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醫藥醫療行業分析

醫藥醫療行業分析

時間:2023-09-12 17:10:0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醫藥醫療行業分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醫藥醫療行業分析

第1篇

摘要:本文探討“以藥養醫”的現狀,分析了我國醫藥價格虛高的主要原因;“醫藥分開”作為“新醫改”下的發展方向,有其必要性,但是在實行“醫藥分開”過程中還存在現實困境,在醫藥利益鏈、藥品質量與安全以及公立醫藥補償等方面還需要思考;針對以上問題,本文討論了“醫藥分開”視角下我國醫療體制改革的路徑,提出包括創新醫保支付方式、完善對公立醫院和醫生補償、強化醫生處方約束機制和加大政府監督力度的改革措施。

關鍵詞:“醫藥分開”;醫療體制改革;困境;路徑

當前,在我國“以藥養醫”已經成為我國醫療行業一大頑疾,大處方、過度醫療等不良現象一直為大家所詬病,如何解決“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以及成為眾多學者關注的焦點。“醫藥分開”作為“新醫改”的核心內容之一,是為了改變“以藥養醫”的現狀的重要舉措。那么“醫藥分開”在我國實行存在怎樣的困境與局限,其具體實踐是怎樣的,能否真正終結我國“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我國醫療體制改革路徑究竟在哪,值得我們思考。

一、“以藥養醫”的現狀分析

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我國的公立醫藥不斷按照營利性模式運營,具有明顯的趨利性。醫藥,醫生和藥品生產商形成層層相連的利益鏈,加上政府對醫療行業公共服務投入不足,公立醫院只有通過增加業務量來獲利,“以藥養醫”也就應運而生了,探尋藥品價格虛高的原因,總結如下:

(一)醫院、醫生與藥品生產商三方藥品尋租

在如今中國,醫療機構以及醫生的處方基本決定了我國藥品市場的需求?,F狀分析表明,醫生處方量與醫生經濟利益聯系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處方量越大,醫院的藥品收入越高,醫院的效益越好;二是處方量越大,藥品營銷者返給開方者的好處越多,醫生的直接經濟收入越高。①在醫藥購銷的既定的利益環節下,藥品價格增加是比如,患者承擔的醫藥費用沉重。

(二)新藥審批仍存漏洞

在醫藥行業常常出現以下現象:藥品降價—商停止進貨—醫院停止開藥方—藥廠停產—降價藥改頭換面變新藥重新批準后再上市—藥品降價卻變成了漲價。

許多被實行限價的藥品,紛紛改名,變相漲價,出現藥品價格越降,而百姓購藥開支越高的現象。此外,對于藥企來說,換劑量、包裝也己經習以為常。使用原始名稱的藥品在市場上往往非常緊缺、甚至無貨供應,而且這些正在消失的藥品絕大部分為醫保用藥,不少物美價廉的藥品已被昂貴五六倍甚至幾十倍的藥代替。②

(三)醫療行業服務缺乏競爭性,呈現壟斷趨勢

市場經濟下,買賣雙方地位平等。而在醫療這個特殊的行業里,由于信息的不對稱,病患這一方處于被動聽從地位。而整個醫療行業,公立醫藥仍占主導地位,壟斷形式不容小覷, 醫療資源的不充分,使得患者不得不選擇那些名家醫院。雖然在市場化的運營中,但醫療服務這個特殊的行業以隱性壟斷的形式合理的存在,如何破解依然值得深思。

二、“醫藥分開”在我國困境與局限

醫療體制改革之路仍很漫長,結合我國實際國情,不難得出“醫藥分開”視角下,我國醫療體制改革仍有困境和局限。

(一)利益集團鏈連接,改革阻力大

總所周知,在當今醫療行業形成了幾大利益集團——醫院、醫生、藥品商、藥劑師等等。當“藥”這一鏈斷掉時,各種矛盾就會被激化。如何既能衡量各方利益下,又能保護好患者的利益,是整個“醫藥分開”改革的重中之重。

(二)“醫藥分開”下我國醫療體制仍有漏洞

取消藥品加成,只是解決醫院加成賺錢的問題,但沒有從機制上解決醫生開方提成、拿回扣的問題。醫生掌控著處方的主動權,如果藥商仍與醫生有利益勾結,醫生仍能促進某種藥的銷售,即使不是在醫院藥房,醫生仍可開出只有某家廠家或者某家藥店的藥。如果醫院和藥房的利益鏈條沒有真正切斷,醫藥分家就沒有實際意義。

(三)藥品安全難以保證安全

“醫藥分開”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患者在購買藥時,藥的品質很難得到保證。醫院中的藥房是受到藥監局和衛生局兩個部門共同監管的,而且監管力度大、要求嚴格,市場上的藥店只受藥監局的監管,監管力度也不如醫院,如何確保藥房買到的藥品在質量上與醫院藥房的藥品質量相當,這是一個不能忽略的問題。

(四)公立醫院補償問題

一旦藥品的收入被完全剝離,醫院很可能會失去經濟支柱而無法運行下去,同時在職人員薪酬待遇下降可能會導致人才的流失、醫療服務態度和質量下降,此時患者“看病難”的問題將會更加嚴重。③“醫藥分開”后,醫院這部分的損失怎樣補償仍是困境。

三、“醫藥分開”視角下我國醫療體制改革路徑思考

我國醫療體制改革必須結合我國國情,“醫藥分開”是我國醫療體制改革的重大的舉措,也是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重大突破口。破解這一改革難點與重點,思考如下:

(一)創新看病支付方式

在我國,過度醫療的現象普遍,在藥店隨處可見刷醫保卡購物,套取醫?;?,同時醫療行業過度醫療現象也比比皆是。要實現醫藥分開,取消醫藥補醫,完善醫保付費方式是途徑之一,把按項目付費轉變成以打包付費為主的醫保支付方式。

(二)完善對公立醫院和醫生補償

財政投入不足、收入主要依靠藥品,是我國公立醫藥普遍面臨的問題,取消藥品加成就意味著醫院將有很大的資金缺口。要進一步完善和規范對公立醫藥和醫生的補償機制,一方面政府要加強補償力度,醫生的勞動價值需要得到滿足和體現,政府在補償方面應該保障醫生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醫藥分開”后的補償不只是現有醫療體制之下的收入缺口的簡單補償,還應該設計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醫院經濟運行機制。

(三)加強對醫生處方權的約束

醫療服務供給具有信息不對稱的特性,處于信息優勢地位的醫生有機會多開藥、開貴藥,從而導致醫療資源的浪費。醫生掌握著處方權,對醫生處方進行監督和約束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手段。

在我國醫療保險力量逐步壯大的情況下,應當進一步完善執業藥師的職能定位并明確其法律地位,提高執業藥師的準入門檻,提升執業藥師的綜合素質,增強執業藥師的責任意識。④

(四)加大政府監督力度

在新藥注冊方面,政府強化新藥注冊審批管理。藥品價格的虛高一方面是因為“以藥養醫”,一方面是因為新藥注冊審批泛濫,很多老藥變新藥重新上市所致。因此應該加強新藥注冊審批管理,要嚴格限定新藥的注冊審批范圍,提高新藥注冊審批門檻。

在藥店監督方面,藥品的銷售終端從醫院藥房轉向社會藥店,社會藥店的藥品質量更加重要。這就需要政府加大監督力度,確保患者用藥安全。

在醫院監督方面,大力監督醫藥改革力度和在改革過程中的漏洞,及時反饋,對于腐敗行為嚴厲處罰。

同時政府進一步完善監督績效考核措施,從制度上加大對我國公立醫藥以及醫療行業的監督。(作者單位: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邵蓉.醫藥分家不是萬能的.[J].中國藥房,2004—2—71-72.

[2]李緯.中國醫藥和醫療體制改革的回顧與反思——一個基于利益集團的分析.[D].南開大學.2009—4.

[3]馬穎.韓國醫藥分業不容易.[J].中國藥店.2002—3

[4]葉建偉.實行醫藥分開的必要性與現實困境.[J].衛生軟科學.2011-10

[5]沈遠.新形勢下推進醫藥分開的思考.[J].中國藥業.2012-8-20

注解

①邵蓉 醫藥分家不是萬能的[J].中國藥房,2004,(2):71- 72.

②李緯.中國醫藥和醫療體制改革的回顧與反思——一個基于利益集團的分析.[D].南開大學.2009—4.

第2篇

在大部制改革和基本藥品目錄擴容的長期利好下,前段時間醫藥股有過一波整體上漲,使得醫藥板塊整體估值已經不低,部分一線白馬股市盈率已超30倍。由于高估值的壓力,板塊整體上漲動力有所消減,今后的醫藥板塊投資方向要更加注重精選個股。

改革紅利利好醫藥股

“兩會”結束后,大部制改革成為市場關注的重點。就醫藥行業而言,政府整合衛生部與人口計劃生育委員會,組建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并將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從衛生部獨立出來,自此“醫”和“藥”完全分開。

新任國務院總理在答記者問中,著重強調了“推動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逐步提高統籌的層次,使醫療、養老保險的報銷、接續能夠逐漸實現異地進行”。

瑞銀證券分析,此次大部制改革,將避免由于醫療系統內部利益的掣肘而可能導致的藥品安全監管不力,體現了政府著力提升藥品安全的決心。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成立將加速淘汰質量安全不達標藥品,從而促進行業兼并整合,提升醫藥行業集中度。重視研發、質量可靠的國產藥企有望從中受益。

大部制改革后,公立醫院繼續歸屬于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隨著醫療城鎮化和相關改革仍將繼續推進,本年度最大看點是縣級公立醫院改革。

交銀施羅德醫藥分析師蓋婷婷認為,國家對于縣級醫院的投入帶動了縣級醫院的用藥增速顯著快于一、二線城市醫院,相應的在縣級醫院占有重要市場的中成藥企業也會從中獲益。往后看,政策上對于創新藥的鼓勵,招標中質量權重的上升,也一定會讓真正做研發、關注產品質量的企業提升市場份額。

