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07 15:48:4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畜牧法規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論文關鍵詞:動物福利,貿易壁壘,國際貿易
入世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中國的進出口貿易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然而與之相伴隨的,中外貿易摩擦也越來越多,且日趨多元化。中國現已成為國際貿易摩擦最大的受害國。根據商務部的《國別貿易投資環境報告》統計,2009年,受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我國出口產品遭受的貿易壁壘達到歷年之最,中國出口產品共遭受116起貿易救濟調查,涉案總金額約127億美元。2010年,隨著經濟情況的好轉,中國出口情況有所改善,發生貿易救濟調查案件66起,涉案總金額約71.4億美元。但是貿易壁壘,由于國際經濟形勢仍然低迷,中國的出口前景還是不容樂觀。同時,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世界各國對我國出口產品采取的貿易保護手段日益多樣化和復雜化,除了貿易救濟措施(反補貼、反傾銷、保障措施、特別保障)、337調查等傳統壁壘之外,新型貿易壁壘越來越多并被頻繁地被使用,動物福利壁壘就是其中的一種。
一、動物福利保護的中西比較
動物福利,是指使動物在無任何痛苦、無任何疾病、無行為異常、無心理緊張壓抑的安適狀態下生活和生長發育。和人類一樣,動物也有感知、有痛苦、有恐懼、有情感需求。人類應該合理、人道地利用動物,盡量保證動物享有最基本的權利。目前,國際上通認的動物福利基本原則有五項,分別為:生理福利,環境福利,衛生福利,心理福利和行為福利。[1]
截至2011年1月,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已經有成員國及地區178個。與動物福利有關的立法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1822年,英國議會通過了《馬丁法令》,這是世界上有關動物福利的第一部立法。1850年, 法國也通過了反對虐待動物的《格拉蒙法案》。1873年,美國的聯邦法院通過了旨在保障家畜福利的《28小時法》,規定跨州運輸的家畜在途中每28小時至少要休息和飲水一次。另外,美國于1886年通過了《禁止殘酷對待動物法》。1911年,英國制定了《動物保護法》,這部法律具有多項動物福利內容,后來成為眾多國家效仿的范本。德國在1987 年和1998年分別頒布了《動物保護法》和《動物福利法案》,并于2002 年通過決議,用憲法來保障動物作為生命存在的權利論文格式范文。“動物權利”第一次被提升至憲法保護的高度,這可以說是人與動物關系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2]
除了國內法之外,還有一些國際性動物保護公約,這些公約對各締約國也有相當大的約束作用,比如1976年的《保護農畜歐洲公約》貿易壁壘,1979年的《保護屠宰用動物歐洲公約》等。到目前, 世界上已有100多個國家建立了比較健全的動物福利法規。
相比之下,我國的動物福利保護尚處于嚴重滯后的狀態。目前,我國仍沒有一部綜合性的動物保護法,缺少系統的可操作的動物福利標準,只有《野生動物保護法》、《動物防疫法》、《畜牧法》、《生豬屠宰條例》、《實驗動物管理條例》等專門的動物保護、管理法律法規。[3]這些法規中,對傷害動物行為的處罰規定極為有限。
二、動物福利壁壘的概念及特征
西方各國對動物福利的關注,一方面反映了人類社會的一大進步,另一方面動物福利已成為一種新型的貿易壁壘措施。在倡導動物福利的熱潮之下,動物福利壁壘對經濟、貿易的潛在影響力已初現端倪。
在國際貿易中,動物福利壁壘是指一國以保護動物或者以維護動物福利為由,制定一系列動物保護或者維護動物福利的措施,以限制甚至拒絕外國貨物進口,從而達到保護本國產品和市場的目的。[4] 隨著WTO 規則體系的完善和國際貿易競爭的日趨激烈,傳統的貿易保護措施的作用大大降低,各種新的非關稅壁壘措施則迅速出現和發展。動物福利壁壘以動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護環境和生態平衡等為借口,把動物福利與國際貿易緊密掛鉤,其對于國際貿易的影響潛力不容小覷。
同傳統的貿易壁壘相比,動物福利壁壘具有以下幾點特征:
(一)合理性。隨著人類社會道德水平的提升、動物保護意識的加強,發達國家強調動物應有的福利很容易獲得輿論的普遍支持。同時,科學實驗已經證明,粗暴屠宰、長途運輸、不良環境等,均可以影響到動物性食品的安全。如果動物處于突然的恐怖和痛苦狀態, 就大量分泌腎上腺素, 從而形成毒素。因此,關注動物福利也是關注人類自身的健康,發達國家對于動物福利的要求具有其合理性。
(二)合法性。在WTO協議中,允許成員方出于環境與生態保護的目的而采取一些限制貿易的措施。例如關貿總協定第20條規定 “為保障人民、動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措施”,可以豁免其本應承擔的義務;服務貿易總協定第14條規定,“出于保護人、動植物生命或健康的目的,成員國政府可以不遵守該協定的一些紀律約束。”這些綠色條款常常成為發達國家設置動物福利壁壘的依據。另外,2003年2月在歐盟等發達國家的督促和推動下, WTO農業委員會提出《農業談判關于未來承諾模式的草案》第一稿及其修改稿貿易壁壘,將“動物福利支付”列入“綠箱政策”之中, 并將有關動物福利內容正式列入WTO新一輪農業談判, 在一定程度上已承認動物福利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5]
