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2 03:19:0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漢字調查報告,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我們天天與漢字打交道,讀書、看報、寫文章都離不開漢字,可是大家是否注意過,錯別字時常悄悄地溜到你我的周圍,影響著我們.下面就讓小編帶你去看看生活中出現錯別字調查報告范文6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錯別字調查報告1調查目的:自從倉頡造字以來,漢字經過了數千年的演變,一直沿用至今,成為了中國古代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的瑰寶之一。但是如今錯別字現象非常普遍,商店的廣告、招牌,街頭廣告,社區(qū)標語等常出現錯別字。這些街頭錯別字影響了市容,污染了祖國的語言文字,急需得到治理,以凈化祖國的語言文字。
調查材料分析:第一種是“亂用漢字,用錯漢字”。這種亂用漢字,亂寫漢字的情況,大多數是文化修養(yǎng)不高的人手寫的,比如說:賣雞蛋的小販把雞蛋的“蛋”寫成了元旦的“旦”;把公“廁”寫成了“公則”;把“庫”寫成了“褲”;收破爛的把“留”寫成了莫名其妙的字;但是,我發(fā)現正規(guī)商店的廣告和路牌也有錯誤。比如說:眼鏡店廣告把“需”寫成了“須”;通心嶺社區(qū)的標語牌把通心嶺的“心”寫成了新年的“新”。
第二種是“簡繁體字混用,方言亂用”。現在在深圳,簡繁體字混用,方言亂用的情況十分普遍,因為深圳靠近香港,很多香港人來這里工作,所以用了很多繁體字;而且有些商家錯誤地認為繁體字體現了這家公司的國際化,于是趕時髦也采用。還有些從外地人來到深圳,仍然保持著自己的方言。
第三種是中英文不規(guī)范使用。在調查中,我還發(fā)現:在一些路牌上,出現了中英文不規(guī)范使用,不符合國際化大都市的要求。例如,市少兒圖書館用的是漢語拼音卻有大寫;園嶺一街和廣告牌是中英文并用;紅荔天橋是英文。都不統(tǒng)一,讓人眼花繚亂,可能更讓外國朋友如墜云霧中。這些也屬于用字不規(guī)范的行為之一。
第四種是網絡新語亂用漢字,廣告中亂用漢字。現在網絡越來越發(fā)達,在網絡中也出現了一些新名詞,雖然這是時代的發(fā)展導致的漢字的變革,但也不能亂用漢字,有些人為了時尚,也就用上了;有些廣告為了吸引顧客,故意把成語亂用。你看,上面幾幅網絡新派流行的漫畫,雖然很幽默搞笑,但是里面的錯別字卻觸目驚心,尤其會讓青少年兒童產生誤解和歧異。廣告牌竟然把“長久安”寫成了“腸久安”。
看到這些觸目驚心的錯別字,我感到真后怕,我平常在作文和作業(yè)中也常出現錯別字,想來真臉紅呀!真對不起老祖宗的漢字!我建議:商家應該制作標準的廣告牌,政府應該加大對使用規(guī)范漢字的宣傳,城管和文化稽查部門應該加強監(jiān)管力度,出臺整治措施。讓我們共同努力,凈化祖國的語言文字,促進它的發(fā)揚光大!
錯別字調查報告2調查人:______
調查報告內容及結果:
我來到了一條干凈整潔的黃甫街上。看見一個小吃店門前立了一塊木牌,上面寫著店里各種食品的名字,而寫到餛飩的時候,竟然寫成了“餛燉”,可真有趣。又走了一會兒,一個大約五平方米大的招牌上十分醒目地把“安裝”寫成了“按裝”,這樣明顯的錯誤竟然沒有人發(fā)現,他們真對不起造字的老祖宗。
就在旁邊一個大木板上用刷子寫了幾個醒目的大字:“批發(fā)零售方便代”,我看之后直想笑,“代”和“袋”差別夠大了,可真夠怪呀!在名氣很大的小辣椒火鍋門前我又發(fā)現了一個錯別字,上面本來應該寫“黃甫路第三分店”,上面卻意外寫著“黃埔路第三分店”,又在一家優(yōu)雅飯店的墻上貼了一張紙,上面寫著“店招工一名”,差點把我大牙笑掉,“本”字都能寫錯,文化也太低了吧。
就在回去的路上我看見一個布專賣店叫“大浪淘沙”下面卻清清楚楚地寫著“大浪淘紗國際連鎖”,我吃了一驚,國際連鎖店的大招牌上都有錯別字,看來現在的電腦對于錯別字也看不嚴啊!
