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英語課文論文

英語課文論文

時間:2022-07-09 15:39:1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英語課文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英語課文論文

第1篇

關鍵詞:理工科;專業英語;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教學探討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復合型專業人才在就業市場中更具有競爭力。在培養這類人才的課程體系中,專業英語課程必不可少。專業英語課程作為重要的基礎課程,它側重于專業英語知識、專業詞匯、科技語法等方面的教學[1-2],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獨立完成由基礎英語向專業英語的過渡,能夠獨立閱讀專業相關文獻和技術資料,以及撰寫簡單的專業論文,為學生能夠順利完成畢業論文及將來就業或深造打下堅實的專業英語基礎。

一、專業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專業英語教學與其他專業課程教學的教學語言環境、教學課時(更短)、教學重點側重于傳授專業知識的英語表達等不同,由此給專業英語教學帶來一些難題。以“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英語”課程為例,在實際教學中普遍存在如下情況[3-5]。首先,學生基礎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給專業英語教學帶來困難。專業英語以通識英語為基礎,而筆者所在地方院校的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差,對大量的專業詞匯、專業術語、派生詞和長難句的理解和掌握也較為困難,學生很難與教師進行教與學的良性互動,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不高,有挫敗感。其次,“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英語”教材內容較陳舊,題材單一,學生在有限課時中獲得感不強。最后,通讀教材全文并逐句翻譯的常規教學方法強調了“教”,而忽略了學生為主體的“學”,學生在課程結束后,專業英語讀、寫、聽、說能力未見明顯提高,教學效果欠佳。解決專業英語教學中的上述問題,提高教學質量,需要“對癥下藥”。“癥”可概括為學生英語基礎水平薄弱、傳統“填鴨式”教學方法不符合學習的本質和內在規律,導致學生學習熱情和獲得感不足。筆者結合個人教學的思索和實踐,探討并提出了提高專業英語教學質量的方法和手段,給出對“癥”的“藥”。

二、提高專業英語教學質量的方法和手段

(一)夯實學生通識英語基礎,同步提高通識和專業英語水平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大部分學生通識英語基礎較差,表現在英語詞匯量不夠,常用的一些固定搭配、介詞組合和一詞多義掌握不扎實,復雜句型結構分析能力不足。建立在通識英語上的專業英語屬于更高的應用層次,但基礎不扎實,何談應用。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需要花一定時間強化學生的英語基礎,并且可結合相對簡單的專業英語表達,消除學生和專業英語的距離感,提升他們的學習信心。以下面的句子為例,“Polymermaterialscanbeusedasplastics、fiber、rubber,coatingsandadhesives.”此句中既復習了usedas的固定搭配使用,也學習了polymer(聚合物)、plastics(塑料)、fibre(纖維)、rubber(橡膠)、coatings(涂料)和adhesives(膠黏劑)等專業詞匯,句子雖簡單,但學生學習時可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除了提供教材或教師自創的一些簡單專業英語例句外,課堂內外布置經過精心設計的有針對性的作業,如詞匯默寫或復雜句型劃分等,可有效鞏固基礎英語和專業英語知識。同時,課堂上鼓勵學生進行以通識英語為基礎的專業英語口頭或書面表達,進而通過創造性地學習鞏固通識英語和提高專業英語水平。

(二)整合專業英語中的零碎詞匯,系統化和專題化教學專業英語中大量的專業詞匯、術語和派生詞是學生理解專業英語語義的最大阻礙,雖然教材中每篇課文后面都給出了專業詞匯的中文解釋,但僅靠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或學生課前的預習來掌握并不理想。這主要由課時以及學生可分配學習時間有限的客觀原因導致。雖然專業英語中的專業詞匯和術語量多而雜,但學習和掌握并不是沒有規律可循。任課教師可根據專業詞匯的內在聯系和邏輯關系[6-7],將分散在各章節中的專業詞匯和術語等進行總結、整理、歸納、補充,進而將專業詞匯分成諸如單體—聚合物命名、聚合方法、聚合物結構(近/遠程結構、凝聚態結構)、性能(包括溶解性、力學、熱學、電學等)、加工成型方法等若干專題,列出相關聯詞匯以及它們的派生詞,進行系統化的學習。例如在聚合方法專題的學習中,可以以polymerization一詞為中心,構建如圖1所示的邏輯思維導圖,并利用專業知識的邏輯關系強化專業詞匯和詞組的記憶。教師可引導學生依此思路,構建其他專題的詞匯邏輯思維導圖,強化專業詞匯的學習和記憶。相比分章節的詞匯教學,專題詞匯學習受到學生的肯定,教學效果更好,這主要是得益于專題詞匯學習的方法更能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創造性,也更符合學習規律。

