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小學記敘文

小學記敘文

時間:2023-06-07 09:14:0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學記敘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小學記敘文

第1篇

【關鍵詞】語文味;記敘文;教學法;《少年閏土》;尊重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6)12-0008-04

記敘文是小學語文課程最重要的文體,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對記敘文的教與學傾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明確指出,要在記敘文閱讀中“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可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語文味教學流派創立者、語文味教學法創立者程少堂老師在其主編的2015版《語文味教學法》一書中指出:語文味教學法,是以語文味教學理論為指導思想,以教學過程中師生共生、共賞、共創、共享、共鳴、共融、共進為教學宗旨,以既要就語文教語文又要跳出語文教語文,使教學成為真、善、美、樂相統一的過程等為教學原則,以“一語三文”教學模式和其變式為主要教學方式,以語言、文章、文學、文化為教學內容要素和教學過程結構,以融合文本思想內容與師生生命體驗、打造新的教學主題為教學重心,以營造教學審美意象與意境、建構教學藝術作品為教學追求,同時又充分具備語文教師和學生通過語文教學來抒情言志并實現價值推送之功能的一種“有溫度”的表現性教學法。語文味教學法是程老師獨創的現代教學法,具體操作主要體現在語言、文章、文學、文化4個層面為一體的“一語三文”教學模式上。

每篇課文都可以從語言、文章、文學、文化這4個層面去學習課文,而且能把所有的教學目標都囊括其中。關于什么是語文,學術界或實踐界大約有以下3種觀點:①語言+文章;②語言+文學;③語言+文化。而程老師主張這樣一種觀點:語文=語言*文章*文學*文化,語言、文章、文學、文化是語文教學系統的基本要素,而每篇課文都是語言與文章、文學、文化的有機統一。

下面,本文將從語言、文章、文學、文化4個方面,結合具體的記敘文課例,談一談語文味教學法在小學記敘文中的應用。

一、語言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第二部分《課程目標與內容》中提到“要培育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并且“語文課程應特別關注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學生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應該說,在整個小學階段都應讓學生保持對語言文字的濃厚興趣。

1. 語言之美,可以是一個字

例如,“飆”字,言其迅猛,像一群狗一樣瘋跑;“烏”字,不點睛,因為羽毛純黑。又如,象形字“明”,左邊一個太陽,右邊一個月亮,可以跟學生講講這個字的來源、造字法,還可以動手畫一畫這個字的演變過程,等等。

2. 語言之美,可以是一個詞

例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課文《少年閏土》的“語言之美”這一環節,筆者這樣設計:課堂開始檢查預習,朗讀生字詞,接著出其不意地展示3組詞語:①廚房、扭、竄;②刺猬、畜生、套;③掃、拉、罩。筆者讓學生選擇其中一組的3個詞連起來說一句話,意思要連貫,學生發揮想象,遣詞造句:“今天我抓住了一只刺猬,我把它套到門前,沒想到那畜生卻把繩子咬開,逃走了”“廚房里有一只老鼠,它在冰箱前面扭來扭去,見到我之后就竄出去了”“我家買了一只刺猬,剛回到家,我媽媽不小心被它的刺扎了,于是就罵‘這畜生’,然后她就用繩子將刺猬套住扔出去了。”不難發現,如此設計好處較多:一來檢查預習、復習舊知,二來鍛煉了學生遣詞造句的說話能力,三來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學生的發言常常讓人忍俊不禁,活躍了課堂,一舉多得。值得注意的是,選擇的這幾組詞語非常有講究:一是這些詞語必須是課文中需要掌握的生字詞;二是可以選擇一些形近字、同音字放在一起進行區分;三是可以選擇一些難寫的、容易寫錯的詞語;四是幾組詞語連起來可以概括成課文的主要內容。

3. 語言之美,可以是一句話

它可以是用詞華麗、優美,可以是用修辭而生動,可以因擬人而描寫形象,可以是描寫生動、寫出意境。例如,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課文《秋天的圖畫》有這樣的句子: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這個句子用詞準確、語句生動、意境優美,很值得品味與模仿。

4. 語言之美,可以是一段話

以《少年閏土》為例,這篇課文最經典的就是第一段:“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地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文章開頭安排的“月夜瓜地刺猹”這幅靜謐神異的圖景,不僅勾畫了少年閏土機敏勇敢的形象,而且巧妙地打開了“記憶之門”,一下子就把讀者帶進了魯迅所描繪的奇異世界,打破了時空界限。教這篇課文的時候,可以一開篇就去讀一讀、背一背這段優美的段落。

