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1-26 09:18:1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英語口譯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引言
伴隨著中國國際化進程的日益加快,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交流活動也日益頻繁。大學針對英語專業開設口譯課程的目的就是要培養精通漢英兩種語言,具有較寬的知識面,能夠流利的進行英漢互譯的涉外人才。因此,大學英語口譯課程承擔著培養這種人才的任務以滿足我國日益增長的各種對外交流活動的需要。目前,社會及市場對口譯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市場需求定位也越來越高。口譯人才的培養,尤其是高規格口譯人才規范化培養已經迫在眉睫。而很多大學英語口譯課程仍然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上,教學質量不高,教學效果不夠明顯。因此,筆者試圖通過分析英語口譯的特點和原則,談談自己對口譯課堂的一些教學方法的認識。
二口譯的特點
口譯是一項很特殊的語言交際活動。說其特殊是因為口頭翻譯工作有以下突出特點。
1、即席壓力性。口譯是一種不可能預測的即席雙語傳言活動。口譯人員需要在準備有限的情況下,即刻進入雙語語碼切換狀態,進行現時現場的口譯操作。現場氣氛壓力大,特別是有的口譯場面非常嚴肅莊重,如國際會議和外交談判。正式場合的嚴肅氣氛會給經驗不足的譯員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緊張的情緒會影響譯員的自信。
2、立體綜合性。口譯是一種綜合運用視、聽、說,讀、寫等知識和技能的語言操作活動。譯員必須具有觀察捕捉說話者的臉部表情、手勢體姿、情緒變化等非語言因素的能力;能夠耳聽會意各種帶地方口音以及不同語速的話語的能力;能用母語和外語進行流利而達意地表達能力;在口譯過程中能進行快速筆記、快速理解的能力。口譯屬一種立體式、交叉型的信息傳播方式。
3、內容的繁雜性。譯員的口譯范圍沒有限界,內容可以上至天文,下及地理,無所不涉,無所不包,繁雜無限。口譯的服務對象是各界人士,來自各個階層、各行各業,有著不同的教育文化背景,在交際過程中他們會有意無意地將自己所熟悉的專業知識表達出來,這是譯員無法回避的現實。譯員必須是一名通曉百事的雜家。
4、個體操作性。譯員屬單一的個體工作者,其勞動具有很強的獨立操作性。口譯需要當場、即時完成,譯員通常聽到的是只講一次、不再重復的話語,他在正確理解的同時必須立即獨立地進行一次性的翻譯。通常譯員在整個口譯過程中基本上是孤立無援的。譯員必須隨時獨立處理可能碰到的任何問題。在口譯過程中,一般情況下譯員受時間的限制不可能查詢工具書或有關參考資料,不能在現場向任何專家、學者請教,也不能頻頻打斷說話者,要求對方重復自己所講的內容,解釋其中的難點。
5、跨文化交際性。口譯作為一種跨文化交際活動,不是從原旬到譯旬的譯碼,而是接收原句后必須經過信息概念轉化,才能以譯語表達原語的意思。口譯的模式由三大塊組成,左邊是原語輸入,右邊是譯語輸出,中間連接左右兩邊的是信息概念轉換。
三口譯的原則和教學方法
口譯教學目的為培養具有雙語轉換能力的合格的譯員。鮑川運(2004)認為有四個標準可用來評判譯員質量,即意思準確(Meaning)、條理清楚(clarity)、選詞恰當(Diction)和表達得體(Presentatlon)。這就要求口譯員不但要掌握相關的口譯知識和口譯技巧,還要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法國著名口譯學家賽萊斯科維奇指出,口譯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口譯技能意識,應以技能訓練為主,語言訓練為輔(劉和平1994)。口譯技巧和技能包括培養和訓練學生的即席反應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聽力理解能力和短時記憶能力,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梅德明(2003)認為一個人的口譯能力不完壘等同于語言水平加翻譯技巧,而是現代社會跨語言交際活動中譯員的雙語能力、翻譯技巧和個人翻譯素質的綜合體現。因而在教學實踐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使學生深諳跨文化交流時應遵守的國際準則和國際慣例。根據以上對口譯特點的分析和口譯原則的探討,筆者將結合自己的研究和實踐,針對口譯教學方法分述如下。
1、心理承受和即席反應能力訓練。
口譯工作本身的特殊性決定了從事口譯的人員除必須要有扎實的基本功外,還需要有過硬的心理素質。在通過各種多樣化的授課形式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外,場景式的訓練則不失為讓學生體驗在壓力下訓練口譯能力的另一方“良藥”,如此刺激使其感知力敏銳、思維括躍、想象豐富,發揮出學生的智力和主觀能動性,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習效率,切『練邏輯思維和應變能力。很多學生在有足夠筆記的情況下,句子卻始終翻譯不出來,間或有明顯關鍵詞搭配錯誤的情況,甚是遺憾。去除緊張和欠缺語法知識的因素以外,這種問題很大程度上出在學員缺乏一定的應變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基于這種考慮,在教學中要經常讓學生做諸如:斷詞組句、語句轉述的訓練,以期轉換學生固有的“一個蘿卜一個坑”思想,鼓勵學生一詞多譯,一句多譯,同時讓學生養成一種變通難句靈活搭配的習慣,不至于在關鍵時候“死機”。
2、聽力理解和短時記憶能力訓練。
由于口譯在短時間內經歷三個轉換過程:從原語的語言符號到內容的轉換一一即理解(Comprehension){從內容到記憶的轉換——即記憶(Memorizmg)I從記憶到表達的轉換一一即用譯語表達原語意思(Reformulation),因而在日常的口譯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視、聽、說、讀、寫的綜合性語言操作能力。口譯的最初過程是從聽開始,然后大腦進行解碼。因而第一階段的聽力理解過程至關重要。心理學家研究人的短期記憶只能保持20-30秒,而在口譯過程中,譯員要翻譯長達幾秒到十幾分鐘的內容,因此要注重學生的聽力訓練,苦練基本功。平時堅持收聽收看英語廣播、新聞、電影、電視等,注意收聽不同英語口音的錄音材料,同時課堂上進行短期記憶的訓練包括對原語的復述、概括大意、形象記憶、邏輯記憶、連鎖記憶、描述等;還要訓練學生會作筆記以幫助記憶。口譯筆記切忌求全,用簡單的字、詞或符號將講話的要點用極快的速度記錄下來,達到提示翻譯的目的;可以使用大量常見的省略語和簡單的速記符號。筆記技能形成的關鍵環節是模擬臨場訓練。筆記的課堂教學應避免大段的理論講解,而應強調模擬臨場,讓學生在課堂教學的有限時間里多做仿真練習。在仿真練習中,教師可穿插講解并示范口譯筆記基本方法,筆記常用的符號、略語和記錄格式等。
3、表達和跨文化交際能力訓練。
語言能力是應用技能訓練開展的前提,而對于口譯來說,理解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更是語言能力的一個重要體現。這一環節開展的得當與否也直接影響到以后的技能訓練。這一環節訓練的側重點在于對于學員在文章理解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上。可以通過多類型(如介紹言語類、演講言語類、禮儀言語類等)材料的翻譯及閱讀理解和綜合復述(如根據原文轉述、定題自述等)來訓練學員掌握在不同語言環境下的語言結構與詞匯的特點。此環節筆者認為適宜在口譯專業課程正式開始前的半個學期開始,在授課過程中,對必要的語言表達方式、結構、各種語言難點等進行操練都是適宜的,兼可幫助學生獲得許多主題知識。
古德諾夫在《文化人類學與語言學》中是這樣論述語言和文化的關系:“一個社會的語言是該社會的文化的一面,語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體的關系,語言作為文化的組成部分,其特征表現在:它是學習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在學習和運用語言的過程中獲得整個文化。”(許永梅2008)因此在口譯教學中應該重視學生社會文化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在日常教學中應適時地融入稱呼、介紹、寒暄、問候、訪問、宴請、送禮、告別、聚會、交友等文化因素的講解,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不僅要注意語言形式的正確性,還要重視語言運用的恰當性。以及熟悉這門語言的文化背景,理解這種語言的高雅,注重運用俚語、詼諧、夸張、婉轉等修飾方法,注重文化差異在不同語域中的表現。
在掌握一定的口譯知識和口譯技巧的基礎上,應培養學生掌握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的知識。學生要力求博覽群書,擁有廣博的知識,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名“雜家”。課堂教學中,教師還應著重加強學生的自身素質修養的培養。口譯員作為國際間文化交流的使者,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待人接物應該遵循國際間的規則,如保密、公正、按時、準確、尊重客戶、公平交易等。
[論文摘 要]口譯在商務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以商務英語口譯為研究方向,著重闡述了口譯的分類和特點,圍繞口譯過程中經常出現的一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策略和技巧,同時指出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專業口譯人員所必須具備的各項素質。
隨著社會的發展,對外交流的日益增強,國際商業合作越來越頻繁,口譯也越來越重要。各高校的專業課程中口譯成了必修科目,商務英語專業中的口譯教學就成了必需,它越來越多的被人們認識和了解。為了讓大家能夠更清楚的了解口譯這門課程,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來談談商務英語口譯的分類,以及每種口譯的技巧和需要注意的事項。
一、口譯的分類和特點
1.視譯(sight interpretation)。視譯是指譯員拿著講話人的講稿,一邊聽發言、一邊看原稿、同時進行口譯。內容一般是事先準備好的講稿或文件。這種口譯通常保密性較高,譯員事先不知道內容,往往只有在譯前幾分鐘才能拿到譯稿。口譯前可以用很短的時間對原文通讀一遍,了解發言的主要內容,并對相關語言點和專業難點做“譯前準備”。另外,在口譯時一定要跟說話人同步,尤其要注意說話人在講話過程中插入的稿子中沒有的內容。
2.接續口譯(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這是一種為演講者以句子或段落為單位傳遞信息的單向口譯方式。接續口譯用于多種場合,如演講、祝詞、授課、商務會議、新聞會等。演講者需要完整地表達信息,所以往往連貫發言,停頓較少。這種口譯要求譯員一段一段地翻譯,在講話人的自然停頓間隙,將信息一組接一組地傳達給聽眾。譯員在接到這種口譯任務時,事先跟講話人溝通,有利于口譯的順利完成。
3.交替口譯(alternating interpretation)。交替口譯即譯員同時以兩種語言為操不同語言的交際雙方進行輪回交替口譯。這種口譯應用場合非常廣,比較常見的出現在商務談判、商務會議和宴會上,有一定的難度。
4.耳語口譯(whispering interpretation),也稱“咬耳朵”翻譯。耳語口譯就是將一方的講話內容用耳語方式輕輕傳譯給另一方。這種口譯一般在外賓觀看文藝演出,或者是沒有語音設備的會議上采用,聽眾往往是個人,而不是群體,對象往往是外賓、國家元首或高級官員。譯員需要把會議上聽到的話,或者文藝演出中的場景等小聲地譯給身邊的一兩個人聽。耳語翻譯一般需要譯員對原講話有高度的壓縮與概括,而且聲音不能太大,以免影響到附近的人。
5.同聲傳譯(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這是口譯中最難的,也是境界最高的一種。譯員在不打斷講話者演講情況下,幾乎是同步的不停頓地將其講話內容傳譯給聽眾。同聲傳譯要求譯員在講話人開始說話5秒鐘后必須要開始翻譯,并且幾乎是沒有停頓的。由于其難度比較大,不確定因素比較多,因此要做充分的準備,并且對于一些細節問題一定要注意。
二、商務英語口譯課堂教學難點及要求
鑒于口譯的性質和特點,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和課外的實踐也與其他科目不同。它既要求學生精通英語和漢語這兩種語言,又要求學生具有相當強的語言比表達能力。它要求學生既具有較強的聽力水平,又必須有聽懂各種口音的能力。
首先,訓練學生的聽力,使他們必須具備較強的英語聽力,特別是能領會發言人用非譯員母語所提出的商業問題和發表的經濟觀點,同時要求學生不但應熟悉該語言的淵源、歷史、使用習慣,而且必須有語言的寬容,能聽懂各種口音。就英語而言,不但有英國英語和美國英語,還有加拿大英語和澳大利亞英語,以及非洲英語和南亞英語等等。他們各有各的發音特點和特殊用詞,特別是有些說法和詞匯,在各種英語中有著各種不同的含義。
其次,專業術語掌握要求。要求學生應當掌握一些特定的表達方法,比如一些中國特有的詞匯,如“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為“one central task and two basic points”等等。在漢譯英時,如果找不到對應的英語單詞或詞組時,往往可以用短語來代替,如:“福地”可譯成“a place that is believed to bring good luck”,“天時、地利、人和”譯成“doing the right business with the right people in the right place at the right time...”,留意某些說法的變化趨勢,如“Fortune”雜志,原來都譯成《幸福》,而現在已被譯成了《財富》。
三、合格的商務英語專業口譯人員必須具備的素質
1.語言基本功要求。口譯工作者首先要具備的條件就是有扎實的目標語和本族語的口語和聽力的基本功。尤其是漢語一定要學好。很多同學不注重漢語的學習,到了考試或者工作的時候會出現很多問題,無論英語還是漢語都有不同的文體,不同的文體具有不同的文體特點。口譯員必須熟悉英漢各種文體類別征,才能在英漢語言轉換中順應原文,做到量體裁衣,使譯文的文體與原文的文體互相適應。
2.筆記。口譯筆記是輔助記憶的手段,它的作用在于彌補記憶的不足。記筆記一定要遵從“大腦記憶為主,筆記為輔”的基本原則。在聽譯過程中用簡單的文字或符號記下講話內容中能刺激記憶的關鍵詞,掌握內容的前因后果、上下文的邏輯關系。同時,數字、地點、人名也容易一聽就忘,所以也要及時記下這些必要的東西。
