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英語聽說課

英語聽說課

時間:2022-08-26 02:33:3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英語聽說課,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英語聽說課

第1篇

關鍵詞:中職英語說課 建模 評價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4.083

1 什么是建模

建模就是建立模型,就是為了理解事物而對事物做出的一種抽象,是對事物的一種無歧義的書面描述。建立系統模型的過程,又稱模型化。建模是研究系統的重要手段和前提。凡是用模型描述系統的因果關系或相互關系的過程都屬于建模。建模是一種重要 的科學操作和科學思維的方法 。它也是一種從抽象中概括出本質內容的方法。

建模一般應具備以下幾個構成要素:

①有關的理論依據;

②相關的教學目標;

③實施的條件,如: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教學手段、教學設備等等;

④操作程序和步驟;

⑤評價方式和標準。

2 中職英語聽說課型建模的理論依據

行為主義的代表人斯金納提出的“刺激――反應――強化”模式是英語聽說課教學的理論依據。根據這個理論,教師在中職英語聽說課型的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的“說話”的能力,鼓勵學生大膽說、多說,同時教師也應該強化說英語的過程,從而刺激學生的聽覺能力,并且對于學生的語音錯誤應該及時指導并改正。一般情況下,教師都會要求學生朗讀或者背誦課文,從而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表達能力。

3 如何進行“模式建構”

3.1 “模式建構”是一個過程,有三種方法來“建模”

①根據“原型”來“建模”;

②針對“問題解決”來“建模”;

③從“理論”出發來“建模”。

3.2 教育建模的基本程序有二:定性建模與定量建模

3.2.1 定性教育建模的基本程序

①建模目的

②典型實例

③抓住特征

④確定關鍵詞

3.2.2 定量教育模式的基本程序

①建模目的

②認識原型

③初步模式

④數學模式

4 中職英語 “聽說”課型建模的操作程序

①引入、激發學習動機,介紹聽說課內容的背景等;

②呈現聽說課的內容,聽或視聽,教師以各種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聽說的內容;

③機械性操作,模仿、背誦、套用句型等;

④意義性操作,擴展練習等;

⑤適度歸納講解;

⑥交際性活動,活用句型。

5 中職英語 “聽說”課型建模的實施條件

首先,學生應當對所學內容感興趣。中職的學生雖然說由于知識等方面的原因,可能對于英語的學習興趣不如高中的學生,但是他們對英語還是有一定的興趣,很多的專業也是要學習英語,而且他們有初中的英語知識做基礎。中職學生的英語學部分應以聽說課型為主,雖然也學習讀寫課程等相關的理論知識,可是基于他們的實際情況和知識結構,教師應把教學重點放在聽說課上。中職英語課程的教學目的是:使中職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從而在涉及英語交際的活動和商務活動中能夠獨立的完成交流。而在社會生活中,最主要的應用就是口語交際。其次,教師應當充分發揮好指導者、參與者、組織者的作用,同時還應該有豐富的業務知識和其他方面的綜合素質。中職學生在自覺、自學能力等方面有所欠缺,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作為第二語言的英語,教師應當關心和愛護每一個學生,充分發揮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教書也要育人,客觀公正地評價每一個學生,建立不同的評價機制,看到每一個學生的不同優點。同時,中職教師也應該不斷地完善自己,努力學習各方面的知識,適應社會發展和教學活動的要求。最重要的是應該具有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以及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再次,中職教師應該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同時能夠熟練的運用現代多媒體等輔助工具。

6 中職生英語學習現狀

大多數中職生英語底子薄,基本未掌握聽、說、讀、寫技能,相當一部分學生不認識音標,單詞讀不準,句子讀不通順,更不要說是寫作了。同時,他們對英語沒有動力,沒有興趣,他們沒有人生目標,沒有學習的壓力,因此在課堂上大部分學生都只是應付式的學習,長此以往,基本無英語學習氛圍,再加上教師單調的教學模式,漸漸地,厭學、棄學的現象不斷蔓延,使學生怕學英語的心理越來越明顯,整個英語的教學水平一直走下坡路。

7 中職生英語聽說課型建模的策略

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和自信,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所用的教學方法應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甚至在一節課也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多與學生交流,積極地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小組內合作可以使每名學生積極參與英語學習,小組內的學習可以是學生之間相互幫助相互學習。

8 關于中職英語 “聽說 ”課的評價

中學英語聽說課的教學評價標準和方法,應當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在課堂中應該以學生為主,一切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主。評價應當關注學生口語能力的提高以及英語的綜合運用的能力,組織參與英語課外的方式、積極性、效果等等。

總之,中職英語聽說課型建模研究是一個不斷完善、進步的過程,需要廣大的中職教育工作者不斷地為之努力,需要師生間的互相合作,我們要在前人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中,大膽進行新的嘗試。中職英語聽說課型建模,有利于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有利于教師的各個方面的發展,提高教學效率。這是在新時代的挑戰下,中職英語發展的出路之一。

參考文獻:

[1]黃子成.中學英語教學建模[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3:3-4.

[2]查有梁.教育建模[M].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

第2篇

近幾日我參加了呼倫貝爾市“送課下鄉”活動。在活動期間我進行了優質課展示,課型為聽說課,得到了廣大教師的好評。下面我就結合我這堂課談談我對聽說課的認識。

一、上好聽說課,首先掌握英語聽力技巧

例如:我使用的教材為仁愛版七年級下冊。教學內容為Unit7 Topic1 Section B。在聽力部分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 Show the picture of Kangkang.

T: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guess what Kangkang will talk about.

Ss: birthday

T: What does Kangkang say?

I plan to have a party to celebrate it.

(1)這一環節的設置主要是聽力的語境鋪設,讓學生預測聽力材的內容。通過對聽力內容的預測,學生能在聽材料之前,根據材料所給的有限信息如圖畫,標題和要求完成的練習等等,有針對性、趣味性地導入聽力主題;充分調動他們自己原有的相關的知識和經驗,對將要聽的材料的內容進行猜測和推理,在大腦中形成他們自己的關于材料內容的構想。有利于學生從視覺得到的獲得到的信息,在大腦中建立起相應的聽覺形象。有利于學生在聽的過程中證實他們的猜測是否與材料的實際內容一致。

(2)這一環節要解決的第二個問題就是生詞,讓學生通過圖片感知新的詞匯,短語。為即將聽到的聽力訓練掃清障礙。從而進一步為解決聽力問題奠定良好的基礎。

(3)通過這一環節學生樹立了聽懂聽力材料的信心。樹立和培養健康、良好的心理狀態。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第一遍聽聽力材料回答簡單的問題,整體感知聽力材料內容

例如:T:OK!Let’s listen to the tape. When is Kangkang’s birthday? A: May 13th .B: June 8th 給出兩個選項,讓學生進行選擇。在學生第一遍聽聽力材料,教師給出的任務一定要做到以下幾點:

(1)問題要簡單,讓全體學生都能夠解決這一問題。不讓一名同學掉隊。樹立學生聽懂聽力材料的信心。

(2)教師提出的問題要能體現聽力材料的主要內容,有利于學生感知整片文章的內容。

(3)問題不要太多,一般應該不超過三個問題,因為這一環節我們是讓學生去理解聽力材料的大概內容,而不是細節問題。

(4)如果學生完成問題有難度,可以再聽一遍;或者教師可以適當的引導。

(三)學生在第二遍聽的過程中,進行捕捉關鍵詞的聽力策略的培養

例如:我的第二遍聽的問題是:Listen to the tap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Finish 1b。這一部分,我利用了教材上的問題。

教師在這一環節的設置要注意:

(1)問題的答案通過學生捕捉的關鍵詞可以回答出來。

(2)問題的難度要適中,要比第一遍聽的時候稍難一些。

(3)問題的數量可以多一些,但一般不應該超過5個。

(4)較長的對話或獨白所涉及的內容較多,尤其一些關鍵詞語往往較易混淆,即使聽得清楚聽得準,但是由于材料信息量較大,該記的東西較多,如表示時間、日期、年齡、價格、距離的數字,或是地名、人名等。這時可以讓學生用筆以阿拉伯字或符號的形式記下,以便加深印象,有助于判斷、選擇正確答案。

這種聽力策略的培養是非常必要的,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循序漸進的對學生的聽的能力進行培養,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聽力習慣。

(四)把聽到的內容還原與文本

學生第三遍聽,完成的任務是:T: Listen and complete the conversation.目的是:學生完全理解把握聽力材料的內容。通過這一環節,學生能夠完全理解聽力材料,從中獲取本節課的目標語言,同時為語言的輸出打下基礎。學生能夠把聽到的音頻信息,轉化成文字。有利于目標語言的記憶。

(五)Read after the tape and read the conversation by yourselves

這部分的設計是讓學生通過跟讀,能夠準確把握生詞,短語,句子,以及斷句,重音的讀法。通過朗讀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并且在閱讀過程中練習學生尋找細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這樣整堂課的輸入過程基本結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聽音習慣,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對于提高聽力非常重要。在聽音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直接用英語理解聽力材料的能力。學生通過一環扣一環的聽力訓練逐漸的把目標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為語言的輸出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上好聽說課,教師必須要持之以恒的營造輕松、真實的語言環境,使學生能夠用英語自由地會話,提高學生的會話能力

(1)讓學生們放開說,大膽說,不要怕出現錯誤,只要學生肯說,就已經達到第一個目的了。

(2)要想讓學生說得好,讓學生們操練.例如:在本節課輸出的環節我設置了一個活動。T: We know when Kangkang’s birthday is .Now we want to celebrate one of our classmates’ birthday. So please ask your partner’s birthday.

Ask your friend’s birthday. Like this

A:What’s your name?

