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4 10:48:3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理財規劃與實務,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CFP(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
CFP,注冊金融策劃師,最初是由國際金融理財協會(IAFP,International Associated forFinancial Planning)于1972年開始推出的。目前,CFP的考試認證機構是CFP標準委員會(CFP Board Standards),中國于2005年8月26日正式成為CFP成員。在所有的理財認證證書中,CFP無疑是最權威、最流行的個人理財水平證書。它所提倡的4E標準和7項原則,已經為全球的理財行業所普遍推崇。
CFP之所以是最權威的證書主要是因為CFP的高要求:CFP對申請者有學歷和工作經驗上的要求,在美國,如果有認可的美國大學本科學位,則至少要有3年以上相關工作經驗;如果無本科學位,則至少需要5年以上相關工作經驗。同時,CFP要求申請者經過260學時規定課程的學習,考試合格后才能獲得。
CFP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專業理財建議,幫助客戶實現財務目標,避免財務風險。它所提倡的4E標準(考試標準Examination、從業標準Experience、職業道德標準Ethics、繼續教育Continuing Education)和7項原則(正直誠實原則Integrity、客觀原則Obectivity、稱職原則Competence、公平原則Fairness、保密原則Confidentiality、專業精神原則Professionalism、勤勉原則Diligence)已經為全球的理財行業所普遍推崇。
CFP的考試內容包括理財規劃概論、投資規劃、保險規劃、稅收規劃、退休規劃與員工福利、高級理財規劃等,共涉及7大類102個子課目。
ChFC(Chartered Financial Consultant)
ChFC,特許財務顧問,是由美國金融職業培訓界歷史最悠久、最負盛名的美國學院(American College)頒發的,創立于1982年,在美國金融界頗受尊重,和CFP齊名。
ChFC注重于為客戶提供綜合的財務規劃。ChFC考試難度較高,后續培訓比較完善,側重實務操作。同時,參加ChFC考試的人員必須要有3年以上的相關工作經驗,要通過8門核心課程。其中,6門必考課為:理財規劃的步驟和環境(Financial Planning:Process andEnvironment)、保險基礎知識(Fundamentalsof Insurance)、個人所得稅(Income Taxation)、退休規劃(Planning for Retirement Needs)、投資(Investments)、遺產規劃基礎(Fundamentals of Estate Planning),另外2門可從金融系統(The Financial System in theEconomy)、理財規劃實務(Financial PlanningApplications)、遺產規劃實務(Estate PlanningApplications)和退休計劃中的財務決策(Financial Decision Making at Retirement)中任意選擇。
ChFC和CFP一樣,有繼續教育制度,會員每年必須按規定獲得一定的繼續教育學分。ChFC和美國的其他理財證書相互承認學分。
PFS(Personal Financial Specialist)
PFS,個人理財專家,是由美國注冊會計師學會(AI CPA,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Public Accountants)為那些致力于專業提供個人理財服務的注冊會計師設立的,也就是說,只有取得CPA資格的人才能申請PFS。這個考試要求有250小時的個人理財經驗。
PFS的特點是為客戶提供專門的綜合理財咨詢/個人理財規劃服務。它和CFP、ChFC并稱為美國理財行業的三大認證體系。
PFS認證的有效期為3年,3年后必須進行重新認證。AICPA正是通過這樣的方式推行理財師的終身教育。
CFA(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
CFA,特許金融分析師,是由美國投資管理與研究協會(AIMR,Association for Invest-merit Management and Research)進行資格評審和認定,是一種國際通行的金融投資從業者專業資格認證。它于1963年設立,是目前金融領域最權威的考試,是世界上公認的金融證券業最高認證證書,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考試。
CFA是專為個人設置的再教育計劃,其考核內容和攻讀碩士學位的課程水平相當。雖然CFA對申請人的資格、教育資質、業務水平等沒有太高要求,但是取得CFA證書需要通過3個級別的考試以表明申請人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申請人至少需要3年才能完成全部考試,在此基礎上,要有3年以上的金融從業經驗才能獲得證書。同時,CFA考試全部采用英文,申請人需要具備良好的英文專業閱讀能力。
CFA的知識涵蓋了金融分析行業所必備的專業知識,包括定量分析方法、宏觀經濟學、會計學、公司理財、世界金融市場與投資工具、估值與投資理論、固定收益證券及其管理、權益投資分析、其他投資工具分析、投資組合管理等等。
RFP(Registered Financial Planner)
RFP,注冊財務策劃師,是由美國注冊財務策劃師協會(ARFP,Association for Registered Financial Planner)所制定的國際權威認證資質,創立于1983年。會員組織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瑞士、澳大利亞、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等15個國家和地區。
RFP的報考者只需滿足以下3個條件中的一個即可:本科以上學歷;大專學歷且具有3年以上相關工作經驗;從事金融、保險、證券、投資、銀行、律師、房地產等行業專業人士和各類對財務策劃有興趣的人士。
要獲得RFP證書,必須通過5門課程:基礎財務策劃(Foundation of Financial Planning)、投資學(Investment)、保險及退休規劃
(Insurance&Retirement Planning)、稅務及遺產規劃(Tax&Estate Duty Planning)、高級財務策劃(Advanced Financial Planning)。CWM(Chartered Wealth Manager)
CWM,特許財富管理師,是由美國金融管理學會(AAFM,American Academy of FinancialManagement)推出。AAFM成立于1995年,是美國比較受歡迎的金融從業人員資格認證機構,CWM已經獲得了全球100多個國家及800多所大學、美國證券交易商協會、美國政府勞工部一級皇家學會聯盟等國際知名組織的認可。
CWM比較注重營銷實用技能、信息交流和實務,因此更加大眾化一些。CWM證書在銀行界具有相當大的權威性。調查顯示,在美國銀行從業人員中,CWM證書持有者的比例最高。
CWM主要內容分為7大塊:財富管理和金融行業、財富管理、資本市場和公司財務、財富管理的趨勢、財富管理中的信息技術和電子商務、財富管理規劃和財富管理中的人際技能。報考CWM的人必須擁有財務、金融、會計、經濟學、企業管理以及投資學等財務金融相關專業的學士學位,并要求有3年以上的相關金融工作經驗。
CWM與CFP的知識體系是互通的,cWM證書持有者補修規定課程后,可申請CFP證書。
CFC(Certified Financial Consultant)
CFC,注冊財務顧問,是由理財規劃顧問委員會(IFC,Institute of Financial Consultants)推出的。CFC在全球理財行業具有一定的權威性,特別是在美國、加拿大等北美地區影響更大,在包括日本、新加坡、香港等12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分支機構。
CFC的報考條件相對寬松,只要有銀行、保險、投資、證券等金融從業經驗都可以報名參加認證考試。考試內容主要分為4大塊:財務報表分析、公司理財、個人理財規劃和投資管理。
RFS(Registered Financial Specialist)
RFS,注冊金融理財師,和CWM一樣,也是由AAFM推出的認證考試。RFS是針對金融行業一線人員設計的,注重于資產配置和投資建議。
申請人必須具有財務、金融、會計、經濟等相關商學專業的學士學位,同時具有3年以上的金融從業經驗。取得RFS資格后,每年還要進行15小時的繼續教育學習。考試科目為:基礎資產管理與財務策略、資產管理策略、投資管理與基金管理、財務金融決策、風險管理和案例分析。
RFC(Registered Financial Consultant)
RFC,注冊財務顧問,是由美國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協會(IARFC,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Registered Financial Consultant)頒發。IARFC成立于1984年。會員分布在美國、加拿大、英國、意大利、澳大利亞、新加坡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為保險行業從業人員。
RFC的考試內容主要分為基礎理論和實務操作兩部分。
要拿到RFC執照,先要交年費成為IAPRC的會員,通過認證考試以及相關領域工作經驗的要求,就能成為準注冊財務顧問,之后再參加實務課程,在培訓后1個月內提交一份案例報告就能取得RFC證書,之后每年還要參加40小時以上的繼續教育課程。
CLU(Chartered Life Underwriter)
CLU,特許人壽理財師,是美國人壽保險管理學會(LOMA,Life Office ManagementAssociation)于1927年推出的。LOMA是――個國際性的保險學術組織,會員分布在美國、加拿大、日本、歐洲、中國香港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壽險專業領域最高級別的認證。
【關鍵詞】高職院校;個人理財規劃;課程;實踐教學
個人理財規劃課程是高職院校財經類的主干課程,主要針對金融專業或投資理財專業的學生,該課程的學習可以使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個人理財服務理念和投資風險意識,掌握個人理財基本原理,樹立科學的理財理念,靈活運用個人投資理財工具,培養扎實的專業技能,具備個人投資理財產品的理財能力,同時使學生具備從事個人理財規劃崗位的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通過完成銀行產品理財、證券產品理財、保險產品理財、房地產投資理財項目的學習,學生能運用銀行產品理財、證券產品理財、保險產品理財、房地產投資理財,根據客戶的需要進行相應的理財規劃。
1.個人理財與資金的時間價值的實踐教學
1.1 認識和感受資金的時間價值
在能力目標方面能對資金的時間價值進行計算;知識目標能進行復利的計算,年金的計算,貼現率的計算。訓練方式、手段及步驟是:①演示:復利現值和終值的計算;②演示:年金計算:普通年金,預付年金,遞延年金,永續年金;③演示:貼現率的計算。可展示的結果是各小組計算的資金時間價值。
1.2 個人主要理財產品分析
在能力目標方面能對銀行理財產品進行分析、保險產品進行分析;知識目標層面要知道常見的理財產品,如:金融理財產品:銀行理財產品、股票、債券、基金、保險、外匯等;實物理財產品:創辦經營實體、黃金、房產、郵幣卡、藝術品等。訓練方式、手段及步驟是:①比較:風險;②比較:收益;③比較:流動性。可展示的結果是各種理財產品的風險、收益與流動性。
2.銀行產品理財
2.1 認識銀行理財產品
在能力目標方面能認識儲蓄存款、銀行卡、外匯產品、紙黃金等理財產品;知識目標層面了解銀行產品種類:儲蓄存款、銀行卡、外匯產品、紙黃金。訓練方式、手段及步驟是:①分析:儲蓄存款的收益;②分析:紙黃金的收益。可展示的結果各小組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
2.2 銀行產品投資效益分析
在能力目標方面能對銀行產品的收益進行計算、分析哪些銀行產品值得投資;知識目標層面知道銀行產品的收益如何計算、了解哪些銀行產品值得投資。訓練方式、手段及步驟是:①演示:活期儲蓄存款利息計算;②演示:定活兩便儲蓄存款利息計算;③演示:通知儲蓄存款利息計算;④演示:定期儲蓄存款利息計算;⑤演示:教育儲蓄存款利息計算;⑥演示:憑證式國庫券利息計算;⑦演示:儲蓄存款利息所得稅計算。可展示的結果是各種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
2.3 銀行產品理財的動機與信用管理
在能力目標方面能闡釋儲蓄動機,實施合理的投資行為;知識目標層面知道信用體系的重要性和應對策略,避免信用問題帶來的損失。訓練方式、手段及步驟是:①討論:分組討論銀行產品理財的動機;②討論:銀行信用的利弊。可展示的結果是總結銀行理財產品的動機與信用利弊。
3.證券產品理財
3.1 認識證券產品
在能力目標方面能認識股票、債券、證券投資基金的概念和種類;知識目標層面知道當前股票、債券、證券投資基金的概念和種類。訓練方式、手段及步驟是:①認識:股票;②認識:證券;③認識:基金。可展示的結果是能展示不同的證券產品。
3.2 證券投資基本分析
在能力目標方面能進行宏觀經濟分析、行業分析、公司分析;知識目標層面知道證券投資基本分析方法及變量體系。訓練方式、手段及步驟是:①宏觀經濟分析;②企業所處行業分析;③小組作業:選取一家上市公司進行分析。可展示的結果是能對某一上市公司進行投資的基本分析。
3.3 證券投資技術分析
在能力目標方面能夠進行K線分析、趨勢分析、均線分析;知識目標層面掌握K線分析、趨勢分析、均線分析。訓練方式、手段及步驟是:①演示:K線分析;②演示:趨勢分析;③演示: 均線分析(利用證券交易軟件進行演示)。可展示的結果是能對某一上市公司進行K線分析。
4.保險產品理財
4.1 認識保險理財產品
在能力目標方面能夠認識保險的重要性和產品的種類;知識目標層面把握風險與風險管理手段。訓練方式、手段及步驟是:①全班同學分組進行討論:保險理財產品的重要性;②各小組進行發言。可展示的結果是各小組能總結保險理財產品的重要性。
4.2 商業保險投資品種
在能力目標方面能能掌握人身保險、財產保險的品種,商業保險用來進行哪些風險防范;知道人身保險、財產保險的品種以及商業保險用來進行哪些風險防范。訓練方式、手段及步驟是:①分析人壽保險;②分析財產保險。可展示的結果是展示人壽保險與財產保險的差異。
4.3 投資型壽險分析
在能力目標方面能夠進行分紅險、萬能險、投連險、不同壽險產品比較分析;掌握、萬能險、投連險、不同壽險產品比較分析。訓練方式、手段及步驟是:①分析分紅險;②分析萬能險;③分析投連險。可展示的結果是展示不同投資壽險的差異。
4.4 商業保險實務操作
在能力目標方面能夠進行購買保險的實際操作?知曉購買保險應注意的問題?出險后如何理賠?知道如何購買保險?購買保險應注意的問題?出險后如何理賠?訓練方式、手段及步驟是:①演示如何購買保險;②演示如何理賠。可展示的結果是展示保險的購買流程與理賠流程圖。
5.房地產投資理財
5.1 房地產投資收益與風險分析
在能力目標方面能夠對房地產投資收益進行計算和風險分析,對房地產投資進行有效控制;掌握房地產投資收益的計算和風險,理解房地產投資的有效控制。訓練方式、手段及步驟是:①演示:房地產投資收益的計算;②分析房地產投資的風險。可展示的結果是:展示房地產投資的收。
5.2 房地產投資策略
在能力目標方面能夠掌握如何對住宅投資、對商鋪投資;掌握房地產投資的種類,特點和投資策略。掌握房地產投資的種類,特點和投資策略訓練方式、手段及步驟是:①討論房地產投資策略;②認識房地產投資的種類。可展示的結果是:能針對具體的房地產,提出投資策略。
5.3 房地產投資操作實務
在能力目標方面,能夠掌握房地產投資操作流程,熟悉房屋買賣合同,房屋租賃合同設計的事項;在知識層面掌握房地產投資操作過程中的流程,交易稅費,籌資方式。訓練方式、手段及步驟是:①演示房地產投資操作流程;②演示房屋買賣合同;③演示房屋租賃合同;④小組作業:撰寫一份房屋租賃合同。可展示的結果是:展示房屋買賣與租賃合同,小組作業匯報等。
參考文獻:
[1]張旺軍.投資理財——個人理財規劃指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07.
