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內部控制質量

內部控制質量

時間:2023-05-31 09:32:2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內部控制質量,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內部控制質量

第1篇

關鍵詞:內部審計 內部控制質量 內部審計制度

財務報告的真實有效性和完整性是外界對企業的綜合實力和發展水平的唯一了解方式,但是有的企業卻由于各種原因并不出示真實的財務報告,也有的企業在財務報告的編寫中由于不重視而出現錯誤,這樣的情況會導致很多關注信息的個人或者企業利用了錯誤的信息,尤其對于上市公司來說,內部審計的作用非常重要,這其中體現的是對信息使用者的公平問題和對公司內部控制質量的負責。

在國際中重大的財務舞弊案件“美國安然”、“世通財務”等發生后,各國監管機構的監管中心逐漸轉移,原來的監管過程中只注重財務報告本身的信息質量,但是逐漸發展為重視財務報告本身信息質量與建立健全財務報告信息質量保證體系并重。我國財政部會同相關部委先后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和《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等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這些制度的監管部門是國際資本市場,這促使企業內部審計得到了充分的重視,在今后的企業日常業務中與財務報告審計一樣,逐漸具有周期性和頻繁性。顯然,對內部控制審計中企業內部控制質量進行評價有著重要的意義。

1.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的關系

二者的關系密不可分,是互相依存的,也是相輔相成的,財務報告的可靠性是由內部審計直接決定的,內部控制就是在內部審計發揮作用的同時產生的影響。內部控制的質量直接由內部審計的質量決定。近些年隨著全世界范圍內的企業的管理制度的創新和加強,學者對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詳細的探究,內部審計決定著內部控制的質量,卻也包含在其中。內部審計質量的決定因素有很多,但是主要以審計部門規模和負責人素質為主,內部審計的改進就是內部控制質量的改進。

2.制度的背景

2.1內部審計對內部控制的評價

內部審計的評價本身就是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所操作的一個過程,內部審計人員的在審計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內部控制的失控環節或者是薄弱環節,內部控制的過程中可以根據這些意見來進行漏洞的填補和控制環節的改進,企業的內部控制的加強過程中企業的經營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得到了提高。內部控制的評價是一種審計的方法,將審計的重點難點和范圍進行了劃分,審計在實施的過程中評價的是企業的整個控制系統,審計得到的評價對企業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審計的過程中工作量十分的大,詳細的對審計范圍內的業務進行檢查和總結,正確的出具評價報告。

2.2政府對內部審計的重視

早在1991年的時候,中國就有過針對于企業內部控制的研討會。當時的研討方是中國內部審計學會和中國審計學會,研討會將內部控制評價方面的研究工作作為主題,并且對中國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劃和改革進行了全面的討論。內部審計的真實性是內部審計存在的價值所在,也直接關聯到內部控制的質量,所以,內部審計也要受到管理,要有專業的人員來合適內部審計的真是、有效性。2006年深圳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引中規定,公司的內部審計部門要直接對董事會負責,所以內部審計部門的設立要得到企業的高度重視,內部審計部門要定期檢查公司內部控制缺陷,及時提出改進建議。

2.3內部控制審計中企業內部控制質量評價的界定

內部審計的狹義的內容就是為了使財務報告保持真實性與合理性,內部審計工作的認真負責是對企業的負責,審計報告的準確也是企業對外信息使用者的負責。在內部控制審核的過程中首先要了解內部控制設計,其次是評價其合理性,最后需要進行測試和評價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內部審計是一項與其他財務無關聯的業務,在內部審計的工作的進行中不僅僅是局限于財務報表。執行財務審計對內部控制進行評價時,同時出具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將其作為財務報告審計的成果之一即可,不需單獨作為一項業務。所以,從加強內部控制,提高企業經營效率和經濟效益的角度來看,用一個較大口徑的內部控制比較適宜。既可以幫助企業建立健全完整的內部控制系統,又可以擴展注冊會計師的業務,讓注冊會計師在進行審計的工作時提高了質量,與此同時也無須做重復的工作。

3.內部審計特征與內部控制質量研究結果

3.1關于內部審計部門的規模

內部控制的規模和質量是內部審計實力的體現,也是企業內部控制質量的保障。一般來說內部審計部門的規模大則可以主觀的認為部門囊括了更多的具有專業技能的員工,也證明了企業對內審部門的重視,大的內部審計部門的競爭性和相互監督也會在潛移默化中產生,在監督和控制方面的職能就會更加的有效。內部審計的規模越大,就會發現企業內部控制中越多的問題,這是有利于問題的解決和內部控制質量的提高的手段。所以,可以得到以下結論:內部審計部門規模與內部控制質量正相關,內部審計部門規模與內部控制質量改進正相關。

3.2內部審計負責人專業能力

內部審計的負責人的專業能力決定著內部審計部門的整體水平,在審計的過程中以負責人為主要核心力量,所以負責人的素質和能力決定了執業能力。審計或者是會計水平首先受著閱歷的限制,一個有著十年工作經驗的審計人員一定是比有兩年審計經驗的人員在工作方面得心應手的(不排除例外)。其次是資質的限制,資質高的審計人員在金融方面的知識更加全面,更加懂得思維的發散,職稱是專業水平和專業技術能力的體現,比如,注冊會計師或者是國際注冊內部審計師的水平一定高于普通的審計師。再次是學歷,學歷的高低說明了在學習階段接觸的專業課程的難易程度的不同,也反映了綜合素質水平的不同,甚至映射了在工作中的適應環境能力和責任心。另外,有過相同的工作經驗也是十分的可貴的,如果審計人員之前在其他企業做過相同或者類似的工作,則謹慎度和敏感性以及執業態度都會更加有助于對內部審計的實施。因此,內部審計的負責人的專業能力強一定有助于審計工作的進行,也就是一定有助于內部控制質量的提高,能及時、準確的反應問題。所以,可以得到如下結論:內部審計負責人專業能力與內部控制質量正相關,內部審計負責人專業能力與內部控制質量改進正相關。

第2篇

一,公司特征與內部控制質量

1. 公司規模

一些學者通過研究發現,公司規模越大,投入內部控制建設的資源越多,內部控制質量也越高。徐菁憶C2014認為,財務杠桿越高,外債角度力度越大,公司內部控制水平也越高。但是,當企業財務狀況嚴重惡化、盈利能力下降甚至出現虧損而觸及退市臨界點時,企業為了降低退市風險、轉虧為盈,易于出現管理層凌駕于內部控制之上。王蕓等(201D認為,財務狀況與內部控制質量呈正相關關系。

2. 公司的成長階段與上市年限

蔚風英等(2015)的研究表明,公司的成長階段、上市年限與內部控制間的影響并不顯著。張穎等(2010采用Likertscale,通過問卷調查,發現處于成熟期的企業會顯著改善遵循法律法規的情況,更易于提供高質量的財務報告,促進經營業績并與戰略目標呈正相關。因此,成熟期的企業內部控制質量也越高。

3. 企業的自身特征

李越冬等(2014以2007—2011年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對內部控制重大缺陷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研究,發現企業的自身特征對內部控制質量有重要影響。上市時間越久的企業,由于早期較為寬松的監管,以及為拯救國企而建立的中國證券市場的特殊性、適應新頒布法規的滯后性,使得內部控制存在較多缺陷,有效性較低。周川楣C201f)認為,經營復雜程度越高的企業,內部控制風險也越大,內部控制質量越低。

   二,治理特征與內部控制質量

1. 所有者影響

程曉陵等(2008)以滬深股市1162個上市公司為樣本,研究了治理結構對內部控制質量的影響,發現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出具的財務報告質量顯著優于其他公司。張先治等(2010)發現,國有控股及股權集中度對內部控制質量呈負相關。趙曉鈴等(2015)通過深市主板67家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運用因子分析,發現控股股東性質對內部控制的質量不具有顯著影響。除了研究股權性質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影響外,許多學者對機構投資者也進行了研究。朱熙等(2012)發現,機構投資者比個人投資者具有更專業的投資技能和投資規模,機構投資者持股越高,對企業內部控制越有積極影響。李陽等(2014也得出相同的結論,即機構投資者持股能夠顯著提高企業的內部控制質量,并提出我國應積極引進諸如證券機構、合格境外機構等高質量的機構,提高內部控制有效性。儲成兵(2013)研究了金字塔股權結構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影響,實證檢驗了金字塔股權結構中,現金流權與控制權分離程度對內部控制有效性指數的負相關關系,即金字塔層級越多,上市公司終極股東現金流權與控制權分離程度越大,公司內部控制質量越差。研究還發現,通過金字塔股權結構選擇和影響內部控制有效性水平來攫取控制權私利,因此,公司治理中應重點關注終極控股股東機會主義行為。

2. 治理層影響姚嘉等(2014選取2013年滬深兩市信息技術業上市公司為樣本,在剔除數據不完整的公司和ST、ST、S*ST公司后,通過多元回歸分析進行實證研究,發現董事會人數越多,董事會會議召開的頻率越高,內部控制有效性越低。

步磊(2014以上交所258個A股公司財務數據作為研究樣本,資產負債率均值為4.84%。其中,214家公司財務報告獲得標準無保留意見,占樣本數據的82.9%。其研究結果表明,董事會和監事會的會議召開次數,對內部控制有效性有顯著影響,說明董事會與監事會的會議質量能夠發揮監督與戰略決策的職能。而獨立董事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質量的影響不顯著,甚至出現消極影響,說明獨立董事未真正發揮應有的監督作用。雷輝等(2014采用面板數據模型、Driscoll-Kraay標準誤差方法,對模型進行修正,研究了我國上市公司董事會對內部控制質量的影響,結果表明董事長和總經理兩職分離的權利結構,更有利于內部控制發揮作用,而董事會規模、董事會會議次數對內部控制質量呈負相關關系。研究特別提到了異地獨立董事因素的影響,證實異地獨立董事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公司內部控制質量的假設。陳漢文等(2014借鑒Coles、Daniel、Naveen(2007)的做法,以審計委員會成員中就職時間晚于董事長就職時間的人數占比,對兩者的關系進行研究,發現董事長在內部控制有效性中發揮了更重要的作用,而審計委員會作用并不明顯。劉怡芳等(201#選擇因財務報告違規披露被處罰、對財務報告進行重述和財務報告被出具費無保留意見的公司及配對公司為研究對象,從審計委員會的獨立性、專業性、規模、會議頻率4個特征,實證分析審計委員會質量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審計委員會的規模越大、成員專業性越強、獨立董事占比越高、開會次數越多,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質量越高,即審計委員會在內部控制的有效運行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周敏(2015)與以往橫向研究治理結構對內部控制質量的影響不同,他將企業分為創業階段、成長階段、成熟階段、衰退階段,研究不同生命周期下,企業治理結構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影響。通過縱向研究表明,處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業,不同的治理結構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的影響也不盡相同。

3.管理層影響

唐冬妮(2012)選用深市A股上市公司2008—2010年面板數據進行研究,剔除異常數據后,共采用1215個觀測值,其研究結果表明,管理層持股比例與內部控制有效性呈顯著負相關,即管理層持股越高,內部控制有效性反而越差。原因可能是我國多數上市公司股權改革不徹底,管理層身居要職受利益驅使侵占股東利益等。蔚風英等(2015)與以往多元回歸法分析內部控制有效性不同,采用迪博內部控制指數,來評價內部控制的質量。研究發現,管理層對風險持厭惡態度,內部控制質量越高;高管薪酬越高,內部控制有效性越好。吳秋生(2013)運用問卷調查法,研究了領導者權利及其運用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影響。研究發現,除了領導者的強制權與內部控制有效性呈不顯著相關外,領導者的合法權、獎賞權、專家權和崇拜權與內部控制有效性均呈現顯著正相關關系。趙曉玲等(2015)選用員工中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員工占比,反映管理層對員工的工作勝任能力的重視,以此考察其與內部控制有效性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較高素質的員工與內部控制有效性顯著正相關。池國華等(2014與以往研究影響內部控制的顯性硬因素不同,而把研究重點放在了隱性軟因素上,從管理層背景特征入手,以2009—2011年我國A股上市公司數據為樣本,研究高管的風險意識、管理理念、管理哲學、價值觀等對內部控制的影響。結果表明,高管背景特征與內部控制質量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并提出在內部控制實施過程中,要重視發揮軟因素的積極作用。劉長奎等(2015以2012年滬市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通過實證研究檢驗了包括管理層持股比例、高管薪酬、管理層年齡、管理層學歷等因素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影響。結果發現,這些因素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影響作用是相當復雜的,是通過影響內部控制目標的不同方面,進而對整體有效性產生影響。