二、文章

語文味教學流派中的“文章”包括文章的信息、體式、技法,小學語文課標第三學段閱讀的要求中提到在閱讀中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對于小學生來說,筆者在選點上提供以下幾點建議。

1.“文章”的選點可以是“技法”

仍以《少年閏土》為例,這篇課文寫了4件事:雪地捕鳥、海邊拾貝、看瓜刺猹和看跳魚兒。作者將4件事情寫得有詳有略,這便是這篇課文在“文章”上的選點。如何讓學生體會作者精心選材,詳略得當?筆者設計了如下問題:①文中說閏土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作者為什么只選這4件來刻畫閏土?②再探究。看看課文,哪件事作者用的筆墨最多,為什么重點寫這件事?最后總結章法:作者不僅精心選材,還把印象最深的看瓜、刺猹詳細寫,其他略寫,有主有次,有詳有略,這種寫法叫做詳略得當。

2.“文章”的選點可以是“材料”

例如,人教版六年級課文《懷念母親》以回憶(日記)的形式,介紹了作者對兩位母親――生身母親和祖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通過探究:季羨林有許多寫母親的日記,為什么只選這幾篇?學生通過再讀課文,不難發現這幾則日記最能反映作者對兩位母親的思念,最能反映中心,進而總結選材要跟主題息息相關。

3.“文章”的選點可以是“寫作順序”

例如,《飛奪瀘定橋》是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的,《日出》是圍繞“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后”的不同景色來描寫的,《我的戰友》是按時間順序寫的,課文中有“天還沒亮”“中午的時候”“黃昏的時候”等表示時間的詞語,憑借這些詞語,聯系事情的發生、經過和結果。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同時,也了解寫文章的章法了。

三、文學

語文味中所說的“文學”主要是指一種語言的藝術,語文教學中的文學教學主要探討語文文本中語言的情境化和個性化,文學語言本身具有的形式美,以及如何運用語言手段刻畫文學形象等問題。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對各學段都做了相應的要求:“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在閱讀中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依據新課程標準,在“文學”的選點上可以這樣做:

1.“文學”的選點可以是“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

例如,《少年閏土》的教學目標之一:通過閏土的外貌、語言、動作體會人物的特點。魯迅是最善于描寫人物外貌的,尤其是描寫人物的眼睛。《少年閏土》中有兩處外貌描寫,刻畫了閏土可愛的形象。第一處: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地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第二處:他正在廚房里,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這可見他的父親十分愛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許下心愿,用圈子將他套住了。這一環節讓學生討論“你從這兩處對少年閏土的外貌描寫中,看出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讓學生體會外貌描寫對認識人物的重要性,再依照課文的寫法,寫一寫教師或同學的外貌。為了讓學生更感興趣,要求學生在寫的時候不寫人名,只寫特征,集體評改時讓全班同學猜一猜寫的是誰。這樣一動筆,讓學習到的文學常識馬上得以“落地生根”。

2.“文學”的選點可以是“關鍵詞句的表情達意”

例如,《懷念母親》這篇課文,可以這樣處理“文學”這一環節:指導學生抓住以下關鍵幾處,在語中悟,在悟中讀:然而這凄涼并不同普通的凄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這個句子,抓住“凄涼”和“甜蜜”,為什么是凄涼,卻又是甜蜜的?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筆者補充資料,出示《留德十年》中的日記,讓學生了解他在德國時學習與生活十分艱辛,并鼓勵想象他在德國時還會碰到什么處境?賞析過后加以指導朗讀。

又如,《懷念母親》這篇課文中的句子: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這里緊抓“面影”探究:母親的面影是什么樣的?學生可能會想象什么樣的眼睛、什么樣的笑容。然而此時,筆者要告訴學生的是《賦得永久的悔》里季羨林寫道:“現在回想起來,連母親的面影都是迷離模糊的,沒有一個清晰的輪廓。特別有一點,讓我難解而又易解:我無論如何也回憶不起母親的笑容來,她好像是一輩子也沒有笑過,家境貧困,兒子遠離,她受盡了苦難,笑容從何而來?”從而讓學生理解面對這樣一個受盡苦難的母親,他還沒來得及盡孝,心中十分悔恨。

