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護理質量分析

護理質量分析

時間:2023-02-16 15:57:5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護理質量分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護理質量分析

第1篇

吉林省吉林市中心醫院影像中心,吉林省吉林市 132000

[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了110例患有盆腔疾病女性的病例特征,并在此基礎上對醫院對患者的護理方式進行了分析。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在不斷的自我剖析中提高護理工作的質量。方法 具體方法為使用CT掃描來分析女性患者的盆腔情況,并結合相關判定標準來詳細地劃分護理工作的質量等級。從這樣的分析中確保醫院的護理工作做到實處。結果 在對所有的護理工作進行總結之后,發現有81例患者的護理工作達到了較佳的水準,24例患者的護理水平被評定為一般,剩余的質量較差。而除了高質量的護理工作以外,其余的患者均不需要再次進行掃描以確定檢測結果的正確性。結論 在對患者進行了CT檢查之后,發現護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醫院高質量的護理工作能夠有效提升CT掃描得到的影響的清晰度,對醫生的后期治療有較大的增益作用,也能夠確保盆腔炎患者的治愈周期提前。

[

關鍵詞 ] 質量分析;CT 診斷;護理準備;女性盆腔

[中圖分類號] R473.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03(b)-0049-02

在女性的盆腔當中,包含有生殖、泌尿、消化道等錯綜復雜的結構,并且器官組織的密度大,重要程度高,實際拍攝的CT 圖像較為復雜,因此通過醫生的肉眼很難識別出實際的盆腔情況。在CT掃描之前進行細致的護理工作,能夠有效提升CT影響的清晰度,對醫生的治療幫助巨大。本文主要研究了110例患有盆腔炎的女性患者,并著重關注了CT掃描之前對患者的護理工作水平。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臨床資料選擇為2010年年中六個月入我院接受治療的110位患有盆腔炎的女性患者,并對所有的患者實施了盆腔CT掃描。在110例患者當中,年齡最小的為17歲,年齡最長者為84歲。110例患者不同程度的患有卵巢腫瘤、子宮腫瘤、盆腔轉移瘤等并發癥。經過CT掃描之后,發現有4例患者的盆腔當中有變性病變。并且有的患者在患有直腸腫瘤、巢子宮腫瘤之后接受了相關手術治療。

1.2 質量評估方法以及質量等級

1.2.1 如何確保腸胃得到完全清理 在實施灌腸之后,大腸之內沒有糞便結成塊,腸道內沒有多余氣體,清潔程度較高。

1.2.2 如何確保灌腸達到標準要求 灌腸之后,直腸形狀正常,在使用造影劑之后,掃描出來的CT圖像要能夠清晰地觀察到乙狀結腸的遠端。

1.2.3 如何確保造影劑達到要求 患者口服造影劑之后,造影劑能夠充滿盆腔內部腸道。

1.2.4 如何確保膀胱內部尿量飽和 在掃描之前患者不進行排尿,膀胱內部尿液較多,形狀豐滿。

1.2.5 如何確保陰道塞放置正確 將陰道塞放在陰道口與宮頸口之間。

1.2.6 如何確認質量等級 在上述要求的基礎上,確保有三項以上的要求達標,那么就可以認定為質量較高。只要出現兩項未達標,就應當認定為質量一般;未達標的要求再增加,就應當劃入質量較低的范圍內了。

2 結果

2.1護理工作的評定結果

在對所有的護理工作進行總結之后,發現有81例患者的護理工作達到了較佳的水準,24例患者的護理水平被評定為一般,剩余的質量較差。而除了高質量的護理工作以外,其余的患者均不需要再次進行掃描以確定檢測結果的正確性。

2.2 24位護理水平一般的患者的護理情況

見表1。

3討論

3.1盆腔結構的觀察

在盆腔炎的臨床治療當中, CT 掃描能夠有效地發現病變位置,在臨床治療中得到了醫生的一致認可。由于女性的盆腔結構復雜,器官種類較多,因此容易發生復雜的病變。假若醫生治療準備不足,就較難以查出患者究竟患有什么病癥,耽誤患者的治療時機,甚至出現誤診的情況。因此,臨床治療中要想提升為盆腔CT掃描的成像質量,就應當切實確保造影劑的充分利用,只有這樣才能清楚的觀察到患者的盆腔淋巴結腫瘤等軟組織結構。

3.2 腸道的徹底清潔工作

在CT掃描之前,要對患者進行徹底的腸道清潔工作,確保腸道內沒有干燥糞塊,以免在成影的時候影響醫生的觀察。清潔的腸道有利于醫生的觀察與判斷,避免出現誤診的情況。在所有的患者都接受了CT掃描之后,研究人員總結了患者的CT成像,并對其開展了相關分析。結果顯示有8位患者的腸道清潔達到了較高的質量,盲腸無糞便殘留。分析患者的CT影像發現患者不同程度地患有卵巢腫瘤、子宮腫瘤、直腸腫瘤等疾病。然后再根據患者的家族病史開展實際治療工作。

3.3 保留灌腸

要開始檢測患者的直腸以及結腸的病變的時候,首先要將腸道徹底清潔。從直腸外端注入300 mL左右造影劑,由于造影劑的存在,醫生能夠較好的觀察到腸道與盆腔之間的關系。或者適當增加造影劑的量。在開展CT掃描之前,可以根據患者的實際身體情況向內部充入一升左右空氣,充分增大結腸的體積。在本組研究當中,診斷出不同程度的腸道腫瘤以及盆腔轉移瘤病例。在施用了造影劑之后,患者的CT掃描圖的效果增強,醫生更容易判斷出患者的病變位置,確診更加的簡單準確。所有的患者當中,有六位患者雖然使用了顯影劑,但是掃描結果仍然不夠理想,醫生較難做出確診。從CT掃描結果當中,醫生診斷出患者不同程度地患有卵巢腫瘤、子宮腫瘤、乙狀結腸腫瘤、盆腔轉移瘤等腫瘤,收到了較好的診斷效果。其中有兩位患者由于大小便失禁并沒有檢測出其盆腔病變。對于這樣的患者,由于其造影劑顯影效果欠缺,醫生對其盆腔掃描得到的圖像不夠清晰,就需要再次進行掃描,然后再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來發現其具體癥狀。

3.4 口服造影劑

作為人體所有器官中長度最長的器官,消化道在人體的日常運行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小腸連接著幽門與盲腸,總長度能夠長達六米左右,并且整個腸道也有幾個不同的組成部分。在對患者實施灌腸處理之后,將一定劑量的造影劑口服。在患者的承受范圍內,只要口服越大劑量的造影劑,就能夠獲得更加良好的顯影效果,也就越有利于醫生的診斷。本組治療中,通過顯影的方法診斷出了患者的卵巢腫瘤、乙狀結腸腫瘤、盆腔轉移瘤等腫瘤。有2例患者由于自身身體情況較為惡劣,服用的顯影劑劑量較少,因此小腸顯影效果不盡如人意。

4總結

本文主要研究了女性盆腔CT掃描中的準備工作,并且還分析了護理工作失敗的案例。在對所有的護理工作進行總結之后,發現有81例患者的護理工作達到了較佳的水準,24例患者的護理水平被評定為一般,剩余的質量較差。而除了高質量的護理工作以外,其余的患者均不需要再次進行掃描以確定檢測結果的正確性,在對患者進行了CT檢查之后,發現護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醫院高質量的護理工作能夠有效提升CT掃描得到的影響的清晰度,對醫生的后期治療有較大的增益作用,也能夠確保盆腔炎患者的治愈周期提前。

綜上所述,醫生想要更加準確的進行診斷,就應當適當提升護理準備工作的質量。在本文所描述的研究當中,大部分的患者的治愈水平都達到了較高的水準,因此應當適當提升操作的規范程度。

[

參考文獻]

[1] 曠焱平,王林靜,鐘淑婷,等.2型糖尿病并發感染者血清維生素和免疫水平分析及臨床護理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4):299-301.

