全體,彰顯個性。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主要目的是為未來的就業和事業發展做好準備,目前許多高職院校通過最后一個學期開設每周一次的就業指導課程來完成對學生職業生涯的指導,這是遠遠不夠的。大學生的生涯規劃個性化、實踐性很強,不同的個體應該有不同的規劃,缺少聯系實際和個性化的職業指導,會直接影響到學生求職就業甚至未來職業生涯的成敗,因此職業生涯規劃必須通過職業導師來完善。
關鍵詞:新生;QQ群;學生會;友情;學習;兩個朋友
每個新生都似乎承載著自己未完的夢,在夢想隧道的出口處希望看到一個美妙的世界。而他們卻不知這是進入“小社會”的開始,也是使他們從懵懂走向成熟的過渡時期。
在開學前一個月,許多大學新生就會建立QQ群――班群、系群、年級群,這些群的共同特點,就是讓你與群里素未謀面的人進行初步熟悉。班群就像一間小屋子,里面都是自己人,在相互不了解的情況下,群里較活潑的人容易讓人記住其姓名,這也是你競選班干部的重要樞紐。系群就像一個小庭院,你會逐漸產生班級榮辱感,與人談論時,也是一個避不開的話題,而你也應時刻把班級放于心中。年級群就如一個大雜院,里面的人形形,把人以系為單位分開,每個系都有著各自的特色,都會以自己僅有的了解去修飾它。對你而言,在每個群里留下自己深深的腳印,就已經達到了先發制人。
加入學生會是迅速擴展大學人脈的重要途徑。學生會是依照法律、學校規章制度和各自的章程,獨立自主開展工作的學生自己的群眾組織。當你剛住進寢室不久,便會有學長、學姐不斷地來拜訪你的寢室,“推銷”他們自己所在的部門,也就是所謂的納新,具體的部門有學習、外聯、組織、秘書、體育、生活、文藝、宣傳等部門。這時的你也許會眼花繚亂、受寵若驚,但更多的還是迷茫與不解。在這種情況下,沉著冷靜是你必須所具備的,詳細了解每個部門的職責與功能,并從內心去感受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方面,也要找出自己的不足,從而選擇要加入的部門。這些部門能促進新生在德、智、體、美、勞方面全面發展,也發揮著學校聯系學生的橋梁和紐帶的作用。部門的面試包括初試、復試、決試,要想使面試全部通過的機率大大增大,不僅在入學時應積極參與活動,好好表現;也要與老師、部長多接觸,在他們面前大膽地表現自己。那么你進入學生會也就水到渠成了。
建立友情的同心圓,以自己為中心,基本準則為半徑,與室友處理好關系。在每天抬頭不見低頭見的交往中,摩擦在所難免,而切入點在于懂得如何去。歸納起來從以下三個方面做起:1.加強自身修養,做到尊重人,理解人。自身修養指一個人按照一定社會、階級的要求,通過學習、磨煉、涵養和陶冶,培養自我道德修養能力和道德完善過程。提高自身修養,需汲取知識,領悟人生,才能厚積薄發,有所收獲。2.學習和掌握良好的人際溝通技巧。人際溝通是人與人傳遞情感和想法的重要工具,以達到相互認知,相互熟悉。王甫勤2006年對上海市某重點高校大學生寢室人際關系的調查發現,跟室友溝通時間越長,對寢室人際關系的滿意度越高。因而把握溝通技巧,相互寬容、磨合,加強彼此的信任和友誼,對良好的人際關系建立有著重要的作用。3.積極建設宿舍文化,增強寢室的凝聚力。凝聚力是指群體成員之間為實現群體活動目標而實施團體協作的程度。它就像地球的核心,能力匯聚的地方。開展宿舍文化活動,能增強成員相互之間的感情和對宿舍的歸屬感,從而構建良好的宿舍人際關系。
把學習捧在懷里,細心呵護。對剛跨入大學門檻的新生而言,在學習上,沒有安排著一分一秒的時間表,沒有老師不停地督導,進而把其看作是一種解脫、一種釋放,而這種想法將成為你掛科的潛在危機,墮落的定時炸彈。樹立新觀念,增強自主性是你必須所具備的。下面從三個方面進行談論:1.不再以知識的掌握為核心。中國的應試教育已經讓許多人變為知識的奴隸,他們把知識放在背上,作為一種負擔。而大學的教育目標是:傳播知識,啟迪思維,追求智慧,完善人格。這也應該成為新生理想追求的方向。2.應有意識地為自己制定學習計劃,不虛度時間。大學里有大量的空閑時間供自己安排,在計劃中學習,自己才會不迷茫,能夠更有效率地激發自己的學習興趣。因此,新生應及早根據自身專業特點與未來發展方向設定學習計劃,在學習方面達到“未雨綢繆”。3.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就是最好的。大學應怎么學是由新生自己決定,這就需要結合學校的教學目標和自身實際,在學習中不斷地去探索、發現,制定出最適合自己的一套方法,增強進取的內動力,為大學階段打下良好的基礎。
北大校長王恩哥送給畢業生的十句話中,第一句話就是結交“兩個朋友”,一個是運動場,一個是圖書館。到運動場鍛煉身體,強健體魄;到圖書館博覽群書,不斷地“充電”“蓄電”“放電”。而這句話送給新生也再合適不過了。新生空閑的時間比較多,應當與圖書館密切接觸,汲取其精華,在發展路上能更好地讀懂自己;也應隨時去探望運動場,不僅可以強身健體,也會使自己放松,忘卻煩惱,更加冷靜理智地思考自己。而這大學的“兩個朋友”也將默默無聞地陪伴你四年,那就看我們如何去交往了。
在大學這個新環境中,又是一個起點,應重新認識、定位自己,把求知與做人完美地結合,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價值,更好地融入大學生活。
參考文獻
[1]陳艷.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談.網友世界,2013
[2]胡山林.大學新生,該如何走進大學生活――樹立新觀念,增強自主性.河南教育,2007
作者簡介:
徐健(1995―),男,江西豐城,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水族科學與技術。
數學是一門很有趣的課程,學會了的話很有意思,那么如何學好它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2020高一數學學習計劃整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生個人學習計劃范文1學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古人寒窗十載,才得以有金榜題名的榮耀,現在雖說廢除了八股取士,在入大學之前同樣有十幾年的書要讀,讀這么長時間書,我想學好數學,計劃顯然必不可少。