(1)使用箭頭符號做筆記。比如:表示“上升、快速上升、快速發展、快速上漲”等,表示“下降、減少、急劇下降、急速下跌”等;↗表示“緩慢上升,緩慢發展、緩慢上漲”等。
(2)使用數學符號做筆記。比如:+表示“加,增加,此外,另外,又加之”;-表示“減少,減”;>表示“多于,大于,強于”;
(3)縮寫。比如:U.S.A.(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gov(government),edu(education)等,“問題”為“?”,“WB”為“世界銀行”。
(4)記錄數字。比如:t表示thousand,m表示million,b表示 billion,1st表示first等。如:391,256,688,123可記為3h9lb,2h56m,5h88t,1h23。
(5)自己創造符號。
3.使用翻譯技巧
(1)層層拆譯法。翻譯過程中,經常有幾個從句或者幾個形容詞和介詞詞組結合起來的較為復雜的句子。對此,應采取層層分解的辦法,將長句分解。比如:China will convert large and medium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to standard corporation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clearly established ownership, well defined poser and responsibility, separation of enterprise from administration,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so that they will become corporate entities and competitors adaptable to the market. 譯為:中國將按照“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要求,對國有大中型企業實行規范的公司制改革,使其成為適應市場的法人實體和競爭主體。
(2)分合變序法。對于長句,不能遵循原文的順序,而要重新進行調整,并根據情況分解合并。如:I was all the more delighted when, as a result of the initiative of your Government, it proved possible to realize the visit so quickly. 譯文:由于貴國政府的提議,才能這樣快地實現訪問,這使我感到特別高興。
(3)詞性轉換法。翻譯過程中,詞性不能完全保持形式上的對等,要在必要和適當的時候靈活變通,增加譯文的可讀性。名詞和形容詞、動詞和名詞、形容詞和副詞、動詞和形容詞之間的互相轉換等。如:But this pragmatic use of psychology is not what psycho historians intend. 此例中 intend 是動詞,如果作為動詞譯成中文就不符合漢語的習慣,利用詞性轉換的方法,將其譯為名詞可以了。此句可譯為:但是,這種心理學的實際應用并不是心理歷史學家們的意旨。
(4)糅合省略法。在并列結構較多的場合,同義詞語沒必要一一譯出,而應該采取整合覆蓋的辦法,使譯文簡單明了,節奏鮮明。
(5)增減重復法。要突出結構的嚴謹和節奏的完美,口譯中,有必要對有些內容在正確理解的基礎上予以增加、重復或刪減。
口譯是一種語言技能,商務英語口譯更是有專業知識的語言技能,口譯人員必須在反復練習的基礎上,發展一套適合自己特點的筆記系統和語言特點,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并通過靈活的翻譯技巧提高口譯質量。
關鍵詞:英語倍數; 漢語倍數; 表達方式; 理解和口譯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6)03-129-002
人類生活一刻也離不開數字。在口譯實踐中,無論是商務談判還是業務洽談,無論會議口譯還是外交口譯,無論交替傳譯還是同聲傳譯,數字表達可謂隨處可見,而數字口譯一直是制約口譯員的瓶頸。所以,數字口譯是口譯學習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口譯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教師把數字口譯教學的重點放在了英漢大數字的互譯,也就是超過四位數的英漢數字的口譯技巧和訓練上。其實,英漢倍數表達也存在較大差異,也是口譯學習的一個難點。
一、英漢倍數增減表達差異及根源
英語倍數的表達方式有多種結構。關于英語倍數的理解和翻譯學者們做過不少研究,研究的重點多放在對于結構①“A is N times as large (或adj.原形)as B.”和結構②“A is N times larger (或adj.比較級) than B.”是否同義。對于這兩個結構的理解和翻譯,任開興(2002)和李長生(2003)分別在《對英語倍數中一種結構的理解與翻譯》和《走出英語倍數理解與翻譯的誤區》兩篇論文中進行了詳細的論述。論述的結論為:這兩種結構意思完全相同,都應該翻譯為漢語的“A的大小是B的N倍(包含基礎倍數)。”或者“A比B大N-1倍(不包含基礎倍數)。”
長期以來,英語學習者都會把結構②“A is N times larger (或adj.比較級) than B.”翻譯成“A比B大N倍。”為什么在英語倍數理解中會產生這樣的誤解,蔣華應(2009)在《中西思維差異在倍數翻譯中的體現》一文中也對此作出了詳細的闡述,從該論文給出的例句和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英語在表達倍數關系時,無論是什么句型都包括基礎倍數本身在內,因而都是凈增或凈減N-1倍的意思,而不是凈增或凈減N倍。“大幾倍”和“是幾倍”的區別,以及“增加到幾倍”和“增加(了)幾倍”的區別都是中文概念,英文里沒有這種思維方式”。因此,倍數翻譯產生誤譯的主要根源在于中西思維方式的差異。
除了上述差異外,英漢倍數表達的另一個不同在于:在英語中,倍數既可以表示增加倍數也可以表示減少的倍數,例如“increase N times / N-fold”或者“decrease N times / N-fold”。漢語則不同,漢語表示減少的時候,不能說“減少了多少倍”,只能說“減少了幾分之幾”或者“減少了百分之幾”,也就是漢語表示數量減少不能使用倍數概念,只能用分數、百分數或具體數值。
二、英語倍數表達及口譯
(一)表示倍數對比
當A比B大時,即A是B的整數N倍,有以下幾種句型表達同一個意思:
當A比B小時,即A是B的1/N(相當于B是A的N倍),用以下句型來表示:
例:The hydrogen atom is near1y l6 times as light as the oxygen atom.
氫原子的重量約為氧原子的1/16(即比氧原子約輕15/16)。
例:This sort of membrane is twice thinner than ordinary paper.
這種薄膜比普通紙張要薄一半(即是普通紙厚度的1/2)。
(二)表示倍數增加
英語中表示倍數增加的結構有四種形式,分別為:
1.increase+倍數
因為英語中沒有基礎倍數的概念,所以以上四句的翻譯都是“增加到N倍”或者“增加了N-1倍”。在這類句型中increase 常被raise, grow, go/step up, multiply等詞所替代。有時動詞increase 后接介詞to或by,再加倍數,這個介詞無實意,后接by并不表示凈增數。To和by 都等于to the extent of,表示增加到了一個程度。
例:The production of integrated circuits has been increased to three times as compared with last year. 集成電路的產量比去年增加了兩倍。(或:集成電路的產量增加到去年的三倍。)
例:The output of chemical fertilizer has been raised five times as against l986.化肥產量比1986年增加了四倍。(或:化肥產量增加到1986年的五倍。)
例:That can increase metabolic rates by two or three times. 那可使代謝率提高到原來的2倍或3倍(即提高1倍或2倍)。
例:The drain voltage has been increased by a factor of four. 漏電壓增加了3倍(即增加到原來的4倍)。
2.There be 句型表示倍數增加
通常句型“There is a N times / N-fold increase(growth)…”應譯為“增加到N倍”或者“增加N-1倍”。例句:
這個句型還有其他一些形式:比如:A record high increase in value of four times was reported. 據報道,價值破記錄地增長了3倍。
3.double,treble,quadruple表示倍數,其意思分別為增加1倍或翻一番、增加2倍、增加3倍或翻兩番
例:The efficiency of the machines has been more than trebled or quadrupled.這些機器的效率已提高了2倍或3倍多。
4.英語中還有一種用again而不用倍數詞來表示倍數的方法,如:
小結:從上列倍數增加及其翻譯中不難看出,與漢語不同的是,英語在表達倍數比較或倍數增加時,除了不含倍數詞的again句型外,其他句型都包括基礎倍數在內。
(三)表示倍數減小
1.用decrease/reduce等詞表示倍數減少
decrease常被reduce/shorten/go down/slow down等詞替代。
例:Switching time of the new-type transistor is shortened 3 times. 新型晶體管的開關時間縮短了1/3(即縮短到2/3)。
例:When the voltage is stepped up by ten times, the strength of the current is stepped down by ten times. 電壓升高9倍,電流強度便降低9/10(即90%)。
例:The equipment reduced the error probability by a factor of 5. 該設備誤差概率降低了4/5。
2.句型There is a N-fold decrease/reduction…表示減少
該句型應譯為:減至1/N [或:減少(N-1)/N]。這個句型還有其它一些形式:
例:A rapid decrease by a factor of 7 was observed.發現迅速減少到1/7。
例:The principal advantage of the products is a two-fold reduction in weight. 這些產品的主要優點是重量減輕了1/2。
三、英漢倍數口譯技巧
1.英譯漢時
英譯漢倍數關系,當譯為不包含基礎倍數的漢語句式時,須在原文的倍數上減1,成為N-1。譯為包含基礎倍數的漢語句式時,須保持原倍數不變。
例:The speed of sound in water is about 4 times as great as in air.
譯文:水中的聲速比空氣中大3倍(3不包含基礎倍數)。
或:水中的聲速約為空氣中的4倍(4包含基礎倍數)。即:水中的聲速4倍于空氣中的聲速。
2.漢譯英時
漢語不包含基礎倍數時,英譯時須在原文的倍數上加1,成為N+1。漢語包含基礎倍數時,英譯時保持原倍數不變。
例:它的利潤增長速度比一般公司快四倍。
譯文:Its profits are raising five times faster than the average company.
例:它的利潤增長速度是一般公司的四倍。
譯文:Its profits are raising four times faster than the average company.
四、總結
英漢倍數表達有較大差異,主要表現在:(1)英語倍數除again句型外,都包括基礎倍數,漢語倍數有時包含基礎倍數,有時不包含基礎倍數。(2)英語的倍數既可以表示倍數的對比,也可以表示倍數的增加或減少。漢語的倍數可以表示倍數的對比和成倍增加,表示減少時通常用小數或者百分數。以上兩點可謂英漢倍數口譯的兩條基本原則,對理解英漢倍數表達的差異起了重要的作用。英漢倍數表達差異的根源在于中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英漢數字口譯是口譯教學的一大難點,數字口譯中的倍數翻譯也會經常出現誤解和誤譯。因此,口譯教學中的數字翻譯訓練應該增加倍數翻譯的講解,并針對其中的難點和重點在課堂上設置相應的訓練和練習。
基金項目:本文為山東工商學院青年基金項目:釋意理論指導下的口譯策略及口譯教學研究(項目編號2014QN015)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蔣華應、劉春志.中西思維差異在倍數翻譯中的體現[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9(1)
[2]李長生.走出英語倍數理解與翻譯的誤區[J]南京大學學報,2003(5)
[3]李洪偉.倍增關系“N+times+比較級”漢譯探究[J]中國科技翻譯,2011(2)
[4]任開興.對英語倍數中一種結構的理解與翻譯[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2(1)
2014年4月自學考試的秘訣!點擊免費查看>>
專業
層次
學制
主要課程
音樂教育
專科
兩年
大學語文、基礎樂理、視唱練耳、基礎聲樂、基礎和聲、合唱與指揮基礎、基礎鋼琴、藝術概論、民族民間音樂、音樂欣賞、中學音樂教學法、計算機應用基礎、計算機應用基礎實踐、基礎鋼琴實踐、基礎聲樂實踐、
本科
兩年
英語(二)、中外音樂史、中外音樂欣賞、和聲學、音樂作品分析、歌曲寫作、音樂教育學、音樂美學、簡明配器法、歌曲鋼琴伴奏、聲樂實踐、歌曲鋼琴伴奏、聲樂實踐、歌曲鋼琴伴奏實踐、視唱練耳實踐、畢業論文
經濟法
專科
兩年
大學語文、法理學、憲法學、民法學、民事訴訟法學、公司法、經濟法概論、刑法學、合同法、稅法、國際經濟法概論、勞動法、計算機基礎、人力資源管理
本科
兩年
英語(二)、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學、國家賠償法、經濟法學原理、企業與公司法、行政法學、勞動法、金融法概論、房地產法、環境法學、稅法原理、行政訴訟法、財務管理學(輔修)
市場營銷專科兩年政治經濟學(財經類)、高等數學(一)、基礎會計學、經濟法概論(財經類)、大學語文(專)、國民經濟統計概論、消費心理學、談判與推銷技巧、企業管理概論、公共關系學、廣告學(一)、市場營銷學、市場調查與預測、計算機應用基礎(含實踐)
本科兩年英語(二)、高等數學(二)、市場營銷策劃、金融理論與實務、商品流通概論、消費經濟學、國際商務談判、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企業會計學、國際市場營銷學、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含實踐)
