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風險分析的方法

風險分析的方法

時間:2023-06-08 11:17:3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風險分析的方法,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風險分析的方法

第1篇

關鍵詞:港口環境;風險評估;DEMATEL方法

1 港口環境風險管理技術思路

2015.8?12天津港發生爆炸事故,再次引起了環境污染,同時也給人民的生命財產帶了重大損失。這次事故再次給我們敲響了環境風險防范和管理的警鐘。港口環境風險的主要特點是危害性和不確定性[1]。中國目前的港口環境風險管理一般分為四個階段:環境風險識別、環境風險預測與評估、港口環境風險綜合分析以及風險的防范和管理措施的制定[2]。

其中,港口環境風險綜合分析是從整體出發,分析各種風險因素之間的關系。港口環境風險的防范和管理是指通過對風險因素的評估結果以及綜合分析結論,利用可行的工程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的過程[2-4]。

DEMATEL(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方法是一種運用圖論與矩陣工具進行系統因素分析的方法,通過計算每個因素的原因度與中心度,來確定每個因素在系統中的地位和因素間的因果關系。該方法對于處理較復雜的社會問題,特別是系統中的要素關系不夠明確的問題更為有效[5]。故文章采用該方法在港口環境風險綜合分析階段進行量化的分析,為制定風險防范和管理措施提供建議。

2 基于DEMATEL方法的天津港環境風險因素分析

環境風險因素識別是環境風險評價的基礎, 通過對天津港現狀調研與歷史風險事故統計分析[6],主要的環境風險因素識別見表1。

(1)首先分析各因素之間相互影響關系,如因素Ai對因素Aj

有直接影響,則影響程度定義為:“無影響”為0、“影響較弱”為1、“影響弱”為2、“影響強”為3、“影響很強”為5,然后構建各因素之間的直接影響矩陣X,見表2。

(2)規范化直接影響矩陣X,得矩陣Y。具體做法為:對X矩陣的各行求和,得出最大值,設為m,令Y=X/m。

(3)計算被影響度A、影響度B、中心度C和原因度R。

每個影響因素的被影響度A為綜合影響矩陣Z中這個影響因素下的列和,表示該元素受其它所有因素的綜合影響值。每個影響因素的影響度B為綜合影響矩陣Z中這個影響因素下的行和,表示該元素對其他所有元素的綜合影響值。每個影響因素的中心度C為綜合影響矩陣Z中關于這個影響因素的行和與列和之和,表示該因素在系統中的重要性程度。每個影響因素的原因度R為綜合影響矩陣Z中關于這個影響因素的行和與列和之差,表示該因素與其他因素的因果邏輯關系程度。若R為正,表示該因素對其他因素的影響大,稱為原因因素;若R為負,則表示該因素受其他因素的影響大,稱為結果因素。

(4)繪制因素的原因-結果圖,見圖1。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和建議:

(1)天津港港口環境風險的原因因素(即原因度大于零),按原因度大小排列的前四位是:雷擊、天氣原因、誤操作、設施老化。它們對其他風險因素的發生的影響很大,需要制定有效的防范計劃和管理措施。其中,對于不可控的雷擊和天氣原因,我們要做好預警和防范措施;而誤操作和設施老化是可控的,可以通過加強管理來控制。

(2)天津港港口環境風險的結果因素(原因度小于零),按大小排序前三位為:船舶故障、管道接口泄漏、罐體破裂。它們極易受到其它風險因素的影響而發生,必須加以重視。

(3)按中心度大小排序前兩位分別是:火災和船舶故障,說明這兩個因素對環境安全的影響很大,需要重點管理。

3 結束語

港口項目占地面積大,處于水陸交界處,內容復雜,環境影響因素繁多,且各因素相互作用,如何識別港口環境風險中的關鍵影響因素,加以重點防范與管理是風險管理的前提。文章運用DEMATEL方法對港口環境風險因素進行綜合定量分析,理清各風險因素之間的關系,找出主要影響因素,為港口項目生產運營的環境風險防范和管理提供建議。

參考文獻

[1]胡二邦,姚仁太,等.環境風險評價淺論[J].輻射防護通訊,2004(1).

[2]張利鳴,李樹兵,等.環境風險分析在港口規劃環境影響評價中的應用[J].中國航海,2006(2).

[3]王靖,田慶林.港口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模式初探[J].交通環保,2003(3).

[4]宋世偉.化工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探討[J].遼寧化工,2006(2).

第2篇

[關鍵詞]供應鏈;存貨融資;風險

[中圖分類號]F2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1)49-0030-02

1 引 言

依據我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存貨質押融資是指需要融資的企業,將擁有的存貨作為質押物,向金融機構出質,同時將質押物交給具有合法保管存貨資格的物流企業進行保管,以獲得貸款的業務活動,是物流企業參與下的動產質押業務。存貨質押融資業務中,金融機構提供貸款,物流企業提供存貨質押服務。兩者的關系可以分為委托監管、統一授信。委托監管下的存貨質押服務,物流企業只負責提供存貨質押監管的倉儲服務;而統一授信模式下,銀行給予物流企業一定的授信額度,物流企業可以自主選擇發放貸款,自主監管貨物。

統一授信模式下的供應鏈存貨融資是第三方物流企業通過利用金融機構的資源和授信為客戶提供的整體包括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供應鏈服務解決方案的一部分。供應鏈解決方案其業務形式包括了采購、分銷、配送、運輸、倉儲、結算、融資、保險、信息服務等一站式服務。其中的物流與資金的結算的集成、物流與融資的集成等服務是物流企業提供的物流金融服務的主要內容。

借助供應鏈存貨融資業務,改善供應鏈的資金流,也是供應鏈管理的一項重要的課題。但是供應鏈存貨融資業務的動產融資的本質,決定了物流企業發展該業務也存在著巨大的風險,因此,如果有效規避風險,成功開展金融倉儲業務是物流企業的一項課題。本文主要研究在銀行的統一授信下,物流企業獨立開展供應鏈存貨融資業務的風險問題。

物流企業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發展供應鏈存貨融資業務,具有多方共贏的性質。一是銀行借助物流倉儲企業的良好的評估和監管能力和對貸款企業的信用和產品市場的了解,降低了銀行動產質押業務的風險,拓展了新的貸款業務;二是物流企業有機會深入供應鏈的資金運作。物流企業發展金融倉儲業務為客戶提供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一體化的供應鏈服務,獲得了新的轉型發展的機會,獲得了更多的拓展新客戶的機遇。同時,金融物流業務也是物流倉儲企業的一個新的利潤來源。三是使供應鏈的核心企業有機會統籌安排供應鏈上下游諸多企業資金籌措和現金流,合理分配各個節點的流動性,從而實現整個供應鏈財務成本的最小化。在看到供應鏈存貨融資的優勢的同時,也要清醒認識到它的風險,以及如何規避風險是物流企業發展供應鏈存貨融資業務的重要課題。

2 供應鏈存貨融資的風險分析

統一授信下物流企業供應鏈存貨融資的業務模式對于物流企業為客戶提供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供應鏈整體解決方案提供了新的契機。物流企業可以轉型成為第四方物流企業。同時,由于存貨融資方案的提供,使物流企業可以獲得更多的業務,沖出物流市場價格競爭的紅海,進入藍海。但是,從事供應鏈存貨融資業務的風險也是不言而喻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供應鏈系統的風險

由于供應鏈存貨融資是基于供應鏈運作的融資項目,因此,單個企業的信用問題不是主要考慮的因素,考慮的主要因素是供應鏈系統的風險。因此,供應鏈的行業、供應鏈在行業中所處的地位,供應鏈的運營績效,供應鏈的核心企業對整個供應鏈的協調、控制能力等都對供應鏈的存貨融資的風險產生重要的影響。建立對整個供應鏈和供應鏈核心企業相結合的信用評估體系,在對核心企業的授信基礎上,考慮建立對于整個供應鏈體系的授信。

2.2 存貨的風險

存貨是質押物,為了保證在貸款違約發生時,物流企業和銀行在處理貨物時,不存在糾紛,存貨的貨權清晰是必要條件,在發放貸款之前需要確認。在客戶違約的情況下,物流企業可以對貨物進行處理變現,但是如果貨物市場比較小,專用性強,那么貨物處理的代價會比較高,貸款不一定可以全部收回。市場的價格波動也對貸款的保全產生影響,價格波動比較大的貨物不適合做質押物。保存的難易程度都是考慮是否適合作為融資質押物考慮因素,容易揮發、容易霉變、氧化、滲漏等貨物,容易構成存貨價值的減少,比如更新換代很快的電子產品和價格下跌比較快的貨物需要謹慎對待。

2.3 信用的風險

信用的風險主要是指借款企業的信用、核心企業的信用兩個方面。借款企業的信用考核借款企業的規模與發展前景、財務狀況比如贏利能力、資金周轉能力、流動性、財務杠桿、企業的管理水平等一些指標。核心企業的信用考核包括借款企業的這些內容,還需考核核心企業對供應鏈的信用擴散程度、核心企業對供應鏈的控制力和協調能力等。

2.4 操作的風險

操作風險包括流程風險、具體操作風險、模式風險、法律風險等。流程風險可以分為流程的標準化程度和流程的信息化來分析。具體操作風險包括物流企業的操作風險和銀行的操作風險,在統一授信下,包括物流企業的人員素質,相關業務操作經驗等。模式風險包括商業模式、質押方式、監管方的控制方式等。法律風險主要是指物流企業存貨質押監管合同的內容職責風險,特別是物流企業只是負責監管還是需要負責質物權屬認定、質物內在品質認定、倉單回購等責任,法律沒有明確規定,物流企業需要在訂立相關合同時明確責任。

3 供應鏈存貨融資的風險規避措施

以上可以看出,供應鏈存貨融資的風險是比較高的,因此,如果規避風險,成功開展業務是每個物流企業和銀行面臨的課題。依據供應鏈存貨融資的特點和風險,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規避風險:

3.1 供應鏈存貨融資的準入資格控制

由于供應鏈融資主要是需要供應鏈的核心企業與銀行或者銀行授信的物流企業充分合作,為供應鏈的成員提供融資方案,因此,供應鏈存貨融資首先需要核心企業能夠對成員企業有一定的管理和控制能力,有這個意愿為成員提供融資的服務。因此,供應鏈存貨融資的對象應該是由供應鏈的核心企業的業務管理和支持做保障的。同時,由于貸款的保障主要是質押的存貨,因此,存貨的權屬、貨物品質的鑒定、貨物的變現能力、價格波動的情況、貨物監管的可操作性等需要重點考察。

3.2 風險預警體系的建立

由于存貨融資的對象大多是中小企業,而中小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和應對危機的能力比較弱,據有關統計,我國中小企業的壽命只有3~5年。大部分企業的壽命不超過5年,因此,建立風險預警體系對于保障存貨融資的安全非常重要。在存貨質押業務中,對于企業的風險預警的觀察可以包括企業向上游企業的訂貨規模、上游到貨的及時率、授信人贖貨的頻率、票據反應的價格波動、授信人提貨時對貨物的品類、規格的選擇等。對企業出現的停工、停產、變賣資產、拖欠工資、行業政策變化、重大投資等和質押貨物的品質問題、質量不穩定、價格波動等情況需要及時預警。建立預警和應急反應體系,確保貸款的安全。

3.3 物流企業的專業水平和控制能力

目前,存貨質押中,由于物流企業的過失造成的貨物的損壞、數量的誤差等問題并不少見。同時貨物的物權的確定、貨物的變現等都需要物流企業的專業能力。

參考文獻:

[1]朱文貴.金融供應鏈分析與決策[D].復旦大學博士畢業論文,2007.

