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10:28:2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讀書莫放攔路虎,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在求知好奇中開發創新潛能
多年來,圍繞語文教師的一個老問題就是:“現在學生怎么越教越不會?”改作文時常發出感嘆:“老調重彈,不知所云?!毙W生語文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普遍難以提高已是不爭的事實。究其因,正是舊的教學模式及“純技術”的教學方法桎梏了學生的潛能,扼殺了學生求知的欲望。要使語文教學達到大綱既定的目標,首先要調動學生潛在的求知好奇的欲望和熱情。教師在教學中則應成為一個真正的“導師型”的人物,在學生面前表現出最大的示范性和融通性,借助課本而不依賴課本,面對全體而又注意發掘個性。只有這樣,才能開發學生創新的潛能,調動求知好奇的欲望,從而掌握更多的知識,因為廣泛而扎實、博大而精深的基礎知識是提高創新能力的前提。
如教學課文《讀書莫放“攔路虎”》時,因是自讀課文,不少學生一看了事。這時教師點撥了一句:“讀書遇到‘攔路虎’,我們還可以怎么做?你還有哪些好的讀書方法教給大家?”一石激起千層浪,求知好奇的心理被引發,學生立即暢所欲言起來,紛紛表達自己的觀點并闡述了理由。這樣,學生在“自思、自理、自評”中開發了創新的潛能。
二、在誘發興趣中培養創新意識
興趣是學生最可貴的心理品質之一,它不僅能開拓學生的思路、激發學生的思維,而且可能影響一個學生對美好理想和目標的追求。打開了學生追求知識、探研事物的興趣的大門,也就解開了絆結學生頭腦思維的繩索。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調動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1、巧設懸念,營造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要創設一種使學生好奇的氛圍,使學生對授課的內容富有熱情。如課文《“科學怪人”》,讀了課題,設疑:“科學怪人”是誰?為什么叫“科學怪人”?課題為什么加引號?這些問題一步步地驅使著學生的好奇心理,使學生產生了迫切需要獲取知識的欲望。
2、創設情境,誘發靈感。
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可安排課本劇表演、動手實驗、講故事等,要結合所教內容創設一些富于啟發性的問題情境,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誘發其靈感思維,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積極探索的過程。
三、在質疑求異中激發創新思維
斯賓塞曾提出:“應該引導兒童進行探索,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盡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現的應當多些?!币龑W生質疑求異在創新教育中有如加油站,它會促使學生在學習中成為一個主動的探索者。
例如:教學課文《春聯》時,我要求學生先讀讀想想課文內容,然后整理春聯、探其規律,并試著自創一副春聯。學生經過小組討論研究,大膽創新,最后作出了一副副新穎、生動、頗具意義的春聯,如“載歌載舞慶新春,同心同德干四化”、“新春合家歡,佳節萬事順”等等。在教學中,課文讓學生讀,問題讓學生提,疑難讓學生議,見解讓學生講,在民主、融洽、活躍的課堂氛圍中進行閱讀實踐活動,給學生思維的發展提供了自由的空間。這樣,不但確立了學生的地位,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且還能在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活他們的創新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四、在展開想象中培養創新能力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毕胂笫莿撔碌某岚?,是拓展思維空間的內驅力。教師在教學中合理點撥、啟發想象,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有著很大的作用。