[2]張旺軍.投資理財——個人理財規劃實訓教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07.
關鍵詞 個人理財 現財理論 課程體系構建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Investment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MA Yusong
(Finance Department,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 College of Humanities &
Sciences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117)
AbstractAs the national income has gradually increased,personal finance services got a considerale progress in a few years.However,due to its relatively short history,the basic theory and supporting personnel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financial service development.Therefore,it is a compulsory subject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 finance management.This paper investigated how to build reasonable system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system on basis of expertise required in financial services.
Key wordspersonal finance; modern financial theory; course system construction
據Wind資訊統計,2011年上半年共有83家銀行發行理財產品10239款,較2010年同期增長101.95%。其中一季度發行理財產品4879款,同比增長130.36%;二季度發行理財產品5360款,同比增長81.57%,整體來看,理財產品市場發行量延續爆發式增長。然而,相對如此業務增量,國內理財規劃師的數量和專業素養遠不能滿足業務發展的需要,因此,在高等教育引入投資理財課程,并根據社會和崗位的需要,合理的設置理財課程體系就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1 投資理財學的專業素質要求
個人理財,又稱個人財務規劃或個人金融。根據美國理財師資格鑒定委員會的定義,個人理財是“制定合理利用財務資源實現客戶個人人生目標的程序”。核心是根據客戶的財務狀況和風險偏好來實現客戶的需求與目標,依托于銀行服務,為客戶設計投資規劃、保險規劃、退休規劃、子女教育規劃、稅務規劃、遺產傳承安排等。根據個人理財業務的需要,專業的理財規劃師所要做的工作流程是:分析客戶的財務狀況―― 調查客戶的風險偏好 ―― 制定理財目標 ―― 制定資產配置計劃 ―― 實施并調整計劃 。因此,專業理財規劃師應具備兩方面才能:一是職業素養,包括與客戶的溝通與協調能力,處理事情的應變能力等。二是專業素養,包括對銀行業務的熟稔,對會計、財務管理、稅法、保險、投資學、西方經濟學、統計學等專業課程知識的掌握與靈活運用。只有兼具以上兩點能力的理財規劃師,才能真正適應社會需要,提供更專業、更個性化的理財服務。
2 投資理財課程體系現狀
(1)學科定位過低,局限于職業教育水平。目前,投資與理財專業大多設在高職教育領域,而高職教育由于受其教育時間較短、定位較低等因素影響,所開設課程沒有本科教育那么系統化、深入化,所以投資理財課程所需的理論基礎打得并不扎實,很多基礎理論課都是合并在一門課程里教授,這就導致學生在理解投資理財課程所需內容時有困難。
(2)課程內容安排不合理,與其他課程內容重復嚴重。投資理財課程包含投資學、保險學、稅法、會計、財務管理、金融市場學、金融工程等課程內容,每方面都有所涉及,因此,在課程的安排上,要盡量避免講授重復內容,應重點講授這些內容的應用。
(3)教學方式側重理論分析,缺少實務支撐。由于我國理財學起步較晚,尤其是家庭理財,最近幾年才逐步發展起來,有關的教學案例很少,多是采用美國CFA、CFP等考試的案例作為教學案例,而美國家庭和中國家庭在收入來源、支出結構上都存在較大差異,不能完全適應我國此方面的教學需要,再加上我國的教學模式還基本停留在理論教學階段,所以,投資理財課程亟需改革教學模式,增加實務教學內容。
3 投資理財學的本科教育課程體系建設框架
(1)學科定位在本科教育水平,提高投資理財教學內容的理論性和實踐性。由于高職教育在教育時間、內容上的局限性,所以可在本科教育階段開始投資理財課程,教學內容的編排上以投資理論、金融工程的應用為主,輔以會計、財務管理、稅法、金融學等內容,在教學內容的難度上深于高職教育,但側重理論的分析與應用,尤其是應用。
(2)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上引入項目導向法。現有高職教材“把企業理財和個人理財知識整合在一起,把涉及兩類理財內容的金融市場、金融工具、資金時間價值的計算、資本籌集、資金成本和資金結構、投資的經濟因素分析、投資收益和風險、投資風險的規避和控制、投資理財決策理論、理財策略和技巧等內容組織成綜合性章節,把專門討論企業理財或個人理財的企業財務報表分析和資金計劃、企業所得稅籌劃、個人財產的計量與理財策劃過程和個人所得籌劃等內容單獨成章”,這種教學內容的設計與之前的金融理論基礎課內容重復,浪費了教學時間,有什么都講,什么都講不深的弊端。筆者認為,應在教材的編寫和教學內容的設計上引入項目導向法。所謂項目教學法,是指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在課程教學中為學生設計一個項目,組織學生圍繞項目開展找資料、學技能、搞設計、實施方案、檢測成果。筆者建議,將投資理財課程分為企業理財和個人理財。把企業和個人為例,將生命周期分為幾個階段。按照每階段的需求,測定理財對象的風險偏好,分析其財務狀況,設定理財目標,制定實施方案等這樣的邏輯順序編排教材,同時,在教學模式上采用以組為單位,集中討論的方式進行教學,摒棄教師“一言堂”的模式,以學生為教學主體。
(3)有計劃的安排教師去金融機構實習。現代教育要求學生具備實踐能力,作為教師,首先要具備實踐能力。而我國大學教師的主體主要來自于剛畢業的應屆畢業生,研究生教育結束后就進入大學主持教學,雖然都有實習經歷,但實習期都很短,本身就沒有很豐富的實踐經驗,何談提高學生實踐能力?這也是我國本科教育脫節于社會需求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大學應盡可能地為教師提供到企業實踐的機會,教師的實踐能力提高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才會成為可能。
總之,重構高等教育階段的投資理財課程教學體系,既要更新教學理念,理論與實踐并重,改善教學內容,避免內容重復,改革教學模式,教學互動,提高教師實踐能力,使本科投資理財教育適應社會對理財專業人員的理論和實踐能力的要求,為社會培養合格的高端理財人員。
參考文獻
[1]高雅莉.成人高等理財學教學改革初探.中國成人教育,2006(6):4.
