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古詩三首

古詩三首

時間:2023-05-30 10:37:4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古詩三首,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古詩三首

第1篇

《折桂意》:醉把光暈當明月,嫦娥夢里鬧宮闕。日墜他鄉(xiāng)仍高起,何用折桂示決絕?【czp】

《牛郎愿》:富士山上喜聯(lián)袂,櫻花雪下舉齊眉。星河殿鵲橋歸路,陰陽攜手黑白配。【czp】

《遷居》:楓葉不及去年紅,秦淮終究似哥翁。芭蕉好比西湖女,杏花村墩截牧童。[CZP]

第2篇

教學目標 :

1.學習《鹿柴》這首詩,理解詩句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據(jù)詩句,展開想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3.正確背誦《鹿柴》這首詩。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領會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過程 :

一、導言激趣

古詩,是我國文化百花園中一朵絢麗的鮮花,它以和諧的韻律,敏銳的觀察,奇妙的聯(lián)想,精巧的構思,精練的語言,含蓄的表達,博得人們的喜愛。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描繪大自然美麗景色的古詩,齊讀課題。

二、復習學習古詩的方法。

以前,我們學過許多古詩,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是怎樣學習的?

在學生回答問題的基礎上,教師出示投影,明確學習古詩的方法。

1.知詩人,解詩題。

2.解詞連句知大意。

3.展開想象悟詩情。

談話導入 :這節(jié)課,我們就運用上述學習古詩的方法,學習《鹿柴》這首古詩。

三、學習古詩《鹿柴》。

1.知詩人,解詩題。

1)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畫家、音樂家王維所寫。

請學生補充介紹有關王維的資料。

2)解詩題。

“柴”,通“寨”,指導有籬落的鄉(xiāng)村別墅。

2.讀詩解意。

1)學生自讀全詩。要求:讀準字音,畫出不懂的詞語。

2)指名讀全詩,糾正以下字的讀音。

“鹿柴”的“柴:讀作“zhài”,不要讀作“chái”。

“返景”的“景”讀作“jǐng”,不要讀作“yǐng”。

“青苔”的“苔”讀作“tái”,不要讀作“tāi”。

3)自學詩中的生字。

“景”,不要多加“彡”。

“復”中間是“日”不是“目”。

3.解詞連句知大意。

1)根據(jù)書的注釋自學古詩,把不明白的字詞畫下來。逐一解釋。

青苔:深綠色的苔蘚植物,生長在潮濕的地面上。

2)自己試著把句子的意思說一說。

一、二句句意:在深邃幽靜的山林里,只聽見有人在說話,但看不見人。

三、四句句意:只有陽光透射過密密的叢林,照在青苔上。

4.展開想象,悟詩情。

1)自由練讀、背古詩,體會詩的意境。

2)請學生看書中插圖,結合詩句內容,思考:這首詩講的是詩人感受到的一種什么樣的景象。

(這首詩描寫了夕陽西下時空山深林中的幽靜景色。前兩句以人的話語聲來反襯空山的幽靜,著重從聽覺方面描寫環(huán)境的寂靜。后兩句以明亮的夕陽返光,反襯出山林深處的幽暗,是從視覺上來描寫環(huán)境的幽美。聽覺與視覺相結合,構成一幅空山人語、深林夕照的畫面。詩中寫返照的陽光、幽暗的樹林、深綠的青苔,色彩豐富、絢麗。空山中有“人語”,深林中有陽光,使描寫的環(huán)境有了生字。這樣描寫有聲有色,給讀者以美的享受。)

3)給點時間讓學生討論:

①在這首描繪的景象中,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為什么會有這種感受?

②學生這首詩你還有哪些疑問?

(為什么前兩句明明寫“人語響”,我們卻說它寫空山的寂靜?后兩句寫“返景”“復照”,我們卻說它寫深林的幽暗?)

4)教師小結:

《鹿柴》這首詩描繪了山林的幽靜,寫出了詩人在山林深處,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美妙感覺。

5.練習朗讀,試背誦。

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想象意境。讀時注意自然停頓,讀出韻味。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

復照/青苔上。

2)自己試背。

3)同桌互背。

4)集體背。

四、作業(yè) :

背、默古詩;預習下一首古詩,查有關作者資料。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學習《江上漁者》這首詩,理解詩句內容,體會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

2.根據(jù)詩句,展開想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3.正確背誦《江上漁者》這首詩。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領會情感,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

教學過程 :

一、檢查復習。

1.集體背誦《鹿柴》;請幾名同學背。

2.出示學習古詩的方法。

二、知詩人,解詩題。

1.介紹作者。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家范仲淹所寫。

學生補充介紹有關作者資料。

2.解詩題。

漁者——打魚的人。

這首題目的意思是:江上打魚的人。

三、讀詩解意。

1.指名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

“出沒”的“沒”讀作“mò”,不要讀作“méi”。

“風波”的“波”讀作“bō”,不要讀作“pō”。

2.自學詩中的生字。

(1)區(qū)分“漁”“魚”。

(2)“君”字第二筆右邊要出頭。

3.齊讀《江上漁者》這首詩。

4.解詞連句知大意。

(1)根據(jù)書下注釋自學古詩,把不明的字詞畫下來。逐一解釋。

往來:來來往往。

但;只。

美:鮮美。

出沒: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

風波:風浪。

(2)自己試著把詞意連起來說說句意。

一、二句:在這一帶來來往往的行人,只喜歡鱸魚的味道鮮美。

三、四句: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漁船,在風浪中中飄著,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多么驚險啊!

(3)把四句話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四、展開想象,悟詩情。

1.請一名學生朗讀全詩,學生邊聽邊想象,打魚人那只像片樹葉的小船在風浪里飄蕩,時隱時現(xiàn),場面驚險。

2.課堂討論:

(1)詩人在這首詩中講了幾種人?他們有什么不同?

(2)從哪兒看出打魚人的艱辛?