[2]深圳發展銀行與中歐工商管理學院“物流金融”課題組.物流金融:新經濟下的金融[M].上海 :上海遠東出版社,2009.

[3]李學毅,馮耕中.中國物流發展報告(2009―2010)[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136-145.

[4]李學毅,張媛媛,等.物流與供應鏈金融創新―存貨質押融資風險管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8.

第3篇

關鍵詞:建立 稅收風險 分析識別 體系

稅收風險管理包括科學實施風險管理目標規劃、稅收風險分析識別、風險等級排序、風險應對處理和績效評價,力求最具效率地運用有限征管資源不斷提高稅收遵從度,防范和降低稅收流失風險。稅收風險分析識別在稅收風險管理中處于重要的核心地位,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的科學、準確,風險應對控制才有針對性和具有效率。

所謂稅收風險分析識別,是在涉稅信息數據采集的基礎上,構建稅收風險指標體系,有效運用稅收風險特征庫技術,通過定性與定量分析識別算法及量化管理模型對潛在的稅收風險進行分析、判斷,尋找稅收風險可能發生的區域、行業、納稅人、具體的稅收風險發生環節和稅收風險點的管理過程,為有效實施稅收風險應對、控制提供決策依據和具體指向。

一、建立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的層級體系

(一)建立宏觀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系統

1、建立宏觀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系統,主要分析研究國家或地區稅收增長變動與宏觀經濟發展之間的規律。包括構建宏觀稅收風險分析指標,分析經濟增長與相應的稅收增長之間的協調一致關系,通過宏觀實際的稅收增長識別相應的稅收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稅收缺口,從宏觀層面關注稅收風險發生的主要區域、行業、納稅人群體及具體的風險事項等,為宏觀稅收風險管理決策提供依據,同時也為微觀風險分析識別提供導向和指引。

2、宏觀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系統包括的主要內容有:第一,通過宏觀經濟發展趨勢分析判斷稅收遵從發展趨勢,進一步分析稅收收入的增長變動趨勢,分析發現稅收遵從變化的早期跡象、原因及變化趨勢。如:增值稅稅收收入和GDP的比較分析,如果GDP增長速度比增值稅稅收收入增長速度更快,可能意味著稅收遵從缺口在擴大,稅收流失風險在增加;如果兩者是同方向、同幅度變化趨勢,則反映稅收遵從發展趨勢是良性互動的。第二,從宏觀上對稅收納稅能力和實際征收進行比較,測算征收率,分析識別征收率不足的地區及行業,采取有效措施進一步挖掘稅收征管潛力,提高征收率,防范稅收流失風險。如:在成品油生產批發和零售產業鏈中,通過對所有成品油生產企業的產量和庫存進行匯總,測算銷售量,結合市場價格,與各成品油零售企業的銷售額進行對比,可以識別成品油零售企業是否足額申報納稅,那些地區、那些納稅人沒有足額申報納稅,采取有效措施堵塞稅收流失漏洞,防范稅收流失風險。第三,建立稅收制度和政策的風險分析識別系統,可以發現現有的稅收制度和稅收政策會帶來哪些稅收流失的風險漏洞,需要進一步改進完善;新的稅收立法或規章制度的執行將會產生哪些政策性稅收遵從風險等,那些需要進一步配套出臺相應的稅收政策法律,哪些需要加強稅收政策宣傳和輔導等。

(二)建立行業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系統

1、行業稅收風險分析識別是處于宏觀和微觀兩者之間的中觀層面,是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基礎上開展和實施。

2、行業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系統的主要內容是根據宏觀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發現的稅收風險較大的行業,通過行業稅負、稅收貢獻率、行業稅收彈性系數等稅收風險指標,進一步分析研究行業稅收增長變動與行業經濟發展之間的規律,尋找稅收與經濟之間缺口較大的風險企業,查找企業的具體稅收風險源、風險點的分析識別過程,在稅收風險識別體系中負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是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基本內容是宏觀稅收風險分析識別和微觀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的有機結合與過渡。

(三)建立微觀稅收風險分析識系統

1、微觀稅收風險分析識別是以納稅人為對象,以主要稅種為研究內容,以反映稅收經濟關系規律為核心。

2、微觀稅收風險分析識別是在行業稅收風險分析識別基礎上開展和實施。根據行業稅收風險分析識別找到的稅收與經濟之間缺口較大的風險企業,進一步通過對納稅人生產經營活動涉稅風險的調查了解,構建微觀稅收風險指標體系,利用數理統計方法及數據挖掘等智能工具,推算納稅人的實際納稅能力,與納稅人申報的稅收收入進行對比,測算具體的稅收申報差異,對納稅人稅收遵從風險的進一步深入分析識別,查找納稅人的稅收風險源、風險發生的環節及具體的稅收風險點,進而總結和提煉微觀稅收風險的特點和規律,不斷改進提高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的科學性和準確性,規范和提高納稅人的申報質量,提高稅收遵從,降低稅收流失風險。

二、建立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的組織保障體系

(一)組建專門的稅收風險分析監控機構

應該在總局、省局和市局分層級建立統一的稅收風險分析監控部門,集中開展專業化的稅收風險分析識別工作,發揮稅收風險管理指揮中心的戰略作用。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稅收收入能力研討會”參會外方專家介紹,稅收風險管理實踐成功的國家一般都設置專門的遵從風險分析機構,實行集中統一分析,開展專業化稅收風險分析識別工作,其中比較著名的是美國的納稅遵從估算項目(TCMP ,The Taxpayer Compliance Measurement Program )和國民調查項目(NRP,National Research Program)等。

(二)明確管理職責體系,選聘專門的稅收風險分析人才

稅收風險分析識別是一個系統工程,綜合應用經濟學、稅收學、會計學、數理統計學、計量經濟學、國民經濟核算、稅收經濟模型、稅收政策、信息技術、數據挖掘技術等多方面知識和技術,所以不同層級的稅收風險分析監控部門應逐步建立由行業稅收管理專家、信息技術專家、統計專家、國際稅收管理專家以及會計師、律師等各種專門人才組成的稅收風險分析專業化團隊,明確從信息數據的采集、整理計算、樣本選取、指標構建、參數設置、算法選擇、模型構建、風險處理信息反饋、參數及模型修正等方面管理職責,采用專門的風險分析識別技術和方法,把典型案例、數據模型、專業分析識別算法和技術等應用到不同層級的稅收風險分析識別中,開展專業化的稅收風險分析識別工作,提高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三)完善績效考核評價體系

健全和完善對專門稅收風險分析崗位人員的開發培訓、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包括能級管理制度和人才激勵制度,充分發揮和激勵高層次復合型專業化稅收風險分析人才在稅收風險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三、建立稅收風險分析識別運行體系

稅收風險分析識別涉及不同管理層級的稅收風險分析監控部門,應該按照從宏觀到行業再到微觀納稅人的思路建立至上而下逐級開展、層層深入的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發現和識別真正的稅收風險源,風險易發地區、行業、納稅人及具體環節,找到關鍵的稅收風險點,經風險測度評價、工作任務推送至相應的稅收風險應對部門;至下而上逐級開展稅收風險應對、控制和排查、反饋及績效考核的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監控運行管理體系。

(一)自上而下的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的運行系統

1、總局、省局、市局風險分析監控機構開展不同層面的宏觀稅收風險分析識別,重點是查找稅收風險發生的區域和行業。

2、通過行業稅收風險分析識別查找所屬行業的風險納稅人的具體數量、結構及分布狀況。

3、通過微觀稅收風險分析識別查找風險納稅人生產經營過程中稅收風險易發環節及具體的稅收風險點,根據稅收風險指標的實際偏差等綜合打分、積分,根據風險分值的高低排序確定納稅人的風險等級,進而提出風險應對控制策略的建議方案逐級推送到風險評估、稽查等部門,指導實施差別化的稅收風險應對處理、控制和排查。

(二)自下而上的逐級分析識別、應對處理、改進完善的運行系統

自下而上法逐級分析識別、應對處理、績效考評 改進完善的運行體系

1、自下而上逐級分析識別運行系統,是基層風險應對部門的管理人員根據稅收風險分析監控部門分析識別后推送的風險應對任務,對風險等級較高的納稅人逐級開展案頭審核分析識別、應對處理、績效反饋、改進完善等一系列管理過程。

2、基層風險應對管理人員自下而上逐級開展案頭審核分析識別,根據稅務部門掌握的納稅人稅收申報數據和稅收專項調查、檢查等數據以及其他政府、專業機構采集的納稅人的涉稅信息數據,運用數理統計等有關方法及有關參數,測算納稅人申報期一定生產經營條件下潛在納稅能力,進而推算納稅人的稅收收入能力,再根據納稅人申報的稅收收入與推算的稅收收入對比,估算稅收差異,采取稅務約談、實地核查、稅務稽查等方式審核調查或檢查,并進行相應稅收差異調整及處罰的稅收執法過程,促進納稅人依法如實申報納稅。

3、至下而上逐級開展稅收風險應對、控制和排查并逐級反饋績效,開展績效考核;一方面監督考核稅收風險分析識別及應對的績效成果,另一方面,重新修正、調整完善有關風險分析識別模型及有關參數,促進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的質效進入螺旋式改進的良性循環運行系統。

參考文獻:

[1]胡云松.稅收風險管理的探索與實踐[J].稅務研究2006,(12):69-71

第4篇

關鍵詞:風險程度;風險分析;累積頻率;蕪湖長江公路二橋。

Abstract: This article chose the second Yangtze River Bridge in wu hu as research object, and constructed the framework of risk analysis under expert consult survey. This paper also pointed out the risk degree could be measured by two aspects: the probability and the severity of each risk factor. Then the cumulative frequency method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were introduced to calculate the above two indexes. At last, the influence of construction scheme wa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how the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Keywords: Risk severity; Risk analysis; Cumulative Frequency; The second Yangtze River Bridge in Wu hu.

