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大學生文明修身總結

大學生文明修身總結

時間:2023-01-06 21:04:3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學生文明修身總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大學生文明修身總結

第1篇

本次活動旨在引導學生提高辨別是非、美丑的能力,正心明性,修身養德,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自覺樹立當代大學生舉止文明、言行得當、富有涵養的良好風范和形象,在廣大學生中營造一種良好的自律與自我教育的整體氛圍與風氣,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從而進一步推進我院大學生素質教育工作的開展。

于是市營一班作為青島大學國際商學院市場學系團總支的一個團支部,積極響應組織的號召,圍繞“講文明、樹正氣、塑形象”的活動主題,開展了“修身明禮、砥礪品行、健康成長、勵志成才”主題團日活動。

對團員進行思想教育是團組織生活的主題,為加強對廣大同學的思想教育,提高同學們的文明素質。各班針對自己班級不同情況,結合我校校訓,突出愛國主義精神教育、基礎文明修養、社會公德意識、誠信行為、環境保護、網絡道德等主題。積極開展團組織生活工作,切實使團的組織生活成為開展團員意識教育、提高團員思想政治覺悟的重要形式,成為團員吸取思想營養的重要渠道。

市營一班團支部于11月17日上午在博學樓101教室舉辦了以“文明修身,砥礪思想”為主題的團會,主要采用了團員演講的形式。具體步驟如下:

1.開展小型團委會,商討本次文明修身團會的開展事宜,例如采取什么形式,用什么資料,書寫策劃等等。

2.下發通知,告知本部團員團會時間、地點,號召團員們積極參與演講,事先做好準備,盡量脫稿。

3.11月17日在約定的時間地點進行團會活動的開展,先由主持人宣講本次文明修身活動的指導思想、工作目標、活動主題、活動內容,號召大家積極主動的培養自己的素養,達到文明修身的要求,自覺成為講文明、素質高、德藝雙馨的的合格大學生。

4.由準備好演講的團員上臺展示自己的風采,團員們的演講十分精彩,準確詳細的闡述了自己對做文明大學生的看法及決心,現場氣氛很熱烈。

5.演講結束后,由大家集體討論以后文明修身方面的打算,最后打算許諾一項文明承諾,大家認為,“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于是打算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首先處理好自己的生活環境,即宿舍衛生,團會結束。

第2篇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行為;儒家思想

中圖分類號:C9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49X(2008)-07-0055-02

網絡帶來便利,但同時也給社會帶來新問題。這些問題大部分出現在青少年特別是大學生群體當中,集中體現為大學生的不良網絡行為。這些不良行為主要有無節制上網,荒廢學業;瀏覽不良信息,毒害思想;道德感弱化,網絡犯罪等等。這些不良行為已經影響了大學生的身心發展,引起了教育界人士的普遍關注,并提出了不少對策。如以積極主動的姿態占領網絡陣地,在網上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充實網絡德育工作隊伍,加強網上立法等等。

當今的大學生對網絡帶給他們的“新世界”極為執著。對網絡的癡迷和“信任”也往往超過一般的權威和說教。而網絡世界有一個很顯著的特點:虛擬性。因此,我們用以維護道德秩序傳統的約束手段,顯得有些力不從心,甚至基本失效。因為在網絡世界里。虛擬各種身份進行活動。其身份、行為方式、行為目標等都能夠得到充分的隱匿、篡改,個體的道德責任、道德義務都失去了外在的約束。在這種情況下,個人的道德水準和道德自控能力就顯得非常重要。因此。個體道德的自律性具有了比以往時代更為重要的地位、更為重大的意義。一般而言,道德自律就是道德主體借助于對自然和社會規律的認識。自愿地認同社會道德規范。從而把被動的服從變為主動的律己,把外部的道德要求變為自己內在良好的自主行動。它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和最終歸宿,而學校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道德自律。倫理學研究認為,品德是由認知、情感和行為三個方面構成的,它們分別表現為道德觀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爸罏橹牵w道為德”,道德知識對行為的支配作用不同于其他科學領域的知識,它并不必然導致相應的道德行為,而有待上升為道德信念。道德信念的形成過程是與個體品德的形成過程相伴隨的,心理學家一般用價值內化來描述品德的形成過程。社會心理學家凱爾曼曾描述了價值內化的三個遞進階段,即順從、認同和內化,這可供我們借鑒。內化作為最高形式,指在思想觀點上與他人的思想觀點一致,將自己所認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觀點、信念融為一體,構成一個完整的價值體系。這個過程也就是道德自律性形成的過程。

反思我國高校道德教育工作,其效果還停留在價值內化的第一階段,即順從階段。由于長期強化灌輸教育形成的結果,以及出于種種利害的考慮,學生表面上都表現得中規中矩,而他們在道德方面的認知結構和情感體驗究竟如何,我們并不怎么清楚。一旦道德的外在壓力消失,外在道德情景發生變化。外來懲罰不復存在,學生本來真實的認知和情感就會通過外顯行為表現出來。因此。高校道德教育突破口在于培養學生自覺的網絡道德意識、道德意志和道德責任。在于提高個體的道德自律性。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很在乎他人的議論、看重輿論的評價而不得不做有道德的事或不做不道德的事,實際上這是他律在起作用而在網絡社會中,沒有統一嚴格的中央控制與管理中心。人們的道德行為被賦予了很大的自由性和自覺性,決定權完全在個人手里。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的行為完全依靠自己的道德理性進行規范和約束因此,要想增強人們道德行為的自我控制力,就要增強人們的道德自律,這種道德自律是個體自我約束、自我提升的過程,它是以慎獨為特征的一種道德境界如果網民不能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自律,那么任何一網的計算機都可能成為人們發出有害信息或制造犯罪的工具。網絡社會就不可能建成一個健康、文明的社會。因此。自律精神符合網絡社會的道德特征和道德要求,它是解決網絡不良信息傳播,約束網上不良行為,規范網絡秩序的最佳手段之一。是網絡社會正常的倫理關系得以維系的重要保障。

論者以為,儒家自律自省思想對于提高大學生網絡自律意識具有重要的意義。作為一種文化,儒家思想具有相對獨立性。也就是說其價值和影響具有超時空性。一位美國學者曾經說過:“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來,必須回頭二千五百年,去吸收孔子的智能。”當網絡社會中人們對網絡的負面影響感到束手無策時,也可以回到傳統的儒家那里去尋找醫治弊病的良方。當我們的祖先從野蠻走向文明的時候,儒家思想就已開始處于醞釀之中,此后一直延續幾千年。儒家思想的精髓在幾千年的發展中已深深扎根于每一個中國人的心底深處,形成深厚的歷史文化心理積淀。雖然在現代文明的沖擊下,儒家思想對現代人的影響似乎褪色了許多。但那種沉淀在中國人心中的儒家涵養卻可以再次被喚醒,從而為抵御現代文明的負面作用發揮巨大威力。中國不是完全拋棄了儒家的自律自省精神,而是現代文明大潮的沖擊使其暫時被冷落、被擱淺,只要我們將其從中國人的心底深處挖掘出來,它定能重放異彩,再塑民族精神。

“慎獨”是儒家所提出的一種道德修養方法和道德境界,其核心是要求人們善自獨處?!洞髮W》說:“人之視已,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中庸》說:“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程蒙端曰:“幽隱細微,必慎其幾。是曰慎獨?!碧拼枷爰依畎吭赋觯骸安欢弥?,見莫大焉;不聞之聞,聞莫甚焉。其心一動,是不睹之睹、不聞之聞也,其復之也遠矣,故君子慎其獨也?!敝祆湟舱f:“君子慎其獨,非特顯明之處是如此,雖至微至隱、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小處如此,大處亦如此;顯明處如此,隱微處亦如此。”

“慎獨”不僅是一種重要的道德修養方法。更是個人自律所達到的一種極高的精神境界。其表現就是當一個人獨處、且無人監督、又有做任何壞事的可能的時候,仍然能堅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覺遵守道德準則和道德規范,這就是“慎獨”的難能可貴之處。“慎獨”精神對于包括大學生網絡生活在內的許多道德領域的生活具有重要的道德價值:一是突出了道德主體修身的自覺性。人作為一種有思想、有理性、有道德的高級動物,不僅要接受外界的制度約束,更重要的是將他律通過自己的道德實踐轉化為一種內在自覺。人們在實行道德自律過程中。要把對自己的嚴格要求擴展到人所“不睹”之處;要把唯恐失德的心理擴展到人所“不聞”之域。只有這樣,人們修身的自覺性才能達到應有的境界。二是體現了增強道德主體的真誠性?!吧鳘殹北仨氁浴罢\意”為前提。“慎獨”離不開“誠意”。只有誠心實意地堅持自我修身,才能把“慎獨”落到實處。丟掉“誠意”,“慎獨”就是一句空話。作為一種修養方法,“慎獨”強調首先要端正內在意志、意念,從根本、源頭上杜絕不善行為的出現。三是把握了道德主體修身的下手處。修身雖有種種

方法,但“慎獨”尤為重要?!吧鳘毻鈩e無功夫?!薄吧鳘殹笔侨藗冃奚砦ㄒ坏南率种帯2豢刹徽J真對待。

抵御不良網絡行為,主要應做好以下兩方面工作:

