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提高身體素質的方法

提高身體素質的方法

時間:2024-01-26 14:34:5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提高身體素質的方法,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提高身體素質的方法

第1篇

關鍵詞 專項身體素質 身體素質 訓練

一、身體素質

在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學》的通用教材中,運動素質是指:在中樞神經系統的指令下,機體在運動時所表現出來的各種能力,通常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韌和靈敏。從運動生理學角度講,身體素質是指人體在肌肉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及柔韌等機能。《體育科學詞典》中是這樣解釋身體素質的:人體在運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力量、速度、耐力等身體基本狀態和功能能力,是人體的各種與運動相關的綜合功能狀態,同時也包括運動員在其特殊運動項目中的運動能力。《體育詞典》的身體素質釋義是指人體活動的一種能力,是指人體在運動、勞動所表現來的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及柔韌等能力。在劉愛杰博士論文《耐力性競速項群專項運動素質的整合》中提出身體素質和能力在體育運動中可以看成是運動素質。運動素質是指人體為適應體育運動需要所儲備的專項身體素質要素,如,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及協調等運動素質和能力。

綜合上述觀點,我們發現身體素質(或稱運動素質)目前雖無統一定義,但對其內涵的認識已經較為一致,即身體素質是指:人體在運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力量、耐力、速度、柔韌和靈敏等素質。

二、專項身體素質

在《體育科學詞典》中解釋身體素質的表現及評價是多方面的,可分為一般身體素質和專項身體素質兩大類:一般身體素質是指人體的基本能力,包括身體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柔韌等幾方面。專項身體素質與運動員的特殊運動相關的基本素質。迪·馬丁指出專項運動素質是指身體素質和能力在運動中的表現。專項素質與專項有密切關系,是能直接促進掌握專項技術和提高專項成績的身體素質

綜上所述,對專項身體素質概念和內容的認識目前雖仍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別,但也有著許多基本的共識。即專項身體素質是指能直接促進掌握專項技術和提高專項成績的身體素質。

三、專項身體素質訓練

在中國體育教練員崗位培訓教材《田徑》中指出身體素質訓練包括一般身體素質訓練和專項身體素質訓練。一般身體素質訓練是促進兒童少年的生長發育,提高身體的健康水平,為進行專項素質訓練、掌握專項技術和提高專項運動成績奠定基礎。專項素質訓練是指與專項有密切關系,能直接促進和掌握專項技術和提高專項成績的素質訓練。

司虎克、趙丙軍等(2003年)在對田徑運動訓練中專項技術與身體素質關系的再認識中提出身體素質的訓練是為了發展運動員的力量、速度、耐力等運動素質,它又可分為一般身體素質訓練和專項身體素質訓練一般身體素質訓練是協調發展各種身體素質和有機體各系統、器官的功能,為專項訓練奠定基礎。

專項身體素質訓練主要是發展與專項有密切關系、能直接促進掌握專項技術和提高專項成績的身體素質.在體育學院函授教材中指出:一般身體素質訓練是指在訓練中,采用多種多樣非專項的身體訓練的手段和方法,以改善運動員的身體形態,增進運動員的健康,提高運動員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和全面發展其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及柔韌等素質。專項身體素質訓練是指在運動訓練中,根據專項特點采用與專項有密切關系的專門性身體訓練手段和方法,充分發展和改善與專項運動有直接關系的專項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及柔韌等素質,以保證運動員在訓練中更好地掌握專項技術與戰術,并在比賽中有效地應用。

第2篇

【關鍵詞】網絡時代;大學生;身體素質

一、身體素質的含義

當今社會,隨著網絡時代的迅速發展,大學生真的做到了“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但這其中也有許許多多的問題,大學生身體素質的下降尤為嚴重。傳統上,身體素質一般是指人體在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柔韌等機能。身體素質是一個人體質強弱的外在表現,是人體活動的一種能力。正因為身體素質如此重要,所以提高身體素質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二、提高身體素質對大學生的重要性

對于現在的高校大學生來說, 身體素質的意義不僅僅在于提高戶外鍛煉水平,更多的是在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抗壓能力、抗挫折能力、自信心、外觀體型等方面。

(一)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鍛煉了學生的心理素質

擁有良好身體素質的學生會有一個比較好的外觀體型,這對學生的自信心的培養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許多鍛煉不僅對其身體有著考驗、鍛煉的目的,而且還考驗鍛煉著心理素質。想要達到自己滿意的健身效果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長時間的堅持和不懈的努力。通過器械健身加強大學生心理素質,從而使其在學習生活中有一個健康強勁的心理。

(二)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增強了學生的好強心

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可以讓學生更容易地參與到戶外鍛煉中來,并且從中獲得樂趣。戶外鍛煉對于大學生們的心理素質、抗挫折能力等有著非常良好的提升作用,可以培養高校大學生優良的意志品質,在問題和困難面前不會懦弱畏懼,退縮不前。

(三)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提升了學生的好勝心

對于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良好的身體素質也會為其打下堅實的基礎,當大學生們面對高強度的學習壓力和課業壓力時,有著良好身體素質的同學會擁有充沛的體力和良好的精神面貌,不會被學習、生活的壓力擊倒,這就是戶外鍛煉中身體素質的提升賦予大學生們的堅強意志和高尚品格。

三、網絡時代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的途徑

在如今網絡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足不出戶已經成為許多當代大學生的標簽,購物、訂餐、交流與溝通這些所謂的小事都能在網絡上得到滿足,一定程度上,互聯網非但沒有增強學生們的健康意識,反而成為了讓學生成了網絡的蛀蟲。這時,如何正確并高效的激發每天宅在寢室里的學生消失已久的運動興趣就至關重要了。因為過于依賴網絡,現實生活中又缺少積極運動的鞭策,所以出現萎靡不振的景象也實屬正常。

(一)轉變觀念,全員發動

高校應建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落實“陽光體育運動”,走到戶外,走進陽光,增強校園戶外活動。高校可建立學校陽光體育活動領導小組,定期制定活動目標和要求,讓學生們都能參與到其中,強健身體。學生們也可開展校園戶外鍛煉社團,團結和凝聚興趣愛好相同的同學,激發和引領同學們參與到戶外鍛煉中來,使課內課外相結合,有效地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二)靈活多樣的戶外活動形式

通過在大學中營造一種濃厚的戶外鍛煉氛圍來影響學生積極參與到戶外鍛煉活動中來。濃厚的戶外鍛煉氛圍可以從真正意義上走進大學生的生活中來,活動形式也是豐富多樣的,如定期舉辦運動會、體育節,舉辦各種各樣的球類比賽,競技類比賽,讓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其中,培養大家的戶外鍛煉愛好和興趣。通過這些比賽,能提供給大學生們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提升同學們在戶外鍛煉上的熱情和信心,同時還能提高團隊的凝聚力。高校中還應針對不同項目開展相應的俱樂部或社團組織來滿足學生的興趣,給想要運動的同學提供便捷的通道。

(三)掌握科學合理的戶外活動方法

并非所有活動都是戶外活動, 也不是任何戶外活動都能達到鍛煉身體和增強體質的目的,因此要運用合理的戶外活動方法。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有氧運動,包括:游泳、健美操、慢跑、登山、跳繩和各種球類運動等。大學生們可以在校園里選擇慢跑、快步走、騎單車等有氧運動。其次,大學生們也可以通過比賽法或游戲法參與到戶外活動中來,比賽法可以使人情緒高漲,容易表現出最大速度;游戲法則可以激發人的情緒,能在游戲中產生各種動作的變化,從而防止因為枯燥的重復鍛煉而產生的煩躁情緒。最后,大學生們可以在學習勞累之余做一些引體向上、俯臥撐、仰臥起坐等運動,還可以選擇跳臺階、蹲起、高抬腿等項目,使自身得以放松,但切記不要過量,在自己身體承受范圍內進行戶外活動。

綜上,網絡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們身體素質的提高不能靠強制性的規定,要通過多元化的鍛煉方法,合理人性化的制度體系引導大學生根據自己的體質特征和興趣愛好,自覺地養成良好、健康的戶外鍛煉方法及生活習慣,大學生們擁有一個快樂健康的學習生活方式。大學生們走出虛擬的網絡世界,走進充實健康的戶外環境是對大學生們身心健康發展最有利的幫助,養成一個良好的戶外鍛煉習慣將是大學生們一生寶貴的財富。

【參考文獻】

[1]賀曉明,林威力.淺談中國大學生身體素質提高的途徑[C].北京:百川利康(北京)國際醫學研究院會議論文集,2014:23-25

[2]康宏偉.淺談如何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J].科技視界,2015(11):92

[3]賈春旭.新時代網絡環境下如何提高大學生素質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3(6):35

[4]洪肖肖.互聯網時代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的現狀調查研究[D].山東:山東大學,2014:77

第3篇

關鍵詞 大學生 身體素質 方法

中圖分類號:G525 文獻標識碼:A

Study on the Method of Improving the Physica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LU Zhixing, SUN Wenmin

(School of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023)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use of literature and data,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visit the survey method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the decline of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and put forward the effective methods to improve physica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for the educators to provide feasible frame of reference.

