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23 20:42:5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電梯安全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電梯,振動,測試
電梯的振動是電梯乘座舒適性評價的重要指標。盡管人乘座電梯的時間是短暫的,且振動幅值較小,在正常情況下,不至于達到影響乘客的健康和安全的程度。但振動達到一定量值,且振動頻率在人的敏感頻帶時,或者電梯的起制動持性較差時,都會使乘座者有明顯的不適感。因此電梯的振動是電梯整機性能質量評價的綜合指標。
一、電梯轎廂振動舒適性評價方法
轎廂振動信號一般用加速度時間歷程來描述,在電梯一個運行周期中,有起制動過程和平穩運行過程之分。對于變極調速梯,還要考慮其減速過程。
電梯起制動過程中的振動與選用的拖動控制型式及現場安裝調試密切相關的。一臺性能好的電梯,既能控制起制動加減速速度幅值,又有較高的運行效率。但有時這二者往往很難協調。如,為了提高運行效率,則要縮短起制動時間,但由此而產生了較高的起制動加減速度,急劇的加減速度使乘客產生了有附加載荷感覺,即有明顯的“超重”和“失重”感覺。反之,起制動時間長了,運行效率降低了。因此轎廂的加減速度曲線是電梯拖動控制系統調試的依據。
起制動加減速度對人體的影響是因人而異的,取決于各人的年齡、體質、健康及心理等各種因素。一般急劇的加減速度,使乘客的內部器官在體內移動了,以至于引起頭昏、惡心及其他不適甚至是痛苦的感覺,如在高速電梯中,聽覺器官有疼痛感覺。
平穩運行中的垂直振動主要來自曳引機嚙合振動,曳引機在旋轉過程中的脈動(即曳引輪旋轉速度的不均勻量又稱扭振)是轎廂振動的激勵源。轎廂水平振動則與導軌安裝密切相關。免費論文,測試。。我國電梯技術條件中對客梯和醫梯的振動加速度規定,垂直方向不大于25cm/s2,水平方向不大于15cm/s2(均指時域記錄曲線中的最大單峰值)。一般水平振動分析的頻率限較低,大多在10Hz之內。
轎廂水平振動主要與這些因素有關:導軌安裝的垂直度,轎廂的靜平衡狀態,滾動導靴的外形,井道外形及氣流,轎廂速度的高低等。
二、轎廂振動的測試方法
在測試電梯的起制動加減速度和轎廂運行中的垂直振動加速度時,傳感器應安放在轎廂地板的正中,并緊貼地板(應搬掉可移動的地板上的襯墊),傳感器的安放方向與轎廂地面垂直,并用水平儀作水平校準,以便減小加速度曲線零位漂移和橫向振動的影響。分別在轎廂只載測試儀器和2名測試人員以及額定負載兩種情況下,以額定速度運行,單層上、下行至少3次;每隔兩個層站以上,上、下行各至少3次,由底層到頂層端站上、下行宜駛至少1次。
在進行轎廂運行中的水平振動加速度試驗時,傳感器同樣安放在地板正中并緊貼地板,傳感器的安放方向分別與轎廂門平行和垂直。電梯振動的測量系統與其他機器的振動測量相類似,一般總是采用傳感器、放大器、記錄儀、分析儀等測試儀器。免費論文,測試。。利用多路信號記錄儀,可以同時測取多種參數,同時記錄多路信號。免費論文,測試。。但由于整機性能測試須在安裝現場進行,因此測試系統應能適用于現場檢測,即輕便可靠,功能又要適用于電梯振動的測試要求。.電梯振動測試系統的選擇和配置應注意到如下幾個問題:
(一)測試系統的頻率響應范圍
電梯振動測試系統最大的特點是,測試系統的低頻響應好。為了能響應電梯振動的起制動特性,測試系統的頻率響應特性應從直流分量開始,因為電梯是從靜止開始一直至額定速度為止。從這個要求出發,傳感器就應選擇低頻響應較好的電阻式、差容式等加速度計。
(二)測試系統的動態范圍
測試系統的動態范圍要求在40dB以上,這是因為,如果用同一系統測量起制動加減速度及平穩運行過程中的振動加速度,兩者的幅值相差很大,對平穩運行過程而言,振動加速度的測量級是cm/S2級,希望分辨率能達到1mm/s2。而起制動加減速度的量級是m/s2。起制動性能差的電梯最大加減速度達2.5m/s,以上,因此,只有較寬動態范圍的測試系統才能適應電梯振動的測試要求。為現場測試攜帶方便,輸出設備可選用類似PP40型打印機。
(三)記錄(或采樣)系統應能適應不同梯速要求
測試振動時,如果采用記錄儀直接記錄振動曲線,則記錄儀應有不同的記錄速度,且應有與電梯測試要求相適應的頻率響應范圍,目前一般的筆式函數記錄儀頻響低,分辨率差,雖然光線示波器振子頻帶寬,靈敏度高。且能同時記錄多路信號,但因其笨重,攜帶不便,記錄紙又不易保存而逐漸被淘汰。從現有的記錄系統看,頻響較好的熱敏記錄儀是可以借鑒使用的。
如果不用直接記錄,而用數據采集系統,則A/D采樣系統的速率及機內存貯應能滿足不同梯速及不同層高電梯的測試要求。為現場測試攜帶方便,輸出設備可選用類似即PP40型打印機。
三、電梯振動數據的處理
對于電梯振動信號,可以根據不同的評價要求而采用不同的數據處理方法,即從不同的角度來評價電梯的振動問題。垂直振動加速度最大值一般出現在接近上端站處,因為此時曳引鋼絲繩最短,由曳引系統形成的垂直振動最容易傳到轎廂。免費論文,測試。。
(一)取峰值(或峰一峰值)
在起制動過程中需要限制最大的加減速度。為了全面評價起制動特性,除應考慮電梯在不同負載工況下作單層、多層、全層運行外,還應考慮整個起動、制動過程中的二次諧波分量,并把其峰值限制在一定的幅值范圍內。
(二)取平均值
在電梯振動分析中,對大于lm/s速度的電梯,需求起制動過程中平均加減速度。計算時,一種方法是對起制動過程的加減速度曲線積分后再除以起(制)動時間,用這種方法求取平均值。另一種方法是在電梯的速度曲線上考慮,將所得到的穩定速度值除以加(減)速時間,即δ=vm/t
式中t—電梯運行加速時間
vm—電梯運行穩定速度
可在機房內測取速度,測量精度為土1%,雖與轎廂實際運行速度稍有差別,但其誤差一般在工程允許范圍之內。
(三)取均方根值
均方根可以避免振動幅值的正負問題,它像平均值一樣,能兼顧整個振動的時間歷程,不像峰值那樣只說明一個瞬間值。
(四)取加速度的變化率
在測取加速度信號后,只要對原信號再微分一次,就可以得到加速度變化率曲線。免費論文,測試。。免費論文,測試。。如果放大器帶有微分網絡,就可以直接記錄出加速度變化率曲線。
(五)頻譜分析
測量振動信號的幅值能反映出被測信號的總能量和時間波形的特征值。這樣的數據處理結果,在一般情形下是很不夠的,在許多場合中,必須了解被測信號的頻率分量與幅值之間的關系,即頻譜。頻譜分析的目的是求出信號的頻率成份,也就是分析振動信號由哪些簡諧分量所組成。如對電梯轎廂振動分析時,就要限制電機旋轉頻率和蝸輪(或齒輪)的嚙合頻率分量所對應的幅值。這種分析方法的原理是將時域振動信號通過富里哀變換式變換成頻域信號。這種計算總是由計算機(主要是專用機)來完成。
參考文獻:
[1]曹柯宇,樊社新.電梯振動多自由度分析[J]裝備制造技術,2006,(03).
[2]武麗梅,鞏煜琰,李雪楓.曳引式電梯機械系統垂直振動動態特性分析[J]機械設計與制造,2007,(10).
論文摘要:針對電梯存在的不同運行狀態,參考相應的標準、規范,正確理解各種運行狀態的實質。并通過橫向比較,分析各種運行狀態之間的優先級別關系。從而使大家對電梯的控制系統有更深地了解。
1 引言
對從事電梯行業的人員來講,大家在平時的工作中接觸最多的是電梯的正常運行和檢修運行。而電梯的緊急電動運行、對接操作運行和消防運行容易被大家忽視。而且電梯在日常運行中,后述的幾種運行狀態也很少被人們真正意義上地運用。因此,闡明電梯的各種運行狀態,并把各種運行狀態的優先級別進行排序,那么不僅有利于大家認識和理解電梯,而且還會對電梯的維修和診斷作業帶來很好的指導作用。
2 運行狀態
下面,我們從每種運行狀態的規范進行分析,大家不僅能很好地理解和把握每種運行狀態的規范特征,而且還能夠清晰地認識到它們之間的級別關系。
2.1正常運行
我們先看看使用最多、最熟悉的正常運行的規范。GB7588-2003的14.2.1.1規定:這種控制應借助于按鈕或類似裝置、如觸摸控制、磁卡控制等。這些裝置應置于盒中,以防止使用人員觸及帶電零件。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先進的控制技術已源源不斷地應用于電梯控制中,過去的手柄、按鈕控制已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先進的集選、并聯、群控控制等。這不僅提高了電梯的輸送效率,更重要的是為確保電梯安全、正常地使用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
2.2檢修運行
GB7588-2003的14.2.1.3(檢修運行)規定: 為了便于檢修和維護,應在轎頂裝一個易于接近的控制裝置。該裝置應由一個能滿足14.1.2的電氣安全裝置要求的開關(檢修運行開關)操作。
該開關應是雙穩態的,并應設有誤操作的防護。同時應滿足下列條件:
2.2.1 一經進入檢修修運行,應取消:a.正常運行控制,包括任何自動門的操作;b.緊急電動運行;c.對接操作運行。
只有再一次操作檢修開關,才能使電梯重新恢復正常工作。如果取消上述運行的轉換裝置不是與檢修開關機械組成一體的安全觸點,則應采取措施,防上14.1.1.1列出的其中一種故障出現在電路中時轎廂的一切誤動作。
2.2.2 轎廂運行應當依靠一種持續撳壓按鈕,防止誤操作,并標明運行方向;
2.2.3 控制裝置應包括一個符合14.2.2規定的停止裝置;
2.2.4 轎廂運行速度應不大于0.63m/s;
2.2.5 不應超過轎廂正常的行程范圍;
2.2.6 電梯運行應仍依靠安全裝置;
控制裝置也可以與特殊開關一起防止從橋頂上進行控制門機構動作的誤操作。
GB/T10058-1997《電梯技術條件》的3.3.9條的g)規定:轎頂應裝設一個檢修運行裝置,如轎內、機房也設有檢修運行裝置,應確保轎頂優先。
這是檢修運行最準確、最完整的規范,我們從這個規范里可以清楚地看出,只要電梯切換到檢修運行狀態,什么正常運行、緊急電動操作、對接操作統統失效。在檢修運行狀態下,你可以大膽作業,也甭擔心鎖梯鑰匙的關斷造成電梯的運行,因為檢修運行是最高的級別。也只有撤消檢修運行,才能使電梯轉入其他運行狀態。
我們知道,在電梯的使用中,檢修人員的安全容易受到傷害,因此該規范也是最大限度地保障其安全。規范中的a)確立了檢修運行的級別地位。防范了在檢修運行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一切危險,并以嚴密的技術規范予以保證。
2.3緊急電動運行
在GB7588-2003的12.5.2條中,首先提出了緊急電動運行的運用:如果12.5.1規定的力大于400N,機房內應設置一個符合14.2.1.4規定的緊急電動運行的電氣操作裝置。
我們再來看GB7588-2003中14.2.1.4的規定:對于人力操作提升轎廂額定載重量大于400N的電梯驅動主機,其機房內應設置一個符合14.1.2的緊急電動運行開關。電梯驅動主機應由正常的電源供電或由備用電源供電(如有)。同時下列條件也應滿足:
a)應允許從機房內操作緊急電動運行開關,由防止誤操作的持續撳壓按鈕控制轎廂的一切運行;
b)緊急電動運行開關操作后,除由該開關控制的以外,應防止轎廂的 一切 運行。檢修運行一旦實施,則緊急電動運行應失效;
c)緊急電動運行開關本身或通過另一個符合14.1.2的電氣開關應使下列電氣裝置失效:1)9.8.8安全鉗裝置上的電氣安全裝置;2)9.9.11.1和 9.9.11.2要求的用于限速器的電氣安全裝置失效;3)9.10.5轎廂上行超速保護裝置上的電氣安全裝置;4)10.5極限開關;5)10.4.3.4緩沖器上的電氣安全裝置。
d)緊急電動運行開關及其操縱按鈕應設置在使用時直接觀察電梯驅動主機的地方。
e)轎廂運行速度應不大于0.63m/s。
相比較GB7588-1995里對緊急電動運行的闡述,我們不難發現,在GB7588-2003版本b)條中新加入了對檢修運行的描述。從而明確地知道檢修運行的優先級是大于緊急電動運行的。另外在GB7588-2003版本c)對部分電氣裝置應該失效的描述上由原來95版中的“可使”改為“應使”。強調了緊急電動運行后部分電氣裝置的失效是必須的,是不可選擇的。
2.4對接操作運行
GB7588-2003電梯對接操作運行的規范14.2.1.5 條對接操作運行規定:
對于7.7.2.2 b)中述及的特殊情況,并同時滿足下列條件,才允許轎廂在層門和轎門打開時運行,以便批準的且受過訓練的使用者為電梯裝卸貨物而進行對接操作:
a)轎廂應只能在相應平層位置以上不大于 1.65m的區域內運行;
b)轎廂運行受一個符合14.1.2要求的定向的電氣安全裝置限制;
c)運行速度不應大于0.3m/s;
d)只能從對接側打開層門和轎門(如果有);
e)從對接操作的控制位置應能清楚地看到運行的區域;
