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15 01:52:2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英語下冊英語知識點,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argue v.爭論;爭吵 argue with sb.與某人吵架
I argued with my best friend.我和我的好朋友吵架了。
2.① either adv.(用于否定句)也
He doesn’t have any money, and I don’t, either.他沒有錢,我也沒有。
I can’t play chess. She can’t, either.我不會下國際象棋,她也不會。
② too 也(用于肯定或疑問句)
I’m a teacher.He is a teacher, too.我是老師,他也是老師。
3.ask (sb.)for sth.向某人尋求某物;要……
Don't ask for food every day.Go and find some work. 別天天要飯,找點兒工作做。
I don’t think you should ask your parents for some money.我想你不應向父母要錢。
4.the same as... 與……相同 (注意前后兩個比較對象的屬性保持一致)
The clothes are the same as my friends'.這些衣服與我朋友的一樣。
Tom is the same age as Anna.= Tom is as old as Anna. 湯姆和安娜一樣大。
Her backpack is the same as mine. 她的背包與我的一樣。
5.except 除……以外;(不包括……在內)
My class has been invited except me.除我以外,我的同學都被邀請了。
All the students went to the park except him.除了他之外,全體同學都去過公園了。
They all traveled America except her. 除了她以外,所有的學生都去美國旅行過。
注意區別:besides 除……以外,還有...(包括在內)
We all went there besides him.除他去以外,我們也都去了。
(= He went there.We went there, too.) 他也去了,我們也去了!/大家都去了!
There are five more visitors besides me.除了我之外還有5名訪客 (加上我是6個)
6.wrong adj.錯誤的;有毛病的;不合適的
─ What's wrong with you? 你怎么了?(你哪里不舒服?)
─ I've got a headache.我頭痛。
What’s wrong with your watch? It doesn't work.你的手表怎么了?它不走了。
注意: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What’s wrong with you ?=What’s the trouble with you? 你怎么了?/你出什么事了?
7.get on(well) with sb.與某人相處(融洽)
get on ( well ) with sth 某事進展地好
The students will get on well with the teacher.學生會和老師相處得非常好。
How are you going on with your new friends? 你和你的新朋友相片如何 ?
These days ,Mr Green gets on well with his new job.
這些天,格林先生的工作進展很順利
8.have a fight with sb.= fight with sb.與某人打架
I don‘t want to have a fight with my cousin. 我不想和我的堂兄打架。
They never fight with each other.They are really good friends.
他們從不打架,他們的確是好朋友。二、主要句型(Key Sentences Structures)
What should I do? You could write him a letter.
What should he do? Maybe he should say sorry to him
What should they do? They shouldn't argue.
三、詞語辨析
1. borrow sth. from sb. 從某人處借進某物 (借回來)
lend sth. to sb. = lend sb. sth 把某物借給某人 (借出去)
注: borrow sth. from sb. 是指該句的主語從別人處(往里)借進某物
例:He borrowed the dictionary from Lucy yesterday. 他昨天從露西處借了那本字典.
lend sth. to sb. = lend sb. sth.
是指該句的主語把某物(往外)借給別人用
例如:Could you lend me your car?
=Could you lend your car to me?
請你借給我你的車用一下好嗎?
2. ①get sb. to do… 使……做(以人為對象時,有“說服……使做……”的含義)
He could get a tutor to come to his home. 他可以請一位家庭教師來他家。
You’ll never get her to agree. 你決不可能使她同意。
②ask sb. to do… 邀請(人)做……
We asked her to come to our party.我們請她來參加聚會
③ tell sb. to do…讓某人做某事 例如:
The teacher told him to finish the work that day. 老師那天讓他完成那項工作。
3、be in style 時髦的,流行的
be out of style 過時的,不時髦的
例: Look! Her new dress is in style.她的新裙子很時髦。
Those clothes are out of style. 那些衣服過時了。四、課文解釋
1、I don’t want to surprise him. 我不想讓他感到意外。
此處surprise是及物動詞 surprise sb. 使某人感到吃驚
eg. My friend always surprises me.
2、talk about it on the phone 用電話就此事進行交流
On the phone 在電話里 。不能使用 in the phone、
eg. They talk about a lot on the phone yesterday.
他們昨天在電話里談了很多
3、call sb. (up) =give sb. a call 給某人打電話
4、write sb. a letter = write a letter to sb. 給某人寫信
5、give him a ticket to a ball game.給他一張觀看球賽的入場券 (注意to 譯為:...的)
eg. They got two tickets to tonight’s show. 他們搞了兩張今晚表演的入場券。
6、She has the same haircut as I do. 她和我有相同的發型。
eg. Tim has the same clothes as his brother does.提姆和他的弟弟有相同的衣服。
7、find out (經過某人的研究、努力)發現,查出,找出
You should find out the answer for yourself.你應該自己去找答案。
8、Everyone else in my class was invited except me.
除了我以外,我們班其他別的人都接到了邀請(信)
此句中else一詞不能單獨使用,它必須跟在不定代詞像“someone, anyone nobody”等詞的后面,或跟在特殊疑問詞像“what, where”等詞的后面使用意思是“別的”
eg. What else 別的什么, Who else 其他誰 someone else 其他人
9、I can’t think what I did wrong. 我真想不出我做錯了什么。
此句中 what I did wrong是賓語從句,應用陳述語序 (即 :主語+動詞)
10、I’m very upset and don’t know what to do.我很沮喪,不知該干什么。
此句中 what to do是不定式作know的賓語,可用賓語從句來代替。可以說成“I don’t know what I should do.”
