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15:0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未來的筆作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自從升上了三年級,我的煩惱又增多了,因為使用圓珠筆太麻煩了。每次只要一寫錯字,就要用膠布把錯字貼掉,如果太用力的話,本子上便會出現一個小洞洞。夏天時,筆水不停地往外冒,一寫字本子就變得臟兮兮的;冬天時,筆的出水性特別差,寫上幾個字又沒水了。
轉眼間,我們已經來到了二十五世紀,一種新型筆又誕生了。這種筆的表面由一層金紙包著,頂部有幾個塑料按鈕,外型可美觀了!
而且這是一種多功能筆。它的筆水永遠都用不完,出水性也特別好,不過最神奇的地方在于它頂部的五個塑料按鈕。哎呀,又寫錯字了!按寫有“萬能橡皮”的那個按鈕,筆頭就會彈出一個橡皮,用它擦完字后,紙面不會留下任何痕跡,跟沒用過一樣。終于做完了練習,但又不想檢查,這時你只要按一下“檢查鍵”,筆便會自動幫你檢查,查出錯題后,它會發出語音提示,告訴你哪里錯了,讓你重做一遍。老師用這種筆批改作業和試卷,就不會出現改錯題的情況了。寫作文時好多字不會寫,怎么辦呢?不用擔心,按“提示鍵”,它會自動查出你不會的字,然后告訴你,這樣,我們就不會寫錯別字了;“提示鍵”還有另外一個功能,只要我們的寫字姿勢不正確了,它便會提示你坐端正,讓你一輩子都不用戴眼鏡。上美術課,打開書包才發現忘記帶彩筆了,別著急!按“變色鍵”,再說出你想要的顏色,筆感應到后,就會立刻變成你想象中的!有時你不知道該畫些什么,它還會給你提供素材以及技巧,讓你的美術更上一層樓!
怎么樣?未來的筆很方便吧?只要我們現在好好學習,將來一定會有這種筆的!
這是我想象出來的筆,是我長大的發明。
他有一個吸油功能,只要你寫錯了,筆就會說:“你寫錯了,從寫可以嗎?”并著把油吸回,這樣不會費油絲的。
它的上面有一條繩連在筆帽上,這樣不會讓筆帽丟失,也不會讓筆漏油。
如果電燈滅了,必會自動亮起來,讓你寫作業,不能被老師挨打。
要你用筆錯誤姿態錯了它會不出油。
遼寧遼陽宏偉區二小三年級:毛智峰
未來的筆
現在,我們的筆有許多種類,比如:自動鉛筆、鋼筆、圓珠筆、碳素筆、油筆等等。可是,這些筆都有各自的缺點,比如:自動鉛筆寫的太用力的話就會斷鉛,斷幾次鉛就沒了又得換一根,很麻煩。鋼筆在換墨水的時候弄得滿手都是。圓珠筆在夏天時,筆水不停地往外冒,一寫字本子就變得臟兮兮的;冬天時,筆的出水性特別差,寫上幾個字又沒水了等等,于是我想發明一種筆。
這種筆的外形非常漂亮,筆是黑灰相間的,在筆的上方有一團羽毛,很軟,握的時候非常舒服,筆的中間還有一個投影儀和一個攝像頭。在寫錯字的時候,只要按一下上方的按鈕,在錯字的中間劃一道橫線,錯字就會自動消失。如果你要使用自動鉛筆,不管你使多大得勁兒,里面的鉛都不會斷,在快沒鉛的時候,筆頭會自動響出“嘀嘀”聲,提醒再放一根鉛。如果你上學時忘了帶彩筆,只要按一下彩色鍵,筆中間的投影儀就會投影出36種顏色,只要你在需要的顏色上按一下選擇鍵,筆頭就會出現你選的那個顏色。這種筆也叫“攝像機筆”只要你按一下照相或攝像鍵,筆中間的攝像頭就會開始工作,每張照片最高10000000(一千萬)像素,攝像也是。
怎么樣?這種筆很方便吧?我希望這種筆的造價能買得起就行,也不要太高,關鍵是為了給大家方便!