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method

2007年5月中國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指出:廣泛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鼓勵學生走向操場,走向大自然,走到陽光下,形成青少年體育鍛煉的熱潮。同時還強調了高等學校要把課外體育活動納入學校日常教學計劃,使每個學生每周至少參加三次課外體育鍛煉。為了貫徹中央精神,就必須對大學生開展有計劃、有目的、有規律的體育鍛煉,努力提高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提高自身運動能力,達到國家規定的體質健康標準。通過研究我校學生近三年學生體質現狀,分析學生身體素質下降的原因,為我校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推進體育教學改革,指導學生科學地參加體育鍛煉,促進學生體質健康全面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1 研究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文主要對我校的800名學生身體素質水平進行了抽樣調查。

1.2 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在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查閱大量有關身體素質的文獻資料,并參考了多篇相關科研論文和學術論文。并對所獲資料進行分類整理和分析。(2)走訪調查法。走訪調查了我校的部分學生,并向他們及家長咨詢了目前學生身體素質水平狀況。(3)數理統計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分析整理。

2 結果與分析

2.1 對我校學生身體素質抽樣調查結果

對我校體育教師和學生及家長進行了走訪調查,結果表明了我校學生身體素質總體水平全面下降,各項指標分別平均下降:50米跑0.76秒, 坐位體前屈4.5cm,立定跳遠8.5cm, 握力(女生)4.35次,引體向上(男生)3.96次,仰臥起坐4.85次,800米跑(女生)23.17秒,1000米跑(男生)22.12秒,我校當前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狀況令人擔憂。

2.2 影響學生身體素質下降的因素

2.2.1 主觀因素的影響

調查結果表明: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獨生子女數量越來越多,學生攝入食物熱量超高且營養充分,一半以上的學生喜歡肉類、快餐、甜食油炸類、膨化食品等高熱量食物。這是導致學生體重增加的主要因素。此外,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是影響學生運動能力的重要因素。如:有部分學生不吃或不及時吃早餐,造成學生上午體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晚餐吃得過飽或高脂肪的食物攝入量過多,造成學生不易消化,影響夜晚睡眠質量,同時導致體重增加。

2.2.2 客觀因素的影響

由于學校連續擴招,人數在急速增加的同時,運動場地擁擠不堪,每周鍛煉時間勢必會受影響,達不到教育部的要求,所以運動場地、器材也是影響學生身體素質提高的因素之一。其次,體育教學改革注重形式忽視了結果,教學改革的主要目的應該是使學生掌握鍛煉身體的方法,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增強體質,把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放在首要位置。

3 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方法

身體素質是人體在體育運動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力量、耐力、速度、靈敏和柔韌等機能。在體育課和課外活動的練習中,讓學生進行身體素質練習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還可以釋放學生的學習壓力,緩解緊張的學習氣氛。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科學訓練。

3.1 力量素質的訓練

發展力量素質,不僅能增強肌肉力量,使身體更加結實,還有利于學習和掌握各項運動技術和技能,減少運動損傷。力量素質的練習,可以根據鍛煉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力量練習方法。鍛煉上肢力量可選擇引體向上、俯臥撐等運動,也可借助啞鈴、握力器等器械;鍛煉腰腹力量可選擇仰臥起坐、團身跳等運動。鍛煉下肢可選擇蹲起、單足跳、跨步跳、蛙跳、跳臺階、側跨跳等運動。在進行力量訓練時,還應注意訓練負荷的量和強度。

3.2 速度素質的訓練

發展速度素質,能提高機體的反應能力和協調能力,使身體更加靈活,做動作更加迅速。發展速度素質,一般采用大強度、時間持續短的練習,并且要在學生精力充沛的情況下交替進行各種練習。同時要注重與其他素質訓練結合起來,注意提高肌肉的放松能力。發展速度的方法有很多,如原地單足跳,聽哨聲快速做加速跑;背對起跑方向做原地高抬腿,聽信號快速轉身做加速跑,幾人一組以比賽的形式進行。60米、100米、變速跑(直道加速彎道慢跑,彎道加速直道慢跑)等練習。

3.3 耐力素質的訓練

發展耐力素質可以有效地提高人體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功能,改善人體新陳代謝水平,還可以培養頑強的意志等良好的心理品質。耐力鍛煉可分為有氧耐力和無氧耐力。應以進行有氧訓練為主,耐力素質訓練方法:12分鐘計時跑,長跑 800米、1000米等,逐漸過渡到更長距離的跑,這些運動對于發展學生的有氧耐力,提高心血管功能具有良好的效果。有氧耐力運動還有游泳、登山、有氧健身操等。

3.4 柔韌素質的訓練

發展柔韌素質,能增加學生關節的靈活性,避免運動時肌肉、韌帶等軟組織的損傷。柔韌素質訓練的方法:主要有動力性和靜力性拉伸;動力性練習:行進間各種踢腿練習(正踢、斜踢、側踢、外擺、里合、后踢)、直腿并腿連續縱跳、直腿單腿連續縱等;靜力性練習:肋木上各種壓腿練習(正壓、測壓、背屈壓腿等)、橫豎叉、壓肩、坐位體前屈、前俯腰等,將肌肉軟組織拉開后,并在拉到一定程度時保持一定時間(8~10s),重復練習,可收到良好的效果。練習時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切不可急于求成。

3.5 靈敏素質的訓練

發展靈敏素質,能提高人體大腦皮層的靈活性,讓學生在變化的情況下迅速、準確、協調地做出相應的動作,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促進各項素質的協調發展。靈敏素質訓練的方法:在跑中迅速做改變方向的各種跑、急停急起以及迅速轉體練習;專門設計的各種練習的組合;如用“之字跑”、“躲閃跑”、“穿梭跑”和“立臥撐”四項組成的綜合性練習;做各種變換方向的追逐性游戲和對各種信號作出應答反應的游戲。

4 加強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培養學生體育意識

4.1 在學校建立各種體育社團和體育俱樂部

吸引廣大學生積極參加社團組織,利用課余特定時間在教師及體育骨干的指導下,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進行體育鍛煉,培養學生自覺鍛煉的意識和自主鍛煉的能力,使學生學會并掌握體育鍛煉的方法,養成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好習慣。在學習和鍛煉中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和自主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加強學生與社會的交往能力,為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思想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也是全面落實《全民健身計劃》的需要。

4.2 學校體育與家庭體育有機結合

學校應把加強學生的身體素質鍛煉放在首位,然后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開設相應的體育課程,使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同時家庭環境也影響著學生體育思想的樹立,家長也要重視孩子平時的體育鍛煉。使學校體育和家庭體育二者有機的結合起來,在學校和家庭都能讓學生感受到體育鍛煉的氛圍,使學生逐步樹立終身體育的思想。

5 結論

目前我校學生的身體素質總體水平令人擔憂,另外學生自身缺乏體育鍛煉的意識,學校對對于體育場館建設與器材投入的不足,學校對于學生體育鍛煉、體育課、課外活動的監督與管理的不合理,都影響了我校學生身體素質總體水平的提高。要全面提高我校學生身體素質的總體水平,必須采取一些切實有效的對策。首先,采取有效的身體素質訓練的方法,并合理地有計劃的安排身體素質鍛煉;加強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培養學生體育意識;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激發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注重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有機結合,合理地安排學生膳食。切實改善學生身體素質的整體狀況,促進學生體質全面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羅躍進,王珊.學生身體素質連續下降的對策研究[J].內江科技,2007(12).

[2] 金婕,應芳娟.中學生身體素質令人憂[J].好家長,2007(19).

[3] 孟建云.中學生身體素質調查分析與應對策略[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版),2010(3).