(一)要讓大學生了解,我國古代知識分子十分重視自律自省精神,他們把自律自省作為實現人格理想和人生理想的最重要、最根本的途徑。

儒家知識分子自孔子始,都把“圣人”、“君子”作為自己的最高人格理想,而實現這一理想則完全要靠自身的道德修養??鬃訌娬{“為仁由己,豈由人乎哉?”(《論語?顏淵》)認為良好的思想品德的養成要依靠個人的自我努力,而不是依靠外在的約束。自律自省精神不僅是儒家知識分子實現人格理想的主要途徑。也是他們實現“治國平天下”人生理想的基礎和前提條件。《大學》中在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八條目中,修身被看作頭等大事,而修身之本則是“自反”即“自省”。比如“自反者,修身之本也。本得,則用無不利”?!耙苑辞笾T己為要法,以育人不善為志戒”。儒家知識分子重視自律自省精神,將之視為實現人格理想和人生理想的根本途徑,這一優良傳統理所當然地應為今天大學生所發揚光大。

(二)需要總結儒家知識分子自律自省的方法,滲透給大學生,使他們從中受到啟發,自覺地控制和改正自己的不良網絡行為,從而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第3篇

實習報告網權威暑期社會實踐調研報告3000字,更多暑期社會實踐調研報告3000字相關信息請訪問實習報告網。 今天已經是FITH團隊的社會實踐活動的最后一天,從最開始的活動策劃到準備再到現在活動做好完成本次活動所有資料的總結交接,我們的暑期調研行動也算結束了。

下午在學校里我們做了對實踐的開會總結?;厥走@一個星期的點點滴滴,內心充滿著激動,也讓我有著無限的感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一次參加社會實踐,我們明白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引導我們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學生投身改革開放,向工農群眾學習,培養鍛煉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養性,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的有效途徑。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助于我們在校大學生更新觀念,吸收新 的思想與知識。這短暫而又充實的實踐調研,我認為對我走向社會起到了一個橋梁的作用,過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經歷,也是一個重要步驟,向他人虛心求教,與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處世的基本原則都要在實際生活中認真的貫徹,好的習慣也要在實際生活中不 斷培養。這一段時間所獲得的經驗和知識是我一生中的一筆寶貴財富。這次實踐也讓我深刻了解到,和團體保持良好的關系是很重要的。。對于自己這樣一個即將步入社會的人來說,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他們就是最好的老師,正所謂 “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可以向他們學習很多知識、道理。實踐是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運用所學知識實踐自我的最好途徑。親身實踐,而不是 閉門造車。實現了從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的飛躍。增強了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認識社會,了解社會,步入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還需我 們在以后的學習中用知識武裝自己,用書本充實自己,為以后服務社會打下更堅固的基礎。在本次的社會實踐中我們還同諸多群眾談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從中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發展聯系起來,才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正確之路。

但在實踐過程中,我們也表現出了經驗不足,處理問題不夠成熟又是一個美好的盛夏,愉快的假期就在眼前,暑期社會實踐的任務也隨期而至。在這個火熱的 七月,我們暫別象牙塔中舒適的生活,帶著青年人特有的蓬勃朝氣,走入社會,了解社會,深入社會。 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一直是我們投身社會、體驗生活、服務大眾的真實契機。

通過本次社會實踐活動,一方面,我們鍛煉了自己的能力,在實踐中成長;另一方面,我們為社會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盡管我遇到了很多我以前沒有見過 的問題,也有很多當場不能解決的問題,時常也感覺很無助,很尷尬,但是有了一個團結向上的團隊,一切的問題都以不在是問題,一切的不知道也都會變成知道, 正可謂的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做事。我們隊每個人都是強悍而又謙讓的人。雖然在一起的時間只有半天,但我還是深深的了解到了只有在不斷的團結合作中才能更好 的完成任務,就算自身實力在強大,沒有同伴,沒有朋友都是不可能在的這個社會中有立足之地。

走向社會,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是培養鍛煉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養性,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的有效途徑。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助于我們這些在校學生能更好的更新觀念,吸收新的思想與知識。

我們都受到了4點啟發:

1.在社會上要善于與別人溝通。

2.在社會中要有自信。

3.在社會中要克服自己膽怯的心態。

4.在工作中要不斷地豐富知識。

這次實踐活動,豐富了我們的實踐經驗,提高了我們的團隊合作能力,使我們通過這次實踐更加了解社會,這次實踐活動意義深遠,對我們的幫助享用一生。作為一 個21世紀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引導我們走出校門、步入社會、并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我們要抓住培養鍛煉才干的好機會;提升我們的修身,樹立服務社會的思 想與意識。同時,我們要樹立遠大的理想,明確自己的目標,為祖國的發展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第4篇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以生為本,善待學生”的工作理念,積極營造關愛學生健康成長、引領學生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根據學院有關關愛學生“四季行動”的總體部署,經研究決定,自2013年10月下旬至11月在全院開展關愛學生“2013金秋行動”?,F就此制定實施方案如下:

一、活動主題

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

二、指導思想

實施關愛學生“2013金秋行動”,要以黨的十精神為指導,以“立德樹人,服務學生發展”為目標,以“歡聚金秋迎新生,情暖濱職展風采”為主題,倡樹榜樣示范,強化行為養成,積極建設勤奮務實,求真向上的文明校風。

二、活動內容

實施關愛學生“2013金秋行動”,主要組織開展以下七項活動:

(一)開展“為學弟學妹做榜樣、做貢獻”活動。

各院依托學生會、自律委員會、各班委團支部、社團組織,成立新生學習生活服務團隊,選拔優秀學生擔任輔導員助理,協助做好新生學習生活指導、職業生涯規劃等工作;成立優秀學生學習協作小組,深入新生宿舍、教室,手把手為新同學傳授學習經驗,開展結對幫扶活動;組建優秀學生巡講團,采取靈活易行的方式在廣大新生中進行理想信念宣講活動;成立校園導游小分隊,為廣大新同學做向導,使他們盡快熟悉校園環境,適應大學新生活。(組織單位:院團委、各團總支)。

(二)開展“關注心靈成長,心理健康普查”活動。

發放新生《大學生積極成長手冊》,普及心理健康知識;10月中下旬舉辦心理健康委員培訓班,完善四級心理健康教育網絡;自10月中旬至11月底對全體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全面掌握新生心理健康狀況,了解新生心理適應情況,以便有針對性地提供專業心理援助,有效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進一步增強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實效性、針對性。(組織單位:學工處、各二級學院)。

(三)開展“文明成果鞏固深化”活動。

為進一步鞏固推進上學期“迎國家驗收,展文明風采”各項活動成果,力促“文明從右行開始,禮貌從問好做起”活動向縱深開展,拓寬學生文明養成教育途徑和輻射領域,10月中下旬至11月開展文明素養提升、文明教室宿舍餐桌創建、校園環境美化等活動成果鞏固深化活動,各二級學院制定鞏固深化方案,并組織實施,學工處負責檢查指導。(組織單位:學工處、各二級學院)。

(四)開展學生社團“2013招募季”總結提升活動。

10月,對學生社團“2013招募季”活動進行總結,對各學生社團招募情況進行登記備案,并按照程序公布學生社團及會員名單。組織各社團根據自己的章程,圍繞學院中心工作和學生成長成才所需,制定社團活動計劃,并做好學生社團活動的指導和監管,積極引導各學生社團創建精品社團、特色社團。在此基礎上,組織院社團聯合會招募新成員,并適時進行換屆選舉。(組織單位:院團委、各二級學院團總支)

(五)組織開展新生主題征文及演講比賽。

10月,在全體新生中開展“入學有感--濱職我來了”主題征文及演講比賽。組織2013級新生圍繞“進入大學的彷徨與喜悅、新生入學教育與軍訓的感悟與體會、如何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做一名合格大學生、如何過好三年大學生活、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對學院的感覺印象及對學院建設發展的意見和建議”暢談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組織單位:院團委、各二級學院)

(六)組織迎新系列文藝活動。

10月,為進一步活躍校園文化生活,幫助2013級新同學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展示新生良好精神面貌和風采,舉辦迎新生系列文藝活動。團委負責組織“青春的旋律”校園十佳歌手大賽、“我心中的濱職”校園主持人大賽、“炫出青春本色”新生舞蹈大賽;各二級學院結合各自實際,自行組織迎新文藝活動。要創新活動組織形式,豐富活動內容,做到溫馨熱烈、節儉辦會。(院團委、學工處,各二級學院)

(七)開展“尋找成長榜樣,實現青想”活動。

10月集中開展“尋找成長榜樣,實現青想”學年總評活動。對2012-2013學年各班團組織涌現出的優秀集體和先進個人進行評選,11月初,進行表彰獎勵。通過培養選樹一批來自身邊的先進典型,用切身事跡感召學生,把身邊的正能量傳遞到每個學生心中,把勤奮好學的優良學風滲透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并通過舉辦先進事跡報告會和媒體、報刊等大力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通過典型示范帶動廣大學生素質的普遍提高,培育健康向上、向善向美的校風。(組織單位:學工處、院團委、各二級學院)。

(八)開展“我知我生”辨識學生大賽。

為促進師生之間情感交流,強化深入學生一線的工作意識,11月中下旬,在全院輔導員中開展辨識學生大賽。組織形式和時間安排,另行通知。(組織單位:學工處,各二級學院)。

三、工作要求

實施關愛學生“2013金秋行動”是全院“1010”工程的重要內容,是我院善待學生“四季關愛”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各院、各職能部門要高度重視,精心策劃,促進全院學生工作沿著規范化、系統化、科學化的軌道逐步提升。

團委、學生工作處要精心組織,提前研究下達各項活動方案,及時調度,精心指導;各院要結合各自實際,按照各項活動方案切實抓實抓好,抓出成果,抓出經驗,抓出特色,抓出典型;學院各相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確保活動效果。