B:My name is……

A:When is your birthday? B: It’s……

A:Where were you born?

B:I was born in……

A:How do you plan to celebrate your birthday?

B:I plan to……

①這一環節為學生設置了真實的語境,同時聯系現實生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②排除學生在說的過程中的困難。他們在練習中有基本句型的幫助,就不會有太多的困難,練習過后讓學生們站起來說,部分學生就會表現的很活躍,先讓準備充分的學生演示給沒有準備好的學生,在學生們練習的過程中,老師要參與到學生們中給予指導,在學生展示中,要多給學生們鼓勵,讓學生們更加有自信。

③同時也給基礎好的同學以更大的發揮空間。A: How do you plan to celebrate your birthday? B: I plan to……學生可以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利用目標語言表達自己的設想。這時語言就真正成為學生們溝通的工具了。

三、聽說課不但培養學生們的口語表達能力,養成良好的聽說習慣,而且還要鞏固了學生們的語法,為讀寫做鋪墊

例如:在語言的輸出過程中我設置了兩個活動:

(1)Fill in the information in the table.

Name Birthday Birthplace How to celebrate it

(2)The students make the report about a classmate’s birthday.

第一個活動是讓學生把語言交際得來的信息以表格的形式呈現,把語言轉化成關鍵的短語。為下一步過渡到寫出小短文打基礎。培養了學生整合信息的能力。

第二個活動是把的一個活動中的表格信息轉化成小文章,這部分涵蓋了Section A當中的內容,這樣學生能夠充分的運用已有的知識,結合所學的新知,把聽說得到的信息轉化為文字,使這堂課的到了升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第3篇

情境教學法是一種深受學生歡迎的教學方法,教師通過為學生創設一個較真實的語言環境,使學生接觸到標準的、地道的英語,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應用此種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使學生的英語發音標準化,因此在高中英語聽說課中應用情境教學法開展教學具有可行性,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過研究情境教學法的應用策略,優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一、情境教學法應用的重要性

情境教學法是一種應用廣泛的教學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因此將情境教學法應用于高中聽說課教學具有較好的效果,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情境教學法在高中英語聽說課中應用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三點,一有助于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啟發學生學習,引導學生思考,二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三有助于提高教學內容的趣味性,使學生在輕松的情境下學習英語知識,寓教于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由此可見,將情境教學法應用于高中英語聽說課教學十分重要,能夠使學生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高中英語聽說課情境教學策略的應用

(一)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是一種有效的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方式,多媒體的特點是能夠增加教學內容的趣味性,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標準的英語發音,還能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英語語言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以“Journey to the Antarctic”為例,教師在進行聽說課教學時,可以在多媒體上播放相關的動畫,呈現出南極的特色,一睹南極之旅的各個場景,動畫內容不僅可以增加教學內容的趣味性,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聽力內容,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高,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一個標準的英語語言情境,學生在此情境氛圍下能夠產生較好的學習效果,使學生的發音更加標準,因此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利用表演體會情境

在英語聽說課中,會有一些課程適合學生利用表演的形式學習,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戲劇表演,利用表演體會情境,使學生對知識有深刻的印象,鍛煉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表演時學生既需要理解別人所講的內容,又需要通過自己的語言將自己所要表達的內容表達出來,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以“What s in the Papers?” 為例,教師可以創設一個根據報紙交流表演的情境,一個學生觀看報紙,而另一名學生則詢問這名學生在報紙上看到了什么,通過相互之間的對話讓另一學生了解到了報紙上有什么,創設表演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創設趣味化情境

創設趣味化的情境是情境教學法應用的主要形式之一,效果較好,能夠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以“Relaxing”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前播放一首英語歌曲,高中學生的學習任務較重,教師播放英文歌曲不僅可以引出學生要學習的內容還可以緩解學生的壓力,給學生營造一個輕松地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另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播放一小段電影,電影同樣具有較好的教學效果,由于電影既有劇情內容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英語知識,又有標準的英語發音可以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因此利用電影創設趣味化情境也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方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且英語電影一般都有中文字幕,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聽到的內容,學生不僅可以通過電影學習英語知識,提高聽力水平,還能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由此可見,創設趣味化情境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第4篇

【關鍵詞】高中英語 聽說課 翻轉課堂

近幾年,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興的課堂教學模式,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有效的促進了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和教學目標的達成。在這一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個性化的進行學習,從而更加有效的提高了自己交際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同時,教育技術的進步又為翻轉課堂的實現提供了技術支持,因此,近幾年翻轉課堂成了教育領域中的一個熱點問題。筆者在一次高中英語聽說課的實踐中采取了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以下為筆者的教學設計:

一、背景描述

1.教學對象。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大慶實驗中學高二(5)班學生。全班英語平均分在100分左右(滿分150),學生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在平時教學過程中各學科老師也十分重視這方面能力的培養。學生全部是走讀生,周末在家有大量自由支配的時間,可以通過網絡進行自主學習。

2.教學內容。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選自高中英語教材(外研版)必修五第五模塊的聽力部分,聽力內容是以電視采訪的形式讓受訪者介紹他們心目中最偉大的體育明星,三位被采訪者分別介紹了Ali, Kip Keino, Pele。聽力材料難度適中,分為四個部分,共610個單詞,生詞共7個。

3.教學目標。

(1)學生能從聽力材料中獲取信息,了解聽力文本的內容。

(2)學生能掌握聽力文本中部分重點詞匯和有關“同意”和“不同意”的表達。

(3)學生能夠學會如何介紹一位偉大的體育名人。

二、 教學設計

1.課前設計。筆者在課前把制作好的微課視頻、課前任務單以及聽力文本發送到班級的QQ群,并告知學生們回家自行下載,并完成任務單中的各項任務。微課視頻主要講解聽力文本中出現的生詞,讓學生們了解這些生詞的詞義、詞性及其基本用法,為自主聽力掃清詞匯障礙。課前任務單(見附錄)共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學習指南,讓學生們明確自主學習要達成的目標,對自主學習方法進行了指導并對課堂上的活動進行了預告,為學生自主學了明確的方向。第二部分是具體學習任務。

2.課中設計。

(1)自主學習情況檢測。

Step 1

How many great sports personalities are mentioned in the listening? Who are they?

設計意圖:導入開門見山,直接引出本堂課的主題,并讓學生快速開動腦筋,回顧課前學到的內容,為下一步活動做鋪墊。

Step 2 Check some detailed information of the three great people one by one

1)introduction to Kip Keino: finish the following form

An extraordinary__________________

Events he entered Results Accident that happened

2)introduction to Ali: introduce him with the help of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won a gold medal at…

became a world champion in…

dominated the sports for…

changed his religion and…

was known as…

3)introduction to Pele: what do these numbers stand for?

17 4 1,280 1974

設計意圖:這一部分活動的主要意圖在于檢測學生們課前任務單的完成情況。通過這些教學活動,學生們對文本信息有了更加細致和準確的理解。在進行這些活動的過程中筆者還穿插了對重點單詞的提問和講解,讓學生們更好的掌握文本中的重點單詞。

(2)小組討論協作學習

Step 3 Discussion: From what aspects did they introduce the greatest sports personality?

設計意圖:這個活動也是對課前任務單的檢測,但與step 2 的不同之處在于,這個問題難度更大,學生們很難獨立完成這個任務,需在課堂上通過合作探究解決。因此,這個活動的設計既是對文本的深入挖掘,讓學生們知道應該從哪些方面去介紹一位體育名人,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同時也為下一步課堂展示做好了鋪墊。

(3)展示學習成果

Step 4 Introduce the greatest sports personality in your opinion from these aspects.

設計意圖:通過上一個活動的鋪墊,學生們應該已經學會了從哪些方面來介紹一位偉大的體育名人。所以,這個活動的設計主要是檢查學生是否真的已經掌握了所學知識。同時學生的口語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Step 5 Dialog:

Vote for the greatest Chinese sports personality in the last ten years (the candidates are Liu Xiang, Li Na, Yao Ming and Sun Yang.)

設計意圖:這個活動讓學生們以對話的形式對自己心中國內最偉大的運動員進行交流。通過對這個活動的準備和展示,學生們學會運用聽力中學到的知識去介紹一位體育名人,同時也操練了相關的詞匯以及“同意”或“不同意”的表達。

Step 6 Homework:

Write a passage about 100 words to describe the greatest sports personality in your opinion.

三、 課后反思

本堂課是筆者第一次以翻轉課堂的形式進行授課,但通過檢查學生們課前任務單的完成情況和課堂表現情況,筆者發現教學效果還是非常理想的。個人認為,翻轉課堂的教學方法有很多優點。首先,它將傳統課堂中的集體教學變為以課前教學資源為依托的一對一學習,實現學生個性化學習。就本堂課而言,聽力好的同學在課前只聽一遍音頻,就可以完成相應的任務;而對聽力水平稍弱的同學,他們可以反復多次的對文本進行聽取,直到聽懂為止。其次,翻轉課堂的教學形式增加了課堂的互動。在傳統的聽說課堂中,需要一半甚至更多的時間去聽文本然后回答與文本相關的問題,而在翻轉課堂的聽說課中,這部分活動已經放到課前完成,因此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口語表達訓練。

但是這種教學模式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對教師而言,必須更多更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更多的從學生的視角進行教學設計,并能及時有效的對單個學生提供針對性的輔導,這也是筆者做的不夠的地方。對學生而言,他們必須具備高度的自覺性和良好的自學能力,以及能夠和同學進行協作探究的能力等。在使用這一教學模式時,教師必須深刻理解翻轉課堂的本質原理,并根據自己的學科特點、學生情況進行循序漸進的實踐探索,并及時總結和反思有效的經驗。

參考文獻:

[1]金陵.“翻轉課堂”翻轉了什么?[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2012,(9):18.