導致出現錯字的原因應該有這樣幾點:
馬虎、不在乎、文化低、求省事、寫了不檢查。我想只要把這幾點消滅,錯字應該不會出現,或者出現了也是很少很少。
看見錯字的感受:
漢字是老祖宗一筆一畫制造出來的,我們應該尊重他們,把它們寫好絕對不能看到錯字視而不見。漢字是各種文字的精英,我們不能為了省事就把他們改造。看見街上顯眼的錯別字,我心中感到痛苦。我想我的作業(yè)中也經常出現錯別字,我應該先把自己的錯別字消滅掉,盡量在寫字前想好要寫的字是什么樣的,如果每個人都可以達到這個樣子,錯字一定會飛到九霄云外。
錯別字調查報告3調查時間:....
調查對象:作業(yè)本、圖書、匾額
調查內容:查找錯別字
經調查發(fā)現一些服裝店的門牌存在有用諧音取店名錯別字的現象,
錯別字調查報告
。如:把"伊拉克"寫成“衣拉克","依依不舍"寫成“衣衣不舍",把"一樣美麗”寫成“伊樣美麗”,"一加一"寫成“衣加衣”。
圖書中也存在有一些印刷問題的錯別字。如:“口”字印成了“曰”,“辮子”印成“辨子”,"矯健"印成了"驕健”,“洗澡”印成了"洗操",“傭人”印成了“用人”。
在作業(yè)本中出現的錯別字特別多,
調查報告
如:“昵”寫成“呢”,“籠”寫成“蘢”,“祈”寫成“折”,“蓬”寫成“篷”,“矚”寫成“囑”,“郎”寫成“朗”,“奔”寫成“卉”,“廷”寫成“延”,“謂”寫成“渭”,“訊”寫成“迅”,“練”寫成“煉”。
調查建議:
建議人們多讀一些書,從書中學習知識,提高學問,希望書中不要出現錯別字,要不我們會以為是正確的,一錯再錯。也建議人們不寫繁體字,簡化字,給人們帶來不便。
感受:
從調查錯別字中看出錯別字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用諧音寫出錯別字,第二類是印刷錯誤,第三類是作業(yè)本中的錯別字。我們要從現在開始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讓我們的生活中沒有錯別字,正確使用祖國語言。
錯別字調查報告4原因
如今錯別字已經屢見不鮮,什么小攤小販的招牌、網絡文章、廣告上都能見到它的身影。因此,我決定來一次錯別字調查報告。
調查
先就近開始,從我身上開始調查吧。本來我信心滿滿,認為錯別字肯定不會多。一調查錯別字還真不少,就拿上次考試來說。有一個成語?一如既往?,而我竟然寫了一個?一如繼往?。這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錯別字例子么,調查到這里,我的臉也紅了,恨不能直接用鉆地術到地底下躲著。?算了,還是走上街頭進行一次調查吧。?我心中暗想,?估計小商小販的錯別字也不會少。?于是,我過去到了商店門口。
我學著孫悟空,大眼一掃,頓時就發(fā)現了一個可疑目標——?臭豆付?。?這家是干嘛的,這年頭連臭豆付都有了。應該是臭豆腐吧。?我心中暗笑,邁步走了不去,誠懇地對店主說道:?您好,您的招牌好像有點問題。??你個小毛孩子懂什么??店主毫不耐煩地說道,?這是為了簡單。?沒辦法,出師不利,我繼續(xù)調查。沒多久,我就又發(fā)現了一個?頂頭上絲?,可人家卻說這是為了迎合潮流。再去看
網上的文章,錯別字更是數不勝數,?的地得?三兄弟老是玩換位置的游戲;還有的書中總是把?像?寫成?象?……
分析