摘要:在基礎教育階段,小學生作文(習作)練習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考察學生運用語言綜合能力的具體體現,是學生表現自我、實現價值的重要方式之一。從長遠的角度講,小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更為我國未來文學發展奠定基礎,是民族文學發展的縮影。但從我國現階段中小學生作文(習作)水平的現狀看,還有很多地方有待進一步的提高。具體來說:第一,中小學生作文(習作)的教學理念有待轉變。第二,教師的指導能力有待提高。
關鍵詞:作文指導;文學創作;作文觀
這表現在很多方面,有的是教育發展不均衡所致,有經驗的、優秀的作文指導教師在經濟發達的地區,或待遇優厚的名校。其他地域作文指導教師的水平整體較低;有的是教師對學生作文的性質認識存在偏誤,認為學生作文就是為了取得較好的考試成績,只看到“應試”效應,而不能從社會、民族、文化的大視野出發,不能從厚積薄發的更高層次看待學生作文本質,其認識的根本出發點存在的偏誤必將導致作文指導能力的不足;還有的就是教師本身的作文水平不高,不能真正體會作文(文學創作)中的內涵與語言運用技巧的魅力。所以教師本身作文能力的高低也是影響其作文指導水平的重要因素。鑒于以上多方面現狀,我們將結合學生的未來職業能力(作文或習作指導能力)進行講練式的學習,重點為學生從教后怎樣提高作文指導能力做準備。本文的核心內容將就“樹立正確的作文觀是提高作文指導能力的基礎”進行初步的討論。
一、樹立“大文學觀”
真正認識中小學生作文訓練的意義,要從高遠的目標看待學生作文是為了學生未來多種能力提高奠定基礎的,學生作文能力關涉到整個民族未來文化發展的命運。不要僅僅局限在“應試效應”中,要充分認識到“考試作文”只能作為檢驗作文能力的一種手段。作為未來的教師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文學創作觀才能在未來的教育生涯中做得更好、走得更高。教師的文學創作觀正確與否,與未來的民族文學發展關系密切。所謂正確的文學觀就是要求基礎教育教師充分認識到學生作文是對生活的體驗和觀察,應與學生的生活內容和過程息息相關,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寫出“作文”,更重要是通過作文教學過程使學生學會觀察生活、思考生活、熱愛生活,把作文創作看作是生活的手段和方式,而非僅僅是學習的手段。
二、樹立正確的生活觀
牢固樹立“文學源于生活”的意識,充分認識到文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教師首先要樹立正確的生活觀,要熱愛生活,關心生活,要善于觀察生活并能從生活中獲取知識和寫作的靈感。古人講“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講的就是無論怎樣讀書都不要脫離生活,脫離生活的文學是沒有生命力的,也是沒有意義的。所以作文指導教師最為首要的任務就是應具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生活觀的能力。
這里有一個辯證問題也需要解釋,就是生活觀與想象力之間的辯證關系。二者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輔相成的,青少年階段的孩子是富于想象和創造的,教師不要因為文學源于生活而扼殺想象的價值,而要充分認識到對生活的熱愛是激發想象的動力,教師要做到一是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生活觀。二是保護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另外,學生只有對生活充滿了熱愛之情,在他的頭腦中才會對生活充滿豐富的想象,想象力越豐富就說明學生對生活的情感越真摯。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內外,利用各種方式培養學生對生活的情感。
三、樹立正確的作文觀
正確認識“作文”是文學創作的基礎練習階段,既然是練習就一定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教師要正確看待學生作文中的各種“錯誤”,充分認識到“錯誤”恰恰是學生作文的收獲。從錯誤到正確,從無知到睿智,是人生發展的正常軌跡,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作文的閃光點和錯誤的之處,要積極引導學生發揮閃光點,并激勵學生積極糾正錯誤。其次樹立長期積累的作文觀。無論是文學創作還是學生作文,都要有一定的積累,這種積累意識需要長期實踐才能養成,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長期積累的觀念。主要表現在養成積累生活,觀察生活、思考生活的習慣,尤其是善于觀察生活中各種各樣的人和事。魯迅、巴金、契訶夫、巴爾扎克等世界文豪給了我們很多啟示。
三是要養成經常練筆,反復寫作的習慣,很多人都抱怨“命題作文”,認為命題作文限制了學生的思路,扼殺了學生的想象力,不能真正考察學生作文的能力和水平。這種看法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偏見,其實命題作文恰恰是考察學生作文能力的一種重要手段,世界上很多文學家都經歷的艱苦的命題作文階段。但是為什么我們對“命題作文”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偏見呢?就是因為我們很多學生沒有養成長期練習寫作的習慣,沒有長期的練習寫作,積累的寫作經驗不足,詞匯不豐富,語言運用不靈活,不懂得怎樣獲取較好的題材和主體,不會描寫人物特征,不會描述事件經過等。這樣的能力當然不能勝任突如其來的考驗。所以教師要幫助和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正確認識到寫作需要長期積累,不斷練習才能提高。