學習是溫故而知新的過程,所以作計劃自然也分學習計劃與復習計劃兩種。
在學校,就應當有明確的目標,這是學習計劃的第一條。然后就是根據這一目標制定遠近期計劃。
從長期看,一個學期、一個學年都可,但一般以一學期為宜。計劃的內容可以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打算考到的名次,包括保位名次或超出幾個名次。
2、對分數的階段性要求。
這就使你在短期內有了目標,在每次小測驗、單元考中向所定的目標靠攏,但切記目標不可定得太高,否則結果如果離目標太遠會十分打擊自信心。
從短期看,作出一周至一天的計劃來,可以使自己對學過的東西有一個更好的掌握。對于一周的計劃,每周可以有一至兩個重點科目,如果你對知識的渴望超過對升學的熱衷,計劃中的自由時間可以多一些,反之可以少一些。對于一天的計劃來說,要注意對老師所講內容消化時間的安排,并留出適當的時間以備調整。對于新生來說,全面掌握是十分重要的。總之,遠期與近期計劃都應符合自身情況,并要結合學習情況進行調整,才能達到它的效果。
另外也要做好復習,學完所有的內容后,老師一般會按他出的計劃帶領同學們復習,而對同學來說,課余時間沒有必要按老師的思路做。首先,計劃書中要有充足的時間留給基礎知識,無論哪一科,基礎知識往往比考生忽視,實際上,這才是高分的基石,必須踏實。其次,考試題型訓練,熟悉高考,消除手生的感覺,做到熟練解題。第三,留出時間放松心情,這對考前的學生來說必不可少,很多考生就是在沖刺階段搞壞了身體,以致無法正常發揮的。最后,在臨近考試時,回顧基礎知識與歷屆考題應是計劃的主要內容,這時計劃不要過緊,養足精神備考。
學生個人學習計劃范文2常言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新的一個學期的到來,幾門新功課來到了我們的面前,需要我去探索去研究,為了更好地學習貫徹新知識,獲得長足的進步,我特此制定一份數學學習計劃。
爭取獲得優良成績,能切實在大學里學到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基礎常識。增加文化素養,提升自身能力,端正學習態度,培養積極勤奮的學風。做學習計劃來自我敦促,自我勉勵。
一、具體安排
1、堅持預習,堅持在上課前先預習一遍課文,在上課之前對所上的內容有所了解,能提高聽課效率。
并且在老師上完一章的內容后,能夠主動復習。溫故而知新。
2、每周早上起來背公式。
3、每周堅持在家里自習。
4、堅持去校圖書館借書閱書,堅持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并且做好讀書筆記,時時復習。
5、對于課程知識,要多想多問,并且把其中有收獲的部分記入筆記之中,常常翻閱。
6、每個月進行一次數學學習清算,反思自己這個月是否達成了學習計劃,有哪一些做得不足的地方,下個月要注意改進。
1、注意力完全集中的狀態是否只能保持10至15分鐘。
2、學習時,身旁是否常有小說、雜志等使我分心的東西。
3、學習時是否常有想入非非的體驗。
4、是否常與人邊聊天邊學習。
三、學習興趣問題
(1)是否一見數學書頭就發脹。
(2)是否只喜歡自己喜歡的課,而不喜歡數學。
(3)是否常需要強迫自己學習。
(4)是否從未有意識地強化自己的學習行為。
這都是要靠自己自覺的,也許很多人都會因此放縱自己,但是我們要堅信,如果在高一中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那么我們的時間就等于是浪費了的,這是人生的黃金時光,我們應該努力多學點東西。因此堅決執行此計劃,鼓勵自己,學有所成!
學生個人學習計劃范文3開學第一天,老師告誡同學們說,即使你擁有再輝煌的過去,也并不代表你會在接下來的中學生活中依舊會活得瀟灑。是的,高一的我們面臨的是一個全新的起點,未來充滿未知。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新的學期我確立了新的目標,“學習成績進位爭先,能力素質全面發展”,為此,我制定了新學期數學的學習計劃。
1.早上起床后,背數學概念
2.放學后立刻回家,不能貪玩
3.每天除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還要做一些其它的練習,而且作業要干凈,字跡要工整
4.平常不看電視。
多多刷題
5.不能受外界的影響,把精力用在學習上
另外,在數學課學習上,堅持課前預習、課后復習,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上課認真聽講,積極思考,踴躍發言,平時遇到學習上的問題及時請教,多與同學交流,不讓問題過夜。數學側重多練,每天晚上堅持一小時數學練習,每周堅持半天奧數學習,及時鞏固和深化課堂學習,拓寬解題思路,提高解題速度。
計劃定好了,關鍵在執行。我將把我的新學期計劃打印張貼在床頭,每天第一時間提醒自己按計劃朝著新目標邁進。但愿我的計劃經過努力后能取得預期效果,努力過了,就不會后悔。
學生個人學習計劃范文4新的學期又到了,在這關鍵的時期里,我要認真,仔細地規劃每一分鐘。認真投入到學習中。曾經有一位老師對我說,態度決定一切,要以良好的態度去面對學習。挑戰自己,相信自己,我個人認為,人一生的時間的有限的,時間不等人,因為這是我初中生涯的最后一年,我不會放過從我身邊中的每一份時間,掙取把握好身邊的每分每秒。
環顧學習生涯,我覺得最薄弱的科目是語文,化學。強項是數學和物理。每次月考都有化學,語文拉分,我認為在這些方面我應該加強。
我覺得首先應該做到的是應該認真聽課,將老師課上所講內容完全消化,讓思維與老師同步。一般先以課本為先,書上的內容是基礎。在掌握的基礎上,做專項訓練,按層次補缺和提高。
1.因為我最薄弱的一項科目是語文,成績處于中等水平,作文干巴巴的,不生動。
空閑時間多看課外書,每天記1~2條好詞佳句,按老師的指導進行寫作練習。爭取每次作文練習都在95分以上。
2.提前老師的講解做考綱和全品的題目,前天晚上認真預習。
多做深,精的題目,拓展思維。
3.每天堅持朗讀外語作品,養成良好的語感。
認真識記考綱后面的單詞,嚴格避免考試因單詞而失分。認真復習和預習全品的考點聚焦和附錄,要求重點掌握語法,句型。注意活學活用。
4.循環復習和背誦常用原子質量表,元素化合價,酸、堿、鹽溶解表,嚴格避免因為忘記它們而在考試中失分。