(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通過討論,使學生了解到詩中講了兩種人:吃魚人和打魚人。吃魚人只愛鱸魚的味道鮮美;打魚人捕魚十分艱險。

打魚人為了捕魚,每天要駕駛著小小的漁船,在風浪中飄蕩,隨時隨地都可能出現(xiàn)生命危險,自身無安全保障。他們的勞動成果是來之不易的。

詩人運用對比的手法來反映吃魚人不知打魚人的艱辛。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3.練習朗讀。

江上/往來/人,

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

出沒/風波/里。

4.匯報、評讀。

5.自己試著背誦,同桌互背。

6.作業(yè) :

背默古詩《江上漁者》;預習下一首古詩,查找有關詩人資料。

板書設計

江上漁者

北宋:范仲淹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

1.學習《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這首詩,理解詩句內容,體會出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2.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3.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

一、檢查復習。

1.集體背誦《鹿柴》《江上漁者》。

2.請幾名同學背。

3.回顧古詩的學習方法。

二、知詩人,解詩題。

1.介紹作者。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劉長卿所寫的。

學生補充有關詩人的資料。

2.解詩題。

出門遇上大雪,借宿在芙蓉山一農夫家里。

三、讀詩解意。

1.指名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

“宿”讀作“sù”,不要讀作“shù”。

2.自學詩中的生字。

(1)區(qū)分“暮”“幕”“墓”。

(2)“貧”上下結構,上邊是個“分”,不要寫成“”。

“蓉”上中下結構,中間是個“”。

“吠”“大”字上面不要丟點。

3.齊讀《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這首詩。

4.解詞連句知大意。

(1)根據(jù)書下注釋自學古詩,把不明白的字詞畫下來,逐一解釋。

日暮:天色將晚。

柴門:樹枝做的門。

蒼山遠:蒼蒼茫茫的遠山,一直連向天邊。

貧:窮。

(2)自己試著把詞意連起來說說句子的意思。

1、2句:天色已晚,遠望蒼山,路途遙遠,得找個投宿的地方。我投宿的是一個貧窮的山村人家。

3、4句:忽然,從柴門邊傳來了狗叫聲,知道是主人冒著風雪回來了。

(3)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

四、展開想象,悟詩情。

1.請一名同學有語氣地朗讀,其他同學邊聽邊體會意境。

2.看書中插圖,結合詩句內容,思考:這首詩描繪的是怎樣的一幅景色圖?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寫了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風雪人歸的寒山夜宿圖。它通過旅客的所見所聞,生動地概括了山中人家的生活環(huán)境,表現(xiàn)了詩人對勞動人民清貧生活的同情。)

3.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想象意境。

4.可根據(jù)詩的內容,試著畫一幅“風雪夜歸人”圖,進一步體會詩的意境。

5.練習背誦古詩。

(1)自己試著背。

(2)同桌互相背。

(3)集體背。

第3篇

姓名:________

班級:________

成績:________

小朋友,帶上你一段時間的學習成果,一起來做個自我檢測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礎積累與運用

(共4題;共27分)

1.

(6分)給加下劃線的字選擇正確讀音。

女傭

________(yōng

yòng)追悼

________(dào

diào)嚼飯________(jiáo

jué)

怒號

________(hào

háo)

敷藥________(fū

fú)

繃帶________(bēng

běng)

三更

________(gēng

gèng)淌血

________(xiě

xuè)

逝世________(shí

shì)

2.

(6分)讀拼音,寫詞語。

時光輕輕悄悄地在我們身邊nuó

yí________片我們還沒來得及整理那些美好的記憶,就要與小學生活告別了。fā

fèn

qiáng________、bǎi

liàn

chéng

gāng________、jiān

chī

xiè________是老師yǔ

zhòng

xīn

cháng________的教誨,手捧shū

jí________、quán

shén

guàn

zhù________是同學們的學習場景,讓校園充滿勃勃生機的課間游戲更成為童年的美好回憶。這些師生情、同學情以及對母校的感激之情,我們將永遠珍藏。

3.

(8分)看拼音,寫詞語

shǒu

wēng

wēng

jiā

qín

shuǐ

bè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liàng

qiàng

xié

dài

gān

chuán

shāo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

(7分)判斷下面的說法是否正確。對的打“√”,錯的打“×”

①天門山是一座大山。

________

②從“天門中斷楚江開”可以感到長江奔騰的氣勢。________

③《飲湖上初晴后雨》這首詩的后兩句話是寫西施。________

二、詩歌鑒賞

(共4題;共49分)

5.

(9分)課外拓展閱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春,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1)誦讀節(jié)奏劃分有誤的一項是____

A

.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B

.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C

.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D

.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2)賞析有誤的一項是____

A

.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作者是被稱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

.

第一句點出了送別的地點,第二句則把讀者的視線引向了杜少府即將赴任之地。

C

.

頷聯(lián)是說,詩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

.

尾聯(lián)緊承頸聯(lián)而來,詩人勸慰杜少府,不要在臨別之時像兒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淚。

(3)這首濤中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千古傳誦的句子,請說說它好在哪里。

6.

(19分)閱讀古詩,回答問題。

勸學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詩句補充完整。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告訴我們要珍惜時間。

(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7.

(11分)閱讀詩歌,回答問題。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1)該詩的作者是唐朝的白居易,以下哪首詩也是白居易的?(

A

.

《賦得古原草離別》

B

.

《登鸛雀樓》

C

.

《靜夜思》

(2)“能不憶江南?”是(

A

.

設問句

B

.

反問句

C

.

陳述句

(3)從哪一句能看出詩人來過江南?

A

.

日出江花紅勝火

B

.

風景舊曾諳

C

.

江南好

(4)江南美在哪?抄出兩句。

8.

(10分)閱讀詩歌,回答問題

贈劉景文

【宋】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最是橙黃橘綠時。

(1)默寫古詩。

荷盡已無擎雨蓋,________。________,最是橙黃橘綠時。

(2)詩中用“擎雨蓋”比喻________。

(3)詩中寫了兩種花,分別是________和________;寫了兩種顏色,分別是________和________;寫了兩種水果,是________和________。

(4)詩人告訴我們________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時節(jié)。

參考答案

一、基礎積累與運用

(共4題;共27分)

1-1、

2-1、

3-1、

4-1、

二、詩歌鑒賞

(共4題;共49分)

5-1、

5-2、

5-3、

6-1、

6-2、

6-3、

7-1、

7-2、

7-3、

7-4、

8-1、

8-2、

第4篇

姓名:________

班級:________

成績:________

小朋友,帶上你一段時間的學習成果,一起來做個自我檢測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礎題

(共22題;共121分)

1.

