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10:09:4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工商管理畢業論文選題,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根據上述目的和要求,畢業論文寫作是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有效手段,其中選題是工商管理專業畢業論文的第一步,而且是具有方向性意義的重要一步,事關畢業論文成敗的關鍵一步。多年經驗表明,這一步強調要由學生參與共同確定,而不是單方面由教師選擇一個有理論價值或實際價值的題目交給學生完成。盡管教師在這一點上必須把關,然學生的主導作用不容忽視,這和畢業設計通常由教師確定題目,學生按照某種既定過程和熟知方法去做是完全兩樣的。基于這種認識,遵循選題原則,掌握選題方法,對于實現畢業論文目的,達到畢業論文要求,保證畢業論文質量是非常重要的。
一、選題原則
畢業論文的選題,是畢業論文寫作能否順利完成的關鍵因素。選題合適,促使學生圍繞選題積極工作,整個過程充滿樂趣;選題不合適,不僅圍繞選題進行的工作不會順利,而且可能直接導致畢業論文的失敗。在這個意義上說,選題本身就是對學生和指導教師的一種測試,一向受到高度重視。一般而言,選題應遵循以下原則:
1.實踐原則
工商管理專業畢業論文的寫作必須牢牢抓住兩個基本要素:一是研究什么問題;另一是怎樣研究。沒有明確的研究對象以及如何研究的方法是很難完成畢業論文的,選題的意義在于界定畢業論文所要反映的事實和解決的問題。工商管理專業既不同于理工科專業,也不同于文科專業,從性質上規定了該專業的畢業論文務必結合實踐來體現自身特點,展示學生能力。豐富多采的工商管理實踐構筑了工商管理專業堅實的基礎。畢業論文所要解決的問題當然是工商管理實踐中存在的、可能來源于某一個特定企業的實際背景,從而為改善特定企業的管理狀況和提高經濟效益貢獻應有的聰明才智。同樣,畢業論文也可以是對工商管理實踐中發生的一些經濟現象的理論解釋,從而歸納這種現象的必然性和規律,以利于在今后的實踐中加以應用或規避。
工商管理專業的畢業生要勝任“經濟工程師”的角色,知識本身不是目的,而是用來設計和制造各種結構、系統、過程等的素材。從這種認識出發,其能力必須達到多方面的要求,包括專業能力、設計能力、外語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自我獲取知識的能力、適應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創新能力、競爭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等。在諸多能力中,最重要的是自我獲取知識的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備了這些能力,就為適應、開拓、創新、競爭和組織等能力的形成提供了先決條件,因此在畢業論文這一教學環節中,大力提倡以工商管理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作為畢業論文的選題,有助于學生上述能力的培養。強調實踐原則,可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保證畢業論文具有新意和時代感,同時還可以避免畢業論文閉門造車、步入后塵、東拼西湊的弊端。
2.專業原則
專業特長是科學研究的前提條件,只有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才能在科學研究中發現真理有所建樹。堅持選題的專業原則,也就是充分考慮專業興趣,突出專業特長,注意揚長避短,通過畢業論文寫作,促進專業長進,獲取優秀成果。具體說來,學生和指導教師要從實際情況出發落實選題的難易程度,一方面不要選擇那些不花氣力就能完成的課題,這樣難以達到鍛煉提高的目的;另一方面在力所能及的專業領域內提出較高要求,確定的選題要花費一番努力才能完成。所以有人把選題形象地比作籃球比賽中的投籃得分:假設籃框置于人們頭頂高的位置,不費吹灰之力,伸手個個中的;或者將籃框放在三層樓高的地方,縱使球藝很高,人們也很難中籃。如果真是這兩種情況,籃球比賽還有什么意義呢?選題的道理同樣如此,要防止犯類似錯誤,注意難易適中,深淺適中,寬窄適中,大小適中。例如有的學生對企業改制改組關注較多,就可以選擇有關的企業改革理論課題;有的學生數學基礎較好,就可以采用數學模型方法進行定量分析;有的學生成本理論較熟,就可以探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途徑。凡此種種,通過畢業論文寫作,鞏固專業知識,檢驗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把所學知識系統化和綜合化。
3.時間原則
畢業論文寫作是在一定的時空限制下進行的一種工作過程,一般要求在三個月至半年左右的時間內完成,所以選題大小要具有可行性。此外,畢業論文還有一定的文字篇幅要求,往往要求控制在6000字左右,這種要求既考慮到堅持一定的質量標準,又考慮到時間因素。計劃寫3000字的短篇論文與計劃寫1萬字的長篇論文,在選題上肯定是有區別的。舉例來說,選題“試論會計理論體系”與選題“凈現值法在企業投資決策中的應用”無論在理論涉獵面,還是在實際應用度上都是完全不同的。因此,選題時要顧及時間因素考慮篇幅長短。如果選題過大,涉及內容繁雜,研究難以深入,論文易顯空洞膚淺;同時,有限的篇幅也容納不進冗腫的內容。如果選題太小,完成后論文篇幅太短,畢業論文的份量顯得太輕,也不合要求。通常選題大小適中的判據是內涵深、外延淺,既能把問題展開說清楚,論文又充實有份量。
4.資料原則
選題明確之后,畢業論文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寫作者占有資料的多寡。因此,搜集和占有資料是畢業論文寫作的物質基礎。
資料可分為二手資料和原始資料。前者是指經別人搜集、整理并發表過的資料,大多來源于各種書報雜志、研究報告,許多論文都是利用二手資料提煉而成;后者是通過實地調研等方式所得到的第一手資料,成本較高,時間較長。寫作者資料占有愈多,寫作回旋余地愈大,對論點進行論證就愈加充實;反之,即便選題再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資料,也寫不出好的論文。
搜集資料之后,還應圍繞選題要求,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使畢業論文所運用的資料更有說服力,更能突出主題,讓論點和論據有機地結合起來。為此要注意:①資料的真實性。畢業論文的科學性依賴于資料的真實性,只有依據真實可靠的資料,才能獲得正確的結論。因此搜集資料時要有出處,運用資料時要有根據。盡可能選用原始資料,若選取二手資料,一定要認真核對,以防訛錯,對資料均要鑒別其真偽與可靠程度,要把事實與推論區別開來,不合邏輯,前后矛盾的資料不能選用。②資料的具體性。工商管理專業畢業論文不可避免地要用到許多數據、數字、比例、比率等,這些資料一定要具體準確規范,保證論文的可信度。③資料的新穎性。如果資料新穎,方法對頭,可能形成新的創見。如果是一般性的常見資料,采用與眾不同的研究方法或從不同角度加以闡釋,也有可能產生新的結論。簡言之,無論新資料還是老資料都應努力挖掘新意。
綜上所述,一個好的畢業論文選題,實踐原則是根本,專業原則是保證,時間原則是前提,資料原則是基礎。
二、選題方法
選題是一種創造,這種創造同其他創造一樣,是在豐富的知識儲備、大量的社會實踐和積極的思考中形成。畢業論文選題既要考慮科學價值,又要發揮學生特長,所以確定恰當的選題是一個不斷思維不斷探索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講究選題方法對于完成畢業論文寫作是非常重要的。簡單說來,選題方法有以下三種:
1.查閱文獻法
工商管理專業學生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參加學術報告會等方式,了解本學科的研究歷史與現狀,特別是選題涉及領域的研究歷史與現狀。了解本學科的研究歷史,能知道本學科過去已經進行了哪些研究,有些什么成果;明確本學科的研究現狀,能知道現階段的研究達到了什么程度,哪些問題尚未得到解決,本學科發展的新動向、新問題是什么。有關這兩方面的資料占有得多,情況就較清楚,選題就不會盲目,就有想象的基礎,就可能產生出新穎、獨創的選題。本學科已獲得的研究成果為未來研究鋪墊了良好基礎,尚未解決的課題是選題方向。
需要指出的是,要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必須到圖書館、資料室查閱工商管理專業的圖書目錄和期刊雜志目錄索引、專題目錄索引以及各種辭典和工具書等。另外還要靠平時積累,學做文獻目錄卡片,豐富資料儲備。這兩方面的工作構成本學科研究工作的選題基礎。
2.實踐選題法
畢業論文選題要密切聯系客觀實際,符合事物發展規律,利用一切機會,深入工商管理實踐開展調查研究,了解實際中出現的新問題、新趨向,以此作為選題的依據。例如企業改組改制以后,在企業管理方面出現了哪些變化?如何解決存在的問題才能適應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又如市場競爭主體地位明確之后,采取何種經營戰略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居于主動地位,保證企業獲得長期利潤?諸如此類的選題植被于工商管理實踐的沃土之中,實踐選題法要求通過實地調研等方式來獲取有價值的選題。
3.學科交叉選題法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工商管理類專業畢業生就業形勢同樣很嚴峻。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大學生職業勝任力低下,要有效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提高大學生的職業勝任力。
一、職業勝任力內涵
職業勝任力是個體獲得工作,并能較好完成工作任務的能力。大學生職業勝任力的內涵包括三個方面:1.職業勝任力包括專業知識、職業技能、職業態度和職場行為等方面的素養;2.職業勝任力包含專業能力和基本能力兩個層面的能力。專業能力是大學生從事并做好某專業工作的能力,與特定的工作和崗位有關;基本能力是大學生從事并做好各種工作和崗位都必須具備的能力。3.職業勝任力不僅包括尋找并獲得工作的能力,還包括在工作中做出良好業績的能力。
大學生職業勝任力與專業有關,不同專業類型其指標體系有別,國家政策、宏觀經濟形勢、行業發展形勢、社會文化等都影響大學生職業勝任力結構。不同行業和工作職位對職業勝任力結構有不同的要求,如傳統制造業領域一般需要更多的專業技能,而新興服務產業可能需要更多的非專業技能。大學生職業勝任力的培養應考量這種需求差異性。
二、工商管理類專業大學生職業勝任力情況分析
為了了解山東省工商管理類高校畢業生職業勝任力情況,本研究對山東省內30所各類高校、25家用人單位、10場招聘會進行了問卷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4683份,其中畢業生及在校生3391份,用人單位807份,學校485份。
(一)職業勝任力指標重要性分析
本次調查要求畢業生評定各項職業勝任能力對目前工作的重要程度(重要程度依次為:1、2、3、4、5分)。在26項職業勝任力指標(見表2)中重要性居前十位的指標如表1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重要性排名居前的職業勝任力指標基本屬于個人基本能力,如傾聽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還有社會適應力,如學習能力、壓力承受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等。這一結果表明大學生就業之后,隨著工作的深入,個人素質與社會適應能力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表1 重要性居前十位的指標
(二)畢業生職業勝任力與市場需求的差距
圖1列出了大學生剛就業時職業勝任能力最重要的10項指標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差距。可以看出,這10項指標與用人單位的差距都很明顯,說明高校在人才基本素質與社會適應能力方面的培養與勞動力市場需求脫節,提升畢業生人才基本素質與社會適應力應該成為高校教改的重點。
三、提升工商管理類專業大學生職業勝任力的措施
(一)將職業勝任力植入課程
職業勝任力教育應該整合進課程中,否則職業勝任力是瑣碎的,不完整的。當職業勝任力被整合到課程時,職業勝任力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英國一些高校在這方面的實踐證明,這種做法是非常有效的。
將職業勝任力植入工商管理類專業的課程體系,首先要根據勞動力市場對工商管類專業畢業生的需求特點以及目前工商管理類專業職業勝任力現狀,構建一套科學合理的工商管理類專業大學生職業勝任力指標體系,以此為指導設置通識課、專業理論課、實驗課、實踐課等課程體系,使所有的課程都與職業勝任力有關,都以提升學生職業勝任力為目標。其次,學校與企業合作共同培養人才,請企業家、高級員工參與課程的設計、開發、實施。可由學校、行業協會、企業家、高級員工、學生代表等組成咨詢委員會,共同為工商管理類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提供意見和建議。同時,聘請企業家、高級員工到校為學生授課或舉辦專題講座,并且參與到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考核與評價。
(二)構建符合市場需求的職業勝任力指標體系
依據社會和企業對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的要求以及目前工商管理類專業大學生職業勝任力現狀,工商管理類專業職業勝任力指標系統設置四組指標:個人基本能力、專業技術能力、職業素養與能力、社會適應能力。
表2 工商管理類專業職業勝任力指標內容
(三)構建以提升職業勝任力為核心的實踐教學體系
1.實踐教學設計——以職業勝任力為核心
在實踐教學設計環節中,明確地方應用型定位,著力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的中高級應用型工商管理類人才。設置1—2個實習學期,延長實踐教學時長。將職業勝任力指標分解到相應的實習模塊中,實施能力模塊化實踐教學方案,達到學生經過特定模塊的學習就可獲得相應的崗位工作能力的目標。
2.校內實驗——模擬真實工作環境
沒有企業化的環境,學生找不到企業崗位工作的感覺。因此,要在工商管理專業校內實驗教學中引入模擬實驗教學。工商管理模擬實驗教學就是一種模擬真實工作環境的教學方法,它利用計算機仿真技術、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教學技術營造企業經營管理情景,把企業真正“搬進”高校的實驗中心,讓學生在實驗中心完成模擬實習訓練,熟悉企業運作流程的全過程,全面提高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經濟管理水平、信息技術水平和綜合能力。
3.校外實踐——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撰寫畢業論文采用“真題真做” 模式,畢業論文的真題來自畢業生前期實習過程遇到的實際問題;或校內模擬實驗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實習單位現實工作遇到的問題等。畢業生根據自己的畢業論文選題在學校的教學實踐基地中選擇合適的實習單位,安排相應的工作崗位。畢業生結合實際工作,利用所學專業知識,解決自己的選題,然后撰寫畢業論文。專業課教師與實踐基地優秀員工共同組成畢業論文指導小組,給予理論、技能等方面的指導,根據畢業生選題解決的程度及質量評定論文質量。
(四)發揮企業在大學生職業勝任力培養中的重要作用
畢業論文選題太大太難,自己短時間內不能完成是不行的,選題太小太簡單,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也不行。應從實際出發考慮選題是否切合自己的特長和興趣,是否可以收集到足夠的材料和信息。小編采編了工商管理博士論文題目給大家參考。
1.工商管理博士項目國際認證研究
2.法國尼斯大學工商管理博士學位班(貴州)招生啟動
3.從工商管理博士項目看AMBA認證的價值訴求、實施路徑及對我國的啟示
4.工商管理學科博士學位論文研究的關鍵過程與要點
5.國企當自強——訪華彩咨詢集團董事、工商管理博士白萬綱
6.淺析工商管理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7.解析工商管理對促進經濟發展的影響
8.工商管理類本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9.工商管理研究熱點與發展趨勢的國內外比較
10.基于動態過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11.新時期工商管理的職能探索
12.工商管理學科實驗教學方法改革
13.探索工商管理專業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14.工商管理學科實驗教學研究綜述
15.工商管理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探析
16.淺析工商管理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17.關于工商管理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探討
18.我國工商管理的現狀分析及思考
19.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設計與實施
20.基于嵌入式學習的工商管理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模式探析
21.提升工商管理類學生專業能力的ERP實驗教學探討
22.工商管理案例研究作者成熟度的文獻計量分析
23.工商管理專業實驗教學體系的構建
24.基于文獻計量方法的“十一五”期間工商管理學科國內外研究熱點比較與分析
25.工商管理專業本科案例教學模式及其評析
26.地方高校創業創新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
27.我國工商管理的現狀分析及思考
28.企業工商管理的未來發展方向探索
29.工商管理專業特色建設研究——以普通財經類院校為例
30.試論工商管理學科的案例研究方法
31.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析
32.加強工商管理培訓 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33.工商管理研究生創新能力的模糊綜合評價
34.關于工商管理教學案例庫建設的思考
35.我國工商管理的現狀分析及思考
36.國外工商管理教材淺析
37.工商管理情境教育體系的內涵、架構與協同效應
38.對工商管理類重點大學教育管理流程再造的思考
39.論工商管理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40.工商管理函授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提升路徑探析
41.論工商管理的人才培養及現狀的分析
42.工商管理學科實驗教學方法改革研究
43.工商管理應用型本科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44.以ERP模擬實驗室平臺打造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
45.工商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46.淺談如何加強工商管理培訓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47.論工商管理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48.淺論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比較分析
49.基于創業教育的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
50.Wiki環境下“工商管理模擬”教學的探索
51.淺談如何加強工商管理培訓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52.工商管理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探析
53.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
54.區域經濟視角下的廣西高校工商管理特色專業建設研究
55.中國工商管理案例研究現狀和發展動向的計量分析
56.創新教育視域下高校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基于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的實踐與探索
57.我國工商管理研究的知識來源與結構——基于文獻計量法的分析
58.地方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59.論案例教學價值取向的變革——基于對工商管理案例教學的分析
60.工商管理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
61.工商管理學位論文質量分級評價問題的探討
62.基于培養工商管理類應用型人才的ERP沙盤模擬實訓探析
63.談工商管理的現狀分析及思考
64.工商管理類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體系
65.淺析企業工商管理現狀及改革方向
66.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67.淺析工商管理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
68.關于工商管理類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
69.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內涵與界定標準
70.論工商管理如何促進經濟的發展
71.工商管理特色專業課程體系改革與創新探討
72.工商管理課程實驗教學若干問題的探討
73.企業工商管理的未來發展方向及管理模式探索研究分析
74.論公共管理與工商管理的區別
75.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措施
76.工商管理專業體驗式教學方式的探索與實踐
77.工商管理專業案例教學質量學生滿意度探討——基于一項案例教學實踐調查
78.工商管理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分析
79.工商管理大類專業內分流研究——以西安石油大學為例
80.淺談企業工商管理類人才應用能力的培養
81.關于工商管理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的研究
82.工商管理專業本科教育改革研究
83.工商管理教學中的案例教學與知識轉換
84.工商管理信息化發展對策研究
85.工商管理類畢業生市場適應能力的調查與分析
86.應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人才知識與技能的分析
87.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培養現狀研究
88.創業大賽實踐與工商管理類課程教學的互動研究——以《市場營銷學》為例
89.應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方式探析
90.論知識經濟時代的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創新
91.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就業狀況及培養模式研究——來自廣東工業大學與廣州大學城其他高校的研究啟示