認真識記和歸納老師給出的化學方程式,要求活學活用,知道反應條件,反應結果。
5.認真識記物理公式,物質常量,電學和光學是物理里我最薄弱的環節,我要跟隨老師的總復習,認真,仔細的鞏固電學和光學知識。
根據考綱認真復習各點知識,按時完成作業,做筆記。
6.根據考綱認真復習歷史知識點,在未來的2個多月里循環復習,加強記憶,認真記憶老師歸納的口訣,表格,利用它們能很好的記憶知識點,關注今年發生的時事,聯系時事與中學歷史的聯系。
7.根據考綱與全品上面的題目和知識點循環復習,背誦。
由于今年中考政治變得很活,所以不能死記硬背,要活學活用,認真參考其他地市的中考題目。
學生個人學習計劃范文5海大平魚越,天高任鳥飛!經過高考,才感覺到自己身上的不足。為了日后能更好的在社會上立足,我要通過在大學期間的學習學到更多的本領,提高自己認識事物判斷事物的能力。這是我在大學期間的主要目的和任務。:
一、主要學習目標
明確學習目標,打好一定的語言基礎。爭取獲得優良成績,能切實在大學里學到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基礎常識。增加文化素養,提升自身能力,端正學習態度,培養積極勤奮的學風。做學習計劃來自我敦促,自我勉勵。反思自己有哪些方面做到不足,反思自己該如何改善、反思自己繼續努力的方向方法,并且反思自己有哪些反面值得肯定,只有不斷地反省,才能為未來的路指明方向。
二、具體安排
1.堅持預習,堅持在上課前先預習一遍課文,在上課之前對所上的內容有所了解,能提高聽課效率。
并且在老師上完一章的內容后,能夠主動復習。溫故而知新。
2.每天早起一個小時時間背誦英語課文。
3.每天堅持到自習室上晚自習兩個小時。
4.對于課程知識,要多想多問,并且把其中有收貨的部分記入筆記之中。
5.每個月進行一次學習清算,反思自己這個月是否達成了學習計劃,有哪一些做得不足的地方,下個月要注意改進。
6.訂閱英語輔導報,自學報紙上出現的一些英語單詞,并且完成報紙上的練習題。
8.在這學期通過大學生英語四級考試,建筑是我的專業,我系一直都比較重視建筑的學習,抓好建筑學習對我說也是很重要的,尤其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關乎大家的畢業證書和專業證書。
為進一步提我的英語成績,能夠更加自信、坦然地面對三級考試。
7.身為一個建筑專業的學生,對于建筑的繪圖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應該堅持在平時多寫一些練筆。
8.爭取利用周末時間多學一門外語。
9.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認為,關鍵是積極的學習、主動的學習。漸漸把自己帶進書的海洋中,這樣,才能潛移默化地使自己愛上學習。古人說:學為立世之本,學可以立德,學可以增智,學可以致用。學習是成就事業的基礎,是人生的出發點,也是人生的極致。在這世間,任何事都講究公平,公平,人心就平,心平了就和,和諧安樂由之生焉。學習也是如此,你愛它,它也會回饋于你。
元認知這個概念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Flavell(1979)提出來的,主要指學習者對自己認知活動的自我完善、自我評價和自我調控。具體而言,運用元認知策略(metacognitivestrategies)這種較高層次的行為,主要指學習者對語言學習進行規劃、監控或評估等,如“為了使自己有足夠的時間學習英語,我很好地安排自己的學習日程”屬于元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主要包含有制定目標(goalsetting)、作出長短期計(planning)、選擇注意(selectiveattention)、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自我監控(self-monitoring)和自我評價(self-evaluation)等。那么什么是自主學習呢?Grefell&Harris(1997)認為:如果學習者了解自己,了解他們的學習背景,掌握必要的技能去實現他們的學習目標,這就是自主學習,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需要學習者獨立思考自己的學習過程以及自己對自己的學習負責。
元認知策略主要是培養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和學習任務、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監控和管理學習過程以及評估學習結果的能力,這些能力正是學習者獨立自主管理自己的學習所需要的技能。所以元認知知識和策略能夠從宏觀上讓學習者把握自己的學習,支配自己的學習,在學習中采取主動地位,真正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這樣看來,元認知策略與自主學習能力是息息相關的。
二.調查研究
2.1調查對象
本次實驗的對象為廣東醫學院醫學英語專業05級兩個班的學生共65人,(其中一個班31人,另一班34名),英語水平屬于中等,平均年齡為19歲。這兩個班都是筆者所任教的班級,均為剛入校不久的大學一年級新生。筆者將其中任意一班設立為實驗班,另一班為對照班。筆者于第一學期第三個月對這兩班的學生進行了一次水平測試,水平測試題目為一套大學英語四級考題。另外筆者還對兩個班的學生進行了元認知策略的問卷調查,問卷內容是筆者根據Oxford(1990)的SILL(Version7.0)、O’Malley&Chamot(2001)和文秋芳(1996)的著作中關于元認知策略調查的改編而來,包含11項策略。下面表一是是兩班學生水平測試成績和元策略調查問卷的情況。
表一:實驗班與對照班培訓前的水平測試與元認知策略使用情況對照表
班級人數平均分
(考試)t檢驗值平均分
(策略)t檢驗值
實驗班3157.10260.642.810.46
對照班3456.87102.93
從上表可以看出,第一次水平測試的t檢驗值小于t(0.10,62),這說明兩個班英語水平無顯著差異。同樣,實驗班與對照班的策略使用情況的t檢驗值說明兩班學生在元認知策略的使用上也可視為等同,無顯著差異。因此,這兩個班的學生在受訓前的情況基本上相同.