(4分)讀拼音,寫漢字。

jiānɡ

ná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4分)選字填空。

①小鳥的翅________受傷了;明明一直玩到________晚才回家。

②我每天在家里洗________;媽媽愛吃________豆;

3.

(4分)多音字組詞

kàn________???????kān________

là________?????????luò________

4.

(12分)給下列字加上偏旁組成本課的字,再擴成三個詞寫下來。

暴: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此: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5.

(12分)按要求填空。

愁,應查________部,共________筆,第9筆是________。

蓑,應查________部,共________筆,第10筆是________。

蹤,應查________部,共________筆,第10筆是________。

廬,應查________部,共________筆,第5筆是________。

6.

(3分)辨字組詞。

挎________

垮________

跨________

7.

(5分)擴句

①星星布滿了天空。

②太陽照射著樹林。

③奶奶關心少年兒童。

8.

(5分)按要求寫句子

①用關聯(lián)詞語把下面的句子合為一句話。

秦國不敢進攻趙國。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

②給下面句子換個說法,保持句意不變。

天色看著黑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蟲來,卻怎么斗得過?

③仿照例句,寫寫自己走夜路時的心理。

武松想:“轉身回酒店吧,一定會叫店家恥笑,算不得好漢,不能回去。”

9.

(8分)形近字組詞

疑________

爐________

暴________

布________

凝________

廬________

爆________

市________

10.

(5分)看《望廬山瀑布》的插圖,展開想像,運用下面提供的詞語寫一段話。

陽春三月

云霧迷蒙

火紅的朝陽

蒼翠的山峰

嘩嘩的水流

11.

(5分)將下列句子改為陳述句。

①我們怎么容忍破壞紀律的人和事?

②這么重的東西,我怎么拎得動呢?

③王老師帶病工作,我們怎能不感動呢?

12.

(4分)讀《望廬山瀑布》,結合古詩,理解下列詞語。

遙:________川:________生:________疑:________

13.

(5分)縮句

①綠油油的草地上盛開著五顏六色的野花。

②暴風雨像一片巨人的瀑布遮天蓋地卷過來。

③我們像百靈鳥一樣在祖國大花圓里放聲歌唱。

14.

(8分)把下面的作品、作者和詩文所描寫的景色選擇搭配起來。

①《楓橋夜泊》________

________

A.李白

E.寒江雪景

②《山行》________

________

B.張繼

F.深秋夜景

③《江雪》________

________

C.杜牧

G.瀑布壯景

④《望廬山瀑布》________

________

D.柳宗元

H.深秋山景

15.

(4分)多音字組詞

落là________

luò________

看kàn

________

kān

________

16.

(5分)修改病句。

①我的作文水平不斷進步。

②爺爺經常每天去跑步。

③雙休日,去西山玩。

17.

(3分)選擇劃線字正確的解釋。

A疑是銀河落九天________

①不相信

②難于解難于斷定的

③猜忌

B白日依山盡________

①依靠

②同意

③按照

C欲窮千里目________

①需要

②將要

③想要

18.

(5分)默寫詩句。

(1)獨出前門望野田,________。(白居易)

(2)書猶藥也,________。(劉向)

(3)________,________;誠之者,人之道也。(《禮記》)

(4)________,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19.

(5分)擴句

香爐峰生起紫色煙霞。

20.

(5分)縮句

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

21.

(5分)我知道下面句子運用的修辭手法

飛流直下三千尺

22.

(5分)將下列句子改為陳述句。

那不是瀑布嗎?

二、閱讀題

(共3題;共15分)

23.

(5分)讀《望廬山瀑布》,詩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觀看廬山瀑布的?從哪些詞句看出來的?

24.

(5分)先寫出劃線詞語的意思,再解釋詩句的意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5.

(5分)《望廬山瀑布》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

一、基礎題

(共22題;共121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8-2、

18-3、

18-4、

19-1、

20-1、

21-1、

22-1、

二、閱讀題

(共3題;共15分)

23-1、

第5篇

單元教學初探

一、單元內容總述

1.本單元主題:

本單元主要根據(jù)“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進行編排的。主要由《北京的春節(jié)》《臘八粥》《古詩三首》《藏戲》四篇課文組成。這樣編排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孩子能夠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與風俗,感受不同地方的風采,體會不同的趣味。

2.本單元重點:

(1)

分清內容的主次,體會作者是如何詳寫主要部分。并能在習作時,能注意抓住重點,寫出特點。

(2)反復朗讀理解課文內容。本單元的四篇課文都生動有趣,耐人尋味。北京春節(jié)的熱鬧非凡,臘八節(jié)的香味襲人,藏戲的生動有趣都需要仔細閱讀才能體會到不同節(jié)日的快樂與享受。教學時注意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時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時間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

(3)體會作者用語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點,關注人物語言描寫的不同形式,利用關鍵詞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對人物形象的感知。這4篇文章都表達作者內心的真實情感,利用不同的手法,體驗到節(jié)日帶來的不同感受。

內容

教學要點

課時

教學建議

1.北京的春節(jié)

本文主要講述老北京春節(jié)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jié)的熱鬧、喜慶氣氛。學會本課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學習課文要采用順序、詳略得當?shù)膶懛ā?/p>

2

1.利用音頻將學生帶入春節(jié)熱鬧非凡的境界。

2.與同學進行交流,討論關于他們城市的文化。

2.臘八粥

了解小說借助對話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特點,初步了解小說用語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點,關注人物語言描寫的不同形式,用品讀關鍵詞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對人物形象的感知。學習字詞,積累疊詞,了解小說背景。

2

1.引導學生感受文字的美,分析作者運用語言的手法。

2.

引導學生學習用讀對話梳理情節(jié)的方法,整體感知人物形象。

3.古詩三首

本課三首古詩詞分別描寫了不同地方的風俗。重點是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理解三首詩詞的大意,讀懂詩詞中蘊含的作者的情感。讀通、背誦這三首詩詞。

3

1.