第4篇

關鍵詞:青少年;籃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

籃球運動員的訓練是以速度、耐力和力量為中心,有氧耐力為基礎,靈敏、協調、柔韌性為輔的多機能全面身體訓練。青少年籃球運動員年齡均在17歲以下,是運動技能形成的較好年齡階段,也是身體素質發展的敏感期。用多種手段來發展青少年運動員速度、耐力、力量等素質,使青少年籃球運動員內臟器官和各肌肉群聯合做功能力全面提高,是青少年籃球運動員將來創造優異成績必須具備的身體條件。

一、青少年籃球運動員實施身體素質訓練的重要性

(1)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是制約其運動水平的主要因素。

青少年籃球運動員要達到理想的競技水平,僅僅依靠耐力素質是不夠的,必須具備全面發展的身體素質。過去人們只注重對訓練方法、強度、密度及手段組合的研究,忽視了身體素質訓練,尤其忽視了籃球運動員青少年時期的專項身體素質訓練。

(2)青少年籃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從少年兒童抓起。

要使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獲得最佳競技能力,必須從少年兒童抓起。對人體生物能力的塑造,需要經過多年的系統訓練,逐步完成,在運動員身心趨于成熟時才能達到高峰。青少年籃球運動員從開始接受基礎訓練到個人運動競技水平高峰,一般要經過5~8年的系統訓練。青少年運動員身體素質發展的敏感期為:力量發展的最快階段是13~17歲;速度素質快速增長期為11~15歲;協調能力發展最佳期為9~11歲;有氧能力最快增長期為14~17歲;無氧能力增長較快的時期為17歲以后;在14~17歲,耐力所需要的素質都有較快的增長。青少年籃球運動員要采用更加合理、科學的方法進行身體素質訓練。

二、

青少年籃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的內容

1.速度素質訓練

(1)速度“敏感期”訓練:青少年籃球運動員身體的各項素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的,青春期是這種自然增長趨勢最快的階段。一般男孩在15歲左右,女孩在12歲左右。青少年籃球運動員訓練的基礎階段正處于速度素質的敏感期,因此科學系統地進行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的速度素質訓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速度訓練注意事項:在訓練中突出發展速度的同時,也要注重耐力的發展,兩者應同步進行;在以提高頻率為主的動作練習時,練習時間短,練習強度大,并且練習方法多樣,使中樞神經系統始終處于較興奮的狀態;遵循身體素質自然增長規律,抓住速度發展敏感期。

2.耐力素質訓練

(1)耐力“敏感期”訓練:青少年時期由于生理特點,由有氧、無氧供能系統所決定的耐力素質的發展比其他素質的發展要復雜得多,并隨年齡的增長呈自然增長的特點。

(2)耐力訓練應注意問題:有氧代謝供能能力和無氧代謝供能能力配合恰當,兩者比例要因人、因項、因時勢不同而定,一般耐力的練習從有氧代謝入手;依據青少年的心理特征,鞏固和提高訓練的興趣和愛好;在訓練中要有意識培養運動員吃苦耐勞、不怕困難、勇于拼搏的意志品質和良好作風。

3.力量素質訓練

(1)力量“敏感期”訓練:①青少年籃球運動員力量訓練應符合青少年生理特征,才有利于身心健康。快速力量訓練應結合技術特點抓好基礎訓練,訓練方法一般采用短距離沖刺跑、下坡跑、跳階梯和輕重量次數少的負重練習等。②發展力量素質的手段方法常見的是以能量代謝為依據的循環練習和其他各種不同形式的練習,如長距離跑的專門性練習。

(2)力量訓練應注意問題:

根據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的訓練特點,一般會選擇徒手克服自重的方法,訓練水平一步步提高,在不使用大力量負重方法的同時可以適當結合輕器械練習。在發展大肌肉力量的同時也要注重小肌肉群力量的發展。實現力量和速度發展的平衡,避免“速度障礙”。全面考慮各個方面的素質的培養,多種訓練方法并用,達到最佳的訓練效果。

參考文獻:

[1]田麥元主編.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第5篇

【關鍵詞】高中體育教學 排球運動技能 身體素質

Research on the actual effect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senior volleyball skill teaching with the physical diathesis practice

Zhang Juping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course reform and the school PE option class, students’ interest has been developed, but at the same time, some new problems also appear. At the time when many teachers teach students the professional skill, the practice on the physical diathesis has been ignored, so students’ physical diathesis does not go up but go down. In this paper, the writer,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practice, has made an expatiation on the necessity and method of the effective combination of the volleyball teaching skill in the professional volleyball teaching with the effective practice on students’ physical diathesis practice. In addition, some consideration and summarization on that is given after the expatiation.

【Keywords】Senior PE teaching Skill of volleyball Physical diathesis

目前,高中《體育與健康》新課標實行了分模塊分項目教學,提出了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等五個領域學習目標,并強調運動技能學習領域,把學習運動技能作為實現其他領域學習目標的主要手段之一。排球運動作為深受廣大青少年喜愛的體育項目,對促進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價值,然而相對于其它項目,排球這個運動項目對于運動技能水平的掌握程度的要求更高。

在實際的高中排球項目教學中,很多學生從農村學校上來,從未學習過排球技能。在剛開始教學的時候,為實現新課標提出的“運動技能學習領域目標”這個教學目標,教師更多的是進行純粹的排球技能的教學,這樣一節課下來,學生的活動量就無法達到預定的目標。長此以往,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必然下降。因而在排球運動教學中,我們要以排球運動技能教學為載體,沿著這條主線尋找其它輔線,從而處理好專項學習與全面身體素質發展的關系。這就需要我們開動腦筋,在課程的教學設計上多下功夫,使排球模塊教學更好地為學生身心體質健康服務。那么,如何在排球運動技能教學中有效地結合素質練習,促使學生排球運動技能與身體素質能力同步發展就成為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

1.排球運動技能、身體素質的概念和內涵。在排球模塊教學中,運動技能的概念運用《運動生理學》中對它的描述可能更為準確些,即“運動技能是指人體在運動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專門動作的能力,是在后天獲得性基礎上建立的復雜的、連鎖的、本體感受性的運動條件反射”。

身體素質的內涵較廣,在體育教學中,“身體素質”的解釋為:人體機能活動的一種能力,指人體在活動時所表現出來的力量、耐力、速度、靈敏性、柔韌性等機能能力。取決于身體形態結構特點和內臟器官、神經系統機能的調節狀況。它是人們勞動、生活的物質基礎,掌握運動技能,提高運動成績的前提條件。

由概念可知,運動技能的掌握程度是由身體素質決定的,而同樣運動技能得到掌握后,就會進行更多的活動,在活動中又促進了身體素質的發展。

2.排球運動技能與身體素質練習之間的關系。在體育運動中要完成任何一個動作都包含技術和身體素質這兩種因素,也就是說,要掌握任何一個技術動作,必須具備相應得身體素質。當一個技術動作不能很好的完成時,其原因可能是技術練習不夠,沒有掌握好技巧,也可能是限于身體素質,達不到掌握技術的要求所造成的。因此,技術與素質的關系,即使是相互適應、相輔相成的關系,要想掌握更高層次的技術,必須同時增強與此技術相應的身體素質,兩者均居同等重要的地位。

通過學期初對學生身體素質的測驗和經過一年的排球教學之后對學生技能的考核,作了如下統計:

從以上的統計數據上可以看出,經過一年的排球教學學習后,身體素質好的學生的接受能力明顯強于其他人。

2.1 身體素質是排球運動技能提高的基礎。排球運動的特點,是要求隊員對場上各種變化情況具有精細的感受能力,在場上完成許多復雜的運動時,動作要十分準確,而這在很大程度上要靠人體運動分析器對肌肉感覺作精確分析才能做到。因而,在排球教學中可以發現,身體素質好的學生在學習排球技能時的掌握程度明顯強于其他學生。例如,在新授排球墊球技術時,同樣的授課方法,身體素質好的學生一節課就能掌握,而身體素質弱的學生則需三節課才能達到教師所要求的水平。

當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提高了,學習排球運動技能的速度也加快了,動作精確度將會得到大幅度提高,學習排球的興趣必然會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運動技能水平將會得到更大的提高。

2.2 排球運動技能的提高能有效地促進身體素質的發展。排球運動技術動作有發球、墊球、傳球、扣球、攔網等,戰術機動靈活,姿勢變化多端,每個運動員要掌握全面的和多樣性的動作技巧,使身體的各部分得到充分的鍛煉。特別是手臂、手腕、腰部、腿部的肌肉得到均勻地發展,力量逐漸增強,身體更加機動靈活。