2.2實驗目標
此次實驗及培訓的目標是通過元認知策略的培訓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有意識的通過有效的學習策略管理自己的學習,使自己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3實驗過程
2.3.1準備階段
培訓在學生水平測試和策略問卷調查之后立即進行,實驗班的學生將在下面的一個月中接受培訓,而對照班的學生只是和往常一樣正常上課,沒有接受任何培訓。
實驗前,筆者向實驗班的學生說明了此項培訓的目的:為了使學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學習,教師更好的了解學生,從而進一步指導學生更加有效的學習,下面的一個半月中,老師將對學生進行有關如何管理自己的學習方面的策略培訓,目的是使學生獲得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自己管理自己的學習。
2.3.2實施階段
表一上顯示的實驗班的元認知策略平均分是2.81,根據Oxford(1990),平均分為2.5-3.5之間屬于策略運用中等水平,而平均分在3.5-5之間,才說明此學習方法是學習者學習過程的一部分。因此,培訓是有必要進行的。
筆者首先給實驗班的學生每人發一份講義,這份講義簡單而明了的介紹了學習策略,元認知以及自主學習方面的情況。這份講義,一方面讓學生對即將參加的培訓有個大致的了解。另一方面給學生提供了一些相關的理論知識以增加他們對此次培訓的信心。筆者要求學生仔細閱讀及討論筆者提供的講義,如果有任何問題,筆者將在一旁作出解答。然后筆者就相關問題在課堂上作出了講解,特別強調了元認知策略中的計劃制定、自我管理、自我監控和自我評估的作用。
為了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筆者將文秋芳(1996)«英語學習策略論»一書中的各種自我測試問卷給學生自測,通過這些測試問卷,學生會對自己的學習情況、學習風格及學習觀念有個大致且全面地了解。這些自我測試問卷也暗含著一些潛在的正確地學習方法,通過認真地閱讀和測試,學生會逐漸了解英語學習的真諦。
培訓的第一天,筆者要求學生能夠作出自己的學習計劃,這個學習計劃包括整個學期的長期計劃以及每一次英語課的短期計劃,長期計劃要求寫在課本的第一頁,以便自己隨時可以自我督促,關于學生如何作出長期計劃,筆者讓學生了解了04年版的課程教學要求,學生根據自身的情況作出相應的計劃。對于短期計劃,筆者讓學生每一堂課,每天的課外學習都要做到心中有數,有自己設定的具體的目標,例如,今天的這個單元的第一部分的交際功能,學習計劃就是掌握相關的句型,熟練在各種情形中使用這種句型,準確的完成交際對話。為了使學生養成制定學習計劃的習慣,筆者要求學生以日記的形式記載這些學習計劃,教師隨時檢查。此外,筆者還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情況作出其它可行的計劃,例如,在英語的五項技能中,選擇自己最差的一項進行訓練。
另外,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要求隨時監控自己的學習情況,自己所采用的學習方法,并將所觀察的進步與不足記載來下來,對于遇到的困難,學生要求自己尋找解決辦法,或是和同伴討論,這些過程都要求簡單記錄下來,隨著學生逐漸習慣去分析、思考、監測自己學習行為,以后可以只用大腦記錄即可,但是初期用筆記的形式記錄還是有必要的,這是對學習的自我監控元認知策略。
04年版的«大學英語課程要求»將自我評估作為大學英語教學一個重要的內容。在這次為時一個月的培訓中,筆者非常重視學生的自我評估,除了使用文秋芳(1996)書中的問卷作為自我測評學習情況外,筆者還組織了課內測評與課外測評,課內測評主要時通過教師課堂上的設計的各項任務來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起初,老師會引導性的給出評價,然后筆者讓學生進行互評和自評。這是自我評估的一部分。
計算機網路和多媒體技術的高速發展使得學生很方便的使用網絡上的各種信息和資源,這同時也為老師提供了較為便利的教學資源,教師通過瀏覽互聯網尋求有用的網站,然后介紹給學生,例如
聽力網站等等。一方面,學生可以利用課余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另一方面,學生可以通過網絡上提供的信息進行自我評估,互聯網的出現使得學生的課余學習更加豐富多彩,也給學生的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自評平臺。
2.3.3培訓結果
培訓進行到期末,在培訓期間,由于老師并沒有耽誤正常的教學,學生們都能夠比較積極的配合,培訓結束后,筆者再次進行了同等難度的水平測試以及元認知策略的問卷調查,元認知策略的問卷設計和培訓前的大同小異,順序有所不同。測試結果如表二表三所示:
由表二可以看出,雖然t檢驗值小于t(620.10)=1.658,這種差異還達不到顯著標準,但是,實驗班較之與對照班成績提高的幅度要大一些,并且實驗班的標準差較之于對照班要小一些,說明實驗班的多數同學以相對來說較穩定的步伐前進。表三的數字表明實驗班對比對照班在元認知策略使用上有了顯著進步,因為t檢驗值1.717大于t(620.10)=1.658,而且實驗班的標準差也小于對照班,這說明策略培訓對大多數同學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學生在元認知策略的自我監控、自我評估以及制定計劃方面綜合水平有了顯著提高。
表二:實驗班與對照班培訓后的水平測試對照表
班級人數平均分