博時醫藥保健行業基金經理李權勝表示,我國醫藥產業將進入新一輪發展期。“醫藥行業屬于消費概念,該行業的確定性增長不是一年的事情,而是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事情,行業中一些較好的企業具有長期發展潛力。” 李權勝說。

資金狂抱醫藥大腿

在“新國五條”的利空影響下,以及市場對經濟復蘇低于預期的擔憂,今年2、3月份,大盤震蕩下探,市場進入回調態勢,市場情緒已呈現較為悲觀的狀態。在大盤回調時,作為資金避險的醫藥板塊,如今卻成為對抗市場的進攻品種。

白酒板塊表現不佳,避險資金開始從白酒流向醫藥,交銀施羅德醫藥分析師蓋婷婷分析,醫藥板塊是今年以來的反彈主力軍,由于白酒板塊受政策影響嚴重,不少基金經理的目光已從白酒轉向醫藥。結構性分化是未來醫藥股走勢的主要特點,一些優秀公司突破千億市值或將指日可待。

“當前公募基金對醫藥板塊的配置比較集中,例如一些小基金用20%的倉位進行配置,不少大基金也達到10%的倉位?!辈r醫療保健行業基金經理李權勝提到。

經過一輪上漲過后,就目前醫藥板塊高估值的問題,華寶興業醫藥生物基金經理范紅兵分析,醫藥板塊已基本完成估值切換,醫藥行業估值現在處于較高水平,但尚未出現明顯泡沫,預計在快速上漲之后,由于估值的壓制,行業會面臨一定的調整壓力。短期看,整體性行情機會將減少,個股性機會將增加。但從長期的角度看,目前估值尚屬合理,持有板塊內趨勢明確、有基本面支撐的優質個股,預計仍將獲得不錯的收益。

醫藥股兼具成長和防御性特點,資金往往“抱團”操作,行業向上趨勢明顯,一季報預期比多數行業更為亮麗。板塊的整體收益將遠超大盤。需要注意的是,部分一線白馬股估值已超30倍。由于估值的壓力,一季報后行業整體機會將減少,精選個股是今后的投資方向。

中藥靠獨家

基藥目錄的公布,將影響醫藥企業未來的發展。安信證券鄒敏認為,能夠抓住基藥市場機遇的藥企需要三個條件:一是基本藥物獨家或類獨家品種,價格能夠維持穩定;二是產品具有一定的利潤空間支持相關的營銷推廣工作;三是具有覆蓋基層醫療市場的銷售網絡。綜上所述,中藥類獨家品種入選基藥目錄后投資機會較大。

投資者最好關注具有獨家產品優勢的企業,特別是天士力、以嶺藥業、中新藥業、康緣藥業、眾生藥業等有占銷售收入比重較大的獨家品種進入基藥的企業較為受益,如果企業能建立面向基層的自有銷售隊伍或商隊伍,則增加了受益的可能性;同時隨著基藥制度的推進,對原先在基藥目錄中有優勢品種的企業較為有利,如昆明制藥、中恒集團。

生物靠研發

生物藥發展快于醫藥行業整體,其中單抗藥物又是生物藥發展最快的領域。抗體藥物是生物制藥的發展趨勢,也是國內未來最具潛力的領域。

中投證券分析,國外生物藥原研藥占據市場大,抗體藥物發展已經很迅速了,而生物仿制藥法規剛剛開始制定,是一片藍海,未來潛力較大。國內第二代生物仿制藥審批嚴格,技術、審批壁壘更高,未來可以做到大規模產業化且成本低的企業不會很多,5~6家競爭的局面會顯得較為良性。

由于生物制品行業進入壁壘高,行業增速則可能會有所提升。重點關注研發能力強、有進口替代預期并有望成為未來的生物藥雙龍頭企業,如長春高新、雙鷺藥業、通化東寶和安科生物。

醫療器械門檻高

研發創新和行業整合構成了醫療器械行業的兩個核心驅動因素,技術升級加速進口替代、并購擴張提升行業集中度和全球醫療費用控制帶來出口契機,勾勒出醫療器械產業的投資邏輯。

醫療器械行業具有一定技術壁壘,基本不受醫改對行業的負面沖擊影響??申P注在大病種和常用病種里擁有穩定市場地位的公司和部分高端醫療設備器械公司。

統計顯示,醫療器械(申萬二級行業)共有13只個股在連續3個報告期(2012年中期至2012年年度)內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占行業成分股比為72.22%,這13只個股分別是戴維醫療、冠昊生物、三諾生物、新華醫療、凱利泰、和佳股份、東富龍、陽普醫療、博暉創新、理邦儀器、尚榮醫療、魚躍醫療和千山藥機。

大健康保健擴容

我國保健品行業體量龐大,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的食品,具備藥品形態、食品屬性的膳食營養補充劑,將順應保健品行業科學規范化發展和居民消費升級的趨勢。

東方證券江維娜認為,安利等洋品牌對市場的前期培育,為國內企業的市場打開空間。國內非直銷領域的龍頭湯臣倍健,市場份額超過10%。有相關人士指出,非直銷的營銷模式比較符合保健品行業科學化、規范化的趨勢,湯臣倍健的品牌宣傳和渠道擴張將發揮出協同效應。

大健康產業中,云南白藥和片仔癀也不甘示弱,云南白藥牙膏2012年預計實現近16億銷售收入,為老字號中藥進軍大健康產業樹立了典范,后續養元青洗發乳和面膜等產品也在市場培育中。此外,片仔癀深養系列牙膏產品也已經在全國商超渠道正式上市。

估值風險積聚

在之前的2013年《錢經》3月刊曾提到,醫藥行業個股眾多,分化明顯,醫藥基金在把握個股和波段操作中表現優異,不妨借助醫藥基金分享行業受益。而對于偏好股票投資的投資者來說,目前醫藥板塊整體估值已經偏高,短期要特別重視醫藥板塊的風險。

2013年的前兩個月,醫藥板塊表現都很好,漲幅已達23%,相對A股的估值溢價也達到了歷史高位,溢價率為180%。除了估值的壓力外,行業系統風險也不可小視,例如發改委調整藥品價格和醫??刭M等政策性風險。

第3篇

當中國A股市場隨著經濟危機的深入從6124點一路跌到1665點時,資本市場對醫療行業的態度也就格外明了。2009年一季度共有53家企業獲得創投機構的資金支持,總金額為3.20億美元,與2008年四季度相比減少了79家,投資金額下降61%。風險投資大多將注意力放在了教育、消費品等受危機影響較小的行業,醫療健康行業則被定義為“冷門”行業。

然而在新醫改方案出臺的刺激下,醫療健康行業成為如今投資最熱門的行業之一,似乎迎來“最好的時代”。自2009年二季度起,醫療健康行業獲得風險投資總額1.32億美元,占同期中國風險投資總額的20%。vivo ventures以250萬美元認購李氏大藥廠6.79%股份、軟銀賽富投資南通聯科藥業2500萬美元、鼎橋投資注資歸真堂7650萬元、達晨創投增資晨光生物4900萬元、火箭資本5300萬港元入股龍發制藥……而在桂林三金藥業、保齡寶、奇正藏藥陸續IP0之后,國藥控股更是成功在香港上市,并因發行5.457億股而成為2009年醫藥板塊的“大事件”。

這一系列投資、上市,無疑昭示了資本對醫療健康行業的“再度認可”。

但資本市場的逐利并不意味著醫療健康行業整體“解凍”。仔細分析一下,這些獲得資本青睞的公司大都來自醫藥與醫療器械兩個細分領域。這兩個細分領域如同兩把銳利之劍將寒冰破開,展露著醫療健康行業的“春天”。

“寒冬”之后,盡管料峭依然,但寒冰之下的資本已經開始暗涌。融資、并購、IPO、PIPE,資本正在通過每一條路徑進入醫療健康產業。

相較于其他行業,醫療健康行業有著較為穩定的抗風險能力。只是由于對投資人員的專業性要求很高,需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商業運作經驗以及風險控制能力,因此醫療健康投資在中國發展得一直很緩慢。“但在此次金融危機中,中國成為資本的避風港和全球經濟亮點。醫療健康產業更是因其抗周期性而成為亮點中的亮點?!备贿_亞洲風險投資基金合伙人陳立實如是說。

未來十年高速發展

目前全球股票市值中,與醫療健康產業相關的股票市值約占總市值的13%左右,特別是在發達國家,醫療健康產業已經成為帶動整個國民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搬t療健康產業的市場規模與一個國家的GDP成正比,即GDP越高,醫療健康產業的投入就越多,醫藥、器械等細分領域的投入也會增加?!泵绹Y來亞洲風險投資基金董事總經理施毅表示,“因此可以說,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帶動了醫療健康產業的發展?!?/p>

以美國為例,醫療服務、醫藥生產、健康管理等行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15%,而加拿大、日本等國家的產業增加值也占到國家GDP的10%以上。然而在中國,該產業僅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5%,遠低于很多發展中國家?!斑@種現象也決定了中國醫療健康行業在未來至少10年之內仍然會高速發展。”施毅表示。

當新一輪醫改方案面世后,資本就沒有停止過對醫療健康市場的關注?!皬哪壳爸袊t改的內容可以看出,醫改的主要目的仍然是為大眾消費者提供醫保?!标惲嵄硎荆皬耐顿Y人的角度來看,雖然醫改并沒有直接有利于新藥研發等的政策,但我們不難看出,不論是地方還是中央,政府將更多資金投入到與新藥研發相關的領域中,這非常具有代表意義?!倍绹L險投資基金Vivo Ventures醫學博士趙晉也有相同的看法:“盡管醫改對于投資人、企業的具體支持仍然比較少,但是卻能夠給企業一定的指導方向,整個行業是機會與挑戰并存?!?/p>

