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西游記之真假美猴王

西游記之真假美猴王

時間:2023-05-30 09:05:2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西游記之真假美猴王,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西游記》里的妖精很多,不過大致有兩類,一類是與天上的神仙有關的,他們下界為妖不過是為了撈取好處;另一類是自生自滅的妖怪,他們沒有什么后臺,卻也想發家致富。不過無論什么妖怪,他們占山為王的目的都是一致的,那就是為名為利。

不過有一個妖怪卻除外,他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他做妖精的目的就是扮作孫悟空的模樣,幫助孫悟空擴大自己的影響,和唐僧師徒搞好關系,然后齊心協力去取經。若真如此,這個妖怪不是有病,就是腦子進水了。不過看過“真假美猴王”之后,我和小伙伴都驚呆了。這個假悟空果真如此。

按照佛祖說的,假悟空乃六耳獼猴,與真悟空同象同音。這猴子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萬物皆明。若真如此,仔細研讀《西游記》的人不難發現,這里面其實有些陰謀。不過假悟空的人選卻有三種說法:

其一,這是悟空自導自演的鬧劇。

孫悟空在唐僧手下出苦力,卻不受唐僧待見,這讓悟空很惱火。領導不待見,手下的人也踩他,《西游記》里說:孫大圣有不睦之心,八戒、沙僧亦有嫉妒之意,師徒都面是背非。可見此時唐僧取經團隊一盤散沙。孫悟空七十二般變化,又極其聰明,不妨變化一個假身敲那老和尚一頓,也讓八戒沙僧知道自己不是吃素的。至于如來佛祖,孫悟空更加會說:這一路上我這般辛苦,不知費了多少精神,師父卻把我趕出來。現在,請佛祖與弟子辨明邪正,我才好保唐僧過來把佛經取回東土,幫你永傳大教。注意:他說的是辨明邪正,不是辨明真假,而在前面別處他都是說的辨個真假。這個區別是相當大的,真假,是指兩個人誰真誰假,邪正,是問我的行為對不對,請如來公斷。當然如來佛知道孫猴子的心機,因此費盡心思為孫悟空圓場,最后悟空打死了自己的假身,然后高高興興跟著唐僧去取經。此時,悟空收獲頗多,如來道:“你休亂想,切莫放刁。我教觀音送你去,不怕他不收。好生保護他去,那時功成歸極樂,汝亦坐蓮臺。”什么意思,就是你好好地干,今后好處大大的有。這是對他敢打師父的一種肯定,一種獎勵!唐僧呢,這個刁鉆無能的領導白挨了一頓揍。這種人欠揍,揍他一頓,他自然就老實了。你看后來,唐僧還敢不敢再說趕孫悟空滾蛋的話了?就是想念緊箍咒,那也還得掂量掂量。

其二,這是佛祖私下培養的接班人。

孫悟空雖然有本事,但是桀驁不馴,屢次讓唐長老不爽。唐長老是誰,那是佛祖的弟子金蟬長老。不看僧面看佛面,弄個緊箍咒你還不老實,你還想怎樣,因此佛祖就想著暗自替換孫悟空,于是來了個六耳獼猴。

六耳獼猴這個妖怪的本事和孫悟空是一樣的,他完全有能力獨霸一方,干嗎還要冒充孫悟空呢?因此,六耳獼猴冒充孫悟空,就顯得與眾不同。很顯然如果后面沒有撐腰的,六耳獼猴不敢呀。真理往往掌握在統治者手里,誰的地位高,誰就是真理。自己雖然是假的,但佛祖想換人,孫悟空你就委屈委屈吧。最后假悟空打死了真悟空,興高采烈地跟著唐僧去取經。因為身份特殊,自然再也不是沒娘的孩子,八戒沙僧及其唐僧對他都高看一眼,最后居然封了斗戰勝佛。