排球運動對神經系統的鍛煉作用也很顯著,尤其在比賽時,場上情況千變萬化,隊員的注意力必須高度集中,以便根據場上的變化采取相應的措施。打排球時,隊員多次根據對方的情況,從相對安靜的較低位置,突然做出劇烈的動作,這不僅鍛煉了神經系統的反應能力,同時也加強了心臟、肺臟的生理功能,使其跳動加快,呼吸加深,更好地供應肌肉必需的氧氣和養料,使肌肉爆發力得以提高。久而久之,內臟器官和運動器官的功能,便顯著增強了。

排球技能提高了,學生學習排球的興趣也會增加,在比賽中運動的強度也會增加,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

3.排球運動技能教學與身體素質練習有效結合的幾種方法。在高中排球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普通高中學生的學習和接受能力,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把排球運動技能教學與身體素質練習進行有效地結合,使學生得以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3.1 結合準備活動進行專項性輔助練習。一個好的準備活動可以使學生能更快地進入課的基本部分,使學生能更加愉悅地參加課的學習當中。如排球課準備活動中可以安排學生腳步移動練習,這樣便可以發展學生跑以及身體協調能力,也可以安排一些游戲類的閃避、跑動、抓球等活動,這樣可以發展學生靈敏反應能力。

3.2 結合專項技能教學進行游戲類素質練習。游戲類的素質練習趣味性強,同學之間的互動好,在排球教學中可結合專項技能教學所需要的素質進行結合練習。采用這樣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訓練,使學生在情緒高、興趣濃、興奮性強的情況下進行訓練,從而達到良好的訓練效果。如:發展腿部力量的“時代列車”、“立定跳比遠”、“蛙跳接力”;發展上肢力量的“推小車”、“推人出圈”;發展靈敏素質的“打龍尾”、“獵人打兔子”等游戲,可以根據不同的目的要求進行選擇運用。在排球專項技能學習的初級階段,教學中運動量特別少的情況下,增加這些游戲類的素質練習不僅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保證了學生整堂課的運動量。

3.3 結合技能學習進行補充性輔助練習。排球運動技術動作有發球、墊球、傳球、扣球、攔網等。在學習這些運動技能的時候,要結合技術學習的特點,進行一些補充性練習。這樣,不僅能更快地掌握運動技能,還進一步提高了身體素質。

如在學習排球傳球墊球時,在技術學習的同時缺少跑動,我們可以安排往返跑,讓學生在跑動中急停傳墊球,可以兩人配合也可單人進行練習。這樣就提高了學生傳墊球的能力及跑的能力。

又如在學習扣球技術的時候,為了使學生體會手臂伸高的感覺,采用排球扣球的步伐進行打樹葉、摸高練習。在學習發球技術的時候,為了體會發球的感覺,采用打墻練習,并運用反彈球的遠近高低來確定自己發球的方法是否正確,由自己接住反彈回的球進行持續練習,利用接球的跑動來提高反應速度能力。

3.4 結合專項技能進行誘導性練習。在排球模塊教學的實戰中會出現一些意外的情況,而要解決這個意外就必須要有一個較好的應對方法,教師可利用這點對學生進行誘導,有針對性地增加一些素質練習,從而有效地防止意外情況的發生。比如排球中經常出現摔倒的現象,教師可以誘導學生加強自我保護,從而加入一些技巧方面的素質,如魚躍前滾翻等,同時也誘導學生在接低球時可采用這些方法進行。又如在發球中經常出現無法過網以及手臂酸痛的現象,可以誘導學生加強手臂力量,從而加入一些力量方面的練習,如俯臥撐、單杠、雙杠等。這樣,通過一些力量練習,增強學生的肌肉感覺,并提高了抗擊打能力,更有效地防止學生在運動中受傷。

3.5 結合專項技能開展拓展性練習。在排球模塊教學中扣球、攔網都需要較好的彈跳力,扣球、攔網動作的練習也的確能逐漸提高學生的彈跳力,但單純的練習必然會使學生產生倦怠心理。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在排球模塊中拓展一點田徑模塊中的跳遠、跳高的練習。通過在排球模塊教學中穿插跳遠、跳高的練習,使學生不僅提高跳躍能力,又能學會跳遠、跳高的基本技能。同樣發球、扣球需要較強的手臂力量,扣球也需要較強的腹肌力量,可以在排球模塊中拓展實心球的練習。當然,在進行這樣的拓展性練習時,教師必須要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工作,在課堂設計中要把排球專項技能教學與之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能興趣盎然地完成目標。

4.排球運動技能教學與身體素質練習有效結合的作用與意義。

4.1 有利于排球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的學習與掌握,提高學生對排球運動技能運用和實踐的能力。排球運動的技術動作有嚴格的時間限制,完成技術動作的時間要短促,并要有準確的判斷能力。學生要較好地掌握這項運動必須具備突出的彈跳和移動速度、靈敏反應素質。排球運動技能教學與身體素質練習有效結合,使學生在身體素質得到提高的同時更記住了正確的知識與技能,并在身體素質練習中學會了實踐運用能力。

4.2 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排球的興趣,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通過技能學習與身體素質練習的有效結合,學生能更快地學會排球運動技能,體會到了排球運動所帶來的樂趣,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排球的興趣。學生能夠主動地進行排球運動,更進一步提高了身體素質,并通過一些拓展性的身體素質練習,從而促進了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同時這也落實了新課標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4.3 提高運動中的自我保護能力,有效預防運動傷害的發生。通過結合專項技能進行的一些誘導性練習,使學生學會了如何在比賽中不受到傷害。同時由于各項身體素質的提高,改善了中樞神經系統及內臟器官的機能,使學生能承受較大的運動量,有效防止了傷害事故的發生。

4.4 培養和提高體育意識、體育習慣和體育能力,培養終身體育意識。在學校體育教學中,加強體育教學與健康知識的傳播學習和掌握體育與健康的基本理論知識,是培養學生體育鍛煉意識和能力的基礎。在排球模塊教學中,教師采用合理、科學的手段把運動技能與身體素質練習有效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在科學的指導下,形成了較好的體育意識。同時隨著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排球技能的掌握程度的加深,學生對排球運動的了解程度也得到了加深,提高了體育意識、體育習慣和體育能力,逐漸培養了終身體育意識。

5.小結。在排球模塊教學中把排球運動技能與身體素質練習進行有效的結合,不僅提高了身體素質,同時也促進了排球運動技能的發展,促進了素質的全面發展。實踐證明,學生在排球比賽中自我防護意識得到了提高,肌肉的感覺更好,更不易受傷。同時,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更加熱愛上了排球這項運動,增強了體育意識和體育能力,并能把它作為一項終身的運動進行下去。

參考文獻

1 高等師范院校教材.《運動生理學》

2 《排球運動的健身意義》.綏中排球網.省略

3 高等師范院校試用教材.球類活動《排球》.高等教育出版社

4 張久喜、張靜靜、阿英嘎.《當前中學體育教學問題的透視》.paper.省略

第6篇

所謂互補理論,是指均衡發展理論和非衡結構補償理論兩種理論的融合[1]。根據均衡發展理論的原理,在體育教學中依據身體素質指標,均衡發展學生各項素質的基本原理;非衡結構補償理論表現為學生身體素質中某種素質的欠缺,但可由其他高度發展的素質或能力在一定范圍內予以彌補或代償,使其總體身體素質維持在特定的水平,這種現象稱為非衡結構的補償效應。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學生上好體育課,進行體育活動,形成一定運動技能的基礎。但是什么樣的內容安排什么樣的“配套”課課練習能達到更好的鍛煉效果呢?筆者根據互補理論,就課課練內容與所教內容的補償性嘗試了一些想法。

二、運用互補理論來詮釋“課課練”的身體素質構成因素

“課課練”是在體育課中用來發展身體素質,增強學生體質的一種良好手段。它由一個或幾個對發展身體素質有效的簡單易行的動作練習所組成[2]。課課練研究的內容很多,如時機的安排、方法的設計、內容的組合、運動量的施加等等。本文僅針對內容的組合與主教材的“互補性”進行理論闡述。互補理論可針對課課練內容的安排與主教材進行相互彌補和綜合,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課課練內容,追求課課練效果的最優化可進行一定的詮釋。互補理論的兩個方面――平衡補償和非衡補償,從辯證的角度來看,是共性與個案的關系,最終結果卻是一樣的,都是通過補償原理,安排合適的課課練內容,從而使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得到提高。