花間小令是揚州
文/彭子玲
青山隱隱,水迢迢,二十四橋,波心蕩,冷月無聲,玉人吹簫,念橋邊紅藥。揚州就像一首花間小令,是美到可以讓人忘了晨忘了暮的。
來過便會迷戀,我無限迷戀揚州。迷戀揚州美人潤無骨,迷戀揚州傾城的絕色,迷戀這里玉脂的水、濕潤的風,迷戀揚州綿軟又冷艷的氣場。
一江煙雨,秦淮水長,艷綠中透著紫粉的小河,揚州人把它稱做小秦淮河。我在小秦淮河畔吃早點,早點很精致,覺得自己真是詩意。琴臺舞榭,品竹彈絲,千萬年前,這一方該是夜夜笙歌不息的吧,青樓夢好,難賦深情,千萬年明月之后,幾度浮世浮沉,發覺原來還是吃喝最重要,所以小吃店開到了這樣粉艷的地方。
小秦淮河連著瘦西湖水,那里有個御碼頭,據說乾隆當年就是從這里登船游覽揚州美景的。小河兩邊依依楊柳,我穿行其中,濕潤的風吹過,心旌蕩漾,那亭臺樓閣,蔓蔓青蘿,綠窗意盈盈,媚到了極點。陳舊綠窗后,如果有女子,著綠衣,對鏡貼花黃,梳頭勻臉,點腮畫眉,寂寂動作,潤若無骨,如果,如果臉上的表情蕭索一點,惆悵一點,便是讓人欲罷不能了。南國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二顧傾人國,揚州城遍布佳人,這玉脂的水、濕潤的風滋養出一個個冰清玉潔的人兒?!凹t樓人”里有位林姑娘,不過是在揚州呆過幾年,便冰清玉潔得猶如落入凡間的仙子。
小秦淮河是粉艷的、綿軟的,綠意盈盈中透露出一絲絲蕭索的冷艷,但瘦西湖,卻是明亮美麗得如詩如畫。風吹楊柳,十里荷花,滿溢湖水,波光瀲滟,煙波畫船,雨絲風片,人立于船頭,便成了美妙畫卷的一部分,良辰美景啊,滿目都是詩情畫意。小船慢慢前進,畫卷慢慢展現,心里漲得滿滿的、滿滿的,就要溢出來了、溢出來了,祖國的秀麗河山啊,真的很美很好很壯觀。
上得岸來,倚著曲廊看著那大片大片的荷葉,便不肯再走開。初夏時節,滿湖便是那連綿荷葉,沒有花,那是葉子與葉子之間的纏綿,一葉連著一葉,纏纏綿綿直到無止境,仿佛要奔赴天荒地老。我喜歡這些拼盡全力開放的荷葉,縱然只是綠葉,縱然總有一天要用來襯托冰清玉潔的荷花,可開到酴醾的不是只有花,還有這些纏纏綿綿轟轟烈烈的葉子??!荷,多美的一枝植物,我愛它勝過荷花。
此情此景,如果再來一場雨,那便是夏雨荷。李商隱說“留得殘荷聽雨聲”,聽雨聲,又怎么會非得是殘荷呢?就這接天連葉無窮碧的荷葉來聽雨,也是會有無盡的纏綿。《還珠格格》里,乾隆在江南與一位名叫夏雨荷的女子相遇,便有了后面驚天動地的故事。空山新雨后,十里荷葉招搖纏綿,曲折遺廊里一女子亭亭玉立,煙消云散水依在,波心蕩漾是君心,不過一眼功夫,情不知所起,便已一往情深。
揚州就是那花間十六拍,一步一畫,一拍一拍,像花間小令,全都美得仿佛可以生出愛情。
迷戀愛情的人一定會迷戀揚州,美人卷珠簾,陌上誰家年少,來年煙花三月時節,我還想下揚州,還想與揚州來一場美妙的邂逅。
(選自2010年7月19日《中國文化報》)
①星期天收拾房間,順便整理書柜。書大都是新的,買回來還沒翻過。有幾本落了厚厚的灰,用濕布擦了,隨手丟在窗臺上晾著。
②再進書房時,只覺眼前一亮。迎面窗臺上的書隨意躺著,有一本斜放在紅紅的“中國結”上。淡紫色窗紗輕拂過書面,寬大的窗臺顯得生動明媚。原來,書可以不用整齊地碼在書柜里,也可以不用機械肅穆地正襟危坐著。書在窗臺上很顯眼,淡雅鮮艷的封面堆疊,有些亂,卻是明亮可喜,一進門就入了眼。我的心情也輕松愉快,就想坐下來,細讀一番。
③這個念頭,讓我吃了一驚。細致認真地讀一本書,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書,曾經是我的最愛。端著飯碗看,躲在被窩里看,連上廁所也是手不離書。最喜黃昏時,搬了小凳坐在院子里,看《當代》,看《花城》,不知天黑不覺肚餓,每次被母親催著趕著進屋,還舍不得放下。那會兒,好書如友。
④那一年生病住院,怕悶,帶了《宋詞三百首》《閑情偶寄》。醫院建在山下僻靜處,病房夜里不熄燈,正好讀書。字字句句如清水,將五臟六腑滌蕩得妥帖舒暢。精神面貌著實不像一個病人。出院時,書角已被翻得起毛打卷。好書勝藥。
⑤只是不知什么時候,時間長了翅膀,“哧溜”一下就過去了。一天、一月、一年,快得讓人招架不住。每天來去匆匆,總有做不完的事情,恨不能一天掰成兩天用。日子仿佛是被抽打著的陀螺轉個不停,再難擠出時間來讀書了。黃庭堅有言:“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想來我早已是面目全非了。