三,信息披露的影響

張建儒等(2015)選擇中小企業披露2013年財務報告的635家公司為研究對象,利用多元統計,分析了影響中小企業內部控制信息質量的因素。結果表明,2013年財務報告中,標準意見審計報告高達98.93%,審計意見披露情況差異較小,對內部控制影響不明顯,標準審計意見沒有提高內部控制質量。蔚風英等(2015)的研究結果顯示,注冊會計師出具的審計意見影響顯著,外部審計的監督能夠促進公司內部控制的建設,提高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同時提出,內部控制信息的強制披露,比自愿披露對內部控制質量的影響更大。張加存(2015)以2009—2013年發表在《審計研究》、《會計研究》等期刊的相關文章為依據,從內控信息披露現狀、影響因素、披露效果、改進建議四個維度,總結了內控信息披露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積極影響。

四,內部控制系統構建與執行的影響

李小燕等(2015)運用信息不對稱理論和機制設計理論,分析美國薩班斯法案的建構邏輯與執行偏差后得出,我國應吸取美國SOX法案的經驗教訓,立足于本國實際,從制度設計、執行機制和制度文化3個方面,建立制度的自強化機制,使制度的設計者、執行者與受益者達到統一。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力問題。王龍英(2012)提出,要設計適合企業發展的內部控制制度,遵循內部控制基本原則,強化對會計信息和經營活動控制,提升企業內部控制的執行力,以此保障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孫洪哲等(2014針對內部控制構成要素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影響,從相關要素出發,提出構建和執行對保證內部控制質量的重要影響。首先,要構建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促進內部控制環境的和諧;其次,在內部控制實踐中建立并完善內部控制溝通機制,通過有效溝通,不斷提升內部控制質量,達到自覺進行能力完善和行為監督的目的湯后,要重視風險防范和監督管理,提高風險評估水平,改善內部控制質量。齊保壘等(2010)以2007年、2008年滬深兩市2195家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通過構建一個內部控制缺陷影響因素的概念模型,使用Logit回歸分析,驗證了企業內部控制越好,內部控制出現缺陷的可能性越小,內部控制質量也越高。金成浩(2015與以往對內部控制質量影響因素的研究不同,主要闡述行政事業單位當前存在的問題,提出建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系統、健全內控體系的措施,強調了科學、合理的內控體系,對保證內部控制質量的現實意義。

五, 內部控制影響因素圖與結論

1.內部控制影響因素圖

綜合上述文獻,將內部控制影響因素用下圖表示:

第3篇

一、內部控制審計對審計質量的影響

內部控制審計對審計質量的影響與財務報表審計息息相關。由于內部控制審計的目標是能過檢查和評價內部控制來確保企業資產的安全和完整,即確保企業內部控制的合法性、充分性、有效性和適宜性。而財務報表審計則是需要對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合法性和公允性發展審計意見。兩者之間的目標雖然側重點不同,但其目標是相似的,都是為了能夠提高會計信息質量。而且在財務報表審計工作中,涉及了較多內部控制審計的部分,而且內部控制審計的諸多內容中也與財務報表審計息息相關,兩者之間可以在成果在相互驗證,而且通過內部控制審計可以為財務報表審計提供重要的依據。兩者在程序執行上存在著差異,但其在目標上基礎是一致的,即向公司外部財務信息使用者提供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兩者之間相互作用,并相互產生影響,而內部控制審計對審計質量的影響,則主要來源于對財務報表審計質量提高的影響,加強內部控制系統審計,可以為財務報表真實公允性發揮重要的作用,所以可以通過將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進行有效的整合,從而有效的提高審計質量。

二、完善內部控制審計,提高審計質量

1.擴大重點審計范圍由于我國內部控制系統審計開展的時間較晚,目前還處于實施的初步階段,特別是在當前內部控制環境對內部控制系統審計實施不利的情況下,更應該加大對重點審計范圍。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實施的目的是為了起到對管理者監督的作用,從而確保企業能夠健康的發展,所以內部控制系統審計的審計重點需要找出內部控制制度的漏洞和不足之處,同時還要根據行業和企業規模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審計計劃,同時可以將與財務報表審計相關的內部控制作為內部控制系統審計的重點范圍,同時還要對其他內部控制信息加強審計。

2.吸取別國經驗與創新審計方法內部控制系統審計最早由美國開始實施,所以目前各國內部控制審計準則都是以美國為范本而制定的,這就需要我們在內部控制審計實施過程中要做好吸收和借鑒工作,趨利避害,做好提前預防工作。目前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步伐不斷加大,但這并不意味著全球內部控制控制或是內部控制系統審計準則都要具有一致性,其實在具體實務中,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都是針對企業自身的特點制定的,所以差異性較大,這就決定了企業內部控制系統審計也不可能都如出一轍。所以在目前這種情況下,我國企業內部控制系統審計需要根據我國的實際國情,制定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符合的內部控制系統審計準則,這親不僅有利于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康刀菜,而且對于降低社會成本也具有積極的意義。

3.重視實務操作過程,提高審計人員素質由于我國內部控制系統審計還處于起步階段,很大一部分企業對于內部控制系統審計的重要性還缺乏了解,在企業經營過程中,企業員工對于內部控制的具體流程也無法保質保量的完成,這就需要內部控制系統審計人員城朵充分的發揮其敏銳的職業判斷力,提出適當的建議,通過嚴謹的職業態度,從而在內部控制制度下使企業的內部控制情況進行公開,這不僅對于企業管理者能夠更好的對企業發展過程中內部控制狀況進行充分的了解,而且也有利于社會監督職能的實現,所以對于內部控制系統審計人員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質和專業素質,確保審計質量的提升。

內部控制系統審計作為審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礎,特別是在當前市場經濟快速發展條件下,企業經營活動呈現多元化和現代化的特點,這種情況下,更需要強化內部控制系統審計的功能性,確保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順利運行,提高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運行效率,確保審計的質量,從而加快推動企業健康、持續的發展。

作者:張敏單位:黑龍江省青龍山農場農業分公司審計部

第4篇

【關鍵詞】會計;內部控制;影響;信息質量

當前,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非常激烈,為此,企業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擁有一席之地,就必須加強企業的內部管理,并對內部進行控制。對于企業發展而言,會計信息的質量的高低決定了企業決策者進行決策的正確與否,它是決策的重要依據之一,它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決策的有用性。會計信息的質量是保證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確決策的一個重要的前提與條件,一旦會計信息失真,就會為企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消極的影響。為此,會計信息在企業內部控制形成與運行過程中要不斷的完善,同時還要做自我調整,以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

一、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質量之間的聯系分析

企業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并對會計信息質量有著重大的影響。

1.會計信息質量屬于內部控制中的一項基本的內容

企業的內部控制包括三個基本的目標,即:企業的運營目標、企業的財務報告目標以及遵循目標。在其中的財務報告的目標中包含了對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企業之所以對企業內部實行內部控制,其最初的目的在于保證企業信息的真實性,業務執行的可靠性以及企業舞弊行為。企業內部控制可以對企業中的各個環節與員工之間相互的牽制、核對,對業務的各流程進行控制,防止企業出現虛假的財務信息。隨著企業內部控制的不斷發展,內部控制已經成為企業經營管理的一項重要的內容,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不斷的發展與轉變中,企業內部控制已經逐漸的轉化為提高企業經營管理的一個重要的途徑,內部控制的基本內容也包括企業的財務報告的真實性與可靠性。

2.內部控制是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保障

內部控制中,一項基本的目標就是要防止企業內部的會計信息的失真,企業內部控制對防止企業的財務報告舞弊行為有著重要的影響。在企業中,會計工作尤為重要,它掌握公司的資金流動,同時也掌握著企業的經濟收益,企業的一切經濟活動都需要會計的管理與計算,會計與企業的發展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由于會計核算本身、會計政策以及會計規范等具有一定的選擇性,由于會計憑證是根據真實的合法的憑證做出來的,為此,很有可能出現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那么,如果企業內部控制活動存有缺陷,例如企業內部控制政策不夠合理等,就更加容易導致會計信息失真。企業內部控制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要保障企業所披露的經濟信息質量。在企業內部控制的信息比較完善的時候,會計信息披露就能夠較為準確的向利益相關方展現出企業的真實的發展狀況,保證本企業自身的經營不存在任何的問題,促進其快速的發展。

3.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影響著會計信息質量

由于企業本身或者個人行為等存在著不同的利益目標,在各自追求不同目標的時候,都會從自身的利益出發,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從而對會計信息進行調整、編制等,導致了企業會計信息虛假失真,嚴重影響企業的發展。例如,企業的管理層為了能夠做出更多的政績,完成任務,就盲目的進行會計估計,隱瞞虛構交易事項,嚴重的影響企業經濟效益。

二、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對策

1.規范企業內部控制管理

企業的發展逐漸的形成了根據現實的需要去處理會計業務,而不是按照規章制度處理會計業務。尤其對于那些中小型的企業而言,這種思維尤其顯著。在就業與生存的壓力之下,企業內的會計人員很有可能屈服于企業經營管理層的壓力而進行會計舞弊,導致會計信息嚴重的失真。為此,企業要規范內部控制,一方面可以為企業會計人員找到指導會計業務的理論框架,在思想上為規范會計業務提供一定的支持。另一方面,企業干部職工在執行內部控制制度的過程中,會以規范的內部控制制度去規范自己的行為,包括企業內部的財務行為等,為企業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2.對會計工作加強內部監督

監督機制對于各大企業的內部管理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監督機制可以對企業的各個級別的人員進行監督,包括企業會計人員。會計信息質量的高低直接的影響到企業的發展,如果企業會計信息失真,那么就會為企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消極影響。為此,加強對會計工作的內部監督,有利于避免會計信息失真現象的出現,同時,也能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從而為企業決策者提供有力的決策依據。

三、總結

隨著企業之間競爭不斷的加劇,各大企業都開始對自己的企業進行調整與管理。會計信息質量關乎著企業決策者決策是否正確,對企業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會計信息質量作為完善企業內部控制的要求,對推動企業經濟的增長也擁有積極的作用。企業內部的控制制度直接的影響著會計信息的質量,同時,企業內部控制機制也是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保障。企業的內部控制變化影響著企業會計信息的披露。為此,企業在日常管理的過程中,要注重構建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大力加強對人力資源的專業培訓,提高員工素質,以保證企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明輝.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質量[J].當代財經,2002(03)

第5篇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眾多企業也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在這一過程中,企業通過加強內部控制來改善企業的管理水平,促進企業提升內部運營效率、降低經營和財務風險。。會計信息的質量水平將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發展,真實可靠的會計核算可以保障企業現金流的穩定并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企業規避財務風險,獲得較高的收益。因此,有必要對內部控制審計對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帶來的影響進行研究,了解內部控制審計給企業帶來的影響的同時發現當前我國企業在進行內部控制審計方面存在的問題,最終通過加強并改善內部控制審計,促進企業長期穩定發展。

