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腫瘤臨床論文

腫瘤臨床論文

時間:2022-02-11 02:41:2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腫瘤臨床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腫瘤臨床論文

第1篇

收集2008年8月~2012年12月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腮腺腫瘤病例412例,檢出副腮腺腫瘤8例。對所有副腮腺腫瘤病例進行臨床、影像、病理資料、術式及預后等分析。

2結果

2.1臨床特征?;颊吲R床特征(表1),所有患者均無面癱及頸部淋巴結腫大。

2.2影像學表現。副腮腺良性腫瘤病例CT表現為面頰部中份腫塊呈橢圓形、邊界清楚、密度均勻,增強掃描后多形性腺瘤輕度強化、基底細胞腺瘤延遲強化;而惡性腫瘤患者病例CT表現為腫塊形狀不規則、境界不清、密度欠均勻,增強掃描后輕度或中度強化(圖2)。2.3病理診斷。多形性腺瘤5例,包膜不完整或部分區域腫瘤突破包膜;基底細胞腺瘤1例,包膜完整。多形性腺瘤惡變(高分化非特異性腺癌)1例,惡性成分低于50%,浸潤范圍超出被膜的距離≤1.5mm;高分化鱗狀細胞癌1例,腮腺內淋巴結陽性(1/2)、腮腺組織及頸部淋巴結陰性,排除口腔、鼻腔及眼瞼轉移性腫瘤。

2.4治療。8例患者均行手術治療,惡性腫瘤患者術后輔以放療。

2.5隨訪與預后。隨訪1~5年,良性腫瘤患者術后涎腺功能良好、面神經功能正常且顏面部對稱,無復發及惡變;惡性腫瘤患者治療后面神經功能良好,無復發及轉移.

3討論

副腮腺腫瘤的臨床特征如面頰部中份腫塊質地中等或偏硬、不隨變化而改變等,可與發生于該區域的其他疾病作出初步的鑒別診斷,細針穿刺、影像學檢查等有助于進一步的區分。對于副腮腺良、惡性腫瘤的鑒別診斷,我們采用臨床檢查、術前B超和CT檢查、術中快速冰凍活檢和術后常規病理檢查相結合的模式。臨床上若面頰部中分腫塊呈無痛性、緩慢增長,近期內發展迅速,且腫塊活動欠佳甚至固定,與周邊組織粘連較緊,伴有疼痛等特點,需注意多形性腺瘤惡變的可能性,如本組病例4。當然,病史短、無痛性增長腫塊亦不能排除惡性腫瘤可能,如本組病例1。副腮腺腫瘤的CT表現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與同性質的腮腺腫瘤相似:良性腫瘤外有包膜、境界清晰、形狀規則,惡性腫瘤則邊界不清、密度不均、對周邊組織有侵襲。副腮腺腫瘤的常用治療方法是手術徹底切除腫瘤,術中需注意保護面神經和腮腺主導管。

手術徑路主要有標準腮腺切除切口、口內切口、面頰部腫塊表面直接切口等。我們推薦使用標準腮腺切除的類“S”形切口,本組中有5例患者選用了此術式,體會是手術入路簡單、操作熟練;切口比較隱蔽,符合美觀要求;視野暴露好,不受病變范圍及深度限制,且能有效的保護面神經;若快速冰凍活檢提示為惡性腫瘤,此切口可完成病灶根治術,向頸部延伸即可完成頸清掃術;不足之處是切口翻瓣范圍較大。而口內切口具有視野不清、容易損傷面神經、常伴有術創出血、增加腫瘤種植及復發可能性等弊端,且無法完成惡性腫瘤的根治,故僅適用于病灶較小、偏口腔黏膜側的良性腫瘤等情況。另外,面頰部腫塊表面直接切口的術式容易損傷面神經和腮腺主導管,且在面頰部遺留明顯瘢痕,故亦需嚴格掌握適應證。本組中有3例分別選用了口內切口、面頰部直接切口,與術前誤診及患者強烈意愿有關,雖然均未發生嚴重的手術相關并發癥,但鑒于有上述缺點,作者認為不應列為常規。Xie等報道選擇經發際內小切口行內鏡下副腮腺腫瘤切除,更符合美學要求,但受技術、設備等因素限制,目前尚未得到廣泛應用。副腮腺良性腫瘤手術治療預后較好,本組6例術后均無復發及惡變,包括3例小病灶單純腫塊切除;惡性腫瘤的處理原則與腮腺惡性腫瘤相似,根據病理類型選擇手術方式及范圍、術后放療和(或)化療與否。本組中2例惡性腫瘤患者接受了根治性手術及術后放療,短期內無腫瘤復發與轉移,遠期療效有待進一步觀察。

第2篇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中隨機選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妊娠合并婦科腫瘤患者46例,年齡23~35歲,其中1例為經產婦,45例為初產婦,14例患者為妊娠合并卵巢腫瘤,其他32例患者為妊娠合并子宮肌瘤。

1.2方法

通過對患者的臨床資料予以回顧分析,對患者的合并婦科腫瘤的類型、診斷方式、并發癥的發生情況以及臨床處理措施予以總結分析,從而得出妊娠合并婦科腫瘤的有效處理措施。

2結果

本次研究中患者的妊娠合并婦科腫瘤的腫瘤類型為卵巢腫瘤與子宮肌瘤。14例患者為妊娠合并卵巢腫瘤,其中3例患者為漿液性囊腺瘤,3例患者為黏液性囊腺瘤,8例患者為良性畸胎瘤;32例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的患者中,19例患者為壁間型肌瘤,13例患者為漿膜下肌瘤。對患者的診斷方式予以分析,其中24例患者是在手術過程中發現,22例患者是孕期通過B超檢查發現。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為47.83%,22例患者出現了并發癥,其中,6例產后出血,5例胎膜早破,3例先兆流產,活躍期停滯與早產各2例,瘤體破裂、頭盆不稱、胎兒窘迫、胎位異常各1例。在患者的臨床處理過程中有32例患者在開展剖宮產術的同時實施了子宮肌瘤挖除術,患者的子宮成功保留;有12例患者在開展剖宮產術的同時實施了卵巢腫瘤剝除術;有1例患者在妊娠32周時出現了卵巢腫瘤體破裂處的急腹癥,在對患者實施卵巢腫瘤及患側附件的切除術之后,在手術周實施了保胎治療,并在患者妊娠35周時為患者開展了剖宮產術終止妊娠,胎兒成功娩出后為患者開展盆腔淋巴清除術、闌尾切除及子宮全切加大網膜等方面的治療,并在手術之后為患者開展定期的化療;另外1例患者在實施剖宮產術的過程中發現存在卵巢腫瘤,通過快速冰凍病例切片診斷患者為畸胎瘤上皮腺癌Ⅰa期,為患者開展了腫瘤及患側附件的切除。