中圖分類號: TE8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隨著工程建設項目決策機制的不斷完善和精細化,投資方、建設方以及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已經不僅滿足于對項目建設方案、實施計劃可操作性的關注,同時還希望能夠在項目實施前較為全面、準確的掌握項目全壽命周期內綜合的、主要的風險,以更充分論證項目實施的可行性。由此,引出了“風險分析”的概念。2010年交通運輸部的《關于印發公路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辦法的通知》(交規劃發〔2010〕178號)中,明確指出:對于特殊復雜的重大項目,應進行風險分析。另一方面,在我國公路工程建設領域,還沒有形成一套普遍認可、嚴謹完善的風險分析體系框架。

基于此,文章擬結合蕪湖長江公路二橋工程可行性研究,對特大型橋梁的風險分析方法進行初步探討。

1 項目概況

蕪湖長江公路二橋是安徽省“四縱八橫”高速公路網規劃中“縱二”的重要組成部分,起于無為縣(石澗)接規劃中的北沿江高速公路,終于繁昌縣東南(峨山)接已經建成的滬渝高速公路,示意圖如下。

圖1蕪湖長江公路二橋在安徽省高速公路網和蕪湖市總體規劃中的位置

根據工程可行性研究中的結論,蕪湖長江公路二橋采用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路線全長約55.00公里,設計速度100公里/小時;跨江主體工程跨徑布置為(58+298+806+298+58)m,全長1518米,為雙塔雙索面半漂浮體系分離式鋼箱梁斜拉橋。項目計劃投資約86.3億元,屬于特殊復雜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且為跨江工程,因此,應開展風險分析評價工作。

2風險分析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2.1工作思路

風險分析實際上屬于用定量的分析方法解決定性問題的范疇,其主要的工作內容包括3個部分:1)風險要素識別:在眾多的影響因素中,哪些要素可能會對項目的預期目標產生影響,其篩選的主要原則是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點;2)風險評價:即采用一定的數學處理方法,把各具體要素對項目預期目標的影響定量化,這涉及到幾個關鍵的環節,一是不同影響因素的歸類;二是影響因素之間以及各子類之間相對重要程度的判斷;三是判斷準則的制定;3)應對舉措的提出。其技術路線圖如下圖所示。

圖2風險分析技術路線圖

從上述風險分析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中可以看出,其解決思路中涉及專家經驗、層次分析、歸類合并、加權平均、模糊處理等方面的思想。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風險分析的工作方法。

2.2 分析方法

為了便于研究的開展,同時充分考慮基礎數據獲得的可行性,論文采用專家問卷調查和層次分析法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研究,同時在具體數據分析和處理上,較多的采用了累積頻率分析的方法。

1、專家咨詢法

首先,研究人員需識別出項目可能遇到的所有風險因素,列出風險因素發生可能性及其對項目目標影響程度的咨詢表(具體的影響因素是通過對分項目標的影響進而影響到項目總體目標,這就涉及到層次分析的問題),然后利用專家經驗對可能發生的風險因素進行主觀評價,具體步驟如下:

(1)確定每個風險因素的等級值,按發生可能性分為:很大、較大、一般、較小、很小5個等級,分別以5、4、3、2、1的標度值進行打分咨詢;

(2)對各風險因素對項目目標的影響程度進行判斷,確定每一組要素的相對權重,結果以百分位小數體現;

(3)結合每項風險因素發生的可能性及對項目目標的影響程度,計算出風險程度,有關定義情況見下表。

表1風險概率的定義

表1-2 風險程度的定義

在本次研究中,專家咨詢法主要用于風險識別,即對每個風險要素發生的可能性及其造成的危害程度進行初始判斷。

2、層次分析法

層次分析法是一種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多準則決策分析方法,一般包括四個步驟:一是建立所研究問題的遞階層次結構;二是構造兩兩比較判斷矩陣;三是由判斷矩陣計算被比較元素的相對權重;四是計算各層元素的組合權重。在本次研究中,層次分析法主要用于建立風險分析的體系框架,將不同的風險要素歸于相應的類,并確定不同要素的權重系數。

3、累積頻率分析法

累積頻率分析屬于模糊處理的范疇,主要是用于風險識別過程中專家打分結果的處理,具體的計算過程如下:1)剔除明顯錯誤或信息不全的樣本;2)對篩選后的樣本進行分組;3)統計每組樣本的頻率,即在總樣本量中所占的比例;4)生成累積頻率曲線;5)取累積頻率分布曲線上60%位對應的數值作為某一風險要素對應的發生概率。

在本次蕪湖長江公路二橋風險分析中,共進行專家問卷調查120份,其中有效樣本87份。

3風險要素識別

結合本項目的特點及國內已經開展過的其他類似項目風險分析的研究成果,采取文獻查詢+專家問卷調查的方法,建立本項目的影響因素集,如表2所示。

表2 蕪湖長江二橋風險分析評價指標

險評價

在建立起風險分析的體系框架后,文章采用累積頻率分析法對每一要素的風險程度進行評價,同時采用層次分析法計算確定各要素及各分類指標的相對重要程度(即權重系數),在此基礎上就可以進行風險評價工作。

論文以橋梁方案子類中建設期的影響為例,介紹上述方法在風險分析中的應用情況。

(1)上部結構的影響

上部結構的影響主要包括索塔施工、主梁施工和拉索施工3個方面。

圖4上部結構中各因素風險概率的累積頻率分布

從圖中可以看出,索塔、主梁、拉索施工的風險均為一般概率事件。

其風險程度的計算結果如下。

表3上部結構的風險分析結論

(2)下部結構的影響

下部結構的影響中,主要包括固定鉆孔施工平臺、鉆孔樁基礎施工、鋼吊箱施工、混凝土承臺施工、橋墩施工、打入鋼管樁基礎施工等方面。

各要素的累積頻率分析曲線如下圖所示。

圖5下部結構中各因素風險概率的累積頻率分布

從累積頻率曲線分布中可以看出:固定鉆孔施工平臺施工、大直徑超長鉆孔樁基礎施工、鋼吊箱施工、混凝土承臺施工、橋墩施工均為較大概率事件;打入鋼管樁基礎施工為一般概率事件。其風險程度如下表所示。

表4下部結構的風險分析結論

(3)工期延誤的影響

按照相同的分析方法,工期延誤中:作業天數不確定為很大風險;原材料和預制件供應的不及時為較大風險;施工船舶躲避風浪多次調遣為一般風險,計算過程見下圖。

圖6工期延誤中各因素風險概率的累積頻率分布

其風險程度的計算結果如下。

表5工期延誤的風險分析結論

綜上,可以計算得出橋梁方案中建設期的風險評估結果,相關權重系數的取值見下表。

表6建設期的影響中相關因素的權重取值

經計算建設期的綜合風險為3.77,對照風險程度的劃分標準可知,該類風險為高風險。按照相同的計算方法,可以計算出各子項的風險程度進而得出蕪湖長江公路二橋綜合風險程度。經計算,蕪湖長江公路二橋的綜合風險指標值為3.41。風險程度介于中等風險和高風險之間,取高值為高風險,采取合適的措施后,項目的預期目標是能夠實現的。

5結語

隨著施工技術、施工工藝的不斷進步,跨江(海)的橋梁、隧道等十分復雜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不斷出現。該類項目突出的特點是不僅投資額度巨大,且一旦建成對區域路網、綜合運輸體系都會帶來十分巨大的影響,且有些影響是不可撤銷的。因此,如何在項目實施前,充分掌握項目全壽命周期內可能遇到的各類風險及其對項目預期目標的影響程度就成了投資方、建設方、管理部門、公眾十分關注的問題。

另一方面,風險分析在交通運輸領域尤其是公路工程領域還是一個幾乎全新的課題,其體系框架、評價方法、判斷標準等尚未有十分成熟的研究結論。

文章以蕪湖長江公路二橋為研究對象,以其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的相關結論為基礎,基于專家問卷調查的結果,采用層次分析和累積頻率分析相結合的方法,構架了風險分析的體系框架,并對橋梁方案子類中建設期的各要素對項目預期目標的影響進行了量化分析,詳細介紹了基于概率分析和層次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在工程實踐中的應用情況。

參考文獻:

[1] 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辦法[M].交通運輸部,2010.

[2] 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指南[M].中國電力出版社,2002.

[3] 嘉興至紹興跨江通道工程系統風險分析專題研究報告[R]. 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2005.

[4] 葉瑋,盧川. 公路工程建設項目風險分析體系框架研究[J]. 工程與建設, 2011,(04).

[5] 張輝. 工程項目風險管理方法及應用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08.

[6] 基于模糊層次分析法的公路工程項目風險評價[J]. 長沙交通學院學報, 2008,3.

第5篇

可靠性與風險是兩個互補概念,前者的研究始于本世紀30~40年代,用概率論研究機器設備的維修問題;后者的研究始于50年代,最早是由軍工生產部門提出。到80年代初,可靠性和風險分析理論逐步形成一門內容豐富、方法多樣、理論體系較完整的邊緣科學。

在水資源工程中可靠性概念應用早于風險,例如在水庫調度中,人們早就用發電保證率、灌溉保證率等概念方法評價水庫運行策略的優劣。風險分析在70年代后期才滲透到水資源研究領域,并最早在美國水資源開發中得以應用。1984年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了ASI高級研究所,專門從事水資源工程的可靠性與風險研究,并提出了水資源工程可靠性與風險的研究框架和系統理論、方法及評價指標。目前世界各國對水資源工程中的風險決策以及水資源系統運行的風險分析都高度重視,并開展了廣泛的研究〔2,3〕。但作為水資源系統研究的一個重要分支——水庫調度,其風險概念和分析方法80年代才提出,研究剛剛起步。

近年來國內的許多學者對此進行了研究〔4〕。傅湘等用概率組合方法估算了水庫下游防洪區的洪災風險率,用系統分析方法建立了大型水庫汛限水位風險分析模型;馮平等研究了汛限水位對防洪和發電的影響,通過風險效益比較定量給出了合理的汛限水位;謝崇寶等分析了水庫防洪風險計算中水文、水流及水位庫容關系的不確定性,研究了水庫防洪全面風險率模型應用問題;梁川以極差分析法進行防洪調度風險評估;王本德等〔5〕建立了水庫防洪實時風險調度模型,該模型考慮了水庫下游防洪效益與水庫風險兩個目標,又在論述水庫預蓄效益與風險分析的必要性和主要困難的基礎上,首先提出了一種風險率的計算方法,然后提出一種以經濟效益與風險率為目標的水庫預蓄水位模糊控制模型及求解方法;田峰巍等提出了依據典型聯合概率分布函數的風險決策方法。李國芳和覃愛基采用頻率分析方法,對水利工程經濟風險分析方面進行探討,得出一些有益的結論。隨著矩分析方法和熵理論的日臻完善,可將信息熵、概率論和風險估計結合起來,建立最大熵風險估計模型。李繼清等〔6〕采用層次分析方法,將水利工程經濟效益系統劃分為防洪、發電、灌溉(供水)效益子系統,辯識出風險因子,通過兩種風險組合方式,建立最大熵模型,得到系統經濟效益的風險特性。

2風險分析的一般方法〔5~10〕<>

2.1靜態與動態相結合的調查方法

調查方法是通過對風險主體進行實際調查并掌握風險的有關信息。動態與靜態結合是指調查既要了解主體的現狀,又要了解過去,又要歸納總結,預測它的未來。就水資源系統而言采用調查法對有些問題并不適宜,如水庫調度風險問題。

2.2微觀與宏觀相結合的系統方法

系統方法是現代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它是從系統整體性出發,通過研究風險主體內部各方面的關系、風險環境諸要素之間的關系、風險主體同風險環境的關系等,確定風險系統的目標,建立系統整體數學模型,求解最優風險決策,建立風險利益機制,進行風險控制和風險處理。該方法適用廣泛,從理論上講是較科學、理想,但應用難度大。