f)只有在鑰匙操作的安全觸點動作后,方可進行對接操作。此鑰匙只有處在切斷對接操作位置時,才能拔出。
g)鑰匙開關操作的安全觸點動作后:
1)應使正常控制失效。如果使其失效的開關裝置不是與鑰匙操作的觸點機構組成一體的安全觸點,則應采取措施,防止14.1.1.1條列出的其中一種故障出現在電路中時轎廂的一切誤運行。2)僅允許用持續撳壓按鈕使轎廂運行,轎廂運行方向應標明。3)鑰匙開關本身或通過另一個符合14.1.2要求的電氣安全裝置,可使下例裝置失效:相應層門門鎖裝置的電氣安全裝置;驗證相應層門關閉狀況的電氣安全裝置;驗證對接操作入口處轎門關閉狀況的電氣安全裝置。
h)檢修運行一旦實施,則對接操作應失效;
i)轎廂內應設有一停止裝置。
我們從這個規范里可以清楚地看出,對接操作運行必須在鑰匙操作后方可進行。也就是說,對接操作運行須要與一個鑰匙操作配合進行。而且除了鑰匙操作以外,還必須在轎廂內設置停止裝置,三者缺一不可。此外我門不難發現,相比較檢修運行和緊急電動運行,對接操作運行的速度也要慢很多(不應大于0.3m/s),這樣的要求,確保了電梯在開門情況下運行的安全性。
2.5消防運行
我們再看看消防運行的規范。一般地說,電梯的消防控制功能會因為國家和地區的消防規范不同而有所不同,即使在同一個地區也可能由于大樓的功能、防火級別以及基站的不同而有些差異。為此,我查閱了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45-95)。規范在6.3節中是這樣規定消防電梯的:火災時,為使消防隊員盡快由室外進入消防電梯前室,因此,強調它在首層應有直通室外的出入口;消防電梯要求它的梯井、機房與其它電梯的梯井、機房之間,應該由具有一定耐火等級的墻體分隔開;對高層建筑,要盡快地將火災撲滅在初起階段,為此對消防電梯的行駛速度作了必要的規定;為對井道內的動力、控制線路采取防火措施,如在電梯門口設高4~5cm的漫坡;專用操縱按鈕使電梯降到首層,以保證消防人員的使用。從規范中我們知道,在消防開關動作后,電梯應立即返回底層或基本站,以適應消防工件的要求。為此控制系統應實現:打下消防開關后電梯不再應答轎內指令信號和層外召喚信號;正在上行的電梯要緊急停車,對于速度≥1.0m/s的電梯要先減速再停車,且停車時不允許開門;正在下行的電梯,中途不再應答任何外召喚和執行轎內指令而是直達基本站。待電梯返回基本站進入消防運行狀態以后,控制系統應能做到:只應答轎內指令信號,而不應答層站外召喚信號,且轎內指令的執行都是“一次性的”;門的自動開關功能消失,進入點動運行狀態。當消防開關復原后,電梯應能立即轉入正常運行,這也是消防運行的基本特征。
3 優先級別
經過對上述幾種電梯運行狀態的描述與分析,我們已經可以清楚地發現以下幾個特點:檢修運行的優先級別是最高的;如果轎內、機房也設有檢修運行裝置,應確保轎頂優先;緊急電動運行和對接操作運行并不完全依賴整條安全回路與門鎖回路的閉合;如何區分緊急電動運行和對接操作運行的優先級,我們可以看GB7588-2003中14.2.1.4里的b)條:“緊急電動運行開關操作后,除由該開關控制的以外,應防止轎廂的一切運行。”所以,緊急電動運行的優先級高于對接操作運行高于正常運行;消防運行高于正常運行,低于緊急電動運行和對接操作運行;優先級別由低到高依次是:正常運行
參考文獻
[1]電梯制造與安裝安全規范,GB 7588-2003.
[2]電梯、自動扶梯、自動人行道術語,GB/T 7024-1997.
答辯時,臺下一位老師聽不清楚臺上同學說什么,于是轉頭與另一位老師小聲交談。臺上答辯的同學見狀立即停下來大聲問:“老師在說什么?”一時間全場爆笑,老師尷尬無語。該同學做的PPT最后一部分是致謝詞,內容基本上敘述了導師的一生,還說自己多喜歡導師,還沒讀到一半導師就“刷”的一下站起來,面容扭曲地說:“我不是讓你刪掉這些嗎?!”全場爆笑……
我做的一個MIS(管理信息系統),開始老師就狂說,做系統一定要考慮安全性、容錯性,然后就問:如果突然斷電你的系統能保證安全嗎?我郁悶了,說:不光是斷電沒考慮,機器還可能被偷,管理員還會發生意外呢,我只做軟件,其他的不關我事!老師眼睛瞪得大大的,最后讓我過了。
中午12點半,室友是上午最后一個答辯的,老師們已經餓得不行了。本來室友準備了一大堆的論文陳述和相關問題的資料,正準備說時,答辯主席說:“××同學,經過我們委員會的研究,大家一致覺得你的論文寫得很全面,我們沒有什么問題要問你了,請問你有什么問題要問我們?”室友欣喜地答道:“老師,我也沒有什么問題需要問的,謝謝老師!”于是答辯結束。
當年答辯,“臺下坐滿老師(有很多牛人在),臺上同學講得支支吾吾,臺下老師不知所云。其中最牛的一個老師發話:“你導師是誰啊?怎么這么不負責任,基本知識都不懂?”只見該同學還是支支吾吾,老師發火了:“快說!”同學口中蹦出倆字:“是你!”老師暈倒。
一同學的畢業論文是有關電梯的,論文是抄的。老師問什么他都不知道,最后老師急了:“那么你知道什么?”他說:“我知道電梯按向上的按鈕它會上去,按向下的它會下去。”老師吐血,60分讓他走人!
室友答辯遇到了最好通過的一組,意外的是一個很嚴格的副院長來到了這組,形勢變得嚴峻起來。室友做的是一種果汁,副院長問:這個要是有沉淀怎么辦?答:喝前搖一搖。此副院長當時郁悶了,隨后就出去了再沒回來,后面答辯的同學拍手稱快。
某財大博士在答辯會上,一評委抱怨說:“你這論文寫的什么啊,我看了3天都沒看懂!”博士暴怒道:“這篇論文我寫了3年,你才看了3天居然就想看懂,你當我在寫小說啊!”會場一片寂靜,遂全票通過答辯。
李金鋒薦自《重慶商報》
關鍵詞:電梯;PLC;編程;抗干擾
中圖分類號:TU85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0)16-0000-01
The Simple Analysis of PLC in Elevator Control
Feng Aimin
(Liaoning First Construction Design Co.ltd,Shenyang110001,China)
Abstract:Through simple analysis of PLC in elevator control,the thesis explains the requiremts of elevator to PLC and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of PLC system compared with relay sistem.It discusses the basic elements in the design of the PLC system and put emphasis on the mode choice of the system and the basic method of anti-disturbance.
Keywords:Elevator;PLC;Programming;Anti-disturbance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電梯成為高層建筑中垂直升降的重要交通工具。國內的電梯產品和正在運行的電梯大多采用繼電器組成的控制系統,缺點是觸點多,故障率高,可靠性差和體積龐大等,采用PLC控制是解決上述問題的重要途徑。PLC已擁有門類齊全的各種功能模塊和強大的網絡通訊能力。其控制范圍由單機自動化、簡單生產過程直至大型集散系統,可以覆蓋現代工業的各個應用領域,滿足絕大部分受控對象的不同控制要求。
一、PLC用于電梯控制的簡單分析
(一)電梯對控制信號的響應要求
電梯一般是由電動機來拖動,運行過程包括起動、正(反)轉、加減速、穩速、制動、停止等。具體的控制主要是對電動機及開門機的起動、換速、停止、運行方向、樓層顯示、層站召喚、轎廂內指令、安全保護指令信號進行管理。
1.電梯無司機人工駕駛,完全自動響應層站召喚和轎廂內指令。
2.電梯起動后,轎廂在一樓,若一樓有呼梯信號,則開門。
3.當電梯“懸停”時,若有呼梯信號且信號對應的樓層高于當前樓層時,則電梯上升,反之則下降。
4.電梯運行時只響應順向呼梯信號,對反向呼梯信號只作記憶。
5.電梯在運行過程中應具有自動換速、樓層顯示、狀態指示、極限位置保護等功能。
(二)PLC能滿足電梯要求的控制功能
在現代電梯上,乘員對電梯只要完成很小的操作,其他動作由自動控制系統進行。要完成這一系列復雜的功能,一臺五層五站交流雙速電梯,控制繼電器達50個,而每增加一層就要增加5個,樓層越高繼電器數目就越多。PLC的邏輯運算功能完全可以代替繼電器,滿足電梯的控制要求。使用繼電器30個以上的線路,采用PLC代替繼電器可獲得很好的性能價格比,電梯的樓層越高,使用PLC控制的優越性就越顯著。
(三)運行的安全性
PLC既無內部配線,不必顧慮饋線松脫、接觸不良、線路漏電或短路,又無接觸點,既不會接觸不良,亦不會由于接觸產生火花干擾電路,可靠性極高。其無故障運行時間達一萬小時以上,其壽命為半永久性,因而可大大提高電梯控制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維護簡單,檢修方便
PLC控制系統具有自診斷功能,其輸入輸出均有信號燈指示,維修人員甚至不必動用電表就可以發現故障。若為內部故障,找到故障的模塊,拆卸幾個螺釘即可更換。
(五)電氣柜體積小,制造安裝工效高
PLC電梯的電氣柜要比同樣功能繼電器電氣柜小得多,可小l/3到1/8,層越高其差值越大。而PLC備料品種簡單,安裝方便容易,只要幾個螺絲即可裝好,更不必內部配線,制造安裝PLC電梯電氣柜比同樣數目樓層繼電器電梯電氣柜提高工效幾倍到十幾倍。
(六)器件標準化,編程工程化
器件標準化按產品目錄選用,可以免除電梯廠要建立自己工控微機產品的投資。編程工程化,簡單易學,極易為熟悉繼電器線路的電梯廠工程技術人員所掌握。使電梯企業可以在不增加投資,不更換人員的情況下進行產品改型換代,生產可編程控制器控制的電梯。
(七)功能性強
用PLC可設計更多的功能,如呼叫切除、重要層密碼停靠、盲層設置等。還具備停電記憶功能,保護斷電前的狀態。
(八)通用性強
僅需簡單修改程序,PLC系統就可與任一種拖動系統相連接的靈活性,同時還具有故障診斷、狀態指示、運行監控等功能。
二、PLC系統設計
(一)電梯方面要考慮的因素
1.電梯的用途。是客梯、貨梯、還是病梯等。
2.電梯的層站數。層數與站數是否一致,有無盲層。
3.電梯的拖動方式。應熟悉拖動系統接口信號的意義、電平和要求的時序。
4.電梯的控制方式和功能。包括信號控制、集選、并聯、有/無司機、消防以及超載、滿載、直駛等。
5.信號采集和輸出方式。層站信號是使用磁感應器、雙穩態開關、光電開關等進行層站記數,或是由旋轉編碼器全程或層站間記數;稱重信號的方式是由分離開關產生,還是由壓力傳感器產生;樓層信號的輸出方式是七段碼還是BCD碼或其它編碼輸出等。這些決定了PLC的I/O點數,PLC的選型,程序容量。
(二)PLC的選型方法
選型時應詳盡了解和掌握產品性能,一般選擇自己熟悉的產品,各公司的PLC產品呈系列化,具體型號應根據電梯控制系統的具體情況,綜合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I/O點數及方式:輸入分為開關量或模擬量,輸出為繼電器、可控硅、晶體管等形式。
2.存儲容量和存儲器類型:存儲器容量有1K、2K、4K、8K等。EPROM要用專門的寫人器完成程序的存入,且現場不能更改,適合定型后的大規模生產;E2PROM和FlashR0M無須專用寫入器寫入,程序也可現場修改,FlashR0M需要電池維持,E2PROM也適用于定型后的大規模生產。
3.結構:有單元式、模塊式、積木式等。單元式I/O結構固定,而模塊式I/O點可靈活配置。
4.工作電壓:交流10O-240V,直流24V等。
(三)PLC在電梯控制中的編程技術
PLC具有很強的邏輯處理能力,由于電梯在運行過程中各種輸入信號是隨機出現的,同時信號需要自鎖保持、互鎖保護、優先級排隊、數據比較等,因此信號之間就存在復雜的邏輯關系。編程工作主要是針對各種信號進行邏輯判斷和處理。
(四)抗干擾措施
[關鍵詞] 高速電梯;水平振動;主動控制
中圖分類號:TU97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20-0253-01
一、前言
近年來,隨著各種高樓大廈拔地而起,高速電梯成了穿梭高樓大廈的必備產品,電梯事故也時有發生,這給人們的生活和生命安全帶來嚴重的威脅。對高速電梯水平振動問題的研究對提高高速電梯的運行安全和乘客的舒適度具有重要意義。我國在該方面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需要改進。
二、高速電梯水平振動概述