⑥坐在窗臺,伸直腿,書擱在腿上,慢慢翻看。午后的陽光透過玻璃籠在書頁上,文字構建的美妙意象和感覺瞬間滲入全身,心在字里行間跳躍飛翔,喜悅漫溢開來。窗外,天藍如洗,云作奇峰。這景被窗戶框成了畫,清新至極。身邊的書如故人一般圍攏著,久違的親切感油然而生。捧著書坐著,直到最后一縷陽光從書頁里消失,暮色在身邊聚集,尤不忍釋卷。因為閱讀,匆忙枯燥的時間被文字的墨細細研磨了,書香適意怡人。這個下午也變得安靜美好,有了回味。其實,日出日落,每天的時間并沒有走快一分,是現代生活的快節奏,讓我們的神經緊繃了,腳步加快了,也讓我們的心浮躁不安。想起時下正流行的“慢生活”觀念,提倡慢工作、慢餐、慢運動、慢休閑、慢閱讀等,提醒生活在高速發展時代的人們,適時慢下來關注心靈、環境和傳統,是多么重要與必要。是的,即使停一??纯瓷磉叺娘L景,讀讀手邊的書,哪怕是安靜地聽完一首優美的曲子,也會讓單調的生活充滿暖暖的陽光,使精神舒緩、愉悅、充實。
⑦眼前,無意中留在窗臺上的書,讓我知道,閱讀,其實一直是我心里最深切的渴求與向往。留幾本書在窗臺,以便隨時翻閱,在忙碌中休閑一會兒,給心靈放個假,重新體驗讀書的樂趣,并且也將改變以往一成不變的生活方式。
(選自散文集《百年無廢紙》,有刪節)
【思考練習】
1.通讀全文,根據文意,把下面的空格補充完整。
好書如友( ) 書若故人( )
2.下列句子形象生動,富有表現力,請加以賞析。
(1)字字句句如清水,將五臟六腑滌蕩得妥帖舒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為閱讀,匆忙枯燥的時間被文字的墨細細研磨了,書香適意怡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趣味古文
樵夫毀山神
康熙十五年,余姚①有客山行,夜宿山神寺。夜半,有虎跪拜,作人言,乞食,神以鄧樵夫許之。明晨,客伺于神祠外,果見一樵夫過之,逆謂曰:“子鄧姓乎?”曰:“然?!币蚋嬉砸顾勔姡湮鹜?。鄧曰:“吾有母,仰食于樵。一日不樵,母且饑。死生命也,吾何畏哉?”遂去不顧,客隨而覘(chān)之。樵甫采樵,虎突出從竹間。樵手搏數合,持虎尾盤旋久之?;⒉粍賾嵞苏鹣卉S負痛遁去樵逐而殺之??湍鎰谥?。樵曰:“感君高義,盍導我至廟中?”既至,大詬死虎斥神曰:“今竟如何?”遂碎其土偶。
【注釋】①余姚:古地名,在今浙江余姚縣。
【閱讀練習】
1.解釋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
(1)果見一樵夫過之 ( )
(2)既至,大詬死虎斥神 ( )
2.文中畫線部分沒有標點符號,請在需要加標點符號的地方用“ / ”標出來。
虎不勝憤乃震哮一躍負痛遁去樵逐而殺之。
3.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感君高義,盍導我至廟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話說說客為什么要勸阻樵夫上山砍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結合文段內容,說說樵夫的性格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樵夫毀山神》
1.(1)經過 (2)罵
2.虎不勝憤 / 乃震哮一躍 / 負痛遁去 / 樵逐而殺之。
3. 感謝你深厚的情義,何不帶我到廟中去?
4.因為客為人善良,聽到山神把樵夫許給老虎作食物,擔心樵夫上山后會被老虎吃掉。
5.勇敢、孝順。樵夫知道山神把自己許給老虎作食物,上山砍柴有生命之憂,但為了母親不忍受饑餓,依然勇敢上山,并殺了老虎,砸了山神的塑像。
《留幾本書在窗臺》
1.好書勝藥 好書怡人(意思符合即可)
2.(1)該句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文字比做清水,“滌蕩”一詞與清水相照應,形象生動地寫出了讀書使人心靈純凈,精神愉悅。(2)該句把閱讀形象地表現為文字研磨的過程,其中“研磨”一詞強調了對文字的細細品讀,形象地寫出了閱讀使時間不再匆忙枯燥,生活因此充實潤澤,更富有文化味。
圖說百態
勇于面對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