(三)拓展教學題材和內容,增強學生學習獲得感“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英語”目前使用的教材內容涵蓋高分子化學與物理、聚合反應工程和高分子成型加工等內容[8],教材原文大部分選自20世紀70~80年代的介紹性專業英語文獻,題材相對單一,內容較陳舊。僅僅學習教材內容,對提高學生專業英語水平仍顯不足。學生在未來就業或深造中,極可能會接觸到諸如PCT專利、進出口產品技術參數說明書、最新研究性英文文獻等題材的專業英文資料。在專業英語課程中,教師有選擇性地增加這些題材的內容,有助于學生了解各類題材專業英語的行文特點和結構,增強專業英語的廣泛閱讀及翻譯能力,甚至是寫作能力。如以增加研究性英文論文題材的教學內容為例,考慮到學生畢業設計中要查閱相關課題的英文文獻,因此可結合學生的畢業設計任務來完成該題材教學。在教學中,可以先介紹研究性英文論文的文章結構以及寫作要點,然后要求學生自選與畢業設計課題相關的英文論文進行精讀,最后通過簡短的課堂展示(presentation)環節考察學生對論文的理解程度,或者要求學生就自己的畢業課題進行英文介紹。結合教學內容題材和合適的教學設計,可以使學生學到更廣泛的專業英語知識,提高專業英語閱讀和運用能力,學習有獲得感。

(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對專業英語課程學習自主性相對較差,也是其英語水平提高不明顯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有限的課時內提高專業英語的教學質量,教師教學業務水平是一方面,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自主性又是另一方面。平時表現和平時作業納入課程考核指標,一定程度上可促使學生被動或主動學習,但對促進學生扎實掌握專業英語知識還不夠。教師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收集專業相關的、有趣的網絡視聽資源(例如元素周期表之歌、塑料瓶回收加工利用講解視頻、科技文獻中重要的實驗視頻介紹等),并對這些視聽資源作一定加工和中文注釋,制作成微課,在課堂上或課間播放;或者通過慕課、多媒體教學平臺向學生開放時長較長的一些視聽資源,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觀看,既可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又可學到課本外的專業知識。教師亦可向學生推薦一些信息網站,發動學生在網絡資源中搜索專業相關的英文資料、文獻以及視聽資源,并與全班同學共享。通過這些手段和方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明顯提高。

第2篇

關鍵詞:課程改革 物流英語 文化培養

隨著中國入世的成功,進出口貿易日益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開始走向世界,在這樣的背景下,貨物運輸和對中國以及中國的企業顯得尤為重要。我國的物流貨代公司如雨后春筍,急需既有專業知識又有外語能力的高職畢業生來充實隊伍,特別是動手能力強、知識面廣的通才。

我院自從對09級學生實行公共英語教學后,在學生第四五學期開設了各專業的行業英語課程。筆者擔任了物流專業的行業英語教學工作,也是改革后的一個全新專業英語課程。高等職業教育貫徹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培養的人才需要最大限度地符合未來職業的要求。然而高職高專的公共英語教學如何與行業相結合,以及強化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的實用性、職業性,這些都是我在教學改革初期所思考的問題。

首先,是在新課程改革中一定要盡量摒棄傳統物流英語“精讀式”的教學方法。由于本身受到專業英語教材少而不精的局限,物流專業英語課程中所學習內容有著濃厚的專業色彩,文章的形式和風格過于側重閱讀和翻譯。由于課程的安排原因,物流專業的學生只上了其中幾門專業后,學校便安排了物流專業英語課程。由于學生對教材中的許多專業知識不了解,給他們翻譯和理解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也使他們的學習興趣大大降低。同時,教師因為本身業務水平的局限,只能依靠教參對學生進行傳統式的講解詞匯、語法,分析文章結構。這樣就會導致老師在備課授課中非常疲憊,學生學習起來沒有頭緒,只能一味地被動接受,在未來的實際工作中不能將所學的行業英語應用到,使得自己的專業價值大打折扣。

新課程改革下的物流英語教學應該與行業結合緊密,充分體現了高職高專英語教育以實用為主,夠用為度,以應用為目的的教學理念。因此,我在備課的初期明確了自己的教學目標,即首先要教授的是在運輸業背景下與英語國家客戶及合作伙伴進行正確的、合乎語言習慣的交流。全體備課老師把很多教材集合成“模塊”,進行單元式教學。每個單元分別有三大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在教學中提供一個獨立的話題,涉及運輸企業中的一些日常工作,如貨物的包裝、集裝箱運輸和貨運等。在課堂中,我讓學生進行練習,如打電話、寫商業短文、審核文件等。電話溝通在運輸企業內是一種主要的交流方式,因此能使用正確、流利的語言進行對話是非常重要的??谡Z練習既有對話形式也有討論形式,通過反復操練,不斷糾正錯誤表達,學生可以逐步提高這方面的能力。在對話練習中,學生既可以鞏固本單元中一些簡單的英語語法內容,又可以提高口語能力。