92.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構建的探索
93.論新時代下工商管理的職能研究
94.工商管理專業本科學生培養模式之我見
95.工商管理對我國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96.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97.走特色之路建設工商管理專業
98.論高等農業院校工商管理專業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
99.對開放大學課程體系的分析——以英國開放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群課程體系為例
100.工商管理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101.構建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體系
102.工商管理對企業轉型的影響分析
103.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以宿遷學院為例
104.本科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析
105.工商管理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分析
106.工商管理案例教學規范化八個問題
107.以能力為本構建高職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實踐探索
108.中外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比較研究
109.我國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措施
110.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存在問題與對策分析
111.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討
112.工商管理專業模擬實訓教學模式研究
113.獨立學院工商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對策探析
114.我國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115.新時期工商管理的職能探索
116.普通高校工商管理專業“翻轉課堂”教學設計研究
117.試論企業工商管理現狀分析及發展方向
118.工商管理培養系統思維創新:面和臉的辯證法
119.基于系統原理的地方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120.工商管理專業案例教學困境及制約因素分析
121.從工商管理教學改革機遇看應用型人才培養
122.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分析
123.我國工商管理類本科專業培養模式改革取向的探索
124.重慶工商大學工商管理特色學科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思路與實踐
125.淺析工商管理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126.工商管理的熱點問題分析及發展趨勢
127.淺論高職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改革
128.論概念、人際與技術“三位一體”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關鍵詞:獨立學院;畢業論文;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06-0102-03
經過十幾年的探索與實踐,獨立學院已經摸索出一條“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之路。與一本、二本高校相比,獨立學院更加強調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應用能力,注重理論結合實踐,學以致用。畢業論文環節作為本科階段最后一項重要學習任務,要求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理論知識和方法,深入社會和企業,通過自身實踐,找出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強調學以致用,對學生專業能力、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進行鍛煉,對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和職業素養,嚴謹工作態度和作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本科畢業論文環節普遍存在質量下降的趨勢,本文將以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及管理系為例,對獨立學院畢業論文相關工作進行分析探討。
一、獨立學院本科畢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1.選題脫離實際。獨立學院“應用型”的培養目標定位要求學生能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從經濟和社會實際情況出發,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而目前獨立學院管理類專業的畢業論文選題大多從宏觀問題入手,例如分析某產業發展趨勢或者民營企業發展戰略研究,即使學生參與了實習環節,也很難著手去做這樣脫離實際的課題。
2.畢業論文寫作過程中缺乏有效的質量控制。獨立學院管理類專業學生多,教師少,決定了需要聘請大量外校兼職教師指導畢業論文工作。由于時間和地理位置等客觀條件的制約,無法保證有效的指導次數,特別是面對面的論文指導,使得指導方法和內容上不夠深入,而專職教師又承擔了大量的教學工作,在指導畢業論文方面難免力不從心。由于指導教師的原因,學生在寫作時遇到問題很難在第一時間得到解決,使得論文內容的準確性、邏輯的合理性、分析問題的完整性、格式的規范性等方面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不能真正鍛煉學生,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3.論文缺少亮點和創新。本科畢業論文質量評價一般從選題、難度、工作量、外文翻譯、論文結構和版面、學習態度等方面進行,對優秀畢業論文,要求有新見解和新意,或對某些問題有深刻分析,有較高的應用價值或較高的學術水平依據資料顯示,普通本科院校畢業論文的優秀比例一般為15%左右。而一般獨立學院優秀論文比例明顯低于一般普通本科院校,以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管理系2012屆畢業的四個專業為例,優秀論文比例分別是:會計專業7.2%,財務管理專業為10.2%,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為8.9%,工商管理專業7.8%,而且這些優秀畢業論文中,大部分能在結構、版面、工作量等方面比較規范,但內容上還難以真正達到有所創新或較高應用價值的水平。
二、獨立學院畢業設計問題原因分析
獨立學院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存在的問題,可以歸結為學生、教師、學校管理、社會環境四個方面的原因。
1.學生因素。學生進入大四后,要面對考研、就業、實習等諸多問題,分散了學生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如果對待論文的態度不夠端正,學生往往就采取了網上抄襲或者依賴他人的做法,甚至有學生以工作為由,遲遲不動手寫作,嚴重拖延了學校的教學工作進度,直至影響畢業論文質量。此外,大部分學生的論文寫作能力有待提高,獨立學院對大學四年期間每個學年的實習論文沒有在格式、內容以及寫作規范上嚴格要求,多數學生思想上不重視這類論文寫作的鍛煉,選擇了對網上資料大量摘抄,起不到鍛煉的作用,寫作方法和格式等更是五花八門。到了畢業論文的寫作階段,盡管有畢業論文手冊作為參考,可由于學生一直沒有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且對畢業論文的過程、要求、方法不了解,無法達到寫作畢業論文的要求。此外,獨立學院在日常教學中注重實用、實踐,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掌握不夠,不會運用正規的信息查找方法,導致學生無法深入分析問題。
2.教師因素。獨立學院師資缺乏,指導教師承受著大量的教學工作壓力,無法實現對學生畢業論文的充分指導,忽視了畢業論文的重要性。校外兼職老師更是不夠重視,且受到地理位置和時間等因素的制約,很少主動關心學生的論文寫作情況。部分兼職老師來自于企業,相比專業的高校教師,他們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但是理論知識不足,同時較少接觸正規的期刊文獻,難以在寫作過程和規范上進行把關。而校內專職教師大多沒有企業工作的實際經驗,只有限于書面的理論研究基礎,致使論文的實用性不高,只能偏重于宏觀的理論分析。
3.管理因素。獨立學院里雖然對畢業論文管理有明確規定,但是執行起來缺乏力度,不能對畢業論文的整體過程進行有效監督,使得教師指導記錄、師生交流日志和論文評審準則等管理機制流于形式,無法起到控制質量的作用。獨立學院對于論文質量的部分要求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以及大環境,并不適用于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育目標,例如一些獨立學院照搬母體院校的論文規范,要求2萬字的工作量,這并不適應應用型本科解決問題的思路,迫使學生的論文內容冗長且摘抄的理論內容比例較大。
4.社會環境因素。在當前就業壓力巨大的環境里,學生落實實習單位的難度也日益增大,依靠家庭等社會關系找到的實習機會大多就是走個形式,起不到實習的作用,無法對畢業論文寫作提供必要的幫助。同時獨立學院為了保證畢業率和就業率,往往會對畢業前已落實畢業去向的學生放松要求,特別是對畢業論文的質量。
三、提高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的建議
針對獨立學院畢業論文工作中存在的幾點問題,應采取以下應對措施:
1.引入畢業論文質量評價體系。畢業論文一般分為涉及各專業的學術論文和相關的社會調查報告,盡管不同類型的畢業論文評價標準有所區別,但根據畢業論文的目的,其評價總體要求應該是一致的。同時,不同專業應根據專業、學生的具體情況,設立適合本層次的評分等級標準,給每一個學生的論文一個科學、合理的評價。畢業論文質量評價一般關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第一,畢業論文內容的科學性、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第二,畢業論文的格式要求、欄目內容符合論文規范;第三,畢業論文的撰寫水平,包括文章思路、內容表述和文字水平;第四,論文體現作者的分析能力、綜合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第五,論文答辯表現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答辯的反應能力。即,畢業論文質量主要反映在選題的合理性、專業理論知識的扎實程度、研究能力以及行文寫作的規范性等方面。①論文選題。一般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評價:一是理論意義或實際應用價值;二是論文的難易程度和工作量。選題時應關注選題方法,從學生的特長、興趣、實習經歷和社會熱點問題多個角度出發,經指導教師和學生交流,為學生確定適合且力所能及的題目。對于學生的自主選題,指導教師須認真分析,確定其研究內容是否充分,是否符合培養目標,研究方法是否科學以及是否有研究價值。②文獻查詢利用能力。可以從文獻查閱和文獻綜述兩個方面考量,主要考察文獻查找的全面性與閱讀的廣泛性;可通過文獻描述的概括性、邏輯性、簡潔性、清晰性來衡量。但一開始就要杜絕學生抄襲的做法,嚴禁大量復制粘貼其他資料文獻,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創新,從而進一步提高畢業論文質量。③應用價值。對畢業論文的實用性、可行性做出科學、客觀的評價,評判其是否具有較強的應用性,能否有效的解決企業中實際存在的問題。④綜合能力水平。主要衡量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研究思路;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研究方法與手段;獨立工作能力;外文翻譯能力;創新意識。⑤寫作能力與文風。包括邏輯性;結構與層次的合理性;圖表格式的規范性以及文筆的流暢性。畢業論文質量評價體系既是畢業論文和論文答辯成績評判的依據,也是學生與指導教師在寫和指導過程完善畢業論文的方向,保證在論文的寫作過程中及寫作答辯完成后監控論文質量,反饋論文質量信息。要求指導教師應熟悉該評價體系,并將其內容體現在指導工作中;畢業生也應以此作為論文寫作的目標,相輔相成來提高論文質量。獨立學院也可根據自身教學情況,為評價體系設立一定的彈性,例如論文中某一方面特別突出,可以適當放寬對其他方面的要求,在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前提下,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2.建立畢業論文前期監控體系。前期監控是畢業生正式寫作論文之前對所做的相關工作進行的規范與監督。前期監控體系包括:嚴把論文選題關;加強對指導教師的管理與監督;加強對學生的監督管理;做好開題,保證畢業論文有個良好開端;重視畢業實習及調研工作。這五方面工作是保證畢業生順利寫出論文的基礎。五個方面的監控也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建立了完善的畢業論文前期監控體系,可保證論文寫作過程與寫作方法科學性與合理性。
3.畢業論文過程控制與管理。過程控制與管理的主要內容包括:建立和健全畢業論文工作管理機構和管理制度,規范獨立學院畢業設計工作進程;規范指導教師的指導流程,提高指導水平;做好畢業論文工作各環節的管理與檢查,保證每一個環節的質量。同時獨立學院應建立健全畢業論文各級管理機構,設立各系畢業論文工作領導小組,根據本系各專業培養方案,擬定畢業論文工作計劃和實施措施。對學生做好畢業論文的動員。指導教師是畢業論文工作的主導,充分發揮指導教師的作用是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關鍵。指導畢業論文的過程中不僅要求指導教師具備較高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等綜合素質,還要為學生制訂科學、合理、可行的論文指導流程,加強對教師指導工作的監督,能夠進一步保證論文質量。畢業論文進行到中期,由指導教師按照《計劃進度表》的安排,對畢業論文工作的進度情況、質量情況及學生出勤情況等進行檢查,給出中期考核成績,作為畢業論文最終評定成績的一部分。通過中期檢查,可以及時發現和解決畢業論文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予以糾正。各系領導小組抽查與指導教師檢查相結合,書面材料檢查與實際檢查相結合,綜合檢查情況。組織專門會議研究畢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給予解決。畢業論文答辯結束后,應及時對本年度的畢業論文工作進行總結與評估。加強指導教師間的溝通和交流,通過總結與評估,發現優點,為今后的畢業論文工作提供寶貴的經驗;同時查找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及時改進和提高。使畢業論文工作更加科學化和規范化,提高畢業論文管理工作的水平,最終達到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目的。除此之外,獨立學院可以考慮為沒有找到實習單位的學生和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學生專門安排針對論文實訓課程,模擬在企業實習的相關環節,提供一定的真實數據,要求學生將專業知識和實踐相結合,深入分析解決企業中存在的具體問題,避免論文空洞無物,脫離實際。
綜上所述,獨立學院的畢業論文工作需要從始至終規范管理,嚴格把關,各項工作都應圍繞提高學生應用能力開展,使畢業論文充分發揮其作用,鍛煉學生各項能力,有效檢驗學院教育教學水平。同時也應認識到畢業論文不是檢驗學生能力的唯一標準,其形式可以不拘泥于現有的方式,畢業論文多樣性發展是各個獨立院校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關鍵詞】畢業論文;質量;過程控制
畢業論文作為大學本科培養計劃中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是使學生將所學知識加以綜合、融會貫通,并進一步深化和應用于實際的一項基本訓練過程;也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動手能力、科學研究能力、創新能力和適應崗位工作能力的綜合訓練過程。但近年來,各學校由于參加畢業論文學生人數猛增,而指導力量相對不足;不利于學生安心搞畢業設計因素增多;畢業論文過程控制及其管理的難度增大,使畢業論文的質量呈逐年下降的趨勢。
由于論文質量不斷下降,畢業論文的必要性受到質疑。若不引起重視,發展下去,可能會出現論文質量不斷下降的惡性循環。
不可否認的是畢業論文越來越成為一種形式,無論是對于老師還是對于學生。
提高畢業論文質量是一個系統的過程,但是我想以下這幾個方面是我們目前必須要加強的。
1.畢業論文重要性的再認識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畢業論文質量的好與壞不僅能全面反映學生素質,而且在相當大程度上反映了學校辦學水平及教學質量的高低。畢業論文對學生培養所起的作用,可概括為三個“有利于”:
(1)有利于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的轉變;
(2)有利于學生從“會學”向“會用”轉變;
(3)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1.1 有利于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的轉變
“會學”是在“學會”中可以逐步積淀形成的,各門課程學習主要是理解或掌握知識內容,是一個認知的過程。結合知識的學習逐步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同時從學會知識向會學知識轉變。
畢業論文階段更是提升“會學”的重要階段。由于該階段的特殊性,學生在完成論文過程中,必須獨立地完成多項內容,從論文選題、開題、、擬訂方案、撰寫論文及至答辯,學生必然處于主動地位。最能鍛煉主動學習的良好意識,學會查找資料、學會自學,學會思考、學會動手、學會分析問題或提出問題。
1.2 有利于從“會學”向“會用”轉變
學會知識、會學知識的根本目的在于應用知識去解決生產和社會發展中的各種實踐問題。會學會用,再學再用,如此循環,這是成才普遍的規律。
為了便于從“會學”向“會用”轉變,論文題目除了上述的要求理論聯系實際之外,還應提倡論文題目宜小不宜大。通常,一個課題可以分解為若干子課題,每一個子課題又可分為若干個畢業論文題目。學生根據題目的任務書,通過查閱資料,了解國內外相關技術動態,明確畢業設計題目在課題中的地位和作用,從而獨立完成分擔的任務。期間必然遇到各種困難與問題,帶著問題進行研究,學與用必然會緊密結合,也必然會體會到邊干邊學、學用結合、再學再用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規律。
1.3 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大學生的教育,歸根結底是學生基本素質的教育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創新意識或創新能力極大地依賴每個人的個性,畢業論文正好給學生提供一個充分發揮個性的空間,在論文階段,學生處于主體性地位,主體地位確定了高度的主動性,突出體現了個性化發展理念。在論文階段,指導教師不僅應引導、啟發、鼓勵學生大膽創新精神,更應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
2.畢業論文過程及其管理
2.1 嚴把選題關
應對畢業論文題目進行嚴格把關,論文題目必須根據各專業的培養目標,結合專業,理論聯系實際,要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利于所學知識的深化和擴展等原則。
這就要求學生的選題必須“小”到可以作為一個本科畢業論文的題目。以會計學本科專業為例,在學生選題過程中盡量避免選擇諸如“論管理會計”、“論審計風險”這樣的即使作為博士論文題目都顯過大的題目。
目前上海海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會計系的做法:首先,提供給會計學專業學生100個左右的參考題目,這些題目是很寬泛的,充其量只是一個研究方向;然后,由學生依據給定的參考題目來自主地進行選擇;最后,學生要和自己的畢業論文指導老師來商量確定最終的畢業論文題目,這就要求指導老師必須給學生確定一個他(她)能夠完成的“小”畢業論文題目。
2.2 建立畢業論文的質量監控體系
畢業論文質量監控體系是保證畢業論文質量的重要手段,必須采取一系列的質量監控的措施,包括學生資格審查、題目審查、指導過程審查、畢業論文審查、成績評定審查等。尤其重要的是中期檢查,檢點是學生畢業論文的進度是否正常。并且要求指導老師做好指導記錄,明確責任。
畢業論文的過程管理實行學校、院、系三級質量監控與評估,由教務處統一負責組織實施和管理,但是最終的執行和控制主要有系級基層教學組織來完成。
在畢業論文工作正式開始后,在各院、系進行自查的基礎上,教務處組織教學督導組專家對畢業論文的選題及開題工作進行抽查,主要檢查以下幾個方面:
(1)論文題目、選題性質,學生是否做到一人一題;
(2)指導教師資格,指導教師所指導的學生數是否符合要求;
(3)畢業論文(設計)進程安排是否合理;
(4)選題是否合適。
雖然以上這些要求在大多數高校的畢業論文質量監控過程中都有相應的文件要求,但是真正實際做到的很少,只是定期填報相應的表格,而沒有做到真正的質量過程控制。
2.3 重視畢業論文答辯工作
由學院控制畢業論文答辯的基本進度,由每個系來具體完成答辯具體工作。建議每個系級的基層教學組織在組織答辯時不要分組,所有的畢業論文指導老師參與統一答辯(如遇自己指導的學生回避評分)并匿名評分,這樣能夠做到統一答辯的評分標準、做到公平、公正、公開。
上述這一畢業論文答辯安排非常關鍵,因為這樣能夠保證評分的結果對于每個學生是公平的,而且對于指導老師也是公平的。也便于對參與畢業論文答辯的學生及其指導老師在整個畢業論文工作中的成績做出合理評判。
如果采用分組答辯的話,通常會帶來幾個不好控制的結果:首先,由于每個答辯組的答辯老師的要求和衡量標準不一樣,所以對參與答辯的學生的成績產生不公平性;其次,指導老師之間為了互不得罪,基本上不會讓給誰的學生畢業論文不及格的成績,所以最終結果都是大家順利通過,即使有一些同學的畢業論文達不到及格的標準。這樣,參與畢業論文答辯的學生也會有恃無恐,學生一屆傳一屆,就形成了畢業論文絕對不會不通過的這樣既定觀念,這也為今后的畢業論文的質量管理帶來隱患。
2.4 善始善終,做好小結,做出獎懲
畢業論文年年要進行。為此做好總結,及時總結各方面經驗,分析畢業論文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相應的改正措施。此外,還建議學校或者學院應當對獲得優秀成績的畢業論出適當的獎勵,包括學生和指導老師。
參考文獻:
[1]胡杰.大學本科畢業論文質量調查與分析――以H大學為例[J].世界教育信息,2010(5):51-54.
