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孔子的名人名言

孔子的名人名言

時間:2023-05-30 09:36:3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孔子的名人名言,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剛、毅、木、訥近仁。

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克己復禮,為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第2篇

1)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 。--蕭繹

2) 成功=艱苦勞動+正確方法+少說空話 --愛因斯坦

3) 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張衡

4) 業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 --韓愈

5) 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 --卡萊爾

6) 聰明出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 --華羅庚

7) 好學而不勤問非真好學者。

8)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9) 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 --達·芬奇(意大利)

10) 形成天才的決定因素應該是勤奮 -郭沫若

11)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真心英雄》

12)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13) 自古以來學有建樹的人,都離不開一個“苦”字。

14)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 --愛迪生

15) 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張衡

珍惜時間的的名人名言精選

1) 我們若要生活,就該為自己建造一種充滿感受思索和行動的時鐘,用它來代替這個枯燥單調以愁悶來扼殺心靈,帶有責備意味和冷冷地滴答著的時間。——高爾基

2) 從不浪費時間的人,沒有工夫抱怨時間不夠。——杰弗遜

3) 時間是偉大的導師。——伯 克

4) 不要老嘆息過去,它是不再回來的;要明智地改善現在。

5) 普通人只想到如何度過時間,有才能的人設法利用時間。 ——叔本華

6) 只要我們能善用時間,就永遠不愁時間不夠用。——德國詩人歌德

7) 把活著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 ——海倫·凱勒

8) 一切節省,歸根到底都歸結為時間的節省。——馬克思

9) 時間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時間給空想者痛苦,給創造者幸福。——麥金西

1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

11) 孔子在河邊說:消逝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日夜不停流去。引申指時光匆匆要珍惜。

12) 今日不為,明日亡貨。昔之日已往而不來矣。——《管子·乘馬》

13) 亡(wu):無貨:貨物,泛指所獲之物今天不抓緊,明天就什么都沒有。時間過去了不會再來。

14) 圣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淮南子·原道訓》

15) 圣人不看重直徑一尺的玉璧,而看重一寸光陰。強調時間的寶貴。

珍惜時間的的名人名言集錦

1) 人的大腦和肢體一樣,多用則靈,不用則廢 -茅以升

2) 你想成為幸福的人嗎?但愿你首先學會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3) 靈感不過是“頑強的勞動而獲得的獎賞” --列賓

4) 貴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5) 今天應做的事沒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誤了。——裴斯泰洛齊

6) 人生苦短,若虛度年華,則短暫的人生就太長了。 ——英國劇作家 莎士比亞。

7) 時間是我的財產,我的田畝是時間。——歌德

8) 敢于浪費哪怕一個鐘頭時間的人,說明他還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價值。 ——達爾文

9) 不要為已消盡之年華嘆息,必須正視匆匆溜走的時光。 ——布萊希特

10) 在所有的批評家中,最偉大最正確最天才的是時間。——別林斯基

11) 浪費時間是一樁大罪過。 ——盧梭

12) 你熱愛生命嗎?那么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 ——富蘭克林

13) 沒有方法能使時釧為我敲已過去了的鐘點。——拜 倫

14) 要找出時間來考慮一下,一天中做了什么,是正號還是負號。——季米特洛夫

15) 完成工作的方法是愛惜每一分鐘。——達爾文

16) 利用時間是一個極其高級的規律。——恩格斯

17) 人的全部本領無非是耐心和時間的混合物。——巴爾扎克

18) 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歌德

第3篇

用“學生的大腦”去思考,用“學生的眼光”去觀察,用“學生的情感”去體驗,用“學生的興趣”去愛好,用“自己的思想”去教學,實現“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

作為教師,要激起學生求知的愿望,首先必須自然,因為凡是自然的事情都是無需強迫的。

用教師的智慧點燃學生的智慧火花,努力使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如果思想走不動了,那么我們成長的路就不會延伸太遠。

與李文艷老師共事近20年,她給我的印象如一株向日葵,微笑、堅強,坦然而大方,沉靜而不張揚。二十幾年的數學教師和班主任工作,其間經歷各種困難,收獲各樣的榮譽,她總能平和、從容地面對。

做班主任,我清晰地看到了她身上的穩重、大氣和寬容。“不怒自威,親而不犯”,她將班主任工作做到了這樣的境界。認識她的時候,她就是班主任,今天她依然沒有離開這個崗位,但我很少看到她跟學生發脾氣、訓斥學生,一個蹙眉,一個眼神,作業本上幾句肺腑的話語,學生已能心領神會,她留給學生的是做人的尊嚴。

聽她的數學課,我能感受到優秀數學教師應有的靈氣。有序和諧的課堂,干凈利落的語言,靈活多變的方法,不包辦代替,不自言自語。點撥、追問、等待、啟發、再點撥、再期待,一個個難題迎刃而解。外行的我才發現,原來數學課也可以上得這樣美。

跟她做朋友,交流的言語或許不多,但大家都能察覺到她來自心底的真誠坦蕩,那應該是淡如水的君子之交。

從青年到中年,一年又一年,她用自己深深的教育情懷教書育人,她讓人性的光輝灑進學生的心田,她用真情,用知識,用智慧,去赴一場又一場和學生們的美麗約會。

(天津市濱海新區漢沽第八中學副校長 董小菊)

早在幾十年前,陶行知先生在自己的教育實踐中,就明確地指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他希望自己的學生除了在學業上不斷進步,還要學習更多的本領,追求真理,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俗話說:一筆難寫一個“人”字,就是說做人很難。但是陶行知先生簡單的兩句話就講清楚了怎樣教人做人、做什么樣的人的道理。要實現陶先生所說的這兩句話,作為教師,就要抓住教育的根本,掌握真理,教人求真。用求真教育點亮學生心靈之燈,讓每一朵心靈之花盛開。

一、為師身正,以坦蕩之心育人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將孔子關于君臣關系和上下級關系的至理名言引申到教師育人上:如果教師自身端正,作出表率,不用下命令,學生也會跟著行動起來;相反,如果教師自身不端正,而要求學生端正,那么,縱然三令五申,學生也是不會服從的。這就是我們平時說的“上行下效”。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學生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要求學生做到的,我會首先身體力行。每次集會,我都是第一個到場,以規范的姿態給學生以示范,教給學生什么是守時;每次課間操,我一定早早站在操場,以飽滿的精神狀態與學生共同活動,告訴學生我們應有的生活態度;每一節課,我都會認真準備,用自己的學識魅力引領學生,讓學生懂得什么是敬業。以自己的人格影響學生,以自己的品行感化學生,以自己的言行引導學生,正大光明,心懷坦白,言行正派,以坦蕩之心育人。

二、品讀名言,教學生走近真知

優秀的名人名言是人類經驗和智慧的結晶,蘊含著豐富的真知真理。通過收集、品讀名人名言,讓學生們從名言中感悟出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明確自己前進的方向,同時也激起心靈的震撼。此時,名人名言被賦予了深刻的教育內涵,成為催人奮進的動力。