[2] 鄧全英.微量泵持續氣道滴注細辛腦注射液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效果及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11):1273-1275.

[3] 姚蔓玲,周嫣,馮芳茗,等.舒適護理在剖官產產婦母乳喂養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6):642-646.

[4] 王渝,邵沛,陳妙.復方茵陳合劑對ABO母兒血型不合抗體效價影響的臨床研究[J].中醫藥臨床雜志,2008(6).

[5] 朱春花.莪術油栓配合微波治療宮頸糜爛90例療效觀察[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0(3).

[6] 王慧芝,常虹.桂枝茯苓丸合當歸芍藥散治療子宮肌瘤52例臨床觀察[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0(4).

第2篇

【關鍵詞】心力衰竭;護理干預;生存質量

【中圖分類號】R156.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12-0075-01

心力衰竭是一組復雜的臨床癥候群,發病率高,預后差。由于疾病的反復發作和生活質量的下降,患者多表現為煩躁,焦慮。加強對心力衰竭患者的護理干預,讓患者了解有關方面的知識,樹立良好的生活習慣,積極參與到自身疾病的治療及預防活動中,將有助于延緩病情的發展,提高治療和康復的效果,這對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義。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我科2011年1~12月心力衰竭患者150例,均符合心力衰竭診斷標準。男84例,女66例;平均年齡61.13±8.34歲。其中擴張性心肌病56例、冠心病23例、高血壓性心臟病26例、肺心病7例、風心病38,按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心功能分級標準分級,心功能Ⅱ級11例,Ⅲ級76例,Ⅳ級63例。將150例患者按心功能分級隨機分成對照組75例、實驗組7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出院時給予出院指導;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護理干預,出院后給予隨訪。

1.2干預方法:兩組患者在住院期間均接受了專業護士系統的健康教育,主要對疾病知識、藥物知識、飲食知識、休息活動原則、自我監測及護理方面進行宣教,出院時進行全面的出院指導,由主治醫生制訂常規的治療方案及健康教育。在此基礎上實驗組還進行下列護理干預。

1.2.1住院期間:(1)患者的心理作用常常影響疾病的發展,根據不同的性格給以指導,多加安慰、解釋和開導,同時穩定家屬情緒,減少對患者的不良刺激,并動員家屬一起做好心理疏導工作,提高患者自我調節與控制情緒的能力,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2)對輸液時間長,生活不方便的患者做好生活上的護理。(3)反復不斷地對患者講解,說明長期用藥的目的,指導其正確服藥,詳細介紹藥物的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利尿劑等藥物避免在夜間使用,以妨礙患者休息。(4)自我護理是通過一個自我觀察、癥狀感知、判斷疾病嚴重性及選擇治療的過程。自我護理的重要性在研究中已得到證明,參與疾病自我管理的患者能減輕癥狀,改善預后和減少住院天數,提高生活質量,減少病死率,所以根據患者的情況加強培養自護能力。(5)向患者家屬介紹心力衰竭的誘因、臨床表現、并發癥和治療方法等相關知識,讓患者充分認識到心力衰竭雖然不能根治,但可以控制,堅持長期合理用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的有效性和必要性。(6)適當活動能改善心肺功能,增強體質,同時可減少長期臥床導致血栓形成和性低血壓的發生,因此當患者心功能改善后,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活動計劃。(7)慢性心衰患者,醫院治療只能暫時緩解癥狀,長期大量的護理工作是在家里完成,繁重的護理工作須由家屬完成,故須指導患者與家屬如何觀察病情、正確用藥及家庭氧療。

1.2.2出院后指導:專科護士通過病人每周回病房開藥時主動詢問病情,了解患者健康狀況及患者對出院指導內容的掌握情況,然后根據其具體情況針對性地向患者進行再次健康宣教,指導他們院外合理的治療和生活方式,預約患者下次來院時間,并將隨訪情況做好詳細記錄,同時解答患者的疑問,對沒按時回來開藥的患者進行電話詢問。

1.2.3評價指標(1)兩組患者1年內再住院原因分析情況(2)兩組患者1年后明尼蘇達生活質量情況。

1.2.4統計學方法: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比表示,計量資料以±s表示,分別采用χ2檢驗,P

2結果

2.1兩組患者1年內再住院情況比較:對照組患者由于藥物使用不當和飲食休息不當導致再住院次數明顯多于觀察組,護理干預能夠減少患者再住院的次數。

2.2兩組患者1年后明尼蘇達生活質量比較:兩組數據統計分析P

3討論

心力衰竭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是指各種病因致心臟病的嚴重階段。發病率高,五年存活率與惡性腫瘤相似。心力衰竭是由于初始的心肌損害和應力作用:包括收縮期或舒張期心室負荷過重和(或)心肌細胞數量和質量的變化(節段性如心肌梗死,彌漫性如心肌炎),引起心室和(或)心房肥大和擴大,心室重塑,繼以心室舒縮功能低下,逐漸發展而成。心瓣膜疾病、冠狀動脈硬化、高血壓、內分泌疾患、細菌毒素、急性肺梗塞、肺氣腫或其他慢性肺臟疾患等均可引起心臟病而產生心力衰竭的表現。妊娠、勞累、靜脈內迅速大量補液等均可加重有病心臟的負擔,而誘發心力衰竭。

護理干預有助于增強心力衰竭患者的遵醫行為,提高健康的認識,通過向患者傳授一定知識,防止和延緩心肌重塑的發展,阻滯病情復發,惡化及減輕經濟負擔具有重要意義[1]。心力衰竭是世界性日趨嚴重的危害健康的一種復雜的臨床綜合證是各種心臟病結構或功能衰退損傷心室充盈或射血的結果。通過護理干預,不僅可以減少對心力衰竭發作概率,也有助于把握最佳治療時機,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運動鍛煉在心力衰竭治療中的重要作用。護理干預可以縮短心臟失代償期,使之轉為代償期,通過心理護理使患者樹立起足夠的自信心,克服對疾病的恐懼,從而主動配合治療;指導患者正確用藥,提高服藥的依從性,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提高自我護理及病情的自我觀察能力。本研究通過MHL評分發現,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明顯下降,由于心力衰竭導致體力限制、情緒和癥狀積分很高,實施整體護理干預后患者各個維度評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特別是情緒積分下降最顯著,且體力限制、情緒、癥狀和總分各分值明顯低于實施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提示護理干預在改進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方式和生存質量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2]。

