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8:17:4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描寫風景的成語,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江山如畫,漢語成語,意思是形容自然風光美麗像圖畫。出自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2、青山綠水,漢語成語,泛稱美好山河。出自宋·釋普濟《五燈會元》。
3、湖光山色,漢語成語,意思是湖的風光,山的景色。指有水有山,風景秀麗。出自宋·吳自牧《夢粱錄·五代人物》。
(來源:文章屋網 )
1、蒼翠欲滴:蒼翠:深綠。形容草木等綠色植物仿佛飽含水份一樣。
2、萬水千山:萬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艱難遙遠。
3、湖光山色:湖的風光,山的景色。指有水有山,風景秀麗。
4、重巒疊嶂:巒:連綿的山。山峰一個連著一個,連綿不斷。
5、花紅柳綠: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顏色鮮艷紛繁。
6、山清水秀:形容風景優美。
7、山光水色: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凈。形容山水景色秀麗。
8、青山綠水:泛稱美好山河。
9、姹紫嫣紅:姹、嫣:嬌艷。形容各種花朵嬌艷美麗。
10、山明水秀:山光明媚,水色秀麗。形容風景優美。
11、山珍海味:山野和海里出產的各種珍貴食品。泛指豐富的菜肴。
12、氣壯山河:氣:氣概;壯:使壯麗;山河:高山和大河。形容氣概豪邁,使祖國山河因而更加壯麗。
1、粲花之論:粲花:鮮艷的花朵;論:言論。稱贊言論的典雅雋妙。
2、百花爭艷:各種花草樹木競相開放出艷麗的花朵。
3、姹紫嫣紅:姹、嫣:嬌艷。形容各種花朵嬌艷美麗。
4、如花似錦:錦: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如同花朵、錦緞一般。形容風景絢麗或前程美好。
5、萬草千花:無數種小草和鮮花。指花草種類繁多,不計其數。
6、百花爭妍:形容描寫鮮花盛開的鏡像。
7、百花爭妍:妍:美、艷。形容繁華盛開,生氣勃勃的景象。
8、落花時節:描寫鮮花凋落的季節。
9、繁花似錦:繁:多而且茂盛。錦:織有彩色花紋的錦緞。許多色彩紛繁的鮮花,好像富麗多彩的錦緞。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
10、曇花一現:曇花是一種非常奇特的花,這種花開的時間非常的短暫,()綻放不久就會凋落。因此我們經常用曇花一現來形容一些倉促發生的事情。
11、異草奇花:描寫那些非常罕見的花草。
12、百花齊放:形容百花盛開,豐富多彩。比喻各種不同形式和風格的藝術自由發展。也形容藝術界的繁榮景象。
13、遍地開花:比喻好的事物到處涌現或普遍發展。
14、百花凋零:百:表示多;凋零:凋殘衰落。各種各樣的鮮花都凋殘衰落了。形容秋霜嚴酷,觸目傷懷的情景。
15、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作文大王——林定歷
要說寫作章屬于誰,那就非她莫屬了。她,一頭短而黑的頭發,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一張櫻桃小嘴。她就是作文大王——林定歷。
我推薦她獲得寫作章是有理由的。理由是:她的寫作的能力很強,作文也獲得過一等獎,她寫的一部分作文還刊登在了報紙了呢!就拿上次老師叫寫習作來講吧!老師定的題目是:《我的建議》是叫同學們寫一處風景,建議去那里春游。當老師把林定歷寫的作文念出來時,同學們都被深深的陶醉了,因為林定歷把大龍洞的景色描寫的栩栩如生,好象我們真的到了大龍洞一樣!她寫的文章語言優美,文筆流暢,情感自然,也用了許多描寫景色的成語。列如:春意盎然,涼風習習,含苞欲放,萬里碧空,依山傍水,。。。。。。她運用的語句也很優美,列如她寫的《外語之星——胡鼴如》的語句:讀完英語,她深呼一口氣,好象英語能帶給她無限的快樂一樣。單詞就像張了翅膀一樣,從她口里飛了出來。。。。。。看,年紀小小的她竟然可以寫出這么美的語句。這讓我們都羨慕不以。
怎么樣林定歷的寫作能力不是蓋的吧!我以后也會學習林定歷,把作文寫的像她一樣好!不,要比她寫的更好!
我真心地希望我們班的作文大王——林定歷同學,獲得這枚寫作章,因為她當之無愧!
關鍵詞:小學語文;字詞句;復習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4-222-01
孔子曰:“溫故而知新。不難看出,古人對適時復習有著較為深厚的理解。復習十分有效還是效果欠佳,取決于復習的態度。把復習當作“炒冷飯”,還是作為“助推劑”,效果就截然不同。在實際工作中,常聽到很多老師對復習更是唉聲嘆氣,不知從何下手,下面就復習問題談談我的個人看法:
一、“字”的復習
漢字是語言的基本單位,也是學生語文基礎知識。漢字的掌握程度制約著語文水平的高低,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那么,在漢字的復習過程中如何進行系統地復習呢?