醫療健康產業在受到醫改與市場的雙重影響下,整體市場出現了細分化,風險投資人對于這種情況也十分樂見。“市場的細分化才能成就巨大的公司?!笔┮惚硎荆懊恳粋€細分領域中的機會都是我們要發掘的,不過從市場規模上來講,仍然是醫藥大于器械,器械大于診斷?!?/p>

雖然前景被認可,但位于起步階段的中國醫療健康產業,發展至今依然存在三方面的問題。第一是企業規模普遍偏小、產業集中度低、產品同質化嚴重?!昂芏喾稚⒌男」救狈τ猩Φ漠a品,質量也不過關,它們的存活都是通過商業手段維持,這樣的企業妨礙了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好的醫藥企業也不能夠正常進入市場。”施毅表示。

第二是中國醫藥產業的研發投入不足,不僅限制了醫藥企業的創新能力,也導致了國內醫藥企業只能夠通過大量的仿制藥尋找生存空間。第i則是跨國醫藥企業產品對國內產品形成競爭威脅。由于藥品進口關稅降低、價值跨國醫藥企業對中國投資的加大,都迫使國內醫藥企業面臨更大的競爭。

醫藥的壁壘與風險

醫藥與醫療器械處于整體行業市場規模中之首,因此也備受資本的青睞。

剛剛募集了一支總額30億元、專注于醫療行業投資的建銀醫療基金,就非??春冕t藥行業。建銀國際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胡章宏博士表示,醫藥行業的競爭壁壘非常高,一般的競爭者很難進入。“首先是政策性的壁壘。中國對醫藥行業的準入、生產經營等方面都制定了相應法規以加強對醫藥行業的監管。不論是醫藥生產企業還是醫藥經營企業都需要獲得許可證方能運作?!焙潞瓴┦勘硎尽?/p>

其次是資金壁壘。醫藥行業是高投入行業,其新產品開發具有資金投入高、項目研發及審批周期長、風險大等特點;藥品生產使用的廠房設施需要專門設計,藥品生產所需專用設備、重要儀器設備需要依賴進口,費用昂貴;而且產品銷售渠道復雜、環節多、資金周轉偏慢。“因此,該行業的新進入者通常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胡章宏博士表示,“再加上醫藥研發的技術壁壘?!?/p>

“不過,建銀國際在這些方面都積累了很多競爭優勢,也是我們專注于醫療行業投資的主要原因?!焙潞瓴┦空f道。

醫藥研發能夠擁有足夠寬的“護城河”來阻斷競爭者,還源自國內一些非常高質量的研究機構在做著不懈努力;隨著一些海外學者、技術人員回到中國推動新藥研發、政府投入很多研發資金大力支持,中國新藥研發領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然而,目前中國醫藥領域還是處于非常早期的階段,因此仍然具有投資風險。“這個行業的風險主要是科學技術方面的風險,這是最大的風險也是不可控的風險?!标惲嵄硎?,新藥研發的風險首先是技術風險,這一點在中國及外國都是一樣。想要降低這個風險,主要還是需要依靠團隊?!案贿_亞洲通常會尋找非常有經驗的團隊進行研究,這些人在國外積累了相當多的研發經驗,也在失敗中學會了很多教訓,他們將這些經驗教訓利用到研發中,是能夠降低技術風險的?!标惲嵳J為。

對于投資了藥明康德、諾凡麥等企業的富達亞洲來說,陳立實認為要關注兩種醫藥企業

的風險:第一種是以研發為主的醫藥公司,它們的風險在于技術風險和產品注冊的風險,如何避免技術風險,以及如何度過漫長的產品注冊過程是非常重要的。第一種是以藥品銷售為導向的企業,盡管它們有一些藥品具有注冊風險,但是這種企業的風險更多來自于市場,由于處在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環境中,能否建立有效的銷售團隊、形成良好激勵機制就是風險所在。

若要減少投資風險,企業團隊永遠都排在首位。“對于新藥研發企業,我們首先要看的是團隊是否有過研發的經驗,其次是他們所從事的研發技術平臺。我們不是看其某一種新藥,而是要看通過其技術平臺能不能衍生出多種新藥產品,畢竟單種產品非常不容易規?;!焙潞瓴┦空J為。而富達亞洲在投資時,除了考慮團隊及產品外,還會考慮企業需要什么樣的資金支持。由于新藥研發的周期很漫長,所以在投資這樣的企業時,富達亞洲希望能夠做一個多種資金與資源組成的投資組合,比如政府資金的支持、投資者的專業資源等,有了這樣一種綜合的資源和資金支持,新藥研發公司才能夠走得更遠。

器械的潛力與隱憂

醫療器械市場近年來加速擴張的趨勢,已經引起資本的關注。相關數據顯示,2008年中國國內醫療器械行業產值達到2000億元,同比增長15%,相比較于2001年,醫療器械行業產值僅為藥品產值的20%,到2008年這個比例已經提高到33%左右。

“在中國,醫療器械目前還是一個沒有被充分發展的領域。在全球醫療器械市場格局中,美國占40%以上,歐洲大約占30%,而中國僅占全球市場的2%。根據這些數據可以看出中國醫療器械的行業規模還遠遠落后于很多發達國家?!标惲嵳J為醫療器械的發展潛力很大。

“發展空間和潛力巨大是資本關注醫療器械的首要原因。”陳立實表示,富達亞洲風險投資基金看好醫療器械領域還有兩個原因。首先,中國醫療器械企業的發展還都處在非常初期的階段,處在價值鏈的低端?!氨M管中國市場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企業,尤其是海歸們創辦的本土企業已經開始向著產品的研發方面發展,通過產品的創新來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但是眾多企業中具有一定創新能力和研發能力的還是非常少,因此在投資這樣一家企業后,短期時間內很難出現同質化或者過多的競爭者?!逼浯?,陳立實表示,“在中國本土企業中,醫療器械是在生產制造中占比例比較大的行業,因此中國很多企業有潛力走進國際市場,比如邁瑞、威高都是很好的例子,這些企業可以通過產品的研發在國內占領市場份額?!?/p>

盡管聚焦在醫療器械行業的資本逐漸增多,但是這個行業的風險仍然存在。美國Vivo風險投資基金醫學趙晉表示,行業的風險主要有三點:“第一,醫療器械行業的投資周期太長,從最初模型的建立到調試成功再到批準,最后上市,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很多科學家投人很多精力,包括很多的資本投入?!睆拿绹慕涷瀬砜矗绻麖牧汩_始投資,可能投資周期需要五六年甚至十年。

第4篇

關鍵詞:互聯網醫療;風險投資;模式;發展趨勢

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又被成為創業投資,是一種投入到新興的、有巨大競爭潛力的企業中的權益資本,具備高成長性的中小企業,尤其是高新技術企業是風險投資青睞的對象。風險投資公司為了降低投資風險,提高成功率,在進行投資之后,一般會通過參與創業企業董事會、對創業企業進行實地經營和管理、提供專業的技術服務,使企業的運營更加順利。縱觀中國醫療健康產業,獲得風險投資的企業數目逐年提高,被投資企業也越來越多的受到投資者的關注。

風險投資風靡全球,因為它有以下幾個優點:1.促進創業公司技術創新。2.促進信息產業、醫療健康產業等高科技領域的公司成長,增強競爭力。3.促進高新技術成果有效投入實體經濟,主要是由投入的風險資金填補高新技術產業化中出現的資金缺口實現的;4.激發高新技術研究員的創業動力;5.完善企業風險管理、促進企業組織結構科學化合理化。

一、醫療服務機構的現狀及發展機遇

目前,我國醫療機構存在很多問題,設備落后、體系不完善、服務水平嚴重滯后等問題眾多,已然難以滿足人們日益增加的醫療消費需求,醫療端、醫藥端以及醫保端等環節存在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伴隨我國不斷出臺的政策支持,醫療健康行業涌現大量投資機會。具體表現為需求增長、技術支持和行業政策支持。

(一)需求增長

首先,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使未來在養生保健方面有更多的需求。其次,我國邁入人口老齡化進程。調查統計,2013年我國65歲及以上的人口占總數的9.7%,這對推動醫療保健服務發展有積極作用。第三,人口結構與健康需求變化,增加需求。因此,未來我國對醫療服務的需求將快速增長。

(二)技術支持

伴隨大數據、云計算等多領域新技術與互聯網融合,先進技術、商業模式能很快滲透到醫療各個細分領域,從預防、診斷、治療、購藥都更加高效、個性化。

(三)行業政策支持

醫療服務弊端日顯,政府在醫療體制改革、醫療模式更新等方面著手出臺政策,僅2015年就出臺10多條相關政策,昭示對醫改的決心?;ヂ摼W醫療伴生重大機遇。特別選擇與之聯系密切的六條政策,如下表1-1所示。

二、我國互聯網醫療風險投資現狀

資本快速布局移動醫療領域。互聯網醫療研究院投融資數據庫統計數據表明,在2013-2014兩年時間里,我國國內互聯網醫療領域共發生66起創投事件,投資機構共計活躍91次,披露融資額有5.8億美元之多。2015年上半年,國內該領域風險投資總額就實現了近8億美元,在該流域的投資總額就超過了前兩年全年投融資額。艾媒咨詢數據顯示,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在2014年達到29.5億元,預期的2015年的市場規模是42.7億元,增長率達44.7%。

2014年總共發起的58起互聯網醫療項目主要分為四類:穿戴式設備類(16起),醫療服務類(10起),移動醫療應用類(13起),健康應用項目類(6起)。隨后,幾乎每隔兩月,投資機構就向互聯網醫療,特別是比較成熟的企業投入大筆資金,并且主要集中在C輪。與此同時,2015年BTA巨頭也積極布局互聯網醫療,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比如騰訊就在丁香園C輪中投入7000萬美元,隨后又向掛號網投入1億美元。馬云參辦的私募基金云峰基金,出資3200萬美元,購買醫用成像設備制造商華潤萬東的股份。