3討論

對于孕產婦來說,妊娠合并婦科腫瘤是其高危因素,孕產婦容易出現各種并發癥,對孕婦的妊娠產生較大的影響,主要表現為:①瘤體的破裂,隨著患者妊娠子宮的增大,對于卵巢腫瘤會產生一定的壓迫作用,特別是在分娩、排便、彎腰等一些腹壓突然增大的情況下,很容易導致瘤體的破裂,引發出血現象;②難產,對于嵌頓于盆腔中的卵巢腫瘤來說,對于胎先露的下降具有一定的阻礙作用,很容易引起梗阻性難產;③早產或者是流產,對于一些比較大的卵巢瘤來將,會對子宮的正常增長產生一定的阻礙作用,容易引起患者早產或者流產,對于惡性的卵巢腫瘤,需要在實施治療性手術的同時終止患者的妊娠,這也會導致患者的早產或者流產;④卵巢腫瘤的扭轉,隨著患者的妊娠的發展,子宮的增大會將卵巢推入到腹腔中,會導致卵巢腫瘤的活動范圍增大從而引發蒂扭轉。在臨床診治的過程中如果妊娠合并婦科腫瘤患者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很難被發現,但是如果在患者的孕早期為患者開展盆腔檢查診斷,并為患者開展B超檢查,能夠有效提升檢出率與診斷準確率,為了有效降低患者的漏診率,積極為患者開展孕早期的B超檢查是非常必要的。臨床上妊娠合并婦科腫瘤患者的各種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高,積極采取各種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對于妊娠期的婦科腫瘤患者,如果沒有表現出相關的臨床癥狀,通常不需要實施特殊處理,但是如果患者的中晚期肌瘤出現了紅色變性,并伴隨有腹痛癥狀,則需要積極為其開展相關的保守治療,對于分娩期的患者應該將剖宮產指征放寬。本次研究中,妊娠合并婦科腫瘤患者的臨床處理過程中,32例患者在開展剖宮產術的同時實施了子宮肌瘤挖除術,患者的子宮成功保留;12例患者在開展剖宮產術的同時實施了卵巢腫瘤剝除術;1例患者在妊娠32周時出現了卵巢腫瘤體破裂處的急腹癥,在對患者實施卵巢腫瘤及患側附件的切除術之后,在手術周實施了保胎治療,并在患者妊娠35周時為患者開展了剖宮產術終止妊娠,胎兒成功娩出后為患者開展盆腔淋巴清除術、闌尾切除及子宮全切加大網膜等方面的治療,并在手術之后為患者開展定期的化療;另外1例患者在實施剖宮產術的過程中發現存在卵巢腫瘤,通過快速冰凍病例切片診斷患者為畸胎瘤上皮腺癌Ⅰa期,為患者開展了腫瘤及患側附件的切除。

4總結

第3篇

1.1一般資料

本次90例研究對象為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接收的肺部腫瘤患者,入選患者均符合肺部腫瘤的診斷標準,經相關影像學、實驗室檢查結合臨床特征確診。其中女33例,男57例,年齡56~74歲,年齡(54.8±3.4)歲。疾病類型:20例肺轉移癌,70例非小細胞癌。病灶直徑1~4cm,平均病灶(1.8±0.4)cm,病灶部位遠離心臟、主動脈弓血管、氣管、主支氣管等重要臟器≥1cm。所有患者均同意參加此次研究,均無凝血功能障礙、植入金屬物或心臟起搏器、免疫功能低下、中央型肺癌臨近氣道、大血管者、肺外廣泛遠處轉移者,根據治療方式不同分為兩組,各45例。觀察組使用CT引導經皮肺穿刺錨狀電極高溫射頻消融術療法,對照組使用手術治療。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觀察組:進行CT引導下射頻消融術療法,全身麻醉,予以CT掃描,明確病變部位,檢測穿刺點與腫瘤內緣的角度及距離,切開皮膚3mm,將電極刺入,連接射頻與錨狀電極,射頻能量起始功率40W(電極頭直徑3.0cm),起始功率50W(電極頭直徑3.5cm),增加10W/2min,直至90W,根據腫瘤大小決定消融電極伸展長度,腫瘤直徑<2.0cm(消融電極伸展長度3.0cm在90℃時消融15min),腫瘤直徑2~3cm(消融電極伸展長度3cm在90℃時消融5min),腫瘤直徑>3cm(消融電極伸展長度3cm在90℃時消融2min),對照組進行手術方法治療,比較兩組的臨床總有效率、術后并發癥情況。

1.3儀器

美國RITAMedicalSystemsInc公司生產的RF-1500X射頻治療儀。

1.4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腫瘤完全消失,4周內未發現新發病灶;有效:腫瘤面積有所縮小,縮小范圍>50%,4周內未發現新發病灶;無變化:腫瘤有所增大,但≤25%,或腫瘤縮小<50%;進展:腫瘤增大25%以上或出現新發病灶??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臨床效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達93.3%遠好于對照組的42.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并發癥

觀察組發生率僅為4.4%遠低于對照組的24.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第4篇

1.1臨床資料患者女性,36歲。無明顯誘因出現腹部陣發性絞痛,隨后出現便意,為小塊狀成形便,表面覆有黏液、膿血,6~8次/日。電子腸鏡示距15cm處可見5cm×4cm大小息肉樣腫塊,表面高低不平。臨床診斷:直腸占位。腸鏡病理活檢報告:(直腸)小塊黏膜中見散在核大異型細胞伴炎細胞浸潤,建議腫塊切除后進一步檢查。遂行直腸癌根治術。術中見腫塊位于直腸上部,緊接乙狀結腸。腫瘤外浸到漿膜層,尚未累及腸外組織和器官。

1.2方法標本經4%甲醛固定,常規脫水、石蠟包埋,4μm連續切片,HE染色,光鏡觀察。免疫組化染色采用EnVision二步法。所用一抗vimentin、SMA、desmin、ALK1、CD117、KP1、CD30、CD34、AE1/AE3、myogenin、H-caldesmon和HMB45均購自北京中杉金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2結果

2.1巨檢腸管一段,長13cm,直徑3cm,距一側切緣5cm處見一境界較清楚的黏膜下腫塊,大小5cm×5cm×5cm,突出于腸腔,表面見潰瘍,無包膜;切面灰白色、質中,無壞死、出血。

2.2鏡檢腫瘤組織彌漫浸潤黏膜下層、肌層和漿膜層,局部腸黏膜層炎性壞死,有潰瘍形成。腫瘤組織主要由長梭形、短梭形細胞呈束狀交錯排列,部分排列緊密,部分排列疏松,間質黏液變性,瘤細胞無明顯異型性,可見核分裂。間質中有大量慢性炎細胞浸潤,以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為主,也見中性粒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彌漫浸潤。