[2]張躍國,張渝江.透視“翻轉課堂”[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12,(3):8-10.

[3]朱宏潔,朱S.翻轉課堂及其有效實施策略芻議[J].電化教育研究,2013,(8):79-83.

附錄

自主學習任務單

學號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一.學習指南

1.課題名稱:必修五第五模塊The Great Sports Personality―listening and speaking

2.達成目標:

(1)掌握聽力文本中部分詞匯

(2)從聽力材料中獲取信息,了解聽力文本的內容

(3)學會如何介紹某位體育明星,并能恰當使用“同意”和“不同意”的相關表達

3.學習方法與建議:聽每段材料前要把問題讀明白,帶著問題聽;每段材料最少聽兩遍,第一遍弄清楚文本的大概內容,第二遍完成練習題;聽的過程中要做筆記,記下關鍵詞;如果聽完兩遍后,仍有填不上的習題,可以反復多聽幾遍直至聽清楚為止。

4.課堂形式預告:

(1)檢測自主學習情況:介紹聽力文本大概內容,并對相關詞匯的意思進行提問

(2)協作學習:小組討論協商課前任務單中不能獨立完成的任務。

(3)展示:介紹自己心目中最偉大的體育名人;以對話形式討論誰是中國近十年最偉大的運動員。

二、學習任務

1.word study:Fill in the form

詞形 詞性 詞義

vote

champion

Muslim

dominate

extraordinary

final

score

2. Listen to the first material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

What is this program about?

A. To let audience guess the names of famous sports personalities.

B. To let audience say what famous sports personalities did.

C. To let audience vote for the greatest sports personality ever.

D. To let audience ring the program and speak to journalists.

3. Listen to the second material and fill in the blanks:

He was born with the name Cassius Clay, but he changed this to Muhammad Ali when he changed his _________ and became a _________. That was just after he became world _________ in 1964. He became a professional _________ in 1960 after winning a gold medal at the Rome Olympics, after that he _________ the sport for nearly twenty years. Outside the ring, he was known as a _________. He wrote poems about his _________.

4. Listen to the third material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How many events did he enter in the 1968 Olympic Games? What are they?

(2)What are the results of these games? What happened to him?

5. Listen to the forth material and complete the facts:

Job before playing football (1)________

Age in his first world cup (2) ______

Number of world cups (3) ________

Total number of goals scored (4)_____

Year of retiring (5)_______

6. Based on the listening materials, try to conclude from what aspects they introduce the greatest sports personality.

第5篇

關鍵詞: 網絡環境 大學英語聽說課程 1+2+1模式 構建

一、引言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和終身學習理念的滲透,大學英語的教育培養目標也隨之發生著重大的變化。2007年新修訂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促進其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形成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使學生逐步構建一個不斷演進的知識體系。因此,探索新的教學思路,轉變教師角色和觀念,搭建網絡學習平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構建個性化的終身學習模式成為一線英語教師和研究者關注的焦點,其中,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聽說課教與學模式的轉變成為重中之重。

二、大學英語聽說課程自主學習模式的發展歷程

國外對自主學習的研究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可追溯到古希臘蘇格拉底時期,而國內關于自主學習思想的闡釋則可追溯到先秦時期,均經歷了自主學習思想的提出階段、初步試驗階段和系統研究階段(龐維國,2007)。但是,自主學習思想在外語教學領域只有近三十年的發展歷史。首先是Holec(1981)在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中提出自主學習的概念。進而眾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強調了自主學習的特征,對外語教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教師主講,學生主聽”的傳統教學模式提出了挑戰。跨文化交際理論的興起,將外語學習者聽說能力的培養放到了首要地位。

然而,傳統教學方法重“輸入”輕“產出”,外語學習者的聽說能力差,形成了學習“啞巴英語”的現象。為此,如何在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加強聽說能力的培養成為新的研究課題。各大高校紛紛建立語言學習中心或是自主學習實驗室,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學習方法,并為其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和生動逼真的語言環境,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能力。然而在眾多優點的光環下,缺點也凸顯出來。學生人數多,學校提供的學習設備和資源相對不足,不能滿足眾多學生同時學習和交流的需要;學生對自主學習認識不足,依賴心理重,自我約束能力差,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自主學習效果的發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山東大學外語教學部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改革。首先為在校大學生開設了英語學習先導課程,進而利用信息技術搭建網絡學習平臺,開設一系列國際交互通識教育課程。利用視頻會議設備和專用MIRC網絡交流系統,與不同國家的高校連線,進行講座、對話、討論等活動。國際交互通識教育課程不僅增進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而且提高了他們的交際技能,拓展了他們的國際視野。在此基礎上,山東大學威海分校也對聽說課程進行了調整,以網絡為基礎為學生搭建起1+2+1模式的學習平臺。

三、聽說課程1+2+1學習模式闡釋和理論依據

1+2+1學習模式中的1分別指聽力課和口語課。與傳統聽說課程不同,新模式中將聽和說分開。聽力課由學生在語言學習中心自主完成,口語課則是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各種課堂活動和訓練。新模式中的2是指校園英文廣播和虛擬學習社區(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突破學習的時空局限,滿足大量學生同時在線學習、提問,師生、生生之間在線交流等。

網絡環境下聽說課1+2+1模式主要基于兩大理論基礎: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具有獨特品質的人的學習,學習者的需要、情感、意愿必須得到充分重視與滿足,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的技能和能力訓練,以及學習者的自主性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華維芳,2001)。建構主義認為,教育就是賦予受教育者獨立思考的能力,強調學習者將自身經驗帶進學習過程,并且提倡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模式,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

四、聽說課1+2+1學習模式的構建

(一)學習者分析

以調查問卷的形式收集學習者的基本信息并加以分析。問卷內容包括學習者聽說起始能力、學習觀念、學習方法、感興趣的話題和技術素養等。數據分析的結果作為先導課和口語課內容設定的科學依據。

(二)先導課程

根據調查問卷的分析結果,制定符合學習者實際需要的先導課內容。引導學生盡快適應新的學習環境,轉變語言學習觀念,正確認識自主學習;實施英語學習策略培訓;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技能,網絡使用能力,信息識別、加工、傳遞和創造能力,以及社會責任感和參與意識。在先導課程中,教師還要對1+2+1學習模式加以詳細介紹,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它的優點和實施的必要性,同時將本班學生分成A、B兩組。A組學生在本學期的單周進行聽力訓練,雙周進行口語練習,而B組學生單周練口語,雙周練聽力。

(三)聽力課程和口語課程

根據分組和單雙周,學生按時進入語言自主學習實驗室進行聽力訓練。學生使用自己的賬號和密碼進入到網絡學廳,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并且根據自身的水平設定學習目標,選擇恰當的聽力材料進行補充練習。教師通過網絡對學生的聽力自主學習情況進行監控、指導和評價。

一組學生進行聽力訓練的同時,另一組學生則進入到專用教室進行口語強化訓練。教室中配有移動桌椅和電子黑板,方便教師組織各種課堂活動和學生的自由討論。使用電子黑板可以展示影音資料,為學生提供逼真的語言環境。口語課程中,教師帶領學生完成教材規定話題的學習,然后根據調查問卷的結果穿插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課堂活動形式多樣化,如故事復述、圖片描述、雙人對話、辯論賽和達人秀等。課程中教師起主導作用,選擇學習內容,設計課堂活動,控制時間和檢查結果。但是,課堂的大部分時間則是交由學生進行師生、生生間的交流和協作,豐富的內容和靈活的形式也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熱情,鼓勵每一位學習者積極參與。每學期末教師要根據本學期訓練重點對每一位學生進行口語測試,并參考先前成績和課堂表現對學生作出形成性評價。

(四)校園廣播和虛擬學習社區

為了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更好地利用現有信息技術打破時空界限、增加交流、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僅憑每周兩課時的聽力或口語課程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借助其他有效工具。而校園廣播和虛擬學習社區則是兩個不錯的選擇。山大威海分校大學外語教學部于2008年建立校園英語廣播電臺,由2名教師和5名學生負責,播報內容涵蓋空中英語課堂、時事要聞簡報、英文歌曲賞析、校園人物訪談等。學生每天可在固定的5個時間段內在校園的任何角落收聽。

虛擬學習社區是基于網絡的一種學習環境,是在線學習與網絡社區的結合,是學習社區在網絡空間的映射,也是一個滿足知識時代教育要求的強有力工具(譚敬德,2008)。社區成員能夠通過e-mail、MSN、QQ等信息工具進行交流學習經驗,發送、接收資料或作業,可以在社區BBS上發表個人建議,探討熱門話題,還可組織net-meeting進行小組學習,互相評定彼此的學習情況。每周都會有一名英語教師帶領本班學生作為社區核心成員與其他成員進行學習交流,每月底則是由兩名外籍教師做客社區講述異域文化與風情,每學期末進行優秀社區成員和最佳社區版塊的投票和評比活動。

大學英語聽說課1+2+1學習模式改進了以教師授課為主的單一模式,以網絡為基礎突破時空界限,實現了雙基雙主的新模式,培養了學生個性化的自主學習能力。其構建和優點可用以下圖表加以簡單闡釋。

五、結語

以網絡為基礎的1+2+1學習模式平臺搭建三個月后,山大威海分校大學外語教學部對大學二年級的學生和英語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表明,聽說課新模式得到了廣大師生的認可和好評。它有效的解決了非英語專業學生聽說學習時數少,訓練時間不足的問題,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口語練習環境,有助于克服心理障礙,加強交際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新模式真正體現了以網絡計算機和課堂為基礎,同時突出教師主導地位和學生主體地位的雙基雙主教學理念,符合國家教育部于2007年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文件精神。

問卷調查中也反映出部分問題,例如,聽力課教師監管力度不夠,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有待提高,學習評價方法需更科學化、合理化等。這些為大學英語聽說課1+2+1學習模式的進一步完善指明了方向。

參考文獻:

[1]Holec,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Z].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3]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4]譚敬德,陳清.大學英語聽說課VLC學習活動教學設計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08,118(3):33-37.