我在班上進行了名言教育。新學期開始,每天早晨由班長在黑板上抄寫一句名言,學生進行記錄積累。為了鼓勵學生將這項活動堅持并做好,最初,我讓學生每月評選出抄寫積累最認真的同學,結合班內評比,以“加星”的形式進行表揚;為了讓這項活動不流于形式,更有實際價值,每兩個月讓學生總結出對自己影響最大的名言,并在周記上記錄:你為什么覺得這句話對你影響最大?你從這句話中受到那些啟示?一個學期下來,每個學生都可以如數家珍地講出幾句名言。隨著此項工作的深入,第二個學期,我又對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每個學生自己去收集名人名言,輪流抄寫在黑板上,與同學共享。另外,還創造機會,讓學生自己介紹該名言的背景和教育意義,這樣,學生親歷名言的收集和教育過程,對名言有了更深的認識,對自己的教育作用更大。品讀名言,既是對真知營養的吸收,又可以完善自己的人格;既是一種文明的習慣,又是構建道德大廈的基石。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影響著學生的行為習慣和價值取向。品讀名言,讓學生走近真知。

三、講求誠信,讓學生品嘗真實

為人處世,要做到真實可信。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認為人若不講信用,在社會上就無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儒家把“信”作為立國、治國的根本。從一定意義上講,誠實守信其實就是求真。

班里總有一些懶惰的學生,他們不愿動腦思考,不愿動手練習,經常抄襲作業,有的甚至考試作弊,所以他們的學習成績一直不好。其實,他們也希望自己得到好成績,可是不肯付出努力,虛榮心促使他們選擇作弊來達到他們理想中的成績。其實,內心里,他們也有一種抑制這種壞習慣蔓延的愿望。為此,我和學生們商量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案,我們決定在班里設置一個“誠信宣言”專欄,讓學生寫出自己的誠信宣言,以小組為單位張貼。有的學生寫道:“我承諾:做到作業獨立完成,不會的問老師和同學;我承諾:不抄襲,不作弊,獨立思考;我承諾:真誠對待同學,言出必行,說到做到……”每一項活動的順利開展,都需要有相關的制度作保證。在這項活動進行之前,我與學生共同商定此項活動的目的和監督方式,即:對違規的學生采取全組一起扣分的懲罰形式。強烈的集體意識制約著學生們的行為,很長一段時間,每天早晨到校抄作業的人不見了,變成了學生共同討論的場景。過一段時間以后,個別學生出現了思想松動現象,他們試圖尋找機會偷懶,有作弊想法的學生也逐漸冒頭。這時,我會適時地提醒,對這些學生非常有用。教師的提醒給他們敲響警鐘,他們對自己的錯誤想法也感到很慚愧。幾次過后,他們就會逐漸改掉那些壞習慣,兌現自己的誠信宣言,成為一個誠信的人、真實的人。更可喜的是學業的誠信也遷移到做人的誠信。誠信使學生嘗到受人尊重,被人重視的甜頭。誠信,讓學生品嘗真實的可貴。

四、學會合作,使學生擁有真心

學會合作是學生將來適應社會及生存必須掌握的技能。教師應幫助學生樹立合作意識,使他們懂得,每個人都是群體中的一員,遇到矛盾或困難,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就一定能解決它、戰勝它。關心他人,愛護他人,助人為樂是合作的前提。在合作中,學生要有一顆真誠的心,因為,人與人的交往是一種心的交流,只有擁有真心才會得到認可。

每次考試過后,都會在班里出現這樣的場景:學生們兩三人一組,或站或坐,有的專心講解,有的專注聆聽,不時能聽到壓低嗓門的詢問聲,整個班沉浸在一種有序的合作互助氛圍中。合作互助能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彼此之間的互補性,學會取長補短,啟發學生如何學習,自覺地改進學習的態度和方法。

班里每項活動都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這樣有利于學生學會合作。在合作中學生都會以真心相待,學生之間相互關心、相互照顧。小組值日時,大家搶著干臟活累活;考試過后,會有很多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主動找到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真心幫他們解答問題,不讓小組成員掉隊;同學生病,大家就會自發去他家看望,給他補課。

合作互助不但在平衡學生心理、調節心態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而且在提高學生學習成績、促進學生智力和良好品德的發展等方面都發揮著積極作用。在合作互助中,學生學會真心相待。真心相待,每個人都能感受得到,并會以行動回報。

第4篇

以德報怨

原句:“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論語?憲問》)

原來,在孔子這句“以德報怨”的后邊還跟著另外一段話。什么話呢?當時的真實情況又是怎樣的呢?孔子的一個弟子問道:“師傅,別人打我了,我不打他,反而要對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養羞死他,讓他悔悟,好不好?”孔子說:“你以德報怨,那何以報德,別人以德來待你的時候,你才需要以德來回報別人;可是現在別人打了你,你就應該以直報怨,拿起板磚飛他!”

歪曲程度:8

反面影響:6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原句:“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論語?秦伯》)

我們結合上下文的語境,很容易就能得出這句話正確的分句方法:“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整句話就是說,詩、禮、樂這三樣東西是教育民眾的基礎,一定要抓好。如果人們掌握了詩、禮、樂,就讓他們自由發揮;如果人們還搞不懂這些東西,我們就要去教化他們,讓他們知道和明白這些東西。這才是孔圣人的本意。

歪曲程度:7

反面影響:7

無毒不丈夫

原句:“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增廣賢文》)

這句來自民間的諺語本來是個很好的句子,里邊充分運用了對仗手法,讓一個胸懷坦蕩的男子形象躍然于紙上。可惜勞動人民口耳相傳的這句話,到了朝廷上那些所謂的學高八斗的“君子”嘴里就變了味。為什么呢?這要從古時候文人的習性說起,在這副對聯式的諺語里,“度”為仄聲字,念著別扭,很容易被讀為平聲字“毒”。那些對音律美感要求甚高的學者們某天便發揮了他們的專長――自做主張,把這句話改為了“無毒不丈夫”。

歪曲程度:9

反面影響:5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原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論語?陽貨》)

在《史記?孔子世家》里,提到了孔子的衛國之行。孔子“居衛月余,靈公與夫人同車,宦者雍渠參乘出,使孔子為次乘,招搖市過之。孔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衛。”這段話大致翻譯過來是說,孔子受衛國國君邀請,來到衛國參觀、休養。在這期間,孔子突然發現人家根本不是請他來教化衛國民眾,而是為了拿他的身份來炫耀、抬高自己,尤其以衛靈公的夫人更甚。孔子很厭惡,收拾行李離開了衛國。離開之后,想起衛靈公夫人那種仗著得寵亂政擾民的行為,就發了感慨:“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由此我們就明白了,這句話并不是泛指全天下所有的女人,而是有一個特指的對象,這個對象就是衛靈公那位有名的夫人――南子。

歪曲程度:6

反面影響:9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原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莊子?養生主》)

莊子的這句話其實是這個意思: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我面對的知識是無限的,要我以本來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那永遠看不到邊的盡頭,這樣會耗盡自己的。

歪曲程度:8

反面影響:3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原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道德經》)

其實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是說:天地不會感情用事,對萬物一視同仁,圣人不會感情用事,對百姓一視同仁。這句話的原意中根本沒有大家理解的壓迫與歧視,且恰恰相反,它說的是一個公平的道理:我們所有的人、所有的眾生在天地的眼中都是平等的。