課前我們要求學生收集與案例有關的資料,然后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圍繞這些專題并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并盡量用英語進行比較和討論。這樣能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也更有利于學生自我表達和書寫能力的提升,并且也為之后的英文論文寫作、文摘和商業書信的教學打下基礎。

英語的讀寫技能是中國學生的強項,但是說的話讓對方聽懂就需要語言的綜合英語能力。首先是語言本身,由于我們課程改革后教學中融入了很多來自于真實工作場景下的真實語言材料,包括電話交談、面談、公司對外宣傳材料、公司對內工作文書等職場等內容,幾乎涵蓋了物流從業者在內的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在課堂教學中,始終要求學生以一個從業者的身份來演練自己的英文而不是機械的學習。另外,在授課中,注意了對學生知識面的擴充。無論是對所涉及行業中需要使用英語進行工作的情景以及各種情境下的常用的句型、詞匯、專業術語,還是對國際交往中最容易引發溝通障礙的文化差異以及由于缺乏了解可能引起的的商務禮儀失誤,在課堂教學中都針對學生的專業素質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進行灌輸和培養。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主要是是短文閱讀,內容是案例分析必備的背景知識,目的是使學生了解專業內容,熟悉專業詞匯。因為閱讀材料都是難度大,如公司介紹、專業采訪、廣告文字等。對于閱讀部分以往教學枯燥的特點,我要求學生分組準備與該文章有關的材料,使得學生自己了解課文的內容。這樣學生事先認真預習形成對課文內容的初步理解。在課上以翻譯,提問題,或者由每組學生講解的方式進行學習。師生之間形成共同學習的互動式教學方式。老師對于出現的問題和錯誤進行分析和總結,故此學生可以熟悉句型和專業詞匯。

改革后的物流英語課程增加了課堂教學氣氛,促進了學生們的參與興趣,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和挑戰。第一,是詞匯量的問題。雖然我們把專業英語的詞匯定位在一千字左右,對話部分和習題部分口語性強,所以詞匯也多為常用詞,閱讀部分和寫作練習詞匯量很大。另外,牽扯實際業務中的專業詞匯、行業術語及人名地名詞匯復雜。由于高職學生的高中基礎不是很牢固,所以詞匯對于他們來說是個不小的難度。為了彌補專業上的不足,學生可以最好讀一兩本中文版的專業書籍,以掌握專業知識,熟悉專業詞匯。第二,語言用問題。對于學生而言講英語不難,難的是用英語交流。說的話寫的文章要讓對方聽懂看懂,這就需要組織和安排。比如說用英文指路,要表達清楚已非易事,而打電話進行生意上的洽談甚至討價還價,作筆記要做到邊聽邊記,邊整理。這些對于高職階段的學生來說是一種新課程改革后的挑戰。第三,是對于人文地理和文化習慣的不甚了解也形成物流英語教學中的難度。

總之,改革后的物流英語課程應該是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勤動口即朗讀、背誦、對話和演示;勤動手即要寫,寫單詞、寫句子、寫段落、寫文章,這種心身連動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專業英語的授課和學習效果。物流專業英語的教學改革必須打破傳統的精讀教學式模式,增強與學生的交流和互動,不斷總結教學經驗,提升自身英語素質,進而提高學生在聽說譯寫各方面的能力,使其更好地將英語和專業知識融會貫通,成為適應時代需要的綜合型人才。幫助學生的職業發展,提高他們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是我們對于教學結果的希望,也希望我們的同學們通過努力獲得收獲豐碩的成果。

參考文獻:

[1]Astrid Oelke.物流英語.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6.

[2]任淑霞.關于專業英語教學改革的思考田.山東農業教育,2007,(2).