[5]陳雅莉,梅強,賈衛國等.山東大學基于網絡的國際通識教育系列課程建設探討[J].中國大學教學,2010,(6):22-26.

[6]于麗.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解析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英語教學模式[J].外語電化教學,2010,134(7):68-69.

第6篇

一、聽說教學中的兩種圖式

1. 語言圖式

聽說教學中,語言圖式指聽者已掌握的語音、詞匯及語法等基本知識。語言知識是聽力理解的基礎。語音方面有爆破、連讀、弱讀、同化等。詞匯是構成語言的基本要素。如:

W: What kind of books are you interested in?

M: My favorite books are those about detectives.

Q: Which book do you think the man like best?

在這個對話中,如果聽者沒有掌握detectives這個詞匯,就無法正確作出選擇。又如:

W: I think working on the farm is very interesting.

M: I can’t agree with you any more.

Q: What’s the man’s attitude towards working on the farm.

在這個對話中,如果聽者不明白短語I can’t agree with you any more的含義,就無法正確判斷說話者的態度。語法知識同樣是聽者必須具備的圖式。如:

M: Did you cheat in the exam?

W: I shouldn’t have done that.

Q: Does the woman cheat in the exam?

在這個對話中,如果聽者不具備有關情態動詞和現在完成時連用的圖式,就不能正確理解這個對話。

2. 內容圖式

英語聽說常見的話題有人際關系、興趣愛好、日常生活、購物、飲食健康、旅游交通等。這些話題都來自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典型場景,如學校、商場、餐館、機場、車站等。這些日常生活情景儲存在人的大腦中即為圖式模型。如:

M: Can I help you to take your coat, madam?

W: Thank you.

M: 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drink before you order your meal?

Q: Who is the man?

當聽到drink, order your meal這些詞時,聽者就會根據大腦中已有的圖式,就會聯想到這個場景是發生在餐館,就可以判斷The man is a waiter.

二、圖式理論在英語聽說課中聽前階段的運用

無論語言圖式還是內容圖式,對于聽者對聽力材料的理解都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那么如何運用圖式理論來指導學生的英語聽說呢?筆者以外研版七年級下冊英語課本為例,把圖式理論運用到聽說課的聽前階段中。

例1:Module 5 Shopping Unit 1 What can I do for you?

本課的聽力內容是Lingling在商店購買衣服以及在市場購物食物。在聽力之前,首先我會通過設置以下兩個問題“Q1: Do you like shopping? Q2: What do you usually buy when shopping?”來激活學生已有的購物場景圖式。

然后,我會設置幾個問題,通過與學生的問答,幫助學生構建新的購物場景圖式。

Q1: What do you usually buy in a clothes shop/ in the market?

第7篇

關鍵詞: 大學英語聽說課教學模式

教育部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中規定,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的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夠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信息交流”。[1]聽說教學是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環節,聽說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生的交際能力,但是由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觀念的限制,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新的教學目標的要求,因此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轉變教學觀念,改善教學模式,從而提高大學生聽說能力。

1.大學英語聽說課現存問題

1.1教學觀念落后

教學觀念就是人們對教學和學習活動內在規律認識的集中體現,也是人們從事教學活動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有什么樣的教學觀念就會產生什么樣的教學行為。長期以來,我國的英語教學過分強調語法規則和語言知識點的講解,而忽視了對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教師不重視聽說教學,尤其是口語教學,使得學生在聽說訓練過程中要不無法開口,要不表達的語言形式太過單一、缺少變化。

1.2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氛圍不足

教師和學生已習慣于“填鴨式”應試教育,往往還是以教師為主,而學生自主發揮的時間、空間有限,學生缺乏鍛煉,聽說能力也停滯不前。一部分自學能力和基礎較差的學生,更加不會主動學習,因此只依靠短暫的課堂教學很難取得滿意的效果。教學模式單一,使得英語聽說課的教學氣氛單調呆板、緊張壓抑,進而使學生理智活動水平下降,不適應感增強,從而對學習過程本身產生心理上的對抗,使教學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當前,大學英語聽說課程較普遍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不夠充分。

2.大學英語聽說課改革措施

2.1更新教學觀念

聽說課是以培養學生的聽說技能為主要的教學目標,聽說課的最終目標是在相同或相似的交際場合,靈活運用所學的句型、用語進行口語交際。課堂上必須要有充分的時間進行聽說口語活動。任課教師要將傳統的聽說課程改革為集視、聽、說為一體的能讓學生活學活用的實踐課,引導學生重視語言能力的培養,尤其是聽說能力,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觀能動性,改善教學效果。

2.2教學模式多樣化

在大學英語聽說課教學中,教師應該善用教材中所提供的語言材料,把凝固的語言文字轉化為聲情并茂的語言實踐活動。通過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活動,把教材中的教學內容轉換為學生的言語行為,讓生活自然融于教學之中。教師需要全情投入,學生需要積極主動參與。情景、情感與語言實踐活動緊密結合。教師應使課堂氣氛輕松、活躍,并及時調控,在體現課堂教學交際化的同時,通過“感知―理解―遷移”,克服聽說教學的單一性,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

2.2.1課堂組織形式

“語言學習是學習者對目標語建構自己對之理解的過程;學生是教學實踐的主體,是語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語義的被動接受者;教師是教學實踐的組織者,是語義建構的幫助者,而不是語義的灌輸者”[2]。因此在聽說課課堂上,應選擇“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揮其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應給學生創造機會進行實踐,比如進行小組活動展開討論,進行成對操練有問有答,開展辯論各抒己見,等等。再比如進行各項有目的的系統訓練及測試,幫助學生有側重地發現并糾正問題,同時利用良性的競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2.2課外學習活動

課堂教學在提高學生聽說能力上還遠遠不夠,且語言學習,尤其需要循序漸進。因此,教師要引導、幫助學生創造良好的課外學習氛圍,組織好課外學習活動,作為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有了教師正確的引導和幫助,學生才能積極、認真、長期地自覺參與課外學習。教師可以協助學生開展各種演講、辯論和沙龍活動,建議并監督他們開展日常小練習,利用歌曲、故事、文學、新聞等大家喜聞樂見的形式,讓他們感到英語無處不在,讓學生感到學習英語是快樂的,從而達到改革和完善大學聽說課、提高教學實效的目的。

另外,聽說課課程教材在教學中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課堂上教師應針對學生水平和特點,選擇內容豐富、編排科學、能激發學生興趣的教材,使課堂學習既能培養能力又生動有趣。選好教學內容的同時,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協助教學,將新穎、有趣,又有深刻含義的內容配以靈活的形式,全面展開教學,讓學生既想聽想說,又有內容可聽可說。課后再輔以系統全面的訓練和有益的知識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針對他們在聽說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適時適量地補充一些專項強化訓練和文化背景知識介紹,鞏固課堂教學效果,充分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

目前在外語教學過程中,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還不夠充分。這樣,有可能造成交際障礙。因此,如何根據英語視聽說課的特點,改進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日益成為教師關注的問題。在大學英語聽說課教學課內課外,教師是否能有效地實施聽說課的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聽說水平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學英語教師應改變教學觀念,改革和完善大學聽說課課堂組織形式,組織好課外學習活動,以達到學生能聽能說之效。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第8篇

關鍵詞:工學結合;商務英語;聽說課程;努力方向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4428(2012)10-109 -03

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現代化建設輸送了大量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其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復合型、應用型人才。隨著高職教育的快速發展,教育部在2006年11月16日頒布了《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自此,許多高職院校迅速行動,開展了工學結合模式的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的探索,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高職教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遵循了職業教育的基本規律,適應現代經濟建設、產業發展和社會進步,密切了職業教育和行業企業的協作,能真正實現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目標。經過廣泛的實踐與探索,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包括:引企入校、辦校入企、半工半讀、訂單培養、頂崗實習、任務驅動等。學習期間,高職學生既要在學校學習與職業相關的專業理論知識,又要在校內外實訓基地進行相應的職業技能訓練,還要在相關行業企業完成一定的生產實踐性任務。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速和我國改革開放和對外經貿事業的發展,我國高職院校普遍開設了商務英語專業,培養能從事國際貿易活動、專業技能和外語交際能力都過硬的復合型專業人才。高職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應體現和遵循高職教育特色及發展規律,重視培養學生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全力提升學生的英語聽說水平。目前,我國高職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系統理論尚未建立,實踐基礎比較薄弱,工學結合背景下對商務英語聽說教學的改革尚處于探索階段。

一、高職商務英語聽說課程的教學現狀

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自2002年以來即招收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學生,迄今已培養了六屆共1000余名畢業生,為我國現代化建設輸送了人才。十年的歷程為商務英語專業的建設和發展奠定了基礎,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些都是工學結合模式下課程改革的基礎。新形勢下,高職商務英語聽說課程教學具有如下特點:

(一)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已經啟動

在教育部《意見》的要求下,我國高職院校普遍開展了工學結合背景下的教學模式改革和實踐,各專業都狠抓實踐性教學。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應用外語系自2007年下半年以來,已經組織了5批次近千人的學生赴上海、南京、寧波等各大涉外酒店、外貿企業和培訓機構參加“工學交替,頂崗實習”,每次頂崗實習都持續半年時間,共涵蓋了商務英語專業四個年級、90%的學生。在此基礎上,從2008年11月起,商務英語專業教師積極參加了學院組織的以項目為導向、基于工作過程的、以“兩重一再(重塑工學結合新課程、重構人才培養新方案、再造教師職教新能力)”為核心內容的課程開發,涉及商務英語專業的近20門課程進行了重塑。作為商務英語專業學習領域課程之一,而且也是培養學生實踐技能的重要課程之一的商務英語聽說課程也在此背景下進行了課程開發,并逐步應用于教學實踐。