公共關系本科兩年人際關系學、公共關系口才、現代談判學、公共關系案例、國際公共關系、公關政策、企業文化、創新思維理論與方法、領導科學、人力資源管理(一)、現代資源管理(一)、廣告運作策略
行政管理專科兩年大學語文(專)、政治學概論、法學概論、現代管理學、行政管理學、市政學、人力資源管理(一)、公文寫作與處理、管理心理學、公共關系學、社會研究方法、秘書工作 、計算機應用基礎(含實踐)
本科兩年英語(二)、當代中國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領導科學、國家公務員制度、行政組織理論、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一)、社會學概論、中國行政史、中國文化概論、普通邏輯、財務管理學、秘書學概論、企業管理概論
漢語言
文學
專科
兩年
文學概論、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一、二)、外國文學作品選、現代漢語、古代漢語、寫作等
本科
兩年
美學、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國古代文學史(一、二)、外國文學史、語言學概論、英語(二)、兩門選修課、畢業論文
涉外秘書學
專科
兩年
英語(一)、大學語文(專)、公共關系、外國秘書工作概況、涉外秘書實務、涉外法概要、
本科
兩年
英語(二)、中外文學作品導讀、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經濟法概論、秘書語言研究、公關禮儀、交際語言學、國際商務談判、中外秘書比較、口譯與聽力等
對外漢語
本科
兩年
現代漢語、實用英語、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外國文化概論、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英語表達與溝通(實踐環節)畢業論文等
英語翻譯
專科
兩年
英語寫作基礎、綜合英語(一二)、英語閱讀(一)、英語國家概況、英語筆譯基礎、初級英語筆譯、初級英語口譯、英語聽力
本科
兩年
中級筆譯、高級筆譯、中級口譯、同聲傳譯、英漢語言文化比較、第二外語(日 / 法)、高級英語、英美文學選讀、畢業論文
日語
專科
兩年
基礎日語(一二)、日語語法、日本國概況、日語閱讀(一二)、經貿日語、日語聽力、日語口語
本科
兩年
高級日語(一二)、日語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學選讀、日漢翻譯、第二外語(英/法)、現代漢語、計算機應用基礎、日語口譯與聽力、畢業論文
英語
專科
兩年
綜合英語(一二)、英語閱讀(一二)、英語寫作基礎、英語國家概況、英語聽力,口語等
本科
兩年
英語寫作、高級英語、英美文學選讀、英語翻譯、經貿知識英語、口譯與聽力、二外(日語)等
外貿英語
專科
兩年
綜合英語(一二)、英語閱讀(一)、英語寫作基礎、英語國家概況、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英語聽力、口語、外貿英語閱讀等
本科
兩年
英語寫作、高級英語、英美文學選讀、英語翻譯、經貿知識英語、外貿口譯與聽力、二外(日語)等
公共事業
管理
專科
兩年
計算機應用基礎、公共事業管理概論、社會學概論、管理學原理、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公共關系、社會調查與方法、行政管理學、文教事業管理、計劃生育管理、秘書學概論、計算機應用基礎(實踐)等
本科
兩年
英語(二)、公共管理學、公共政策、公共事業管理、公共經濟學、非政府組織管理、行政法學、人力資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統、畢業論文等
工商企業
管理
專科
兩年
計算機應用基礎、基礎會計學、經濟法概論、國民經濟統計概論、企業管理概論、生產與作業管理、市場營銷學、中國稅制、企業會計學、人力資源管理、企業經濟法(輔修)、民法學(輔修);
本科
兩年
英語(二)、高等數學、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國際貿易管理與實務、管理學原理、財務管理、金融理論與實務、企業經營戰略、組織行為學、質量原理、企業管理咨詢、合同法(輔修)、行政法學(輔修)。
國際貿易
專科
兩年
高等數學、法律基礎、計算機應用基礎、英語、國際貿易實務、國際金融、國際商法、中國對外貿易、WTO知識概論、市場營銷學等
本科
兩年
國際市場營銷學、世界市場行情、國際商務談判、企業會計學、國際運輸與保險、西方經濟學、外國經貿知識選讀、涉外經濟法、經貿知識英語等
金融管理
專科
兩年
證券投資分析、保險學原理、銀行會計學、商業銀行業務與管理、貨幣銀行學、財政學、經濟法概論、基礎會計學、管理學原理等
本科
兩年
管理會計實務、國際財務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語(二)、電子商務概論、組織行為學、風險管理、高級財務管理、審計學、政府政策與經濟學等
會計(電算化)
專科
兩年
英語(一)、大學語文、高等數學(一)、基礎會計學、國民經濟統計概論、數據庫及應用、財政與金融、會計電算化、成本會計、財務管理學、計算機應用基礎、經濟法概論(財經類)
本科
兩年
高等數學(二)、、英語(二)、數據結構、審計學、管理學原理、通用財務軟件、計算機網絡基礎、財務報表分析(一)、金融理論與實務、高級財務軟件、操作系統。加考課程:會計電算化、財務管理學、成本會計、基礎會計學、政治經濟學(財經類)
人力資源
管理
專科
兩年
管理學原理、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管理學、人力資源經濟學、企業勞動工資管理、勞動就業論、社會保障、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公共關系學、應用文寫作等
本科
兩年
企業戰略管理、人力資源戰略與規劃、人力資源培訓、人事測評理論與方法、人力資源薪酬管理、績效管理、人力資源開發管理理論與策略、管理信息系統等
文化事業
管理
專科
兩年
英語(一)、寫作、中國文化概論、文化管理學、文化行政學、文化政策與法規、文化經濟學、文化策劃與營銷、藝術概論、社會學概論、民間文學、計算機
文化產業
本科
兩年
英語(二)、中國文化導論、文化產業與管理、文化產業創意與策劃、文化市場與營銷、外國文化導論、媒介經營與管理、文化服務與貿易
經濟信息
管理
專科
兩年
高等數學、計算機網絡基礎、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軟件基礎、計算機組成原理、經濟信息導論、計算機信息基礎、信息經濟學等
本科
兩年
英語(二)、應用數學、中級財務會計、計算機網絡技術、社會研究方法、網絡經濟與企業管理、數據庫及應用、電子商務概論、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應用數理統計、經濟預測方法。
游戲軟件
開發技術
專科
兩年
英語(一)、高等數學、計算機游戲概論、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游戲作品賞析、計算機網絡技術、游戲軟件開發基礎、市場營銷、動畫設計基礎等
本科
兩年
英語(二)、游戲創意與設計概論、可視化程序設計、藝術設計基礎、多媒體應用技術、DirectX、Java語言程序設計、游戲開發流程與引擎原理、游戲架構導論、軟件工程、游戲心理學等
電子商務
專科
兩年
電子商務英語、經濟學(二)、計算機與網絡技術基礎、市場營銷(三)、基礎會計學、市場信息學、國際貿易實務(三)、電子商務概論、商務交流(二)、網頁設計與制作、互聯網軟件應用與開發、電子商務案例分析、綜合作業
本科
兩年
英語(二)、數量方法(二)、電子商務法概論、電子商務與金融、電子商務網站設計原理、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互聯網數據庫、網絡營銷與策劃、電子商務安全導論、網絡經濟與企業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術
教育
本科
兩年
英語(二)、物理(工)、數據庫原理、數據結構、計算機網絡與通信、計算機系統結構、軟件工程、數值分析、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計算機輔助教育、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數字邏輯、中學信息技術教學與實踐研究
計算機
及應用
專科
兩年
大學語文、高等數學、英語(一)、模擬電路與數字電路、計算機應用技術、匯編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導論、計算機組成原理、微型計算機及其接口技術、高級語言程序設計(一)、操作系統概論、數據庫及其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
本科
兩年
英語(二)、高等數學、物理(工)、離散數學、操作系統、數據結構、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軟件工程、數據庫原理、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網絡與通信
電子政務
專科
兩年
行政管理學、公文寫作與處理、公共事業管理、行政法學、經濟管理概論、辦公自動化原理及應用、政府信息資源管理、電子政務概論、管理信息系統、計算機應用技術
本科
兩年
專業
層次
學制
主要課程
音樂教育
專科
兩年
大學語文、基礎樂理、視唱練耳、基礎聲樂、基礎和聲、合唱與指揮基礎、基礎鋼琴、藝術概論、民族民間音樂、音樂欣賞、中學音樂教學法、計算機應用基礎、計算機應用基礎實踐、基礎鋼琴實踐、基礎聲樂實踐、
本科
兩年
英語(二)、中外音樂史、中外音樂欣賞、和聲學、音樂作品分析、歌曲寫作、音樂教育學、音樂美學、簡明配器法、歌曲鋼琴伴奏、聲樂實踐、歌曲鋼琴伴奏、聲樂實踐、歌曲鋼琴伴奏實踐、視唱練耳實踐、畢業論文
經濟法
專科
兩年
大學語文、法理學、憲法學、民法學、民事訴訟法學、公司法、經濟法概論、刑法學、合同法、稅法、國際經濟法概論、勞動法、計算機基礎、人力資源管理
本科
兩年
英語(二)、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學、國家賠償法、經濟法學原理、企業與公司法、行政法學、勞動法、金融法概論、房地產法、環境法學、稅法原理、行政訴訟法、財務管理學(輔修)
市場營銷 專科 兩年 政治經濟學(財經類)、高等數學(一)、基礎會計學、經濟法概論(財經類)、大學語文(專)、國民經濟統計概論、消費心理學、談判與推銷技巧、企業管理概論、公共關系學、廣告學(一)、市場營銷學、市場調查與預測、計算機應用基礎(含實踐)
本科 兩年 英語(二)、高等數學(二)、市場營銷策劃、金融理論與實務、商品流通概論、消費經濟學、國際商務談判、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企業會計學、國際市場營銷學、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含實踐)
公共關系 本科 兩年 人際關系學、公共關系口才、現代談判學、公共關系案例、國際公共關系、公關政策、企業文化、創新思維理論與方法、領導科學、人力資源管理(一)、現代資源管理(一)、廣告運作策略
行政管理 專科 兩年 大學語文(專)、政治學概論、法學概論、現代管理學、行政管理學、市政學、人力資源管理(一)、公文寫作與處理、管理心理學、公共關系學、社會研究方法、秘書工作 、計算機應用基礎(含實踐)
本科 兩年 英語(二)、當代中國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領導科學、國家公務員制度、行政組織理論、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一)、社會學概論、中國行政史、中國文化概論、普通邏輯、財務管理學、秘書學概論、企業管理概論
漢語言
文學
專科
兩年
文學概論、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一、二)、外國文學作品選、現代漢語、古代漢語、寫作等
本科
兩年
美學、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國古代文學史(一、二)、外國文學史、語言學概論、英語(二)、兩門選修課、畢業論文
涉外秘書學
專科
兩年
英語(一)、大學語文(專)、公共關系、外國秘書工作概況、涉外秘書實務、涉外法概要、
本科
兩年
英語(二)、中外文學作品導讀、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經濟法概論、秘書語言研究、公關禮儀、交際語言學、國際商務談判、中外秘書比較、口譯與聽力等
對外漢語
本科
兩年
現代漢語、實用英語、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外國文化概論、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英語表達與溝通(實踐環節)畢業論文等
英語翻譯
專科
兩年
英語寫作基礎、綜合英語(一二)、英語閱讀(一)、英語國家概況、英語筆譯基礎、初級英語筆譯、初級英語口譯、英語聽力
本科
兩年
中級筆譯、高級筆譯、中級口譯、同聲傳譯、英漢語言文化比較、第二外語(日 / 法)、高級英語、英美文學選讀、畢業論文
日語
專科
兩年
基礎日語(一二)、日語語法、日本國概況、日語閱讀(一二)、經貿日語、日語聽力、日語口語
本科
兩年
高級日語(一二)、日語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學選讀、日漢翻譯、第二外語(英/法)、現代漢語、計算機應用基礎、日語口譯與聽力、畢業論文
英語
專科
兩年
綜合英語(一二)、英語閱讀(一二)、英語寫作基礎、英語國家概況、英語聽力,口語等
本科
兩年
英語寫作、高級英語、英美文學選讀、英語翻譯、經貿知識英語、口譯與聽力、二外(日語)等
外貿英語
專科
兩年
綜合英語(一二)、英語閱讀(一)、英語寫作基礎、英語國家概況、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英語聽力、口語、外貿英語閱讀等
本科
兩年
英語寫作、高級英語、英美文學選讀、英語翻譯、經貿知識英語、外貿口譯與聽力、二外(日語)等
公共事業
管理
專科
兩年
計算機應用基礎、公共事業管理概論、社會學概論、管理學原理、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公共關系、社會調查與方法、行政管理學、文教事業管理、計劃生育管理、秘書學概論、計算機應用基礎(實踐)等
本科
兩年
英語(二)、公共管理學、公共政策、公共事業管理、公共經濟學、非政府組織管理、行政法學、人力資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統、畢業論文等
工商企業
管理
專科
兩年