第3篇

論文摘 要: 本文論述了我國大學藝術生英語學習的現狀,分析了他們的學習特點及英語教學改革的必要性?,F代二語習得的許多研究成果表明:游戲的恰當引入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自信心、緩解學習壓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在高校英語教學對象中,藝術(音樂、美術、體育等)專業學生是一個特殊的學習群體,他們由于在高中期間把大多數時間和精力放在專業課程的學習上,沒有足夠時間像其他專業學生一樣學習文化課,尤其是英語這一需要長期積累的科目;另外,大部分藝術生對于文化課的學習也缺乏必要的重視。因為他們英語水平普遍較低,而傳統教學方法又忽略了藝術生的實際情況,所以大多數學生在學習中喪失了自信心和積極性,對所開展的英語教學就異常困難和艱巨。藝術生在高校學生中占有不小比例,所以,如何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

一、高校藝術生英語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由于藝術生所學專業的特殊性,國家對其文化課的要求也相對較低。高考錄取的時候分數線也比其他專業的低很多,外語教師應該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老師在恰當的時候將游戲運用到英語教學中去,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育學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比绻擅畹貙⒂螒蜻\用到教學中,讓學生真正動起來,不僅能讓學生體會到游戲的快樂,還能從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有助于英語學習,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游戲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以達到教學效果為目的的游戲首先應該有趣、令人開心,不僅僅是一種消遣和休息,一種活躍課堂氣氛、消磨時間的方法,更應是一種學習者在游戲中運用所學語言的方式。Richard-Amato(1996)認為,盡管游戲總讓我們聯想到玩,但它同樣具有教學價值,尤其是在二語教學中。游戲之所以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是因為它能為語言學習者提供學習動機,緩解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壓力,并為他們提供真正的交流機會。正如Avedon(1971)所說,游戲能激發學習動機。學生們在激烈的游戲競爭中會非常投入,而且在做游戲時,他們會比任何時候都更投入、更認真、更努力。首先,游戲的競爭性能激發學生們的參與性。在做游戲的時候,每個學生都希望打敗對手,都希望自己所在的小組獲勝。因此他們會想方設法地多參與、多表現、多出力。這就為教師講解新的詞匯、新的概念、新的語法等新知識提供了契機。強烈的參與欲與獲勝欲刺激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更多的新知識。另外,將游戲引入課堂能緩解學生在課堂上的壓力。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給學生施加了過多的壓力,尤其是基礎較差的學生,使他們在課堂上過于緊張,背負了過重的心理負擔而無法集中精力,正常發揮。久而久之,使他們產生了畏懼或厭煩心理。Schultz(1988)說:“壓力是語言學習過程中最主要的障礙。”(Stress is a major hindra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process.)而在做游戲的過程中,學生們會有一種放松感,那些難懂的語法現象、長長的詞匯、復雜的課文不再讓他們感到壓抑和焦慮,語言學習也會隨之變得輕松、自如。因為寬松的環境會讓他們不再過多地關注自己所犯語法錯誤,不再過多地關注是否會被老師批評或被人嘲笑,語言學習成了一種自發的、自然的學習。

比如在玩word-guess Game的時候,首先把全班分成幾個學習小組,每組至少有6個成員,同時每組選出1個組長(負責改組的各種安排)和1個監督員(負責監督其他組的活動情況),要求每次英語課時小組成員能基本坐在一塊,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將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各種形式的比賽活動,哪個小組獲勝,該組每位成員將獲勝1次加1分。在此過程中:(no Chinese, no spelling,no writing)。具體操作如下:

1.每組派一個同學到“燙板凳”這個位置,也就是說,站到改組旁邊,面對該組成員,必須背對白板,不能看白板,否則違規,同時每組派一個監督員到其他組進行監督,監督他們活動時不能講漢語,不能手寫,不能口頭拼寫,“燙板凳”上的同學不能看白板,否則該組就算結果無效,但可以繼續進行。

2.白板上寫著一句英語單詞,每組中“燙板凳”以外的同學盡量想辦法解釋這個單詞給“燙板凳”上的這個同學(不能直接說出這個單詞),“燙板凳”上的這個同學要去猜測,哪組先猜對,就大聲說“stop the bus”,然后老師就過去check,并且要“燙板凳”上的同學復述這個詞,如果對了,就給他們那組的每個成員加1分,如果錯了,大家都繼續。

3.猜完一個單詞之后,再換一個,同時每組也得派另一個成員到“燙板凳”上,這樣每組成員輪流上“燙板凳”。 轉貼于

4.解釋完指令之后,選1個小組公開演示,這樣讓大家都明白。

5.哪個小組獲勝之后,切記要有一個feedback,也就是說,不僅要問是什么單詞,而且要問他們是怎么解釋這個單詞的。

所選詞匯都是本單元學習的新詞匯,在玩游戲時學生們都很認真、很投入,具有團隊精神,而且對所學的單詞又能很好地掌握。接下來的課堂也不會有同學打瞌睡了。

三、在游戲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游戲活動的時間不可太長

靈活地選擇游戲活動的時機注意課堂氣氛和課堂節奏的調整和把握,靈活地安排游戲活動在整節課中的位置,以求達到“課伊始興已濃、課正行興愈濃、課將盡興猶濃”的教學效果。設置的游戲活動應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性,但如果占用學生時間太長也不可取。