第5篇

一、適應能力與交往能力不夠,易產生心態失衡

高職院校學生普遍存在著適應能力和交往能力不夠的問題。一些學生來校一年多還難以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當遇到一些自己不能處理的問題時,則會產生心態失衡,有的甚至會發生意外事件。與此同時,學生中普遍存在著不愿與老師交流溝通的現象。有問題只是與同學或老鄉交流,不愿與老師溝通。對人際交往的知識和技能普遍缺乏。加上理想和現實的差異,導致部分學生心里孤傲,目標缺失,產生了心理上的不平衡,整日哀嘆“沒勁”、“無聊”,在學生中產生出負面影響。

二、學生教育管理問題分析

面對現實中學生出現的種種問題,作為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須高度重視,開展切實有效的工作加以教育和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更需要我們找準問題的癥結所在,并深入分析其原因。目前,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重管理,輕引導。長期以來,在對學生實施思想教育的工作中,一直延續著強調管理的思想觀念,而忽視思想引導。試圖用僵硬的制度框架將學生束縛住,但往往又事與愿違,收效甚微。二是教育學生的針對性欠缺。面對現實中的高職學生,我們在實際思想教育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針對性欠缺的情況。教育者所想的與學生的實際有距離,難以讓學生產生心理觸動,進而內化為實際行動。學生中存在的問題,教育者卻難以解決。久而久之,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讓所實施的教育工作作用降低。另外,不能夠深入到學生的生活中去了解認識學生,缺乏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交流,多數還是沿用過去的老方法和手段,難以取得學生的信任,使思想教育工作多數停留在表面,時效性不強。三是學生教育管理者的素質問題。高職院校學生目前的普遍狀況是,學生缺乏應有的學習動力,目標不明確,眼高手低。存在這些問題固然有多方面原因,但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知識方面的缺失是不容忽視的?,F階段,教育工作者普遍存在著職業倦怠問題,工作的責任感不強,能力不夠,缺乏深入生活的基礎,多數只是憑借過去的經驗辦事。試想這樣的狀況能產生好的效果嗎?加之,有些時候缺乏全局觀念,“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疲于應付各種事件。學生教育管理機制有待加強。同時,教育工者自身對這項工作缺乏敬業精神,或許還有個人利益等問題的影響,導致學生管理工作長期在一個較低水平徘徊,也是不爭的事實。

三、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實踐探索

近幾年來,我院十分重視對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采取各種方式對學生實施教育,提出“關愛教育”的育人理念,在點點滴滴的人文關懷中融入對學生的全面關愛。在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立足“三格培育”(對廣大團員青年體格、人格、品格的培育),堅持“四結合”(教書與育人相結合、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教育與管理相結合),實施“五關愛”(政治上關心學生成長、學習上關心學生進步、生活上關心學生實際困難、心理上關注學生健康、畢業時關注學生高質量就業),探索、總結學生思想動態調研工作,完善引領學生成長的三大教育體系,即: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學生日常修身教育體系、格調高雅的文化素質教育體系。

1.加強學生思想狀況研究認真開展學生思想狀況調研,了解學生思想狀況,對于開展學生教育管理具有重要意義。為減少學生的不適應,有效開展調查研究。學院將調研工作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利用開學初、重大事件發生后、重要節慶日采取座談會、學生談心、問卷調查等方式及時把握整理學生關心關注的輿情信息,做好收集和整理,為做好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發揮重要作用。同時,積極探索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深入開展生動活潑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加強學院官方微博、學生組織官方微博建設和學生網上互動交流,及時學院信息;在學生信息反饋、行為動向方面及時掌控,確保學生思想穩定。根據院系的不同特點,積極探索分級、分類、分階段開展思想調研工作機制。加強對家庭經濟困難生、就業困難生、留級生、心理問題生、民族學生等不同類型學生調研,發現各類學生的不同問題,主動研究教育管理的新方法、新措施,采取切實可行的教育幫扶措施,做到教育管理和幫扶服務相結合。深入準確地把握學生思想,是開展學生教育管理的必要條件。學生的教育管理才能夠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落到實效。

2.培養積極向上的“三觀”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任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職教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由于高職院校學生普遍存在政治理論素養不高、時事政治關注較少的特點。高職院校必須采取新穎活潑的教育形式教育引導廣大學生。如:以重要節慶日、紀念日為契機,積極開展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以迎接黨的十勝利召開為契機,開展了“學黨史、知黨情、跟黨走”演講、讀書、征文主題教育活動;在清明節、國慶節開展祭奠先烈和烈士陵園掃墓等活動。將枯燥的理論宣講變為靈活多變的主題教育活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得到極大提高。以“青年者培養工程”、“大學生骨干培訓班”為載體,不斷加強學生骨干隊伍建設,用身邊的同學帶動自己。通過形式多樣的教育手段,將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學校育人的全過程,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和民族精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加強日常修身教育,促進學生健全人格形成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日常修身教育將是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內容。規范學生行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培養合格的高職畢業生具有重要意義。以促進學院學風建設為目標,以全體學生積極參與為重點,開展以“行為文明、教室文明、食堂文明、宿舍文明和網絡文明”為內容的校園基礎文明活動。通過周圍的環境和身邊的同學來約束個人的言行,強化了學生日常行為管理,學生的精神風貌有了明顯的改進。在此基礎上,深入開展“星級文明創建”活動。通過星級文明班級和星級文明宿舍的創建,打造了一批富有示范引領作用的先進集體,增強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和集體意識,規范了個人行為、提高了學生文明素養,有效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4、強化文化素質活動,促進青年學生全面發展深入開展弘揚主旋律、突出高品位的校園活動,積極打造校園品牌文化活動,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有力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針對學生特長,提高文化藝術修養,積極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積極參與的校園文化活動。如開展心理健康節、大學生體育節、學生公寓文化節、讀書月、法制安全教育月、社團文化月、高雅藝術進校園等活動,鼓勵廣大學生積極參與,提高了學生綜合素質,充分發揮了校園活動的育人功能。為突出高職院校特點,校園文化活動必須以學生職業技能培養為主線。學院應積極開展各類各類職業技能競賽活動,努力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意識和積極性,通過技能大賽,形成以賽促學的良好局面,為學生拓展學習能力發揮作用。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校外各類專業技能大賽。通過參與全區“挑戰杯”大賽中和全國各類專業技能大賽,開闊個人視野,爭取取得優異的成績,為今后就業提供更多幫助。為學生多方提供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積極與社會進行對接,帶領學生走進工廠、走進社區、走進農村。深化社會實踐活動和青年志愿者活動,讓學生對社會有更多的了解和認識。通過實踐和志愿者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專業優勢,使學生在社會中得到充分的鍛煉,不斷增長才干,樹立信心。通過幾年來的工作實踐,我們感到現在對學生實施思想教育,要與時俱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來進行。特別是要為學生今后的就業和繼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如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一個艱巨的歷史任務,需要對學生進行持之以恒的培養,讓學生從內心深處得到感受,愿意從主觀上去努力,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所以,學校作為人才培養的地方,更應當肩負使命,切實為學生的健康成長著想,教育和引導學生全面得到發展。

作者:李勇蕾 單位:包頭職業技術學院 團委學生工作處

第6篇

關鍵詞: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素質

中國自古有“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之說,這是古代圣賢的先見之明。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禮儀之邦,重視人的內在品格的提高是中華民族文明的深刻內涵的體現。五千年來,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縱然風云如何變幻,亦巋然不動,是可以從這里找到原因的。我們的祖先在社會教育中,將修身養性放在人成才的眾多要素的前列,可見他們是十分重視對人的內在修養的培育和做人素質的提高的。讀書應該有更為高尚的追求,而不應該局限于眼前的浮華。讀書的本質首先在于完善人的心靈世界,使人從自然屬性中解放出來,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社會的人??傮w上,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面貌是積極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令人擔憂的現象。在當今略顯浮躁的社會中,雖然人們受教育的內容更規范,年限更長,知識更豐富了,但不少人在成才的標準上卻顯得目光短淺了,這主要體現在對人文素質要求的降低。人文素質是一個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是一個民族文明進步的指標。

一、當代大學生人文素質狀況不容樂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我們在慶幸改革給我們帶來的一切進步的同時,更要警覺到一些腐朽的西方文化價值觀念正漸漸占領著我國人民傳統的思想陣地,中國傳統的思想觀念,如注重“德性”、“重義輕利”等受到嚴重沖擊。市場經濟強調利益的最大化選擇,本來無可厚非,但是如果把追求經濟利益作為唯一目的或最終目的,而忽視社會和人的價值,那是得不償失的。由于現實中的各種物質利誘和外來腐朽思想的滲透,人們對于成才標準的判斷上出現了有違社會發展規律的現象,如“只要成績好,就是好學生”,讀書不是為了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而是“將來能掙很多錢,過上富裕的生活”,“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等。人們在成就的獲得上,更加注重速效,而容易漠視潤物細無聲的人文素質的培養。他們更講求務實,追求即時的滿足,對于人生的真正意義和目的等做人的最基本的問題失去了耐心,這是不健康的表現。物質生活豐富了,精神生活卻貧乏了,科學發展了,人文素養卻有被邊緣化的危險。我們不禁要問:我們的社會怎么了,我們的教育怎么了。這種現象不僅在基層民眾中存在著,在純潔而神圣的高校校園內也有滋生蔓延之勢。