計算機應用基礎、基礎會計學、經濟法概論、國民經濟統計概論、企業管理概論、生產與作業管理、市場營銷學、中國稅制、企業會計學、人力資源管理、企業經濟法(輔修)、民法學(輔修);
本科
兩年
英語(二)、高等數學、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國際貿易管理與實務、管理學原理、財務管理、金融理論與實務、企業經營戰略、組織行為學、質量原理、企業管理咨詢、合同法(輔修)、行政法學(輔修)。
國際貿易
專科
兩年
高等數學、法律基礎、計算機應用基礎、英語、國際貿易實務、國際金融、國際商法、中國對外貿易、WTO知識概論、市場營銷學等
本科
兩年
國際市場營銷學、世界市場行情、國際商務談判、企業會計學、國際運輸與保險、西方經濟學、外國經貿知識選讀、涉外經濟法、經貿知識英語等
金融管理
專科
兩年
證券投資分析、保險學原理、銀行會計學、商業銀行業務與管理、貨幣銀行學、財政學、經濟法概論、基礎會計學、管理學原理等
本科
兩年
管理會計實務、國際財務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語(二)、電子商務概論、組織行為學、風險管理、高級財務管理、審計學、政府政策與經濟學等
會計(電算化)
專科
兩年
英語(一)、大學語文、高等數學(一)、基礎會計學、國民經濟統計概論、數據庫及應用、財政與金融、會計電算化、成本會計、財務管理學、計算機應用基礎、經濟法概論(財經類)
本科
兩年
高等數學(二)、、英語(二)、數據結構、審計學、管理學原理、通用財務軟件、計算機網絡基礎、財務報表分析(一)、金融理論與實務、高級財務軟件、操作系統。加考課程:會計電算化、財務管理學、成本會計、基礎會計學、政治經濟學(財經類)
人力資源
管理
專科
兩年
管理學原理、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管理學、人力資源經濟學、企業勞動工資管理、勞動就業論、社會保障、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公共關系學、應用文寫作等
本科
兩年
企業戰略管理、人力資源戰略與規劃、人力資源培訓、人事測評理論與方法、人力資源薪酬管理、績效管理、人力資源開發管理理論與策略、管理信息系統等
文化事業
管理
專科
兩年
英語(一)、寫作、中國文化概論、文化管理學、文化行政學、文化政策與法規、文化經濟學、文化策劃與營銷、藝術概論、社會學概論、民間文學、計算機
文化產業
本科
兩年
英語(二)、中國文化導論、文化產業與管理、文化產業創意與策劃、文化市場與營銷、外國文化導論、媒介經營與管理、文化服務與貿易
經濟信息
管理
專科
兩年
高等數學、計算機網絡基礎、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軟件基礎、計算機組成原理、經濟信息導論、計算機信息基礎、信息經濟學等
本科
兩年
英語(二)、應用數學、中級財務會計、計算機網絡技術、社會研究方法、網絡經濟與企業管理、數據庫及應用、電子商務概論、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應用數理統計、經濟預測方法。
游戲軟件
開發技術
專科
兩年
英語(一)、高等數學、計算機游戲概論、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游戲作品賞析、計算機網絡技術、游戲軟件開發基礎、市場營銷、動畫設計基礎等
本科
兩年
英語(二)、游戲創意與設計概論、可視化程序設計、藝術設計基礎、多媒體應用技術、DirectX、Java語言程序設計、游戲開發流程與引擎原理、游戲架構導論、軟件工程、游戲心理學等
電子商務
專科
兩年
電子商務英語、經濟學(二)、計算機與網絡技術基礎、市場營銷(三)、基礎會計學、市場信息學、國際貿易實務(三)、電子商務概論、商務交流(二)、網頁設計與制作、互聯網軟件應用與開發、電子商務案例分析、綜合作業
本科
兩年
英語(二)、數量方法(二)、電子商務法概論、電子商務與金融、電子商務網站設計原理、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互聯網數據庫、網絡營銷與策劃、電子商務安全導論、網絡經濟與企業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術
教育
本科
兩年
英語(二)、物理(工)、數據庫原理、數據結構、計算機網絡與通信、計算機系統結構、軟件工程、數值分析、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計算機輔助教育、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數字邏輯、中學信息技術教學與實踐研究
計算機
及應用
專科
兩年
大學語文、高等數學、英語(一)、模擬電路與數字電路、計算機應用技術、匯編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導論、計算機組成原理、微型計算機及其接口技術、高級語言程序設計(一)、操作系統概論、數據庫及其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
本科
兩年
英語(二)、高等數學、物理(工)、離散數學、操作系統、數據結構、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軟件工程、數據庫原理、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網絡與通信
電子政務
專科
兩年
行政管理學、公文寫作與處理、公共事業管理、行政法學、經濟管理概論、辦公自動化原理及應用、政府信息資源管理、電子政務概論、管理信息系統、計算機應用技術
本科
兩年
英語(二)、公共管理學、電子政務理論與技術、政府經濟學、信息化理論與實踐、網站建設與管理、計算機網絡與通信、電子政務案例分析、信息與網絡安全管理
關鍵詞:綜述;國內研究;交際法語言測試理論;口譯測試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3-0132-03
隨著中國不斷發展的國際化趨勢,口譯活動日漸頻繁,對合格口譯人員的需求也更多。如何選拔出合格的口譯人員呢?目前國內對口譯人才的選拔科學度仍需更上一層臺階,學術界對口譯測試的研究也明顯不足。口譯測試也是語言測試,因而Bachman交際法語言測試理論對于口譯測試設計具有很大的指導作用,這一方面的研究對于口譯測試理論及口譯人才選拔具有重大的理論及實踐意義。
一、Bachman交際法語言測試體系
1.測試內容――交際語言能力(CLA,communicative language ability)。Bachman[1]認為交際語言能力包括語言知識(language knowledge)、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以及心理生理機制(psyc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三個部分。語言知識包括組織架構能力及語用能力;策略能力指將語言知識與交流者知識結構及交際場合特征結合的能力;心理生理機制指交際時的神經及生理機制。
2.Bachman交際法語言測試理論指導下的測試方法。上述Bachman交際語言能力模型,為交際法語言測試理論指導下的語言測試方法設計提供了依據。交際法語言測試有交際、任務和意義三大原則[2]。第一,交際法語言測試任務的設計具有明確的交際目的。第二,交際法語言測試通過讓受試者完成模擬真實語境中的交際任務測試受試者的語言交際能力。第三,交際法語言測試關注意義,強調創造并解釋意義。Bachman交際法語言測試包含一個為受試模擬語言交際語境的設計,它既考察學生如何使用自身的語法詞匯知識、語用知識和語言外知識,并結合策略能力及心理生理機制來完成交際任務的情況。[3]
二、綜述國內交際法語言測試理論指導口譯測試設計研究
1.相關研究綜述。口譯測試本身也是語言測試,Bachman的語言測試理論理應也可以運用于口譯考試的測試設計。近年來,一些學者嘗試將Bachman語言測試理論與口譯測試結合起來,指導口譯測試設計、評估等方面。廈門大學的陳菁教授在《中國翻譯》2002年第1期上發表的《從Bachman交際法語言測試理論模式看口譯測試中的重要因素》以及在《中國翻譯》2003年第1期上發表的《交際法原則指導下的口譯測試的具體操作》兩篇文章是針對口譯測試的專論。文章以Bachman的交際法語言測試理論為指導,將譯員的口譯交際能力分為知識能力、技能能力、心理能力三部分[4],并制定量化評估表來評判口譯考試中考生的表現[5]。西南大學鄭瑋在借鑒陳菁制定的口譯量化評估表的基礎上,運用Bachman交際法語言測試理論,對口譯測試的內容、形式以及評估三方面進行了梳理,強調了這一理論對上述三方面的重要指導作用。[3]鄧禮紅則撰文針對口譯測試真實性發表看法,并就如何在口譯測試中具體應用真實性原則進行了四個方面的詳述:測試任務的真實性、受試者與測試任務之間的互動的真實性、參與者之間互動的真實性、評分標準及其應用方式的真實性。最后得出在不損害口譯測試總體質量的前提下盡可能提高其真實性的結論。[6]此外,一些研究生論文也選擇將二者相結合,以畢業論文的形式用較長篇幅更為詳細地論述了如何將交際法測試理論運用于口譯測試中。武漢大學研究生彭在碩士論文中試圖采用交際法測試理論探討和研究科學合理的口譯測試模式。文章從交際法理論的角度出發,對三種口譯測試,即北京外國語大學和國家教育部聯合舉辦的口譯水平測試,上海外國語大學舉辦的口譯水平測試和國家人事部推出的口譯資格認證測試進行了整體評估,并就口譯測試設計(形式和內容)以及評估體系提出建議,如對口譯測試進行分級,口筆試相結合等。[7]上海外國語大學研究生戚宇光對人事部二級交傳考試,上海市商務口譯考試和上海市英語高級口譯考試的形式進行詳細的比較研究,并針對現有口譯認證系統的不足提出解決方案。此外,作者還指出譯員應該在測試前有時間做準備工作,以真正使測試能反映應試者水平,而減少不確定因素的影響。[8]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研究生高源在碩士論文中將交際法測試理論運用于指導國際商務談判口譯質量的測試中。文中運用SPSS對22名英語專業三年級本科生的表現進行分析,并試圖提供一個在國際商務談判中衡量口譯質量的標準,最后得出一名合格商務談判口譯員應具備哪些素質的結論。在測試過程中,參照Bachman語言交際能力,盡量創造現實的交際環境,并全面衡量受試譯員的知識能力、技能能力及心理能力三部分。[9]上海外國語大學研究生步益青在碩士論文中從交際角度探討口譯活動,進而根據Bachman交際法語言測試理論,指出測試內容應當與實際語言運用之間保持一定的一致性,即測試的真實性原則探討實際生活中的口譯活動。在文章第四部分中,作者探討了口譯測試設計時應注意的原則:真實性及可行性。文章在分析了目前國內市場上兩類主要口譯測試,全國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和上海外語口譯證書考試的基礎上,試探性提出了一些口譯測試建議。在筆試中,應測試應試者的聽力、閱讀能力以及文化知識。在口試中,不僅要測試應試者口譯,還應測試公眾演講水平。[10]以上為近年來我國口譯測試領域結合Bachman交際法語言測試理論和口譯測試的一些主要研究成果。
2.基于上述研究的思考。對上述成果進行分析反觀,可發現研究者們主要的研究方法是用Bachman交際法語言測試理論檢驗我國國內主要口譯測試,如全國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和上海外語口譯證書考試等,并據此提出口譯測試設計的建議。或從某一點切入,如真實性原則,探討在口譯測試中的具體運用策略。再進一步分析總結,這些研究成果主要從測試原則、測試內容與測試形式三方面提出口譯測試設計建議,總結如下。首先,測試原則方面。Bachman交際法語言測試理論認為衡量一個語言測試的質量在于它的“有用性”(usefulness),包括六個方面:真實性(authenticity)、信度(reliability)、效度(validity)、區分度(discrimination)、可行性(practicability)和反撥/后效作用(backwash)。[11]上述研究成果大多將筆墨放在真實性原則上。徐強[12]指出,真實性是交際語言測試最重要、最具標志性的特征。Bachman從兩個方面定義真實性,分別是情境的真實性(real-life approach)和交際的真實性(interactional/ability approach)。情境的真實性指測試任務與真實語境之間的一致性,而交際的真實性更強調受試與測試任務之間的互動性。[11]將測試真實性原則應用于口譯測試中,則要求保證測試任務與語言實際應用任務盡量保持一致。其次,測試內容方面。Bachman交際法語言測試理論認為語言測試應測試應試者的交際語言能力(CLA)。在設計口譯測試內容時,應兼顧知識與技能,語言能力與非語言能力,測試考生的口譯交際能力(知識、口譯技能、非智力因素)。另外,一些學者也對測試設計的具體要求進行了探討。此外要有不同的口音,這樣使得測試情境接近真實口譯情境。再次,口譯準備在口譯測試過程中也要得到考慮。在對前人研究進行歸納梳理后,筆者認為未來研究可以傾向于對“有用性”幾個組成成分的單個研究上,進一步細化Bachman交際法語言測試理論對口譯測試的指導作用。
我國對口譯測試的研究仍有大幅拓展空間。將Bachman交際法語言測試理論運用于口譯測試設計是研究口譯測試設計的重要且必要的方法。目前我國已有部分研究,但仍有需要努力的地方,如對“有用性”幾個組成成分進行單個研究、利用量化手段分析控制影響因素等。
參考文獻:
[1]Bachman,L F.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2]陳紀梁.試論交際語言測試的理論模式及主要特征[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1,(4):83-85.
[3]鄭瑋.Bachman交際法語言測試理論指導下的口譯測試[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8,(7):140-142.
[4]陳菁.從Bachman交際法語言測試理論模式看口譯測試中的重要因素[J].中國翻譯,2002,(1):51-53.
[5]陳菁.交際法原則指導下的口譯測試的具體操作[J].中國翻譯,2003,(1):67-71.
[6]鄧禮紅.論口譯測試中的真實性[J].科教文匯,2009,(8上):147-148.
[7]彭.論交際法測試理論指導下的口譯測試模式[D].武漢:武漢大學,2005.
[8]戚宇光.企業內口譯認證考試的交際法原則和現實考慮[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
[9]高源.從交際法測試理論的角度談國際商務談判口譯質量測試[D].廣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9.
[10]步益青.從交際語言測試角度初探口譯測試設計[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
[11]Bachman,L F.& A S.Palmer. 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6.