2.教師在游戲中的角色定位

在英語教學中要遵循學生為中心的原則,教師只是組織者、導演和裁判。游戲過后,教師要指出學生在游戲中所犯的語音、語法和語調的錯誤,但切忌在游戲過程中打斷學生,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影響整個游戲的正常進行和其完整性。

3.活動要具有目的性

雖然課堂游戲是寓教于樂,但游戲的安排并非是隨意的,必須為教學服務,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的需要進行設計。教師應當將游戲和本次教學的內容聯系起來,將游戲自然過渡到正常的課堂教學。不能因追求趣味性而忽視教學任務的完成。

4.游戲的安排應當靈活

游戲一般在上課開始的時候做,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這在英語教學上叫warm-up。有時候也可放在課中,如果學生都犯困時可適時地做個小游戲,讓學生緊張的學習徹底得到放松,讓他們多一點回味。

參考文獻

[1]Avedon,M.E. and Brain,B.S.Serious Grames,The Viking Press.1971.

[2]王初明.影響外語學習的兩大因素與外語教學[J].外語界,2001,6.

[3]劉潤清.外語教學中的科研方法[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4]尹敏.游戲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5,(6).

第4篇

[論文關鍵詞] 文化導入 中職英語 語言教學

[論文摘要] 語言與文化的關系,決定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的關系。英語學習包括許多方面,如語法能力,交際能力等,同時也包括學習者對于本族文化及另一種文化的態度。適當地導入文化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該文論述了文化導入的重要性、原則、內容和方法,目的在于通過文化導入教學提高中職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1 引言

學會一門外語的語言、語法規則和掌握一定量的詞匯并不意味著真正掌握了這門外語,并能順利地進行交際。交際的有效性已經不僅取決于語言形式的正確與否,更要考慮語言形式所涉及的社會背景和文化內涵。長期以來,我國的英語教學重語言形式,輕文化導入及跨文化交際的培養,導致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低下。因此,在當今國際交際需求的新形勢下,適當地導入文化對中職英語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

2 語言與文化的關系

文化是一個多元而復雜的概念,它涉及很多領域,如人文學、社會學和語言學等。英國人類學家Tylor對文化所下的定義是一種廣義的界說,在學術界被譽為“經典定義”,引錄如下:“文化或文明,就其廣義的民族學意義來說,乃是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和任何人作為一名社會成員而獲得的能力和習慣在內的復雜整體?!?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它是社會歷史的積淀物。確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

語言與文化互為滲透。第一,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是通過社會習得的知識,而語言則是人類特殊的語言能力通過后天社會語言環境的觸發而習得的一套知識系統。第二,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是人類思維的工具,語言是人類形成思想和表達思想的工具,人類思想的形成借助于語言,同時人類的思想又常用語言的形式進行表達,因此,人類思維的過程或結果又體現在文化的詞匯和語言結構里。

3 文化導入的重要性

對于學生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已經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共識。我們學習一種語言是在感知一種文化,接觸一個民族的歷史,這就涉及到目的語民族的自然環境、人文地理、歷史沿革、法律制度、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價值觀念等。因此,英語的學習是為學生打開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戶,英語教學同時又是在引導學生閱讀一個陌生而奇異的世界。對于正處于求知欲旺盛的學生來說,英語文化背景應該是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重要資源。

文化教學有利于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學習與借鑒。各個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悠久文化,在英語教學中適當導入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英語國家的文化知識,不但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同時還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加強對異國文化的理解與認同,學習與借鑒別國的優秀文化,提高本民族的文化素質。在與別國文化進行比較中,學生也能夠加深對祖國優秀文化的學習和認識,增強民族自豪感并有利于優秀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如基礎職業英語Unit 11 Holiday為例,文中重點介紹中國的春節。教師在教學中不要忽視對本國優秀傳統節日的宣傳和介紹,因為中國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今,不少人崇尚過洋節,而本國的傳統節日常受到冷遇,教師就應不失時機地向學生講清楚一些重大的西方節日如圣誕節、感恩節、復活節、愚人節、萬圣節等的由來和意義,使學生不致盲從。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只介紹洋節,對中國傳統節日一筆帶過或只字不提,本身就會給學生造成一種不好的心里暗示。

4 文化導入的內容

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內容包括英語國家的政治、經濟、歷史、地理、科技、文教等方面的知識: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們的價值觀念、政治信念、宗教信仰、社會準則、風俗習慣、道德標準和思維特征。