三、風險投資互聯網醫療的主要模式

按照“控端―導流―變現”的思路,我國互聯網醫療模式大致分為:醫療端、醫藥端、健康端這三種模式。

(一)醫療端

醫療端模式是指把醫院資源、醫生資源充分利用,通過提供諸如遠程醫療服務,如網上問診,形成一個醫療生態鏈的閉環。通過銷售醫療產品,實現盈利。這個模式中,醫院及醫生資源居于核心地位,誰的資源越多越有優勢。

其代表企業有春雨醫生。作為我國首家基于手機終端的醫療品牌,春雨醫生旨在利用互聯網技術解決用戶就醫難題。主要通過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方式建立移動醫療體系。其合成伙伴包藥商、可穿戴設備廠商等企業,還和中國科學院大學成立健康大數據實驗室,能夠實時監測使用者數據,特別在慢性病方面,能夠提前提醒,降低發病率,為客戶提供更加適合的醫療服務。

(二)醫藥端

隨著《關于藥品生產經營企業全面實施藥品電子監管有關事宜的公告》中藥品采用電子監管碼的實行,以及網上銷售處方藥的政策放開,醫藥電商業務、醫藥O2O行業直接獲得很大提振。阿里巴巴旗下的天貓醫藥館是典型代表,實現由過去單純的藥品提供商向健康方案服務商的轉變,使其醫藥的生態鏈更加完整。

(三)健康端

健康端指把依托大數據平臺的APP作為醫療服務的核心價值端,通過分析整合海量數據提供醫療服務。目前,體檢健康平臺、醫療服務平臺是健康端的主要載體。代表企業有專注于運動社交平臺服務和軟件開發的咕咚,天貓醫藥館。

四、風險投資互聯網醫療的發展趨勢

1.醫藥電商實現爆發式增長。隨著處方藥的電子商務銷售模式和監管模式不斷打破原有規則,未來處方藥網售權限開放值得期待。醫藥企業在內的眾多企業能有更多采購、銷售的途徑,利于企業綜合實力提升,醫藥電商有望爆發。

2.軟、硬件結合更加充分,數據價值進一步放大。隨著醫療設備、配套技術的完善,醫療服務通過軟、硬件結合可以實現更迅速、更高效智能的服務。未來對數據價值利用得越充分,比如在精準醫療等方面,誰就能獲得超額收益。

3.線上、線下整合增強。具備線下整合能力、能夠更好融合線下資源的健康醫療類應用的競爭力會更強。企業通過加強線上線下整合能夠更具優勢。(作者單位:重慶工商大學)

參考文獻:

[1] 易憲容.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理論分析[J].江蘇社會科學,2015(2):1-10.

[2] 孫猛,《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醫藥行業投資評價》,哈爾濱理工大學,2010年,第12-18頁,21-29頁,33-37頁,42-29頁

[3] 張衛華,戴淑芬,《風險投資運作中的風險分析――導入期風險企業的風險分析與評價》,《技術經濟》,2000年

[4] 呂雅娜,曹陽.以風險投資解決醫藥中小企業的融資難[J]上海醫藥,2011(04):195-197.

第5篇

美國經濟學家保羅?皮爾澤將健康產業稱為繼IT產業之后的全球“財富第五波”。

藥業,創投之愛

資本與醫藥產業成功對接的案例不勝枚舉,比如2008年3月7日,賽富亞洲基金和深圳創新投資集團共同向瀚宇投入首期1500萬美元,三方共同導演了2008年中國多肽制藥行業首起資本大戲。

據China Venture統計,2007年第四季度、2008年第一季度,醫藥行業一直排居創業投資金額首位。僅2008年第一季度,醫藥投資案例就不下7個,投資金額8399萬美元。醫療體制改革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進入的政策利好以及醫療健康消費市場巨大的增長潛力等因素使醫療健康行業成為創投機構競逐的重點投資領域。

黃金投資期來臨?

醫藥生物行業分析師張明芳認為,醫藥行業在經歷2006年的“大亂后大治”后,2007年開始進入新一輪健康發展的快速增長期,而2008年是黃金投資時期。她說,現在醫藥行業出現了很大變化:一是政府加大對全民醫保的投入,農村用藥醫療衛生水平提高。二是新的藥品注冊管理辦法實施,藥品注冊審批的科學性和透明度大大提高,提升了藥品企業的創新熱情。三是醫療體制改革正快速推進,將使得醫保藥品大擴容。四是國家產業政策鼓勵醫藥企業做大做強,企業紛紛加大研發投入。

北京大學經濟與人類發展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顧昕預計中國醫藥市場擴容千億元,因為政府關注民生問題,擴大了醫療消費市場。據公開資料顯示,“新農合”到2008年基本覆蓋全國所有縣(市、區)。

與“新農合”崛起的市場相呼應,由于新的藥品注冊管理辦法出臺,新一輪GMP認證開始,以及治理商業賄賂、各地推行掛網招標等一系列規范醫藥市場的政策出臺,一些不規范的醫藥企業紛紛倒閉,市場出現了新的空間。在醫改的推動下,行業集中度提升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整個醫藥產業將徹底脫離前期多、小、散、亂的格局,加速購并重組,新醫改對醫療市場的擴容和對醫藥行業的凈化作用毋庸置疑。而這些,將引發醫藥行業的新一輪資本大換班,該領域的產權交易也因此進一步趨熱。

你有核心優勢嗎?

從最近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出讓的藥企股權情況看,淘金機會不少。比如掛牌出讓部分股權的上海先靈葆雅制藥有限公司是家中外合資企業,美國先靈葆雅公司提供了全套生產工藝,引進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設備,在中國同行業中居領先地位,并擁有多個專利產品。這次是中方兩大股東上海醫藥工業有限公司和上海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出讓45%的股權。

這些企業雖然目前從賬面看盈利情況并不十分理想,但是基礎扎實,實力雄厚,隨著企業趨于成熟、市場環境的不斷完善,發展潛力不小。

此外,一些精明的投資者還中意于那些規模不大但在某個領域核心優勢明顯的中小企業,投資那些在細分領域領先的企業。

比如弘毅投資康臣顯然是看好后者在腎病科的保密品種尿毒清的優勢,而軟銀賽富選擇瀚宇也是因為其在多肽領域研發的領先優勢。有時還出現眾多的資本爭奪一家企業的情況。比如爭奪康臣的還有黑石和凱萊這樣的跨國基金。而軟銀賽富也是擊敗高盛、摩根大通等數個資本后才注資瀚宇藥業的。

服務類更受青睞

第6篇

佳美口腔日前成功獲得國外風投是近兩年來風投進入醫療健康行業的最佳劇本之一。

據記者了解,無論在健康管理領域的國康網與好人生健康網,還是醫藥外包領域的ShangPharma抑或醫藥研發領域的中美奧達生物、保健服務領域的家富富僑都無一例外地搭乘上了這幾年醫療健康行業高速發展的便車。據專家分析,這兩年國內的醫療健康產業發展速度遠遠高于國外。

據悉,國外有近600億美元的資本正在關注中國的醫療市場,百奧維達創業投資公司的董事合伙人楊志博士則認為實際數字應該更多,“這只要按國外基金數量一算就很清楚了”。

百奧維達創業投資公司是一家國際性的生物科技投資公司,自2000年以來,先后向美國和亞洲共10余家公司注資3,200萬美元,2002~2003年度,它被美國權威的《Venture Reporter》雜志評為“美國生物技術創投基金25強”之一。

楊志博士告訴記者,公司前兩年在中國已經投資了7家企業,利潤達到了200%,他直言投資這個行業的目標一是賺錢,二是培養企業,要成為這個領域的旗幟和龍頭。

關于這兩年醫療健康行業成為國外風投的熱點,他認為,過去風投機構對這一塊的關注較少,目前醫療健康行業發展很快,并出現了很多高科技、高成長的企業,這種投資策略的調整也是正常,“無論什么時候,人都得關注自身的健康,從這一點來說,醫療健康行業的穩定性和抗經濟周期的強度相對高?!?/p>

至于2008年的投資動向,楊志博士表示,制藥、醫療儀器、醫療服務、工業生物等成為該公司在中國主要關注的幾個醫療健康領域,同時,考慮到中外醫療健康市場的特質不同,百奧維達創業投資公司在物色投資的對象時側重于高成長型企業,對于研發能力較強的小型企業,他說會給3至5年的成長期。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于明德表示,在醫藥行業的風投主要是針對于項目而言,并非醫藥企業。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負責投資管理的袁小姐也透露,雖然年終的相關統計數據還沒有出來,不過從目前來看,由于行業還不成熟,風投對醫療器械行業關注多,實際發生的投資并不多,多持謹慎態度。

對此,楊志博士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投資項目更多是政府方式,風投機構還是更看重企業”,至于風投對醫療器械行業的謹慎,他不置可否,只說,這兩年就有兩家大型的醫療器械企業在美國上市,其中深圳的邁瑞公司市值就達到了數百億美元。

至于健康醫療行業風投中外資進入的政策調整問題,衛生部辦公廳有關人士告訴記者,短期內政策上的突破可能不大,暫時還是《中外合資、合作醫療結構管理辦法(暫行)》的規定。

另悉,國外風投進入國內醫療健康行業在生物基因和傳統中醫保密藥方等領域仍受控制。

第7篇

2006年1-11月醫藥行業基本運行情況

從醫藥行業11月份的統計數據來看,盡管受國家政策調控以及行業內部競爭加劇的影響,我國的醫藥行業目前仍然表現為穩步上升的趨勢。其中,生產、銷售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出口呈現快速增長趨勢,成本費用持續增加,經濟效益有所回升,今年以來利潤增幅終于超過10%。