在高校校園內,有些人包括相當一部分本專業的學生甚至教育工作者,對哲學社會科學喪失信心,失去耐心,甚至為此自卑。他們向往那些具有實際操作性能,能較快帶來效益的知識,而哲學社會科學等重在從內在塑造人和提高人的修養的知識卻時常遭受冷遇。在復雜多變的社會里,當代大學生在價值選擇上明顯表現出務實性,但往往又是短淺的。自然科學知識和其它的操作性較強的知識往往較多地受到學生的青睞,因為它們能較快的轉化為直接的效益。而社會科學知識因為對人的影響往往是潛移默化的,潤物細無聲的,所以,在當今講求速度,追求效益的社會中往往被輕視。事實上,人文社會科學正是一個社會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一個民族的表征,也是人類的祖先留給后世子孫的無價財寶。如果說科學素質的培養在于幫助人們認識“真”的話,那么,人文素質的培育則有利于人民認識“美”和“善”。如果說科學知識的掌握有助于我們和自然界的溝通,那么人文素養則是指導我們如何實現同自然界交流,使人成為真正的高尚的人。一個社會整體的人文素質狀況是衡量該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尺,是人高級于其他動物的重要特征。

青年大學生身系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他們的綜合素質狀況如何直接影響祖國的未來。社會主義祖國需要的不僅是具有豐富知識和卓越技能的能做事的人才,更需要兼具品德和文化知識的會做人的人才。然而,當前的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人文素養是不容樂觀的,大學生在價值選擇上出現了偏差。不熱愛本民族歷史文化,崇尚西方文明;不關心民族社會,注重個人和家庭;誠信道德不高,不懂得感恩等。在某種意義上說,會做人是人才素質中最根本的要素。如果說專業科學知識的學習能夠讓學生在將來的社會生活中獲得一技之長,成為“才” 的話,那么滲透在其中的人文素質的培養則幫助大學生成長為真正的“人”。“人”在先,“才”居后,沒有“人”就無所謂“人才”。大學生是民族和社會的希望與未來,他們不僅要有知識更要有素質,不僅要有“我”的意識,更要有“我們”的意識。如何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尤其是其中的人文素質,是整個社會要共同承擔的重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無疑是其中一股重要的力量。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養大學生人文素質的重要基地

高校不僅擔負著培養高端人才的重要任務,更要對培養什么樣的人才負責任,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就在此。思想政治教育自古有之,也是歷代社會教育體系中最為敏感最為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對其所轄民眾乃至整個社會所進行的旨在維護階級統治需要的統治秩序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對整個社會的穩定和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當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實際有效的渠道,它以馬列主義、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既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政治思想教育,又對其進行崇高的道德思想教育以及深刻的理論知識教育,其中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思想道德建設為基礎,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崇高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人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獨特的內容和形式,尤其是近些年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對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提升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

在廣義上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所有教育教學管理部門和教師所進行的一切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是人才培養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并不局限于少數思政工作者的活動,而是所有的教育教學工作者乃至整個社會共同從事的事業。它是通過各種內容和形式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并把高尚的思想觀念、道德理想等內化。其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在整個教育活動中起主渠道作用。因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豐富,形式不一,作為人文社會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首先,它是高校各層次和所有專業學生的必修課,這為大學生了解社會,關心社會以及自身的成長發展提供了一個好的前提。在必修課的指揮棒下,大學生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從各方面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包括人文素質。大學生不僅要學習專業知識,更要培養素質。有知識不等于就有了素質,素質是在知識基礎上的內化。每個專業都有自己獨特的研究領域,但也容易形成各掃門前雪,各自為陣的局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就在于告訴大家,不管是什么樣的大學生都應該關心國家和民族社會,沒有民族社會就沒有個人的一切。作為“社會的”人要從整體去把握社會,運用科學而崇高的世界觀引導我們研究科學,從而使各種知識都服務于整個社會。真正的人才不僅要有精湛的專業知識,更要有憂國憂民的社會責任感和民族意識。當前的社會是復雜多變的,主要表現為社會利益關系的多樣化,社會組織關系的多樣化,人們價值追求的多樣化,以及人們掌握信息的渠道的多樣化和網絡化的普及等。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清靜的大學校園也難以置身事外,而且容易受到沖擊,所以,實事求是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是很必要的。高校不僅要傳授學生科學知識,還要傳授他們人文知識,不僅要培養他們的科學素養,更要培養他們的人文素養。一個不懂得關心“人”的民族是危險的,沒有希望的。

其次,最為根本的是思想政治課獨特的內容和形式便于大學生接受。它采取理論結合實際的方法,對大學生們進行從理想信念、道德生活、職業家庭、法律社會、國情歷史、理論等各方面的教育,幫助大學生真正成長為一個“社會”的人。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身心處于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轉變期,是成才的關鍵期,所以更需要給他們提供正面的引導。大學生具有較強的自由、民主和獨立意識,但又不夠成熟而且依然存在較大的依賴性,完整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尚未形成,加之社會上各種消極因素的影響,大學生的人生價值觀成長容易出現偏差,拜金主義滋生、享樂主義抬頭、個人主義蔓延。同時,大學生雖然表面看起來很獨立,有主見,其實他們對社會的理解往往較為片面,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他們意志不堅定,受挫能力不高,不知道如何適應。所以,當代的大學生其實也是較為脆弱的群體。

新生代大學生總體上家庭條件較為舒適,自幼習慣被賦予,依賴性較強而不懂得珍惜,感恩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他們喜歡眼前的花花世界,卻不愿意思考今天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我們引以自豪的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在一部分大學生面前失去了其應有的光輝和尊嚴,在一些大學生眼中,民族歷史文化只是一種古老甚至枯燥的傳說,但這些恰是我們這個民族的根本。他們有些人不熱衷思考有關人生的深沉話題,更喜歡關注眼前的物質世界。有些人不熱愛鉆研深刻的社會科學理論知識,而愿意把精力投在某些實用性的課程或技術的學習上。學習專業技術知識本來無可厚非,但如果因此要丟掉關于人自己知識的學習,那是得不償失的,對整個民族來說也是危險的。一個真正的人才不僅要具有豐富的工具性知識,更要具有豐富的關于做人的知識。以上這些問題說明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簡單的說教,要注重解決大學生的的實際問題。它通過多種渠道,從理論到實踐,引導大學生正確處理好專業學習和非專業學習的關系,做人和做事的關系,現代文明和民族傳統文化的關系,個人和社會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等。它不是服從于哪些專業,那些學生,它服務于整個教育系統,對民族和國家的未來負責。它不是講大話,說白話,而是通過專業的研究對大學生進行深刻的關于理想信念、道德生活、職業家庭、法律社會、國情歷史、理論等的教育,幫助大學生成長為對家事國事事事關心,具有民族社會意識的優秀人才。它明確的告訴大學生,人才是綜合素質的結果,其中人文素質是一個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它是關于何為人、為何人、如何為人的素質,從而為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指明了方向。

第7篇

【關鍵詞】高校 輔導員工作 師德師風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0-0010-02

學生時代,筆者對輔導員工作也進行過仔細的觀察,當時的感覺是:這是一個無需思考卻要處理繁雜事務的機械運動,當然這份工作也就不會存在任何的樂趣了。就業以后,出于工作的需要,筆者更加深刻地認識了這個崗位,并經過總結與深入剖析,提升了對這個崗位的認識。即輔導員輔導的對象是人,更加具體一點是大學生人群,工作的內容就是教育學生、感染學生、培養學生。這個過程中需要獨特的人格魅力,需要良好的為人處事方法,還需要較高的品質感染力。經過一年的具體工作開展,本人對于輔導員這個崗位,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重新界定為:輔導員乃學生的知心朋友,更是學生人生道路上的指引者。輔導員工作要想做好、做優,一定要具備堅實的內功,只有這樣,才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在思想、文化、政治以及學業等各個方面、各個領域的發展。

德育為先。這是任何階段的教學的一個基本原則。在此原則下,教師要做到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尊重尊敬教師,教師的工作才會更具有帶領和示范的作用。教育家贊可夫曾說過:“作為老師,一定要愛自己的學生,這是必須的,也是最主要的一個工作素養?!睂Υ耍疽苍v過:“教師不但要教會學生學習,更要教會學生做人?!比绾谓虝W生更好地做人呢?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生涯和日常生活中能夠注意自己的儀表,關注自己的形象,以身作則,遵紀守法,言語禮貌,舉止得體,時時刻刻進行自我反省、自我檢查、自我進步,再去要求學生。教師不能做“說話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如果教師師德高尚,讓人尊崇,其人生觀必定是積極向上的,道德觀必然是富含感染力的。因此,作為教師,要想提供高水平的教學服務,就一定要提高師德,做到“方正為人,德高為范”。

“方者,有棱有角;正者,不偏不斜?!蔽覀円屑闻d學院的校訓,使自己成為一個正直誠實、正氣浩然的人,做一個有棱角、有脊梁、有擔當、善創新的人,不虛妄、不邪佞、不諂媚,不投機取巧以獲寵,不巧言令色以惑眾。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富貴不能、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的境界,就是魯迅先生所言的中國人的脊梁。一個人的人品氣節正是體現在這些方面。只有把人做好了,做端正了,學問才能做得實在,做得真切,這是治學的根本,也是大學教育的核心。

教書育人,是一份充滿關愛的事業,作為教師,給予學生關愛,這是基本的責任。教師的愛不同于父母的愛,不但給予了學生愛,還給予了學生嚴,不但付出了熱情,還教會了他們理智。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對教師職業曾經給予這樣勉勵性的話:“老師的教鞭中有未來的瓦特,老師的譏笑里可能會有未來的愛迪生,老師的冷眼中說不定就存在下一個牛頓?!狈_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畫卷,我們可以發現,中華民族始終是把“修身”作為做人的基本追求,《禮記》有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一個人的舉手投足,無不體現著一個人的氣質與修養。文明修養不僅是自我發展的需要,更是適應現代文明社會發展的需要。身在象牙塔中的我們,尤其是考慮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要培養真正優秀的人才,必須要把德育工作作為第一要務,這樣才能更好地引領同學們,才能真正做到“德高為范”。