詞匯是對文化反映最為直接的語言要素。教學英語詞匯必定要伴隨對英語文化的接觸。由于不同國家的自然環境、社會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不同,學習者對詞義的聯想各不相同。比如,英語中的顏色詞頗具特色。下面這段文字,你乍讀起來可能有些費解。一旦你懂了這些顏色詞的用法和文化內涵,就能明白其真正含義了。

Mr Brown is a very white man.He was looking rather green the other day.He has been feeling blue lately.When I saw him, he was in a brown study.I hope he'll soon be in the pink again.(布朗先生是一位忠實可靠的人。那天他臉色不好。近來他感到悶悶不樂。我見到他的時候,他顯得心事重重。我希望他早點振作起來。)

詞匯教學中文化知識的講解是文化導入的重要內容。又如在教學Unit 2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時,文中接觸到一些顏色詞,教師可通過對話練習,補充一些習語。習語是經過人們長期使用、千錘百練而成的語言形式,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因此,習語比詞匯更富于文化內涵。習語產生于文化,反過來,習語又反映文化的各個方面。習語正像一面鏡子,我們可以透過它清晰地看到色彩斑斕的民族文化。習語不僅帶有濃厚的民族色彩,而且也是一種語言與另一種語言差別最為顯著的地方之一。

例如:

white or black? 加奶咖啡,還是不加奶咖啡?

the black sheep (of the family)敗家子,害群之馬

a green old age 老當益壯

be green with envy非常嫉妒

a red-letter day重要的日子;值得紀念的日子

be in the red透支;赤字;負債;虧空

a white elephant累贅無用的東西

a white lie無害或無惡意的謊言

5 文化導入的原則

文化導入指的是在外語教學中適時適量切合實際地導入一些目的語所屬的文化知識,以助于培養學生用外語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束定芳,莊智象(1996)認為,英語教學階段的文化導入必須遵循實用性、階段性和適合性原則。

實用性原則要求所導入的文化內容與學生所學的語言內容密切相關,與日常交流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關,文化教學結合語言交流實踐,使學生不至于認為語言和文化的關系過于抽象、空洞和捉摸不定,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言與文化的興趣。

階段性原則要求文化內容的導入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根據學生的語言水平、接受能力和領悟能力,確定文化教學內容,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由現象到本質。

適合性原則主要是指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的適度,教師對文化內容的講解要有選擇,對于主流文化的內容,或有廣泛性的內容,應該詳細講解,反復操練,舉一反三。由于文化內容本身就廣而復雜,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自己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和實踐,增加文化的積累。

6 文化導入的方法

6.1 加強篇章文化背景的講解。現行的教材中有許多地方都出現了與文化背景知識相關的話題。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要注意聯系課文所反映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等背景知識,使學生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和觀點,如對歷史性的課文要進行適當的文化方面的補充,補充一些政治背景、名人評說、歷史意義等方面的內容。

6.2 教學中注意對比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中西文化差異在語言交流中涉及面非常很廣,如禮貌與禁忌、恭維與贊揚、委婉語、乃至身勢語言等。教師應該努力激活教材內容,進行文化比較,及時點撥學生領會文化異同現象,從而了解英語國家的風俗習慣和價值觀念。

6.3 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跨文化知識的傳授?,F行大量的外語教學資料,如光盤、錄像帶、電視、電影,圖文聲兼有,為傳授文化知識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文化知識的傳授是英語教學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隨著全球化經濟的到來,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加快,加強跨文化交際意識必須引起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英語教學中,教師有效地導入英語國家的文化知識,不僅有利于學生語言知識的獲取和文化素質的提高,也有利于跨文化交際能力乃至創新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林大津,跨文化交際研究[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5.

[2] 黃遠振. 新課程英語教與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3.

[3] 郝瑞英, 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J]. 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 2007,(2).

[4] 劉莉,淺談高職高專英語課堂上的文化導入[J]. 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7,(6).

[5] 張必剛, 夏宏鐘.試析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重要性[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07,(10).

[6] 束定芳,莊智象.語言與文化關系以及外語基礎階段教學中的文化導入問題[J]. 外語界, 1996.

第5篇

[關鍵詞]知識經濟;創新型;人才;英語應用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7)06-0141-03

一、背景

當前,中國的經濟實力在不斷攀升,知識經濟已逐漸占據主流位置,大批高新技術產業飛速發展。以江蘇省為例:2016年一季度江蘇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同比增長6.5%,高于工業平均水平0.7個百分點,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達40.3%,和新經濟密切相關的裝備制造業產值同比增長6.6%,與此同時,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工業產品產量也在快速增長。知識經濟時代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使得企業更偏重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此類人才有敏銳的觀察力,有最前沿的知識和較強的實踐能力,創新型人才也要能夠和國際接軌,進行國際交流與協作,創新型人才必須是國際型人才,英語應用能力是國際型人才的最基本要求,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二、英語應用能力內涵