指導加深理解古詩中的重點詞語的意思,感受不同地方的風俗習慣

2.引領學生走近古詩的意境中去,悟詩情、明詩理。

4*.藏戲

本文主要了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tǒng)戲劇藝術獨特的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1

1.鼓勵學生反復誦讀,揣摩感悟。

2.學習文章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習作:家鄉(xiāng)的風俗

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獨特的風俗習慣。介紹你們家鄉(xiāng)的風俗活動或參加這個風俗的感受。

2

描寫一種風俗習慣,對于自己的經歷與感受能顧詳略得當?shù)拿枋觥?/p>

語文園地

學習寫文章詳略得當,中心突出,先想好要表達哪些主要內容,對于次要內容要簡略表達。體會不同詞語表達相同意思的好處,了解習俗的寓意,提高書寫速度,積累古詩《長歌行》。

2

1.指導學生對文章進行詳略表達。

2.

讓學生提前搜集民俗活動和對應的寓意。

第6篇

時間:9月學科:語文

反思價值點(請在相應的選項中打√,并進行有針對性地反思)

活動實施 難點突破 素養(yǎng)落實 整合滲透

【案例回顧】《古詩三首》

師:出示古詩《夜書所見》

生:齊讀。

師:誰能給大家說說這首詩是什么意思?

生:秋天兒童在外面斗蟋蟀玩。

師:第一句是什么意思?

生:風吹動梧桐葉發(fā)出凄寒的聲音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蕭蕭的后面有一個小1,可以到課下注釋去看意思。

【反思因子】

不足:課堂上的牽引痕跡太重,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較短,教師在利用問題牽著學生走,不利于孩子的思維的訓練。課堂上設置的問題較多較雜,沒有有效的訓練價值。因此在教學中要注重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置和教學問題的精煉。在教學中使用多種方式,借助課文插圖,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逐步地“引”。課前為吸引學生的新感覺,新興趣。結合生活實際感悟“閱讀與寫法”。詩歌教學適當點撥“巧用字”。這樣可以讓學生感到學詩,讀詩、寫詩的快樂。

【設計刷新】

1、學生齊讀古詩,初步感知古詩韻律。

2、教師出示古詩的韻律,學生練習閱讀古詩。

3、學生讀古詩,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首古詩描寫了什么場景。

4、根據(jù)課下注釋,學生自主學習古詩

第7篇

關鍵詞: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3-0122-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3.076

古詩詞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還能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而古詩詞教學中一直存在著很大的難點,如何提高古詩詞教學的質量是廣大語文教師必須重點研究的問題。作為語文教師,我們一定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突破教學瓶頸,提高高中語文古詩詞的教學質量。本文對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策略進行了分析。

一、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式單一

目前,由于高考的壓力非常大,教師為了能夠保證教學的質量,使學生取得良好的成績,在進行古詩詞教學時通常讓學生通過背誦的形式來記住古詩詞,只是大概地給學生分析一下詞意,并沒有深入講解,從而導致學生沒有真正理解古詩詞的含義,體會不到古詩詞的意境。這種教學方式不僅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還會使學生在單一的教學形式中對古詩詞的學習產生厭煩情緒,以至于教學效果適得其反。

(二)缺少對古詩詞個性化的講解

在進行高中語文古詩詞的鑒賞和學習時,學生一定要有獨特的想象力,在閱讀時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再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對古詩詞進行獨特的認知和鑒賞。但是在目前的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往往缺少對古詩詞個性化的講解,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再加上學生自己人生經歷不夠豐富,以至于最終影響了對古詩詞的理解。

(三)沒有實現(xiàn)學生的主動學習

通過相關的調查研究,筆者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是在被動的情況下進行古詩詞學習的,古詩詞教學也只有教師講解、布置作業(yè)等單一的形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在學習古詩詞時的狀態(tài)非常消極。高中階段,古詩詞的教學主線就是翻譯、背誦,學生在學習中不能感受到古詩詞帶來的情感,從而打消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策略

(一)創(chuàng)設古詩詞教學情境,激活學生的情感

對于高中學生來說,古詩詞學習是一項非常困難的任務,教師若從詞匯開始講解,會給學生一種非常乏味的感受,因此一定要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創(chuàng)設相應的古詩詞教學情境,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體會到古詩詞的意境,從而帶著豐富的情感進行古詩詞的學習。比如在進行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第二單元“杜甫詩三首”中《詠懷古跡》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播放一些關于邊塞的歌曲,將其當作教學背景,給學生講解昭君出塞的故事,加強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從而讓他們學好古詩詞。又如在進行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第二單元“柳永詞兩首”中《望海潮》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一些朗誦的視頻,伴以充滿感情的講解,從而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古詩詞的意境,產生身臨其境之感。

(二)設計朗讀環(huán)節(jié),使學生體會到古詩詞的情感

古詩詞是作者情感的一種體現(xiàn),其中的每一個詞語、每一個字都表達了作者的不同感情,比如憤恨、舒緩、愉快、凄涼等。教師要認真引導,讓學生將古詩詞有感情地朗誦出來,從而在朗讀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古詩詞。比如在進行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二單元“詩三首”中的《涉江采芙蓉》的教學時,教師要先引導學生理解最基礎的內容,在這個基礎上,和學生一起探討:應該怎樣劃分朗讀的停頓,朗讀時應該將重點放在哪些詞匯上,之后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進行古詩詞的朗讀,然后由其他學生進行評價,找到問題之后進行改正,再次朗讀,直到學生能夠真正理解古詩詞的含義。最后,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或小組閱讀,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充分感受古詩詞的中心思想。總而言之,朗讀是一種外在的教學方式,通過朗讀能夠將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表達出來,這不僅是一個深化學習內容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檢查的過程。