[2]張蓓.集美大學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調查分析[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4):
82-85.
[3]楊柳.以教學評估為契機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建設[J].價值工程,2010(4):3-114.
[4]徐海成,芮夕捷,馬銀波.經管類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情報雜志,2009(9):88-91.
[5]楊文超.本科論文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9(3):48-51.
[6]萬倫來,馬嬌嬌,王立平.經濟類本科畢業論文組織管理體制改革初探[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9(12):37-39.
[7]許駿.本科經管類畢業論文質量靜態與動態評價研究[D].上海:東華大學工商管理學院,2007.
[8]耿森林,王菊霞.基于原因現狀的提高本科畢業論文(設計)質量措施[J].科技信息,2009(5):35-36.
論文致謝一:
在本論文完成之際,謹此向我的導師周剛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本論文的完成離不開周剛老師的細心指導,周剛老師以他淵博的知識、嚴謹的治學態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和對研究的奉獻精神為我確立了好的寫作題材,明確了研究方向,并引導我走向成功。周剛老師給我留下了刻骨銘心的印象,在跟他學習的整個過程使我受益匪淺,并將成為我學理論和干事業的動力。
衷心感謝我的工作單位,感謝單位的領導和同事支持我學業的完成,感謝一代代的前人為我留下了好的學習研究素材,有了他們的支持和幫助使我能順利完成學習和研究。另外還要衷心的感謝我的家人和其他親朋好友對我學習研究的關心、支持和理解,沒有他們對我的關心、鼓勵和支持,我無法完成現在的本科學業。
最后,真誠感謝曾經教育和幫助過我的所有老師,衷心感謝為評閱本論文而付出寶貴時間和辛勤勞動的專家和教授們!
論文致謝二:
在畢業論文完成之際,本人在此對導師費鴻萍老師表示衷心的感謝。從論文的定題,修改提綱,到最后的定稿,費鴻萍老師都給了我悉心的幫助和指導。雖然費鴻萍老師的工作和教學任務非常繁忙,但是她還是占用她休息時間給我指導思路,整理提綱。費鴻萍老師認真負責,嚴謹教學的態度深深地感動和影響著我。在論文的定題和修改中,費鴻萍老師給我提出了很多豐富、開闊思路的建議,使得我對工作和學習上的一些知識和思考方法有了更系統化,邏輯化的理解,為我順利地完成論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這里我要對費鴻萍老師表示真摯的謝意。同時也要感謝在這半的時間里教過我和關心過我的所有老師!
感謝華東理工大學給了我這樣一個學習知識,學習做人的環境。感謝所有老師和同學們!
論文致謝三:
時光如梭,在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的學習生活就要結束了。回首這段難忘的時光,心中感慨萬千。這的時間讓我收獲了很多,學到了大量的專業知識,同時也收獲了一份純真的友誼,這一切將會使我終身受益。在畢業論文即將完成之際,我要對各位老師、學友表達我誠摯的謝意。
首先,我由衷的感謝我的導師陳萬思副教授。導師不僅教給專業知識和獨到的科研方法,而且以身作則,以充沛的精力、高度的責任心和嚴謹踏實的作風投入到研究和教學中。導師在我的論文寫作過程中,從論文的選題、提綱、寫作到修改,都給予了嚴格的要求和耐心的指導,傾注了許多時間和精力,先后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導師認真細心、終身學習的態度更值得我敬佩。
其次,我要感謝華理商學院的各位授課老師,他們為我提供了豐富的知識和多角度考慮問題的思考方法,使得我能夠在論文的研究和寫作中保持明晰的理論和開闊的思路。老師們所提供的專業知識,彌補了我自身知識上的不足,使我具有了系統的企業管理知識,這對我今后的工作實踐來說,是一筆極大的財富。同時,還要感謝我的各位同學們,他們的友誼讓我這過的學習生活渡過的很開心,這份友誼將永藏我的心里。
最后,也要感謝公司所有參加調研的同事們,用了二個月的時間完成G印刷公司217份問卷調查,讓我的研究得以順利完成。
向在百忙之中評審本文的各位專家、老師表示衷心的感謝!
論文致謝四:
首先,衷心感謝我的導師張水波教授對我的關心和教誨。在張老師的悉心指導下,論文得以如期完成,并在論文的撰寫過程中以理論指導實際工作,解決了工作當中的項目管理問題。在本文整個寫作過程中,從選題到完成,張老師深厚的學術造詣、嚴謹的治學態度使我受益匪淺。值此論文完成之際,本人謹向導師致以最衷心的感謝和真摯的敬意!
其次,感謝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的老師、領導以及參加EMBA課程的同學,每當我出現困難時,他們都能幫助我及時解決。
第三,在本文寫作過程中,在搜集資料方面得到了北京航天易聯科技發展公司各部門的大力幫助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最后,要感謝我的父母,妻子和兒子,在學習和做論文的過程中,他們的默默付出和奉獻給了我最大的支持和鼓勵。
論文致謝五:
這篇論文在我的導師郭毅教授的指導下得以完成,在本文的寫作過程中,從論文選題、結構框架確定、文章的內容結構以及文字的修改和論文的最后定稿,郭老師都給了我許多建設性的意見,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還要感謝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的課程的老師們,他們的博學、睿智,使我的每一堂課都產生新的思考和感悟。感謝袁麗娟老師,她的鼓勵使我能夠最終完成這篇論文。
在論文的資料收集及寫作過程中,也得到了江蘇聯通公司和聯通網絡研究院的同事的大力支持,借此機會,對大家表示感謝!
論文致謝六:
經過不懈的努力,我的畢業論文終于完成了,作為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參加EMBA學習的目的是為了系統的學習工商管理的理論知識,了解和借鑒更多課程案例,為日常工作充電、更好的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通過近兩年的課程學習,我認為是非常有必要和及時的,論文寫作的過程是對我學習和人生態度的一次測試。兩年的EMBA學習即將圓滿結束,離別臨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衷心的道一聲“謝謝”!
感謝我的論文導師阮永平教授,阮永平教授在任教之佘還擔任多家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對我國上市公司的政策法規、綜合治理、市值管理、股權激勵等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在論文的選題、開題、案例的選擇、論文結構設置的整個過程中給予我耐心指導和大力幫助。阮教授嚴謹的治學態度和誨人不倦的風范都是我學習的榜樣。
感謝華理商學院的各位教授和老師,使我在學習和充電的同時,能夠一睹教授們的風采,這是我人生中一段難以忘懷的特殊記憶。
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學生畢業論文要求
一、畢業論文的目的
畢業論文是教學計劃的最后一個重要環節,是落實教育培養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語言技能,理論聯系實際,獨立分析和解決有關專業問題的實際能力,使學生得到從事本專業外語學術論文寫作的基本訓練。畢業論文的基本教學要求是:
1、通過畢業論文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擴展語言知識和專業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撰寫畢業論文,幫助學生接受科學研究、分析方法的初步訓練。
3、培養學生正確的寫作思想,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作風,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
4、使學生在外文資料查閱、閱讀和翻譯,語言表達、寫作能力,計算機文字處理等基本技能方面得到進一步的訓練和提高。
二、畢業論文題目的確定
(一) 方式:
1、由教研室安排教師做“怎樣寫畢業論文的報告”,詳細介紹撰寫論文的每一個環節和具體要求。
2、學生在指導教師指定的范圍內選擇和初步確定論文的方向。
3、由論文指導教師根據教學要求提供論文選題,在教研室匯總后向學生公布,供學生選題參考。
4、學生可根據自己所學專業,按學院所提供各專業論文參考選題確定題目,也可自選題目,必須報指導教師,征得同意后方可開題。原則上學生不得跨專業選題。
(二) 范圍
英美語言文學、文化、語言學(語法、詞法、修辭、語義、文體等)、翻譯、國際商貿、國際商務、旅游、外語教學法等。
三、畢業論文寫作要求
1、論文長度不少于3,000英文單詞。
2、論文結構包括:
1) 標題 (title)
2) 作者署名 (name of the author and tutor)
3) 摘要 (abstract)(150—200詞,中英文均要)
4) 關鍵詞 (key words)(中英文均要)
5) 正文 (body)
6) 參考文獻 (bibliography)
3、摘要(Abstract)通常為一個段落,長度不超過300個單詞。
Abstract通常要回答如下問題:
(1)What is the general knowledge of your topic in the academic field?
(2)What research topic is the paper to focus on?
(3)What method or material do you use to support your main point of view?
(4)What conclusion will you draw?
(5)What is the main contribution of the paper?
4、關鍵詞(Keywords)3至5個。除專有名詞外,其他詞不用大寫,詞與詞之
間以分號隔開。
關鍵詞應能反映論文的主要內容,因此常出現在標題與摘要中,多為名詞,如用investigation 而不用investigate。
5、引言(Introduction)
6、在引言(Introduction)與結語(Conclusion)之間的正文部分應分若干章節。章節編號方法應采用分級阿拉伯數字編號方法,第一級為“1”、“2”、“3”等,第二級為“2.1”、“2.2”、“2.3”等,第三級為“2.2.1”、“2.2.2”、“2.2.3”等,但分級阿拉伯數字的編號一般不超過四級,兩級之間用下角圓點隔開,每一級的末尾不加標點。
各層標題均單獨占行書寫。第一級標題居中書寫;第二級標題序數頂格書寫,后空一格接寫標題,末尾不加標點;第三級和第四級標題均空兩格書寫序數,后空一格書寫標題。第四級以下單獨占行的標題順序采用A.B.C……和a.b.c.兩層,標題均空兩格書寫序數,后空一格寫標題。正文中對總項包括的分項采用⑴、⑵、⑶…單獨序號,對分項中的小項采用①、②、③…的序號或數字加半括號,括號后不再加其他標點。
7、如有注釋,應為尾注。注釋應編號,并置于參考文獻之前。
8、參考文獻數目不得少于5篇。排列采用以下格式:
1)參考期刊排列順序為:作者,題目,期刊名稱,出版年,卷(期),頁碼
2)參考專著排列順序為:作者,書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頁碼
9、論文為Word形式打印稿,紙型為A4,單倍行距,英文用Times New Roman
字體,中文用宋體。
10、字號要求:大標題為3號字加黑,小標題為4號字加黑,正文、注釋與
參考文獻為5號字。
11、論文寫作過程中,應自覺主動與指導教師聯系,虛心接受教師指導。
12、按要求打印裝訂并上交。裝訂順序為:
1)畢業論文封面
2)扉頁(畢業設計/論文任務書)
3)畢業論文指導書
4)目錄
5)中文摘要(含關鍵詞)
6)英文摘要(含關鍵詞)
7)正文
8)致謝
9)參考文獻
13、進度安排:
1、確定選題 第 1 周 ( 09年 2月 22日前)
2、論文提綱 第 2 周 ( 09年 3月 1日前)
3、完成初稿 第3-5周 ( 09年 3月 22日前)
4、完成定稿 第 6 周 ( 09年 3月 29日前)
5、上交論文 第7周 ( 09年 4月 5日前)
14、注意:
1、目錄用Word文檔自動生成,用1.5倍行距,4號宋體。
2、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各占一頁,按一級標題標示。
四、上交要求
學生按任務書上規定的時間,以班級為單位交輔導員處,輔導員匯總后上交學院。
中州大學外國語學院
參考樣文如下
目 錄
中文摘要 1
ABSTRACT 2
1 引言 2
2 企業文化的內涵 3
2.1 文化和企業的定義 3
2.1.1 企業組織的法律形態 3
2.1.2 企業組織的管理形態 4
2.2 企業文化 4
2.3 認識企業文化 5
2.4 企業文化的功能 6
3 企業文化對組織創新的影響 7
3.1 組織創新的內容 7
3.2 企業文化對組織創新的影響 7
3.2.1 影響組織結構創新 7
3.2.2 影響組織流程創新 8
3.2.3 組織制度創新 8
4 結語 9
參考文獻 9
致謝 10
摘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國內企業改革的深入發展, 眾多企業對傳統的組織結構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同時,人們逐漸認識到企業文化是一個成功企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影響企業經營業績的根本,企業文化決定了企業的競爭地位。本文主要討論了企業文化對企業組織創新的影響。文中首先給出了企業和文化的定義及其內涵,其次提出了企業文化的內容和主要功能,最后揭示了組織創新的內容,論述了企業文化在組織結構、組織流程、組織制度等三方面對企業組織創新的影響。企業文化與創新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共同對企業的發展產生影響。
關鍵詞:文化;企業文化;組織創新
Abstract(用Time New Roman 字體)
Along with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arrival of knowledge-based economy ages, the thorough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business enterprise reform, numerous business enterprises carried on the innovation of the brave to the traditional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t the same time, the people know that the corporate culture is a gradually successfully a necessary part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is a root that affects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management accomplishment, the corporate culture comes to a decision the competition position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This text mainly discusses the corporate culture to organize the creative influence to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Give first in the text definition and its contents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and culture, put forward contents and main functions of corporate culture the next in order, announced to public the creative contents of organization finally, discuss the corporate culture to organize the creative influence to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in the aspects of organizing the structure, organize process, organize system wait third. The corporate culture and innovation affects mutually, promoting mutually, common to the development creation influence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Key Words: culture,corporate culture,System innovation
1 引言
不管您意識到與否,文化每時每刻都在對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產生著潛在的影響,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本文通過對企業文化的基本內涵、企業文化的重要性以及企業文化的影響,試圖讓人們認知、認識企業文化。讓人們明確,只有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吸收和借鑒人類先進文化,才能建立起優秀的中國企業文化,重視企業文化的影響,據此才能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興企、富民、強國的目標。
2 企業文化的內涵
2.1 文化和企業的定義
文化,從廣義上說,是人類在社會實踐過程中獲得的物質、精神的生產力和創造的物質、精神的總和。從狹義上講,是指人類精神生產力和精神產品,包括一切社會意識形式:如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和社會意識形態等。作為一種歷史現象,文化的發展有歷史繼承性;作為社會意識形態,文化是一定社會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同時又對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產生巨大的影響。
作為經濟組織實體的企業,為了實現其以行政組織手段替代市場交易來協調生產的功能,就需要有一定的組織形態。
一般地說,企業組織形態包括兩個相互關聯的方面,其一是企業組織的法律形態,其二是企業組織的管理形態。
2.1.1 企業組織的法律形態
在企業的長期發展過程中企業組織逐步形成三種主要的法律形態,這就是業主制企業,合伙制企業和公司制企業,這種界定的依據是法律認可的企業產權制度,感情。。。。。。
(以下略)
4 結語
二十一世紀,一個最響亮的詞語就是創新。創新已成為社會發展、經濟增長的最關鍵動力,而企業文化又與創新有著緊密的聯系,所以,企業若要獲得長足的發展就必須將企業文化與創新思想相融合,發展現今社會所需要的企業文化,并促進企業文化的建設,同時不斷地進行組織創新、技術創新,使企業文化與創新協調發展,相互促進。
致謝
本論文得以完成,首先應該感謝。。。老師。正是她在本論文的寫作過程中的悉心指導、熱情鼓勵,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時間來為我修改論文,我才能順利完成我的雙學位論文。
作為中州大學的一名畢業生,我更要感謝管理工程系給了我能夠學習不同學科知識的機會。在兩年的工商管理專業學習過程中,任課老師們的學識淵博、治學嚴謹、人品高尚無時不在影響著我。學習的時間是短暫的,但老師們的影響卻是我終生收益不盡的。在此對我的老師們深表感謝!
