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7 11:00:3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音樂型畢業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音樂表演專業隸屬于現在的音樂與舞蹈學院,作為曾經藝術系四個專業中唯一的音樂舞蹈類專業,在之前的發展都是較為緩慢和不健全的。經過近幾年的建設和發展,音樂表演專業如今已經成為了音樂與舞蹈學院的重點建設專業,為百色學院培養更多應用型人才做出應有的貢獻。
音樂表演專業的發展主要是從課程設置、實習基地建設、畢業音樂會、教師教學觀摩音樂會和教師音樂會、學生專業比賽等幾個方面進行改革建設的。
一、課程設置
圍繞學校的辦學定位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按照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結合調研結果以及本專業崗位的社會市場需求,以實踐式課堂與舞臺相結合為主要教學模式,從2015級開始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修訂。
在課程設置方面減少部分不適應發展的理論課程,調整部分實踐課,新開設部分實踐課,探索新的教學途徑,不斷提高教學的實用性和科學性,促進對技能型、實用型人才培養。根據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指導意見、調研反饋結果以及崗位能力的要求,對2015級音樂表演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做出了以下調整:
精簡課程,刪掉或者整合部分理論課,減少學時學分。如刪復調課,整合曲式與作品分析課和歌曲寫作課為曲式分析與歌曲寫作課,將舞蹈方向的樂理和視唱練耳課整合成樂理視唱課等。
優化課程,增加特色課程,總體課程結構更加合理。將原有的舞臺表演藝術課升級,并更名為作品排演課。夯實理論基礎,增加少量課程,如聲樂作品賞析、器樂作品賞析、音樂論文寫作等。
技能性課程比重增大,實踐性學分比重明顯增加。
通過開設的課程或者在課程內容中體現,如民族特色課程有原生態藝術表演,作品排演,壯、苗族舞蹈,瑤、彝族舞蹈等,紅色課程有紅色歌謠賞析等。
通過畢業演出檢驗學習成果,演出內容部分體現出民族性的特色和革命性的特色。
二、完善基地建設
為加快音樂與舞蹈學院轉型發展,提高音樂表演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豐富舞臺表演和演唱能力,熟悉舞臺表演的流程,了解舞臺設備的使用等,2014年百色學院與百色市民族文化傳承中心簽訂了合作協議,在原有共建教學實踐基地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合作。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雙贏、共同發展的原則,甲乙雙方建立長期緊密的合作,分別從合作辦學,共同育人,合作就業,共同發展提升合作水平。其中,合作辦學作為繼續深化教學實踐基地的建設,聘請相關業務骨干為客座教授或者實踐指導老師,對比賽、演出等進行指導,共同參與音樂表演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過程;共同育人作為選拔一定的優秀學生可以參加藝術實踐活動,同時,根據實踐經驗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嘗試新的教學改革,逐步豐富與合作單位的合作內容,提高合作水平,不斷完善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成果;合作就業作為錄用我院優秀本科畢業生,實現雙方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可以舉辦專場音樂會、舞蹈專場、特色文藝演出等,還可以進行各種類型、各個層次的演出、作品創作,同時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民族文化傳承與保護等方面開展合作,為服務地方和發揚民族文化做出貢獻。
通過近年與百色市民族文化傳承中心的合作以及大量的舞臺藝術實踐,使得音樂與舞蹈學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音樂表演專業學生的藝術視野更加寬廣,藝術審美和舞臺演出層次得以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較以往有較大提升。由于學習歌舞團的不少原創節目或經歌舞團教師指導過的參賽節目,在各類比賽中都獲得了較好的成績,學生們的舞臺實踐能力也有了較大提高。總結的經驗告訴我們,今后必須繼續保持互利共贏的合作思想和指導原則,繼續發揮各自優勢,實現互補和資源共享,繼續加強雙方人員往來和溝通,建立形成一套更加牢固順暢的合作機制,把課堂教學與藝術實踐有機結合起來,挖掘優秀的民族資源,培養更多優秀的藝術人才。
三、改變畢業論文的形式
將畢業論文以論文答辯和寫作的模式,改成論文寫作和音樂會并存。音樂表演專業的畢業論文(設計)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衡量教學水平、學生畢業與進行學位資格認證的重要依據。音樂表演專業的畢業論文(設計)有其專業特殊性和特殊要求,為更好地體現這一專業特色,促進學生業務學習,在經過前期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決定音樂表演畢業論文(設計)以畢業音樂會(舞蹈專場)形式為主,論文撰寫(理論研究)形式為輔的方式進行。音樂表演的畢業論文(設計)采用舉辦畢業音樂會(舞蹈專場)或撰寫畢業論文(理論研究)的形式進行。
畢業音樂會(或畢業舞蹈專場)具有專業學術性質,是學生表演水平及組織排演能力的重要體現。在完成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既要遵循科學研究的一般規律,又要符合本科教學的基本要求,體現思想性、創造性、學術性、專業性與藝術性的特點,注意突出紅色、民族和邊疆的獨特資源優勢和應用型人才辦學特色的要求。圍繞選定曲目(劇目)、指導、中期檢查、評分、答辯等環節,制定明確的規范和標準,指導教師要了解與檢查籌備畢業音樂會(或畢業舞蹈專場)工作的實施情況,組織質量檢查活動,做好畢業音樂會(或畢業舞蹈專場)工作的總結等。并要符合如下要求:
(一)應設置一定的準入條件
根據專業主修學生第五、第六學期專業課的平均成績劃線,后15%的學生不具備開音樂會(舞蹈專場)的資格,只能以論文撰寫(理論研究)的方式作為畢業和取得學位的重要條件。
(二)學生自主原則
學生舉辦畢業音樂會(舞蹈專場),要綜合運用所掌握基本知識和表演技能,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獨立自主地策劃、組織、統籌、排演一場具有專業性質的畢業音樂會(或舞蹈專場)。整個過程中,指導教師給予必要指導,但主要以學生為主。
四、建立教學觀摩音樂會制度和教師音樂會制度
在各項改革的內容中,教師教學觀摩音樂會是屬于從教師的層面自己進行改革,提倡教師每年舉辦一次教師教學觀摩會,形成長效機制,以此不斷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提高教風、學風,形成學術氛圍濃郁的良好教學環境。觀摩音樂主要是提高教師對于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對自己近段教學集中的展示和檢驗,是能較客觀的體現出教和學的成果,同時也是一次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學習交流的良好機會。具體改革內容如下:
(一)規范音樂會的內容和形式
對于音樂會的曲目要求、演唱水平、海報節目單制作、服裝裝扮等各個方面,教師要嚴格把關,精心設計。
(二)實行獎勵性政策
鼓勵教師舉辦教學觀摩音樂會、教師音樂會等形式的音樂會。對于超過每年舉辦一次的教師,每次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
(三)音樂會后總結
音樂會后教研室對音樂會中間出現的問題和值得大家學習的方面都要及時進行總結,不斷在改進中提高音樂會的水平。
通過改革觀摩音樂會、教師音樂會,教師和學生都收獲了知識,也發現了問題,同時達到了教學相長的教學目的,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專業水平,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豐富了學生的舞臺經驗。
五、設置專業比賽項目
百色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目前的能夠參加的唯一聲樂或者舞蹈比賽項目就只有學校一年一次的校園文化藝術節中的歌手比賽或者舞蹈比賽。但這兩個比賽形式都是在全院的范圍內進行的業余比賽,就是說對于學習歌唱和舞蹈專業的同學要同其他學院的業余選手進行比賽,這樣跟其他學院的同學就沒有可比性。基于這樣的考慮,建議二級學院在院內舉辦專業性較強的比賽項目。
具體比賽規則如下:
(一)每年舉辦一屆聲樂類和舞蹈類專業比賽
爭取由學院團委舉辦,提高比賽規格,擴大比賽影響,將比賽與紅色合唱團一起打造成學院的精品項目、特色項目,為百色學院實施紅色經典藝術教育示范基地添磚加瓦。
(二)由各教研室制定科學嚴謹的比賽規則
聲樂和舞蹈教研室進行充分的論證和討論之后決定改變以往比賽不夠嚴謹和規范的行為,制定出具有專業性和科學性的比賽規則。
(三)實行獎勵性政策,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
關鍵詞:何紀光;演唱特色;新型高腔山歌唱法;湖南民族音樂
ABSTRACT
The high pitched tune folk song of Hunan, i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extensive and profound music of Hunan of lake. He JiGuang , famous national singer of our country, explore the high pitched tune folk song of Hunan for more than 40 years diligently , while inheriting the traditional national vocal music characteristically , have absorbed the advantage of the Western bel canto boldly, melt all chief of institute of house one stove , establish first kind different from the opera singing style of our country, different from the new high pitched tune singing style of the Western bel canto again; Try to incorporate national style singing way in the popular movie & TV song, incorporate science , national characteristic , era abundantly to the song while singing, thus sing art of the folk song of our country to shift onto a new height.
Key words: He JiGuang; Creat; New high pitched tune mountain sing in France; Masterpiece; Movie & TV song; National music of Hunan
目 錄
摘要……………………………………………………………………………Ⅰ
Abstract………………………………………………………………………Ⅱ
前言 …………………………………………………………………………… 1
1、何紀光演唱代表作品及演唱特色分析…………………………………… 2
1、何紀光高腔唱法的兩首典型代表作品…………………………………… 2
2、何紀光影視歌曲代表作特色分析………………………………………… 4
2、何紀光與新型高腔唱法的聯系……………………………………………4
1、何紀光創立高腔唱法的過程……………………………………………… 4
2、何紀光創立新型高腔唱法的基本條件…………………………………… 5
3、何紀光對發展我國民族民間音樂事業的影響…………………………… 6
1、對湖南高腔山歌唱法的探索……………………………………………… 6
2、對民族音樂通俗化的嘗試………………………………………………… 7
3、對推廣民族高雅藝術的終身奮斗………………………………………… 8
結語…………………………………………………………………………… 8
畢業論文 論中學生音樂教育的創造性教學法
[摘 要] 創造性原則是音樂教學中必須貫徹的教育原則之1。在音樂教學中應遵循音樂學科的特點,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質,并使音樂審美能力得到提高。本文結合中學的心理特征和對音樂的態度,利用有創造性的音樂教學法,力圖培育出想象力、創造力、綜合能力的新型人才。
[關鍵詞] 中學生 創造性 教學法
Abstract: The creative principle is one of the education principles that must be carried out in the music teaching. Should follow the characteristic of discipline of the music in music teaching, strengthen students’ creation consciousness, develop students’ creative potentiality, make the estheticism of the music improved. This text combines,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ddle school and attitude toward music, utilize the creative music teaching method, try hard to cultivate new-type talents with imagination, creativity, integration capability.