第5篇

1、在希望與失望的決斗中,如果你用勇氣與堅決的雙手緊握著,勝利必屬于希望。——普里尼

2、只要持續地努力,不懈地奮斗,就沒有征服不了的東西。 ——塞內加

3、經師易遇,人師難遇。 ——司馬光

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5、十年樹木,十載風,十載雨,十萬棟梁

6、無論是美女的歌聲,還是鬣狗的狂吠,無論是鱷魚的眼淚,還是惡狼的嚎叫,都不會使我動搖。 ——恰普曼

7、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關漢卿

8、教師是人類的靈魂工程師。 ——斯大林

9、老師就像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10、一個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樣,要有勇氣在風言風語的社會中堅定地高舉倫理的信念。 ——愛因斯坦

11、三人行,必有我師

12、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韓愈

13、學者必求師,從師不可不謹也。——程頤

14、圣人無常師。 ——韓愈

15、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堅強的信念。 ——羅曼·羅蘭

16、舉世不師,故道益離。 ——柳宗元

17、古之學者必嚴其師,師嚴然后道尊。——歐陽修

18、你既然期望輝煌偉大的一生,那么就應該從今天起,以毫不動搖的決心和堅定不移的信念,憑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創造你和人類的快樂。 ——佚名

19、書不記,熟讀可記;義不精,細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無著力處。——朱熹

20、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師者也。——呂不韋

21、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22、學貴得師,亦貴得友。——唐甄

23、公共的利益,人類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變為可貴,只有開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難所需要的熱忱。 ——佚名

24、務學不如務求師。 ——楊雄

25、為學莫重于尊師。 ——譚嗣同()

26、三尺講臺,三寸舌,三寸筆,三千桃李

第6篇

每到一個城市,我都喜歡逛三種地方:農貿市場、美女云集的窮街陋巷和書店。對我而言,這三種地方都是消磨時間的極好去處.無論是淘稀罕農作物、淘美女還是淘書,都能帶來淘金般的。但是在巴西利亞,農貿市場只有區區一個賽阿薩,窮街陋巷因為治安問題又不敢去,惟一能夠滿足我的“淘物癖”的只有書店了――郁悶的是,在葡語目前還很不靈光的情況下,我的“淘”僅限于發現能從英文或者西文識別出的書名和人名為止。

巴西利亞的書店的確不少,幾乎每個QUATRA(街區)都有一到兩家書店。令人贊嘆的是,大多數書店雖然從表面上看頗像中國城市中那些新派居民社區里的社區書店,但其分類的周詳和每一類別里的縱深跨度絕非中國的社區書店所能比。在隨便一個社區環境很不精英的書店里,你都能夠發現大學學科一樣嚴謹分類的書架,而在人文類的書架上,任何一家最簡陋的書店都能找到奧爾特加?伊?加塞特、阿多爾諾、本雅明、賽義德、詹明信、德勒茲等人估屈聱牙的理論著述的葡文譯本。

我最喜歡去的一家書店在城中心的購物廣場CONJUNTONATION?AL的二樓,面積雖然沒有國內的風入松、國林風之類的“書店巨無霸”大,但里面的閱讀環境極其舒適,每隔幾個書架都會有一大張沙發供顧客安坐讀書,并有免費的小杯咖啡任意索取,這與國內的“書店巨無霸”們把讀者像牲口一樣圈到帶柵欄的水吧里脅迫其消費酒水的做法截然相反。我在這家書店里頗發現了幾本在國內只聞其名未見其真面目的好書,譬如哈羅德?布盧姆的雄著《天才》和兩個意大利學者合著的《人類虛構地名志》,后者以詞典的形式,搜羅了人類有史以來僅在文學作品中出現過的純虛構的地名,甚至還勉強拼湊出了一張由虛構地名所構成的古怪地圖。

非常遺憾的是,在所有的書店里,由中文翻譯過去的書甚至是關于中國的書都極其有限。除了《道德經》、《孔子》和《孫子兵法》(這里按照西方的慣例翻譯為《戰爭的藝術》,奇怪的是,這本書在巴西受歡迎的程度似乎要遠遠高于前兩部,我聽到很多人跟我講話時引用被他們讀成“松臍”的孫子的名言)之外,只有一些華裔家庭婦女寫的《小胸脯之美》之類的東西偶爾可以在書架上看到。最令我氣憤的是,幾乎每家書店都有一本名為《漢字》的看圖識字漫畫書,這也是我惟一見到的書名是漢字的書,為一巴西日僑所著,但里面教的說白了全是kanji,即日本漢字,和中國漢字的字形與意義差別都極大。糟糕的是,所有買了這本書的人都堅信他們學到的是中文而不是日語,盡管他們學到的“手紙”意思是信而不是擦屁股的東西。

雖說巴西利亞的書店有諸多可人之處,但有一個特點令我時不時扼腕長嘆,那就是:書價高得離譜。180頁左右印刷簡陋的書一般都要40雷亞爾,相當于人民幣110元,印刷稍微精美一點的,價格就直往100雷亞爾左右猛躥。我只在此買過一本書,我的葡語老師要求我買的教材,薄薄的一本,70個響當當的雷亞爾,買得我心痛不已。可以想見,在人均工資水平只有500雷亞爾的巴西利亞,買書只能是中產階層的特權,窮人們永遠與精英們嘴里炫耀的知識無緣,連舊書店里平均20雷亞爾一本的書他們也買不起。我想起小時候,國內的新華書店一般都懸掛著兩條親切可愛的名人名言.一條是“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條是“知識就是力量”。對于巴西的書店來說,書籍的確也是進步的階梯,不過這階梯的臺階實在太高,草根階層一生都難以邁上;知識的確也是力量,不過,最好還是換同一個句子的另外一個譯本,那就是“知識就是權力”。

(摘自《武漢晚報》)

第7篇

一、順應孩子天性,美育無痕

美的教育離不開美的校園。校園環境是校園文化的載體,承載著學校的辦學思想和文化內涵。學校地處城鄉結合部,學生大多來自農村。隨著農村城鎮化的發展,新塘鎮逐漸繁榮起來,但也造成當地居民精神文化的缺失,一些家長素質較差,導致學生形成了一些不良習慣,并存在心浮氣躁、好高騖遠等缺點。

現代農村學校應該培養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新農村人。學校從校本實際出發,順應孩子天性,在校園規劃中,注重發揮環境的美育功能,用優美和諧的校園環境,幫助孩子摒棄陋習,用美的教育塑造孩子的良好品行。

學校在每層樓的廊道里,錯落有致地布置了古代先賢的畫像和生平簡介,吸引路過的師生駐足欣賞;制作名人大型雕塑,以透雕、圓雕和浮雕等藝術形式,展現孔子、范仲淹、王羲之、魯迅、華羅庚、達·芬奇、愛迪生、牛頓等名人先賢的獨特氣質,并配以生平簡介和名人名言,分區置放在校園的綠樹翠竹之中;校園內的每一小景點都立有藝術石,上面或雕刻著名人名言,或作名著導讀。每天飯余課后,學生便徜徉其中,或做作業、或運動、或背書、或切磋琴棋書畫、或討論人生,與圣賢對話,靈魂得到凈化,文化的厚重氣息驅走了學生內心的浮躁。