二、內部控制審計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

1.保障會計信息質量的原因及意義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資金流和貨物流的不斷運動,而資金流的穩定將直接關系到企業能否繼續擴大再生產。當前,很多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需要通過對財務會計信息進行有效分析來最終進行生產經營決策,因此財務核算制度不健全、財務信息數據不完善、會計信息真實度較低等將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生產經營,使企業面臨極大的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同時,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進入證券市場的方式獲得融資,財務信息的真實可靠也會影響到其廣大中小股東的權益。因此,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證券市場的完善,會計信息的質量顯得更加重要。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只有擁有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和經營管理手段,才能保障財務會計信息的真實有效和完整性。企業可以通過內部控制審計等方式發現內部控制制度存在的問題,通過對內部控制制度的保障來最終保障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促進企業平穩發展,實現二次騰飛。

2.當前內部控制審計在我國的發展現狀

隨著企業管理手段的不斷革新,企業已經不僅僅使用簡單的審計方法進行企業財務信息質量的保證,這是因為如果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不夠健全、企業內部控制程序金額管理水平低下,企業的財務會計信息質量是無法得到有效保證的。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只有加強對內部管理控制的監督和審計,才能從根本上把握企業的財務會計信息的質量,才能促進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當前,我國部分企業的內部控制審計在聘請外部審計團隊進行時,形式較為簡單粗糙,外部審計團隊在發現內部控制問題后可能也并不向社會公告,這使得內部控制審計的職能發揮水平較低。還有一些企業即使通過內部控制審計發現自身在內部控制方面存在問題,但是仍然不進行改進,這使得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長期受不到保證。而企業在建立內部控制審計制度時,由于內部控制審計可能受管理層或股東控制管理,這使得其在對管理層職能及內部控制進行審計時,存在一些難度,權力的不制衡也使得內部內控審計難以運行。

3.內部控制審計的完善可以提高財務人員的工作水平

內部控制審計通過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相結合的方式,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方方面面內容進行控制與審計,在這種情況下財務人員必然受到了更加嚴格的監督和審計,因此從監督職能來看,內部控制審計的完善必然可以提高財務人員的工作水平。首先,內部控制審計可以從制度層面保障企業財務管理制度的正常有效運行。對于企業而言,內部控制不單單包括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控制管理,還涉及到企業的財務、后勤等部門的控制管理工作。因此,內部控制審計的完善必然可以從制度層面保障企業財務管理制度的正常有效運行。其次,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制度的更新與發展,內部控制審計通過發行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缺陷與漏洞,并通過合理方式對其進行改進將有利于企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財務作為各企業都會涉及到的領域,通過內部控制審計可以加強財務報銷、生產材料采購領用等流程化操作,保障財務資料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提升財務會計信息的質量。除此之外,由于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的加強,企業財務人員也會意識到依照內部控制制度辦事的重要性,企業財務人員在進行日常工作時也會依照規章辦事,工作水平也會因此提升。通過內部控制審計,會加強對財務人員的監督,財務人員以權謀私等現象發生的可能性也會大大降低。

三、完善內部控制審計,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舉措

1.加強對相關法律法規及行業規范的遵守程度,逐步提升內部控制審計水平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法律法規的完善程度也日益提升。在這種情況下,任何行業做任何事情都必須要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及行業規范進行,內部控制審計也不例外。首先,企業進行內部內控審計時,內控審計人員需要認真學習相應的法律法規及行業規范,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及行業規范的要求進行內部控制審計操作,執行必要的測試程序,避免因不了解政策造成的內控審計流程或方法不當,造成的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等不良現象的出現。其次,由于內部控制審計在我國的發展時間較短,在部分事項缺乏法律規定或規定不清時,內部控制審計人員可以咨詢主管機關,由主管機關對其進行定奪。除此之外,內部控制審計的從業人員需要保持正當的謹慎原則,對于可疑事項進行仔細調查和了解,通過對內部控制審計流程的完整把握、內部控制制度的全面測試,最終保障企業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的真實有效,促進企業穩定高效發展,規避不必要的財務、經營風險。

2.推進行業資格的考核的規范,提升內部控制審計人員的專業素養

行業的發展必然需要行業內從業人員知識儲備的提升和專業水平的提升,因此可以通過推進行業資格的考核規范,來提升內部控制審計人員的專業素養。由于內部控制審計對于審計師的執業水平和專業知識要求較高,需要完整了解內部控制的具體細節和測試原理并具有較強的財務會計知識,因此可以通過加強行業資格的考核規范,促進內部控制審計人員在專業領域知識儲備的不斷提升。首先,行業資金的考核可以遵循注冊會計師的考試進行,同時允許注冊會計師從事內部控制審計的工作。這樣可以在短時間內將大批注冊會計師的業務從一般審計工作擴展到內部控制審計工作中來。其次,對于從業人員,還可以通過組織后期考核和培訓的方式幫助其不斷更新知識。由于當今世界發展速度極快,財務會計領域政策更新速度也較快,因此從業人員一旦很久不更新知識,則容易出現沿用老政策產生錯報,這不利于內部控制審計的有效運行。除此之外,還應當逐步規范市場,對當前內部控制審計的第三方審計活動進行規范,對于不按照規定執業或擾亂正常市場秩序的執業情況進行通報批評,嚴重的可以吊銷執業證明。只有對內部控制審計行業進行全面監督和規范,才能保障內部控制審計工作的有效進行,最終確保企業財務會計信息質量。

3.內部內控審計和外部內控審計相結合,合理的內控結構可以有效提升內控審計水平

內部控制審計既包括企業內部自行組織的內部內控審計還包括由外部第三方進行的外部內部控制審計,內部和外部內控審計有機結合,可以有效提升內部控制審計的水平,保障企業會計信息的質量真實、準確。首先,內部內控審計方面,企業需要建立較為獨立的內部控制審計機構進行內部控制審計的日常工作,如果內部內控審計缺乏獨立性,則內控審計容易受到其主管部門或領導的直接管轄和領導,則在進行內部內控審計時容易出現偏袒、紕漏等惡性事件的發生,內部內控審計報告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將會大打折扣。其次,在外部內控審計方面,企業需要聘請具有專業資質的內部控制審計團隊進行,在尋找合適內部控制審計團隊時需要遵照獨立性和基本的回避原則,防止因獨立性缺乏而導致外部內控審計報告失靈。外部內控審計團隊入場后,企業需要提供相應的資料并合理履行其應當履行的配合義務,安排進行內部控制相關測試事項。除此之外,企業在進行內部內控審計和外部內控審計時,還需要保障其結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內控審計水平,不能單單只使用內部內控審計或只使用外部內控審計,因為其結果容易產生錯報和漏報,不利于內部控制審計結果的準確和有效。只有內部控制審計的水平不斷提升,企業在財務會計領域才能做到保障會計信息質量的完整真實。

第6篇

一、財務報表審計中內部控制評估的作用

一般情況下,對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進行整合的過程中,通常以此作為基礎對二者在內部控制方面的作用進行評估,現階段,內部控制審計在財務報表審計中的應用范圍已經非常廣泛。其中在研究中發現:隨著內部控制在不斷地惡化,審計調整也在逐漸地增多,這就使得審計調整對利潤表產生了不同的影響,因此,在內部控制評估階段分配中審計資源在不斷的提高審計的效率,這樣就降低了審計的成本,最終結果表明:內部控制評估在財務報表審計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之間的關系

1.審計的程序中進行分析。作為審計單位而言,不管是針對內部控制審計,還是針對財務報表審計,都需要在審計體系中對其進行客觀的評價,作為注冊會計師而言,應該對財務報表編制方面的內部控制進行了解及測試,總結出內部控制設計的可行性,最終給出審計方面的意見與建議。通常在財務報表審計中發現了內部控制問題,這就可以為內部控制審計提供有效的證據。

2.內部審計取證的方法研究。在內部審計取證方面,注冊會計師為了獲取審計結果,需要在審計意見中尋找有用的信息,注冊會計師財務報表審計中主要是通過詢問、觀察、檢查以及穿行測試等方法來獲取內部控制設計與運行審計的證據,在會計體系中,注冊會計師應當全面的運用詢問人員,在測試中提高內部審計運行的可行性。

3.風險導向審計的理念不同。不管是何種審計形式,都體現出風險導向審計的理念。評估與內部控制有關的風險,從中來評判風險的結果,確定審計程序的性質以及范圍,為制定有效的審計證據做出有效、充分、全面的準備,在審計方法方面,注冊會計師通常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當然不管是采用何種方法,在風險到西安審計理念的影響喜愛,都是在財務報表層次的基礎上進行的,這也就體現出了在內部控制整體風險方面,注冊會計師的重要性。并且將具體的措施放在層次控制中,做出報表具體認證,因此在內部控制審計以及財務報表審計中都體現了風險導向,這些基礎都是為將二者整合做準備的重要依據。

由于這二者的目標不同,但是部分相同的審計程序以及審計方法中,就會產生一種知識溢出效應,其主要是指:知識外部性的效應。然而知識溢出效應產生于范圍經濟,其中范圍經濟具體表現在:知識的溢出,是指兩種或者多種不同服務間因信息和資源的共享帶來的成本節約,還有契約型范圍經濟,主要是在降低成本中來獲取契約型范圍經濟。

三、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整合的重要性

將二者在整合中,能夠促進審計證據的有效性,并且相互之間可以利用審計結果,在整合審計程序中,大大地降低了審計的成本,最終實現了各自的審計目標。因此將二者整合的重要性具體表現在:一是有效的降低了審計的成本。具體采用的是協同效應,在將資源共享之后產生的產品數量在增加同時降低了產品的成本,最終促進了資源的有效整合,這種狀況下注冊會計師就可以承擔比單一審計要高的成本,收取兩份費用的同時,完全符合成本效益,審計的效率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二是審計目標的實現。盡管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在審計目標上有所差異,但是其共同的目標都是提高會計信息的準確性。所以,將兩種審計形式整合在一起,在審計資源整合、審計程序整合的過程中,審計目標也就變得比較明確的。三是審計質量的提高。不管是內部控制審計,還是財務報表審計,都需要注冊會計師對本單位內部控制狀態進行全面的了解,在這一過程中,作為審計人員,需要對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發現,及時的做到規避風險或者是有效的加強薄弱的會計環節,倘若能夠在將二者進行整合,這樣注冊會計師就可以利用一種審計中的結果來為作為判斷另一種審計的重要依據,通常在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工作中,審計師可以在內部控制審計的過程中發現會計事項中的重大缺陷,決定財務報表審計實行性的測試結果。另外審計師在對財務報表中發現了重大的錯報、漏報現象時,這就足夠的說明內部控制審計中存在著質量問題,因此這兩種內部審計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只有將這兩種內部審計進行科學的整合,發揮最大的效益,這樣才能在企業會計領域的運行中及時的發現問題,最終做到降低審計風險,達到提高審計質量的結果。

四、二者整合對提高財務報表審計質量的影響

對于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來說,存在知識溢出效應,注冊會計師在進行內部審計的時候,必須要對內部控制相關知識進行了解,才能夠對風險進行準確的判斷與控制,才能做出科學的評估,從而提高財務報表審計質量的效果。研究表明:在審計工作中,在將二者整合的前提下,這就產生了知識溢出的效應比較大,在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中能夠具體的體現出整合的程度,最終可以采用相同的審計方法或審計程序,實現對二者審計的目標。還有在整合的過程中,主要是以時間間隔來表示的,其時間間隔越短,二者的整合程度就越高。反映出該會計年度的財務報表審計質量就越高。在將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進行整合的同時,該年度財務報表審計的質量受到很大的影響,因此整合的效果對于財務報表質量的提高有直接的影響作用。