Key words: Middle school tudent Creativity Teaching method
關鍵詞:音樂院校 實踐教學體系 研究
我國音樂專業教育的發展方向和培養目標定位經過多年的探索和調整已逐步形成共識,就是要“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為宗旨,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音樂藝術專門人才,滿足社會需求”。實踐教學是實現音樂專業教育培養目標的關鍵教學環節。要達到培養目標,一方面要加強對學生理想、道德教育,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的時候,針對音樂院校的教學特點,突出強化實踐教學,建立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模式,完善實踐教學體系。
一、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要素
實踐教學體系狹義的概念是指實踐教學的內容體系,即圍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在制定教學計劃時,通過課程設置和各個實踐教學環節的配置而建立起來的與理論教學體系相輔相成的內容體系。主要包含以下幾個環節:
1.藝術實踐環節。藝術實踐包括各種專業形式的演出、創作、比賽,也包括各種社會考察與社會服務,是學生在課堂實踐和課下訓練的基礎上的,對相關知識的整合與升華,是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集中體現。這一環節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應鼓勵學生參加各種演出、創作、比賽,支持學生辦報紙、做節目,倡導學生走出校門,服務社會,例如天津音樂學院音教系每年舉行的原創作品比賽和五項全能比賽,就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綜合能力。
2.實驗環節。由于藝術類專業和專業方向的特點,學生掌握創作、演奏、演唱、舞蹈、戲劇表演技巧,必須通過大量的實踐來完成,許多專業或專業方向的課程中都含有實驗的因素。音樂專業的實驗不應套用傳統實驗教學做法,應該建立符合自身特色的實驗教學體系。例如天津音樂學院的實驗體系覆蓋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音樂表演、舞蹈表演、戲劇影視表演、藝術管理等多個專業或專業方向,并建有“計算機音樂與音響實驗室”、“藝術心理實驗室”、“黑匣子實驗劇場”等多個綜合實驗室。以獨特的實驗過程和方式滿足學生的實踐要求。
3.實訓環節。對于音樂專業學生的實訓主要包括重奏、合唱、合奏、伴奏等課程的學習和課下的專業技巧練習。實訓教學是專業教育的核心內容,應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歷教育過程之中,并應占有相當的課時比例。音樂專業教育的實訓應按照自身定位創建特色,課程設計應注重專業實踐技能的訓練。技能訓練是提高學生就業能力的關鍵,是實訓教學的重點,它強調的是反復訓練,掌握技能,形成技巧。
4.實習環節。實習教學是音樂藝術人才成長的重要環節,特別是像音樂教育和藝術管理這兩個專業的學生,為其提供了實踐上崗的條件,是讓學生在實際生產環境中了解職業,將校內所學的理論和技能向職業崗位實際工作能力轉化的重要教學環節。
5.畢業論文環節。畢業論文環節看似與音樂專業技能距離很遠,但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對于藝術人才,必須具備相應的藝術素養,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能在專業技能上出類拔萃,更要有一定的理論基礎,要具有分析、創作的能力,因此,畢業論文是整個實踐環節必不可少的。
二、目標體系的構建
對于實踐教學目標體系的構建主要是教學目標和培養計劃的調整。
1.調整教學目標。音樂院校的實踐教學目標體系應以專業技能培養為主線,以文化基礎素質教育、專業基礎素質教育和專業技能教育為模塊進行構建。設計教學體系時應以專業能力的培養為中心,同時考慮專業素質教育,以體現音樂專業教育特點。應大力推行文化基礎學分與專業訓練學分并重的制度,逐步實現文化素質與專業技能培養內容的銜接和互通。與之配套,必須制定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具有音樂教育特色的學籍管理制度。
2.調整培養計劃。貫徹“以實踐教學為主導”的專業教育理念,制定以藝術實踐為主體、理論課程依附于實踐課程的專業培養計劃。課程設置要與專業水平相融合,教學內容應盡量覆蓋學生專業技能方面的要求,將學生技能水平與學校教學考核結合起來,既可讓教學考核保持專業性方向,又可避免重復考核。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文化程
度和就業的需要,調整文化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實踐課程的教學計劃,設定多層次培養目標。
三、內容體系的構建
“實踐教學”應遵循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教學原則,天津音樂學院實踐教學經過內容的完善和模式的調整,已形成一套較完整的內容體系,主要分為“理論基礎―實踐培養―綜合運用”三個階段。理論基礎階段指基礎學習,包括:課堂講授和學術講座;訓練操作階段包括課堂環節和課外環節,主要是實訓、實驗、專業考試、藝術實踐和社會實踐五方面;綜合運用階段指畢業環節,包括:畢業論文、實習、畢業音樂會、畢業演出、畢業創作五個方面。
“理論基礎階段”是通過課堂理論教學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技巧,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在此基礎上,四年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應完成“實踐培養階段”的課堂環節和課外環節的實踐內容,將所掌握的基本能力和技巧進一步升華和提高,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最后在“綜合運用階段”,也就是畢業環節,學生應選擇不同課題,運用不同形式,將所學的知識和掌握的技巧結合成一體,展示出自己的實踐成果。
四、管理體系的構建
實踐教學管理包括機構、教學基地和人員等管理及學院內外實踐教學管理的規章制度、管理手段和評價指標體系等。
管理機構、基地建設和人員管理通常采用院系兩級互有側重、分工負責管理的模式。院級實驗、實訓中心可定為具有一定管理職能的教學實施單位,負責管理綜合性實驗室和訓練中心;系部負責專業性實訓中心、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教學組織實施。基地的建設與發展,實踐教學、科研任務的下達,質量監督和考評由學院歸口管理。院外實訓基地應由校企雙方根據合作協議共同管理,按培養計劃安排教學環節,實施質量監督和考評。學院應成立教學指導委員會領導下的實踐教學行政管理機構,負責全院實踐教學的計劃組織、管理協調、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質量監控與考評等工作。
要加強實踐教學計劃、實踐教學課程大綱等實踐教學文件資料和管理制度建設。實踐教學工作涉及面寬,要保證組織管理工作到位、教學環節合理銜接,必須建立與之配套的管理規章制度,使實踐教學活動有章法可循、教學監督和檢查有制度可依。
考核評價必須緊緊扣住培養目標,重點應放在對學生專業能力考核、評價上。教學考試要盡量做到形式多樣,內容靈活,目標明確,達到考核學生專業能力的真正水平,加強對考核方法、考核形式和考核手段的研究和改進,以提高學生對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視,促進實踐教學質量提高。
五、保障體系的構建
音樂院校實踐教學保障體系主要包含:具有相當實踐經驗和管理能力的“雙師型”教師為主體的師資隊伍;較完備、先進的設備設施、仿真性的實踐教學環境以及具有實踐教學特色的環境三個重要方面。它是保證實踐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
1.師資隊伍建設。學院人事部門要按照實踐教學的目標要求制定具體的師資隊伍建設規劃,應重點加強對現有教師的培訓方向和培養方法的研究,建立符合音樂實踐教育特點的師資繼續教育進修和實踐制度;政策規定和鼓勵教師在同類學院與社會間進行有序流動,自覺深入到一線熟悉業務,參與科研和創新;吸引社會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家加盟;改變傳統的“學術型”教師考核評價體系,建立有利于師資結構調整的分配制度和激勵機制。
2.教學模式創新。目前,大多數音樂院校仍延用普通教育以課堂教學為主體、理論與實踐教學分開進行的教學模式,對教學模式的研究和創新下功夫不夠。現代音樂教育已有不少可借鑒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如天津音樂學院為提高實踐教學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優勢,對“一對一”的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在每月的教學中,采取三周“一對一”授課,第四周則開設集體大課,對本月的教學進行共性分析,提高了學生的互動學習,不再停留在獨自學習的模式中,互相借鑒,取長補短,促進了專業技能的提高。
3.實訓基地建設。實訓基地是音樂院校實施專業技能訓練和鑒定的基礎保證。要按照實踐教學體系和專業技能鑒定實施的需要進行院內基地的建設。設備添置應遵循“一個兼顧、兩個同步”的原則,即基本技能訓練的常規設備添置與專業技能與創新能力訓練的先進設備添置兼顧。院內實訓基地除發揮其教學與鑒定功能外,應具備開放性和服務。音樂教育要面向社會實施開放式、多樣化的辦學,要從思想上拆除中國式高校的“圍墻”,努力拓展與社會的全程合作、互動互利進行人才培養的途徑,研究合作模式;要吸納社會辦學資源,共同建立實訓基地。
參考文獻:
畢業論文
摘 要
1種由內心迸發的感情音樂,包含完全屬于即興的演奏方式——爵士樂。在其發展中經歷了多種音樂元素的滲透,以及各種演奏技巧方面的綜合,在世界范圍內廣泛流傳。詮釋此類音樂的鋼琴,在具有其本身音樂魅力上突出了具有個性的1面,使爵士樂更為豐富的體現了其演奏的內蘊。作者通過對爵士樂所屬音樂類型的闡述,突出了演奏樂器鋼琴對爵士音樂的詮釋。對現階段中國爵士鋼琴音樂作品進行分析并結合傳統音樂及中國傳統樂器的全新演繹,向我們展示了傳統民族文化的積極因素,對中國爵士樂創造了廣泛的發展空間。
關鍵詞:爵士樂;爵士鋼琴音樂;節奏;和聲;演奏特點
ABSTRACT
A kind of affection music which is burst out by the heart, include to belong to completely to give musical performance a way impromptuly, -jazz.Experienced various music chemical elements to permeate in it the development, and various give musical performance technique of comprehensive, spread extensively in the scope of world.Explain this kind of piano of music, in having oneself music magic power outstanding have a side of the character, make jazz more abundant body now it gives musical performance of inside. By the author of the types of jazz music on their own, highlighted by the piano music of jazz interpretation. Chinese piano music for the present analysis, and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music and traditional instruments and new interpretations to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our demonstrated positive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xtensive jazz created space.