關鍵詞:理財專業人員;三層雙軌制;證券投資;綜合素質
前言
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光輝路程,既有風雨也有成果,最為世人所矚目的就是中國取得的巨大的經濟成功。在這30年中,中國GDP年均增長達到9.5%,成為GDP增幅的世界第一,這個速度是同期世界經濟年均增速的3倍。中產階級和豪富階層在中國迅速形成,并有相當一部分人的理財觀念從激進投資和財富快速積累階段逐步向穩健保守投資、財務安全和綜合理財方向發展,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個人金融業務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各種理財產品、理財服務層出不窮,人們的理財觀念有所轉變,理財需求日益旺盛,理財市場作為一個新興的市場開始發展起來[1]。然而與全民理財大趨勢所不協調的是,我國專業理財人員的大量缺失和專業素質的不完善。作為為客戶提供全面理財規劃的專業人士,理財人員應該是一位知識豐富、工作高效、耐心和藹、待人誠懇、可以向客戶提供全面與建設性意見的咨詢專家。從這一角度而言,高職院校培養的理財專業人員,應該是順應中國經濟發展趨勢,了解中國國情與中國金融市場特點,具備實踐與理論雙軌、道德素養與職業操守兼備的綜合素質型人才。
這里所說的“綜合素質型”主要包含四點要求:一是道德素質,包括對理財事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良好的職業道德、團結合作的觀念和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二是身心素質,包括健康的體魄、較強的心理承受力、成功的信心、良好的競爭意識與應變能力等;三是業務素質,包括廣博的知識面、較強的溝通能力和客戶服務能力等;四是技能素質,包括資金管理技能、財務分析技能、風險防范技能、產品組合技能、理財建議與規劃技能等[2]。
從以上素質能力培養出發,高職理財專業人員的培養應是一個全面立體的教學過程。
一、課程體系重在突出四大職業模塊。
首先,高職院校的理財專業學生的主要學習地點仍然是校園,主要學習技能的手段也是課堂教學。因此,理論教學要符合綜合素質型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就必須設計合理、計劃全面、有的放矢。
所以,培養綜合素質型人才的目標出發,必須構建新的理論課程體系。根據職業崗位能力的分析,要突出以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來抓;強化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教育;突出專業認知能力、思考能力、職業判斷能力、決策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明確綜合職業能力、專業拓展能力、社會適應能力,以及由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多種素質相融合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創新培養思路;將就業教育貫穿于整個專業教育的全過程,特別體現職業認知、職業準備、就業和創業引導的新理念。
據此理念,新構建的理論課程體系,由四大職業模塊所構成:職業素質能力模塊(即職業思想道德)、職業基礎知識與能力模塊、職業知識與能力模塊、職業拓展知識與能力模塊。
(一)職業思想道德模塊。
主要是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市場經濟理論教育、理財規劃職業道德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就業擇業創業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創新教育,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等。
(二)職業基礎知識與能力模塊。
主要是學習與本專業密切相關的、使在校學生獲得在投資
理財領域內從事第一個工作、從事幾種工作所需要的必要知識、必要技能,為在校學生今后工作提供充分專業準備的、形成現實動手能力的知識和技能,如基礎會計知識和技能、經濟學知識和技能、運籌學知識和技能、財政學知識和技能、經濟法知識和技能、商務談判知識和技能、現代金融學知識和技能、國際金融知識和技能、公共關系學知識和技能,以及為本專業提供基本支撐的大學英語、專業英語、高等數學、財經應用文、計算機基礎、數據庫、計算機安裝維護等應用性知識和技能。
(三)職業知識與能力模塊。
主要學習本專業的職業知識和技能,如公司理財知識和技能、個人理財知識和技能、投資學知識和技能、證券投資知識和技能、期貨投資知識和技能、理財實務知識和技能、財務會計知識和技能、以及統計與調查預測等應用性知識和技能。
(四)職業拓展知識與能力模塊。
主要學習能使在校學生具備在其未來職業生涯各階段都可以繼續學習所需要的能力、知識和態度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如理財咨詢實務、實用合同范例、市場營銷實務、公共關系實務、管理心理學、普通話、口語藝術、社交禮儀等[2]。
通過理論課程的四大模塊設計、可以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以理論教學為中心,建立起一個合理完善的人才培養構架。這就如同建造房屋時,要先搭好腳手架才能平地起高樓,此處的模塊理論課程設計就如同腳手架,理財專業學生由此接受培養,猶如高樓一般逐步建立和完善自身的綜合素養。
二、技能訓練重在構建“三層雙軌制”專業技能培養模式
高職院校最大的特點是動手能力強、實踐經驗多,為了使學生在求學期間盡可能與社會同步、與專業掛鉤,校內的技能訓練可以采取“三層雙軌制”專業技能培養模式。
“三層雙軌制”,是一種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的、以綜合素質為基礎、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專業技能培養新模式。“三層”是指按課程間內容的依存關系分為專業基礎技能、專業技能、職業綜合技能三個階段;“雙軌”是指理財能力訓練和投資能力訓練同步進行。
第一層:專業基礎技能培養。
理財能力訓練:基于《理財學》課程;訓練內容主要是理財的基本原理、公司理財和個人理財基礎知識。
投資能力訓練:基于《投資學》課程;訓練內容:投資學概述。
第二層:專業技能培養。
理財能力訓練:基于《理財實務》課程;訓練內容為課程單元訓練等。
投資能力訓練:基于《證券投資》、《期貨投資》等課程;訓練內容主要為證券投資工具、證券交易流程、證券行情解讀,期貨交易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等。
第三層:職業綜合技能培養。
理財能力訓練:基于“理財規劃師資格證書”的培訓課;訓練內容主要是根據風險計量判斷風險大小、掌握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和個人所得稅籌劃策略、個人養老規劃、個人財產分配與傳承、財務計算器的應用等。
投資能力訓練訓練:基于校內《投資理財綜合模擬實訓》和校外生產實習;實訓內容為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證券投資工具、證券交易流程、證券行情解讀證券交易的各種技巧、證券市場運行、期貨交易的操作程序及各種管理條例等。
通過三層雙軌制的教學,使學生的專業知識、動手能力、分析能力、綜合能力明顯得到系統地提高。
三、教學方法創新,將課堂教學變為場地教學。
課堂教學是最為傳統的教育模式,最大的優勢就是老師和學生可以面對面,學生不僅能夠聽到老師在講什么,還能夠感受到老師肢體、語氣、表情等等帶來的信息,而且有了問題可以當場提出得到即時的回答,做到了零距離的溝通。然而課堂教學也有它不容忽視的弱點:首先,也是最大的弱點就是不能因人施教,要老師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的教學既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經濟的。其次,學習內容收到了限制。一些訓練特點非常強的課程受到的限制尤其大。
作為實踐操作性極強的投資理財學課程,如果一味地在課程教學上下功夫,一來限制了學生的學習環境,二來影響了教學效果。所以,根據教學課程的要求,有些科目可以采取場地教學的方式,比如設置證券大廳,定制電子顯示屏,將股票市場的大盤波動即時顯示出來,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去感受理財工具的變化和魅力,更有助于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場地教學既克服了課堂教學的缺點,又增強了課堂教學的優點。也對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的角色進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畢業論文強調專業論文學分制。
作為具備專業技能素質的理財人員,對于專業的財經用語表述應該是相當熟練的。然而兩年專業課程的學習,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要全面了解和掌握理財訊息和理財用語還是有些難度的。為了盡快讓學生掌握這項技能,以及增強理財專業觀念。鼓勵學生撰寫各類財經論文,通過論文的撰寫,一是增強
了學生關于社會經濟的關注度,二是加強了學生的專業學習能力,三是為學生的就業申請增添籌碼。對于在公開刊物上發表的論文,學校予以承認相應學分,并作為理財專業的重要教學成果。
五、畢業實習要求證書與經驗并重。
高等職業教育不僅需要學生在學完全部課程后能夠獲得畢業證書,同時還要求專業學習過程應與國家技能考證、國家職業資格考證要求接軌,實行多證書考核管理制度,以彰顯職業教育辦學特色,體現綜合技能素質。理財專業學生應獲取的證書有全國計算機等級一級證書、英語三級證書(或英語A、B級應用能力證書)、證券從業資格證書、期貨從業資格證書和助理理財規劃師資格證書等。
同時,作為理財專業的學生又要注重實際經驗的累積,要在畢業實習期間通過專業實踐,將所學置于所用,用工作檢驗理論。投資理財專業所面臨的行業局面與其他傳統行業相比,更具有變化性和挑戰性,對于學生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所以實踐經驗是對于培養真正的理財專家來說,是必經之路,也是攀巖捷徑。
綜合素質型理財人員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項長時期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學培養方案。其重點是理論著眼全面、實踐落在實處。高職教學應服務于國家全局,結合中國經濟發展的大浪潮,為中國的金融市場培養更多的實用人才。
參考文獻:
關鍵詞:理財專業人員;三層雙軌制;證券投資;綜合素質
前言
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光輝路程,既有風雨也有成果,最為世人所矚目的就是中國取得的巨大的經濟成功。在這30年中,中國GDP年均增長達到9.5%,成為GDP增幅的世界第一,這個速度是同期世界經濟年均增速的3倍。中產階級和豪富階層在中國迅速形成,并有相當一部分人的理財觀念從激進投資和財富快速積累階段逐步向穩健保守投資、財務安全和綜合理財方向發展,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個人金融業務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各種理財產品、理財服務層出不窮,人們的理財觀念有所轉變,理財需求日益旺盛,理財市場作為一個新興的市場開始發展起來[1]。然而與全民理財大趨勢所不協調的是,我國專業理財人員的大量缺失和專業素質的不完善。作為為客戶提供全面理財規劃的專業人士,理財人員應該是一位知識豐富、工作高效、耐心和藹、待人誠懇、可以向客戶提供全面與建設性意見的咨詢專家。從這一角度而言,高職院校培養的理財專業人員,應該是順應中國經濟發展趨勢,了解中國國情與中國金融市場特點,具備實踐與理論雙軌、道德素養與職業操守兼備的綜合素質型人才。
這里所說的“綜合素質型”主要包含四點要求:一是道德素質,包括對理財事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良好的職業道德、團結合作的觀念和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二是身心素質,包括健康的體魄、較強的心理承受力、成功的信心、良好的競爭意識與應變能力等;三是業務素質,包括廣博的知識面、較強的溝通能力和客戶服務能力等;四是技能素質,包括資金管理技能、財務分析技能、風險防范技能、產品組合技能、理財建議與規劃技能等[2]。
從以上素質能力培養出發,高職理財專業人員的培養應是一個全面立體的教學過程。
一、課程體系重在突出四大職業模塊。
首先,高職院校的理財專業學生的主要學習地點仍然是校園,主要學習技能的手段也是課堂教學。因此,理論教學要符合綜合素質型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就必須設計合理、計劃全面、有的放矢。
所以,培養綜合素質型人才的目標出發,必須構建新的理論課程體系。根據職業崗位能力的分析,要突出以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來抓;強化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教育;突出專業認知能力、思考能力、職業判斷能力、決策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明確綜合職業能力、專業拓展能力、社會適應能力,以及由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多種素質相融合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創新培養思路;將就業教育貫穿于整個專業教育的全過程,特別體現職業認知、職業準備、就業和創業引導的新理念。