通過上面的賞析進行探究:作者是如何把思念之情表達出來的?領會并總結作者的表達手法:①關鍵詞句的表情達意;②借助環境天氣的烘托。

3.“文學”的選點可以是各種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想象,等等。

“文學”層面的選點還有許多,可以根據課標和學生的年齡特征酌情賦予。

四、文化

小學階段在文化層面的要求,課標上也是有明確規定的: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個性,培養創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提高文化品位。為教師在文化層面進行教學提供了權威的依據。

“文化”這一塊應該是語文味最具有魅力的地方,這里的文化主要指反映一個民族的思維方式、情感方式和行為方式的深層結構。一般來說,語文教材中主題單元的編寫是有特殊用意的,同時教師也有自己的人生體驗,教師根據自身獨特的情感體驗賦予教材別樣的價值推送,也是不錯的主意。這個“文化”是最考驗一個教師思考問題的角度,考驗教師獨特的價值觀的。所以,在“文化“的選點上,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1.“文化”的選點可以是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

例如,《少年閏土》這篇課文,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是講述兩個人的友誼。一般的教師對“文化”這一塊可能會處理成“友誼可貴”等。再細讀課文,不難發現,作者筆下的閏土和“我”是很不一樣的。他們兩個環境不同、階層不同、生活不同,但“我”有沒有看不起閏土?不但沒有,反而很尊重他。由此,如果“文化”這一塊僅僅處理到“友誼可貴”,則沒有挖掘到這篇文章所體現的真正價值,而“人格尊重”才是新穎而獨到的理解。現實生活中,有的城里人看不起鄉下人,有的大城市人看不起小城市人,有的薪資高的看不起薪資低的人等,而人格尊重這個價值推送不僅新穎獨到,而且對學生的生活也起到了實實在在的指引與教導作用。

2.“文化”的選點可以是培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道德

例如,《懷念母親》這篇課文中第四個層面的“探析文化之美”的文化探析――“孝順母親,感恩祖國”,語文味教學法認為“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先要教育學生從小愛自己的母親、親人,同學,朋友,愛周圍的一草一木,愛草葉上的露珠,愛放學時的晚霞,這樣的人不會不熱愛自己的祖國。”這個文化價值的推送顯然要技高一籌,一般教師會處理到“孝順母親”或高喊口號,空講熱愛祖國也就罷了。如果把“愛國就愛一草一木”這個道理告訴學生,一下子就讓學生找到了熱愛祖國的切實行為。

“文化”的選點還可以是熱愛生活、積極進取、快樂人生、健康情趣、自然和諧,等等。

采用一語三文的模式,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還要堅詩以讀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相機點撥,幽默點染,激情點燃,鼓勵自主探究,既要就語文講語文,又要跳出語文教語文。

附:

語文味教學法之記敘文《少年閏土》常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會寫7個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

3.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我”思想感情的變化。

4. 通過閏土的外貌、語言、動作,體會閏土這個人物的特點。

5. 初識魯迅,了解魯迅先生的文學成就。

教學過程

一、初讀:感受語言之美

1. 嘗試背誦課文的第1段(重點段落)。

2. 出示詞語。

廚房 扭 竄

刺猬 畜生 套

掃 拉 罩

(1)自由讀。

(2)遣詞造句:上面這三組詞語,選擇其中一組造句。每組中的3個詞都要用進去,而且意思要連貫。

二、再讀,品味文章之美

1. 上面這些詞語:大部分來自閏土和“我”講的這4件稀奇的事。

(幻燈:4件稀奇的事)――齊讀

2. 探究:文中說閏土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作者為什么只選這4件來刻畫閏土?

3. 再探究:看看課文,哪件事作者用的筆墨最多,為什么重點寫這件事?

(師總結章法:作者不僅精心選材,還把印象最深的看瓜刺猹詳細寫,其他略寫,有主有次、有詳有略,這種寫法叫做詳略得當。)

4. 品讀“看瓜刺猬”。

(1)師:那我們就來看看“我”印象最深、最有意思的看瓜刺猬!請看閱讀提示。

(請仔細默讀“看瓜刺猹”這件事,看看哪里讓你覺得最有意思,為什么?并且想一想怎么讀好它?你們可以在書上畫一畫,邊讀邊想,也可以寫上一些批注。)

(2)生匯報。

①摘瓜不算偷

A.感悟出:稀奇,很少見、閏土善良淳樸

B.指導朗讀

②月亮地下,你聽,啦啦地響……輕輕地走去……

A.感悟出:緊張

B.指導讀,重點指導“輕輕地”

③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來,反從胯下這竄了。

A.感悟出:兇猛,伶俐

B.指導讀

④他害怕嗎(哪兒看出來的)