生產、銷售均保持較快增長

2006年1-11月,醫藥行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4760.23億元,同比增長18.39%,較前三季度的增幅微跌。新產品產值653.47億元,同比增長14.60%。

其中,化學原料藥工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1161.71億元,同比增長17.11%;化學藥品制劑工業累計實現1353.87億元,同比增長14.48%;中成藥工業累計實現1031.37億元,同比增長13.86%,增幅列各子行業之末;中藥飲片加工業累計實現191.41億元,同比增長30.56%;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制造行業(簡稱“醫療器械”,下同)399.61億元,同比增長26.95%;生物生化制品行業381.07億元,同比增長24.85%;衛生材料及醫藥用品制造行業(簡稱“衛生材料”,下同)209.04億元,同比增長39.93%,在所有的子行業中增幅最大;制藥機械32.14億元,同比增長31.85%。

今年1-11月,醫藥工業總產值排名前10位的省市在醫藥工業中所占的比例為67.94%,山東、江蘇和浙江省繼續居排行榜的三甲,增幅排名前三的分別是山東、河南和廣東省。

表1 2006年1-11月醫藥工業總產值按地區排名(前10位)

今年1-11月,全行業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1661.45億元,同比增長16.55%。

圖1 2006年1-11月醫藥工業增加值完成情況

全行業累計實現工業銷售產值4525.59億元,同比增長19.71%。其中,衛生材料、中藥飲片加工、生物生化、制藥機械和醫療器械行業分別完成銷售產值203.77、179.21、361.24、30.10和382.96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44.95%、31.54%、28.15%、25.64%和24.95%,增速高于全行業平均水平;化學原料藥、化學藥品制劑和中成藥行業為銷售產值最高的3個分行業,分別完成銷售產值1124.37、1285.14和958.79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19.01%、15.39%和15.10%,同比增幅均落后于全行業平均水平,增速進一步下降。

1-11月,全行業累計完成出貨值590.26億元,同比增長26.83%,繼續保持較好的增長勢頭。作為醫藥出口兩大組成之一的化學原料藥行業,出貨值占全行業的45.59%,在面臨反傾銷反壟斷雙重壓力下,實現出貨值269.09億元,同比增長17.59%;出貨居第二位、占比23.37%的是醫療器械行業,累計實現出貨值137.93億元,同比增長42.52%。在成品藥方面,生物生化制品和中成藥分別實現出貨值61.41和26.3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4.49%和24.07%,呈現快速增長勢頭,化學藥品制劑累計實現出貨值51.60億元,同比增長也達到18.46%。

產銷銜接方面,2006年1-11月醫藥工業平均產銷率為95.07%,比上年同期高1.11個百分點,處于歷史的較高水平,整體產銷較為穩定。除醫療器械行業和制藥機械行業產銷率分別較同期下降1.28和4.41個百分點外,其他分行業的產銷率均比上年同期有所提高。

圖2 2006年1-11月各子行業產銷情況

1-11月,全國醫藥工業累計實現銷售收入4461.74億元,同比增長為18.12%。其中,衛生材料、中藥飲片加工、制藥機械、生物生化和醫療器械行業分別實現銷售收入192.97、169.32、29.53、347.38和379.70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42.42%、35.62%、30.25%、25.04%和23.21%,繼續保持較高水平;化學原料藥、化學藥品制劑的銷售收入增幅相當,同比增長分別為15.00%和15.81%,均低于全行業的平均增幅,分別實現銷售收入1147.95億元和1248.51億元。中成藥工業實現銷售收入945.82億元,其增幅列全行業末位,為13.47%。

成本費用持續增加

自2003年底以來,水、電、煤、汽等上游生產要素持續處于較高的價格水平,醫藥生產成本也相應提高。2006年1-11月,在面對上游原輔材料、水電煤運價格處于高位壓力的同時,企業開工不足、行業毛利水平下降、GMP改造后企業的經營費用普遍提高等原因導致企業成本費用持續上升。

1-11月,醫藥工業成本費用的增長幅度一直領先于銷售收入的增長。本期醫藥工業銷售成本同比增長了20.86%,比銷售收入增幅高了2.74個百分點,達到3122.48億元。2003年以來,醫藥行業成本費用一直處于20%以上較高水平,并且高于銷售收入的增長幅度。

圖3 2000-2006年11月醫藥工業銷售成本增幅變化趨勢

其中,化學原料藥累計銷售成本757.24億元,同比增長16.03%;化學藥品制劑613.10億元,同比增長20.31%;中成藥472.91億元,同比增長19.77%;中藥飲片加工100.10億元,同比增長39.31%;生物生化制品194.48億元,同比增長28.35%;衛生材料124.12億元,同比增長48.42%;醫療器械18.32億元,同比增長25.70%;制藥機械18.32億元,同比增長33.78%。

今年1-11月,全行業銷售費用累計455.77億元,同比增長13.61%,增幅較同期有所下降。

表2 2006年1-11月醫藥各子行業銷售費用情況

經濟效益增速平緩,仍處于歷史低位

1-11月,全國醫藥工業累計實現利潤352.89億元,同比增長為10.44%,盡管仍處于歷史低位,但是終于扭轉了2006年以來利潤增幅一直處于10%以下的局面。

圖4 2006年1-11月醫藥工業利潤增幅變化趨勢

醫藥行業運行分析

本期出現虧損企業1449家,行業虧損面為25.36%,累計虧損額36.72億元,同比增長了17.58%。

從分行業的利潤看,衛生材料、醫療器械、中藥飲片加工、生物生化制品和化學原料藥工業1-11月分別實現利潤總額12.62、36.35、8.75、38.10和65.5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了38.39%、27.40%、24.48%、20.52%和19.58%,繼續保持較高的增長水平;中成藥累計實現利潤84.24億元,同比增長僅為2.36%;化學藥品制劑105.41億元,同比增長僅為0.75%,也突破了2006年以來一直處于負增長的局面,且相對于2006年上半年情況有較大的好轉;制藥機械行業實現利潤總額1.85億元,同比下降了5.50%;作為行業利潤貢獻最大的兩個領域――化學藥品制劑和中成藥兩個成品藥領域效益增幅大幅下滑,直接影響了全行業經濟效益的增長。

表3 2006年1-11月醫藥各子行業利潤增幅及占比情況

第8篇

統計數據顯示,醫藥行業2010年前三季度收入與利潤分別增長25.7%和34.7%,增速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上升。我們預計隨著基本藥物覆蓋范圍的擴大,行業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從子行業看,生物制品和中藥飲片景氣度高,收入增速超過30%,利潤增速超過50%。隨著經濟的回復,原料藥行業走出低谷,收入和利潤增長顯著。

醫藥行業面臨著創新能力差、產品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國家出臺了《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關于加快醫藥行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等文件鼓勵醫藥行業創新,調整結構,促進產業合理健康發展。

需求增長是推動醫藥發展的強大動力。經濟快速增長,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鎮化速度加快和人口結構老齡化比重增加,特別是在新醫改政策下,政府投入加大,基層醫療建設加強、醫療服務增加,醫療保障逐步完善,市場急劇擴容,受益于進入基藥目錄的獨家品種企業仍將是最大受益者。

醫藥行業結構調整將是未來行業發展的主線,創新引領醫藥行業的發展。新產品驅動和產業升級的公司將顯著受益?;幒蜕镏破妨⒆阌谛滤幯邪l,依著仿制藥、仿創藥、原研藥的足跡快速發展,特別是抓住全球仿制藥市場快速增長和一些銷售額居前的專利藥陸續到期的機遇,一批有自主知識產權藥物和仿制研發與工藝創新的公司將成為未來的直接受益者。中藥領域立足于中藥現代化的逐步推進,加快中成藥的二次研究與開發,促進民族醫藥的研發和產業化。醫療器械行業在政府投資和建立基層衛生體系的推動下,基層醫療器械需求將快速增長,醫療器械將迎來黃金十年。

在過去的10年,“首仿藥”是醫藥行業的藍海。首仿藥生產企業可以享受到高于一般仿制藥的利潤率和一定時間的行政保護期。以恒瑞為代表的首仿藥企業抓住時代賜予的機會,演繹了高速成長的神話。而現在,新型制劑享有比首仿藥更為優厚的待遇,是醫藥行業的下一片藍海。

我國目前新型制劑的使用率不足5%,遠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我們預測這一領域未來5年CAGR將達到30%以上,這將給相關的企業提供歷史性的機遇。時勢召喚英雄!我們認為,在新型制劑領域,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也定會抓住時代賜予的機遇,實現飛速的發展。恒瑞醫藥的歷史,將會在另一個領域重演!