Key words: Jazz; Jazz piano music; Rhythm; Harmony; Recital features
【關鍵詞】大型劇目教學;實踐;規范管理
《和平頌》是學院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勝利70周年之際,推出的一部以和平為主題的原創劇目,直接參演師生達700人,間接參演人員多達2000余人,幾乎涉及到學院所有專業:音樂、舞蹈、動畫、播音、編導、服裝、藝術設計等,既體現了一所藝術大學對戰爭勝利的紀念情懷和社會責任擔當,同時這也代表了我院建校以來大型舞臺劇目的綜合教學水平。董事長王賢俊指出:“大連藝術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應用型藝術人才,這不是單純在課堂上教出來的,而是練出來的、演出來的,其根本途徑是藝術實踐教學。我們通過原創《和平頌》等大型演出模式將藝術實踐課做到極致。”但《和平頌》這類大型劇目實踐教學涉及的專業多、人員多、排演時間長,需要適度調整日常課堂教學,也引發其系列規范管理研究的思考。本文通過實際參與和調查研究,提出嘗試性解決矛盾沖突的路徑和方法。
一、建立多主體聯動的全員管理機制
完成《和平頌》這樣一部原創大型作品,涉及創作團隊、演出人員、后勤保障、服裝設計、舞臺監督、道具籌備、場地環境、課程調整等方方面面,需要建立專門的管理機構,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分工,形成多主體聯動的管理體系。
第一,建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加強自身建設。學院專門成立演出辦、實踐教學管理中心等機構,負責全院的實踐教學管理與大型演出活動。為保證像《和平頌》這樣大型劇目的順利排演,管理機構需要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提升實踐教學的層次,在學科理論指導下進行藝術實踐;創新實踐教學形式,豐富實踐內容;采取新措施,建立新機制;打造實踐成果品牌,提高成果等級;加強過程管理,邊策劃、邊實踐、邊總結。
第二,建立有效的責任機制,加強職責意識。為確保《和平頌》演出圓滿成功,所有管理機構與管理人員必須科學劃分管理權限。音樂學院是主要完成單位,演出辦和實踐教學管理中心是主要管理單位,教務處、科研處、學生處是協助管理單位,各部門均需充分發揮管理的主體作用,明確管理范圍和職責,并建立實踐教學與演出相關的規章制度,才能形成從領導層、管理層到執行層的多主體聯動機制,從而增強管理的執行力,有效地激發創作人員和參演人員的團隊協作意識和強烈的質量意識,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三,建立多主體聯動的管理體系,加強銜接與融合。多主體聯動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各主體之間是互相制約、相互協作的,上述部門管理功能互相取長補短,從而發揮最大化效能。首先,加強信息化建設。通過各管理部門間建立整合統一的信息交流系統和匯報系統,實現各方信息共享,使得跨部門之間的溝通更順暢,內容更真實,信息共享能力更強,管理協作水平也必將提高。其次,形成工作制度銜接。應當建立常規的工作聯系制度,形成協同管理的長效機制,各部門除了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外,還要進行充分溝通。可將工作制度的銜接納入績效管理和考評之中,最終形成一條環環相扣、功能強大的工作制度鏈。
二、建立多層面統籌的全過程管理機制
《和平頌》從創、訓、學、演全過程看人才培養,恰恰是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學訓合一和學演一體的表現,促進了我院構建創新實踐教學體系,是一場生動全面的劇目實踐教學公開課,引領著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全面改革。授課內容由零散曲目的選擇轉變為主題鮮明,趣味性強的劇目;授課方式由“一對一”轉變為多人多種組合,使學生感受和聲音樂的魅力;授課環境由單一的課堂轉變為聲光電科技與音樂、舞蹈結合的大舞臺;授課教師由一位教師到多位教師指導,還能經常聆聽到大師和名家的現場指導。
以往,人們總認為實踐教學與日常課堂教學存在矛盾沖突,但實質看,實踐教學是藝術類課堂教學的延伸,是藝術類教學成果檢驗的平臺。從宏觀層面看,將排練場、大劇院作為課堂,聽國家級、世界級的大師課,感受團隊合作,在一場場演出中歷練精品,不斷打磨積累的經驗都是在教室的課堂中學不到的。從微觀層面看,我們通過大面積的采訪,可以看出每名參演學生都洋溢出的學習熱情和排演過程中的專業飛速進步,也是在教室課堂上看不到的。沒有參加演出的學生在繼續上好專業課的基礎上,可通過多渠道彌補,如有專家指導時與參演的同學一起排練,在排練時觀摩,在演出時觀看,演出后與參演同學一起總結,等等。
但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還必須做好實踐演出與課堂教學的銜接與協調,使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融為一體,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經典劇目,在實踐中演經典劇目,在畢業論文中研究經典劇目,建立全過程管理機制。具體做法:按任務、分專業編寫《和平頌》實踐教學方案;按方案制定《和平頌》教學大綱,包括教學內容、考試要求等;制定《和平頌》納入課堂教學的計劃;制定課程表;要有規范的《和平頌》授課教案;有《和平頌》實踐教學考核的資料、成績單;有各級領導聽課、查課的記錄、照片、視頻;有《和平頌》實踐教學成果匯報的相關資料及照片、視頻;有實踐教學成果的資料、證書和照片、視頻;搞好《和平頌》實踐教學工作總結。認為“實踐出真知”,應用型藝術人才不單是課堂上教出來的,更是從藝術實踐中練出來、演出來的。我們將這些授課的優勢轉變為常態化的教學,形成多層面統籌的全過程管理,不斷創新應用型藝術人才培養的新體系、新模式和新方法。
三、建立多元化考核與評價管理機制
劇目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從計劃到實施再到考核都應有完整的程序和嚴格的管理。其考核的對象不僅針對學生,還應對教師和輔助人員進行考核。
首先,建立多層面考核學生實踐能力的標準。把基本能力考核、專項技能考核和綜合素質考核均納入學生實踐考核中。基本能力的考核應在某一特定情境下進行,實踐中專業能力的掌握與基本技能水平直接相關,如考核學生的樂隊合作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等。專業技能的考核則需要根據專業的不同分清考核的重點,通過具體考核標準與要求進行系列考察。綜合素質考核主要側重實踐問題解決能力、創新能力和職業素養的考核。將上述相互融合的三者均納入學生實踐考核,才是符合質量管理要求的。對參加演出和實踐教學教師的考核也要確立標準,但對教師的考核管理與學生要有區別,應以提高和激勵為主,督促教師將與之相關的理論知識轉化為現場實踐指導,將課堂管理轉變為舞臺掌控,從教授者角色轉變為指導者角色,保護教師與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實踐的積極性,但要形成相應的教師考核管理制度,便于提高管理質量。
第二,注重排練和演出的過程性考核。主要從做排練過程記錄入手,因為過程記錄可以詳盡的了解學生在排練過程中專業學習的情況、樂隊合作情況、技術問題解決等各方面表現,更能滿足劇目教學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需求。但這要求教師長期堅持和具有足夠的耐心,將學生平時的表現記錄在本上,最后作為對學生考核的依據,也作為教學反思的依據。演出過程體現在舞臺上,通過觀看學生舞臺上的現場表演和錄像視頻記錄,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專業考核。
第三,加強劇目教學終結性考核。從成果方面入手,演出結束后,根據學生劇目學習過程中的綜合表現進行評價。重視多層面、多方向的總結,召開教師與學生座談會和總結匯報會,研討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提煉總結成功經驗、研究科學管理機制等。還可在畢業考核中的加大劇目考核的份量,從只考畢業論文的質量和答辯,變為既考畢業論文的質量和答辯,又考“劇目畢業演出”,把“畢業演出”、綜合實踐能力同畢業論文并列成為學生能否畢業的三把尺子,最終實現劇目教學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科學化。
四、建立多形式并用的激勵管理機制
在大型劇目演出和實踐活動中運用激勵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如何使教師持續努力工作、如何更好地關心教師和學生的生活、如何改善現有教學環境與人文環境等問題,建立教師演員與學生演員崗位聘任制度、業務考核制度、薪酬獎勵制度、教學培訓等制度。
高校教師和大學生均屬高級知識分子,對于他們的激勵既不是單純一個方面能夠促進的,也不是一個層次一刀切就能夠解決問題的,必須要物質與精神激勵相結合,學校發展與個人發展激勵相結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激勵效果。大型演出教學實踐,排練周期長、環節多,人的精神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狀態,采用精神激勵、物質激勵和發展激勵等多種形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精神激勵要體現在人文關懷方面,管理者必須多角度、多途徑地了解他們的需要、及時掌握他們的所做所想,并采取面對面的溝通交流,才能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激勵制度。他們的突出特點是愿意承擔有挑戰性、創造性的工作,關注學校為他們提供的發展空間和良好平臺,注重內心的成功滿足體驗,注重領導對其情感上的關愛。基于這些特點,要讓中青年教師和學生演員認為在學校的發展與學習生活是前途光明的,樹立為學校長期服務的信心和歸屬感。
物質激勵要體現在生活細節方面,管理者要凡事想在前、凡事做在前,做得細致周到、溫暖人心。需事前制定獎勵機制,事后及時實施獎勵,體現多勞多得、公平公開的原則,注重制定個人獎勵與集體獎勵相結合的制度,組建以老帶新的團隊,凝聚團隊力量,才能有利于激勵他們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發展激勵要體現在提供深造機會方面,為演出付出辛苦并取得成績的教師與學生提供外出培訓交流的機會。通過與同類院校間的交流學習,達到拓寬視野、樹立聲譽和對外宣傳的多重作用。同時要求參加培訓的教師回校做學結報告,將培訓的情況、學習內容、發現的問題向領導和同事們反饋與交流,盡快培養出一批穩定的、高素質的演出團隊。
總之,探索大型劇目教學對藝術類應用型人才培養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研究大型劇目實踐教學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的管理機制,為學院長期有序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為推動藝術學科專業發展和服務社會探索新路。