2.3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分析方法

2.3.1定性風險分析方法定性風險分析方法主要用于風險可測度很小的風險主體。常用的方法有調查法、矩陣分析法和德爾菲法。德爾菲法是美國咨詢機構蘭德公司首先提出,主要是借助于有關專家的知識、經驗和判斷來對風險加以估計和分析。在水資源系統中有些不確定性因素難以分析、計算,因此該法在水庫調度風險決策中具有實用價值。

2.3.2定量風險分析方法定量風險分析方法是借助數學工具研究風險主體中的數量特征關系和變化,確定其風險率(或度)。

(1)基于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風險分析方法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是研究水庫調度中可靠性與風險率的最為有力的工具,如過去對水庫運行的發電保證率和灌溉保證率等的計算均是建立在該基礎上的。該基礎理論和方法也適宜于解決風險率的計算。

根據水庫調度中風險的特點,以下介紹4種方法:

①采用典型概率分布函數計算風險率

在水庫調度中,影響風險主體的不確定性風險變量(或隨機變量)大都服從一些典型的概率分布,如三角形分布、威布爾分布、正態分布、高斯分布、伽瑪分布、皮爾遜Ⅲ型分布等。因此用概率分布密度函數的積分便可分析計算決策指標獲取的可靠率或風險率指標,該法計算簡單且精度也可基本滿足要求。

②依據貝葉斯原理計算風險率

設B1、B2、…、Bn是一組互斥的完備事件集,即Bi互不相容,則有∑Bi=Ω,又設P(Bi)>0,則對任一事件A,設P(A)>0,則有:

P

式中,P(Bi)為先驗概率(已知)或事前概率;P(A/Bi)是與先驗概率相關的條件概率(已知);P(Bi/A)是事件A發生的條件下,引起Bi發生的概率,為后驗概率(未知)。

在水庫調度中當Bi為水庫放水,A為影響水庫放水的入庫水量和庫水位,則P(Bi/A)為水庫在已知入庫水量和庫水位的條件下,水庫放水的概率。同理,可對水庫放水的風險率進行計算。

③風險度分析法

用概率分布的數學特征如標準差σ或σ-半標準差,可說明風險的大小。σ或σ-越大則風險越大,反之越小。因為概率分布越分散,實際結果遠離期望值的概率就越大。

σ=(DX)1/2=((Xi-MX)2/(n-1))1/2或σ-=(DX)1/2=((Xi-MX)2P(Xi))1/2

σ是僅統計Xi<MX或Xi>MX。用σ、σ-比較風險大小雖然簡單,概念明確,但σ-為某一物理量的絕對量,當兩個比較方案的期望值相差很大時可比性差,同時比較結果可能不準確。為了克服用σ-可比性差的不足,可用其相對量作為比較參數,該相對量定義為風險度FDi,即標準差與期望值的比值(方差系數):

FDi=σi/MX=σi/μi

風險度FDi越大,風險越大,反之亦然。風險度不同于風險率,前者的值可大于1,而后者只能小于等于1。

④離散狀態組合法

此法的基本原理是,首先給出各風險變量的離散型估計值;然后按照概率組合原理由這些離散的估計值來推求結果出現的大小及其可能性。該法屬窮舉的范疇,當風險變量較多,且每個風險變量的離散狀態個數較多時,就存在“維數災”。但在風險變量個數較少,每個風險變量內有發生或不發生兩種狀態即三項分布的情況下,用這種方法分析風險十分有效。

(2)基于馬爾柯夫過程的風險分析法

水庫調度中的入庫徑流過程一般服從于馬爾柯夫過程(馬氏過程)。馬氏過程是一類變量之間和相互關聯影響的非平穩隨機過程,其基本特性是無后效性。因此可用馬氏過程狀態轉移概率來推求水庫調度中風險變量相互影響的風險率計算問題。用馬氏過程已成功地推求了水庫調度方案的發電可靠率(保證率)。

(3)蒙特卡洛模擬法(MC法)

此法是目前西方國家廣泛應用的投資風險分析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將影響工程經濟效果的風險變量依各自的分析分別進行隨機取樣,然后用各變量的隨機值來計算經濟評價指標值,這樣對每個變量隨機地取一次樣就可以計算出經濟評價指標的一個隨機值,要作出經濟效果評價指標與其實現的累積概率的關系曲線,需要多次的重復試驗,且隨隨機風險變量的增多,其重復模擬計算的次數也要增多,需借助計算機進行計算。另外,這種方法難以解決各個風險變量之間的相互影響,且要求給出各個風險變量的概率分布曲線,在統計數據不足時難以實現。MC法可以考慮隨機變量各影響因素,但計算量大且結果未必一定精確。所以,在有其它簡單方法時,一般都避免使用MC法,或以此法作為一種對照。

(4)模糊數學風險分析法

水庫調度中的不確定性因素很多,如徑流、用水、庫水位變化等,常模糊不清,具有明顯的模糊現象和特征,因而用模糊數學進行風險分析是非常適宜的。

(5)一階二次矩法

此法的步驟是先選擇一理論分布族g(y)=g(y,θ)來逼近Z=f(X1,X2,…,Xn)的概率分布,然后用泰勒公式將Z在(X1,X2,…,Xn)的均值(μ1,μ2,…,μn)處展開,舍去二次以上的高階項,這樣近似求得的二階矩,進而估計參數。

一階二次矩法未考慮有關基本變量分布類型的信息,因此不能用概率指標合理反映結構的可靠度,實際上變量的分布類型對可靠度是有影響的。本法只適用于線性方程,當狀態方程為非線性時,在中心點處取線性近似,因此可靠度指標是近似的。由于狀態方程在描述一個問題時,因方程形式不同,其可靠度指標的近似值也不同,無法保持不變性是該方法的最大弱點。

(6)極限狀態法(JC法)

JC法是一階二次矩法的改進,該法適用于隨機變量為任意分布的情況。其基本原理是:先將隨機變量的非正態分布用正態分布代替,對于此正態分布函數要求在驗算點處的累計概率分布函數(CDF)值和概率密度函數(PDF)值與原來分布函數的CDF值和PDF值相同。然后根據這兩個條件求得等效正態分布的均值和標準差,最后用一階二次矩法求出風險值。

(7)最大熵法

最大熵法的基礎是信息熵,此熵定義為信息的均值,它是對整個范圍內隨機變量不確定性的量度。信息論中信息量的出發點是把獲得的信息作為消除不確定性的測度,而不確定性可用概率分布函數描述,這就將信息熵和廣泛應用的概率論方法相聯系;又因風險估計實質上就是求風險因素的概率分布,因而可以將信息熵、風險估計和概率論方法有機地聯系起來,建立最大熵風險估計模型:先驗信息(已知數據)構成求極值問題的約束條件,最大熵準則得到隨機變量的概率分布。

應用最大熵準則構造先驗概率分布有如下優點:①最大熵的解是最超然的,即在數據不充分的情況下求解,解必須和已知的數據相吻合,而又必須對未來的部分做最少的假定;②根據熵的集中原理,絕大部分可能狀態都集中在最大熵狀態附近,其預測是相當準確的;③用最大熵求得的解滿足一致性要求,不確定性的測度(熵)與試驗步驟無關。

最大熵法的計算量小于蒙特卡洛法,需要進行許多數學推導,計算較復雜,所以通常只應用在大型工程項目的風險分析中。

3結語

目前,風險分析的方法已有多種,它們在考慮因素、輸入信息、計算量以及適用對象上各有不同,進行汛期水庫調度風險分析時,應結合本領域本地區的具體情況、特點,比較和改進現有的方法。洪水調度系統是一個開放的系統,本身具有復雜性,因而還要積極拓展其他新理論新方法的研究。

參考文獻

〔1〕潘敏貞,林翔岳.對水庫汛期調度進行風險分析〔J〕.河海水利1995,(2):35~37.

〔2〕王麗萍,傅湘.洪災風險及經濟分析〔M〕.武漢: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出版社.

〔3〕(美)德克斯坦L.等編.吳媚玲等譯.水資源工程可靠性與風險〔M〕.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93.

〔4〕王棟,朱元生生.風險分析在水系統中的應用研究進展及展望〔J〕.河海大學學報,2002,30(2):71~77.

〔5〕王本德,等.水庫預蓄效益與風險模型〔J〕.水文2000,20(1):14~18.

〔6〕李繼清,等.應用最大熵原理分析水利工程經濟效益的風險〔J〕.水科學進展.2002,14(5):626~630.

〔7〕王棟,朱元生生..防洪系統風險分析的研究評述〔J〕.水文2003,23(2):15~20.

〔8〕黃強,苗隆德,王增發.水庫調度中的風險分析及決策方法〔J〕.西安理工大學學報,1999,15(4):6~10.

第6篇

關鍵詞:巖土工程;風險分析;主要方法;大致內容;基本思路;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X82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3)29-0164-02

所謂巖土工程是指在土木工程建設過程中,將巖石力學、地質學、土力學結合起來的施工方法,大多數巖土工程,多為社會發展的基本設施,這樣一來如何確保其實用性和安全性,就成為施工的重點和難點,如何確保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成為施工的關鍵。

巖土工程中的施工風險,有可能會受到外界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雙重影響,任何事故的存在、發生,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要想最大程度上避免巖土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風險,就必須在施工前期,對施工現場的地質環境環境和自然氣候,進行科學合理的堪測,提高風險意識,還要對施工過程中有可能出現的意外事故進行預測,并及時作出有效的預防措施,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巖土工程的施工安全。

1 巖土工程的特點

巖土工程研究和處理巖體與土體工程方面的問題,包括地基、土方邊坡和地下工程等方面。巖土是土經過漫長的時間的地質作用而形成的,它的性質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因此,它與一般的材料相比,具有著不同的特性:首先,它在結構上具有著不均勻性和各向異性;其次,它在物理力學方面具有非線性的特性;同時巖土這種材料有著很強的不確定性。由于巖土材料本身具有復雜的特性等因素的存在,使得人們在對巖土工程進行研究時也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主要體現在這幾個方面:①工地現在的巖土和實驗室的巖土的判別指標存在著不確定性。②現有的關于巖土工程計算的理論和方法還沒有統一的標準。③巖土工程進行受力時,荷載的分布及大小很難確定等。

2 巖土工程風險分析主要方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建筑行業在處理巖土工程施工過程中有可能存在的風險問題時,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定值論,既用安全系數來衡量工程建設的風險程度,多年以來,以取得良好成效,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時代的進步,這些傳統的檢測方法已經無法滿足建筑需求,這就要求我們在現代化建設過程中,開辟新的巖土工程風險分析方法,以確保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這里所說的可靠性是指,在現有的條件下,以及變化的條件下,是否能夠完成某項任務,達到了某種效果,這在巖土工程的建設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一方面它能精確地反映出施工質量,另一方面能科學地反映出工程的使用價值。

我們都知道,巖土工程項目建設屬于一個龐大的體系,那將會涉及到各個方面和各個領域的施工問題,而其中任何一個細小環節的失誤都有可能直接導致施工質量問題,因此提高風險意識,明確風險評估的主要目的,掌握必要的風險評估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實際施工過程中,我們可以將整個巖土工程,分成幾個大小的子系統,風險意識的基礎上,由專業人員,進行科學的預測,將施工有可能造成的經濟風險、安全風險降低到最小,并制定出安全有效的預防措施。