2.3免疫組化瘤細胞vimentin、SMA和desmin(+),Ki-67陽性指數為20%,ALK1、CD117、KP1、CD30、CD34、AE1/AE3、myogenin和H-caldesmon均(-)。病理診斷:(直腸)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颊咝g后恢復良好,隨訪至今18個月,無復發。

3討論

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是一種少見的間葉性腫瘤。1973年Bahadori和Liebow描述了一種發生于肺的病變,稱為漿細胞肉芽腫。此后,根據構成細胞主體的不同出現過多種名稱來描述該病,如炎性假瘤、黃色肉芽腫、黃瘤性炎性假瘤、炎性肌纖維母細胞增生和炎性假瘤等。WHO(2002)軟組織腫瘤分類將其命名為炎性肌纖維母細胞性腫瘤(IMT)。該腫瘤目前被認為是一種獨立的組織學類型,其生物學行為已在WHO分類中列入中間性(偶有轉移)一組,其復發率約25%,轉移率<5%。但其形成原因、與局部炎癥有/無明顯關系及其生物學行為在少數病例是否表現出惡性等問題,至今仍為文獻關注的熱點。

3.1臨床表現IMT好發于兒童和青少年,常見部位為肺、腸系膜、后腹膜以及四肢軟組織。發生于直腸的IMT報道少見。Coffin等于1995年報道了首例發生于直腸的IMT,至今國內外報道僅5例直腸IMT,加之本例共6例(表1)。患者發病年齡13個月~60歲,臨床癥狀無特異性,多為貧血、腹痛、體重下降,排便習慣改變,腹瀉、便秘、血便等。直腸IMT易被臨床醫師誤診為惡性腫瘤,因其臨床癥狀和腸鏡檢查、病理活檢都表現出腫瘤特點,加之腹腔臟器的IMT常常表現出侵襲性生長和復發的特點,更突顯出病變的腫瘤特性。

3.2組織學大部分IMT為界限清楚的結節狀或分葉狀腫塊,部分呈浸潤性生長。腫瘤切面灰白或灰黃色,質中、偏硬,可伴有黏液變及出血、壞死等。鏡下梭形肌纖維母細胞、纖維母細胞和炎癥細胞構成IMT的3種基本結構。基于此,Coffin等總結了IMT具有以下組織學特點:①梭形肌纖維母細胞疏松排列,周圍有水腫性黏液樣背景,其中有大量血管和炎性細胞類似肉芽組織、結節性筋膜炎或其他反應性病變;②增生的梭形細胞緊密束狀排列,伴有不同程度的黏液和膠原化區域以及彌漫性炎細胞浸潤,類似于纖維組織細胞瘤或平滑肌腫瘤;③有板形膠原,細胞密度低、炎性細胞稀少,類似瘢痕或韌帶樣型纖維瘤病。

3.3免疫組化腫瘤細胞vimentin彌漫陽性,多數病例desmin陽性,SMA可灶性至彌漫陽性,約1/3病例局灶CK陽性,部分病例ALK陽性。

3.4鑒別診斷直腸IMT需要與直腸的其他梭形細胞病變鑒別。①胃腸平滑肌肉瘤:多發于中老年人,兒童罕見。瘤細胞豐富,異型性明顯,核常呈雪茄樣,核分裂象多見,并見病理性核分裂象。瘤細胞呈長的束狀排列,胞質豐富、紅染,間質內一般不含大量的漿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灶。免疫組化actin和h-caldesmon呈彌漫陽性。②胃腸炎性纖維肉:體積較小,內窺鏡下常表現為小的息肉狀突起,可伴有潰瘍形成,有時可帶蒂,形似腫瘤。鏡下見病變多位于黏膜下層,由梭形間質細胞組成,呈交織的短束狀排列,常圍繞血管形成旋渦狀或洋蔥皮樣結構,背景常呈黏液樣,炎癥細胞成分較雜,以嗜酸性粒細胞多見。免疫組化梭形細胞vimentin、CD34和fascin陽性。③胃腸間質瘤:梭形細胞為主型瘤細胞常呈梭形交織的短束狀或旋渦狀排列,也可呈魚骨樣排列,有時可看到器官樣、假菊形團樣結構;上皮樣細胞為主型的瘤細胞呈巢狀、片狀分布,胞質透亮、空泡狀或深嗜伊紅染色。免疫組化CD34和CD117陽性。④霍奇金淋巴瘤:病變由單核霍奇金細胞和多核RS細胞組成,背景中有數量不等的非腫瘤性小淋巴細胞、嗜酸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漿細胞、纖維母細胞和膠原纖維。免疫組化示CD30和CD15陽性。⑤惡性黑色素瘤:直腸惡性黑色素瘤常位于直腸下端和齒狀線附近,大體呈結節息肉狀,臨床就診時常伴有腹股溝淋巴結轉移。鏡下可見不等量的黑色素顆粒,腫瘤結構復雜,細胞形態多樣,瘤細胞類型可分為大透明細胞、小透明細胞、大上皮樣細胞、小上皮樣細胞、瘤巨細胞和梭形細胞6種。免疫組化HMB45、S-100和vimentin陽性。⑥肉瘤樣癌:直腸肉瘤樣癌是一種具有雙向分化的少見腫瘤,該腫瘤侵襲性強,進展快。鏡下主要由上皮樣細胞和梭形細胞組成,核分裂和病理性核分裂易見。免疫組化CKpan和EMA陽性,而非上皮源性標記SMA、CD117、CD34、desmin和S-100陰性。

第5篇

論文的參考文獻的撰寫是作者對引用文獻作者的尊重,也是對科學研究的嚴謹態度,本文結合了心理護理論文參考文獻的寫作標準格式和要求等范例,來幫助大家更好的掌握心理護理論文參考文獻的寫作,歡迎大家閱讀借鑒。

心理護理論文參考文獻:

[1]丁娜,胡成文,陶艷,等.惡性腫瘤患者死亡焦慮與焦慮、抑郁的相關性研究[J].醫學與哲學,2015,36(18):78-81.

[2]趙秋歌.首次化療惡性腫瘤患者心理護理的觀察[J].醫學信息,2015,28(46):168-169.

[3]程和瑞,翟西菊,亓德美,等.奧氮平治療伴腫瘤相關性焦慮抑郁腫瘤的療效觀察[J].社區醫學雜志,2015,13(4):28-30.

[4]崔孝菊.惡性腫瘤患者心理問題調查及護理對策[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2):106-108.

[5]黃露,梁鍵,林海珍,等.中西醫結合護理對惡性腫瘤患者心理狀況干預研究[J].光明中醫,2015,30(1):155-157.

[6]張婧.對住院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患者實施心理護理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5,13(13):62-63.

心理護理論文參考文獻:

[1]王懷素.心理護理干預對小兒白血病病人心理狀況影響的研究[J].臨床醫學工程,2014,21(11):1489-1490.

[2]婁春燕.個性化護理干預對小兒白血病骨穿和腰穿依從性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學,2012,13(11):100-101.