(二)工學結合的教學理念尚未完全確立

雖然在大氣候下,商務英語聽說課程進行了以項目為導向、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也在實踐中進行了一定的實施。但是,由于傳統的教學理念根深蒂固,工學結合教學的實施沒有先例可循,專業教師企業經歷不足等原因,商務英語聽說課程工學結合的教學理念尚未完全確立。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仍然主導聽說課堂,聽說課教學任務的設計依舊側重語言形式的操練,能適應時展需求、體現工學結合理念的聽說教材十分匱乏。這些既是聽說課程發展的不足,也是其課程開發努力的方向,高職商務英語聽說課程改革大有可為。

(三)企業需求與課堂教學脫節較為嚴重

近四年的學生頂崗實習工作和以項目為導向、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為商務英語聽說課程的實踐和理論教學架起了橋梁,指明了理論教學的方向。然而,由于普通的專業教師對頂崗實習工作的參與度不夠深入且與其相關的調查研究流于表面等原因,企業對學生聽說能力的真正需求并沒有引起理論教學的重視。同時,由于專業教師的企業經歷普遍不足,商務英語聽說課程開發存在著脫離實際、實踐性和可操作性不強、落后于時代等缺陷。一方面,企業十分需要適合自身需求的、具有高水平聽說能力并且能對工作立刻上手的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另一方面,聽說課程的課堂教學仍然在專業教師或教科書想像的工作環境中朝著脫離實際的目標前進。企業的需求并不能在課堂教學中得到真正的體現,學生也不能在聽說課堂上真正學到用得上、用得好的知識。

(四)教學方法和教學條件較為落后

在很多教學管理者甚至專業教師看來,聽說課程雖然是商務英語專業學習領域課程之一,但其重要性要遠遠低于綜合英語、商務英語精讀、泛讀、翻譯和寫作等其他課程,因而對它的重視度不夠。一本教材、一張光碟、一臺錄音機就是上課的全部,上課時聽聽說說就是訓練的方法,有的專業教師甚至都不用仔細備課就能把一學期的課程順利教下來。同時,聽說課程所需的良好的教學條件又往往得不到保證,存在著多媒體設備簡陋、語音室軟件落后、教學資料缺乏等問題,教學基礎設施無法滿足新的教學理念的需求,從而影響了聽說課程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二、工學結合背景下高職商務英語聽說課程改革的努力方向

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向包括商務英語在內的所有高職專業提出了新的人才培養要求,與此相對應的商務英語專業各課程也應在此大背景下進行相應的改革,以凸顯工學結合的要求,培養真正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商務英語聽說課程要深入研究,從實際出發,積極探索出一條適應工學結合模式的改革之路。

(一)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不僅是工學結合背景下商務英語聽說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在此背景下所有專業的所有課程改革的基礎。“雙師”是指同時具備教師資格和職業資格,是高職教育對專業課教師的一種特殊要求,即要求專業課教師既有較高的文化和專業理論水平,有較強的教學、教研及教學能力和素質,又要類似工程技術人員那樣,具有熟練的專業實踐技能,一定的組織生產經營和科技推廣能力和指導學生創業的能力和素質。

自2009年上半年以來,為適應高職教育發展的新要求,建設一支理論知識扎實、實踐水平高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在全院范圍內施行“訪問工程師”制度。按照專業對口、企業就近的原則,每年選派一定數量的專業教師到本行業有影響的龍頭企業或是有學生頂崗實習的企業參與為期半年的生產實踐或是管理,為理論教學積累實踐經驗。通過此項制度,商務英語專業共有近十名教師獲得了“雙師”認證,為商務英語聽說課程改革奠定了基礎。

(二)扎實推進以項目為導向的課程開發

以項目為導向的教學根據項目式任務來設置教學模塊并組織課堂教學,是一種以專業技能課為基礎,以項目任務為中心,并以完成工作任務為目標的教學模式,其目的在于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其操作步驟包括由教師設計項目任務書,學生根據項目任務的要求,收集信息、制訂計劃、實施任務、完成項目,最后由教師和學生對項目完成的過程及效果進行綜合評價。

商務英語聽說課程開發要在前期課程重塑的基礎上,克服項目設置脫離實際、實踐性不強的缺點,專業教師要積極走訪學生頂崗實習企業,開展深入細致的調查工作,準確把握企業和市場的需求,真正將企業對人才的要求與聽說課程的教學結合起來,設計出切實符合實際的、能實現項目和學生合理搭配的、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的課程開發項目,并應用于課堂教學。只有這樣的課程重塑才能是真正的課程重塑,只有通過這種方法,學生才能在課堂上學到用得上、用得好的英語聽說技能。

(三)做好聽說課程教材的選擇與編寫工作

教材是體現教育特色的知識載體和教學的基本工具,商務英語聽說課程如何體現工學結合的教學要求,實現以項目為導向的課程改革,教材建設是一個重要方面。現有商務英語聽說教材有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編商務英語》系列教材的聽力和口語分冊,其內容基本涵蓋了商務活動中可能遇見的方方面面,也為廣大商務英語專業學生所使用。但就以項目為導向的教學模式看來,這些教材還存在著與實踐脫節、教學任務性不強、內容較陳舊等缺點。

商務英語聽說教材應根據學生的職業面向,在對相關行業職業標準進行廣泛調查的基礎上,選擇適合于學生職業要求和職業成長的教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拘泥于教材本身的結構和內容,應在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更新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同時,對于以項目為導向的教學任務設計,教師還可以自編教學材料,條件成熟的可以出版成書。優選和自編相結合,商務英語聽說教材才能滿足學生的個人所需和職業所需,體現工學結合的要求。

(四)強化第二課堂對聽說能力培養的作用

第二課堂是相對于課堂理論教學而言的,它指的是教學計劃之外組織和引導學生開展的各種針對提高英語教學的語言習得和實際運用語言的環境和活動。第二課堂一般利用課余時間開展,以趣味性、實踐性、創造性為主要特征,其主要形式包括:外語角、外語文化節、各類英語競賽、校內外實習實訓等。第二課堂是第一課堂的有益補充,是提高英語聽說能力的有效途徑。

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自2006年下半年以來每周舉行外語角活動,自2007年以來每年舉行一屆外語文化節,這些都是第二課堂的重要形式。新建的外語角活動場地建有模擬的各商務活動場景,并定期更換,每周的活動有固定的主題和流程,主要圍繞商務活動中所遇到的各種場景鍛煉學生的聽說能力。同時,學院投資近兩百萬建設外語自主學習中心,改善了第二課堂的活動條件,有力地促進了商務英語聽說教學。

(五)建立科學的多元化聽說能力評價體系

高職英語教學評價應突出考核對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商務英語聽說課程的考核更是如此,要擯棄那種重知識、輕能力的考核觀念和只采取統一期末考試、只有教師評價學生的單一評價體系。

建立科學的多元化評價體系要采用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即將學生平時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參與度、項目的完成情況等與期末考試的表現結合起來綜合評價。同時,考核既要有教師的評價,也要有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學生之間的互評,這有利于促進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完成教學項目所設定的目標,真正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

總之,工學結合背景下,作為實踐性較強的高職商務英語聽說教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廣大專業教師要解放思想、充分調研、積極探索,努力開拓聽說課程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真正提高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聽說能力。

參考文獻:

[1]羅海鋒.論任務型教學在高職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J].內江科技,2010,(04).

[2]蘇文秀.如何構建工學結合的新型高職商務英語實踐教學體系——以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商務英語專業為例[J].中國人才,2010,(22).

[3]湯曉,朱建華.“項目化教學”在高職教學改革實踐中的探索[J].考試周刊,2008,(37).

[4]葉宇.論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專業英語教學改革——以杭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10,(01).

[5]喻艷莉.淺談“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英語教學的改革[J].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3).

[6]鄧澤民.職業學校學生職業能力形成與教學模式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徐小貞.高職英語教育理論與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9篇

一、大學英語聽說課程的現狀

根據美國外語教學法專家W?M?Rivers和M?S? Temperly的統計,在人類交際活動中聽所占比重為45%,說為30%。在交流中能否領會談話者的真正意圖(intentions)或含義(implications),以及如何恰當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是對有效的人際交流起著極其關鍵的作用。盡管各級教育主管部門通過在各種重要考試中引入聽力和口語考試的成分,試圖利用考試的反撥作用,促使在英語教學中更加重視聽說,但是收效甚微。聽說技能滯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教師教學方案的實施和教學能力的施展,同時也限制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多樣性。

教與學雙方對這種教學環境、內容、手段及效果都不滿意。課題組對2005級非英語專業400名不同專業的本科生進行調查。其中主要問題之一就是:現有教學內容和模式是否對提高你的聽說技能,應對真實語言環境的能力有幫助。調查中只有9名同學認為有,約占調查人數的2.25%;5.25%的同學認為一般,約92.5%的同學認為沒有幫助。由此可見, 現階段TEFL教學所面臨的重要挑戰改革聽說課程,提高學生的聽說水平,培養其交際能力,實現教學目標。