3 巖土工程風險分析的大致內容

3.1 巖土工程的安全系數

巖土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這是巖土工程與結構工程的最大不同,施工條件會隨著外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巖土的整體特性,也會隨著外界氣候的變化而變化,再加上我們對土質條件的了解并不是十分充分,這就需要我們在施工過程中,準備足夠的安全措施,來預防施工中有可能出現的意外事故;而巖土工程的安全系數,正是由系統運行能力的下限和所需估值的上限所決定的。

3.2 巖土工程設計的相關參數

對相關參數進行風險評估,來確定設計參數是否符合施工要求,是巖土工程施工過程中非常關鍵的一項工作內容,通過對相關參數的精確驗證,為安全施工奠定基礎;在這個過程中,擬合度檢驗是衡量設計參數是否符合建筑要求的重要環節;簡單來說,擬合度檢驗就是設定某一隨機變量是符合某種概率分布的,并在此基礎上檢測統計參數是否準確,進一步確定隨機變量的準確度。

4 巖土工程風險分析的基本思路

一般情況下,巖土工程的風險設計能夠分為兩大種類,第一類是眾多巖土工程進行風險分析的普通問題;第二類是站在長遠角度,考慮未來的潛在風險,最終目標都是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將風險系數降到最低。

巖土工程自身存在易變性的特點,因此不能將現有條件作為唯一條件,要充分考慮到任何有可能發生變化的條件,將統計學、概率學、地質學等充分結合。通常情況下,我們在進行巖土工程風險分析時,首先要做的就是,對施工信息進行大范圍收集,明確哪些是確定因素,哪些是不確定因素,其次就是,根據不確定因素進行有可能的風險預測,最后進行信息補充,形成完整的信息組合,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方案的最終抉擇,這種方法存在一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但卻相應的復雜了分析過程。

概率法也是巖土工程風險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實際建設過程中,他并不能完全代替傳統方法定制論,兩者均作為一種分析工具,相互配合相互協調,共同完成風險分析工作,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巖土工程風險分析,舉個例子來講,巖土工程中的邊坡設計,其中存在的影響因素大致有:巖土體的強度、工程建設的重要性和建設指標等,通過對風險項目進行準確測量,對可能出現的風險事故進行科學預測,以便在發生事故的即使做出應對措施。

5 巖土工程風險分析的應用研究

多年以來,人們一直對巖土工程的風險分析存在一定疑惑,但是在建設像巖土工程這樣具有很多不確定因素的項目時,采取一定的風險分析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很多工程師都是從概率和定制論兩者入手,對風險分析結果經科學研究,經過實驗表明,這一行為對巖土工程的安全建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風險分析試圖從各種角度分析可能存在的不正常事件,并對有可能產生的影響和后果進行科學合理的評估,一套相對比較完整的風險分析系統是能夠在自然環境的影響下,對施工可能造成的環境破壞、經濟損失、社會影響等進行科學的評估,能夠反映出工程施工的綜合目的和整體要求,是一種力求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完美結合的保障措施,風險分析的優點是,能夠對材料參數的變異性和其他不確定因素進行整體測量,相對提高了分析的準確性,在實際分析過程中,將會明確邊坡穩定性、結構穩定性等,所以說將巖土工程建設過程中的風險分析和確定性分析結合起來,共同作為施工、決策的依據,是非常重要的。

實際上,我們通常所說的工程總體也好,風險分布也好,都是在真實世界中不存在的,只不過是我們將某種現象和某種問題,作為巖土工程的總體和風險分布,然而正是這些形式上存在的概念,幫助我們在巖土工程施工中,更好的看清現實,把握基礎施工情況,促進巖土工程的安全建設。

6 巖土工程風險分析待研究的問題

優化設計和風險決策在進行巖土工程風險分析的過程中具有著十分重大的實踐意義,然而,由于巖土工程自身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以致對它進行風險分析十分艱巨,可以對以下幾點進行研究。

①在實際操作中難以對其不確定性因素加以合適的闡述。目前在進行巖土工程風險分析時,對于各種風險因子的關系的確定仍停留在有關專家所記錄的一些經驗來進行研究確定。如何依據相關的數據樣本來建立一整套的風險識別方法,從而有效的辨識風險源,對巖土工程風險分析的應用研究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②進行實際操作時,難以清除的確定工程的臨界情形。現在相關人員都是在人為假定危險的前提下進行的定量風險分析的,而現實生活中,進行巖土工程操作的環境一般是十分復雜的,這使得計算的狀態變量增多很多,而它們相互間的關系也不僅僅是理論上的線性關系。因此,我們應對其進行一系列的仿真研究,從而確定合適的計算函數關系。

③分析確定目標的可靠度,探究標準規范。由于現有的統計記錄資料十分匱乏,使得目標的可靠性無法很好的依據結構的特性、失效后果級相關的經濟指標等因素來確定。

④關于風險轉移減弱的具體效果的研究。現實工程操作中,一般是通過運用一定的處理方法來使得工程的風險發生轉移從而降低的。對巖土工程風險分析的應用研究過程中,應就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來使得風險轉移降低?如何確定措施所實施的程度和風險降低的效果之間的關系?這些方面來展開一系列的具有挑戰性的研究。

⑤對巖土工程風險進行反分析。一方面對影響工程決策的破壞概率的誤差和可信度進行深入研究;另一方面就現有的工程允許的最大風險值來逆向推導影響巖土工程風險的因子的允許范圍,從而控制風險因子的產生和發展。

7 結 語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經濟的蓬勃興起,建筑行業在現代社會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這在為建筑行業帶來巨大壓力的同時,也帶來一些挑戰;建筑涉及的范圍越廣,容易出現的問題就越多,就像巖土工程的施工來說,由于其自身條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極易收到外界環境的干擾,如何才能安全施工,確保工程的順利進行,成為巖土施工單位所關注的重點問題,此處所提到的風險分析,是在全面了解施工條件的基礎上,對確定因素和不確定因素進行整體考評,按照一定的標準,得出相對應的結論,為日后的巖土建設提供必要的依據;此文通過對巖土工程風險分析的主要方法進行簡單介紹,還對巖土工程在風險分析過程中的主要內容和整體思路進行分析概括,最后對其應用探究進行了論述;希望能夠在未來的巖土工程建設中,加強風險分析意識,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

參考文獻:

[1] 栗心輝.可靠度分析方法計算強夯影響深度研究[J].現代物業(上旬刊),2011,(7).

[2] 李建榮.巖土工程勘察室內土工試驗質量及管理[J].中國城市經濟,2011,(24).

第7篇

【關鍵詞】公路工程;風險分析;風險管理;科學決策

1.問題地提出

近20年來,我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快速發展,使許多長期困擾經濟發展的烤問題明顯得到緩解,拉動了相關產業的快速增長,對國民經濟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1998年,為確保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中央作出了加快包括公路在內的基礎設施建設的決定,預計今年全年公路建設投資規模將達到1800億元。要合理安排這些投資,使其充分發揮投資效益,避免重復建設、盲目建設,就需要對公路工程項目從立項、設計、施工、運營全 過程進行嚴格的質量管理。但是,當前在實施全過程的質量管理中,有一個環節往往被忽視或不重視,這就是風險管理。目前公路項目風險管理還只側重于項目后期,在項目前期之所以沒有進行風險管理,一方面是由于國家項目管理程序中沒有風險分析這部分,另一方面就是業主不重視,沒有意識到風險分析能使可研更深入,可以克服片面性,有利于項目科學決策。公路工程項目從立項到運營都存在著風險,對項目全過程實行風險管理,可為項目創造平靜、穩定的工作環境。

2.風險管理程序

2.1風險識別

識別風險首先要對風險因素進行分解,構成風險結構層次圖(公路項目的風險結構如圖),然后運用反向思維把不利因素找出來,從反向角度來論證,最后,通過對項目進行后評估不斷積累經驗,加強風險識別的準確性。

2.2風險估測

我們把風險定義為不利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可見風險的大小與出現不利結果的概率大小成反比。但僅以實際結果的概率大小來衡量決策風險大小是不夠科學的,實際上決策的風險大小,還與它的可能結果的概率分布密集程度有很大關系。一般可以用標準離差和變異系數來描述概率分布的密集程度,公路項目風險估測也就是先計算出某一指標的期望值,然后再計算其標準離差和變異系數,具體計算如下:

E=■Ei?Pi

式中:E-損益期望值;

Ei-與第i種情況相聯系的損益指標值;

Pi-第i種情況發生的概率。

式中:б-標準差。

標準差越小,概率分布就越密集,有關方案的風險性越小。

CV=б/E

式中:CV-變異系數。

變異系數越大,該方案的相對風險就越大。

2.3風險分析

在公路項目中,僅僅利用風險估測的三個參數來為風險管理提供依據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結合公路項目的特點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即風險分析。風險分析就是以風險估測的三個參數為基礎 ,對具體的公路項目評價模式進行適當的數學處理,使之能反映風險因素的過程。公路項目 前期工作,即公路項目可行性研究中,評價模式為計算項目凈現值、內部收益率、投資回收 期等評價指標。風險分析也就是在這些評價指標中加入風險因素。

2.險處理

風險處理就是根據風險估測以及風險分析的結果,為了避免或減小風險而對項目風險采取的措施,一般來看,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對損失大、概率大的災難性的風險要避免,即風險避免;對損失小、概率大的風險,可采取措施來降低風險量,即風險降低;對損失大、概率小的風險,可通過保險或合同條款將責任轉移,即風險轉移;對損失小、概率小的風險,可采取積極手段來控制,即風險自留。

3.公路項目風險分析的方法

對投資項目進行風險分析的方法很多,結合公路項目的特點,本文重點討論概率法、調整折現率法這兩種方法,并在概率法中舉了一個算例。

3.1概率法

概率法是假定投資項目凈現值的概率分布為正態的基礎上,通過正態分布圖象面積計算凈現 值小于零的概率來判斷項目風險程度的決策分析方法。

應用概率法進行風險分析有兩個條件:一是項目凈現值的概率分布為正態,二是每年的現金 流量獨立,即上一年的現金回收情況好壞并不影響下一年的現金回收。

公路投資項目基本符合以上兩個條件,因此可以用概率法進行風險分析。下面結合一個算例詳細介紹這種方法。

假如一個收費公路項目,工期為兩年,每年投資4億元,總投資8億元,項目建成后20年內每年的收費額(現金流量)取決于當年交通量的大小,共有三種可能性,見表。

3.1.1期望凈現值的計算

采用概率法時,為了讓風險不反映在期望凈現值上,而是反映在項目現金流量標準離差上, 也就是反映在凈現值的正態分布圖象上,計算期望凈現值的折現率就應該用無風險折現率。 具體計算用下式解決:

E(NPV)=■E(Yt)/(1+i)t

式中:E(NPV)-期望凈現值;

E(Yt)-各年的年期望現金流量,按公式(1)計算;

i-無風險折現率;

t-時間序列。

本例無風險折現率i取10%。經計算,本例期望凈現值E(NPV)=4713萬元。

3.1.2現金流量標準離差

項目現金流量標準離差,就是項目壽命周期內各年現金流量標準離差,按無風險折現率折現的現值平方和的平方根。

式中:б-現金流量標準離差;