請背熟以下兩個常見結構: I don’t know what to do .我不知道該做什么。
I don’t know how to do it. 我不知道該怎么去做它。
11、There are a lot of things you could do. 有許多你能做的事。
此句中 you could do是定語從句,修飾前面的名詞“things”
12、You left your homework at home.你把你的作業落在家里了。
leave sth. +介詞短語,是“把……忘在,落在(某處)的意思。
eg. He left his umbrella on the bus.他把傘忘在公交車上。
注:千萬不能根據漢語的說法寫為:forget sth ,只能用leave sth.’表示“落下”
13、You should try to be funny. 你應該試著幽默一些。
Try to do…努力做,試著做,盡量做
而try not to do 是盡量不做……
eg. Please try not to be late again. 請盡量不要再遲到。
14、Their school days are busy enough. 他們的學校生活是夠忙的。
enough必須放在形容詞/副詞的后面,表示“足夠……的” (后置)
eg. He is tall enough to reach that apple. 他足夠高的可以夠著那個蘋果。
15、be under too much pressure. 在太多的壓力下
16、see other children doing a lot of things 看別的孩子在做許多事
see sb. doing 看見某人正在干某事 (強調動作正在進行)
See sb do sth 看見某人做過某事 (強調動作已結束)
eg. We saw them playing basketball at that time.那時我們看見他們在打籃球
17、find it hard to do sth. 發現做……(事)很難
1 .be from = come from 來自于----
2. live in 居住在---
3. on weekends 在周末
4 .write to sb = write a letter to sb 給某人寫信;寫信給某人
5 .in the world 在世界上
6.in China 在中國
7.pen pal 筆友
8. 14 years old 14歲
9.favorite subject 最喜歡的科目
10.the United States 美國 the United Kingdom 英國 New York 紐
11.speak English 講英語 like and dislike 愛憎
12.go to the movies 去看電影 play sports 做運動
二.重點句式:
1 Where’s your pen pal from? = Where does your pen pal from/
2 Where does he live? 3 What language(s) does he speak? 4 I want a pen pal in China.
5 I can speak English and a little French. 6 Please write and tell me about yourself.
7 Can you write to me soon? 8 I like going to the movies with my friends and playing sports.
三.本單元的國家,人民、語言對應。
1 Canada---- Canadian---- English / French 2 France------ French------French
【關鍵詞】初中英語 聽力 微技能 研究
聽力教學是英語教學中一個重要的模塊,也是學生感到頭疼的內容。很多學生可能只是英語筆試能力較強,在接觸聽力部分時就會感到苦惱。傳統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是讓學生反復聽錄音機里面的英文段落,要是學生聽不懂,教師就會接著再播放一遍聽力內容,事實上這種反復播放的教學方式不僅浪費了寶貴的教學時間,同時還可能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該從初中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新課改的相關要求在聽力教學中注重學生微技能的培養,幫助學生從實質上提高英語聽力水平。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對初中英語聽力微技能進行分析和探討,希望能夠給初中英語聽力教學起到一定的幫助。
一、注重聽前預測技能訓練,提高學生的預測技能
聽前預測技能指的就是,在進行聽力訓練前,先通讀一遍題目要求和聽力的題目設置,然后根據這些題目預測聽力的大致方向,從而提高聽力的準確度。傳統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能會讓學生在聽力之前先讀一遍題目要求,但是卻沒有給學生灌輸“聽前預測”的意識。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新課改的相關要求,在進行聽力教學時注重聽前預測技能鍛煉,幫助學生提高聽力預測技能,從最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
比如在進行牛津版八年級英語(下冊)Unit 1 Past and present這部分的知識點的學習的時候,教師應該在聽力課堂教學中注重聽前預測技能訓練。該單元的聽力部分涉及到“星光鎮的變化”。教師可以這樣進行設計:“In this unit, we will learn the past and present of a small town. Before we start the listening practice, we shall predicate what the town was like in the past and what it is like at present.”教師引導學生對將要聽的內容進行預測,可以使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對聽力內容進行把握,幫助他們更好地進行聽力理解。
二、注重聽力細節把握,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
初中階段的英語聽力問題設置,通常是根據時間、地點、人物、原因以及事件來進行設計的。所謂的細節部分也不外乎這幾個方面。傳統的初中英語聽力教學中,教師很少注意培養學生的細節把握能力,使得學生在聽力中不知道重點所在,盲目對播放內容加以理解,容易造成誤解的現象發生。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該在進行聽力教學時注重把握聽力細節,讓學生更有針對性地進行聽力理解。
比如在進行牛津版八年級英語(下冊)Unit 2 Traveling這部分的知識點的學習的時候,教師應該在聽力課堂教學中注重聽力細節把握。由于這部分的聽力內容和旅游相關,教師應該讓學生注意旅游地點、時間、人物、事件以及旅游原因等細節。教師應該這樣說:“In this unit, we will learn something about traveling. When you listen to the radio, you have to notice five factors, including who the guy is traveling with, how he travels, when you travels, what he sees.”教師指出聽力中的幾個細節部分,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把握這些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
三、注重聽力筆記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聽力準確度
很多情況下,學生會碰到那些播放時間較長的聽力材料,要是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沒有對聽力內容做筆記,就不能準確把握聽力內容,從而影響到他們的聽力準確度。傳統的初中英語聽力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太注重培養學生的筆記能力,使得學生容易出現漏聽等問題。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該在進行聽力教學時注重聽力筆記能力的培養,教學生使用各種簡便符號,提高聽力的準確性。
比如在進行牛津版八年級英語(下冊)Unit 3 Online travel這部分的知識點的學習的時候,教師應該在聽力課堂教學中注重聽力筆記能力的培養。由于這部分聽力內容和Online travel相關,教師可以進行這樣的設計:“In this part, we will listen some contents about number. And when we listen, we should keep note by using some simple symbols.”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做筆記時,用“,”隔開千位數,然后用簡單的t代替thousand,用m代替million。通過這種筆記方式,可以使學生大大提高聽力的效率。
【參考文獻】
[1] 楊芙蓉. 中學英語聽力教學的制約因素及教學策略研究[J]. 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7(02).