其三,是菩提老祖的障眼法。

再回到孫悟空身上,記得他當初自菩提老祖處學的一身本領么。種種跡象表明,菩提老祖大有可能是六耳獼猴。來看孫悟空離洞時,菩提老祖的話:祖師道:“你快回去,全你性命;若在此間斷然不可!”祖師接著道:“哪里什么恩義?你只不惹禍不牽帶我就罷了!”祖師又道:“你這去,定生不良。憑你怎么惹禍行兇,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你說出半個字來,我就知之,把你這猢猻剝皮銼骨,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教你萬劫不得翻身!”于是乎,孫悟空大鬧天宮、地府、閻羅,菩提老祖這個師父沒有采取什么行動,因為孫悟空沒有說是菩提老祖的徒弟。而在“真假美猴王”之前,為救活人參果,孫悟空去求了菩提老祖;雖沒見菩提老祖其人,卻曝光了菩提老祖的舊址以及身份,于是災難就悄然開始。六耳獼猴僅僅打傷唐僧而未殺之,地藏王座駕雖認得孰真孰假卻不敢說,這其中的原因現在已經昭然若揭了吧?不過菩提祖師非常厲害,當年和如來本就是師兄弟,但是和如來思想不能達成一致,教成了悟空禍害天庭。況且隱居多日。那么如來在最后假借孫悟空之手棒殺了六耳獼猴,不僅僅是為了了結前世的宿怨,也是為了所謂的“清理門戶”吧?

第2篇

“西游戲”是指以唐僧取經故事為題材的戲劇,從南宋到明中葉百回本《西游記》成書之前,各種戲文、院本、雜劇、傳奇的“西游戲”歷代不絕,但其中的人物、情節有著較大差異,西游取經故事尚未定型。明中葉百回本小說《西游記》刊行之后,大量“西游戲”便幾乎全部依照小說進行編演。這些“西游戲”很難表現、傳達出小說所具有的哲理內涵。

【關鍵詞】 西游戲 《西游記》 傳播

長篇章回小說《西游記》在“唐僧取經故事”歷代傳播積累的基礎上完成,在這一過程中,“西游戲”占據著重要位置。長篇小說《西游記》問世之后,根據小說改編而成的“西游戲”,對《西游記》的廣泛傳播更發揮著重要作用。比較小說成書之前與小說成書之后的“西游戲”,可以發現小說《西游記》刊行之前,取經故事尚處于變化之中。而在其刊行之后,取經故事便被定型化,幾乎所有的“西游戲”都是根據小說改編而成。與此同時,這些“西游戲”又都未能表現出小說本身所具有的哲理內涵。

現知最早的“西游戲”當為宋代的戲文《陳光蕊江流和尚》①和金代的院本《唐三藏》②。雖然兩劇劇本已佚,但從劇名不難看出,兩劇都以唐僧為主人公,前者重點寫其出身,后者或許已涉及取經內容。除此而外,尚有與孫悟空形象有一定關系的武打短劇《水母砌》③以及寫二郎神的《二郎神雜劇》④。但這些“西游戲”與大約同時出現的《大唐三藏取經詩話》⑤相比,內容要簡單得多。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乃因宋金時期的戲劇樣式尚處于雛形階段,尚不具備表現復雜內容的方式和手段。元代是戲劇形式迅速成熟和發展的時期,“西游戲”也出現了繁盛的局面。