(考試)標準差t檢驗值
實驗班3163.00009.60291.313
對照班3459.258113.2513
表三:實驗班與對照班培訓后的元認知策略使用情況對照表
班級人數平均分
(策略)標準差.t檢驗值
實驗班313.17.53971.717
對照班342.99.6772
由以上數字來看,元認知策略的培訓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有著明顯的幫助和積極的影響。
2.3.4學生反饋
學生的反饋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平時的自我監控日志以及培訓結束后筆者對他們的訪談。筆者將實驗班學生的自我監控日記收集起來,進行了仔細的閱讀,這些日記里記載這他們這一個半月來的學習過程及自我評估。同時,筆者對十位同學進行了訪談。通過閱讀和訪談,筆者了解到:大多數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都做了較為詳細的計劃和安排,也提出了學習目標,例如,有個學生針對自己的弱項聽力作出了半年內很詳細的計劃,有的學生決定通過模仿磁帶和電影剪輯盡可能快的克服語音問題;學生也反映了自己對學習的監控和學習過程的分析,有的學生對每個單元的難易點進行了分析和整理,另外有學生在日記里分析了自己的優勢和弱勢,有的學生將自己好的學習方法以寫心得的形式列在日記本上,還有學生對老師提供的課外網絡資源表示了極大的興趣,準備今后都充分的利用好的資源進行自我學習和評估。通過對學生日記的閱讀和訪談,筆者了解到,大部分學生還是非常認真的對自己的學習進行思考和探索,這些記載對于英語老師也能夠幫助老師及時的了解學生。
大二學生新學期學習計劃【一】一、前言:
時間如流水般飛逝,轉眼之間大二學年的新生活快要開始了。上一學年由于學習任務沒有規劃好,學習目的不太明確等原因,導致了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問題,從而大大降低了學習的效率。針對上一學年自己在學習上存在的許多需要改進地方,也結合自己本學期的課程特點,和學習任務的安排,為了更好的提高學習效率,充分利用有限的學習時間,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制定出大二學年學習計劃,具體如下。
二、學習目標
新的學期里要與舍友好好相處,不要再孩子氣。多關心體諒。要謙虛,戒驕戒躁,不要太年輕氣盛。要與副導員及時溝通交流,與朋友們保持聯系。學習要更加努力,獎學金要拿,爭取拿一等。在專項訓練自己突出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專業技能的同時,也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多余比別人交流,提高自己的處事和交際能力并樹立健康的贏取愛好,鍛煉好身體。這會對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很重要。
三、學習任務
除學習課本的知識以外,還要趁著年輕,多開展一些自己喜歡的課余活動。并且爭取拿下英語四級、計算機二級、計算機三級證書。并結合本學期課外時間充足這一特點,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加強結合社會實際,有針對性的學習,才不會因為盲目學習而使自己所學的東西與社會脫軌。
四、措施和步驟
1、利用課余時間,加強計算機操作能力的練習,增強對一些基本應用軟件的熟練程度。如PS,網頁設計,AI、廣告制作等。
2、積極配合老師的教學,緊跟老師的教學進度,遇到問題要多與同學或老師交流,盡快解決。
3、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認真按質按量,完成老師交待的任務,不敷衍了事。注意加強自己的薄弱科目的學習,不偏科。
4、合理安排課余時間,課余時間多做點兒有意義的事,如通過可以練習書法,繪畫等,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同時也豐富自己的課余生活,少玩游戲,多做有意義的事。
5、除了學習還應該注意,加強自我身體鍛煉,健康的勝利是學習效率的有理保證。
6、定期檢查自己的計劃的實行情況,以監督保證計劃的正常實施。
五、結尾
電視劇里每天都在上演各色各樣的勾心斗角,陰謀詭計,家仇國恨。慶幸的是我們生活節奏輕快、色調明麗、充滿活力。只是就業不易,卻未必找不到工作,只要我們足夠優秀,堅信有付出就會有回報。那么終會有回報。最后用句歌詞作結吧:海水正藍,陽光燦爛,這時的我要揚起風帆。該來的來,該散的散,我想我都會很勇敢。
大二學生新學期學習計劃【二】新的學期,新的氣象,大二對我來說將是繁忙的一年,因為在這一年我不僅要把我們社團搞好,更重要的是我將在這一年為我將來做充分的準備,學習畢竟對于我來說是最重要的事今年我將做一下計劃:
(1)在最近將準備過普通話的測試,這個應該沒有問題。
(2)這個以后將重點放在六級上,提前倆個多月,每天晨讀,去圖書館自習做六級試題。
(3)這個過后我將會努力去準備計算機三級,為了這個,我會將去計科系旁聽關于這方面的知識,用自己的電腦經常去實踐這里面的機試,
(4)另外我想考會計證,所以在每個星期天,我將會去旁聽會計學,去圖書館去自習,去查閱資料。
這以上的是我今年將準備考的證書,當然我的學習肯定不會落下的,專業課一定不能松懈,今年的概率論一定要努力學好,多去圖書館,自習也好,查資料也好,我以后決定要多去,在那里我才會有學習的熱情。
總上所述就是我今年的基本上的學習計劃,而我對我來說,把工作和學習合理的安排是對我最大的考驗,我將努力去把二者合理的安排,使自己的學習和工作上共同進步.