很多時候,我們教師在講述一些文學史上名人軼事時,無意的對一些所謂“神來之筆”的天才作家做了單方面的渲染和夸張,使學生忽略了這些所謂的神來之筆,其實都是經過了長期積累,艱苦經營,反復練筆的過程的實際情況。無形當中使學生對文學創作產生錯誤的認識。
四、樹立正確的閱讀觀
閱讀是文學寫作尤其是學生作文的基礎,是學生接觸文學、熱愛文學的起點。很多文學家都有著十分豐富的閱讀經歷,魯迅說過,他寫《狂人日記》無非是讀了一百多篇的外國小說,當然我們知道魯迅閱讀的文學作品很多很多。在少年時代就把家藏的戲考讀遍了,而且在不滿17歲時就讀了全英文版的《易普生全集》,大量的文學事實告訴我們,閱讀與寫作是分不開的,只寫作不閱讀,寫作的能力也不會得到提高的。
我們的學生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要做到這樣幾個方面:
第一,要豐富閱讀經歷,擴大閱讀面。
第二,要提高閱讀欣賞和鑒賞的能力。
第三,提高指導學生閱讀的能力。
愛幻想的我
我喜歡幻想,在睡覺時,在發呆時,在……我無時無刻不在幻想,當然,有時也會被人誤解。
我總想什么時候給嫦娥打個電話,問她要幾盒兔子糕;趴在地上喂螞蟻吃點心,心想:不知它們要喝可樂還是芬達;有時,我幻想自己是一位花仙子,拿一支鉛筆當魔棒。
我愛幻想,幻想自己未來的職業,自己未來的一切。有時,寫著作業也不忘幻想,筆速慢了下來,最后干脆停了下來。這時,站在一旁看我寫作業的老媽,見我停下了,便一聲“河東獅吼”:“想什么呢!”把我從幻想中驚醒。我又遲疑的拿起筆,繼續往下寫。有些時候,還會被老媽批評一通,然后才接著往下寫。
有時覺得自己幻想得還很有趣,便叫來老媽,把自己的幻想又說了一遍,原本等著老媽的贊揚,卻等來一句:“你動畫片看多了吧!”老媽說完后便揚長而去,留下我一人站在那發呆。
幻想也有幻想的好處,我的想象作文寫得還不錯。老媽也不說什么了,只是輕描淡寫地來了一句:“什么都有好處啊!”我卻不以為然地笑笑。
每天我都在幻想,如果你看見我在發呆,不用猜,我一定在幻想呢!我幻想的事物千奇百怪,有時我都不敢相信這是我幻想出來的。
這就是我,一個愛幻想的我!
關鍵詞:作文教學;中職語文;認識
作文教學是中職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在實際的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作文教學成了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難點。當前,我們的中職教育已經確立了“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理念,我們的作文教學如何順應社會發展,讓學生具備未來工作、生活必需的寫作應用能力,是新形勢下中職作文教學改革亟須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一、增強學生自信,激發寫作興趣
提高中職生作文水平,最根本的還是要想方設法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很多中職學生基礎不是很好,如何挖掘他們的內在潛力?一方面是降低作文評價標準。既然中職生基礎比普通高中學生要低,那么作文評價的標準自然也要降低一些,這樣更能反映出學生的實際情況。作文評價過程中教師要“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多發現學生作文的“亮點”,讓基礎差的中職生在寫作訓練中能體會到一些“成功”。另一方面提高作文要求。降低評價標準不是弱化作文要求,多讓學生訓練一些貼近生活、反映生活的作文,可以讓學生用真情實感、真心胸懷寫出很優美、水平很高的作文。作文訓練先讓學生“有話可說”,再引導他們“主動去說”,通過循序漸進的“真情”作文訓練,逐步提高學生的語言水平和構思能力,讓學生從自己的創作中增添自信,進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二、教師提高認識,認真對待作文教學
作文教學作為一種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綜合訓練,其目的是讓學生具有自己寫作的本領,從語言方面訓練學生用詞造句、布局謀篇、潤飾成文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情操,為今后的學習、生活、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這就需要教師深刻地認識到寫作不僅僅是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人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中職語文課程設置中只有將作文教學放到一定的高度上,教師才能樹立起正確的作文教學觀念,建立起符合當前新形勢下素質教育要求的寫作教學體系,作文教學才能回歸到實際生活中人的生存發展需求的本位上。教師對作文教學的認識、態度決定了學生作文訓練的方向,我們需要打破“功利的”“現成的”作文訓練,將寫作還原到真實的生活中去,這樣才能讓學生對生活充滿感悟,才能寫出動人之事、感人之情。
