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國家勵志獎學金申請材料

國家勵志獎學金申請材料

時間:2023-06-07 09:11:2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國家勵志獎學金申請材料,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國家勵志獎學金申請材料

第1篇

提出退學申請。經過三年高中拼搏,有幸被本校錄取,我感到很榮幸。并且錄取通知書還有一本《x》的書,這使我堅定了圓自我“大學夢”的愿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退學申請材料資料,希望對你所幫助,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閱讀。

退學申請材料一

老師,我想退學。

退學原因:

這個學校太亂了,經常有打架的事故,而打架的人數不是兩三個人,而是三四十人。經常有人因打架的事故去住院,我看到心里好害怕。我在這里學也學不進去,睡也睡不好,每天晚上都得十二點多才能睡著,早上四點就起來,心里好害怕,害怕他們來揍我。我聽到別班的人說有人最近想揍我,可我在班一向都是很老實的。我也沒惹事,他們還是要打我。他們打人都帶鐵棍打人,我真的好害怕,我情愿下來打工,我也不上了。我家的人也不讓我上,我怕,我怕他們揍我,因此我想退學。希望老師能體諒我。

王x

20x年10月19日

退學申請材料二

尊敬的學校領導:

您們好!由于本人經濟條件有限,提出退學申請。經過三年高中拼搏,有幸被本校錄取,我感到很榮幸。并且錄取通知書還有一本《x》的書,這使我堅定了圓自我“大學夢”的愿望。

由于家庭經濟條件有限,父親強烈反對我上大學,并且當時給我找了一份去濟南打工的工作。但是我個人認為:人一生工作的時光會很長,但求學的時光很短,并且這個時候是求學的黃金時段,如果錯過了,會終身后悔的,我要自費完成學業。

在沒有父親的經濟支持下,我湊了20x元錢,一人到學校報到。大一,大二申請上了兩次國家助學貸款---學費;大一寒假在鄭州做臨時工掙800元錢,大二暑假在濟南做臨時工,掙20x元錢,并且申請獲得一次助學金,借父親共近5000元---生活費。

應對此刻經濟困境,我無法再繼續學業。我退學的決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一方面我感覺自我已經掌握了基本的專業知識,大三課程我完全能自學,應對社會的需求已經不是很困難的問題,另一方面,時光與還貸款的壓力也不允許我再像目前這樣學下去,我只好到社會上繼續學習,于是提出退學申請。

作為一個學生,能夠獲得高達6000元錢的國家助學貸款,一次國家助學金,我感到無比的滿足和深深的謝意!我會用今后的實際行動為社會做一些實在的好事。

但我還有最后一個愿望---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因為我自認為大二學年各方面的綜合測評貼合國家和學校的要求,因為它是對我大二學年努力學習的回報,因為它是對我今后人生奮斗的激勵!

最后我深深感謝老師和同學這么長時光對我的關心和幫忙!我以個人名譽擔保,以上所說狀況屬實。

望校院領導批準我的退學申請!

申請人:

申請日期:

退學申請材料

校院領導:

你們好!

作為一個高中畢業的學生,在選取學校時,我們學校深深吸引了我,透過努力有幸被學校錄取,我帶著期望與憧憬,走進了這個校園。兩年中,我獲得了許多重要的基礎知識,切實提高了自身素質。在大學我學到了好多東西,這是我人生中最值得回憶的日子,在那里有我兄弟般的朋友,有對我關懷的恩師,還有那點點滴滴的溫馨回憶;然而現實總是不隨自我的意愿而為,時光對于我已經是無法回避的溝壑。于是我選取了退學。一方面我感覺自我已經掌握了基本的專業知識,應對社會的需求已經不是很困難的問題,另一方面透過其他途徑恰好有一個很好的就業機會;同時,時光與金錢也不允許我再象目前這樣學下去,我只好到社會上繼續學習,于是提出退學申請。