有胡叉呢。

A.指導讀

⑤看見猹了,你便刺

A.感悟出:場面刺激

B.指導:加快速度大聲點

⑥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見猹了,你便刺。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來,反從胯下竄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A.師:要讀好這句話,不容易,你得注意變換語氣。

B.師范讀(加表情動作)。

C.生自由地練習,再指名讀。

(3)分角色朗讀(男女學生合作讀)。

三、三讀,賞析文學之美

1. 師:雖然30年過去了,但看瓜刺猹的畫面一直深深印在我的腦海。這迷人的夜色……,這小英雄一般的少年,遙遙萬里輝,蕩蕩空中景,一幅多美的圖畫啊!

2. 音樂起,齊讀。

3. 這篇文章最經典的就是這一段話,寫得很精彩。尤其是魯迅善于對人物外貌的描寫,找出閏土外貌的描寫。

4. 我們討論一下:你覺得這兩段對少年閏土的外貌描寫中,看出少年閏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師小結:外貌描寫能讓讀者準確地認識人物。

5. 模仿寫一寫:選取在座的其中一個同學,觀察一下,抓住特點進行描寫,把同學的外貌寫出來。(生開始寫作)

6. 指名讀,大家猜。

四、四讀,探析文化之美

1. 出示圖:你覺得他們的關系怎么樣?找出最能體現他們關系的語句。

(出示最后一段)

2. 你們看看,他們兩個雖然是好朋友,但有很多不同,課文里去找找。

3. 師:到現在我還聽說,有的城市里的人看不起農村人,有的知識分子看不起農民,為什么?

4. 那課文里的我有沒有看不起閏土?反而是 ?(喜歡,羨慕,尊重)

師:尊重,這是對朋友的尊重,也是對人格的尊重!

5. 配樂齊讀最后一段。

6. 最后讓我們以魯迅的名句來結束這堂課。

第2篇

[內容]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第一節預習的學法指導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從三年級起開始學習預習課文。九年義務教育小語教材從第七冊開始,“預習”已進入課例,與“課文”、“思考&middot;練習”匹配,成“三足鼎立”格局。葉圣陶先生早已斷言:“要養成學生閱讀書籍的習慣,就非教他們預習不可。”預習是學習過程的必要組成部分,它能提高自學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習慣,從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依據大綱和教材要求,有計劃有步驟地搞好預習的學法指導,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明確預習指導的序列層次

預習能力的形成是一個從不會到會、由低級到高級、由不習慣到習慣、由粗淺到精細的實踐過程。指導中要有層次性,力求循序漸進的螺旋上升。新大綱關于預習的要求其序列層次是:

三年級:學習按要求預習課文。能借助字典學習生字詞,初讀課文,提出問題。

四年級:學習預習課文。能自學生字詞。初步了解課文內容,提出疑難問題,初步養成預習習慣。

五年級:能預習課文。了解課文內容,提出疑難問題,養成預習的習慣。

二、講究預習指導的一般策略

1.預習進度應遵循從課內到課外,先扶后放的程序。

預習開始階段,應將學生的預習安排在課內,在教師的幫助下進行。這樣才能保證預習的時間和質量,有利于小學生在集體的制約、影響和帶動下,學會預習。引上預習之路以后,即可運用課內學到的方法進行課外預習。逐步減少課內預習,循序增加課外預習。使學生逐步由被動預習過渡到主動的獨立的預習。

2.預習內容要精心設計,符合“四性”原則。

“預習”列入新教材課例之后,教師要結合實際認真分解“預習”要求,設計具體的預習題目,以利學生更加明確預習的方法和具體目標。預習內容的設計要體現“四性”原則。

①針對性原則。

即針對教材訓練目標、課文內容以及學生實際能力,布置預習題目。

②趣味性原則。

預習題要避免千課一面的公式化傾向,要形式活潑多樣,注意激發學生學文情感和求知欲望,促動他們愉快地主動地探索問題。

③操作性原則。

預習題的設計既要反映明確的學習要求,也要提示操作程序和預習要領。有了操作性的指令,學生就不會離開讀書過程去機械思考問題,預習才能到位。

④可接受性原則。

預習是利用學生已有知識進行自學與探索新知識過程的第一步。預習新課要考慮學生的知識背景,考慮學生接受能力。要求過高,學生無法達到,要求過低,學生感到索然寡味,沒有效果。