三、循序漸進,豐富學生的寫作積累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在寫作訓練過程中經常出現無從下筆的狀態,可見,積累作文素材對于寫作尤其重要。積累素材最有效的途徑是從生活中發現和從書籍中獲得。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和回憶習慣,只要善于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多觀察、多思考,不經意的觀察加上回憶中的藝術加工就成了鮮活的生活寫作素材,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細心觀察的良好習慣,又能讓學生得到獨特的生活領悟。另外,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各種各樣的書籍,內容越廣泛越好。有了作文素材的積累還需要循序漸進的訓練。不同的素材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維方法出發就會有不同的用途,教師要指導學生篩選、提取素材,恰當地處理好素材與寫作主題、寫作技巧與中心思想的關系,通過不斷的寫作訓練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四、加強作文教學與專業發展的結合
中職語文教學有別于普通高中的語文教學,語文要為專業服務。每個專業都有每個專業的特點,進行專業發展與作文教學相結合的探索與實踐,在師生共同探究下形成有專業特色的作文教學,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新的任務。
中職語文作文教學要根據中職生的特點進行教學,加強應用文寫作訓練是滿足學生實際需要的重要內容,應用文作為處理事務、聯系工作、洽談業務等不可缺少的工具,對于面向市場就業的中職生來說必須掌握其寫作方法。要加強調查報告、策劃書、求職信等應用文體寫作教學,要求格式規范、語言準確、內容符合要求,這樣學生不僅學到了應用文寫作,還能加強專業知識,與未來的工作發展更是密不可分,也能調動中職學生寫作學習的積極性。在作文訓練的過程中還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專業體驗活動,這樣就拓寬了作文的題材,讓作文教學有了廣度。
參考文獻:
[1]張 艷.淺議中職作文教學與專業“接軌”[J].成才之路,2010(22).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8―0079―01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語文教學不僅重視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更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養成,而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有效的思維工具正極大地改變著語文教學模式。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科學合理地使用思維導圖促進古詩詞教學以及作文教學進行了實踐和探索。
一、思維導圖概述
思S導圖也稱概念圖,是一種用節點代表概念、連線表示概念間關系的圖示法。它是康乃爾大學的Novak(諾瓦克)博士在1960年代著手研究的一種教學工具。此后它成為盛行于歐美國家的一種思維工具,教師通過思維導圖將知識可視化,引導學生主動建構知識,促進學生思維發展,促使學生大腦有效地整合新舊知識,建構知識網絡。
二、思維導圖使古詩教學充滿意境
1. 思維導圖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低年級的古詩《江南》教學中,學生初次使用思維導圖甚覺新鮮,他們先在紙上畫了個又大又綠的荷葉,稚嫩的圖畫盡顯童真童趣。在這些碧綠的荷葉上,學生又用鉛筆寫了幾句生動的詩句,粗粗細細的漢字筆畫寫出了學生對大自然的向往之情,在這些荷葉之間,學生還用粗線條勾勒了幾條小魚的活潑身影,這些魚兒圍繞著美麗的蓮葉嬉戲玩耍,像詩中的游魚一樣自由自在。學生第一次使用思維導圖,雖不是很明白什么是思維導圖,但充滿詩情畫意的圖已經讓他們情不自禁地歡喜起來。事實證明,思維導圖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古詩的積極性。
2. 思維導圖能有效引導學生的思維。中年級學生采用思維導圖能夠有效引導他們的思維。在中年級的古詩教學中使用思維導圖法,學生對古詩的理解更加透徹了。在他們的思維導圖中,筆者看見了許多美妙的畫面,在文字的襯托下,學生對古詩的喜愛和理解抒發得淋漓盡致,有個可愛的小男生在圖上畫了美麗的荷花,清澈的湖水,然后在兩片碧綠的荷葉上,完成了《飲湖上初晴后雨》的書法體抄寫和《贊美你――西湖》小詩歌的表達,古詩與現代詩歌相得益彰,完美結合。漫步在學生構建的思維導圖情境中,楊柳依依,亭臺樓閣,小橋流水的柔,山色空蒙的奇,初晴后雨的喜,淡妝濃抹的美,都躍然紙上,給了學生無限想象的空間,令人沉浸在歲月悠悠的美好時空里。在這樣的氛圍中,古詩教學輕松愉悅,不用逐字逐句地分析,美景美文已經深深印在學生的腦海中。
3. 思維導圖是理性概括的基礎。在高年級,使用思維導圖能做到理性拓展,思維直觀活躍,如在教學《樂府詩集?長歌行》中,筆者繼續采用了思維導圖的模式,鼓勵學生用一邊構圖一邊理解的方式完成。學生把這首詩分成了三個部分,前四句為第一部分,學生畫上了太陽,葵花,小草,一幅“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的圖畫就躍然紙上,十分生動形象。畫筆一轉,季節輪回,第二部分就出現了“常恐秋節至,j黃華葉衰”的漫天秋葉,氣氛場景一下子蕭條冷清起來。當然最有趣的要數人生哲理的感悟,畫面上先出現最后兩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詩句,截然分明的情景對比鮮明,緊扣主題。而思維導圖的最后落腳處是一個傷心欲絕的老人畫面,他感嘆光陰似箭,自己學無所成,只有白白地傷心后悔罷了。最后溫馨提示的箭頭,再次告訴每個閱讀者“珍惜時間,好好學習”的重要性,整首詩的主題內容就這樣娓娓道來,學生學習起來自然就輕松自如。