[3]韓靜,劉均娥,肖倩,等.學齡期白血病患兒的心理行為狀況及其護理干預現狀[J].中華護理教育,2009,6(5):219-221.

[4]梁艷梅,雷永紅,韋慧,等.護理干預對小兒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初次化療的效果研究[J].內科,2014,(2):181-184,198.

[5]田艷珍,任小紅.白血病患兒家屬的心理健康問題及護理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9,15(31):3321-3324.

[6]肖智智,簡黎.白血病患兒的心理特征與護理干預[J].現代醫藥衛生,2011,27(1):141-142.

心理護理論文參考文獻:

[1]謝剛敏,劉玉馥,馮正直,楊國渝,梁莉,趙瑪麗;心理護理研究方法與內容的進展與展望[J];現代護理;2003年09期

[2]湯羽達,張慧;我國近10年心理護理研究文獻的調查分析[J];實用護理雜志;1999年01期

[3]趙魯平;熊偉;;試論優化醫療執業環境[J];中國醫院管理;2006年10期

[4]蔡雁;施曉群;金艷;;乳腺癌患者術后乳房缺失心理體驗的質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6年02期

[5]麻妙群;護理程序在心理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1999年06期

第6篇

關鍵詞:卡培他濱;奧沙利鉑;晚期胃癌;Meta分析;聯合用藥

胃癌在我國屬于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病情早期多無癥狀,多數患者就診時已經發展到了中、晚期,手術治療預后較差,5年生存率僅為20%~30%[1]。由于術后容易復發,手術后通過化療來鞏固治療效果,但化療藥物存在各種不良反應。因此,尋找確切有效、不良反應小的化療藥物迫在眉睫。近年來,臨床上多采用卡培他濱聯合奧沙利鉑聯合用藥治療晚期胃癌,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研究運用詢證醫學的方法比較卡培他濱聯合奧沙利鉑與其他方案治療晚期胃癌的臨床療效,對今后臨床上選擇治療方式提供幫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6~2014年公開發表在中國生物醫學文獻光盤數據庫、中文期刊網全文數據庫、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萬方數據庫卡培他濱聯合奧沙利鉑治療晚期胃癌的隨機對照研究,并輔助手工健碩納入文獻的參考文獻、相關學位論文。

1.2 文獻檢索 由2名研究人員分別檢索文獻,收集文獻,并進行比較分析,當存在異議時,請第3人進行裁決判斷,文獻檢索詞為卡培他濱、奧沙利鉑、XELOX、希羅達、晚期胃癌、隨機對照研究。

1.3 納入文獻標準 ①研究的設計類型均為隨機對照研究(RCT);②納入的文獻具有相似的研究目的、方法及評價指標;③納入的文獻研究對象均為晚期胃癌患者;④納入文獻的研究對象預期生存期限均>3個月;

1.4 排出文獻標準 ①文獻發表在2005年以前或未公開發表的文獻數據;②治療方法不明確、診斷標準不明確或未提及診斷標準;③非隨機對照試驗。

1.5 文獻質量評價 對納入的RCTs由2名研究者分別進行評價,根據其是否采用隨機方案、隨機方法是否恰當,是否對隨機分配方案進行隱藏、是否采用盲法、是否進行治療意愿分析及有無報告退出及失訪病例等,根據Jadad質量評價量表對納入的RCTs進行質量評估。所得分數高于或等于3分為高質量文獻,所得低于3分為低質量文獻。

1.6 數據統計與分析 采用Revman 5.0軟件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相對危險度及其95%可信區間CI作為統計效應量;連續性變量根據測量時都是否相同分別采用加權均數差或標準化均數差及其95%CI作為統計分析效應值。

1.7 異質性檢驗 對于不同原始研究結果的變異程度進行補繳,若P≤0.10,I2>50%,說明各個實驗結果間存在異質性,首先應該進行異質性分析,找到原因,若無法消除異質性的資料,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分析。對于P>0.10,I2≤50%的研究結果,說明其具有同質性,可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分析。

2 結果

2.1 納入本研究文獻概況 本次納入研究文獻均為RCTs,共納入文獻7例[2-8],各個研究均提及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情況,且各個研究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病情等一般情況具有可比性,納入研究的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

2.2 納入研究的文獻的質量評價 本次納入研究14篇文獻均為中文文獻,其中有8篇為高分文獻,6篇為1~2分的低分文獻,所有納入文獻均采用隨機分組,但未提及隨機方式及隨機分配方案的隱藏,均未使用盲法,其中7篇文獻進行了隨訪,5篇文獻進行了意向性分析。

2.3 Meta分析結果

2.3.1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的比較 本次研究所納入的14篇文獻均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進行了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有效率有顯著差異(Z=2.57,P=0.01)。各個研究屬于同質性研究,故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分析,標準平均差為1.65,其95%CI[1.13,2.50](圖2)。

3 討論

隨著我國人口逐步老齡化,胃癌的發病率也逐年升高, 70%胃癌患者在確診時已經是晚期,只能依靠化療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質量[9]。胃癌對化療較為敏感,通過積極的治療,可取得較好的近期療效。但由于大部分患者在疾病確診時,重要臟器功能已經退化,因此在選擇化療藥物時不僅關注藥物的有效性,更應關注患者的耐受性及藥物的安全性。

卡培他濱是一種新型口服的5-氟尿嘧啶前體藥物,口服吸收后,可通過肝臟及腫瘤細胞內相關酶促反應后,在腫瘤細胞內生成氟尿嘧啶,從而發揮高選擇性的靶向抗腫瘤作用。其原因可能由于在腫瘤細胞中一些酶的活性及表達量遠遠高于正常機體組織細胞內的表達量,因此使得卡培他濱得以在腫瘤細胞內選擇性激活,釋放除氟尿嘧啶,腫瘤細胞內的藥物濃度遠遠高于正常組織,增加了藥物的靶向選擇性,提高了抗腫瘤的療效,減少了抗腫瘤藥物發揮細胞毒作用時對正常器官組織的損傷。且該藥可口服用藥,在應用上更為方便。奧沙利鉑是第三代鉑類抗腫瘤藥物,可將DNA作為細胞毒性的靶作用部位,阻止腫瘤細胞的復制與轉錄,從而抑制腫瘤細胞的快速生長??ㄅ嗨麨I聯合奧沙利鉑是目前臨床上常用且有效的化療方案,王軼霖[10]的一項118例晚期胃癌患者的臨床研究中,卡培他濱聯合奧沙利鉑治療的臨床總有效率達46.61%,可能引起的不良反應包括白細胞下降、貧血、血小板減少、惡心、嘔吐、腹瀉、便秘、外周神經毒性、手足綜合征等,但不良反應程度均為Ⅰ、Ⅱ度居多,在停藥后可自行恢復。

本次共納入14篇文獻,均對兩組患者疾病改善程度進行了報道??ㄅ嗨麨I聯合奧沙利鉑治療晚期胃癌療效優于其他方案,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其標準平均差為1.66,其95%CI[1.27,2.18]。14篇文獻均未報道有嚴重不良反應發生,所有患者均完成了2個周期以上的化療,患者耐受良好。出現輕度不良反應均在停藥后自行恢復。此次納入的部分文獻也對疾病中位進展時間及中位生存期進行了相關報道,但無法利用其進行meta分析。此外,本次納入的文獻樣本量均較小,缺乏大樣本、多地區的臨床RCTs實驗,提示我們在今后的臨床實驗中,應努力開展多中心、大范圍的臨床RCTs實驗,為臨床用藥提供更可靠的文獻依據。

參考文獻:

[1]陸文,劉燕,邵麗華.奧沙利鉑聯合卡培他濱新輔助化療治療進展期胃癌的臨床觀察[J].實用醫學雜志,2011,(02):295-297.