二、遵循認知規律,寓美于學

說:“各門學科無不于智育作用之中,含有美育之元素,一經教師提醒,則學生自感有無窮之樂趣。”學科課程中蘊涵著豐富的美的元素,并具有不同的表現形態。在思想品德、語文、歷史等學科中,反映出人類對社會美的認識過程;在自然(科學)、地理、生物等學科中,反映出人類對自然美的認識過程;在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中,反映出人類對科學美的認識過程;在音樂、美術、體育等學科中,反映出人類對藝術美的認識過程。學校倡導教師挖掘學科中美的元素,確保教學的科學性與思想性、藝術性、趣味性相結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感受學科之美,在美的體驗中內化學科知識,提升感受美的能力,寓美于學,以學養德。

例如,語文學科本身具有濃厚的文化味,更擔負著基礎性、文化性和民族性使命,具有關乎中華文化興衰、傳承和發展的重要意義。語文學科組注重結合時代需要,將教學與國學經典誦讀相結合,如誦讀《弟子規》等,引領學生在欣賞和誦讀經典美文中,潛移默化地接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領悟傳統文化中關于愛國、愛家、道德倫理等人文思想,逐步提高審美情趣和鑒賞能力。而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更是蘊涵著豐富的美的元素,充盈著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教材語言或充滿詩情畫意,或闡發人生哲理,或激情澎湃;而教材中所配置的各種中外名畫、漫畫、物象圖、寫意畫等,更是形神兼備,美不勝收。政治學科組在集體備課和研討中,倡導教師注重挖掘美的元素,引導學生發現美、欣賞美,感受其中所蘊藏的愛國情、民族義、父母恩和社會公德等道德內涵,從中引領學生求真、向善、求美。

為了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能力,學校創新教師學習機制,確立了“教師學習培訓是一種責任”的理念,鼓勵教師們參加各類培訓和學習;并堅持實施“走出去,請進來”的開放式戰略,取人之所長,為己所用,促進教師成長。

“走出去”,學校選派中層干部和班主任赴杭州跟崗學習,英語骨干教師赴北京、河南等地參加“全國中學骨干英語老師新課程教學高級研修班”;音樂老師赴浙江紹興參加“第六屆世界合唱節”觀摩學習,等等。“學成歸來”,學校還會組織老師們開展學習心得交流,用“帶回來”的先進理念提升教師團隊的專業素養。“請進來”,學校經常邀請教育管理專家、藝術教育專家、德育專家、廣州市教研專家、名校長等來校作專題報告會,上示范課等,傳經送寶。高質量的學習和培訓,拓寬了教師的視野,有效提高了教師團隊的專業水平,更好地引領學生在美的學習中涵養良好的道德品質。

三、注重活動體驗,以美養德

多彩的活動是德育的重要載體,學生在活動中感受真善美,在體驗中獲得道德判斷能力,順利實現自主成長。學校開展了“以美養德”系列活動,寓德育于生動活潑的教育活動之中,讓學生在活動和實踐中感受和體驗真善美,培養優良品質。

例如,學校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長和興趣,組建了校園合唱隊、舞蹈隊、書畫興趣小組、航模興趣小組等,為學生構建心靈樂園。每年,學校還定期開展科技文化節、體藝節、演講比賽和文藝匯演等活動,為學生搭建展示才藝和創造力的平臺。

3月是學雷鋒月活動,學校組織各班自編黑板報,引導學生學習雷鋒的事跡,用發現的眼光尋找身邊的“小雷鋒”,人人從小事做起,發現和尋找身邊的社會美、人物美。學生們積極響應號召,不斷挖掘和發現身邊的好人好事,班級的黑板報變成了美德宣傳欄。活動讓學生學會發現他人的優點,懂得了美德就蘊藏在點滴生活中。5月,學校組織了母親節征文比賽,號召學生觀察母親的一天,與母親談心,共同回憶成長過程等。學生在認真了解母親美麗的內心世界后,深感震撼,更加理解了母親博大的胸懷和養育自己的艱辛,懂得了感恩和責任。征文比賽中,優秀作品層出不窮,同學們爭相傳看,受益良多。豐富的活動內容為學生提供了欣賞美、發現美和鑒賞美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體驗中,感受真善美,學會創造美的生活。

教師也有自己豐富多彩的活動。教師論壇、班主任論壇讓老師們暢所欲言,說出工作的困惑與煩惱,交流心得和經驗,激勵教師們發現教育之美,為老師們創造自己的心靈家園。活動促進了教師的反思,教師們在觀點碰撞中獲得了新的靈感,在疏解困惑中重新注入了工作的激情與動力。

學校還鼓勵老師們開展課題研究,寫下自己的思考等。例如,學校生源比較差,中等偏下學生占較大比例。為此,老師們開展了針對這部分學生的教育研究,通過觀察和實踐,從學生成因、轉化和教育策略、教師態度等方面進行了調查和實驗。研究團隊倡導老師們以挖掘美的眼光幫助學生發揚優點,克服缺點,提出“留住每一位學生,不放棄對每一位學生的幫扶和呵護”,以平常心對待學生,讓他們重拾信心,走向美好未來。研究成果在全校教師中推廣,有效提高了教育效果。9月,學校結合教師節,開展了“金秋贊歌”征文比賽。老師們積極投稿,學校將作品集結成冊,出版了《我思故我在——永新教師論文集》,為老師們留下了成長的足跡。

第8篇

1、魅力是為遠處的贊美而存在的。——英國作家塞·約翰遜

2、痛苦,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是多么崇高而又神秘莫測呀!沒有痛苦就沒有詩歌,每一首詩幾乎都是由一份高興,一份希望和兩份痛苦所組成的!只有痛苦才能在生命中給你留下深深的印象。那萌發出冷氣的祈禱的,濕潤的淚痕就是人們稱之為信仰,希望和仁慈這三個高尚姊妹的母親。啊,痛苦,讓詩人都贊美你吧!——法國浪漫主義作家大仲馬

3、夸獎人的時候,不可靜如秋水,要七情上臉。不要以為喜形于色是不老練的舉動。別人的進步,值得我們為之歡欣鼓舞,并且讓對方毫無疑議地感知我們的贊美和歡愉。——中國當代女作家畢淑敏

4、這就是人性值得悲哀也值得贊美的地方,人們無論在哪種情況下,對于所愛的人們,是永遠無法忘懷的。——武俠小說家古龍《月異星邪》

5、該詛咒的諂媚者,愿你們除了毒藥什么也不贊美!——德國戲劇家萊辛

6、春秋·孔子《孔子家語》與人交往,贊美對方的長處,忌諱說對方的短處,那個才能長久。

7、我們拼命贊揚別人身上某些我們明笑并不存的品格,條件是別人對我們堅信自己具備的種種美德報以同樣的贊美。——法國作家讓·羅斯唐

8、愛是世上的幸福,但幸福并不是愛的全部禮遇。愛是團聚,但沒有分離也就無所謂團聚。在愛的作用下,一切都凝結在快樂和贊美之中。然而,倘若沒有先前的離別,就不會有眼前的團聚。愛一旦被固定在某個團聚的圈子里,就不會有新的內容,就像潮汐,愛的運動在得到了滿足以后,就勢必會退落下去。——英國文學家,詩人勞倫斯《愛情》