電梯是高層建筑中的重要運輸工具。隨著城市的擴張和高層建筑的發展,電梯的速度不斷提高。速度的提高使得電梯振動加劇,影響了乘坐舒適性以及電梯的使用壽命。因此,振動控制是高速電梯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電梯的振動包括垂直振動和水平振動兩方面,目前國內對電梯振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垂直振動方面,關于高速電梯水平振動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其中天津大學的李立京等人建立了2自由度的電梯水平振動模型,在此基礎上分析了電梯導軌對振動的影響。傅武軍,朱昌明等建立了基于ADAMS的電梯虛擬樣機模型,進行了轎廂水平振動的分析。國外關于電梯水平振動的研究要領先于國內,UTSUNOMIYAK等人進行了基于電磁作動器的電梯水平振動主動控制研究,日本三菱等知名電梯公司已經取得了高速電梯水平振動主動控制的技術并申請了專利保護。
三、系統組成及工作原理
電梯系統屬于一個復雜的多體系統,造成電梯轎廂水平振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導向系統。轎廂是電梯的載客部分,主要由轎廂體、轎架以及導靴系統組成。轎廂體與轎架連接在一起,導靴安裝在轎架的上下兩側,中、高速電梯一般采用滾動式導靴,傳統的滾動式導靴安裝有減振彈簧,導輪在彈簧力作用下緊貼在T型導軌的3個工作面上,帶動轎廂上上下下地運動。導軌表面的不平通過導靴系統傳遞給轎廂,引起轎廂的水平振動。采用主動導靴可以降低電梯的水平振動。以液壓油缸為主動導靴的執行機構,液壓油缸安裝在導靴支架與導輪的支撐搖臂之間,替代被動導靴中的減振彈簧。
以高速開關閥作為控制閥,通過閥的開啟和關閉來控制油缸內的油壓。系統的控制機理為恒壓力控制,當電梯沿著平直的理想導軌運行時,兩個閥處于關閉狀態,液壓執行器的油腔為密封腔,油壓值保持為初始設定值P0,導輪在預緊力F0的作用下緊貼在導軌上,電梯轎廂處于平衡狀態;當導軌表面有突起的時候,導輪隨之向著轎廂方向偏移,油缸內的油壓升高,進油閥關閉,回油閥開啟,油缸回油,壓力降低,直到恢復為P0;反之,當導軌表面有凹陷時,開關閥執行相反的動作,使油缸內的油壓保持為P0。這樣,只要控制得當,則油缸內的油壓始終恒定為P0,既保證了導輪與導軌的緊密接觸,同時使電梯轎廂免受導軌不平度的影響而達到減振的目的。為了吸收及消除壓力脈動,提高液壓系統的性能,每一液壓油缸連接了一個蓄能器。
四、高速電梯水平振動主動控制分析
1、電梯導軌對各導靴的作用力分析
高速電梯是非常復雜的多體運動系統,電梯橋廂發生水平振動的誘因有很多種,其中電梯的導向系統對電梯的水平振動影響最大。電梯的導向系統由導靴和導軌兩部分組成,導靴一般安裝在電梯導軌支架的兩側,高速電梯的導靴一般使用滾動式導靴。
研究表明高速電梯的水平振動幅度和電梯的速度成正比例關系,并且在高速電梯中導軌的激勵狀態是影響電梯振動的關鍵因素之一。高速電梯中導軌對電梯橋廂的激勵主要受電梯導軌的彎曲程度、施工工藝誤差和接頭間隔距離等因素影響。在對高速電梯的水平振動問題進行仿真時,一般會在電梯橋廂上加上短脈沖、階躍、三角等激勵,這種仿真方式有較高的仿真效果,但是依然存在很多問題需要改進。本文針對現階段高速電梯水平振動仿真存在的問題同時兼顧模型的實用性,將電梯系統中的導靴、橋架、導軌的彎曲和不平整度等因素考慮在內,并且將導軌激勵引入到電梯水平振動的模型中,這樣縮小了各種類型激勵對電梯水平振動的影響,建立起比較完善的電梯橋廂水平振動模型。因為高速電梯采用滾動導靴,因此高速電梯的導軌和滾動導靴屬于滾動接觸并且兩者之間會產生Herta接觸力。根據Kaler博士提出的三維接觸滾動理論可知,電梯的導軌和導靴接觸點的位移值和該點受到的力的方向有關,從而可以建立導軌和導靴的接觸模型
,高速電梯的導靴受力方向是沿著z方向的,并且電梯導軌和導靴之間的接觸面上單位長度所受到的力可通過下式(1)計算出來
P=F/L (1)
上式(1)中L代表圓柱體軸線方向的長度,F代表圓柱體上受到的總負荷。
2、高速電梯水平振動主動電氣控制設計
根據上文中高速電梯導靴和導軌接觸的模型,本文設計了基于液壓作動器的電梯主動導靴,然后采用模糊控制實現對電梯的主動電氣控制達到降低高速電梯水平振動的目的,以液壓油缸為主動導靴的執行機構,液壓油缸安裝在導靴支架與導輪的支撐搖臂之間,替代被動導靴中的減振彈簧。以高速開關閥作為控制閥,通過閥的開啟和關閉來控制油缸內的油壓。系統的控制機理為恒壓力控制,當電梯沿著平直的理想導軌運行時,可以通過液壓裝置保證導輪與導軌的緊密接觸,同時使電梯轎廂免受導軌不平度的影響而達到減振的目的。為了吸收及消除壓力脈動,提高液壓系統的性能,每一液壓油缸連接了一個蓄能器。
本文在采用液壓主動導靴減緩高速電梯振動的基礎上采用模糊控制算法對液壓系統進行電氣控制從而進一步減低電梯水平振動程度。因為液壓控制系統屬于非線性的控制系統,一般的控制方法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而模糊算法可以實現輸入和輸出變量的模糊化,并且具有良好的魯棒性能可以實現對液壓系統的有效控制。
3、控制仿真分析
本文采用matlab軟件液壓主動導靴及其模糊控制模型進行仿真,在進行仿真時將電梯的速度設定為3.5m/s并且將電梯橋廂底部中心的水平振動加速度作為觀測值。通過仿真對比可以發現,采用被動導靴控制時振動平均加速度為0.277m/s2,方均根值為0.091m/s2,而采用主動導靴控制時振動的平均加速度為0.157m/s2,方均根值為0.052m/s2,與被動控制相比平均加速度降低了43.7%。
通過對比可知采用主動控制策略能夠有效降低高速電梯的水平振動。
五、結束語
通過對高速電梯水平振動主動控制問題的分析,進一步明確了研究高速電梯水平振動主動控制的重要性。因此,在高層樓宇后續的建設中,我們要加強對高速電梯水平振動主動控制問題的重視,確保電梯的穩定運行。
參考文獻
[1]李立新.高速曳引式電梯振動主動控制技術研究[J].振動與沖擊,2015(4):56-59.
[2]周志翔.超高速電梯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研究方向[J].控制工程,2014(5):87-89.
[3]楊小鋒.超高速電梯氣動特性及其優化的數值模擬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4(12):23-25.
關鍵詞:《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排煙
《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45-95)自1995年實施以來,已于1997年、1999年、2001年和2005年共進行了4次局部修訂,始有現在的《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2005年版)[1](以下簡稱《高規》)。但近些年來由于單體建筑的規模日漸增大,建筑層數越來越多,建筑功能越來越復雜,《高規》已顯得難以適應。另外,《高規》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式的局部修訂方式難以改變某些條文不盡合理、不夠確切的狀況,甚至有諸如正壓送風的條款出現在機械排煙章節(第8.4.3條)中的情況。隨著防排煙理論的不斷更新和發展以及性能消防理念的引入,消防建審部門及建筑設計人員等普遍認為《高規》已經到了進行全面修訂的時候了。本文謹對《高規》的防排煙條款提出建議,供討論和修訂規范時參考。
1 關于機械排煙的設置原則
1.1 無窗井的地下設備用房的排煙系統設置《高規》第8.4.1條規定“除利用窗井等開窗進行自然排煙的房間外,各房間總面積超過200 m2或一個房間面積超過50 m2,且經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較多的地下室”,“應設置機械排煙設施”。地下設備用房是否也在此列,《高規》的正文及條文說明中均未述及。因此,地下設備用房設置機械排煙與否是有爭議的,各地做法也不盡相同。第1種做法是,以排風系統兼作排煙系統,排風量按平時用途確定,排煙量按《高規》第8.4.2.1條確定。系統中往往裝設雙速風機,平時低速運轉,火災時高速運轉。為使排煙量不致過大,人為地劃分成數個小的防煙分區。第2種做法,同樣以排風系統兼作排煙系統,但排煙量取與排風量相同。第3種做法則是根本不考慮排煙。筆者認為,采用第2種做法是合理、可行的。合理之處在于,設備用房雖經常有人停留,但人員較少,且人員熟悉周圍環境,疏散起來相對容易,以一般排風系統的排風量進行排煙已可滿足要求。而其可行之處在于,無窗井的地下設備用房中排風系統是必備的。利用其進行排煙,只需對風機和防火閥稍加改動即可滿足要求。在修訂《高規》時如認可此種做法,可對最小換氣次數作出規定。
1.2無窗井的地下庫房的排煙系統設置
地下庫房與地下設備用房不同,雖非經常有人停留,但可燃物較多。按《高規》第8.4.1.4條規定,地下庫房是應該設置機械排煙設施的。但這一做法是否合適也是值得探討的。同樣是國家標準,《人民防空工程設計防火規范》(GB 50098-98)(2001年版)[3]第6.1.3條明確規定:“丙、丁、戊類物品庫宜采用密閉防煙措施。論文大全,排煙。”其條文說明中指出:“密閉防煙’是指火災發生時采取關閉設于通道上(或房間)的門和管道上的閥門等措施,達到火區內外隔斷,讓火情由于缺氧而自行熄滅的一種方法。對于庫房這類工程,進入的人員較少,又不長時間停留,發生火災時人員能比較容易疏散出去。論文大全,排煙。采取密閉防煙這種方法,可不設防排煙通風系統,既經濟簡便,又行之有效。”這一論述應該是很有道理的。因此,建議將“無窗井的地下庫房宜采用密閉防煙”的條款納入《高規》。
2關于機械排煙設施
2.1《高規》第8.4.1規定,一類高層建筑和建筑高度超過32 m的二類高層建筑,“無直接自然通風,且長度超過20 m的內走道或雖有自然通風,但長度超過60 m的內走道”應設機械排煙設施。此處的內走道長度無明確定義。
例如,建筑中常有圍繞核心筒的環形或井字形走道,以及類似情況,其總長度超過20m或60 m的規定,但從走道任一點至疏散出口的距離均不超過20m或60 m,是否設置機械排煙設施是有爭議的。內走道的長度如何進行丈量,是否應體現疏散距離的概念,修訂《高規》時應予以關注。
2.2《高規》第8.4.11條規定:“設置機械排煙的地下室,應同時設置送風系統,且送風量不宜小于排煙量的50%。”條文說明中解釋道:“對地下建筑來說,其周邊處在封閉的條件下,如排煙時沒有同時進行補充,煙是排不出去的。”對于此條規定也存在著不同看法。封閉空間煙氣的排出過程,應該是開始時能夠順利排出、及至排出困難、排煙量減少、空間形成某種程度的負壓的過程,人員疏散條件已有所改善。相反,此時如果送風,則可能出現空氣助燃、風助火勢的狀況。建議就地下室排煙是否需要送風、送風量的大小等進行試驗研究,以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
2.3為執行《高規》第8.4.11條的規定,需設置送風系統。為了與通常意義上的送風系統加以區別,下文中將密閉空間排煙時所需設置的送風系統稱作補風系統。論文大全,排煙。對于這種補風系統或送風兼補風系統,出機房的總風管上是否設置防火閥以及防火閥的熔斷溫度,《高規》中無明確規定。這就造成了設計中無所適從、各行其是。實踐中存在著3種做法。第1種做法是設置70℃熔斷的防火閥;第2種做法是設置280℃熔斷的防火閥;第3種做法是不設置防火閥,當排煙系統所裝設的280℃防火閥熔斷關閉時,由消控中心發出信號關閉排煙風機的同時,關閉補風機。第1種做法所依據的是《高規》第8.5.3.2條。該條適用于平時使用、火災時不再運行的、一般的通風或空調系統。而補風系統則不同,火災時必須正常運行,完成向密閉空間送風的任務。論文大全,排煙。若裝設70℃熔斷的防火閥,在火災發生時則有可能熔斷關閉,而使補風系統處于癱瘓狀態。這種做法應屬使用規范不當。第2種做法,改設280℃防火閥,固然可以保證火災時的正常運行,但由于風道中所輸送的是室外空氣,防火閥有可能一直處于開啟狀態而形同虛設。相比較而言,第3種做法應該是值得推薦的。
2.4《高規》第8.4.2.1條規定“單臺風機最小排煙量不應小于7200 m3/h”,依據不明,是否可取消。
2.5《高規》第8.4.2.2條規定,“擔負兩個或兩個以上防煙分區排煙時,應按最大防煙分區面積每平方米不應小于120 m3/h計算。”可否改為按兩個最大防煙分區面積之和每平方米不應小于60 m3/h計算?