[2]胡章華,毛紹蓉.XELOX化療方案用于老年胃癌患者治療的臨床觀察[J].重慶醫學,2013,2(42):156-159.

[3]趙文英,吉兆寧.XElOX或FOLFOX4方案治療晚期胃癌的隨機對照分析[J].中國腫瘤臨床,2009,18(36):1044-1046.

[4]張麒.奧沙利鉑聯合卡培他濱方案治療晚期胃癌68例臨床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19):4383-4384.

[5]曲智鋒,馮笑山等.奧沙利鉑聯合卡培他濱治療晚期胃癌臨床療效觀察[J].福建醫藥雜志,2007,4(29):41-43.

[6]顧術東,劉艷.卡培他濱聯合奧沙利鉑或順鉑一線治療晚期胃癌臨床觀察[J].藥物與臨床,2013,26(10):96-98.

[7]樊翠珍,初玉平等.卡培他濱聯合奧沙利鉑與替吉奧聯合奧沙利鉑治療進展期胃癌的對比研究[J].臨床腫瘤學雜志,2011,8(16):725-728.

[8]雷俊華,洪濤等.XELOX方案治療進展期胃癌臨床觀察[J].華北國防醫藥,2009,4(21):10-12.

第7篇

英文名稱:Chinese Clinical Oncology

主管單位:解放軍聯勤部衛生部

主辦單位:中國第八一醫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江蘇省南京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9-0460

國內刊號:32-1577/R

郵發代號:28-267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95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第8篇

com/)上查詢。

《中國醫學文摘■中醫》設有18個大欄目,其中的內科11 個欄目外科3個欄目,以報道中醫藥臨床研究為主。本刊在 對期刊中的文章進行篩選時,首選基金文章,由于版面需要, 再補充非基金文章,制作文摘。所以,本刊基本能完全收錄 各期刊中的基金文章(中藥類期刊除外)。本文首先對收錄 的各類基金文章進行梳理分析,再結合欄目設置,探討基金 資助的方向及中醫各科的研究現狀。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資料

對2011年全年共6期《中國醫學文摘■中醫》各欄目進 行進一步統計,得出每一個欄目的基金文章比。研究方法

為了便于統計,本文將各種基金按級別從高到低進行分 類,共分為五類:1類:863、973、十五、十一五、全軍級、博士 后;2類:省部級(包括廳局級)、全國性學會、直轄市(包括局 級)、中醫局、軍區;3類:地市(包括局級);4類:院校級;5 類:區級及以下。使用Excel 2007軟件,對《中國醫學文摘- 中醫》2011年度收錄的1 348篇基金文章按各級別進行統計 分析,并生成透視圖進行比較。

2 結果

2.1 《中國醫學文摘■中醫》18個大欄目、14個小欄目的收 錄情況

對《中國醫學文摘■中醫》18個大欄目、14個小欄目的收 錄情況進行統計,見表2、表3、圖1。基金文章比超過50%的 欄目有10個:心臟血管疾病、消化系及腹部疾病、創傷感染、 骨傷科、腫瘤科、神經精神科、針灸針麻、按摩及其他療法、中 藥學、方劑學;其中中藥學、方劑學的基金文章比分別高達 98.58%、6.27% ,說明在中醫藥研究領域,重視中藥、方劑 的研究與開發,高于重視中醫藥的臨床應用。

    2.2 基金論文統計

使用Excel 2007軟件的統計結果為,1類基金論文276 篇,占全部基金論文的20. 48% ;2類基金論文770篇,占全 部基金論文的57.12% ;3類基金論文180篇,占全部基金論 文的13. 35% ; 4類基金論文85篇,占全部基金論文的 6. 31% ;5類基金論文37篇,占全部基金論文的2.74%。

對收錄的基金文章按各欄目進行分類,見表4、圖2。對 1類基金文章進行分析,基金文章比為50%的欄目有結核病、 中藥學;30% -50%的欄目有醫史、歷代醫家論述、基礎理 論、造血系及淋巴疾病、方劑學;1類基金文章為0的欄目有 寄生蟲病、泌尿外科、男科、眼科、口腔科等??梢钥闯?,在這 些中醫藥臨床領域,重點基金資助為空白。

    2. 3 文獻來源統計

本刊以篩選中醫藥臨床類文章為主,實驗類文章均沒有錄用。限于本刊的錄用范圍,對各來源期刊的基金文章比的統計有失偏頗,僅供參考。見表5。

    3討論

第9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K562細胞株購自上海中科院細胞研究所,RPMI-1640培養基為四季青公司產品,新生牛血清為Gibco產品,藻紅B染色購于上海四季青公司,兔抗Rac1(c-14)多克隆抗體、羊抗兔IgG二抗、兔源性抗人Actin抗體均購自美國Santa Cruz公司,直線加速器購于西門子公司(劑量率200cGy/min)。

1.2細胞凋亡分析 K562細胞用含有10%新生牛血清的RPMI1640培養基于37℃、5%CO2培養箱中培養至對數生長期,X射線分0、2、4、8 Gy四個劑量點照射對數生長期K562細胞,于照后24h和72h收集細胞,用染料藻紅B﹙Erythrosine B﹚對細胞染色,活細胞不能被染色,死細胞的核被染成紅色,根據被染色細胞占總觀察細胞的百分率計算細胞的凋亡率,每次處理觀察200個細胞。

1.[lunwen. 1KEJIAN.C OM專業提供寫作論文和畢業論文寫作服務,歡迎您的光臨]3 Western blot 0、2、4、8 Gy的X射線照射對數生長期K562細胞,于24 h、72h收集細胞,用含苯甲基磺酰氟的裂解液提取細胞總蛋白,未經照射的細胞作為對照組,BCA法測定蛋白濃度,等量蛋白上樣,12%SDS-PAGE凝膠電泳后轉移至硝酸纖維素膜上。5% 脫脂奶粉室溫封閉3h。洗膜后加入兔抗Rac1(c-14)多克隆抗體(1:1000稀釋)封閉2h,TBST洗膜3次,10min/次,加入相應的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的二抗(1:2000稀釋)37℃ 雜交1h,曝光、顯影、定影。