9、微博四大功能:抖機靈扮可愛曬優越喊口號。家不是講道理的地方,微博也不是講道理的地方。不解釋,更不辯論。要克服“希望獲得贊美”這種庸俗的思想。女人穿少了容易露底,男人說多了也容易露底。過幾天再來玩物喪志。——網絡作家,出版人路金波

10、有些老人顯得很可愛,因為他們的作風優雅而美……而盡管有的年輕人具有美貌,卻由于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贊美。——英國文藝復興時期作家,哲學家培根

11、美無處不在,缺的是發現美的眼睛。——羅丹

12、欣賞別人,更是一種氣度,一種發現,一種理解,一種智慧,一種境界。

13、只有美貌而缺乏修養的人是不值得贊美的。——英國文藝復興時期作家,哲學家培根

14、“女人有女人的特別的聰明,輕盈活潑得跟她的舉動一樣。比了這種聰明,才學不過是沉淀渣滓。說女人有才學,就仿佛贊美一朵花,說它在天平上稱起來有白菜番薯的斤兩。真聰明的女人決不用功要做成才女,她只巧妙的偷懶——”——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研究家錢鐘書《圍城》

15、放棄狹隘的眼光,走出孤芳自賞的怪圈,學會欣賞他人,懂得欣賞他人,你會感到生活多姿多彩。

16、贊美是美德的影子。——塞·巴特勒

17、德行是人人都贊美的,因為好人和惡人都可以從中打到對自己有利的東西。——法國哲學家狄德羅

18、時時用使人悅服的方法贊美人,是博得人們好感的好方法。記住,人們所喜歡別人加以贊美的事,便是他們自己覺得沒有把握的事。

19、我贊美人類的真心,贊美人類的本心。我覺得人類的希望就在這上面。一觸到人類的本心,誰都會忍不住愛它的。——日本小說家劇作家武者小路實篤《母與子·回家》

20、找一個贊美你的朋友,不如找一個挑你刺的朋友。——《當代青年談人生》

21、肉麻的東西無論如何也不應該被贊美了。——中國當代作家王小波《愛你就像愛生命》贊美的名言

22、贊揚,像黃金鉆石,只因稀少而有價值。——塞繆爾·約翰遜

23、贊美令我羞慚,因為我暗自乞求得到它。——印度詩人,作家,哲學家,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泰戈爾

24、無論何時何地,無論得到的是詆毀還是贊美,都要擁有一顆安閑自在的心,時刻提醒自己,沉淀下來。——中國好聲音選手吉克雋逸

25、在人世間所能聽到的最崇高的贊美歌,就是從孩子的嘴里發出來的人類靈魂的喃喃的話語。——法國作家雨果贊美的名言

26、時間無情,卻也深情。它讓該死的死,該生的生;讓該詛咒的歸于毀滅,該贊美的郁郁蔥蔥。——岑桑

27、我贊美目前的祖國,更要三倍地贊美它的將來。——俄國詩人馬雅可夫斯基《馬雅可夫斯基詩選》贊美名言

28、我是批判競爭批判市場的,但是我批判市場的前提是懂市場懂競爭。反過來講,那些贊美市場贊美競爭的人,他們壓根兒就不懂競爭不懂市場,像張維迎這樣的經濟學家其實壓根兒是不懂競爭不懂市場的!我今天說這話任何人都可以去驗證和體會。就是這么一幫不懂市場的市場經濟原教旨主義者在主導思潮引領政策設計的方向,我認為這就叫“自誤誤人”:自己先騙自己說“市場是很完美的,市場是價格均衡的機制,市場是一種資源配置的定價機制。”他先自己信了,先自欺了,然后又騙了全國人民,這叫“自誤誤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韓德強()

第9篇

一、引言

近年來,國內外語教學越來越重視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課堂教學以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為中心。然而,經過若干年的英語語言學習,掌握了一定的詞匯量,熟知英語語法規則,學生仍然感到無法用英語流利地表達自己的思想。中國學生的英語寫作中包含著許多漢語文化元素:中國的歷史、思維方式、修辭等的影響,出現了“文化遷移”。這種現象和缺乏相關英語文化背景知識有關,影響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提高,從而導致學生無法像母語為英語的人們那樣恰當地準確地應用英語。學習者英語語言的習得不僅需要語言知識的輸人,英語語言文化背景知識的輸人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國學生的英語寫作反映出漢語言文化的影響,如漢語言文化的思維方式、價值觀、修辭等。語言學習過程中,學習者英語語言文化知識的習得,使得學習者能夠更有效地掌握、應用英語語言知識,促進學習者語言應用能力的提高,能夠自如地應用英語進行交流。

二、英語文化知識的輸入的必要性

外語習得理論肯定了語言輸人的重要性。語言的輸人能夠促進學習者的語言習得,語言的輸人與學習者語言的輸出有著密切的關系。學者們指出,盡管語言的輸人不能直接導致語言的習得,但是語言的輸人對于語言的習得起到促進作用(Ellis,1994)。語言與文化的關系密不可分,學習者的英語語言文化背景知識制約著其語言習得。

傳統外語教學注重語言知識的輸人,忽略了英、漢兩種語言文化的差異性,一味地強調語言知識的學習,即英語詞匯和語法規則的學習。外語教學只重視語言知識的教授,缺乏文化知識的輸人,甚至無法進行文化知識的輸人。語言教學脫離了文化背景,限制了目的語文化信息的傳送(Kram- sch,1993)。由于缺乏英語文化知識輸人,即便是優秀的學習者,掌握了大量的英語詞匯和豐富的語法知識,在應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時,母語文化思維方式、價值觀、語言修辭等影響著中國學生的英語寫作,出現了“中國式英語”和“洋徑洪英語”等。語言知識的輸人與應用之間產生差異,使得學習者的英語語言知識的輸出不能順利進行,英語語言的習得受到組礙。

三、中英語言文化差異在中國學生英語寫作中的體現

1.“直線型”與“螺旋式”的表達方式

在英語寫作中,中國學生面對著漢語和英語兩種不同語言文化。兩種文化中的許多元素,如思維方式、世界觀、修辭等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中國人的思想體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孔子哲學思想,而西方人的思想體系更多地受到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哲學思想的影響。孔子的哲學思想強調社會的和諧,體現在中國人思想體系中為尋求和諧、一致。同時,中國人的思維方式為整體思維模式,以知覺為基礎,重感性,注重從整體上,從事物與事物間關系認識、解決問題。西方人則有著較為抽象的思維方式,重理性,以邏輯分析、論證為基礎,強調客觀規律的說服力,體現了亞里士多德式的辯論方式。