2.6 當中庭設置機械排煙設施時,排煙量按第8.4.2.3條規定的換氣次數確定。但一些情況下,中庭的底層周邊不設置卷簾,此時中庭邊緣是否需設擋煙垂壁?其底層面積如何確定?應該明確規定。
3 關于自然排煙
3.1《高規》第8.1.1條規定:“高層建筑的防煙設施應分為機械加壓送風的防煙設施和可開啟外窗的自然排煙設施。”而第8.1.2條規定:“高層建筑的排煙設施應分為機械排煙設施和可開啟外窗的自然排煙設施。”雖然從根本上講,排煙也可達到防煙的目的,但是在規范條文中,自然排煙既作為“防煙設施”,又作為“排煙設施”,邏輯上不夠清楚。建議自然排煙只列于第8.1.2條中。
3.2《高規》第8.4.1.3條規定,“凈空高度超過12 m的中庭”“應設置機械排煙設施”。理由是煙氣上升有“層化”現象,上升到一定高度的煙氣隨著溫度的降低又會下降,使得煙氣無法從高窗排至室外。而新版的《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2](以下簡稱《建規》)則否定了這種煙氣“層化”的理論,并在自然排煙一章中規定,對于中庭,只要自然排煙口凈面積不小于地面面積的5%,即可采用自然排煙。并無凈空小于12 m的限制條件。《高規》是否應作出相應的修改?
3.3是否需引進“自然排煙口距該防煙分區最遠點的水平距離不應超過30米的規定”(《建規》第9.2.4條)?
3.4《高規》第8.2.1條規定“除建筑高度超過50m的一類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過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墻的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消防電梯前室和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煙方式”。此條規定在執行時對于首層或2層設有商業用房的居住建筑,判定其是屬于居住建筑,還是屬于公共建筑(商住樓),存在界定的問題。2005年版以前的《高規》第1.0.3.1條規定,“首層設置商業服務網點的住宅”屬居住建筑。但是沒有給出“商業服務網點”的定義,難以執行。2005年版《高規》術語一章中增添了“商業服務網點”,并定義為“住宅底部(地上)設置的百貨店、副食店、糧店、郵政所、儲蓄所、理發店等小型商業服務用房。該用房層數不超過二層、建筑面積不超過300 m2,采用耐火極限大于1.50 h的樓板和耐火極限大于2.00 h且不開門窗洞的隔墻與住宅和其它用房完全分隔,該用房和住宅的疏散樓梯和安全出口應分別獨立設置”。該定義的要點是:1)層數不超過2層;2)面積不超過300 m2。但可惜的是,其第1.0.3.1條未作相應改動。條文說明也仍然是“第二層也設置商業網點,應視為商住樓”。界定難的問題沒能得到根本解決。因此建議第1.0.3.1條改寫為“十層及十層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設置商業服務網點的居住建筑)”。
對于商住樓,其性質屬于公共建筑,當高度超過50 米時,按《高規》第8.2.1條的規定,“不宜”采用自然排煙。對于一些要求偏于嚴格的場所,則實際演變為“不應”采用自然排煙。其實第6.1.3A條規定“商住樓中住宅的疏散樓梯應獨立設置”,實際設計中消防電梯及客梯也是獨立設置的。既然均為獨立設置,商住樓中住宅的豎直疏散通道的防排煙設計是否可按居住建筑考慮?
4 關于機械防煙
4.1前室和合用前室的加壓送風口,應明確規定其“常開”或“常閉”的屬性。如規定為“常閉”,應明確火災發生時需開啟的層數,以確定控制程序和加壓送風口的風量分配。當前較為常見的做法是風口為“常閉”,火災時,由消控中心發出指令,開啟著火層及其上下層的加壓送風口。論文大全,排煙。對此,也有人提出質疑。火災發生時煙氣只會由下面樓層向上面樓層擴散。開啟著火層下1層的加壓送風口似無理由,而上海市地方標準《民用建筑防排煙技術規程》(DGJ 08-88-2000)則規定,火災時只開啟著火層1層的送風口。
4.2在12~18層的單元式住宅中,消防電梯前室往往與封閉樓梯間(滿足第6.2.2條規定)相連。此種情況下,消防電梯前室除有通向走廊或住戶的門,還有通向樓梯間的門,已與合用前室類似。論文大全,排煙。消防電梯前室的加壓送風量仍按表8.3.2—3確定似不合適,可否參照表8.3.2—4確定?建議在修訂《高規》時加以明確。
4.3《高規》第6.2.8條規定:“地下室或半地下室與地上層不應共用樓梯間,當必須共用樓梯間時,應在首層與地下或半地下層的出入口處,設置耐火極限不低于2.00 h的隔墻和乙級防火門隔開,并應有明顯標志。”但是,當地上樓梯間為防煙樓梯間或封閉樓梯間時,地下樓梯間是否有同樣的要求?
《高規》中無明確規定。在《人民防空工程設計防火規范》(GB50098--98)(2001年版)第5.2.1條有規定:“人防工程的下列公共活動場所,當底層室內地坪與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大于10 m時,應設置防煙樓梯間;當地下為兩層,且地下第二層的地坪與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不大于10m時,應設置封閉樓梯間。1電影院、禮堂;2建筑面積大于500rn2的醫院、旅館;3建筑面積大于1000 rn2的商場、餐廳、展覽廳、公共娛樂場所、小型體育場所。”平時使用的人防工程,在防火這一點上,應該與一般地下室是一樣的。而且,與地上建筑是高層還是非高層應該沒有關系。建議《高規》對此內容進行修改補充。
4.4對于消防電梯是否需要下到地下室,《高規》中無明確規定。實踐中,消防電梯下到地下室與不下到地下室兩種情況均有,當消防電梯下到地下室時,其屬性是消防電梯還是兼用客梯?是否需要設置消防電梯前室?當地上的消防電梯前室或合用前室依靠自然排煙,其地下部分無自然排煙條件時,是否需要設置加壓送風?
4.5《高規》第6.2.10條規定,“室外樓梯可作為
輔助的防煙樓梯”,是否需要設前室?其前室若需設置加壓送風,其風量是否可按樓梯間為自然排煙時的規定(表8.3.2—4)確定?
參考文獻:
i1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GB50045--95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2005年版)[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5
關鍵詞:電梯安全檢驗; 導軌;曳引鋼絲繩;功能試驗;智能化
中圖分類號:TU857 文獻標識碼:A
0 前言
電梯安全問題已成重大民生問題,電梯及電梯安全檢驗技術對控制和預防電梯發生安全問題的重要作用越來越突出。以河北省為樣本,目前河北省在冊電梯數目超過10萬部,僅2013年新增近2萬部,這一統計數字較2009年時增加了7萬部,其中住宅電梯占總電梯數的90%以上。另據河北省質監部門統計,住宅電梯位居特種設備投訴舉報之首,且逐年上升。科學的電梯安全檢驗技術,能夠幫助及時排查發現電梯運行中存在的隱患和被忽略的質量缺陷,從而及時解決問題,避免釀成重大安全事故。
1 電梯安全檢驗技術進展
按照《電梯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規則―自動扶梯與自動人行道》和《電梯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規則―曳引與強制驅動電梯》,現場檢驗在所有的模塊中,占用的時間最長,工作最復雜。電梯檢驗包括機房、井道、轎廂、層站、底坑、整機功能檢驗、整機性能試驗等項目,對這一系列項目進行安全檢驗,是定期檢驗的主要工作,它包括有目視檢測、導軌無損檢測、曳引鋼絲繩漏磁檢測等,每個檢測技術的針對項目和檢測工具與方法的技術進展各異。
1.1 目視檢測技術
目視檢測用于電梯外觀檢測和前期檢測。它通過搭配游標卡尺、鋼直尺、卷尺等常用專用工具手動檢查和測試電梯各相關設施及零部件的有效性和功能可靠性及各種尺寸的達標性。該技術是基于檢驗人員的電梯型號、結構及運行原理等專業知識,通過耳聽、目測、手觸等一系列感性手段進行檢測。該方法一般需參照有關標準數據,且一般勞動強度大,漏檢率高,所以多數僅使用于電梯檢測校準期。
1.2 導軌無損檢測技術
導軌多為“T”字形,分實心導軌、對重空心導軌和扶梯導軌三種。它安裝在電梯井道中或樓層之間,保證轎廂和對重沿其作上下運動,為電梯轎廂、對重裝置或梯級提供導向。直線度和扭曲度是導軌的兩大核心要素,它們確保了電梯的安全性和舒適度,是導軌檢測重點。
傳統的導軌檢測方法為線錘法,雖然使用的測量工具簡單,但測量數據直觀,缺點是基準難以固定、誤差大、數據記錄繁瑣、工作效率低。約上世紀70年代,誕生了電梯導軌檢測激光垂準儀,其原理只是用激光代替傳統吊線,但仍需人工檢測和記錄數據。近年,常使用激光垂準技術和圖像識別處理相結合的原理,采用CCD攝像模塊作為激光光斑接收器,經PC機進行光斑位移數據處理。此方法測速較快,精度也得到了相應提高,但激光發射器和光斑接收器件分離,還需要對激光垂準校直,仍然存在費時費力、檢測器件分散等缺點。
隨著電梯的不斷升高,導軌的高精度、高速度發展,糅合激光器、光學準直系統、自動補償系統、供電系統及相關專用機械為一體的垂直度自動監測儀越來越受青睞,它與數顯光靶等配合應用,小巧便捷,使用方便。近兩年,更有劉旭、戴士杰等人撰文研究《電梯導軌垂直度檢測機器人機構設計》,利用前后頂磁輪、導向輪、壓緊輪、傾角傳感器、位移傳感器、驅動裝置和控制等系統,設計出自動檢測機器人。它基于傾角的檢測原理,新穎別致,摒棄了傳統檢測法,同時將檢測裝置和信號采集集成在同一機構,大大提高了檢測效率和精確性。
1.3 曳引鋼絲繩無損檢測技術
鋼絲繩受靜應力、動應力、彎曲應力、接觸應力、編捻應力等作用易造成靜載安全系數、撓性、磨損性等安全性能的降低,因此需定期檢查。
鋼絲繩檢測通常采用觀察法、摸查法、無損探傷法等方法。觀察法指在電梯檢修慢速行使狀態下,檢查人員在轎頂對曳引鋼絲繩的整體及局部狀態進行檢查,一般可用于扭結、彎折、畸變等情況;摸查法指在電梯檢修慢速行使狀態下,檢查人員在轎頂用手(帶手套)握緊對重側曳引鋼絲繩通過手的觸覺,感覺鋼絲繩是否存在變形、扭結、彎折、斷絲、直徑變化等情況,以及了解鋼絲繩的整體含油量是否充足,用此方法可以大致掌握整條鋼絲繩的質量狀態。上述兩種方法雖配合以放大鏡、 卡尺等工具,但多難免因精度不高出現錯判。所以利用鋼絲繩探測儀的無損探傷法更為關鍵。
鋼絲繩探測儀自百年前在南非誕生后,經歷了技術的不斷革新,主要分磁檢測技術和非磁檢測技術兩類,其中聲學檢測、射線檢測、機械檢測、渦流檢測、超聲波檢測、振動檢測等非磁檢測因易受干擾、結果難記錄、設備費用高、局限性大而未能普及發展,電磁檢測技術成為鋼絲繩檢測的核心技術。從早期的LF檢測到上世紀80年代的LMA檢測,再到之后的LF和LMA雙功能檢測,電磁檢測發展迅猛。目前,我國市場該設備主要有國產的TCK、MTC、KST,美國產的LMA,俄羅斯產的IN TROS等。但是,電磁無損檢測儀還需進一步改造傳感器,適應無機房電梯的狹小空間,解決抗干擾性差、人工選擇設定參數等問題,并向檢測鋼絲繩金屬截面積損失、鋼絲繩強度評估壽命預判等方向發展。
1.4 功能試驗中的無損檢測技術