在論文寫作過程中,我的一些同學、朋友也給了我巨大的幫助與鼓勵。在此一并感謝!
在我的成長、學習過程中,能夠在大學階段同時學習到工科、管理兩個學科的知識,是我一生的榮幸與財富。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我會更加努力學習,充分利用所學知識,回報社會、師長。
參考文獻
[1] 羅仲偉.托起輝煌.廣州:廣東旅游出版社,1997年
[2] 埃德加•沙因.企業文化與領導.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89年
[3] 威廉•道芬內斯,科林•L•普賴斯.21世紀CEO的經營歷理念.北京:華夏出版社,1998年
[4] 杰克琳•謝瑞頓,詹姆斯•L•斯特恩.企業文化:排除企業成功的潛在障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5] 艾倫•迪爾,阿倫肯•尼迪.企業文化.北京:三聯書店,1989年
[6] 埃爾文格•羅赫拉.企業組織.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1年
[7] 竇立夫.論組織效率變革策略 (科學學研究),1995(2)
[8] 連燕華.企業組織創新的案例研究.科學學研究),1992(2)
[9] 梁鎮,趙國杰.企業管理創新.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6年
[10] 林毅夫等.現代企業制度的內涵與國有企業改革方向.經濟研究,1997(3)
[11] P F•德魯克.創新與組織.中外科技政策與管理,1995(12)
[12] 許慶瑞.技術創新管理. 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1990年
[13] 顏光桐,劉正周等.企業再造.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8
[14] 周振華. 企業改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15] 張德,劉冀生.中國企業文化-現在與未來.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1991年
畢業論文答辯稿一:
尊敬的各位教授,早上好!
我叫xx,論文題目是《我國個人集資合作建房的法律問題研究》,今天很榮幸能向在座的各位教授學習,也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關注個人集資合作建房的課題。
下面我將從選題、內容、觀點、意義等幾個方面,簡單介紹一下我的論文。
第一點,我想先說說為什么要選這一課題。大家都知道,個人集資合作建房具有兩個鮮明的特點。一是熱,二是新。熱就是熱點,個人集資合作建房出現短短兩年時間,就引起金融界、法律界、房地產界、政界、理論界等領域的極大關注,成為熱點中的熱點。新就是新穎,個人集資合作建房是近兩年來剛出現的新事物,老百姓對其了解不深,學者研究不多,操作者也在摸索中,政府管理處于真空階段,立法更是空白,所以對各行業、各領域來說個人集資合作建房都是全新的事物。這一個既熱又新的課題引起我個人的好奇和興趣,同時在沈教授大力支持和鼓勵下,我也大膽地決定以此為題,了解和研究個人集資合作建房,并作一些膚淺的探討,也希望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對個人集資合作建房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
第二點,想說說論文的結構、主要觀點和大概內容。為了把個人集資合作建房這個題目研究清楚,我的論文采用了由淺入深、從面到點的結構方式。全文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對個人集資合作建房的概述。首先介紹了我國目前個人集資合作建房在各個城市采用不同模式的實施情況,包括北京的與開發商合作、重慶的委托代建、深圳的盤活爛尾樓等模式,然后從紛繁多樣的現象中總結出個人集資合作建房的概念,最后進一步通過評析目前存在的多種觀點,表明本文傾向于將個人集資合作建房的法律性質定性為個人合作行為。第二部分是對我國個人集資合作建房的產生原因及存在必要性分析。本部分首先從思想根源和現實根源兩個方面詳細闡述了個人集資合作建房的產生原因,然后再從社會意義、政治意義和法律意義三方面全面論述了個人集資合作建房的存在必要性,表明個人集資合作建房的出現是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第三部分是對國際住宅合作社經驗的分析與借鑒。本部分通過介紹國際住宅合作社的發展歷史以及各國發展住宅合作社的成功經驗,表明雖然我國暫時未有個人集資合作建房的相關規定和制度,但是可以借他山之石,借鑒外國的相關做法。第四部分是對我國個人集資合作建房的法律模式選擇分析,本部分首先闡明了個人集資合作建房立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然后提出了對個人集資合作建房立法原則的兩個設想,接著通過介紹現行法律法規對個人集資合作建房的可行性規定,提出了制定《個人集資合作建房條例》的立法模式設想,最后針對該條例的具體立法內容,運用比較分析、提出建議的方式,詳細論述建立個人集資合作建房制度所需要的法律基本內容構造,包括管理組織模式、土地使用權取得模式、融資、資金監管及建設工程監管模式、房屋分配模式、物業管理及維修資金模式共五個方面的內容。
第三點,想說說研究這一課題的價值意義。意義有兩個,一是實踐意義。自2003年首次出現的時候,個人集資合作建房就受到了許多人的關注和認同,并迅速在全國范圍內蔓延開來,許多人將之看作為現今房地產市場高房價的一種對抗,希望能藉此實現自己的購房夢想,而且非常期待能夠住進自己建造、自己管理的理想家園。因此,個人集資合作建房是房地產市場發展到一定程度上的正常產物,研究該課題具有實踐意義。二是理論意義。真正意義上的個人集資合作建房在我國尚屬新生事物,既無成功先例,也無明確而完善的法律指引,因此無論對于政府主管部門而言,還是對于合作建房者們來說,都仍處于摸索階段。因此,研究該課題還具有理論意義。希望能藉此拋磚引玉,讓更多的專家學者關注和研究個人集資合作建房。
最后一點,想說說論文存在的一些不足。一方面,由于個人集資合作建房本身是新生事物,各界對其認識不深也不全面,人類認識事物都有一個過程,從感性到理性,從淺到深的,這是人類的一條規律,個人集資合作建房是個新事物,同樣要經歷這一過程。另一方面,由于本人時間、能力有限,對個人集資合作建房的理解難免存在偏頗與不足。由于上面這兩方面原因,論文可能存在研究不深,探討不全面等諸多方面的不足,與老師期望達到的水平仍有較大的差距,在論文打印方面也存在一些錯別字。因此,懇請各位老師予以見諒并提出寶貴意見。我會繼續關注、學習、研究這一課題。
謝謝大家!
畢業論文答辯稿二:
各位老師,你們好!
我叫xxx,來自xx級財務管理x班,我的論文題目是《談企業的成本控制》,論文是在x老師的指點下完成的,在這里我向肖老師表示深深的謝意,向參加我的論文答辯各位老師表示衷心的感謝,并對我四年來的各位授課老師表示由衷的敬意。下面我將本論文設計的目的和主要內容向各位老師作一匯報,請各位老師批評指導。
首先,我想談談這個畢業論文設計的目的及意義。
從會計公式:收入–成本=利潤可以看出,在收入一定的情況下,成本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企業利潤的高低。通過成本控制主體在一定職權范圍內,把對成本控制產生影響的因素采取相應的預防和控制措施,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企業通過運用現代本管理理論,引進科學的成本控制方法,明確成本責任制度,調動工人的積極性,尋求更多更好的降低成本的途徑,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利潤,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保證成本控制目標和企業利潤最大化目標順利實現。
其次,我想談談這篇論文的結構和主要內容。
本文運用理論研究和實證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采用歸納和演繹相結合,規范與具體案例相結合,本設計共分六章。
第一章導論,闡明了成本控制的目的和意義,并說明了論文的研究思路第二章成本控制概述,對成本控制的含義、內容和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第三章當前企業成本控制的現狀分析,從企業的體制、價值鏈和管理方面入手。第四章企業成本控制的創新思路,引入現代的成本控制方法第五章具體案例分析,重點剖析海爾集團的成本控制方法。第六章結束語,是整個設計的總結,說明了企業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最后,我想談談這篇論文和系統存在的不足。
由于本人思維邏輯性不夠嚴謹以及個人知識能力水平有限,使論文在內容嚴密上和結構的完整上有待提高。請各位評委老師多批評指正,讓我在今后的學習中學到更多。
謝謝!
畢業論文答辯稿三: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下午好!
我是工商管理學院20xx級財務管理本科4班的XX,我的論文題目是《金融衍生產品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運用》。這篇論文是指我的指導老師XXX教授的悉心指導下完成的。本文在創作過程中無論是思路的形成還是文章整體框架的搭建均得益于XXX老師的啟發和指導。他還對本論文具體章節的推敲和語言的組織進行了詳細的修改和指正,并給與我許多寶貴的意見與建議。在此,我想對他表示最真摯的感謝和最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將就這篇論文的主要內容、研究方法、研究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和采取的對策等方面向各位老師做出簡要的陳述,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導。
首先,我想談談這篇論文的結構和主要內容。這篇論文分為六個部分:
第一部分為引言,主要闡述了本文選題的目的及意義。
第二部分是國內外研究現狀綜述,分國外研究動態和國內研究動態兩個方面簡單介紹了金融衍生產品在財務管理中的運用,從而準確定位金融衍生產品應用的現狀。
第三部分為金融衍生產品相關理論概述,介紹了金融衍生產品的定義和分類。金融衍生產品分為金融遠期、金融期權、金融期貨、金融互換和信用衍生品。
第四部分是文章的重點部分,詳細論述了金融衍生產品在企業風險管理、籌資、投資、公司治理及合理避稅中的應用。
第五部分承接第三部分,就金融衍生產品在企業財務管理應用中需要注意的問題進行論述,主要分為(1)充分認識金融衍生產品的風險性(2)充分了解相關信息(3)堅持風險控制為目的(4)建立健全內部風險控制機制四個方面。
第六部分為結論,主要對文章進行歸納和總結,同時也指出了本論文研究的不足。
然后,我想談談這篇論文研究方法和手段。科學的研究方法是我們進行理論研究的指導思想,而恰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途徑則可以保證我們少走彎路,提高研究效率。在本課題的研究中,主要采用了的研究方法有:
1.文獻查閱法。在理論方面,通過各種途徑,查閱大量國內外文獻,為課題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2.理論研究法,理論研究法是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本文參考了大量專業文獻及我國相關法律制度,進行了充分的理論研究,并給出了自己的獨特見解;
3.歸納分析法,鑒于現實世界的復雜性使得經驗證據往往不足,歸納分析就顯得尤為關鍵,本文在研究金融衍生產品在財務管理中應注意的事項中運用了這種分析方法。
第三,研究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和采取的對策
1、論文寫作前期面臨思路不清,對論文題目解讀不夠明確等問題。本人及時與指導老師進行聯系,虛心聽取XXX老師的意見,對論文從宏觀上有了一個大體的認識,然后在寫作中不斷完善。
2.論文相關資料的收集比較困難。本人在圖書館查閱大量相關書籍同時通過互聯網等途徑收集到了大量研究所需的資料。
本篇論文已經完成,總的來說,在寫作的過程中,我學到了許多東西,也積累了不少經驗,更進一步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在論文中一些內容表述、論證上存在著不足之處,一些問題還有待進行一步思考和探究,借此答辯機會,希望各位老師能夠提出寶貴的意見,指出我的錯誤和不足之處,我會虛心接受,從而進一步深入學習,使論文得到完善和提高。
我的答辯自述完畢,感謝各位老師!
畢業論文答辯稿四:
各位老師早上好!