我退學的決定也許比較倉促,也許還有其他辦法支持到我順利畢業,但我覺得,在工作中學習實際操作的知識對我更重要。我的退學不是意氣用事,也不是一時心血來潮,而是建立在先行的教育體制必將向終身教育和素質教育轉變這一趨勢的基礎上的、經過反復思考的結果。盡管我個人付出的代價很大,但我毫無怨言!我退學的壓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來自世俗的、前途的等各種壓力一齊向我襲來。但我顧不了這么多,否則我將抑郁終生。看來我只能帶著失望與無奈離開學校,辜負了你們對我的期望。

我在本校學習期間無違反學生守則,也無違反校紀校規等不良行為。我父母也同意和支持我的這個退學決定,更是我反復思考的結果,十分感謝一齊相處日子里老師和同學對我的關心和幫忙,但本人確實無法繼續完成學業,所以我在此申請退學。

望校院領導批準!

申請人:

申請日期:

退學申請材料四

敬愛的臨滄市第三中學領導:你好!

本人呂毅,男,1996年1月出生,是大理祥華中學20x年屆應屆高三理科畢業生。在校期間學習成績中上等。因20x年5月初突發氣胸,20x年5月10日起請假在彌渡縣醫院觀察保守治療,但未能控制,20x年5月20日轉入大理州醫院進行了手術治療,6月1日出院后參加高考,但經受了一個多月的病痛折磨后已經不能正常發揮,考出了連自己都不想看到的成績,總分僅247分。因此,本人下定決心復讀,想再靜心盡力地拼搏一年。父母也給予我理解和支持,這對于本人來說無疑是巨大的動力。

茲聞貴校擁有一流的師資力量,教學設備和育人環境也是一流的。每年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精英人才,為社會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肯定和支持。又喜聞今年的高考成績令人鼓舞,升學率、本科率、重點本科率之高實屬難得。因此,本人極其渴望可以有機會在此就讀,臥薪嘗膽,考出滿意的成績。懇請校領導批準我到貴校插班復讀,明年再回彌渡參加高考。

此致

敬禮!

申請人:xx

第2篇

(1)獎學金(Scholarship)。美國獎學金的種類很多,獎勵那些學業優秀或有專長的學生。(2)助學金(Grants)。目前,美國政府直接支付給學生的助學金主要有兩種:佩爾助學金(PellGrant)和彌補教育機會助學金,這兩種助學金都是針對來自中低收入家庭的學生。一般由聯邦政府或州政府直接撥付給大學的助學基金會,獲得撥款的大學必須從學費收入中提取不少于政府撥款l/9的經費作為配套經費。此外,州政府、高校、私人組織等也會提供助學金。(3)助學貸款(Loans)。美國的助學貸款分為聯邦政府貸款、州政府貸款、高校貸款和私人貸款,貸款金額差異很大,助學貸款在美國高等教育資助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4)工讀計劃(Work-study)。學校向學生提供研究助理、教學助理等工作機會,使學生可以半工半讀,類似于我國的勤工助學。

二、中美高等教育資助政策比較

1.資助理念

共同點:中國和美國都認識到了人才對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對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的直接目的是幫助其順利完成學業。此外,這種資助還是一種面向未來的人力資源投資,資助重點也從原來的助學解困、單純解決物質上的困難,逐步向資助育人、關愛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心理健康和文化生活發展轉變。(1)中國:教育公平。我國堅持教育公平,在推進高等教育的過程中,充分尊重每一個寒門學子受教育的權利,并努力保障其享有受教育的機會,絕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困失學。我國大學從免費到收費轉變之初,學費增長很快,后趨于穩定,普通本科學費近五年基本沒有變化。(2007年7月,發展改革委向社會公布中央部署高校學費標準,并規定“今后五年各級各類學校的學費、住宿費標準原則上不得高于2006年秋季相關標準”,學費大都分布在4000~6000元段),與發達國家相比維持在較低水平,且一般情況下,綜合排名越前的學校學費越低。此外,我國高校資助體系中,無償資助的助學金占了較大比例,其用意是幫助更多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獲得教育公平的權利。(2)美國:教育成本分擔。20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D.約翰斯通提出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擔理論認為,高等教育成本無論在什么社會、體制和國家中,都必須由來自政府、家長、學生、納稅人和高等學院幾方面的資源來分擔。這一理念在實際中的體現之一是美國較高昂的學費和不斷增長的趨勢。美國大學委員會調查顯示,2008年美國公立大學的學費上漲了10.5%。僅次于2007年的13%,是最近十多年上漲幅度第二高的年份;私立大學和社區大學的學費也有所提高,漲幅分別達到6%和9%。另一體現是學校綜合實力越強或者專業排名越前收費越高,這種定價與畢業后個人的受益是一致的。