不同的語言團體有著各自寫作規范。思維模式的差異影響學生的英語寫作的文章的結構。西方人思維方式決定了英語寫作為“直線型”的表達方式。英語的篇章結構包括:緒論、正文和結論。其中,緒論部分介紹文章的主題;然后,作者將提供大量的事實,圍繞主題進行推理、論證。英語文章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清晰,后面段落的論述以前面的為線索,通常使用連接詞銜接各個段落;最后得出結論,并使論點更加鮮明。

與西方的線性表達方式相比,中國人更趨向于一種“螺旋式”或“遷回式”的語言表達,漢語語篇結構為:背景知識的介紹(包括說明原因或事實依據)、得出結論并說明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其中,說明原因和依據主要借助于大量的類比完成。漢語語篇結構的特點為:重論述的過程,文章的話題或主題滯后。反映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重視人際關系。面子在中國文化中舉足輕重,話題滯后可以避免不同意見傷害到對方的面子。相對而言,西方人會留意而不刻意去考慮別人的“面子”。“螺旋式”的中文表達方式,往往使得母語為英語的讀者迷惑不解,甚至于認為中國學生英語表達拖沓、主題不明確

2.文化差異體現于不同的修辭方法

母語為英語的語言教師常常感到中國學生的英文寫作難懂。Carlson指出,盡管有著相似的教育和訓練與操英語的學生相比,中國學生的英語寫作內容含糊,不知所云,缺乏客觀性。她認為主要原因在于說理不夠,缺乏可信性,沒有說服力以及論證不夠。Scareella注意到與教育經歷相似的說英語的學生相比,母語為非英語的學習者,尤其是中國學生,更多地依賴于歷史典故和直率的斷言。而且他們的斷言令人不解,有時甚至不準確。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個人”更多包含在“集體”之中。受中國人的價值觀—集體主義思想的影響,中國學生的英語寫作中缺乏個人觀點的闡述。Scarlson注意到中國學生在進行英語寫作時,使用較多的歷史典故和斷言,盡管他們的斷言令人迷惑不解,有時甚至是使用不當。中國人更為關注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學生希望通過名人名言的使用,能夠得到認可,為社會接受。他們相信著名哲學家、圣人的話語最具說服力,引用格言、歷史典故等使文章具有客觀性。

因此,學生頻繁地使用普遍的、概括性的表述,例如,in today’s society, in our life/ history/ world; today/these days/nowadays; in our/my country等等。同時,中國學生常常借助于現有的信息和概念介紹新的信息,英語作文中包含著較多的類比句,如,as( """as) ,like(“像…”) ,similar(to)“類似于”),compare(-ed/-ing) (to)“與……相比”)。

相比之下,母語為英語的學生的寫作包含大量的事實,很少大量引用格言和歷史典故,運用整段的篇幅闡述自己的觀點。他們認為事實勝于雄辯,事實來自于人們的日常生活,更具有說服力。

在美國,大學寫作課程要求學生客觀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從綜合的角度探討主題,并提供適宜的事實、信息力求增加自己觀點的可信性。作者有義務說服讀者,其觀點的有效性最具有說服力。因此,母語為英語的學生寫作包含大量的事實,很少引用格言和歷史典故。

所以,思維方式的不同導致了英、漢兩種語言的修辭差異。漢語修辭采用了歸納法,利用已知的事實得出普遍規律,為從特殊到一般的過程。在中國學生的英語作文中,這種修辭方法表現為:“因為……,因為……,因為……,所以……”句式,以及大量使用成語、格言、歷史典故和名人名言。英語修辭為演繹法,作者利用已有的知識對現實或局勢進行判斷,推理過程是從一般到特殊。母語為英語的作者很少引用歷史典故、名人名言,認為過多地使用成語、格言和比喻使得論述缺乏說服力,好的文章包含著作者的觀點。

3.重視英語寫作教學中文化的愉入

第10篇

1 創設文明環境,營造良好氛圍

1.1 抓好校園建設

一所學校,應有積極向上的校風校訓,通過良好的校風校訓,引導學生懂得尊敬師長、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等等道理;校園內,利用布告欄、宣傳欄、走廊等地方張貼《中小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及有關文明教育的名人名言,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立志成才;校園環境要盡量做到美化整潔,讓學生在這樣環境中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凈化自己的心靈。

1.2 重視班級建設

班級是教育學生養成良好文明習慣的重要陣地,因此,班主任要充分重視班級內的環境建設。如在教室里開辟一個“文明禮儀吧”,學生可以把自己喜歡的或已經學會的歌頌美德的經典故事、古詩、名人名言等都放在吧里和伙伴共學共享;引導學生制作文明禮儀專題板塊,讓學生把自己對故事、古詩中尊老愛幼、關愛他人以及團結互助等方面的理解用繪畫、剪貼等形式表現出來,和同學們一起閱讀與欣賞;還可以在班級圖書角投放《道德經》、《成語故事》、《弟子規》等禮儀方面的圖書,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受到人物典范的感染。

1.3 關注知識普及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必備的道德常識及文明知識是人們形成良好文明行為習慣的基礎。人的知書達禮并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過后天的教育和實踐獲得的。目前,學生對該知識的認識較薄弱,要改變這種現象,要從普及知識入手,引導學生在不同的場合應該怎么做,不應該怎么做。

2 發揮典范作用,注重言傳身教

2.1 教師要以身作則

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充分強調了教師以身作則的必要性。陶行知先生一生恪守自己提出的“以教人者教己”箴言,始終嚴以律己,給當今教師作出了榜樣。在師德規范中,要求教師要為人師表,即要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于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等。這一切其實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教師要以自己規范的言行給學生作出榜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在學習生活很會效仿他人,尤其是老師。因此,教師要處處以身作則,做學生文明行為習慣的楷模,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做到,這樣才能達到好的效果。

2.2 樹立優生榜樣

在學生學習生活的班級群體中,教師要做有心人,發現典型的事例,樹立優生榜樣。通過榜樣法,引導學生去模仿、學習,讓學生者通過榜樣觀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如對學生樂于助人的事例,教師要大力宣傳和表揚,激勵學生學習這種做事的方法,向事例中的主人公學習,學生都有爭強好勝的心理,就會不由自主地以他們為標準要求自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 注重多種滲透,促進習慣養成

3.1 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基本途徑,通過課堂教學可以貫徹落實各種教育教學賓任務。平時,可以把文明習慣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中,以思想品德課為主陣地,結合教材《青少年文明禮儀教育讀本》、《中小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課堂常規》等,有層次、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知識的傳授并實施思想道德指導和文明養成教育,并圍繞文明禮儀教育主題,各個學科相結合,逐步滲透文明禮儀教育,做到全員育人。

3.2 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是指學校在課堂教學之外,由學校或校外教育機關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學生實施的多種多樣的教育活動。它可以分為校內活動和校外活動。教師除了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滲透文明禮儀知識外,還應抓住課外活動的有利空間,進行延伸補充。如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公益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愛老助老意識等,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3.3 家校互動

第11篇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愚”。這些話無不都是在說,讀書對人是大有好處的。看來,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一個人非常重要。如果要讓學生養成愛讀書的良好習慣,首先就得培養他們的讀書興趣。那么如何激發、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呢?下面,談一談本人在實際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1.選擇書籍下功夫