1.4統計學處理 數據用SPSS11.5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劑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均數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不同劑量X射線照射K562細胞的凋亡率 用0、2、4、8 Gy的X射線照射K562細胞,分別在24h、72h時收集細胞,藻紅B染色的方法檢測細胞的凋亡率,由表1可以看出,隨著劑量的增加,兩個時間點的凋亡率亦增加,呈現一定的劑量相關性。由表1亦可看出受照后72h的細胞凋亡率明顯高于24h的細胞凋亡率。

2.2 X射線照射后K562細胞中Rac1蛋白表達變化 0、2、4、8Gy的X射線照射K562細胞后,由圖1可見總的Rac1蛋白表達未發生明顯變化,72h時Rac1蛋白表達水平比24h時Rac1蛋白表達水平有所減少。

3討論

細胞凋亡(apoptosis)是正常機體細胞在受到刺激后出現的一種自發的程序性死亡過程,它是一個能被抑制或激活的可調節過程,調節失衡則是腫瘤產生的一個重要機制。電離輻射可通過直接或間接作用抑制腫瘤細胞增殖、促進細胞凋亡。本實驗所選的K562細胞在8GyX射照射后72h時細胞的凋亡率僅約13%,表現出一定程度的電離輻射抗性,但隨著照射劑量的增加和時間的延長,K562細胞凋亡率有逐漸升高趨勢,呈現時間、劑量依賴性。而Racl作為Rho蛋白家族中的重要一員,是Ras基因的下游分子,參與了ras基因的惡性轉型,而其本身也是個癌基因,它的激活也可以導致細胞的癌變[3]。有研究發現它在宮頸癌、結腸癌 、胰腺癌、胃癌、乳腺癌等多種腫瘤組織中高表達,其主要通過促進腫瘤細胞的增值、侵襲和轉移在腫瘤的發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4-8]。有研究發現活化的Rac1可促進整合素類蛋白分子在細胞頭部表面募集,進而誘導肌動蛋白微絲聚集于細胞質膜,導致細胞膜多極化,從而影響細胞的運動遷移,它還可以激活Ⅳ型膠原酶,促進細胞外基質降解,增強腫瘤細胞侵襲穿透能力。Rac1也可通過調節NF-kB活性及增加[lunwen. 1KEJIAN.C OM專業提供寫作論文和畢業論文寫作服務,歡迎您的光臨]細胞內超氧化物陰離子的濃度進而抑制腫瘤細胞凋亡。Rac1有可能作為反映腫瘤生物學行為的一種新型標志物。本研究采用不同劑量的X線照射慢性粒細胞白血病K562細胞,WB方法檢測不同時間點Rac1蛋白的表達,發現照射前后總的Rac1蛋白表達量無明顯變化,但隨著時間的延長,Rac1蛋白的表達量有所減少。由此可推斷Rac1參與了輻射誘導K562細胞凋亡的過程。Rac1蛋白表達的減少可促進K562細胞的凋亡率的增加,抑制Racl蛋白表達可以促進K562細胞的凋亡。這將為臨床腫瘤放射治療提供新的治療靶點。

參考文獻:

[1]Duran RV,Hall MN.Regulation of TOR by small GTPases.EMBO Rep 2012;13:121-128.

[2]Paulo Matos, Jennifer Skaug; et al. Small GTPase Rac1: Structure, Localizationand Expression of the Human Gene[J].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2000,277:741-751.

[3]Wang, Qing Rao; et al.Overexpression of Rac1 in leukemia patients and its role in leukemia cell migration and growth[J].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2009,386 :769-774.

[4]魏世平,王克猛.結直腸癌中Racl的表達研究[J].河北醫藥,2011,33:3701-3702.

第10篇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美麗的松花江畔,有一座歷史悠久的小鎮――新立城,為享有文化城之稱的長春市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底蘊。

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在這里有一位老中醫,他為了白血病、腫瘤患者的康復,不斷探索著,奉獻著。

初冬時節,記者慕名拜訪。

慈善待患,救死扶傷。沒有華麗的言詞,有的只是對祖國醫學博大精深的癡迷和從醫多年的信心和干勁。這就是陳國福。

他畢業于長春中醫學院成人教育學院,曾在中國中醫研究院、北京高等中醫藥學校等院校進修。獲吉林省衛生廳頒發的全科醫師資格證書。現任吉林省抗癌協會會員、中國中醫藥學會會員、中國醫促會國醫專業委員會會員、中華中西醫臨床醫學會理事、中華國際醫藥學促進會常務理事、腫瘤白血病專家組教授。

家庭與自身的不幸遭遇,使陳國福與祖國醫學結下了不解之緣:1972年,他的妹妹患精神分裂癥,經七年多治療無效早逝;同年,他的年近七旬的老母親因女兒早亡悲痛突發腦溢血離開人世;1974年,他在白求恩醫大一院被確診為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1981年,他的妻子因感冒注射治療后不能行走,幾經轉院,哈醫大專家診斷為鏈霉素中毒……陳國福為了治好妹妹的病,到處收集古典醫籍和民間偏方、秘方,雖然妹妹沒有救過來,可是蒼天不負有心人,他在身患“絕癥”時沒有絕望,而是查閱了大量的醫籍,在參閱大批古方和現代治“白”專家經驗的前提下,大膽自身反復驗證竟奇跡般活了下來,并摸索總結出一整套治療白血病的奇效驗方。三十多年來,他深入20多個省市拜師求教,虛心學習,收集治療各種疑難雜癥的奇效方劑三千多個。他溶匯古今之精華,加強整理提高,在治療“急粒M2a”、“急淋L1”、“慢?!薄ⅰ奥堋钡刃桶籽〉呐R床實踐中均取得顯著療效。 他治療白血病的綜合療法,其特點:多劑型、大劑量,內服與外治結合、祛邪與扶正結合、藥物與食療結合。其作用:相當于無毒“化療”;其含量: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軟堅散結,滋補腎陰,壯骨生髓;其功能:強力殺癌,標本兼治,扶正培本;其效果:調理整體平衡,強化康復功能,消除癌生動力,保護正常細胞,增強免疫能力,提高生存質量,延長存活時間。

陳國??款B強的意志和對人生價值的不懈追求,戰勝了“絕癥”,自1974年患病至今已經健康存活了30年,在為患者治療多型白血病的臨床實踐中也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另外在治療胃癌、肝癌、肺癌、子宮癌等腫瘤和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疑難病上集百家之長,大膽創新,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勤奮實踐,摸索總結出療程短、費用低、見效快、獨具特色的綜合療法,也取得了較好療效。經他救治的患者不少已健康存活了3年、5年、8年以上,是他,點燃了生命的希望。