【關鍵詞】仁愛版初中英語教科書 插圖 分析與應用
0.引言
教科書中的插圖,能夠幫助學生直觀的了解圖片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科書中的插圖想要良好的發揮出作用,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與教師的感受。一本圖文并茂、插圖與文字良好結合的教科書不僅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有利于教師開展教學,符合我國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1.仁愛版初中英語教科書插圖的分析
筆者通過對仁愛版初中英語教科書的插圖進行統計與分析發現,七年級上冊插圖總數488幅,96頁。七年級下冊495幅,96頁。八年級上冊564幅,96頁。八年級下冊563幅,96頁。九年級上冊406幅,96頁,九年級下冊213幅,48頁。
從以上的數據分析可以發現仁愛版初中英語教科書其中的插圖十分豐富。通過對學生認識規律的考慮與學生理解能力、思維水平的提升,插圖數量隨著年級的增加而減少。特別是到了9年級學生進入到復習階段,插圖數量的減少符合該階段學習的要求。
從插圖的表現形式進行分析發現,七年級上冊照片17幅,卡通漫畫類392幅,卡通簡筆27幅,圖表52幅。七年級下冊照片15幅,卡通漫畫類399幅,卡通簡筆24幅,圖表57幅。八年級上冊照片18幅,卡通漫畫類472幅,卡通簡筆15幅,圖表59幅。八年級下冊照片20幅,卡通漫畫類469幅,卡通簡筆11幅,圖表63幅。九年級上冊照片78幅,卡通漫畫類267幅,卡通簡筆9幅,圖表52幅。九年級上冊照片58幅,卡通漫畫類129幅,卡通簡筆2幅,圖表24幅。從上組數據可以發現照片數量與年級成正比關系,而圖表與卡通類則隨著年級的出現先增后減的趨勢。不同的圖片形式對學生有不同的教學意義,特別是照片由于復合學生直觀理念的增長因素照片比例出現增長。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應用中仍然存在問題。
2.仁愛版初中英語教科書插圖應用存在的問題
(1)學生對教科書中的圖片存在比較濃厚的興趣,但是其對圖片的認知僅僅是停留在表面,無法做到對圖片與教學內容的聯合思考,無法理解插圖對教學的幫助點在哪里。
(2)學生由于受到自身知識的限制只能了解插圖的大致意思,無法深入理解其信息,無法理解插圖在這里插入的本質。
(3)學生對插圖的理解不夠深,就會影響到對教學內容的理解[1]。教師對插圖的理解即使通過講解也不能代替學生自身對圖片的理解,長期在這種思想惰性的影響下學生不愿意對插圖進行深入思考,影響了插圖在教科書中的應用。
3.仁愛版初中英語教科書插圖應用研究
3.1以圖引出教學意義
探究插圖的作用,其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從這一點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插圖的特點進行教學。
例如,以仁愛版七年級下冊第6單元的《Our Local Area》為例,教師利用插圖進行教學。師:同學們現在請你們根據課文中的這幅插圖進行思考,這個扎著兩個小辮子的同學是在什么環境下做著什么?整幅圖傳遞出來什么信息呢?生:這個同學拿著書本在學習,從人物的表情上可以發現這個同學學習的十分快樂,在這位同學的身后是一個書柜,書柜里全是書。師:這個同學回答的特別好,說明這位同學有認真思考。同學們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這個同學拿著書本的表情是微笑、愉快的?現在讓我們進入今天的學習。教師利用學生初步建立的的情感體檢的基礎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跟隨教師的教學步驟進入到學習中。
3.2以圖詮釋做人道理
英語教科書中很大一部分的插圖表達出培養學生健全人格、提高德育教育效率的目的[3]。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聯合插圖將做人的道理穿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教會其做人的道理。
例如,某教師在進行仁愛版八年級上冊2單元的教學時,首先讓同學們熟悉這段內容,讓學生利用英語朗讀一遍之后,又利用中文翻譯一遍。這時教師拋出一個問題,師:我們設身處地的思考一下這樣一個問題,當我們班級中有同學也住院了,你們會怎么做呢?另外觀察第二幅插圖,病床上的同學是一種什么表情?這個表情說明了什么?生:如果我們班級中也有同學住院了我們肯定會去醫院看望他。生:插圖2中可以看出躺在床上的同學因為其他同學來醫院看望他忘記了病痛,顯得十分高興。在同學回答完問題后,教師補充了插圖中隱含的知識后又補充了在日常生活中看望病人應該多安慰人。
3.3以圖陶冶學生情操
插圖不僅僅要傳播出一定的教學意義,更多的是培養學生正確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4]。教師可以利用教科書中的插圖在引導學生挖掘其內涵的同時陶冶學生情操,有效提高學生對美的欣賞能力。
例如,某教師在進行《Who is your favourite character in literature》的教學時,并沒有先進行教學內容的教學,而是以插圖作為切入點,首先對這幾幅插圖的一些知識點闡述出來,讓學生有一個大致了解,從而激發學生對藝術作品的欣賞,通過這種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之后教師再轉回到教學課文的學習,學生在之前分為的感染下積極、專注的參與到教師的教學中,不僅提高了教學質量,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對藝術的鑒賞能力,有效套也了學生情操。
4.結語
總而言之,插圖在英語教科書中具有重要意義,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課堂專注力,另外從教師的角度而言能夠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只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利用插圖聯合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采用較為靈活的方式,結合插圖的特點進行教學,充分保證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定,李臣之.教科書插圖二次開發制約因素與實施途徑――以新課改人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為例[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2,11(01):132.
[2]錢福兵.談談如何有效使用初中英語教材中的插圖[J].中學英語園地(教學指導), 2012,13(09):209.