1.1 選擇書籍要適合學生年齡。

小學生各方面都正處于生長發育的最佳時期,無論是心理、大腦,還是神經系統,都會隨年齡的增長,對事物的感知能力和感知要求發生不同的階段性變化。比如說中、高年級的學生由于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實踐經驗,在學校中也學習了一定量的科學知識,所以他們的認知能力會隨年齡的增長而不斷提高,向其推薦的讀物也應隨之而變化。像童話作品《安徒生童話》,科普讀物《十萬個為什么》等,而低年級則選擇推薦寓言故事、短篇童話之類的書籍。

1.2 選擇書籍要適合學生個性特點。

個性是作為個體的人所體現出來的全部心理特征的總合。正如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世界上人的個性也是千差萬別的,因此教師、家長要善于發現學生個性特點,并根據學生個性的特點推薦課外讀物,以此來生發興趣。

1.3 選擇與現實生活比較貼近的書籍。

小學生由于視野還不開闊,生活經驗不足,對于離自己生活比較遠的事物興趣還比較淡薄,因此向小學生推薦讀物一定要與現實生活比較貼近。以使學生走近生活,從小培養把握時代脈搏,增強與時共進的歷史使命感和時代責任感。比如說可以為小學生訂閱《少年文摘》、《小學生語數英》、《少年智力開發報》等。

2.激發讀書興趣源,培養讀書主動性

只是推薦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那還是遠遠不夠的。要想讓學生通過推薦的書籍,對閱讀感興趣,切實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那還需我們教師巧妙地進行引導。

2.1 巧用故事懸念誘發閱讀興趣。

故事人人都愛聽,不要說小孩子,就連我們這些成年人也往往經不住故事的誘惑,比如說我雖然已經從教十年了,但是一聽單田芳播講的評書《岳飛傳》就著迷。學生也是一樣,一聽到老師說要講故事,個個精神抖擻,喜悅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聽為快。隨著教師聲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節早巳把孩子們帶入了一個或有趣,或驚險,或奇特,或令人感動、懸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當孩子們津津垂聽、情感交融,期待大白結局之際,我們教師嘎然收聲無不動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節交錯復雜,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請自讀原文。此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推薦出相關的讀物。出示《一千零一夜》一書告訴他們,想知道結果就借讀這本書,書里面還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學生被扣人的故事情節激起了濃厚的興趣,紛紛要求借書。這樣讓聽者在享受故事情節所帶來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課外讀物的誘惑,主動去進行閱讀,這效果恐怕比任何說教都有效。

2.2 以教師的興趣激發學生的興趣。

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教師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小學生因其身心發展幼稚,認知能力較差,最易產生的是模仿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教師要以身作則,首先對讀書要有較大興趣,給學生以表率作用,產生強大的感染力,來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教師還要善于利用讀書,可以在教室里設一個教師書架,將自己平時急需的書籍擱置在那里做出個“樣子”讓學生看。每天晨讀,教師一定要率先朗讀,非常投入地讀,讓自己的閱讀作用產生“閱讀情感場”,使學生能夠感受到讀書“磁場”的吸引力,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讀書的隊伍中去。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的示范作用潛移默化,引人入勝,就能夠激發學生的讀書情趣,引發學生的讀書愛好。

3.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

我們都聽說過《孟母三遷》的故事,孟母為什么要三次搬家呢?因為孟母充分認識到了孩子學習環境是多么的重要。因此,要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那就必須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把學生置身于濃厚的讀書環境中,這是激發學生喜愛讀書的重要客觀因素。

3.1 營造學習場所的文化氛圍。

名人名言是語言的精髓,是生活經驗的高度提煉,對學生有強烈的啟發性和教育意義。它是教育、啟發、激勵學生學習,鎖定學習目標的鑰匙,要讓這把鑰匙打開學生讀書的興趣之門,切實可行的方法,是將名人名言制作成條幅掛在學生學習、生活的場所。讓其天天看,常常受到啟發和教育,可將“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一寸金”,(宋代朱熹)“最好的伙伴就是最好的書”,(英.切斯特斐爾)掛在教室里,過幾日更換一次;也可以掛在學生的臥室里,讓學生隨時感受到名人名言的激勵。

3.2 營造良好的閱讀資料氛圍。

營造良好的閱讀資料氛圍,首先要加大對小學生課外閱讀資料的投入。讓學生隨時隨地有書可讀,學校應當建立圖書室,規定一定時間讓學生閱讀,班上可建立圖書角,讓學生課余時間有書可讀,有條件的學生家庭可以建立圖書架,讓家長購買一些適合學生特點的書籍,讓孩子節、假日有書可讀。

3.3 給學生足夠的讀書時間。

給學生足夠的讀書時間,可使學生有機會進行獨立學習、主動學習和創造性學習,以利于思維的空間向多角度伸展。低年級的學生在閱讀時,教師一定要同他們一起閱讀。這樣做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必要的,因為他們還沒有獨立學習、閱讀的能力。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可以讓他們感受到榜樣的力量;二是教師可以在他們遇到困難時,給予幫助。總之,這樣做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不讓他們失去閱讀的興趣。

在給足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的同時,還要想辦法讓他們把所讀內容、所得知識有機會展示出來,目的就是讓他們從中品嘗到讀書的樂趣。具體的做法是:在班上開展一些多種多樣的讀書比賽活動。比如:兒童故事會、佳作鑒賞會、讀書報告會、朗讀欣賞會、每學年開展一次讀書節活動、每學期開展一次小博士、讀書“小能人”評選活動等等。這樣,不僅會使學生的讀書興趣得到激發和培養,而且還會讓他們把讀書變成一種自覺行為,從而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4.讓學生在自己的空間里自由發揮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讓學生自主地學習,應授之以“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同樣,閱讀也應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讓學生愉悅地讀、快樂地讀,從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與作者心靈交匯,產生共鳴。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課外閱讀要“養成讀書記筆記的習慣”。讀書筆記的形式多種多樣,有“摘錄好詞好句”,有“概括主要內容”,有“寫讀后感”,還有“直接在書中圈點勾畫批注”等多種形式。而教師在指導學生記筆記時,大可不必統一形式,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喜愛的筆記形式來記筆記。讀書也是一種創作,讀書筆記應成為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讀什么書,在筆記上記下篇名、出處及閱讀日期,這是日后考核閱讀量的依據。讀到好文章,摘錄下好詞好句,記下自己的心得體會。這樣日積月累,潛移默化,既增加了詞匯量,為寫作又奠定堅實的基礎。讀累了,在本子上描描畫畫,或一朵小花,或一棵小草,或高山流水,或鳥獸蟲魚,這樣,給閱讀增添了無限的情趣。給學生閱讀的空間,自由發揮的空間,只有這樣,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實踐、思考,才能真正地獲得能力,這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

5.教給方法,指導閱讀

興趣雖然是人們從事活動的動力,但是只憑興趣而毫無目的,這樣是絕對不行的。例如有的學生憑著興趣,凡有生動情節的內容就走馬觀花地讀讀,讀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積累知識,吸取技巧,運用到寫作上。顯然這樣的讀書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僅愛讀,而且會讀,還要讀得有收效。作為讀書的指導者,我們應該向學生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