二、多媒體聽說教學模式的優越性

多媒體作為一種工具介入聽說教學是建立在科學的教學理論基礎上,并遵循語言教學特點的。建構主義和社會認知主義為多媒體語言教學的發展提供了理論基礎。皮亞杰(J.Piaget)提出的建構主義(Structural Perspective)理論主張學生是認知主體和知識意義的主動構建者;教師只對學生的意義建構起幫助作用和促進作用;強調學習是外部環境與認知主體內部心理相互作用的結果;強調學習環境對形成意義構建的作用。

多媒體的發展和應用為兩大理論提供了技術支持。多媒體聽說教學為外語學習提供有效的語言學習環境和豐富的教學內容。把多媒體教學信息按照教學要求有機組合,形成合理的教學結構并呈現在屏幕上,使學生在最佳的學習環境中學習。它不僅有利于學生的主動發現、主動探索,還有利于發展聯想思維和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有助于學習者的自主學習。

三、多媒體聽說教學模式的可行性

1.實驗假設。在實驗前課題組成員對本次研究有以下設想:①多媒體聽說課模式有利于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②多媒體聽說課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能力;③多媒體聽說課不會降低英語學習效果。

2.實驗方法:問卷調查和測試。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和英語教師對聽力教學的認識和態度,我們分別設計了一份包括20個問題的學生問卷和教師問卷,以便獲取充分的數據。

3.研究對象。2005級機電學院、管理學院、電子信息學院和人文學院400名同學和30名大學英語教師。

4.問卷調查結果及討論。①調查結果顯示:74.6%的教師一致認為聽說課實行多媒體教學有必要,有益于學生聽說能力的提高;22.7%認為只有正確使用多媒體,才能真正實現教學目的;2.7%教師認為完全沒必要。當問及大學英語聽說課實行多媒體教學與學生學習積極性時,93%的教師普遍認為此方式能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被調查的30名教師中約86%的認為多媒體介入到大學聽說課堂是利大于弊,還有大約14%的教師認為弊大于利。②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對多媒體聽說課教學的態度總體表現積極,100%的學生認為聽說課采用多媒體教學不僅可能,而且必要;100%的學生認為學習興趣大大提高和有些提高;98.61%的學生認為課堂信息量有些增加和大大增加;90%的學生認為多媒體介入聽說課堂有益于提高自己的聽說水平,并且對自己聽說技能的提高充滿信心。

5.測試分析報告。在研究過程中,我們還抽取課題組一位成員所帶的不同班級作為實驗的對象,采用同一套試題,且試題難易程度適中。測試聽力部分分值為35分,均是客觀試題,每個1分;統計成績分別以30分、25分、20分為基點。

此次研究過程中發現學生學習興趣較以前濃厚,自主學習的意識逐漸增加,學風大為改善,出勤率有所提高。同時,基礎相對薄弱的同學也受益匪淺。

綜上所述,盡管多媒體聽說教學存在一些問題,但隨著社會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多媒體聽說教學將會得到不斷的補充和發展。作為語言教學的輔助工具,在實踐教學中,只有和傳統教學相結合,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優點,克服存在的缺陷,才能形成一種基于多媒體的新型大學英語聽說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優化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

第10篇

關鍵詞: 大學英語聽說課 二語習得 動機因素 應用

一、引言

大學英語課程是大學生的一門必修的基礎課程。這門課程在全國范圍內的高校中得到了普遍重視的事實不容置疑。根據2004年教育部制定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以下簡稱《課程要求》),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的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的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同時增強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其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雖然在此《課程要求》的指導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使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取得了諸多成績,然而在英語聽說課上大學生厭學現象依舊較為嚴重,無論是聽說課程的教學模式還是學生的聽說能力都不容樂觀。所以如何剖析這些現狀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對癥下藥”已經迫在眉睫。如何解決好這個問題直接影響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整體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和傳統方法不同的是,本文重點從二語習得的動機因素出發剖析大學英語聽說現狀的非智力因素,并建議把對這種動機因素的分析應用到大學英語聽說課上,從而得到一種新的實效性更強的教學對策。

二、大學英語聽說現狀及其分析

《課程要求》將大學階段的英語教學要求分為三個層次,即一般要求、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許多學校根據學生入校時的語言能力將他們歸入三個不同層次。這樣一來,那些進校時英語基礎非常不錯的學生能在有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的教學班級里得到進一步的聽、說、讀、寫、譯技能的提高,而無需浪費時間繼續基礎英語的學習。然而,由于師資力量不足等原因,大部分學生被歸入到一般要求的教學行列中來。

1.統一的教學安排。一般要求的教學中,教學時間、課程設置、教材都是統一的。一般高校的大學英語是每周4課時。以《21世紀大學英語》教材為例,每兩周完成一個單元,其中讀寫4課時,聽說4課時。在每兩周有限的4課時聽說課堂上,要完成教學任務,教學內容只能是“學生聽,教師對答案”,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聽力策略的培養,更沒有充分的時間進行“說”的訓練。

2.師資緊缺與校園環境的限制。大學擴招使得班級人數居高不下。大班授課不利于聽說訓練的進行,教師不得不因循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即教師在課堂上講解詞的拼寫、詞義、短語結構及短語意義、句子結構及語法表現、課文翻譯、用課文里出現的詞或短語造句等。這些授課內容在精讀課上表現得尤其突出,教師始終處于主角的地位,而學生則只是課堂教學的配角,被動地接受知識。這種教學方法在歷史上曾起過較大的作用,但也有較大的負面影響。學生在英語詞法、句法等知識性方面的基本功較扎實,但口語交際能力相對低下;在英語的書面測試方面表現得比較出色,可在口頭交談方面卻差強人意。另外,我們的教室只有固定的桌椅,容納的學生比較多,有利于講座式的教學,但不利于口語教學中經常需要進行的小組討論等教學形式。在課堂教學中,也不乏有的教師表達能力不強,久而久之學生便失去了聽和說的興趣。

3.應試教育的影響。由于就業的壓力,目前大學英語聽說教學,尤其是聽力課教學大多以通過英語四、六級為目標,試圖通過大量強化試題的訓練追求提高應試能力這一短期效應。因此,聽力訓練方式與許多考試中的聽力測試部分基本相同,無形中把聽力課變成了聽力測試課。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不是在教聽力,而是在測驗學生的聽力。這種教學模式從根本上違背了聽力教學的基本規律,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聽力技能的提高。而學生作為學習者,也有認為考試過關、成績及格就完事大吉這種不考慮社會競爭要求、不能提高能力的人,也有其自身因素。

三、二語習得的動機因素

大學生在學習英語時有很多共同之處,但是他們學習英語的速度不同,取得的效果也不同。同樣,他們花在學習上的實踐和精力也有不同,最明顯地表現在他們學習動機方面的不同。二語習得的動機因素被定義為學習者的態度、情感狀態或學習動力,是一種語言能力作用于學習者的認知機制,對學習者在學習第二語言中所作出的努力有很大的影響。一般而言,有四種類型的動機得到了確認,工具性動機:它出現在人們為了達到通過考試、獲得財金獎勵或事業上的提升等外部目標而學些外語的時候;綜合性動機:人們希求確認目的語文化而學習外語的動力;結果性動機:學習者為了外部目的而學習第二語言;內在動機:學習者為了獲得學習所帶來的享受或快樂而學習第二語言。所有的動機都能促進學習,而且彼此互補。根據學習者的特定興趣、學習的參與度和學習環境,學習者的動機可能會時消時漲。強烈的動機會促進他們的學習,同時學習上的進步或成就又會反過來增強他們的語言學習動機。盡管每位學習者都可能在多種動機的驅使下進行二語習得,但外語能力很高的學生內在動機更明顯,學習效果出眾;外語能力較高的學生的綜合性動機占的比重較大,在正式的學習環境下(如課堂上)學習成就優良。而外語能力一般的學生工具性動機更突出,在應試教學測試中效果明顯。所以針對我國大學英語聽說現狀,關鍵在于提高教師關于學生的學習動機意識的認識,結合各自的實際,在聽說課上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動機采取不同的授課方法,杜絕“一刀切”或傳統的單向式的教學,以利于推動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成就相輔相成,從而把教學改革推向新的,造福于學生、教師和國家。

四、二語習得動機因素在大學英語聽說課上的應用

結合二語習得動機因素的理論和大學英語聽說現狀,我們在改進大學英語聽說課時要特別重視二語習得因素的應用,具體做法如下:

1.聽說課小班分級教學。在教學大綱設置上,在教學形式安排上要根據各高校的具體情況充分考慮和推行小班分級教學。入校時英語基礎非常拔尖的學生能在有更高要求的教學班級里得到進一步的聽說技能的提高,充分發揮他們的內在動機,而無需浪費時間繼續基本的聽說練習,否則會降低他們對英語聽說的興趣和要求,起到相反的效果。英語聽說能力優良的學生則可以安排在有較高要求的教學班級里,激發他們的綜合性動機,挖掘他們的潛能。一般程度的學生可以歸入一般要求的教學行列中來,結合他們多為工具性動機和結果性所驅使的情況,采取相應的教學形式,以滿足他們實效性的目的,從而相應地讓他們對聽說練習傾注更大精力,取得更好的效果。

2.創造外部條件,開展靈活多樣的課堂活動,激發學習動力。以課本為聽說課堂的主要教材,輔以必要的課外資料。首先,應該選擇既符合教學大綱要求,又符合學生實際水平的教材,在教材的紙質課本、教學軟件、電子課件,課堂的組織,話題的新穎性、實效性等諸多方面嚴格把關,并結合大量形式多樣化的課堂活動,如小組討論、分角色表演、新聞報道、故事復述等。這樣既可以避免了形式單一造成的枯燥,又可以讓學生在比較輕松的氛圍下充分發揮潛能,加大學習動力。其次,講究課外資料的收集。通常來說,教材的選用標準同樣適用于課外資料,同時還要注意其趣味性,以及和課堂內容的相關性。最后,正確處理二者的關系。課本練習的形式大多講求綜合性、靈活性,題材難度大多適合當代大學生,而且大多與四、六級考試聽力題型相似,所以應該成為課堂的主要教學內容。但是,任何教材都有某些弊端,如話題和題材有限,練習形式稍顯單一,因此,課外資料的多樣性可以及時發揮優勢,起到取長補短的作用,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保證教學效果。