真正優秀的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必定是一個率先垂范的人,對自身的要求高過對學生的要求。他不但要求學生熱愛自己的祖國,更以身作則感染學生;不但身先垂范熱愛自己的事業和未來,更用自己的愛去感染學生,教育學生。借助于言行達到的詮釋和教育力度是語言永遠無法比擬的。在此方面,陶行知先生讓他的學生們永遠難以忘懷。曾經有一次,陶先生碰到一名男生要用磚頭砸另外一名學生,他制止了這個男生的行為,并且讓他到辦公室等自己。經過對情況的了解之后,陶先生回到了辦公室,該男生已經在那里等他了。陶先生沒有疾言厲色地批評學生,而是首先從口袋里掏出一塊糖,遞到學生手里,并說:“這塊糖是給你的獎勵,因為你準時?!苯又痔统隽说诙K糖給學生,并說:“這個也是給你的獎勵,獎勵你聽從老師的教導,不讓你打人你馬上住手,這表明你作為學生做到了最基本的尊重老師這一條。”接下來他對學生說:“經過了解,我知道你之所以要打那個同學,是因為他先欺負了別的女同學,這一點你也是值得表揚的,這證明你富有正義感,所以再給你第三塊糖?!钡搅诉@里,要打人的男生已經開始淚流滿面了,主動地對陶先生說:“老師我錯了,不管同學如何不正確,我用磚頭砸人來處理問題就是不對的?!碧障壬俅翁统鲆粔K糖,送給該生說:“這塊也是獎給你的,因為你已經知道錯了。今天我們的談話就結束了,我的糖也分完了?!边@個故事告訴我們,正確的育人方法對于教師工作的開展,真的很重要。在很多時候不要覺得學生不夠好,作為老師,應該首先反省自己是不是做得有失公正,有沒有真的站在愛的立場上來關懷自己的學生。師德的提升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也沒有一勞永逸的辦法,更不能爭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教師們堅持不懈于努力。

余秋雨先生在《行者無疆?布拉格不后悔》中曾經說過:“我們習慣于口是心非,習慣于互相嫉妒,習慣與自私自利,對于人類的互愛、友誼、憐憫、寬容,我們雖也曾高喊,卻失落了它們本身的深度。但是,我們又應相信,在這些道德病癥的背后,又蘊藏著巨大的人性潛能,只要把這些潛能喚醒,我們就能重新獲得自尊。”“方正為人,德高為范”,這不應該只是一句空話,而是每一名輔導員,作為國家未來建設力量的主要培養者,都應該把這八個字落到實處,從自身做起。修身養性,這看似平凡實際卻非凡,一種簡簡單單的勞動,同時卻也是讓每個思想政治輔導員認識勞動價值、共建文明的一種渠道。只有“方正為人,德高為范”,輔導員工作才能體察每一種勞動的辛苦;只有經歷了“方正為人,德高為范”,我們才能體會到每一份工作都有其獨具特色的、不可替代的價值;只有經歷了“方正為人,德高為范”,我們才能具有更堅定的責任意識。

嘉興學院的師德和師風不僅是學校教師人文素質的基本體現,更是學校教書育人的獨特精神風貌之所在。它不僅能幫助我們爭創一流的大學,更能提升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只有教師的辛勤、努力和奉獻,學校建設才會更有希望,宏偉藍圖才能得到更好的實現!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蘇軾所說的至高境界:“君子以其身之正,知人之不正;以人之不正,知其身之所未正也。”

參考文獻

[1]陳湉.塑造學生美的心靈[J].西北職教,2009(5)

[2]盛雅欣.民辦高職院校輔導員關于學生管理工作新思路探討[J].科技致富向導,2010(12)

第8篇

關鍵詞:傳統文化;現代文化;素質教育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guarantee the same group of continu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ld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have passed since in the future, but it is also a source of new Chinese culture, it is not only the end of the past is the future of the beginning". In this paper, the contemporary moral cultivation to ascend from traditional culture mining the outstanding spirit resources,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new connotations to deepen its functions, "grasp the spirit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qualities,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advanced culture", so as to enhance people's moral accomplishment is important in the article discusses.

Key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Modern culture; Quality education

中圖分類號:E22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深入發展,包含國民素質在內的文化軟實力越來越受到重視。尤其是國民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成為一個突出的問題。而傳統文化在重視人的道德修養的問題上還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是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之中的,我們應該從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相互激蕩中獲得發展的文化動力。也正因為如此,“思想政治教育發展才具有歷史的承繼性和深沉的文化底蘊”。

一、傳統文化教育的現狀

“中國傳統文化,就是指根據中國古代思想家和文學作品所提煉出的理論化和非理論化的、反映中國倫理價值取向的、長時間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力的社會精神”。但是,大學生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加強對大學生進行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問題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傳統文化知識的缺乏導致他們對我國古代文明的不了解,而不了解我國燦爛的古代文化,就直接導致大學生缺少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愛國心。大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缺乏,究其教育根源,問題在以下幾點:

1.教育目標缺失。當代中國社會經濟飛速發展,要想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要求大學畢業生有過硬的專業技術知識和符合時展需要的各項工作技能。因此高等教育在培養人才的目標上越來越體現出發展經濟的強烈愿望,而忽視了在發展人的個性和心理潛力方面的作用。在高校教育中強調學校傳播文化知識的功能而忽視其教化育人功能,特別是在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上的重要功能。

2.內容設置不全。目前我國高等教育中鮮有傳統文化教育的教材,更有很多院校根本不開設中國傳統文化的課程。這就切斷了作為大學生吸收傳統文化知識的一個重要渠道。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不斷發展的歷史過程,現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科學分析、正確對待選擇繼承中國古代傳統教育方法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發展而來的。而現今傳統文化教育內容設置的不全就使得大學生們不能完整的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來龍去脈的歷史發展過程。

3.教育方法過時。傳統文化的教育通常都是注重教師的講解,教學過程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這種過時的教學方法,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久而久之,學生便會厭惡這種灌輸式的教育方法,不管多么優秀的傳統文化也都提不起他們的興趣了。我們引以驕傲自豪的優秀傳統文化也就淪為了“無聊”、“枯燥”的代名詞。

二、傳統文化教育的作用

1.提高道德素質?!拔覈糯哂兄匾暤轮闻c德教的傳統,形成了一套具有我國民族特色的道德教育的理論與方法體系”。我國歷史上講道德、重修身的傳統美德,在今天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同樣需要繼承和發揚。我國古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道德學說和教化方法規范并制約著古代中國人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灌輸是教化的基礎,儒家為了進行道德灌輸,將道德規范設計成“四心”、“四端”、“五倫”等多個道德條目,讓人們在道德實踐中遵循。身教重于言教,是我國古代道德教育的一條重要原則。由此可見,我國古代道德素質教育方法是值得我們吸取的,當代的教育者應該在改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同時,有效的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和內化過程。

2. 增強愛國情懷。中國人歷來重視文化的教化作用,培育了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蘊涵了最為深厚的歷史情感,無論是古代還是當代都是我國各族人們共同的精神支柱。我國是一個有著深厚愛國傳統的國家,“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已是古訓;“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呼喊振聾發聵;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感慨擲地有聲?!按髮W生們受教育的機會多,知識積累多,對祖國的歷史與現狀了解多,就會對他們所處的環境、民族國家認識深刻,自身的責任感也會不斷增強,歸屬感也就越強烈,愛國情懷也就越加深厚和自覺”。

3.消除負面影響。在市場經濟大發展的今天,相當數量的國人無不為利益而拼搏。這種環境容易引發大學生唯利是圖享樂至上等思想。隨著我國加入WTO與世界全面接軌,拜金主義作為西方社會流行的一種價值觀或多或少的對大學生們起著負面的影響,教育者們可以“通過追求禮義仁智,必須以義為榮,以利為恥”等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來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好勤儉與奢侈的關系,盡量將極少數大學生的拜金意識消滅在萌芽狀態。

三、傳統文化教育的途徑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必須與時俱進,在實踐中探索和創造新的方法。傳統文化教育的方法途徑同樣要適應環境的新變化、教育對象的新要求,要解決實踐領域中的新問題。

1.更新目標。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要被重視,就必須更新教育目標。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是為了讓大學生們把握民族文化的精神和特質,進行吸收和改造,建構社會主義新文化,使中國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我們在高校開展和加強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使其對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有較為系統的了解的目的就在于培養大學生們對中國燦爛傳統文化的熱愛,以此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基本國情教育,可以立足中國化,推動現代化,反對民族虛無主義,扼制殖民文化。

2.完善內容。優秀傳統文化要加強傳播,首先就是要完善教育內容。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我們應在大學課程中開設中國傳統文化課程或系列講座,“我國傳統文化注重政治、教育和倫理道德,以及中國歷史、文學、藝術發展情況的闡述。課程的設置應該要求每個大學生在學習期間必須選修過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并取得合格成績”,讓每一位大學生都自覺或不自覺的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感染與熏陶。

3.創造氛圍。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應增加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內容,使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名言警句與校園景觀相互映襯,更好地體現傳統文化的人文精神;開展古典詩詞朗誦會、演講比賽或辯論會,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不斷增強傳統文化的吸引力;通過邀請國學名師講座、學術沙龍以及書畫作品展、征文比賽等活動的開展,盡可能突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滲透傳統文化的精神,“使大學生在這種氛圍中受到浸潤、滋養,使他們的人文素質得到全面提升,真正樹立崇高的理想,養成優秀的品質,塑造健康的人格”。

在現在和將來的高校教育中,我們必須矢志不渝地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培育當代中華民族自強不息、求實務實的精神。在建設現代化的今天,傳統文化鼓舞人們不畏艱難曲折,朝著理想境界邁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植入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大學生才能健康發展,我們國家的未來才能保存中華民族的特色,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才有源源不斷的生機與活力。

弘揚崇高進取傳統,培養高尚人格中國傳統道德文化倡導積極進取、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注重氣節、操守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強調憂國憂民、對社會的高度責任感,尤其強調一個人只要按照修身的原則和方法,自強不息,進德修業,發揮出自身的潛能,就一定會鍛造出理想人格。道德倫理觀念和為人處事哲學等道德修養的精義,對于塑造和培養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人文精神,無疑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總結:如今,我們要建構的中國現代文化,首先必須適應我國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這種文化必須為當前經濟體制改革服務,必須符合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四項基本原則。現實的需要與奮斗的目標明確之后,那么我們所欲建構的現代文化的內容也就可以確定。對于中國現代文化的重構,我們認為除了繼續宏揚中國傳統文化的自身優點之外,仍然需要批判地汲取外來先進文化,走中外文化交融合璧的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張耀燦,鄭永廷.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曾長秋.中國傳統文化 [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4.