2.資助對象

在我國,除了部分面向全體學生的獎學金項目外,普通高等教育的資助對象僅限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是指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籌集到的資金,難以支付其在校學習期間的學習和生活基本費用的學生,面臨突發性或臨時性困難的學生也能得到資助,資助面較窄。在美國,高等教育資助對象更為廣泛,符合條件的低收入家庭和中等收入家庭都能獲得無償資助,部分助學貸款項目更是面向所有信用合格的家庭。

3.資助來源

共同點:在中國和美國的資助體系中,國家、企業、學校、社會都有參與,政府都發揮了主導作用,共同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筑起了一片藍天。但是,不同主體在兩國的資助體系中所發揮的作用和貢獻程度存在較大差異。(1)政府負擔責任不同。中美高等教育資助體系中都有獎學金和助學金,且都是對符合要求的學生無償提供的。在獎助學金中,中美兩國政府承擔的責任大小不同。在中國,國家獎學金全部由中央政府承擔;部屬高校、地方高校中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勵志獎學金和國家助學金全部由中央承擔,普通地方高校由中央和地方根據各地財力及生源狀況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擔,一般中央與地方分擔比例為6:4或8:2。社會獎助學金作為有益補充,在各高校分布不均,綜合排名差的學校獲得的社會獎助學金十分有限,且不同學校和不同年份之間存在較大的變動性,沒有完備可靠的統計數據。比較而言,美國政府的責任要輕許多,美國大學理事會網站:美國的獎助學金中,44%的資金來自聯邦政府(Federal),9%來自州政府(State),33%來自各高校(Col-lege),還有10%來自私人組織(Private)。(2)商業企業的參與度不同。商業企業的參與主要體現在助學貸款中。在我國,國家助學貸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占貸款總額的絕大比例,國家助學貸款是由政府主導、財政貼息、財政和高校共同給予銀行一定風險補償金,由中國銀行,并受到嚴格的管理和監督。一般商業性助學貸款財政部貼息,各商業銀行、信用社、等金融機構均可辦理,由于種種條件的限制和信用體系建設滯后,實際上獲得商業性貸款的學生很少。在美國,商業銀行有較大的自主性,可以獲得政府貼息和低于市場利率的合理回報,這類商業銀行參與運作的貸款項目貸款對象不再僅限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只要符合貸款要求并通過一定資格審查的學生均可以申請,貸款的金額根據個人需要確定且金額較高。

4.資助工作運行方式

(1)資格審查。對于能否獲得助學金或獎學金,中國和美國資助制度都要求進行一定的資格審查,主要是家庭經濟情況的調查,資格審查是有效開展各項資助工作的基礎和前提。在中國,這種資格審查通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來實現,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制度,由生源地認定和高校認定組成,申請人的同學、所在院系教師和資助工作者都參與認定,受信用體系不夠成熟、收入制度不夠完善、實地考證難以進行等環境的影響,目前還存在信息不對稱、道德風險易發、成本高、效率低等問題。美國對受助學生的資格審查十分細致嚴謹,學生和家長獲得資助信息,在高中最后一年里完成聯邦學生資助申請表(FreeApplicationforFederalStudentAid或FAFSA)的填寫,聯邦教育部或學校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制定的公式及學生的申請材料核算出家庭預計支付給學生的一年的大學教育費用(ExpectedFamilyContribution或EFC),用以衡量學生家庭對高等教育費用的承擔能力。學生經濟情況調查能夠順利而準確地進行,一方面得益于美國成熟的收入制度、稅收制度和較為完善的信用體系,根據申請者提交的家庭應交稅額的年度收入報表、家庭收入報表和資產負債表,高校可以清楚地了解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且為確定資助的額度提供重要信息;另一方面,也離不開一大批專業資助工作者的精細工作,數量眾多的專職人員會用很長的時間進行審核,為了確認學生提供的證明的真實性,還會到銀行等機構實地查詢驗證。