現代制藥在新型制劑領域擁有強大的“國家隊”作為后盾,研發能力首屈一指,新藥儲備全國第一,如國內獨家品種――降鈣素粉霧劑、伏格列糖膜劑等。未來如果能有效推廣,這些品種成為銷售過億的“重磅產品”幾無懸念。興業證券表示,看好新型制劑行業未來高速的成長,看好擁有核心競爭力的現代制藥,維持“強烈推薦”的評級。

本期入選的25只綜合盈利預測調高股票中,從今日投資個股安全診斷來看,有多達13只股票的安全星級為三星或以上級別,我們選擇制藥行業當中的五星級股票東阿阿膠(000423)進行重點點評。

東阿阿膠(000423)

優秀的抗通脹品種

公司是全國最大的阿膠生產企業,阿膠年產量、出口量分別占全國的75%和95%以上,并掌握全國90%的驢皮資源。公司制作技藝被國務院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生產的阿膠、復方阿膠漿、安宮止血顆粒、重組人紅細胞生成素、龜甲膠、鹿角膠共六個產品進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藥品目錄》。

公司日前公告稱:公司決定自2011年1月7日阿膠塊產品出廠價上調幅度不超過60%。同時公司將進一步加大毛驢養殖業的發展,涵養上游,保證原料供應,努力降低成本,維護東阿阿膠名貴民族中藥和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品牌及聲譽,以及消費者長遠利益。

新年伊始,阿膠塊提價幅度超預期。我們原預測今年阿膠塊提價幅度為50%,基本與2010年提價幅度持平。新年伊始,阿膠塊提價幅度即超過我們預期,按照公司公告內容計算(假設上調幅度為60%),阿膠塊的出廠價將從現在的596元/公斤上調至954元/公斤,零售價也會逐步到位。不考慮成本上升、費用投入增加等因素,理論計算阿膠塊此次提價增厚業績在0.70元以上。

阿膠系列成長性展望:阿膠塊提價幅度及頻率上升,阿膠漿放量準備工作已做好。戰略回顧:經歷股權紛爭之后,2006年5月,以秦玉峰先生為總經理的新管理層上任,制定了第一個五年發展計劃(06年一10年)。其間,公司經歷了交接年(06年)、調整年(07年)、創新年(08年)和突破年(09年),2010年公司走入收獲年。在這五年中間,公司始終堅持聚焦阿膠主業、做大阿膠品類、實施主業導向的單焦點多品牌戰略。

定位于華潤醫藥的保健品平臺,未來發展有望內外兼修。華潤醫藥明確將公司定位于保健品平臺,我們預計未來公司還會圍繞主業來進行并購和擴張,其發展有望內外兼修。

中信證券表示,公司總體戰略清晰,產品特色鮮明,是優秀的抗通脹品種,激勵機制到位。華潤醫藥明確將阿膠定位于保健品業務的平臺,未來公司發展有望內外兼修。

今日投資《在線分析師》顯示:公司2010-2012年綜合每股盈利預測分別為0.93、1.33和1.78元,當前共有17位分析師跟蹤,11位給予“強力買入”評級,5位給予“買入”評級,1位給予“觀望”評級,綜合評級系數1.41。

上周綜合盈利預測(2010年)調低幅度居前的25只股票中,食品生產與加工、電力設備兩大行業各以3家入圍而引人關注。產業政策方面,近期國家相關部門陸續頒布了控制物價的相關措施,旨在防止物價進一步上漲,控制通脹進一步加劇,但考慮到產品生產成本、人力成本以及流通成本持續上升,食品飲料行業的盈利能力將會下降;此外,在高通脹下,宏觀經濟回落以及食品安全事件屢屢發生的風險,均制約了食品生產與加工板塊的上漲動力。

本期入選的25只綜合盈利預測調低股票中,從今日投資個股安全診斷來看,有高達15只股票的安全星級為三星以下級別,本期我們選擇食品生產與加工板塊當中的壹橋苗業(002447)進行簡要點評。

壹橋苗業(002447)

股價上漲缺少催化劑

公司是集水產科研和海珍品苗種繁育及養殖為一體的專業化企業,致力于蟹、扇貝、海參、鮑魚、海膽等各類海珍品苗的繁育及科研,受困于海珍品苗養殖的自然風險。

搬遷對生產的影響。公司去年10月28號公告列入搬遷的陸地廠區,目前正在選址,預計完全搬遷完畢需要18-20個月的時間。公司在新廠區完全建成后才實施搬遷,不會造成生產損失,但搬遷將影響募投項目的進程。公司對新廠區的要求是沒有污染的清潔區域,除廠區原6萬水體外,新廠區的育苗水體將達12萬立方米。此外,此次搬遷將減少公司圍堰海參養殖面積1975畝,根據公司公告,將每年減少凈利潤600萬元,政府將對該部分損失予以補償,具體數額難以確定。

第9篇

多層次醫療 社會力量要彎道超車

2009年新醫改以來,已有大量上市公司逐漸開始布局醫療服務領域,不過山西證券醫藥生物行業分析師王騰蛟告訴《經濟》記者,由于醫療服務在整個醫藥板塊估值相對較高,反映到二級市場并不強烈,在近期的市場風格下,資金還是偏向于估值低業績確定性較高的行業。

《意見》提出,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從多層次來看,目前醫療服務還是以三甲醫院為主,其次有二級醫院和一級醫院,另外還有一些社區醫院、民營醫院和??漆t院作為補充。中國醫療產業聯盟的創始發起人之一、廣東醫谷執行總裁謝嘉生對《經濟》記者稱,目前我國的醫療資源都集中在三級甲等醫院,而很多基層醫院無論是醫療設備、醫生能力還是資源都比較薄弱。

目前除了政府公立醫療服務之外,民營醫院在機構數量上早已超過50%,但提供的服務數仍偏低。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研究員曹健告訴《經濟》記者,雖然是國家鼓勵社會辦醫這么多年,但還是以公立醫院為主,公立醫院的數量占到44%左右,服務量達到了86%左右,“而民營醫院的數量超過16000家,但其服務量只有14%左右,所以多層次的辦醫還沒有形成一個良性格局”。

近期國家支持社會資本進入醫療服務領域的力度逐漸加大。艾媒咨詢分析師劉杰豪對《經濟》記者表示,中國醫療服務市場規模巨大,公立醫院仍然占據主導地位,一些經營較好的民營醫院通過借助社會資本的力量,在新醫改政策利好環境下,通過不斷創新、提高品質和完善服務,加速市場擴張沖浪藍海,對醫療服務市場格局產生極大影響。

這對醫療服務產業的投資也是一個非常積極的正面消息,華蓋醫療基金董事總經理、國仕資本研究協會特約研究員施國敏對《經濟》記者稱,結合國家醫療服務產業的現狀及“十三五”期間的規劃,至少未來5-10年的行業增長仍然會保持相對快速的發展,會有很多機會,特別是民營醫療服務的機會。

公立與民營、外資與內資、專科與綜合、連鎖與單體、社區與健康管理等目前確實存在多樣化多層次的服務。社會力量提供醫療服務,其實大概在5年之前,就M入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特別是地產公司,很多都在布局醫療市場,通過醫療實現業務轉型。

當然,那時的社會力量更多是作為公立醫院的補充出現的,發展較好的民營醫院基本是在公立醫院無力顧及或無意投入的領域發展起來的,包括眼科、口腔科、整形美容、婦產、骨科等。應該說,現在有初步的多層次多樣化醫療。

零點研究大健康事業部總經理姜健健對《經濟》記者稱,真正形成多層次多樣化的醫療服務,社會力量不應該只是個補充的定位,而應該是公立醫院的競爭者,甚至是超越公立醫院?!吧鐣α恳鰪澋莱?。”兩個方面可以實現彎道超車。一是服務驅動,通過提供優質服務取勝,在婦產、整形、康復等市場可以布局;二是技術驅動,比如腫瘤、心血管、精準醫療等。

謝嘉生也表示,我們國家現在要重點發展基層醫院,把三級醫院簡單的門診或治療放到基層醫院去做,而三級醫院更多的是做比較復雜的、需要研究的治療為主體,“目前我們國家醫療改革的趨勢就是要壯大基層的設備、醫生的能力、醫生的資源等”。

激發醫療三大領域投資活力

醫療產業是一個比較大的行業,根據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分類,很難按照統一的標準來給它進行分類。整個醫療行業根據其產業鏈的上中下游,可以分為藥廠、器械廠、經銷商、醫院、病人五大環節,同時根據產業鏈也可以將醫療行業分為醫生端、醫院端和用戶端。

整個醫療產業簡單說就是生產、流通、服務,醫藥和器械屬于生產環節,服務就包括醫療服務中的醫院、診所等,一些互聯網醫療或者移動醫療的創新都可以歸納到新型服務這個領域。

《意見》中提出要調動社會辦醫積極性,進一步激發醫療領域社會投資活力。對企業來說,投資要看其有沒有創新。創新是持續發展的動力,成都海創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元偉在《經濟》記者采訪時表示,投資醫療板塊要看其專業化,例如??漆t院,“傳統的全科醫院競爭很激烈,但專科醫院或其他醫療機構如果在某一領域如癌癥,有很好的研究和科研團隊,這些醫院就值得重點投入”。

創新本身不容易,醫療服務行業也如此,但包括高端專科、連鎖等模式已在過往被證明是相對比較成熟和成功的投資模式,施國敏表示,包括社區連鎖、互聯網醫療、細分專科的深入等創新,以及各層級的資本化嘗試未來是否能夠在短期內快速得到發展也需要做好十足的內功和運營。

在王騰蛟看來,醫藥行業按二級市場分類主要分為化學制藥、中藥、生物制品、醫藥商業、醫療器械和醫療服務,“目前由于政策的導向,藥品板塊即化學制藥、中藥、原料藥等承壓明顯,不過其中創新藥,不管在現在還是將來都將是資本長期關注的領域”。

非藥領域機會也比較多,其中包括醫療器械(國產進口替代)、醫藥商業(兩票制營改增利好商業龍頭)、醫療服務(分級診療,廢除以藥養醫等給服務端帶來機會)。

醫療服務領域再細分還包括綜合醫院、??漆t院、第三方體檢、第三方透析、獨立醫學實驗室等,其中??漆t院以及第三方的一些機構比較受投資者青睞,特別是像專科領域的眼科、口腔科等,目前在上市公司里面已有成熟的運營模式,類似愛爾眼科、美年健康等。

王騰蛟認為,在目前分級診療的大背景下,基層醫療市場即醫療資源下沉對于社會資本來說存在非常大的機會。

在細分領域,比如移動醫療領域包括健康醫療、醫療器械、醫藥等,劉杰豪表示,其中健康醫療行業是VC和PE最青睞的行業,但是今年的增速情況并沒有那么快,重點關注領域是在生物技術(創新藥等)、醫療設備(醫療器械等)和醫療服務三大方向,其中創新藥是未來中國醫藥產業中投資的大方向。