[3]馮友蘭.闡舊邦以輔新命 [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4.

[4]鄭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曾長秋,薄明華.網絡德育學[M].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5.

第9篇

【關鍵詞】高校 大學生 輔導員 學生管理

輔導員作為處于高等教育最前線的學生工作者,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軍,他們對大學生的影響和作用是很重要的。作為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一線的組織者和承擔者,扮演著指導學生在校期間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特殊角色。因此,高校輔導員必須充分掌握當代大學生的特點,不斷創新管理方法。

一、當代大學生的特點

(一)參與意識強,善于自我表現,但合作意識在淡化。他們喜歡參與各種活動,在活動中積極表現表現出鮮明的個性,并廣交朋友,但溝通又多流于表面,缺少真誠和信任。在校生中獨生子女的比例逐年增高,家庭教育中的弊端使一些學生習慣了被關注和呵護,在集體生活中難以很好的融入,也經常體現出強烈的自我意識,缺乏協作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二)思維活躍,反應敏捷。他們好奇心豐富,遇到問題善于找尋解決的捷徑。熟練掌握多種電子產品技術,懂得通過科技手段解決傳統的工作問題等。

(二)思想充滿矛盾性。他們大多數一方面知道機遇難求,但往往機遇放在面前卻不屑理睬或不知如何把握;一方面了解社會競爭壓力大,就業難,但經常學習不努力,成績不過關,應聘時面對考官一問三不知;一方面懂得行行出狀元,社會的多元發展,卻天天沉浸在學校不好,專業不熱門地抱怨中。

(四)有時更注重效率和效益,大多數情況下缺乏責任感和奉獻精神。他們經常以利益、回報值作為考慮事情的出發點,不太愿意單純地承擔義務性的工作。

二、輔導員應具備的職業素質

針對當代大學生所具有的鮮明特點,如果在大學期間不加以正確有效的引導教育,就很難成為國家未來建設中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所以作為學生工作中主力軍的輔導員如何做好學生管理工作,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擁有認真的工作態度態度是工作的基石,認真的態度是工作的良好動力。輔導員日常工作需要認真的地方很多,如國獎助學金的評定,貧困學生的認定,與心理問題學生談心,深入寢室檢查等等,都要有一種認真的工作態度。學生事無小事,認真嚴謹的態度絕不可少。

(二)處理好兩種關系。

1.學校與學生要順暢管理,學校與學生之間應建立一種與被的關系,這其中起作用的就是學生管理工作第一線的輔導員。輔導員這個劑要正確果斷地解決學生不清楚不理解的問題,真正處理好各種日常和突發事件。

2.輔導員與任課教師及其它相關部門根據學院實際,輔導員要處理好與任課教師及其它相關部門的關系,我認為應遵循“理解、協作、執行”這一原則。理解是工作順利進行的保障,在理解的基礎上換角度多方位去思考,去協作,分清主次,服從安排,嚴格執行,把工作做到位。

(三)加強二個建設。

1.班委會建設。班委會是班級的領導核心,指導好班委會的工作是班級管理健康發展的關鍵。通過班委會成員來解決學生管理中出現的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學生通知不到位及聯系方式經常變更問題、班級德育考核等問題。各個班委各司其職,分別承擔相應的任務,以減輕班長和團支部書記的負擔,方便管理班級工作。

2.班風建設。班風是一個班級的風氣,優良的班風能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刻苦學習,扎實工淺析新形勢下輔導員如何做好學生管理工作,文明誠信、加強自律,修身致知、團隊協作等應作為班級最重要的班風和傳統,必須下力氣落實。要善于發現集體活動中涌現出來的好人好事,把他們作為典型來宣揚,以帶動班風建設。

(四)做到四個動態關注。一是關注國家時事動態。輔導員要多學多聞,博才多識才能感悟學生。了解掌握國家時事政治,有利于從政治高度教育學生。二是關注學院方針動態。讓學生及時了解學院的相關政策,關心學校的發展。三是關注輔導員工作動態。各院部之間要互相學習,不拘泥在一個學院,一個人,橫向溝通學習。四是關注班級特殊群體動態。特殊群體指的是貧困學生、心理問題學生、“差生”三種群體。

(五)掌握六個技巧。

1.語言方面主要是演講和談話,如班會發言、談心交流、等,要擅于即興發揮,體現輔導員的基本素質要求。

2.寫作方面主要是應用文的寫作,如工作計劃、總結、報告、請示、教育隨筆(可隨時在博客上更新,做到與時俱進,使學生工作網絡化)、輔導員日志書寫等。

3.生活指導方面主要包括日常生活事物的指導與處理(如消費選擇、寢室安全、假期社會實踐、交通安全防范、突發事件的應對等)。

4.禮儀社交方面主要包括人際交往禮儀、公眾禮儀、賽場禮儀等,隨時言傳身教給學生。

5.體育游戲方面主要包括各種體育活動的組織、指導與裁判;集體游戲的編創與組織;掌握活動的規則(如足籃排球比賽等),能促進與學生深層次交流。

第10篇

關鍵詞:人文素質;滲透式教育法;思維方式培養;IT人才教育

1研究背景

走在美麗的校園里,常常會看到綠化帶上有食品袋、包裝盒、煙蒂等雜物,覺得非常不和諧;路上學生們隱約傳入耳中的對話中夾雜著的臟話,讓人感到不夠美。盡管實驗室門口掛著“不許帶食物進實驗室”的條幅,盡管老師一次次都說不要在實驗室吃東西,但學生每次實驗課下課后,實驗室內總有飲料瓶、食品袋留在計算機鍵盤旁。還有的學生畢業后要出國留學,請老師寫推薦信、翻譯資料等,離校時連給老師道聲“感謝”,說句“再見”都沒有。

在送新生報到的家長隊列中,還有為十八九歲的兒子掉眼淚的媽媽。她恨不能包辦孩子的一切,卻不知道自己無形中阻礙了孩子的正常成長。大學同住一個宿舍,有人不會打掃衛生,也有人不愿打掃衛生,不懂得基本的人際交往禮儀、生活常識和保持自己身心健康的行為方式。

學生在大學的IT專業學習四年后,走出校門,踏上工作崗位,很多企業培訓新員工的課程包括商務禮儀、有效溝通、企業文化等內容[1]。如果從小學到大學,一個人整整接受了十五六年的教育(沒有加上幼兒園教育),連基本的行為方式和接人待物的禮儀都不懂,只是一個“工匠”,不是一個有思想、有理想抱負和堅定信念的社會新生活開創者,就背離了教書育人為君子、成圣賢的根本宗旨。這是值得反省和深思的。

本文探討的另一個問題,是學生的思維方式普遍存在有?;菊軐W常識的現象。誰都知道“天上不會掉餡餅”,可是逃課、不做課后學習功課、考試抄襲、畢業設計蒙混過關、總想輕松拿到畢業證書等做法和想法,在大學生中普遍存在。這本身就流露出想吃“免費午餐”的思維方式。反過來看,這樣的IT專業大學生到社會后,用人單位還會覺得你達到了大學生應有的水平嗎?你輕松拿到的文憑別人還會再相信嗎?這一現象對那些認真對待學習生活,塑造自身良好素質的大學生們也是一種不公平。

事實上,我國適齡青年中只有23%左右的人才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他們應該成為社會的精英,成為未來社會新生活建設者中的棟梁。尤其在目前的社會中,樣樣事情都離不開IT,社會的運轉業已依托在計算機信息技術之上了。所以,IT人才人文素質的培養關乎社會的穩定與發展,關乎一個民族的興旺。人文素質體現了一個人的志向情趣抱負、文化品位、思維方式和生活工作習慣,越早培養越好。

人之初,性本善。茍不教,性乃遷。教與不教,正確的教與錯誤的教,最終結果差異巨大。所以,大學IT人才培養必須包含、融入人文素質教育的內容。

2以不教示教

國外人文素質教育的模式是以美國著名哲學家和教育家杜威歸納總結的滲透式教育方法為代表,即以“不教示教”,以音樂、體育、藝術、與企業結合等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2]。滲透式教育以圣賢教育為主,倡導博愛、社會責任;不僅關注個人的幸福,還關注子孫后代的幸福,關注整個人類的福祉和命運。