大二學生新學期學習計劃【三】我美好的大學生活已經過去了四分之一,接下來要開始的是我大 二生活。這是非常關鍵的一年,因為今年我們要學很多專業課,大一下學期的專業課只是專業基礎課,只是學校為了讓我們對這個專業保持最初的熱情而開設的。上學習已經適應了大學的學習與生活。我認為學習計劃能夠為我達到學習目的而服務,能推動我主動積極學習和克服困難的內在動力。所以,現在我將進一步的對我即將開始的大二生活做一個整體和細節的規劃,做出下一年的學習計劃。
學習目的:。最主要的是要學習一種在社會上是生存能力。如果說寒窗苦讀 12 為的是上一所好的大學,那么我們上大學甚至考研等的繼續深造為的就是能夠在社會上立足,或者是更好的生存、過得更好。
大二學習目標:學習目標是學生我們學習的努力的方向,正確的學習目標能催人奮進,從而產生為實現這一目標去奮斗的力量。相反沒有學習目標,就像漫步在街頭不知走向何處的流浪漢一樣,是對學習時光的極大浪費。所以我制定了大二這一學年的學習目標學好英語,爭取大二上學期過英語四級和計算機二級。努力學好其他課程,爭取在期末拿獎學金。利用周末課余時間打工接觸社會了解社會需求,明確學習方向,
我的計劃:要學習好,首先要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用以指導自己的學習。古人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因為有計劃就不會打亂仗,就可以合理安排時間,恰當分配精力。這學期的目的在前面我的目標里已經說得很清楚了,那就是學好英語并爭取大二上學期過英語四級和計算機二級,努力學好其他課程,爭取在期末拿獎學金。利用周末課余時間打工接觸社會了解社會需求,明確學習方向,課后業余時間,在復習完本專業所學知識的前提下,多查閱與本專業相關的其他書籍,爭取做到涉及范圍廣,從而明確什么是市場營銷,市場營銷專業畢業后從事什么樣的職業,我們的努力方向是什么。
分科學習計劃:
線性代數:我想對于我們理科生來說線性代數算不上什么難點,工作計劃《大二學習計劃》。也不想花太多的時間在它身上,所以這就要求我上課要認真聽講跟著老師的思路走,下課稍微復習一下筆記,做幾道題就可以了。很簡單的。
大學英語:六月份的四級考試考得很糟糕,所以十二月份的四級一定要過。所以這學期就得很辛苦的學習英語了。因為下學期沒有了早自習,所以這得考驗我的自覺性了。堅持早上六點半起床,堅持晨跑二十分鐘因為大四的體育好像很重要哦,不到要素質好身體也要好。然后去教室讀英語或者聽四級英語,每天練習一句英語日常用語。大學開設的自主學習的聽力堅持每周四上午去聽一個小時。每周堅持做兩套四級題。周末晚上對四級題進行分析,特別是閱讀。
關鍵詞: 大學英語 英語自主學習能力 調查與分析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發展,終身學習的理念已經滲透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這就要求人們根據需要和特點選擇適合方式學習,包括時間、地點、內容、方式等。大量研究表明,自主學習能力是終身學習的前提,大學教育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階段,《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將其列為教學改革的重點,因此,調查分析大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自主學習研究概述
什么是自主學習·通過文獻研究我們發現,國內外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回答了這一問題。以Holec和Zimmerman為代表的學者們認為,自主學習是一種能力,而且是一個相對穩定的系統,如果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各個影響因素上都具有自我調控的能力,其學習就是自主的[1]。以Bandura和Pintrich為代表的學者們認為,自主學習是一種過程,是一種事件或活動,強調作為一種事件或活動的自主學習是動態的,需要學習者積極主動地參與[2]。以國內學者余文森和程曉堂為代表的學者們認為,自主學習是一種模式,是個體獨立、主動、自覺、自我負責的學習,強調對學習的自我定向、自我監控、自我調節和自我評價,與被動學習是相對的[3][4]。
2004年,徐錦芬等人在參考大量國外相關文獻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英語教學特點,提出在我國英語教學環境下,大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應該涵蓋五個方面的內容:(1)了解教師的教學目的與要求;(2)確立學習目標與制訂學習計劃;(3)有效使用學習策略;(4)監控學習策略的使用情況;(5)監控與評估英語學習過程,并對國內14所高校的1179名大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普遍較低[5]。楊潔、郭曉寧、林莉蘭等人的研究也得出了同樣的結論。本文重點調查分析新模式下大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現狀[6][7][8]。
二、研究方法
1.調查對象
本研究的調查對象為武漢某高校166名二年級本科學生,包括非英語專業的文科生和理科生,其中,男生97人,女生69人。
2.調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問卷由個人信息和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兩部分組成。個人信息部分包括性別、年齡和所學專業,英語自主學習能力部分由徐錦芬等人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調查問卷修改而成,包括了解教師的教學目的與要求、確立學習目標與制訂學習計劃、有效使用學習策略、監控學習策略的使用情況、監控與評估英語學習過程五個方面,共32項評價指標,Cronbach檢驗系數為0.9522。問卷要求受試在利克特量表(Likert scale)上選出每項有關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陳述是否“1=完全不適合,2=通常不適合,3=有時適合,4=通常適合,5=完全適合”自己的情況。問卷所收集的數據采用社會學統計軟件SPSS14.0進行分析。
三、結果與分析
從表1我們發現,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處于中等水平,與前幾年的研究結果對比,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總體上呈上升趨勢。這說明,近幾年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在培養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方面已初見成效。相對而言,學生在了解教師的教學目的與要求方面做得較好,其次是確立學習目標與制訂學習計劃、監控與評估學習過程。學生有效使用學習策略和監控學習策略使用的能力較弱。
(1)我了解教師的教學目的與要求。(2)我把教師的教學目的轉化成自己的學習目的。(3)我把教師的教學目的轉化為自己的學習目的,并在此基礎上努力學習。(4)我了解教師在課堂上采取某項教學活動,提高語言能力的意圖。(5)我在課堂上能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
從表2不難發現,絕大部分學生能夠了解教師的教學目的與要求及教師在課堂上采取某項教學活動的意圖,大部分學生能夠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但有部分學生不能將教師的教學目的轉化為自己的學習目的,并在此基礎上努力學習。
(6)除了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之外,我制訂了英語學習計劃。(7)我能根據自身的實際確立學習目標。(8)我能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學習計劃。(9)我能自覺規劃英語學習時間。(10)我能根據《大學英語教學課程教學要求》確立學習目標。
表3表明,大部分學生能夠根據自身實際確立學習目標,并調整學習計劃,但是少數學生除了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外,沒有制訂自己的英語學習計劃,不能自覺地規劃英語學習時間,也不能根據《大學英語教學課程教學要求》確立學習目標。
從表4不難看出, 學生有效使用學習策略的能力水平明顯低于前兩者,這說明學習策略的使用是學生自主學習中的薄弱環節。雖然大部分學生對英語自主學習策略有所了解,但他們不善于將這些策略用于自主學習,尤其不善于使用交際策略。
(11)我了解英語自主學習策略。(12)我有意識地使用有效的聽力策略。(13)我有意識地使用有效的交際策略。(14)我有意識地使用有效的閱讀策略。(15)我有意識地使用有效的寫作策略。
表5表明,大部分學生能夠意識到學習方法是否切合實際情況,而且在學習方法不切實際時,能夠換用其他學習方法,但到了聽、說、讀、寫等具體環節時,學生對學習策略的監控水平并不高,這一點在寫作策略的監控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