第12篇

【關鍵詞】創新精神;創新能力;作文教學

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校園文化是無形的場,是學校的魂,是推動師生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的強大精神力量。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一代新人,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更新教育思想,轉變舊教育觀、質量觀和學生觀,要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所以,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多做努力。

1 創設寫作氛圍,激發寫作興趣,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本要求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而“樂之”是一種最佳的理想境。首先,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傳統的教學過于拘泥教材需求,容易誤導學生缺少創造性。面對年齡小、閱歷淺、認知水平處于初級階段的小學生,這要靠教師的指引。由此可見,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容忽視。要時時創設情境,學會觀察,激勵學生,啟發誘導,使學生去探索、創新。

(1)巧用名人名言。名人名言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文明寶貴財富。巧用名人名言能夠增強教學的思想性、教育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巧用漫畫。漫畫寓意深刻,深入淺出,發人深省。運用漫畫寓言深入淺出的配合教學,可以使學生在笑聲中受到教育,既能增強教學的幽默感,又能引發學生思考,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3)巧用古詩。詩詞的語言精煉、優美、節奏感強,能夠使學生課堂語言更加生動形象,美妙動聽。這些古人留下的佳作渲染活躍了課堂氣氛,給學生以藝術的享受,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恰當巧妙的用俗語、諺語、成語、典故、對聯等,通俗易懂,生動活潑,能增強教學的生動性、趣味性,使學生從學習領悟中有所收獲、有所提高,也可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巧用音樂渲染氣氛。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通過聆聽音樂,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于音樂形式種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為音樂所創造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鎖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共鳴,創設一種身臨其境的情境,以此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情感的投入。

2 拓展想象空間、提供創新環境,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利保障

想象力是發明、創造的源泉,是一種寶貴的品質。一個沒有想象力的人,不可能具有不斷探索和創新精神的。想象力能增強學生的探索研究的主動性、預見性和創造性,能使學生在思考學習中找到意想不到的靈魂和捷徑。科學家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這么說,如果把創造思維比作是智慧之鳥,那么聯想和想象就是它的雙翼。作文教學更要重視想象力的培養,給學生營造想象的空間、環境,讓學生的思維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進行再造想象、推測想象等。

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使學生的作文放射出思維火花。創新能力得到培養和鍛煉。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并在自己的作文中體現出來。有沒有提供創新環境直接關系到學生對作文的興趣,拓展想象空間關系到寫作能力的高低。教師要準確、巧妙的引導學生,運用學生的想象是他們得到在寫作上的應用和發揮。

3 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分析生活是培養創新能力的必要條件

作文要創新,先要有新鮮的內容,新鮮的內容要從生活中來。生活是寫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就能從生活中汲取豐富的寫作素材。

如何進行觀察?觀察的對象分為景物和人物。景物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形狀、顏色、質地及氣味等方面,觀察時只有多方面去發現和感知,才能充分認識和把握。每件事情都有區別于其他事物特點,我們觀察時,要努力從不同角度,各個方面挖掘并表現它的特點。另外,不同時候,不同地方的景物也有所不同;同一景物在不同的時間也會有變化。觀察時,要特別注意把握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景物特點,才能寫出有特色的描寫景物的文章。這個前提是要到大自然中去深入地觀察,找出事物的特點。觀察是基礎,由此可見這是寫好文章的關鍵所在。因此,通過指導學生深入地,仔細地觀察事物。從中得到新發現,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讓學生觀察向日葵和夜來香,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向日葵早晨朝哪個方向,下午又朝哪個方向?中午的夜來香是怎樣的,傍晚的夜來香是怎樣的?水肥條件好的地方與干旱、貧瘠之地的向日葵、夜來香生長情況一樣嗎?各有什么區別?向日葵與夜來香在顏色、形狀方面又有哪些不同?把你觀察到的情況寫出來,由于每個人的觀察不同、分析不同,所以寫出來的也就不會出現雷同和缺乏新意。這就需要特別注重引導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地觀察事物,并在觀察的基礎上,對觀察所得進行必要的加工和提煉。

讓學生接觸自然、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分析生活、令他們全身心的投入,真正體會那種快樂,我想學生定會有“胸有成竹”、“下筆如神”的感覺,用自己的心去感受。

4 教師的點撥和指導,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這句話對教師的素質做了明確的要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你把他領到哪里,他們就會跟到哪里,教師天天講作文的重要性,怎樣寫好作文,只是教他們“閉門造車”、“依葫蘆畫瓢”,束縛了學生的創造性和想象力,把他們困在一個小天地里,就像井底之蛙。古希臘的普羅格爾說:“頭腦不是等待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支等待點燃的火把。”這是對教師指引和激發學生創作興趣的一個很好的概括。學生能用、敢用,關鍵在于教師,交行似的指引、點撥是培養學生習作的第一步。

教師要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上通過點撥和指引,從而起到良好的實效。在審題上培養學生審視的變通性、領悟的靈活性。在立意上注意培養觀察的敏銳性、立意的新穎性,鼓勵它們全方位、多角度觀察分析。在選材上,培養學生注意材料的新鮮性、挖掘的深刻性。組織材料上應注意培養學生思路的新穎性、結構的新巧性,鼓勵他們巧妙構思、精心布局。在表達上引導學生直抒胸臆、展示個性。培養他們的成就感,讓學生有“我能行”的意識,以此激發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教師每天帶給學生新鮮和驚喜,循循善誘、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5 轉變教學模式、靈活訓練是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工作中的重點,它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們要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而不是消極的聽眾。學生是主動地求知者,而不是灌輸知識的容器。所以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的去激勵學生運用內在潛能去自主探索、自主解決。同時,對敢于設想創新、標新立異的學生要給與鼓勵,以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注重了課文的學習,細致地分析使學生對文章“吃”的很透,對文中的各種問題逐一認識和分析,但大多數教師忽略了課文教學的另一個重要目的,忽視了語文教材的作用——吸取文章的精華。作者寫作的筆法,精彩優美的句子,恰當的用詞,完整的結構,并在日常的學習中領悟中有所提高,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但是,教材本身是枯燥無味的,教師必須轉變教學模式。將枯燥的內容生動化、有趣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意培養學生敢于突破教材自我意識。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維越活躍越好,思路越寬越好,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奠定良好的基礎。

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鞏固和提高,是在不斷練習中得到保證的。注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不斷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其提供更多思考和創造的時間和空間去學習。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學生“學會”不如讓他們“會學”,現代教育明確要求教育不僅要使學生學會,而且要是學生會學,同時要使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靈活的訓練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株洲县| 北安市| 稻城县| 康马县| 罗山县| 凤山县| 延庆县| 广宗县| 七台河市| 尉氏县| 祁阳县| 阆中市| 弥渡县| 富宁县| 麻江县| 河源市| 洞口县| 海阳市| 彭泽县| 新蔡县| 项城市| 冕宁县| 张家界市| 湖南省| 蒙城县| 乌海市| 东阳市| 康平县| 兴海县| 雅安市| 金乡县| 望谟县| 黄山市| 玉田县| 四川省| 常山县| 万山特区| 嘉善县| 岐山县| 乐平市| 旬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