1.中央音樂學院藝術實踐構架中央音樂學院的藝術實踐分為校內的星期音樂會和校外的各類實踐活動,其中星期音樂會近年來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學生的積極性不高、觀眾太少,上臺的學生得不到真正的鍛煉。為此,中央音樂學院已經在北京一些高校、社團、外資公司,以及大連、青島、青海、福建、山東等地建立了藝術實踐基地,尤其最近又與深圳音樂廳攜手建設實踐基地,以長期合作的模式,為促進學生專業水平的提高,秉承音樂服務于社會的宗旨,搭建藝術表演平臺。2012年起,中央音樂學院在北京市選擇了100所中學,與之簽約合作并建立學院藝術實踐基地,為北京幾萬名中學生送去高雅音樂。同時,又選取一些重點中學開展合作,建立學院的生源基地,既為在校生提供更廣泛的實踐機會和舞臺,也可以吸收重點中學具有音樂追求和理想的優秀生源來學院就讀。
2.上海音樂學院藝術實踐構架上海音樂學院建立了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藝術實踐基地,自2006年建立以來,始終把發現、培養、使用、留住尖端和緊缺音樂人才置于工作首位。即上海音樂學院篩選出具有潛質的拔尖音樂人才,并輸送至基地進行重點培養和藝術實踐。大劇院中心則將人才需求情況及時提供、反映至學院,打通雙方合作培養拔尖音樂人才的供需渠道,體現了文教結合的優勢。實踐基地分別由上海大劇院、上海音樂廳、上海交響樂團、上海民樂團、上海歌劇院以及上海芭蕾舞團組成。涉及西方管弦樂器演奏、中國民族器樂演奏、作曲、音樂學、音樂工程、指揮、藝術管理等專業。自建立以來,為更有效、有序、有利地開展工作,嘗試建立了一整套管理機制。如建立了上海音樂學院—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藝術實踐基地工作委員會,在明確分工及工作范疇的同時,確定通過每年兩次的常規工作推進會議,就合作項目的開展及合作流程進行及時溝通,對每學期開展的合作項目其時間節點、程序、細節等進行條理化要求,使文教結合工作上到新水平,在深入了解和研究藝術教育規律與市場演出規律的基礎上,逐漸探索和總結出實踐基地自身的運行規律。
3.中國音樂學院藝術實踐構架中國音樂學院實踐基地建設堅持“互惠互利、雙向受益”的基本原則,與蘭州14中牽手構建西北地區首家中學生音樂教學實踐與生源基地。目前又與青島市第39中(中國海洋大學附中)、長沙市等合作建立教學基地和生源基地。院系在與校外基地的合作過程中,注重發揮學院人才、科研方面的優勢,加強與基地的聯系和溝通,提高基地依托單位與院系合作的積極性,在共同利益的基礎上,雙方受益,共同發展,達到“雙贏”的效果。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滿足一定數量的學生進行實踐教學所必需的學習、工作、生活條件。配備有一定數量的具有較高專業技術水平和較豐富的實踐教學管理經驗的兼職指導老師,保證了實踐的質量和效果。
4.南京藝術學院藝術實踐構架南京藝術學院以藝術實踐季的形式開展藝術實踐活動。(1)社團活動,指團委、各院(系)或其他單位組織的各類社團活動,每位本科生在讀期間至少要參加一個社團。(2)社會實踐,指由學校組織或個人自行聯系安排的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包括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各種學校及社會公益活動。(3)藝術實踐,指由學校組織或個人自行參加的與專業學習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寫生采風、展覽演出、專業比賽、學術研討、市場調研、組織策劃、就業實習等藝術實踐活動。以上有代表性的音樂藝術院校實踐平臺構建的調研結果充分表明:(1)在新形勢下,音樂藝術院校進一步加強實踐平臺建設具有必要性和緊迫性,要充分發揮社會聯動機制,挖掘各種內外資源,拓展實踐教學空間,構建層次化與模塊化相結合的實踐教學平臺,這是培養具有特色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音樂藝術人才的基礎保障。(2)通過對這些院校平臺構建的途徑、方法、手段、效果進行比對分析,說明實踐平臺建設具有可行性、科學性、合理性,實踐教學機制管理制度必須要完善,使基地建設有章可循。根據專業發展規劃和專業特點,明確實踐基地建設的目標、內容、進程,制定實踐基地建設規劃,并嚴格按計劃有效實施。(3)實踐基地建設要健全組織領導機構,專人負責,設立專用資金,組織力量,有計劃地開展工作,并及時檢查、評估和總結表彰,不斷提高實踐基地建設水平,不斷滿足學校人才培養的需要。
二、依據社會需求構建社會場所藝術實踐平臺
音樂院校的藝術實踐平臺離不開社會場所這個大舞臺,如今不斷深入發展的市場經濟,高度發展的科技和信息,使人們的精神生活發生了深刻變化。人們的藝術審美、文化需求越來越高,所以在社會舞臺的實踐中,必須依據社會場所對藝術實踐的需求,建立與社會相適應的具有時代特征的音樂藝術院校實踐教學體系。為了更好地掌握天津藝術實踐場所的需求現狀,廣泛收集社會人群對天津音樂文化、舞臺實踐的需求信息,并對其進行分析評估,為教學實踐提供社會導向依據,從實踐內容、方式等方面引導學生積極融入社會舞臺,為學生就業拓寬渠道。對天津市文化中心、天津音樂廳、西岸藝術館等藝術演出場所;華夏未來、少年宮等青少年藝術交流場所進行了問卷形式的深入調研,掌握了部分社會人群對舞臺實踐形式與內容需求的第一手資料。
1.市場需求調查在接受調查的人群中,定期觀看音樂會的占10%,不定期觀看音樂會的占35%,偶爾觀看音樂會的占40%,認為音樂會與自身生活無關的占15%。數據充分說明音樂文化現已滲透到天津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成為提高生活品位和文化修養的一個途徑,也是音樂藝術院校學生舞臺實踐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助推力。
2.觀眾群體調查在觀看音樂會的人群中,35歲以下的占25%,36至50歲的占55%,50歲以上的占20%。該數據說明中青年人群為觀看舞臺實踐活動的主體,對年輕一代的帶動作用和對老年群體的影響作用將直接推動天津舞臺實踐的積極發展,使天津音樂文化市場的繁榮具備強大的后勁。
3.實踐曲目調查在觀看音樂會的人群中,偏愛通俗名曲的占65%,熱衷于某位作曲家作品的占25%,曲目風格不限的占15%。該數據說明喜聞樂見的名曲易于大眾接受,具備獨特音樂審美情趣的群體為少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和學生在舞臺實踐中要實現高尖端樂曲及大眾樂曲演奏學習兼具。
4.實踐形式調查在觀看音樂會的人群中,喜愛樂隊形式的占48%,偏愛獨奏形式如鋼琴獨奏等形式的占40%,熱衷于室內樂組合形式的占12%。該數據說明演奏形式的多樣性是豐富舞臺實踐的著眼點。學生應在練習本專業的同時,加強重奏、合奏、室內樂等形式的學習與實踐,從多方面提升適應社會需求的能力。對于群眾關注西洋樂、民樂、美聲、民聲的情況也進行了調查分析。大多數接受調查的群體沒有固定的傾向,但由于民族題材的作品、表演形式較國外作品還不夠豐富,限制了舞臺實踐群體的曲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民眾對民族題材舞臺實踐的關注。因此,舞臺實踐不僅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手段,也是擴大音樂文化藝術在社會影響力的重要途徑,學生在曲目的學習方面應中、西方兼顧,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發掘民族題材的作品,使學生立足民族文化,中西結合發展。
三、構建三個層面的實踐教學體系平臺
實踐教學是音樂藝術院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關鍵環節,也是提高學生社會職業素養和就業競爭力,服務社會的重要途徑,天津音樂學院在教學工作中注重實踐教學的培養機制,優化資源配置,完善管理體制,合理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教學指導實踐,實踐促進教學,以提高教學質量為宗旨,有效構建實踐教學育人平臺。天津音樂學院實踐教學平臺構建主要分為三個層面:(1)在每學年暑期學院統一組織的為期近一個月的藝術實踐活動,稱為“藝術實踐月”。這期間,在院領導的統領下,在教務處的統籌安排下,全院自上而下全員參與,各系在專業教師的組織指導下,有備有序地開展藝術實踐活動,并有要求、有檢查、有總結、有評估。這種全院范圍的統籌安排可有效地激發全校師生的熱情,確保藝術實踐的實施,促進實踐教學。自2006年以來,天津音樂學院每年有3000多人次參加實踐月期間的藝術實踐活動,在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同時,也有效地促進了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改革。(2)各系開展具有專業特色的演出實踐活動。各教學單位根據專業特點和培養目標,建立多層面的大學生實踐機制,如“星期音樂會”等在學院音樂廳、演奏廳舉行,面向社會免費開放。(3)組織和策劃好校內外的各類實踐活動,積極鼓勵學生參加省市級以上專業比賽、演出以及社會公益活動,充分調動廣大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
四、發揮實踐教學環節對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培養的作用
近年來,天津音樂學院充分發揮實踐教學環節對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的培養作用。一是進一步優化實踐教學體系,推進實踐教學內容改革與創新,從提高學生舞臺實踐能力的角度更新和調整實踐教學內容,同時注重改革實踐教學方法和手段,強化實踐課程的教學質量檢查評估,積極推進高水平實踐基地和教學示范中心的建設;二是制定《實踐學分管理辦法》,積極探索以藝術實踐學分為杠桿的實踐教學激勵機制。
1.加強校內外實踐基地建設建立具有音樂藝術院校特色的實踐教學基地,以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方式,實行開放式實踐教學。實踐教學基地是保證實踐教學質量效果的重要條件,積極推進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研究能力、創新精神搭建平臺。做到五個堅持,即:堅持校內和校外基地相結合,堅持穩定性與開放性相結合,堅持實踐基地建設有利于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提高,堅持實踐基地建設要具有特色和前瞻性、辦出新模式,堅持實踐基地建設要緊密結合理論教學體系。在校內建立了天津青年交響樂團與合唱團實踐劇場、天津青年民族樂團實踐劇場、舞蹈實踐劇場、戲劇影視實踐劇場、音樂表演實踐劇場,構建“相互平行、融合交叉”的理論和實踐教學體系,將排練課與演出實踐、平臺建設緊密結合,專業建設與實踐教學緊密結合,課堂教學得到了有效延伸,增強了學生的舞臺實踐能力。建設了天津市文化中心、天津音樂廳、西岸藝術館等音樂藝術演出場所,華夏未來、少年宮等青少年藝術交流場所;在武警指揮學院、45中學等院校建立了藝術實踐共建場所。積極參加天津市音樂文藝展演———高雅音樂進校園、天津市“海河之春”文化節、天津市“五月音樂節”、達沃斯論壇系列演出等實踐活動,以實踐平臺建設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服務社會,為天津市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2.完善藝術實踐學分管理制度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積極探索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及其實現途徑,進一步完善具有學院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參與科學研究、專業競賽、藝術實踐、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激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交流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使天津音樂學院的人才培養工作更符合時展的需要。學院于2013年在本科生中推行“天津音樂學院藝術實踐學分管理辦法”。這一制度的實施是強化學院專業藝術教學活動的重要舉措,它可以充分調動和發揮教與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學分為杠桿的管理機制的形成,最終為提升藝術教育教學質量提供可靠保障。天津音樂學院藝術實踐學分適用于在校本科生參加學院統一組織的專業比賽、演出、學術講座,舉辦音樂會或舞蹈、戲劇影視展演,發表作品、論文等實踐活動而獲得的學分。分為四類:(1)比賽類,即在國際、國家級、省、市級專業比賽中獲優秀獎以上獎項,在省、市級以上刊物、作品;(2)演出類,即參加由院、系組織的國家級、省市級及其他形式的演出;(3)音樂會、展演類,即個人或2—5人舉辦作品、演奏、演唱音樂會,舞蹈、戲劇影視展演;(4)學術講座類,即參加由院、系舉辦的專家講座,以系、部提供的講座考勤記錄為依據等獲得相應的學分。