參考文獻

第3篇

【關鍵詞】 無癥狀HIV感染者;生活質量;護理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580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8-4585-02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即艾滋病[1],有較快的傳播速度,病死率較高,沒有辦法治愈,給患者的身體帶來了極大的痛苦,也承受著來自心理與社會方面的壓力。艾滋病的病程較長,是一種致死性疾病,艾滋病患者不僅要承受疾病帶來的痛苦,還要面對經濟與社會的雙重壓力。所以有效的對無癥狀HIV感染者進行護理,對患者的生存質量、服藥的依從性以及社會的穩定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8月到2012年11月收治的78位無癥狀HIV感染者,其中有51位男性患者,占65%,有27位女性患者,占34%,患者的年齡在40歲到75歲之間。患者的文化水平較低,初中文化的患者占95%,高中文化的患者占5%。其中40-60歲與60-75歲的各占50%左右,由于有償獻血而感染的患者有8位,由于性傳播而感染的患者有70位。

1.2 方法 以艾滋病生活質量量表為工具,對無癥狀HIV感染的78位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情況進行調查,將患者的主觀感受放在首位,調查的內容主要包括:無癥狀HIV感染者的治療情況、患病情況、社會人口學的主要特征、無癥狀HIV感染者的心理、生活環境、社會關系以及生理等。每4個月進行1次免費診療,給感染者發放藥物,加強病員及家屬的健康宣教和健康指導,通過這些措施對感染者進行有效的干預和護理,對感染者護理干預前后的生存質量得分進行對比,所得分數越高,也就證明感染者的生活質量越好。

1.3 統計學方法 專業人員將定量資料輸入到EpiDa-ta3.1數據庫中,為了使數據的準確性得到保障,2個管理員同時進行獨立的錄入之后進行校對。運用SPSS13.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定量資料與基線資料分別采用t檢驗和一般描述性統計分析。

2 結 果

通過問卷調查可以看出,無癥狀HIV感染者都會存在著生活質量低、家屬歧視、經濟較為困難以及存在較大的心理壓力等現象。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與隨訪,能使感染者的心理、生理、生活環境以及社會關系等方面得到很好改善,對比隨訪前后的差異,P

3 討 論

大多數的社會學家認為,除了需要對無癥狀HIV感染者與艾滋病患者進行藥物治療以外,還要注重情感療法[2]。通過這次研究可以發現,無癥狀HIV感染者的患病時間比較長,受到社會關系、生活環境、生理、心理、藥物反應等方面的影響,造成患者的生活質量低,同時承受著來自各方面的心理壓力。對無癥狀HIV感染者除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和護理措施外,更呼吁社會和家人的關心和關愛,能使感染者的心理壓力得到減輕,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充滿生活的希望,進而使其生活質量得到提高。目前沒有有效的治療艾滋病的疫苗與藥物,這時健康教育能對艾滋病的預防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3-4]。無癥狀HIV感染者與感染者家屬需要情感與心理上的支持,咨詢活動與健康教育能使感染者以及感染者家屬的心理壓力得到緩解[5]。由此可見,心理干預與護理對無癥狀HIV感染者心態的調整、對抗疾病的信心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朱艷麗,魏秋轉.探討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狀態及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0,5(4):202-203.

[2] 吳紅燕,孫業桓.安徽省某血源性艾滋病高發鄉艾滋病人/感染者社會支持現況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06,33(12):2227-2230.

[3] Grandi A M,Nicolini E,Glola M,et al.Left ventricular remodelling in asymptomatic HIV infection on chronic HAART:comparison between hypertensive and normotensive subjects with and without HIV infection[J].Journal of Human Hypertension,2012,26(10):570-576.

第4篇

關鍵詞:  風險時段 管理 護理糾紛

護理安全關系到護患的根本利益,直接影響著醫院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因此重視風險時段的管理,可以有效的回避護理風險,防范和減少護理糾紛,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環境。護理風險時段包括:節假日前后、節假日、雙休日、交接班前后、護士獨立工作時等。隨著患者的法律意識不斷增強,患者在就醫過程中引發的訴訟越來越多,而醫務人員法律意識淡薄,缺乏預見性,使醫院在糾紛的處理過程中許多時候經常處于被動狀態,通過我們多年來重視對風險時段的管理,科室護理人員的安全防范意識普遍提高,護理糾紛明顯減少,科室護理質量得到保障,社會和經濟效益不斷提高。

1  原因分析

   

根據護理部統計的2000年~2005年全院護理差錯發生,風險時段的差錯發生率占六年來差錯發生的 85.6%,我們認真分析了風險時段出現問題的原因:節假日前后:節日前,由于有的護士對節日有許多安排,心里老有掂記,工作時精力不集中。節日后,節日綜合癥,不能迅速進入工作角色,體力透支。節假日、雙休日 護士少、領導休息、護士的慎獨精神缺乏。交接班前后 護士之間工作缺乏連續性,交接不認真。護士獨立工作時,不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

2  管理方法 

   

依據分析的風險時段出現問題的原因,我們制定了管理規定。

2.1   根據護理部的安排,將全院護士長進行分組管理分為四個大組,科研訓練組、質量管理組、醫院感染管理組、表格組,這四個組配合護理部進行工作檢查。他們的檢查的重點由組長安排,主要針對上月檢查中存在的問題,有目的的查,每月兩次,并在下月初將查房的結果上報護理部。

2.2  護士長值班查房   每月由兩名護士長對全院的護理工作進行檢查,特別在風險時段采取重點檢查,著重在中午護士疲勞情況、下午護士獨立工作的時候、晚夜班夜深人靜的時候,檢查護士落實規章制度的情況。

2.3  科室護士長的雙休日和節假日查房   護理部要求科室護士長雙休日必須要進行一次查房,我們采取不定期不定時查房,并注意觀察護士工作時科室的人力資源配置情況、護士執行規章制度情況,根據科室的實際情況采取了彈性排班,使有限的人力得到了最大的發揮。在國家實行節假日長假以后,我院在七天的長假中每天均安排兩名科室護士長進行值班,而且每個班次必須查到,并在查房過程中幫助解決科室存在的問題,以上三種情況為護理部掌握全院的護理質量提供了依據。

2.4   差錯分析會   我們非常重視對差錯的分析,對于科室出現的每一例差錯和糾紛都要進行認真的分析,從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上都要進行分析,不一味的指責護士,而是找出原因后,制定出整改的措施,明確責任。不以解決差錯的發生為目的,而是以預防和杜絕差錯的不再發生為突破口,以此也了解護士的思想及家庭問題,有能力的幫助他們解決后顧之憂,以減少和杜絕人為因素造成的護理安全隱患。

2.5  護理部每季度的質量分析會   重視護理部每季度組織的全院護理質量分析,各護理單元各有特點,各位護士長的管理各有高招,認真聽取她們的分析,以解決科室在護理工作中沒有引起我們重視的地方和她們出現問題后的解決方法,對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防微杜漸。

2.6   交接班前后  我們要求護士必須提前10分鐘到科室交接物品,工作中要精力集中,對新入病人、老年病人、手術病人、術后病人、癱瘓病人認真做到床旁交接,對皮膚、管道、口腔、 床單位等進行交接。