我來自**學院**班,我叫**,我的論文題目是******,本篇論文是在***教授的指導完成的。在此,我十分感謝她長期以來對我的精心指導和大力幫助,同時也感謝各位評審老師從百忙之中抽出寶貴的時間事一同參與對我這篇論文的審閱并出席本次答辯,以下是本篇論文的選題緣由、目的,資料收集準備工作以及文章結構。
一、選題緣由、目的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進程的加速發展,技術性貿易壁壘正逐步取代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成為新的貿易障礙,而在今后很長一段時期內將對我國的出口貿易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近年來,各種形式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出臺,導致我國出口競爭力受到極大影響。農業是海南省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今年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意見中,六大戰略定位之一就是要把海南建成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這更加顯現了加快海南農產品出口的重要性。造成海南農產品出口不暢的原因很多,而進口國設置越來越嚴格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是海南省農產品出口的最主要障礙。所以本文根據海南省農產品出口遭受技術貿易壁壘影響的具體情況,綜合分析如何應對和跨越技術貿易壁壘,并提出可供借鑒的措施和路徑。
二、資料收集準備工作
自****年**月上旬選定題目后,為了完成論文,本人進行了大量的資料收集,有來自網上的論文期刊,圖書館的書目,最主要是來自于海南的新聞網站。在****老師的指導下,經過閱讀資料,擬定提綱,調研,寫開題報告初稿、定稿,畢業論文初稿、修改等一系列程序,于****年*月正式定稿。
三、論文的結構
全文總共分為五個部分,約一萬五千多字:
第一部分是引言,該部分主要介紹了課題的研究背景和意義,還有國內外對本課題的研究狀況。
第二部分重點介紹了海南農產品對外貿易的研究狀況。其中包括海南出口的特色農產品及特點,農產品出口的市場結構特征和海南農產品的競爭優勢。
第三部分介紹了海南農產品遭遇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狀況。分析了其遭遇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總體狀況和海南主要出口農產品遭遇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狀況。
第四部分,主要介紹了海南農產品遭遇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原因,包括國際方面的因素和海南農產品自身存在的問題。
第五部分也就是文章的核心部分,主要介紹了海南農產品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對策建議。包括針對農產品進口國采取的措施和針對海南農產品自身存在問題采取的措施。
(一)案例教學法的優勢
案例教學法是實踐性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案例教學法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法,它以案例為媒介,在理論和現實之間搭建起一座橋梁,再現真實場景,由事件入理,引導學習者從教學情境中思考和學習。一方面有助于促進學習者的主動性,啟發思維,通過分析和思考深化對理論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提供替代性經驗,通過生動的事件增加學習者的感性認識,幫助職前教師加深對學校、教學環境、教學對象等相關因素的整體性理解,然后在此基礎上嘗試做出合理的判斷和決策。Klienfeld、Sudzina、Kourilsky等許多學者研究發現,在師資培養方面運用案例教學法,具有下列優點:
1.案例教學法不僅能夠提升職前教師分析判斷教育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的能力,而且能夠促進個人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成長。通過案例呈現出教學中的真實情境,讓職前教師了解到走上崗位后可能面臨的現實問題,并促使他們對可預見的問題進行討論、分析和反思。案例教學法的實施有助于培養職前教師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使他們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學以致用。
2.案例教學法是情境化和本土化的,案例將原本分離的部分整合在一起,內容與過程、思維與情感、教學與學習在理論上不再是截然分開的,它們同時出現,如同在真實生活中那樣,它們所提出的議題以及對職前教師提出的挑戰,需要他們運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加以分析判斷。這個過程有利于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更能接近培養目標。
3.案例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與傳統教學中突出教師的權威地位、單向交流、一本教材打天下的做法不同,它通過啟發式、探索式的學習,鼓勵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這些正是缺乏實戰經驗的職前教師最需要的。如果運用得法,案例教學法有利于實現以能力為本的培養目標。
(二)案例教學法的應用
推廣案例教學法對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它有助于改變目前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高分低能的現象。國際漢語師資教育十分強調實踐性和應用性,對職前教師的漢語教學技能、文化傳播技能、獨立思考能力、判斷能力和適應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案例教學法作為實踐性的教學方法和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被引進到了國際漢語師資教育中。近幾年,案例教學法在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中受到了關注。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不再走學術型、研究型人才的路子,強調的是實踐導向的培養方式,鼓勵學生在實際應用中主動建構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在陳述性知識基礎上,兼顧情境性知識。案例教學法用真實教學事件來建構知識,有利于學習者的認知發展。培養觀念雖然轉變了,但在實際操作中,要改變單向理論知識傳授占主導、理論與實踐脫節、停留于知識層面、師生缺乏互動等現象,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發展職前教師的能力方面,部分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院校一直在積極地摸索和實踐。
有些院校已經將“國外漢語課堂教學案例”或“課堂教學案例分析與實踐”作為學位核心課程開設,課時在36-40之間,2個學分。中央民族大學面向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建設了案例庫,目前處于試運行階段,并且在“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法及案例分析”、“漢語教學技能訓練”、“中外語言對比與偏誤分析”、“跨文化交際”等課程中積極倡導使用案例教學法。中山大學開設了“漢語國際教育海外案例庫建設實踐”的訓練課程。暨南大學優化教師資源,50%的核心課程采用課程小組授課模式,運用團隊學習、案例分析、現場研究、模擬訓練等方法,使學生在課程學習期間能夠接觸到大量不同類型的案例,以提高教學技能和國外適應能力。華東師范大學的做法是,鼓勵教師在各門課程教學中多使用案例,鼓勵學生畢業論文選用案例分析;已經畢業的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做案例分析的數量達10%左右。華東師范大學的“漢語教學案例分析”課程,皆由國際學校的教師主講,基本上都是利用國際學校漢語教學的案例;“跨文化交際”課程也使用了大量案例。總體上看,部分院校雖然開設了案例教學法課程,但在整個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課程中所占的比例較低,大多還停留在偶爾使用案例或舉例的層面,真正意義上的案例教學尚需深入研究探討。
二、國內案例庫的建設情況
目前,國內師資教育領域擁有案例庫實體網站并收錄和開發案例的為數不多,如華東師范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的案例庫尚處于初創和試運行階段。由于是新生事物,只能摸著石頭過河,還需要不斷摸索、不斷完善。而在案例庫建設方面,工商管理教育領域已經進行了15年的探索,積累了一些較為成熟的本土化案例庫建設的經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工商管理教育和師資教育雖然屬于不同的學科領域,但是在案例庫搭建、案例開發與數據化處理、案例庫管理和運作等方面有許多相通之處。因此,參考借鑒工商管理教育案例庫建設的經驗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管理領域案例庫建設的總體情況
1997年,中國MBA“教育指導委員會”要求工商管理課程采用一定的案例教學。之后,中國本土案例的需求迅速增大,各高等院校案例庫的建設工作紛紛啟動。大連理工大學率先建立了國內第一個案例庫,2007年5月在原有案例庫基礎上成立了中國管理案例共享中心,圍繞案例庫建設、案例師資培訓、《管理案例研究與評論》期刊建設及國際交流合作等工作的開展,推動了中國管理案例教學與研究的發展,其會員院校目前已有251所。該中心在保持本土企業管理案例原創性、典型性、規范性特色的同時,通過整合各MBA培養院校的案例資源,并利用門戶網站為會員院校提供所需的共享案例。[4]截止2013年6月18日,案例庫網站共收錄了1223個教學案例,網站瀏覽量近40萬人次,日最大瀏覽量達2520人次,熱門案例中點擊數最高的達15051。該案例庫已成為國內最大的管理教學案例庫。北京大學在教育部九五社科重大項目和985項目專項基金的支持下,建立包括ABC三個子庫的案例庫,A為教學案例庫,B是研究案例庫,C是素材庫。清華大學的中國工商管理案例庫是由教育部和985項目共同投資組建,采取招標形式向全國高校收購案例,共收錄了353個案例,出版了一系列案例叢書、案例光盤。華南理工大學、中山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四川大學等許多高校成立了案例中心,運作形式包括自建、購買或引進國外案例、免費共享等。目前,在我國已具一定規模的三大管理教育專業案例庫,即大連理工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三家案例庫。
(二)案例庫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國內一些知名商學院建設案例庫,初衷是為了滿足本學院案例教學和相關研究的需要,但覆蓋有限。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案例庫建設中暴露出一些問題:各個學校處于分散開發狀態,投資大、收效低、編寫水平參差不齊,資源使用率低;有些高校重視案例教學,但是在案例采編、整理與分析方面滯后,缺少對案例教學理論的系統性研究,缺少對適合中國國情的案例教學方法創新。這些問題的存在,制約了案例教學的開展。大連理工大學的“中國管理案例共享中心”,從分散開發到集中建設,從自給自足到資源共享,已經形成一種輻射范圍廣,比較理想和成功的開發模式。上述管理學院的案例庫雖然不能與哈佛商學院、毅偉商學院等國際知名的案例庫相比,但畢竟是案例庫建設“中國模式”的大膽探索,其寶貴的經驗,不論成功得失,對“國際漢語教學案例庫”的構建都有重要的借鑒和啟示作用。筆者認為,中國本土化的國際漢語教學案例庫建設,應注意做好如下幾點工作:1.整合資源,共建共享,是建設國際漢語教學案例庫的有效途徑。2.保證案例的統一性、系統性和全面性,才能覆蓋國際漢語師資教育課程。應充分注意規范案例的撰寫格式和課程知識的緊密聯系。3.充分利用開發出來的案例資源。爭取在不久的將來,漢語國際教育碩士核心課程,案例教學使用率力爭達到一半以上。4.健全配套機制,包括案例開發激勵機制、知識產權保護機制、案例共享機制等,以保證案例的良性開發和推廣。
三、構建國際漢語教學案例庫的必要性
2007年,國務院學位辦“教育指導委員會”頒布的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方案,在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和學位論文方面,對案例教學作出了明確的要求。案例教學法雖然逐漸引起了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院校的重視,但具體操作起來存在一定的難度,主要原因之一是案例資源缺乏。要想長期、系統地實施案例教學法,真正發揮案例教學法的優勢,必須有案例庫作為支持系統,以提供豐富的案例教學資源。因此,案例庫的建設勢在必行。下面我們將從宏觀層面的政策支持、案例教學的重要支撐、建設環境、潛在用戶群需求等四個方面來分析構建國際漢語教學案例庫的必要性。
(一)宏觀層面的政策支持
在教育部2012年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中,提出了實施“中國數字教育2020”行動計劃,即在優質資源共享、學校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化、可持續發展能力與信息化基礎能力等5個方面,實施一批重點項目,取得實質性重要進展。《規劃》要求:1.匯聚百家單位、萬名師生開發優秀資源,建設千個網上優質教育資源應用交流和教研社區,生成特色鮮明、內容豐富、風格多樣的優質資源。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級各類教育機構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覆蓋全國、分布合理、開放開源的基礎云環境,支撐形成云基礎平臺、云資源平臺和云教育管理服務平臺的層級架構。2.建設各級各類優質數字教育資源,鼓勵建立政府引導、多方參與的資源共建共享機制。針對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等的不同需求,建設20000門優質網絡課程及其資源,遴選和開發500個學科工具、應用平臺和1500套虛擬仿真實訓實驗系統,整合師生需要的生成性資源,建成與各學科門類相配套、動態更新的數字教育資源體系。3.開放大學信息化支撐平臺建設,建成跨網絡、跨平臺、跨終端的開放大學信息化支撐平臺,實現與各級各類學校和教育機構互聯互通。從上述內容可見,我們基于國際漢語教師職業教育的需求進行案例資源整合的思路,按照共建共享機制建設特色鮮明的國際漢語教學案例庫的構想,完全符合國家教育信息化戰略規劃。在此戰略規劃的指導下,我們的目標也更加堅定:把國際漢語教學案例庫建設成為一個針對國際漢語師資教育需求、與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相配套的、動態更新的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庫。
(二)案例教學必不可少的支持系統
國務院學位辦“教育指導委員會”頒布的指導性培養方案,對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的教學方法和論文作出了規定:“運用團隊學習、案例分析、現場研究、模擬訓練等方法,力爭研究生在課程學習期間能接觸到100個以上不同類型的案例,提高教學技能和國外適應能力;學位論文選題應緊密結合漢語國際教育實踐,有應用價值。學位論文形式可以是專題研究、調研報告、教學實驗報告、典型案例分析、教學設計等。”案例教學因其在實踐型、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被引進到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課程中。但是,案例教學效果的發揮和可持續開展有賴于一個強大的支持系統,這個系統既是優質案例的來源,也是一個開放的學術交流和資源共享的空間。案例開發、案例收集和撰寫通常需要比較長的周期,因為要經過一個試用、修改、完善的過程才能保證案例的質量。案例庫的建設需要投入相當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各自開發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復建設或資源浪費,很難建成一個規模化、覆蓋面廣的國際漢語教學案例庫。如果能夠把分散的資源適度地加以整合,發揮各所培養院校的優勢,通過共建共享的合作形式,用較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建設一個質量數量都有保證的“國際漢語教學案例庫”,那就能為國際漢語師資教育中的案例教學提供極大的便利。這個數據庫的容量應該足夠大,案例的內容和本土化特征足夠豐富。教師不但可以各取所需,在教學需要時從中提取案例,而且可以利用這個平臺交流和分享經驗。
(三)案例庫建設有利環境分析
新型信息載體的出現使得單位體積的信息載體容量加大,信息的傳輸變得更迅速,每單位數據的存儲成本和傳輸成本降低,案例庫建設提供了新的環境條件。Web技術作為互聯網中最重要的信息檢索手段,在案例庫建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到了Web2.0階段,Web已成為用戶內容收集、、管理、分享、合作的平臺,其用戶參與的構架和以用戶為中心的特點,使操作變得更加方便快捷。以下幾個突出特點,為國際漢語教學案例庫的建設創造了理想的條件:
1.開放的平臺。平臺對于用戶來說是開放的,在此模式下,聚集的是對某個學術領域有共同興趣的人,在無形中已產生了細分市場。對國際漢語教學案例和案例教學法感興趣的人如果成為開放平臺的用戶,他們會因為對案例的興趣而保持較高的忠誠度,會積極地參與其中。
2.為用戶增添價值。以用戶為中心,借助互聯網的力量,利用集體智慧(thewisdomofcrowds,JamesSuriowecki),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內容的供稿者,而且注重交互性。如果全國82所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院校大部分都成為國際漢語教學案例庫的會員用戶,那么不僅能增添案例庫的價值,而且能夠促進相關的學術交流。
3.動態的網站。利用Web2.0可以把國際漢語教學案例庫建設成一個具有動態產生案例內容、由數據庫驅動的網站。用戶添加新的案例時,將被限定在一種特定的網絡結構中,這種網絡結構是由其他用戶發現內容并建立鏈接的,作為所有網絡用戶(尤其是會員用戶)活動的直接結果,動態的國際漢語教學案例庫網站將會獲得良性的成長和完善。
(四)潛在用戶群及其需求分析
國際漢語教學案例庫的潛在用戶由三部分構成: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院校用戶群、在職教師用戶群、漢語教師志愿者用戶群。漢語國際教育碩士是未來漢語國際傳播的生力軍,其培養院校是案例庫最大的也是針對性最強的用戶群,目前包括82所院校的教師和學生。2007年至今,82所漢語國際教育碩士院校培養了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研究生共8310人,2013年在校生10000多人。案例教學剛剛起步,有些院校已經大膽嘗試,有些院校還在觀望,隨著這個專業的成長壯大,對案例教學和案例的需求將日益增長。在職教師用戶群包括對外漢語教師和海外漢語教師。海外漢語教師由分布在世界各國的中國籍漢語教師(國家公派和所在國聘用的)、本土漢語教師構成。
這一群體在職培訓和進修時對案例庫有一定需求,譬如,在外國漢語教師來華項目和外國本土漢語教師合作培養項目中,常常采用理論學習和案例教學結合的形式,利用情境化本土化的案例深化對理論的理解。漢語教師志愿者用戶群,他們是海外漢語傳播的一線工作者。從2004年到2012年底,國家漢辦已向五大洲89個國家派出了1萬名志愿者。所招募的志愿者學科背景多元化,漢語相關專業的志愿者并不多。從過去五年外派志愿者教師的情況來看,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專業理論基礎薄弱,適應能力和實踐能力較差。針對漢語教師志愿者的培訓,需要大量本土化案例,通過案例教學,增強他們對國際教學情境的感性認識,使他們獲得更多的替代性經驗。
第一節 物流發展的現狀
物流最早是在二戰中,圍繞戰爭物資供應,美國軍隊建立的“后勤”(logistics)理論發展過來的。當時的“后勤”是指將戰時物資生產、采購、運輸、配給等活動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統一布置,以求戰略物資補給的費用更低、速度更快、服務更好。后來,將“后勤”體系移植到現代經濟生活中,才逐步演變為今天的物流。
物流科學于80年代傳入我國,由于經濟體制的問題,物流研究直到改革開放進行了十幾年的90年代末期才開展起來。總的說來,由于我國的市場經濟剛剛起步,一方面存在限制物流發展的因素,另一方面又存在許多可以挖掘的物流潛力。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物流研究的市場基礎還存在很多的差距。
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此前的數據顯示,在2008年之前,我國物流業規模快速增長,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89.9萬億元,比2000年增長4.2倍,年均增長23%;物流業實現增加值2.0萬億元,比2000年增長1.9倍,年均增長14%。2008年,物流業增加值占全部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6.5%,占GDP的比重為6.6%。而到了2009年,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社會物流總額同比增速由一季度下降3.3%,上半年下降0.8%,轉為前三季度增長 2%,反映出物流需求在逐步擴大;前三季度物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增幅比上半年提高1.9個百分點,呈加快增長態勢。從企業來看,2009年業務收入基本上經歷了一季度止跌,二季度企穩,三季度回升,全年比前一年略有增長的積極變化。整個行業運行呈現加快回升的積極變化。在2009年,國務院及時出臺了《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實現傳統物流業向現代物流業的轉變,不僅是物流業自身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需要,也是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物流行業的發達程度與發展水平,直接關系到制造業的效率和利潤。中國是世界有名的“工廠”,以前物流外包的比例還比較低,制造企業自營物流仍是主流,第三方物流占物流服務份額很低,據調查僅為17%左右,且第三方物流發展不成熟,目前其需求仍呈增長趨勢。我國近幾年的物流發展比較迅速,有很多的物流企業,但是現代化的物流企業還不多,基礎建設落后、信息化程度低、服務范圍小、內容單薄、總體服務質量和水平不好,無法跟上制造業的發展腳步,提供有利的支持。制造企業不放心物流企業的供應服務能力,認識程度低,擔心物流外包會喪失主動權,而過于依賴物流企業,導致控制權減弱。雙方之間的溝通并不流暢,物流企業也不了解制造企業的真實需求,導致供應能力不足和有效需求不足并存的矛盾。但隨著近幾年,物流行業的迅速發展,制造行業的物流外包速度加快,產業融合與聯動趨勢更加明顯,比如2006年銷售物流外包以5%~10%的速度增長,運輸與倉儲外包以10%~15%的速度增長,運輸業務委托第三方已占企業運輸業務的67.1%。
第二節 選題的意義與背景
在物流管理出現之前,制造業企業還沒有一個獨立的配送管理部門,只是被作為制造活動的一部分,沒有職業物流人員和關于這方面的學術研究。直到20世紀60年代物流管理和物資配送出現后,情況才有了變化。20世紀80年代有了一個新的理論----集成物流,把企業的輸入、輸出物流管理以及一部分制造功能集成在一起。在90年代,供應鏈管理這種新的模式出現了,隨即就有了集成供應鏈的概念,企業把焦點從里面轉到外面,通過和其他供應鏈的成員進行物流的合作協調尋找商業機會。而制造業配送包括制造企業的物料和成品在供應商、制造商和客戶之間,以及企業內部各生產車間甚至生產工位之間的有序平穩流動,以及它們之間的信息流動。配送管理對于有效提高制造業的柔性和對市場的響應速度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因此非常有必要開展對制造業配送管理的研究。
第二章 配送管理
第一節 配送的概念和作用
一、配送的概念
日本1991年版《物流手冊》的表述:生產廠到配送中心之間的物品空間移動叫“運輸”,從配送中心到顧客之間的物品空間移動叫“配送”。 美國《物流管理供應鏈過程的一體化》表述:實物配送這一領域涉及特制成品交給顧客的運輸。實物配送過程,可以使顧客服務的時間和空間的需求成為營銷的一個整體組成部分。我國出版的《現代物流學》的表述:配送是以現代送貨形式實現資源最終配置的經濟活動;按用戶訂貨要求,在配送中心或其他物流結點進行貨物配備并以最合理方式送交用戶。而對于制造業來說,配送是圍繞制造業企業所進行的原材料、零部件的供應配送,各生產工序上的生產配送以及企業為銷售產品而進行的對客戶的銷售配送。
制造業配送結構模型如圖2-1所示。
圖1-1 制造業配送結構模型
二、制造業配送的作用
(一)通過集中庫存使企業實現低庫存或零庫存
制造業企業為了實現高水平的配送,而依靠配送中心的準時配送,一方面可以降低庫存量甚至是“零”庫存,從而解放大量的的 儲備資金,另一方面采用配送中心集中庫存可以利用規模經濟的優勢使單位存貨成本下降。
(二)簡化事務,方便客戶
客戶只需要向一個配送中心訂貨,就能訂到所有想要的貨物,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而對于生產單位來說,只需要把貨物集中配送到一個地方,減少接貨成本,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自己擅長的業務中。
(三)提高供應保證程度
制造企業自己保持庫存,維持生產,供應保證程度很難提高,受到庫存費用的控制。采取配送,配送中心可以比任何單位企業的儲備量更大。而對于每個企業而言,中斷供應、影響生產的風險相應縮小,使客戶免去缺貨之憂。
(四)降低缺損,防止內盜
假如各個生產車間自己保持庫存,由于沒有專業的倉庫保管人員,同時設施也不可能十分完善,容易造成貨物的缺損。同時由于庫存分散,造成管理混亂,容易發生內盜事件,造成大量損失。配送中心經驗豐富的專業倉庫保管員和完善的倉庫保管設施,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證貨物得到妥善保管,降低缺損率。
第二節 配送作業流程
一、進貨
在配送的基本作業流程中,進貨作業包括把貨品等物質從實體上領取,從貨車上將貨物卸下、開箱、檢查其數量。當客戶下訂單以后,工廠因為成品的可存率不足,并會向供應商訂購原材料、零配件等。這個時候,要按照保證貨物先進先出,緩不圍急,根據貨物的尺寸、數量 、特性、保管要求選擇貨位,出入庫頻率高使用方便作業的貨位,小票集中、大不圍小,方便操作,作業分布均勻等原則安排貨位。
二、訂單處理
從接受客戶訂單開始著手準備揀貨之間的作業階段,稱為訂單處理。通常包括訂單資料確認、存貨查詢、單據處理等內容。其中有以下幾個內容確認:貨物數量及日期的確認、客戶信用的確認、訂單形態的確認、訂單價格的確認、加工包裝的確認、設定訂單號碼、建立客戶檔案、存貨查詢和存貨分配、計算揀取的標準時間、按訂單排定出貨時序及揀貨順序、訂單資料處理輸出等。
三、揀貨作業
揀貨作業是配送作業的中心環節。所謂揀貨,是依據顧客的訂貨要求或配送中心的作業計劃,近盡可能迅速、準確地將商品從其儲位或其他區域揀取出來的作業過程。揀貨作業在配送作業環節中不僅工作量大,工藝復雜,而且要求作業時間短。揀貨方式包括按訂單揀取、批量揀取、復合揀取。
四、補貨作業
是將貨物從倉庫保管區域搬運到揀貨區的工作。
五、配貨作業
指把揀貨分類完成的貨品經過配貨檢查過程后,裝入容器和做好標示,在運到配貨準備區,待裝車后發送。
六、送貨作業
送貨作業是利用配送車輛把用戶訂購的物品從制造廠、生產基地、批發商、經銷商或配送中心,送到用戶手中的過程。送貨通常是一種短距離、小批量、高頻率的運輸形式。它以服務為目標,以盡可能滿足客戶需求為宗旨。本文著重探討就是制造業送貨過程中,車輛的安排、送貨路線的選擇、送貨的順序。
制造業的配送流程如圖2-2所示。
圖2-2 制造業的配送流程
第三節 配送模式的選擇
配送模式是企業對配送所采取的基本戰略和方法,根據國內外的發展經驗及我國配送理論與實踐,目前,主要形成了以下幾種配送模式:
一、自營配送模式
自營配送模式是企業物流配送的各個環節由企業自身籌建并組織管理,實現對企業內部及外部貨物配送的模式。這種模式有利于企業供應、生產、和銷售的一體化作業,系統化程度相對較高,既可滿足企業內部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的配送需要,又可滿足企業對外進行市場拓展的需要。其不足之處表現在,企業為建立配送體系的投資規模將會大大增加,在企業配送規模較小時,配送的成本和費用也相對較高。
二、共同配送模式
共同配送是物流配送企業之間為了提高配送效率以及實現配送合理化所建立的一種功能互補的配送聯合體。共同配送的優勢在于有利于實現配送資源的有效配置,彌補配送企業功能的不足,促使企業配送能力的提高和配送規模的擴大,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
共同配送的核心在于充實和強化配送的功能。提高配送效率,實現配送的合理化合系統化。因此,作為開展共同配送的聯合體成員,首先要有共同的目標、理念和利益,這樣才能使聯合體有凝聚力和競爭力,才能有利于共同目標和利益的實現。開展共同配送、組建聯合體要堅持以下幾個原則:
1、功能補充
2、平等自愿
3、互惠互利
4、協調一致。
共同配送的實施步驟為:
1、選擇聯合對象
2、組建談判小組,做好談判準備
3、簽訂合同意向書及合同,并進行公證
4、組建領導班子,擬定管理模式
5、正式運作
共同配送的類型,大體可歸納為:緊密型、半緊密型和松散型;資源性和管理型;功能型;集貨型、送貨型和集送型等。
三、互用配送模式
互用配送模式是幾個企業為了各自利益,以契約的方式達成某種協議,互用對方配送系統而進行的配送模式。其優點在于企業不需要投入較大的資金和人力,就可以擴大自身的配送規模和范圍,但需要企業有較高的管理水平以及相關企業的組織協調能力。
與共同配送相比,它的特點主要有:
1、共同配送模式旨在建立配送聯合體,以強化配送功能為核心,為社會服務;而互用配送模式旨在提高自己的配送功能,以企業自身服務為核心。
2、共同配送模式旨在強調聯合體的共同作用,而互用配送模式旨在強調企業自身的作用。
3、共同配送模式的穩定性較強,而互用配送模式的穩定性較差。
4、共同配送模式的合作對象需要經營配送業務的企業,而互用配送模式的合作對象即可以是經營配送業務的企業,也可以是非經營配送業務的企業。
四、第三方配送模式
第三方就是為交易雙方提供部分或全部配送服務的一方。第三方配送模式就是指交易雙方把自己需要完成的配送業務委托為第三方來完成的一種配送運作模式。隨著物流產業的不斷發展,以及第三方配送體系的不斷完善,第三方配送模式應成為工商企業和電子商務網站進行貨物配送的首要模式和方向。
隨著物流管理的理念在中國企業內逐步被認知,第三方物流作為有著較新物流理念的產業正在逐步形成。中國原有的運輸企業、倉儲企業、電子商務企業經過改造和合并,形成了新興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在對企業的服務中逐漸形成了一種戰略關系,隨著JIT管理方式在中國的普及,不論制造業還是商業企業,普遍應用JIT管理的理念,采用拉動方式,減少庫存,降低庫存儲備,適應市場變化。JIT管理方式的應用,使服務于制造企業和商業企業的第三方物流企業,采取小批量、多頻次的JIT運輸。第三方運輸與傳統運輸的比較如表2-1。
表2-1 傳統運輸與第三方運輸的比較
傳統運輸的特點 組合配送的特點
供應商對運輸獨立管理 第三方物流企業管理
分散操作,缺乏合作及可見性 整合操作完全的可見性和管理
分散復雜的流動 簡單集中的流動
低貨物空間利用率 優化車輛利用率
庫存水平不均 有效的庫存控制
無IT解決方案平臺 有一體化的IT平臺支持
第三方運輸是一種適應市場發展的新型的運輸配送模式,但其發展和推廣又有相當的條件和前提。
1、 市場需求程度。消費者的需求變化是導致市場需求變化的主要因素,對消費品本身可變性和帶動性需要進行分析。
2、 供應鏈體系的建立。供應鏈體系的建立是組合配送模型實施的前提,作為第三方物流企業,掌握了相當的主導企業和配套企業的機密信息,沒有戰略性的合作伙伴關系,第三方物流企業無法深入到供應鏈管理體系當中。作為第三方物流企業,在沒有建立戰略關系時,為供應鏈服務無形中會增加相當的交易成本和溝通成本,導致整個供應鏈成本上升和供應鏈體系的不穩定,無法發揮整合物流的優勢。
3、 信息技術和物流標準的推廣。依托Internet和企業內部局域網有效實施信 息共享是建立組合配送的基礎。供應鏈企業通過電子數據交換系統(EDI)、電子郵件系統等通過Internet在企業之間進行快速的信心交換,完成訂單下達和處理工作,減少了前置時間。第三方物流企業建立自己的物流管理系統與供應鏈主導企業和配套企業的信息系統進行有效連接,完成提貨通知、發運狀態、線路設定、發運結算等信息的交換,對配送指令進行快速反應。通過集裝化運輸、GPS跟蹤控制、條形碼技術等的應用,有效控制運輸,降低貨物的操作時間,適應快速的供應體系。
總之,第三方配送作為一種配送模式,符合企業發展和供應鏈發展的要求,對今后物流體系發展有著一定的引導作用。而本論文所要研討的配送方式正是符合第三方配送模式。
第四節 貨物運輸與配送管理
一、貨物運輸的影響因素與原則
貨物運輸是物流的核心業務,也是配送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充分利用現有運輸管道,提高運輸、改進經營組織、管理體制等對改善配送管理有著重要的作用。
貨物運輸子系統的基本目標是安全、迅速、準確的成本。配送運行過程必須利用運輸網絡,即利用有運輸路線和結點組成的資源體系。在一定綜合運輸格局的情況下,不同運輸方式的服務質量、技術性能、方便程度、管理水平是影響不同層次物流系統選擇運輸方式的重要因素。在構思貨物運輸系統時,應根據系統實際擔負的貨運量的大小、作業內容與范圍、以及與其他各個子系統的協調關系,進行規劃、構筑工作,一般必須考慮一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1、 貨物的特點、性質、數量以及運輸方式的選擇。
2、 運輸路線的確定。
3、 設備設施、工具的配備和利用情況。
4、 運輸質量的保障。
5、 運輸戰場的利用。
6、 運輸費用的節約。
7、 運輸計劃的制定、貨物運輸與集散過程的控制。
8、 運輸網絡的形成與運行機制。
9、 不同的運輸方式之間的協作。
10、運輸與物流其他作業環節活動的綜合集成與管理等。
就組織運輸工作,應貫徹執行“及時、準確、經濟、安全”的原則,即
1、 及時。就是按著產、供、運、銷情況,及時把貨物從產地運到銷地,盡量縮短貨物在途時間,及時供應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2、 準確。就是在貨物運輸過程中,切實防止各種差錯事故,做到不錯不亂,準確無誤的完成運輸任務。
3、 經濟。就是采取經濟、最合理地運輸方案,能有效地利用各種運輸工具和運輸設施,節約人力、物力和運力,提高運輸經濟效益,降低貨物運輸費用。
4、 安全。就是貨物在運輸過程中,不發生霉爛、殘損、丟失、燃燒、爆炸等事故,保證貨物安全地達到目的地。
在配上過程中,要組織合理的運輸,所謂合理運輸就是按照商品流通規律、交通運輸條件、物品合理流向、市場供需情況、走最少的里程、經最少的環節、用最少的運力、花最少的費用、以最快的時間、把貨物從生產地運輸到消費地。也就是用最少的勞動消耗,運輸更多的貨物,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因此,在運輸生產活動中,需要一定的勞動消耗,衡量運輸的合理與否,是從技術經濟角度,看消耗在運輸上的社會勞動量,來評價運輸的經濟效益。