3.加強畢業論文的實踐指導作用畢業論文是高等學校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實踐教學環節,在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與綜合素質、創新能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天津音樂學院本科畢業論文要求與實踐緊密結合,內容體現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重在理論與舞臺實踐的統一。通過畢業論文中期檢查制度、二次答辯制度等措施強化畢業論文的過程管理。同時為了提高選題質量,學校實行畢業論文題目的申報與審查制度,要求題目緊密結合舞臺實踐,加強對實踐的理論思考,有效提升舞臺實踐的理性思維,保證實踐的深度和可持續性。
五、完善課程體系建設,推進考試方法改革
1.調整專業選修課的設置模式與內容傳統的專業選修課設置方式和教學內容存在著不適合培養創新人才要求的弊端。教學計劃中提前幾年安排好的課程名稱和內容在開課時往往已經落后,使得部分學生修選修課的目的只是為了得學分,沒有起到拓展視野、增強能力的重要作用。天津音樂學院改革專業課、專業選修課的設置方式和教學模式。一是改革專業選修課的設置模式,各專業在規定的學分內靈活設置專業選修課程。專業選修課程的內容要緊密結合社會對藝術人才的需求、舞臺實踐能力的提升,及時反映有關專業的新知識、新理念、新方法,加強對學生的素質教育;二是改革專業課的教學方法。各專業可以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如,課堂研討、現場教學、一對一教學與小組課教學結合的模式即1+2+X等方式。三是開設專業選修課的教師,原則上要由具有較強科學研究與實踐能力,也可聘請校外專家來校開設專業選修課。以“大師講壇”等學術形式定期聘請資深學者、藝術家、教育家到校講學、座談,拓展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2.推行考試方法改革,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核考試既是實踐平臺又是檢驗平臺,考試方法改革是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的原則是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三個能力”,即學習能力、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天津音樂學院積極開展考試方法改革的探索與實踐。建立了基礎課以“平時+期中+期末”的考試方式為主,專業課則根據課程性質實行獨奏、重奏、合奏等多種舞臺考核方式。特別強調專業課考試方法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過改革實現了三個轉變,即考試方式向多樣化轉變,考試內容向注重綜合能力考核轉變,成績評定向綜合性轉變。
六、加強教師實踐能力與專業綜合能力培養
(1)注釋
以出現的先后次序編號,編號以方括號進行上標,如[1],[3]。腳注緊跟在該頁的下面。常用格式如下:
①專著、論文集、研究報告:[序號]主要責任者(注:兩個責任者之間用逗號隔開).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識].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舉例:
[1]劉小龍.電視藝術美學[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9.22-37.
②學位論文:[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D].保管地:保管單位,完成年.起止頁碼.
舉例:
[1]鄧友.論電視藝術的美學性[D].北京:北京廣播學院,2004.17-19.
③析出文獻:[序號]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注:兩個責任者之間用逗號隔開).析出文獻題名[A].原文獻主要責任者.原文獻題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獻起止頁碼(如文內已列明,則省略).
舉例:
[1][英]穆爾.電影理論的結構[A].瞿濤.電影學文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4-35.
④期刊文章:[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頁碼
舉例:
[9]李海.音樂傳播的文化思考[J].當代傳播,2004,(10):26-28.
⑤報紙文章:[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舉例:
[1]周濟.情系教育 辦好教育[N].中國教育報,2004-1-29(1).
⑥網絡文獻:[序號]主要責任者.網絡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識].網絡文獻的出處或可獲得地址.
舉例:
[1]吳霓.教育科學大家談[J/OL].jyb.com.cn/2002zt/jykx/145.htm.
⑦外文期刊文獻編排格式及示例
[10]Amit, Raphael.Strategic Assets and Organizational Re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0,(2):16~18.
⑧外文專著文獻編排格式及示例
[3] Andrews, K. R..The Concept of Corporate Strategy[M]. IL: Irwin, 1971.22.
⑨各種未定類型文獻:[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舉例:
[1]何東昌.中華人民共和國重要教育文獻(1991-1997)[Z].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常見的文獻類型標識表:
專著
期刊
報紙文章
論文集
學位論文
報告
網絡數據庫
網絡期刊
網絡電子公告
未定類型
M
J
N
C
D
R
DB/OL
J/OL
EB/OL
Z
關鍵詞:地方師范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人才培養模式集中體現了學校的辦學定位和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決定著人才的根本特征,決定著學校的學科專業發展、辦學特色的形成和長期發展環境的維持。因此,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關鍵,對人才培養具有先決和導向作用。地方師范院校在國家高等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的音樂教育專業承擔著藝術教育大眾化的重任。因此,轉變教育思想觀念,構建適應地方社會、文化及藝術教育發展趨勢的人才培養模式,是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近年來,洛陽師范學院音樂學院構建了“大專業、寬口徑、多方向、兩分流”的“一體兩翼”應用型本科音樂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為地方基礎藝術教育和社會文化發展培養“綜合素質高,專業能力強、實踐能力強、適應能力強”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音樂教育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背景
隨著教育大眾化、社會多元化進程的加快,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正發生著日益深刻的變化。地方師范院校音樂教育專業作為地方中小學音樂教師教育的主力軍、引領者,如何培養和塑造能夠適應這種變化并在社會變革中有所作為的人才,是我們改革與發展面臨的共同課題。因此,地方師范院校音樂教育專業必須貼近基礎音樂教育和社會文化藝術發展需要,探索出一種科學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
縱觀目前地方師范院校音樂教育專業的發展歷程、改革現狀,一個基本判斷是各院校都把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放在一個十分突出的地位,也取得了顯著成效。但由于這類學校的本科辦學歷史較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依然比較突出,具體表現為:
1.師范特色不鮮明。師范院校的特色和優勢是教師教育,它承擔引領和服務基礎教育的重任,師范院校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師范性。人才培養模式應該充分體現出“師范特色”。但幾乎所有師范院校的音樂專業都與基礎音樂教育聯系不緊密,對基礎音樂教育的情況了解程度淺、溝通少。甚至可以說,師范院校音樂專業的教育改革、教育教學理念常常落后于基礎音樂教育改革;大多數師范院校的音樂教育專業沿襲的是專業的音樂學院的培養模式,學生在學習中“重專業,輕人文;重技能,輕理論”更是普遍現象。更為突出的是音樂教師教育與基礎音樂教育發展的需求脫節,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和手段更新緩慢,影響了音樂專業教師教育的質量;