бt-年現金流量標準離差,按公式(2)計算;

i-無風險折現率;

t-時間序列。

經計算,本例現金流量標準離差б=4160萬元。

3.1.3凈現值小于零的概率的計算

在假定凈現值為正態分布的基礎上,可以根據期望凈現值和項目資金流量標準離差,算出凈現值小于零的正態分布圖象面積,即凈現值小于零的概率。投資者就可以按照自己對風險的容忍程度,根據這一概率決定項目的取舍。

本例先按下式計算正態分布的Kα值,即期望凈現值相當于項目現金流量標準離差的個數 : Kα=E(NPV)/б

本例Kα=4713/4160=1.13

然后根據Kα值從正態分布表中查出正態分布圖象左邊尖角部分的面積,即凈現值小于零的概率Pb。從正態分布表中查得Pb=0.1292。

項目采納與否,要看項目投資者是否愿意為了取得4713萬元的凈現值而甘冒凈現值小于零的 可能性為12.92%的風險。

3.2調整折現率法

在對項目進行財務評價時,通常是采用銀行中長期貸款利率作為財務折現率,由于銀行貸款利率并不能準確真實地反(下轉第280頁)(上接第235頁)映資金的時間價值,更不包含投資風險要求超過資金時間價值的部分,所以用銀行貸款利率當折現率是不合適的。

按風險調整折現率法就是將項目因承擔風險而要求的、與投資項目的風險程度相適應的風險報酬計入資金成本或要求達到的收益率,構成按風險調整的折現率,并據以進行投資決策分析的方法。

第8篇

關鍵詞:如何學習;行政事業;內部控制;風險評估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4-0-01

2012年11月29日,財政部以財會〔2012〕21號 印發《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該《規范》分總則、風險評估和控制方法、單位層面內部控制、業務層面內部控制、評價與監督、附則6章65條,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筆者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風險評估進行解析。

一、風險評估的概念

風險評估,是指及時識別、科學分析影響企業內部控制目標實現的各種不確定因素,同時采取應對策略的過程。要對識別的風險進行分析,形成風險管理的依據。風險與可能被影響的目標相關聯。既要對固有風險進行評估,也要對剩余風險進行評估,評估要考慮到風險的可能性和影響。

單位應當建立經濟活動風險定期評估機制,對經濟活動 存在的風險進行全面、系統和客觀評估。經濟活動風險評估至少每年進行一次;外部環境、經濟活動或管理要求等發生重大變化的,應及時對經濟活動風險進行重估。單位開展經濟活動風險評估應當成立風險評估工作小組,單位領導擔任組長。經濟活動風險評估結果應當形成書面報告并及時提交單位領導班子,作為完善內部控制的依據。

二、風險評估的程序

風險評估由目標設定、風險識別、風險分析和風險應對構成。風險評估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環節,在單位經營過程中,只有進行科學的風險評估,自覺地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范圍之內,才能實現單位的可持續發展。所以說單位總是在應對各類風險和挑戰的過程中去贏得生存和發展。風險并不可怕,而可怕的是沒有風險意識,不知曉風險,不能準確地識別風險,不能采取有效的風險應對策略。如果忽視風險盲目發展,必然導致單位處于不利地位。不做事不發展看似沒有風險,然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發展本身也是一種風險。風險評估貫穿于單位經營過程的始終,也貫穿于內部控制的始終。

(一)目標設定。單位應當根據設定的控制目標,全面地、系統地、持續地收集相關信息,結合實際情況,及時進行風險評估。這里所指的設定的控制目標主要是指總則中規定的內部控制五目標。如前所述,單位實現了內部控制的五個方面的目標,就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就能夠轉變發展方式,所以風險評估首先要設定目標。單位目標設定之后,要根據既定目標有計劃地全面、系統、持續地收集內外部相關信息。單位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大信息收集量,提高信息的準確性和及時性,以便單位結合實際情況,及時進行風險評估。

(二)風險識別。風險識別是在目標設定的基礎上,密切關注內外部主要風險因素。單位內外部各種風險因素,單位至少應當關注的主要風險,這些風險是在單位內部控制實施過程中,通過日常或定期的評估程序與方法加以識別。這些風險因素具體化為各項應用指引中的主要風險。在單位經營過程中,應將各類風險進行分類整理,形成單位的風險清單。

(三)風險分析。風險分析是指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按照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及其影響程度等,對識別的風險進行分析和排序,確定關注重點和優先控制的風險。單位進行風險分析,應當充分吸收專業人員,組成風險分析團隊,按照嚴格規范的程序開展工作,確保風險分析結果的準確性。

風險的定性分析,是指通過觀察與分析,借助于經驗和判斷對風險進行分析的方法。定性分析一般不需要運用大量的統計資料,使用起來簡單易行。該方法主要是通過問卷、面談及研討會等形式進行風險分析,依靠專業人員的經驗和直覺,或者行業標準及慣例等,對風險相關要素的大小或高低程度進行定性分析。在不需要進行量化時,或者進行定量分析需要的數據無法取得,以及出于成本效益原則考慮采用定量分析方法不經濟時,一般應采用定性分析。

風險的定量分析,是指運用一些數據分析模型,將有關風險及其影響予以量化,在此基礎上判斷風險重要性程度的方法,如敏感度分析法和盈虧平衡分析法等。定量分析需要對構成的各個要素和潛在損失程度賦予數據或貨幣金額,使風險分析的整個過程和結果均被量化。定量分析的方法通常能夠提供更高的精確度,往往應用在復雜的經濟活動分析中,是對定性分析方法的補充。

(四)風險應對。風險應對是指風險應對政策的選擇。單位應當根據風險分析的結果,結合風險承受度,確定風險應對策略。

風險應對策略包括風險規避、風險降低、風險分擔和風險承受。風險規避是單位對超出風險承受度的風險,通過放棄或者停止與該風險相關的業務活動以避免和減輕損失的策略。風險降低指的是單位在權衡成本效益之后,準備采取適當的控制措施降低風險或者減輕損失,將風險控制在風險承受度之內的策略。風險分擔是單位準備借助他人的力量,采取業務分包、購買保險等方式和適當的控制措施,將風險控制在風險承受度之內的策略。風險承受是單位對風險承受度之內的風險,在權衡成本效益之后,不準備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風險或者減輕損失的策略。

單位應當綜合運用這些風險應對策略,實現對風險的有效控制。

以目標設定為基礎,單位在進行風險識別、風險分析之后,通過風險應對策略,排除了風險規避、風險分擔和風險承受,凸顯了風險降低,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范圍之內。配套指引中的系列應用指引明確單位至少應當關注的風險點,并經過風險識別、分析之后,結合應對策略,重點對風險降低作出了規定,即系列應用指導提出的各項控制措施。

三、單位在進行風險評估時,由于所面對的層面不同,因而重點關注的方面也不相同

第9篇

關鍵詞:工程項目風險,分析方法,管理手段

Abstract: the project is a cycle is long, investment, high technical requirements, system complex process, in this process, the uncertainties, random factors and fuzzy factors in the massive existence, and constantly change, from this and risk a direct threat of the investment project implementation and success. Therefore, the project risk analysis research has a positive meaning.

Keywords: engineering project risk, analysis, 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K826.1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項目風險分析方法

項目風險分析是指應用各種風險分析技術,用定性、定量或兩者相結合的方式處理工程項目中不確定因素的過程,其目的是評價在項目的建設中可能存在的風險,為決策者進行決策提供依據。

目前在工程項目中常用的風險分析評價方法有專家調查打分法、敏感性分析法、層次分析法、風險影響圖法、蒙特卡羅模擬法等。

1.1 專家調查打分法

這是一種最常用、最簡單的分析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1)辨識出某一特定工程項目可能遇到的所有風險,列出風險清單;

(2)確定每個風險因素的權重,以表征其對項目風險的影響程度;

(3)確定每個風險因素的等級值,按可能性很大、比較大、中等、不大,較小五個等級,分別以1.0、0.8、0.6、0.4和0.2打分;

(4)將每項風險因素的權數與等級值相乘,求出該風險因素的得分,再求出此項目風險因素的總分,即風險度值。

顯然,該風險度值越高,則風險越大。

1.2 敏感性分析法

敏感性分析法用于項目風險分析時,只考慮影響工程項目目標成本的幾個主要因素(如利率、投資額、運行成本、回收效益等)的變化。首先假設各種不確定性因素(利率、投資額、運行成本、回收效益)都分別為某一確定值,計算出該項目的投資凈收益(NPV),然后分別考慮其中某一個不確定性因素發生一定變化(對同一個因素,該變化率取同一值)對該項目的影響,即投資凈現值的變化。根據各因素對工程項目影響的大小,可以確定工程目標成本對哪一個因素的變化最敏感,哪個最不敏感,相應得出敏感性順序,對敏感性較大的因素要加以重視。

1.3 層次分析法(AHP)

層次分析法是一種比較靈活且易于理解的分析方法。首先進行風險辨識分類,采用專家法或德爾菲法構造出工作包的風險框架圖(如圖1所示);然后構造判斷矩陣,即由專家按一定的規則對因素層和子因素層間各元素的相對重要性給出評判,求出各元素的權重值,并對專家的評價進行一致性檢驗,最后根據工作包風險處于高、中、低各級的概率,判斷出其風險度,再綜合全部工作包風險度得出項目總風險度,提交決策者進行決策。

圖1AHP分析框架圖

1.4 風險影響圖

風險影響圖是表示項目風險作用關系、組合關系的有向圖,由風險節點和風險作用關系弧(箭頭)組成,每一個風險節點對應項目中的一個風險變量(即聯合概率分布)。從數學模型角度看,風險影響圖是一多元聯合分布函數的圖解表示。風險影響圖中的每一個節點都有一個數據框架文件,這個文件包括:該風險與緊前風險節點的復合關系或依存關系和聯合概率分布或條件分布。

圖2為(1)式對應的風險組合的風險影響圖。式中ki,xi分別為隨機風險變量。

(1)

圖2項目風險影響圖

在工程施工中,勞動生產率li受相應的工作復雜程度wi、進度ti及人員規模mi的影響,其風險影響圖如圖3所示。

圖3基本影響圖

在圖3中,風險li直接受wi及mi的影響,間接受ti的影響。圖中僅存在影響關系,沒有風險之間的組合。這一類風險影響圖叫基本影響圖,簡稱影響圖。

項目風險評價中,通常用上述兩種圖示的風險影響圖表征。

1.5 蒙特卡羅模擬法

蒙特卡羅模擬法又稱統計試驗法,是估計經濟風險和工程項目風險的一種常用的方法。它以概率模型為基礎,對含有隨機性質的問題能夠作出全面的模擬,可以對若干參量的變化同時作出模擬分析,使在復雜情況下的決策更加合理準確。該方法的前提與基礎是風險因素及其相關性的辨識,一般按圖4所示程序進行。