1、形近字的復習
形近字,是小學語文常接觸到的內容,也是較為不好掌握的內容。在復習時,首先要學生認清字形,認真對比,確定讀音。其次,可將這些形近字進行歸類,也可以按形聲字的種類進行歸類。再次,利用“順口溜”識記形近字。
2、“多音字”的復習
現代漢語里有一定數量的多音字,這是我們學習語文的一大難點。有的漢字多達五六個讀音,如“和”字就有hé、hè、hú、huó、huò、huo六種讀法,要準確讀出由“和”字組成的詞語,就比較困難了。怎樣才能讀準多音字呢?
(1)、結合具體語境。一個多音字怎樣才能準確無誤地讀出它的讀音呢?我們可以結合這句話或這個詞來判斷,和我們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是一樣的。例如:的(dí)確,我們都知道他的(de)目的(dì)。
(2)、從詞意來判斷。有些多音字,單從詞性上很難判斷其讀音,我們可以從多音字的詞義方面加以辨別。例如:“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中的“剝”在這里是動詞,有不借助別的工具,念(baō)。當這個字有借助別的工具時,念(bō),如:“剝削”。
二、詞的復習
詞語復習要做到能正確地讀,寫已學過的詞語,理解學過的詞語的意思,并能正確運用。能按要求給詞語進生歸類。
1、積累詞語。詞是能夠獨立運用的最小語言單位。每篇課文后面要求說說寫寫的詞語,都應該正確地讀寫及積累。
2、詞語分類復習。例如:AABB,ABAB,ABAC,AAB,BAA等詞語進行歸類復習。
3、成語復。漢語成語非常龐大,我們就可以設計幾個步驟,層層推進。
(1)第一“成語大搜集”。首先引導學生梳理小學階段學習過那些成語,再組織學生課外搜集成語,然后開展“開心接龍”“成語大比拼”“成語故事大王賽”等活動,讓學生興味盎然地參與到成語的學習中來。
(2)第二“成語的分類整理”。學生積累了許多成語,并非就能理解運用,因此,我們還要組織學生對積累的成語進行分類整理,如表現人物品質的、描寫自然風景的、含有近義詞的、含有反義詞的等等。
(3)第三“靈活運用”。如果僅是積累,學生就成為知識的容器。在積累的基礎上必須學會靈活運用我們開展了這樣一系列的活動:
三、句子的復習
1、縮句,縮句方法
(1)去“枝”留“干”法――凡用來進行修飾或限制的詞都盡量去除,包括:形容詞、數量詞、表示程度的詞、表示時間的詞、表示地點的詞等。
(2)借助“的,地,得”――去除“的、地”前面的詞語,去除“得”后面的詞語。
(3)“自我提問”法――“誰”、“做什么”、“對誰做”。
2、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就像給病人治病一樣,需要先診斷出病因,再對癥下藥,只要方法得當,做起來就會輕而易舉。
在小學階段常見的病句有以下幾種:
(1)成分殘缺:這種句子缺少必要的成分、意思不完整。如:“放聲歌唱。”同學們知道一個句子一般可以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說的是“誰”或“什么”,后一部分說的是“是什么”、“做什么”或“怎么樣”,這兩個部分是句子的基本成分,缺一不可。
(2)意思重復:這種句子是前邊說了一個意思,后邊又重復說一遍,意思重復了。
(3)用詞不當:這種句子是由于對詞義理解不清、用錯了近義詞等,造成詞不達意,違反了句子的結構規律。
(4)詞序顛倒:詞序是詞語在句子中排列的順序,這種順序反映了詞語在詞句結構中所處的地位。每一個詞語在語言結構中都有它特定的位置,離開了自己的位置,就犯了詞序不當的毛病。
(5)詞語沖突:在一個句子中有兩個或幾個詞語相互沖突。
四、常見修辭手法的復習
常見的修辭手法有以下幾種:
1、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體的、淺顯的、熟悉的、形象鮮明的事物去說明或描寫抽象的、深奧的事物。這樣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寫得更生動、具體。比喻句的特點有本體,喻體,和比喻詞。(像、好像、猶如等)
2、擬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當作人來寫。即賦予它們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排比:運用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結構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關,語氣一致的句子或詞組,排成一串。這樣的句子可以加強語言的氣勢,表達強烈的感情,增強語言的感染力。