3.預習評價要注重督促檢查、及時反潰

預習的直接目的與作用是為學習新知做準備,這種準備包括:對已知的復習;對新知的初步認識;初步了解新知的難點并孕發質疑點;對學習新知識的心理準備。有布置,就要有督促檢查。教師可通過多種途徑了解程度不同的學生的預習情況。檢查可在預習中進行,亦可在講讀中有機穿行。檢查的方式很多,諸如試讀、試講、試譯、復述、回答問題、看預習筆記等等。無論哪種方式的檢查,檢查后都要對該次預習情況進行講評。講評中以鼓勵為主。講評后提出改進意見,以推動下次的預習。培養學生預習習慣,主要是靠學生持之以恒的預習實踐。只要長期堅持,教師評價引導得當。學生的預習水平便會不斷提高,良好的預習習慣便能逐步養成。

三、教給預習的具體方法

1.常規性預習四步法。

第一步,初讀課文,了解概況。先把課文讀一遍,了解課文大概內容,有個初步印象。第二步,劃出字詞,查閱注解。劃出不理解、不認識的字、詞以及不理解的句子,然后查閱工具書給生字詞注音,寫上注解。實在不能理解的,在聽課時作為重點。第三步,標號分段,歸納大意。給自然段標號,再寫出每段大意。根據自然段的大意再分出意義段,并試看歸納段意。高年級還可試著歸納每課中心思想。第四步,思考練習,提出問題。閱讀課文后,看一看后面的思考與練習,然后試著做一做。通過對一些問題的解答,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特殊性預習六法。

特殊性預習法是指讀不同類型文章所采取的獨特的方法,是相對“常規性預習法”而言的。“常規學法”是基礎,“特殊學法”是發展。不同的課文,有不同的特點,如果能根據課文的某一特點進行預習,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1)“四素”“六句”法。對于初學記敘文的學生,讓他們在預習課文中找出記敘文的四個要素,即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人,做了一件什么事。進一步要求從事情經過的記敘中,抓住主要的句子,分別從表述動作、聽覺、視覺、感覺、思念和言語行為等方面加以理解。從而了解記敘脈絡和具體感知各種行為記敘句的表述功能。因為記敘文主要是寫“人做事”(或“擬人做事”),“人做事”的經過不外乎是通過六種外顯的或內隱的行為方式進行。六種行為方式轉換到書面表述,就是六種行為記敘句。

(2)實驗演示法。教材中有些常識性的課文,涉及到自然科學知識,不易弄明白,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動手演示。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預習興趣,又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例如,《皮球浮上來了》、《稱象》、《撈鐵牛》等課文都是講浮力的道理,都可提示學生回家結合預習做一個小小的實驗。

(3)填表法。有些反映現代科技發展的說明文,分門別類的,條理很清楚。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和訓練重點,設計表格(表格內容欄可以有引例,也可以沒有引例),讓學生通過預習填寫。表填好了,課文內容也就基本理解了。

(4)情境法。教學童話、寓言、故事以及狀物寫景之類課文,可以通過游戲、演唱、觀察等活動,讓學生預先感觸有關情和景,激發興趣,豐富感知,使其對課文內容有更直接的領會。如預習《爬山虎的腳》,提示學生去觀察“爬山虎”這種植物的生長狀況。預習《春天來了》、《秋天》、《初冬》等表現季節特征的課文時,可布置學生到大自然中去“尋找春天”、觀察秋景,或在課前教唱“冬天的歌”。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帶有情緒色彩的心理意向活動。由于形式新穎、活潑、有趣,內容又與課文印證相關,學生在快樂的情境中,理解了課文,又得到了學法的啟迪。

第3篇

一、全面性與重點性相結合

創造性思維是不受現成的常規的思路的約束,尋求對問題的全新的獨特的解答和方法的綜合性思維,它建立在常規性思維的基礎之上,所以在訓練好創造性思維之前,必須得抓好形象思維、意象思維、抽象思維、概念思維、邏輯思維、直覺思維和靈感思維等訓練,只有這些訓練抓落實了,創造性思維訓練才會水到渠成。而這些思維訓練,教師要對教材進行全面系統地挖掘與整合,做到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訓練。如教學記敘文、文學作品時,著重進行形象思維和意象思維的訓練;教學議論文、說明文時,著重進行抽象思維、概念思維和邏輯思維的訓練;在進行這些訓練時,還要相機地進行靈感思維與直覺思維的訓練。在以上多種思維訓練中,可重點進行發散思維的訓練。發散思維是指從一個信息源上開始,輻射式地尋求思維結果的思維活動,以求得新穎的、與眾不同的結果。例如,學習老舍的《小麻雀》后,我要求學生續寫小麻雀的命運,讓學生任意展開想象。學生爭紅斗綠,各抒己見:有的學生寫小麻雀終于被放飛了,回到大自然中;有的則寫小麻雀終因傷勢過重,不堪痛苦地死去了;還有的寫小麻雀依然過著從前的生活……這些看法都跳出了課文,具有新穎、獨特的特點。像這樣進行訓練,就會使學生形成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獨創性、批判性等良好的思維品質。