姚澤華、沈功田在《電梯無損檢測技術》一文中指出:“功能試驗是檢驗電梯各種功能和安全裝置的可靠性,多是帶載荷和超載荷的試驗。”電梯功能測試是按照需求編寫出來的測試用例,輸入數據在預期結果和實際結果之間進行評測,進而提出等價類劃分、邊界值分析、錯誤推測、因果圖和綜合策略等,從而使產品達到用戶使用的要求。各類無損檢測技術在不同的功能實驗中都極有幫助。上述一文中同樣總結出有電梯平衡系數測試、電梯速度測試與電梯起制動加速度和振動加速度測試、電梯噪聲測試等幾方面無損功能試驗檢測。
1.4.1電梯平衡系數試驗無損檢測
平衡系數是曳引式驅動電梯的重要性能指標,關系到電梯運行性能和曳引電動機輸出功率(能耗)大小。目前,檢驗人員主要通過采取轎廂和對重處于同一水平時的“電流-負荷曲線圖”測量平衡系數檢測。這種動態檢驗方法未綜合考慮曳引輪轎廂側與對重側的重量差,電梯運行中的轎廂導靴、對重側導靴等的摩擦阻力影響,以及人工標示目測的誤差。
平衡系數檢測一般有以下幾種測量方法:①直接測量法,直接測量電梯轎廂總重P和對重總重量W,然后計算得出平衡系數K=(W―P)/QR。這種方法雖然直接,但需將轎廂和對重搬至井道外組裝,操作繁瑣且極易出現遺漏,一般不適用;②手動盤車法,根據預設平衡系數,往轎廂內裝相當定量載荷,然后手動盤車,人為感知兩側平衡后,通過平衡裝置測得此時的兩側重量差值B,則有:W=P+M+B,而又:W=P+KQR,由此可得平衡系數:K=。此方法雖較上述方法可信度高、過程方便,但仍然人力作用多,存在很大誤差;③電流法,這是國家標準上所推薦的方法,但也如上文提及存在一定不足。
其實,平衡系數的檢測關鍵在于找準轎廂與對重的平衡狀態。隨著科技發展,平衡狀態的檢測越來越自動化、智能化,逐漸開始摒棄以往的層高估計法、鋼絲繩標記法,誕生出許多非接觸式接近開關(接近開關指:利用傳感器對物體接近的敏感特性來實現通斷控制目的)檢測,該類檢測包括渦流式接近開關、霍爾式接近開關、光電開關、限位開關等技術,還可以利用超聲波測量距離的原理進行超聲波檢測等。
另外,近年來,無載測試技術也得到了大量研究。安徽省特種設備檢測院研發了通過檢測曳引輪兩側鋼絲繩張力確定平衡系數的方法和檢測儀;遼寧石油化工大學研發出轎廂與對重的質量差稱量法及便攜式電梯平衡系數測試儀,能一次性完成測試并現場打印輸出結果;德國TUV公司推出ADIASYSTEM電梯檢測系統,利用轎廂側加力平衡法,測量結果可通過USB電纜直接傳輸到電腦,再用專用軟件詳細分析得出平衡系數;湖南省地方標準DB43/T561-2012提出曳引驅動電梯平衡系數免載荷檢測法,通過兩次不同狀態下的張力值FB和載荷率K1、K2計算平衡系數:K=(FA/Q+FB/Q)/2g或K=(K1+K2)/2。近兩年,溫州特檢院借鑒湖南特檢院科技和TUV公司測試方案開發的無載動態平衡系數檢測儀,是如今市場推出最具性價比的儀器,但也存在無機房電梯安裝不便等問題。
1.4.2電梯起制動加速度和振動加速度測試
電梯運行時垂直Z方向、水平X、Y方向的振動,電梯平穩運行時的速度及電梯的制動距離,都是表征電梯質量的重要參數。電梯起制動、振動加速度的測算方法主要是位移微分法,因為根據加速度是速度的微分,速度是位移的微分,只要測出其中一項,理論上就可求出其余兩項。目前,在實踐操作中,有關加速度測算的測試儀相對發展成熟,市場上產品較多,總結起來該類儀器主要由傳感器、數據采集器和計算機等三方面構成。傳感器經過發展已經進入3D版傳感器應用時代,它可以高精準度的測量三個維度方向的相關變量;計算機則直接實現對電梯起制動及振動特性各項參數和圖譜(起動加速度、A95加速度、制動減速度、A95減速度和最大速度、振動A95值等數條曲線)的測量、實時動態顯示、存儲、分析和打印。隨著技術的發展,數字濾波、振動頻譜分析功能等得到應用,零點動態校零技術產生,有的檢測儀還可實現電梯運行過程速度曲線的全程動態顯示,且速度曲線歸零。
1.4.3電梯噪聲檢測法
GB/T10058-2009《電梯技術條件》中對乘客電梯噪聲的檢驗內容作了規定。電梯噪聲包括運行時的機房噪聲、電梯轎廂噪聲、電梯開關門噪聲和房屋室內關鍵點噪聲。電梯噪聲值為: 額定速度不大于2.5m/s的電梯,額定速度運行時機房內平均噪聲不大于80db(A),額定速度大于2.5m/s、小于等于6.0m/s的電梯,額定速度運行時機房內平均噪聲不大于85db(A);額定速度不大于2.5m/s的電梯,運行中轎廂內最大噪聲不大于55db(A),額定速度大于2.5m/s、小于等于6.0m/s的電梯,運行中轎廂內最大噪聲不大于60db(A);;開關門過程最大噪聲不大于65db(a)。
依據《社會生活環境噪聲排放標準》及《聲環境質量標準》儀器要求:“用于環境噪聲監測的儀器為積分平均聲級計或環境噪聲自動監測儀”,即至少要能測量等效連續聲級Leq 值。噪聲的聲壓、聲強、聲功率等物理參量中,聲壓因較易用儀器來度量檢測,而用聲壓級作為檢測噪聲的基本物理量。
聲級計按精度可分為精密聲級計和普通聲級計。精密聲級計的測量誤差約為土1dB,普通聲級計約為土3dB;按用途可分為兩類:一類用于測量穩態噪聲,一類則用于測量不穩態噪聲和脈沖噪聲。噪聲劑量計也是一種積分式聲級計,主要用來測量噪聲暴露量。積分式聲級計是用來測量一段時間內不穩態噪聲的等效聲級。
目前國外有丹麥B&K2636、2610(在實驗室作標準儀器使),B&K2203、2609、2210(在實驗室作精密測量用),B&K2219(現場測量的通用儀器)。我國自主研發的與丹麥用途相對用的儀器有NF系列、ND系列及SJ系列等產品,還有臺灣地區研發生產的TES系列產品。近年來,聲級計還可以外接濾波器和記錄儀,對噪聲做頻譜分析。
1.5 電梯綜合性能檢測法
隨著科技的發展,多功能一體化的便攜式綜合性能檢測裝置得到發展。它充分利用現代化的信息網絡技術和高科技硬件技術,通過多種電子傳感組合設備,高效的數據采集方式和強大的數據分析軟件,對電梯進行綜合性檢測。
現在,EVA 系統和LiftPC系統是這方面技術的典型代表。EVA-625系統的寬帶響應可診斷電梯和扶梯系統的機械和控制元件,使有缺陷和已磨損的組件在電梯發生故障前就可辨別出來。由德國HENNING 公司研發的電梯綜合性能檢測系統LiftPC,實現了在電梯運行時使用筆記本電腦即時測量。使數據迅速處理、文件管理、針對性保養和目的性維護成為可能。除了筆記本電腦,它也可以接手持終端進行測量。由此可知,這種綜合性能檢測儀器越來越表現出強烈的開放性和兼容性特征。
2電梯安全檢驗技術發展趨勢
前瞻產業研究院在其的《2013-2017年中國特種設備檢驗檢測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中提出電梯安全檢驗技術將呈現綠色化、智能化、遠程化的發展趨勢,筆者以為這種論述還有待補充。
2.1機械化,去人為化。
電梯檢驗是一種科學檢驗,隨著電梯設備與技術的精準化發展,對檢測過程當中測量誤差值要求越來越高。而人為手動和感官性目測正成為阻礙精準發展的客觀障礙。因此在今后的電梯安全檢驗技術發展中會越來越表現出去人為化特征。而隨著電梯檢測技術的成熟性發展,相關機械設備將會不斷創新,檢測流程的全面機械化將成為可能。
2.2多功能化,智能化。
多功能化又稱集成化檢測在如今的電梯檢測中已經有了一定發展。當前我國普遍采用的是德國的ADIASYSTEM智能化電梯檢測系統,我國自主研發的智能化電梯檢測集成系統于2008年誕生。集成化檢測有可自動采集數據、檢測數據精確、檢測項目齊全、省時高效的特點,并且攜帶方便,安全可靠。
數字化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云技術等高精尖科技的發展,將促使電梯檢驗技術智能化。當下,美日等發達國家已經使用機器人進行電梯檢驗工作和故障救援工作,我國也在不斷努力進行相關設備、技術的研究工作,并且已獲得一定進展。
2.3環保化,節能化。
低碳環保成為社會共同的追求,也轉變了電梯安全檢驗的發展思路。在實踐中,技術人員不斷探索,完善電梯設備的設計工作,努力研究低能耗、環保的檢驗設備和檢驗方法。如一些單位在檢測中使用了環保的磁力線錘,這有利于延長電梯設備使用壽命的延長,同時還能夠有效緩解電廠污染現象。另外電梯安全檢驗環保化,還可以確保避免因處理方式不當而產生二次污染。
減少能耗一直是電梯檢驗追求的方向。經過努力,檢測實踐中已推出“空載法”和“加碼法”兩種測試電梯能耗的方法,把單位重量提升一定的距離作為能耗的一個衡量指標,這兩種技術將是未來我國電梯能效檢測的發展重點。
2.4遠程化。
電梯安全檢驗是一項頗具危險性的工作,在檢測期間存在無可預料的風險。要想克服這種突發性、隨機性問題從根本上需改變傳統的現場化操作模式。通過使用機器人等替代設備,將人力從檢驗現場解放出來,對電梯檢驗工作進行遠程控制。如今隨著網絡化的技術覆蓋,遠程操作逐漸成為可能。
3 結語
通過電梯安全檢驗方面的經驗總結和理論梳理,可以對當前的電梯安全檢驗工作建立一整套符合實際和緊跟技術發展趨勢的理論認知。這一電梯安全檢驗技術理論和經驗的全面總結,有利于構建檢驗人員較完整的安全檢驗知識體系和方法體系,提高檢驗人員的專業技術知識素養,并通過訴諸實操,幫助檢驗工作提高效率,對今后的電梯檢驗過程中的安全把控起著重要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也對電梯無損檢測技術的下一步研究發展起到一定的理論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 劉旭、戴士杰、劉志東、程秋平、劉志云、孫立新,《電梯導軌垂直度檢測機器人機構設計》[J],《機械設計》,2011.10
[2] 陳文榮,電梯設備檢測探析[J]. 《科技風》. 2009(21)
[3] TSG T7001-2009《電梯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規則-曳引與強制驅動電梯》
[4] 陳琳,電梯鋼絲繩無損檢測技術應用研究[J],《工藝與技術》,2011(33)
[5] 吳飛艷,電梯平衡系數智能檢測系統設計,碩士學位論文,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2
[6] 白雍偉,電梯噪聲及其技術測量[J],《科技風》,2010.03
做好高層建筑防火安全,需要注意兩個關鍵因素:①高效便捷的消防設計系統和消防構造,并符合實際建筑物的特點,對建筑及居民的消防安全具有重要的保護作用;②足夠數量的滅火器材,出現火災事故時提取方便。這兩種因素也可以概括成基礎和應用,只有將二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能達到建筑工程所預期的消防效果,從而確保高層建筑的消防和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1、屋頂消防系統工程設計
1.1 直升機停機坪設計
直升機停機坪是高層建筑空中營救渠道,其設計不僅可以提高高層住宅建筑的整體美觀性和檔次性,同時還可以為火災逃難人員拓展逃生通道。停機坪一般設計在屋頂俯視圖截面中心位置,平衡樓頂受力,在實際設計中,可以通過ANSYS 軟件解析屋頂實際受力情況,明確結構支持力位置,停機坪要根據設計規定要與避雷針等建筑物機房保持至少5m 的距離。環繞停機坪設置4 個消防水泵滅火系統和SOS救援箱,其中滅火系統中的水炮出水量要高于500L/min,以實現10min 內高層建筑滅火要求,利用計算機遠程技術將水炮與高層住宅建筑消防中心連接,實現對水炮消防設備的遠程控制。在直升機停機坪施工中,要選擇防火涂料防止火勢進入停機坪范圍,選擇40mm 厚的混凝土,在屋頂結構稱重范圍內,可將混凝土升級到100mm 后,以提高屋頂防火性。
1.2 高位消防水箱設計