關鍵詞:故事內容;快樂教學;定位自我
在新課程教學理念下,中學英語教學必須加強對教學方法的研究,研究怎樣用最少的時間讓學生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如果從心理學的觀點分析,就會發現學生只會對他們感興趣的東西積極地開動腦筋,認真地思考,并努力以最簡潔、最有效的方法去獲得必要的知識,所以實施快樂英語教學法至關重要。為實現快樂教學法,我從以下幾方面嘗試改進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基本實現了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一、合理利用教材,貼近學生生活
嘗試把任務型教學法與互動型教學法靈活地運用于英語課堂,教學內容的真實性、多樣性和鏈接性,都使快樂型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變為可能。因此,中學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在設定目標上、教學過程中和課后評價等方面突出展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尊重每位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優生和學困生都能在教師的引導下樂觀、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如,在設定七年級下冊“How do you get to school?”這一單元的能力目標上,我改變過去較重的學習任務,即陳列知識點的形式,安排學生嘗試以郵件的形式寫有關交通方式的文章,寫好后再以郵件的形式發給教師和同學,這樣的目標設計能在訓練學生寫作的同時,節省很多課堂教學時間,非常值得提倡。
二、細分知識點,引導各層次學生參與課堂活動
為順利實現快樂教學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細分知識內容,鼓勵各層次學生運用觀察、發現、歸納等方法,跟著教師的指引,分步驟學習目標語言知識。如,在教學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部分的閱讀訓練時,先以整體教學的方法入手,再以分層教學模式教學閱讀部分的內容。引導不同能力的學生用不同的速度閱讀文章,也可指導學生進行不同段落的分層次學習。同時針對學生不同層次的差異性,分別設置提升學生閱讀思維和閱讀理解能力的練習,讓每個學生依據自己的能力掌握更多的知識。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降低了學生的理解難度,還適合各個層次學生的發展,而且讓每個學生都感覺英語課簡單而有趣,都有機會在課堂上展示自我。
三、多樣教具增加趣味,輔助教學
要實現快樂教學,英語教師應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道具輔助教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板書、音樂、情景再現、圖畫渲染、插圖、簡筆畫和影像等方式拓展學生的想象,呈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景。多樣的教具能有效地輔助教學,變課堂上較難理解的知識點為生動形象的圖片或實物,易于學生理解掌握,為拓寬學生的思路,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實施快樂教學提供了可能。
四、多種感官參與互動,展現真實自我
為實現快樂教學,教師應讓學生有機會多感官參與互動,為大家提供一個盡情表現自我的英文舞臺。讓我們的眼睛、耳朵和嘴巴,手和心都參與進來,讓學生在身心愉悅的環境和氛圍中練習和鞏固知識。同時,教師應巧設問題,引導學生的語言活動緊跟教師的思路前行,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真正成為課堂這一舞臺的主角,
從而全面、高效地實現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目的。
五、巧引故事內容,從精神上感染學生
故事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適當地運用故事能夠從潛意識方面影響學生,有助于教師更高效地實現教學目標。所以,教師在選擇故事教學時,要綜合考慮故事內容對學生的感染力,借助故事內容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從而加強學生的情感認知和交流。課堂伊始,如何讓學生盡快地融入課堂是教師開始新課的首要目的。為達到這樣的目的,我在教授七年級下冊Unit 2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這節課時,先給學生講了天才卡爾?威特的故事。卡爾?威特的成功有著各種原因,而他父親從小對他的嚴格教育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他的父親每天嚴格地規定卡爾?威特的學習時間和游玩時間,使他養成了專注的品質。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大家一個道理:學會合理利用時間和正確分配時間,對一個人以后成就的取得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通過類似這樣的小故事引入新課,能夠巧妙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愉快的心情進入新課的學習。
六、改變方向,重新定位自我
傳統、被動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嚴重抑制了學生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的能力,所以,教師要改變教學方向,重新定位自己,要以一種全新的方式面對學生,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去主動獲取知識。通過創設一種輕松、愉快的教學形態,把學生從過去沉悶無趣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中解脫出來,讓他們愿意跟著教師的步伐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愿意像教師一樣用一種全新的面貌去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
總之,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嘗試實施快樂教學法,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快樂教學法應遵循教學規律,為學生提供一個歡快愉悅的教學環境,減輕了學生以往課堂學習的壓力和負擔,從而達到寓教于樂、寓學于樂、其樂無窮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劉舒生.教學法大全[M].經濟時報出版社,1991.
合作完成,構思支架性學案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在課堂教學的設計中,要設計教學思路,從構思支架性學案入手,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一個學習內容的支架,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教師要重視基礎,還要啟發學生的思維,通過學案為學生提供一種思路指導。
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 Unit 2 After school ,在設計學案時,首先教師把學習目標,需要完成的任務清晰明朗地擺在學生眼前,讓學生知道這一節課學習什么,應該學會什么。如知識目標:掌握單詞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Saturday: today, come, go and, a football match;句型:I have, He has, They have, I/They/You don’t have, He/She/It doesn’t have。導入中,教師運用常識幫助學生認識單詞,學生都知道上學是從周一到周五,學生自然而然地會按照順序排列下來,We go to school on Monday,… and Friday.同時要求學生掌握動詞的第三人稱單數形式:如puts, makes, dances, goes, has, carries, sits。結合單詞幫助學生理解第三人稱單數形式的構成規則。在導學案中體現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學生就能夠帶著任務和目的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聽課中的效率就會更高。
建立知識性框架,合作展示成果
導學案中體現的是一種學習內容的框架,對于新知識的學習需要通過小組合作來實現,對于合作是否順利,合作是否成功,分工是不是合理,完全體現在對探究成果的展示中。對于不足的地方,通過各組之間的合作補充,使知識框架更加堅固,理論更加透明,理解更加透徹。