(三)多角度進行古詩詞的教學

古詩詞是我國的文化寶藏,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義。教師要學會從多角度進行古詩詞的教學,從不同層面對學生進行教育,這樣的方式一定會帶來非常好的效果。教師在教學時不僅要引導學生注重語言方面的價值,更要讓學生注重作者在創(chuàng)作中應用的寫作手法和情感表達形式。這些內容都會在古詩詞當中體現(xiàn)出來,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分析古詩詞。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更加深刻地理解古詩詞的內涵。比如在進行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第二單元“蘇軾詞兩首”中《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教學時,教師在帶領學生分析完詞的表面含義后,應該引導學生對該首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所表達的情感以及寫作手法等進行詳細的分析,從而促進學生對古詩詞的深刻理解。而古詩詞的價值層面有很多,教師可以應用比較的形式讓學生發(fā)現(xiàn)古詩詞中的奧妙,讓學生對古詩詞藝術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另外,古詩詞的韻律感和節(jié)奏感非常好,如果將古詩詞的字音轉變成音律,讓學生進行朗誦,他們就能在朗誦中體會到古詩詞的內在情感,從而在心靈上產生共鳴。除上述之外,還有很多角度的入手點,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不斷探索,給學生帶來更好的教學,從而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語言能力。

三、結語

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要想使學生充分理解古詩詞的內涵,教師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將古詩詞的內容、情感、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創(chuàng)作意境等結合起來,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朗誦以及多角度思考問題的形式,幫助學生掌握古詩詞的內容,理解其中的情感,從而使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詩詞知識。

參考文獻:

[1] 劉B.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創(chuàng)新策略研究[J]. 課外語文,2015(6).

第8篇

第一節(jié)語文課

今天是新學期的第一節(jié)語文課,我格外有精神的聽著老師講課。

第一節(jié)課的內容是講第一課《古詩三首》其中由李白寫的“獨坐敬亭山”。老師先叫我們獨自練習讀這首詩。然后教我們抓住一些重點的字來讀,從而使得這首詩讀起來更有感情、更押韻。然后老師又幫我們解釋一些我們不太明白的詞語意思。老師還通過一些小提示來啟發(fā)我們讓我們去找詩中的重點詞語,找到后,就幫我們去分析,如:詩中“相看”這個詞詩人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最后老師給我們解釋了整首詩的意思。

整節(jié)課我覺得最有趣的是,找同學扮演詩中角色的環(huán)節(jié)。老師先講解了規(guī)則,再給我們時間去想動作。同學們想好了以后,老師就邀請了幾名同學出來表演。同學們開動腦筋想出了許多稀奇古怪、非常滑稽的動作。同學們有的扮演鳥,有的扮演云有的扮演山,還有的扮演詩人。滑稽的動作配合有感情的詩朗誦引得“觀眾們”稱贊不已… …

我真希望以后的每一節(jié)語文課都可以這么有趣!

第9篇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出自—唐.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詩句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土明————出自—唐.杜甫《月夜憶舍弟》詩句

悲莫悲兮生分別————出自—戰(zhàn)國.楚.屈原《九歌.少司命》詩句

別時隨便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往也,天上人世————出自—李煜《浪淘沙》詩句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出自—唐.杜甫《贈衛(wèi)八處士》詩句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出自—唐.王維《渭城曲》詩句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出自—唐.高適《別董大》詩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出自—李白《贈汪倫》詩句

往年花里逢君別,本日花開已一年————出自—唐.韋應物《寄李儋元錫》詩句

相見時難別亦難,西風有力百花殘————出自—唐.李商隱《無題》詩句

燭炬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出自—唐.杜牧《贈別》詩句

門外若無南北路,人世應免分別愁————出自—唐.杜牧《贈別》詩句

桃李西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出自—宋.黃庭堅《寄黃幾復》詩句

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來看月人何在?景色依稀似往年——-唐.趙瑕《江樓感念》詩句

不應有恨,何時長向別時圓?————出自—宋.蘇軾《水調歌頭》詩句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出自—《詩經.小雅.采薇》詩句

悲歌可以當泣,遠看可以當回————出自—漢樂府民歌《悲歌》詩句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出自—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詩句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出自—唐.孟郊《游子吟》詩句

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出自—唐.宋之問《度大庾嶺》詩句

君自故土來,應知故土事.往日綺窗前,冷梅著花未?————出自—唐.王維《雜詩三首》詩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看明月,抬頭思故土————出自—唐.李白《靜夜思》詩句

相往日已遠,衣帶日已緩————出自—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詩句

人回落雁后,思發(fā)在花前————出自—隋.薛道衡《人日思回》詩句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出自—南唐.李煜《清平樂》詩句

剪不時,理還略冬是離愁.別是普通滋味在心頭————出自—李煜《相見歡》詩句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出自—唐.王維《玄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句

今夜月明人盡看,不知秋思落誰家————出自—唐.王建《十五晝夜看月寄杜郎中》詩句

逢人漸覺鄉(xiāng)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出自—唐.司空圖《漫書五首》詩句

第10篇

關鍵詞:悼亡詩;情感;表現(xiàn)手法;典范

《中國詩學大辭典》定義悼亡詩為“悼念亡妻的詩歌。晉潘岳妻死,賦《悼亡》詩三首,真摯動人,為世所推重。后因以悼念亡妻的詩為‘悼亡詩’。”[1](P.1165)后世代有詩人加入悼亡詩寫作的潮流中,包括江淹、沈約、庾信、韋應物、元稹、李商隱等等。尤其是在唐人手中,悼亡詩達到了外在形式、情感內容和表現(xiàn)手法的巔峰,成為后世模仿的典范。

一、先唐悼亡詩的發(fā)展歷程和悼亡詩范式的初步確立

在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里,就有悼亡題材的詩歌,“如《邶風?綠衣》是寫一男子目睹故妻的遺物而痛惜萬分;又如《唐風?葛生》則寫一女子對亡夫的深切思念之情”。[2](P.102)但此時的悼亡詩還不限于是丈夫對亡妻的悼念,并且詩歌內容和藝術都簡實。直到潘岳《悼亡詩》三首的出現(xiàn),悼亡詩最初的范式才得以確立。