元鐘嗣成《錄鬼簿》共著錄元代“西游戲”五種,分別是:《鎮水母》(高文秀撰),《劉泉進瓜》(楊顯之撰),《劈華岳》(李好古撰),《眼睛記》、《西天取經》(吳昌齡撰)。⑥這五種戲的劇本今皆不存,趙景深先生在其所輯《元人雜劇鉤沉》中收錄了吳昌齡《西天取經》的兩套曲文⑦。第一套主要寫眾官員送唐僧啟程,重點突出表現了尉遲恭勤王救駕之事,所以主唱者為尉遲恭。而在長篇小說《西游記》⑧中,乃唐太宗率眾官員親自為唐僧送行。第二套寫唐僧途經西夏回回國之事,主唱者乃是由凈扮演的老回回,他與小回回插科打諢,更像是一出鬧劇。老回回見到唐僧后說:“師傅你自出國到西天的路程有十萬八千余里。過了俺國,此去便是河灣東敖、西敖、小西洋、大西洋,往前就是哈密城、狗西番烏斯藏、車遲國、暹羅國、天主國、天竺國、伽毘盧國、舍衛國,那國內有一道橫河,其長無許,其闊有八百余里。有一橋,名曰鐵線橋;若過得此橋,便是釋迦談經之所,叫做伽耶城,歧折峪。往前就是五印度雷音寺了。”這里所說取經路程,除了車遲國、天竺國兩處見于小說《西游記》外,其余全不見于小說。由此可以推知,吳昌齡的《西天取經》雜劇與小說《西游記》的內容相去較遠。

另外四種雜劇,《鎮水母》題目正名為“木叉行者降妖怪,泗州大圣降水母”,大概與孫悟空的出身有某些關聯。《劈華岳》全名《巨靈神劈華岳》,或許與二郎神的傳說有關。《眼睛記》全名《哪吒太子眼睛記》,顯然是寫哪吒的故事。只有《劉泉進瓜》寫唐太宗入冥事,與小說《西游記》的聯系較為密切。另曹楝亭本《錄鬼簿》及《今樂考證》、《曲錄》尚著錄《鬼子母揭缽記》⑨,劇本也已不存,其所寫故事為后來楊景賢的《西游記》雜劇所采用。

明無名氏(一說賈仲明)《錄鬼簿續編》著錄元代“西游戲”兩種,分別是:《蟠桃會》(鐘嗣成撰),《渰水母》(須子壽撰)⑩。兩劇劇本今皆不存,僅能從題目推知一二。《蟠桃會》全名《宴瑤池王母蟠桃會》,其中或許有孫悟空偷吃蟠桃之事。《渰水母》全名《泗州大圣渰水母》,疑與孫悟空的出身有關。明祁彪佳《遠山堂劇品》著錄元無名氏所撰“西游戲”兩種,分別是:《猿聽經》、《鎖魔鏡》11。值得慶幸的是,這兩種劇本保留到了今天。前者有明脈望館藏校《古名家雜劇》本和《元明雜劇》本,正名為“龍濟山野猿聽經”,劇中野猿“曾在瑤池內偷飲了瓊漿”,“曾在天宮內鬧了蟠桃”。他化身為書生袁遜,在龍濟山聽修公講經談禪,求仙悟道,除卻了輪回六道。12這些情節與小說第一回孫悟空的身世有關。后者有明脈望館校藏《續古今名家雜劇》本和《孤本元明雜劇》本,題目作“三太子大鬧黑風山”,正名作“二郎神醉射鎖魔鏡”,所寫不僅有二郎神的故事,還有哪吒、牛魔王以及黑風山黑風洞。13這些人物或地點雖與小說有關,但情節又與小說有很大差距。從上舉十種元代“西游戲”的大體內容不難看出,此時關于取經故事的傳說尚十分零亂,許多內容不見于百回本小說《西游記》。

《錄鬼簿續編》還著錄了元明間戲劇家楊景賢的《西游記》雜劇,今存“明楊東來先生批評《西游記》”本14,因其在“取經故事”的傳播中占有重要地位,對小說《西游記》的成書具有重要影響,故應作一細致分析。全劇共六卷二十四折,目如下:

第一卷 之官逢盜 逼母棄兒 江流認親 擒賊雪仇

第二卷 詔餞西行 村姑演說 木叉售馬 華光署保

第三卷 神佛降孫 收孫演咒 行者除妖 鬼母皈依

第四卷 妖豬幻惑 海棠傳耗 導女還裴 細犬禽豬

第五卷 女王逼配 迷路問仙 鐵扇兇威 水部滅火

第六卷 貧婆心印 參佛取經 送歸東土 三藏朝元

第一卷四折講述唐僧出身事,這一故事在宋元時期較為流行,前面所說宋代戲文《陳光蕊江流和尚》和金院本《唐三藏》便都講述了這一故事。今存《大唐三藏取經詩話》第一節題原缺,其內容不得而知,但后文說到唐僧前世曾兩次取經,并未提起其出身事。現存較早的明代世德堂本《西游記》雖然對此沒有完整的敘述,但在許多地方仍保留了簡略介紹。清代的《西游證道書》、《西游真詮》、《新說西游記》各本,都補上了這一故事。可以證明小說中的這一部分內容主要受到上述幾種“西游戲”尤其是這本《西游記》雜劇第一卷的影響而寫成。第二卷四折演述唐僧啟程情形,內容與以往戲劇相似而與后來的小說所寫迥異。第五折“詔餞西行”似據元吳昌齡《唐三藏西天取經》雜劇改寫而成,但兩者表現的重點有所不同。與趙景深先生所輯錄的吳昌齡《唐三藏西天取經》雜劇兩套曲文相比較,吳劇第一套[仙呂]由尉遲恭主唱,楊劇的主唱也是尉遲恭。吳劇第一支曲[點絳唇]開頭便唱“一來為帝王親差”,說明尉遲恭是奉唐太宗之命為唐僧送行。在[油葫蘆]一曲中又唱道:“十八處都將年號改,某扶立起這唐世界。師傅道俺殺生害命也罪何該,想當日尉遲恭怎想到今日持齋戒!”抒發了尉遲恭的感慨,后面幾支曲便主要寫其勤王救駕之事。楊劇“詔餞西行”的題目已說明是奉詔送行,同樣在[油葫蘆]一曲中尉遲恭唱道:“想俺那興唐出戰時,一日價幾處止,到如今老來憔悴鬢如絲,卻將那定國安邦志,改做了養性修身事。往常時領大軍,今日個拜國師,英雄將生扭的稱居士,怎禁那天子自拜辭。”也表明了尉遲恭的內心,但關于勤王救駕之事卻沒有了。

第六折“村姑演說”似也從吳劇而來,吳劇第一套曲文開頭交代:“雜隨意扮眾男女鄉民;丑扮王留兒……旦扮胖姑兒,穿衫背心系汗巾;同從上場門上。”這說明“胖姑兒”是眾多鄉民中比較突出的一個,但可惜有關她的唱詞未能保留下來。楊劇此折通過“胖姑兒”的獨特視角寫唐僧與眾送行官員的形象,風趣幽默。尤其是寫唐僧的一段更令人忍俊不住:“則見那官人們簇擁著一個大擂槌,那擂槌上大生有眼共眉,我則道瓠子頭葫蘆蒂。這個人也忒煞蹺蹊,恰便似不敢道的東西,枉被那旁人笑恥。”再如寫眾文官:“一個個手執著白木植,身穿著紫褡背,白石頭黃銅片去腰間系,一雙腳似踹在黑甕里。”這種表現形式與著名的元代散曲《高祖還鄉》異曲同工,但卻與小說的描寫相去甚遠。“木叉售馬”、“華光署保”兩出也不見于小說,但保留了較古傳說的痕跡。