在高位消防水箱設計中,水箱管路要保證其獨立性,主管和支管外置,以防止樓板間管路孔洞發生躥火現象,節省不必要的孔洞封堵工序。在高層住宅建筑發生火災時,由于水箱本身具有極強的吸熱性,在火勢大到一定程度時,屋頂消防水箱可起到抑制火勢的作用。消防水箱附近的溫度一般不會太高,在夏季可起到隔熱作用。在水箱頂部要設計斜頂,以達到防積雪的作用,同時設置外保溫層避免冬季結冰。高位消防水箱的位置要順風勢迎風設置,高位消防水箱周圍增設手動消火栓,為避難人員提供避難空間,消火栓可與高位消防水箱連接,為消火栓提供必要水源。在設計高位消防水箱時,動壓靜壓與儲水量要符合工程質量標準,靜水壓力要保證報警閥門開關正常,動水壓力促發閥門運作后滿足全樓動力供應,其儲水量要保持10min 擬定噴水強度中水量要求,其靜水壓力控制在785×103Pa,水柱高為82m,保證消防給水部件的完整度。為降低高位消防水箱內部壓力,在低層消防栓中可添設銅制減壓孔板,以降低內部壓強,進而保證高層住宅建筑屋頂高位消防水箱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2、高層住宅建筑主體消防系統設計
2.1 消防電梯設計
在高層住宅建筑設計的過程中,設置消防電梯主要用于火災安全疏散,消防電梯直接通向地下停車場全層,若地下發生火災,身處于地下停車場的住戶可以通過消防電梯離開火場,有效提高高層住宅建筑的火災救援程度。在日常生活中,消防電梯可以設置為殘疾人電梯,以提高建筑豎向交通能力。消防電梯數量設置要根據高層住宅建筑實際面積確定,每個消防分區要保證至少1 個消防電梯,1500m2 以內的建筑面積設置1 個消防電梯,1500 ~ 4500m2 以內建筑面積設置2 個消防電梯,高于4500m2建筑面積設置3 個消防電梯。在前室面積方面,根據高層住宅建筑特點和每層建筑面積而定,一般住宅建筑前室面積控制在4.5m2,若消防電梯與防煙樓梯合用前室時,或者在消防電梯與客梯合用前室的情況下,由于前室人流量大,人員停留較多,要適當增加面積,其面積可達到6 ~ 10m2。
2.2 自動報警系統設計
高層住宅建筑自動報警系統包含集中報警器、探測器以及區域報警器等部分構成,建筑首層消防車道位置要建立消防控制中心,其內部涉及到人工報警電話、報話機以及報警按鈕,以構成建筑火災報警系統聯動機制。在進行探測器安裝設計的過程中,工作指示燈要面朝工作人員的方向設置,以便于工作人員的觀察和檢測,及時了解探測器的工作狀態。在自動報警器施工過程中,要在建筑地面工程竣工后進行施工布線。布管時要先清潔管內與線槽內,以避免積水雜物影響線路的絕緣性;導線通常情況下要采取暗敷設的方式,若由于工程需要進行明敷設時,工作人員則要將導線封閉在金屬線槽內,并在線槽外部涂抹防火涂料,以保證導線的安全性,提高自動報警系統的有效性。安裝完成后,工作人員要對自動報警系統進行調試,感煙器加煙試驗,將煙槍接觸探頭,觀察探頭是否啟動報警裝置,若啟動報警后觀察報警信號,核查探頭位置。
2.3 陽臺和防火隔離帶設計
在高層住宅建筑發生火災時,玻璃幕墻縫隙很容易導致火災豎向蔓延。采用新型防火幕墻玻璃,在發生火災爆炸時,其碎玻璃會粘在防火膠片上,盡量維持玻璃原狀。若在建筑施工中沒有設置玻璃幕墻,可設置1m 陽臺,與防火隔離帶有效搭配,以達到高層住宅建筑消防功能。在進行陽臺與防火隔離帶設計中,陽臺底部鋼筋厚度為1cm 時,其陽臺耐火極限為0.9h;將其鋼筋厚度提升至2cm 時,耐火極限為1.25h;當陽臺底部鋼筋厚度達到3cm 時,耐火極限為1.5h,而耐火極限1.5h 則為耐火等級建筑的耐火極限要求。陽臺屬于選調結構,其底部鋼筋最薄也可以達到6cm 左右,因此其耐火極限會比標準值1.5h 要高。通過以上分析,在進行高層住宅建筑消防系統設計時,可在窗口外部設置1m 陽臺板,采用非水平上揚的設計方式,同時在外墻設置隔離帶,以實現火勢垂直蔓延的阻礙。把防火隔離帶與陽臺搭配,視作分支子系統合并使用。防火隔離帶水平長度需環繞整層;垂直方向設置于建筑每層窗戶之間間隔空隙,高度盡量充滿窗間距,每層的下窗頂部增設寬度至少70cm 的混凝土水平挑檐板。[本文轉自WWw.dYLw. nEt 醫學論文]
【關鍵詞】:節能;電梯基本構造;控制系統中能量回饋的應用;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automation has become more perfect, the form also gradually increased, a corresponding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elevators, this paper is to introduce the basic principle of elevator, and the control system of the principle of energy feedback structure.
[Keyword]: energy saving; the basic structure of the elevator control application; energy feedback system;
中圖分類號: TU229 文獻標識碼:文章編號:
節能環保是我國當前提倡的具有現實意義的一樣基本國策。在電梯行業日益競爭激烈的今天,采用新技術,速度更快,載重量更大雖然是最能突出產品優勢的幾大方面,但是不可否認,電梯投入使用后的經濟性和環保性也是電梯采購時必須考慮的因素。
一、電梯基本構造和運行現狀。
1.電梯的基本構造
現在電梯主要由曳引機系統、導向系統、轎廂系統、門系統。重量平衡系統、電力拖動系統、電氣控制系統、安全保護系統等組成。這些部分分別安裝在建筑物的井道和機房中。通常采用鋼絲繩傳動,鋼絲繩繞過曳引輪,兩端分別連接轎廂和對重,曳引機驅動曳引輪使轎廂升降。
2.電梯運行現狀分析:
當電梯向上運行時,要消耗能量,當電梯從高處下行時,電梯要放出能量。電梯由曳引機拖動的負載是由載客轎廂和對重塊組成,為了均衡拖動負載,只有當轎廂載重量加上轎廂額定載重的50%(例如載重為1050kg載客電梯乘客為7人左右)時,兩者才相互平衡。此舉雖然改變了用能的峰值點,但卻不能改變平均能耗。而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轎廂重量加上乘客的體重正好等于對重平衡塊的重量出現頻率較低。所以電梯的運行狀態基本上都是處在一種非平衡的狀態,而且還非常有可能出現乘客較多的時候轎廂下降,乘客較少或者沒有乘客的時候轎廂又上升,若出現第一種情況是乘客的重力勢能釋放的情況,出現第二種情況的時候又是對重的重力勢能的釋放,這兩種狀況下由于位能負載的作用,使其轉速高于同步轉速,即n>no時,轉差率s=(no一n)/no<0,轉子感應電動勢反向,定子繞組向電網回饋電能,T方向與轉速方向相反,電動機既回饋電能,又在軸上產生了機械制動轉矩。但由于電梯用變頻器的交一直一交主電力AC/DC整流電路是不可逆的,發出來的電無法回饋到電網上去,造成主電路電容器二端電壓升高,產生了“泵升電壓”。 一般變頻電梯采用電阻消耗電容中儲存電能的方法來防止電容過壓。電梯運行中,這些電阻都會散發出很大的熱量(其表面溫度100℃以上),浪費的這部分能量占電梯用電總量的25%~40%。電阻耗能不僅降低了系統的工作效率,而且電阻產生的大量熱量加速了機房空氣中塵埃的流動,吸附靜電,就大大的影響了電梯控制柜周邊的環境。同時溫度的升高會大幅縮短電梯的原器件的使用壽命,器件老化故障不斷。為了使機房溫度降低到常溫狀態,讓電梯免于因高溫而產生故障,用戶需要安裝大排風量的空調或風機;在電梯功率較大的機房,往往需要多臺空調、風機同時啟動。使得電梯和空調成為耗能最大的“電老虎”。
二、電梯能量回饋裝置的運行原理
電梯要節能,關鍵就是電梯的曳引機工作中要把其在發電狀態時產生的電能利用起來,將制動電阻所消耗的那些發熱的能量 ,通過逆變再重新轉化為交流電,或供給其他電氣設備使用,或回饋致電網。一般能量逆變效率在85%左右,上面提到的制動電阻消耗能量占電梯用電總量的25%~40%,那么電能的回饋效果就可以達到在21%~34%,若樓層越高或者電梯速度越快的時候,那么電能的回饋效果就更明顯了。能量回饋系統的主回路結構主要是由濾波電容、三項IGBT全橋、串聯電感以及電路所組成的,電梯能量回饋系統的輸入端與電梯變頻器的直流母線側連接,輸出端與電網側連接。當電梯曳引機工作在電動狀態時,能量回饋系統的開關全部處于關斷狀態,當曳引機工作在發電狀態的時候,變頻器直流母線側的泵升電壓升高,并滿足了其他逆變條件后,能量回饋系統開始啟動,隨著直流目前上的能量的回饋至電網,直流母線電壓下降,直到回落至設定值后,系統停止工作。
將直流電能轉換為交流電能的有源逆變是電梯能量回饋的本質,目的是將曳引機在發電狀態下產生的電能通過逆變回饋,實現節能且需注意避免逆變輸出電能對電網的污染。所以在曳引機發電產生的能量回饋過程中,要在相位、電壓、電流方面滿足四個控制條件:
a)不能隨便啟動系統,須當直流母線電壓超過設定值時,逆變裝置才開始啟動,進行能量的回饋;
b)逆變電流必須滿足回饋功率的需求,且不可大于逆變電路所容許的最大電流;
c)逆變過程需要與電網相位保持同步,向電網回饋的能量要在電網的高壓端;
d)盡可能的減少逆變過程對電網的污染。
三、電梯能量回饋系統硬件的設計
1.功率逆變電路
功率逆變電路中通過控制開關的通斷,把電梯曳引機工作在發電狀態時存儲在電梯變頻器直流母線側的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是電梯能量回饋系統的主回路,根據逆變電路不同分類,均有不同的結構。通過控制開關的通斷,把曳引機工作在發電狀態時存儲的在電梯變頻器直流母線側的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在電路中,同一橋臂上的上下兩個開關不能同時導通,每一項的導通時刻和時間根據逆變控制算法進行控制。
2.并網同步電路
電梯能否有效的將直流母線上的能量回饋到電網,相位同步控制起到關鍵作用。并網同步電路采用電網線電壓同步,同時為了避免換相時的死區影響,在同一個橋臂上下開關工作120度。通過比較器得到并網同步信號與電網過零點信號的邏輯關系,通過Multisim仿真得到各開關器件的并網同步信號和電網電壓的關系,每個開關工作角為120度,且依次間隔60度。逆變橋中任何時候只有兩只開關管導通,工作安全可靠,且每兩個開關都在電網線電壓的最高電壓段工作,逆變效率高。
3.電壓檢測控制電路
由于電梯變頻器直流母線側的電壓較高,需先利用電阻進行分壓,再通過霍爾電壓傳感器將母線電壓隔離降壓,并轉換為低電壓信號,在電壓檢測控制電路中采用滯環跟蹤比較控制方式,滯環比較是在比較器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正反饋,給比較器提供了兩個比較值,即上下閥值。由硬件電路實現,控制即迅速又準確。電壓檢測控制電路不僅可以避免干擾信號瞬間疊加在電壓信號上,造成比較器的輸出狀態出現抖動,還可以避免能量回饋系統過于頻繁的啟動關閉。
4.電流檢測控制電路
能量回饋過程中,電流必須滿足其功率的要求,回饋電網的功率必須大于或等于曳引機處于發電狀態時的最大功率,否則直流母線上的電壓降繼續升高。當電網電壓一定時,系統能量回饋功率由回饋電流決定,另外,回饋電流須限定在逆變器功率開關器件的額定范圍內,而且電網和逆變器之間電抗扼流,容許大電流通過又希望電抗器的體積盡可能的小,所以電抗器的電感量必須是一個較小的值,這樣能量回饋時。電流變化速度就很快。同時采用電流滯環控制方式也能有效控制回饋電流防止過流事故。