三、思維導圖使作文教學變得駕輕就熟
【摘要】“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認為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引領學生走進生活,體驗生活,作文教學努力生活化。借鑒生活教育理論,結合小學作文教學實踐,筆者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提高小學生作文水平:培養學生的觀察興趣,激發寫作欲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積累作文素材;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豐富作文內容;展開想象的翅膀,提高想象能力。
關鍵詞 生活教育理論;提高;作文水平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陶行知先生說過:一切課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課程。《小學語文課程課標》曾指出:拓寬習作的渠道,開辟選擇的空間,貼近生活,自由表達,展示生活情趣。可見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和課標是一脈相承的。兩者都認為生活是作文的源頭活水。學生只有經過深入生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才能寫出好的作文來。陶行知先生認為,教育與社會生活是相應的。作文教學在整個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學生掌握知識的標志,同時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教學應努力生活化。借鑒生活教育理論,結合小學作文教學實踐,筆者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提高小學生作文水平:一、培養學生的觀察興趣,激發寫作欲望。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積累作文素材。三、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豐富作文內容。四、展開想象的翅膀,提高想象能力。
一、培養學生的觀察興趣,激發寫作欲望
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有具體的內容、有真情實感、有中心、有條理、有重點、展開想象。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真實的生活里具有豐富的作文素材。我緊緊圍繞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以學生周圍的人、事、景或物作為習作內容,來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讓學生感到有一種表達的愿望,甚至有一種沖動想把自己想說的意思表達出來。例如一年一度的三八婦女節到了,為了培養學生感恩母親,送給媽媽節日禮物,要求用彩紙以書信形式完成《媽媽,我想對你說》。鼓勵學生暢所欲言,這樣能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同時觀察媽媽收到節日禮物后的表情以及語言。這樣每個學生就會獲得不同的感受等等。過后在班級內交流,學生興高采烈,自然說得興致勃勃,寫出來的作文各有千秋,各不相同,并有諸多趣味的。因為這些都來源于生活真實的體驗。
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積累作文素材
陶行知先生說過:“一切課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課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要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各種事物,主動積累寫作素材,從生活中去發現寫作的源泉。
在教學實踐中我是這樣做的:讓學生學會仔細觀察,善于從生活的細節中發現寫作素材。把作文教學與與生活緊密起來,引領學生走進生活,體驗生活。
陶行知先生“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生活教育理論,指導學生去感受生活,用筆去描繪生活中的美。首先要培養學生濃厚的觀察興趣,一個人只有對觀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最后真正做到變被動為主動,變無心為有心,學生有了寫作的積極性,搞好作文教學就有了良好的基礎。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的需要選擇目標,抓住所要觀察的事物。例如我因地制宜帶領學生在校園里觀察:重點觀察芙蓉花的顏色、形狀。仔細觀察桂花的形狀、顏色,聞一聞香味。有了明確的目的,學生觀察得可仔細了,用手摸一摸,鼻子聞一聞。這樣做學生不僅沒有壓力負擔,還給了學生樂趣,因為有了樂趣,所以才會有收效。
三、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豐富作文內容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教育”,也就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去發現寫作的源泉,因為沒有生活就沒有作文內容。生活是作文之源,作文的過程是學生走向生活的過程,在作文教學中善于將生活引入課堂。我在作文教學中還注重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