第7篇

關鍵詞:內部控制 審計費用 外部治理效應

一、引言

安然倒閉、銀廣夏造假等國內外一系列案件引起了人們對于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的關注和思考,內部控制在提高公司內部治理水平,改善經營績效中的作用得到人們的廣泛重視。趙保卿(2005)認為內部控制的目標是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并強調內部控制的建立健全有利于實現企業價值增值,而價值增值也可以促進企業內部控制進一步健全與完善;梅艷曉(2007)認為,內部控制同公司治理在目的上具有同質性,即獲得更大的收益,使企業的各個利益相關者獲利,而且內部控制與公司治理對企業的績效有著深入的影響,是企業績效形成的過程因素,從績效的形成機制上促使企業績效的提高。鄭博(2007)認為內部控制能夠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和效果,從而達到最大化企業價值的目的。他深入分析了內部控制中的全面預算和內部審計兩個子系統對企業價值的促進作用;林鐘高、程慧慧(2007)認為要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終極目標就要有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作支撐。雷軍、婁明娟(2008)研究認為內部控制在時間上通過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和在空間上通過組織控制、制度控制的方式涉及到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來促進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的實現。2008年,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及保監會聯合了我國第一部《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要求執行基本規范的上市公司應當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自我評價,披露年度自我評估報告,并且可聘請具有證券、期貨從業資格的中介機構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審計。2010年,財政部《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和《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規定執行《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及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的上市公司應當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自我評價,披露年度自我評估報告,同時應當聘請會計師事務所對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審計并出具審計報告。而目前絕大部分上市公司采取的方式是在公司年報的公司治理部分增加一部分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和執行情況說明,很少有公司對格式完整的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給予足夠重視,尤其是披露外部鑒證機構出具的內控鑒證報告的上市公司更是少之又少,說明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質量及其信息披露仍然處在一個初級階段。綜上已有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內部控制是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途徑,對提高公司內部經營績效具有重大意義,那么內部控制是否具有外部審計效應呢,即公司內部控制對外部審計尤其是審計費用是否具有影響,兩者的關系如何呢?迄今為止幾乎沒有人研究這一問題,本文針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假設 借鑒已有研究結論,可以發現,良好的內部控制可以規范企業運營,提高企業績效,降低企業財務風險,而現代風險導向審計以風險為標桿來分配審計資源與審計成本,因此降低了公司風險也就有效降低了事務所的審計風險,從而降低審計收費,故筆者認為內部控制對外部審計具有治理效果,內部控制質量越高,外部審計費用越低,由此提出假設

H:內部控制質量與審計費用呈負相關性

(二)變量定義和模型建立 關于內部控制質量的評價,本文以我國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的規定為基礎,當公司未披露內部控制報告時,認為公司內部控制質量一般,當公司披露了經董事會審核的內部控制報告時,認為內部控制質量良好,當公司披露了經外部鑒證機構審核的內部控制報告時,認為公司的內部控制質量優秀。本文以上市公司審計費用的自然對數LnFee以被解釋變量,以內部控制質量QIC為解釋變量,同時設計了6個控制變量:控制企業規模的總資產自然對數LnTA,控制企業財務風險的資產負債率DEBTA、現金流量負債比CASHCD(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流動負債)和訴訟SUE,控制企業盈利能力的每股收益EPS、凈資產收益率ROE,控制企業營運能力的資產周轉率TURNTA。其中,QIC為虛擬變量,為內部控制質量的替代指標,定義如下:當公司披露了經董事會或外部鑒證機構鑒證的內部控制報告時,取1,否則取0;SUE也為虛擬變量,定義如下:當公司存在訴訟時取1,不存在取0. 基于此,本文建立模型如下:

LnFee =β0+β1QIC+β2LnTA+β3DEBTA+β4EPS+β5ROE+β6

CASHCD+β7TURNTA+β8SUE +εi

其中β0為截距,β1 ,β2……β8為系數,εi為殘差。根據模型Ⅰ,本文運用SPSS16.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實證檢驗。

(三)樣本選取和數據來源 本文樣本數據來自巨潮資訊網及CSMAR數據庫,取2007年至2009年滬市A股建筑類上市公司并按照下列順序篩選數據:剔除未披露2007年至2009年審計費用的上市公司,以保證能夠使用連續3年的平衡面板數據;刪除財務指標殘缺的上市公司數據。

三、實證檢驗

第8篇

關鍵詞:內部控制;會計信息質量;投資效率

中圖分類號:F23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08-2670(204)06-0082-

一、引言

投資是企業資源配置的一種重要方式,投資效率的優劣事關企業的長遠發展和整體價值。在一個無摩擦的完美資本市場中,企業投資決策的原則應該是,在高資本回報率的項目上繼續追加投資, 在低資本回報率的項目上及時減少投資,從而使得經濟中每個項目的資本邊際收益都相等。然而,現實資本市場的不完美,使企業無法避免地出現了非效率投資行為。已有研究表明,近年來我國上市公司的投資效率普遍不高[2],非效率投資行為普遍存在[3]。企業非效率的投資行為造成了嚴重的資源誤配,極大地損害了企業的價值。因此,急需有效的方法來抑制或降低企業的非效率投資行為,從而促進企業投資行為的高效性與價值增值性。

已有研究發現影響企業投資效率的因素很多,但最常見和最主要的因素是信息不對稱和問題[4,5],要想提高企業的投資效率,降低非效率投資行為,就要從解決信息不對稱和問題著手。財務會計信息通過向投資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提供信息,反映大股東和經理人對企業的經營運作狀況,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信息不對稱問題和問題[6]。

內部控制作為一項合理保證企業目標實現的過程,是實現權力制衡的基本措施[7],能夠有效減少經理人機會主義會計選擇的可能性[8],限制經理人或大股東披露虛假信息、操縱會計信息的行為,約束、限制經理人或大股東利益侵占行為,起到提高企業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的作用[9,0]。然而,筆者發現,當前學術界鮮有從內部控制的視角來研究企業的投資效率問題。李萬福等從低質量內部控制是否會加劇企業非效率投資的角度對這一課題進行了探索性研究,并得出了肯定的結論。然而,相關的研究并沒有從正面去回答高質量的內部控制是否能夠改善企業非效率投資行為,同時,由于李萬福等對內部控制質量的定義采用二分法,也存在著一定程度的不足。

本文基于《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數》這一契機,通過選取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數作為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質量的衡量指標,實證研究了內部控制與企業投資效率之間的關系,在研究中,我們同時檢驗了會計信息質量在這一關系中是否發生著中介作用。

本文的研究可能在以下三個方面具有一定貢獻。

首先,從內部控制的視角研究了企業投資效率問題,并通過實證的方法提供了相應的經驗證據。內部控制是一個合理保證企業實現多目標的過程,最根本的作用應該是實現企業的價值最大化,保護投資者的根本利益。投資作為企業資源配置的重要方式,事關企業的發展和整體價值的實現。所以,本文將內部控制引入企業投資效率的研究中來,不僅豐富了相關的理論文獻,而且以上市公司數據驗證了內部控制所體現的投資者保護功能。

其次,檢驗了會計信息質量所發揮的中介作用。非效率投資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信息不對稱和問題造成的,而問題也可歸為信息不對稱的結果,所以,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高低明顯影響企業的投資效率。既然內部控制能夠有效抑制企業的非效率投資行為,那么會計信息質量理所當然應該在其中發揮一定的中介作用。

最后,本文在研究過程中采用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數來衡量企業內部控制質量,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以往二分法的不足,同時為了避免變量之間存在自選擇問題,在文中進行了內生性檢驗,確保了研究結論的可靠性。

二、文獻回顧

目前,國內外針對內部控制對企業投資效率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內部控制要素的視角展開的。Richardson[2]研究發現,有效的治理結構可以降低企業的過度投資行為,股東積極參與經營,以及具有明確的反收購規定的企業在降低非效率投資行為上作用明顯。Malmendier等[3]和Lambert等[4]則分別從管理者過度自信與道德風險的視角研究了控制環境對公司投資決策的影響。學者們還基于行為金融學和高層管理理論的視角,研究了管理者背景特征對企業投資的影響[5,6]。ushman等[4]從國家橫截面角度檢驗了穩健的財務報告體制對經理投資決策效率的影響,發現在穩健的財務報告體制下,經理對投資機會下降做出反應的速度更快。Wallace[7]研究發現,高質量的審計可以降低企業內部與外部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約束經理人的自利行為,從而提高投資效率。

國內學者劉星等[8]將我國上市公司非理性投資行為劃分為“不自量力”、“為所欲為”、“任人宰割”三類,并從公司治理機制的角度對這種非理的發生進行了研究。唐雪松等[9]研究了我國上市公司的過度投資行為及其制約機制,結果發現,經理的機會主義是引發企業過度投資行為的主要原因,現金股利、舉借債務可以有效制約企業的過度投資行為,公司治理機制的約束作用卻較弱,獨立董事并未發揮作用。翟華云[20]結合我國現階段的制度背景實證檢驗了法律環境和審計對企業投資效率的影響,研究發現,在我國較好的法律環境地區, 高質量審計能夠有效減少上市公司投資不足和抑制上市公司的投資過度,從而提高公司投資效率。除了上述的研究,學者們還從會計穩健性、債務融資約束、大股東控制及機構投資者持股等多方面對企業投資效率進行了研究[2-23]。

鑒于已有的研究,可以看出,對內部控制與企業投資效率的直接研究仍然是存在著空白,鮮有文獻從投資的視角來研究內部控制的經濟后果問題,即內部控制在企業投資中的作用尚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認為進行內部控制與投資效率的研究是有必要的。

三、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內部控制是一個包含多要素,旨在實現多目標的過程。有效的內部控制通過多途徑影響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繼而對企業的非效率投資行為產生影響。首先,高質量的內部控制要求企業設計完整、合理的會計信息處理程序,通過一系列的控制活動,如規范的會計處理、高效的會計系統控制以及及時的會計信息傳遞等,著力降低企業會計信息的誤處理行為,提高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同時,在一個具有高質量內部控制的企業中,企業利用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對“三重一大”事項進行集體決策,也會顯著地提高企業投資決策的科學性、合理性,減少非效率投資行為,改善企業的投資績效。其次,高質量的內部控制能夠合理保證企業財務報告的可靠性,提高會計信息的披露質量,讓外部投資者能夠切實地感知到企業的真實狀況,增強了投資者對信息的依賴程度,降低了銀行等債務人對企業風險的預期,從而可以降低投資者對資本成本的要求,避免了企業因融資成本過高而導致的投資不足。再次,高質量的內部控制能夠有效地約束管理者,降低成本,抑制管理者利用投資過度來實現自身利益的行為。這主要是因為會計信息在管理者薪酬合約中的應用及股票市場中的反應給管理者施加了進行合理投資決策的壓力,監督和約束了管理者的過度投資行為。此外,監督作為內部控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完善的監督檢查體系能夠促進項目和計劃的高效執行,引導資源流向高效率項目,從而避免資源浪費,提高了投資效率。

由上所述,可以看出,高質量的內部控制通過多種途徑提高了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并在此基礎上,通過對企業的決策、融資成本及管理者監督等的影響來降低企業的非效率投資行為。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高質量的內部控制能夠提高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

H2:高質量的內部控制能夠抑制企業的非效率投資行為,提高投資效率。

企業所有者與管理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引起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降低了公司的投資效率,而高質量會計信息則有助于降低他們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緩解公司投資過度和不足,進而提高公司投資效率。即會計信息質量能夠改善企業的投資效率,抑制企業的非效率投資行為。因此,如若高質量內部控制能夠提高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就能夠提高企業的投資效率。

高質量的內部控制強調了企業組織結構的合理構架和決策程序的科學高效,而這些與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關系甚微,卻明顯關乎著企業的投資決策。同時,企業內部控制所要求的持續風險管理也直接地影響著企業的投資效率,監督和控制投資項目的運行,抑制管理者的非效率投資行為。如此種種,也說明了內部控制對企業投資效率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會計信息質量作為一個中介因素,可能發揮著部分中介的作用。基于此,我們提出如下假設:

第9篇

市場經濟背景下,企業迎來更多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更大的挑戰,會計信息作為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在提高決策科學性、反應企業發展實際情況等方面占據重要位置,但是,受到企業缺乏內部控制的影響,使得我國部分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并不高,難以為企業健康發展提供幫助。至此,加強對內部控制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

二、內部控制概念及其對會計信息質量產生的主要影響

(一)內部控制概念

內部控制主要是指企業基于對經濟資源安全、會計信息準確等目標,協調各項經濟行為、控制經濟活動,充分利用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的制約關系,形成具有控制職能的方法,并不斷規范、完善,促使其成為一個整體。

(二)主要影響

內部控制作為企業日常管理的一部分,其主要涉及環境、信息與溝通及風險評估等具體內容,而這些內容對會計信息質量均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具體影響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控制環境方面。內部控制環境是一種屬于本企業一種氛圍,與企業文化存在密切的關系,控制環境的形成及方法主要受到管理者素質、思想及制度等方面的影響,且控制環境的形成對企業內部員工產生的影響是長期的,由此可見,員工是控制環境產生作用的基礎,控制環境對會計信息質量具有較大影響,從本質上來看,其對會計信息主體產生更大的影響。[1]

(2)信息與溝通方面。信息與溝通是內部控制順利開展的關鍵,就現階段來看,影響企業發展的信息主要包括財務與非財務信息兩類,作為會計信息一部分,在幫助企業管理者了解和認識企業發展實際情況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不僅如此,有效的信息還能夠促進各個部門之間實現良好的溝通和交流,且構建并優化溝通系統機制,直接影響會計信息質量。

(3)風險評估方面。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落實內部控制能夠有效預知企業可能遇到的風險,在一定程度上承擔著防范風險的作用,在具體控制過程中,內部控制能夠對企業風險危險程度進行有效估算,并引導企業加強對薄弱環節的保護,最大程度上減少風險對企業產生的不良影響,另外,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落實,通過風險管理手段,對潛在風險進行分析和研究,進一步提升防范有效性,為企業運營目標的實現奠定堅實的基礎,進而有效提高會計信息質量。[2]

(4)監督方面。監督是內部控制的重中之重,能夠避免會計徇私舞弊等現象的發生,就監督工作而言,其涉及內部審計、稽核等部分,能夠全面覆蓋至會計信息管理。通常情況下 ,外部環境及政策的變化直接影響企業制度及經營環境,與此同時,財務及非財務也隨之變化,至此,完善的內部控制是企業發展的重要支撐,且控制制度的不斷完善,為財務目標的實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監督便是上述目標實現的有效途徑。[3]綜上所述,內部控制的主要內容對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具有積極作用,加強內部控制十分必要。

三、強化內部控制,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措施

(一)樹立現代管理理念,創建良好的控制環境

管理者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其思想、觀念直接影響企業對內部控制的認識,至此,企業管理者要樹立現代管理理念,明確認識到內部控制在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性,并將其提升到企業戰略高度,為內部控制做好鋪墊。另外,控制環境對會計信息主體的影響忽視。為了創建良好的控制環境,需要積極健全企業法人管理結構,形成企業股東大會授權、董事會決策等形成相互制約、高效運行機制,通過構建該機制,能夠促使經理層避免主觀臆斷,尊重會計信息進行決策,并規避內部人員利用職權影響會計信息準確,從組織結構上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不僅如此,還需要加強對會計人員的培訓,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建立系統性人力資源政策,落實獎懲制度、考試制度等,建立高素質會計人員隊伍,并引導會計人員樹立正確觀念,以此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二)提升對信息重視度,構建順暢的溝通系統

信息與溝通是企業管理經營者監督和控制各項活動的關鍵,面對信息時代,企業要提升對信息的重視程度,并從兩方面入手構建順暢的溝通系統:一方面,立足于企業發展實際情況,堅持合理原則,選擇適合的溝通方式和渠道,并最大程度上精簡溝通流程,提高信息傳遞及時性和準確性;另一方面,企業內部人員在參與溝通過程中,要堅持實事求是原則,避免提高虛假信息產生不良影響,并嚴格懲罰該類行為,不僅如此,企業還需要重視自身信息化建設,完善數據資源及信息系統的構建,為企業管理者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幫助管理者掌握企業發展的實時動態,為科學決策奠定基礎。[4]

(三)完善風險評估機制,提高防范能力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并非是一帆風順,風險的存在是必然的,其能夠檢驗企業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同時,也會對企業發展構成一定威脅,至此,為了能夠避免風險,要在企業內部成立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并明確其歸屬。例如,針對上市公司而言,可以直接隸屬于董事會。一般情況下,影響企業穩定發展的風險主要包括財務和經營風險兩種,就前者來看,企業需要組織人員構建財務預警體系,定期對企業財務指標進行分析和研究,向上級相關部門提供分析成果及建議;針對后者來看,需要對企業外部生產環境進行市場調研、銷售預測等,結合實際情況,制定預算,并進行相應調整和優化,使之在企業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5]風險管理部門要積極總結經驗,制定常規性和突發性預警方案,有效減少風險產生的消極作用。綜上所述,企業發展過程中,要重視內部控制,才能夠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為實現企業長遠戰略目標提供支持。

四、結論

內部控制作為一項綜合性工作,在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等方面占據舉足輕重位置。因此,企業管理者要明確認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并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創建良好的控制環境,加強對員工的培訓,引導其樹立正確觀念,并完善信息及溝通渠道,實現信息實時傳遞,設置專門風險預警部門,預測潛在風險,并提出應對措施,提高會計信息質量,進而促使會計信息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有效支持。

第10篇

企業會計信息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管理會計信息。管理會計信息是指由管理會計提供的會計信息。企業管理層為了提高經濟效益,以所處的內外環境為基礎,運用不同手段從不同渠道搜集的有效信息,經過篩選和分內部控制視角下企業會計信息質量探究林建標(深圳日海通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廣東深圳528251)析,得到企業決策相關的信息。另一類是財務會計信息。即是會計人員通過記賬、編制財務報表等形式呈現出來的信息。會計信息對企業來說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會計信息不但能夠顯示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使投資者能夠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并對未來的運營進行預測,調整投資決策,同時可以向管理層提供有效的財務信息以利于做出合理的決策,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2.企業會計信息質量低下的原因

2.1不合理的企業結構

很多企業都存在結構不合理的情況,例如多層次的委托關系,這將導致企業自我管理困難,難以形成企業約束力,進而致使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降低。企業的結構不合理,則董事會和經理、監事會之間的權責不夠清晰,他們之間不能達到一個平衡,不能進行對企業的會計信息進行有效監督。這就為企業管理者暗中篡改會計信息提供了便利,致使會計信息失實,可能產生為自身謀取利益的現象。

2.2不健全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

企業如果沒有相對完善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將會導致其中的職業經理人和財務會計人員的素質偏低,不能完成職責內的工作,對于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敷衍應付,極不認真。企業經理人和會計人員是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當事人,會計人員直接接觸并總結分析會計信息,經理人則可以依靠職權影響會計信息的形成并根據會計信息做出基本決策,當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不夠完善時,對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當事人不能形成有效約束,沒有辦法保障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優良。

2.3不恰當的激勵約束機制

企業經營者管理好企業才能創造經濟效益最大化,所以,只有充分調動企業經營者的積極性,才能保證股東和企業的利益。但很多企業對經營者的激勵約束機制不恰當,企業對經營者的激勵不夠,相對于他們對企業做出的貢獻,得到的激勵太少,這就不可避免地會導致經營者通過不合理的手段從企業獲取利益;企業對經營者的約束不當,在企業中經營者的權利過高,沒有適當的約束機制,就會致使企業經營者通過篡改會計信息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2.4不完善的內部審計體系

和西方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內部審計體系還不夠完善,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內部審計獨立性不夠。內部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與企業有不同形式的利益關聯,審計工作不能做到客觀公正,當發現企業的會計信息存在虛假行為,也不會明確指出。比如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機構是在政府和國家審計部門的支持下建立起來的,具有明顯的行政色彩,但在企業中的地位卻沒有那么重要,這就造成了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依靠財務部門的現狀,導致內部審計部門不能發揮其價值,不能對企業會計信息進行監督,不能保證企業會計信息質量。

3.內部控制視角下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措施

3.1創設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

只有創設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才能有效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可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調整企業結構。先要完善董事會制度,董事會是企業的最高決策組織,只有健全的董事會制度才會執行合理的激勵約束機制,進而保證企業和股東的利益最大化。第二,完善企業監事會制度。監事會是檢查企業財務,監督企業董事和經理是否履行職責,并且維護企業利益的機構,只有完善的監事會制度才能在公司治理中起到良好的監督和制衡作用。第三,健全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只有健全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才能保證企業的經理人和會計人員收到一定的約束,才能保證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減少會計信息造假的概率。第四,培育良好的企業文化。只有良好的企業文化,才能促使企業內部人員迸發出力量,全體員工以企業利益為重,維護企業利益,形成統一戰線。第五,完善內部激勵約束機制。完善的內部激勵約束機制可以充分調動企業經營者的積極性,才能保證股東和企業利益,從源頭上清理會計信息虛假的現象。第六,獨立內部審計部門。只有保證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才能使審計工作公平公共,才能使企業會計信息得到有效的監督。

3.2加強風險防范

企業要加強對風險的防范,對企業中的員工進行定期培訓,將理論知識和生產實際結合起來,進而從中發現不足之處,發現可能發生風險的環節,并進行改良。企業要走在時代的前端,及時更新技術與知識,對風險進行預測與控制,并制定計劃,降低風險帶來的損失。

3.3落實內部控制

企業要保證內部控制能夠落到實處,企業的各個崗位的員工職責分工明確,形成一個平衡的整體,企業加強對會計的控制,確保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完善自身的管理,加強對財產的控制,定期對財產進行清點、記錄,確保企業財產的安全。同時,加強對成員的績效考核,將部門的任務與每個人聯系在一起,確保企業會計信息的可靠和真實性。

3.4組建優良的信息系統

要想組建優良的信息系統,首先要選擇最便捷的溝通網絡,可以減少信息在層層傳遞的過程中消耗的時間以及信息的準確性和時效性,企業要有良好的氛圍,保證消息在傳遞的過程中真實,不被有心人篡改,給企業帶來錯誤的引導;同時要注意反饋信息,確保溝通是雙向的,利于企業管理層和基層員工的溝通。

3.5加強自身內部監督

只有企業加強對自身的管理,對會計信息質量予以高度的重視。明確個人職責,出現問題有人負責,可以迅速找出問題原因,使企業內部有條不紊地順利進行。重視內部審計部門,內部審計可以監督會計信息質量,發現會計信息的弄虛作假現象,并及時進行更正,不耽誤企業經營者做出以財會信息為依據的決策。

4.結語

第11篇

關鍵詞:內控目標實現程度 內控缺陷信息 內控質量

一、引言

截至2013年4月30日,在我國滬深交易所A股上市的2 469家公司中,2 22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占比90.04%,在2 223家披露了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公司中,2 219家公司的內部控制評價結論為有效,占比99.82%,4家公司的內部控制評價結論為無效,占比0.18%;1 50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占比60.92%,在1 504家披露了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公司中,其內部控制審計結論為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公司1 479家,占比98.34%,非標意見共25家,其中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為21家,占比1.40%,否定意見為4家,占比0.27%。由以上數據可知,我國98%以上的上市公司認為自身的內部控制體系是有效的。盡管這些公司的內部控制體系被認為是有效的,但其內部控制水平是存在差異的,對于外部利益群體來說,難以可靠地感知不同公司內部控制質量的差異性。

為了使外部利益群體能夠更準確地了解公司的內部控制質量,本文利用易于獲取的信息和資料,結合內控目標實現程度和缺陷信息,實現內控過程與結果的綜合評價,構建一種有效、可靠、可被外界感知的內控質量度量方法,為內部控制領域研究的進一步深入提供基礎。