第三卷第九折“神佛降孫”和第十出“收孫演咒”寫孫悟空被降伏事。孫悟空已經由《取經詩話》中的“白衣秀才”猴行者變為了“孫行者”。他說:“一自開天辟地,兩儀便有吾身。曾教三界費精神,四方神道怕,五岳鬼兵嗔,六合乾坤混擾,七冥北斗難分,八方世界有誰尊,九天難捕我十萬總魔君。”說明他與天地同生,并曾攪亂三界。他還娶了金鼎國女子為妻,盜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在九轉爐中煉得銅筋鐵骨,火眼金睛。又偷了王母仙桃百顆,仙衣一套,被李天王追拿。這些內容顯然比《取經詩話》大大豐富了,有些與小說相一致,如盜金丹、偷仙桃,有些小說中則沒有,如娶妻、盜仙衣。他還說:“小圣弟兄姊妹五人,大姊驪山老母,二妹巫枝祇圣母,大兄齊天大圣,小圣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郎。”這一家庭組成人員與小說中所寫完全不同。小說中孫悟空乃是仙石所化,他“廣交賢友”,會了牛魔王等七個弟兄,又自封為“齊天大圣”,眾結拜弟兄分別為“平天大圣”、“覆海大圣”、“混天大圣”、“移山大圣”、“通風大圣”、“驅神大圣”。劇中李天王奉玉帝之命點八百萬天兵,領數千員神將到花果山捉拿孫悟空,其子哪吒與悟空相斗,又命眉山七圣共同搜山,最后由觀音菩薩出面,將悟空壓在了花果山下,等候保護唐僧西天取經。這些情節雖與小說不完全一致,但可以推知,正是雜劇中的這些或詳或略的描寫為小說的創作打開了思路。

第三卷第十一折“行者除妖”寫收伏沙僧事,劇中沙僧自稱是“玉皇殿前卷簾大將軍,帶酒思凡,罰在此河,推沙受罪”。他“血人為飲肝人食”,先后九次吃掉“九世為僧”的西天取經僧人,但孫行者輕而易舉地就將他收伏。小說中的情節則要豐富得多,沙僧也曾被玉皇大帝親口封為卷簾將,只不過是因為“失手打破玉玻璃”而被貶在流沙河上。他神通廣大,尤擅水戰,孫悟空、豬八戒與他斗了數個回合也難分勝負,最后只好去求觀音菩薩,觀音菩薩派了木叉行者才將他收伏。第十二折“鬼母皈依”,曹楝亭本《錄鬼簿》著錄有元吳昌齡的《鬼子母揭缽記》雜劇,但劇本已佚。此出是否據吳劇改編,不得而知。劇中寫唐僧、行者、沙僧等正行走之間,忽然聽見有小孩啼哭之聲,唐僧命行者背他到前面人家。行者知其為妖怪,一刀將其砍下山澗,那妖怪卻早已將唐僧捉走。行者和沙僧只好去見觀音菩薩,又去見世尊。原來這孩子的母親名鬼子母,世尊命揭帝用缽盂把小孩蓋將來。鬼子母前來救他,但揭不開缽蓋,最后被哪吒捉住。唐僧則被世尊救出。這一出內容在小說中演變成紅孩兒的故事,紅孩兒乃牛魔王與鐵扇公主之子,于是鬼子母揭缽之事便被刪掉了。

第四卷四折專寫收伏豬八戒之事,豬八戒稱“自離天門到下方”,“乃摩利支天部下御車將軍”,他“盜了金鈴”、“頓開金鎖”,“潛藏在黑風洞里”。聽說裴公的女兒海棠想與未婚夫朱郎相見,便趁機化做朱郎去赴約會,將海棠掠到了洞中。孫行者偶然發現了豬妖在洞外飲酒,調戲海棠,便搬起一塊大石扔了過去。豬妖驚駭而走,海棠則以手帕為信請行者轉交裴公。裴公見信后十分悲痛,請行者去救海棠。行者毫不遲疑地去洞中將海棠帶回,從海棠處得知,豬妖最怕二郎細犬。行者前去降伏豬妖,不分勝負,只好請觀音菩薩出面,差二郎神帶著細犬打敗了豬妖。唐僧向二郎求情,饒恕了豬妖,讓他一起去西天取經。不難看出,這些情節與小說中的相關內容有著較大差異。小說中的描寫更為生動有趣,對豬八戒性格的刻畫更富有人情味,而且更符合小說的總體布局。