二、指導性與培養性相結合

創造性思維訓練必須強調教師的指導作用,突出對學生的培養。由于受年齡、心理、閱歷和見識的影響,學生對事物的看法未免膚淺,教師在訓練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時,得加強方法指導,教會學生運用一定的思維方法去培養創新能力。如我在進行作文教學時,針對話題作文的文體創新,講到采用“故事新編法”時,學生起初編的故事總脫離不了原作的桎梏,總結不出故事新編的方法。此時,我就給他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某公安局在考核刑偵人員時,出了一道題。給每個應考者發一大串鑰匙,令其在極短的時間內去打開一扇指定的房門。結果,絕大部分考生都拿著鑰匙,一片又一片地去試開房間,都沒有結果,因為他們都沒跳出“鑰匙開門”的思維方式。只有其中一位,飛起一腳,踢開了房門。他經過分析,運用了逆向思維,因為在那么短的時間內不可能試完大串的鑰匙。聽完這個故事后,學生思維激活了,爭先恐后地有創意地編了許多新故事來,并在老師的指導下總結出了“反彈琵琶法(翻案法)”方法,教學效果非常好。學生通過這一節課,也學會用逆向思維去創新的能力。

三、多樣性與趣味性相結合

創造性思維訓練應該通過一系列的語文學習活動去實現,特別是現今的新課程改革的教材中都安排了形式多樣的語文學習活動,教師可挖掘各種語文活動中涵蓋創新思維的因子,并通過組織趣味性強的活動形式去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或在班級進行辯論會,從而訓練學生求異思維和邏輯思維,進而升華為創造性思維;或舉辦讀書匯報會,讓學生談出自己獨到的體會與感悟,從而訓練學生思維的多向性、獨立性;或舉辦調查報告研討會,讓學生獨立走向社會,訓練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對學生創造性思維進行綜合訓練……這樣,通過多樣的有趣味的語文活動,讓學生在興趣中訓練,在訓練中進步,在進步中享受成功的喜悅,使創造性思維訓練開出勝利之花。最后,教師要一顆熱愛學生的心,相信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能力,要把學生當成是自己的孩子去呵護和關心。一般來說,那些在班上調皮好動的學生不受學生和老師的喜歡,因為他們大都具有所謂的“離經叛道”思想,而這包含著許多“創新因子”,只要老師加以細心的引導與培養,將來定會成為社會有用之才的。教育史有不少令人警醒的例子。發明大王愛迪生,小時候竟被教師當作“調皮”、“搗蛋”趕出了學校。后來是他母親耐心教育,才使他日后成才。偉大的科學巨匠愛因斯坦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竟沒有一個教師看出他的才能。愛因斯坦發表著名的《廣義相對論的基礎》論文時,他的大學老師明可夫就對學生說:“這使我大吃一驚,因為愛因斯坦在學生時代是條懶狗,他一點也不為數學操心。”凡此種種,無不深刻地印證了一條教訓:“在你的嘲諷中有瓦特,在你的教鞭下有愛迪生”(陶行知語)。因此,我們教師要有“大愛”情懷,要有一雙慧眼,學會賞識一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使學生充滿無拘無束的氣氛,使兒童和教師在課堂上都能自由自在地呼吸”(贊可夫語),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這自由的天空中激發出無限的創造力。

作者:張文華單位: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第二中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华县| 法库县| 石渠县| 汉川市| 宜兰市| 青州市| 潞西市| 外汇| 吴江市| 凌云县| 青冈县| 蒙阴县| 兴文县| 山阳县| 遵化市| 涡阳县| 怀化市| 田阳县| 桐柏县| 定安县| 阳新县| 大新县| 凤山县| 太康县| 三门县| 诏安县| 乌兰浩特市| 尼勒克县| 定结县| 普兰县| 恩平市| 昭苏县| 景泰县| 阜新| 武夷山市| 朔州市| 本溪市| 读书| 乐都县| 汉源县| 大渡口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