我們應該采用開放的教育思路與手段,將寓教于樂的形式和目前主要以課堂教學為主的方式相結合,彌補人文素質教育的缺失。豐富業余體育和文化生活,成立文體俱樂部,構建既具有健身性和文化性,又有機結合民族性與時代性的大學生文體生活方式。把傳統的文體活動,如合唱團、吹笛子、拉二胡、彈琵琶、戲劇節等,以及武術中的太極拳、太極劍和舞龍舞獅運動,還有具有時代特征的野外拓展運動,如輪滑、飛盤運動、木球運動、定向運動、體育舞蹈等新興項目開展起來,作為學生修身、健體、養心的主要訓練手段。特別是野外拓展運動課程,是集體育、教育、心理、植物、動物、地質、地理、旅游、探險、法律等眾多學科于一身的新型戶外運動項目,值得推廣。

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采用“先行后知”、“邊行邊知”、“愈怕愈行”等體驗式學習方式,打破傳統的以課堂“教”為主的單純文體教育模式,讓學生愉快、積極、刺激地參與,在大自然中學到知識、掌握技能、領悟道理。野外素質拓展不但可以使學生掌握許多生存技能,挖掘自身潛能,還可以學會更好地與人相處等人文知識和技能。師生共同參與這些活動,營造和諧的校園文化,就是以“不教示教”的方法之一。

校園文化是一種氛圍、一種精神。在推動校園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中,文體活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積極創建校園文體生活氛圍,是實施IT專業大學生人文素質拓展的有效途徑。它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內、課外文體文化活動為主要形式的一種群體文化。這種特定的文化氛圍是和學校的培養目標、校風校紀、生活方式等內容相聯系的。

另一個方式,是在IT專業課教學中融入人文教育,在IT專業大學生人文價值觀培養中起到春雨潤物細無聲,以及習慣成自然、每日三省、水到渠成的作用。如歐美的IT專業大學生,從入學到畢業,人文教育始終貫穿于實驗、課程設計、社會實踐、作業、論文以及畢業設計等各個教學環節中。我們連續3年選用美國影印版教材《Computing Essentials》,該教材每章都有討論IT涉及的社會、法律和倫理、自身身心健康的問題。教師要求學生課后分析IT帶來的法律、道德和社會、生態環境、人身安全等問題,引導學生全方位思考IT發展與人民生活、技術發展與社會的關系。這使學生從技術里跳出來,以更宏觀的視角審視IT,思考技術發展方向等人文的深層次問題,確實值得我們借鑒。

美國大學普遍為IT專業大一新生開設的通識教育課程更與我們不同。該課程的學時量大,涵蓋人文知識范圍寬泛。如芝加哥大學通識教育課時占到大學總課時的50%,常青藤學校中最少的通識教育課時也占到了總課時的20%。內容包括各種國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各種觀念、各種價值觀;世界歷史文化(如讀《古蘭經》);美國文化;科學核心課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課程等[3]。因此,通識教育使IT專業學生具有社會責任感,而不只是提高IT技術技能。迄今為止,為什么計算機界的最高獎項――圖靈獎都被外國人拿去?我們認為,人文素質教育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

還有一個現象,是IT職業倫理教育的差別。發達國家的職業倫理教育已經具有深厚的理論基礎與實踐經驗。作為應用倫理學的一個分支,近代職業倫理十分活躍與繁榮。如醫學倫理、生命倫理、基因工程倫理、生態倫理、科技倫理、經濟倫理、企業倫理、政治倫理、國際關系倫理、家庭倫理、媒體倫理、計算機倫理、網絡倫理、工程倫理[4]等。從理論上劃分,職業倫理教育可以分為哲學層面的倫理理論教育和具體的職業倫理規范(又稱為職業操守)教育,是“道”與“器”的關系。兩者既相互聯系又各自有獨立的研究內容。

但我國的工程類倫理教育還不是很普及。如我國教育部計算機與信息類專業高等教育教學大綱中規定必須開設的計算機倫理、信息倫理或網絡倫理等課程[5],到現在還只有少數學校開設,仍然沒有普及。而英美等國的大學中都有計算機與社會責任,計算機與社會,軟件工程師的職業倫理,哲學、科學和技術這樣的研究中心。在谷歌上用關鍵詞“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file type:pdf”搜索,獲得約1 070 000條結果;用“職業倫理教育”在中國知識資源總庫(CNKI)系列數據庫查找,1999年至今的文檔總共只有記錄13條。可見倫理教育在國內外受關注的程度有多么大的差別。

3走出校園,認識生活

做一個受社會歡迎的人,與人相處很融洽的人;做一個有抱負的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才是IT人才教育的真正目的。據我們觀察,凡是在學校參與了社會企業兼職的學生,各方面都顯得成熟一些,人際交往禮儀也好很多,畢業就職也順利得多。只在學校不出門的學生,大多很害羞,不善與人溝通,就業較困難,而且適應新生活環境能力也弱。所以,鼓勵、引導學生利用暑假兼職,認識社會,學習與各種各樣人溝通的技能,走進企業,走進社會,都是很好的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的方法。

走進社區做志愿者,更是一個良方。因為志愿者群體整體素質比較高,而且都是有理想、有抱負的人,追求的人生目標高于一般人群,文化修養相對也高。

西方志愿者主要起源于羅馬時代的博愛精神、基督教的宗教責任及救贖。志愿者活動可以傳遞愛心,傳播文明。志愿者在把關懷、幫助帶給社會的同時,也接受了愛心、感恩教育,是一種非常值得推崇的教

育理念。參加社會上的志愿者活動,結交這樣的朋友,對IT專業大學生來說終生受益。同時,學生走入社會,審視自己,也可以為將來的IT職業發展選定目標,促進學生早日轉變學生身份觀念,朝職業化人士身份轉變。

4結論

我們認為,從社會的宏觀文化環境,到學校的IT職業倫理教育和文、體、藝、戶外、社區等多元化的滲透模式,再到微觀課堂中的人文與技術內容融合,都需要探索和構建一套靈活適當的人文教育體系和模式。這可以為IT人才成長提供開放的空間,為塑造一個有社會責任、能夠關注人類未來和具備誠實、可靠、篤信、責任心、仁愛等人類基本價值觀[6]的IT技術人員提供必要的教育手段和途徑。

目前,各行各業都建立了完善的職業執照認證制度和體系,但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們還須在IT職業倫理規范建設、微軟用戶行業職業道德信譽度監督、職業教育模式的多元化、開放性校園文化建設等領域與社會開展多層次合作,大力發展網絡教育,為我國的和諧社會建設培養合格的IT人才。

參考文獻:

[1] 查建中,何永汕.中國工程教育改革三大戰略[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

[2] 龔志宏. 西方高校滲透式道德教育及其啟示[J].探索, 2006(2):139-141.

[3] 郭斌. 通識教育師生談(14):名著工程與美國的通識教育[EB/OL]. (2007-05-18)[2010-09-16]. fudan.edu. cn/tsjy/article.php?id=120.

[4] Terrell Ward Bynum, Simon Rogerson. Computer Ethics and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M]. Wiley-Blackwell, 2003.

[5] 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暨專業規范(試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30-147.

[6] Anderson, Ronald E, D Johnson, et al. ACM Code of Ethics and Professional Conduct[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1992(35):94-99.

Training of Human Art for IT Education in Chinese Colleges

FENG Jixuan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Zhejiang Wanli University, Ningbo 315100, China)

第11篇

【關鍵詞】高校;資助育人;感恩教育;路徑

為體現教育的公益性原則,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平等機會,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事實上已成為維護高校乃至社會穩定的一個亟待解決不容回避的問題。教書育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職能,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也要緊緊圍繞“育人”這個中心開展,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不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健康成才。在這個過程中,“感恩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如何教育被資助學生懂得感恩,是我們在貧困生資助工作中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一、加強對大學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當前,一些大學生身上不同程度地表現出來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漠、社會責任感缺乏、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團結協作觀念淡薄、心理素質欠佳等問題,其最根本的原因是缺少道德修養和感恩意識。應該通過向大學生進行傳統的感恩思想教育,引導和點撥大學生的感恩意識,讓他們自覺自愿地感知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自覺地修身、修養、修己,以感恩的心態回報社會和他人的關懷呵護,并使感恩成為做人的基本準則。感恩教育可以使大學生以一種健康的心態、健全的人格面對人生,有助于大學生心胸寬廣,促進和諧人際關系的建立,增強社會責任感,推進社會的和諧、穩定,提高社會整體的文明程度。感恩意識的養成和教育直接影響到人才培養的質量,對于構建和諧社會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感恩教育從根本上來說,是大學生德育的一部分,也是德育的一個突破口。如果能夠與一些課程結合起來,通過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人生價值等內容來教育引導,使讓學生在生活中體悟做人的道理,了解自己所肩負的責任和義務,這種教育的效果會遠遠好于空洞的說教。感恩教育讓大學生不僅學會對父母、老師感恩,而且能夠學會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感恩。感恩教育可讓德育煥發出新的動力,是提高大學生德育實效性的新途徑。

二、目前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中感恩教育的現狀和原因

(一)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中感恩教育的現狀

國家和各高校對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問題都非常重視,相繼出臺一些實質性的措施給予幫助。目前已初步建立起一種以“獎、貸、助、補、減、免”為主要內容的多元化資助體系,且逐年增加助學力度和投入。這些措施對幫助經濟困難的學生完成大學學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被資助的群體中卻存在著不懂感恩的現象,認為國家和社會的幫助是理所應當的。無償資助的方式雖然能解“貧困生”的燃眉之急,但是也產生了一些很明顯的弊端。一是部分“貧困生”產生了當然和依賴的心理,認為學校這樣做是理所當然的;二是學生對待貧困的態度也發生變化,主要體現在學生伸手“要”補助的現象比以前相對更為突出,個別學生出現購買高消費品的情況;三是部分學生為拿到困難補助和老師拉關系、找人情,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響。