3    體會

   

通過對風險時段的認真管理,病人對科室的滿意度提高至95%以上,風險時段發生的護理差錯大大減少,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達到雙贏,在工作中時時提醒護士注意風險時段的工作,要提高法律意識,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合理安排人力資源,加大管理力度,使護患的合法權益均得到保護。

【參考文獻】

第5篇

【關鍵詞】 人文關懷理念,普外科護理,應用,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321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3-1453-02

普外科是臨床上特殊的科室之一,由于患者可能會出現各種復雜的病情,護理人員需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復雜病情,繁重的工作量往往會給護理人員巨大的工作壓力,此外,一些患者的家屬也經常出現不良情緒,因此護患關系不良情況經常出現[1]。因此,在臨床護理中需要運用人文關懷理念。人文關懷則要求護士將所學到的相關知識進行內化,給予患者最真誠的關心和護理,其理念主要以患者為中心,在醫院內部營造關心患者、服務患者、尊重患者的氛圍,為患者提供最人性化的服務。在護理的過程中,多與患者進行溝通,觀察患者言行、眼神方面的變化,并體會患者的精神狀況和生活需求,并給予幫助,從而有效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文主要對2010年――2012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132例患者進行治療,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內容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0年――2012年普外科收治的132例患者進行治療。其中男性73例,女性為59例,患者的年齡為41-88歲,平均年齡為(62±5.6)歲。患者的情況如下:心力衰竭51例,呼吸衰竭49例,外部損傷21例,其他疾病11例。所有患者的護理研究均經過家屬同意后進行調查。本次研究主要將132例患者平均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人數各66人,對兩組患者采取不同的護理方式。

1.2 方法

1.2.1 對照組護理 本次研究主要對普外科疾病患者進行日常護理,護理的內容主要包括:對患者的日常行為進行分析,并做好日常飲食、生活等方面的護理。

1.2.2 觀察組護理 對觀察組患者進行人文關懷護理,其護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對患者的病房進行調整。護理人員應該根據患者的日常生活習慣,對患者的病房進行調整,從而讓患者盡快適應日常生活,提高護理的舒適性。

第二,與患者進行溝通。根據患者的病情,對患者進行耐心的溝通和講解,讓病患者能正確認識到自身疾病的情況和治療的要點,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療的依從性。

第三,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患者在患病期間經常會出現各種不良情緒,這些不良情緒會嚴重影響著患者的治療。因此,護理人員必須要多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不良的心理情緒,對患者進行心理安慰,從而提高患者的心理能力,并端正患者的思想。

1.3 觀察指標

1.3.1 生活質量評估 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對我院普外科患者的心理健康、健康水平、手術情況的影響、個人認知、患者社會功能等進行評價分析。滿分100分,分數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

1.3.2 運動功能評估 對患者進行運動功能評估。運動功能主要包括:患者的上肢運動功能和下肢運動功能、對患者的四肢感覺功能和關節功能情況進行評分。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SPSS15.0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分析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分析,見表1。

2.2 兩組患者運動功能評分以及ADL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運動功能評分和ADL評分比較,見表2。

3 討 論

普外科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各種疼痛現象,因此對患者進行護理是非常重要的。護理人員應該觀察人文關懷理念,并對患者進行精心護理。本文通過對患者采取不同的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采取普通的護理方法,觀察組患者則依靠人文關懷理念,對患者進行精心護理,讓患者能夠盡快適應環境,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經過相關調查發現,對患者進行人文關懷,醫護人員通過不斷學習,其護理重點主要以任務為中心轉向以患者為中心進行護理,從而讓護理變得更加規范,此外,還應該多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讓患者和家屬了解到護理的重要性,并增強治療的信心,提高治療的依從性[2]。

人文關懷理念是一種以人為本的理念,在護理的過程中,護理的質量應該要體現患者的個人品質,在護理的過程中,要體現真善美,讓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人性化的服務。根據結果表明,對觀察組患者進行一系列人文關懷護理之后,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運動功能評分和ADL評分要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這說明了人文關懷理念在普外科護理中具有較好的效果,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第6篇

【關鍵詞】質控小組; ICU; 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949(2012)10-0070-02ICU是 醫院的核心科室,其工作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病員的生命安全,它既是衡量全院醫療質量的重要內容,也是評價醫院整體醫療實力的一個重要標志。所以ICU里應該有嚴密的護理管理知識,健全的制度和嚴格的無菌技術管理,才能高標準地完成日益復雜的搶救任務。如何提高ICU的護理質量,成為護理管理中的核心問題。

護理在醫院治療過程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而護理的質量更是重中之重。護理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護理的質量也是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每個環節的質量產生決定了護理終末質量。我科作為二級甲等醫院的綜合ICU,現今對ICU質量管理模式進行了改革,有原先的護士長一人統一抓管理轉變為現在的質控小組管理,要求護士人人參與護理質量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對各級護理人員實現了全面考核,現將具體做法介紹如下:

1ICU護理質量管理方案

1.1指導思想:按照國家衛生部頒發的《醫院護理質量評價指南》和醫院管理體系質檢標準為依據,不斷完善我科護理質量管理體系,突出"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概念,體現科學的管理內涵,力求管理標準更科學嚴謹,管理方法更簡便、易行,管理效果達到病人滿意。

1.2組織結構

1.2.1人員組成

組長:王秀花

成員: 楊站穩 王巧菊 王志紅 李記芬

1.2.2小組職責

①嚴格檢查督促本病區護理人員執行護理工作程序標準和流程。②定期(每周)和不定期對護理質量及考核情況進行抽查和評價。③定期(每月25日)召開質控會議,對共性和有爭議的問題進行討論,布置質控重點。④對護理質控會議上確定的意見,組織全科護理人員執行。⑤每月向護理部報告護理監控結果,及獎罰意見,提出整改措施并對整改效果進行跟蹤驗證.

1.2.3分工

①考試考核:王志紅

②消毒隔離:李記芬

③護理文書:楊站穩

④病房管理:王巧菊

⑤病人質量:王秀花

1.3檢查方法:按護理質量檢查標準進行檢查。

1.3.1周查:每周小組各成員按分工項目按月計劃檢查一次,有記錄。

1.3.2隨機查:平時醫院各個部門,醫院各領導,科室主任及護士長發現的護理問題,有記錄。

1.3.3周查、隨機查結果計入個人評價表,每人出現3次同樣錯誤應寫出書面檢查。

1.4考評要求

1.4.1檢查者要嚴格按照各項護理質量標準逐項檢查,體現公平公正和公開的原則。

1.4.2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通報當事人,督促其改正。

1.4.3對周查、隨機查情況于當月末(25日以后)由組長匯總交護理部(月質量分析記錄)