二、運輸的五要素
組織合理運輸工作,涉及面廣,比較復雜,影響它的因素很多。要實現運輸合理化,起決定作用的有以下五個主要因素,物流業稱為合理運輸“五要素”。
(一)運輸距離
運輸既然是商品在空間的移動,那么這個移動的距離,即運輸里程的遠近,是決定其合理與否因素中一個最基本的因素。因此,物流部門在組織貨物運輸時,首先要考慮到運輸距離,應盡可能實習近產近銷,就近運輸,近可能避免舍近求遠。
(二)運輸環節
在物流過程環節中,運輸是一個主要的環節,也是決定合理運輸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圍繞著運輸業務活動,還有進行裝卸、搬運、包裝等工作,多一道環節,須多花費、多勞動。所以,物流部門在調運物資時,對有條件直達、直撥運輸。使物資不進入中轉倉庫,越過一切不必要的中間環節,有產地直運到銷地,越過一切不必要的中間環節,減少二次運輸。
(三)運輸工具
在交通運輸日益發展,各種運輸工具并存的情況下,必須選擇運輸工具和運輸路線,合理運用。根據不同貨物的特點,分別利用鐵路、水運和汽車運輸,選擇最佳的運輸路線。
(四)運輸時間
對物流業來說,為了更好的為顧客服務,及時滿足顧客的需要,時間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尤其在市場變化很大的情況下,時間問題更為突出。所以在物流過程中,必須特別強調運輸時間,要搶時間、爭速度,想方設法加快貨物運輸,盡量壓縮待運期,使大批貨物不要長期徘徊、停留在運輸過程中。
(五)運輸費用
運輸費用占物流費用比重大,它是衡量運輸經濟效益的一項重要指標,也是組織合理輸的主要目的之一。運輸費用的高低,不僅關系到物流企業或運輸部門的經濟核算,而且也影響商品銷售成本。為此,在組織合理運輸工作中,積極節約運輸費用,是物流企業的一項重要任務。
上述五個因素,既是互相聯系,又是互相影響的,有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這就要求進行綜合比較分析,要求最佳運輸方案。在一般情況下,運輸時間快、運輸費用省、是考慮合理運輸的兩個主要因素,它集中體現了物流過程中的運輸經濟效益。
第五節 配送的信息技術
一、條碼技術
條碼技術是在計算機的應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一種自動識別技術。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對物流中的貨物進行標識和描述的方法。條碼是實現POS系統、EDI、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的技術基礎,是物流管理現代化、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競爭能力的重要技術手段。
二、EDI技術
EDI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是指通過電子方式,采用標準化 的格式,利用計算機網絡進行結構化數據的傳輸和交換。構成EDI系統的三個要素是EDI軟硬件、通信網絡以及數據標準化。
工作方式大體如下:用戶在計算機上進行原始數據的編輯處理,通過EDI轉換軟件(Mapper)將原始數據格式轉換為平面文件(Flat File),平面文件是用戶原始資料格式與EDI標準格式之間的對照性文件。通過翻譯軟件{Translator)將平面文件變成EDI標準格式文件。然后在文件外層加上通信信封(Envelope),通過通信軟件(EDI系統交換中心郵箱(Mailbox))發送到增值服務網絡(VAN)或直接傳送給對方用戶,對方用戶則進行相反的處理過程,最后成為用戶應用系統能夠接收的文件格 式。
三、射頻技術
射頻識別技術(RFID)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來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須人工干預,可工作于各種惡劣環境。短距離射頻產品不怕油漬、灰塵污染等惡劣的環境,可以替代條碼,例如用在工廠的流水線上跟蹤物體。長距射頻產品多用于交通上,識別距離可達幾十米,如自動收費或識別車輛身份等。
四、GIS技術
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統)是多種學科交叉的產物,它以地理空間數據為基礎,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適時地提供多種空間的和動態的地理信息,是一種為地理研究和地理決策服務的計算機技術系統。其基本功能是將表格型數據(無論它來自數據庫、電子表格文件或直接在程序中輸入)轉換為地理圖形顯示,然后對顯示結果瀏覽、操作和分析。其顯示范圍可以從洲際地圖到非常詳細的街區地圖,顯示對象包括人口、銷售情況、運輸線路和其它內容。
五、GPS技術
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具有在海、陸、空進行全方位實時三維導航與定位能力。GPS在物流領域可以應用于汽車自定位、跟蹤調度,用于鐵路運輸管理,用于軍事物流。
第三章 配送路線優化的理論模型
第一節 啟發式算法理論
一、啟發式算法的概念
啟發式源自英文單詞heuristics,啟發式方法意為通過對過去經驗的歸納推理以及實驗分析來解決問題的方法,即借助于某種直觀推斷或試探的方法。啟發式方法要求分析人員必須運用自己的感知和洞察力,從與研究問題相關而較基本的模型及算法中尋找其間的聯系,從中得到啟發,去發現適于解決該問題的思路和途徑。
用啟發式方法解決問題時強調“滿意”,常常是得到滿意解,決策者就認為可以了,而不去追求最優性和探求最優解。之所以這樣,其原因是:1、很多問題不存在嚴格最優解,這時,對目標的滿意性常比最優性更能準確地描述人們的選擇行為。2、對有些問題,得到它的最優解所花的代價太大。3、從實際決策的需要出發,有時要求解具有過高的精度沒有意義。
用啟發式方法求解問題是通過迭代過程實現的,因而需擬定出一套解得探索規則。為能得到滿意解,在整個迭代過程中要不斷吸收新的信息,必要時改變原來擬定的不合適的策略,建立新的搜索規則,注意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并逐步縮小搜索范圍。啟發式方法具體求解過程如圖3-1所示。
圖3-1 啟發式方法的求解過程
二、啟發式算法的求解策略
用啟發式方法求解問題時,需采用一定的策略,下面列出幾個常用的策略,可根據問題的性質和要求選用。
(一)逐步構造解策略
逐步構造解策略是指每次增加解的一個元素(如節點、弧等),直到得到一完整的可接受解。
(二)改進解策略
從一初始解(初始解不一定可行)開始,通過一系列替換分解和合并過程來逐漸修正解,以提高解的可接受性。
(三)數學規劃策略
運用數學模型和優化算法,并通過對解的判別和修正以提高對問題的適用性,常會提出高效的啟發式算法。
(四)分解策略
把一個復雜的問題分解成一系列易于處理的子問題來求解,一個子問題的輸出常是下一個子問題的輸入。
(五)分割策略
把一個復雜的問題分割成一些平行的小的子問題,然后求解每個子問題,最后在相容原則下進行綜合,把子問題的解合并成原問題的一個解。
(六)可行解空間的限制策略
在某些情況下,把可行解集限制在一個可應用已存在高效算法的解集上,然后再求解問題。
(七)松弛策略
有時擴展問題的可行域以得到一個易于處理問題,然后求解松弛問題,就能直接得到或者很容易得到原問題的一個可行解,然后再對得到的解進行修正。
(八)搜索學習策略
包括在解的空間的定向搜索以及在搜索過程中發現和收集新的信息,并根據對新信息的分析,重新確認或改變搜索方向,修正搜索參數,消去不必要的搜索范圍,以有效提高搜索效率,盡快獲得問題的解。
第二節 遺傳算法理論
一、遺傳算法的由來
遺傳算法是60年代由美國 J. Holland 教授和他的學生建立發展的,其思想源于生物遺傳適者生存的自然規律,是一種新興的自適應隨即搜索方法,它對優化對象既不要求連續,也不要求可微,并具有極強的魯棒性和內在的并行計算機制,特別適合于非凸空間中復雜的多極值優化和組合優化問題,在機器學習、自動控制、機器人技術、電氣自動化以及計算機和通信等領域已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近些年來,人們在用遺傳算法解決現實中的各種組合優化問題上進行了探索。
遺傳算法的工作機理是從達爾文進化論中得到靈感和啟迪,借鑒自然選擇和自然進化的原理,模擬生物在自然界的進化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優化求解方法。盡管這種自適應尋優技術可用來處理復雜的線性、非線性問題,但它的工作機理十分簡單。
二、遺傳算法的步驟
(一)構造滿足約束條件的染色體。
由于遺傳算法不能直接遺傳算法是60年代由美國 J. Holland 教授和他的學生建立發展的,其思想源于生物遺傳適者生存的自然規律,是一種新興的自適應隨即搜索方法,它對優化對象既不要求連續,也不要求可微,并具有極強的魯棒性和內在的并行計算機制,特別適合于非凸空間中復雜的多極值優化和組合優化問題,在機器學習、自動控制、機器人技術、電氣自動化以及計算機和通信等領域已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近些年來,人們在用遺傳算法解決現實中的各種組合優化問題上進行了探索。
遺傳算法的工作機理是從達爾文進化論中得到靈感和啟迪,借鑒自然選擇和自然進化的原理,模擬生物在自然界的進化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優化求解方法。盡管這種自適應尋優技術可用來處理復雜的線性、非線性問題,但它的工作機理十分簡單。
處理解空間中的解,所以必須通過編碼將解表示成適當的染色體。實際問題的染色體有多種編碼方式,染色體編碼方式的選取應盡可能地符合問題約束,否則將影響計算效率。
(二)隨即產生初始群體。
初始群體是搜索開始時的一組染色體,其數量應適當選擇。
(三)計算每個染色體的適應度。
適應度是反映染色體優秀與否的唯一標識,遺傳算法就是要尋得適應度最大的染色體。
(四)使用復制、交叉和變異算子產生子群體。
這三個算子是遺傳算法的基本算子,其中復制體現了競爭與淘汰的自然規律,交叉體現了有性繁殖的思想,變異體現 了進化過程中的基因突變。
(五)重復步驟3、4直到滿足制止條件為止。
三、遺傳算法的優勢
(一)遺傳算法對問題參數的代碼集起作用,而不是對參數本身起作用。遺傳算法處理的對象是染色體,因而要求把所要優化問題的基本參數轉化成定長的有限符號的染色體。
(二)遺傳算法是從初始群體開始搜索的,而不是從單點開始搜索的,許多傳統優化方法都是從搜索空間的單點出發,通過某些轉換規則確定下一點。這種點到點的搜索方法在多峰值優化問題中,首先找到的可能不是最優峰值;而遺傳算法是以點集開始的尋優過程,初始群體是隨機地在搜集空間中選取的,這樣在搜索過程中達到最優峰值的概率遠大于點到點方法的概率。
(三)遺傳算法在搜索過程中只使用適應度函數信息,而不用倒數及其他輔助信息。對于不同類型的優化問題,傳統方法需要不同形式的輔助信息,沒有一種優化方法能適應各類問題的要求。遺傳算法在優化過程中,放棄使用這些輔助信息,具有廣泛適應性。
(四)遺傳算法使用頻率轉換規則而不用確定性規則。遺傳算法使用概率轉換規則來調整期搜索方向,各代群體間沒有統一的聯系規律。但使用概率轉換規則并不意味著這種方法屬于隨機算法范疇,它只是使用隨機轉換作為工具來調整搜索過程中趨向于目標函數不斷改進的區域。
于傳統方法相比,遺傳算法的優越性主要表現在:首先,在遺傳算子的作用下,遺傳算法具有很強的搜索能力,能以很大概率找到問題的全局最優解;其次,由于它固有的并行性,能有效地處理大規模的優化問題。
第三節 配送路線的優化模型
一、模型簡介
TSP一般描述為:旅行商從駐地出發,經所要去的城市至少一次后返回原地,應如何安排其旅行線路,才能使總的旅行距離(時間、費用)最少。對于現實問題,由于限制條件的增加,TSP可衍生出許許多多相關的問題。
一般TSP指一個旅行商訪問所有的城市。這里設城市O為旅行商出發城市,需要訪問的L各城市編號為1,••••,L,為了便于說明問題,把旅行商問題構造成網絡圖,以G={V,A,C}表示,其中
V={0,1,L}------點集,表示旅行商需要經過的地點。
A={(i,j)|i,j=1,1,••••,L, i≠j}-----弧集,表示旅行商可能走過的線路段集合。
C={ |(i,j)≤A}-----費用矩陣, 表示旅行商經過對應弧段(i,j)所花費,如時間、距離、花費等。
求解TSP即要求在加權圖G找到總費用做小的哈密爾頓回路,這里點O稱為源點。定義變量如下:
=1 若弧(i,j)在線路上 或者 =0 若弧(i,j)不在線路上
則得到一下模型
=1,j=0,1,••••l
=1,i=0,1,••••l
X=( ) ≤S
=0或1
二、求解方法
(一)節約法算法
節約算法又稱C—W算法,是有Clarke和Wright于1964年首次提出的。
它的基本思想是首先把各點單獨與源點O相連,構成1條僅含一個點的線路。總費用那個為
然后計算將點i和j連接在一起線路上費用的“節約值”:
S(i,j)越大,說明把i和j連接在一起時總路程減少越多。構建線路時,根據S(i,j)從大到小的順序進行,實現時可在表上操作,具體步驟如下:
Step1:計算節約紙S(i,j),并排列成表格形式。
Step2:在表格中選擇最大元素S(i,j):
Step3:考察對應的點i和點j,檢查是否滿足下列條件:
1、若點i和j均不在已構成的線路上,則可連接點i和j,得到線路段o→i→j→o,轉步驟step4;
2、若點i和j在已構成的線路上,連接后,但不是線路的內點(即不與源點O直接相連),則可以連接,連接后得到線路段o•••→i→j→o或o→i→j→•••o,轉步驟step4;
3、若點i和j在已構成的同一條線路上,則不能再進行連接,轉步驟step4。
Step4:劃去第i行和第j列,則i點不能再到其他點,而j點也不能有其他點達到;
Step5:若所有元素均被劃去,則已得到完整線路,算法終止;否則,在未被劃去的元素中選擇最大元素,轉步驟step3。
(二)最鄰近法
Step1:取源點O開始作為線路的起點;
Step2:尋找與上一次加進線路中的點距離最近的點,把此點加到線路中去;
Step3:重復step2,直到所有的點都已考慮,這就得到了一條線路。
(三)幾何啟發式算法
step1:構建點集的凸組合,此組合給出一初始線路。
Step2:選擇不屬于初始線路上的點k*及線路上的弧( , ),使由弧( , )與弧( , )構成的角度最大。
Step3:把點k*插入到點 與 之間。
Step4:重復step2---step3,直到得到—哈密爾頓回路。
(四)最小生成樹算法
Step1:求圖G的一顆最小生成樹T;
Step2:在T的所有奇數度頂點上,求最小費用匹配,從匹配解中增加分枝給已在T中的分枝,得到—歐拉回路;
Step3:檢查所有被不足訪問過一次的頂點,將歐拉回路轉化成哈密爾頓回路。
(五)最近插入算法
Step1:取源點O作為起點。
Step2:找到點L,使 最小,構成局部線路O—L—O;
Step3:對于已形成的局部線路,在不屬于此線路的點中,尋找離線路上的點最近的點K。
Step4:在線路上尋找弧(i,j),使滿足 極小,把K插入點i與j之間。
Step5:返回step3,直到得到—哈米爾頓回路。
(六)最節約插入算法
Step1、step2與最近插入算法相同。
Step3:在局部線路中尋找(i,j)及不屬于此線路上的點K,滿足 極小,然后把K插入i與j之間;
Step4:重復,直到得到—哈密爾頓回路。
(七)凸集插入算法
Step1:構造點集的凸組合,此組合給出—初試線路。
Step2:對不在線路上的點K,確定在線路的哪兩個點i與j間插入點k。即對每個點k,找到 極小的(i,j);
Step3:對在step2中找到的所有(i,k,j),確定( ),使 極小;
Step4:把點k*插入到線路上的點 與 之間;
Step5:重復step2—step4,直到得到—哈密爾頓回路。
第四章 貝因美公司的配送流程優化
第一節 貝因美公司的簡介
貝因美始創于1992年,總部設在中國杭州,并在上海、北京、沈陽、武漢、成都、敦化、鄭州設有分公司。全國設立25個分公司,有K/A、批銷、嬰童店、百貨、網絡五大渠道,50000多個零售網點。品牌價值超過50億元人民幣。2008年的全年銷售總額 有50多億元,2009年的全年銷售總額達到了100億元。
貝因美以“關愛生命,熱愛生活”為宗旨,全方位服務于中國嬰童事業,致力于嬰幼兒食品及嬰童產業的研究與國際性合作。主營事業以嬰幼兒食品、嬰幼兒用品、育嬰咨詢服務、生命科學和母嬰保健、育嬰工程、愛嬰工程六大塊架構而成。其中嬰幼兒食品為主導項目,全面涵蓋代乳品、斷奶期食品和輔助食品三大類,是華東地區最大的斷奶期食品生產基地和中國三大嬰幼兒基本營養食品專業生產企業之一,產品覆蓋全國。產品包括貝因美商標各階段嬰幼兒米粉,奶粉,豆粉,營養奶糕,營養荷花糕,嬰幼兒磨牙餅,葡萄糖,蜂蜜,母嬰護理用品,童車,童床,童裝,玩具等。
貝因美奶粉的三大優勢 優質奶源、先進工藝、科學配方是打造奶粉品質的三大關鍵因素,貝因美三者兼備,建立、實施和不斷完善生產管理體系,應用全球領先的生產工藝與專業設備,為中國寶寶提供代表國際先進水平的產品。 優質奶源——北緯45度以上是國際公認的“黃金奶帶”。貝因美在地處北緯45度以上、有“中國奶牛之鄉”美譽的黑龍江省安達市設有貝因美奶源基地,并從同樣地處北緯45度以上、有“歐洲農村”之稱的愛爾蘭進口優質原料乳。
優質奶源,是安全的品質基礎;
全面科學管理,是安全的制度保障。
先進工藝——在生產工藝與設備方面,貝因美投資13億元,聯手全球乳業工藝巨頭荷蘭斯托克公司,配置專門為嬰幼兒奶粉生產設計的謝弗爾斯三效牛奶濃縮器等國際一流專業生產設備,并在安達工廠建成了國內首條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專用生產線;杭州工廠也分別從荷蘭高達公司和日本引進了國際先進的滾筒干燥營養米粉生產設備 ,形成了具有年產嬰幼兒營養米粉2萬噸的生產能力,是華東地區最大的斷奶期食品專業工廠之一,從硬件上保障了為中國寶寶提供專業的國際先進的產品。
科學配方——專為中國寶寶研制是貝因美的研發理念。不同國家的民族特性、地域環境和膳食結構導致了各國嬰童食品配方的不同需求。
貝因美17年來,一直致力于研發符合中國嬰童特質的產品,不斷完善研發組織和制度、引進尖端研發人才和設備;與國內外研發機構展開深度合作,比如創建貝因美母乳研究中心,致力于精準還原中國母乳復雜的營養結構,研發實現從高級配方到仿生配方的目標,針對中國寶寶的身體特點能夠提供更為專業的配方和養育方案,以確保科學性與安全性。 這些就是貝因美為什么能夠一直沒有出任何問題的原因,因為貝因美始終以質量位企業發展的原則,16年來一直嚴把質量關,始終做到對寶寶負責,讓媽媽放心!