2014年4月自學考試的秘訣!點擊免費查看>>
專業
層次
學制
主要課程
音樂教育
專科
兩年
大學語文、基礎樂理、視唱練耳、基礎聲樂、基礎和聲、合唱與指揮基礎、基礎鋼琴、藝術概論、民族民間音樂、音樂欣賞、中學音樂教學法、計算機應用基礎、計算機應用基礎實踐、基礎鋼琴實踐、基礎聲樂實踐、
本科
兩年
英語(二)、中外音樂史、中外音樂欣賞、和聲學、音樂作品分析、歌曲寫作、音樂教育學、音樂美學、簡明配器法、歌曲鋼琴伴奏、聲樂實踐、歌曲鋼琴伴奏、聲樂實踐、歌曲鋼琴伴奏實踐、視唱練耳實踐、畢業論文
經濟法
專科
兩年
大學語文、法理學、憲法學、民法學、民事訴訟法學、公司法、經濟法概論、刑法學、合同法、稅法、國際經濟法概論、勞動法、計算機基礎、人力資源管理
本科
兩年
英語(二)、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學、國家賠償法、經濟法學原理、企業與公司法、行政法學、勞動法、金融法概論、房地產法、環境法學、稅法原理、行政訴訟法、財務管理學(輔修)
市場營銷專科兩年政治經濟學(財經類)、高等數學(一)、基礎會計學、經濟法概論(財經類)、大學語文(專)、國民經濟統計概論、消費心理學、談判與推銷技巧、企業管理概論、公共關系學、廣告學(一)、市場營銷學、市場調查與預測、計算機應用基礎(含實踐)
本科兩年英語(二)、高等數學(二)、市場營銷策劃、金融理論與實務、商品流通概論、消費經濟學、國際商務談判、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企業會計學、國際市場營銷學、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含實踐)
公共關系本科兩年人際關系學、公共關系口才、現代談判學、公共關系案例、國際公共關系、公關政策、企業文化、創新思維理論與方法、領導科學、人力資源管理(一)、現代資源管理(一)、廣告運作策略
行政管理專科兩年大學語文(專)、政治學概論、法學概論、現代管理學、行政管理學、市政學、人力資源管理(一)、公文寫作與處理、管理心理學、公共關系學、社會研究方法、秘書工作 、計算機應用基礎(含實踐)
本科兩年英語(二)、當代中國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領導科學、國家公務員制度、行政組織理論、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一)、社會學概論、中國行政史、中國文化概論、普通邏輯、財務管理學、秘書學概論、企業管理概論
漢語言
文學
專科
兩年
文學概論、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一、二)、外國文學作品選、現代漢語、古代漢語、寫作等
本科
兩年
美學、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國古代文學史(一、二)、外國文學史、語言學概論、英語(二)、兩門選修課、畢業論文
涉外秘書學
專科
兩年
英語(一)、大學語文(專)、公共關系、外國秘書工作概況、涉外秘書實務、涉外法概要、
本科
兩年
英語(二)、中外文學作品導讀、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經濟法概論、秘書語言研究、公關禮儀、交際語言學、國際商務談判、中外秘書比較、口譯與聽力等
對外漢語
本科
兩年
現代漢語、實用英語、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外國文化概論、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英語表達與溝通(實踐環節)畢業論文等
英語翻譯
專科
兩年
英語寫作基礎、綜合英語(一二)、英語閱讀(一)、英語國家概況、英語筆譯基礎、初級英語筆譯、初級英語口譯、英語聽力
本科
兩年
中級筆譯、高級筆譯、中級口譯、同聲傳譯、英漢語言文化比較、第二外語(日 / 法)、高級英語、英美文學選讀、畢業論文
日語
專科
兩年
基礎日語(一二)、日語語法、日本國概況、日語閱讀(一二)、經貿日語、日語聽力、日語口語
本科
兩年
高級日語(一二)、日語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學選讀、日漢翻譯、第二外語(英/法)、現代漢語、計算機應用基礎、日語口譯與聽力、畢業論文
英語
專科
兩年
綜合英語(一二)、英語閱讀(一二)、英語寫作基礎、英語國家概況、英語聽力,口語等
本科
兩年
英語寫作、高級英語、英美文學選讀、英語翻譯、經貿知識英語、口譯與聽力、二外(日語)等
外貿英語
專科
兩年
綜合英語(一二)、英語閱讀(一)、英語寫作基礎、英語國家概況、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英語聽力、口語、外貿英語閱讀等
本科
兩年
英語寫作、高級英語、英美文學選讀、英語翻譯、經貿知識英語、外貿口譯與聽力、二外(日語)等
公共事業
管理
專科
兩年
計算機應用基礎、公共事業管理概論、社會學概論、管理學原理、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公共關系、社會調查與方法、行政管理學、文教事業管理、計劃生育管理、秘書學概論、計算機應用基礎(實踐)等
本科
兩年
英語(二)、公共管理學、公共政策、公共事業管理、公共經濟學、非政府組織管理、行政法學、人力資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統、畢業論文等
工商企業
管理
專科
兩年
計算機應用基礎、基礎會計學、經濟法概論、國民經濟統計概論、企業管理概論、生產與作業管理、市場營銷學、中國稅制、企業會計學、人力資源管理、企業經濟法(輔修)、民法學(輔修);
本科
兩年
英語(二)、高等數學、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國際貿易管理與實務、管理學原理、財務管理、金融理論與實務、企業經營戰略、組織行為學、質量原理、企業管理咨詢、合同法(輔修)、行政法學(輔修)。
國際貿易
專科
兩年
高等數學、法律基礎、計算機應用基礎、英語、國際貿易實務、國際金融、國際商法、中國對外貿易、WTO知識概論、市場營銷學等
本科
兩年
國際市場營銷學、世界市場行情、國際商務談判、企業會計學、國際運輸與保險、西方經濟學、外國經貿知識選讀、涉外經濟法、經貿知識英語等
金融管理
專科
兩年
證券投資分析、保險學原理、銀行會計學、商業銀行業務與管理、貨幣銀行學、財政學、經濟法概論、基礎會計學、管理學原理等
本科
兩年
管理會計實務、國際財務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語(二)、電子商務概論、組織行為學、風險管理、高級財務管理、審計學、政府政策與經濟學等
會計(電算化)
專科
兩年
英語(一)、大學語文、高等數學(一)、基礎會計學、國民經濟統計概論、數據庫及應用、財政與金融、會計電算化、成本會計、財務管理學、計算機應用基礎、經濟法概論(財經類)
本科
兩年
高等數學(二)、、英語(二)、數據結構、審計學、管理學原理、通用財務軟件、計算機網絡基礎、財務報表分析(一)、金融理論與實務、高級財務軟件、操作系統。加考課程:會計電算化、財務管理學、成本會計、基礎會計學、政治經濟學(財經類)
人力資源
管理
專科
兩年
管理學原理、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管理學、人力資源經濟學、企業勞動工資管理、勞動就業論、社會保障、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公共關系學、應用文寫作等
本科
兩年
企業戰略管理、人力資源戰略與規劃、人力資源培訓、人事測評理論與方法、人力資源薪酬管理、績效管理、人力資源開發管理理論與策略、管理信息系統等
文化事業
管理
專科
兩年
英語(一)、寫作、中國文化概論、文化管理學、文化行政學、文化政策與法規、文化經濟學、文化策劃與營銷、藝術概論、社會學概論、民間文學、計算機
文化產業
本科
兩年
英語(二)、中國文化導論、文化產業與管理、文化產業創意與策劃、文化市場與營銷、外國文化導論、媒介經營與管理、文化服務與貿易
經濟信息
管理
專科
兩年
高等數學、計算機網絡基礎、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軟件基礎、計算機組成原理、經濟信息導論、計算機信息基礎、信息經濟學等
本科
兩年
英語(二)、應用數學、中級財務會計、計算機網絡技術、社會研究方法、網絡經濟與企業管理、數據庫及應用、電子商務概論、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應用數理統計、經濟預測方法。
游戲軟件
開發技術
專科
兩年
英語(一)、高等數學、計算機游戲概論、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游戲作品賞析、計算機網絡技術、游戲軟件開發基礎、市場營銷、動畫設計基礎等
本科
兩年
英語(二)、游戲創意與設計概論、可視化程序設計、藝術設計基礎、多媒體應用技術、DirectX、Java語言程序設計、游戲開發流程與引擎原理、游戲架構導論、軟件工程、游戲心理學等
電子商務
專科
兩年
電子商務英語、經濟學(二)、計算機與網絡技術基礎、市場營銷(三)、基礎會計學、市場信息學、國際貿易實務(三)、電子商務概論、商務交流(二)、網頁設計與制作、互聯網軟件應用與開發、電子商務案例分析、綜合作業
本科
兩年
英語(二)、數量方法(二)、電子商務法概論、電子商務與金融、電子商務網站設計原理、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互聯網數據庫、網絡營銷與策劃、電子商務安全導論、網絡經濟與企業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術
教育
本科
兩年
英語(二)、物理(工)、數據庫原理、數據結構、計算機網絡與通信、計算機系統結構、軟件工程、數值分析、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計算機輔助教育、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數字邏輯、中學信息技術教學與實踐研究
計算機
及應用
專科
兩年
大學語文、高等數學、英語(一)、模擬電路與數字電路、計算機應用技術、匯編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導論、計算機組成原理、微型計算機及其接口技術、高級語言程序設計(一)、操作系統概論、數據庫及其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
本科
兩年
英語(二)、高等數學、物理(工)、離散數學、操作系統、數據結構、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軟件工程、數據庫原理、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網絡與通信
電子政務
專科
兩年
行政管理學、公文寫作與處理、公共事業管理、行政法學、經濟管理概論、辦公自動化原理及應用、政府信息資源管理、電子政務概論、管理信息系統、計算機應用技術
本科
兩年
關鍵詞 英語專業 畢業論文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A Tentative Study of the Dissertation Innovation of English Undergraduate
PAN Qinfe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Zhejiang 310023)
Abstract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English undergraduate dissertation is not so satisfying. The main problems include the lack of innovation in choosing the topic and the related materials, the lack of logic in organizing the structure, the lack of fluency in using the language and the inconsistence of the forma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possibility of dissertation innovation of the English undergraduate from the viewpoint, material, and the form and suggests that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 English undergraduate be developed through the cooperative work of the authorities, the teachers, the student staff as well as the students.
Key wordsEnglish major students; dissertation; innovation
畢業論文寫作是英語專業培養計劃中必不可少的實踐環節,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規定的大學本科教育的必要環節,可以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評估其學業成績,其主體實踐者是學生。從論文的選題,可以考察學生在專業知識領域的創新能力,從論文的結構,可以考察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從論文的寫作,可以考察學生的基本語言能力。畢業論文也是考察教師教學成敗的有效手段,是最為直觀的檢測教學成果的方式。
畢業論文是展示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窗口。早在2000年制定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以下簡稱《大綱》),就已經十分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把創新能力作為重中之重來強調。在人才培養目標中,明確提出要注重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新的能力”。對于畢業論文,“評分時除了考慮語言表達能力外,還應把獨立見解和創新意識作為重要依據。”《高校外語專業教育發展報告(1978-2008)》也指出“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技能,有效改進教學方法,著力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是今后數年擺在英語專業面前的主要任務。”
1 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現狀
畢業論文作為一項系統工程,歷時長,跨度大,包括選題、申報、開題、初稿、修改、定稿、評閱、答辯、歸檔等環節,在教師指導學生畢業論文寫作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諸如選題鮮有新意、材料拼拼湊湊、結構不甚合理、語言錯誤百出、格式不一而同等問題。究其原因,不難看出,除了語言因素,邏輯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欠缺,仍是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存在的主要問題。除此之外,沒有圍繞所學知識進行相關的實踐活動,或者說沒有理論聯系實際,也是造成畢業論文人云亦云,沒有新意的一個原因。沒有心得,當然不可能寫出有新意的文章。最后的結果是,畢業論文成了他人觀點的堆砌和拼湊。對學生來說,畢業論文成了沒有辦法、倉促應付的環節。而對于指導教師來說,畢業論文成了費時、費力,卻收效甚微的教學環節。這不符合《大綱》中關于重視學生能力培養的精神。
2 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創新
在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本科教學評估方案(征求意見第三稿)中,學生的畢業論文被劃入到了檢驗教學效果下的反映學生創新能力的一欄里。可見,畢業論文不該只是資料的整理和重排,而應該反映學生對相關問題的一定的獨立見解和創新。畢業論文在內容上可以有所創新。論文所討論的“相關問題”能反映社會和時代特征,具有理論價值或實踐意義,這是創新。從不同視角、不同觀點來討論畢業論文中的“相關問題”,這也是創新。畢業論文寫作中使用實踐中新發現的材料,這同樣也是創新。
不僅如此,畢業論文在形式上也可以有所創新。根據不同類型高校的英語專業、不同專業方向、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嘗試不同形式的畢業論文。畢業論文的新模式是對課程改革的延伸。以翻譯方向為例,翻譯課改的直接好處是學生參與大量的翻譯社會實踐活動,獲得第一手材料。而畢業論文形式上的創新正是以大量的翻譯實踐活動為基礎,使學生有機會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杜絕了抄襲的現象。
對于翻譯碩士專業學位論文的撰寫形式,教育部學位辦[2007]78 號文件對《翻譯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有以下規定,MTI 學位論文除了研究論文形式外,還可以采用項目、實驗報告等形式。項目主要指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選擇中外文本進行翻譯,字數不少于10000 字,并根據譯文就翻譯問題寫出不少于5000 字的研究報告。實驗報告指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就口譯或筆譯的某個環節展開實驗,并就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寫出不少于10000 字的實驗報告。
那么,本科學生的畢業論文是否也可以借鑒以上的兩種形式呢?以浙江工業大學為例,英語專業的高年級段開設有翻譯理論與實踐(英漢、漢英互譯)、口譯、實用翻譯等翻譯方向課程,翻譯課程已形成體系,而且翻譯理論與實踐(英漢、漢英互譯)課和口譯課都進行了教學改革。此外,我校英語專業學生還有短學期做翻譯大型練習的傳統,每年有“翻譯大賽”, 暑期有全省英語糾錯活動,高年級的同學還成立了翻譯社團,積極參與翻譯社會實踐活動。所有這些,都為學生畢業論文新模式的嘗試提供了扎實的基礎。
3 實現創新的舉措