2.培養口徑過窄。音樂教師教育對社會需求預測不足,培養目標過于單一,培養模式缺乏靈活性,培養渠道單一、封閉;課程設置比較狹窄,學生基礎知識、基礎理論不夠扎實,知識結構不完善,缺乏綜合及跨學科知識;注重技能傳授,忽視能力培養,特別是忽視教育教學所需的能力的培養;過于強調學生個性和特長。對音樂教育專業畢業生及用人單位調查反饋的信息表明,高師音教畢業生“進入教師角色快,發展后勁不足”,在從教素養、知識和技能結構的自我完善、創新能力等方面不能很好的適應基礎音樂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需要。
3.音樂教師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脫節。自地市級教育學院合并到師范院校以后,從體制上實現了音樂教師職前教育與職后培訓的一體化。但由于在制定培養人才模式和培訓模式過程中,沒有統籌二者的關系,再加上高師院校對基礎音樂教育研究、了解不夠,使得職前教育與職后培訓依然處于脫節狀態,職后培訓效果差,未能實現二者的職能合理劃分、功能互補。
4.實踐環節薄弱。傳統高師音樂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特別強調專業技能與學科知識的傳授,而對應用性課程重視不夠,實踐教學環節相對薄弱。在絕大部分師范院校的培養方案中,理論課程(課時)基本占到教學計劃總課時的80%。對教育調查、教育見習、教學觀摩、模擬教學等活動,開展得很少。對學生從教技能的培養起著關鍵作用的教育實習只有6-8周的時間,這與美國的15周、法國的27周相比少得多。在這種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實際動手能力不強,缺乏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以適應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需要。
二、構建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思路與觀點
隨著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地方師范院校音教專業無論從自身發展還是從社會需求、基礎音樂教育發展實際考慮,其人才培養模式都必須進行改革。通過改革,一方面為培養基礎音樂教育所需的人才奠定基礎,對基礎音樂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進行探索研究,建立適應時代要求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另一方面有利于對現行師范教育進行反思,推動教育教學向深層次發展。
(一)“一體兩翼”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思路
作為地方性師范院校的音樂教育專業,它的本色是“地方性、應用型、教學型”,特色是“師范性”,以此為依據,洛陽師范學院音樂學院設計“一體兩翼”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思路是:圍繞“彰顯師范性特色,建設應用型專業,開發應用型課程,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科學處理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學科教育與教師教育、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職前教育和職后教育的關系,以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改革為核心,以實踐教學改革為關鍵,以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改革為抓手,構建以素質為主體、知識和能力為兩翼的“大專業、寬口徑、多方向、兩分流”的“一體兩翼”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從而達到培養目標更加明確,培養規格更加清晰,課程體系更加完整,教學內容更加優化,教學手段更加科學的改革目的。
“一體兩翼”人才培養模式的“一體”是指以學生的素質為主體,“兩翼”是指知識和能力,“大專業”是指學生入學后前兩學年按照二級學科內不同專業和不同學科的相近專業,開設共同的學科專業基礎課程,以實現基礎知識扎實的目標;“寬口徑”是指構建“知識面寬、綜合性強、選擇性強、主輔修結合”的知識培養體系,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多方向”是指在高年級靈活設置若干個專業方向,進行專業理論、專業技能和專業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實踐能力;“兩分流”是指專業方向分流和未來發展意愿分流。專業方向分流是在第二學年末學生根據“自愿加考核”的原則,確定專業內的發展方向,體現分流培養的特點,實現第一次分流;未來發展意愿分流是第三學年學生根據自己未來發展規劃,進行持續發展能力、適應能力和實踐能力分流培養,實現第二次分流。
(二)“一體兩翼”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內容
1.優化課程結構,建立開放性、兼容性的課程體系。緊扣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正確處理專業課程與教育課程、專業性與人文性、必修與選修等關系,按照“優化課內,強化課外,交叉滲透,功能互補”的課程建設思想,優化通識課,精選專業課,做強選修課,推進實踐教學的課程化、全程化;注重基礎扎實的學科教育平臺、體現特色的專業教育平臺、突出能力的實踐教學平臺。增開凸顯教師綜合素質和教師職業技能的教師教育平臺課程。
2.實施師范技能達標制度根據教育部《高等師范學校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基本要求》和《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大綱》要求,嚴格按照《洛陽師范學院師范生師范技能達標評價體系》,要求師范類學生在第三學年,通過師范技能達標認證,方可參加教育實習,堅持職業素質教育四年不斷線教學。內容包括普通話、板書、教師口語表達、教育技術與評價等,
3.構建全程實踐教學體系,使實踐教學全程化、課程化。強化實踐育人意識,以專業實踐能力培養規格要求為主線,構架全程專業實踐能力訓練的教學體系。全程實踐教學體系包括兩個含義。一是時間上的全程性,即實踐教學貫穿于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整個培養過程;二是內容的全面性,即構建以實驗教學、專業知識技能應用、素質拓展計劃、和社會實踐等為載體的實踐能力培養體系。按專業培養目標,實踐教學總學分(學時)要達到25%--35%。
實驗教學按照“基礎―應用―綜合―創新”的四層設計思路,構建專業基本技能實驗、應用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和創新設計性實驗,深化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
知識應用模塊按照專業見習與職業崗位、畢業實習與就業、畢業論文與實際需求相結合的原則,設計專業見習、實習、實訓、畢業論文(設計)、社會實踐等實踐教學環節。
4.素質拓展計劃。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延伸專業能力為目標,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和興趣愛好,構建素質拓展內容。開設輔修專業,培養復合型人才。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優化學生知識結構,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拓寬學生知識面,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
社會實踐主要包括以班級為單位的“周周練”實踐演出、“暑期三下鄉”實踐演出、等,加強學生與社會生活實際的聯系,提高大學生的社會服務意識,增強了解社會、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的能力。
5.實施導師制。洛陽師范學院音樂學院制定并實行本科生導師制,全程指導學生的專業技能學習和實踐活動等。要求具有中級以上職稱教師必須擔任本科生學生的導師,并制訂導師制評估指標,對指導行為進行督察和考核。
三、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
(一)深化學科基礎課教學改革
1.提高其針對性和實效性。減少課堂理論講授學時,用于加大課內實踐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指導學生的音樂課件制作、說課。更新教學內容,壓縮或刪去滯后、過時的理論,吸納新理論,開設了音樂學科教學論以及音樂學科中學教材分析。加強學生音樂審美教育,開設音樂鑒賞、中外民族音樂等課程。形成了以系統教育與專題教育相結合、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深化了教學內容,拓展了課程內涵,培養了實踐能力,提高了學習效果,深受學生歡迎。
2.優化課程結構。“分類教學,分級管理,打好基礎,提高能力”一、二年級抓基礎,開設聲樂基礎課、鋼琴基礎課;三、四年級抓提高,開設鋼琴教學法、聲樂教學法、舞蹈教學法等,切實促進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3.加強對學生實踐(教學)能力的培養。加大實踐教學力度,把實踐教學活動納入課程課外學習計劃,加強實踐指導,制定考核標準,改進考核辦法,給予學分(學時);實施實踐演出教師負責制,指定主講教師輔導實踐演出班級,指導班級開展演出活動,解決實踐活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既給學生提供了實踐的機會,又使學生能夠在小范圍內受到舞臺演出、節目編排的實踐訓練,效果非常好,受到學生普遍歡迎。由于改革目標明確,措施得力,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綜合應用水平。
(二)專業核心課教學改革
1.專業技能課教學改革。音樂學院定期進行基礎教研室教研活動,深化教學改革。針對目前學生數量多,專業水平參差不齊的具體情況,對聲樂、鋼琴技能課課程進行了改革。基本做法是引入等級考試和選拔尖子生的競爭機制,依據學生專業水平,開設4人、2人一組的小組課、1人的單獨課。
2.優化專業課程課程教學改革。根據課程在人才培養中的地位和作用,對原有課程體系按照“有用、有效、先進”的原則,進行撤并、精選、重組和充實,對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和滿足社會需求關聯度大的課程進行精選、精講,關聯度小的課程進行壓縮,清除無用課程和課程中的無用內容,重點建設了如合唱、合唱指揮、視唱與樂理等一批核心課程。設計自成體系的專業方向課程群,使整個課程群體現科學性、應用性、前沿性,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專業特色的形成。
參考文獻
[1]朱東生.對二十一世紀高師音樂教育的思考[J].中國音樂,2001,(3).
[2]徐向黎.新課程與高等音樂院校音樂教育專業的改革[J].樂府新聲,2003,(3).