二、文獻綜述

在國外實證研究中,學者普遍采用內部控制缺陷作為內部控制質量的變量。如Beneish等(2008)發現,企業的市場股價與內控缺陷報告情況呈負相關,在缺陷為重要缺陷時,這種負相關性會更明顯;Ashbaugh-Skaife等(2009)發現,有內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有顯著高的公司特定風險、系統風險和權益資本成本,并隨著審計師對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意見的變化,權益資本成本也發生顯著變化;Dan-Dhaliwal等(2011)以內部控制缺陷度量內部控制質量,發現如果上市公司披露自身的內部控制實質性漏洞,債務成本會明顯提高。

雖然國內單華軍(2010)等學者也采用上市公司是否披露內部控制缺陷和披露的內部控制缺陷數量作為內部控制質量的衡量方法,但首先在現階段我國薄弱的內外部治理機制下,加之《評價指引》和《審計指引》對缺陷的初步與最終認定只做了原則性規定,缺乏操作性指導和懲罰機制,大多數公司存在缺陷認定標準不明確,缺陷類型和嚴重程度劃分不標準、缺陷披露模糊籠統,甚至存在缺陷卻選擇隱匿等諸多問題,此時該度量方法將出現較大偏差。如趙息和許寧寧(2013)通過分析內部控制缺陷與財務重述的因果關系確定深市A股主板市場2008-2011年有172家公司存在內部控制缺陷,但只有54家對外披露缺陷;蓋地和盛常艷(2013)指出管理層基于不同的動機,對是否披露以及何種程度披露內控缺陷信息存在自主選擇。其次,對內部控制信息進行簡單加總,僅僅考慮了缺陷的數量特征,沒有考慮缺陷的性質與程度特征。最后,注冊會計師基于專業、資源和時間的限制,更多關注基于財務報告內控的缺陷,這樣的內部控制缺陷不能全面反映內部控制質量。所以,國外的方法在我國暫時缺乏可行性。

除此之外,在國內,內部控制度量的研究主要采用以下幾類方法:

第一類方法,按照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情況度量內部控制質量,主要包括以下兩種思路:第一種以公司是否自愿披露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或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作為內部控制質量的衡量標準,比如張然(2012)等。在自愿性披露范疇內,自愿披露內控信息是一種有利且有效的信號傳遞方式,內部控制質量好的公司傾向向外界傳遞這種信號,但隨著我國上市公司開始逐步面臨強制性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要求,以是否自愿披露作為內控質量的度量方式,其可行性將逐步降低。另一種以自我評價報告或審計報告的意見信息作為內部控制的度量方式,比如(2013)等認為公司披露了無保留內控審計意見,就意味著公司董事會和外部審計師都認為公司內控是有效的、無重大缺陷,即高質量的內控。但在98%以上的公司認為自身的內部控制是有效的背景下,此指標并不能可靠地區分不同公司內部控制質量的差異性。

第二類方法,按照內部控制要素完善情況度量內部控制質量。比如于增彪等(2007)采用實地研究方法,將88個內部控制項目劃分為13個內部控制審計項目,對每個項目再按照內部控制五要素進行分解,然后再將每個要素分解為具體的評分內容,運用內部控制審計方法對公司內部控制質量進行評價;駱良彬等(2008)依據內部控制五要素,構建了一個包含14個二級指標和42個三級指標的評價指標體系,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權重,結合專家打分,確定指標隸屬度,建立了模糊綜合評價模型;池國華等(2011)以內部控制五要素為邏輯框架,設計一級指標是要素層指標,即內部控制五要素,二級指標是準則層指標,與要素的具體業務或步驟相對應,三級和四級指標是措施層指標,考慮具體業務或步驟實施過程中主要風險的控制措施。但這些研究都是基于企業管理者的自我評估需要而歸納出的,對于外部利益群體,其難以實地接觸與考察企業的內部控制活動,得到相關指標設計和運行的有效性的真實信息。此外,這種方法忽略了內部控制作為一個人造系統,其構成要素的有效性與系統整體運行的有效性并不存在著完全一一對應的關系。

深圳迪博也將企業內部控制五要素作為一級指標,下設60多個二級指標,若上市公司披露指標信息則得1分,否則得0分,合計得分作為公司內部控制指數,但該方法基于有披露指標的就真的存在,而沒有披露指標就真的質量不高的假定。一方面,由于 《基本規范》 過于原則和抽象,遠不足以指導企業對內部控制進行逐條、逐項的評價,導致大多數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評價都是依照內部控制框架泛泛而談,評價結論流于形式,缺乏實質內容。此外,在內外部治理機制薄弱的情形下,“一股獨大”的股權結構在所有者缺位的國有企業導致內部人控制,而在民營企業導致大股東控制,并通過管理層和大股東的身份重合或合謀,使得管理者掌握公司的實質控制權,其會利用超出其特定控制權范疇的管理層權力影響內部控制信息披露以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更像是擁有管理層權力的理性經理人基于私人成本收益權衡的結果,而不是為外部利益群體提供真實、可靠的內部控制信息。低內控質量的公司會因模仿成本低、機會大、處罰小等原因有動機去模仿高內控質量的公司,披露相關指標,所以有披露指標的不一定在現實中就存在相應內控制度。另一方面,基于成本效益原則,公司可能傾向根據自身的情況設計和執行重要的內控制度,而不是面面俱到,涵蓋所有指標,所以沒有披露指標的也不一定在現實中就內控質量不高。而且對披露指標的簡單加總僅考慮了指標的數量特征,沒有區分指標的重要程度,構成指標的完整性并不代表內控體系整體設計與運行的有效性。

第三類方法,是按照內部控制目標實現程度度量內部控制質量。如張兆國等(2011)按照內部控制目標,選取25項以財務變量為主的相關指標,運用層次分析法、功效系數法和個性化處理,構建一個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戴文濤(2013)依據內部控制的三大目標,選擇基于AHP的多層模糊綜合評價模型,構建企業內部控制指數;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數研究課題組(2011)以內部控制目標的實現程度為基礎,構建內部控制基本和修正指數,度量內部控制質量。這種方法從“有效的內部控制是為企業內部控制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的內部控制”的角度出發度量內部控制質量,有較強的理論基礎,且可以有效規避相關規則過于原則化,披露形式主義嚴重,外部利益群體難以獲取真實、可靠、全面的內控信息等問題。但是,該方法存在以結果代替過程的問題。內部控制是合理保證內控目標實現的過程,結果固然重要,但過程也不容忽視,僅僅從內控目標實現情況度量內部控制質量,無法考察內部控制整個過程的質量。

以上這些方法雖然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公司的內控情況,但都存在一定的缺陷,難以真實、可靠、全面地反映公司的內控質量,更難以被外部利益群體感知。于是,本文基于外部利益群體的視角,運用可以通過公開的渠道獲取的信息和資料,結合內部控制目標實現情況和內部控制缺陷信息,實現內控結果與過程的綜合評價,構建了一種有效、可靠、可被外界感知的內控質量的衡量方法,不僅對深化內部控制研究有重要的理論意義,還可以使外部利益群體能夠更準確地了解公司內部控制情況,具有較強的實踐意義。

三、內部控制質量的感知

為了保證公司的外部利益群體能夠有效地感知公司的內部控制質量,首先,在指標選取方面,本文遵循了以下兩條原則:一是指標必須是企業能夠通過各種內控程序和方法對其進行直接影響的,二是與指標相關的信息可以通過公開的渠道進行獲取,這就避免了使用內部控制五要素帶來的關于要素設計和執行的有效性的信息難以被外部群體真實、可靠獲取的問題,提高了感知結果的客觀性和可比性。其次,結合內控目標實現程度和內控缺陷信息,不僅實現了內控的結果評價,還實現了內控的過程評價,提高了內控質量評價的系統性與科學性。而且,使用內控目標實現程度來調整內控缺陷信息,能夠減少刻意隱瞞重要或重大缺陷帶來感知結果的偏差。

內部控制的目標是合理保證企業經營管理合法合規、資產安全、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促進企業實現發展戰略。我國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將內部控制定義為由企業董事會、監事會、管理層和全體員工實施的、旨在實現控制目標的過程。從此定義可知,內控質量的高低可以通過這五大目標的實現程度來度量。

內部控制缺陷是內部控制過程存在的缺點或不足,這種缺點或不足使得內部控制無法為控制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內部控制缺陷是評價內部控制質量的負向維度,如果公司內部控制設計或運行存在缺陷,就不能說公司的內部控制是高質量的。我國的《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按照缺陷導致企業偏離控制目標的可能性和嚴重程度大小將缺陷分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將“可能導致企業嚴重偏離控制目標”的缺陷界定為重大缺陷;將“嚴重程度和經濟后果低于重大缺陷,但仍有可能導致企業偏離控制目標”的缺陷界定為重要缺陷;將“除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之外的其他缺陷”界定為一般缺陷。

因此,本文基于外部利益群體的視角,利用內控目標實現程度和缺陷信息,構建了一個內部控制質量的度量方法,如圖1所示。

四、內部控制目標實現程度的度量

(一)建立度量指標體系

企業戰略目標是指企業在其戰略管理過程中所要實現和改善的長期市場地位和競爭能力,取得滿意的戰略業績的目標。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程度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衡量:首先是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主要集中表現在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和市場增長率,其中市場占有率指一個企業的銷售額在市場同類產品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企業所提供的商品和勞務對消費者滿足程度,表明企業在市場上所處的地位;市場增長率指一個企業的銷售額在比較期內的增長比率,反映企業所提供商品和勞務能否持續迎合消費者的需求,表明企業在市場上的成長空間。其次是企業在市場上的持續發展能力,其能否在產品和服務的成本、質量及創新等方面保持優勢,維持顧客滿意度及忠誠度,可以通過主營業務收入成本率、行業品牌或質量排名、研發費用占銷售收入的比率來衡量。最后,企業所面臨的風險水平的高低也會影響一個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我們可以通過總杠桿系數來反映企業經營風險與財務風險的組合效果。

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程度可以從經營的效率和效果兩方面來進行衡量。經營效率的高低主要表現在企業的營運能力上,可以通過營運資金周轉期和營運資本生產率這兩個指標來衡量。其中營運資本生產率是度量公司營運資本管理效率的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指標,波士頓咨詢公司曾對日本、北美和歐洲不同行業的500家公司進行調查,發現該指標每提高一倍,以人均銷售額定義的勞動生產率就會增加20到60個百分點。至于企業的經營效果,最集中的體現是企業的盈利能力,可以通過銷售凈利潤率和凈資產報酬率來衡量。另外,資產的所有者把資產委托給管理者經營,目的是追求資產的保值增值,資本保值增值率從股權投資者保護角度出發,衡量股東權益的保值增值狀況,可以促進企業經營持續穩健的發展。此外還要考慮企業的償債能力,如果企業不能按期支付利息和償還本金,而受到債權人的,會嚴重影響企業的經營狀況和社會聲譽。

企業報告目標的實現程度可以從會計信息質量的綜合評價和單項評價兩個方面加以衡量。一方面以注冊會計師簽署的審計意見作為會計信息質量的綜合度量指標,將標準無保留審計意見與非標準審計意見區別對待。另一方面從可靠性、相關性、穩健性、可比性及及時性這五個角度作為會計信息質量的單項度量標準。首先,從可靠性的反面來判斷財務報告是否具有可靠性,如不良記錄、財務報告重述和前期差錯更正等,其中不良記錄指證監會、證券交易所和其他有關部門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虛假或嚴重誤導性陳訴行為的公開處罰、公開譴責和公開批評。接著,利用本年度財務報告的實際值與上年度財務報告的預測值作對比,兩者的差額來衡量會計信息的預測和確定價值,以確定相關性水平。然后,穩健性是指在會計確認、計量及記錄過程中應當保持謹慎,不得高估資產和收益,低估負債和費用,可采用Basu的盈余/報酬模型、Ball和Shivakumar的應計/現金流模型、Khan和Watts的C_Score度量法等來衡量會計穩健性,但鑒于這些方法對于外部利益群體過于復雜,本文不加考慮。接著,通過考察會計政策變更和會計估計變更來度量會計信息的縱向可比性,看其變更理由是否充分、合理,是否會降低財務報告質量,影響其可比性。最后,通過實際報告時滯來度量財務報告披露的及時性,實際報告時滯越小,年度報告披露越及時。