據此理念,新構建的理論課程體系,由四大職業模塊所構成:職業素質能力模塊(即職業思想道德)、職業基礎知識與能力模塊、職業知識與能力模塊、職業拓展知識與能力模塊。
(一)職業思想道德模塊。
主要是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市場經濟理論教育、理財規劃職業道德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就業擇業創業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創新教育,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等。
(二)職業基礎知識與能力模塊。
主要是學習與本專業密切相關的、使在校學生獲得在投資
理財領域內從事第一個工作、從事幾種工作所需要的必要知識、必要技能,為在校學生今后工作提供充分專業準備的、形成現實動手能力的知識和技能,如基礎會計知識和技能、經濟學知識和技能、運籌學知識和技能、財政學知識和技能、經濟法知識和技能、商務談判知識和技能、現代金融學知識和技能、國際金融知識和技能、公共關系學知識和技能,以及為本專業提供基本支撐的大學英語、專業英語、高等數學、財經應用文、計算機基礎、數據庫、計算機安裝維護等應用性知識和技能。
(三)職業知識與能力模塊。
主要學習本專業的職業知識和技能,如公司理財知識和技能、個人理財知識和技能、投資學知識和技能、證券投資知識和技能、期貨投資知識和技能、理財實務知識和技能、財務會計知識和技能、以及統計與調查預測等應用性知識和技能。
(四)職業拓展知識與能力模塊。
主要學習能使在校學生具備在其未來職業生涯各階段都可以繼續學習所需要的能力、知識和態度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如理財咨詢實務、實用合同范例、市場營銷實務、公共關系實務、管理心理學、普通話、口語藝術、社交禮儀等[2]。公務員之家
通過理論課程的四大模塊設計、可以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以理論教學為中心,建立起一個合理完善的人才培養構架。這就如同建造房屋時,要先搭好腳手架才能平地起高樓,此處的模塊理論課程設計就如同腳手架,理財專業學生由此接受培養,猶如高樓一般逐步建立和完善自身的綜合素養。
二、技能訓練重在構建“三層雙軌制”專業技能培養模式
高職院校最大的特點是動手能力強、實踐經驗多,為了使學生在求學期間盡可能與社會同步、與專業掛鉤,校內的技能訓練可以采取“三層雙軌制”專業技能培養模式。
“三層雙軌制”,是一種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的、以綜合素質為基礎、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專業技能培養新模式。“三層”是指按課程間內容的依存關系分為專業基礎技能、專業技能、職業綜合技能三個階段;“雙軌”是指理財能力訓練和投資能力訓練同步進行。
第一層:專業基礎技能培養。
理財能力訓練:基于《理財學》課程;訓練內容主要是理財的基本原理、公司理財和個人理財基礎知識。
投資能力訓練:基于《投資學》課程;訓練內容:投資學概述。
第二層:專業技能培養。
理財能力訓練:基于《理財實務》課程;訓練內容為課程單元訓練等。
投資能力訓練:基于《證券投資》、《期貨投資》等課程;訓練內容主要為證券投資工具、證券交易流程、證券行情解讀,期貨交易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等。
第三層:職業綜合技能培養。
理財能力訓練:基于“理財規劃師資格證書”的培訓課;訓練內容主要是根據風險計量判斷風險大小、掌握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和個人所得稅籌劃策略、個人養老規劃、個人財產分配與傳承、財務計算器的應用等。
投資能力訓練訓練:基于校內《投資理財綜合模擬實訓》和校外生產實習;實訓內容為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證券投資工具、證券交易流程、證券行情解讀證券交易的各種技巧、證券市場運行、期貨交易的操作程序及各種管理條例等。
通過三層雙軌制的教學,使學生的專業知識、動手能力、分析能力、綜合能力明顯得到系統地提高。
三、教學方法創新,將課堂教學變為場地教學。
課堂教學是最為傳統的教育模式,最大的優勢就是老師和學生可以面對面,學生不僅能夠聽到老師在講什么,還能夠感受到老師肢體、語氣、表情等等帶來的信息,而且有了問題可以當場提出得到即時的回答,做到了零距離的溝通。然而課堂教學也有它不容忽視的弱點:首先,也是最大的弱點就是不能因人施教,要老師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的教學既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經濟的。其次,學習內容收到了限制。一些訓練特點非常強的課程受到的限制尤其大。公務員之家
作為實踐操作性極強的投資理財學課程,如果一味地在課程教學上下功夫,一來限制了學生的學習環境,二來影響了教學效果。所以,根據教學課程的要求,有些科目可以采取場地教學的方式,比如設置證券大廳,定制電子顯示屏,將股票市場的大盤波動即時顯示出來,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去感受理財工具的變化和魅力,更有助于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場地教學既克服了課堂教學的缺點,又增強了課堂教學的優點。也對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的角色進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畢業論文強調專業論文學分制。
作為具備專業技能素質的理財人員,對于專業的財經用語表述應該是相當熟練的。然而兩年專業課程的學習,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要全面了解和掌握理財訊息和理財用語還是有些難度的。為了盡快讓學生掌握這項技能,以及增強理財專業觀念。鼓勵學生撰寫各類財經論文,通過論文的撰寫,一是增強
了學生關于社會經濟的關注度,二是加強了學生的專業學習能力,三是為學生的就業申請增添籌碼。對于在公開刊物上發表的論文,學校予以承認相應學分,并作為理財專業的重要教學成果。
5月19日,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渣打中國”)宣布,在華獨家推出一款代客境外理財產品,投資于境外中型美股基金。結合業已在架的理財產品,渣打中國現有的代客境外理財產品線的投資范圍拓展到大中小型美國股票基金。本土投資者將可通過渣打中國全方位參與到美國股票市場的投資。此前,渣打中國已有的代客境外理財全球基金精選系列產品主要投資于美國大型和小型股票基金。
渣打中國此次在華獨家發售的新品,投資于美盛環球基金系列美盛資金管理美國動力股票基金。該境外基金由全球知名基金經理比爾?米勒(Bill Miller)及Samantha McLemore共同管理,其發行方為美盛環球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諾安基金:
諾安保本二期混合基金強勢出擊
諾安基金公告稱,諾安保本混合基金于5月13日順利完成首個保本周期,并進入第二個保本周期開始前的過渡期,于5月19日~6月13日開放申購,屆時投資者可通過招行等各大銀行、券商渠道及諾安基金官網直銷平臺進行申購。
據了解,諾安保本混合基金成立于2011年5月13日,在第一個保本周期運行期間,該基金在基金經理張樂賽和諾安基金金牌固收團隊的共同護航下,業績均取得了優異表現。晨星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4月30日,諾安保本混合基金自成立以來總回報率高達21.5%,今年以來該基金累計凈值增長率為5.38%,在同類可比的50只基金中高居第三名;最近一年更是以13.34%的收益率在同類可比基金中高居第二名。另外,與同期成立的保本基金相比,諾安保本混合基金自成立以來,無論長期業績還是短期業績表現,均位居同期成立基金榜首。
銀華基金:銀華日利規模突破百億元 日均成交超15億元
截至5月13日,銀華日利資產規模突破100億元,5月以來日均交易額超過15億元,二級市場交投活躍。今年以來,銀華日利備受場內資金青睞,規模呈現快速增長趨勢。Wind數據顯示,一季度,銀華日利規模61.84億份;截至5月12日,銀華日利基金凈值為101.757元,基金規模超100億元,較一季末的61.84億元增幅超過60%。不僅如此,作為一只交易型貨幣基金,銀華日利在二級市場的交易規模也呈現溫和放大趨勢,交投日益活躍。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13日,銀華日利近一個月以來日均成交額為超15億元,其中5月8日、9日兩天的單日成交額更是放大至25億元以上。
太平人壽北分:
公益植樹活動拉開2014年客服節序幕
4月,太平人壽北京分公司牽手知心姐姐,組織160余位客戶到大興南海子麋鹿苑舉辦“太平愛心林”植樹活動,正式拉開了“太平人壽北京分公司2014年客戶服務節”序幕。在2014年客戶服務節期間,該公司將通過“公益、健康、親子”三大主題活動的開展為客戶提供高附加值服務。植樹現場,太平人壽北京分公司總經理黃朝輝和知心姐姐教育服務中心副總監祝薇等一同為“太平愛心公益林”揭牌。
長城人壽:
兒童節推出長順少兒意外卡
6月1日兒童節,長城人壽推出一款“長順少兒意外卡”,意外身故保險金、意外殘疾保險金均為3萬元,意外傷害醫療保險金為5000元,且每人僅能購買一份,出生滿30天且已健康出院的嬰兒即可投保此意外險,最大投保年齡不得超過17周歲。長城人壽 “長順少兒意外卡”的理賠標準完全按照2014年1月1日最新執行的《中保協發2013(88)號人身保險傷殘評定標準(行業標準)》所列傷殘項目及評定標準進行傷殘評定及給付。
給付范圍還包括診療費等11項在醫院內支出的費用。如果已從其他途徑取得補償,則對剩余的且符合投保當地社會基本醫療保險管理規定的醫療費用,在扣除100元免賠額后按100%的比例賠付,如果未從其他途徑取得補償,則在扣除100元免賠額后按80%的比例賠付。
工銀安盛人壽推高額駕乘意外保障產品
為滿足越來越多國內消費者自駕出行的人身保障需求,工銀安盛人壽5月1日起特別推出一款高額駕乘意外保障產品――百萬保駕兩全保險。這款全新上市的百萬保駕兩全保險產品,在長達30年的保障期內,每天僅需1元,即可享有保額高達百萬元的駕乘意外身故或全殘保障,同時,該產品還可提供一般意外及非意外身故或全殘保障。待到30年滿期時,還可返還已交保費1.25倍的滿期金,實現保費的額外增值。此外,在交費期內被保險人若在國內旅行途中不幸遭受意外事故,還可獲得電話醫療咨詢、協助安排就醫住院、安排并支付緊急醫療轉送等多項免費的國內醫療救援增值服務,為有車一族自駕出行提供全面保障。
首屆領航中國杯白銀帝國爭霸賽正式啟動
由金融界網站主辦的“首屆領航中國杯白銀帝國爭霸賽”啟動儀式于5月8日在北京飯店隆重舉行,著名經濟學家郎咸平、證金貴金屬總經理馬勇等多位嘉賓出席并為大賽啟航。
“首屆領航中國杯白銀帝國爭霸賽”由金融界網站主辦,證金貴金屬為本次大賽的唯一指定交易平臺。大賽于2014年5月12日拉開帷幕,歷時3個月,凡年滿18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均可報名參加,以20萬元人民幣虛擬資金作為起始標準,歷經常規賽、總決賽以及實盤賽3個階段。本屆大賽在財經互聯網領域首次實現了選手在線交易,結束了以往選手需下載模擬交易軟件才能參賽的傳統模式。大賽不僅在交易方式上開創了先河,在獎勵機制中也做了新的創舉――模擬盈利變現金。大賽組委會成員特邀農業大學衍生品中心貴金屬專業委員會等7家機構共同作為本次大賽的監督指導單位。
ICFP國際注冊理財規劃師考試在港科大啟動
ICFP國際注冊理財規劃師考試近期在香港科技大學啟動,來自香港地區各大知名企業、銀行、證券公司、投資公司、期貨公司以及財務公司的300余名注冊理財規劃師出席啟動儀式。
為幫助德才兼備的學員獲得ICFP專業證書認證,為職業生涯再添重量級“砝碼”,2013年,中國注冊理財規劃師協會CICFP與LOMA國際金融保險管理學會在全球范圍內推行了金融理財專業國際化的資質認證――國際注冊理財規劃師ICFP。該認證具有國際理念和實務性兩大基本特點,符合我國金融、法律環境和具體的國情,強調實用性和服務性。
通過本次考試的學員,將被授予由LOMA國際金融保險管理學會與CICFP中國注冊理財規劃師協會聯合認證的國際注冊理財規劃師證書,證書在國際互認協議范圍內全球有效,統一編號,網上隨時可以查詢。取得國際注冊理財規劃師證書后可對接英國國立大學MBA認可學分,免修相同單科課程及考試。
寶瑞通典當行
第四屆絕當品特賣會開幕
5月23日,“精”明淘寶――寶瑞通典當行第四屆絕當品特賣會在寶瑞通西壩河總部開幕。寶瑞通傾力推出千款“保真又實惠”的絕當精品供消費者挑選,讓消費者親身體驗“精明淘寶”的愉悅體驗。
與此同時,寶瑞通“百人專家團”也正式啟動,從此,象征著業內權威、公正的專家團將以“打造行業規范,優化行業環境”為宗旨,聯合起來為國內典當行業的健康、有序、快速發展獻策獻力。
2006年8月25日,上海理財專修學院成立。這是中國第一所理財專業的專科學院,作為學院的執行院長――徐建明,無疑是當年理財界最為響亮的名字之一。
時隔不到兩年,徐建明帶領上海理財專修學院的員工在理財教育領域已經殺出了一片天地,從最初100多平米的破舊辦公室到目前近千平米的嶄新辦公場所,就連當年不看好學院發展的對手也不得不承認,學院的發展速度超出了他們的預想。