[3]劉沛.美國音樂教育概況[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4]楊瑞敏.在高師音樂教育教學改革研討會上的講話[J].中國音樂教育,2003,(1)
[5]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中國音樂教育,2002,(1)
[6]王耀華.關于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培養目標與課程結構體系的思考[J].中國音樂教育,2003,(2)
(此論文為河南省政府決策研究招標課題《基礎教育改革視域下的教師教育培養模式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B486)
選題不僅是論文寫作的前提與基礎,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論文的成敗,因此,重視音樂教育論文的選題,了解論文選題的一般方法,對于論文作者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它客觀上標志著作者的研究能力和水平。
一、選題是論文寫作的前提與基礎
選題是任何一項科學研究的起點,課題不選定,研究工作就無從開始。對于音樂教育研究來說,選題不僅是第一步要做的工作,同時也是最重要、最關鍵的工作。因為選題標志著音樂教育研究的方向,意味著音樂教育研究的目標,決定著音樂教育研究的價值。選好了題就有了明確的研究方向,確定了合適的研究目標,具有了理論上或應用上的研究價值。一個好的音樂教育論文選題,一個方向正確、目標適宜、基礎扎實的前期準備工作,會給音樂教育論文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選題正確、適宜與否,在相當程度上決定著論文寫作的過程是否順利。
音樂教育科研成果的價值主要取決于三個方面:一是理論深度;二是實踐效果;三是音樂教育界的反響和認同。其中最重要的是音樂教育實踐效果,而音樂教育科研活動的實踐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選題。選題如果游離于音樂教育實踐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之外,那么其研究成果就很難得到音樂教育界的認同,獲得滿意的社會效果。相反,在音樂教育科研中有些重要問題的提出和理論上的成功解決,往往可以啟發、影響很多音樂教育工作者,為音樂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做出貢獻。
二、選題關系論文寫作的成敗
論文選題不僅是論文寫作的必要前提,而且往往決定論文的成敗。常寫文章的人都知道,一個好的選題等于論文成功了一半,即“題好一半文”之說。而相反,如果選題不好,則會導致寫作過程中的困難重重,甚至造成論文中途夭折或研究成果甚微,由此足見選題對論文的成功關系重大。音樂教育研究的歷史證明,凡有成就的音樂教育學者、專家,之所以能獲得卓越的音樂教育科研成就,首要的因素就在于選題良好,從而為音樂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做出了貢獻。對于大多數撰寫過音樂教育論文的作者來說,凡屬能夠發表或獲獎的成功之作,亦往往具有一個令人關注的良好選題。選題如果草率,必然會埋下論文失敗的種子,所謂研究就難以獲得成果。
選題的成敗,主要取決于論題的價值和解決問題的條件。這就要求,所選論題必須具有真實、客觀的屬性,而不是虛假的、虛構的、純主觀設想的所謂問題。那種異想天開、無的放矢、杞人憂天式的問題,因為毫無價值,自然也就不會有好的結果。此外,選題的同時必須考慮時代條件與環境因素,不然,盡管所選問題具有一定價值,但解決問題的條件不具備,選這樣的論題來寫文章,那么也必然會無功而返。
三、選題標志著科研能力的高低
選擇和確定論題,作為開展音樂教育研究和論文寫作的第一步,并不是一件簡單和容易的事。尤其是對于第一次寫作音樂教育論文的人來說,都會不同程度地感到選題的困難。論文選題困難是客觀存在的,這正如科學學創立者貝爾納所說:“課題的形成和選擇,無論作為經濟技術要求,抑或作為科學本身的要求,都是研究工作中最復雜的一個階段。”一般說來,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為困難。要在浩如煙海、博大精深的音樂教育領域中選擇一個具有價值又適合自己研究的課題,不僅需要作者具備一定的學識水平和理論素養,還必須具有敏銳的觀察問題和良好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可以說,音樂教育選題本身就是一種音樂教育科研行為,是關于音樂教育的一種學問。一個好的音樂教育選題所以稱之為好,是因為它彌補了音樂教育之缺,糾正了音樂教育之偏。而作者怎樣才能發現這種“缺”和“偏”呢?是否可以說,音樂教育選題是音樂教育領域中具有特定心理狀態的人對音樂教育現實中待解命題的一種認識和感悟。我們說,好的音樂教育選題雖然離不開時勢和環境因素,但作者本人的積累和準備亦相當重要。積累不夠,準備不足,都會在機會面前失去機遇。所以,成為一個在音樂教育領域中具有特定心理狀態的人應是所有音樂教育論文作者努力的方向。
四、選題可利用課題指南和參考資料索引
音樂教育論文選題的方法很多,不同領域、不同目的音樂教育科研,選題的途徑會有所不同。總的來說,利用課題指南和參考資料索引的方法進行選題是最常見的方式。
課題指南是有關方面開展音樂教育研究時編寫設計的課題題目集成,提供給相關研究者選題過程中參考。如高校的音樂教育專業本科生在做畢業論文以前,為了方便學生選題,所在系科往往分專業編有《課題指南》,把本專業開展學術研究的問題羅列出來,引發學生選題的思路。這種《課題指南》一般由任課教師根據所教課程中的重點問題擬出,再由系里進行綜合而成。又如某一地區的音樂教研組織在開展音樂教育科研活動時,會根據音樂教育的現狀和發展趨勢以及本地區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概括和提出一系列研究課題,以方便該地區音樂教師在進行音樂教育研究和論文寫作時參考。
需要說明的是,《課題指南》一般只是擬定了一個題目,它只是提供了選題的范圍,指明了一定的研究方向,目的是為了開闊選題者的思路。因此在選擇時,應避免對《選題指南》中的題目原封不動地照搬,而應根據自己的主客觀具體情況,對論題做進一步的思考、變動后再確定。
利用音樂教育資料索引進行選題是一種便捷而有效的方法,要善于從他人論題中受到啟發,發現問題,引發靈感,獲得思路。能夠在報刊上發表的音樂教育論文都是作者一定研究成果的體現,選題者應該認真地學習和借鑒。從中可以了解別人在研究什么問題,想想還有什么問題值得研究。有的問題雖然別人發表了意見,但是否深入?是否正確?有沒有進一步研究的必要?有沒有不足和錯誤之處?因此,選題過程中大量翻閱資料和參考索引,能有效地打開選題者的思路。
查閱資料索引,有許多具體的方式方法,如可以查閱全國報刊音樂教育研究文章索引、全國音樂教育研討會論文目錄、全國音樂教育優秀論文評選獲獎目錄,以及音樂教育報刊的全年總目錄等等。
五、選題要在積累中思考,繼承中創新
對于論文作者來說,平時的積累和思考非常重要,而善于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更是音樂教育論文選題的主要方法之一。一個研究型教師,平時就要注意收集所任學科的資料,以及自己感興趣的材料,只要自己掌握了第一手資料,確立論題和論點也就不難了。
(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常州213164)
【摘要】微信作為新型的社會化媒體營銷工具,受到越來越多讀者的喜愛。分析了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現狀,筆者探究高校圖書館微信的新思路—分層思維,提出高校圖書館微信的新策略。
關鍵詞 高校圖書館;微信;服務推送;創新思維
2011年微信(WEBCHAT)以其便捷性,對視頻,文字、圖片、語音的迅速推廣得到90后、00后年輕人的喜愛;2012微信用戶突破2億,徹底顛覆了微博曾經風靡一時的狀態。在高校,從QQ到微博,以至現在的微信,基于手機的APP日新月異,而年青人對此更是樂此不彼,微信不只是一款溝通交通的軟件,更多的是一種時尚一種根植在內心的影響了一代年輕人的工具,微信在高校的學生中被廣泛使用。
微信平臺提供的咨詢模式主要包括實時互動咨詢和自助式咨詢兩種類型。而推送方式又分為雙向推送和單向推送。
1雙向服務推送
雙向服務號推送,采取群發的形式,受數量的限制基本采用自助信息查詢模式。推送方式為每月一次;雙向服務個性化服務拓展包括以下幾方面:
第一,很好地利用每月一次的推送,在第一季度的二三月間完成讀書節推薦,和新學期圖書館一些新版圖,新功能的介紹。
第二,第二季度是上學期中的重點月份,其中四五月間推出畢業生論文寫作類主題推送顯得成為重要,即可利用圖書館信息的專業性適時為讀者服務,又可減少畢業生對于整個信息量篩選的整合時間。
第三,第三季度為高校的暑假時間,簡單做一些旅游信息方面的推薦,可更好地吸引讀者,增加點擊率,利用館內多種旅游雜志和報紙也可適時推薦其中的一些地方的人文、地理、文化、飲食。
第四,四季度多為高校新生入校的時間,在九、十月間推出新生入館的本館視頻,圣誕前后大型文史作品展或學生創意作品展覽的推送也能更深入地讓讀者了解館內活動,提高參與性。
服務號雖然在用戶管理、自定義開發方面有其自身優勢。但是圖書館作為服務窗口,要化被動為主動,把自身館藏與讀者需求相結合不斷增值,注重每月推送信息量的質,和讀者互動、溝通,推出特色欄目,迎合讀者需求。
2單向服務推送
單向訂閱號每日推送信息(每日一次),訂閱號還包括了自動回復功能,設置二十四小時機器人應答,當咨詢的內容達到多少重合時轉為自助服務;并對適時解答不了的問題采用第二天館員提供在線服務的模式互補。
在單純的服務體系內把讀者分為三個群體,可以用微信群的方式來分開也可以訂制專門的文件夾,把一個主題折疊在文件夾內,讓有需要的讀者可及時翻閱,或訂制自己個性化的需要。以免造成信息量的推積,單向推送信息把讀者分為學生(非畢業生,畢業生)和教師兩大類。
2.1非畢業生推送內容
為學院大多數在校學生主要為一二年級學生,對此類同學的信息推送主要考慮對本館認識以及關注率。
2.1.1特色館藏
其中包括新書,以及我館一些比較好的資源推薦,經典書目等。
2.1.2教務成績查詢
可直接把教務成績網站鏈接到圖書館微信號帳號中,通過學號直接查詢教務成績,網站中的交叉鏈接能更好地提高微信平臺的利用率。
2.1.3音樂下午茶和每周一影
同為休閑類的推送在內容的選擇上要更貼近年輕人,推送時機很重要,以我院為例,高校學生在每日上午十點和晚上晚自習以后都是刷微信的時間,在推送時間上選擇這些時段能更好地抓住讀者的眼球.讓讀者迅速了解本館。
2.1.4通知快訊
及時館內開放時間變更、節假日休息通知。
2.2畢業生推送內容
畢業生作為學院的特殊群體,在學習中更多地融入社會實踐的內容,尤其是一些畢業生論文,以及就業咨詢類的關注。
2.2.1職業生涯指導
圖書館可利用本身的資源優勢,與系部加強合作,把一些優秀老師職業生涯指導課程制作成視頻,在畢業生推送環節中不同學科的畢業生都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職業生涯體驗。
2.2.2論文主題精選
高校館內的畢業論文咨詢和推薦可利用館內資源有機地把網絡中一些其它資源整合在一起,例如萬方、知網等資源,并加入本院特色,把系部一些往年的畢業生論文上傳并整理,形成各個不同學科畢業生論文精選,為畢業生選擇主題思考和搭建提供更精準的咨詢服務。
2.2.3名師講堂
名師講堂收集各專業老師的核心課程,或網上精選的選修課、必修課網站,讓讀者想學就學,自主自由。
2.2.4就業咨詢推薦
就業咨詢:可利用學院相關部門學生工作處和就業辦網站的鏈接,以便捷、快速的更新率為讀者服務。
2.2.5畢業生離館手續
畢業生可自助通過該微信號與圖書館帳號的綁定,查詢到離校時還是否有未還書籍,如果有遺失現象可通過網絡綁定支付寶進行賠償,能更好地節省人力物力使離校手續變得簡潔快速。
2.3教師推送內容
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館內提供的資源也更應從專業方面去考量。
2.3.1精品課程
各高校都有精品課程庫,分為國家級以及省級精品課程,很好地整合資源做到時時更新,讓專業課老師在實用性能上得到更多的便利。
2.3.2科研項目陣地
針對各類目的科研項目資料進行整理,適時研究對校內的已結題科研項目進行專題放送,可以讓老師們更多地了解科研動態,并利用相關資源,提升教學與科研研究的質量。
2.3.3館藏精品
同2.1.1,以推薦本館經典資源為主。
2.3.4專業圖書新動向
高校圖書館的專業圖書往往對各自的專業領域有很高要求,尤其在新書的購薦中,體現其專業性的高端,適時更新專業書目的新動向更有利于老師在選擇專業圖書的同時,關注專業新動態行業發展,把咨詢服務更好傳送給專業教師,并通過學科館員收集和分析資料做到專業圖書和專業課程的無縫鏈接。
2.3.5熱點電影
同2.1.3。
3結束語
在圖書館微信的單向推送和雙向過程中,不是只在形式內容上不斷更新,既要貼合讀者的需求又不至于在推送過程中過多地打擾到讀者,以至于流失大量的讀者。所以僅僅依靠圖書館館員的力量很難獲取較為全面的信息資訊,在自媒體的環境下,讀者不再是單純的受眾,同時也是信息的制造者和傳播者。在實踐過程中,我們應建立以圖書館館員為主,師生讀者為輔的“媒體資訊工作小組”,通過有效的激勵措施,擴大信息內容的來源渠道。(下轉第306頁)
(上接第198頁)圖書館微信的開通象征著一個數字化的時代新的征程,而特色是圖書館未來發展的靈魂。圖書館不管在辦館理念還是在服務方式和服務內容上都要體現自身的特色。在創新理念更應注重個性化的發展,微信是圖書館和讀者關系密切的鏈接工具,高校圖書館應有效借助微信,提供新穎實用的信息服務以及建立良好的讀者溝通體系,必然能提升其在讀者心目中的地,更好地實現其讀者服務的功能。
參考文獻
[1]田蘭蘭.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高校圖書館服務研究[J].學子:理論版,2014,10:82-84.