從資本市場估值來看,創新藥的市盈率通常是仿制藥的兩到三倍;醫療器械的監管沒有醫藥那么嚴格,更容易受到資本市場認可,未來十年是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的黃金十年。

此外,姜健健還告訴記者,最近兩年有三個領域比較受到關注。

一是新興技術。包括醫療與3D打印、AR/VR等新興技術及解決手段的融合,還有基因測序、基因編輯、細胞治療、干細胞技術,它們最有可能對醫療健康產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二是跨境醫療。在三個方面都會有市場,輕醫療(整形、體檢、旅游)、重醫療(腫瘤)、境外遠程會診。盛諾一家、春雨國際都已經在布局了。不光光是赴歐美日的高端醫療,很多在泰國的醫療是普通階層也可以接受的。這個領域未來會產生巨頭。

三是仿制藥。2016年,國家食藥總局正式開始292個品種的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工作,要求在2018年完成。這給投資者帶來刺激,而且中國資本的主流,對像生物醫藥這種長線投入的項目其實不感興趣,對于像仿制藥這樣的市場,因為它相對短期,馬上就能看到效果,所以從資本特性上來說,他們對仿制藥感興趣。世界范圍內,仿制藥的增長率11%左右,是藥品市場的2倍。

而前幾年受到追捧的數字醫療,實際上開始遇冷。其實一直到去年為止,中國在在線醫療領域的開放度是比較高的,有不少的項目被投了。但從2017年出現了一個瓶頸,就是對于在線醫療的管理、管制?;ヂ摼W診療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發出,對這個方面的投資是一個很大的抑制。

就拿醫療服務領域里的醫療機械的廠商來說,從技術端來看,醫療機械本身成本非常高,有很多投資人去投,但無論這個行業怎么發展,政策還是最重要的一點。

易觀分析師張怡丹就對《經濟》記者表示,所有的資本都是跟著政策走的,投資人會隨著醫療產業相關意見稿的思路,“這個思路是要做什么,投資人就會去投什么”,《意見》可以分成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醫藥服務會發展中醫;另一方面是會細化一些分級診療,在細化過程中降低社會辦醫的門檻和提高社會辦醫、審批流通過程中的效率。

醫養結合牽頭 探索新商業模式

醫療產業可以和其他多個領域或產業相結合,如醫療+養老,即醫養Y合,這也是國家一直積極推行的重點,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人在65歲以后對醫療的需求是在不斷上升的,如果醫療和養老產業能夠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兩者之間是可以互相促進的,謝嘉生對醫養結合的模式很看好,“但在投資方面還存在一些阻礙”。

從產業現狀來說,我國醫療+養老產業仍處于發展初期,主流市場參與企業多,規模小,市場競爭格局初步打開。政府支持力度逐年增大,紛紛探索具備區域特色的智慧養老平臺模式。在劉杰豪看來,目前,醫療+養老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產業資本通過聯合、收購醫院等來獲得醫療資源,從而進軍養老行業;二是以醫療或者護理為主,同時提供養老服務;三是隨著醫療體制改革和醫生自由執業的解放以及大健康產業的發展,由品牌醫生建立的中小型養老養生機構,以預防和健康、養生為主。

未來需要在養老機構中引入醫療護理資源及特色養生資源,為機構中老年人提供系統的醫療護理服務和養生保健產品。劉杰豪認為,醫療+養老可以在家庭醫生制度、醫保體制等方面入手,從而給我們的養老服務帶來相對應的改善。“首先建立家庭醫生制度,為老年人提供具有家庭醫學服務和老年醫學知識的家庭醫生,同時加大人力、財力、物力的投入,實現健康管理和疾病的預防?!?/p>

傳統的養老都是在家里,但是由于獨生子女政策,隨著中國社會的老齡化,養老成為很大的社會問題,“所以新的養老行業產生以后,很多人就會在老了之后到養老院,有專門的醫生、護士和營養師提供服務”。陳元偉表示,相關的產業,如營養食物搭配、康復中心這些都完全可以和養老結合起來,同時良好的社會保險等保障制度,不僅老人有很好的養老的地方,也會給社會提供很多就業機會,對國家來說也營造了一個很好的社會環境。

同時,養老院也會產生一些收益,整個社會形成良性循環,陳元偉還對記者稱,今后中國的老齡化非常艱巨,兩夫妻結婚之后要負擔四個老人的生活,自己要上班,還要撫養自己的孩子,壓力會很大,所以這個社會對醫養結合的需求很大。

姜健健認為,醫養結合要想做好,需要解決四個核心問題。

一是觀念問題。這個觀念不是老人的觀念,更多的是子女的觀念,現在很多醫養結合入住率低,這是一個重要原因。

二是支付能力的問題。我國養老金本身的替代率很低,因此需要長期護理保險的支持,但我國目前還處于試點階段。

三是醫療問題。目前所有成功的養老項目,都有與其相匹配的醫療業務作為基礎支撐。但醫養結合的“醫”,需要符合老人的需求,是慢性病、心血管病、腫瘤、康復疾病的治療,需要的是這方面的醫生、護理資源。

四是醫保的問題。醫養結合其實牽涉到人社、衛計委和民政三個部門,在很多疾病上存在醫保是否報銷、報銷標準低的問題。

另外,除了需要更多的醫療設施、人力資源等資源,醫養結合還缺少很多有力的措施。首先,現在很多養老機構還偏小,醫院承擔起來很吃力,需要國家更多的扶持政策,同時鼓勵更多民營資本投身到養老行業。

第10篇

上證指數上周末收于2893.74點,本周末收于2835.16點,下跌2.02%;股市動態30指數上周末報收932.2點,本周末收于點913.84點,下跌1.97%;其中股票組合下跌2.59%。

股市動態30指數自2008年1月1日設立以來,下跌8.62%,同期上證指數下跌46.12%。本周股市動態30指數跑贏大盤、股票組合跑輸大盤。

二、股市動態30指數

本周暫不調整30成分股。

三、最新評論

行情慘淡,熱點難以持續,臨近圣誕節和新年,市場參與者均無心戀戰,建議各位也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安心過節,別在市場中糾結了。

既然沒有短期好的推薦,我們就把眼光放的長遠些,這樣反而能夠穿越周期的迷霧。醫藥行業未來十年是黃金的十年,前程遠大,醫藥行業的基本面甚至比一般的消費品更優。目前中國藥品終端銷售額6000億元左右。下面講講具體的看好醫藥行業的邏輯。

其一,人口老齡化比例擴大。根據人口統計數據可以清楚推算出到2020年,中國老年人口將達到2.48億,老齡化水平將達到17.17%,到2050年,老年人口總量將超過4億,老齡化水平推進到30%以上。老年人目前用藥占全部用藥的一半,老齡化的加速推進意味著,用藥量大的群體基數在快速擴大。

其二,人均用藥水平不斷提高。目前美國人均年用藥1000美元,中國人均年用藥60美元,中國大約為美國的百分之六,人均用藥水平有明顯的提高趨勢,同時老齡化加速過程中,老年人的人均用藥水平也明顯的高于年輕人,整體上人均用藥水平呈確定的提高趨勢。

其三,疾病譜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擴大了藥品的消費需求。隨著人民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環境問題,國民健康情況不斷惡化,目前中國有1.6億高血壓患者、1.6億高血脂患者和3000萬糖尿病患者。從我們生活經歷,我們也可以明顯感受到,10多年前,一般很少聽說癌癥和腫瘤的患者,隨著環境變差,現在癌癥和腫瘤屢見不鮮。國際市場上也是如此,目前全球用藥第一位的是抗腫瘤藥物,治療血脂藥物緊隨其后,中國目前抗感染用藥居第一位,其次才是抗腫瘤藥物??垢腥舅幬锞拥谝?,說明國內抗生素用的太多,嚴重泛濫,這也讓很多病菌具備了抗藥性,治療起來更加困難。大病頻發,環境惡化,也會導致用藥不斷上升。

第11篇

調整經濟結構最重要的是擴大內需。

擴大內需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和首要任務。而“調結構、轉方式”,很重要的就是調整和轉變需求結構。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一出口大國,貿易依存度高于世界許多國家。而國際經驗表明,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大國經濟發展主要是靠內需。只有立足擴大內需,才能使經濟發展立于不敗之地。

過去幾年的實踐證明,擴大內需是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根本舉措,并使經濟實現了總體回升向好。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繼續顯現,受歐洲債務危機等的影響,我國出口增長出現明顯回落態勢。據有關方面預測,2012年國際貿易增長仍呈放緩態勢。在投資和出口這兩駕馬車乏力之時,“三駕馬車”的最后一駕馬車——內需消費能否持續增長顯得尤為重要。并且,我國人口眾多,市場空間大,內需潛力大,刺激內需消費增長有著良好基礎。

那么擴大內需如何著手?多數專家認為,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在于城鎮化,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是內需的一大源泉。國際上有經濟學家曾經預言,中國的城鎮化和美國的高科技是21世紀帶動世界經濟發展的“兩大引擎”。

2011年我國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超過50%,這是巨大的歷史性變化。但總的看,我國城鎮化依然明顯滯后,不僅遠低于發達國家,而且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據有關方面統計,發達國家城市化率一般達到80%,人均收入與我國相近的一些發展中國家城市化率也在60%以上。目前我國正處于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有關方面數據表明,2010年我國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為4455元,城鎮居民為15900元,城鎮居民消費水平是農村居民的3.6倍。按此測算,一個農民轉化為市民,消費需求將會增加1萬多元。城鎮化率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可以吸納1000多萬農村人口進城,進而帶動1000多億元的消費需求,而相應增加的投資需求會更多。目前我國農民工總量達2.4億人,其中外出農民工約1.5億人。農村還有相當數量的富余勞動力,城鎮化蘊涵的內需潛力巨大。