有一個現象值得大家反思:有些同學學習成績不錯,但畢業論文卻寫得不怎么樣。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創新能力不足。因此,要實現畢業論文的創新,首先必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而創新能力的培養,除了學生自身的努力,還需要教學管理者、論文指導教師、學工人員的聯動配合。
3.1 從教學管理者層面
首先,教學管理者要根據《大綱》要求,合理制定培養計劃中的課程及專業實踐設置。課程設置可以針對培養目標進行拓展,增加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領域的知識,以拓寬學生知識面,激發學生的學術研究熱情,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創新能力。專業實踐設置要以課程為基礎,可以針對各個方向課程設置短學期大型作業或者專項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并允許學生以社會實踐活動為素材,開展畢業論文的撰寫。其次,要加強對畢業論文指導教師的選拔,推進導師制的實施,并且嚴格控制指導學生人數,保證指導時間和指導質量。建議在大三年級實行導師制,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選取相應學科的導師,在專業知識及相關課程上予以指導。第三,要開展各種學術交流活動,使學生有機會拓寬視角,開闊眼界,形成良好的學術氛圍。
3.2 從教師層面
授課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考試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倡導自主學習、研究型學習,采用開放式、合作式、發現式、研究式等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除此之外,論文指導教師還要加強自身的學術修養,熟悉學術前沿,引導學生開展畢業論文的創新。
3.3 從學工層面
學生工作管理者要積極配合專業,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通過讓學生成為老師的教學助手、科研助手等形式,鍛煉學生的能力。要積極動員學生參加學校的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并把課外實踐、研究、創新等活動納入綜合考評體系,鼓勵學生進行創新。
除了創新能力的培養,為推進學生畢業論文創新,還要做好畢業論文的動員、組織和指導工作。各院校的英語專業要設立畢業論文領導小組,制定工作細則,完善規章制度,解決疑難問題。在畢業論文撰寫的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論文進程,盡量減少學生的考研、專八考試、實習、求職等對畢業論文的影響,保證學生有充裕的時間查找資料,與指導教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并選取自己感興趣而又切實可行的方向或選題。為避免畢業論文選題重復,缺乏新意,還要嚴把選題關。可以公布近幾年的學生論文題目,要求學生不得重復選題,在此基礎上,再請指導教師、學科方向負責人等把關,督促學生開展畢業論文創新。除此之外,對論文的評定也要做到科學、合理。要注重學生論文寫作的過程,把論文開題報告和文獻綜述、論文寫作和修改以及答辯情況等納入學生畢業論文成績評定體系,以保證論文的質量和創新。
4 結語
英語專業畢業論文的創新,是撰寫畢業論文的意義所在,為此,廣大外語教師和英語專業學生付出了很多努力。英語專業畢業論文無論在視角上、觀點上、材料上還是在形式上,都可以創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需要教學管理者、教師、學生工作管理者和學生四者聯動,缺一不可。在強調畢業論文創新的過程中,指導教師有時也會面臨各種困惑。比如“如何衡量本科學生畢業論文的創新”,“創新能力與語言能力哪個更為重要”。要解決這些困惑,需要我們外語教育工作者不斷地探索并為之做出不懈的努力。
本文為浙江工業大學教學改革項目JG0836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高等學校專業英語教學大綱[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關鍵詞: 釋意理論 職業口譯教學 課程設置 口譯策略
一、職業口譯特征及培養現狀
口譯是一項專業的職業活動,具有即時性和綜合性的特點。具體體現在要求譯員在瞬間對聽力所接受的語料進行轉譯,口譯人員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雙語語言功底(這里主要指英漢雙語),還需要具備各個領域的全面涉獵,除此之外,譯員良好的心理素質及優秀的職業素養也是口譯成功的必備因素。口譯人才在國內具有廣泛的應用前途,但是優秀的口譯人才少之又少。這種現狀一方面與口譯工作要求高、難度大有關系,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國內口譯教學的困境。目前各大高校的英語專業都設置了“職業口譯”的培養項目。但由于其培養目標定位不明確、課程設置不完善等各種因素導致教學效率低。從學習效果上來看,我國的職業口譯培訓方式方法并不盡如人意。學生的母語(漢語)基礎薄弱,字詞篇章的運用能力不強;在口譯過程中,學生具備的交流和溝通能力有限;在意義的傳達上,譯員忽視了合理的與聽眾“交流”的方式。另外,學生的語言外知識的匱乏也是口譯不能順利進行的一個因素。口譯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識,譯員應該對各個領域都有所了解并有極強的求知欲。另一方面,學生的口譯方法及口譯能力有所欠缺。其中有學生自身英漢語言基礎薄弱的原因,也有課程設置不完善的因素。在培養學生口譯能力的過程中,語言教學與翻譯教學是并行的。語言掌握越差,意義形成的困難就越大。因而,職業口譯培養需要以加強語言基礎為載體,增強學員的語言和人文社會知識的認知能力,在此基礎上加強學員的口譯實踐。過程中除了應該加強學生口譯實踐之外,更需要持續地接受母語和外語的語言進修,并以釋意理論提出的三個口譯步驟為驅動,進行自我進修。
二、釋意理論的內涵及意義
釋意學派理論建立在對口譯實證的分析和研究基礎上,其出發點是將口譯視為動態的交際過程,一個以意義為核心的理解和表達過程。塞萊絲柯維奇提出:“進行口譯,永遠不要忘記其目的是傳達意思,永遠不要過分去遷就原文短語結構和短句字詞,不要按照原文字詞和結構去翻譯,因為字詞結構不只是些符號,這些符號指明了道路,但不是道路本身。”[10]“意義”是指語言知識百科知識和主題知識相結合的產物[4]。釋意理論給口譯實踐和教學帶來了深刻的啟示,是口譯理論的一個里程碑,也為促進口譯實踐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一)釋意學派的“自由意義”
釋意學派理論將口譯的過程分成三個步驟:理解原文、脫離源語語言外殼、目的語的表達。該理論旨在強調口譯中口頭陳述轉瞬即逝,譯員只能記住所聽到的整體內容,但會忘記陳述所使用的詞語。在第二階段“脫離源語語言外殼”的過程中,譯員用自己的認知能力保持著非語言形式的記憶,即在詞語消失后記住理解了的內容而忘記了源語的語言形式。由于在脫離語言外殼這一階段里是以“意義”為依托的儲存和處理過程,而意義本身又具有其主觀性,所以在實現意義對等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與文字相對而言的自由。這點在瑕疵口譯(以漢英交替傳譯為例)中尤顯突出,由于譯員自身的認知及理解的局限,在理解階段,譯員會受到外界噪音及心理噪音的影響而不能對源語語料聽清楚、聽準確,不能將談話者的語流辨別其意義,并加以接收、吸取;在表達階段,譯員會由于其詞庫的儲存量有限,不能找到與源語意義對應的語言轉換形式,同時由于譯員在對詞匯、句式、篇章等的整合能力不夠而導致表達語的“自由發揮”,這是一種被動的劣性釋意,即夸大了“表達的自由”而忽視了作為譯員的“傳文達意”的責任。
(二)釋意學派的“忠實意義”
與筆譯一樣,口譯本身也受到翻譯標準:“信、達、雅”的約束。而在這三項標準中,“信”為最根本,即譯文需要忠實源語。譯文如果達不到“信”,“達”和“雅”就失去了其意義。“信”不僅是一種要求,更是一種責任。釋意派理論中強調在口譯過程中“信”的實現即目的語和源語意義上的統一、形式上的一致。因為從語言本身來說,源語言和目的語之間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在漢英兩種語言中有很多虛詞是找不到一一對應的,在談話人話語中會有暗喻內容,即“言外之意”,譯員如果是按照詞語之間的對應將其表述,聽眾還是會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在釋意理論中強調的“忠實意義”是指目的語與源語意義上的一致,而不是語言符號的相互轉換。意義對等與詞語對應的區別在于:意義對等建立于篇章間,詞語對應建立于語言間,即字詞、音義段、固定的語法或表達形式間[3]。口譯雖然形式上跟筆譯有很大的差別,但由于翻譯中的可譯的相對性是一個客觀存在,即源語的意義是客觀的。所以在口譯標準中,“忠實意義”是評價的一個最基本的準則。勒代雷將忠實確定為三個內容:作者的意愿、譯入語語言、讀者。譯文忠實于作者意愿、譯入語語言和譯文讀者,這三者間的關系是不可分離的[3]。如果只忠實于其一,而背叛其他,就不是忠實于意義。這種理論在口譯中也適用,釋意派的“忠實意義”在口譯中的體現,即目的語在意義上忠實于源語語言、譯員在理解上忠實于談話者、目的語表達內容上忠實于源語及聽眾。
三、口譯中常見的問題
(一)實例口譯中的漏譯
口譯中的漏譯是指以源文語料為依據,議員在口譯的過程中出現內容和意義上的刪減或遺漏的行為。漏譯的原因有很多種,但大體上可以歸結為兩個:主觀上的理解偏差和客觀上“口譯能力的不足”。從釋意理論的角度來分析,我認為不完整的口譯中“漏譯”的行為主要是來自于譯員在口譯過程中各步驟進行得不完善,即,“理解原文”中認知的偏差、“脫離語言外殼”中意義記憶的遺漏、“表達”中語言能力的缺乏。以下是口譯實證中的幾則漏譯的例子。
例一:
源語語篇:既包括教師對自己的生命和學生生命的熱愛,也包括學生對自己的生命和對教師生命的熱愛。這首先要求教師能對生命的意義有真切的感悟。
口譯譯文:Teachers should love their own life and their students’ life.On the other hand,students should do the same.This requires clearly know the true meaning of life.
解析:譯文中第一部分“students should do the same”沒有把源語的意義完整地表達出來,用“as well as”連接能更好地體現句子的并列關系;第二部分中源語的“要求教師”在譯文中出現了賓語“teacher”的缺省。造成其漏譯的原因是譯員對英漢句子互相轉換時結構的合理性及語句的完善性處理不準確。
例二:
源語語篇:要講授“平平淡淡就是福”的觀念,告訴孩子們,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成為社會精英的,一個人成功的途徑有多種,人生之路有多條,等等。
口譯譯文:We will tell them not everyone will be an elite and the road to success is various.
解析:源語的“平平淡淡就是福”受到漏譯,這使語言失去了原有的生動性。造成其漏譯的原因是譯員在英語中對于漢語俗語約定俗成的說法不熟練,語言儲備不充分。口譯譯文反譯回去變成了“我們要告訴他們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精英,通向成功的道路有多條。”與源語側重點不相符合。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二)實例口譯中的誤譯
口譯中的誤譯是指譯文在內容和信息量上與源語基本一致,但在意義表達上有所欠缺,語言表達形式與源語不相符合,或者出現選詞不當、短語搭配不當,導致意義有所扭曲或使聽眾產生意義上的誤解等現象。誤譯的原因主要是譯員將源語話語翻譯成目的語的能力、雙語轉換的文化辨析能力及目的語言的表達能力有所欠缺。以下是口譯實證中誤譯的例子。
例一:
源語語篇:教師要激活學生的思維,喚醒學生的生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成長,而不是選擇灰色調的生活。
口譯譯文:Teachers should inspire their thinking,awake their life,and make them active avoiding choosing positive life.
解析:該句的后部分譯文“make them active avoiding choosing positive life”反譯回去意義為“讓學生積極地逃避選擇積極的生活”,明顯地與原文不符。在處理這部分源語語篇時,意義上譯員肯定理解對了:“要選擇樂觀,而不是灰色的生活”,然而錯誤的口譯導致了聽眾的誤解。造成其誤譯的原因是譯員對“avoid”詞語的理解不當,屬于詞匯使用的錯誤范疇。該句中“active avoiding”的表達還屬于搭配錯誤,同樣是由于譯員對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的不足所造成的結果。
例二:
源語語篇:人是生命世界的高級生存狀態,但人也有不足,還有待于提升,教育通過一些集體的、個人的實踐,達到教化、轉化、感化學生的目的,使學生幸福地從一個成功走向另一個成功,甚至生命完善的境界。
口譯譯文:Human being is at the senior level of living things.But we have differences and need improvement.Education will educate,transform and influence through collective and individual practice.Students will come across success one by one to the completeness of their life.
解析:源語料在畫線部分中將“不足”譯成了“differences”,而“differences”表示的是“差異”,顯然與源語不一致。后半部分將“走向”譯成了“come across”而“come across”表示的是“遇到”。造成該誤譯的原因是譯員英語詞匯儲備量的不足及對詞匯的選擇不當。
上述例證來自于一名譯員在學習的過程中對《關于生命教育的方法問題》進行的口譯語料。譯員在口譯過程中產生的錯誤原因歸結起來基本上屬于兩類:語言因素與認知因素。語言因素方面,主要是由于譯員的英漢雙語能力的欠缺,具體表現為:詞匯量不足、詞語搭配錯誤、句子結構處理不準確等;認知因素主要表現為相關知識能力的盲區導致理解不完備,以及譯員對源語料意義的理解偏差。
從職業口譯的角度來看,學生的口譯水平遠沒有達到從業要求。根據釋意學派對口譯所做的定義,為了提高譯員在語言和認知方面的能力,職業口譯教學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革。
四、口譯教學需要循序漸進
職業口譯對譯員的語言能力與認知能力要求甚高,因而,要培養出合格、出色的譯員,口譯教學必須從奠定學生的語言基礎做起,在口譯模擬實踐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認知能力。語言的學習從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雖然參加職業口譯學習的學生都具備了一定的英語能力,但仍需要從英語的聽、說、讀、寫四方面著手,在強化學生的英語基礎之上增設口譯方面的分項訓練。在口譯分項訓練中,要依照從詞到短語到句子到段落的原則對學生進行綜合練習。
(一)優化課程設置
在職業口譯教學中,課程設置需要兼顧語言能力和認知能力的培養,切實地提高學員的口譯能力。根據培養方案需要,設定必修課與選修課,如政治理論和中國語言文化等公共必修課;英語聽說、英語寫作、英語閱讀等專業基礎課;翻譯概論、交替傳譯、筆譯理論與技巧、論文寫作等專業選修課;口譯研究、同傳技能訓練、口譯觀摩研析、模擬會議傳譯等方向必修課;第二外國語、口譯工作坊、英語寫作與修辭、漢語寫作與修辭等專業選修課。職業口譯教學旨在培養“高層次、應用型、專業性”的口譯人才。其專業定位在于學生畢業后,能在自己的某一專屬領域從事高級口譯工作。作為實踐性極強的口譯專業,口譯教育應該以釋意理論提出的口譯三個步驟為導向,進行典型性工作流程教學。在課程設置上,提高語言能力課程包括“英語詞匯學”、“篇章分析”、“英文賞析”、“漢語寫作”等這幾門科目應該以更多的形式貫穿整個學習過程,借助課堂學習及課后練習,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英漢雙語語言能力及互譯的認知能力。同時在此過程中需要學生自主地擴大知識面,做到主動地了解各個領域。
(二)提高口譯策略
口譯本身是一種技能,作為技能傳授的過程,口譯教學需要引導學生理解并應用各種口譯策略。在技能訓練過程中,應以釋意理論的三個步驟為參照,學生需要從“認知階段”、“理解階段”、“表達階段”三個程序中分別訓練其能力。第一階段訓練學員的記憶能力、筆記技巧,尤其是速記能力;第二階段要求學生對英漢文本具備良好的理解,需要學生課外補充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并將其儲備于腦;第三個階段即口譯中最關鍵的部分,前面兩個階段也都是為了這個步驟做準備,要求學生準確而清晰地將所理解的內容完成口頭轉譯。因為口譯的專業特征,所以在教學中應當更加重視實踐環節,強調口譯實踐能力的培養和口譯案例的分析,在實施訓練的過程中,可以增設更多的互動課程,實現團隊的競爭及合作。采用模擬口譯現場的方法促使學生提高口譯能力。
五、結語
口譯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活動,在平常口譯中,譯員較常犯“漏譯”和“誤譯”的錯誤。要想改善職業口譯培養現狀,在有限的時間里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口譯水平,我認為應該將釋意學派所提出的口譯三個步驟對學員進行要求,即合格的譯員需要有扎實的雙語基礎、敏感的雙語認知能力、豐富的百科知識及有效的口譯策略。在口譯的培訓過程中,需要進一步重視語言進修和知識認知方面的提高,如調整口譯培訓課程設置、強化課堂及實訓基地口譯實踐等。本文的設想和建議基于我作為職業口譯專業學生的一員,從自己的學習體會出發結合了釋意理論對口譯教學的指導意義而提出,對于職業口譯專業的課程建設有一定的價值,使口譯學生對釋意理論的理解更為透徹,并期望其對口譯專業的學生改進口譯學習方法有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Gile,Daniel.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1995.
