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10:28:4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憲法手抄報內容和字,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舉辦全國法制宣傳日活動,可以讓大家參與普法知識學習,進一步增強居民的法制觀念,為構建和諧社區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心得感想優秀范文五篇,歡迎大家查閱!
2020法制宣傳日心得體會1按省市關于開展20x年12.4法制宣傳日宣傳教育活動的通知要求,我校認真地開展了法制宣傳教育活動,組織師生員工學習憲法及憲法修正案,崇尚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的意識不斷增強,學校的各項工作在法制的軌道上穩步地開展。
一、依法治校,弘揚憲法精神,維護憲法的和尊嚴
1、依法治校,以實際行動實踐“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方略。
依法治校,是我校的辦學宗旨,我們在學校工作的各個環節都能貫徹依法治校的思想,各項工作有序地進行,發展迅猛。
2、加強憲法意識、法制觀念教育。
2014年,我國通過了憲法修正案,按照“四五”普法的規劃要求和上級的安排,學校在教師和學生中均開展了學習憲法及憲法修正案的活動,發放資料千余份。學校為教育全體師生,提高師生的法紀觀念,進行了法制宣傳、教育周活動,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達到了預期目的。通過這些活動,全體師生的憲法意識和法制觀念進一步提高。
二、法制宣傳教育卓有成效
2、學校開設了法制課,做到計劃、課時、教材、師資“四落實”。
3、采取多種形式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結合學校法制課程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富有特色、卓有實效的主題活動。
三、完善管理制度,健全民主管理機制
1、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學校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
這些規章內容合法,公正、公開,廣泛征求教職工意見并獲教師大會通過,成為大家共同遵守的準則,學校嚴格按照管理制度實施辦學活動,實現了制度化管理。
2、依法建立了學校工會、教職工代表會,女職工委員會。
讓工會成為教職工的娘家,征求并采納教師合理化建議,充分保障女職工的合法權益。
3、校內監督機制完備,對學校改革與發展的重大決策,學校的財務收支情況,福利待遇等熱點問題通過校務公開欄及時向教職工公布;
堅持校務公開制度,執行重大問題議事規則。讓每個教師都成為學校的主人。學校教育收費項目與標準等事項及時對學生、家長和社會公布。
四、依法規范辦學活動
1、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學校每年舉行一次體育節和藝術節活動。
2、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依法實施辦學活動。
學校認真執行學制規定、課程規定、按課程標準實施教學活動。
3、依法保障教育教學管理秩序,具有良好的校風。
教師愛崗敬業,勞動紀律性強,學生講道德文明,行為習慣好。
4、學校教師依法執教,沒有無故使學生中途停學、退學或開除學生的現象,沒有擅自放假現象。
沒有出現對學生體罰或變相體罰的現象,絕大多數學生能依法行事。
五、教師權益受到保障
1、學校依法聘任具有相應資格的教師,依法與教師簽訂了聘任合同,明確了雙方的權利義務。
學校依法提供安全舒適的工作環境,并逐步改善生活工作條件,建起了多媒體教室,保障了教師順利實施教育教學活動和開展教學、科學研究、參加進修培訓等權利。
2、以人為本,開源節流,盡量滿足教師的合理需要,依法保障教職工工資及時發放和相關的福利待遇,保障教職工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3、保障教師通過校內民主管理機制參與學校管理。
實行校務公開,切實保障教職工參與學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權利,保證教職工對學校重大事項決策的知情權和民主參與權。
六、學生權益得到尊重和維護
1、依法維護受教育權,尊重學生人格及其他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
保障學生參加教育教學計劃安排的各項活動,無體罰或變相體罰及侮辱、歧視學生的現象。
2、按照國家規定向學生收取費用,無亂收費現象。
2020法制宣傳日心得體會2犯罪,犯法,他們是兄弟嗎不,不是。
犯法,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做;犯罪,就像一棵長滿刺的玫瑰花,一旦你觸摸了它,就會淚流不止。
20__年10月28日,我們看了《法制教育講座》,它告訴我們,近年來,中小學生殺人往往是因為家庭與社會的不良風氣所造成的,還有兩位同學因貪玩溺水身亡,應對可怕的壞人因棄金錢而護自我。
看完這個講座,有的同學會問,我們是中小學生,怎樣會殺人呢。”答案很簡單為了自我的利益,為了能去網吧玩,為了買一些傷害自我,卻又能感到歡樂的。別人不愿給,就拿刀殺人,充分展現了現代中小學生的恐怖。而這些原因,往往是家庭暴力和溺愛家庭教育所釀成的錯。
有的同學會問,中小學生是不會投毒的。不,你錯了,根本沒有多少男孩能抵擋的誘惑,這些通常是煙,煙包含一種叫尼古丁的毒物,據說,一根尼古丁能夠毒死一只老鼠。那么又有多少人為此付出代價呢?