根據教育部最新頒布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英語應用能力是指學生在學習、生活和未來工作中用英語進行溝通、交流的能力。大學英語教學在注重培養學生通用語言能力的同時,應進一步增強其行業英語和跨文化交際能力,以使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等不同領域或語境中能夠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流,這充分體現了英語的應用性。英語既可用于專業的學術討論,又可用于公共場合熱點話題的交流討論,充分體現英語的社會性。為了解個人和社會對外語應用能力的具體需求,我們在學校和企業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設計的部分題目參照華中師范大學北京研究院的考查量表。

創新型人才英語應用能力需求

(一)個人需求

1.調查對象和內容

本次調查對象為泰州學院16級非英語專業四個本科班,涉及學前教育、網絡與新媒體、知識產權、計算機網絡、數學師范、應用統計、應用化學7個專業,共計學生187人。調查以問卷形式開展,回收186份,有效問卷178份。問卷調查了學生個人日常學習生活中運用到的英語應用能力,包括英語考試、聽英語講座、看英語電影和電視劇、用英語進行日常交談、在會議上用英語發言、演唱英文歌曲、瀏覽英文網站、閱讀英文報刊、用英語寫論文、把文件進行中英翻譯、參加英語競賽。根據自己使用英語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選項從A到E:A為總是,B經常,C有時,D較少,E很少。

2.調查結果分析

使用SPSS14.0軟件進行統計,頻率選項ABCDE換算為54321輸入SPSS,平均值越高表示頻率越高。調查結果顯示,運用英語所做的前3位頻率最高的事情為:看英語電影和電視?。?.15)、英語考試(3.02)、演唱英文歌曲(2.37)。括號內的數字為頻率平均值。名列前3位的活動說明學生個人平時的英語活動大都為輸入性活動,英語技能輸出主要用于考試,這就說明英語應用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尚未成為常態活動,而大多數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動機為應試。

(二)社會需求

1.調查對象和內容

本次調查于2016年12月在泰州的89家企業進行,涉及汽配、化工、制藥、機電、外貿、網絡、酒店、家具、環保、電子、建筑等多個領域。同樣以問卷形式展開調查?;厥諉柧?9份,有效問卷83份。問卷主要調查企業對于員工外語能力的要求,包括能讀懂辦公設備器材的英文使用說明、閱讀并撰寫英文電子郵件、瀏覽英文網站、聽用英語進行的工作安排、參加用英語講解的培訓、閱讀并翻譯英文文獻、參加英文論壇、用英文寫工作文案、將外國人的發言翻譯成中文、用英語進行日常交談。根據能力要求,選項也分為A到E:A為總是,B經常,C有時,D較少,E很少。

2.調查結果分析

調查顯示前3位對英語應用能力要求最多的事件分別為讀懂產品英文使用說明(4.17)、閱讀并翻譯英文文獻(3.85)、將外國人的發言翻譯成中文(3.71),且排名前3的使用頻率都超過中間值。由于泰州是中等開放程度城市,參與調查的企業多為中小型企業,因此對英語的應用能力的需求主要體現在翻譯和閱讀方面,但盡管如此,從泰州學院收回的問卷調查表明泰州本地高校高校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尚不能滿足泰州本地企業的實際需求。

三、措施和建議

當今世界已形成經濟和信息全球化的格局,高校在辦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英語應用能力,是值得深思的問題,根據對學生各人和企業需求的調查,筆者提出如下建議:

(一)英語創新思維能力培養

英語是交流吸收最前沿信息的有效工具,為適應對創新型人才英語應用能力的需求,大學英語教學首先應該摒棄傳統的教師課堂面授+學生聽說訓練的教學模式,而在課堂上注重培養學生的樂思、善思、勤思、敢思的創新思維能力。具體做法可以在課堂上創設相應的情境,運用發散性思維,幫助學生構建學習和社交場合的銜接,在設定情境中進行角色扮演,提高思維能力。精心設計提問環節,根據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和易錯處,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思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一些教學活動,如話題辯論等,學生就文章主題進行團隊協作正反辯論,可以利用課文句型,也可以自己發揮想象,在學生辯論期間,老師不要糾錯,讓學生充分發揮,通過對問題的分析和思考自己找出解決方案,學習學會并使用英語。