(一)平衡補償原理在課課練中的運用

均衡發展理論是通過與教學內容主要發展的身體素質相比較,研究弱勢因素,進而針對性的安排課課練,調節和控制身體素質的全面協調發展。體育教學中,“平衡補償原理”的運用是通過提高弱勢素質、加強身體素質的方式。這是實踐中常見的一種補償方式,簡而言之,就是發展與主教材相異的身體素質內容。基于“雙子模型”的“揚長”與“補短”原理,通過對課課練教學方法進行整合和優化來達到最佳,從整體上把握學生身體素質各項指標的綜合作用和效應,確立適宜學生發展,“平衡”教學內容所要傳授的運動能力的“課課練”結構。所以在安排課課練內容時,要考慮到單項素質發展和身體全面鍛煉的關系,因為“課課練”是以發展某項身體素質為主的,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安排時須與主教材很好地結合起來。例如跨越式跳高課,為了發展學生的彈跳能力,可以適當的進行負重練習,以增強肌肉的力量達到增強學生彈跳力的目的。但是一般負重練習缺乏一定的速率,所以安排課課練的時候就不能單純的只考慮腿部力量的發展,而應結合主教材內容――跨越式跳高,要兼顧發展力量速度素質,即可以將單純的負重練習改為輕量的負重快速練習,來保證動作的幅度和頻率。平衡補償原理要求課課練練習方法的組合要適合主教材的內容,在一定程度上補充和完善主教材的“缺陷”,彌補學生完成動作技能所需的身體素質要求,從而“以點帶面”,促進學生身體的全面發展。

(二)非衡補償原理在課課練教學中的運用

非衡結構補償理論是通過對教學內容中主要發展的身體素質的優勢因素研究,重點安排與之相適應的優勢因素,從而達到對弱勢因素進行彌補和補償,以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非衡補償,是指優勢能力彌補某些能力發展不足的方式。例如跨越式跳高的教學內容,基于彈跳好,腿部力量較強等身體素質對學習此動作有高效的彌補和補償的結果,這種補償得益于身體素質對于教學內容的放大和輻射的效果,即使某些學生身高不高,或者動作掌握不是很精細,也可通過高度發展的優勢因素補償相對欠缺的因素,而掌握主要教學內容,從而促進身體素質水平的全面發展。所以在安排課課練內容時,可以考慮安排發展學生彈跳力和腿部力量的練習,為主教材―跨越式跳高的學習奠定身體素質基礎,彌補學生在其他素質方面的不足。

三、課課練內容與動作技能形成的互補性的運用

從增強體質出發,身體素質“課課練”除在課的準備部分和基本部分后段安排外,有的還安排在主教材練習的同時進行。這樣的組織教學,雖然學生的練習密度和生理負荷量增大了,但于學生對新授教材技術的掌握,卻是一個很大的干擾。因為學生學習新動作的初期,神經聯系尚處于泛化階段,與此同時,強加進一些強度很大的身體素質練習,會使大腦皮層中樞神經的興奮一縱即逝[3]。課課練是為了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水平,而身體素質水平是更好的掌握動作技能、形成運動技能的基礎,兩者環環相扣,共同發展,這一點符合均衡發展理論。在課堂教學中,不能一味的追求身體素質目標,而忽視了技能教學的發展。在考慮到身體素質與教學內容的互補性的同時,也要兼顧課課練與動作技能形成的互補性。仍以跨越式跳高為例,如果是新授課,在主教材前過多的進行腿部力量或彈跳性的素質練習,勢必會干擾學生學習新的技術動作。基于均衡發展原理,輔助練習的課課練安排可進行一些柔韌素質練習,小運動量的跳躍練習,“補償”將要學習的技術動作需要的準備活動;如果是復習課,在學生比較熟練的掌握了技術動作的前提下,課課練的內容可以適當加大,補償“拔高”階段需要的熱身活動。

四、結論

根據互補理論,在中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應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互補性的課課練,以達到相應的補償,促進學習的良性循環。互補理論把非橫理論和均衡理論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為安排課課練內容以提高身體素質水平、掌握動作技能提供了理論指導。

參考文獻:

[1] 劉大慶.運動員競技能力非衡結構補償理論[J].體育科學.2000.20(1):43-46.

第7篇

關鍵詞: 羽毛球運動 身體素質 身體訓練

羽毛球運動是一項針對身體素質各方面要求較高的運動,它要求運動員具有良好的身體協調性、速度、爆發力量和耐力,還要求運動員具有超前意識,在場上的應變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要強。要達到這些標準和要求,運動員除了要具備基本技術和球感之外,還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只有身體素質得到提高,并運用一定的技戰術水平,才能取得好的成績。

1.身體訓練的概念

身體訓練對運動員來講是要全面發展身體素質,改善身體形態,提高機體在中樞神經系統控制下肌肉工作的能力,以適應訓練和比賽的需要。對羽毛球運動員來講,則是指除羽毛球技戰術以外的身體訓練。有些素質訓練,也可以結合場上多球訓練的綜合素質練習,主要目的是使運動員更有效、更迅速地掌握和提高羽毛球運動技術水平。這種為改善身體形態,提高有機體能,提高運動成績而進行的訓練,稱為身體訓練。

2.身體訓練的意義

2.1提高羽毛球技戰術水平的物質基礎。

實踐證明,在羽毛球運動中,只管練球,不重視全面身體訓練,是不可能達到高水平的。現代羽毛球運動更需要運動員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以掌握高難度的技術動作和完成復雜的戰術配合。而高度發展的身體素質和人體機能能力的不斷增強和提高,主要是通過身體訓練來獲得的,這方面的例子舉不勝舉,很多優秀選手的成長發展過程都說明了這一點。因此,有計劃、系統的身體訓練在羽毛球運動訓練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2.2承擔大運動量訓練和激烈比賽的必要條件。

有量變才有質變,大運動量的訓練是提高技術水平的保證。大運動量訓練的基礎依靠運動員的身體情況而定,運動員的身體素質直接影響運動員技術的掌握和承受大運動量的訓練的能力。比賽的日益激烈,更需要運動員有相應的身體素質作為保證,越到比賽的關鍵時刻越能體現出身體素質的價值。

2.3防止運動創傷是延長運動壽命的積極措施。

當運動員的技戰術達到了一定水平,只有提高身體素質才有可能提高技術水平。隨著年齡的增長,運動創傷是致命的要害,只有提高身體素質才能得到預防、減少創傷。

3.身體訓練的內容

3.1訓練內容多種多樣。

第一種:把身體訓練分為一般身體訓練和專項身體訓練。一般身體訓練反映在動力學和結構上,專項訓練的一些其他運動的方法。如羽毛球運動員進行各項球類活動、體操活動,進行跑、跳、負重等訓練,任務是發展素質和器官功能。專項身體訓練時根據羽毛球動作結構的特點,利用輔助器械和徒手做模擬動作的訓練,也可以結合球在基本技術訓練中加上身體訓練的成分,任務是按技術動作規格的要求,強化某部分肌肉、韌帶的訓練,以建立正確的動力定型或改進技術動作。第二種:分為爆發力、速度、靈敏、柔韌、協調、反應等各項素質在身體訓練中分別發展。第三種:分為反應移動、揮拍速度、場上靈活性等。

3.2羽毛球運動員需要的重要身體素質。

根據羽毛球運動員的特點,重要的素質分為速度、耐力、力量、靈敏性,這是羽毛球運動員身體訓練的主要內容。另外,柔韌協調訓練也十分重要。在身體訓練的比例的安排上,更應側重速度、力量的訓練,因為這兩種素質是影響羽毛球運動員及其戰術發揮的最主要因素。

4.身體訓練應注意的問題

4.1在全面訓練的基礎上,結合羽毛球運動的需要,有針對性地制訂訓練內容,科學地選擇訓練方法和訓練手段。

從生理角度分析,人體的各器官系統與各種身體素質都是統一的整體,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若沒有全面的訓練和發展,只想發展某一項素質是不可能的。因此,運動員必須全面發展速度、力量、靈敏性、耐力、協調和柔韌等素質。根據羽毛球運動的特點,教練員必須有針對性地選擇訓練內容方法和手段,講究實效。如發展速度的訓練,既要有中長距離跑的練習,又要結合基本技術進行場上實戰、由定點到不固定點的綜合速度練習,如發展耐力。

4.2注意各項素質之間的關系,合理安排訓練手段。

在長期系統的訓練過程中,由于機體形態、生化、神經、體液的生理機制的變化,各素質之間已經形成了相互促進與制約的關系。如,在主要發展力量素質的練習后,再進行速度練習是不合適的,因為,大量的力量訓練使中樞神經系統受到抑制,無法引起肌肉強度沖動,不僅不能收到發展速度的效果,反而容易造成傷病。而在力量練習之后,適當做些耐力練習則是可行的(如10分鐘以上的慢跑或中速跑,能使機體工作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又如在速度練習之后,最好安排跳躍訓練(如立定跳遠、蛙跳、單腳跳等),因為強度大、次數少的小跳練習,能提高和改善神經興奮的強度。