學院成立時,上證綜合指數1565點。此后一路上揚,在2007年10月19日,達到6124點,所有的人都沉浸在股市獲利的喜悅之中。隨后,股市一落千丈,下跌近60%。風云變幻的資本市場,喚醒了民眾的投資理財的意識,也教育了大家在現代金融環境下做好投資理財,僅憑一份熱情是不夠的。理財不是投資,理財是一門科學,一門綜合性學科,一項系統的工程。要做好理財就必須先要用知識武裝自己。
“06、07年的大牛市著實牽動了眾多股民的心,同時也喚起了人們心中沉睡已久的理財意識,對于我們來說確實是一個好時機。”徐建明略微沉思了一下,“但是,到08年股市跌破3000點,通貨膨脹、資產縮水,股票套牢,許多人開始迷茫了,特別是新基民和新股民,他們沒有投資經驗,更沒有經歷過股市大跌的經驗。面對這樣的形式,教育,投資教育,投資者教育,理財教育就顯得格外重要。所以對我們來說,現在是挑戰,更是機遇。”
一、優化財之道――個人理財實務 改善個人財務狀況
回憶起過去的經歷,徐建明自豪地說,過去20多年我走過很多地方,換過很多工作,但是我的生活一直沒有離開過理財。我現在投身的理財教育事業可以說是實現了我多年的夢想,把自己對理財的知識理念、十多年的理財實戰經驗有機的與中國的社會經濟環境相結合,濃縮成12天的精華,這就是我們不斷優化的財之道――個人理財實務訓練體系,它的目標就是提升受訓者的財商,改善其財務狀況,使其在風云變幻的金融市場上笑看風云,運籌帷幄,成為贏家。
財之道――個人理財實務的精華可以用六個詞概括,那就是“環境”、“工具”、“人”和“技”、“道”、“勢”,這是徐建明經過多年的磨練和沉淀總結得出的。曾經有一位理財業內專家評價說:“全國能這樣講理財的人不超過三個。”
為什么是這六個詞呢?理財要綜合“天時”、“地利”、“人和”,相對應的就是理財的三大要素“環境”、“工具”、“人”,同時又要深諳“技”、“道”、“勢”之法,相對應的“理財之技”指的是理財的一些技術、方法、技巧,如技術分析,財務分析等等;“理財之道”則是理財的基本的原則和思維方式、基本的思路和方法;而“勢”則指的是把握財富的方向和趨勢,順勢而為。
所有這些看似深奧的理財之道都可以通過科學地學習獲得,這是迄今為止徐建明對理財界的一大創舉,也是學院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二、完善的課程體系 每個人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決之道
作為一位理財專家,徐建明從來就是擅長做規劃的,他的人生軌跡每10年都會經歷一個轉折,放棄物理碩士學位,成為理財規劃師,開設理財學院,投身理財教育,每一步似乎都是為了下一步作鋪墊。
學院經過近兩年的努力,目前已經形成相對完善的課程體系:不僅有針對專業人士的各類專業認證考試的培訓課程,還有針對日漸富裕起來的中國城市居民的財商教育類和投資實戰類培訓課程。而且,中國金融體系的改革和普通大眾對于理財的強烈需求又促進了金融行業自身的發展,對金融機構從業人員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針對市場的這種變化,徐建明帶領學院的專家們,就銀行、保險、證券基金等金融機構的從業人員研發了大量針對性實用性的專業對口課程。就銀行而言,有針對大堂經理、客戶經理、理財經理的培訓體系,有針對個人金融業務負責人、私人銀行財富管理的高端培訓體系;保險類則是綜合了目前保險行業的特點研發了綜合理財和營銷為一體的一個3乘3進階課程,即分成初、中、高三個階段,每個階段有一定的獨立性和系統性,同時三個階段又是不斷遞進發展的。
這些內訓項目在業界有口皆碑,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東亞銀行、華一銀行、太平洋安泰、國泰人壽、太平人壽、海爾紐約人壽等等,都是看中學院提供的獨一無二的本土化的國際標準培訓產品。國際化來源于學院整合了世界上最前沿的理財理念、知識、技術和手段,匯集了海內外眾多的理財專業精英人士。本土化是學院一直分析中國特有的社會環境,立足于中國市場,為中國的金融機構和社會各界提供實用的培訓課程,而且,在過去的幾年里學院參與了中國最權威的三大個人理財認證體系的建設。
但是這遠遠不能滿足徐建明的期望,他的心中有更大的藍圖,在談到學院未來發展的時候,徐建明就像他平時講課一樣,聲音洪亮、信心滿滿。我們成立了專業的研究所,進行一些基礎研究,日的是為了研發新的課程項目,這種創新是我們得以保持業界領跑者地位的根本保障。就像大家看到的,目前學院研發的個人理財培訓體系已經相當完善,而公司理財也是一個巨大的待開發的市場,目前市場上還沒有此類產品,我們研發的公司理財培訓課程與傳統的財務管理有非常大的區別,它是借助財務管理學的方式,站在決策層的高度,圍繞財務這個核心,包括融資、投資、分配三大部分。我們另一個研究方向就是風險投資,對于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來說,這個話題也是最熱的。
[關鍵詞]財務管理專業 應用型本科 職業技能證書
一、財務管理專業的職業技能證書
1.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又稱“會計上崗證”。它是目前國內從事會計工作必須具備的基本要求、前提條件和合法憑證。目前,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才能從事相關工作,因此每名會計人員都需要參加這類的職業培訓。
2.理財規劃師
理財規劃是指運用科學的方法和特定的程序為客戶制定切合實際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某方面或綜合性的財務方案,它主要包括現金規劃、消費支出規劃、教育規劃、風險管理與保險規劃、稅收籌劃、投資規劃、退休養老規劃、財產分配與傳承規劃。
3.注冊會計師證書(CPA)
CPA指取得注冊會計師證書并在會計師事務所執業的人員,一般是從事社會審計、中介審計或獨立審計的專業人士。執業資格考試科目涉及《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經濟法》、《稅法》、《戰略與風險管理》。
4.ACCA
ACCA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及最有影響力的專業會計師組織之一,也是在運作上通向國際化及發展最快的會計師專業團體。要成為ACCA的會員,學生必須通過ACCA十四門專業考試并獲取三年財務及會計相關工作經驗。此三年相關工作經驗可在考試之前、中、后累積,并且不限地域、行業、公司性質等。
5.CAT
CAT即國際公認會計技師,該資格證書是由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授予、國際認可的會計專業資格,被人們喻為“國際型企業中高級財務管理人員的搖籃”。中國目前急需大量這種國際化復合型中級財務管理專業人才。CAT具有起步條件少、入門速度快、知識覆蓋面廣的特點。
6.IFA
英國財務會計師公會,是世界上歷史最長的專業會計團體之一,2001年才開始正式在中國的認證工作。持有該資格的會員相當于英國大學本科學歷,在英聯邦國家及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均予以承認,并且可從事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會計經理及稅務等工作,還可以申請英國工作簽證。
二、財務管理專業職業技能教育在應用型本科教育中的必要性
1.財務管理專業向國際化發展是經濟環境變化的必然選擇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國際上財務管理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創新和發展時期。出現了許多新理論、新制度、新方法。盡快與國際接軌,充分運用先進的財務管理理論和方法可以使我國的企業平等參與國際競爭,避免在目前國際化大生產和分工的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2.財務管理專業國際化發展是現代企業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
從我國現代大型企業實際情況來看,企業國際化運作主要通過國際融資、跨國投資和國際貿易進行。但無論哪一種企業行為,都必須了解企業的經濟狀況、公司信用和資金實力,這就要求企業財務人員必須按照國際化通行準則進行財務管理、編報財務報表。財務管理專業必須注重培養熟悉和掌握國際資本運作規律的財務管理人員,以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
3.財務管理專業國際化發展是現代企業經濟活動多樣化的需求
企業無論在進行投資、項目實施、稅務籌劃、利率和匯率安排、資產剝離等活動,還是進行企業的擴張、收縮、出售、破產和清算等。都需要專業的財務決策意見。加快財務管理專業的國際化發展,可以使財務管理人員在高校深造期間就能系統學習和掌握國際上財務管理的最新理論和發展熱點。
三、將財務管理專業的職業資格證書融入應用型本科教學的對策
1.處理好課程體系設置與職業資格證書之間的關系
在進行雙證融通的時候,應解決好職業資格的“融”與“合”的問題。如果是職業資格證書考試標準能全部或大部涵蓋專業核心能力的就應該合并到課程體系中,只能涉及部分單項能力的就單獨選取融入。
2.強化原版教材教學和雙語教學
財務管理專業在保證教學效果的基礎上,要加大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應用英文原版教材和原版翻譯教材的力度。開展雙語教學的老師,應根據學生的英語基礎和專業水平,適當拓展雙語教學的課程,這將會幫助學生提高未來參與資本市場理財的能力。
3.實現財務管理與金融的交叉互補
從實際情況看,財務管理和金融市場是企業內部與外部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有機整體,可在財務管理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選修課中增設普通金融學有關課程。并統籌考慮課程訓練、技能實踐和專業實習,做到外在結合和內在結合的統一,提高學生的財務管理和金融管理的雙重能力。
4.引入國際證書考試
建立專門針對財務管理人員相對獨立的職業標準和資格認證體系,確立選拔任用人才的標準,形成規范的職業培訓及繼續教育體系極為必要。
5.加強院校之間、校企之間的合作交流
在校際方面,應與國外知名大學及學術機構進行交流,特別是依托國際化合作辦學,增加相同或近似專業教師之間的交流、溝通和合作,培訓師資隊伍。加速財務管理專業的國際化發展;在校企合作方面,通過咨詢服務、研討座談、合作研究、實習參觀、資料提供、就業輔導等各種渠道密切兩者之間的聯系,使師生能與企業實務界保持緊密的互動關系。搞好專業理論教學與實務經驗傳授的結合,提高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
參考文獻
成熟收藏六字經
作為一名收藏愛好者,在長期的收藏實踐中,不免會有自己的見解與心得。我從事收藏活動20余年,總結出了自己的成熟收藏六字經。
一曰“愛”。愛因斯坦說過:“興趣可以產生熱愛,而熱愛則是最好的老師。”作為一名藏家首先要喜愛收藏。沒有喜愛就不會入境、入港,沒有癡迷就會永遠徘徊在收藏大門之外。要求所有的收藏愛好者都能夠達到“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是不現實的,但做到“思儂念儂依偎儂”還是可以做到的。
二曰“考”。作為一名藏家,必須要學會研究藏品。研究不分深淺,也不分類別,遇到的每一種(類)藏品,收藏到的每一件(宗)藏品,都是值得研究的標本和教材。藏家要不斷研究,逐漸擴充自己的知識儲量,增加自己的收藏技能。只有通過不斷研究,才能提高自身的鑒賞能力和淘金水平,進而為未來的收藏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備下一把打開收藏寶庫的金鑰匙。
三曰“專”。俗話說:樣樣通,樣樣稀松。就個人而言,精力、財力是有限的,不可能用其一生的精力和一室的財力藏盡天下物種。面對龐大復雜的大千世界,若想有所建樹,也要必須學會有所取舍。《勸學論》中說得好,“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另外,在收藏界中還講究術業專攻,放眼國內外收藏家,很多專家就是“用心一也”的結果,“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之事者,無赫赫之功。”
四曰“辯”。藏家通過對手中藏品的研究,不斷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收藏市場總是泥沙俱下、良莠并存,成熟的藏家必須練就一身“吹盡黃沙始到金”的真本事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國內外許多收藏大家,就是通過不斷甄別、辯論,擴充收藏視野。
五曰“利”。成熟的藏家,應該在收藏的過程中,充分看到或估測藏品的升值空間和趨勢。藏品的升值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收藏活動不斷地向縱深發展,同時也為收藏過程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在某種程度上還調動了藏家的主觀能動性。沒有利的趨使,光靠興趣牽引,收藏活動是走不遠的。
六曰“傳”。收藏是保護人類文明、傳承社會文化的過程。藏家在收藏過程中,切不可開口言趣、閉口談利,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收藏的最終目的還是文明的保護和傳承。作為成熟的藏家,有責任、有義務通過收藏活動來保護人類文明,傳承先進文化,以藏品為載體或平臺,不斷向世人或后人傳播人類文明的火種,使之真正實現薪火相傳,發揚光大。
我偶然接觸到貴刊,感覺非常實用,對于我這個剛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年輕人進行財務規劃和理財操作有很大的指導意義。我進行投資比較穩健,目前收入不高,如果我開始理財,應該先從哪方面入手?請指教。
在2012年新春到來之際,祝你和家人新春愉快,身體健康!歡迎你成為本刊的讀者,感謝你對本刊的信任!
