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22 03:39:1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基層體育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 我國城市社區體育 概念 多元化 發展歷程 特點
1998年我國政府下發《關于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通知規定:1998年7月30日停止福利性分房,全面實行住宅商品化。我國城鎮居民的居住形式因此發生了變化,由原來單一化街道或單位社區變為街道、單位、商品樓社區共存的形式,因此社區體育由原來單一的街道社區體育發展成為多種形式并存。本文主要對街道社區體育、學區體育,以及商品樓社區體育進行分析研究,取其優、棄其短,為我國城市社區體育多元化的發展提供參考。
一、社區體育概念、發展歷程
1.社區體育概念
我國對社區體育概念的界定主要有:肖淑倫認為:“社區體育就是以基層社區為單位,以社區成員為主體,實行政府部門支持、體育部門指導、社區部門參與、為社區成員提供社會保障的群眾性體育活動?!眳螛渫ピ凇墩撋鐣暯窍碌纳鐓^體育》中提出:“社區體育的定義和社區體育行政與社區體育的計劃研究,明確了制訂計劃的前提與實施注意重點?!北R元鎮提出:“社區體育是指在街道辦事處的轄區內,以自然環境和體育設施為物質基礎,以全體社區成員為主要對象,以滿足社區成員的體育需求,增進社區成員的身心健康,就近地開展的區域性的社會體育?!?/p>
2.社區體育發展歷程
社區體育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后期,當時主要是由街道辦事處牽頭,成立體協,就近開展體育活動。
王凱珍在《社會轉型與中國城市社區體育發展》中指出城市街道社區體育發展的三個階段:自發形成階段(80年代后期至1995年),由街道辦事處牽頭,組織體育活動,成立街道聯合體協,組織轄區單位和居委會就地就近開展體育活動;政府倡導階段(1995年至1997年),國家陸續頒布《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等文件,體現政府對社區體育的認可和重視,政府開始倡導發展社區體育;加速發展階段(1997年至今),1997年國家體委頒布《我國城市體育先進社區評定辦法(試行)》,2000年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召開“城市社區體育經驗交流”,2004年總局對《全國城市先進社區評定標準》進行修改,推動了社區體育的蓬勃發展。
二、我國城市社區研究現狀
隨著我國實行對外開放,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轉變,居民的生活方式發生很大變化。隨著家庭收入和余暇時間的增多,對體育鍛煉的需求也愈發強烈,為我國社區體育的發展奠定了經濟基礎。我國社區體育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社區體育理論的研究在1985年以后也逐漸增多起來,至今國內對社區體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區體育基礎理論研究、社區體育的應用性研究和社區體育的發展性研究等。
在社區體育理論基礎研究方面,主要是對社區體育的概念、特點、功能等方面進行研究;社區體育應用性的研究,主要是對社區體育管理、社區體育組織、居民需求等方面進行研究;社區體育發展性的研究,主要包括社區體育發展模式的研究,社區體育與社會發展關系的研究。
隨著我國城市建設的發展,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對社區體育的研究不能僅限制在基礎理論、單一的應用性和發展方面的研究,更加應該結合當今社區體育發展的模式和特點,把其多元化并存的社區體育結合,吸取不同社區體育的優點,使社區體育能更好地發展。
三、多元化社區體育的形成及社區體育的特點
我國街道社區體育始于20世紀80年代后期,當時主要是由街道辦事處牽頭,成立體協,就近開展體育活動。隨著我國街道社區體育的蓬勃發展,單位體育逐漸顯現,開始主要集中在大型國有企業、學校,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國有企業的改制,國有企業的單位體育逐漸退出,而學校單位體育的發展則日益蓬勃。1998年我國取消福利分房制度,商品樓成為人們居住的主要形式,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商品樓住宅小區社區體育配套設施的要求也不斷提高,部分開發商在樓盤的建設中更是融入了體育鍛煉理念,配備了比較完善的體育設施,形成了新型的小區體育。因此,目前我國社區體育主要由街道社區體育、單位體育和商品樓住宅小區社區體育組成。
1.街道社區體育的特點
街道社區體育由街道辦事處直接管理,在開展社區體育活動時,需要層層報送審核,管理層次太多,許多街道都是為了完成區、市政府下達的任務,才開展社區體育活動。街道社區屬于傳統社區,由于市區地域的因素,可用作設施建設的地少,因此體育設施少且落后,主要是一些健身路徑和一些基礎的體育設施。在居住人群看,街道社區主要居住的是工薪階層,體力勞動者居多。隨著經濟的發展,目前許多街道社區的居住人群也發生了變,許多都是外來務工人員居住,他們收入相對較低,大多數人不愿意花錢去參與有償體育運動,因此也影響了社區體育的發展。
2.單位體育的特點
單位體育的管理主要由工會直接管理,在開展社區體育活動時,環節相對簡單,許多單位在“五一”、“國慶”、“三八”、“教師”等節日都會開展體育活動。
單位體育目前主要集中在學校,因此設施齊全,學校的場館數量多,種類齊全,有利于單位體育的發展。單位居住人群主要是單位職工和家屬,收入相對穩定,部分單位還規定場地在某時段對職工及其家屬免費開放,在有償開放上對職工及其家屬也有優惠政策。
3.小區體育的特點
小區體育的管理主要由物業公司直接管理,管理的模式上最簡單直接,經費上主要是自籌,許多大型的樓盤,每年都會舉辦一些大型的體育比賽和一些單項的比賽。小區體育的場館建設主要有開發商建設,許多開發商在建設樓盤時,把體育鍛煉的理念嫁接到商品樓的開發中,因此許多樓盤的體育設施比較齊全,而且許多設施是傳統街道和單位沒有的設施。商品樓居住的人群主要是一些中、高收入階層,人群的因素決定了社區有償體育的發展,大多數人能接受有償體育鍛煉,也愿意支付費用來參與體育鍛煉。
四、結語
目前我國多元化社區體育,在場地設施、管理體制、居住人群等方面存在差異,導致社區體育的開展不均衡。特別是在場館設施上存在很大的差異,有償體育的發展也受到不同居住人群的限制。因此,我們在發展社區體育時,要注重不同社區體育的特點,充分協調和利用好不同社區體育場館資源、完善管理制度、政府在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使我國多元化社區體育能協調發展。本文主要對我國多元化社區體育的特點進行研究,建議我國城市社區體育應該要注重多元化并存,為我國社區體育的研究和發展提供新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肖淑倫.關于社區體育的幾個問題[J].全國職工體育論文報告會.國家體委群體司,1993.11.
[2]呂樹庭等.社會學視角下的社區體育――社區體育概論[J].北京:體育文史,19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