4.3注意訓練方法的多樣性和訓練手段的靈活性。

有些運動員對身體訓練感到枯燥,興趣不濃,其原因有三:怕苦;缺乏對身體訓練重要性的深刻認識;訓練方法單一(單一的刺激容易使中樞神經系統受到抑制)。所以訓練方法的多樣化很重要。可以采用競賽型、游戲性、獎勵性、指標性等訓練方法,也可以進行測驗和評比,刺激運動員的訓練欲望,調動積極性,使運動員在良性興奮的情況下進行訓練。如速度訓練的方法比較單一,容易產生“速度障礙”,若采用接力競賽、變速跑、追逐跑的方法,運動員就會情緒好、興趣濃、注意力集中,其效果必然就好。

訓練手段的安排要根據不同個體的特點,不同訓練周期的要求和素質之間的關系靈活安排。客觀條件的變化(天氣、器材、地點),如外出比賽、習慣使用的器材不具備,訓練手段就要隨之變化,使力量訓練不至于消退。

4.4長年訓練,持之以恒。

身體訓練必須堅持長年訓練和不間斷的原則,而且計劃安排要周密。其原因一是素質的發展鞏固和提高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通過量的積累引起質的變化,而這一積累是有計劃地長期訓練而獲得的。二是素質的消退比技術的消退來得更快,而技術的恢復相對來說要快一點,各素質中力量消退得較快(腰腹力量尤甚),因此,運動員要長期和連貫訓練。三是保持和發展素質,堅持長年身體訓練及戰術發展的需要。四是可以預防和減輕勞損性傷痛的癥狀。

5.身體素質的訓練方法

5.1力量素質。

羽毛球運動員的力量素質要求十分高。這種力量不同于其他項目的力量要求,主要是小肌肉群的力量發展,因此在發展羽毛球運動員的力量時應有特殊的要求。羽毛球運動員握拍手臂應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因此,在練習中要加強這部分肌肉群的力量。如持啞鈴或杠鈴的屈臂伸、側平舉、上舉,要求上體直立,屈臂時速度快。下肢則多采用如蹬轉、蹬跨步、負重的提踵練習、跑跳臺階等;同時腰、腹部的力量也非常重要,在訓練時要有所偏重。

5.2耐力素質。

羽毛球運動員的耐力素質要求相當嚴格。一個出色的羽毛球運動員必須具備優良的耐力素質。這種耐力素質是多方面的,不僅受限于體力,而且包含著意志品質的因素。這種素質的培養是長期和嚴格的通過一定的訓練手段來達到的,在這個過程中,加強意志品質的培養也是十分關鍵的。因此,在發展耐力素質過程中,運動員除與專項技術相結合來進行必要的越野跑、田徑場上的計時跑(4000米以上)等練習以外,更主要的是進行專項耐力練習,如有針對性的多球訓練、30分鐘至90分鐘的場上練習、各種組合練習等,效果非常明顯。

5.3速度素質。

這里所指的速度是指肌肉收縮的速度,即爆發力。羽毛球運動員的爆發力要求同樣是十分重要的,在擊球的一剎那,要有良好的肌肉爆發力作保證。在一定力量的基礎上訓練收縮的速度是關鍵問題。在基礎力量練習的同時,要注意爆發力的訓練要求。例如在上肢力量訓練中,持器械手臂的屈要快,而伸則完全放松;在負重半蹲起練習中,同樣要做到這一點。總之,力量訓練必須在發揮最快的前提下進行,才能發揮出最大的爆發力,才能形成快速有力的肌肉感覺。短距離(30米、50米或90米)全力沖刺的短跑訓練,對提高下肢肌肉收縮速度是很有效的。在訓練中運動員不僅要跑平地,而且要跑斜坡,如有條件可跑軟地(鋸末道、沙道跑、跳練習)。

5.4靈敏素質。

第8篇

關鍵詞: 分層教學 教學效果 體育課

1.引言

由于各種因素,個體在身體發育過程中存在生長發育、身體素質、心理素質運動能力等方面的差別。這種差別體現在:不同學生在同一運動項目中的身體素質的發展速度和水平不同;同一學生在不同身體素質和運動項目中表現出的能力各不相同;不同學生在不同身體素質和運動項目中表現出不同的個性心理傾向。這些差別造成身體能力發展不平衡,導致個體在活動中的價值取向存在顯著差異。

在體育活動中,身體活動能帶來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的進步,縮小個體間的差異。加強身體活動和運動技能訓練,就成了縮小個體差異的主要途徑。因此,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可對能力上有差異的學生進行分組,設置不同教學目標、教學手段、考核標準,并對教學結構進行調整,實施“因能編組,因組定標,因材施教,因需指導,因組測試”的方法,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身體素質及體育課堂教學質量。

分層教學是在素質教育中探索出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主要是根據教學的總體目標,將不同教學對象按相關因素分成若干不同教學層次,提出相應的目標和要求,以實現體育教學的最終目標。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對象

昆山國際學校初一年級共140人,其中初一(1)班、初一(4)班為實驗班,初一(2)班、初一(3)班為對照班。實驗班和對照班均由隨機抽樣產生。

2.2方法

2.2.1實驗法:初一(1)班、初一(4)班采取分層教學法。初一(2)班、初一(3)班采取傳統教學方法。

2.2.2問卷調查法:實驗前后兩次發出調查問卷140份,回收有效問卷140份和140份,有效率為100%。

2.2.3統計法:對實驗前后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3.研究步驟

分析結果,結合具體教材及教師的觀察,合理分組。

3.1分組

隨機分組,對實驗班、對照班同學進行身體素質測試,將測得的數據根據《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換算成百分制。在進行相關項目教學時,85分以上為強組、70分以上為中間組、70分以下為弱組。同時,針對不同教材及學生健康的不斷變化,在實施課堂教學前,教師再次調整。

3.2實施課堂教學

對照班按傳統教學方法實施教學,實驗班采取分層教學方法實施教學。確定各層的教學目標,采用不同教學手段,調整各層的考核標準。(見表1)

表1 各組學生的教學目標、教學手段和考核標準

3.3綜合素質的測定

問卷調查,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4.結果與分析

4.1學生身體素質個體間的差異在減小

由表2我們可以發現,實驗后,實驗班的各項身體素質標準差S均較實驗前有明顯下降。而對照班實驗前后身體素質的標準差S較實驗前變動不大。說明分層教學縮小了個體間的差異,分層教學對縮小個體間的差異效果明顯。

表3 實驗后實驗班、對照班標準差S對照表

4.2身體素質得到大幅度提高

由表3可看出,實驗后,實驗班與對照班各項身體素質均值提高程度差異明顯。同時均值經T檢驗P

表3 實驗后實驗班、對照班身體素質均值對照表

4.3絕大多數學生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

從表4可以看出,實驗后,實驗班學生對體育課較喜歡的占92%,較實驗前提高了28個百分點;而對照班則基本不變。說明經過分層教學,學生對體育課的喜歡程度明顯上升,這充分體現分層教學面向全體學生,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弱組同學不甘落后,希望能到強組中;強組同學要確保自己的地位。他們都通過積極的鍛煉達到各自目的。

表4 實驗后實驗班、對照班對體育課的喜愛的程度

5.結論和建議

5.1合理的分層教學對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縮小學生間的差異有顯著效果。

第9篇

【關鍵詞】鉛球;少年鉛球運動員;身體素質;影響

1.前言

我國田徑事業尤其是投擲項目較國外相比還有差距,后備力量不足,身體素質差的4因素制約了投擲項目的發展。就鉛球運動員的培養而言,其中技術訓練和身體訓練的效果是決定其成長的最主要的兩大一因素,而身體訓練的效果對提高鉛球成績有著重要的作用,除力量素質占主導地位外,還有速度,靈敏 ,柔韌和耐力等基本因素有著不同程度的關系,正式這些基本因素有機結合,才構成了決定鉛球成績的主要因素,所謂身體素質是指機體能力在運動中的具體表現,它取決于集體各器官系統功能的能力。所表現的身體素質水平就高。少年運動員集體正處于生長發育期,各器官系統功能都在發展和完善之中骨骼的密度較差,富于彈性而堅固不足,肌肉耐力差,易疲勞,不宜單一大力量大強度練習。這是進行全面型體型能力訓練,不僅可促進其進一步完善和發展集體的能力,而且也是最適當的時候。在許多訓練方法上都提出要“重技術,輕素質”的理論,雖然技術訓練占有不可動搖的地位,但是身體素質則是一切訓練的基礎。尤其在青少年訓練中,身體素質訓練更是重中之重,這不僅體現在訓練中,更體現在其生理技能及生長發育中。筆者想通過對二十名少年鉛球運動員是以不同訓練方法前后成績的對照,經統計方法分析來證明身體素質與專項成績的相互聯系及對提高成績的重要的意義。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為天津市河北區體育學校的二十名少年鉛球運動員(年齡,身體,成績,訓練年限等因素相似)。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廣泛查閱各種資料,找到對于提高投擲項目成績所應具備的身體素質項目及其各項對提高成績所起到的作用。