4、夸張:對描寫的事物有意識地加以夸大或縮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達作者的感情,引起讀者的聯想,加深印象。
形容美好的成語解析
1) 天外有天:指某一境界之外更有無窮無盡的境界。多用來表示人的眼界受客觀條件的限制,認識的領域需要不斷擴大。也表示美好的境界閱歷不盡。亦作“山外有山”、“峰外有峰”
2) 良辰美景:美好的時光和景物。
3) 良時美景:美好的時光和景物。同“良辰美景”。
4) 良辰媚景:美好的時光和景物。同“良辰美景”。
5) 良宵好景:美好的夜晚和景色。同“良宵美景”。
6) 目不暇給:美好新奇的事物太多,眼睛來不及看。
7) 良宵美景:美好的夜晚和景色。亦作“良宵好景”。
8) 好景不常:美好的光景不能永遠存在。多用于對世遷的感嘆。
9) 良時吉日:美好的時辰,吉利的日子。后常用以稱宜于成親的日子。同“良辰吉日”。
10) 好天良夜:①美好的時節。②好時光,好日子。
形容美好的成語及解釋
1) 青山綠水:泛稱美好山河。
2) 綠水青山:泛稱美好山河。
3) 完美無缺:完善美好,沒有缺點。
4) 完美無疵:完善美好,沒有缺點。
5) 無疆之休:無限美好;無窮幸福。
6) 休聲美譽:休:美好。美好的聲譽。
7) 年高德劭:劭:美好。年紀大,品德好。
8) 美景良辰:良:美好;辰:時辰。美好的時光和景物。
9) 姱容修態:姱:美好;修:長遠;態:志向。美麗的容貌,長遠的智慧。
10) 沾沾自炫:自以為美好而自我炫耀。
11) 窈窕淑女:窈窕:美好的樣子。美好的女子。
12) 休明盛世:休明:美好,清平;盛:興旺;世:世代。美好清平的興盛時代。
13) 美不勝收:勝:盡。美好的東西很多,一時看不過來。
14) 春宵一刻:歡娛難忘的美好時刻。
15) 吉日良時:吉利的日子,美好的時光。同“吉日良辰”。
16) 京兆眉嫵:用以稱女子眉樣美好。
17) 倚姣作媚:倚:憑借;姣:美好;媚:迷人。憑著自己美貌,任意撒嬌胡鬧。
18) 大好河山:河山:國土。無限美好的祖國大地。
19) 苦盡甜來:艱難的日子過完,美好的日子來到了。
20) 苦盡甘來:艱難的日子過完,美好的日子來到了。
描寫美好的成語及解釋
1) 至善至美:至:最。最完善,最美好。
2) 好景不長:景:境況,光景;長:長久。美好的光景不能永遠存在。
3) 吉日良辰:吉:吉利;良:好;辰:時日。美好的時辰,吉利的日子。后常用以稱宜于成親的日子。
4) 良辰吉日:良:好;辰:時日;吉:吉利。美好的時辰,吉利的日子。后常用以稱宜于成親的日子。
5) 年高德卲:年紀大,德行好。邵,亦作“劭”、“韶”,美好。
6) 踵事增華:踵:追隨,繼續。繼續前人的事業,并使更加完善美好。
7) 天下為公:原意是天下是公眾的,天子之位,傳賢而不傳子,后成為一種美好社會的政治理想。
8) 華封三祝:華:古地名。封:疆界,范圍。華封:華州這個地方。華州人對上古賢者唐堯的三個美好祝愿。即:祝壽、祝富、祝多男子,合稱三祝。
9) 大煞風景:損傷美好的景致。比喻敗壞興致。
10) 稚齒婑媠:稚齒:年少;婑媠:美好的樣子。指年輕的美女。
11) 裊裊娉娉:裊裊:柔美貌;娉娉:美好貌。形容女子姿態柔美。
12) 裊裊婷婷:裊裊:柔美貌;婷婷:美好貌。形容女子姿態柔美。
13) 人間天上:人世社會和神仙世界。指景物極美好的處所。多比喻境遇完全不同。
14) 如花似玉:像花和玉那樣美好。形容女子姿容出眾。
15) 好言好語:好:美好,友善。指友善和中聽的言語。
16) 亨嘉之會:亨嘉:美好的事物聚會在一起。比喻優秀人物濟濟一堂。
17) 盡善盡美:極其完善,極其美好。指完美到沒有一點缺點。
18) 庸中佼佼:佼佼:美好。指平常人別出眾的。
1、青山綠水:泛稱美好山河。
2、鵝毛大雪:像鵝毛一樣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3、鳥語花香:鳥唱著歌兒,花飄著清香;形容大自然的美好風光,多指春光明媚。
4、萬紫千紅:形容百花齊放,色彩艷麗。也比喻事物豐富多彩。
5、浩浩蕩蕩:原形容水勢廣大的樣子。后形容事物的廣闊壯大,或前進的人流聲勢浩大。
6、斗轉星移:星斗變動位置。指季節或時間的變化。
7、洶涌澎湃:洶涌:洪水猛烈上涌的樣子;澎湃:波浪互相撞擊。形容聲勢浩大,不可阻擋。
8、風土人情:風土:山川風俗:氣候等的總稱;人情:人的性情:習慣。一個地方特有的自然環境和風俗:禮節:習慣的總稱。
9、依山傍水: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嶺和水流。