5.主控制電路
電梯能量回饋系統的中央處理單元是主控制電路,它用來控制整個系統的工作。主控電路由單片機和電路組成,一方面根據控制算法產生高精度的PWM波;另一方面根據并網同步信號,IPM故障控制整個能量回饋過程中的安全和有效的進行。
6.邏輯保護控制電路
并網同步信號,電壓、電流的控制信號,IPM故障信號,以及主控制電路輸出的驅動信號都需要進過邏輯保護控制電路,進行邏輯運算,最終送入功率逆變電路,控制回饋過程的進行。這樣,既可以保證逆變輸出的交流電與電網同步,又可以在電路過流,過壓,欠壓和IPM故障時,封鎖驅動信號,使能量回饋過程停止。
四、結論
由于電梯能量回饋系統只有在曳引機處于發電狀態才啟動的,所以使用壽命要比電梯還要長。由此可見,電梯能量回饋系統的運用不管從原理,節能效果,還是性能,都值得在能源日趨匱乏的今天大力推廣,這樣既營造了健康良好的綠色節能環境,又響應了國家和政府關于節能降耗,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號召,為國家的節能減排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申瑞。電梯能量回饋技術及應用:碩士學位論文。上海:上海師范大學
[2]孫關林,沈曉宇。節能電梯及節能效果分析。浙江建筑[J],2007年4月。第4卷第4期。
七七級大學生, 1986年留美,學商從商。1999年《北京青年報》開辦《陳屹視線》專欄,2007年《北京青年》周刊開辦《陳屹 VS大使夫人》采訪系列。先后在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美國西點軍校等美國、中國學府與省市受邀演講。已出版《背洋書包的孩子》、《困惑與誘惑-美國教育參考》等書。2009年在網易“中國制造”系列中,被評為《60年中國影響力女性》 。
郵箱:
最近,有關留學生頻發意外的報道不少。先是南加大留學生瞿銘和吳穎在夜間從實驗室回到自己住處,在停車的地方被歹徒槍殺。一對風華正茂、懷揣理想抱負的情侶,突然離開父母親人,慘死在異國他鄉。悲痛萬分的瞿銘和吳穎父母,已經抵達美國,經歷著白發人送黑發人的不幸。
時隔不久,美國艾奧瓦州21歲的中國留學生唐鵬(音譯)被控以租房為借口女房東,后這位女房東報了案,中國留學生唐鵬被捕。當獲知兒子在美國被捕的消息, 他的爸媽趕赴美國,然后直接找到受害者,試圖通過金錢上的補償,讓其改變口供,結果被警方,一家三口已經全被拘留,三口人的照片上了媒體新聞,他們的保釋金升至百萬美元。一旦事實成立被判罪,唐鵬將有可能要在監獄度過余生。
當我讀到這條新聞時,第一個想喊出來的就是:“這對父母為何如此無知,美國最忌諱被告與原告在沒有美國律師安排的情況下,私下接觸。”突然我又聯想到數年前的另一條新聞:一位從上海來紐約讀書的學生,凌晨與男友從酒吧出來過街時,被迎面過來的車撞死。自己當時為這位獨女父母傷心的同時,再想:這位如花似玉、才華橫溢的孩子,怎么能半夜出行在紐約街道上啊?
今年夏季開始馬上就要有成千上萬的國內的高中生、大學生、研究生,赴往美國留學。如何讓每位即將赴美的留學生,方方面面了解留學生活,需要一本書才能闡述清楚,在此文章里,作者只希望提出基本的六點提醒,給孩子及家長一個初步的了解,切記不要因為中美兩國法律、教育、文化習俗等各方面差異缺乏認識,從而導致法律上的糾紛和生命的危機。
提醒一:每次簽字都要認真
如果需要本人簽字,一定要先看懂文件,再簽。一旦簽字,簽字人即需要履行其內容中的一切法律責任和義務。一般美國正規的學校,都會為學生發一本學生手冊,而且有的還要求學生、父母簽字,表示同意執行。 一方面,讓本校生對學校的規章制度有所了解;另外一方面,以委婉的方式聲明,該告訴你們的,已經告訴了。簽字是把雙刃劍,有的內容是對對方的權益保護,如果你們不按照規章制度執行,一旦觸及責任時,校方將不負責。
提醒二:買車后的幾個基本注意事項
首先,不要開別人的車,也不要輕易把自己的車借給別人, 一旦出事,受害方可以把車的主人,甚至車主的家人,告到法庭,如果車禍致殘或者出現人命,受害方可以把你們搞得傾家蕩產。其次,沒有保險的車一定不要開。更不要用自己的車隨便接送其他人,因為司機承擔乘客的安全和法律責任。
如果被警車叫停,一定要坐在座位上,千萬不要開車門走出來,與警察交涉。 因為有些州法律允許,警察在感到自己受到威脅時可以開槍自衛。
提醒三:夜里不要出門
美國都市并非像電影中的繁華,晚間八點過后,上班的人紛紛趕回鄉下與家人團聚,街道人流稀少。美國的鄉村更加偏僻,大家住得很散。愈是交通方便的地方,犯罪率愈高。另外,美國的大學不像國內的大學, 一方面校園基本沒有圍墻,許多宿舍散落在周邊街道或者村落; 另外一方面,千萬不要圖租房便宜,獨自去租治安不好的區域。
提醒四:千萬不要招搖,終究你是為學業而來
其實愈頂尖的學府,有錢人家的孩子愈有沉浮, 他們更多要展現的是個人的修養和自身的能力,而絕非金錢物質上的優越感。兒女私立高中里的同學里,來自名望、富有家庭的很多,但是,已經不止一次聽到孩子們這樣說:“我父母很有錢,但是,那是他們自己的,我要努力。” 招搖不僅令人厭惡,更會招來麻煩,惹禍上身。
提醒五:誠信至關重要
千萬不要犯任何誠信上的錯誤,包括抄襲、讓別人寫論文。 在寄宿私立高中的學生,絕對不允許吸毒、喝酒, 美國頂尖高中的校規,一旦發現,即刻開除學籍。
提醒六:不要整天局限在內地同學的圈子里
如果可能,最好多多參與社會上的公益服務, 這是美國社會的人文精神,作為留學生,不僅能交往到非常好的朋友,而且也讓自己在品德上、能力上得到鍛煉,文化上更多的了解,許多意想不到的機會,也是從這里來的。
到了海外留學,要有一種把心歸零的狀態,重新開始,對于遠在異鄉的孩子們,安全、健康、快樂最最重要,孩子好了,家長才能真正幸福。
插畫by向朝暉
英國公司打造餅干電梯
關鍵詞:限速器壽命試驗臺、電梯限速器、壽命試驗。
中圖分類號:U464文獻標識碼: A
一 .引言
限速器是電梯最重要的機械安全裝置,限速器的制造質量、選型、校驗、維護保養、檢測設備的制造質量及正確操作,直接影響電梯的安全使用。而電梯限速器壽命試驗臺正是對限速器進行壽命試驗的一種機電設備,它能夠在實驗室中模擬限速器實際使用工況進行長期壽命性試驗,從而判斷其是否滿足設計要求及安全標準。
二.電梯限速器壽命試驗臺
電梯限速器壽命試驗臺是專門為電梯限速器的研發而開發設計的機電一體化的試驗設備,滿足
不同梯速的限速器壽命試驗需求,其主要特征是系統的速度及加速度可調;測試試驗臺的使用不受限速器的中心高度、繩輪直徑大小及底座安裝寬度限制,兼容性極高;全自動數據采集、曲線生成,擁有數據儲存、數據管理、數據備份及數據報表打印功能,從而使得使用人員能對測試過程進行監控。
2.1機械部分介紹
試驗臺采用卷筒纏繞鋼絲繩直接拖動限速器繩輪轉動,主要由驅動負載裝置、機械底架及防護罩構成,見圖1。
圖1電梯限速器壽命特性試驗臺示意圖
2.1.1 驅動負載裝置:主要由驅動系統、卷筒裝置及負載裝置構成。
2.1.1.1驅動系統
試驗臺由伺服電機驅動,通過減速機減速,采用同步帶聯接方式,驅動鋼絲繩卷筒按給定的速度曲線運行,進行試驗。
(1)伺服電機的選取計算舉例:
限速器轉動慣量:93660.6kg.mm2=0.0937kg.m2
限速器額定速度540m/min,繩輪中心徑φ360,對應鋼絲繩卷筒直徑φ360
繩輪線加速度:1.5m/s2
減速機減速比:1:3
減速機轉動慣量:12.14kg.cm2=0.001214kg.m2
卷筒慣量及慣性矩計算
J2=π/4 ×(0.3572-0.3272)× 946×7.85×(0.1785 2+0.16352)/2=3.5063 Kg.m2
J卷筒2= =3.5063 +2×(0.144 +0.0013-0.0458)=3.7053 Kg.m2
ε2=ω/t=v/(r2×t)=a/r2=1.5/0.18=8.333 rad/s2
J絲桿2=π/4 ×0.0482×1230×7.85×0.0242/2=0.005 Kg.m2
J主軸2=π/4 ×0.0542×1295×7.85×0.0272/2=0.0085 Kg.m2
J負2=3.7053 +0.0937+0.005+0.0085+0.0012=3.8125 Kg.m2
T2= J負2× ε2=31.77Nm
伺服電機轉速校核
電機減速后輸出轉速n=n0/i=1500/3=500rpm,
額定速度540 m/min限速器,對應φ360規格卷筒,最大轉速n2=540/(π×D2)=477.5 rpm<n
故速度滿足要求。
卷筒旋轉驅動功率計算
按其負載的2倍計算,P= 2T2×n2/9550=2×31.77×477.5/9550=3.177kw。
卷筒移動驅動功率計算
按最大負載320KG計算,額定速度540m/min=9m/s,對應轉速477.5rpm=7.958r/s
加速度1.5m/s2,加速時間t=9/1.5=6s
絲杠螺距11.5mm,即每轉一圈移動11.5mm,移動速度為7.958r/s ×11.5mm/r=91.52mm/s,
移動加速度a′=91.52/6=15.25 mm/s2
加速段稱動距離S= a′t2/2=274.5mm
功率P′=m a′×S/t=0.22w<<P,故忽略不計。
所選電機功率4.4KW>3.177KW
因此,所選電機滿足設備要求。
2.1.1.2鋼絲繩卷筒裝置
由卷筒、支座及同步絲杠組成,試驗不同型號的限速器時,使用不同規格的卷筒。卷筒更換要借助叉車等外部設備,將卷筒及其支座整體更換。卷筒表面均布螺旋槽,槽內纏繞鋼絲繩,轉動時帶動限速器不停地作正、反向交替運動。
按540m/min額定速度運行時,每半個周期工作鋼絲繩長度為72m,卷筒直徑為φ360,工作圈數為64圈,兩端各留6圈,實際采用76圈。
卷筒旋轉的同時伴隨軸向往復移動,移動是由同步絲杠機構完成的,同步絲杠材質為40Cr,兩套不同螺距的同步絲杠都安裝到設備上,切換同步帶的連接位置和絲杠螺母的連接方式(鎖緊或松開),就可改變同帶絲杠的工作狀態(是否參與工作),并有專門的檢測信號,保證絲杠和卷筒不會紊亂。
2.1.1.3負載裝置
負載裝置起固定和加載作用,有固定的旋轉軸心,利用鋼絲繩卷繩筒裝置及其本身的重力漲緊鋼絲繩。纏繞鋼絲繩時需轉動頂緊螺栓,托高卷筒裝置輔助完成。
2.1.2 機械底架由型鋼焊制,外形尺寸約為L2520×W1100×H1150。
2.1.3防護罩:采用透明板制成,固定在工作臺面上。
2.2 電氣部分
電氣系統由驅動、檢測、PLC、操控顯示四部分硬件組成,由程序控制實現自動控制試驗功能,整個系統見下圖。
2.2.1 驅動功能
驅動部分由伺服電機和驅動器組成,驅動器接收PLC的指令,控制電機通過減速機驅動繩筒正反向旋轉和水平往復運動。
2.2.1.1試驗驅動
試驗時,如果繩筒本周期離開原點,下個周期則應回到原點,不應有位置誤差。否則經過上百萬次的累計誤差,鋼絲繩兩端的余量和繩筒行走的行程余量都是不夠的。但如果嚴格按速度曲線進行控制,位置偏差是難以消除的。因此,伺服系統采用位置控制模式,在基本滿足速度曲線的前提下,保證每個周期鋼絲繩的工作長度一定,繩筒每2個周期就可回到原點。
位置控制時,PLC向伺服控制器輸出脈沖,脈沖總數對應每個周期鋼絲繩工作長度,而脈沖頻率則對應繩筒的旋轉速度,按照正向起動加速恒速減速停止反向起動加速恒速減速停止的順序周期運轉。
2.2.1.2 維護驅動
當安裝鋼絲繩或檢修時,需要繩筒動作配合。在操作箱上設“模式選擇”開關,選“維護”模式時,可低速點動進行正反向運轉;選“試驗”模式則可進行正常試驗。
2.2.2 測速功能