青少年是祖國的期望,是祖國未來的繼承人。珍愛生命,共建和諧社會吧!
2020法制宣傳日心得體會3很久很久以前,聽到一個關于少年犯的故事,十分悲慘。曾以為那只是故事,離我很遠很遠。今日,在校領導的組織安排下,我們全校師生觀看了法制教育片,才明白,故事里的事,離我們很近很近
法律,離我們并不遙遠!它不是一個抽象的名詞,不是一個漂渺的概念。它如此真實,無處不在,觸手可及!財產糾紛,故意傷害,過失殺人,侵權,遭遇假貨維權
法制教育片里的少年,也曾是祖國的花朵,也將是祖國未來的棟梁。然而,有些花兒枯了,有些棟梁朽了。為什么,為什么說來讓人扼腕長嘆!那些擁有大好前程的少年,有的只是一語不合,便抄起刀子,舉起拳頭,狠狠地揮向朋友,同窗。其實,他們之間,并沒有不共戴天之仇。僅僅因為話不投機,便闖下大禍,失去自我大好前程,真不值啊!
想到那里,我不禁想起前一段時間鬧得網上網下沸沸揚揚的藥家鑫事件。藥家鑫要是懂一點法律知識,以他的智商,是很容易在賠錢和償命之間作出選擇的。可惜,他枉為大學生,居然一點法律都不懂,唉!
人的生命僅有一次。我們必須做的,就是把握好今生今世,不去浪費自我的生命。我們的生命,是父母給的,我們沒有理由傷害它!如果我們做了錯事,失去了自由,甚至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那么,我們的父母,將是天底下最最悲痛的人!我從網絡上看到,藥家鑫的媽媽已經患上了抑郁癥,生不如死,多么可憐的母親啊!
每一個人,都必須為自我的錯誤承擔職責。一旦鑄成大錯,悔恨,自責,毫無用處。因為,世上沒有后悔藥可買。很多時候,犯罪只是一時沖動,如同法制教育片里的那些孩子。所以,當我們遇到矛盾,火冒三丈的時候,必須要抑制住自我的沖動。切記,沖動是魔鬼!
同學們,讓我們自尊自愛,慎重交友,并且認真學習法律知識,做一個知法,懂法,依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我祝愿,藍天之下,所有的青少年,都能健康茁壯的成長!
我祝愿,陰暗骯臟的監獄里,永遠都不會有青少年那稚嫩的身影!
2020法制宣傳日心得體會4人生會面臨許多選擇,當你正處于十字路口不知道該何去何從時,你將做出如何決擇?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不能明辨是非而選錯了道路使自己后悔一生,當然尤其是我們青少年。
由于這方面的原因,學校為我們組織了一節法制教育課。這對于我們來說真可畏謂意義重大。
我認真地聽完了這次報告會的內容,給我的感觸很深。做這個報告會的是三位正在服刑的人員,不僅如此,他們都是擁有自己美好青春的三位年輕青年。他們為我們講述了自己是如何走上這條不歸路的,又是如何的后悔與失去自由的無奈和悲哀。
他們用自己犯的過錯來警示我們——這些正處于美好青春年華的少男少女們,這些正享受著生活的美好與自由的可貴的我們,告訴我們要從小樹立省法律意識,遵紀守法,要學法、懂法、守法,做一個社會上的好公民。同時還告訴我們要慎重交友并無論處于何時何地都不忘父母對我們的恩情。這是一個處于失去自由的天空的人發自內心的悔恨和領悟。他們想把這些道理傳達給擁有自由的我們。這對于我們來說是有很大的啟發,甚至震撼著我們的心靈可以產生心靈的震撼
聽完這節課,我想這對于我以后的人生道路起著巨大的作用。它給了我許多真理和啟發,告訴我要想成才必先學會做人,我會一直受用!