圖4蒙特卡羅模擬法流程圖

2、項目風險管理手段

2.1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是對潛在的和客觀存在的各種風險進行系統地、連續地識別和歸類,并分析產生風險事故的原因的過程,其目的是幫助決策者發現風險和識別風險,為決策減少風險損失,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安全性和穩定性。風險識別包括收集資料、估計項目風險形勢和根據直接或間接的癥狀識別潛在的風險。風險識別的主要方法有檢查表法、頭腦風暴法、流程圖法、德爾菲法、SWOT分析法、幕景分析法、事件樹法等。

2.2風險分析

是對所收集到的工程項目的客觀資料進行整理、收集、統計、分析的基礎上,進行主觀的估計與判斷,進而做到風險測量,它包括以下三個必不可少的步驟:

第一步,采集數據

首先必須采集與所要分析的風險相關的各種數據。這些數據可以從投資者或承包商過去類似的項目經驗的歷史記錄中獲取,所采集的數據必須是客觀的可統計的。在某些情況下,直接的歷史數據資料還不夠充分,尚需主觀評價,特別是那些對投資者來講在技術、經濟和環境方面都比較新的項目,需要通過專家調查方法獲得具有經驗性和專業知識的主觀評價。

第二步,建立不確定性模型

以已經得到的有關風險的信息為基礎,對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可能的結果給予明確的量化。通常用概率來表示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可能的結果體現在項目現金流量表上,用貨幣表示。

第三步,對風險影響進行評價

對不同風險事件的不確定性已經模型化后,緊接著就要評價這些風險的全面影響。通過評價把不確定性與可能結果結合起來。

風險分析全過程如圖5所示。

圖5風險分析過程框架圖

第10篇

關鍵詞:市政工程基礎設施工程施工

引言

由于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易受行政干擾和地質情況及天氣等因素影響,施工場地狹窄、戰線長而工期要求緊,施工難度大。因此,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在施工階段的風險管理顯得尤為重要。

工程風險管理一般按照風險分析、預警、應對等過程進行,其中風險分析包括風險的識別、估計、評價過程,是風險管理中難點和重點。本文結合具體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案例簡單介紹在施工階段的風險分析方法。

一、風險的識別

風險識別指風險管理人員在收集資料和調查研究之后,運用各種方法對工程可能存在的各種風險進行全面判斷、系統歸類,科學鑒定風險性質的過程。

例如,某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包括如下分部工程,其中道路拓寬改造長度為1995.74m,規劃紅線寬度為70m,三層式瀝青混凝土路面,基層設計為32cm二灰碎石,底基層為30cm石灰土;新建雨水管路一條,分四段設置,共計1721.5m;新建污水管路一條,設計管長1838m;新建電纜溝兩條,沿道路兩側人行道下分別為1624m鋼筋混凝土防水地溝和1386m磚砌體防水地溝(1.2×1.5m)。

某施工企業組織相關技術人員對該工程進行調研后,分析該工程風險因素并進行識別,建立工程風險表。

二、風險分析與評估

風險分析是指應用各種風險分析技術,用定性、定量或兩者相結合的方式處理不確定性的過程。風險分析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兩種方法。

本案例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進行定量分析評估。

在項目管理過程中,項目風險(R)不僅是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P的函數,而且是風險事件所產生影響程度C的函數,可用函數表示為R=f(p,c)。

根據前例風險分析,本項目進行風險評估。

2.1評估并計算風險發生的概率Pf

該工程分析因素集為X,對應上述工程分析因素集中風險編號,給出工程風險指標因素權重集W。X={X1,X2,X3,X4,X5,X6,X7,X8,X9};W={0.050.150.150.20.150.050.050.050.15}。根據風險影響高低確定評估集標準隸屬度μ={低,較低,中等,較高,高},并賦值為μ={0.1,0.3,0.5,0.7,0.9}。該企業組織專家及管理、技術人員共7人對該工程風險進行評估:在此基礎上形成模糊評估矩陣R則B=R·μT={0.50.50.58570.55710.38570.27140.18570.32860.6143}。則U=W·B=0.4886即風險發生概率(測評總分)Pf為0.4886。

2.2計算事件發生影響程度大小Cf對風險引起的后果大小一般從進度、質量、成本、安全四個方面著手,均用金額損失進行度量。則損失因素集S={進度質量成本安全}={S1S2S3S4}本項目分部分項工程費用為6944.60萬元,其中包括利潤及管理費156.08萬元。由于報價中已考慮材料市場風險因素,因此,按正常施工情況下,按156.08萬元為最大風險損失值。則風險損失評估集標準隸屬度μ={低,較低,中等,較高,高},對應損失金額(單位:萬元)近似確定為{≤15,16~45,46~75,76~110,≥140},并給出工程風險損失因素權重集W={0.250.350.200.20}在此基礎上形成模糊評估矩陣,并將各項估計值的平均值按最大風險損失值進行歸一后,得到評估矩陣B.計算U=W·B=0.1946。即風險損失(測評總分)Cf為0.1946。

2.3計算本項目風險度Rf如果用Pf表示風險發生的概率,可由下式計算:Rf=Pf+Cf-Pf·Cf其中Pf和Cf分別是風險發生概率與影響程度的模糊綜合隸屬度集的總綜合隸屬度。本項目風險度Rf==0.59。

三、結論

一般認為Rf大于0.7為高風險項目,小于0.3為低風險項目,介于二者之間的為中等風險項目。因此,根據計算,本項目應為中等風險項目。由于本工程存在場地狹窄、外部環境對施工干擾大、工程項目多、工期緊且跨冬雨季施工、施工人員多等不利因素,因此,將本項目評估為中等風險項目是合理的。企業應根據風險分析及評定結果,確定風險管理目標,建立相應風險管理計劃,建立工程風險應對措施,適時動態地進行有效風險管理,確保工程各項目標的順利完成。

參考文獻:

第11篇

中圖分類號:D92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13)09-029-02

近期,中央電視臺推出“舌尖上的安全”系列報道,對食品安全亂象進行跟蹤報道,食品安全問題又引起廣泛關注。據中國新聞網2013年6月17日報道,實施四年的我國首部《食品安全法》即將啟動修改,治亂用重典,加大食品違法行為懲處力度,建立最嚴格的食品安全監管制度,成為此次修法過程中公眾關注的焦點。 與我國食品安全事件頻發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鄰國日本長期擁有“食品安全的神話”,鑒于中日文化的相似性和法制的傳承性,日本的成功經驗或許可以為完善我國食品安全法律制度提供借鑒。

縱觀各國的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制度,都是在規定食品安全風險分析機構的組成和職責、進行風險分析的情形、風險分析的具體程序等等,這些內容主要屬于行政法的范疇。因此,本文在行政法的視野下,比較研究中日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制度,最后提出完善我國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制度的建議。

一、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制度概述

食品安全風險分析是指通過對影響食品安全質量的各種生物、物理和化學危害進行評估,定性或定量描述風險特征,并在參考了各種相關因素后,提出和實施風險管理措施,并對有關情況進行交流的過程。 根據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對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制度的定義,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制度是由風險評估、風險管理和風險交流三部分構成的完整體系。

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制度作為風險分析方法在食品安全領域的應用,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顯著特征:

第一,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制度具有科學性和客觀性。食品安全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因此,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制度應當遵循客觀規律,運用科學方法,通過大量的科學研究得出風險評估結果,并以此為依據制定風險管理措施。它以科學為基礎,每一環節都是依據科學研究結論,而不是某個人的主觀臆斷,具有顯著的科學性和客觀性。

第二,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制度具有專業性和獨立性。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由醫學、農業、食品等領域的專家組成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機構進行,具有極強的專業性。為了確保風險評估結果科學客觀,很多國家都實行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相分離,提高風險評估機構的獨立性。風險管理則由專門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負責,從而使風險分析制度具有了較強的專業性和獨立性。

第三,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制度具有公開性和透明性。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制度是在嚴峻的食品安全形勢下誕生的,很多國家也是在嚴重的食品安全危機下建立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制度的,這就要求它不僅要從客觀上保障食品的安全,還要從心理上重建公眾對食品安全的信心。因此,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制度非常強調分析過程的公開和透明,通過多種方式積極與社會公眾加強風險交流。

二、我國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制度的現狀和問題

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制度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必然要求,是國際社會普遍遵循的原則,但是我國目前的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制度尚不完善,與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

(一)我國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制度的現狀

在風險評估方面,農業部成立了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是對農產品質量進行風險評估的最高學術和咨詢機構。衛生部組建了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承擔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工作,并開展食品安全風險交流。2011年10月13日,籌備三年之久的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在北京成立,該中心是我國第一家國家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業技術機構。

在風險管理方面,我國實行的是分段監管體制:衛生行政部門負責組織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工作,承擔綜合協調職責;國家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分別對食品生產、食品流通、餐飲服務活動實施監督管理。

在風險交流方面,我國對其重視不夠,相關法律規定多為原則性的,如《食品安全法》第六條規定縣級以上衛生行政、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溝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職責分工,依法行使職權,承擔責任。

(二)我國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制度存在的問題

1.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機構過于分散。根據現行法律,農業部成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衛生部成立了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并舉辦了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三個機構性質和職責相似,人員結構基本一致,但卻屬于不同的部門。造成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機構過于分散,影響了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進行。

2.風險評估與風險管理機構合一受到質疑。我國現在承擔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工作的機構大多由風險管理部門組織,使得其提交的風險數據或決策建議有受到行政管理者意向影響的嫌疑,加之風險交流工作滯后,使公眾對風險評估結論的真實可靠性產生了質疑,從而缺少了公信力。

3.食品安全風險管理部門協調性差。由于我國實行分段監管模式,由衛生部、農業部、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等部門共同承擔。但是現實中各部門溝通協調性較差,互相推諉扯皮現象時有發生,甚至出現了“十幾個部門管不了一桌菜”的尷尬局面。

4.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工作落后。盡管我國新制定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都要求加強風險交流,但我國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工作依然落后,此前關于乳品安全標準的爭論更證明了這一點。衛生部2010年3月頒布的乳品安全標準要求每百克的蛋白質含量大于等于2.80克,生鮮乳菌落總數允許每毫升200萬個,而此前的1986年標準分別是不低于2.95克和不超過50萬個。難怪媒體驚呼“一夜倒退了25年”,更有人認為乳品新標準是以保護奶農為借口,被個別大企業綁架的標準。面對公眾的強烈質疑,衛生部只解釋道:標準符合中國國情和產業實際,引發人們強烈不滿,更突顯出我國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工作的落后。

三、日本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制度的考察

為應對食品安全事件,保障食品安全,日本政府引進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制度,修改食品安全相關法律,對食品安全監管機構也進行了改革。

(一)日本食 品安全風險分析的法律制度

日本政府根據國內外食品安全形勢發展需求,在2003年頒布了《食品安全基本法》,明確了制定與實施食品安全政策的基本方針是采用風險分析手段:第一,風險評估。在制定食品安全政策時,應當對食品本身含有或加入到食品中影響人體健康的生物、化學、物理上的因素,進行影響人體健康的評估。第二,風險管理。為了防止、抑制攝取食品對人身健康產生的不良影響,應考慮國民飲食習慣等因素,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制定食品安全政策。第三,風險溝通。為了將國民的意見反映到制定的政策中,政府在制定食品安全政策時,應采取必要措施,向國民提供相關政策信息,為其提供陳述意見的機會,并促進相關單位、人員相互之間交換信息和意見。