在平常的作文教學中,指導學生留心觀察,注重引導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引導他們積極運用學過的各種觀察方法,如有順序、展開聯想、抓住特點、注意發展變化、重點部分寫具體等等。通過直接參與各種活動,從而來獲取寫作素材,讓學生的作文由原來的“無米之炊”變成現在的“有米之炊。”讓學生在生活中增長見聞,豐富感受,練習表達。
四、展開想象的翅膀,提高想象能力
陶行知提出:“要解放小孩的自由,讓他們做有意識的活動,開發他們的天才。”新大綱也明確提出:“要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想象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方式,獨特性是他的特點。
作文教學心理研究告訴我們,在指導學生觀察時,要引導他們想象,這樣會使意境更加廣闊,認識和感受更加豐富。想象力是寫作的一個重要因素,想象力豐富的學生思路開闊,縱橫馳騁,有了豐富的想象力,學生就能把話說活,描寫就能生動形象,繪聲繪色。如在觀察我們校園時,就讓學生去想象:你心目中未來的學校是怎么樣的?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最大發揮學生自由的天性。為了使學生認識想象對深化觀察、豐富作文內容的作用,我一方面注意選擇一些觀察與想象緊密結合的文章介紹給學生,如《未來城市》、《未來的汽車》。啟發想象可以使學生的眼界更開闊,思想更活躍,作文內容更豐富,更富有兒童的情趣。有時在教學中有目的地給出一些具有想象性的題目,如《假如我是市長》《假如我是一只小鳥》、《二十年后的我》在實踐中還注重讓學生多練寫日記、大作文、生活作文并且將“練”的方式多樣化,讓學生在不斷地“練”中,逐步提高作文水平。這些蘊含了陶行知先生的“作文即生活的一部分,它離不開生活”的生活教育思想。
總之,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實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把寫作教學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引領學生走進生活,體驗生活。來培養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必須結合教學實踐,不斷總結,不斷思索,不斷創新,從而提高小學生作文水平。
參考文獻
[1]金林祥主編.20世紀陶行知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4
[2]楊成章.作文教學原理[M].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
[3]小學語文課程標準
關鍵詞: 活動 情境 想象 寫作素材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作文的自信心;學生要懂得習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在教學中,某些學生認為作文太難寫,最大的原因是缺乏素材,絞盡腦汁也不知道該寫什么,因此,對作文失去信心,不樂意寫作文。那么,如何激發學生的習作靈感,幫助他們積累寫作素材呢?我認為只要將寫作目標與學生的生活有機結合,學生的作文就一定有話可寫。下面我聯系教學經歷和實踐,談談一些具體做法。
一、組織活動,讓學生通過情感體驗直觀感受寫作素材
心理學研究表明:活動是兒童的本能,好玩是兒童的天性。一個哲學家說:“當我們順應人的天性來做事的時候,一切變得非常簡單。”作文教學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將作文表達回歸到有趣好玩的活動中,或讓學生走進生活,感受生活,充分參與活動和生活。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才會變“要我寫”為“我要寫”,問題才會迎刃而解。如小學語文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的習作2,教學內容是:“修改習作的訓練。”例文分為兩個部分:“習作《拔河》和老師的‘總批’及‘眉批’、‘習作要點討論’,理解老師的‘總批’及‘眉批’的內容,按老師的意見修改習作是教學的重點。”備課時,我非常明白,“理解老師的‘總批’和‘眉批’的內容”這一點并不難,但“按老師的意見修改習作”才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對從未經歷過拔河比賽的小學生來說,困難太大,特別是例文的第五自然段的修改。例文的內容是:“‘嘟—’哨聲響了,比賽正式開始。我們雙方互不相讓,使盡了吃奶的力氣向后拉。紅布條不一會向我們這邊移,一會兒又向對方一邊移。拉拉隊為我們加油。”老師給出的眉批是“很生動。如果再寫一兩個運動員和拉拉隊的表現,就更具體形象”。怎樣才能順利地實現教學目標?只有親身經歷,感受生活,學生才會有話可說,才會將這部分內容充實得具體、生動。活動是學生最喜歡的,都積極參與。活動之后,學生再修改這篇作文時,感到十分輕松,個個都有說不完的話。對例語言的第五自然段有位學生是這樣充實的:“拉拉隊隊員們也不甘示弱,他們大聲喊著號子,‘一,二,加油——,一,二,加油——’加油聲一浪高過一浪,響徹蒼穹……”葉圣陶說:”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燥,溪水自我活潑地留個不停。”學生的寫作內容一定要貼近生活實際,針對學生的經驗和興趣,這樣才能真正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