聽了今天的報告,我感覺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為什么呈上升趨勢,主要是他們法律意識淡薄,有的不懂法,還有的不知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什么是自己應有的權利,什么是自己應盡的義務。沒能真正理解遵紀守法的重要意義,不能在社會行為中自覺地運用法律知識來規范自己的言行。要培養未成年人的自覺法律意識,首先應組織未成年人系統學習法律,多形式組織未成年人學習新《憲法》、《刑法》、《刑訴法》和《社會治安處罰條例》等法律條文,在社會行為中自覺地運用法律知識來規范自己的言行。用法律武器與一切違法犯罪的現象作斗爭。
2020法制宣傳日心得體會5為了進一步把我校法制教育工作推上一個新的臺階,結合20x年“12.4”全國法制教育宣傳日,根據市教育局指示精神,我校以“弘揚憲法精神,建設法治中國”為主題,把普法教育、依法治校、依法施教作為創建安全文明校園,培養文明之花的重要工作來抓。給學生營造安全的學習環境、生活環境,創建安全文明校園。現對本次活動總結如下:
一、成立領導小組,強化教師法制意識。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非常明了“身教勝于言傳”的內涵。要對學生實施法制教育,教師首先要有強烈的法制觀念,要知法、守法、嚴于律己。因而我們成立了學校法制教育領導小組。學校利用每周一的例會組織全體教師學習了《憲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育法》、《教師法》、《義務教育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努力提高廣大教師的法制意識和依法治教的自覺性。力求使全校廣大師生員工都能做到知法、守法、用法,依法辦事全國法制宣傳日活動總結全國法制宣傳日活動總結。
二、營造文化氛圍,注重校園法制宣傳。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我校努力營造一個團結友愛、嚴于律己、奮發向上的文化氛圍,力爭讓學生在健康、潔凈的環境和“團結進取,努力創新”的校訓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社會責任感。我們還充分利用國旗下的講話、黑板報、學校LED屏幕循環播放相關的宣傳標語等,營造氛圍。等多種形式向學生宣傳法律知識,剖析法律案件,通過班會、晨會向學生進行“法在身邊”的法制教育和現場討論會,學生在良好的校園環境中受到熏陶,在積極的校園氛圍中受到教育,從而明確了真善美、假丑惡,提高了對外來文化,各種犯罪違紀誘因的免疫力。
三、積極開展豐富多采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
為提高法制宣傳教育的效果,我們一方面采取間作的形式對全體師生進行輔導;另一方面,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有一定規模和影響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努力營造法制宣傳教育的氛圍。在此,各班舉行“12.4法制教育宣傳日”法制教育主題班隊課,進行法制教育主題板報評選活動;進行了“做守法小公民”手抄報優秀作品展示活動,使他們進一步了解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學習自覺性
由于思想重視,認識到位,教學效果較好全國法制宣傳日活動總結工作總結。
主要工作:
1.利用晨會時間,利用國旗下講話對全體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啟動法制教育活動,營造遵規守紀的教育氛圍。
同時利用學校LED屏幕循環播放相關的宣傳標語,營造氛圍。
2.組織學生學習《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以及其他的一些法律知識,加大行為規范達標創建的力度。
3.各班舉行“法制教育宣傳日”法制教育主題班隊課,加大宣傳力度
4.根據臨時發生的事情隨時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
及時做好后進生的幫教轉化工作,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向廣大學生進行法制宣傳教育,使學生人人懂得學法、知法,做守法的小公民。