[2]樓鋼.“985”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現狀調研與分析[J].中國出版,2014.7:34-36.
[3]劉曉艷.大學生對高校圖書館微信服務的需求情況調查分析[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4,21:58-61.
一、專業簡介
中國海洋大學音樂表演專業以培養具有良好音樂藝術素質,掌握音樂表演藝術的基本理論和技能,能在專業文藝團體或部隊、企業文藝團體從事音樂表演,或在各類高等院校、中等專業學校從事音樂表演教學與研究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為目標,學制四年,學費實行學分制收費,約9000元/年(如有變化按山東省物價局當年批準的最新標準執行)。
本專業擁有一批包括博士生導師在內的高水平專業教學人員,同時還長期聘請中央音樂學院、國家交響樂團、青島交響樂團、青島民族樂團等單位的專家承擔演奏、演唱等專業主干課的教學工作,設有“音樂文學”碩士點,有音樂表演、音樂創作、音樂理論三個研究方向,在文化產業管理博士點設有“藝術(音樂)文化管理”研究方向。
本專業除進行音樂理論教學外,還高度重視實踐教學和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強化學生專業基本技能訓練的基礎上,開設豐富的音樂理論和專業技能課程供學生選修,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生在校學習期間,還須參加多種藝術實踐活動,參加年度音樂會、畢業音樂會,完成畢業論文、通過畢業論文答辯等。
二、招生計劃
本專業文理兼招,2017年面向全國招生計劃為60名,招收項目包括:
1. 西洋管弦樂器:
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大管、圓號、小號、長號、大號、西洋打擊樂(馬林巴、定音鼓、小軍鼓)、豎琴、薩克斯。
2. 民族樂器:
二胡、琵琶、古箏、古琴、揚琴、阮、柳琴、笛子、笙、嗩吶、民族打擊樂(排鼓、大鼓)。
3. 聲樂:美聲唱法、民族唱法。
4. 鍵盤樂器:鋼琴。
注:(1)我校根據教育部和有關省份招生主管部門的要求編制招生計劃,根據生源情況,各專業計劃可適當調整。
(2)各項目分省計劃由學校招生工作領導小組根據校考合格人數確定,具體以省級招生部門編印的招生計劃手冊為準。
三、初試
(一)網上報名
1.符合國家及考生所在省份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招生報考規定的考生;對實行音樂統考的省份,考生還須取得所在省份專業統考本科合格證。
2.所有考生必須進行網上報名,不接受現場報名,網上報名截止時間為2017年2月4日12:00。網上報名地址為教育部特殊類型招生報名平臺(gaokao.chsi.com.cn/yslbm/,點擊進入“網上報名”)。
3.考生按照系統要求完整、準確地填寫各項報名信息,上傳本人近期一寸正面免冠彩色照片(需為證件照,參照居民身份證照片樣式),并下載系統生成的《中國海洋大學2017年藝術類申請表》;選擇報考我校志愿,并繳納報名初試費120元/人。
(二)材料寄送
1. 報名材料接收截止日期:2017年2月6日。請務必使用中國郵政特快專遞EMS寄送,并保證于2月6日前寄到(以收到郵戳為準)。
2. 寄送內容:
①《中國海洋大學2017年藝術類申請表》(網上提交報名信息后,系統自動生成);
②本人身份證復印件(正反面復印到一張A4紙上);
③考生所在省份統一發放的藝術類專業報考證復印件;
④考生個人藝術作品的音像光盤(請務必按照我校對于音像光盤的要求進行準備,并事先確認能否正常讀取,音像光盤不符合要求或不能正常讀取的不予受理)。
所有寄送材料除光盤外均用A4紙打印,并按順序裝訂。以上各種材料不全者不予受理,材料請考生自留備份,恕不退還。
3. 寄送地址:山東省青島市松嶺路238號中國海洋大學本科生招生辦公室,電話:0532-66782426,郵編266100;
請在信件正面醒目位置用黑色記號筆注明“藝術類報名”字樣。
(三)對于音像光盤的要求
我校2017年音樂表演專業招生初試采取審核考生寄送的音像光盤的形式。對考生錄制音像光盤的要求如下:
1. 內容要求:
所有項目均要求背譜演奏、演唱。
器樂:演奏樂曲一首;
聲樂:演唱歌曲一首。
2. 錄制及刻錄要求:
(1)使用DVD光盤刻錄,視頻格式限定WMV、MP4、AVI、RMVB、3GP,視頻文件大小不超過500M。
(2)考生可自選1首作品,錄制時間不超過5分鐘,曲目較長的可選用復雜、的章節,須體現嫻熟的表演技巧;器樂類考生不得使用伴奏,聲樂類考生可使用鋼琴伴奏或清唱;
(3)錄制開始時,請考生面對鏡頭報曲目,音像資料全程不得出現考生姓名中學等提示性信息;音像資料錄制時只能采用一個長鏡頭,不間斷錄制,聲音和圖像需同期錄制,期間不得轉切畫面;畫面應清晰、完整、連貫,不得采用視頻音頻編輯手段剪輯和修改;
(4)請考生在光盤非刻錄面用黑色記號筆寫明如下信息:報名號(系統自動生成)、姓名、報考項目和表演曲目。
(四)初試結果
我校將于2017年2月13日前通過中國海洋大學本科招生信息網(web.ouc.edu.cn/bkzs/)公布音樂表演專業初試結果和復試通知。
四、復試
1.現場報到
考生需按我校復試通知要求的時間進行報到,經身份核查無誤后領取復試準考證,并按照準考證要求的時間和地點參加樂理筆試和主科考試。
(1)報到時間:2017年2月16日(上午8:30-11:00);報到及考點地址:青島市市南區魚山路5號,中國海洋大學魚山校區逸夫館。
(2)報到時需攜帶以下材料:
①本人身份證(無身份證者需攜帶戶口簿原件,并由當地派出所開具帶有考生本人照片的身份證明,在照片上加蓋戶籍公章);
②考生所在省份統一發放的藝術專業報考證;
以上材料均需原件。
2.考試安排
考試時間為2017年2月16-17日(2月16日下午為樂理筆試,2月17日為主科考試,具體考試時間以復試通知為準,屆時請關注中國海洋大學本科招生信息網最新公告)
(1)主科(占總分的80%):
器樂:
鋼琴:演奏樂曲三首(其中練習曲一首、復調樂曲一首、中大型樂曲一首,中外作品不限);
管弦樂器、民族樂器等:演奏練習曲一首、樂曲兩首。
聲樂:
演唱歌曲兩首(中外作品均可,考生自備樂譜,建議為五線譜,學校統一安排鋼琴伴奏)。
器樂、聲樂的考試均背譜演奏、演唱;并分別抽簽進行視奏、視唱。
(2)輔科(占總分的20%):
筆試:樂理常識、聽音記譜各占總分的10%。
考生參加考試的路費、食宿費自理,考試文具自備,除鋼琴外其它樂器請自備。
3.專業考試合格證的發放
我校根據省級招生主管部門規定的比例和我校各藝術項目需要的人數,按照考生的復試成績從高到低確定專業考試合格名單,并在我校本科招生信息網上公布,同時按考生登記的地址寄送專業考試合格證。專業考試不合格者,不另行通知。
五、錄取
1. 對高考總分超過我校音樂表演專業投檔分數線的考生,根據其報考志愿和我校各藝術項目招生人數,按專業考試成績從高分到低分的順序,分項目擇優錄取。
2.根據教育部有關規定,我校錄取的藝術類學生入學后不得轉入非藝術類專業學習。
六、其它
1. 我校紀檢監察部門負責全程監督藝術類專業的招生工作,受理舉報或投訴(電話:0532-66782733)。
2. 對在考試過程中違紀、作弊考生的處理,按照《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和《山東省藝術類專業測試違規處理規定》執行。
3. 我校將在新生入學后進行嚴格復查,凡不符合條件或有舞弊行為者將被取消入學資格。
4. 我校藝術類招生的所有事宜均由本科生招生辦公室負責答復。考生和家長因輕信其他人員的許諾而造成的一切后果請自負。
5. 未盡事宜,按上級有關規定執行。我校有關音樂表演專業招生考試的最新信息將及時在我校本科招生信息網上公布,請考生注意瀏覽查詢。
七、聯系方式
電話:0532-66782426 6678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