?這到底是為什么呢?會有這么多的錯別字。?一番調查之后,我陷入了沉思。?有人可能是不太熟知祖國漢字的使用方法,例如我把?一如繼往?給寫錯了,還有把‘的地得’用錯地方;有的人大概是為了簡單,減少筆畫,比如把招牌上的‘腐’寫成‘付’;個別人可能是為了迎合潮流,吸引更多顧客的來臨……?看來,錯別字也是多種多樣啊。
建議
?總不能把那些把漢字寫錯的人塞進小學課堂吧?那該多滑稽啊,真不亞于唐僧娶妻。?我頭疼地想著,好容易才想出了一個解決辦法,?真應該來個錯別字宣傳班,把那些容易錯的字都宣傳出去,并且提醒大家注意,告訴大家正確的使用方法。而我們在寫的時候也應該多加注意,千萬不能讓錯別字這個家伙來‘偷襲’。這樣的話,估計錯別字出現的幾率就會小多了。?
這次錯別字調查行動也就完美落幕了,如果所有人都能正確使用祖國漢字,這該多好啊。
錯別字調查報告5調查時間:2011年8月16日
調查對象:作業(yè)本、圖書、匾額
調查內容:查找錯別字
經調查發(fā)現一些服裝店的門牌存在有用諧音取店名錯別字的現象,錯別字調查報告。如:把"伊拉克"寫成“衣拉克","依依不舍"寫成“衣衣不舍",把"一樣美麗”寫成“伊樣美麗”,"一加一"寫成“衣加衣”。
圖書中也存在有一些印刷問題的錯別字。如:“口”字印成了“曰”,“辮子”印成“辨子”,"矯健"印成了"驕健”,“洗澡”印成了"洗操",“傭人”印成了“用人”。
在作業(yè)本中出現的錯別字特別多。如:“昵”寫成“呢”,“籠”寫成“蘢”,“祈”寫成“折”,“蓬”寫成“篷”,“矚”寫成“囑”,“郎”寫成“朗”,“奔”寫成“卉”,“廷”寫成“延”,“謂”寫成“渭”,“訊”寫成“迅”,“練”寫成“煉”,調查報告《錯別字調查報告》。
調查建議:
建議人們多讀一些書,從書中學習知識,提高學問,希望書中不要出現錯別字,要不我們會以為是正確的,一錯再錯。也建議人們不寫繁體字,簡化字,給人們帶來不便。
感受:
從調查錯別字中看出錯別字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用諧音寫出錯別字,第二類是印刷錯誤,第三類是作業(yè)本中的錯別字。我們要從現在開始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讓我們的生活中沒有錯別字,正確使用祖國語言。
錯別字調查報告6調查時間:____年9月6日.
調查地點:嵊州市東后街.
調查目的:發(fā)現社會上的錯別字,提出改進建儀。
調查分析:現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當中時時刻刻都會接觸到漢字,無論是用耳朵聽,還是用眼睛看。如果沒有它,我們的生活又將會怎么樣?而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經常會在使用漢字的過程中發(fā)生錯誤。為了了解人們寫錯別字的原因,幫助人們規(guī)范用字,我展開了調查研究。錯別字的具體情況千齊百怪,層出不窮。有的還令人狂笑不已。
1、繁體字原因。
如:把嵊州大橋的“橋”字寫成了繁體字的“橋”,還有國商的“國”字也寫成了繁體字的“國”,還有許許多多的字都把它們寫成了繁體字。寫成的繁體字的壞處是:有些人看不懂繁體字,經常會認錯字,就會造成字認失誤,嚴重的可能會造成巨大的損失。這多么不值得啊!走在大街小巷中,一定能看到許多酒店和商店為了顯示氣派,時常會用繁體字寫店名。但是一些字沒有繁體,只好用簡化的,并且繁體字筆畫較多,一不小心就會寫錯。比如像是“貳”字,有多少人會給它加上一撇呢?