2.2.2實驗法:通過冬訓(11月5日―1月中旬)這段時間對天津河北區體育學校十名少年鉛球運動員(年齡,運動年限,身體形態,成績的因素相似)進行身體素質及專項成績測試,作為原始資料,然后進行分組(10人一組,分為兩組)并實施不同訓練方法,最后在試驗時間結束后再進行身體素質及成績測試,與第一次測試的原始資料進行對照,得出結論。

3.研究過程

3.1用實驗法來驗證身體素質訓練對成績的影響

在冬訓期間(11月15日―來年1月中旬)來到天津市河北區體育學校挑出二十個年齡,訓練年限,成績,身體形態相當的少年鉛球運動員,對他們進行身體素質測驗及專項成績測把這些數據作為原始數據,然后對二十名運動員進行分組(一組10人,分兩組)編排為A組(實驗組)對兩組實施不同的訓練法。

3.1.1 A組運動員的訓練計劃是:以專項技術結合各項身體素質(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柔韌)全面訓練的方法

3.1.2B組運動運員的訓練計劃是:以專項技術結合專項力量的訓練方法

3.2從這兩種訓練計劃看來,A組運動員才有的是技術訓練位核心,大大提高素質訓練的比重(以力量為中心,突出柔韌,速度,靈活性)的練習,而對B組運動員采取的是只注重技術力量訓練為主的訓練方法,到底結果會怎么樣呢?看看下面的圖標吧:

3.2.1素質及專項對照表(較冬訓前):A組.9

姓名 30米沖刺跑 臥推(kg) 立定跳遠(m) 立定三級跳(m) 后拋(m) 專項成績(m)

郝瑩 -0.3 +10 +0.2 +0.6 +1 +0.5

張寧 -0.5 +10 +0.15 +0.2 +1.5 +0.8

馮鈺 -0.4 +10 +0.25 +0.4 +1.5 +0.15

徐洋 -0.3 +5 +0.04 +0.5 +1.5 +1.1

李嘉琳 -0.4 +10 +0.1 +0.5 +0.8 +1.3

張云輝 -0.4 +10 +0.15 +0.4 +1.7 +1.5

田勇 -0.5 +5 +0.15 +0.6 +1.8 +1.3

勒鵬 -0.2 +7.5 +0.05 +0.4 +1.8 +1.5

陳晨 -0.3 +7.5 +0.1 +0.4 +1.3 +1.5

丁叮 -03 +7.5 +0.1 +0.3 +1.3 +0.6

3.2.2素質及專項對照表(較冬訓前):B組

姓名 30米沖刺跑 臥推(kg) 立定跳遠(m) 立定三級跳(m) 后拋(m) 專項成績(m)

崔琳 -0.1 +12.5 +0.03 +0.2 +0.4 +0.4

楊悅 -0.2 +10 +0.01 +0.05 +1 +1

杜斌 0 +7.5 +0.07 +0.03 +0.5 +0.2

王志勇 -0.4 +12.5 +0.05 +0.05 +0.6 +0.5

王軍 -0.2 +7.5 0 -0.1 +0.8 +0.5

呂民 -0.1 +12.5 +0.03 +0.2 +0.7 +0.6

陸晶晶 -0.2 +10 +0.02 0 -0.8 +1.2

李云鵬 -0.2 +7.5 0. -0.1 +1.1 +1.5

劉君 -0.1 +10 +0.07 +0.1 +0.8 +0.9

劉剛 -0.1 +10 +0.1 -0.1 +0.6 +1.2

雖然還沒有具體的統計,但結果也很明顯了,好馬上就會有結果了。

4.研究結果

以上數據分析(平均增加)(詳見下表)

經過對數據的整理,得出了圖表中的結果,對照可以看出,雖然A,B兩族的素質及專項成績都有不同幅度的提高,但A組不僅專項成績提高比B組要明顯,而且其他指標較B組也有很顯著的增長,增幅很大,例如立定跳遠A組比B組提高了0.1米(平均增加),30米沖刺跑A組比B組快了0.2(平均增加)等等。雖然只是個簡單的試驗,但足以表明實施注重全面身體素質的訓練計劃比實施側重某歐諾個方面的訓練計劃更合適于少年鉛球運動員這個特定時期的人群,由此說明了身體素質訓練在培養少年鉛球運動員專項成績的過程中起著積極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環節。

30米沖刺跑 臥推(kg) 立定跳遠(m) 立定三級跳(m) 后拋(m) 專項成績(m)

A組 -0.36 +7.35 +0.129 +0.4 +1.47 +1.16

B組 0.16 +10 +0.029 +0.73 +0.73 +0.8

5.結果分析

在鉛球運動員的培養過程中,身體素質與專項技術訓練是最主要的兩大訓練內容,同時,由于這兩大內容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內在規律,鉛球運動員在比賽中表現出競技能力必然同時反映出其身體訓練和專項訓練的水平,鉛球運動員的比賽成績直接反映出其專項技術訓練水平,它是鉛球運動員競技能力的直接表現,而對保障和提高專項技術訓練水平起輔助作用的身體訓練水平是競技能力的間接表現, 由于這因素的相互配合,才使少年鉛球運動員的身體素質逐步的提高也從而導致其專項成績的大幅,穩步的提高,我們可以看到A,B兩組實施不同訓練計劃后的幾個指標及專項成績變化,雖然只是一些簡單的數據,但是足以表明身體對提高少年鉛球運動員的專項成績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不過雖然A,B連坐的專項成績較以前都有提高,但是A組不僅專項成績提高比B組顯著而且其他幾個重要的身體素質指標也有了大幅度增長,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不僅是由于以上幾個身體素質指標對專項成績的重要作用,也在于少年鉛球運動員的生長發育及生理條件的制約,所以說,專項技術訓練和身體訓練是投擲運動員訓練過程中緊密結合的兩大訓練內容,專項成績取決于運動員充分發揮身體訓練審評和專項水平的高低正因為如此,以上A,B兩組差異就自然地出現了。

參考文獻:

[1]《投擲運動員身體訓練水平與專項技術訓練水平匹配發展的理論》作者:王衛國,李志華,許以誠 上海體育學報 27卷 第一期 2003年2月.

[2]《青少年女子鉛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與專項技術訓練指標及檢測系統》作者:王衛國,李志華,許以誠 上海體育學報 27卷 第二期 2003年5月.

第10篇

[關鍵詞] 少年排球運動員 身體素質 現狀分析

1 前言

本文結合齊齊哈爾市少年男子排球運動員的身體素質現狀,以現代排球運動對運動員專項身體素質的需要為依據,以了解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訓練現狀和專項身體素質現狀為切入點,全面了解排球運動員專項身體素質以及發展情況,掌握運動員身體素質的現狀與特點,以期為促進我國少年排球運動員專項身體素質的發展和整體排球運動水平的提高提供參考。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齊齊哈爾市實驗中學、第一中學、第三中學、第五十一中學的男子排球運動員。曾多次參加全國少年男排錦標賽。基本情況見下表。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

本文在研究過程中,通過網絡資源和圖書館查閱了大量相關書籍以及國內外學術論文。

2.2.2數理統計法

運用SPSS12.0數理統計法對所獲得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2.3訪談法

根據研究需要,在2009年9月~12月,訪問有關排球方面的專家和教練員,進行走訪,征求和詢問有關專項身體素質訓練的意見。

2.2.4測試法

對運動員的身高、手高和六項身體素質(助跑摸高、6*6m移動、三級蛙跳、30m跑、仰臥兩頭起、實心球擲遠)進行實地測試。

3 齊齊哈爾市少年排球運動員專項身體條件現狀

3.1齊齊哈爾市少年排球運動員基本情況

所調查的排球運動員其平均年齡16.31歲、平均身高188.01cm,結合運動員的身高和手高(手足間距)情況分析,平均手足間距達249.77cm,結合年齡來看身高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從這方面來分析,在所調查的排球運動員中身材高度是令人樂觀的。