這三首《悼亡詩》,從情感內容到表現(xiàn)手法都建立了一個經典的范式。在情感內容上,三首詩運用了大致類似的章法結構。第一部分點明時序,并引出情緒。第二部分觸景生情,通過對自身一系列痛苦、晦澀、壓抑的情感描繪,抒發(fā)對亡妻的悼念之情。第三部分闡述難以隔絕的哀思,用先圣哲人達觀灑脫的事例開導自己。我們看到了一個癡情的丈夫形象,卻難以窺測到妻子的形象,“這后來成為悼亡詩約定俗成的基本范式,也即悼亡詩主要表現(xiàn)的是丈夫在悼亡中的情感狀態(tài)和生活狀況,而不是對妻子的愛和歌頌。”[3]在表現(xiàn)手法上,潘岳充分調動人的主觀感受,或睹物思人,悲從中來:“望廬思其人,入室想所歷。幃屏無仿,翰墨有馀跡”;[4](P.567)或觸景生情,以情敘事:“荏苒冬春謝,寒暑忽流易。之子歸窮泉,重壤永幽隔”;[4](P.567)或今昔對比,物是人非:“展轉枕席,長簟靜床空。床空委清塵,室虛來悲風”;[4](P.568)或時空轉換,加重悲情:“月周,戚戚彌相愍。悲懷感物來,泣涕應情隕”。[4](P.568)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了詩人內心對亡妻的深切悼念。無怪乎陳祚明說:“安仁情深之子,每一涉筆,淋漓傾注,婉轉側折,旁寫曲訴,刺刺不能自休”。[5]潘岳也以自己的“情深”為后世樹立了范式,影響至深。

二、唐人悼亡詩對前人的繼承

唐代悼亡詩大致有韋應物《傷逝》、《往富平傷懷》等二十六首,戴叔倫《妻亡后別妻弟》、《少女生日感懷》等二首,元稹《夜間》、《遣悲懷》等三十五首,李商隱《房中曲》等八首,趙嘏《悼亡》二首等。特別在元稹手上,悼亡詩取得了巔峰的成績。唐詩的輝煌是繼承前人基礎的,悼亡詩也是如此。元稹說:“不幸少有伉儷之悲,撫存感往,成數(shù)十詩,取潘子《悼亡》為題”[6](P,353)就點出了傳承脈絡。

唐人對潘岳詩作的繼承體現(xiàn)在情感內容和表現(xiàn)手法上。首先在情感內容上,唐人傳承“情深”的特點,盡抒心底郁結的亡妻之痛。如李商隱,他與妻子感情很好,但中年喪妻對他打擊很大,他的傷感在《房中曲》中表露無遺,妻子的“未語含悲辛”,似乎在當時就料到了今日的結局。想到前時情景,不幸應驗,感到銘心刻骨的悲痛。即使有來生,也“相看不相識”,留在詩人心中的是永遠無法彌補的傷痕,使人為之動容。

其次是在表現(xiàn)手法上,唐人也繼承了前人慣用的一些經典手法。如睹物思人,悲從中來:“斯人既已矣,觸物但傷摧”;[8](P。135)如觸景生情,以情敘事:“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7](P。646)如今昔對比,物是人非:“憶得前年春,未語含悲辛。歸來已不見,錦瑟長于人”;[7](P。1034)如時空轉換,加重悲情:“昔出喜還家,今還獨傷意。入室掩無光,銜哀寫虛位”。[7](P。138)將執(zhí)著之愛、不渝之情、纏綿之思、凄切之苦在詩中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三、唐人悼亡詩的開創(chuàng)及其典范意義

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唐人也有著自己的開創(chuàng)。主要體現(xiàn)在外在形式、情感內容和表現(xiàn)手法三個方面。首先是外在形式上,數(shù)量增多,詩歌體裁多樣化。數(shù)量上的增加,上文列舉中就可以看到,僅元稹一人所作的悼亡詩就多達33首。先唐悼亡詩多是五言古詩,唐代悼亡詩增加了五七言的近體詩。如韋應物《除日》這首五律對仗工穩(wěn),清新自然,語言曉暢流麗,極富韻律美。這對全詩觸景生情,由情敘事,層層深入的思念與哀傷起到了極大的渲染作用。

其次是在情感內容上,唐人將悼亡詩中涉及的人物和重點進行了變動。第一,將重點放到對悼亡對象細節(jié)和品德的描寫。如韋應物的《傷逝》,用了大段篇幅贊美了和自己同甘共苦二十年的亡妻,正因如此,才更加體會到失去愛妻在生活、工作和情感上的三重缺失。第二,加入了新的元素,使悼亡主體的形象更加豐富了。一方面,詩人們將自身的命運之嘆融入到對亡妻的懷念之中,如李商隱《王十二兄與畏之員外相訪見招小飲時余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抒寫對亡妻之深長悼念與己之凄涼寂寞情懷,其中滲透濃厚身世之感,悼亡、自傷融為一體”。[7](P。1092)另一方面,詩人們將稚子的形象引入到詩中,加強悼念的悲痛氣氛。如“單居移時節(jié),泣涕撫嬰孩”[8](P。135)、“今者掩筠扉,但聞童稚悲”。[8](P。137)這些開創(chuàng)豐富了悼亡主體和悼亡對象的形象,使詩作更加感人。

再次在表現(xiàn)手法上,通過描繪典型的生活場景展現(xiàn)哀思。像元稹的《遣悲懷》(其一)就從日常生活的瑣事入手,描寫亡妻生前各種生活細節(jié),讓一個勤儉持家的賢妻形象也如在目前。再如通過夢境寄寓情感,這在元稹詩中較多出現(xiàn),像“撫稚再三囑,淚珠千萬垂”[6](P。101)、“燭暗船風獨驚夢,夢君頻問向南行”[6](P。104)。詩人通過飄忽不定的夢境,抒發(fā)自己對亡妻的思念,至情至性、感人至深。

唐人從外在形式、情感內容和表現(xiàn)手法上,對悼亡詩做了改造,使得唐代悼亡詩不論在情感還是藝術上都達到了巔峰,特別是元稹的《遣悲懷》三首,清代詩論家孫洙評說:“古今悼亡詩充棟,終無能出此范圍者,勿以淺近忽之。”[9]后世除了將悼亡主題發(fā)展到詞之外,其他的多是學習先唐,特別是唐人留下來的藝術典范了。(作者單位:北方民族大學文史學院)

參考文獻:

[1]傅璇琮等主編.《中國詩學大辭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2]樂黛云等主編.《世界詩學大辭典》[M].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3年1月第1版

[3]蔣寅.悼亡詩寫作范式的演進[J].安徽大學學報,2011(05)

[4]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

[5]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 選自《續(xù)修四庫全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4月版,第1591冊第55頁