1.4.4 實施: 首先護士長在全科中選拔優秀的ICU護理人員,她們即要有扎實的專科理論知識和過硬的技術操作技能,而且要有一定的責任心及洞察分析能力,能敢于指正,不。然后護士長對選的全體質控小組成員進行質量管理及質控理念的培訓,明確標準,掌握方法,質控小組每月按質控標準對自己負責的質控小組的護理質量全面考核[1],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每月底再由護士長匯總組織召開全科的護理質量分析會,各小組匯報考核結果,指出問題存在的原因和整改措施,護士長對各小組工作進行評價,讓全體護理人員都知道本月發生的事件,從而吸取教訓,提醒今后的工作。質控小組在下月進行質控時不僅要對本月進行質控,而且要對上月發生的問題進行追蹤質控,并在月底分析會上 總結指出且應在指控本上有所體現。對管理好和工作好的小組和同志給予表揚鼓勵,但對連續發生的差錯要追蹤責任人,并與獎金和年初的聘任掛鉤。對差錯易發生環節應集全體人員智慧,積極討論和分析,舉一反三,指出有效的防范和整改措施,及時修正考核標準,確保質量控制管理的持續改進。

2結果

實施了這一質控模式,大大提高了ICU護理質量,特別是服務態度,規章制度的執行力,護理帶教,溝通技巧,工作主動性和責任心,自身修養等方面有明顯改善,如ICU無菌包合格率達100%,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率小于0.05%,空氣、醫務人員手、手術器械的消毒滅菌質量在各種檢查中全部合格,鞏固了護士的基礎理論和專科理論知識,提高了技術操作水平,特別是專科配合的熟練程度大為提高,得到了手術醫生的一致好評,手術間布置規范統一,杜絕了過去物品用后隨意放置使用時找不到卻無法確定責任人的現象,降低了質控管理難度,提高了管理效率,使質量控制的各個環節得到了管理[2],更有效地防范了醫療差錯事故的發生,加強了護理安全。

3體會

3.1實施質量控制,掌握標準,高質量完成護理工作:科室每位護士都參與到護理質量管理中,提高了護士的質量管理意識,問題意識,改進意識及全員參與質量管理的意識,充分調動她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通過質控小組每月的檢查,將存在的問題作詳細記錄,使其他護士及時了解自己在護理質量方面存在的缺點與不足,然后在以后的護理工作中會采取更有效的改進措施。這樣就會使護理工作時刻處于一個受控的狀態。不斷完善各項質控管理措施,使每位護士在工作中有章可循,各項規范要求養成了護士良好的工作習慣,會使護士嚴格按照護理質量控制的標準完成護理工作,不斷提高自己的護理質量,最后使得ICU的護理質量管理不斷的完善加強,是護理工作逐漸走上科學化、規范化的道路。

3.2強化了護理人員參與管理的意識: 業務素質得到加強 護士在參與管理后,發揮了她們在質控中的骨干作用,也促進了她們加強自身業務學習。同時請她們負責培養幫助年輕護士提高業務水平,進行傳幫帶,能互相促進,互相監督,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指正,加強護士的主觀能動性及協作精神,促進了護護關系。同時也減輕了護士長部分繁重事務。通過實施用護士參與管理質量控制的方法,激發了護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加了護士的成就感,有利于護士的成長與提高,改變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關系,增加了管理透明度,將質量的重點放在查找護理缺陷,分析原因和質量持續改進上,從而使護理質量得到提高。

3.3護理質量得到提高: 滿足了患者的健康需要 科室質控組在實施質量控制過程中,注重質量的自我控制[3],保證了各項制度及護理措施的有效落實。在工作中將病人的滿意度來衡量護士工作的標準,能使護士加強責任心,時刻將病人是否得到最佳護理作為工作指標,工作中主動與病人溝通,提供人性化的服務,從而使病人的滿意度提高。

參考文獻

[1]王念堅,陳立梅.質控小組在ICU護理質量控制中的作用[J].中外醫療,2010,29(6):162.

第7篇

微課在臨床護生帶教中的應用

多功能病員褲的設計與應用

一種防護吸痰管的設計與應用

坐便椅式助行器的設計與應用

一種簡易碎藥夾的研制與臨床應用

國外循證護理教育現狀及啟示

循證管理及其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

循證護理在社區護理工作中的應用

移動醫療垃圾收集車的設計及應用

我國兒童腦癱患病率的Meta分析

醫學生同理心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

傷口床準備理論在壓瘡護理中的應用

兒童擇期手術前禁食禁飲方案的Meta分析

國內中藥應用于臨床口腔護理的文獻分析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護理措施的系統評價

心臟術后譫妄發生的Meta分析及護理建議

我院醫療廢物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國內期刊刊載循證護理領域研究的可視化研究

喉癌全喉切除術后食管發音參數檢測的循證研究

基于文獻檢索的臨床護士循證護理培訓分析

脊柱側彎患兒術后疼痛家庭照護的質性研究

口腔按摩刺激在早產兒經口喂養中的研究現狀

早產兒鳥巢式護理臨床應用效果的Meta分析

康復訓練患兒腕帶佩戴率不達標原因分析與對策

強化健康教育對宮頸癌病人調強放療依從性的影響

家屬接受健康教育對急性腦出血病人院前急救的影響

穴位貼敷加艾灸治療老年人習慣性便秘效果觀察

專業培訓和護理本科生自我效能感的關系研究進展

我國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的文獻計量學分析

品管圈活動在降低臥床病人下肢靜脈穿刺率中的應用

品管圈在降低心電監護儀報警設置無效率中的應用研究

植入性鞘內藥物輸注系統用于頑固性癌痛的循證實踐

耳穴壓豆配合貼敷涌泉穴治療腦卒中病人失眠的效果觀察

品管圈對上消化道腫瘤病人術前留置胃管成功率的影響

循證護理在一次性多功能膀胱沖洗器設計中的應用

移情護理對心肌梗死病人消極情感狀態及期望水平的影響

我院建立急診科護士專業技術職稱晉升考核體系的質性研究

腫瘤科帶教護士評判性思維與循證實踐知信行關系研究

國內護理學領域高影響因子期刊中臨床RCT文獻的質量評價

臨床護理路徑對前顱底腦膜瘤顯微手術病人焦慮的影響

經口與經鼻留置胃管在經口氣管插管病人中的應用對比研究

重癥監護病人機械通氣吸痰應用生理鹽水灌注的循證研究

國內臨床護理路徑在結直腸癌病人中實施效果的Meta分析

我國照護者健康教育對老年癡呆病人生存質量影響的Meta分析

經外周中心靜脈置管與中心靜脈置管臨床效果的Meta分析

我國腫瘤疼痛病人心理治療聯合WHO三階梯藥物療法效果的系統評價

國內社區護理干預對老年骨質疏松癥病人臨床結局影響的系統評價

第8篇

1.談英語專業自考畢業論文寫作

2.護理學專業自考本科生畢業論文指導需求的調查

3.普通高校在自考教育中的作用探討 

4.濟南市開展自考畢業申報網絡管理的嘗試

5.做好自考畢業設計工作之我見

6.某高校自考護理學本科專業畢業論文質量分析

7.自考畢業論文的設計與寫作

8.對公安本科自考畢業論文答辯工作的體會

9.護理自考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分析與對策

10.天津理工大學高自考項目管理專業畢業論文開題暨學士學位授予儀式在我院隆重舉行

11.高自考英語類專業畢業率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英文)