2、同音字原因。
如:在、再;其、騎;雞、機;依、衣……寫出這種類型的原因一般是因為粗心馬虎的原因,或者是因為自己識字能力太差而造成的錯誤,有的商店為了推銷,打出了“衣衣不舍”,“雞不可失”的成語。這樣成語本身不僅發(fā)生了錯誤,并且改變了意思,誤導別人用含有錯字的成語,影響教育,有不少害處。如果不區(qū)分它們各自的意思,只靠自己的耳朵又有誰能聽得出來是哪一個詞或字呢?
調查時間:XXX年XX月X日
調查地點:某公園附近
調查人: XXX
調查目的:了解街頭錯別字情況
調查方式:觀察、詢問
漢字書法是一門獨特的藝術,也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可是,還是有許多人,總是寫錯今天,我要去調查街頭錯別字。
今天是X月5日,我和同學們一起來到了人工湖。在門口一個賣糖葫蘆的小攤前,我們發(fā)現推車上面的“天津糖葫蘆”被錯寫成了“天京糖葫蘆”,我們告訴擺攤的那位老爺爺,他看了一下說:“哦,是啊,謝謝你們,小朋友,我馬上就改過來。”
和老爺爺道別后,我們來到了超市,在蔬菜區(qū),我們看到蘑菇的標牌上錯寫成了“磨菇”,水果區(qū)的火龍果寫成了“火尤果”,副食區(qū)的瓜子寫成了“瓜了”。我們馬上把這些信息告訴了超市管理員,管理員看了我們的記錄本后,點了點頭,找了一支筆,和我們一起把這些錯字都改了過來。
通過調查,在兩個小時內,我們共發(fā)現了四處錯別字。分析其原因,我們認為大概有以下幾點:
一、對容易混淆的漢字掌握不太牢固,如把蘑菇寫成“磨菇”;
二、運用漢字時不夠認真,如把瓜子寫成了“瓜了”;
三、工作人員責任心不強,如果他們平時注意檢查,就能發(fā)現
這些不該發(fā)生的錯誤。
經過分析,我們認為錯別字現象的存在,有以下危害:
一、會誤導小學生和未入學的小朋友,使他們把錯別字牢牢記在心里,以后改正會非常困難
二、如果外地人來油田探親或參觀學習,會影響到我們油田的形象;
三、做為中國人,在使用自己民族文字時,在公共場合出現錯別字形象,還會玷污我們的驕傲----漢字。
所以我們建議大家:
一、有些人的錯別字是從初學時一直帶到現在,所以建議幼兒園和小學正在學習漢字的同學們,一定要認真、細心地學習;平時寫字一定要細心,這些可以有效地減少錯別字的發(fā)生;
二、運用漢字時如果有不清楚或拿不準的字,應該及時查閱字典或請教他人;
關鍵詞:泰國留學生 漢語雙音節(jié)詞 時長差 語音習得
一、引言
泰語是聲調語言,屬漢藏語系。泰語在語音上和漢語有同有異。漢語最小的語言結構單位是音節(jié),音節(jié)由聲母、韻母和聲調三部分組成。漢語普通話有21個聲母,39個韻母;四個聲調: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調值分別是:55、35、214、51。泰語有五個聲調組成:中平(第一聲)、低平(第二聲)、降調(第三聲)、高平(第四聲)和升調(第五聲)。調值分別是:33、21、41、45、14。聲母由42個輔音字母構成,分中、高、低三組,拼音時在不同的情況下有不同的聲調規(guī)則。韻母由37個元音字母構成,其中單元音有9個,各分長短。陳梅(2010)認為長短元音在泰語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能夠區(qū)分詞義。