[2]鮑剛.口譯理論概述[M].北京:旅游出版社,2005.
[3]勒代雷.釋意學派口筆譯理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2.
[4]劉宓慶.當代翻譯理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公司,1999.
[5]劉宓慶.口筆譯理論研究.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公司,2004.
[6]劉和平.口譯理論與教學.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5.
[7]穆雷.中國翻譯教學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8]譚載喜.西方翻譯簡史.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9]許鈞.翻譯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
正當我為學英語犯愁時,我在書店遇到了一套好玩的教材——《新概念英語》。這套書配錄音磁帶,里面的每一課都有趣味漫畫、生動的對話或故事,以及滑稽、幽默的語言。我當時感覺學這些比上英語課有趣多了。于是,我利用了一個暑假挑戰自己,把讀完《新概念英語》第二冊作為暑假的學習目標。在那段時間里,我每天學三課,把單詞抄寫在卡片上,做完每課的練習,再跟讀一遍錄音,將聽、說、讀、練習、背誦結合到一起學習。我在學習上能夠很好地管理自己,而且我對課文中的生動故事以及故事中的幽默很癡迷,因此每天下午我都能按計劃堅持學習《新概念英語》,每天都很有規律地讀新的故事,征服新的詞匯。學習了一段時間之后,回到學校上英語課時,我發現自己以前對英語課的恐懼感消失了,因為大量的知識點我已經通過自學接觸過了,能夠很輕松地回答課堂上的問題,參加考試也感到很輕松。我一般是隨著自己的語感答題,從不刻意去理會老師所講的晦澀的語法概念。在《新概念英語》第二冊的陪伴下,我順利地讀完了初中、高中。如果你問我,為什么我能夠像瘋子一樣堅持自學完每一課,那主要歸功于這套教材的趣味性,這是我真正想讀的書,愛讀的書,讀完和學完之后還感到意猶未盡。其實當時也有不少同學在學這套教材,但是我更用心些,而且堅持下來了,因此取得了不錯的學習效果。
中學時代也正是我最愛音樂的年齡,我經常背著吉他唱歌、練歌,學習和弦伴奏,還跟著一個長發青年老師學會了“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Yesterday Once More”等英文歌曲。每天我都要翻閱的書是《英文歌曲100首》,一邊看著曲譜彈吉他,一邊把優美的英語歌唱出來,不知不覺就學會了30多首歌。從此我對英語的畏懼感徹底消失了。
憑著自己在英語上的優勢,我考上了北京大學英語系。雖然高考結束了,但是還有更多的目標沒有完成,我很想堅持自學完《新概念英語》系列。高考之后1990年那一整年軍訓的業余時間就成了我攻克《新概念英語》第三、四冊的寶貴時光。因為自己對《新概念英語》的熱愛,因為在艱苦訓練后有很多能夠專注的時間,我每天都能學上其中的一到兩課。有人會問,自學會不會很累?我的答案是“不累”。跟老師學是被動學習,不管老師有多少精彩的發揮,自己總歸還是機械地被人牽著走,時常會忽略獨立思考和記憶。而自學是自己在探究,在思考,在查閱,在記誦,這樣自己對知識和信息會掌握得更牢。《新概念英語》第三、四冊的課文比較長,只讀一次的話,吸收的東西有限。因此,每天晚上熄燈后,等教導員檢查過后,我又會打開手電,仔細地品讀課文。起初自學《新概念英語》是興趣所致,但軍訓的那段時間里,我感覺到了堅持的力量:每天推進,堅持不懈,不讀一兩篇就難以入眠。周末我就帶上錄音機到大草坪上去靜坐一天,把一周的聽說內容補上。《新概念英語》伴隨我度過了艱苦難熬的軍訓,教材里的故事及其中的幽默也讓我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海量閱讀
進入大學之前,我沒有想到讀英語專業是另外一種體驗。在北大讀英語專業,興趣已經不那么重要了,而是要憑自己強大的毅力和自制力來適應北大嚴謹的學習生活。從語言到文化和文學,從精讀、泛讀課本到包羅萬象的英語圖書和工具書,英語學習的重點已發生了改變。當接觸到文學和語言學時,我才發現自己以前只是接觸了語言這門工具,真正的英語知識來自于每門專業課要求的閱讀書單。從此,學英語不再是簡單地精讀課文,而是要有海量的閱讀、獨特的思考、勇敢的表達。如果自己僅僅掌握了這門語言的外殼,而并不了解語言包裝的精彩世界,那會有多么遺憾!于是,大學階段我的目標逐漸形成了,那就是博覽英美世界名著及文學評論。
從英美文學史開始,我開始接觸一個個作家以及他們的一部部文學作品:Geoffrey Chaucer (杰弗里·喬叟)、William Blake (威廉·布萊克)、William Shakespeare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Wordsworth (威廉·華茲華斯)、Jane Austen (簡·奧斯汀)、William Thackeray (威廉·薩克雷)、Charles Dickens (查爾斯·狄更斯)、Bront? Sisters (勃朗特姐妹)、Thomas Hardy (托馬斯·哈代)、D. H. Lawrence (D. H. 勞倫斯)、Oscar Wilde (奧斯卡·王爾德)、Mark Twain (馬克·吐溫)、Nathaniel Hawthorne (納撒尼爾·霍桑)、Ernest Hemingway (歐內斯特·海明威)、F. Scott Fitzgerald (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 William Faulkner (威廉·福克納)……閱讀詩歌、小說的原著讓我在名作精彩、生動的語言中沖浪,也接觸到一個個不同的時代以及許多非凡的人生故事,了解到作家深沉的哲學和人生的思考。在讀過的數不清的作品中,有生動幽默的短篇小說,有充滿神話隱喻的詩歌,而更多的是厚重的長篇小說。自己還記得讀的最艱苦的幾部長篇小說是《名利場》(Vanity Fair)、《飄》(Gone with the Wind)、《米德爾馬契》(Middlemarch)、《大衛·科波菲爾》(David Copperfield)和《白鯨》(Moby Dick)。這幾部小說部部像磚頭,都在一千頁以上,讀起來很費工夫,不過讀進去之后真的讓我廢寢忘食。閱讀完每部作品,我還會在圖書館借上五六本文學批評圖書,輔助自己做研究和論文。這樣的日子非常艱苦,我一直以教授們的治學名言“要坐得住、忍受寂寞才能有收獲和成就”來勉勵自己。
在艱苦的讀書歲月,身邊的教授們給我們帶來很多精神上的快樂。羅經國教授在誦讀John Keats (約翰·濟慈)的唯美詩歌時會潸然淚下,劉意青教授經常暢談旅美趣事,申丹教授讓我學會了敘事背后的視角以及多視角交錯的奇妙,胡壯麟教授常常提起在澳大利亞講學的見聞,辜正坤教授平和的語言背后是對莎士比亞作品及翻譯深刻的洞察和研究。總之,北大的讀書生涯讓我全身心浸泡在英文里,在浩渺的文學世界里自由旅行,讀書辛苦但身心快樂。閱讀完這些文學作品,各種艱深晦澀的文字對我來說也都能夠輕松地破解了。我的本科和研究生論文研究的都是20世紀英國作家W. S. Maugham (W. S. 毛姆)和E. M. Foster (E. M. 福斯特)。我讀完了兩位作家所有的小說作品以及在圖書館能夠找到的評論書目,也研究和領會了兩位作家不同的世界觀和人生態度。兩位作家的作品對我自己的人生價值選擇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出自嚴謹
讀書生涯中,有三位老師的告誡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明白了良好的功底出自嚴謹的道理。
一次是英語系王逢鑫教授在口譯課堂上對背誦的強調。開始的時候,很多同學都不能把要求背誦的相關段落順暢地翻譯出來,每個人都很焦慮。王逢鑫教授告誡我們,就算口譯員的英文水平再高,在臨場口譯時也會感覺捉襟見肘,狼狽不堪。沒有扎實的基本功和艱苦的訓練,就談不上熟能生巧。基本功不是靠recognition (認知)來做出反應的,而是靠100%的牢記,只有背誦才能達到牢記的效果。上他的翻譯課,我們每個人都很緊張,必須在課前大量背誦固定表達和古文翻譯。不過,梅花香自苦寒來,經過大量的背誦練習,我們背誦東西終于能夠更加順暢了。同時也對那些口譯高手感到無比敬佩,因為他們出色的臨場發揮不是因為見識得多而取得的,而是通過驚人的努力,牢記得多外加練習得多才達到的。而一般的英語學習者還僅僅停留在見識多少的程度之上。
另外一次是陶潔教授的美國文學課,幾名成績一貫優秀的同學論文分數都不及格,陶教授的理由是他們論文的觀點和措辭與某些書中的細節相似。這是一門必修課,如果這門課的論文沒有通過,他們將無法拿到文憑,情況十分嚴重。然而,不管這幾位同學如何懇求,教授的回答都是他們要為自己的做法付出代價。事實上,這幾位同學的論文也談不上抄襲,僅僅是少量的細節相似。但陶教授想借此嚴厲地告誡我們治學要嚴謹,不能有半點蒙混的態度,而且寫論文時出現拼寫、標點、表達、搭配、用詞等方面的錯誤都是不可原諒的。正是這樣的嚴師培養出了班里嚴謹的學習風氣。從那時起,我們就會互相檢查論文,互相挑錯,對任何一點疑問都不敢放過。
關鍵詞:釋意理論;意義;脫離詞語外殼
1 釋義理論
釋意理論創立于20 世紀60 年代,其創始人是巴黎高翻學校的塞萊斯科維奇和勒代雷。該理論是國際上第一個系統的口譯理論。釋意學派認為翻譯是交際行為,其目的是傳遞交際意義。譯者不應追求語言單位的對等而應是原文意思或效果的等值。翻譯應忠實于意義。
釋意理論認為,口譯時,譯員在把講話人的話變成另外一種語言的聽眾能夠聽懂的話以前,實際上要經過三個階段:
(1)聽清作為表達思想內容的語言符號。通過分析和理解,搞清這些符號所表達的語言現象,弄清這些符號所表達的思想內容。此階段為原語理解階段。
(2)立即自覺地忘記這些語言符號的結構,以便只記住所表達的思想內容,也就是語言符號所產生的認知和情感意義。此階段為脫離原語語言外殼階段。
(3)用另一種語言的符號造出新句子,并且使這些句子符合以下兩點要求: 一是要表達出原話語的全部內容,二是要易于聽懂。此階段為譯語表達階段。
由此可見,優秀的口譯譯員必須做到透徹理解原語的意義并用譯語對原語意義進行完整轉達。本文將運用釋意派口譯理論對2009 年至2011 年溫總理答記者問現場口譯的幾個實例進行評析,旨在進一步說明口譯的釋意性。
2 記者招待會現場口譯實例評析
2.1 簡化隱含意義
例1:: 但同時我們要堅定信心,華山再高,頂有過路。解決問題唯一的辦法、出路和希望在于我們自己的努力。
Interpreter Zhang:We must reinforce our confidence that no matter how high the mountain is,one can always ascend to its top. In the face of difficulties, our only answer, only solution and only hope lie in our own hard work.
溫總理引用“華山再高,頂有過路”這句名詩句,是想借華山的高大險峻來表達不畏克服困難和挑戰。盡管時間緊迫,口譯員張璐仍出色地將總理的意圖快速準確地表達出來。考慮到不是所有聽眾都知道華山,她沒講“華山”逐字譯為“Hua Shan Mountain”,而是直接用mountain 取代,這樣更有助于聽眾的理解。這符合釋義理論的“忠實于意義”而不是拘泥于語言單位。所以在詩詞名句的口譯中, 口譯員可以對其靈活處理,簡化隱含意義,而不是逐句對譯。
2.2 語義解釋
例2::關于進一步發展兩岸經貿關系,我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已經講得很清楚了,就是繼續推進兩岸經貿交流,特別是推進“三通”。
Interpreter Fei: I have made it very clear in my government work that we will continue to promote cross-Straight economic and trade exchanges. In particular, to further reinforce the three links (namely,direct mail,transportation and trade links) between the two sides.
由于外國記者不知道“三通”這一獨具中國政策特色的表達,因此口譯員費勝潮以增譯的方式將“三通”的定義給予了必要地解釋。
例3::第三,加強地方政府的責任,無論是物價和房價,地方都要切實負起責任來。也就是說要堅持“米袋子”省長負責制、“菜籃子” 市長負責制, 房價也由地方來負主要責任。
Interpreter Zhang:And third,we will intensify the responsi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s. Local governments must assume their due responsibilities for controlling consumer and housing prices. Governors of provinces will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grain supply and city mayors will be responsible for the supply of non -grain food. Local governments will assume responsibility for bringing down surging housing prices.