12.護理自考畢業實習規范化管理實踐培養

13.護理自考本科畢業論文撰寫及答辯

14.護理自考本科畢業論文寫作中的常見問題分析

15.自考護理本科畢業論文撰寫及答辯現狀分析

16.中國美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自考部視覺傳達系2010畢業設計優秀作品 

17.設立答辯考核環節 確保自考教育質量——中醫自考本科畢業答辯考核規范化研究

18.上海市高教自考畢業生自學時間統計分析及應用 

19.談公安自考(本科)畢業論文答辯的幾個問題

20.運用情感教學提升全日制自考生的自考合格率 

21.高校自考班的困惑與出路 

22.創新形式 創造成功——“董元奔自考助學模式”探源

23.自考畢業生就業質量偏低的經濟學分析

24.關于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畢業生就業問題的思考

25.自考畢業生就業質量偏低:現狀、原因及對策 

26.自考畢業生就業現狀調查與分析

27.構建和諧的全日制自考助學教學秩序

28.面向勞動力市場發展全日制中專自考教育

29.關于對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畢業生就業狀況的分析與探討

30.對自考畢業生擇業觀的思考

31.教師自學考試與江蘇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

32.衛校學生自考認知態度的調查分析

33.試論高校自考助學班的教學監控 

34.淺談我院高護自考畢業生情況 

35.提高科內護士自考通過率的體會 

36.檔案干部榮登上海高教自考優秀生光榮榜

37.自學,我生命中的永恒 

38.高職院校辦自考本科應嚴格把關 

39.楊延諦:十一歲的自考大學生 

40.在校中專生參加自考之我見 

41.“三多”自學法

42.領導重視 精心組織 熱情服務 從嚴治考——抓好高自考工作的體會

43.自考護士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對醫院管理的啟示

44.新疆護理自考本科畢業生健康評估能力分析及對策

45.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一個清華女博士的自考情結

46.自考助學要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47.高職自考前程似錦——聯大應用文理學院高職自考助學班創辦之路

48.“三自”大學的產生與社會效應——錦州師院培訓中心辦學實踐評介

49.綜合性醫院自考護理大專臨床實踐管理工作探討

50.校園自考熱悄然升溫的啟示——寧波林校在校學生參加大專自考、函授情況調查  

51.全日制自考助學與職業技能培訓雙證交互式教學改革的研究 

52.打造自考品牌 促進教育公平公正 

53.云學習視野下的自考助學模式創新研究

54.高教自考道德教育的探析 

55.高教全日制自考助學教學管理的“以人為本”理念

56.搭建自考助學平臺 構建自考育人體系

57.就自考助學質量提高的途徑探究

58.試論高校全日制自考助學班班集體建設 

59.淺談高職學校高自考的教學管理 

60.提高普通高校自考助學教學質量芻議 

61.自考助學質量提升的有效對策探究 

62.高自考助學教育創新模式的實踐探索

63.自考新生環境適應的心理健康教育

64.江西民辦高校自考助學的困境及改革對策

65.自考保險專業課程設置改革的可行性研究 

66.新疆護理自考本科畢業生健康評估能力分析及對策 

67.影響自考助學學生學習適應的因素及其對策

68.某高校自考護理學本科專業畢業論文質量分析

69.自考報名系統中角色訪問控制權限的設計與實現

70.淺談自考“專本銜接”的學生管理工作——以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71.高校全日制自考助學學生管理工作探索

72.三網融合下的自考助學模式創新與發展研究

73.高校全日制自考生學風建設的現狀和對策研究——基于湖南H高校1689名全日制自考學生的問卷調查

74.增強自考學生就業競爭力的難點解析 

75.從“蝴蝶效應”看自考助學學生管理 

76.“自考”+“職業教育”模式的自考助學廣告專業培養方案探討 

77.構建自考助學模式 提高自考輔導質量 

78.淺談高教自考網絡助學發展與農村科技人才的培養 

79.我國普通高校藥學專業本科自考課程體系設計的思考

80.高教自考命題質量三要素評價體系的創新研究  

81.優化自考服務支撐體系 推進自考教育可持續發展 

82.自考創新與思維 

83.推進中職與專科教育銜接自考學生管理的思考 

84.科學發展觀視角下自考助學生黨建工作的思考 

85.高校全日制自考助學學生管理對策研究  

86.推進班主任專業化建設提升自考助學機構教學管理能力的研究 

87.對提高自考助學教學質量的探討

88.繼續教育自考學生管理模式創新研究 

89.人才成長“立交橋”背景下中職與自考高職銜接研究

90.自考校園文化的特點、作用與管理

91.本科自考助學對高職高專學生的影響調查 

92.基于自考“中套專”銜接試點助學模式路徑的實踐與思考

93.論自考助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 

94.高校自考助學檔案管理模式研究

95.應當重視和研究自考文獻資源建設

96.江西省自考助學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97.論民辦高校內統招取代自考

98.自考助學與技能培訓銜接教學的研究與實踐——以浙江省高職類大專自考為例

99.21世紀高教自考面臨的挑戰及對策  

100.一站式數字化自考學習服務中心研究與實踐  

101.回歸“考”的本質——淺談MOOC時代的自考定位 

102.網絡自考助學系統的建設與分析研究 

103.中高職自考銜接教育責任教師評價體系探究

104.自考英語教學現狀分析與對策 

105.論自考主考學校的“助學” 

106.衛校學生自考認知態度的調查分析 

107.護理學專業自考本科生畢業論文指導需求的調查 

108.論教育選擇對全日制高自考教育價值取向的影響

109.淺談高校本科自考助學的困境與出路

110.高校全日制自考助學班問題分析——基于某高校2009級全日制助考班的研究報告

111.中高職自考銜接的課程銜接與教學模式研究 

112.全日制自考助學學生管理工作探析——以浙江工商大學為例 

113.新升格本科院校自考工作的發展思路——以湖南第一師范學院為例

114.普通高校全日制自考助學班的困境與對策研究 

115.淺談自考“專本銜接”的學生管理工作

116.高職專科與自考本科銜接及互認的難題和對策

117.自考全日制助學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以浙江省為例

118.新形勢下全日制自考助學學風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119.自考助學專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研究與設計

120.自考助學廣告專業人才培養途徑探討

121.論成人自考英語教學的困境和對策

122.自考社會助學德育工作面臨的挑戰與對策

123.普通高校“自考二學歷”教育管理模式——以新疆昌吉學院為例 

124.從自考招生看成人自考教學中的問題

125.淺析新形勢下高教自考的人才培養定位

126.自考教材發行服務研究

第9篇

本研究中, 作者從本院神經內科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住院患者中隨機選擇50例進行研究, 探討激勵護理在神經內科住院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將研究結果進行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從本院神經內科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住院患者中隨機選擇50例進行研究, 其中男26例, 女24例, 年齡17~81歲, 平均年齡(39.12±2.3 )歲。將所有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 每組各25例, 分別設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了解研究情況, 并自愿參與研究。

1. 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康復護理。包括指導患者合理擺放良肢位, 進行科學的關節鍛煉和轉移, 以及鍛煉坐、站立位和行走。還有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和平衡能力的鍛煉護理等。