二、創設情境,激活儲存在學生腦海中相關的寫作素材
部分教師只看重寫成的文章是不是達到要求與規格,不斷強化如何審題、如何開頭、如何過渡、如何結尾等,結果習作成了學生望而生畏的科目。我認為可以創設與學生現實生活相似的情境,調動學生儲存在腦海中相關的寫作素材,并由此轉化為習作沖動。如一位老師教學《童年“偷”著樂》時,不僅解決了學生寫什么的問題,還解決了如何寫的問題。下面是這節課的片斷:
師:同學們都會背白居易的《小池》這首詩吧?誰能背誦一下?(學生流利地背誦了古詩:小娃撐小艇,偷來白蓮歸。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師:誰能理解詩中“偷”的意思?(生1:悄悄地,生2:背著大人,生3:……
師:背著大人作某些事,你的生活中有這樣的經歷嗎?(生1:我背著媽媽上網玩游戲;生2:我在作業沒有完成時,背著爸媽看電視;生3:……)
師:今天,老是非曲直恰好帶來“亮亮在媽媽出去后在家偷看電視”的碟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在觀今碟片的同時,老師適當提示學生記下覺得最有趣的地方或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師:看了這段錄像,你們覺得哪些地方最有趣?哪些地方你的印象最深刻?(有同學說,媽媽出門后,亮亮高興的樣子非常有趣,特別是唱《雙節棍》的樣子;有同學說,亮亮聽到敲門聲時,緊張的樣子有趣……)
(同學們興趣盎然,教師順勢進行了進一步引導)
師:事后亮亮也記錄下了那天發生的事,請看屏幕:(投影老師的范文)
這是一個平靜的早晨,我在家做作業,只聽媽媽接個電話匆匆出去了。我一陣竊喜,開門,查看,呀,真走了,心中有一陳狂喜。我手舞足蹈起來,嘴里胡亂地唱出了《雙節棍》,箭步沖向電視遙控器,一屁股坐在沙發上,差點弄個四腳朝天,抱個靠墊載往沙發上斜著一躺。我心里那個美呀,媽媽不在家,想看啥看啥。
正當我得意忘形的時候,一陣敲門聲“咚咚咚”,心里猛地一驚。我關掉電視,飛一般地回到了座位上拿起筆,就在我剛剛坐穩的那一剎那,媽媽進來了。“怎么不開門啊,我還以為你出去了呢。”我更加忐忑,心都提到嗓子眼兒了。“寫完作業幫媽媽打掃衛生吧,電視柜上全是灰了。”我“喔”了一聲,心里那塊重重的石頭——輕輕地落下了。
在同學們看完后,老師引導學生討論交流范文,目的是讓學生明白:要把一件事情寫得具體、生動,就要注意人物的動作、心理及人物對話的描寫,這樣寫出來的作文才有細節、有曲折、有趣味。
總之,要讓學生明白寫什么、怎么寫,學生習作自然變得非常簡單。其中最關鍵的一條是創設情境,把對學生習作訓練變成學生的愿望、動機。事實證明:在此情景之下,學生一個個文思敏捷,下筆如神。僅僅用15分鐘左右的時間,每個人都能寫出370多字的基本通順的草稿。由此充分證明:作文并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難事,只要擁有相似的情境,明確寫什么、怎么寫,并不失時機地引導他們將內需轉換成表述動機,學生就會自動進入不吐不快、欲罷不能的境界。
三、合理想象,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轉化為寫作素材
想象離不開現實,離開現實的想象是空洞的,無論哪一類想象作文都脫離不了現實生活。例如童話式想象作文,它是根據小學生喜愛動物的特點,用動物代替人類的形象表達他們對世界的認識,在想象作用下的動物附上人的動作、語言、神態和思維。這類作文實際上是對現實的再現。
一、有效引導,廣泛閱讀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就是說要想寫出文思泉涌、丹青妙筆的文章,平時就要進行廣泛的閱讀,這樣做到胸有成竹,自然就會妙筆生花,足以說明閱讀的時效性。閱讀是知識積累吸收的主要渠道,尤其是現如今,信息每時每刻都在泉涌般的流動。作為學中生,社會閱歷還很少,本身正處于向成熟過渡階段,所以獲取信息的途徑只有大量的閱讀,儲備知識信息并將其轉化為創造能力。這樣當進行寫作時,才能信手拈來、不假思索的把自己的情感揮灑而出。所以,老師在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循循善誘,為學生多提供閱讀的空間和素材。但是要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了解學生的能力,量體裁衣,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指導學生閱讀,這樣才能有效的提高整體的閱讀水平和寫作能力。
二、培養能力、激發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就是要做到愿意學習、喜歡學習。愛因斯坦也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使學生愿意學習、喜歡學習,首先就是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給予鼓勵和支持。例如:老師可以讓學生每天進行練筆,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可以寫身邊的人和事、可以寫感興趣的體育項目、可以寫自己的理想、也可以談對未來的憧憬等等。總之,不需要固定題材,不需要固定題目,盡情發揮自己的創造思維,這樣使學生有話可說,敢于發揮想象。或者進行課前三分鐘的小演講,讓學生暢談理想、抒發心情,這樣,既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也鍛煉了思維運用能力,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還增加了同學之間相互了解的機會,同時老師也能把握住每個學生的心理,在教學方面會更好的因材施教。
