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5 17:17:2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淺談初中語文德育教育,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語文教學不僅是其它學科的基礎,更是學生道德教育與素質教育的核心,所以教師必須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授知識的同時促進道德教育的開展。教師積極地加強對于德育滲透教學的研究以及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動其在教學中的進一步地優化應用,是初中生獲得良好語文教育的必然要求。現從語文教學中德育培養的涵義出發,論述了初中語文德育的特點,并詳細的分析了初中語文教學中德育培養的主要途徑[1]。
一、德育教育與初中語文教學的關系
語文是一種更多的綜合性學科,它不但教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但是也包括政治、歷史、地理、甚至數、床上用品、化學知識。尤其重要的是,中國學生是知識教育與審美教育的同時,也有道德教育的功能。
教育者只有研究他們,從他們的實際蹦發,按照他們成長的客觀規律去施加教育影響,才能把教育要求轉化為他們的思想意識和自覺行動。我們的德育理論能否真正反映出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青少年德育教育成長的規律,發揮其對德育實踐的指導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對新的歷史時期青少年是否有深入系統的研究。我們不僅要了解他們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還要了解他們在現階段所表現出來的新特點,既要從他們的年齡特征上進行分析,又必須對他們生活的特定社會環境加以考察。只有如此,才能為有效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工作提出科學的依據和努力的方向[2]。
從身體的道德教育因素描述情節、表征的人物形象,揭示了客觀事實特定的藝術品質,生動的文學的內容。事實上,這也是在哲學相互之間的關系,我們每一個人在不同時期的不同的教育,在收到小學,我們只負責為聽力,寫作。到初中,我們就要負責認為,初中遠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但要做,學習不是必須做得好,因此,在中國教育領域,顯示社會道德遠,我們只能說這是使用語言教育的方法和社會實踐按鈕。社會需要人文道德是成為中國教育背景。這兩個相互補充。鑒于德育和初中語文的關系,我們應該把道德基于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和中國優秀的文化思想情感,使學生在教學過程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學的思維方式啟蒙教育,使學生發展健康人格,培養良好的德意志品格。
二、傳統初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課型特點不突出
由于目前許多人對初中語文教學的認識存在誤區,認為語文課與其他課型并沒有太大不同,只不過是突出掌握詞匯表達法、多讓學生說話,這就使得許多語文課教學方法與精讀課、閱讀課等其他課型雷同,初中語文閱讀課交際性、互動性特點并沒體現出來。語文課堂教學的大部分時間被用來講解詞匯、表達法,而有限的練習時間也只是填空、造句等等這些缺乏針對性的訓練。同時,教師過度關注于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就課文上課文,教學思路缺乏延展性,語文閱讀練習也主要是針對課文回答問題或復述課文大意,沒有進行交際拓展練習,體現不出閱讀教學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特點。
(二)教學方法單一
目前大部分現代漢語閱讀教學采用的模式是,首先教師講解生詞并朗讀課文,然后講解課文內容,接著學生跟讀課文或者學生之間朗讀課文,最后圍繞課文中的話題組織討論或談感想。
(三)語言輸出效果缺失
目前, 我們的初中語文教學主要采用功能交際法,即3P模式,這種教學方法重視語言形式的學習,強調語言輸出的結果,而忽略了語言生成的學習過程,導致學習者語言輸出比較盲目,表現在我們的閱讀教學中就是學生主要是在“學話說”而非“學說話”。比如說,讓學生運用某些詞匯或表達法去完成一項交際任務的時候, 學生往往就不會關注怎么把意思表達清楚,把話說出來,而是生搬硬套去用這些詞匯或者語法造句,當學生一離開課堂和書本,就很難自如展開閱讀表達。學生在教師的控制下進行句型操練、教師提問、學生答問等,開口率雖然提高了,但是實際的交際中成功率并不高。
三、初中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
教學活動是以教材為依據的,所以教材在教學活動中有重要的作用。初中語文教材作為學生了解母語的主要渠道,對于他們今后的語文學習意義更加重大,所以選擇合適的教材有利于初中語文教學活動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初中語文教學來說,什么樣的教材蘊含豐富的文化因素,什么樣的文化因素適合在教材中出現,在教材中以什么樣的方式出現,這些都會直接影響到語文教學的效果,也會對學生正確的運用語文進行日常交際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3]。
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是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補充,也是學生增強素質的另一途徑。平時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語文活動如詩歌朗誦比賽,成語故事比賽,收集簡報,做手抄報,開討論會、講演、辯論賽等。這些活動既豐富了學生的語文知識、技能,提高了學生的素質,還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思想熏陶,激發了他們積極向上的情感。例如語文活動的比賽,既能激發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也能讓學生感受到集體協作的重要性。古典詩歌朗誦、講成語故事,讓學生們能掌握朗讀、講演的技巧,又讓學生能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精煉形象,祖國燦爛文化的源遠流長,從而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感。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課上的德育教育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同時還可以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語文教學的特點就在要求教師在授課的同時,強化對思想政治和道德情操的教育,以此促進學生在德智兩個方面得到均衡的發展。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詩詞來引導學生的行動和思想,以文章的內容來啟迪學生并引導學生,讓學生在感受與理解中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并以此影響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初中課本中還有一些人與自然的內容,教師可以通過熱愛自然、關愛環境的角度出發,滲入節約與勤儉的內容,使學生樹立艱苦奮斗的精神,并能夠持之以恒,促進學生思維上的轉變,最終實現課上德育教育的目地。課上的思想教育非常重要,這可以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同時對學生的生活也有著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4]。
結論
總之,德育培養的核心就是使學生能夠領會和運用理智的思想和善良的品質。初中學生處在人格塑造的關鍵期,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各種方式和方法來促進學生的道德品質,使其能夠從行為和心理上形成良好的習慣。
參考文獻:
[1]田賀書. 構建既有意義又有意思的語文課堂[J]. 語文教學與研究,2011(13).
[2]石秀敏. 淺析初中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J]. 中小學電教(下),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