觀察組:實施激勵護理模式下的康復護理。首先, 做好與家屬的交流與溝通, 指導家屬對患者進行科學幫助和激勵, 對患者的康復進步予以及時的肯定;其次, 主管醫生和康復師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 制定明確的針對性激勵目標, 并且與護理人員 達成共識, 在日常查房的過程中及時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激勵和表揚;第三, 責任護士負責密切關注患者的康復效果和進步情況, 及時進行贊美。鼓勵康復效果較好的患者積極的和其他患者分享康復經驗, 增強全體患者的康復信心。

1. 3 觀察指標

1. 3. 1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評分[1]。

1. 3. 2 護理質量 具體指標包括:①健康教育;②基礎護理;③病房管理;④護理文書書寫;⑤危重患者護理。

1. 3. 3 患者滿意度 醫院自制調查問卷, 在患者出院的前1 d發放, 由經過培訓的工作人員指導所有患者填寫。滿意度分為2個等級, 分別為:①滿意;②不滿意。

1. 4 統計學方法 研究所得數據均輸入Excel表格, 并利用SPSS 15.0統計軟件對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一的錄入和分析,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護理前后ADL評分情況分析 護理前, 兩組患者的ADL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 觀察組的ADL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 2 兩組護理質量分析 觀察組的護理質量各項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 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 3 兩組滿意度分析 觀察組的滿意度為98.0%, 對照組患者的滿意度為82.0 %, 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第10篇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大家好!

一年來,在院長的領導下、在院班子及全體職工的大力支持下,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在醫療管理的實踐中,圍繞院長年初制定的核心工作計劃開展醫療工作。

一、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遵紀守法,嚴于律己,樹立良好醫德醫風,自覺接受社會各界監督,不斷改進不足;加強業務實踐知識和業務管理知識的學習,提高管理及業務能力。所分管的工作做到到位不越位。今年由于年齡及身體狀況等因素主動辭去十四屆柳河政協委員職務。

二、業務管理情況:

(一)例會制:今年的質量分析例會,每月召開一次,由我和杜院長共同主持,聽取各職能科室、臨床科室及醫技科室科主任(護士長)匯報一個月的業務工作情況,提出的問題,能當場解決的,當場解決,當場解決不了的,轉呈上報;強化規章制度管理,提高辦事效率;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防范醫療事故和醫療缺陷成為每次例會必須強調之內容,足以引起每位與會者的高度重視,警鐘長鳴。其他院級領導不時參加,并作出重要指示,體現例會的重要性。通過例會不但及時掌握各科情況,同時也提供各科室之間溝通的平臺。

(二)院長查房:我負責內科系的院長查房,沒有特殊情況,每次查一個療區,在所有職能科室領導共同協作中,認真按要求和規定進行,及時發現問題,指導醫護人員規范化行醫。及時完成病歷及醫療文件的書寫,對不合格病歷,限期修改,逾期不改者,按有關規定處理,組織醫務科對疑難病例進行會診及討論。及時杜絕不良醫療行為發生。由于身體等因素,今年院長查房次數減少,但加強了醫務科、護理部的督導作用及質控科的檢查力度。

(三)新農合及城醫保:按照新農合及城醫保的相關文件及制度,加強對新農合及城醫保的管理,使該科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督促醫保科主任派專人不定期深入療區病房,宣教法規及相關政策,會同醫護人員及窗口工作人員分層把關,檢查和驗證住院病人身份的真實性,今年,無一例冒名頂替事件發生。在這方面我們本著誰犯錯誰負責的原則,堅決抵制違規違紀等不良事件發生。積極配合上級管理部門的檢查,嚴把向上級醫院轉診審批關,要求醫師首診負責,非本人接診病人原則上不得轉診,要求住院醫師,認真書寫醫療文件及填寫與疾病相關檢查申請單、審批單,減少差錯漏洞的發生。

(四)醫療管理:根據需要及業務管理情況,院方對醫務科、護理部、質控辦等職能科室做了相應的調整。醫務科:接收辦理上級下發各種通知規定等100多件,外出參加學術活動16場次,共派出22人次學習;各類報表20余項,月報表2項、季報表1項。衛生技術人員繼續醫學教育達標率100%,參檢迎評工作5項,組織大型義診活動2次共診治218名患者。前往15家鄉鎮衛生院進行工作指導,與4家鄉鎮衛生院分別簽署了醫療聯合體協議書。出院病歷歸檔率為100%;嚴格按文件要求貫策執行各項政策、規定,確保臨床醫療工作有條不紊進行。護理部:按計劃對各層級護理人員進行三基訓練和專科技能訓練,護理業務學習每月1-2次,全年共完成業務學習27次54學時;“三基三嚴”理論知識考核4次,護理技能操作培訓考核6次,要求人人過關,并將考核成績計入護理人員技術檔案。中醫理論培訓26學時,理論考試7次,八項中醫操作9次。質控科:圍繞醫院的工作重點,加強醫療質量管理,保障醫療安全,落實了專項檢查;克服人員少,任務重,工作壓力大等諸多困難,堅持對療區運行病歷,每周2次檢查,出院病歷每月抽查20%--30%,對處方則不定期檢查。全年對處方及住院病歷進行2次展示,使每位臨床醫生充分認識到規范化書寫醫療文件的重要性;對缺陷病歷及處方的處理,見我院每月質量信息報。感染管理科:根據醫院“安全生產”和“質量管理”的要求,全面檢查和梳理有關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的各方面工作,特別是手術室、消毒供應室、口腔科、腔鏡室、檢驗科等部門的空氣、物表、手表面、滅菌物品、消毒劑、壓力蒸汽滅菌器等進行重點管理工作;又制定目標監測工作如導尿管監測及外科手術部位切口監測等。全年進行7次醫院感染知識培訓;對全院醫護人員進行3次培訓考核、合格率100%。2016年對全院各科室進行消滅細菌效果監測,其中空氣采樣培養50份,消毒滅菌效果監測b-d測試監測327次,生物測試47次,合格率100%,;全年網報傳染病97例,死亡病例48人,食源性病例14例,相關業務指導部門來院檢查督導8次,協同后勤科接待環保部門進行污水檢測7次。檢測合格率100%。

三、業務實踐開展情況

身為神經內科與心血管內科兩個療區學科帶頭人,要求自己,必須適應現代化醫療發展的快速節奏,因此業務上不間斷學習,及時掌握相關知識和更新陳舊理論,言傳身教,帶出一支支具有一定專業技術水準的醫療隊伍,通過學習與臨床實踐相結合,使各位醫師業務能力有了整體提升,同時要求療區醫生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醫學理論及實踐技能,更好的為患者服務。全年年業務查房每周二次,即:神經內科(腦病科),心血管科(心病科)各一次;每次查房對每位住院病人都認真檢查,仔細詢問病情,規范查體,綜合輔助檢查資料,做出診查方向、臨床診斷和詳細的治療原則,指導經治醫師修改或擬立治療方案。對危重病人,不分晝夜,隨時查看;對發生病情變化的病人,做到及時對癥處理。應邀會診及時到位。

每次出門診時,認真接診每位患者,仔細詢問病情病史,特別是對意識不清、語言功能障礙的患者,更要反復仔細詢問家屬及陪患,充分了解病情、認真查體,填寫門診手冊,開出合理的輔助檢查,綜合分析臨床資料,適合住院的病人收住院,不符合住院條件的門診治療。

第11篇

關鍵詞:護理;護理質量控制;控制體系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5-0368-01

護理質量控制體系是指依據相關的護理管理標準,通過對護理活動有組織地調查分析,對護理質量作出客觀的評判,是保證護理品質的重要措施?