考慮到繩筒、鋼絲繩和限速器輪三者間無打滑現象,可通過測量繩筒線速度替代限速器線速度。而繩筒的轉速在伺服系統由可準確測量,由PLC讀取轉速,并根據不同繩筒直徑換算成線速度即可。考慮到伺服控制器測速運算處理、信號輸出、PLC采樣和程序計算的誤差,最大測速誤差可控制在0.5%之內。
實時速度值在顯示屏上以數值和曲線的方式顯示。
2.2.3 計數功能
試驗中繩筒每往復運動一次,算2個周期。為了計數,在繩筒附近安裝1個接近開關,位置固定,在繩筒水平運動座中間安裝1個感應片。開關每觸發一次,PLC內部的周期累計值自動加1。累計值在顯示屏上顯示,最大計數值可達109。新試驗開始時可人為清“0”,但有密碼保護。
為做到斷電后累計值不丟失,選用有停電數據保存功能PLC,將需要停電保存的數據保存在非易失性RAM中,或者將其數據寫在SD卡中。
在顯示屏上可預置試驗周期數(密碼保護),最大值109,最當累計次數達到時,自動停止試驗。
試驗中每間隔50萬周期,系統自動停止運行,需人為起動可繼續。
2.2.4 運行記錄功能
正常試驗中,每隔5萬次需記錄對應的時間、系統狀態;每次起動、停止操作、自動停止或故障引起停止均要記錄對應的時間和狀態。為此,系統需有實時時鐘供記錄歸檔用。系統的PLC具備實時時鐘功能,即使斷電后在后備電池支持下,時鐘會正常運行。
人機界面從PLC中讀取時鐘、計數值、相關事件和系統狀態,在歸檔文件內對其進行記錄。記錄在單獨畫面內顯示,并可以文件格式用SD存儲卡(16GB)導出或打印輸出,記錄表格式大體如下表所示。
為防止存儲卡容量不足引起記錄丟失,建議每次新試驗前將上次試驗記錄導出,畫面屆時作出提示。
2.2.5 保護功能
2.2.5.1鋼絲繩聯鎖保護
試驗過程中,鋼絲繩應在繩筒上正常纏繞且處于張緊狀態,如果纏繞錯亂或斷繩,應及時停止試驗。正常狀態時,鋼絲繩的2個豎直段與臺體的水平相對位置不變,而發生故障時,繩必定離開固定位置,因此系統實時監視鋼絲繩1個豎直段的位置,一旦繩偏離位置,立即停機并報警。
在鋼絲繩的1個豎直段附近呈90°安裝2個槽形光電開關進行檢測,信號同時有效為正常。當安裝鋼絲繩時將其移走,以防受損;鋼絲繩就緒后,再移回來,并調整位置使信號正常。
2.2.5.2鋼絲繩伸長保護
試驗過程中,負載裝置應該處于懸掛狀態。如果鋼絲繩少量伸長,只改變負載裝置的傾角,只要不觸底,不影響試驗進行。如果伸長量過大,則負載裝置會觸底,試驗必須中止。
因此,在負載裝置側面安裝接近開關來檢測其位置,保證在鋼絲繩過量伸長時,自動停止試驗并報警。
2.2.5.3繩筒行走裝置聯鎖保護
選不同限速器試驗,必須選擇對應的繩筒和行走機構,而且要打開另1個行走機構的絲杠螺母,才能保證機構正常工作。為防止人為安裝失誤或運行中傳動帶損壞造成設備事故,在2個皮帶和2個絲杠螺母處設置光電開關,檢測其狀態并與限速器型號在程序中建立聯鎖保護關系。試驗啟動時檢查聯鎖狀態,錯誤時禁止運行;運行中皮帶狀態異常,立即停機并報警
2.2.5.4繩筒行走限位保護
試驗中繩筒往復行走,到端部時機械行程應有余量,繩筒上鋼絲繩也有余量。控制中雖有誤差消除措施,但位置累計誤差仍然難免,當繩筒走到機械極限時,會造成設備損壞。因此,在兩端設置繩筒行走限位開關,正常時其不會超越保護位,開關不動作。一旦開關動作,立即停機并報警。
2.2.5.5超速保護
試驗中每種限速器的速度應該控制在相應范圍內,系統設置各種限速器速度上限為110%額定值,正常試驗時不應超速。一旦發生超速,PLC觸發系統停機并報警。
2.2.5.6急停
操作箱面板上設“急停”按鈕,緊急情況下按下,伺服系統斷電停車。
2.2.6 人機界面規劃
HMI設主畫面、記錄畫面、參數畫面共3個。
主畫面:顯示試驗限速器型號、當前運行速度、速度曲線、預置周期數、當前累計周期數。
記錄畫面:顯示試驗的正常間隔、啟動操作、停止操作、故障停車的記錄列表,提供輸出操作。
參數畫面:密碼進入,可選試驗速度、設置總試驗周期數、對累計周期數清“0”。
四.結束語
本文研究設計的電梯限速器壽命試驗臺用于電梯限速器開發過程的壽命試驗,具有裝夾方便,操作簡單,方便的人機界面操作,準確而系統的數據采集能力及強大的數據庫儲存管理能力,有利于電梯限速器的開發及研制,更大大提高了電梯限速器設計效率,減少設計成本,縮短研發周期。
參考文獻
[1] GB 7588 2003電梯制造與安裝安全規范 [S].
[2] 成大先.機械設計手冊(第五板)[S].化學工業出版社.第三圈
[論文摘要]在我國現在的多高層建筑中,鋼筋混凝土結構應用最普遍,其中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是最常用的結構形式。依據GB 5002022002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和GB 5001122001 建筑結構抗震設計規范,對抗震等級的選取,振型組合數的合理選取,軸壓比限值等問題的計算容易被設計人員,進行初步探討,并取得較好的效果,可供設計人員參考。
一、概述
在我國現在的多高層建筑中,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是最常用的結構形式。因為其具有足夠的強度,良好的延性和較強的整體性,目前廣泛用于地震設防地區。
在多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設計過程中,筆者通過切身體會,總結歸納了一些不符合規范要求的問題。較常見的有在結構施工圖中將場地類別寫成了場地土類別,結構設計使用年限與建筑施工圖不一致,抗震措施和抗震構造措施不明確,柱縱筋在基礎內錨固長度不足,周期該折減而未折減等,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二、框架結構的耗能機理
框架結構主要是以壓彎構件——豎向框架柱和以彎剪構件——水平框架梁組成的。實際工程計算的例子表明,框架結構的延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框架梁和框架柱構件本身的延性和屈服彎矩。
在地震作用下,框架結構每經過一個循環,加載時先是結構吸收或儲存能量,卸載時釋放能量,但兩者不相等。兩者之差為結構或構件在一個循環中的“耗失能量”(耗能) ,也即一個滯回環內所含的面積。結構吸收的地震能量可以由力——位移曲線所包圍的面積來表示。
三、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設計中的兩個注意問題
(一)抗震等級的選取
對于乙類建筑,建筑抗震設計規范3.1.322規定:地震作用應符合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但是抗震措施(主要體現為抗震等級)在一般情況下,當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8度時,應符合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實際設計中經常發生抗震等級選錯的情況,如:位于8度區的某乙類建筑,應按9度由建筑抗震設計規范表6.1.2確定,為一級抗震等級。
(二)振型組合數的合理選取
應按以下規則選取:對于較高層建筑,當不考慮扭轉耦聯時,振型數應不小于3;當振型數多于3時,宜取為3的倍數(由于程序按3個振型一頁輸出),但不能多于層數。當房屋層數不大于2時,振型數可取層數。對于不規則建筑,當考慮扭轉耦聯時,振型數應不小于9,但不能超過結構層的3倍,只有定義彈性樓板且按總剛分析法分析時,才可以取更多的振型。建筑抗震設計規范在條文說明中明確指出:振型數可以取振型參與質量達到總質量90%所需的振型數。
目前satwe等程序已有這種功能,這是一個重要指標。如:對于某一建筑,選取的振型數為15,但振型參與質量系數只有50%,說明振型數取得不夠,可能由于此建筑過于復雜或由于某些桿件不連續導致局部震動引起的,應仔細復核。
四、獨立基礎拉梁的問題
當基礎埋置較深,為了減小底層柱計算高度及底層側向位移,可在±0. 000附近設置基礎拉梁,但不宜按構造設置,宜按照框架要求設計,應注意此時需將板厚取為0,定義彈性結點,按總剛分析法分析計算,且基礎應設成短柱基礎。
五、構造方面的若干問題
(一)框架梁的通常面積配筋率ρsv不滿足規范要求
GB 500102200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11.3.9明確規定了最小面積配筋率,容易被忽視。如:二級框架,500mm×800mm,C40,非加密區箍筋
(二)當框架梁端縱向受拉筋配筋率大于2%時,箍筋直徑沒有增大2mm
設計中經常碰到梁端縱向受拉筋配筋率大于2%的情況,往往不注意GB 500102200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11.3.623的規定,導致箍筋直徑偏小。如:某二級框架梁截面尺寸為250mm×400mm,梁端負筋為4Φ25,混凝土為C30,箍筋為2%,故箍筋直徑應至少為10mm,原配箍筋直徑偏小。
(三)框架梁加密區箍筋肢距不滿足規范要求
如:寬300mm框架梁,箍筋為
(四)框架柱縱筋間距和凈距不滿足規范要求
按GB 500102200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10.3.123和11.4.13的規定,框架柱縱筋的凈距不宜小于50mm,且當柱截面尺寸大于400mm時縱筋的間距不宜大于200mm。邊柱有可能會遇到這種情況,特別是當邊跨較長,柱的計算長度較長,沿邊跨方向框架的抗側剛度較弱時。這時框架柱邊跨方向計算配筋較大,另一方向配筋較小,如某框架柱高7.0m,截面尺寸為500mm×700mm,短邊配8Φ25,長邊配4Φ25,兩方向均不滿足規范要求。
(五)地下室頂板厚度不夠
按建筑抗震設計規范6.1.4的規定,當作為上部嵌固部位時,應避免開大洞口,采用現澆結構,且板厚不宜小于180mm,實際設計中在此種情況下經常會忽視此條規定,導致板厚偏小。
(六)短柱位置未明確
樓梯平臺梁或者雨篷梁支撐在框架柱上,容易形成短柱,應按要求全長加密箍筋。框架外圍填充墻開窗,由于窗臺處砌體對框架柱作用,容易形成短柱,也應全長加密。若不加密,可將砌體墻與框架柱設成柔性連接(如:墻柱之間留有縫隙,填充一些松散材料,但應有鋼筋與柱拉結),或從邊框梁處出挑挑耳,上砌砌體填充墻,消除對框架柱的作用。
六、關于框架結構電梯井的問題
由于在地震作用下高層框架結構的位移較難控制,而多層框架結構的位移控制要比其容易許多,故對于多層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電梯井,完全可以采用框架加填充墻形式,只是這時應加密填充墻構造柱,且應注意加強電梯井周圍的框架梁柱的配筋,因其剛度影響在計算中無法反映出來。若要將電梯井做成鋼筋混凝土形式,由于井筒會吸收較大地震力,相應減少框架部分吸收的地震力,則框架部分偏于不安全,且井筒基礎設計也較為困難,故應對整個結構按有無鋼筋混凝土井筒分別計算,取最不利結果配筋,且對井筒墻壁采取做薄墻厚、構造配筋、開豎縫、開計算洞等辦法來弱化電梯井剛度。這樣的墻體布置,在地震作用下不至于由于電梯井筒的破壞,而導致結構整體喪失穩定性。
參考文獻
[1]GB 500102200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S].
[2]GB 5001122001,建筑抗震設計規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