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 Unit 6 My e-friend Grammar time教學中,教師通過課下完成導學案的探究活動,讓學生合作展示一般現在時的行為動詞的肯定和否定的陳述句、一般疑問句、特殊疑問句的構成。陳述句:主語+謂語,謂語用動詞原形,但是如果主語是第三人稱單數時,謂語動詞用第三人稱單數。如,He likes English. We like Chinese. 一般疑問句:助動詞Do/Does + 主語+ 動詞原形+ 其他? 肯定回答:Yes,主語+do/does. 否定回答:No, 主語+don’t/doesn’t. 如,Does he like reading? Yes, he does. /No,he doesn’t. Do you like swimming? Yes, I do/No, I don’t.特殊疑問句:特殊疑問詞+do/does +主語+ 動詞原形+其他?如What subject do you/does he like? 在課下的合作中,學生能夠把這幾個知識點弄清楚,基礎好的同學還能夠舉例子,舉一反三。在展示過程中,學生能夠獲得一種成就感,同時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給學生一個知識性框架,引導學生M行積極主動的探究,在探究中培養合作精神,同時在合作展示中驗證探究結果,加強組和組之間的合作和師生合作,強化對知識框架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精選限時性習題,合作鞏固所學
教師設計導學案,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知識結構框架,通過展示完善這一理論,學生頭腦中形成了完整的一套知識體系。這時學生的知識只是處于一種領悟階段,還需要經過充分的練習后,才能夠把知識熟練掌握,達到能夠靈活運用的程度。
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 Unit 6 An interesting country 語法一般將來時教學中,學生在老師建立的支架下,完成合作探究,弄清楚一般將來時的含義、構成、肯定句、否定句和一般疑問句的構成后,進行課堂限時訓練。如一是運用所給動詞的適當形式填空:①It _____ (rain)tomorrow.② He will not ______(have) a dancing lesson.③Will they _____(go) home? 二是句型轉換①I will come with my uncle tomorrow.(改為否定句) ②My parents will visit my grandparents this weekend. (對劃線部分提問) ③Helen will play the piano in the party.(改為一般疑問句) 等。對于課堂的限時訓練習題,要求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合作對答案,對于有出入的題目要求合作出結果,最后展示結果,對于難解決的問題師生合作,把題目逐個解決,完成鞏固。
課堂限時訓練的習題一定要精選,緊扣學習重點,以多種形式練習同一個知識點,讓學生掌握知識點的考點變形,趁熱打鐵,以獨立和合作的形式完成理解,從掌握到靈活運用。
【關鍵詞】人文性;文化;策略;品格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性質。就人文性而言,英語課程標準承擔著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任務,即學生通過英語課程開闊視野,豐富生活經歷,形成跨文化意識,增強愛國主義精神,發展創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課程有利于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筆者教學使用的是譯林版小學英語,在品讀了所有新版教材之后驚喜地發現,新版教材的內容設置體現了英語課程標準的雙重性質,包含著豐富的人文資源,既有對中國文化的介紹,又明顯地增加了對西方文化的滲透,突顯了課程的人文性質,令人眼前一亮。
1.對國外文學作品的引入
一直以來,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途徑就是日復一日地對單一的教材進行重復加工以及做練習題,課外文學作品閱讀幾乎是一個空白地帶。新教材圖文并茂地引入了多部外國文學作品,讓人耳目一新。如:五年級上冊的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五年級下冊的Cinderella,六年級上冊的The king’s new clothes,六年級下冊的The lion and the mouse等。
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對童話故事的喜愛。通過閱讀,他們被帶入了一個奇特的世界,接觸到原汁原味的英語,體驗外國文化特色。筆者還讓他們課后上網搜索、閱讀其他外國著名童話故事。由此增進學生對不同文化背景、民族、國家、地區的了解和理解,使學生在認同中國文化的基礎上,形成對異域文化的客觀認識。
2.對中外傳統節日的介紹
節日是每個國家文化的一種體現形式,不同的節日傳遞著不同的歷史、風俗、價值觀等。學習中國的傳統節日有益于學生加深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熱愛。五年級下冊Unit 7 Chinese festivals介紹了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和重陽節,學生回顧自己經歷,結合課文內容,重溫了這些傳統的節日,了解每個節日的起源、節日的活動和節日的意義。
隨著時代的進步,西方的重要節日也開始在中國流行起來,如萬圣節、圣誕節……五年級上冊的Unit 8 At Christmas,學生對其充滿了學習的欲望。圣誕老人、圣誕樹、禮物、火雞和圣誕大餐對學生而言有著難以抵擋的誘惑。在圣誕節那天,筆者帶著班級學生一起過圣誕節,他們帶著圣誕帽,唱著圣誕歌,互贈圣誕禮物,整個班級洋溢著濃濃的節日氛圍。
通過對中西方不同節日的學習,學生能夠了解中外不同的節日風俗與價值觀念,體會兩者的文化差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與此同時,學會包容和尊重不同的民族文化,形成跨文化意識,為發展跨文化交際能力打下基礎。
3.對跨文化意識的培養
戈向紅(2012)指出,文化是指所學語言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行為規范、文學藝術、價值觀念等。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接觸和了解外國文化有益于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接受屬于全人類先進文化的熏陶,有益于培養國際意識。教材從五年級開始,有些單元用culture time版塊替換了三四年級的song time版塊,culture time版塊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介紹中外文化的差別或者介紹外國某一方面的文化知識。以五年級上冊文化板塊的知識點為例:第一單元介紹中西方傳統飲食的區別,第二單元介紹英國和美國一樓的區別,第三單元介紹中國和一些英語國家的標志性動物,第五單元介紹英國和美國對于警察和消防員的不同稱呼,第六單元介紹中英文地址的不同寫法,第七單元介紹中國、美國和英國流行的運動。
Culture time的學習,幫助學生了解中外文化的異同,逐步增強學生對不同文化的理解能力,提高學生對文化的敏感性,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為開展跨文化交際做準備。
4.對英語學習策略的指導
《標準》總目標中明確指出:“有效的學習策略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發展自主學習能力。”發展有效的學習策略是提高學綜合人文素養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譯林版小學英語每冊教材的后面有兩頁“learning tips”,根據每個單元的學習內容,給學生提出學習建議,或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或教導學生使用某些學習工具,或引導學生使用某種學習方法,或補充一些英語國家的文化知識。如對于五年級上冊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的建議是“Read more English stories.多讀英語故事,有利于增長知識,積累詞匯,提高興趣,培養語感。你可以嘗試多讀一些英語故事。”
發展學習策略對于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意義重大。它能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解決問題,養成獨立的人格特征;它有助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它有利于學生做出清晰的自我認知,正確評價自我。