10、波瀾壯闊:原形容水面遼闊。現比喻聲勢雄壯或規模巨大。
11、百花凋零:百:表示多;凋零:凋殘衰落。各種各樣的鮮花都凋殘衰落了。形容秋霜嚴酷,觸目傷懷的情景。
12、山清水秀:形容風景優美。
13、白雪皚皚:皚皚:潔白的樣子,多用來形容霜雪。潔白的積雪銀光耀眼。
14、阡陌縱橫:阡陌:田埂。田埂縱橫交錯的小路;田埂相互交錯。
15、千山萬水:萬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艱難遙遠。
16、枝繁葉茂:枝葉繁密茂盛。
17、水土不伏:水土:指地方,引申為自然環境。()對于一個地方的氣候條件或飲食習慣不能適應。
18、驚濤駭浪:濤:大波浪;駭:使驚怕。洶涌嚇人的浪濤。比喻險惡的環境或尖銳激烈的斗爭。
19、風和日麗:和風習習,陽光燦爛。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氣。
20、大雪紛飛:紛:多而雜亂。雪花大量飄落的樣子。形容雪下得大。
21、冰天雪地:形容冰雪漫天蓋地。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說得對,春天的確很美。正當冬爺爺依依不舍離去的一秒鐘,春姑娘悄悄地來到了人間。太陽爺爺出來了,對那潔白的“棉被”說:“小雪花,該起床了,已經到了春天了!”小雪花聽了,馬上化成了水,去四處流浪。就在這時,我邀了幾個同學去大草原上去旅游。
我們在大草原上玩耍,做游戲,玩得很高興。我們休息了一會兒,就在這時,我提議:“我們往前走,看一看前面有什么景物吧!好嗎?”我問大家。大家都舉手贊成。我們一直往前走,路旁有許多花草樹木,像一個個小朋友在排隊,美麗極了!天空中,成群的大雁正往我們這兒飛呢!我們被這美麗的景象迷住了,便不知不覺地唱起了歌兒:“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
我們唱呀跳呀,不知不覺的就來到了一條河邊。“我們怎么過河呀!”我自言自語地說。我們現在的情況就像急了的鴨子團團轉。這時,有一艘小木船向我們游來,我們心里充滿了希望,高興地對船主說:“這是什么河呀?您能讓我們坐你的船過河去嗎?”那個船主對我們說:“這是一條詩河。我們這兒有一個規定:要過河的人必須要背(讀)出一首描寫春天的詩來。”話音剛落,我們每個人的嘴里馬上吐出一大堆詩,背(讀)了起來。“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元。”我們終于過了河,便又高興地唱起了歌兒:“我們真高興,終于通過了詩河。”
我們來到了美麗的林中,這兒花兒微笑,草兒跳舞,鳥兒唱歌,真像一個快樂的樂隊呀!這時一只美得無法形容的鳥兒朝我這邊飛了過來,對我說:“這兒是詞林,我們規定:要想通過這詞林,必須要說出三個以上描寫春天的成語才行。”我們一個一個地說:“‘春風得意’、‘春寒料峭’......”我們通過了詞林,又高興地唱起了歌兒。
我看見前面有一個小亭子,便對大家說:“我們到那個小亭子休息休息吧!”于是,我們朝小亭子走去。我們剛坐下,就有一只可愛得無法形容的小兔子朝我這邊“走”來,對我說:“這兒是佳句亭,你們每人必須說出一個描寫春天的句子,才可以通過這兒。”我們一個接一個地說起來:“春姑娘把草兒披上了綠色的新衣裳。”我們過了佳句亭,又唱起了歌兒。
我們來到了一座峰上,一只漂亮得無法形容的小蝴蝶飛過來對我說:“你們勝利了,你們分別通過了詩、詞、句三個關,你們真聰明!它讓我們登上美麗的熱氣球,去看一下遙遠的美麗風景。
我們登上了美麗的熱氣球,看見了許多美麗的鳥兒在空中飛來飛去。看見許多小動物在玩耍,看見......最后熱氣球帶著我們回了家,我覺得這次旅行真得非常有意義。
摘要 :設計素描在藝術教學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素描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潛在的藝術素質和創造能力,如何將素描的繪畫性和創造性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具有扎實的素描表現與創造才能,是高等藝術院校培養復合型設計人才的關鍵。
關鍵詞 :素描教學 設計素描 創造力