(二)語言技能的有效輸出訓練

Swan(1985)提出在語言學習過程中,不僅需要大量的語言輸入,還需要語言輸出來檢測對語言規律的各種假設。但是在調查中發現,學生對于英語的需求還停留在休閑娛樂方面,語言輸出很少,英語能力實際應用不足,因此必然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中國的英語教師在上課前往往都是進行充分備課,但是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方式還是停留在輸入環節,而學生也習慣于這種被動輸入,輸出機會很少,這就造成大學英語“費時低效”的局面。教應該在提供可理解輸入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語言輸出機會,通過各種互動活動來促進學習者在交流中使用符合交際場合的語言技能訓練,如口頭交流與書面總結、小組討論和正式報告、故事改寫、看圖說話、視聽評論、翻譯比賽等,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進行創客教育,鼓勵學生通過跨文化交流和互聯網操作將自己的創意變成實際產品,讓學生體驗到英語的應用性和參與活動的成功,以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三)以內容為依托的大學英語教學

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以語言為驅動,課堂講授的內容多為中學英語知識的重復,導致學生以為大學英語學習就是為通過四六級,和自己的專業學習毫無關聯。實際上進人大學階段,英語學習應和學生的專業結合起來,構建起以學科知識為依托的教學模式,而在這種模式下,教師的主要任務不是分析和講解語言知識,是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科知識去理解和掌握語言。依據不同的學科內容和教學目標,Met.M(1999)設計的教學模式清新地展現出語言和內容之間的過渡關系。根據不同的內容驅動,這種教學模式可分為五種:沉浸式、保護式、輔助式、主題式和語言訓練。沉浸式要求學生完全用英語學習專業課程,這是內容依托式教學的最高要求,但是在實際教學中要考慮到學生的水平和認知規律,不能盲目實施,當學生的語言水平尚未達到課程學習要求時,可實行保護模式,保護式要求教師采取幫助學生理解學科英語知識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雙語教學實際上就是保護式的一種?!拜o助式”即加開一門輔的課程,這類課程是為那些參加正常學科學習但是語言能力較差的學生開設的,其目的就是對他們進行額外的語言教學?!爸黝}式”是圍繞特定主題來展開教學,這類教學范式是依托式教學活動最常見的范例,在選擇主題時,要根據社會需求和學生的個人需求,最大限度地創造機會,讓學生使用學習到的學科知識和語言知識?;趦热葸M行語言訓練旨在利用學科知識促進語言能力的提高,老師利用學科內容進行聽說讀寫譯的技能訓練。以內容為驅動的英語教學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提升創新型人才的英語應用能力。

(四)建立跨專業合作教學團隊

開展以內容為依托的英語教學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行業英語語言知識,但是目前的大學英語任課教師多是英語專業畢業,語言功底展示,但是相關學科知識缺乏,而專業課教師語言功底相對較弱,不能進行英語教學,這就需要教師進行跨專業合作,將英語知識和其他專業知識結合講授,給學生更寬闊的知識面,這對教師自身也是一個提高。在合作教學中,教師承擔不同的教學任務,英語教師為主講,同時也是團隊的負責人,和其他涉及的相關專業教師一起探討課程的設計和活動實施,而任教計算機科學的老師可以提供相關技術支持,團隊可以采取定期會面的方式合作備課。在教學過程中,由英語老師主講,其他教師進行課堂觀察和記錄,用于課后的評價和改進。這種常態性的合作教學更能準確抓住不同專業學生在實際英語應用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從而有效地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五)學業成績和表現性評價相結合

創新不僅體現在教學上,評價手段也要進行改革。傳統的僅對學業成就進行評價的方式顯然跟不上時代要求,教師應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手段,以此來促進學生英語能力的全面發展。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教育界提出了基于學生表現的評價方式,讓學生通過參加一些活動表現出特定的技能或創造出特定的成果,這一評價方式更符合當前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要求。運用到英語應用能力評價中,教師可以把學業成績和表現性評價相結合,先確定評價目標,明確英語應用能力是指運用英語知識和英語技能操作,確定目標后再進行具體的任務分解,這些任務由不同的環節構成,而這些環節必須要用到具體的英語技能。學生完成任務后根據表現進行評價,評價標準設計量表來進行衡量,評價結束后及時將結果反饋給學生,以幫助學生在之后的英語能力應用中進行調整和改善。將學業成績和表現評價相結合,才能真正地反映出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體現出英語的實用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喀喇沁旗| 霸州市| 咸阳市| 金山区| 大姚县| 和田县| 滨海县| 京山县| 察雅县| 山西省| 胶南市| 舟山市| 双鸭山市| 抚松县| 盘山县| 新疆| 雷山县| 黔江区| 新密市| 来安县| 大兴区| 南木林县| 龙门县| 吉水县| 大同县| 信宜市| 尉犁县| 华容县| 朝阳市| 儋州市| 青田县| 万源市| 恩平市| 昔阳县| 大新县| 农安县| 宣威市| 宁波市| 仲巴县| 洮南市| 社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