3.加強教師的素質建設和動機因素意識。提高教師自身聽說能力的修養,避免由于教師聽說能力不足所造成的學生學習動力不足。除此之外,教師還應清醒地意識到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效果的密切關系。教師若能把當今二語習得動機因素的研究成果成功地運用到英語聽說教學中去,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4.肯定學生的學習動機,幫助學習樹立信心,并正確引導學生的動機意識,讓學生對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產生持久動力。無論大學生對英語聽說課程的學習動機是什么,教師都應充分肯定。因為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沒有哪一種動機是適合所有學生的“最佳動機”;而且無論哪一種動機,只要在正確的引導下,都能對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起到積極的作用。所以教師對每個學生個體的學習動機除了保證做到肯定外,更多的是正確引導,使其認識到學習動機的不同類型、不同特點、相互關系和重要作用,能確保其實現動機的平穩過渡,從而更多地從工具性動機和結果性動機向綜合性動機和內在性動機轉換,以達到對英語聽說練習持久的甚至永恒的興趣。

五、結語

大學英語聽說教學過程是認知過程和情感過程的有機統一,因此在大學英語聽說教學中,教師不僅應考慮智力因素,以動機因素為主要特征的非智力因素也應考慮在內。如今,二語習得動機因素領域的研究已取得累累碩果,所以我們在大學英語聽說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應用這些理論,改進我們的教學,使聽說教學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Z].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Jacqueline Norris-Holt.Motivation as a Contributing Factor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OL].省略/Articles/Norris-Motivation.html,June 2001.

[3]張文霞,羅立勝.關于大學英語教學現狀及其發展的幾點思考[J].外語界,2004,(3).

第11篇

隨著國際經濟體系的不斷融合,英語作為一門國際語言在國際交往中越來越重要,而英語教學在高校也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學科,在新課改的要求下,英語教學越來越突出體現在對大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上,因此如今的高校教學,已經將培養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和交際能力放在了教學的重點上,只有這樣,才能夠滿足經濟社會對英語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才能擺脫以往應試英語教育的束縛,從而以學生的終身發展作為教學的終極目標,滿足現代化的社會需要。

2英語視聽說教學模式的優勢

英語視聽說教學法又稱為情景教學方法,就是為學生創設英語交際的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英語語境,提高學生的英語語感并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和情感,弱化母語在學生學習英語時的干擾,它采用的是以日常會話為主的教學方法,強調耳、眼、腦等感官的作用為語言的運用建立感知的材料,英語視聽說教學以生活中的情景為主要內容,因此又稱為情景教學法。高校英語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語言的第一功能是交際,因此掌握英語的交際能力才是將英語學習的實用性最大程度地發揮了出來,而視聽說教學法就是為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的鍛煉創造條件,通過為學生創設視聽說的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地說英語、聽英語,用英語交際,視聽說教學目前來講比任何一部多媒體教學視頻都能更好對學生的感官進行刺激,為學生的英語形象思維創造有利的條件,并且能夠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視聽說教學在高校英語教學中具有明顯的優勢[1]。

3如今我國高校英語視聽說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3.1教學方法單一

傳統的高校英語教學基本上都是以學生視聽為主,一般都是由教師自己選取一些英語聽說材料在課堂上播放給學生聽,通過學生對聽說材料內容的了解,完成相關的練習題,可以說課堂的模式比較固定,而且缺乏趣味性,普遍的課堂效果也不理想,英語是一門語言知識,教師應該注重的是對學生應用能力的鍛煉,而學生僅僅通過觀看影音材料,是對頭腦記憶功能進行喚起,而沒有鍛煉到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這樣也很難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從而很難形成良好的英語語言習慣。因此視聽說錄像,僅僅對學生的看英語和聽英語起到了教學的效果,而沒有注重學生用英語會話的能力。

3.2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傳統的大學英語課堂是以教師對學生知識的傳授為主,以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總是對知識很被動地在接受,這樣的教學方式沒有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出來,這樣不利于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且因為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很難被喚起,并且英語視聽說教學過多地以教師作為中心,這也不利于師生之間開展有效的教學互動,沒有互動,學生的英語視聽說能力就不會得到很好的訓練,而且對良好教學氛圍的營造也產生了影響。

3.3對視聽說課缺乏重視

以往的大學英語課堂,是填鴨式的應試教育,對視聽說教學的態度不夠端正,有很多學生包括很多教師對視聽說課不夠重視,認為視聽說教學就是學生的消遣娛樂時光,認為在英語課堂上播放幾段英語對話資料,就算是上了視聽說課了,首先教師的重視程度不夠,就會給學生形成一個錯誤的導向,沒有對學生正確的引導,因此導致學生對視聽說課的重視更不夠,還有的教師在視聽說課堂上為學生播放的英文電影還配有中文字幕,這對學生英語能力的鍛煉根本起不到任何的作用,甚至有的學生把試聽說課當成一堂看電影課。

3.4評價模式單一

以往的高校英語教學評價也比較單一,并且有的學校受教學環境和教學設備的影響,試聽課常常是幾個班的學生合在一起上,這樣的課堂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教師根本就沒有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展開教學,并且在教學評價方式上也比較單一,僅僅用學生的英語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英語學習好壞的唯一標準,例如不是單一的聽力測試,就是英語作文的寫作或是英語口語的測試,這樣單一的考評模式不能夠使教師對學生的英語真實能力展開分析,并且沒有將學生的英語綜合學習能力列入到考核標準之中,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沒有幫助,對教師教學效率的提高也沒有幫助。

4高校英語視聽說教學模式建設研究

4.1為學生的課堂活動創造條件,調動學生積極性

高校英語的視聽說課是一門實踐課,教師應當充分地將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調動出來,為學生的課堂活動創造充足的條件,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互動學習中,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創建一定的教學情景,在逼真的視聽說情景中感受英語語感,透徹地理解英語表達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利用英語進行模擬、將英語情景進行再現,將英語情景的主要思想充分地發揮出來,并將視聽說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的英語交際中。在視聽說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為學生播放不同的英語影像資料,例如運用多媒體大屏幕將英語情景放像出來,并通過分段放像、定格放像和無聲放像等等,加深學生對英語情景的印象,通過播放的英語影像,為學生營造真實的英語情景,并為學生提供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通過這樣大量重復的訓練,最后達到學生英語熟練運用的目的。

4.2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興趣

英語視聽說教學主要鍛煉的是學生聽與說的能力,而教材中的英語聽說內容畢竟是有限的,并且教材的內容大部分脫離實際生活,對學生真實英語語境的培養不會產生什么幫助,教材中的英語視聽材料體現的聽說環境比較抽象,也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興趣設計內容,因此學生對教材中的聽說內容很難產生共鳴,因此教師要注意豐富高校英語聽說教學內容,注意課外教學內容的延伸,結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目標為學生選擇適合的題材作為聽說教學的材料,在課外材料的延伸中,教師還要注意與教材內容建立緊密的聯系,也不能完全背離教材的設計初衷,例如現在在高校的英語教學中被廣泛采用的《走遍美國》,這部英語錄像片中的英語地道通俗,十分口語化,并且內容豐富又富有幽默性,其中逼真的表演和完整的故事情節大大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3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信息技術多媒體教學工具越來越廣泛的走進高校的英語課堂,并發揮了十分有效的作用,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軟件,能夠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并且多媒體設備呈現的教學資料十分的生動形象,能夠為學生建立形象的英語思維,學生利用英語思維思考問題,能夠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并加深印象,例如教師可以在英語聽說課堂上為學生播放一些經典的英文電影,電影的呈現形式更加豐富,并且電影中的臺詞設計十分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能夠加強學生英語語感的建立,例如《阿甘正傳》《泰坦尼克號》《音樂之聲》這些經典的英文電影,都具有跌宕起伏的情節,并且電影寓意深刻,學生在看電影提高英語聽說能力的同時,對學生正確三觀的建立也有很大的幫助,教師在英文電影的選材上,既要注意與教學內容相融合,還要注重以學生的聽說學習需求為主。

4.4拓展學生課外英語學習活動

教師要積極地為學生拓展課外英語學習活動,這樣可以有效地為學生拓展英語的學習空間,對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鍛煉和英語知識的拓展都有很大的幫助,教師可以積極地為學生開展一些以英語為主題的課外活動,豐富學生課外生活的同時,還可以促進英語的學習,并且課外生活對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是一種實踐性的鍛煉,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課外的英語比賽或者英語演講活動,例如,英語戲劇表演比賽、校園英語角、英語電影社團、英語俱樂部等等,通過這些豐富的英語課外互動,能夠為學生之間的英語交流互動提供良好的平臺,可以促使學生通過積極的互動,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和應用能力。

第12篇

[關鍵詞]認知評價理論 視聽說課程 動機

[中圖分類號] H3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5)02-0158-03

英語視聽說課是指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視覺和聽覺刺激,同時感受語言信息的環境,從而幫助學生通過模仿和學習達到“說得準確和流利”的一門課程。近年來,英語視聽說課程因將視、聽、說三者結合,突破了過去傳統教學僅局限于聽或者說的單個維度,相對于其他課程來說,它受到了學生的廣泛歡迎。英語視聽說課程成為英語專業、非英語專業課程的必設課程。在這個三位一體的課程教學中,課堂的多維度特性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考驗教師的課堂組織能力。具有內在動機的學生源于對活動本身的興趣而參與某項活動,他們會以探索、鍛煉和擴展自己的能力為目標,在活動中尋求新奇和挑戰(Ryan & Deci,2000:70)。因此,如何強化學生在視聽說課堂的內在動機,以此加強學生在課堂的參與性,是有效進行視聽說課堂的保證。