對于一個剛剛工作的年輕人,開始進行財務規劃,我們的建議如下:
(1)首先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每月要進行記賬。目的是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做到專款專用;
(2)每月要有一定數額的儲蓄,為理財積累必要的資金;
(3)確定比較符合實際的財務目標,根據目標和你的投資偏好,風險承受能力選擇合適的有助于目標實現的理財工具。建議開始時,大部分資金用于穩健型投資,如國債或風險較低的定投基金,少部分可以用于不同期限的定期存款;
(4)購買20萬元保額的定期壽險,防止因意外,被迫終止理財進程。有可能的話,最好再購買10萬元保額的健康險。按照目前市場的價額,4000元左右就可以購買到兩份保險。購買保險不僅可以規避人身風險對理財目標實現的影響,同時可以充分利用杠桿的作用,創造財富;
(5)理財的主要目的,首先是保住你已有的財富,然后是讓現有的財富保值和增值。
希望以上建議,能夠給予你一定的幫助。
感謝新華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高級理財規劃師 蔡艷明女士對本問題的支持
自信過頭就成了悲劇
我的兩個炒股朋友大劉與小李是兩個性格完全相反的人。大劉缺乏信心,而小李給人的印象總是信心滿滿。大劉患得患失、不相信自己的判斷,炒股失敗容易理解。可在小李身上找不到自信不足的跡象,應當可以成功,卻也失敗了。
這段時間股市比較低迷,我們勸小李見好就收,空倉逃避風險,等待機會,不要輕易抄底。可小李卻笑著說:“別人都不抄底,正好我來抄,我相信自己的判斷,你們就等著瞧好吧!”大剛說:“小李你也就別逞強了,大家都說現在市場不太好,你難道沒聽說過‘熊市莫伸手,抄底必被套’這句炒股名言嗎?”不管我們怎么勸,他都不為所動,仍堅持自己的判斷,執意抄底。盡管他被套牢了,可不承認判斷失誤,認為自己的操作是正確的,市場的走勢是錯誤的。這簡直讓我們無法理解。大剛搖頭說:“過度自信害了小李。”
在股市中,像小李這樣自信過了頭的股民還真不少。過度自信往往會低估股市風險,做出錯誤的判斷,對突況反應遲鈍。過度自信還表現在偏見上,而我們的偏見又無處不在,這增加了犯錯的可能性。過度自信表現明顯的時候,會過高估計自己的能力,不切實際地夸大自己的優點,盲目相信自己的承受和運作能力。過度自信容易自我封閉,舉步不前,容易盲目冒進,得不償失。
炒股技術分析之父查爾斯?道曾經說過:“過度自信在華爾街所造成的失敗,多于其他錯誤觀點的總和”。這樣的現象,幾乎適用于任何一個金融市場。“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因為過度自信,我們看不清自己真正的實力。帶著這樣的心態去炒股,是十分危險的。
江西讀者 蕭若志
本刊提示
第七屆中國大眾理財年會成功舉辦
中國大眾理財年會由《大眾理財顧問》雜志傾力打造,面向以讀者為代表的中國個人投資者,針對金融理財市場熱點,集結權威專家主流思想,求解財富管理難題,力推實務特征,是目前國內創辦時間最早、民眾忠誠度最高的大型專業理財盛會。
年會邀請金融理財界權威專家,碰撞思想、滌蕩智慧,借由市場盤點、趨勢展望和路徑選擇大討論,拓寬大眾理財視野,啟迪大眾財富智商,展現理財精英風采,致力于促進中國理財業的健康發展和投資者的理性成長。
2011年,中國經濟增速減緩,物價水平持續高位運行,房地產市場在政策嚴厲調控下趨勢迷茫,美債、歐債危機令世界經濟“二次探底”聲音鵲起。在此環境下,銀行理財產品步步亦趨,股市跌宕起伏,保險市場穩步前行,而金價則一路高歌猛進后進入盤整。
如何理性看待當前的理財市場?“第七屆中國大眾理財年會?2011”圍繞“調控政策下的財富成長機會”為主題展開。名家講壇中,著名經濟學家趙曉分析了國際、國內宏觀經濟形勢;著名理財專家閔緯國從微觀角度對個人理財提出了相應的指導建議;來自券商、保險、基金和黃金等金融機構的精英們共同研討了不同領域投資理財機會及陷阱。
其間,年會了由本刊發起的優秀保險產品評選結果,并為獲獎保險公司頒獎。
1、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在國內居民收入不斷提高,金融產品日益豐富,個人理財市場需求日漸突顯的情況下,國內各商業銀行紛紛推出了形式多樣的個人理財服務和專有品牌,如工商銀行的"理財金賬戶"和理財產品“穩得利”、招商銀行的"金葵花"等。其中,部分地區的一些國內銀行已經在個人理財業務方面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管理辦法,掌握了有效的市場營銷宣傳手段,并組建起了擁有相關業務技能的個人客戶經理隊伍,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而隨著中國金融服務業全面開放的步伐加速,來自外資銀行的挑戰將越發強烈,外資銀行以巨大的國際化品牌優勢正一步步逼近我國的銀行業,而遭到沖擊最大的就是包括個人理財業務在內的一系列中間業務。下面就各銀行發展個人理財業務的情況做一簡單介紹:
金融機構
理財品牌
管理機構
客戶進入門檻
目前全國理財中心數量分布
中國銀行
中銀理財
/
50萬人民幣/同等外幣/交易量達要求/尊貴人士
超過100家理財中心
工商銀行
理財金賬戶
個人金融業務部理財處
20萬人民幣
2200家理財中心
農業銀行
金鑰匙理財
個人業務部理財處
不詳
300家左右的金融超市
金融機構
理財品牌
管理機構
客戶進入門檻
目前全國理財中心數量分布
建設銀行
樂當家
個人銀行部理財處
50萬人民幣/交易量達要求
200家理財中心20__家左右的理財網點
交通銀行
交銀理財
私人金融業務部私人銀行處
50萬人民幣的賬戶總資產/規定交易量
重大城市建設統一的理財中心
招商銀行
金葵花理財
個人銀行部
賬戶總資產日均50萬人民幣/季度
67個"金葵花"理財中心、228個"金葵花"貴賓室、250個"金葵花"貴賓窗口
個人理財業務正以其特有的魅力成為國內金融界新的競爭焦點。各大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券商以及其它金融機構紛紛利用自身的優勢,向這一領域滲透,推出形式各異的個人理財業務。而銀行以其良好的社會信譽、專業化的理財團隊、先進的科技支持及雄厚的資金實力的優勢贏得客戶,并占據個人理財業務的主要地位,成為個人理財服務的主渠道。其中,招商銀行根據市場細分理論,借鑒國內外銀行業發展零售銀行業務的成功經驗,形成和采取了有招行特色的矩陣式市場細分的經營策略,憑借“一卡通”、“一網通”,在為客戶提供方便、快捷和功能齊備的高科技理財手段上較有優勢;交通銀行采取按照客戶的職業、年齡(如生命周期)等基本屬性來劃分客戶群的方法,依據不同的客戶群體來歸集整合理財產品,從而體現了差別化服務和以客戶為本、替客戶著想的基本思想;建設銀行則根據"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的原則,對包括個人銀行、電子銀行、銀行卡、中間業務在內的全行個人銀行產品進行了整理從而推出了6款理財產品套餐,使不同層次的客戶擁有個性化的選擇。
目前,國內各商業銀行已意識到發展個人理財業務的重要性,紛紛加大人、財、物的投入,但其采取的策略各不相同、客戶定位也各不相同。銀行一般理財工作的主要業務還只是為客戶提供投資渠道、辦理消費貸款、資信證明、預約國債等,和國外那種全權委托投資管理還有很大的距離。總體來講,國內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緩慢,還處于初級階段。
2、個人理財業務存在問題分析
(1)認識不到位
銀行從客戶貢獻度來確定戰略重點和分配資源,這無疑是銀行集約化、精細化經營的明智選擇。但銀行要由經營產品向經營服務、品牌、文化方面發展,就不能對低端客戶"一放了之"、"一棄了之"。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總體上高收入客戶占有比例比較低。帕累托的80/20法則深入人心,大部分人認為個人理財業務的營銷就是對20%的客戶營銷,但誰又能保證得了今天那80%的客戶不會是明天那20%的客戶。
(2)理財產品缺乏新意、服務不到位
目前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品種較多,但業務范圍窄,導致理財產品缺乏新意。這些理財產品的理財功能總結起來大致有:業務—為客戶代繳各項費用,保險,代為兌換債券,每月向客戶提供銀行交易清單;信息服務—定期提供股市行情、普通的金融產品信息資料等簡單的免費咨詢業務;個人信貸業務—大多數銀行的理財中心主要經營消費信貸和按揭貸款等個人信貸業務。盡管不同的銀行有不同的品牌,也紛紛建立理財中心,但它們的業務范圍更多的是把現有的業務進行重新整合,沒有針對客戶的需要進行個性化設計,缺少個性化服務。
(3)宣傳不到位
每有理財產品新推出,經常會忽略了對內部人員的宣傳,造成只有具體負責
銷售的幾個部門了解該理財產品的情況,其他部門則知之甚少,而且理財人員缺乏主動營銷意識,“坐、等、靠”思想嚴重。廣告宣傳做得不深不透,宣傳的方式還停留在紅布條、櫥窗廣告、告示牌、印刷材料等傳統介質上。(4)人員不到位
基層一線人員普遍缺少理財專業知識,在銷售新理財產品時又缺乏對這些人員的宣傳培訓,造成一線人員在宣傳營銷時只能簡單根據宣傳材料照本宣科,而理財涉及到稅收、財務、會計、法律、投資、銀行、保險等各方面理論知識和實務操作,大至個人人生目標的實現與否,小到日常生活的衣食支出,無不囊括在內,所以根本談不上具有銷售理財產品所需要的為客戶測算具體的收益水平及分析可能存在的風險等能力。
二、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存在的瓶頸及原因分析
1、宏觀環境層面
(1)投資理財的主流產品市場發展不盡如人意
首先是分業經營的制約,由于我國實行的是分業經營的金融政策,作為金融市場的三大分市場,銀行、保險、證券都只能在各自行業內為各自的客戶理財。三個市場處于相對分隔狀態,客戶資金一般只能在各自的體系內循環,而無法利用其他兩個市場實現增值。同時,由于理財機構不能替客戶直接投資,導致個人理財業務只能在較低的層面進行操作,個人理財業務最為核心的部分無法實現。銀行也不能對個人資產進行全權管理,更不能代客實際操作。因為除了存貸業務,銀行只能代銷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等的產品,既談不上推出自己的特色產品,也不可能培養出自己的專業人才;其次是監管機制不健全,目前,我國中介機制不健全,評估分析行業不成熟,導致理財機構無法向客戶推薦具有針對性或個性化的理財產品,實施理財服務。中介行為的不規范、不成熟還造成理財活動中“小道消息”盛行,商家片面宣傳成風,使投資者難以獲得預期的回報,嚴重影響了個人理財業務的健康發展;第三是缺乏組織機構及運行機制保障,個人理財業務的基本理念是“以客戶為中心”,是一種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的新型綜合性業務。而目前在我國國內商業銀行的組織結構設置中,個人理財業務工作都歸在個人銀行業務部。由于個人理財業務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幾乎涵蓋了銀行資產、負債業務和中間業務,而上述業務當前又是分別由個人銀行部、中間業務部、房貸部等多個部門管理,造成前臺業務分塊分割,無法實現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最后是缺乏正確的市場定位及系統支持,目前我國各商業銀行提供的個人理財規劃建議比較單一而且個人理財差別化服務不足,多數銀行的運行系統是建立在賬戶的基礎上的,客戶信息極為有限,因此無法有效地加以分析利用,導致理財業務的開展始終無法確定目標群體。此外,各商業銀行之間、商業銀行與保險、證券公司之間的有關客戶信息資料庫還不能相互間形成共享,有時甚至還產生相互封鎖,客觀上造成了客戶信息資源的浪費,不利于個人理財業務向縱深發展。
(2)金融宏觀環境
金融宏觀環境主要體現在監管環境,自1988年巴塞爾協議推出以來,以風險資本為核心的經營和監管理念在國際金融業得以確立。20__年國家監管部門頒布了《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明確要求到20__年底各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要達到8%,屆時資本金不足將停止商業銀行機構和業務的市場準入。把資本充足率確立為中國商業銀行監管的核心指標,并作為監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新的監管環境下,中國商業銀行要實現業務的持續發展,必須探討經營發展模式和盈利增長模式的轉變,提高資產盈利能力,從而增強自身的積累能力和對外部資本的吸引力,建立穩定有效的資本補充長效機制,實現資本監管下的業務持續發展。資本補充不是目的,而是持續經營的必要條件,核心是化“被動的資本約束機制”為“主動的資本激勵機制”,通過業務與盈利模式轉變,打造銀行核心競爭力,提升銀行的資本回報水平和投資價值。
(3)市場競爭環境
競爭環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銀行進行業務轉型和收入結構優化的動力。隨著20__~20__年中國加入wto的后過渡期的即將結束,中國銀行業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外資銀行業務的逐漸開放,將使銀行業的競爭更趨激烈。外資銀行的挑戰,使中資銀行面臨的不僅是發展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生死存亡的問題。在產品方面,我國商業銀行必須有更明確的市場定位、更好的產品、更強的綜合服務能力來應對挑戰。
2、商業銀行層面
(1)經營思路上重“批發”輕“零售”