5.對學生品格、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引導
譯林版小學英語在教學內容上,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品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六年級教材為例,六年級上冊Unit 5 Signs幫助學會認識各種標志;Unit 6 Keep our city clean揭示城市存在的問題,追根溯源,使學生形成環保意識;Unit 7 Protect the Earth從節水、節約能源、保護樹木、少用塑料四方面來引導學生保護地球六年級下冊Unit 2 Good habits以劉濤的好習慣為例,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Unit 3 A healthy diet對比邁克和楊玲的飲食,讓學生得出結論何為健康飲食;Unit 5 A party告訴學生分工合作的重要性;Unit 8 Our dreams引導學生暢談夢想,為了夢想的實現而不斷努力。這些內容都和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學生在課堂上學習課文,和同伴探討思考,在生活中體驗感悟,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譯林版小學英語包含了更豐富的人文內涵,加強了對課程人文性的挖掘和提煉,彰顯了課程的人文性質。作為教師,我們要做一個有心人,對教材仔細研讀,把握教材的人文內涵,將人文目標滲透于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踐行課程的人文性質,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小學五年級英語作文集錦 1 小學五年級英語作文:A Field Trip 2 小學五年級英語作文:In the park 3 小學五年級英語作文:My family 4 小學五年級英語作文:My Birthday Party 5 小學五年級英語作文:My Seasons 6 小學五年級英語作文:My weekend 7 小學五年級英語作文:My Village 8 小學五年級英語作文:In The Kitchen 9 小學五年級英語作文:I can help do housework 10 小學五年級英語作文:My Favourite Food 11 小學五年級英語作文:My Days of the week 12 小學五年級英語作文:My English Teacher 13 小學五年級英語作文:自我介紹 14 小學五年級英語作文:我的一天 15 小學五年級英語作文:我的寒假 16 小學五年級英語作文:我愛我的狗 17 小學五年級英語作文:我最喜歡的動物 18 小學五年級英語作文:我的學習(My School) 19 小學五年級英語作文:關于我(About me) 20 小學五年級英語作文:豐富多彩的周末 持續更新,敬請關注 更多資料請關注——YJBYS小學頻道
專題推薦>>
英語語法句型句式詳解
相關推薦>>
小學五年級英語試卷大全
小學五年級英語日記匯總
小學五年級英語手抄報匯總
小學五年級英語小故事匯總
小學五年級英語知識點匯總
小學五年級英語閱讀材料集錦
小學五年級英語閱讀理解及答案匯總
小學五年級英語閱讀理解集錦(附答案)
小學五年級下冊英語重點單詞及句型匯總
熱點推薦>>
小學英語單詞表匯總
小學英語常用短語匯總
小學英語閱讀100篇匯總
一、活動導學,創設語境,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中語境的創設是激活學生情感和興趣的“突破口”,貼近生活的語境不僅讓課堂教學更生動、更真實,促進學生對新知的理解,同時又有效地激發學生交流信息的愿望和興趣,將學生的認知活動和情感興趣有機融合,開啟學生智力的大門。
例如在譯林新版《小學英語》(三年級起點)五年級下冊Unit1《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的教學中,授課教師在課伊始通過吟唱歌曲“I like…”和說唱韻律詩at the zoo,朗朗上口的說唱活動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英語學習氛圍,讓學生的注意力迅速轉移到英語課堂中來;接著授課教師通過出示故事封面,引導學生預測故事題目,開展Brain storming和聽故事看繪本的活動,激活學生對故事已有的知識經驗,調動學生英語課堂探究的積極性,讓其注意力高度集中,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即將展開的學習活動中。
活動在課伊始時的有效使用,不僅可以調節課堂教學氛圍,緊緊抓住學生的眼球,有效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動機,同時還能幫助學生有效回顧所學舊知識,自然投入到相關的語境中。
二、活動導學,突破難點,有效化難為易
教學難點是學生在課堂上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識點,是學生有效學習的絆腳石,阻礙著學生英語知識和技能的獲取和提高。有效突破難點是實現高效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保證。活動導學,巧妙地將教學難點融于學生樂于參與的活動中,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體驗和感悟,將復雜的語言知識轉化為簡單、易于掌握的語言知識,化未知為已知,從而突破課堂教學的難點,從而實現英語課堂教學的最優化。
例如在譯林新版《小學英語》(三年級起點)三年級下冊Unit4《Where is the bird?》的教學中,授課教師結合本課的語言教學目標Where is …? It’s in/ on/ behind/ under…設計了“What’s for shark’s breakfast?”的趣味活動。教師事先在教室各處貼上食物的單詞,egg貼在窗戶上,ice cream貼在講臺后面等;課堂上教師在教授句型時,首先通過“一條大鯊魚正在大海中找自己的雞蛋、冰激凌等,如果找不到,小蟲Chichi就會成為它的早餐”的錄像設計了“援救Chichi”的活動,緊張的畫面一下子把學生帶進了恐怖的氛圍,大家都不由自主地為Chichi的命運擔心起來,懷著這樣的心情,學生們運用新句型Where is …? It’s in/ on/ behind/ under…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幫助鯊魚找它的早餐。在緊張的“援救”活動中,學生們不斷使用、修正目標語,有效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難點。
充分利用趣味的活動導學,能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激勵學生主動探索,有效突破課堂教學難點。案例中授課教師充分利用活動實施教學,充分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和激情,同時引發學生對語言學習的直接反饋,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活動中不斷進行知識建構,有效突破教學難點,讓課堂出現你爭我趕的學習場面。
三、活動導學,學以致用,培養語用能力
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考慮學生的學習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課堂教學目標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讓學生將所學的語言運用于實際,讓學生切實體驗到“英語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增強學生的語用意識,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
例如在譯林新版《小學英語》(三年級起點)六年級下冊Unit8《Chinese New Year》的教學中,授課教師為幫助學生們鞏固一般將來時的表達方法,設計了“新年活動秀”的活動,讓學生6人一組討論去年的新年活動和今年的活動計劃,引導學生可以結合不同的天氣制定相應的計劃和安排,學生不僅要調動學生所學一般過去時和將來時的相關語言知識,更需要他們充分調動生活常識,讓學生在合作討論的氛圍中有效運用語言,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
活動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有利于學生大膽地表現自己,敢于質疑,有利于提高學生運用所學英語知識去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案例中授課教師以語言知識為基礎,以生活化的活動來引導學生不斷發展和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一、微博給英語課堂教學及時提供有效補充