5.組織法制宣傳黑板報及手抄報的優秀作品展示活動。
縱觀十幾年來的語文教育戰線,會得到這樣一個印象:教法的改革創新轟轟烈烈、山花爛熳,而教材的改 革創新則沉寂冷落、晨星寥寥。這種顯著的反差在說明著語文教育界上層動作遲緩的同時,也說明著教材理論 的匱乏與孱弱。我們知道,教材和教法是教育的左右腿,二者必須同步和諧,教育才會有好的效果。正是從這 個意義上說,時代在呼喚更加科學的新的語文教材的出世。在此,本文愿提出自己關于語文教材類型與體式的 一孔之見,以期給專家們一點參考。
(一)語文教育的歷史回顧
在西方,自亞里士多德倡導“文雅教育”始,一貫到今,語文教育的基本內容大體不變:識記單詞、語法 、修辭、邏輯及語言應用。不難看出,老外們是把語文看作一門“技術訓練”課。
在中國古代,文史哲倫理渾然一體的語文教育(傳統語文教育),也是基本內容不變:識字、讀書明經、 修德養性。也不難看出,古人們是把語文當作一門“意識修養”課。順便深及一層,西方社會的世風不厚,中 國傳統的重守倫理、均與各自的語文教育有重要關系。
中國現代的語文教育如何呢?上個世紀末葉,“崇洋”(無貶義)之風漸成氣候,1902、1903年有兩個《 學堂章程》,實為中國教育西化的肇始,但就語文而言,至多可稱為半西化,因為它是西洋瓶裝著老國酒—— 學堂制式、讓學生寫實用文,此為“西洋瓶”;令學生讀史讀經讀古文,明了“文章于政事身世關系處”,則 為“老國酒”。可見,語文一出世就未能確立“中國現代語文”的自我真身。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語文偏 重“技術訓練”;抗戰至建國時期,語文偏重“意識修養”;建國后,語文教育界深感意識修養與技術訓練二 元矛盾狀態難以駕馭,經過幾年醞釀,于1956年出現了漢語、文學分科;不久,“意識”復又壓倒“技術”, 直至70年代末,語文教育都是“以政治思想教育為核心”;80年代至今的十幾年,雖然意見紛呈,但主流是“ 技術訓練”觀念,“以語文能力訓練為核心”不就是技術訓練觀念嗎?“語言派”的諸多理論與實踐也是技術 訓練論。
以西安董敏堂、北京劉國盈兩位先生為代表的“以系統的語文知識為核心”的教材教法觀點,在我看來, 可能是確立語文本體的中肯灼見,它能融“意識修養”與“技術訓練”為一體,鑄造出一個新的科學的“語文 ”。“可能”者也,是謂彼所言之“語文知識”,必須具有新穎獨特的涵義,若是僅指“字詞句章語修邏文” 這八字憲法,那么,依然陷在“技術訓練”論里不能超拔。
縱觀語文的百年歷史,它始終未能超越“意識修養”與“技術訓練”的二元矛盾狀態進而實現應有的自立 。
那么,我們能否建設一個既高于西方、高于傳統又易于操作、易于收效的中國的現代的語文教育體系呢? 能。我以為這就是讓“意識修養”隱卻一層,讓“技術訓練”后退一步,請“語文知識”——民族的常用文字 、人文常識、文雅語匯、實用文知識、文學常識——就坐正位,創建一個“掌握知識、以知化意、以知養技” 的“知識本位的語文教育體系”。而這一體系的關鍵,自然是“知識本位的語文教材”。
建構“知識本位的語文教材”,其前提是充分認識和把握語文自身的特點和語文學習過程的特點。退一步 講,無論何種語文教材的編制,都必須把握這兩個特點,而以往我們并未很好把握。
(二)語文自身的特點
科學性、常識性、實用性、工具性為中小學各門課程所共有。除共性之外,語文尚有如下特點:
1.人文性。沒有哪一科能像語文這樣充滿著生活氣息,沒有哪一科能像語文這樣洋溢著人情味道,沒有哪 一科能像語文這樣蘊含著富饒的知識營養——東西南北古今中外一切科學的、藝術的、宗教的、歷史的、倫理 的、民俗的知識。語文教學的復雜、優越、困難主要集中在這一點上,所以重視、研究、理順、把握語文科的 人文性,乃是語文教育研究的首要一環。語文教材具有人文性,一個人的語文能力是否也表現著人文性呢?答 案是肯定的。無視人文特點,把語文只看成言語技術和屬文技術無疑是片面的,離開了豐富的文化知識、人情 味道、生活氣息,運用再高的技術其言語或文章也不會動人。因此,有計劃地傳授人文性知識,順便傳授言語 及文章技術才是語文教育的上上之策。
2.民族性。不同民族的生活、歷史、習俗、性格乃至意識觀念都有差異,由語文具有人文性,可知語文也 具有民族性。不同民族的語文在很廣的范圍和很大的程度上存在著差異。這種差異不僅表現在文字、詞匯、語 法、修辭、人文知識等顯在的層面上,而且在潛在的層面上如審美觀、處世觀、價值觀以及語句的連綴和章句 的解讀上也存在著。例如章句解讀,漢文必須是“左顧右盼,看上下文,看內在的和外在的聯系,然后才能真 正了解句子的內容”,因為“漢語是一種模糊語言”(季羨林先生語)。章句解讀的民族差異還屬最隱淡者, 若說價值觀、審美觀及語法修辭,差別更為突出。但是,語文的民族性在以往的歲月里卻很少有人慮及。