企業合規性目標的實現程度可以用違法違規以及被動訴訟事項來度量。公司自身及其高管的違法違規行為都說明公司的內部控制體系未能合理保證企業經營管理合法合規,違反了相關的法律法規,可能導致內部控制體系失效。公司被提訟,說明公司在產品質量、社會責任履行等方面存在違法違規行為。我們可以通過違法違規行為、未履行債務以及涉訟金額的大小這三個指標來評價企業生產經營的合法合規情況。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資產安全除了防止資產流失、盜竊等物理安全外,更強調資產的價值安全。此外,對于我國的公司來說,關聯方對于企業資產的占用以及企業的對外擔保行為嚴重危脅著企業資產的價值安全。因此,本文用資產減值損失、關聯方對資金的占用、對外擔保金額這三個指標來評價企業資產的價值安全性。

根據上面的分析,可以構建內部控制目標實現程度的度量指標體系,其中一級指標(A)是內部控制目標實現程度,二級指標(Ai)是內部控制五大目標,三級指標(Aij)是具體的度量指標(見表1)。

(二)計算與確定指標權重

權重是一指標在總評判指標體系中所起作用大小和相對重要程度的變量。權重的確定至關重要,其分配應盡可能的合理,通常因素權重的確定方法有專家會議法、德爾菲法、層次分析法等。其中,前兩種方法確定的權重受主觀因素影響較大,而層次分析法是一種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決策分析方法,它緊密聯系決策者的主觀判斷和推理分析,對決策者的推理過程進行量化的描述,可以避免決策者在結構復雜和方案較多時邏輯推理上的失誤。因此本文采用層次分析法來確定權重集,都以二級指標為例。

1.構造判斷矩陣。對同一層次的度量指標相對于上一層次的度量指標的重要性采用薩蒂提出的1-9標度法(見表2)進行兩兩比較,得出相對權值,以此來構建判斷矩陣。依據表3構建二級指標判斷矩陣B,同樣的方法可以構建A1,A2,A3,A4,A5的判斷矩陣B1,B2,B3,B4,B5。

2.計算權值。根據二級指標判斷矩陣B,求出矩陣B最大特征值對應的特征向量,并進行歸一化處理后得到A的權重向量W:W=(W1,W2,W3,W4,W5)。

具體步驟如下:首先計算表3中每行元素的乘積Mi(i=第幾行),其次計算Mi的n次方根值Wi=,n=5(n=總行數)。W=(0.871,1.644,1.644,0.871,0.489)T。最后對向量做歸一處理,即Wi=Wi=Wi/Wi,得到判斷矩陣的特征向量:W =(0.159,0.298,0.298,0.159,0.086)。

3.進行一致性檢驗。判斷矩陣的構建具有主觀性,需要檢驗其一致性,檢驗判斷矩陣一致性的計算公式如下:CR=CI/RI(其中CR為判斷矩陣隨機一致性比率,CI為矩陣的一致性指標,RI代表同階次矩陣的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當CR

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指標CI定義為:CI=(λmax-n)/(n-1)。其中λmax代表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值,n代表判斷矩陣的階數。判斷矩陣的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取值如表4所示。

根據以上公式及數據可以對二級指標判斷矩陣B進行一致性檢驗:先運用公式λmax=1/n(BW)i/Wi求出最大特征值,其中(BW)i表示BW向量的第i個元素,B為判斷矩陣。

BW=

=

λmax=1/n(BW)i/Wi

=1/5(0.788/0.159+1.49/0.298+1.49/

0.298+0.788/0.159+0.444/0.086)=5.0149

然后建立一致性指標:CI=(λmax-n)/(n-1)=0.003725

查找相應的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計算一致性比率CR=CI/RI=0.003725/1.12=0.00333

(三)指標的評價標準及得分方法

不同行業企業的內部控制和經營方式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不宜采用一個統一的絕對評價標準,而應當分行業進行相對評價。

在評分方法的確定上,對于定量指標,筆者認為可以采用功效系數法來進行評分,因為該方法無須考慮指標的量綱問題,可以直接將指標值轉換為評價得分值,計算簡單且實用性強。根據各指標對于控制目標實現程度的衡量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將定量指標分為以下三類:正指標(指標值越大越好)、負指標(指標值越小越好)和適度型指標(指標值適中為好)。不同類型的評價指標應當采用不同功效函數進行評分:

對于正指標:KI=(XI-Xmin)/(Xmax-Xmin)×60+40

對于負指標:KI=(Xmax -Xi)/(Xmax-Xmin)×60+40

對于適度型指標:KI=(1-|Xi-d|/|Xmax-d|)×60+40

在以上公式中,Ki為各指標的得分,Xi為指標的實際值,X max為行業最大值,Xmin為行業最小值,d為適度值。式中采用常數的目的是為了將功效系數轉換為百分制,理論上可以取和為100的任意兩個數,這里取60和40。

而對于定性指標,則應該根據指標的性質進行個性化處理。例如,在對行業質量排名進行評分時,如果行業質量排名前5名,得分為100分;行業質量排名前10名,得分為80分;行業質量排名前15名,得分為60分;行業質量排名前20名,得分為40分;行業質量排名前25名,得分為20分;行業質量排名25名后,得分為0分。

五、內部控制質量的度量方法

外部利益群體結合內部控制目標實現程度和內部控制缺陷信息感知公司的內部控制質量。具體來講,依據重大缺陷的定義,如果自我評價或鑒證報告中表明公司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說明其內部控制存在一個或多個控制缺陷的組合,公司可能會嚴重地偏離控制目標,所以只要自我評價或鑒證報告中載明具有重大缺陷,就表明公司內部控制是低質量的,不用去度量內部控制各目標的實現程度。

而對于重要或一般缺陷,通過衡量其嚴重程度和出現次數來感知其對內部控制質量的影響,對于嚴重程度,可以構建評語集“很嚴重,較嚴重,一般,不較嚴重,不嚴重”,對應的分值是(100,80,60,40,20)。一般而言,重要缺陷處于較嚴重狀態,一般缺陷處于后面這三種狀態中的一種,可以通過構建X=ax+by的函數來衡量兩者的共同影響(其中a、b分別是重要和一般缺陷的相對權重,a+b=100%, x、y分別是重要和一般缺陷的嚴重分值)。如果計算出來的函數值大于或等于100,表明重要或一般缺陷共同影響很嚴重,此時的處理與重大缺陷相同。

接著,按照上面介紹的層次分析法確定二、三級指標的權重,采用功效系數法將定量指標轉化為百分值,采用個別分析法將定性指標轉化為百分值,最后加權計算得出內部控制目標的實現程度X=W1X1+W2X2+W3X3+W4 X4+W5X5(其中X1,X2, X3, X4, X5分別代表五大目標的實現程度)。

然后,通過構建函數Z=AX+BY綜合考慮目標實現程度和缺陷信息來度量公司的內部控制質量分值(其中A、B分別目標實現程度和缺陷信息的相對權重,B

六、結論

本文在回顧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利用外界可獲取的公開信息,結合內部控制目標的實現程度和內部控制缺陷信息,綜合考慮了結果與過程的評價,構建了基于外部利益群體的內部控制度量方法,能更好地滿足外部利益群體了解公司內部控制質量的需要,為利益群體的決策行為提供科學的依據。此外,本文的不足是沒有利用該內部控制質量的度量方法對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狀況進行實證檢驗,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進一步拓展與完善。

參考文獻:

1.蓋地,盛常艷.內部控制缺陷及其修正對審計收費的影響――來自中國A股上市公司的數據[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3,(3).

2.趙息,許寧寧.管理層權力、機會主義動機與內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J].審計研究,2013,(4).

3.方紅星,劉丹.內部控制質量與審計師變更――來自我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3,(2).

4.戴文濤,李維安.企業內部控制綜合評價模型與滬市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質量研究[J].管理評論,2013,(1).

5.楊清,李睿,趙巖.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經營效率效果指數分析[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3,(4).

6.孫光國,楊金鳳,鄭文婧.財務報告質量評價:理論框架、關鍵概念、運行機制[J].會計研究,2013,(3).

7.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數研究課題組.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數研究[J].會計研究,2011,(12).

第12篇

關鍵詞:內部控制 公司治理 信息披露質量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質量是影響資本市場有效性、保護投資者合法利益的重要因素。影響信息披露質量的企業內外部因素有很多,而企業的內部控制狀況無疑是一個關鍵因素。一套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將減少企業的舞弊行為,提高與財務信息相關的系統的可靠性,從而向投資者提供更高質量的信息,起到保護投資者利益的作用(Doyle etc,2007;Ashbaugh-Skaife etc,2008)。我國2008年頒布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和2010年頒布的18項《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致力于為企業構建較為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但這些舉措對于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質量是否將發揮實質性的作用呢?本文擬就該問題進行探索并提供經驗證據和政策建議。

一、文獻綜述

(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的經濟后果 部分文獻研究表明信息披露質量可以降低公司的融資成本和成本。Sengupta(1998)的研究表明,公司的信息披露質量與其債務融資成本呈顯著的負相關,并且這種關系在市場不確定性越強的情況下越顯著;于富生和張敏(2007)對中國深圳證券市場的檢驗也得出了相同的結論。曾穎、陸正飛(2006)發現我國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質量對股權融資成本產生了積極影響,較高的信息披露質量可以有效的降低公司的邊際股權融資成本;杜興強、周澤將(2009)發現上市公司高質量的信息披露可以顯著降低管理層和股東之間第一類成本。另一部分文獻表明,高質量的信息披露有助于提升公司的形象,如張宗新、楊飛和袁慶海(2007)發現信息披露質量較高的公司其傳統的財務績效指標均顯著高于披露質量較差的公司,并且,其股票在二級市場的表現也要好于信息披露質量較差的公司;朱、汪輝(2009)發現公平信息披露有利于減少公司股價波動和信息泄露;Lang h和Lundholm(1996)發現較高的信息披露質量還可以使公司獲得更多的分析師預測盈余,并且減少分析師之間關于未來預測的波動和修正。此外,陳耿、陳誠(2010)發現一國上市公司較高的信息披露質量可以改善其資本市場的穩定性和抗沖擊能力。