泰國算得上是最早積極推動漢語教學的國家之一。近年來,泰國學生成為繼韓國、日本之后人數最多的來華留學群體。隨著學習人數的增多,我們發(fā)現泰國留學生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顯著而獨特的問題,此情況也越來越受到學者們的重視。蔣嫦娥(1993)、李紅印(1995)、蔣印蓮(1997)、許艷艷(2009)都有關注。他們的文章多是通過聽辨或對比語音結構從聲母、韻母、聲調方面對泰國人學習漢語的語音難點和語音偏誤進行解釋,但對偏誤情況和偏誤產生的原因鮮有更深入、更大范圍的探討。從語音實驗學的角度對泰國留學生的語音習得情況進行的研究的更是少見,目前只有陳彧(2012)等發(fā)表的少數幾篇文章。陳彧文中對單個音節(jié)中漢語基礎元音的偏誤情況作了考察,沒有涉及漢語雙音節(jié)詞習得的情況。在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習得研究領域中,把漢語雙音節(jié)詞作為整體調查對象的研究還很少且主要關注聲調的靜態(tài)走勢,如張虹(2006)、劉佳平(2008)、王功平(2009)。我們認為靜態(tài)的對比分析研究模式過于單一化,語音習得是先字調再詞調最后語調的過程,對雙字組的動態(tài)考察更具有實際的意義。總的來講,我們對泰中二語習得的關注還遠遠不夠,不能適應和滿足當前泰國人漢語學習熱的現狀。
漢語語音的習得包括元音、輔音和聲調,而聲調又可以分為單字調、多字調和語調。對泰國留學生漢語雙字組音節(jié)間時長差的考察有助于了解泰國留學生漢語多字調習得情況,有助于更加細致準確地分析泰國學生漢語聲調習得偏誤情況的原因和機理。其中,多字組聲調的習得難點之一就是字組間時長差的準確把握。在實際的語音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會發(fā)現不少留學生發(fā)單字的語音沒有問題,但到了雙字組音節(jié)中卻感覺到吃力。對字組間時長差的考察無論是對語音研究還是聲調教學來講都是十分有意義的。
二、研究方法和過程
(一)實驗對象
從河南師范大學來華留學生中選取三名以標準泰語為母語的泰國留學生,二女一男(以下簡稱為甲女、乙女、丙男),均來自曼谷,漢語水平分別為甲女初級,乙女中級,丙男初級,且除漢語和泰語外不會說其他語言,請其發(fā)漢語語音。
(二)實驗語料
我們設計了一個調查字表,這組字表按照陰平+陰平,陰平+陽平,陰平+上聲,陰平+去聲,陽平+陰平……這樣的組合方式制成,共16種(與輕聲的組合除外),每種全選取3個雙音節(jié)詞,一共48個雙音節(jié)詞作為測試的內容。按照有規(guī)律的排列順序(正序)依次朗讀測試表中的48個雙音節(jié)拼音。這些雙音節(jié)拼音均由漢語一級元音[a][i][?][u][y][?][?]與輔音聲母相組合而成,為排除由于調查對象對該詞的記憶錯誤而對測試造成影響,詞組全部使用漢語拼音拼寫。
(三)實驗設備
錄音工具使用的是加裝了cooledit2.0錄音軟件的IBM T520筆記本電腦、Firesolo 610外置聲卡、YAMAHA MG206c專業(yè)音頻調音臺、鐵三角AT4053b麥克風;實驗中發(fā)音人采用站姿、口部與麥克風相距20cm發(fā)音。使用投影儀將發(fā)音字表制成一詞一片的PowerPoint幻燈片呈現,每兩張幻燈片間隔3秒。例詞原則上只讀一次,如在錄音過程中調查者或實驗對象發(fā)覺某詞發(fā)音有異,則暫停幻燈片放映進行核對并酌情重錄。實驗所得結果轉成wav文件存入電腦磁盤以供進一步分析之用。切分工具使用的是Gold Wave5.0.8;實驗測算和統(tǒng)計作圖使用的是帶有自編腳本自動進行時長提取的Praat5.0.3。錄音在河南師范大學文學院語音學與藝術嗓音實驗室內進行。
(四)數據處理和分析
時長差是指雙字組或多字組中每兩個漢字之間的靜默段的時間長度,以第一個字的聲波脈沖結束位置為起點,以第二個字的嗓音起始位置為終點。實驗中我們采用Praat5.0軟件提取每組雙音節(jié)詞音節(jié)之間相隔的時長差,具體標準如圖所示:
上圖1中為泰國女生所發(fā)的兩個漢字詞組,圖中灰色矩形選取部分即為字間時長差。為便于數值比較,我們把每組所得到的時長差擴大1000倍。數據處理在Excel2003中進行。
三、實驗結果與分析
依據上述標準,選取錄音中有效發(fā)音,經過提取泰國學生漢語雙字組字間時長,我們制作了下表。
根據字間時長差可以把這三人對該組字表的發(fā)音優(yōu)劣情況分出等級。在正常語速狀態(tài)下的漢語自然發(fā)音時,時長差越小,說明發(fā)音人對這個音節(jié)掌握得越好,時長越長,說明發(fā)音人對這個音節(jié)掌握程度不高,發(fā)音時不能有效控制時長進而影響聲調。其中時長在0ms~50ms為較好、50ms~100ms為好、100ms~150ms為中等、150ms~200ms為差、大于200ms為較差。觀察表1,可以得到如下結論:
第一,發(fā)音人甲女的漢語水平處于初級水平,時長間隔是0ms的有24個雙音節(jié)詞,而時長間隔特別大在100ms以上的只有“mógū、dǎdī、hǎdá、gǔgē、dìyī、yìdá、mùnè”這幾個音。
第二,丙男漢語水平為初級,但其發(fā)音的熟練程度明顯不及甲女,丙男發(fā)音中音節(jié)間時長間隔為0ms的雙音節(jié)詞只有17個,而時長間隔在100ms以上的卻多達16個。可見丙男發(fā)音時多有猶豫,掌握情況并不是很熟練。
第三,乙女漢語水平為中級,她的發(fā)音中音節(jié)間時長間隔為0ms的有28個詞,而時長間隔特別大在100ms以上的只有“gélí、hǎdá、pùbù、rìyè”這4個詞組。通過對比可知,其發(fā)音相對要熟練得多,掌握情況較好。
第四,在這組字表中,甲、乙、丙三人發(fā)音的時長差都為0ms的共有16個詞,而這些詞均為最基本的常見字,屬于無障礙雙音節(jié)語音。音節(jié)時長差在0ms~50ms間的雙音節(jié)詞共有5個,這幾個詞也是三人掌握得特別熟練的詞;時長差在50ms~100ms間的雙音節(jié)詞共有2個,說明這兩個詞對于該三人來說屬于掌握程度較好的詞。三人在發(fā)音時音節(jié)時長差都較大的為詞組“hǎdá”,其中甲女和丙男二人的時長差甚至達到了400ms以上,這說明三人對這個詞的發(fā)音掌握得都不好,該詞組屬于較高難度的陌生詞。
為了更細致地對比三個人對這組漢字雙字字表的掌握程度,我們把表1中的數據進行分類統(tǒng)計,以便使發(fā)音優(yōu)劣情況更為直觀、形象。
由上面兩個圖表我們可以知道:
第一,圖2中,發(fā)音評價為較好的占據了數據中的大多數,這組百分比數據明顯高于其他幾組,說明該組雙音節(jié)詞對于甲、乙、丙三人來說難度不高,且評價為好的一組的百分比數據也平均高于其他組。
第二,甲女發(fā)音程度評價比值分別為較好68%,占主體部分,好為18%,中等為9%,差為2%,較差為2%。整體上甲女的發(fā)音水平還是不錯的,好以上的比值為86%,處于中等水平。評價為差和差以下的共為4%,鑒于詞組難度不大,故總體評價給予中等結論。
第三,乙女發(fā)音程度評價比值分別為較好82%,占絕對主體部分,好為11%,中等為5%,差為0%,較差為2%。整體上乙女的發(fā)音水平相當不錯,好及以上的比值為93%,評價為差及差以下的比值共為2%,微乎其微,故可以認為,乙女的發(fā)音水平很好,總體評價給予高水平。
第四,丙男的發(fā)音程度評價比值分別為較好48%,不足50%占主體部分,好為16%,中等為16%,差為5%,較差為16%,好及其以上共為64%,評價為差及以下的共為21%,比重較大。整體上丙男的發(fā)音評價水平較低,結合發(fā)音難度不高的情況,可以認為丙男的漢語水平較差。