3.時代性。教學中的數理化等自然科學的知識是一成不變的,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三七”永遠是“ 二十一”,浮力定律永“浮”不沉,水永遠是H[,2]O……;而政治課則無時不隨政治氣候的變化而變換更替。 所以說,前者不具有時代性,而后者的時代性鮮明突出;語文課則是介于二者之間。考察各地各時各種語文教 材,可見其無論是有意栽花還是無心插柳,是置之不理還是刻意追求,時代意識都必然性地存在于語文教材之 中,只不過多少、顯隱、緩急不同罷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語文教材里的“時代意識”不該明顯地表露出來 ,而以“似無實有、明無暗有”為佳境,這樣的語文教材才是“潤物細無聲”的理想教材。我國近百年特別是 近50年來的語文教材,其時代性過于突出,這也是我們語文教學效率高耗低效的原因之一。
4.文雅性。不論“語”還是“文”,從思想和技術性的標準看,都可以分為“通俗”、“文雅”和“精致 ”三個級別。“通俗語匯”即日常交際用語,若以使用的絕對量論,它約占90%,若以書面語的使用量論,它約 占60%,通俗語匯用不著進學校學習,兒童從咿呀學語至入學時就學會了一半或一大半,另一半或一小半則隨著 年齡的增長而自自然然地就學會了,數以億萬計的文盲并不是語盲的事實,便足以證明母語中的通俗語匯可以 自然通曉——姑且稱之為“母語天成律”;精致語匯(精妙語辭及學術語辭)并非普通中小學生所能追求。所 以,中小學語文課中“語”的主體任務,就是使學生掌握“文雅語匯”。以往和現在語文教學效率太低,是否 跟我們的教材乃至指導思想沒有把握住“語”的范疇有一定關系呢?今后編寫教材應當考慮這個問題。
所以,語文教育的根本宗旨應該是:以傳授民族的常用文字、人文常識、文雅語匯、實用文知識、文學常 識、并培養相應使用能力為主,同時兼顧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審美教育、情感教育,讓它們滲透在語文教育 之中,聽其自然地潛移默化。下一代的語文教材應當遵循這一宗旨。
(三)語文學習的特點
學習者與學習對象之間,必然存在著一定的關系、效應、規律,明了這些關系、效應和規律,是我們制定 大綱、編寫教材、組織教學的必要而且是重要的前提條件。就語文科的學習而言,以下三點還沒有引起人們的 充分注意:
1.文隨道入。這里的文與道的含義與傳統的文道概念有所不同,文,指具體的字、詞、句型句式、表達技 巧、表現手法等純語文學知識;道,指一切科學的、藝術的、歷史的、生活的、倫理的和民俗的“人文知識和 人文材料”,也指有關人文的諸多“思想觀點和學說”。從教師教的角度看,可以叫“隨道傳文”,這里是從 學生學習的角度看,所以叫作“文隨道入”。
從文章的寫作、保存、流傳過程來看,文是道的載體,道隨文行,形式為內容服務;可是從學習語文的過 程來看,則恰恰相反,要借助把握意旨材料(道)來掌握字、詞、句、表現手法等純語文學知識(文),內容 在很大的程度上為形式服務,此即“文隨道入”的內涵。廣東湛江的《情理知能連環導引·初中課本》就很好 地體現了這一語文學習的原理特點。明白了“文隨道入”的道理,我們就明白了語文教學“全文法”和“整體 閱讀”的高明之所在;再進一步,也就明白了語文課為什么學課文而不學字詞典,也就明白了學課文與閱讀報 刊的真正區別了。
2.自悟效應。“少數語文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異口同聲說是得益于看課外書。”(呂叔湘先生 語)看課外書的學生絕非“少數”,而為什么只有這“少數”“語文較好”呢?細細想來,這“看”字底下深 埋著一個“悟”字。有“悟”是會看,沒“悟”是白看,“悟”乃是語文學習之關鍵。孔子“舉一反三”的教 學指導思想,“哂之”而不斥之、言“吾與點也”而不言吾何以與點之類的實際作法,正說明他是一個真正重 視了“自悟”價值的老師;傳統語文教育(1903年以前)一直重學生的誦、記而輕教師講解的教法,實在是不 惜血本地追求“自悟效應”;贊科夫倡導高難度教學原則,魏書生等名師極力倡導并實施學生自學,實質上也 都是悟到了語文學習中“自悟”的存在及其巨大效能。可是我們近百年來特別是近50年來流行的觀念卻是“講 深講透”,教師講透了,學生還有什么可悟呢?連文學等藝術作品尚且以含蓄有味為上品,我們的教學怎么反 而追求一碗白水清澈見底的效果呢?語文教學高耗低效的局面與“講深講透”不無瓜葛。如此看來,繼承古代 語文教學中高度重視“自悟效應”的傳統,應當是不久的將來語文教育教學的特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