當今素描在高等藝術院校的重要地位早已被大家所認同,但如何使素描教學更有效地發揮作用一直是大家探討的話題,圍繞著素描教學如何有機地同提高學生潛在的藝術素質和創造能力結合起來已成為焦點。早在包豪斯學院時期,藝術教育就提倡藝術與技術的統一,并聘請伊頓、康定斯基、克利、蒙特里安等當時頗具影響力的藝術家組織雙軌制教學,目的是培養具有藝術修養和科學實用設計思想的綜合人才。克利認為:“不應該模擬自然,而是遵循自然的發展規律和法則,法則造成自然,而不是單純地再現自然的外表而已。”這種觀念曾經被人們所淡忘,但在經歷了近百年的歷練后,人們再次發現了它的內在價值。這也提醒人們,素描作為藝術教學的基礎課程所擔負的重任,如何培養復合型的設計創作人才成為大家關注的重點。
當前設計專業的素描教學內容已超越了寫實與具象表現的范疇,要求把培養學生的綜合藝術素質放在首位。這一點可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藝術家中得到啟示,他們把藝術語言的創造觀念發揮到了極致,塞尚采用幾何化的手法概括和改變對象的形體,分割畫面,打破了傳統忠實描繪對象的手法,這種主觀的藝術處理給人一種嶄新的視覺沖擊,而畢加索則進行了更為大膽的嘗試,不僅對物象的外部形態加以變形,更在神態上進一步夸張,采用種種反常規的手法,從而達到藝術上的惟妙惟肖的效果,這也反映出這位大師擺脫了客觀物象的束縛,在觀念和手法上達到隨心所欲的完美境界。馬蒂斯則注重畫面的構成形式,強調畫面的色塊對比及畫面的裝飾意味和情趣。塞尚曾經說過:“藝術不是自然的簡單再現,而是在自然中找出嚴密的秩序,然后重新構成畫面,從而創造出新的自然。”說明完美的藝術作品的產生源于創造。而另一位藝術大師羅丹也曾說過:“僅滿足于形式以達到亂真,糾纏于無足細節表現的畫家,將永遠不能成為大師。”從以上兩位大師的話語中不難理解藝術創造的重要性,其最終目的是發掘表現事物的本質,這種觀念給后來的設計師們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對于設計專業的素描教學也是非常值得借鑒的。 設計素描教學內容應遵循漸進的原則,重視學生的創造才能的同時也不能忽視他們造型能力的培養,避免走極端的做法,使設計素描的繪畫性和創造性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具有扎實的素描表現與創造才能。首先從線條的角度練習幾何形體結構素描、超寫實素描,認識和掌握線語言表達的不同狀態,如:情感、材質等。掌握用線條虛實表現復雜組合形體的空間穿插結構關系,鍛煉學生學習空間思維想象的能力,著重理解、區分,表現石膏幾何形體與不同材質形狀的物體的質感、形狀組合特點,了解規則形體與不規則形體之間的搭配組合關系,及實際生活中不同形狀、質感、量感的物體,如何用線條、明暗、肌理等素描語言去描繪他們的本質特征,此階段還包括物體自由組合默寫素描,可借鑒實物,但要求學生主動地從構圖、形體、材質、色調等諸多方面去創造一種新的畫面構成語言;另外,為了加強學生學習靜物素描的積極主動意識,可結合設計創新思想去進行藝術加工與處理,如變形、平涂、對比、夸張等美學法則,同時提供范畫以增強學生的形象思維理解能力,提醒學生注意畫面色調的整體布局及構成關系,提高學生對畫面的宏觀調控水平。其次是人物頭像與人物全身著衣素描寫生與創意,目的是提高學生造型能力的同時注重人物解剖結構的分析與處理,因學時所限,故以速寫形式為主要表現方法去認識人物結構與衣紋變化的關系,以及認識人物在不同姿態下的比例關系和構圖關系,增強學生的速記和默寫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為人體寫生做好鋪墊。人物創意練習主要從形態、比例、重心、結構、構圖、色調等方面去進行創造,采用平涂、肌理、變形等方法,可以是一個或多個人物組合,充分體現對象的特征和神韻。再次為風景速寫與創意,描繪對象的內容可以是校園、公園、街景和鄉村景色等多種題材,速寫是鍛煉學生對事物的敏銳感受及對畫面的主次、取舍、空間等構圖關系理解的最好途徑,以及怎樣處理好復雜事物和如何形成畫面對比關系的能力,藝術源于生活,是在生活中發現、整理、創造美的形式,也是藝術專業一貫倡導的學習方式,風景速寫中注意造型關系、透視關系的同時,應提高學生對線條的理解,每個描繪的對象要有詳有略,不要讓學生認為畫的越精細越繁瑣越好,要講究線條的虛實與粗細、畫面黑白灰的對比關系的表現。風景創意要根據已完成的作品去體會和感受并加以創造,創造是對生活原形特征的高度夸張與概括,不要在創造中失去物象的原始特征。最后為人體設計素描寫生與創意,它有別于繪畫性素描,強調以速寫形式為主去描繪在不同角度、姿態下的人體變化規律,這樣學生既提高了寫實能力又掌握了人體的結構比例關系,人體素描寫生是設計素描學習的最高階段,人體速寫還鍛煉了學生快速捕捉對象特征的能力。在此基礎上進行人體創意表現,充分發掘人體在設計中的魅力,實現設計以人為本,并最終為人類服務創造條件。