(二)感恩意識缺乏的原因分析

1.資助的形式多樣,但對被資助學生的思想教育和感恩教育重視不足

學校比較注重通過多種多樣的資助形式和發放資助的形式來開展教育。但是,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等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有針對性地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開展教育則明顯不足。個別部門把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問題簡單地歸結為經濟問題,認為只要資助到位,把他們的學費和生活費解決了,就不存在其他問題了,缺乏與多元化的資助體系相配套的系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對于貧困生的感恩教育更是重視不足。傳統的德育往往采取灌輸式的方法,沒有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無法在學生的內心真正引起共鳴,學生覺得單調、空洞。

2.被資助學生自身存在的道德困惑

當代大學生自主意識、權力意識、民主法制意識強烈,但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缺乏社會責任感,集體觀念淡薄,享樂思想、依賴思想嚴重。部分學生存在心理上的差,不僅認為父母和社會為他們所提供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而且還怨天尤人,抱怨社會對他們的不公平,而對自身的基礎文明修養缺少反思,對父母如同仆人,對師長如同陌生人,對不文明的行為習以為常。在日常生活中將道德規范掛在口頭上,而行動上卻是另外一種情況。有遠大志向,但缺乏具體的行動;對社會上各種丑惡感到現象深惡痛絕,但往往置身其中;期待合理的道德秩序,但自身又不能嚴格遵守,比如有的同學經常帶早餐去教室上課,還有個別同學經常穿拖鞋上課等。在評價標準上,往往采取雙重標準,常常以集體主義的價值標準要求他人,卻用利己主義的價值對待自己,現在的大學生在諸如入黨、做學生干部等方面也存在著一定的功利主義傾向。

三、完善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感恩教育的措施

(一)以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大學生感恩教育的主渠道,加強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

必須高度重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根據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注重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自尊、自愛、自律、自強的優良品格,增強克服困難、經受考驗、承受挫折的能力。要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制定切實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計劃,確定相應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比如,通過開展心理課程教學,實現健康知識多學科滲透;通過開展心理健康咨詢,實現學生心理問題疏導;通過開展集體心理講座、團隊班級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二)加強貧困生“感恩”教育,建立貧困生激勵和制約機制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爸鲌D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感恩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它不能強迫,不能依靠外力,它是發自內心的真情流露。我校通過召開座談會、輔導員談心等活動加強對學生的知恩感恩教育。通過召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座談會,一方面解決了學生學習和生活上遇到的實際問題和困難,鼓勵他們“勤奮學習、樹立良好心態、立大志、有作為”,使學生們深深感受到學校的關懷和溫暖;另一方面讓他們知恩感恩,教育他們“吃水不忘挖井人”,永遠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奮發圖強、回報社會。學校要求輔導員要通過一對一的談心活動,在全面了解學生的情況的同時,對他們進行教育。學校還通過報告會、網絡、短信等途徑,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知恩感恩教育,以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教育他們受助思恩、受助思學、受助思報,做一個知恩圖報、獻身祖國的有用人才。

(三)通過師德師風建設帶動感恩教育

愛是感恩教育的基礎。教師首先必須有“愛”心,要懂得關愛學生,尊重學生,做到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教師要注意營造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和諧教學環境,設法讓學生理解和尊敬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體驗教師辛勤的付出,讓學生發現關愛,珍惜關愛,學會關愛。任課教師要將育人理念貫穿于教學始終,培養學生感恩意識,教育學生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感謝國家和社會的栽培之恩。高校應把師德師風建設納入教師考核評價體系,增加或完善教師評價體系中的育人考核指標,并作為教師晉職晉級、崗位聘任和評優選模的重要依據。

總之,新形勢下的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中的感恩教育任重道遠。對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來講,不僅需要物質上的大力支持,更需要精神上的關懷與心理上的疏導。因此,要按照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新情況新要求,做好資助育人工作,積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領域,把思想政治教育與解決實際困難緊密結合,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與責任感,增強學生的感恩意識,教育學生以自強不息、積極進取的態度面對學習和生活,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獲得資助,做到物質上幫助學生、精神上培育學生、能力上鍛煉學生,促進資助育人工作更加健康地開展。

參考文獻:

[1]巨思義.上好感恩教育這一課[J].思想政治課教學,2006(11).

[2]胡虹霞.高校德育應補上感恩教育這一課[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5):13.

[3]陶志瓊.關于感恩教育的幾個問題的探討[J].教育科學,2004(4):9.

[4]張桂權.感恩意識與感恩教育[J].當代教育論壇,2006(1):30-33,115.

[5]蔡景華.當代大學生感恩情懷培養探析[J].懷化學院學報,2006.

[6]裴巧玲,姜德紅.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09(6):59-60.

[7]劉歡.以感恩教育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科技創新導報,2010(2):211.

[8]簡賓,劉新華.探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感恩教育[J].教育戰線,2009(3).

第12篇

學習《學生手冊》

《學生手冊》是大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生活的行動指南,對維持學校良好教學秩序的起著重要作用。開展學習《學生手冊》教育活動,積極引導12級學生深入學習《學生手冊》,有利于促進學院學風、班風、舍風各等方面建設。

活動目的:進一步促進學生遵守校規校紀,養成知榮明恥,習禮修身的品格,使廣大學生行有所規,學有所范,可以為學院新學期開展學生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為建設和諧校園起到積極地推動作用。

活動時間:XX年10月15日至XX年10月26日;

活動內容:

一、組織12級各班班長、學委、團委學習《學生手冊》

時間:XX年10月15日中午12:00

地點:5512教室

參加者:12級各班班長、學委、團委。

內容:1、學生綜合評分條例;

2、學生違紀處分以及掛科條例;

3、學生干部管理條例;

4、班級管理。

二、各班組織召開主題班會學習《學生手冊》

時間:XX年10月15日至XX年10月18日

地點:各班自行安排

班會主題:以學風建設為主題,各班自行安排。

班會要求:1、本班全體同學都參加

2、做好電子版的班會記錄(要有班會時的照片)并于18日早上交至傳媒工程學院團總支辦公室(3513);

3、各班確定班會的時間和地點后告知學習部,學習部派人檢查并將結果上交學習部部長;

“優秀學風,你我與共”知識競賽策劃書

學風是學生思想道德品質、學習精神與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是學生成長的基礎和前提。加強學風建設,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同學們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促進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協調發展。為同學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培養我院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我院整體學風狀況得到進一步改善。

一、活動主題:

“優秀學風,你我與共”

二、活動時間:XX年10月22日至XX年10月26日

三、組織機構:

傳媒工程學院團總支學生分會學習部

四、活動對象:

傳媒工程學院10、11、12級各班

五、前期準備:

1、學習部于18日之前將參加活動的人名單確定(每班

一人),并給其開會介紹活動的主要內容以及注意

事項,并給每人發放一本《學生手冊》;

2、初試試題和知識競賽題以《學生手冊》的內容為主;

3、學習部于23日之前出好初試試題以及知識競賽題,

并打?。?/p>

4、平面宣傳部于15日前做好展板宣傳 ;

5、網絡宣傳部在活動期間,應做好實時記錄;

六、參賽規則:

(一):初賽(卷面考試)

考試時間:XX年10月23日14:00—15:00

考試地點:待定

監考人員:2人(學習部自行安排)

閱卷人員:4人(學習部自行安排)

評選規則:以考試成績為主;

晉級人員:學習部于25日之前分別選出文化傳播

系和數字媒體藝術系成績前四名同學,四人為一隊,分兩隊參加知識競賽;

(二):決賽(知識競賽)

活動時間:XX年10月25日19:30

活動地點:待定

決賽隊伍:a隊:文化傳播系

b隊:數字媒體藝術系

(三):知識競賽參賽規則:

1.競賽的題型分為必答題、選答題、搶答題三種。

2.必答題每隊必須回答4題,每題為10分,答對加10分,答錯不得分,由參賽人員依座位次依次作答,隊員不得提示,答題時間為30秒;

3.選答題每隊為3題,每題10分,選兩題進行回答,每道題答題時限為60秒;

4.搶答題共3題,題目分值為10分,答對得10分,答錯扣10分,每題答題時間為60秒;

5.為了以示公正,各參賽隊伍在比賽現場以抽簽的形式決定座次,答題的順序按抽簽的結果進行。各類題目用信封裝好并封口,待抽簽后,主持人宣布比賽正式開始時才可以拆開;

(四)獎項設置:

1、本次知識競賽共設二個獎項:

(1)最佳選手:2名

(2)優秀選手:6名

2、獎品設置:

頒發榮譽證書一本。

七:活動總結:

學習部于29日之前做好本次活動的總結,上交團總支書記武楠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湟源县| 烟台市| 重庆市| 贵溪市| 美姑县| 宜川县| 邯郸县| 海林市| 天长市| 儋州市| 壤塘县| 巴青县| 佛坪县| 监利县| 潮州市| 汕尾市| 汨罗市| 郧西县| 清水河县| 西乌珠穆沁旗| 石嘴山市| 德令哈市| 云龙县| 申扎县| 宿迁市| 唐山市| 曲麻莱县| 习水县| 娄烦县| 涿鹿县| 历史| 新竹市| 大港区| 宁城县| 抚松县| 新密市| 北辰区| 汶上县| 屏东市| 赣榆县| 大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