而伴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是還有消費升級。據相關統計顯示,上半年經濟增速回落,對消費也出現負面影響。大部分一線城市的百貨商場銷售額同比出現5%左右的回落。不過,上半年中端消費品卻出現了逆勢增長。對于這種趨勢轉變,專家的分析認為,伴隨著經濟景氣度的下滑,商務活動出現收縮,高端消費品的需求逐漸向中端消費品轉移,這也是今年二三線白酒的銷售出現大幅增長的原因之一。 而同時,前幾年的通脹階段,低收入消費群體的收入出現明顯增長,消費習慣發生轉變,對品牌消費品的需求提升,消費習慣的延續以及通脹下行中實際購買力的提高,低端消費升級,導致該部分消費者對品牌性的中端消費需求增加。

具體到二級市場上,內需消費增長這一投資主題,可圍繞電子科技產品、商業連鎖、旅游以及大宗消費方面的家電等板塊進行選股,另外,受益城鎮化的建筑建材板塊也可給予關注。具體而言,雖然部分白酒股在上半年漲幅過大,但是目前仍有部分二、三線白酒股,估值并不高;至于中檔品牌服飾、品牌食品等,從相關上市公司的中報中已經看到了業績的逆勢增長。雖然大部分消費品的業績增速不如新興產業股,但是在今年上市公司業績普遍不理想之下,中端消費品的業績逆勢增長卻顯得格外突出。

田地二:醫療保健業

事實上,生物醫藥、醫療保健也是大消費范疇的一部分。之所以“另立門戶”,是因為醫藥保健業本身就是一個龐大且潛力更加突出的行業。

在目前日益嚴峻的國內外經濟環境下,醫藥股仍保持了持續的旺盛增長率。日前,國家統計局了2012年前4月醫藥制造行業運行主要數據。數據顯示,截至4個月份,醫藥制造業收入4930億元,同比增長21%,比一季度23%的增速略有下降。同期,醫藥制造業利潤總額為470億元,同比增長16%,與一季度增速一致。而在各子板塊中表現最好的依然是中成藥,收入和利潤總額增速分別達到了29%和31%,這也與近來表現較好的醫藥股所處細分行業不謀而合。

雖然醫藥股的業績增速比前幾年有所下降,但在目前整體經濟下滑的大環境下,醫藥板塊能持續保持20%以上的增速,仍屬難能可貴。

日信證券最新的醫藥行業研報認為,醫藥行業的防御特性凸顯,未來即將進入中報披露期,穩定的利潤增長將支撐醫藥板塊維持強勢。

至于醫藥股為何在國家連續降低藥價之際,不但能保持業績的長盛不衰,并且未來業績還被一致看好,原因不外有三:

其一,收入倍增下,關愛生命被城鄉居民重視,且重視度不斷提升,而醫療、醫藥的相關支出將持續大幅上升。換言之,我國人口的基數比較眾多,對醫藥有剛性的需求,而這個需求隨著國家對醫療保健事業支持力度的擴大,它的份額也是每年有一個剛性的增長。難怪有分析師稱,國家衛生投入的力度遠遠大于藥品降價的力度。

其二,老齡化社會對醫藥、醫療的需求極速增長。目前中國人口大概每年增長6%,但是老齡人口每年在以30%的幅度增長。在13億人口的基數上,老齡人口可能現在基數比較低,絕對數字還小一些,但很快就會高速增長起來。今后對于醫療服務業的需求會越來越多,這個領域還需要大量的投資。醫療服務行業的發展是一個非常明確的大方向。具體可關注醫院、醫療器械行業。

其三,支持政策不斷推出。早在今年“兩會”期間,總理就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2年全面推開尿毒癥等8類大病保障,將肺癌等12類大病納入保障和救助試點范圍。扶持和促進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發展。衛生部部長陳竺也表示,今年大病救治保障政策將會逐步出臺,艾滋病機會感染、耐藥肺結核病等8類重大疾病保障要在全國推開,血友病、肺癌等12個疾病也將納入農村居民重大疾病保障試點范圍。醫療大病保障范圍的擴容,對醫藥板塊是個絕對利好。

而在日前舉行的生物產業大會上,陳竺部長明確提出國家將會為生物醫藥產業提供強有力支撐,未來10年新藥創制扶持資金將達到1200億元。有業內人士認為,醫藥產業升級勢在必行,未來創新能力將是醫藥企業發展潛力的試金石。

從具體細分行業而言,重點關注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等行業。落實到具體哪些公司可能會是“玉米?!保蓮乃姆矫孢M行篩選:擁有優勢業務組合,并且正處在成長加速階段的公司;具有獨特品種資源,并且營銷在改善的中藥公司;受宏觀政策影響較小的領域,包括涉足大健康產業和藥用輔料領域的個股;不斷推出新產品,研發驅動型公司。

第12篇

300萬一臺的進口CT機,也許過不了多久通過網絡僅用100多萬元就能買到,國內的醫院將可以節省購置醫療設備費用,病人的看病支出也會降低。

這種原先想象不到的事情變為現實的可能性近來大大增加,以規模低價采購醫療設備和物料而聞名的美國醫藥電子商務大鱷Broadlane公司CEO桑德斯近日低調來華探營,據說其與國內醫藥電子商務巨頭海虹的合作也因此進入最后階段,Broadlane試水中國的日子已經為期不遠。

來自業內的消息說,Broadlane公司CEO桑德斯上周到內地多個地方考察,并拜會各級衛生系統官員。除此之外,桑德斯此行的另一個重要目的是與海虹進行有關合作的實質性談判,談判結果將在數周內揭曉。

不過目前階段,無論是Broadlane還是海虹均不肯對合作的方式和意向作過多評論,未來是技術性合作還是采取合資方式都是未知數。

■不會涉及藥品招標采購開拓全新業務領域

海虹意欲牽手美資醫藥電子商務巨頭的消息早前已有傳聞,但當時處于朦朧階段,消息只是稱海虹已與美國醫藥電子商務巨頭Broadlane公司達成初步共識,計劃開展一系列的戰略合作。

海虹和Broadlane對合作密不透風,迄今為止只有海虹總裁康健曾明確表示,未來的合作將不會涉及海虹占據強勢的內地藥品招標采購業務,而是傾向于在Broadlane更富優勢的為醫療保健產業提供業務集成服務方面。

據介紹,目前國內醫藥電子商務產業的發展主要集中在藥品招標領域,海虹占有市場大半份額,預計今年內地將有接近80億元的藥品采購在海虹的醫藥電子商務平臺上完成。而對于Broadlane來說,這家美國電子商務巨頭的主要業務則集中在醫療服務和產品的采購和物料管理方面,它是全美排名第三位的集團購買組織(GPO),藥品采購并非他們的重點,僅占他們業務的十分之一左右。有關人士分析說,在這種背景下,海虹與Broadlane進行藥品招標采購領域合作的意義不大,雙方更看中的是醫療服務和產品的采購。事實上康健也表示,假若實現與Broadlane的聯手,目標就是要開拓內地醫藥電子商務領域的新業務。

醫療服務領域的電子商務在中國尚處于空白狀態,在美國以規模采購降低醫療采購成本而取得市場成功的Broadlane早已窺視中國市場。據說它之所以看中海虹,不僅是因為注意到了海虹在藥品招標采購方面的成功,更重要的是看到了海虹與內地一萬多家醫院之間的業務網絡。

Broadlane的高層人士不斷向中國醫療界介紹他們的業務優勢。早些時候他們在佛山考察時發現,許多醫院購入的CT機耗資二三十萬美元,他們告訴當地醫院管理者,如果將這些采購交給他們,通過他們的系統來做,價格會降到十幾萬美元。

購入醫療設備與物料,特別是進口產品的價格過高,以及一個區域內醫療設備購置重復一直是國內醫療行業的普遍現象,這也給患者帶來了醫療服務價格的上升及設備的浪費?!耙隑roadlane這樣的公司會有助于改變這一狀況,但能否很快見到效果,尚不得而知?!币晃粯I內人士評價道。

資料顯示,Broadlane的業務模式接近于通過電子商務手段為醫療機構提供采購解決方案,這一平臺可以平均節省10個百分點以上的費用,Broadlane可以從中獲取1%至3%的傭金。Broadlane在美國獲得了成功,Broadlane公司目前已有45家供應商和Broadlane公司的電子商務平臺Broadlink完全聯網集成;在醫療機構方面,有455家醫院和Broadlink聯網集成,其中312家可以處理訂單。2004年,Broadlane客戶直接和間接購買該公司產品和服務價值高達71億美元。

事實上Broadlane在進入中國之前,已經先后進入英國、印度等地并取得不錯業績。據說在上述兩個國家,Broadlane均采取與當地公司進行合資的方式進行合作。

■桑德斯決意進軍中國

從亞馬遜到Ebay,美國電子商務巨頭已幾度試水中國并取得成功。但由于醫療行業的特殊性,中美兩國醫療行業的不同,不少人看淡這一領域的合作。

面對外界的懷疑與疑問,服務美國醫療行業10余年的桑德斯卻不這樣認為,他表示,中美兩國醫療行業的確存在很大不同,但雙方在發展醫藥電子商務方面有共同之處,那就是通過提高競爭水平從而讓醫療機構購得更好的產品、降低藥品單價以及實現采購自動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南市| 曲靖市| 焦作市| 论坛| 南通市| 泽普县| 瑞丽市| 抚顺市| 枞阳县| 招远市| 肇州县| 鄂伦春自治旗| 南澳县| 浦江县| 清流县| 巫溪县| 涡阳县| 鄂尔多斯市| 荣昌县| 磐石市| 临武县| 延长县| 稷山县| 成安县| 丹江口市| 新和县| 天镇县| 乌审旗| 固阳县| 巴里| 无锡市| 秦安县| 宜兰县| 岳西县| 宝应县| 定陶县| 保山市| 乌拉特后旗| 林州市| 肥东县| 大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