在設計素描教學中應針對不同專業的特點,教學訓練表現方向應有所側重,但設計素描所追求的設計思維意識、設計思維理念是共同的。設計創意素描能夠讓學生主動地觀察與思考問題,鍛煉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方式。創意初期憑空想象對學生有一定的難度,可采取局部借鑒的形式,隨著能力的提高,則要求學生獨立創造。設計素描創意大體可歸納為超寫實素描創意,運用素描寫實技巧把不同物象加以重構,產生離奇、荒誕、幻象等非常規和非邏輯的圖式,形成畫面新的含義,或者就物象的某一局部進行超寫實表現,造成一種視覺沖擊使人過目難忘,產生一種特殊的感染力;對畫面圖式進行抽象性素描創意,根據對具象形態認識理解的前提和基礎,誘發創造性的抽象思維,畫面形象可采用純抽象的元素或具象和抽象相結合的方法,運用平面構成的形式美法則創造出個性化素描的形式;材料肌理素描創意,材料是視覺傳達的重要途徑,也是視覺語言創作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設計素描的學習過程中可借助不同材料去表達素描語言,也可以依靠輔材料和素描繪畫語言構成畫面肌理效果,豐富的肌理效果能夠啟發學生的創作靈感,賦予素描作品以新的形式和意義。
設計素描的地位和作用對于每位學生或設計師來說都是不容忽視的,它是記錄設計理念的一種表現形式和手段,是整體設計過程的一個環節,設計素描的表現過程也是創造的過程,是造就設計大師的前提和基礎。
1、車水馬龍:車象流水,馬象游龍。形容來往車馬很多,連續不斷的熱鬧情景。
2、從令如流:從令:服從命令;如流:好象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絕對服從命令。
3、粗衣糲食:糲:粗米。穿粗布衣,吃粗米飯。形容生活水平很低。也指不追求生活享受。
4、饞涎欲滴:涎:口水。饞得口水都要滴下來了。形容極其貪饞的樣子。也形容非常眼紅。
5、餐風沐雨:餐:吃;沐:洗。以風充饑,用雨水洗頭。形容旅行或野外生活的艱辛。
6、滴水成冰:水滴下去就結成冰。形容天氣十分寒冷。
7、抽薪止沸:薪:柴草;沸:沸騰。抽掉鍋底下的柴火,使鍋里的水不再翻滾。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8、斷決如流:如流:像流水一樣多而迅速。決斷事務多而快。
9、白水鑒心:白水:清水;鑒:照。清澈的水能照見人的心。形容人心像明凈的水一樣純潔。
10、重山復水:謂山巒重迭,水流盤曲。
11、殘茶剩飯:殘留下的一點茶水,剩下來的一點食物。
12、巴山蜀水:巴、蜀指四川一帶。四川一帶的山山水水。
13、察見淵魚:淵:深潭。能看清深水中的魚。比喻為人過于精明。
14、波濤洶涌:洶涌:水勢騰涌的樣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15、背水一戰:背水:背向水,表示沒有退路。比喻與敵人決一死戰。
16、滴水穿石:水不斷下滴,可以鬧穿石頭。()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斷努力,事情一定成功。
17、登堂入室:堂、室:古代宮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廳堂,進入內室。比喻學問或技能從淺到深,達到很高的水平。
18、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城門失火,大家都到護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魚也死了。比喻因受連累而遭到損失或禍害。
19、山明水秀:山光明媚,水色秀麗。形容風景優美。
20、擔雪塞井:挑雪去填塞水井。比喻徒勞無功。
21、跋山涉水:跋山:翻過山嶺;涉水,用腳趟著水渡過大河。翻山越嶺,趟水過河。形容走遠路的艱苦。
22、當場出彩:舊戲表演殺傷時,用紅色水涂沫,裝做流血的樣子,叫做出彩。比喻當著眾人的面敗露秘密或顯出丑態。
交代清楚景物的基本屬性
寫任何文章都有其寫作背景,寫景文也有背景。同一類型的景物處在不同的位置就有不同的風光,同一個景物在不同的時間里,也會有不同的色彩和形態,在不同的天氣環境下,同一處景物也有不同的特征。景物的位置、所處的時間、天氣環境等,就是寫景文的背景,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景物的基本屬性。我們寫景時要站在讀者的角度多想想,畢竟讀者不像你一樣曾經身臨其境、知根知底。
當然,這些基本屬性并不需要在文章開頭特意交代,但應在文中自然而然地表露出來,讓讀者心中有數,才能跟隨你的筆觸去欣賞景物。