(16)我監控交際策略的使用情況。(17)我監控寫作策略的使用情況。(18)我監控閱讀策略使用的情況。(19)我監控聽力策略的使用情況。(20)我監控評價學習方法,以找出存在的問題和解決辦法。(21)當學習方法不切實際時,我換用其他學習方法。(22)我能意識到學習方法是否切合我的實際情況。
表6顯示,大部分學生在語言學習過程中能意識到自身的錯誤,找到錯誤原因并采取相應措施更正錯誤;在完成某項語言任務的過程中,能檢查并更新自己對前面的知識的理解,而且積極與他人合作學習。但部分同學的英語學習易受情感因素的影響,不善于利用已有的學習資源。他們偶爾能選擇有效的學習途徑,并同步檢測預先制訂的計劃的完成情況,但在主動尋找各種機會學習英語、運用英語及把新學的知識應用到語言實踐中等方面的能力水平仍然不高。
(23)我在課外主動尋找各種機會學習英語、運用英語。(24)我克服不利于英語學習的情感因素。(25)我充分利用已有的學習資源。(26)我把新學的知識應用到語言實踐中。(27)我積極與他人合作學習。(28)在語言學習過程中,我能意識到自身的錯誤。(29)在意識到錯誤的同時,我能找到錯誤原因,并采取相應措施更正錯誤。(30)我能選擇有效的學習途徑,使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語言學習者。(31)在完成某項語言任務過程中,我能同步檢測預先制訂的計劃的完成情況。(32)在完成某項語言任務過程中,我能檢查并更新對前面知識的理解。
四、討論與建議
通過本研究,我們發現,新模式下大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總體上有所提升,但仍處于中等水平;不同學生之間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發展不均衡,即使是同一個學生,其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各個方面發展也不平衡。由此可見,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依然任重而道遠,因此,新模式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應充分重視學法指導,強化語言實踐環節,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監控和評估,并努力營造良好的英語自主學習氛圍,促使其英語自主學習能力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2]扶長青.自主學習研究述評[J].當代教育論壇,2008(16).
[3]余文森等.讓學生發揮自學潛能,讓課堂煥發生命力[J].教育研究,1999 (3).
[4]程曉堂.論自主學習[J].學科教育,1999 (9).
[5]徐錦芬,彭仁中,吳衛平.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自主英語學習能力調查與分析[J].外語教學與究,2004(1).
[6]楊潔.大學生自主性英語學習能力調查與分析[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2006(4).
關鍵詞: 大一新生 大學英語學習 教學模式
新學年伊始,又有許多高中畢業生即將進入夢寐以求的大學校園,開始新的學習和生活。學生進入高校學習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英語是各高校的必修課之一,大學英語的教學模式與中學有很大不同。學生需要用相當長時間去適應大學英語的教學和學習模式,如何幫助大一新生盡快適應大學英語學習,是廣大英語教師和學生關注的焦點。如果英語教師能從第一堂課開始,給學生以積極的引導,就可以幫學生盡快適應大學英語學習,使他們開好局,為今后的學習和深造打下堅實的基礎。就此問題,作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談一些看法。
1.培養興趣,樹立良好的學習態度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英語學習也不例外。但并非每個英語學得好的人一開始就對英語感興趣,因為興趣是可以培養的。英語教師可以首先向學生闡明在大學學好英語的重要性、必要性,使學生充分認識學習英語的意義。同時,要因勢利導,使一些對英語學習沒有興趣的學生,逐漸培養起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要使學生明白擁有良好的學習態度,就能有好的學習行為,收到好的學習效果。
2.合理利用時間
大學的學習方法與中學的不同,大量的時間需要自己去安排。習慣了由老師和父母安排一切的學生,此時會感到茫然,不知所措。英語教師可在課堂教學中指導和訓練學生制定詳盡的周學習計劃,合理安排學習和生活,提高學習效益。
3.學會記好筆記
記好筆記是一種學習策略。它有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積極思維,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學生大都認同筆記的重要性,卻缺乏足夠的方法指導,筆記的作用和利用率較低。鑒于記好筆記是一項復雜的活動,在授課的開始給學生介紹記筆記的必要性、作用,特別是方法尤為重要。只有掌握了科學而有效的記筆記的方法,學生才能更好地利用課堂和課余筆記學習英語。
4.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無論是語言教學還是其他學科的教學,其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讓學生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尤其是近年來,隨著語言教學轉到以學生為中心,語言教育界在對學習者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技巧進行廣泛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發展學生自主能力(autonomy)的教學方向。因為一門語言的學習僅在課堂上單靠老師的教是不可能學好的,學生必須在課堂外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配合老師課堂上講的內容進行深入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語言的自主能力和自我指導能力。
5.掌握必要的語言學習策略
俗語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英語學習是一種技能訓練。它同其它任何事物一樣,有其內在的客觀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因此,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了解和掌握一些學習方法和技巧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英語教師可以參考一些論述語言學習策略和方法的書籍,向學生作介紹。
6.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
環境無疑對語言學習有很大影響。學校和英語教師如能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不但能夠補充課堂教學,幫助學生消化吸收所學知識,而且可培養和激勵學生強烈的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組織或參加各種英語活動,例如英語角、英語沙龍、英語競賽和講座,有條件的還可定期在校園廣播中每天定時為學生播送英語聽力材料等。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使學生有更多接觸英語的機會,潛移默化中提高和加強語言學習的動力。
7.堅持不懈,鍥而不舍
語言學習是持之以恒、日積月累的艱苦過程。它不可能速成,一蹴而就。英語語言學專家胡壯麟將一般情況下學好英語的規則描述為“動因+興趣+決心+持之以恒=見效”。所以,英語教師要鼓勵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戒驕戒躁,堅持多讀、多聽、多寫、多說,用自己的勤奮刻苦和不懈的努力來收獲英語學習的累累碩果。
8.探索一套適合自己的有效的學習方法
俗語說,修行靠個人。英語教師應指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經常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及時進行階段性總結。同時,也要提醒學生不能閉門造車,僅僅局限于自己的經驗之中,有必要借鑒他人的學習方法和經驗,要善于博采眾家之長,為我所用,逐漸摸索出最適合自己的有效學習方法,并形成自己的學習風格。
9.結論
總之,我們的目標是幫助大一新生成功轉型,盡快從高中的英語學習模式過渡到大學的英語學習,使他們少一份困惑迷茫,多一份自信,為今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因為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參考文獻:
[1]成麗芳,溫力亞.就大學英語課堂筆記進行的調查[J].中國英語教學,2003,VOL.26 NO.1.