他在幾次國際、國內學術研討會上發表學術論文時,向國內外的專家們宣告自己的奮斗目標:救活一千名白血病病友,讓一千個充滿悲傷、憂愁、痛苦、絕望的家庭變成一片歡樂。他的報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受到國內外有關專家的高度重視。一名美國專家贊譽他“是從事中西醫結合醫務工作者的榜樣”。

在1997中南地區第三屆中西醫腫瘤學術研討會、1998國際中西醫結合腫瘤防治學術研討會、1999全國中醫藥學術研討會、2000全國中醫、中西醫結合診治疑難病學術研討會、2002年首屆中國民族醫療醫藥科技交流會、2003海峽兩岸傳統醫藥特色療法暨專科專病技術合作大會上發表《白血病的綜合療法》等論文,分別獲得優秀論文證書和科技論文獎,被授予“傳統醫學成就獎”、“??茖2∶t”。2002年,陳國福被衛生部原部長錢信忠等國家級專家組成的評委會評選為“中華名醫”。其業績已載入《中國專家大辭典》、《中國發明家大辭典》、《中國健康產業資訊大典》

在成績和榮譽面前,陳國福沒有滿足和驕傲,這位勇于創新的開拓者,又為自己設計了宏偉藍圖:“為建造一個將醫藥送到患者家門,讓他(她)們花最少的錢,治好較難的病,創最高治愈率的醫療新體系而奮斗?!?/p>

多么偉大的抱負,多么可貴的精神,我凝視著、聆聽著,無比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第11篇

【關鍵詞】 內生性;軟骨瘤;手術治療

手部指骨內生軟骨瘤非常多見,目前病因不是很清楚,大多是受傷后疼痛,腫脹不消退來院后發現。從2003年至今,我們對15 例內生性軟骨瘤病人采用早期手術刮除植骨填塞治療,收到較好的效果。

1 臨床資料

1.1 1般資料 本組15 例,男5 例,女10 例;年齡18~39 歲,均為手指單發內生軟骨瘤。其中近節指骨9 例,中節指骨6 例,有3 例合并骨折。X線片表現是在骨干內有1個橢圓形骨透亮陰影,可見骨皮質變薄而明顯膨脹。骨透亮區有時呈云霧狀或伴有礦粒狀顆粒,其間可出現間隔或點狀密度增高影。3 例合并骨折均為1側骨皮質斷裂,沒有明顯移位。

2 結 果

3 討 論

3.1 病因 內生軟骨瘤是手部常見腫瘤之1,目前病因不是很清楚。多發生在青年,較少見于14 歲以下和50 歲以上的患者。以指骨特別是近節指骨為多見,可以單發,也可以多發。其發生機制與軟骨細胞錯構有關[1]。腫瘤呈分葉狀,有纖維包膜,主要成分為透明軟骨,其次為軟骨退化所形成的膠狀假囊腫和鈣化或骨化之軟骨。因為手部小關節多,關節軟骨面也較多,隨著腫瘤的生長,患處骨皮質變薄和膨脹,易引起病理性骨折。

[NextPage]

3.2 臨床表現 內生性軟骨瘤在腫瘤較小、手指沒有變形之前多無癥狀。開始時,病員并不感到有腫瘤存在。最早引起注意的是損傷,局部有疼痛、腫脹和畸形[2]。X線片可顯示有病理性骨折。大多數病人是出現患處病理性骨折時才發現的,有些病員可以較早發現有腫脹,但無疼痛癥狀,或僅有輕微或間歇性疼痛。只有在受傷后,疼痛才變為明顯。觸診時,腫脹指骨有堅實感。若有骨折,則局部可壓痛明顯,皮溫較高[3]。長管狀骨內的內生軟骨瘤可以存在很長時間而無癥狀,因此,很多這類患者在進行X線檢查時,發覺已有很多的鈣化區。內生軟骨瘤的生長很慢,癥狀的出現遠在腫瘤的實際存在之后,其癥狀主要是發生于損傷之后。若長管狀骨的內生軟骨瘤1開始就發生疼痛,而無明顯的損傷,則應當考慮是否有惡性變的可能。

3.3 影像學表現 孤立性內生軟骨瘤的X線表現是在骨干內有1個橢圓形骨透亮陰影,很少波及骨骺。病損處于骨干中央時,骨皮質膨脹不明顯,若偏于1側,則可使皮質變薄而明顯膨脹。骨疏松區呈云霧狀,其間可出現間隔或點狀密度增高影[4],這種鈣化和骨化病灶更進1步說明是內生軟骨瘤。孤立性內生軟瘤主要發生于指骨,若在手指的中節指骨或近節指骨有病損,同時有上述的X線表現,幾乎可以肯定是良性內生軟骨瘤。X線片結合臨床表現1般都可以診斷軟骨瘤,CT用于腫瘤內部無明顯鈣化、骨皮質的完整性不明確或不規則的進1步診斷。MRI的作用是顯示腫瘤內部的非鈣化軟骨、病灶范圍、骨皮質有無穿破和腫瘤對軟組織的侵犯。

第12篇

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人民醫院婦科 ,山東淄博 255400

[摘要] 目的 探討分析婦科腫瘤手術運用快速冰凍病理檢查的價值。方法 該院于2010年3月—2012年1月接收的75例婦科腫瘤患者的治療做出了回顧性分析,75例患者術前均進行了診斷,采用了刮宮診斷的方法,診斷結果為惡性腫瘤。運用快速冰凍病理檢查的方法,分析比較術后術中的各項檢查指標。結果 在75例婦科腫瘤患者的術中運用快速病理檢查,對患者腫瘤分級進行判斷,并對患者肌層浸潤進行判斷,兩項與檢查結果符合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對婦科腫瘤患者的治療中,在進行分期手術的討論中,快速冰凍病理檢查對其是有決定意義的。

關鍵詞 快速冰凍病理檢查;價值;婦科腫瘤手術

[中圖分類號] R73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3(b)-0017-02

Study on the Value of Fast Frozen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in Gynecological Tumor Surgery

WANG Xinbo ZHANG Haipeng

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 Shandong Zibo Linzi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Zibo,Shandong Province,2554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value of fast frozen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applied in gynecological tumor surgery.Methods The treatment of 75 cases of gynecologic cancer patient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0 to January, 2012 was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All the 75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as malignant tumor preoperatively by diagnostic curettage. Using fast frozen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the detection indicators in the operation and after the operation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Results Fast frozen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was applied in the surgery of 7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gynaecological tumor, the grading of tumor as judged, and the myometrial invasion was judged, and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and test results coincidence rate, P<0.05,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gynaecological tumor and the discussion of staging operation, fast frozen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is decisive.