目前,由于中小商業銀行處于規模發展階段,很多商業銀行員工還認為零售銀行業務,包括個人理財業務對銀行的利潤和規模的貢獻不大。相比發展公司金融業務,發展個人理財業務在銀行內部思路還不統一,這成為發展個人理財業務的最大瓶頸。目前,個人居民儲蓄存款遠遠超過企業存款,居民有財可理,理財意愿也不斷增強,作為商業銀行發展個人理財業務正當其時,但內部經營思路的差異不解決,發展個人理財業務必然受到滯絆。這要求商業銀行應不斷加強內部營銷,統一思路,加快發展個人理財業務。
(2)人力資源機制、培訓體制造成理財人員缺乏、人員素質難以迅速提升
國有商業銀行多年發展,積累了一批優秀的公司金融業務人才,許多總分支行的行領導都是公司金融業務方面的專家,相對而言,零售業務人才相對匱乏,對個人理財業務熟悉的人才就更少了,總分支行都存在這個問題,支行層面的理財師隊伍建設問題更是一個瓶頸。人才缺乏的主要依靠兩條途徑解決,一是招聘專業人才,二是加強培訓,提升現有人員素質,將現有人員轉化為符合要求的理財人員。
(3)由于對理財服務認知的差異,理財服務策略還不完善
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還處于初級階段,有許多服務策略還有待檢討。例如,有些銀行側重提供貴賓理財優惠服務(登機貴賓通道、免費贈送禮品等),對客戶提供投資理財服務方面還存在欠缺。商業銀行發展個人理財業務,從長期發展來看,還是需要在客戶需求分析、銷售機會挖掘、投資理財產品提供方面多做工作,做好財富管理服務,這樣才能實現投入產出的合理化,保證業務長足發展。
(4)理財服務技能有待提高
理財服務首重個性化服務,根據客戶的理財偏好、風險承受能力以及實際的財務狀況進行理財規劃,推薦合適的投資組合,并跟蹤客戶的整個理財過程,及時反饋指導,但實際上,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內地商業銀行在理財服務技巧上還處在初級階段,對客戶細分策略、數據庫營銷的技巧、專業理財知識、量體裁衣的產品設計方面與境外同業差距較大,人性化的服務還是不夠,對客戶的研究也不太充分,雖然各行在這幾個方面都非常努力去改進,但整體服務技能提高需要大量細致的工作,這有一個過程。
(5)理財產品還不夠豐富
目前,各行都在產品創新上投
入了大量的資源,內地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增長速度很快,例如基金、外匯期權等產品,受到客戶歡迎,成為重要的理財產品,但現階段可以利用的金融工具和投資品種還是不夠豐富,為客戶做資產優化建議時顯得捉襟見肘。就以基金為例,香港銀行可以為客戶提供全球基金產品,種類非常豐富,而我國大陸地區基金產品少,且投資主體為國內股票市場,客戶選擇余地并不大。3、客戶層面
(1)傳統怕“露富”心理影響理財行為的深入進行
國人在財富方面,傳統上比較低調,不愿意透露個人財產,擔心沒了隱私。理財經理不充分了解客戶財務,也就無法提供全面的財務建議,只能局限在辦理具體產品交易、提供信息、優先優惠服務等方面,令理財難以深入。而銀行短期內又很難樹立品牌形象,樹立誠信、專業形象,消除客戶擔心。
(2)對理財服務的認識還有很多誤區
部分客戶認為銀行個人理財服務就是委托資產管理,關心回報率。有些客戶認為銀行理財客戶經理只提供建議,用處不大,在投資理財時完全相信自己。有些客戶認為理財服務還是外資銀行好,不信任國內銀行。
(3)理財積極性還需要提高
相當一部分客戶的財富沒有得到合理安排,財富沒有得到充分打理,自己不會理財,但又擔心風險,不放心交給別人,所以大量資金存放在銀行儲蓄以及國債上,對理財抱著消極的態度。
三、我國商業銀行發展個人理財業務的對策
1、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完善個人理財服務體系的功能。將現資觀念、理財策略等方面完全溶入銀行的經營理念,通過對客戶市場進行細分,提供差異化理財服務。通過完善個人理財服務體系,可以幫助銀行進行業務流程的整合、提供客戶與銀行客戶經理交互的平臺、統一客戶聯系、優化銷售渠道;幫助銀行發展客戶關系、充分收集客戶的需求、支持產品的創新;幫助銀行在豐富客戶信息和掌握客戶信息的基礎上,建立統一的客戶視圖和客戶智能管理。銀行客戶經理則可通過建立客戶檔案,對客戶的價值貢獻度和承受風險的能力進行分析,從而實現對客戶市場的細分,針對客戶的不同特點,提供差異化的理財服務。同時商業銀行還應該利用自己的網點和員工及媒體和中介機構加強宣傳和引導,并將宣傳重點放在客戶的實用價值上,以吸引目標客戶去嘗試使用。
2、創新服務,從大眾化服務向個性化服務轉變。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國內銀行應逐步引入市場細分理念,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以目標客戶為基礎,根據客戶的需求開發服務新產品,有差別地、選擇性地進行金融產品的營銷和客戶服務,根據客戶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行業,不同的風險偏好,設計一個個性化的理財計劃。對低端客戶主要使用電話銀行、網上銀行、自助銀行等自助服務,而對高端客戶則主要通過客戶經理實行"一對一"服務。個人客戶經理制應憑借其服務的全面性、主動性及人性化的特點,成為各家商業銀行吸引黃金客戶的重要個性化服務手段,使個人理財服務朝著個性化的方向發展。
3、加強金融機構之間跨行業的合作,豐富理財業務內涵。隨著我國金融市場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和全球一體化、金融自由化進程的加速,混業經營將是必然趨勢,為此商業銀行應該與證券、基金、保險等金融機構之間加強跨行業的合作,從現階段互相業務發展到更廣泛的行業間接觸,從而為客戶提供更多的選擇余地,使居民的貨幣資產以儲蓄為紐帶,在儲蓄、支付和消費環節以及證券、保險、基金等投資領域合理流動,并從這些業務辦理進程中得到綜合的效益,逐漸聚集起核心個人客戶群體。
4、培養和選拔專業的理財客戶經理,提高理財人員的素質。目前,商業銀行應該優選一批業務熟練、責任心強、對個人理財業務感興趣的精英員工,進行保險、股票、債券、基金、稅收等金融經濟專業知識的強化培訓,建立起一支全面掌握銀行業務,同時具備各種投資市場知識,懂得營銷技巧,又通曉客戶心理的高素質理財人員隊伍,為不同職業、不同消費習慣、不同文化背景的各類人士提供理財服務。
關鍵詞: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問題:對策
一、緒論
個人理財起源于金融創新,所以國外學者大多從金融創新的角度出發,對個人理財業務產生的理論基礎加以概括。熊彼特認為,創新可以通過模仿和推廣來促進經濟的發展,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又會導致銀行信用和生產資料需求擴大。1952年馬可維茨提出了投資組合理論;1964年夏普、1965年林特納和簡莫辛分別獨立提出了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理論。而國內學者近年來主要以國內外現代商業銀行為背景,研究了儲蓄、銀行卡、代收代付、個人信貸、個人投資理財、個人網上銀行等各項個人銀行業務的流程、營銷、管理、實務、未來發展趨勢及相關理論等諸多方面,進行全方位的、詳細的介紹和有針對性的探討。
本文通過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介紹和與理財相關的金融理論觀點的總結,建立分析基礎,并深入分析中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現狀,以此為借鑒對中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開展提出建議和對策。
二、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
(一)個人理財業務概述
我們可以對個人理財做如下定義:個人理財,是指個人通過一系列有目的、有意識的財務規劃和實施,獲得自身資產的最大化,以實現自己的財產增值的目標。在國外,專業的理財機構會根據客戶的收入、資產、負債等情況,在充分考慮其風險承受能力的前提下,設計個人理財方案并幫助客戶實施。
在中國,個人理財形式按發展水平由低到高大致可分為事務理財、投資理財和生活理財3種。在事務理財階段,人們把理財看作是一種給日常工作和生活帶來便利的活動,通常采取“量入為出”的理財策略;在投資理財階段,隨著資產量大幅增加,抗風險能力增強,人們更看重投資的收益;在生活理財階段,人們在生命周期各階段進行投資組合的動態優化選擇。以達到效用的終生最大化,并以包含整個生命周期的個人財務策劃為特征。
(二)個人理財的相關理論
1、生命周期理論。生命周期理論指出,人的生命周期可分為3個階段:人力資本積累階段、人力資本向金融資本轉化階段和金融資本兌現階段。個人是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計劃他的消費和儲蓄行為的,以在他的整個生命周期內實現消費的最佳配置。商業銀行作為現代金融的主要機構,可滿足居民這一要求,幫助居民在整個生命周期達到效用最大化。消費者處于不同的生命周期階段,具有不同的財務特征和不同的理財目標,只有了解這種財務特征和理財目標的差異,銀行才能制定有針對性的理財計劃。
2、傳統金融學理論。傳統金融學的核心內容是“有效市場假說”。根據這一假說發展起來了各種金融理論。包括現代資產組合理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套利定價模型、期權定價模型等一系列構成了現代金融理論的基礎的理論模型。這此理論模型也構成了個人理財業務投資策略的理論基礎。鑒于中國國個人理財業務實際,這里我們簡要介紹與個人金融理財業務相關的部分現代資產組合理論和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理論。
3、行為金融學理論。以耶魯大學席勒教授為代表的一批金融學家認為,投資者是“非完全理性”的,金融學中應采用不同于理模型的其他人類行為模型,將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等其他社會科學的行為研究方法引進到金融學的研究中來,形成以研究金融市場中參與者非理的行為金融學。行為金融學確定了市場參與者的心理因素在決策、行為以及市場定價中的作用和地位,更加符合金融市場的實際情況。
三、中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模式的構建
針對中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的實際情況以及居民理財的習慣,借鑒國外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的成功經驗。構建中國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模式整體框架如圖1所示。
商業銀行為客戶的理財依賴不同的投資工具,每種投資工具所需投入的資金量以及投資周期、風險和收益都是不同的。在中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工具的選擇多依賴于委托者的嗜好、理念和習慣,根據中國商業個人理財的實際情況。主要以下幾種理財工具:銀行存款、債券、保險、股票、投資基金、房地產、黃金、外匯理財產品、期貨等。一般來說,客戶在理財時不會只限定于投資一種產品,他們一般是將資金分散于幾種工具,這就需要商業銀行為客戶制定出適合的理財類型組合。在個人理財業務中,商業銀行能夠為個人投資者(客戶)度身定做投資組合,體現投資者人生各個階段不同財務目標的特點,實現投資者資產保值增值的目標,這才是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的具體體現。
四、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創新研究
相對與國際大銀行來說,中國銀行業用于客戶個人理財的投資工具還相對落后。現階段用于個人理財的工具仍以傳統的銀行產品為主。因此,中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工具的創新,應充分學習和借鑒發達國家國際性銀行的理財產品,并根據中國的市場和客戶對象特點進行改造。
(一)“利添利”賬戶理財
“利添利”賬戶理財是把客戶的活期儲蓄存款與貨幣市場、短債等低風險基金聯接,為客戶進行有效的投資管理和現金管理。一方面,利添利將客戶的多個活期賬戶的閑置資金自動申購客戶指定的貨幣市場或短債基金,以獲得超過活期儲蓄利息的投資收入,實現閑置基金的有效增值;另一方面,當客戶的活期賬戶需要資金時,利添利可以自動贖回貨幣市場或短債基金,保證客戶資金的及時使用,進行便捷的現金管理。“利添利”實現了“一拖四”的功能,可以實現工資、房貸、日常繳費、消費開支等多個賬戶的有效管理,也就實現了有效的現金管理。
(二)“穩得利”人民幣理財產品 “穩得利”人民幣個人理財產品是指以高信用等級人民幣債券(含國債、金融債、央行票據、其他債券等)的投資收益為保障,面向個人客戶發行,到期向客戶支付本金和收益的低風險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穩定,高于同期定期存款。
(三)“匯財通”個人外匯可終止理財產品
“匯財通”是指工行以一系列與利率、匯率、信用、股票或商品等掛鉤的結構性產品為載體,向個人客戶提供的外匯理財服務。2006年以來,隨著外幣理財市場競爭加劇,工行也加快了外幣理財產品的發
行頻率。每月都能保證有一到二期、四至五款產品銷售,產品種類日趨豐富。較好滿足不同風險偏好投資者的需求。主要產品類型:
1、保本、收益率確定型。實際收益率在認購時即已事先確定。按照事先確定的收益率模式又可分為兩種類型。(1)收益率固定型――整個投資期的收益率固定。(2)收益率遞增型――投資期內每階段的收益率逐步提高。