一、視聽說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筆者針對本校獨立學院英語視聽說課程現狀做了相關的課堂觀察和訪談,發現當前英語視聽說課程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首先,英語視聽說課程沒有很好的將視、聽、說三個維度有效的結合。一些教師在教學中重“聽”、“說”,忽略“視”,或者只有“視”、“聽”,忽略“說”的現象非常廣泛。部分學生對這門課程的評價是,英語視聽說課因設有電影或者視頻觀看,相對其他課程更有意思。但課堂的表現卻是大部分學生喜歡“視”,不愿意“聽”、“說”,以至于英語視聽說課很多時候成為一種娛樂課堂。其次,教學內容多以教材為主,學生對教材很難提起興趣。再次,教法單一,多數教師在英語視聽說教學中沿用聽力教學中聽音頻、做習題的方式,造成學生的注意力持續時間過短,學生課堂上分神、嗜睡的現象較為明顯。

二、認知評價理論

認知評價理論(cognitive evaluation theory)也稱為內在激勵理論,代表了當代動機理論研究的趨向,是Deci&Ryan(1985,1991)提出的自我決定理論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個重要分支理論。該理論強調通過外部環境對人的滿足來達到強化內在動機的目的。Deci&Ryan(1994:7)指出:使人們的自主、能力和歸屬需求有機會得到滿足的社會環境因素將有助于激發內在動機的形成。因此,該理論強調社會外部環境應滿足人的三種基本心理需求,即自主需求(autonomy)、能力需求(competence)和歸屬(relatedness)需求。自主需求強調個體的自我決策權及選擇權,指的是個體需要感受到行為出自本人決定而非他人控制;能力需求強調個體對能力的感受,是指個體知道如何實現某一目標并具備實現目標的能力;歸屬需求強調外部環境及關系,涉及個體和他人之間的關系,即個體需要和他人建立一種安全、愉快的關系以產生歸屬感。教師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策劃者,通過教師對外部環境的操控,即課堂活動的設計、組織,滿足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能力和歸屬需求,以此達到強化學生內在學習動機的目的,那就能充分發揮學生在視聽說課堂中的主觀能動性,變被動為主動。因此,認知評價理論對英語視聽說課程的應用具有理論及實踐指導意義。

三、對有效英語視聽說課程改革的幾點建議

根據以上的理論指導,教師在設計英語視聽說課堂活動時要滿足學生自主、能力以及歸屬的需求,才能全方位激發學生在英語視聽說課堂的內在動機。以下幾點值得思考。

(一)依靠真實、及時的多樣化視聽材料,激發學生自主需求

教材是教學活動的載體,是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隨著市場上教材教輔資料的不斷完善,現在的教材也都提倡利用真實的語境材料,然而很多教材設置都是根據不同的話題設置各種形式的活動,在強調真實性的同時忽略了材料的及時性對學生興趣方面的激發作用。根據Ellis(2003)的觀點,熟悉的主題能夠引發更流利的交流。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社會文化、時事、經濟、娛樂等各領域都在時刻發生著變化,學生也因為“觸屏時代”的到來能在第一時間感知、了解到這種信息變化,如果能在英語視聽說教學中將這些信息納入視聽材料中,將大大激發學生內在動機的“自主需求”,也能增強學生的交流意愿。

在依靠材料來激發學生自主需求方面,有兩點值得思考:其一,真實、及時的視聽材料能激發學生的需求欲望。真實的話題材料能有效創建一種跟學生比較貼近的情景,既能激發學生興趣又能刺激學生的交流欲望。比如,現在的學生對娛樂新聞、明星比較感興趣,如在英語視聽說課程輔以一些明星訪談,明星們流利的英文表達則能發揮榜樣的作用,大大激發學生在“視”、“聽”、“說”方面的興趣。其二,通過材料的多樣性、豐富性來滿足學生的不同自主需求。不同的學生個體有不同愛好與需求,單一的視聽材料無法兼顧到不同個體的喜好,因此,豐富的視聽材料就顯得非常必要了。

總之,真實、及時的視聽材料構建了一個真實、自然的語言情境,有效的把英語視聽說課堂變成一種自然的、充滿生氣的語言氛圍,緩解了傳統教學依托教材、練習的枯燥,激發了學生興趣的同時大大擴展了學生的自主需求。

(二)合理設計課堂任務,適應學生能力需求

基于《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及《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2010),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總體目標是“學”、“思”結合,通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等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創新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增強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任務型教學法最終目的在于使學生學會自主選擇和實施任務,在學習過程中實現自我引導、自我激勵、自我探索和自我評價,即學會高等教育環境下的自主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推行任務型教學模式,合理設計課堂任務既是達成英語教學總目標的合理途徑,又是適應學生能力需求的基本保障。

語言學習不僅是語言能力的提升,更是綜合能力的鍛煉。教師在推行課堂任務時,要依靠任務的實施對學生英語實用能力、學習能力、實踐創新能力、思辨能力等方面進行建設,注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獨立思考和自由表達的能力以及終身自主學習、自我發展的能力,真正實現大學英語教學的育人目標。因此,教師在設置任務的時候要注意:首先,任務設置遵循階梯式的原則,考慮學生的實際能力和語言能力,難易搭配;其次,任務要具有可選擇性,即學生自己選擇、決定任務,由學生享有主動性,以便滿足學生自主需求。再次,設置開放式、思辨型的學習任務。在多元信息交流中,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視角思考問題,從而提高其思辨能力(李霄翔、鮑敏,2009)。開放式的任務有利于擴展學生的視野,同時能鍛煉綜合能力,增強學生的能力感。最后,任務設置要“視”、“聽”、“說”三者平衡,通過“視”、“聽”激發學生“說”。英語視聽說課堂的多維度特性使得學生很容易顧此失彼,課程教學的最終目標是為了學生語言綜合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在英語視聽說課堂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督促學生進行語言交流。

(三)依托小組自主合作,營造自由探索的環境,滿足學生的歸屬需求

隨著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的廣泛流行,顛覆了傳統教學講授式的授課方式。“課堂不是教師講課的地方,而是師生思想共振、智慧碰撞、心靈會話、共同經歷獲得新的經驗的地方”。(夏紀梅,2012)自由、愉快的課堂氛圍利于學生課堂良好情緒的形成,通過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成就感、被認同的身份感達到滿足學生的歸屬需求。教師在英語視聽說課堂上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教師角色的轉變和定位。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人,而是課堂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合作者。教師角色的轉變有助于培養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在自我中做,自我中發現。

其次,合理利用合作小組學習,倡導自主與合作相結合,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避免小組合作形式化、組長化,讓小組成員人人有任務,人人有貢獻,營造互相學習,互相指導,共同協作的探索氛圍。

最后,教師要科學、及時的反饋及評價學生表現以及小組成果,強化學生的成就感。教師的反饋與評價應該在形式與內容上把握以下兩個方面:其一,從評價形式上看,采用個體評價與小組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個體評價主要側重于學生個體的參與及取得的進步;而小組評價則側重于以小組為單位的表現及小組成員間的合作。要讓學生形成自己與自己比較的意識,強調個體的進步及成員的合作意識,增強學生的反思能力,以此形成組內互助,組間競爭的課堂氛圍,滿足學生在課堂上的歸屬感。

四、結語

英語視聽說課程將“視”、“聽”、“說”三者合為一體的多維度現狀決定了教師的組織以及學生的參與,是有效進行英語視聽說教學的前提。如果教師沒有操控好課堂,學生很容易在教學中處于游離狀態,將“視”變為課程的一種娛樂,“聽”、“說”進而被忽略。認知評價理論注重學生的內在激勵,即內部動機的形成,強調滿足個體的自主、能力和歸屬需求來達到內在動機的形成。在認知評價理論的指導下,將學習動機的培養納入課堂,通過教師對課堂的操控滿足學生個體的不同需求,以此增強學生在英語視聽說課堂上的參與動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以此達到有效教學的效果。這為當前英語視聽說課程的教學改革帶來了一個新的視角和機遇,同時也存在新的挑戰。

[ 參 考 文 獻 ]

[1] Deci, E. L. & Ryan, R. M.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M].New York: Plenum,1985.

[2] Deci,E.L.& Ryan,R. M.A motivational approach to self:Integration in personality[A].In.Dienstbier,R(ed.).Perspective on Motivation[C].Lincoln: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1991.

[3] Deci, E. L. & Ryan, R. M. Promoting self-determined education[J].Scandinavia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94(38).

[4] Ellis,R.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

[5] Ryan, R. M. & Deci, E. L.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Facilitation of intrinsic motivation,social 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

[6]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社,2010.

[7] 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OL]. http://edu. / news / detail-2010-07 / 30 / 185314-0.shtml.

[8] 田麗.優化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J].大學教育,2013(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陕县| 芦溪县| 嵊泗县| 定陶县| 高雄市| 十堰市| 灵丘县| 呼伦贝尔市| 洪湖市| 沁阳市| 长丰县| 安图县| 运城市| 商城县| 政和县| 玉山县| 方正县| 论坛| 酒泉市| 米林县| 双牌县| 永嘉县| 兴和县| 黄龙县| 长沙市| 长海县| 津市市| 武城县| 临江市| 海原县| 海兴县| 故城县| 武定县| 梓潼县| 新干县| 河东区| 平果县| 浙江省| 莫力| 六枝特区| 固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