三、善于發現,近身生活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的晝夜不停。”這就說明,我們不要把目光局限于書中,要跳出書本,親近生活。生活才是一本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百科全書。生活中的知識豐富多彩,老師要學會有效的引導,把所學的知識嫁接到生活中去,讓學生體會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一石一鳥,以此來感受生活的真諦。所謂:生活是創作的源泉,這是常識,這是經過無數著名人物總結出來的經驗。只有立身于大自然,才會使學生的思維放寬,想象力豐富,對于寫作就只差技巧了。所以要做好內外結合,讓他們去生活中汲取養料,把課堂所學的知識用于實踐,在實踐中實現知識領域的飛躍,做到理論與實際結合,提高求職創新的精神,用生活來感悟他們人生的真諦,用生活來充實他們的寫作水平。
四、因勢利導,傳授技巧
中學生大多數處于過渡階段,人格還正在完善,性格正趨于成熟,這個階段的孩子,對社會認識剛有一定的概況,世間百態、萬物千尋,學生對這些都具有很強烈的好奇心,每個人都有模仿的心態,或多或少而已,這個階段學生的思維模式正是開發拓展階段,所以,寫作之初老師要因勢利導,盡可能的讓學生多模仿著進行寫作。正所謂“不下水永遠不會游泳”。這樣在模仿期間,學生就自然而然的懂得了如何對人物進行描寫、用什么修辭手法、用什么語言生動、龍頭、豬肚、鳳尾、該如何應用,所謂熟能生巧,在不斷的練習中,寫得多了,老師給予的指導就多了,自然就知道寫作的技巧了。技巧不是教會的,是自己摸索的,然后加之自己豐富的知識含量,自然就會創作出好的文章。
五、改變方式,學生互評
沙漠因有了飛沙的狂舞,而變得壯美。
生活因有了語文的點綴,而變得多彩。
歡快的合奏曲
冰心說:“……”咦!這是什么聲音?仔細一聽,才知道九班正在搞演講比賽呢!瞧,我們班的“演說家”上場了,她抑揚頓錯的聲音傳到每個人的耳朵里,連路過的小鳥都忍不住停下細聽,可見她的魅力有多大呀。又有一位男生上場了,只聽他讀的“媽媽夸我長chang大了……”同學們先是一愣,隨后像炮米花的爆炸聲哄的笑開了,連老師都忍不住在嘴角邊留下一道長長的弧痕……比賽完畢,該打分了,全班的目光都緊緊地盯在“評委”的身上。還有一位同學,雙手并攏放在胸前,嘴里不知在嘀咕什么,可能在求菩薩保佑吧!老師突然轉過身來,環視四周,用女高音的聲調宣布,本次演講第一名是XXX……“叮呤呤、叮呤呤!”下課了,同學們依依不舍的打掃完比賽現場。語文是一首歡快的合奏曲,它能消除人的疲勞。
枯燥的樂章
時光似箭,又到了枯燥的作文課。此時,同學們的目光呆滯,臉色黯淡,為啥?愁唄!誰都知道作文不是我的強項,真羨慕同桌,她寫起作文來可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可謂妙筆生花,無人不服呀!這次老師出的題目也真有“水平”——“怦然心動的感覺”,老師呀!你就饒了我們的大腦吧,我們的肚子里可沒多少墨水!再說,一到作文課,教室就不整潔了,為什么?唉,還不是忙著翻參考書,弄得桌面亂糟糟。幸虧語文老師給我們留的時間多,要不然非得交白卷了。和往日有些不同,我盼望著快點下課,或是老師突然回心轉意,又不讓我們寫了!可是,說出的話,就像潑出的水,哪能那么容易收,還是抓緊時間寫吧!環視一下教室,咦,像我這樣托腮沉思的同學還真不少呢!……“嚇呤呤!”總算下課,伸伸腰板,回到快樂中去。枯燥的作文課,我要永遠跟你拜拜!
平緩的童謠
“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學了郭沫若的《街市》后,我就一直沉浸在對未來的憧憬之中,想象在銀河上,牛郎織女攜手散步的悠閑。學了冰心的《母親》后,我體會到了親情的高潔,感受到了冰心的那顆冰清玉潔的心。學了《盲孩子和它的影子》后,我深深感受到,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善有善報,這是社會公認的定理。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會變成美好的明天。漫游在語文的王國里,我真正領悟了張飛石破天驚的怒吼,水滸好漢闖九州的風風火火,林黛玉含淚葬花的悲傷。語文,我精神的升華。
語文是什么?
蜜蜂說:“語文是花朵中提取的精華。”
大海說:“語文是組成我生命的涓涓細流。”
讓現實做船,讓夢想做帆,迎著澎湃的海浪,告別揮手的瞬間;讓堅持做船,讓努力做槳,進入青春的激流,劃向理想的彼岸。
昨天,因你逝去,今天,因你而到來,明天,則在靜靜地等待。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追趕夢想。
夢想是什么?夢想是目標,夢想是未來。要追趕它,缺不了堅強的意志,更缺不了不懈地努力。雖然夢想對我們來說遙不可及,但只要你堅持,只要你努力,就一定會得到它。
從古至今,多少人為了夢想而拼搏努力:臼井堅持不按日本傳統畫法,他獨樹一幟,最后創造了惹人喜愛、生性頑皮的“蠟筆小新”;楊利偉努力拼搏,百折不撓,最終不負眾望,成為了中華飛天第一人,為自己的人生增添了絢麗之筆;再如我的同學李憶晴,她為了考上自己夢寐以求的大學——美國牛津大學,一絲不茍,認真學習,不僅英語水平得到了改善,作文也有了提高……再看看我,無動于衷,哎!
我常常說:“我正在為了夢想而拼搏努力。”其實,我連自己的夢想是什么都不知道,直到有一次,我讀了《建一所自己的大學》,里面說的是查爾斯頓大學,我便有了明確的目標:考上查爾斯頓大學,找一份好工作,報答我的父母。那么,what’s your夢想?
夢想是未來的船,努力是成功的帆,有了奮斗的目標和毅力,才能找到自我,取得成功!夢想不能光喊幾句口號,還要用實際的行動來體現。只有勤奮刻苦,才會取得成功,贏得人生的精彩與輝煌。
Let’s go!追逐夢想吧!
指導教師
崔梅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