2、保本、收益率不確定型。確保投資者本金安全,但實際收益與某些市場參考指標掛鉤,產品結構及參考指標的走勢決定了該產品實際收益的高低。(1)與利率掛鉤型。適合那些了解利率走勢。并且愿意通過承擔更大的風險以期獲取更高收益的投資者。(2)與匯率掛鉤型。適合對外幣的匯率走勢有一定的了解和判斷的投資者。
(四)“珠聯幣合”人民幣理財產品
“珠聯幣合”理財產品是與歐元兌美元匯率掛鉤的人民幣本金保障型浮動收益理財產品。歐元兌美元匯率分別滿足在-1―4個匯率觀察期內處在預設區間內時,客戶可獲年收益率依次為1.15%、2.3%、3.45%和4.6%。該產品為客戶提供了無需外匯資金就可參與國際市場投資、博取高于目前固定收益產品收益的機會,同時,客戶無需承擔匯率風險。該理財產品全部在表外核算,銀行主要取得管理費收入等中間業務收入。這一運作模式可以極大地滿足銀行分流高成本存款和加大中間業務比例的戰略轉型要求。人民幣結構性理財產品的推出也可以大大豐富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產品線,它不僅可以填補了中國理財產品市場的空白,同時。也為銀行理財業務創新與發展拓展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五、結論與建議
通過研究得出,近年來。國內一些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逐漸增多,理財業務呈現從單一產品推銷向綜合理財服務發展的趨勢。但與西方發達國家商業銀行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和差距。國內商業銀行要突破限制,必須更新觀念,樹立以客戶為中心,以服務為導向的服務理念。創新經營機制,加強營銷策略,加大服務體系建設,實現個人理財業務飛越發展。
根據全球金融業的發展潮流,金融混業經營將是大趨勢。屆時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的業務界線將逐漸模糊,各金融機構的業務與產品將相互滲透。由于銀行在金融機構中的核心地位,中國將會是以商業銀行為主體的金融混業經營模式。由于突破了行業的界線,銀行將能從事其它金融領域的業務,這將突破長期困擾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瓶頸,將極大的拓展與豐富個人理財業務的投資渠道,為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與創新帶來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周宏亮,促進個人理財業務規范健康發展[J],中國金融,2005(12)
【關鍵詞】商業銀行 個人理財 CFP 金融資產
一、引言
我國商業銀行辦理個人理財業務始于90年代中期。近年來,隨著外資銀行開始介入我國境內個人理財市場,個人理財業務越來越成為各家商業銀行業務競爭的焦點,成為其產品和服務創新的主要領域。
所謂個人理財是由專業理財人員通過明確個人客戶的理財目標,分析客戶的生活、財務狀況,從而幫助客戶制定出可行的理財方案的一種綜合金融服務。近年來,我國居民的個人可支配資產快速增長,居民金融需求多樣化和個人金融資產多元化的格局逐步形成,這為個人理財市場帶來了廣闊前景。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發展迅速,各銀行紛紛創立了個人理財業務品牌,個人理財產品不斷豐富,出現了“個人理財中心”、個人理財工作室、金融超市等機構形式。利用現財知識、先進的金融工具為個人客戶提供銀行服務,將是我國商業銀行提升競爭實力、全面創新的突破口。
二、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問題
1、經營政策層面的限制。我國金融業目前實行的仍然是分業經營,作為構成金融市場的三大分市場,銀行、保險、證券都在為各自的客戶理財,三個市場處于相對分離的狀態,客戶資金一般只能在各自的體系內循環,而無法利用其他兩個市場實現增值;同時,理財機構不能代替客戶直接投資,個人理財業務最核心的部分無法實現。銀行不能涉足保險、證券、基金等,無法對個人資產進行全權管理,其理財服務也只能停留在方案上。這從客觀上限制了我國商業服務個人理財服務的發展。在實際操作中,目前商業銀行也只是在代銷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的產品,自己無法推出的特色產品進行金融創新。
2、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服務門檻設置過高。我國商業銀行幾乎都設定了20萬元人民幣或5萬美元的底線個人理財服務的起點,對VIP客戶的要求則更高,如招行的“金葵花”對客戶的要求是日均存款不低于50萬元。問題是,能跨過50萬門檻的人,很大程度上并不需要銀行理財,而是有自己的經營基礎和賺錢手段;真正需要理財的是那些持款額度在一二十萬的中小客戶。在目前利率較低的狀況下,這部分中小客戶由于幾乎沒有其它增值渠道,也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和充裕的時間親自理財,因此對銀行的個人理財服務抱有極大期望,但銀行卻將他們拒之門外。
3、各商業銀行提供的個人理財業務缺乏特色,同質性高。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有幾十種,但其中的多數產品都只是將傳統的金融業務稍作改進,如為客戶代繳各項費用,定期提供國內外經濟形勢及金融政策、股市行情等信息,做出“理財建議書”等,而不是按市場細分設置服務內容,使得各家銀行在產品種類、結構和服務功能上趨同。這種無差異性競爭不能滿足廣大客戶和金融市場的需要,也不能促進商業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
4、銀行側重于推銷銀行現有產品,對客戶的個性化服務不夠。理財服務要注重個性化服務,根據客戶的理財偏好、風險承受能力及實際的財務狀況進行理財規劃,推薦合適的投資組合,并跟蹤客戶的整個理財過程。而我國商業銀行在個人理財服務中對客戶細分策略、量體裁及的產品設計方面做得還不夠。如中國銀行,它對個人客戶僅根據其綜合金融資產余額來進行劃分,并沒有將客戶的職業、年齡、性格、金融產品需求考慮其中。這樣設計出來的理財產品自然缺乏個性、不具吸引力。
5、銀行提供的個人理財產品體系不完善。個人理財業務分為生活理財和投資理財兩個部分。生活理財主要是通過幫助客戶設計一個將其整個生命周期考慮在內的終身生活及其財務計劃,而投資理財是在以上客戶的生活目標得到滿足后,追求投資于股票、債券、金融衍生工具、黃金、外匯、不動產以及藝術品等投資工具的最優回報,加速個人及家庭資產的成長,從而提高家庭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國外銀行只要個人告訴其財產狀況、預期目標和風險能力,就能量身定制理財方案,并操作。而我國商業銀行提供的個人理財服務只是在儲蓄產品上進行功能擴展,把存貸資產組合起來,通過結算工具幫助客戶保值、增值,或者對購買國債、基金提供簡單的咨詢和建議,至于綜合理財、證券買賣等事項,很多還得由客戶自己操作。這事實上是一種技術服務,而不是智能服務,從而導致個人理財產品一是檔次低,只停留在服務式理財階段,缺乏智能化高檔次理財產品,二是理財產品結構不合理,功能單一,不能滿足不同層次客戶的服務需求。特別是知識密集型中間業務如咨詢、資產評估、資產管理等所占比例很低。
6、缺乏專業的理財人才。近年來,隨著個人理財業務的不斷發展,銀行加快了理財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由于理財涉及到稅收、財務、會計、法律、投資、銀行、保險等各方面理論知識和實務操作,沒有全面及規范的財務分析能力及金融專業知識,很難確保質量。目前市場上優秀的理財人才本身就不多,即使培訓也要花費很長時間。這些決定了銀行不可能為客戶提供優質的個人理財服務。
三、發展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途徑
1、積極準備從分業經營向混業經營轉變。銀行業務經營制度并不是一個新話題,隨著金融業本身的發展及金融市場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混業經營的推動力正在日益加強。客戶要求銀行提供一攬子的保值增值服務,既包括理財方案,又包括理財操作。雖然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只能設計理財方案,但我們也能同時探索混業經營的方法,以期適應市場的需要。另外,銀行還可以和其他金融同業合作,繞過政策的限制,把分業經營的影響減到最小。如招商銀行和招商證券推出的一種介乎銀行存款和開放式基金之間的代客理財產品――招商受托理財計劃。客戶與招商銀行、招商證券簽訂三方合同后,客戶把自己的儲蓄存款轉入招商證券在招商銀行開立的專戶,由招商證券負責理財。招商銀行可以把自己的優質客戶介紹給招商證券,在一定程度上充當擔保人角色。
2、細分客戶市場。巴曙松博士指出:“究竟應該設置多高的門檻,什么樣的門檻,取決于這個商業銀行在個人理財市場上的定位。那么如果我們在現實的調查顯示,我們的居民有這么龐大的理財需求,而我們的銀行又設置了過高的門檻,這更顯示了我們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剛剛處于起步階段,它還不能合理地駕馭和掌握他們的理財需求,合理地確定一個門檻。可能比如說,5到10萬可能是一個大眾化的理財服務,那么到50萬以上的可能是一些個性化理財服務,它進行一個市場的細分和區分。”因此,我國商業銀行也應該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準確進行市場定位。比如可以將服務對象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是高端市場,即按照“二八”原則能為銀行帶來高回報的優質客戶;第二層是中端市場,即個人金融資產在5-20萬元的客戶,其數量眾多,集合效益明顯,是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服務開發的主要層面。對于這個層面,銀行應建立客戶檔案,對客戶的價值貢獻度和風險承受能力進行分析,針對客戶的不同特點,提供差異性的理財服務,以吸引和培養客戶;第三層是低端市場,即個人金融資產在5萬以下的客戶,對于這類客戶可以提供簡單的基本結算業務。
3、加強品牌建設,提供差異性、個性化服務。銀行要在市場競爭中獲勝,就一定要有自己的品牌。在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同質化的今天,銀行要在個人理財業務中立于不敗之地,留住老客戶、吸引新客戶,就勢必要在進行市場細分的前提下開發差異性、個性化的個人理財服務,保持市場生命力。個人理財所要達到的目的就是在盡量規避風險的情況下,制定出切合實際的可操作性投資組合方案,以達到個人資產的保值與增值。優質的個人理財服務除了這點之外,還應當根據接受者的年齡、行業、收入狀況、目標方向等具體情況設計方案,不同人之間不可以將理財方案進行套用。如交通銀行推出針對學生族的“志學理財”,針對年輕一族的“精英理財”,還有針對兩人世界的“伉儷理財”等。這種個性化、品牌化的服務滿足了不同人士在不同階段的需求,推動理財市場走向成熟。具體來看,品牌建設工作包括以下幾點:其一,明確目標市場,推出個性化產品;其二,采取有效的品牌傳播策略,讓客戶了解其產品的差異性;其三,加強品牌形象管理和產品的跟蹤反饋,以便隨時改進、創新。
4、建立網上理財平臺。網上理財平臺是基于網絡銀行的全能型理財業務平臺。網絡銀行在我國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很快,現在的網絡銀行不僅能提供儲蓄、貸款和結算等傳統銀行業務,還可以開展投資、保險、咨詢等全方位金融業務。我國各大商業銀行如果能在現有的網絡銀行的基礎上拓寬業務范圍,增加金融品種,整合證券、基金、外匯、國債、保險等個人理財業務,就能搭建一個全能型的理財業務平臺。這樣的平臺不僅能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也能面向更廣的客戶群體,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務。
5、建設高質量的理財專業人才隊伍。理財人員的業務素質將直接影響到銀行理財市場的開拓,高素質的理財人才必須在具備良好素質的基礎上經過專業化、系統化的培訓。首先,要加大從事個人理財業務人員的培訓力度,實現CFP(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個人金融理財師)認證。在國外商業銀行業,擁有多少CFP已成為衡量該行個人理財策劃服務水平的重要標準,但我國商業銀行的金融理財師卻極其缺乏;其次,要建立完善的考評制度,實行業績考評制和等級管理,以此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實現其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6、建立個人信用體系。這是加強風險管理,拓展個人理財業務的有力保證。盡管與公司業務相比,個人理財業務風險較小,但由于我國并沒有真正建立個人信用體系,商業銀行在開展個人理財業務時必須有較高的風險管理能力。
【參考文獻】
[1] 徐棟立:淺析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瓶頸及解決對策[J].上海金融,2004(9).
[2] 劉嶸: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控析[J].經濟師,2005(5).
[3] 陳樹軍:個人理財業務也有瓶頸[J].現代商業銀行,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