[6]元稹.《元稹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8月第1版

[7]余恕誠,劉學鍇著.《李商隱詩歌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12月第1版

第11篇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代詩詞;教學方法;研究

一、古代詩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1.豐富學生的知識,陶冶情操

語文是與語言文化相關的學習課程,學生學習的知識涵蓋面較為廣泛,古詩詞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當前人們所讀到的不少詩詞名作,不僅意境優(yōu)美,也有一定的教育和啟迪作用。隨著素質教育的興起,人們開始注重學生多方面的語文需求,古詩詞文化的學習,對于豐富學生知識、陶冶學生情操具有重要作用。

2.傳承中華文化的需要

古詩詞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種,它流傳至今,被時代賦予了重要的意義。小學生學習古詩詞除了能夠豐富自己的知識,感受古詩詞的美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意義就在于文化的傳承。任何一種文化要想使其經久不衰,都必須要有人將其傳承下去,古詩詞文化也一樣,如果不是依靠一代又一代人的傳承,在今天,人們是絕對見不到那些具有韻味的名作的。小學生是未來文化傳承的重要力量,學好了古詩詞,才能將其更好地傳播下去。

二、當前古詩詞教學現(xiàn)狀

1.教師過于注重詩詞文字的翻譯

古詩詞文化與小說、散文等文學體裁一樣,注重的是學生的理解。然而,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普遍希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取得更高的分數(shù),部分老師甚至覺得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多是注重對詩詞文字的解釋,而忽視了學生對于詩詞的理解,導致學生無法感受詩詞的意境,覺得詩詞學習枯燥無比。

2.教學受考試的影響大

目前,在考試中古詩詞的考試題型較為單一,主要有詩詞默寫和詩歌分析兩種。不少教師為了讓學生在考試的時候取得更高的分數(shù),不管學生愿不愿意,理解詩歌沒有,只一味要求學生將考試時可能會考到的篇目背誦下來。同時,在考試時詩歌分析也是考試的一個大類,因此,教師在進行具體的詩詞教學時,也多是以逐句逐句的分析詩歌為主要教學方法,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難以感受詩歌的美,學習積極性難以提高。

三、古代詩詞教學的方法研究

1.以文表意,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常常會說到一種表現(xiàn)手法,“托物言志”“以物寓情”,這種表現(xiàn)手法在詩歌中是最為常見的。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小學生真正地W到詩歌的精髓,就不能完全按照考試的考題來,而是應當以文表意,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

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的“古詩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長相思》三首詩歌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在正式的講解之前,先講一講作者做詩的原因和作者的一些人生經歷,如王安石為什么要泊船瓜洲,張籍又是為什么“欲作家書意萬重”,教師在教學時通過講解人物經歷融入感情,引發(fā)學生的共鳴,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

2.適當聯(lián)想,描繪詩歌美麗畫卷

小學生的思維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他們沒有高中生那樣豐富的閱讀量,缺乏深厚的文學積累,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小學生的想象能力是最豐富的。流傳至今的古詩詞,都是歷史上許多著名詩人的嘔心瀝血之作,不少詩詞里都含有十分優(yōu)美的意境,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根據(jù)學生想象能力突出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適當?shù)穆?lián)想,描繪出詩歌的美麗畫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

例如,在學白的《望廬山瀑布》這首詩的時候,其中“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句詩大氣磅礴,富有想象力,教師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也想象一下,自己腦海中的廬山瀑布是什么樣的,通過聯(lián)想學生更容易理解這些古詩詞。

3.運用詩人故事,感染學生

在我國的許多著名詩人都有著屬于自己的故事,許多詩人的人生經歷都十分豐富,如屢試不中的張繼曾在姑蘇城外的寒山寺下聽了一夜的鐘聲,而壯志未酬的辛棄疾也曾在夜里挑燈看劍,感嘆英雄氣短。

詩歌的世界是一個無比寬廣的世界,這些著名的詩人憂國憂民,懷抱著一個赤子之心。小學生大多喜歡聽故事,教師在教學中將這些與詩人有關的故事講給學生聽,不但可以感染學生,而且還能通過故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他們從更深層次理解詩歌,提升自己的品味,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總之,中國古代詩詞作為文化的瑰寶,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遺產,在小學階段做好古詩詞教學工作,并不只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學好古詩詞更多的是為了讓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更好的傳承下去。小學生是民族未來發(fā)展的希望,肩負著復興民族的偉大使命,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也是他們的一項重要責任。

參考文獻:

第12篇

主持人:朋友們,來賓們,大家晚上好!歡迎大家光臨藝苑劇場,在這個秋月朗照,丹桂飄香的夜晚,讓我們匯集四面八方的歡歌笑語,共同詠唱秋之美景,秋之風情,秋之收獲。我是----,今天的晚會將由我和------朋友一起為大家主持。希望大家在這里度過一個美好的夜晚。主持人:秋天,我們擁有了蔚藍色的夢想,秋天,我們感受著生命博大的力量。我們在秋天里暢想,我們在秋天里放歌,我們在秋天里感受豐收的喜悅。朋友們好!這里是藝苑劇場,這里是你我共同的精神家園。

《藝苑劇場秋之韻詠唱晚會》現(xiàn)在正式開始-----

首先,有請藝苑劇場的室主孺子給我們講話,有請孺子

第一部分如畫美景(要求主持音樂輕柔、舒緩、明朗)

節(jié)目一:A:詠秋古詩三首朗誦 大漠孤煙歌曲《好美的一個秋》演唱阿潔

主持人:“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偏愛在靜美的秋意中抒懷,感悟人生。今晚,讓我們拾起這一片片楓葉,走進這如畫美景的秋風、秋韻,感受秋天的迷人色彩。

請欣賞詠秋古詩三首朗誦者:大漠孤煙(直接遞麥)阿潔

節(jié)目二A:《秋天的和弦》作者:成曉峰朗誦:微雨紅塵

歌曲《晚秋》演唱:鄉(xiāng)下人

主持人:在這月缺月圓之時,多少離情,多少別緒,多少喜悅,多少傷悲。彈者無聲,詮釋落葉的漂泊。該來的來,該去的去,來去之間又是怎樣的一番婉轉呢?是的,走進秋天,讓我們在秋季的天籟之音中去思考生命的價值,去感悟人生的真諦。