用一定的順序描繪景物
人們觀賞景物都有一定的規律,或定點環顧,或邊走邊看,描寫時也應順其自然,讓自己和讀者都身臨其境,條理有序地將景描繪出來。寫景的順序不外乎以下幾種:
1.以時間為序。2.定點環顧,通常以空間為序。3.以游蹤為序,也就是移步換景的寫法。4.總―分―總的順序。5.以情感變化為線索。也就是情景交融的寫法,將“我”的感情烙刻在景物中,以不同的心情去看景物就有不同的感受。
構思時先安排好寫景的順序,不但使自己寫作時心中有數、掌握全局,也能使讀者更清楚地欣賞文中之“色”,留下一個整體的印象。
描寫個性化,虛實相間
我們用肉眼去看到的景物往往色彩繽紛、鮮活靚麗,但寫起來卻覺得很難找到合適的詞句去形容,這個時候就需要用“心”去看,把“我的感覺”投入到景物中去,讓景物帶上濃厚的個性色彩。必要時將寫實與想象結合起來,讓“眼”和“心”同時欣賞。所以說,描寫要生動,靠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細致觀察和深刻感受,而不是靠我們坐在書桌前憑空臆造沒觀察過的景物,堆砌幾個優美的形容詞或幾句已經被用濫的比喻句就能解決的,那樣的景物寫出來必是“死物”。
平凡景物,非常情懷
寫景物,并非只有那些名山大川、名勝古跡才能寫出亮點,我們生活周圍的許多平凡景物也能給人帶來無限的感受,就看你是否有那樣的情懷,是否有那樣一顆“善感的心”。我們可以自我審視一下:在學業愈來愈繁重、競爭愈來愈激烈的壓力下,我們每天的大部分時間是愁眉苦臉的,還是笑臉以對?放學路上看見一朵小野花,你是視而不見,還是邊走邊欣賞它,或者干脆停下來俯身看它幾秒鐘?看見幼兒園的小朋友在他人的逗弄之下發出“咯咯咯”的脆笑,你是板著臉繼續走路,還是會心一笑、放慢腳步?沒帶傘被雨淋了個濕透,你心里是只顧咒罵,還是有那么一半暢快淋漓的感覺……如果你的答案都是前者,那么恐怕你自己也意識到了――你還沒有學會自我調節,你的心還沒有活絡起來,你的生活缺乏情趣。
留一分心思觀察生活,體悟生活,再去看那些平凡的景物,你就能寫出不一樣的情懷來。況且自然界中奧秘無窮,哪怕只是一片樹葉、一條小溪,也蘊含著我們平常人難以領悟的規律和哲理――其實也不是難以領悟,而是我們無心、無暇停下腳步去欣賞它們、感悟它們。
試著從平凡的景物中,寫出自己別樣的情懷。這樣的內容往往是老師們最喜聞樂見的學生作文。
詩情畫意,風稚灑脫
“腹有詩書氣自華”,文章也一樣。歷代文人雅客給我們留下了無數絕妙的詩詞歌賦,這些佳作和成語都是高度凝練的語言,是我們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瑰寶。若能在描繪景物中盡可能多而恰當地運用一些詩詞歌賦、名言佳句,無疑會給文章增色很多。這些詩詞歌賦可以直接引用,如朱自清先生在文章《春》 中描繪春風圖時,引用了南宋志南和尚所作的《絕句》中的“吹面不寒楊柳風”。此句仿佛是神來之筆,一下子就點化出了春風的溫暖與柔情,喚醒了讀者對春風的準確體驗。
除了直接引用外,還可以巧妙化用,將詩詞佳句嵌入自己的句子中,不著痕跡地為我所用。如習作《朦朧之美,太棒了!》開頭幾句:“是誰?踏飛三月的柳絮,把嗒嗒的馬蹄送入天邊的朝霞,化作粉紅的夢,讓向往蓮花般綻放、繽紛?”/“是誰?蕩開西湖的漣漪,將不朽的傳奇漸漸融入暮靄,唱著余音繞梁的江南斷腸曲,把這小雨染成春淚?”/“是誰?在霜飛凄迷,關河冷落,紅衰翠減的殘照樓天,對瀟瀟暮雨灑江天,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其中就巧妙化用了多句詩詞,擷取了一個個精美意象,營造出一派詩情雅意,同時增添了文章的文采,讓人贊嘆。
情景相融,以景寫情
一切景語皆情語。景是人物活動的天地,也往往是人的思想感情的附著和折射。處處寫景,實則處處寫情,借寫景物來反襯人的心情、感受,也叫寫“心境之景”,這是寫景文的更高一層境界。
關鍵詞:語文課堂 留白 藝術技巧
留白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境界。國畫中留白,方寸之間盡顯天地之寬,使無畫處皆成妙境;音樂中留白,則有“此時無聲勝有聲”之妙;文學中留白,“……”中會給讀者留下無限想象。課堂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教師如果在課堂中不注意適當留白,不給學生留下自主思考和自由發展的時間、空間,學生就會缺少深層次的體驗或思考,課堂就會缺少自然生成,就會缺少靈性,因此,課堂教學也需要留白。
當代中學生風華正茂,感情充沛,想象力豐富,語文老師應該在課堂上努力創造一些空白,讓學生在空白情境中盡情釋放個體情感。那么如何創造和利用空白來帶領學生進入無聲之境?