1護理質量評價標準

護理質量評價標準是規范護理行為的重要依據,它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上,能夠有效衡量護理質量的優劣,指導護士工作并反饋性指導實踐,而建立護理質量評價標準是護理質量管理的關鍵環節,是有效提高護理質量的保證?

2008年原衛生部出出臺《醫院管理評價指南》,要求有基礎護理?專科護理質量評價標準,建立可追溯機制,對護理質量標準進行定期與不定期的效果評價,并就護理質量考核標準及持續改進方案做出明確規定,有效指導了全國各地醫院護理質量標準的制定?

2護理質量評價指標

國內護理質量評價指標一般包括護理工作質量指標和工作效率指標,護理工作質量指標包括患者滿意度,基礎護理合格率,特級?一級護理合格率,危重病人護理合格率,護理技術操作合格率,急救物品完好率,消毒隔離合格率,護理文件書寫合格率,年壓瘡發生率,患者意外發生率(跌倒?墜床);工作效率指標包括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轉率,平均住院日,擇期手術患者術前住院日,院內感染發生率,單病種病人住院費用,護理總時數,各類護理人員的配備等?

3護理質量評價方法及形式

目前,我院大部分醫院護理質量評價主要通過三級或二級護理管理組織進行?

新一輪的等級醫院評審中引入過程管理方法學的理念,強調以患者為中心,對患者在整個醫療系統內的診療護理經歷進行追蹤,以面談?查閱文件等方式對各種護理制度與流程的制定落實程度?護理服務連貫性及學科綜合服務能力進行現場評價,重視對系統的改進,使管理者清理護理過程的薄弱環節,從根源上徹底解決問題,達到優質護理的目的?

4護理質量評價結果分析

隨著現代護理管理的科學化和信息化,許多質量分析方法在護理質量評價結果分析中得到較好的應用?其中應用較為廣泛的是等級法,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護理質量標準,設計標準表格式的評價量表,并將每項標準設立分值,將所得分值相加,評分越高,質量越好?

5護理質量持續改進

PDCA循環理論作為質量管理活動的一種科學工作程序,已廣泛應用于護理管理領域?近年來,許多醫院啟動品質圈活動,用質量持續改進的方法進行護理問題的查找和改進,并已取得較大進步?

6建議

隨著優質護理服務的深入開展,護理專業內涵不斷深化,護理工作范疇不斷擴大,建立一套科學?公正的優質護理服務標準體系,成為促進護理質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6.1評價標準注重護理專業內涵

現階段對護理工作的要求不再機械地執行醫囑,而是以滿足患者需求為導向,為其提供連續?專業化?個性化的護理,不僅要幫助患者恢復健康,更要注重其生活質量的提高?因此,護理質量控制標準須從患者需求出發,改革護理管理模式,促進專業內涵提升?

6.2應用追蹤方法學進行質量評價

追蹤方法學的運用可以增加護理人員的質量控制意識,加強細節管理,形成動態循環,可以使護士關注到護理過程中的每個細節,并根據患者需要不斷完善,促進醫院護理質量持續改進,不斷提升護理質量及護理管理水平,真正做到讓患者受益?

6.3運用質量管理工具進行質量評價與持續改進

第12篇

1 常見危險因素

1.1物理性的危險因素:針刺傷或銳器傷最常見,其中由皮膚刺傷造成感染占84.2%。美國CDC報道,有1758名醫務人員做過HIV抗體檢查,有26名HIV抗體陽性(1.5%),其中3名曾不慎被HIV污染針頭刺傷過皮膚。英國有1名護士不慎將帶HIV患者血針頭刺傷過自己的手指后HIV抗體陽性。

1.2生物性的危險因素:護士在操作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觸患者血液、體液或其他分泌物,而這些是最常見,又最具有潛在性的危險因素。

1.3生理、心理、社會因素:護士工作較瑣碎,頻繁倒班,易造成身心疲憊;另外,人們對傳染病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懼心理和歧視態度,勢必影響護理人員的情緒。

2 常見發生環節

2.1操作前:護理人員沒有勤洗手,皮膚上帶有許多細菌、病毒,若遇意外損傷易感染。傳染病房內空氣中含有一定量細菌和病毒,使醫護人員易通過呼吸道黏膜感染傳染性疾病。

2.2操作中:在臨床護理中,各種標本的采集、注射及輸液治療是護士每天最基本的護理操作。如未采取適當的防護措施,易造成職業暴露。

2.3操作后:在整理用物、廢物丟棄過程中,不正確的棄物處置,分類、標識、處置不規范。

3 發生職業暴露原因

3.1護理人員在執行操作規程時不規范:對執行規章制度松懈、怠慢,對潛在不安全因素缺乏預見性和洞察力。

3.2護理技術水平偏低,業務知識較缺乏:對傳染病危害性認識不足;不良操作習慣、不采納及遵循預防針刺傷的有關規定和建議。

3.3生理、心理、社會原因:護理人員工作繁忙,頻繁倒班,造成生物鐘紊亂。同時護士又承擔社會職能(婚育等)易造成身心疲憊,使護士機體抵抗力下降。為了拉近與患者的距離,有時接觸傳染病患者時,不穿隔離衣、不戴口罩、不戴手套,增加了職業暴露的機會。

4 防范措施

4.1建立健全護理安全質量管理:規范傳染科護理操作各個環節,重視專科理論學習和技術操作培訓。合理安排每位護士班次。利用空閑時間加強傳染科各種疾病理論學習,使護士對疾病相關知識了如指掌,提高護士應急能力,使工作有條不紊,以最優化的方式參與工作,并實現工作目標,從而減少職業暴露的機會。

4.2強化安全質量教育:提高護理安全意識護士長利用安全質量分析會,進行職業安全教育,學習并考核每位護士“職業暴露”工作流程,指導每位護士發生職業暴露后正確及時處理。對個別護士經常發生針刺傷的,要找出原因,給予人文關懷的同時糾正其不良習慣性操作行為。建立各種廢用醫療物品分類標識放置,專人清點回收,設立銳器收集箱。

4.3加強護士消毒隔離觀念:認真進行環境因素和作業風險評價,每日對各病房進行60min紫外線空氣消毒。嚴格執行操作前洗手,操作中每人一巾一消毒。進病房操作時必須衣帽整潔、戴口罩,必要時穿隔離衣及戴手套,加強自身防護意識。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馆陶县| 卢龙县| 永定县| 石楼县| 阜新| 贺兰县| 隆回县| 科技| 贡嘎县| 平湖市| 天祝| 平江县| 西安市| 绥棱县| 西峡县| 当雄县| 雷州市| 海淀区| 龙川县| 白山市| 郎溪县| 蛟河市| 锡林浩特市| 渝北区| 夏河县| 大余县| 虹口区| 龙胜| 拉孜县| 东乡县| 红河县| 屯门区| 涞水县| 丰顺县| 饶阳县| 富民县| 古蔺县| 海原县| 惠东县| 湟中县| 鹤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