四、討論與結論
(一)時長和習得的關系
從上文中的論述知道乙女、甲女和丙男的發(fā)音評價結論依次為“好、中等和較差”三個等級,對應的音節(jié)字間時長順序為“快、中等、較慢”三個層次。反映在實驗中即是。乙女>甲女>丙男(“>”意為“好于”),時長上為乙女
(二)聲調和習得的關系
發(fā)音人在發(fā)音出現問題時往往是成組的,前文中我們提到拼音字表是按照規(guī)律組合編排的。從表1中可以發(fā)現陰平+陰平、陽平+陽平、陽平+上聲、上聲+上聲讀得好;去聲+陰平、去聲+陽平、去聲+上聲、陰平+去聲讀得差;陽平+陰平、上聲+陰平、上聲+陽平讀得較差。所以聲調對雙字組的發(fā)音存在影響。留學生在雙音節(jié)詞的習得中,對聲調相同的雙字組容易把握,而對聲調相差較大的雙字組較難掌握。調域和調值相同時,音節(jié)間時長上容易控制,調域和調值差別大時較難控制。
(三)實驗思考
對于乙女來說,根據i+1理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可以增加一些難度,不必原地踏步,錯失進步的機會。而對發(fā)音人甲女來講,雖然漢語水平處于初級,但對該組雙音節(jié)詞的掌握程度已經較為熟練,可以稍微增加難度,使其避免止步不前。對于丙男來說,該生整體水平有待提高,需要重點學習鞏固已得的知識,不能急于求成。在短期的漢語學習過程中,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區(qū)別對待。
(四)本研究的不足
本次對泰國留學生進行的雙音節(jié)詞時長差的調查存在的局限:首先,本次調查的對象數量較少,且調查對象的背景比較單一,調查項也比較單一,因而只能從一個小小的側面反映泰國留學生雙音節(jié)詞掌握的熟練程度。如果增加調查對象數量,并選取年齡、性別、漢語水平等情況不同的人作為調查對象,一定能更加全面準確地反映泰國留學生對漢語雙音節(jié)詞的整體掌握情況。
參考文獻:
[1]陳梅.零起點泰國留學生漢語語音偏誤分析及對策[J].柳州師專學報,2010,(5).
[2]蔣嫦娥.淺談泰國學生學習漢語語音的難點[A].古今中國面面觀[C].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3.
[3]李紅印.泰國學生漢語學習的語音偏誤[J].世界漢語教學,1995,(2).
[4]蔣印蓮.泰國人學習漢語普通話語音難點辨析[A].第五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5]許艷艷.泰國人學習漢語的語音難點及教學策略[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2009,(3).
[6]陳彧,許海鵬,高曉穎.泰國留學生漢語元音習得的實驗研究[J].焦作大學學報,2012,(3).
[7]張虹.日本學生雙音節(jié)詞輕聲偏誤及習得分析[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6,(1).
[8]劉佳平.日本留學生漢語雙音節(jié)詞聲調偏誤調查報告[J].商業(yè)文化(學術版),2008,(3).
[9]王功平,周小兵,李愛軍.留學生普通話雙音節(jié)輕聲音高偏誤實驗[J].語言文字應用,2009,(4).
[10]石鋒.北京話的元音格局[J].南開語言學刊,2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