一、創設情境,戛然而止
語文課是師生一起完成鑒賞的活動過程,尤其是美文欣賞課,更是心靈接受陶冶和洗禮的活動過程。對于這樣的語文課,教師可以在教學方式上做適當的創新。
如學習必修三現代詩歌《發現》時,先在導學案中預設問題“發現了什么”,課堂中給學生聽配樂朗讀,等朗讀一結束立刻關閉聲音,此時全班陷入絕對的靜寂之中,教師再充滿感情地示范朗讀一遍,帶學生進入聞一多的心境,達成與作者的心靈交流,促成學生對詩歌內容和情感的理解。
二、故布疑陣,移花接木
練習評講課是比較特殊的課,屬于學生的二次學習范圍。評講課效果如何決定了練習的存在價值,如何讓課堂做到舉一反三,讓學生能夠融會貫通,很多教師想出了不少有益的辦法。但是筆者在實踐過程中發現,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是練習目標達成的首要條件。
新課改條件下,教師要爭取變不停地舉例講解為學生的觸類旁通。成語題由于知識量的龐大,一直讓師生們倍感頭疼。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在評講時邀請學生就練習中的錯誤類型舉例。例如:“錯用對象”常見的有哪些,現場造句;“望文生義”的有哪些,現場造句……在知識總結后,對于那些可以根據字面意思來理解的成語,鼓勵學生大膽解釋。此時,再配以適當的練習鞏固,效果是立竿見影的。這樣,本來很被動的作業評講也變得主動起來,實際效果遠遠超出了學習后的苦背苦學。
新授課同樣可以采用此種“留白”方式。我們經常在面對學生的試卷時驚訝于他們對文本的陌生,與其到那時再無奈,不如在課堂中開始有意識地引導。
如學習《祖國山川頌》時,在導學案中設計“回憶所學課文中對祖國美麗風景描寫的內容”一題,鼓勵學生必須保證能舉出至少兩例;學習文言文時,在導學案中設計“回憶所學課文中對于xxx實詞和xxx虛詞的例句和解釋”一題,鼓勵學生盡可能多地舉例;歸納文章藝術技巧時,在導學案中預設“這種寫法你曾經在哪篇課文中遇到過,有什么作用”的題目,鼓勵學生做到舉例恰當、分析有理。
經過這樣的“留白”過程,學生可以慢慢學會融會貫通,在實際練習時一樣可以“移花接木”。
三、風起云涌,氣勢取勝
許多文章都很有氣勢,準確把握文章的氣勢是學生順利完成與作者心靈交流的必要保證。對于這樣的作品,教師要幫助學生學出氣勢來。這樣的作品學習時可以設計將同類作者或者作者的同類作品一起交與學生,在豐富的材料面前“留白”。這樣的“留白”由于空間過于龐大,所以在運用時教師還是要把握好尺度的,盡量將學生的思維方向控制在合理范圍之間。
如學習辛棄疾的《京口北固亭懷古》時,配以《破陣子》和徐南鐵的《郁孤臺之魂》以及《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描寫,課前再投影長江驚濤駭浪的圖片,那么作者的胸懷壯闊、心中的熱血沸騰便能夠窺得一二了。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不講一詞一句,由學生討論歸納出辛棄疾在京口北固亭時想說的心里話,此后的寫法歸納和作用總結也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學生一知半解、人云亦云的尷尬學習結果了。
四、逐鹿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