為了適應新的食品安全形勢,制定于1947年的《食品衛生法》也于2006年進行了修改。該法是日本控制食品質量安全與衛生的重要法典,對幾乎所有食品都有詳細的規定,包括制定食品、添加劑、器具和食品包裝的標準和規格等。此外,日本政府還對《農林水產省設置法》進行部分修改,把風險管理部門從產業振興部門分離出來,并予以強化,成立產業·消費局。

(二)日本食品安全風險分析的管理機構

為加強政府對食品安全的管理,日本于2003年在內閣府增設食品安全委員會,與農林水產省和厚生勞動省共同對食品安全進行監管。

日本食品安全委員會隸屬于內閣府,是專門負責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機構,主要職能是進行科學的風險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對厚生勞動省、農林水產省等風險管理機構進行勸告和監督。厚生勞動省作為真正行使食品安全監管的部門,主要對進出口及國內市場的食品衛生實施監管。另外,隨著食品安全委員會的建立,厚生勞動省的職能已由風險評估與風險管理并舉轉變為單純的風險管理。農林水產省主要負責對生鮮農產品的監管,它與厚生勞動省的區別在于側重對農產品生產和加工階段進行風險管理。

四、完善我國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制度的建議

通過對我國食品安全風險分析現狀的分析,對比鄰國日本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制度的經驗,我們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完善我國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制度:

(一)整合現有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機構

我國現有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機構過于分散,不利于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工作的開展。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整合,把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整合成新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由醫學、農業、食品、營養、衛生等方面的專家組成,專門負責監督、審核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工作。

(二)實現風險評估與風險管理的分離

在借鑒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實踐經驗基礎上,我國應當對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機構進行改革,實現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機構與食品安全風險管理機構的分離。由新成立的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專門負責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技術工作,把風險評估機構從風險管理部門分離出來,直屬于國務院,以提高其地位和獨立性。

(三)強化各風險管理部門的協作

由于我國實行分段監管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體制,因此,必須加強部門之間的密切協作,以免出現監管漏洞或交叉重復。首先,我們應當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完善責任追究制度,確保各監管部門按照自己的職責分工,切實履行職責。其次,在各部門設立專門溝通窗口,建立相互間暢通的溝通渠道,及時互通信息,實現信息共享。

(四)加強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工作

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機構和食品安全風險管理機構都應當切實加強風險交流工作,建立暢通的風險交流渠道。首先,可以利用網絡、熱線公布風險信息或風險評估結果,使公眾及時獲取可靠的科學信息;其次,吸納消費者代表參加風險分析過程,消費者代表的加入有助于促使專家重視食品的安全性,增加公眾對風險分析結果的信任。最后,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機構和風險管理機構應當理性面對媒體,及時召開新聞會,公布相關風險信息或風險評估結果,防止個別媒體借機炒作。

注釋:

魏銘言.最嚴食品安全法力爭年內完成修訂如何重典治亂.http://news.china.com.cn/live/2013-06/17/content_20580695.htm.2013-06-19.

孟勇.食品安全風險分析的發展與應用.大眾標準化.2011(S2).49-50.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http://chinafoodsafety.net/newslist/newslist.jsp?anniu=Introduction.2013-06-20.

周雪.我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制度研究.西南政法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17.

第12篇

【關鍵詞】公路建設工程;風險分析;風險管理;科學決策

近20年來,我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快速發展,使許多長期困擾經濟發展的撈烤睌問題明顯得到緩解,拉動了相關產業的快速增長,對國民經濟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1998年, 為確保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中央作出了加快包括公路在內的基礎設施建設的決定,預計今年全年公路建設投資規模將達到1800億元。要合理安排這些投資,使其充分發揮投資效益,避免重復建設、盲目建設,就需要對公路工程項目從立項、設計、施工、運營全 過程進行嚴格的質量管理。但是,當前在實施全過程的質量管理中,有一個環節往往被忽視或不重視,這就是風險管理。目前公路項目風險管理還只側重于項目后期,在項目前期之所以沒有進行風險管理,一方面是由于國家項目管理程序中沒有風險分析這部分,另一方面就是業主不重視,沒有意識到風險分析能使可研更深入,可以克服片面性,有利于項目科學決策。公路工程項目從立項到運營都存在著風險,對項目全過程實行風險管理,可為項目創造平靜、穩定的工作環境。

2. 風險管理程序

2.1 風險識別。 識別風險首先要對風險因素進行分解,構成風險結構層次圖(公路項目的風險結構如圖),然后運用反向思維把不利因素找出來,從反向角度來論證,最后,通過對項目進行后評估不斷積累經驗,加強風險識別的準確性。

2.2 風險估測。我們把風險定義為不利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可見風險的大小與出現不利結果的概率大小成反比。但僅以實際結果的概率大小來衡量決策風險大小是不夠科學的,實際上決策的風險大小,還與它的可能結果的概率分布密集程度有很大關系。一般可以用標準離差和變異系數來描述概率分布的密集程度,公路項目風險估測也就是先計算出某一指標的期望值,然后再計算其標準離差和變異系數,具體計算如下:

E= ∑ni=1Ei·Pi

式中:E——損益期望值;

Ei——與第i種情況相聯系的損益指標值;

Pi——第i種情況發生的概率。

CV=б/E

式中:б——標準差。 標準差越小,概率分布就越密集,有關方案的風險性越小。

CV——變異系數。 變異系數越大,該方案的相對風險就越大。

2.3 風險分析。

(1)在公路項目中,僅僅利用風險估測的三個參數來為風險管理提供依據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結合公路項目的特點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即風險分析。風險分析就是以風險估測的三個參數為基礎 ,對具體的公路項目評價模式進行適當的數學處理,使之能反映風險因素的過程。公路項目 前期工作,即公路項目可行性研究中,評價模式為計算項目凈現值、內部收益率、投資回收 期等評價指標。風險分析也就是在這些評價指標中加入風險因素。

(2)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中包括不確定性分析,不確定性分析不等于風險分析。不確定性是指人們在事先只知道所采取行動的所有可能后果,而不知道它們出現的可能性,或者兩者均不知道,只能對兩者做些粗略的估計。不確定性是難以計量的。風險是指給行為主體帶來失敗、損失后果的可能性以及每種后果出現可能性的大小。風險是有概率可以計量的。通常在可行報告中只對投資及效益進行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只能告知某種因素變動對經濟指標的影響,并不能告知這種影響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對各因素發生某種變動的概率,事先能夠客觀地或主觀地給出,就可以借助風險分析幫助決策。

2.4 風險處理。 風險處理就是根據風險估測以及風險分析的結果,為了避免或減小風險而對項目風險采取的措施,一般來看,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對損失大、概率大的災難性的風險要避免,即風險避免;對損失小、概率大的風險,可采取措施來降低風險量,即風險降低;對損失大、概率小的風險,可通過保險或合同條款將責任轉移,即風險轉移;對損失小、概率小的風險,可采取積極手段來控制,即風險自留。

3. 公路項目風險分析的方法

對投資項目進行風險分析的方法很多,結合公路項目的特點,本文重點討論概率法、調整折現率法這兩種方法,并在概率法中舉了一個算例。

3.1 概率法。 概率法是假定投資項目凈現值的概率分布為正態的基礎上,通過正態分布圖象面積計算凈現 值小于零的概率來判斷項目風險程度的決策分析方法。應用概率法進行風險分析有兩個條件:一是項目凈現值的概率分布為正態,二是每年的現金 流量獨立,即上一年的現金回收情況好壞并不影響下一年的現金回收。

公路投資項目基本符合以上兩個條件,因此可以用概率法進行風險分析。下面結合一個算例詳細介紹這種方法。

假如一個收費公路項目,工期為兩年,每年投資4億元,總投資8億元,項目建成后20年內每年的收費額(現金流量)取決于當年交通量的大小,共有三種可能性,見表。

3.1.2 現金流量標準離差。 項目現金流量標準離差,就是項目壽命周期內各年現金流量標準離差,按無風險折現率折現的現值平方和的平方根。 經計算,本例現金流量標準離差б=4160萬元。

3.1.3 凈現值小于零的概率的計算。 在假定凈現值為正態分布的基礎上,可以根據期望凈現值和項目資金流量標準離差,算出凈現值小于零的正態分布圖象面積,即凈現值小于零的概率。投資者就可以按照自己對風險的容忍程度,根據這一概率決定項目的取舍。

本例先按下式計算正態分布的Kα值,即期望凈現值相當于項目現金流量標準離差的個數:

Kα=E(NPV)/б

本例Kα=4713/4160=1.13

然后根據Kα值從正態分布表中查出正態分布圖象左邊尖角部分的面積,即凈現值小于零的概率Pb。從正態分布表中查得 Pb=0.1292。

項目采納與否,要看項目投資者是否愿意為了取得4713萬元的凈現值而甘冒凈現值小于零的可能性為12.92%的風險。

3.2 調整折現率法。 在對項目進行財務評價時,通常是采用銀行中長期貸款利率作為財務折現率,由于銀行貸款利率并不能準確真實地反映資金的時間價值,更不包含投資風險要求超過資金時間價值的部分,所以用銀行貸款利率當折現率是不合適的。

按風險調整折現率法就是將項目因承擔風險而要求的、與投資項目的風險程度相適應的風險報酬計入資金成本或要求達到的收益率,構成按風險調整的折現率,并據以進行投資決策分析的方法。

該方法的關鍵是確定風險折現率,具體計算由下式解決

K=i+b·Cv

式中:K——風險折現率;

i——無風險折現率;

b——風險報酬斜率;

Cv——變異系數。

無風險折現率i就是加上通貨膨脹因素后的資金時間價值,西方投資機構一般取政府債券利率作為無風險折現率,我們可以加以借鑒或簡化地按中長期貸款利率作為無風險折現率。 風險報酬斜率b,可以參照以往中等風險程度的同類項目的歷史資料(可以在公路項目后評價工作中做這項工作),按下式計算:

b=K-i/Cv

式中符號,K、i、Cv值為以往同類中等風險項目的參數。

按風險調整的折現率一經確定,就可以用它計算項目的凈現值、內部收益率等經濟評價參數值,具體計算不再贅述。

這種方法概念清晰,計算簡單。缺點是把風險報酬與時間價值混合在一起,風險隨著時間的 推延而被人為地逐年增大,這樣處理與公路項目的實際情況有出入,因此用這種方法計算的 結果僅可作為公路項目投資的一種參考。

4. 結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铁力市| 砚山县| 阿合奇县| 吴堡县| 丹凤县| 库尔勒市| 万荣县| 台州市| 游戏| 塔城市| 汪清县| 夹江县| 蕲春县| 滦平县| 徐汇区| 惠东县| 普定县| 车险| 家居| 黄大仙区| 碌曲县| 武义县| 射阳县| 额济纳旗| 南丰县| 石狮市| 绍兴县| 辉南县| 含山县| 礼泉县| 英德市| 弋阳县| 平泉县| 吴川市| 政和县| 连城县| 牟定县| 商水县| 宜阳县| 曲沃县| 汉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