(2)資助提供。在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各項資助時,我國常常采用一刀切或者粗略劃分為幾個等級的做法,助學金為每生每年1000~3000元,劃分為2到3個等級,被劃分為同一等級的困難學生得到同等金額的資助。在國家助學貸款上,大多數申請者能夠獲得每年6000元的貸款,即原則上規定的最高額度,往往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需求。此外,我國各項資助項目之間也沒有建立起有機的聯系,作為基礎的認定工作難以準確定位學生的實際家庭經濟水平。學校在向學生提供資助時,難以實現資源最優配置,存在學生重復接受資助和獎助不清等情況。一種突出的表現是,有的學生能夠同時獲得助學金、助學貸款、勤工助學機會等多項資助,而有的困難學生卻只獲得助學金。在資助提供環節,美國實行的是“資助包”(FinancialAidPackage或FAP)制度,即獎學金、助學金、助學貸款和工讀計劃等的有機組合,其核心是給每個學生提供與其困難程度和實際需求相稱的資助量和資助形式。美國高校根據計算的教育成本和家庭可以承擔的教育費用的差額,為每個困難學生制定了幾種有針對性的“資助包”,學生本人可以從中選擇,也可提出自己的合理需求。“資助包”制度綜合考慮了學生的物質需求、學業負擔、能力發展等需要,例如給學業較輕的學生提供更多的與其專業相關的勤工助學機會,而對學業負擔較重的人則增加貸款額度,這種量身定做的“資助包”對資助工作者要求很高,在實際中發揮了提高資助資源利用效率、促進困難學生能力提高與全面發展的作用。

5.資助力度和效果

在我國,約3%的學生可以獲得勵志獎學金,約20%的學生領取國家助學金,有機會申請到國家助學貸款和生源地貸款的學生數在不斷增加,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信息顯示,2012年在校學生平均獲貸比例近13%,資助工作取得較大進展。根據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刊載的《中國學生資助發展報告(2007~2011年)》顯示,2011年,我國普通高校學生共獲得501.35億元的各類資助,而《中國統計年鑒2012》“各級各類學校在校學生數”統計顯示,2011年,我國普通高校在校學生數為2308.5萬人,計算得高校學生人均獲得資助約2172元,同期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35181元,則容易得出人均受資助金額占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為6.2%。與之相比,美國的資助力度更大,美國大學理事會統計,2012年美國高校學生人均獲得資助13200美元(按1:6.39的匯率折合成人民幣84348元),其中6932美元(約44295元人民幣)是無償提供的,而2011年美國的人均國民收入為43017美元,經計算得高校學生人均獲得資助的金額占人均國民收入的比例為30.7%,這樣美國生均獲得資助的絕對量和相對量都明顯高于中國高等教育資助水平。與美國高校的資助政策相比,我國也有一些值得肯定的地方,特殊困難補助和“綠色通道”就是很好的探索和實踐,前者建立起了有效的應急機制,后者則很好地踐行了不將一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拒之高校門外的承諾。