請欣賞朗誦:《秋天的和弦》朗誦者:微雨紅塵(直接遞麥)鄉(xiāng)下人

節(jié)目三《野菊女子》作者逸野朗誦者:冰聽兒歌曲《吟》演唱:秀子

主持人:秋雨冷了,秋夜長了,野菊就在這時節(jié)明亮了。女子輕柔地從山野走過,不經意間就讓野菊美麗了臉龐。女子拾覓了滿滿一筐詩情,她把一些寄給白云,一些珍藏在心中。

請欣賞朗誦:《野菊女子》朗誦者:冰聽兒(直接遞麥)------秀子

節(jié)目四:《丹桂飄香》作者松間明月朗誦者:羽潔

歌曲《秋天的諾言》演唱子音

主持人:杭州,西湖岸邊,秋景正美,秋意正濃,讓我們走進秋天的杭州,品一品桂花酒的濃香,嘗一嘗桂花糖的甜蜜,讓桂花茶的清新直沁心扉,讓思緒在一場桂花雨中上下飄飛……好的,讓我們來一齊感受丹桂飄香。

請欣賞朗誦:《丹桂飄香》朗誦者:羽潔(直接遞麥)------子音

第二部分秋日思緒(要求主持音樂溫馨、纏綿)

節(jié)目五:《秋日私語》作者:紅狐朗誦者:雨季

歌曲《秋詩篇篇》演唱楚天

主持人:雁去又雁歸,這往來的遷徙,鴻雁完成了一生的相聚與別離。秋日的溫情說走就走,不作任何解釋,秋風再起的時候,你也許能再回頭;冬日的寒冷說來就來,沒有任何

的預告,而當秋楓飄染的時候,我在等待你的足音。

請欣賞朗誦:《秋日私語》朗誦者:雨季~~(直接遞麥)--------楚天

節(jié)目六:A:《秋思情結白洋淀》作者采唐韻朗誦梅之夢 歌曲《秋水伊人》演唱夜鶯

主持人:水霧煙波萍荷飄動搖曳蘆葦北國江南,煙波日暮漁家晚歸煙村燈火白洋秋..放眼千頃葦浪,“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句子便從詩經里向你走來

請欣賞朗誦:《秋思情結白洋淀》作者采唐韻-----朗誦梅之夢(直接遞麥)夜鶯

節(jié)目七:A:《今夜,美在那汪月亮》作者:樓蘭

歌曲《月滿西樓》演唱:一簾幽夢

主持人:秋風習習,秋蟲啁啾,優(yōu)雅的樹在夜風中獨自起舞。魁斗七星,演繹天體的陣法;星光流淌,演奏舒緩的樂章。今夜,與月亮對視,今夜,因思念而美麗,今夜的美,更美在那汪圓圓的月亮。

請欣賞朗誦:《今夜,美在那汪月亮》作者:樓蘭--朗誦者:樓蘭(直接遞麥)一簾幽夢

節(jié)目八:A:《穿越秋天》作者:潘登朗誦者:白云

歌曲 《秋天的訴說》演唱:地球妹

主持人:這個秋天,我在海灘散步,眼前有云輕輕飄過,頭頂有雁正自南飛,海風拂過我長長的思念,將一個“痛”字,銘刻在心扉。咸味的海風中,那一片片回憶便隨飛而舞,旋轉、旋轉……

請欣賞朗誦:《穿越秋天》作者:潘登朗誦者:白云(直接遞麥)地球妹

節(jié)目九:A:《記住這個秋天》作者歌吟有夢--朗誦者:風度 歌曲《愛在深秋》演唱者:鄉(xiāng)下人

主持人:林花謝了春紅,匆匆,太匆匆。歲月無聲地發(fā)生著更易,一些東西,被歲月匆匆掩埋,如清風而過,無影無痕,令人發(fā)出萬般的感概。然而,總有一些什么,在不知不覺中充實了記憶,那些或美麗、或憂傷的情愫,在最合適的時候,撞擊著靈魂。

請欣賞朗誦:《記住這個秋天》作者歌吟有夢朗誦者:風度(直接遞麥)鄉(xiāng)下人

第三部分豐收喜悅(要求主持音樂喜慶、歡快)

節(jié)目十:A:《秋色賦》作者峻青朗誦沉默的山

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演唱:名鴿

主持人:秋天來了,那一片片 金黃,那一串串碩果,著實讓人振奮。比起歐陽修的《秋聲賦》中肅殺凄涼的秋天,峻青的《秋色賦》,“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榮的景象,秋天比春天更富有絢麗爛漫的色彩”

請欣賞朗誦:《秋色賦》作者峻青朗誦沉默的山(直接遞麥)名鴿

節(jié)目十一:A:《黃土地上的詩》作者:聽詩醉雪朗誦苦咖啡

歌曲:《在中國大地上》演唱:鶯歌

主持人:對黃土的情懷,我找不到任何的語言來描述,在黃土地上寫詩,我渴望麥子和詩在如訴如泣中成熟。我有一個愿望,將來讓化作一把黃燦燦如金一般的黃土,與石同生,

與海共存。

請欣賞朗誦:《黃土地上的詩》作者:聽詩醉雪朗誦者苦咖啡(直接遞麥)鶯歌

結束詞:

主持人:秋風習習,秋歌悅耳,秋天的一幕幕美景令我們陶醉,晚會就要結束了,可我們的心情卻依然沉浸在激動之中。我們在朗誦者精湛的演繹中,領悟了吟誦的魅力;我們在歌唱者深情的演唱中,體味著生命的激情。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闵行区| 朝阳县| 怀来县| 沽源县| 临沭县| 彰武县| 平邑县| 旬阳县| 抚州市| 巫溪县| 久治县| 南丹县| 盐津县| 华坪县| 兴安县| 甘洛县| 洛隆县| 榆林市| 宝鸡市| 甘谷县| 班玛县| 祁阳县| 林州市| 舞阳县| 大同县| 宝坻区| 西吉县| 商洛市| 海阳市| 宝应县| 西华县| 曲周县| 嘉禾县| 通州市| 花莲县| 腾冲县| 沾化县| 青冈县| 灵台县| 宣恩县| 库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