(三)簡便性。與技術壁壘不同,發達國家的動物福利一般不能用量化指標衡量。其對于進口產品是否達標合法的判定不需要復雜的技術檢測設備作為保障,也不需要配備專門的技術檢驗,因而實際操作比較方便,執行成本也較低。
三、動物福利壁壘對我國畜牧產品出口的影響
動物福利是一種不容回避的國際貿易的趨勢,如果不加以重視,必將成為我國出口的又一障礙。
以我國的動物毛皮出口為例。根據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總公司的數據,從2000年開始,中國的動物毛皮出口總額一直保持較快的增長幅度,加入WTO后,毛皮出口更呈爆炸性增長。然而,2005年4月,媒體曝光了河北省肅寧縣裘皮市場的“活剝貉皮事件”[5],此后歐美不少國家和地區減少、甚至取消了從中國進口毛皮。在國家層面,歐美國家借此為由,希望抑制加入世貿后猛增的廉價中國毛皮出口;在進口商層面,他們出于商業利益考慮,害怕因為進口中國的毛皮給其品牌形象減分。因此,在2005年總額達到歷史最高峰后,我國毛皮出口急轉直下,出現急劇萎縮。
動物福利對于中國畜牧產品出口的影響遠不止這一例。1995年,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宣布對來自中國的蝦類實施“自動扣留”,原因是美國認為我國的一些漁船上沒有海龜逃生裝置,并從至今仍禁止進口我國的蝦類產品。2002年,國際動物福利保護組織要求我國有關方面必須將被列入“黑名單”的“食人鯧”盡可能地退運或者退貨,或者對其實施安樂死,否則將呼吁世界各國抵制與中國的水產品貿易。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是全球最大的動物生產國家,雖然我國許多品種的禽畜養殖加工數量已居世界前列貿易壁壘,但是我國出口的動物源性產品歷來都是以成本低、價格便宜來爭取市場份額。如果西方國家以動物福利為貿易壁壘,將使我國的出口遭受重挫。
四、中國應對動物福利壁壘的措施
為了應對動物福利壁壘,我國政府、行業協會、非官方組織和企業需要通力合作,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爭取貿易主動權。
(一)政府方面。中國政府應借鑒發達國家的動物福利法規,盡早出臺動物福利立法,,確立動物福利的標準論文格式范文。同時,我國政府相關部門加強對國外動物福利信息的跟蹤、收集和研究,并設立專項資金, 當企業遇到動物福利壁壘時, 幫助企業應訴和研究應對措施。目前WTO 規則中還沒對動物福利做出詳細規定,TBT/SPS協定也要求各成員國保護人類、動物或植物生命或健康的措施必須在必要的限度內實施,不得構成對國際貿易的變相限制。[6] 我國應利用WTO關于發展中國家的特殊和差別待遇條款,要求發達國家考慮發展中國家在實施動物福利方面存在的困難。對于進口方單方面設置的保護性、歧視性的動物福利壁壘, 向WTO的爭端解決機構提出上訴, 積極爭取有利的判決結果, 維護中國合法的經濟權益。同時,壁壘應該是雙向的。在符合別國有關動物福利法規的同時,我國也應要求他國滿足我國動物福利的規定,抵制某些發達國家濫用動物福利壁壘。
(二)行業協會與非官方組織方面。僅憑政府部門的力量來規范和推動我國各個行業和企業的行為,是很難做到的,因此,應該充分調動和發揮行業協會以及非官方組織在動物福利保護方面的積極作用。加強行業協會的建設,實施行業自律, 重視民間溝通,鼓勵非官方組織參與標準的制定。同時,通過民間組織與行業協會在國際間的聯絡與合作,收集國際上有關動物立法的資料與最近信息,及時反饋到國內,成為政府與企業的聯絡橋梁。另外,當企業遭受不合理的動物福利壁壘時, 行業協會以一個整體組織的力量抵制不正當的壁壘,可以提高企業在貿易摩擦中的應付能力,維護出口企業的正當利益。通過民間組織的監督,可以有效地保證我國的各行業及企業的行為符合動物福利的標準。
(三)企業方面。改善動物的生存環境, 改進屠宰和運輸方法,縮短我國與發達國家飼養方式上的差距。目前貿易壁壘,我國的畜牧業大都是以密集型飼養方式進行,在沒有舒適自由的生活空間前提下,為了提高動物的存活率就大量使用抗生素和各種獸藥,為了提高產出率就盲目使用激素類促生長劑。在運輸方式上,為了節約運輸成本,我們企業的普遍做法是盡可能的把動物擠在狹小的密閉空間里,盡早把它們運到目的地。這些做法不但違反了動物的福利,也對人體的健康構成重大的危險。因此,我國企業應努力提高產品質量,增強自身競爭力,充分了解進口國家在動物福利上的相關法律法規,從動物的養殖、運輸、加工工藝等方面建立一套與相關國家動物福利相適應的程序。良好的企業形象有利于產品銷售,是市場競爭的有力武器。因此, 我國企業應該重視建立自己的產品品牌, 申請相關認證,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附加值, 從而實現以質量求生存、以效益促發展的企業良性循環。
[1]段輝娜、王巾英:我國畜產品出口中的動物福利壁壘探析[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7,(3):76-80.
[2]莽萍. 動物福利法溯源[J]. 河南社會科學,2004,(6):27.
[3]藤興才.給動物保護立法不是盲目學西方[N].中國青年報,2009-10-12.
[4]許軍,黃淵濤,李琳,陳素紅.警惕新型貿易壁壘. 中國檢疫檢驗,2008,(11):11-13.
[5]蔣莉.動物福利壁壘及我國的法律對策分析[J].上海標準化,2007,(2):33-36.
[6]高新偉,張娟.解讀與應對中國水產品出口中的動物福利壁壘[J].國際經貿探索,2007,(9): 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