英語教師可以充分運用微博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即時信息的特性,及時地將課堂上的重點、難點內容和講課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被忽視、忽略以及沒有拓展開的知識點公布出來,學生可以隨時查看、回復并進行轉發,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和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進行學習并隨時通過微博與老師、同學甚至與其他一些英語愛好者進行討論與溝通,從而達到更全面、更深刻地落實學習任務的目的,這樣的“自助餐”式的學習風格和特點,給英語課堂教學及時提供有效補充,既可以給學有余力的同學提供更多課堂上由于全班水平的限制而無法拓展的知識和容量,又給學習基礎暫時比較薄弱的同學一個回顧課堂基本知識的平臺。如:在學習外研版七年級(下冊)Module 10 Life history之前,筆者在微博上對課文里出現的人物莎士比亞(Shakespeare)用中英對照的方式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并對他的代表作《羅密歐與朱麗葉》(Romeo and Juliet)與《哈姆雷特》(Hamlet) 也進行了詳細的介紹,還把作品中出現的經典句子也摘錄在微博中,根據克拉申的理論——材料要稍微高于讀者的閱讀能力的原則,激勵學生去閱讀。為了讓學有余力的學生能更深入的了解莎士比亞的作品,筆者還在微博中介紹一些英語網站,讓學生可根據自己的需要拓展知識。
二、微博能為學生提供便捷的自主學習平臺
微博既可以通過手機短信、彩信、WAP瀏覽器,也可以通過PC上的WEB瀏覽器、即時通訊工具(即IM,如QQ、MSN、Gtalk等),還可以通過微博平臺提供的開放API接口,移動終端的普及使教師借肋微博構建一個便捷的學生自主學習平臺變成了現實,通過這平臺老師能英語課本上的教學要點、難點、重點和各種英語課外輔導學習資料,建立各英語學習網站的鏈接,通過平臺學生不但可以預習、學習和復習課堂內容,而且也可以瀏覽各種學習網站,閱讀英語短文,訓練英語聽力,練習英語口語,這種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安排、自主學習的方式,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同時,微博作為一個開放式的信息、分享與交流的平臺,為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建立了一條便捷的通道,學生注冊自己的微博后與老師、同學的微博相互“關注”,自主地自己的英語學習心得體會、最新完成的練習題、自己滿意的英文作文、有效的學習方法介紹等,讓同學們進行分享,或發起一個主題討論,就某一個語法現象、學習難點等讓同學們用英語進行討論,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彰顯學生的個性與個人價值。
三、微博能為師生提供靈活的交流方式
與博客上面對面的表演不同,微博用戶之間的信息交流方式是一種不對稱的背對臉的跟隨,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個人意愿選擇跟隨的對象,并且在自己的個人空間里隨時更新被跟隨對象的狀態,而彼此間可以不主動交流,因此這種交流可以一點對一點,也可以一點對多點。首先教師可以借助于微博提供靈活的交流方式來解答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學生在微博上提出自己的問題,教師可以在微博中就學生提出的問題與學生展開討論和學習,對問題進行探討和研究,解答學生的疑惑,并根據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如有學生提出了“There be”句型的用法、“人稱代詞與物主代詞的區別”、“英語時態的應用”等問題;如:在教授外研版七年級(下冊)Module 10 Life history后,為了鞏固本模塊的語法知識點一般過去時,在微博上筆者設計了讓同學們在“英語翻譯大擂臺”中翻譯:1.露西昨天晚上去購物了。2.露西正在購物。有兩位同學進行了翻譯:①Lucy goed shopping last night.②Lucy going shopping now. ③Lucy went shopping last night.④Lucy going shopping? now.筆者及時給予了鼓勵和校正:⑴動詞go屬于不規則性動詞,過去式應該是went;⑵運用現在進行時態時,一定不能丟掉be動詞。應該翻譯為Lucy is going shopping now.這種背對臉的交流方式消除了學生的緊張與顧慮,大大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其次微博具有較強的交互性,它能與者在微博上進行交流。
微博已經走進了很多人的生活,是科技時代給予人們的新的溝通、交流和自我表達的平臺,它為我們開拓了一個廣闊的學習英語的空間,不僅讓教師的教學經驗得到交流,促進了英語教學方法的發展和創新,而且為學生提供了運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機會,真正提高了他們運用英語的能力。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微博的教育資源,發揮現代教育手段的功能,在促進英語教學方面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黃瑾.“博客”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作用[J]. 江蘇科技信息 2010.12
[2]張凱兒.博客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探析[J]. 中國電力教育 2009.12
關鍵詞:英語課堂導入;初中英語;教學目標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起點,是教師引導學生做好學習知識的心理準備、認知準備,并讓學生明確教學內容、學習目的、學習方式,以及產生學習期待、參與需要的一種教學行為。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學的起點,首先在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愿望”。良好的課堂導入能夠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為整節課提供良好的鋪墊。下面從日常教學的觀察、積累和思考出發,重點探討課堂導入的基本要求、基本方法及有效導入對教師的要求。
一、以教師的引導為方向,通過師生間的配合導入新的教學目標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著“導演”的作用,學生通過教師的指令進行活動,從而自然地進入到新的知識點的學習過程當中。那么教師如何當好這個“導演”,可以有以下幾種方法:
1.復習導入法
復習導入法是教師在講授新課之前,讓學生復習前面所學過的知識或與本課有關的語言點及知識點。在復習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幫助學生回憶舊的知識,從而更好地引入新授課題。這個方法一般被廣泛地運用在單元內的課文教學當中,或者知識點銜接比較緊密的單元之間。
2.預習導入法
教師在課前布置預習內容,最好設置幾個問題,然后再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提問,使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學習狀態。這種方法能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較為充分的心理準備,并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在課前進入教室,如果發現課堂非常吵鬧,不是一味地進行簡單的批評責備,而是面帶微笑地開始課堂導入:
T:Has the bell rung?Ss:Yes.(此時只有部分學生回答)
T:Is our classroom quiet or noisy?Ss:Noisy.
T:Is it right?Ss:No.(全班同學異口同聲回答)
T:Now it’s time for class.So we must... Ss:We must be quiet.
通過短短兩三分鐘我便成功地控制了課堂,同時進行了有效的課堂導入。贏得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習熱情和興趣。
3.談話導入法
這種方法主要通過教師設置談話主題,通過談話自然而然地引入到新的學習目標中來。我在教學新目標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2 Where’s the post office?這節課時,我首先按常規與學生互相問候,復習檢查,然后出示多媒體圖片,展開對話:
T:I miss my son very much.I want to send a letter to him.But I don’t know where the post office is?Then,who can tell me where it is?(學生開始討論)
S1:It’s next to the library.
S2:It’s on Center Street...