“米袋子省長”和“菜籃子市長”賦予了中國整體官職的特色表達,在這里,口譯員將其官銜相對應的職責添加翻譯,增進了聽者的理解,讓外國記者更能了解我國的官僚體制。
2.3 結構重組
在漢語里,那些有著共同結構的句子或是短小的并列句,往往會并置其共同的謂語。這些句子之間常常會用逗號隔開,而很少采用連接詞。在中譯英的口譯過程中,口譯員應該適當的對句子結構進行重組,以達到連貫統一。
例4::本屆政府工作走過了四個年頭,它告訴我們,必須懂得一個道理,這就是政府的一切權利都是人民賦予的,一切屬于人民,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面,一切歸功于人民。
Interpreter Zhang:It has been four years since the Government took office. These four years have taught us one thing: we must be guided by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that all the power of the government is bestowed on us by the people and that all the power belongs to the people. Everything we do should be for the people; we must rely on the people in all our endeavors, and we owe all our achievements to the people.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對于相同謂語的句子,口譯員給增添了不同的謂語,脫離了漢語結構的影響,使其更符合地道的英語句式習慣。
2.4 邏輯加工
漢語里多為流水短句,重意合,其之間很少有表達邏輯關系的連接詞連接。但英語里邏輯結構的體現多在富有標志的語法形式上,所以口譯員在翻譯時應靠近外國記者的接受習慣,進行必要地邏輯加工。
例5::在這里,我特別想強調一下平民教育,因為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是平民。平民的素質關系到一個國家整體國民的素質。我們有13 億人口,有9 億農民,平民的比重更高。
Interpreter Fei:Here, I would like to give the stress and the importance to the education for the general public. Most of the people in this world are ordinary people and belong to the general public. I think the competence of the general public is a direct reflection of the overall competence of the country.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a population of 1.3 billion and 900 million of the Chinese people live in the countryside. So we have even a bigger proportion of our people receiving ordinary education.
“我們有13 億人口……”,這句中,前面兩個句子正是第三句的原因。盡管總理的話語中沒有明顯的邏輯標志詞,口譯員敏銳的發覺了短句間潛在的邏輯關系, 增譯了表示因果關系的連詞“so”。
2.5 調整說話方式
例6::你的第一個問題問得早了一些。我的任期還有兩年, 我面臨的工作還十分繁重。我應該像一個戰士一樣,在自己的崗位上堅持到最后一天,做到“憂國不謀身”,恪盡職守。
Interpreter Zhang:Your first question comes a bit prematurely. There are still two years left in my term of office, and I have a heavy agenda. I should continue to do my job diligently on this position as devoted as a soldier. I always have the interests of the country in my mind and pursue no personal gains. I will continue to perform my duties conscientiously.
由于該記者想從總理那迫切了解中國的政治事務,并試探性的詢問總理的政治立場,問題顯得尖銳。但總理以委婉的方式回答。口譯員這里將“早”沒有簡單的譯為“too early”,而是選擇了“prematurely”一詞,反射出總理對此問題提出的略有不合適和不成熟之意,有些言之過早。在“該像一個戰士一樣,在自己的崗位上堅持到最后一天”這句的翻譯時,口譯員沒有逐字翻譯,而是用“diligently”和“devoted”呈現出了中國戰士的形象和總理的決心,高度地把握了政治敏感性。
2.6 文化轉向
在會議中,溫總理善于引用經典的詩詞、諺語,然而來自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的人對其理解會存在一定障礙, 在有些情況下可以直譯,如:
例7:: 我知道商簽協議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但是正因為我們是兄弟,兄弟雖有小忿,不廢懿親,問題總會可以解決的。
Interpreter Zhang:I understand the negotiation may be a complex process. But differences between brothers cannot sever their blood ties.
但對于那些富有歷史背景和含義較深的或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詩詞,應添加必要地解釋活改寫的方式進行口譯,如:
例8::有些事情正像你所說的,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Interpreter Fei:Just as you said, and I think I can also give another line to the effect that after encountering all kinds of difficulties and experiencing all kinds of hardships, at the end of the day, we will see the light at the end of the tunnel.
這句中,譯員并沒有直譯“mountain”,“river”,“road”等意象,而是用了一個“tunnel”與“light”的類比來形容終將會有一個光明的未來。這些例子正是忠實于目標聽眾的最好印證。
3 結語
在當今時代,政府與公眾媒體間的交流益為重要。兩會招待會作為連接政府與群眾的一個橋梁越來越要求高質量的口譯。意義作為釋義理論中的核心概念,強調了翻譯就是對原文意思的理解于解釋。釋義理論觀下的忠實更側重于意義上的忠實而非語言層面。根據釋義理論,記者招待會口譯應忠實于說話者意圖,目標聽眾和目的語。譯者應在語篇翻譯的層面上靈活地選擇口譯策略。
參考文獻
[1] 肖曉燕.西方口譯研究:歷史與現狀[J].外國語,2002,(4).
[2] 鮑剛.口譯理論概述[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8.75.
[3] 羅薇.釋意理論角度下的“忠實”概念分析[D].碩士學位論文,廣西大學,2006,(2).
[4] 吳小力.記者招待會的口譯和釋意理論:兼談釋意訓練[J].中國科技翻譯,2007,(2).
關鍵詞: ESP教材 編寫原則 編寫思路 使用說明
一、引言
《英漢商務口譯》這門課程在我校開設已近四年了,開課以來,一直使用由上海外國語大學梅德明教授編寫并由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級口譯教程》。這是一本時代感很強、語言非常優美地道的口譯教材,值得學習。在這門課的教學過程中,由于時間有限(每周只有兩節課),只選用了其中的小部分內容,而且本書對于我校很多學生(高職院校英語專業)來說難度偏高。學生企盼有一套適合他們水平及學習時間的教材,因此,我依據四年來的教學經驗編寫了這本英漢商務口譯基礎教材,以適應我校這門課的教學及我校學生的英語水平。
這學期我聆聽了浙江工商大學陳明瑤教授的《特殊用途英語》這門課,有諸多收獲,想結合從這門課所學習的理論分析我所編寫的這本教材的優勢及不足之處,以便對本教材作一些修訂,更好地為以后該門課的教學服務。
二、課程設計、大綱及教材
本書共分十個單元,第一單元是口譯概述,后面的九個單元分別針對商務口譯的常見場合提供了適量的口譯培訓內容。這些場合包括:接待口譯(Interpreting for Reception Service)、會談口譯(Interpreting Conversations)、訪談口譯(Interpreting Interviews)、禮儀口譯(Interpreting Ceremonial Speeches)、介紹口譯(Interpreting Informative Speeches)及商務口譯(Interpreting Business Speeches)。而后面三個場合根據目的語不同又分英漢和漢英兩個方向。這九個單元的編寫結構包括熱身聽力(Warm-up Listening)、句子聽譯(Listen and Interpret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詞匯預習(Vocabulary Work) 、課文口譯 (Text for Interpretation) 、口譯筆記 (Note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口譯技巧總結(Developing Skills)、詞匯擴展(Expand Your Vocabulary)、句子精練(Sentences in Focus)、牛刀小試(Give It a Try)、強化練習(Consolidation Exercises)十個部分。第一部分的“熱身聽力”主要讓學生聽一些真實生動的英語原聲錄音,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學生可練習重述或聽寫,因為只有先聽懂才可能口譯出來;第二部分的“句子聽譯”直接摘自中級口譯的考題錄音,目的是讓學生練習做筆記并做一些非常基礎的句子口譯;第三部分的“詞匯預習”是為后一部分的“課文口譯”掃除詞匯障礙;之后就可以比較順利地做課文的口譯;第五部分的“口譯筆記”所留空白是方便學生在口譯操練和教師講解時做一些筆記;第六部分的“口譯技巧總結”則是在教師結合課文口譯講解口譯技巧時,學生可做一些有關口譯技巧的筆記,以便課后反思及運用;第七部分的“詞匯擴展”是幫助學生擴大各個口譯場合的常見短語和表達法;第八部分的“句子精練”是對各口譯場合常見句型及難點句子的口譯練習,便于學生在課后做口譯練習;第九部分的“牛刀小試”則是加大這一課后操練的難度,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口譯練習;最后一部分的強化練習包括較高難度的聽寫、閱讀訓練及筆譯練習,這些都是從歷年上海市英語中級口譯考試的真題中選取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口譯綜合能力,并方便部分有抱負的學生備考中級口譯考試。本書的附錄中還介紹了上海市英語中級口譯考試中口譯測試的要求、題型和形式,并提供了3套口譯測試模擬試卷供學生測試;附錄中還補充了其他方面常見的詞匯和表達方式。這一編排體例凝聚了我四年來的教學經驗,既吸取了其他口譯教材的優點,也彌補了其他口譯教材的不足,包含了我的一些創新,相信對有效提高學生的口譯能力和英語水平有很大的幫助。
本書的課程設計很好地遵循了Tom Hutchinson和Allen Waters在他們所編寫的《特殊用途英語》中所提出的原則。學習理論(Theory of Learning)方面,本書的編寫遵循了1.Behaviorism: learning as habit formation,每單元第二部分的課文口譯提供了富有時代氣息的供學生反復操練的口譯材料;2.Cognitive code:learners as thinking beings,如每單元Consolidation Exercise的筆譯練習,第十單元的這部分就涉及了上海世博會的內容。從課程設計的方法來說(Approaches to Course Design),本教材既采用了skill-centered course design(介紹了大量的口譯技巧并反復操練這些技巧),也采用了learning-centered course design(課堂上始終以學習者為中心,教師主要起到一個指導的作用。)在大綱設計方面,本教材也特別注意了materials syllabus及learner syllabus,針對學生選用了生動且實用的教學材料。
三、樣例單元分析及教師和學習者使用說明
本教材的總體結構是按照口譯實踐的真實場景及程序設計的,第一單元是口譯概述,讓學生對口譯的定義、特點、口譯的今昔及口譯難點有一個完整的了解,之后在第二單元是接待口譯(比如去機場迎接外賓),第三單元是會談口譯(如外賓到達之后的簡單會談口譯),第四單元是訪談口譯(如外賓到達之后的簡單采訪),第五、六單元是禮儀口譯(比如在接待宴會上的講話),第七、八單元是介紹口譯(如對公司情況的介紹),第九、十單元是商務口譯(涉及中外商務談判這一實質內容,是本書的重中之重)。這樣的設計完全符合中外交流的程序,科學且易理解。
至于每個單元的設計體例在前面已作了簡短說明,這里結合教師和學習者對教材的使用作進一步的說明。后九個單元的編寫結構包括熱身聽力(Warm-up Listening)、句子聽譯(Listen and Interpret the Following Sentences)、詞匯預習(Vocabulary Work)、課文口譯(Text for Interpretation)、口譯筆記(Notes for the Interpretation)、口譯技巧總結(Developing Skills)、詞匯擴展(Expand Your Vocabulary)、句子精練(Sentences in Focus)、牛刀小試(Give It a Try)、強化練習(Consolidation Exercises)十個部分。第一部分的“熱身聽力”主要讓學生聽一些真實生動的英語原聲錄音,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學生可練習重述或聽寫,因為只有先聽懂才可能口譯出來。該部分材料很多來自于張明倫編寫的《聽力入門》第一至四冊的內容,也可使用可可聽力網上每天的VOA或BBC的廣播錄音;第二部分的“句子聽譯”直接摘自中級口譯的考題錄音,目的是讓學生練習做筆記并做一些非常基礎的句子口譯,學生要學會一些做筆記的技巧并掌握一些常見的速記符號。第三部分的“詞匯預習”是為后一部分的“課文口譯”掃除詞匯障礙;之后就可以比較順利地做課文的口譯;第五部分的“口譯筆記”所留空白是方便學生在口譯操練和教師講解時做一些筆記,比如記下一些重要表達方法及難點句子的理解;第六部分的“口譯技巧總結”則是在教師結合課文口譯講解口譯技巧時學生可做一些有關口譯技巧的筆記,以便課后反思及運用;第七部分的“詞匯擴展”是幫助學生擴大各個口譯場合的常見短語和表達法,該部分十分重要,學生課后需花必要的時間熟練掌握;第八部分的“句子精練”是對各口譯場合常見句型及難點句子的口譯練習,便于學生在課后做口譯練習;第九部分的“牛刀小試”則是加大這一課后操練的難度,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口譯練習;最后一部分的強化練習包括較高難度的聽寫、閱讀訓練及筆譯練習,這些都是從歷年上海市英語中級口譯考試的真題中選取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口譯綜合能力,并方便部分有抱負的學生備考上海中級口譯考試。本書的附錄中還補充了其他方面常見的詞匯和表達方式,幫助學生掌握大量生動且有用的詞匯,如各類世界著名品牌、全球著名企業及聯合國主要機構一覽等。
需要指出的是,課堂上教師需要充分使用Tom Hutchinson和Allen Waters所提出的ESP教學方法(如variety,prediction,enjoyment,involvement creativity,atmosphere)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給學生大量的時間進行口譯的操練,而不是以教師的講解為主;課后學生也需要擠出盡可能多的時間和自己的口譯對子進行練習,只有通過足夠的練習才能達到完美。
四、結語
這篇論文結合Tom Hutchinson和Allen Waters所提出的ESP的教材編寫及教學原則對我個人所編寫的ESP教材《英漢商務口譯基礎教程》的編寫原則及思路作了一個比較詳細的說明,提出了該教材編寫的一些優點,但這本教材還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如增加課文口譯的材料及各個場合常用的口譯詞匯,補充一些口譯技巧的講解及舉例說明等,更好地為教師和學習者所使用。
參考文獻:
[1]Hutchinson,Tom.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Language Press. 2006:21-144.
[2]梅德明.中級口譯教程[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347-360.
[3]馮慶華.實用翻譯教程[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