本文要研究的是貝因美坐落在杭州余杭區的安溪工廠,是全國最大的GMP標準嬰兒營養米粉工廠,安溪工廠年產6萬噸配方乳粉,總投資近3億引進全套進口全球領先工藝設備,目前在生產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線中首屈一指,采用全自動化流程高架立體庫,建設現代化物流中心,打造了國家級檢測中心,已全面質量監控的軟硬件建設為中國寶寶提供專業的國際先進產品。
圖4-1 貝因美工廠的生產車間
圖4-2 貝因美嬰幼兒用品
圖4-3 貝因美公司的組織結構
第二節 貝因美的配送流程分析
首先,貝因美的安溪工廠每天會生產出全國各個分公司所需要的產品,包括貝因美什錦營養米粉、營養磨牙餅、磨牙棒、健兒葡萄糖、兒童成長配方奶粉、乳清蛋白營養米粉、豬肝番茄營養米線、寶貝寶寶成長奶粉、營養小饅頭、淮山營養米粉、深海旗魚營養魚酥等。因為貝因美安裝ERP系統,每個分公司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情況給工廠下訂單,工廠根據訂單進行生產。接下來的流程是對生產出來的產品進行分類保管,同時要檢查產品的品種和數量是否正確,檢查包裝是否有破損的情況,一切就緒之后,工作人員通過叉車把貨物搬到倉庫的指定位置。
當第二天要發貨的時候,工作人員開始根據訂單把商品分揀出來,放到發貨場所指定的位置。配貨作業采用的是機械化的設備,采用的是摘果方式,即搬運車往返保管場所,按照分公司的要求從某個貨位上取下某種商品,巡回完畢后就完成了一個分公司的配貨,接著在對下一個分公司配貨。
發貨是配送中心工作流程的最后一道環節,貝因美在浙江、上海、南京、蘇州、武漢、貴陽、成都、北京、天津等全國各地都有自己的分公司,每天的發貨量平均有300多噸,每天光運費就要10萬左右,所以如何通過優化配送路線控制物流的成本是本文要研究的重點,因為貝因美的網點遍布全國各個城市,所以要進行全部的路線的優化有一定的困難,本文選擇的研究范圍是浙江省內的各個城市,有衢州、浦江、蘭溪、桐鄉、義烏、金華、湖州、諸暨、東陽、嘉善10個城市。這些城市一個星期內的需求情況相關數據如表4-1。杭州余杭到各個城市的距離的相關數據如表4-2。
表4-1 各個城市的一個星期之內的需求數據
省份 單位名稱 食品件數 食品體積 促銷品體積 總體積 總重量 發貨地
浙江 東陽一諾(杭州分公司) 256 6.3 0.9 7.2 1.8 杭州分公司發
浙江 湖州黎明(杭州分公司) 1274 31.9 2.9 34.8 6.9 杭州分公司發
浙江 嘉善新昕(杭州分公司) 950 22.5 3.2 25.7 5.7 杭州分公司開
浙江 金華鑫金珠(杭州分公司) 805 19.3 1.7 21.0 4.8 杭州分公司發
浙江 蘭溪永旺(杭州分公司) 416 9.9 2.4 12.3 2.9 杭州分公司開
浙江 浦江金貝(杭州分公司) 479 11.8 1.0 12.8 3.2 杭州分公司發
浙江 衢州龍游(杭州分公司) 1269 29.8 36.0 33.4 8.3 杭州分公司開
浙江 桐鄉梧桐店(杭州分公司) 267 6.7 5.4 13.7 5.3 杭州分公司開
浙江 義烏鈺爾(杭州分公司) 526 11.9 4.0 15.9 4.7 杭州分公司發
浙江 諸暨一百(杭州分公司) 590 14.4 5.4 19.8 4.3 杭州分公司發
表4-2 各個城市之間的距離
杭州 杭州
東陽 172.0 東陽
湖州 93.6 243.0 湖州
嘉善 88.9 237.0 106.0 嘉善
金華 193.0 74.9 264.0 260.0 金華
蘭溪 209.0 90.6 280.0 276.0 27.8 蘭溪
浦江 146.0 46.2 217.0 213.0 76.4 57.0 浦江
衢州 270.0 159.0 310.0 345.0 101.0 92.1 161.0 衢州
桐鄉 45.9 194.0 65.7 59.0 216.0 231.0 168.0 303.0 桐鄉
義烏 149.0 20.7 220.0 217.0 56.8 71.8 32.5 135.0 172.0 義烏
諸暨 99.6 82.3 171.0 167.0 108.0 123.0 60.2 187.0 122.0 64.0 諸暨
圖4-1 目前的配送模式
目前的配送模式來回所需的總路程有2934公里。
第三節 配送路線的分析與優化
這里所用的配送車輛都是12頓的柴油貨車。
一、 方案一
不考慮車輛裝載,只考慮路線設計,使配送路線最短。先從杭州出發找距離杭州最近的城市,再由該城市作為中心點,找出距離該城市最近的另一個城市,這樣依次類推,回到杭州的話就是一個回路了。要是還有城市沒連的話再按照這個方法依次連起來,直到各個城市都與杭州連起來成為一個回合了,這樣才算完成本次的配送。
可以得出的最終的配送路線如圖4-2所示:
圖4-2 改進后的配送路線
經過計算優化得到的路線有:
杭州-桐鄉-諸暨-杭州 總距離為267.5公里 總需求量為9.6噸 需要1輛車子
杭州-嘉善-浦江-義烏-杭州 總距離為483.4公里 總需求量為13.6噸 需要2輛車子
杭州-湖州-金華-蘭溪-衢州-杭州 總距離為747.5公里 總需求量為22.9噸 需要2輛車子
杭州-東陽 總距離為172公里 總需求量為1.8噸 需要1輛車子
二、方案二
考慮車輛最優裝載的路線優化
配送中心與用戶最短的距離的相關數據如表4-2。
表4-2 各個城市之間的距離
貨運量 杭州
1.8 172.0 東陽
6.9 93.6 243.0 湖州
5.7 88.9 237.0 106.0 嘉善
4.8 193.0 74.9 264.0 260.0 金華
2.9 209.0 90.6 280.0 276.0 27.8 蘭溪
3.2 146.0 46.2 217.0 213.0 76.4 57.0 浦江
8.3 270.0 159.0 310.0 345.0 101.0 92.1 161.0 衢州
5.3 45.9 194.0 65.7 59.0 216.0 231.0 168.0 303.0 桐鄉
4.7 149.0 20.7 220.0 217.0 56.8 71.8 32.5 135.0 172.0 義烏
4.3 99.6 82.3 171.0 167.0 108.0 123.0 60.2 187.0 122.0 64.0 諸暨
表4-3 所得的節約路程如表
貨運量 杭州
1.8 東陽
6.9 22.6 湖州
5.7 23.9 76.5 嘉善
4.8 290.1 22.6 21.6 金華
2.9 290.4 22.6 21.9 374.2 蘭溪
3.2 271.8 22.6 21.9 262.6 298.0 浦江
8.3 283.0 53.6 13.9 362.0 386.9 255.0 衢州
5.3 23.9 127.4 75.8 22.9 23.9 23.9 12.9 桐鄉
4.7 300.3 22.6 20.9 285.2 286.2 262.5 284.0 22.9 義烏
4.3 189.3 22.2 21.5 184.6 185.6 185.4 182.6 23.5 184.6 諸暨
表4-4 節約路程排序(從大到小)
從(i-j) 蘭溪-衢州 金華-蘭溪 金華-衢州 東陽-義烏 蘭溪-浦江 東陽-蘭溪
路程(i-j) 386.9 374.2 362.0 300.3 298.0 290.4
從(i-j) 東陽-金華 蘭溪-義烏 金華-義烏 衢州-義烏 東陽-衢州 東陽-浦江
路程(i-j) 290.1 286.2 285.2 284.0 283.0 271.8
從(i-j) 金華-浦江 浦江-義烏 浦江-衢州 東陽-諸暨 蘭溪-諸暨 浦江-諸暨
路程(i-j) 262.6 262.5 255.0 189.3 185.6 185.4
從(i-j) 金華-諸暨 義烏-諸暨 衢州-諸暨 湖州-桐鄉 湖州-嘉善 嘉善-桐鄉
路程(i-j) 184.6 184.6 182.6 127.4 76.5 75.8
從(i-j) 湖州-衢州 東陽-嘉善 東陽-桐鄉 蘭溪-桐鄉 浦江-桐鄉 桐鄉-諸暨
路程(i-j) 53.6 23.9 23.9 23.9 23.9 23.5
從(i-j) 桐鄉-義烏 金華-桐鄉 湖州-金華 湖州-蘭溪 湖州-浦江 湖州-義烏
路程(i-j) 22.9 22.9 22.6 22.6 22.6 22.6
從(i-j) 東陽-湖州 湖州-諸暨 嘉善-蘭溪 嘉善-浦江 嘉善-金華 嘉善-諸暨
路程(i-j) 22.6 22.2 21.9 21.9 21.6 21.5
從(i-j) 嘉善-義烏 嘉善-衢州 衢州-桐鄉
路程(i-j) 20.9 13.9 12.9
表4-5 用戶連接過程
(i-j)
蘭溪-衢州 金華-蘭溪 金華-衢州 東陽-義烏
11.2 >12 >12 6.5
連接與否 蘭溪-衢州 不連 不連 東陽-義烏
(i-j)
蘭溪-浦江 東陽-蘭溪 東陽-金華 蘭溪-義烏
>12 >12 11.3 >12
連接與否 不連 不連 義烏-東陽-金華 不連
(i-j)
金華-義烏 衢州-義烏 東陽-衢州 東陽-浦江
11.3 >12 >12 >12
連接與否 義烏-東陽-金華 不連 不連 不連
(i-j)
金華-浦江 浦江-義烏 浦江-衢州 東陽-諸暨
>12 >12 >12 >12
連接與否 不連 不連 不連 不連
(i-j)
蘭溪-諸暨 浦江-諸暨 金華-諸暨 義烏-諸暨
>12 7.5 >12 >12
連接與否 不連 浦江-諸暨 不連 不連
(i-j)
衢州-諸暨 湖州-桐鄉 湖州-嘉善 嘉善-桐鄉
>12 >12 >12 11.0
連接與否 不連 不連 不連 嘉善-桐鄉
(i-j)
湖州-衢州 東陽-嘉善 東陽-桐鄉 蘭溪-桐鄉
>12 >12 >12 >12
連接與否 不連 不連 不連 不連
(i-j)
浦江-桐鄉 桐鄉-諸暨 桐鄉-義烏 金華-桐鄉
>12 >12 >12 >12
連接與否 不連 不連 不連 不連
(i-j)
湖州-金華 湖州-蘭溪 湖州-浦江 湖州-義烏
>12 >12 >12 >12
連接與否 不連 不連 不連 不連
(i-j)
東陽-湖州 湖州-諸暨 嘉善-蘭溪 嘉善-浦江
>12 >12 >12 >12
連接與否 不連 不連 不連 不連
(i-j)
嘉善-金華 嘉善-諸暨 嘉善-義烏 嘉善-衢州
>12 >12 >12 >12
連接與否 不連 不連 不連 不連
經過節約法計算后得出的方案二的配送路線如圖4-3所示。
圖4-3 方案二的配送路線
杭州-蘭溪-衢州-杭州 總距離為571.1公里 總需求量為11.2噸 需要1輛車子
杭州-義烏-東陽-金華-杭州 總距離為437.6公里 總需求量為11.3噸 需要1輛車子
杭州-浦江-諸暨-杭州 總距離為305.8公里 總需求量為7.5噸 需要1輛車子
杭州-嘉善-桐鄉-杭州 總距離為193.8公里 總需求量為11.0噸 需要1輛車子
杭州-湖州-湖州 總距離為187.2公里 總需求量為6.9噸 需要1輛車子
三、 選擇最優解
表4-6 各個方案之間的比較
所需車輛 共行駛距離 共行駛小時數 運輸費用
線路優化前 10 2934.0 48.9 5253
線路優化方案一 6 1670.4 27.9 3542
線路優化方案二 5 1695.5 28.3 2800
圖4-4 三個方案的車輛和行駛小時的比較圖
圖4-5 三個方案的行駛距離和運輸費用的比較圖
從圖表4-6中可以看出來,方案二的運輸費用是最少的,所以方案二為最優方案。
第五章 總結和展望
通過對制造業配送的研究,讓我更深入地了解了配送的各個流程,進貨、訂單處理、揀貨作業、補貨作業、配貨作業、送貨作業,并且通過對貝因美公司的配送流程的研究,理論結合實踐,對整個流程的操作體系有了新的理解。
大型的制造業公司,往往在全國各地都有自己的分銷公司,本文因為篇幅限制的原因,只對貝因美公司在浙江省內的各個網點進行了跟蹤調查,并且搜集了很多的數據,最后對其配送路線進行了優化,得出了新的配送方案。
但是這個模型是一個非常理想的情況,現實中會遇到很多的情況,比如說天氣情況、路上的交通情況、甚至要考慮員工的流失情況,非常多的不可預測因素會影響這個模型最后的結果,所以我在這邊只能謙虛地說配送路線的優化的精確度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提高。
未來,物流業和制造業的聯動發展是一定是以后發展的趨勢,并且發展潛力巨大。在物流需求擴大,成本上升的壓力之下,越來越多的制造企業開始從戰略高度重視物流功能整合,實施流程再造,分離外包物流業務,以更加專注于核心競爭力的打造。制 造業為物流業的發展提供設施和技術基礎,物流業為制造業提供生產,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滯后,必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制造業的發展,影響制造業產業結構的升級。
參考文獻:
[1]汝宜紅,宋伯慧.配送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10
[2]李軍,郭耀煌.物流配送車輛優化調度和理論與方法[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1.11
[3]胡運權.運籌學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4
[4]郎茂祥.配送車輛優化調度模型與算法[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3
[5]張潛.物流配送路徑優化調度建模與實務[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6.9
[6]白世貞,言木.現代配送管理[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5.1
[7]徐天亮.運輸與配送[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2.9
[8]丁立言,張耀平.配送物流新趨勢[M].北京:清華出版社,2003.6
[9]薛荔.我國商業物流現狀與發展對策[A].武漢:西南農業大學學報,2009.10
[10]龐文英.淺談我國制造業與物流業的聯動發展[A].上海:物流工程與管理,2009
[11]李云,王平,陳勇,馬根峰,焦方源,蘇水根.郵政物流配送的數學模型研究[A].重慶:實用物流技術,2002
[12]劉寧杰,陳宇.基于ERP平臺的物流配送路徑優化[A].廣西財經學院工商管理系,2009
[13]楊錦冬,徐麗群.城市物流中心車輛配送配載調度指派模型研究[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11(32):1452-1456.
[14] 霍震佳,張磊.求解配送收集旅行商問題的啟發式算法[J].同濟大學學報, 2006,34(1): 134-138
[15]蔣忠中,注定偉.物流配送車輛路徑優化的模糊規劃模型與算法[J].系統仿真學報, 2006,18(11):3301-3304, 3312
[16]姜昌華,戴樹貴,胡幼華.求解車輛路徑問題的混合遺傳算法[J].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 2007, 13(10):2047- 2052
[17]唐連生,程文明,張則強.基于改進蟻群算法的車輛路徑仿真研究[J].計算機仿真, 2007, 24(4):262-264
[18]劉興,賀國光.車輛路徑問題的禁忌搜索算法研究[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7,43(24):179-181,199
.上海:上海海事大學,2007.
[20] 何明珂.現代物流與配送中心.[M].中國商業出版社,1997.
[21] 吳清一著. 現代物流概論[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5.
[22] 周程著. 物流配送路徑優化策略研究 [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5.
[23] MARKUS HESSE.Global Chain, Local Pain Regional Implications of Global Distribution Networks in the German North Range. Growth and Change,2006,Vol. 37 No. 4 , 570–596.
[24] Alan Rushton, John Oxley, Phil Croucher. The handbook of logistics and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M]. Kogan Page Publishers,2000.
[25] Ronald H Ballou. Business Logistics Management.[M]. Fourth Edition.
Prentice-Hall,Inc.,1999.
致 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