3.2齊齊哈爾市少年排球運動員專項身體素質現狀

在本次所調查的專項身體素質測驗時,依據新《中國青少年排球教學訓練大綱》中對身體素質測試的原則,測試指標分別從彈跳類、移動類、揮臂類三大類專項身體素質中選取了三級跳遠、助跑摸高、30m跑、6*6m跑、實心球擲遠、仰臥兩頭起共6項測試項目。

結合新《大綱》中的評分表,從表2中可見,三級蛙跳遠和助跑摸高的測試成績都比較理想,30米跑和6*6m移動的測試成績存在差異,表現為30米跑成績一般,6*6m移動成績較好。實心球擲遠和仰臥兩頭起兩項測試成績結果存在較大的差異,實心球擲遠優秀率在59.5%以上;而仰臥兩頭起的測試成績結果為52.4%的很差,總體來看,隊員的各項身體素質發展很不均衡,以新《大綱》的評分標準,現階段少年排球運動員的專項身體素質處在比較低的水平。

3.3測試結果與分析

3.3.1移動類測試項目成績分析

由表3可知,30米跑成績總體水平不高;6*6m上,隊員個體差異較大,這暴露了運動員移動素質的不全面性。此次測驗的排球運動員大多身高、臂長,在整個30米跑和6*6m移動過程中可以借助四肢長的優勢;但步頻慢、身體變向能力差,這也是我國高大隊員普遍存在的問題。

3.3.2上肢力量類測試項目成績分析

表3顯示,仰臥兩頭起的成績普遍不理想。這說明運動員腹部肌群的收縮力量普遍較差,實心球擲遠的整體成績較高,但個體差異明顯。實心球擲遠主要反映運動員上、下肢與軀干協調配合。在測試過程中發現大多數運動員收腹帶臂動作連貫、協調,分析運動員個體成績,發現高個子運動員成績普遍較好,從力學角度分析這與出手高度有直接關系,同時我們的運動員在平時訓練中扣球動作的練習較多,技能遷移較好也是這項成績突出的原因之一。

3.3.3彈跳素質測試成績分析

表3顯示,此次測驗助跑摸高平均成績3.15m,三級蛙跳平均成績8.98m,間接反映出少年排球運動員整體表現為原地起跳能力和助跑彈跳能力較好,說明少年階段運動員下肢的爆發力較好,廣大教練員和運動員在平時的訓練中都比較重視對彈跳高度和彈跳速度的訓練,同時也取得了明顯的效果。15歲左右的年齡正處在身體的生長發育期,骨骼和肌肉的發育還未成熟,在彈跳素質的訓練中必須依據運動員的個體特征和專項特征進行針對性的加強訓練,16歲以后逐漸增大力量訓練的比重和安排。

4 小結

少年排球運動員身材高度和發展潛力令人樂觀。但專項身體素質處在比較低的水平,發展不均衡且差異較大。少年排球運動員基本上還都處在青春期,身體各部分器官和肌肉尚未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身高、體重、肌肉力量和神經敏感程度仍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因此,少年排球運動員應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的、針對性的早期專位訓練。應采用科學的訓練方法和手段,以使運動員的技戰術和身體素質水平迅速提高。

參考文獻:

[1]黃漢升.球類運動――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趙文娟.中國國家男子排球運動員訓練致傷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03,(8):42-43.

第11篇

一、初中體育教育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初中體育的教學課程上,書本知識也占初中教學課堂上學習的一部分。在體育課堂上,教師為了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知識,對課本的內容就會以陳述的方式呈現出來,但單純的課本知識和內容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是相對困難的,學生無法真正體會到體育涉及的內容。再就是在室外上體育課時,教師自己對于體育課程的不重視,一上課就只是簡單的熱身運動,然后就解散隊伍,這樣的狀態一直下去,不利于學生自身身體素質的提高,也不利于學生學習知識的積累。這對于初中教育的教學實踐來說是無法真正落實新課標的。

二、初中體育教學的應用實踐

1.教師在課堂上身體力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初中體育的教學課堂上,相關的體育動作需要在室外進行,

在此過程中的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向學生做示范,指導學生學習體育教育教學中的動作,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時間真正掌握體育運動的技巧,從而實現初中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但在真正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對于教學內容的實踐沒有真正身體力行,只是簡單地指導和陳述,這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及身體素質的提高都不會有成效。

例如:體育教師可以在體育教育課堂上依據課本的相關內容用肢體行動來向學生展現,并讓學生自己實踐和學習,教師通過教授體育動作,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在體育課堂獲得課本上的內容。教師在講授體育器材的名稱及相關的使用意義時,可以帶領學生到體育場地,真正的認識和了解體育課程知識,通過教師的講解及演示,讓學生自己參與其中,切身了解體育器材的應用,從而帶動學生學習體育課程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身體綜合素質,促進學生身體和身心的全面進步。

2.創新教育教學方法,落實到體育實踐

初中體育教育課堂上一貫遵循“以教為主”的教學思想,沒有將學生作為教學實踐的真正主體,這就不利于學生對體育知識的了解和身體及身心素質的培養。因此,在初中體育的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轉換教育教學方法,使其與初中學生的學習及身體現狀為首要基礎和條件,以教育學生學習為目標,積極地引導學生參與到體育課堂上,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取體育知識,同時得到身體和心理全面、綜合的提高,從而實現體育教學實踐的目的。

例如:教師在教授體操的過程中,帶領學生一起學習和練習。在練到一定程度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到隊伍前面做示范,并給予加分。這樣在體育課堂上教育實踐,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前提,帶動學生參與和學習及鍛煉為目的,用學生教育學生的教育實踐方式帶動學生學習,促進學生學習和身體素質的綜合性提高。

第12篇

一、選材

選拔運動員是每一個教練在進行運動訓練之前首先遇到的第一個關鍵問題,也是最困難的一個問題,它的成與否,與將來運動員的成績有直接聯系。中長跑雖然是一個耐力項目,但是從目前運動成績發展來看,中長跑的比賽競爭十分激烈,跑速越來越快。中長跑的實踐要求運動員必須具備全面發展的運動素質。因此教練員在選材中首先重視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和運動員特有的動作協調性。其次要看運動員的提醒特點,如身高、體重和身體的比例。

二、身體素質訓練

所謂身體素質即:速度、力量、耐力、靈活性及柔韌性等。身體素質的提高是掌握好運動技術,提高運動訓練成績的基礎。中長跑的訓練,要在任何時期也不能忽視身體素質的訓練。在訓練中,每個運動員具體情況不同,必須因人而異,分別提出不同的素質訓練指標,并要求在一定時間內達標考核。

中長跑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訓練和其他項目的訓練一樣也要求全面性。根據現代中長跑運動成績的發展,尤其突出的是速度、力量、柔韌性三方面。

近幾年來,我對中長跑運動員的訓練著重抓了運動素質的練習。根據我縣中小學比賽時間,安排了三年訓練計劃,前一年的訓練運動員的專項成績提高幅度不大,但是,4名隊員的身體素質在原有的水平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隨著身體素質的提高,在最后一年時間里逐漸進入專項訓提高,使每個隊員的專項成績,有了顯著的提高。

三、抓好技術這一重要環節

在技術訓練方面,由于隊員的力量和靈活性都比較差,跑起來動作比較僵硬而不夠靈活,顯得很吃力。這是訓練水平低的表現,也是學習新動作時出現的必然現象,是符合運動技術形成的一般規律的,根據這種情況,我們首先把一般技術訓練與表象訓練相結合起來進行。考察隊員自動化情況,使他們改進技術,加強技術訓練中的反饋過程。盡快地從泛化階段過渡到自動過程。

為了把一般表象訓練同技術訓練結合起來,加強隊員的視覺表象,并逐漸加強其肌肉感,在訓練中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教練員簡練的講解和正確的示范。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乡城县| 长乐市| 平谷区| 远安县| 兰州市| 灌云县| 巧家县| 桐柏县| 冕宁县| 两当县| 榆社县| 柳河县| 台州市| 玉山县| 文登市| 孟村| 聂拉木县| 恭城| 荃湾区| 察哈| 井研县| 来凤县| 鱼台县| 西昌市| 祁门县| 泰和县| 康保县| 临猗县| 白河县| 云南省| 当阳市| 朝阳区| 蓬溪县| 曲阜市| 交口县| 乐都县| 武隆县| 清水河县| 兰坪| 井研县| 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