就這樣自然而然地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本節課的主題中,使學生在快樂中“問路與指路”。
4.懸念導入法
“疑”是學習的起點,有“疑”才有問、有究,才會有所得。當學生面臨問題時需要用新知識來解答時,他們才會產生積極的學習活動。因此教師在導入新課時,應向學生巧妙地設置懸念,有意使學生暫時處于困惑狀態,是學生投入到積極的揭開“謎底”中來。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疑問是學習的起源,有“疑”才會有問,才會有所得。當學生面臨問題需要新知識來尋找答案時,他們才會進行積極的學習活動。如在教學九年級上冊Unit 5 Section B 3a 時,我這樣設置問題:There usd to be very quiet in Bell Tower.However,these days,some strange things are happening.Then,what are the strange things?Could you find out the answer from
the article named Strange events in Bell Tower neighborhaod.教師巧設懸念,使學生思想產生波瀾,激起了學生揭開謎底的強烈愿望。
二、以學生為中心,用言談、表演等作為導入手段
學生的天性就是活潑可愛,更重要的是他們好動,而且新課程理念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所以我們可以把學生的自由式談話、演講、表演等行為作為課堂教學的導入,盡可能滿足學生的表演欲和成就感。
1.自由式談話導入法
教師可讓學生進行學生間對話或由值日班長提出話題,各自發表看法,內容可以是天氣、日期、學生的日常活動、時事話題或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如奧運會、世界杯等。教師可利用學生所講的內容,適時地引入主題。
2.演講式導入法
教師讓一位學生演講一兩分鐘,演講的內容可根據演講者的各自差異進行安排。通過學生的演講話題直接設問,當然話題要圍繞本課的知識點來展開,這樣很自然導入到本文的知識點。
三、充分利用各種教學媒體和圖片進行導入
隨著科學的進步,各種教學設施如電腦、投影儀、VCD、錄音機相繼進入課堂,我們應充分利用這些設備進行教學導入。同時大量的圖片也在英語課堂上被廣泛地運用。通過各種教學媒體和圖片進行課堂教學,能夠更直觀地導入到新的知識點。
1.直觀導入法
直觀導入法是通過具體的實物、圖片、照片、幻燈片、錄音、錄像、VCD等手段,導入教學。它往往能直接引起學生的興趣,如在在教學七年級下冊Unit 6 It’s raining.一課時,我制作了嘩嘩下雨的圖片導入。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了學生的有意注意,使他們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中。教師要抓緊時機將學生的思緒拉回課堂,告訴學生本課也是學習TITANIC的故事,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媒體圖片教學圖文并茂,直觀形象,能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背景知識導入法
1. 圍繞過程突出豐富知識背景指導,掌握基礎
英語教學更多強調對學生知識廣度的培養,鼓勵學生在多樣化學習方式中掌握豐富的文化背景知識,將開闊知識視野思維作為提升素材的先決條件。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所發現,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積淀素養,更符合學科的基本要求。
在教學過程中,重視英語知識呈現,讓學生在主動學習和自覺探究過程中發現英語知識精彩和豐富。圍繞課程標準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承受和接受能力,按照一定的結構體系,為學生提供多樣性和差異化的知識。在指導過程中,一方面,合理劃分教學內容章節,為學生提供一定的背景知識,讓他們在多樣化的學習素材內容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另一方面,明確相應的目標要求,鼓勵學生就基礎知識的靈活運用和文化表達內涵等進行拓展延伸,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過程中,更好自如運用知識點。
通過對過程的調控指導,能使得學生獲得更為豐富的感知。例如,在譯林版八年級下冊Unit 2 Travelling的“Reading A:A trip to Hong Kong”的教學中,可要求學生在自主閱讀感知的前提下,針對“The beautiful and wonderful Hong Kong”,利用互聯網和報刊雜志查閱相關的背景資料,關注香港的地理知識。同時,可要求學生結合自身旅游經歷,就“The interesting story about Hong Kong”和“How do you want to introduce Hong Kong?”等相關內容搜集整理相應的知識,以此來幫助學生開闊視野眼界。
2. 重視表達加強交際交流協作指導,深化感知
英語交際性要求學生能熟練使用聽說讀寫等技能,有效運用詞匯短語進行表達交際。正是基于這樣的目標,英語教學認為,以突出技能訓練為導向,鼓勵學生在自主表達和相互協作的過程中加強學習和使用英語,更利于他們掌握運用。
突出語言交際目標訓練,讓學生在彼此互動交流的過程中更加深入體會語言運用規則及方法。在指導過程中,一方面,多給學生設計富有導向性的思考話題,讓學生能根據話題進行主動深思和探索,引導他們在相互對話的過程中學習,掌握運用方法;另一方面,多給學生提供自由交流的平臺,引導學生以討論合作為基本,重視各自意見建議表達,讓學生在勇于發言的過程中歸納總結,反思交流過程和交際方式,將理解感知轉化為實踐表達運用。
通過相互交際交流來拓寬表達,能使得學生對自身的理解感知有更為靈活的運用。像在八年級下冊Unit 5 Good manners的“Reading When in Rome”教學中,針對學生對“The different greetings about Rome”不同,可建議學生在自我閱讀的基礎上,就“The main idea about the article”和“What should we do in Rome?”進行小組交流,讓他們在彼此交際的過程中發現更多學習內容。教師則根據學生的互動交流,嘗試以主題演講的方式,圍繞“The interesting greetings in Rome”進行表達,讓學生主動運用不同的表達形式來陳述文章理解感知。
3. 圍繞情感價值發展強化習慣養成,提升素養
培養學生正確情感態度和審美價值觀,是滿足他們全面發展需要的基礎條件。從課程教學中,多給學生積極引導,讓他們在感受到正能量的過程中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頑強意志,有效提升自身綜合素養。
結合學生的年齡、性別、生理特征,鼓勵他們多從相關的學習提示中找出可借鑒的內容,讓他們在汲取豐富營養的過程中不斷健康成長。在指導中,一方面,多給學生明確的指導目標,從文化、情感、意志、品質等方面來深入挖掘其中的豐富人文內涵,豐富學生的認知思維情感;另一方面,多指導學生就文本中表現出的情感、價值觀等進行對比分析,引導他們就相關的表現進行綜合比較,多給學生善意的提醒和建議,讓他們能有所感悟。
總而言之,基于英語三維教學目標基礎上的教學策略優化,更多體現對課程的深思和對學生的研究,彰顯教師獨具匠心智慧。圍繞學生目標實現,多作引導和指導,讓他們在主動實踐體驗中不斷強化理解感知,提高英語表達綜合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