三、啟示

基于以上對比分析,筆者認為美國高等教育資助的以下幾點值得我國學習和借鑒。

1.社會力量的廣泛穩定參與在保證政府財政投入的同時,鼓勵、獎勵社會力量參與高等教育資助工作,提高社會獎助學金等的公開透明度,建立社會助學的穩定長效機制。

2.發達的助學貸款體系建立大學生信用體制,引導更多的商業信貸機構,對有需要的大學生提供較低利率的貸款,并建立有彈性的與學生畢業后收入水平相適應的還貸計劃。

3.機動靈活、量身定做的“資助包”根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困難程度、學業狀況、實際需求等制定有針對性的“資助包”,建立助學貸款、助學金、勤工助學等的有機組合機制,最大程度地發揮有限資助資源的價值。

第3篇

關鍵詞:高校 ;貧困生;資格認定;公正

隨著高校收費制度的改革和高校的擴招,我國高校中“貧困生”這一特殊群體的人數迅速攀升。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通貨膨脹帶來的物價飛漲,眾多高校貧困生面對高額的學費和城市高物價的求學之路可謂步履維艱。

目前我國已初步建立了包括獎學金、助學金、貸學金、勤工助學、特困生補助和學費減免及保障新生順利入學的“綠色通道”在內的多元化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但是在貧困生資格認定過程中卻存在著一系列問題,導致了一些非公正的現象的存在,嚴重阻礙了高校助學體系的完善和學生們身心的健康發展。目前高校貧困生資格認定中主要存在著資格認定片面性、認定標準不統一、真假證明難分辨、“人情買賣”等諸多問題,少數家庭經濟狀況不錯但也想獲得助學金或騙取國家勵志獎學金的學生滲入助學金評選隊伍。這種“貧而不貧”真假難辨的現象,給貧困生認定帶來了更多困難,同時也加劇了不公正現象的存在。

一、貧困生資格認定非公正現象描述

目前貧困生資格認定方面存在的非公正現象已經不再是僅僅局限于個別現象,而是日益呈現出擴大化的趨勢。為了更全面深入地了解高校貧困生資格認定方面目前的現狀,我們對北京工業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對外經貿大學等幾所高校的380名貧困生進行了抽樣問卷調查,調查對象包括不同年級、專業、省份的貧困生,并對其中的28名貧困生進行了個別訪談。調查發現,大學生認為高校貧困生資格認定程序很公平和公平的僅占5.6%和18.9%,認為一般的占20.9%,認為不太公平的占48.5%,認為很不公平的占6.1%。由以上數據可以發現,認為不公平的學生已經接近了54.6%,說明高校貧困生資格認定方面已經引起了廣大貧困生群體的不滿。

二、非公正現象產生原因分析

近年來,貧困生資格認定過程中非公正問題日益突出,不僅導致國家資源浪費和不合理配置,而且引起廣大群眾的不滿,難以保證教育的公平公正。通過查閱大量文獻和對學生進行訪談,對以上貧困生資格認定過程中一系列問題的系統分析,可以對貧困生資格認定非公正現象的存在得出以下原因。

1.地方基層政府開具貧困生證明審核不嚴格

在現實中,貧困大學生在申請助學金或助學貸款時,高校對貧困學生的認定等都需要有當地村委會或是街道辦出具的貧困證明和對學生的貧困情況調查表。一方面,大多數地方基層政府由于審查判定的方法過分依賴直觀的表面現象,主觀因素往往大于客觀事實,存在較強的人為因素,操作缺乏規范性,從而導致了判定工作出現失誤。另一方面,一些主管工作人員幫助學生出具假證明。由于“同情心”的驅使和“地方保護主義”的因素,加上缺乏必要的監督和誠信約束機制,只要當地大學生有所求,一些地方民政部門一般都會有求必應。

2.高校認定貧困生資格標準單一

高校在進行貧困生資格認定時,大多數高校主要依據當地政府提供的該學生的家庭經濟情況調查表和該學生的相關貧困證明獲取相關信息,然后依據學生家庭年收入情況,學生在校學習、生活月消費水平情況,學生交納學費的能力,生源地與學校所在地的最低生活保障線等四種情況作為貧困生認定的方法。但是這四種參照標準都是屬于主觀式的定性判斷,缺乏量化的指標體系。認定標準過于單一,缺乏科學性。而且對于貧困生界定的信息缺乏一個動態信息更新的過程,即便一些學校設置了,也是流于形式。因此很多已經“脫貧”的學生依舊一如既往地領取國家救助金。