[2]郭平建,鄭建鳳.合理安排學習,提高學習效益――訓練學生制定周學習計劃的嘗試[J].中國英語教學,2003,VOL.26 NO.3.
關鍵詞: 大學英語教學 自主學習 元認知策略
一、簡介
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過于依賴教師,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較差,不懂得外語學習的規律,不會有效地運用學習策略,這造成許多學生進入大學以后面對相對寬松自由的大學環境,反而不知如何學。面對這一現狀,2004年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明確提出,大學英語教學目標之一是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質。大學英語教師應培訓學生的外語學習策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元認知策略與自主學習關系
1.自主學習的內涵
Holec最早開始進行外語自主學習研究,他(1981:3)認為自主學習是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對“自主學習負責的一種能力”。他指出這種能力是“潛在的、在特定環境中可以實施的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要靠后天的培養。Little(1991)將自主學習定義為三種能力:評判性能力,做出決策的能力,以及采取獨立行動的能力。Little-wood(1999)視自主學習為“自我調控能力”。Nunan(1995:145)認為:能夠確定自己目標并創造學習機會的學習者,可以說,是自主學習者。Boud(1988)也認為:自主性原則是教育實踐中用來指導和培養學生獨立自主與決斷能力的基本原則。Dickinson(1993:330)則把自主性看做是一種對于語言學習的態度。雖然對自主學習的界定有所不同,但他們都同時強調管理自己學習行為的能力是自主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元認知策略的內涵
認知心理學家O’Malley和Chamot根據學習認知心理過程把學習策略分為三大類: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和社會/情感策略。他認為元認知策略高于另外兩種策略。元認知策略是語言學習者為了成功學習一門外語而采取的調控手段,如制訂計劃、監控學習過程、評估學習效果等。文秋芳(1995)對英語元認知策略的研究結果顯示,英語學習成功者與不成功者在元認知策略的使用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前者使用元認知策略的意識比較強,英語學習富有計劃性和主動性;后者使用元認知策略的意識比較淡薄,英語學習處于盲目、被動狀態。可見,元認知策略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計劃、管理自己的學習,提高英語學習的效果和質量,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由原來的“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使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導者。
3.兩者的關系
自主學習要求學生自覺有效地安排學習過程。而元認知作為人對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調控,離不開學習中學習者的主體性和獨立性。學會自主學習,實際上就是在掌握學習的元認知知識的前提下,監控學習過程的問題。元認知策略的培養被認為是促進學習者自主學習的主要目標。
三、元認知策略的訓練
1.培養學生的元認知意識
培養元認知意識是培訓元認知策略的前提條件。教師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及幻燈片展示等方式向學生講解元認知策略的內涵和重要性。在元認知意識的培養中要注重以下的方面。第一,明確學習目標的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課前明確地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告知學生,讓學生明確努力的方向。第二,掌握分析加工材料的意識,教師應培養學生收集整理資料、分析知識難易和主次的能力,以便他們能合理分配學習的時間。第三,使用學習策略的意識。第四,把握自身認知特點的意識。了解自己的學習風格,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2.協助學生制訂學習計劃
學習的計劃性是元認知策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應試教育體制下,對于剛剛進入大學的學生而言,他們對大學英語的學習的特點完全不了解,學習處于盲目狀態。在新生入學后,教師有必要對學生進行學習計劃制訂的教育,幫助其更快更好地適應大學學習。老師要讓學生了解制訂計劃一般應考慮四個方面的內容:做什么,什么時候做,怎樣做,為什么這樣做。也就是說,從學習內容到學習目的,從安排時間到選擇方法都要包括在計劃之內。一份計劃具備具體的內容,明確的目的、得當的措施、具體的進度安排和時間分配,才會有較強的執行性。
3.指導學生監控學習過程
監控是元認知策略之一。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習者要經常檢查自己制定的學習目標的執行情況,看時間的利用是否合理、學習進展怎樣,及時對自己的學習效果做出分析與評價。監控的好處在于它能發現問題,以便及時調整思路,改變學習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出路。教師應該對學生在自我監控學習加以指導。比如,可以鼓勵學生寫英語學習日記,記錄自己學習英語的時間,學習過程中采取的策略,學習的內容、進度等。教師應不定期檢查學習日記,以便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困難。此外,可以指導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小組成員可在小組內公布并互相監督學習計劃的實施。此外,組內可以進行每周一次的學習討論,不僅檢查計劃的完成情況,而且可以共享信息和學習心得。
4.幫助學生正確的自我評估
“自我評估”指反思自己的學習,如在完成某項語言學習任務時做得怎樣。自我評估在整個元認知策略的培養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自我評估可以通過測試題、小組互評、各種形式的英語競賽后引導學生就自己存在的弱點和今后如何打算等作出書面評估,從而幫助學生了解學習中的難點和弱點,為他們下一步制定目標和計劃做好準備。
四、結語
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元認知策略的培訓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計劃、監控和評估自己的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完成大學英語改革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張曉慧,鄭淑明.元認知策略與自主學習探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6:145-147.
[2]仵寧.元認知策略培訓構建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探討[J].科教文匯,2010: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