[Key words] Fast frozen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Value; Gynecological tumor surgery

[作者簡介] 王新波(1982-),男,山東淄博人,本科,主治醫師,主要從事婦科的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

對于女性生殖系統而言,惡性腫瘤種類較多,子宮內膜癌便是其中一種。在發現惡性腫瘤的初期,如能進行及時的診斷和發現,可為婦科腫瘤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療,進而增加其生存率。現有的醫療水平在手術決定中,病理檢查手段還較缺乏,現僅有快速冰凍病理檢查,其在手術分期的決定中也具有評估作用。因此,該研究對2010年3月—2012年1月75例婦科腫瘤手術術中和術后進行了分析,對于病理檢查的類別,術中采用快速冰凍,術后采用石蠟,并比對其結果,進而對其價值做出了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院接收了75例婦科腫瘤患者,這些患者均診斷為惡性腫瘤,患者的平均年齡為(76.5±43.5)歲,患者在術前的營養狀況、病變程度以及心理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對于75例患者術前而言,均不進行放療和化療。對于婦科腫瘤手術的術中而言,全部患者要進行兩類手術,需進行雙側附件切除術,以及筋膜外子宮切除術。若患者情況已出現累積宮頸,則進行廣泛子宮切除術,以及雙側附件切除術。對于術中中惡性腫瘤的類型、程度評估,以及對于病變組織而言,評估浸潤肌層的深度,均采用快速冰凍病理檢查來進行。而對于婦科腫瘤手術術后而言,術后子宮樣本的檢查,則采用石蠟病理檢查的方式。

1.2.2 觀察方法 75例婦科腫瘤患者均進行術前和術后檢查,分別采用快速病理檢查,以及石蠟病理檢查,并對其結果進行核實,全部由病理醫生來進行。在進行腫瘤分級時,采用FIGP系統的規定標準,分別為G1、G2、G3。浸潤肌層的深度進行分類,分為Ⅰ級、Ⅱ級、Ⅲ級,其分級標準是由浸入程度決定,按照級別劃分依次為子宮內膜、淺肌層、深肌層。

1.3 評估標準

對快速冰凍和石蠟這兩類檢查方法結果進行比較,其主要以在腫瘤分級的判斷中,兩者的符合率進行差異比較。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4.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在79例腫瘤患者的判斷腫瘤分級中,提示為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但是腫瘤分級為G1,兩類檢查方式各1例。有14例患者在快速冰凍病理檢查中,提示為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在石蠟病理檢查中,提示為惡性腫瘤,所有患者為G1。兩者總的符合率為60.6﹪,G1為61.4﹪,G2為92﹪,G3為9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在79例腫瘤患者病變組織浸潤肌層的深度分級中,兩者診斷結果為I級符合率為29.5﹪,診斷結果為II級符合率為89.7﹪,診斷結果III級符合率為99.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對于婦科腫瘤手術而言,在進行惡性腫瘤手術治療時,通常采用傳統的方式,即子宮附件切除。而對于惡性腫瘤患者,在進行手術病理分期時,如具有高危因素時,導致淋巴結轉移的情況發生,則可認有患者的腫瘤分級因素,以及患者的浸潤肌層程度因素。除了這兩種重要因素,其影響因素還有宮頸受累,以及稀有的惡性腫瘤類型。其中,少見類型包括了子宮內膜狀漿液性腺癌和鱗癌,透明細胞癌也是少見類型之一。這些因素也對淋巴結轉移有重要的影響,也與其預后密切相關,也是其重要的切除決定依據。

現如今,對于惡性腫瘤而言,術前評估的手段也較多,比如影像學診斷和分段診刮,腫瘤標志物檢查也是其術前評估手段。但是,目前對于惡性腫瘤而言,其在手術前進行的臨床分期,是以婦科檢查為基礎的,術前臨床分期用來作為基礎的,還包括子宮內膜活檢制定,以及影像學診斷。術前臨床分期還有另外一個決定性的作用,即為淋巴結切除的決定。相關研究表明,病理分級結果不是全部相同的,比如術前分段診刮的結果,與術后石蠟的結果,兩者結果相比較就是不相同的。而且分段診刮存在一定的缺點,對于肌層浸潤的深度沒有辦法進行測量。因此在進行術中分期時,只能運用快速冰凍病理檢查。

對于快速冰凍病理檢查的價值來說,主要體現在其可以對惡性腫瘤患者進行深度的判斷,判斷一些高危因素的產生情況,比如子宮外轉移。其還可以對患者進行術中的協助,幫助患者進行手術的決定,比如淋巴結切除決定。因此,快速冰凍病理檢查對術前以及術后都有很大的作用,包括術后輔助治療,以及術前分期評估。

在婦科腫瘤手術中,運用快速冰凍病理檢查,有不少的學家對其準確性做出了懷疑,認為其準確性比較容易受到影響。其中主要的影響因素包括了標本,在標本的診斷中,會受到病灶過小的影響,還有標本分化程度也是影響因素。在進行冰凍切片時,技術上的不足也會影響準確性,主要體現在切片質量較差,進而對閱讀標本造成障礙,導致分級困難。相關研究表明,快速冰凍病理檢查的準確性是較強的,在大部分的情況中,其診斷結果是可以采用的。尤其是在腫瘤分化差的患者,以及浸潤肌層深的患者。相關研究也證實了其診斷結果的可用性。

綜上,在進行婦科腫瘤手術時,病理檢查的結果具有其特定的價值,運用快速冰凍病理檢查,其診斷準確性若出現偏差,大多數的情況是在高分化患者身上,以及出現在淺浸潤患者身上。但是對于全面分期手術而言,其判斷不受其影響。相對的來說,快速冰凍病理檢查還有一個較為重要的作用,即淋巴結切除的決定作用。婦科腫瘤手術中運用快速冰凍病理檢查具有相當大的價值體現。

參考文獻

[1] 吳瓊蔚,謝暉亮,馬成斌.術中快速冰凍病理檢查診斷子宮內膜癌的價值探討[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2(6):460-463.

[2] 金艷艷,楊堯華,史云.快速冰凍病理檢查在子宮內膜癌術中的指導價值[J].寧夏醫學雜志,2012(8):731-732.

[3] 張惠,汪希鵬,李衛平.術中快速冰凍病理檢查診斷子宮內膜癌的價值[J].國際婦產科學雜志,2009(3):242-244.

[4] 陳艷麗.改善生活質量的宮頸癌手術的臨床與循證醫學研究[D].南寧:廣西醫科大學,2010 .

(收稿日期:2012-12-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陕西省| 汉源县| 金塔县| 称多县| 瓮安县| 长海县| 津南区| 和硕县| 徐州市| 甘泉县| 六安市| 阳江市| 德兴市| 包头市| 九江市| 唐河县| 乐山市| 陇西县| 镇沅| 娄烦县| 桓台县| 宁津县| 陆河县| 崇州市| 太仓市| 车险| 依兰县| 左云县| 濉溪县| 平罗县| 缙云县| 永定县| 台湾省| 阜康市| 阜新| 重庆市| 鹤壁市| 吉隆县| 宝应县| 威信县| 延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