3.部分審查工作人員缺乏責任心、審核監管缺失

在目前高校貧困生資格評審過程中,由于部分對貧困生資格審查的工作老師責任心的缺失,導致了一系列問題的產生。當貧困生的名單在網上公布時,即便是有學生提出異議,有的工作老師也不會予以理會和對被檢舉的學生進行重新資格審查,因為他們會認為你提出異議,是對他們工作能力的懷疑。而且假如情況真如學生反映一樣,那么他們的工作失誤將會受到上級領導的批評指責。所以他們寧愿將錯就錯,也不愿將錯誤及時改正。所以即便名義是存在監督和舉報機制,但在實際生活中基本上是形同虛設。正是由于部分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質與責任心較差,進一步加劇了非公正現象的產生。

三、研究結論及建議

貧困生資格認定工作是保證高校資助公平的基礎,同時也是教育公平的重要體現。因此應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努力克服認定過程中出現的不公正現象,進一步促進社會公平。

1.規范生源地政府的認證,建立監督和責任追究機制

國家相關部門應出臺關于生源地貧困生認定的相關政策與法規,明確認定部門的責任與義務,并加大對證明材料的開具人違規操作實施嚴格懲罰與追究力度,開設專門信箱對開具證明材料索要費用的人進行監督。同時生源地政府在開具貧困生證明材料或填寫相關材料時,應要求學生將家庭貧困的主要原因填寫清楚,以此加強證明材料的真實性。

2.建立資格認定主程序,多管齊下,全方位認定

目前,基于貧困證明的可信度不高,貧困證明、學生家庭經濟情況調查表等材料只能做為貧困生認定的參考材料,關鍵是需要看學生在校的各種表現。要用綜合評定的辦法,彌補單一量化考核的不足。首先需要建立一個貧困生評選審批的小組和貧困生監督的小組,兩者之間相互分權相互制約。評審小組負責做貧困生前期的資格認定的前期工作,根據學生的申請材料認真組織前期調查和民主評議,確定貧困生的范圍和檔次;輔導員和主管領導進行審批和認定。監督小組負責貧困生名單公布后廣大師生的反饋和檢舉展開工作,發揮廣大學生的監督作用,對被提出異議的貧困生進行重新調查和資格審查。然后將調查結果重新反饋給評選審批小組,審批小組重新確定新的貧困生資格。其次,監督小組要負責對貧困日常消費信息進行定期或不定期地調查,及時將貧困生認定和資助信息進行公示。

3.加強誠信教育,營造良好的貧困生認定氛圍

要加強對大學生和學生工作人員進行誠信教育和建設,提高在校大學生和工作人員的誠信意識,鼓勵其誠信做人,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讓大學生和學生工作人員真實認識到助學金是黨和國家針對貧困生設立的救助資金,不是享樂資金。引導大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誠信的真正意義,并且采取多種有效的方式,讓學生參加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將誠信意識轉變成為誠信行為。

參考文獻

[1]徐倩倩. 高校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重慶理工大學,201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蒙城县| 孟连| 讷河市| 留坝县| 福海县| 温宿县| 杭锦后旗| 涟水县| 许昌市| 收藏| 黎城县| 桐城市| 荣成市| 台中县| 冷水江市| 中西区| 鸡东县| 洪雅县| 东港市| 诏安县| 宣威市| 来宾市| 五莲县| 丹江口市| 大宁县| 阳江市| 凤山市| 德格县| 田阳县| 确山县| 永丰县| 隆昌县| 林口县| 安溪县| 鄂伦春自治旗| 镇巴县| 南丹县| 绥棱县| 阿勒泰市| 烟台市| 巴林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