(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的內外部環境因素 部分研究文獻表明公司的內部治理因素對其信息披露質量有著很大的影響,如王雄元、管考磊(2006)的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的獨立性和高學歷可以提高信息披露質量,而財務專家所占的比例和開會的次數并不具有這樣的治理效果;蔡衛星、高明華(2009)的研究結果證明了上市公司設立審計委員會能夠提高其信息披露質量,更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審計委員會的獨立性對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具有促進作用。此外,陳曉、秦躍紅(2003)研究發現上市公司“莊家”的存在降低了信息披露的質量;呂惠聰(2006)的研究發現,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與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和外部審計師的標準審計意見顯著正相關;王斌、梁欣欣(2008)的研究發現深市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質量與公司治理狀況和財務狀況有關,具體的來講,與獨立董事的比例、財務收益能力、資產規模正相關,與資產負債率、董事長和總經理二職合一負相關;而譚興民、宋增基、蒲勇健(2009)發現,與英國公司治理機制對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顯著提高相比,中國公司治理機制中僅兩職分離的領導權結構和分散的股權結構具有這樣的效應。另一部分文獻則將研究的視角放在影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的外部因素上,主要集中于外部監管、地區法律環境和機構投資者持股等方面。如方軍雄、向曉曦(2009)的研究發現中小企業板市場更嚴格的外部監管顯著提高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質量,更進一步的證據表明,這種改善效應在上市公司所處的欠佳地區制度環境下更顯著;魏志華、李常青(2009)的研究發現中國上市公司的家族控制降低了其信息披露質量,而法律環境較好地區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要顯著高于法律環境較差的地區,更進一步的研究顯示,地區法律環境的改善有助于促進家族控制上市公司提高信息披露質量;此外,丁方飛,范麗(2009)的研究表明我國機構投資者可以促進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的提高。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假設基于委托理論,公司制下由于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兩權分離必然導致成本的產生,而成本是有損公司的價值的,因此,為了降低成本,遏制管理層、大股東的利益侵占行為,就有必要加強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減少信息不對稱,從而有效保護投資者的利益(Healy & Palepu,2001)。而在我國加強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企業自愿的結果,主要受到了外部監管的強制性要求,但如果公司自愿深化披露公司信息,則可以有效地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質量。而作為企業經營管理和信息披露重要組成部分的內部控制制度在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完善的內部控制可以有效地減少管理層、企業員工的舞弊行為,保證企業依法公允、及時、準確地披露相關性較高的信息,從而有效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質量(Doyle etc,2007)。因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設:

H0: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質量與信息披露質量正相關,較高的內部控制質量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質量

(二)樣本選取和數據來源本文選取2008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并獲得了深交所2008年信息披露考評結果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作為初始研究樣本,并依照以下篩選程序進行篩選:由于金融業上市公司的行業特殊性,剔除金融業上市公司;剔除無法獲取內部控制鑒證報告的公司;剔除相關財務數據缺失的公司,最后,共獲得682個研究樣本。本文信息披露質量的替代變量深交所的信息披露考評結果數據來源于深圳證券交易所網站(省略/)的“誠信檔案”,內部控制質量的替代變量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內部控制審核報告的數據來源于巨潮資訊網(省略info.省略/)上市公司的2008年年報的手工收集,其他相關財務數據和公司治理數據來源于CSMAR數據庫和CCER數據庫,分析過程中本文對兩個數據庫中的數據進行了隨機抽樣核對。

(三)變量定義根據研究假設,選取變量如下:(1)被解釋變量。本文的被解釋變量是公司信息披露質量。有關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的衡量現有文獻中主要采用兩種方法,第一種方法是根據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的特征自行建立評分標準進行打分,然后用該分數作為信息披露質量的一種替代;第二種方法是采用權威機構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的的評級。由于第一種方法具有很強的主觀性,因此本文借鑒曾穎(2006)、王斌(2008)、蔡紅星(2009)等的做法采取深交所公布的2008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評結果來對信息披露質量進行衡量。深交所自2001年其從合規性、真實性、及時性和可比性等方面以一個會計年度為期間跟蹤上市公司全年的信息披露行為(包括了強制性信息披露和自愿性信息披露)對其信息披露質量(包括了披露數量和質量特征)評級為優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個等級,具有全面性、客觀性和權威性。本文將信息披露質量變量定義為Disclosure,如果上市公司獲得的深交所信息披露考評結果是優秀,則Disclosure取1,此外,均取0。(2)解釋變量。本文的解釋變量是公司內部控制質量。由于內部控制質量具有難以觀察和度量的特點,因此國內外研究通常采用間接衡量的方法(Doyle等,2007;Ashbaugh Skaife等,2007;林斌等,2009)。因此,本文借鑒林斌等(2009)、楊德明等(2009)的研究,選擇上市公司是否自愿披露內部控制審核報告作為內部控制質量的替代變量,如果上市公司自愿披露了內部控制審核報告則說明其具有較好的內部控制質量。這是因為,基于信號傳遞理論,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能夠降低信息不對稱從而緩解成本增加企業價值,而內部控制質量較高的公司具有自愿披露內部控制審核報告的動機,內部控制質量越高的公司越有可能自愿披露內部控制審核報告,因此,內部控制審核報告的自愿性披露可以視為公司擁有高質量內部控制的體現。本文將內部控制質量變量定義為ICQ,如果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其內部控制審核報告,則ICQ取1,如果沒有披露,則取0。(3)控制變量。已有研究文獻表明,公司規模、股權特征、負債水平、盈利水平、董事會中獨立董事比例、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合一、審計意見、高管薪酬等因素可能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質量產生影響(王雄元、管考磊,2006;王斌、梁欣欣,2008;魏志華、李常青,2009),因此,本文的研究控制了這些因素的影響。有關變量的具體定義見(表1)。

(四)模型建立 基于本文的研究假設和變量定義,借鑒前人的相關研究成果,本文建立了二元Logistics回歸模型:

Disclosure=β0+β1ICQ+β2SIZE+β3GOS+β4EPS+β5ROA+β6ROE+β7MANAGER+?著

模型中各變量的詳細定義見(表1),β0是模型的常數項,β1是模型被解釋變量的系數,β2、β3、β4、β5、β6、β7是對應各控制變量的系數,ε是模型的殘差項。在控制變量的選擇過程中,主要參考了之前的研究成果,但在進行初步分析的過程中發現董事會中獨立董事比例、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合一、審計意見等變量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因此本文將其剔除出回歸模型。

三、實證結果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評結果見(表2)。可以看出,2008年深交所上市公司中獲得信息披露考評結果為優秀和不合格評價的公司均占很小的比重,分別為10.41%和1.61%,而獲得良好評價的上市公司數量最多,占總樣本量的62.76%。這說明基于深交所2008 的樣本數據分析,我國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質量還處于較低的水平,有待于進一步的改善,而本文選擇研究影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的因素對于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水平具有很強的實踐意義。此外,從另外一個視角來看,本文選取考評結果為優秀作為上市公司高信息披露質量的替代變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表3)顯示了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可以看出,內部控制質量變量的均值為0.1686,即在樣本公司中只有16.86%的公司具有較好的內部控制質量,這說明我國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質量和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有待很大程度的加強和完善。此外,反映上市公司國有持股水平的GOS變量、盈利能力的ROA、ROE變量和股東獲利能力的EPS變量的均值分別為18.71%、0.0399、0.0875和0.2716,說明我國深市上市公司的國有持股水平相對較低,但是其盈利能力和股東獲利能力均處于較低水平。從資產的自然對數和管理者薪酬的自然對數來看,各公司之間差異較大,說明樣本公司具有近似的正態分布,符合回歸分析的基本要求。

(二)相關性分析從(表4)相關性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在Pearson相關系數下,Disclosure與變量ICQ、SIZE、EPS、ROA、MANAGER在1%的水平下顯著相關,與變量GOS、ROE在5%的水平下均顯著相關;在Spearman相關系數下,Disclosure與變量ICQ、SIZE、EPS、ROA、ROE、 MANAGER在1%的水平下,與變量 GOS在5%的水平下均顯著相關,并且其他各控制變量間的相關系數基本都在0.4以下,模型不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初步驗證了建立回歸模型的科學性。此外,被解釋變量Disclosure與解釋變量ICQ的相關系數均為0.116,符號均為正,并在1%的水平下顯著,說明我國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質量與其內部控制質量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初步驗證了本文關于較好的內部控制質量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質量的假設。

(三)回歸分析二元Logistic回歸估計結果見(表5)。可以看出,ICQ變量的回歸系數為0.729,對應的P值是0.024,在5%的水平下顯著,這說明內部控制質量越高的上市公司,其越可能具有高質量的信息披露水平,這與研究假設是相符的。該研究結果表明,作為確保上市公司以財務報告為基礎的信息披露質量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內部控制制度可以通過提高信息披露水平減少管理層與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從而有效地保護投資的利益。從理論分析來看,在上市公司中存在的無論是經理人侵占股東利益的第一類成本還是大股東侵占中小股東的第二類成本,都需要通過一些“隱形”的手段來完成,包括隱瞞信息、披露虛假信息和誤導性陳述等,而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能夠有效地抑制管理層舞弊和大股東的侵占行為,降低成本。因為,如果他們通過違反內部控制來操縱公司的盈余或者其他方面則會收到投資者“用腳投票”和證券監管部門的嚴厲懲戒和處罰。此外,公司的信息披露質量還與SIZE、EPS和MANAGER等變量在1%的水平下顯著,與ROA和ROE在5%的水平下顯著,與GOS在10%的水平下顯著,印證了之前文獻關于信息披露質量影響因素的研究結果。從模型的Nagelkerke R2為0.297來看,本文的研究模型具有解釋力,依據模型得出的研究結論具有參考價值。

(四)穩健性檢驗考慮到深交所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質量考評結果分為優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個等級,而本文在研究的過程中將獲得優秀考評結果的上市公司認定為信息披露質量高的象征,這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本文放松了對信息披露質量的嚴格限定,將考評結果為優秀和良好兩種結果均視為高信息披露質量的代表進行了穩定性檢驗,回歸結果如(表6)所示。此時政府持股比例GOS、每股收益EPS兩個控制變量不再顯著,但是內部控制質量變量ICQ依然在10%的水平下顯著,因此,本文的研究結論具有穩健性,研究假設得到了實證數據的支持。

四、結論

本文基于深交所2008年上市公司的經驗數據研究發現,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質量顯著的受到了公司內部控制的影響,并且這種影響是正向的,即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有助于提高公司的信息披露質量,內部控制較好的公司,其信息披露質量也較高。這說明在我國證券監管部門的推動下,上市公司已經開始重視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并越來越依賴完善的內部控制來減少舞弊等發生的可能性,從而有效提高其信息披露質量,但是該類上市公司所占的比例仍處于較低的水平,僅為16.86%。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我國的上市公司中,內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已經開始凸現,因此加強推進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力度對于提高其信息披露質量、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具有積極作用。本文的研究結論的政策性含義是,在現有基礎上,監管部門應進一步加深企業對內部控制的認識,加強企業對內部控制的重視,積極推進《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和《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的實施,督促企業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此外,還應當加強對企業內部控制相關指引的制定工作,有目的的引導企業行為方向,從而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本文的研究局限之一是樣本數據的全面性不足。目前只有深圳證券交易所對在深市上市的公司進行信息披露的考評,上海證券交易所還未進行相關的信息,因此從樣本公司的組成來看,可能存在一定的有偏性。此外,由于信息披露質量數據和內部控制質量的相關數據都是通過手工收集的,因此本文的分析是建立在2008年度一年的分析基礎之上的,由于數據的局限,未能進行趨勢分析,這也是未來研究改進的一個可能方向。

參考文獻:

[1]曾穎、陸正飛:《信息披露質量與股權融資成本》,《經濟研究》2006年第2期。

[2]張宗新、楊飛、袁慶海:《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提升能否改進公司績效?》,《會計研究》2007年第10期。

[3]王斌、梁欣欣:《公司治理、財務狀況與信息披露質量》,《會計研究》2008年第3期。

[4]王雄元、管考磊:《關于審計委員會特征與信息披露質量的實證研究》,《審計研究》2006年第6期。

[5]魏志華、李常青:《家族控制、法律環境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經濟與管理研究》2009年第8期。

[6]林斌、饒靜:《上市公司為什么自愿披露內部控制鑒證報告?》,《會計研究》2009年第2期。

[7]楊德明、林斌、王彥超:《內部控制、審計質量與成本》,《財經研究》2009年第12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教育| 大港区| 大厂| 丽水市| 英德市| 即墨市| 延长县| 盘锦市| 临泉县| 增城市| 黄山市| 惠安县| 安宁市| 册亨县| 中宁县| 武威市| 隆子县| 南充市| 北海市| 微山县| 南康市| 建昌县| 收藏| 资源县| 莒南县| 松溪县| 沙田区| 平果县| 青田县| 贺兰县| 灵山县| 卓资县| 合水县| 宽甸| 宁明县| 根河市| 南充市| 延庆县| 遵义县| 鸡东县| 比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