第五卷第十七折“女王逼配”寫女兒國之事,女兒國國王寂寞凄涼,聽說唐僧取經路過此地,便要留他做丈夫,被悟空設計解脫。小說則在此基礎上緊接著寫琵琶洞中的女妖蝎子精,進一步深化了這一題旨。從第十八折至第二十折演述過火焰山事:鐵扇公主乃風部下祖師,為帶酒與王母相爭,反卻天宮,在鐵鎈山居住,和驪山老母是姊妹,但沒有丈夫。孫行者去鐵扇公主處借扇,因出口不遜,被鐵扇公主一扇子扇得“滴溜溜半空中”,只好求救于觀音。觀音于是委派雷公、電母、風伯、雨師等將火撲滅。這與小說“三借芭蕉扇”相比,不僅情節要簡略得多,前后缺少聯系,更重要的是未能顯示出孫悟空的本領和弱點。

第六卷四折演述取經結局:孫行者、豬八戒、沙和尚一一圓寂,只有唐僧一人回到中原,這與小說所寫差別更大。小說寫師徒四人因沒給阿儺、伽葉送上“人事”,結果取到的是“無字經”。幸虧燃燈古佛提醒,他們又重新向如來佛要真經。如來佛卻說“經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又說“因你那東土眾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傳之耳”,這其中都有著深刻寓意。小說最后寫唐僧師徒一行歷經八十一難,將佛經送回東土,然后分別受如來佛之封,修成正果,使全書前后緊密相連,成為一部完整的取經故事,而其寓意也由此更顯深刻。

學者們根據《永樂大典》卷一萬三千一百三十九“送”字韻“夢”字條15和朝鮮古代教科書《老乞大·樸通事諺解》(邊暹等編輯)16,證明明初永樂年間之前,曾有一部比較完整的《西游記平話》。將這兩種材料與楊景賢《西游記雜劇》及長篇小說《西游記》相比,可以發現這樣幾個問題。《永樂大典》僅保存“魏征夢斬涇河龍”一節,此事不見于《西游記雜劇》卻見于小說《西游記》。《樸通事諺解》保存的情節較多,其中既有與《西游記雜劇》相同者,也有不同者。如關于孫行者的經歷,二者有多處極其相近:都曾偷過王母娘娘的蟠桃和太上老君的金丹,這與小說中所寫相一致。都曾偷王母仙衣一套要作慶仙衣會,這一情節為小說中所無。都曾被李天王追拿,這又與小說相一致。但同是關于孫行者,又有許多不同:如《雜劇》中的孫行者自稱“通天大圣”,《諺解》中卻號“齊天大圣”,與小說一致;《雜劇》中孫行者住的是花果山紫云羅洞,《諺解》中卻是花果山水簾洞,與小說一致;《雜劇》中李天王命哪吒捉拿孫行者,《諺解》中卻是李天王舉二郎神捉拿孫行者,與小說一致;《雜劇》中諸神將未能降伏孫行者,觀音菩薩最后將其壓在了花果山下,《諺解》中孫行者被執當死,觀音上請于玉帝,免其一死并將其于花果山石縫內納身,與小說皆不同。

再如取經路上所遇到的磨難,《雜劇》主要演述了“女兒國”和“火焰山”兩事;《諺解》則詳細地講述了“車遲國”斗法事。關于取經的結局,《雜劇》中孫行者、豬八戒、沙和尚三人都各自圓寂而去,只有唐僧一人返回東土。《諺解》中卻是唐僧證果“栴檀佛如來”,孫行者證果“大力王菩薩”,朱八戒證果“香華會上浄壇使者”。通過以上比較不難看出,當時取經故事雖未完全統一,但與宋元時期相比,已經漸趨一致。另外也可發現,《諺解》比《雜劇》更接近于長篇小說《西游記》。明代還有一劇值得一提,這就是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天大圣》雜劇。該劇收在明趙琦美輯《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中17,其寫作時間應在明萬歷之前。此劇中花果山上有兄弟三人,大哥是“通天大圣”,老二是“齊天大圣”,兄弟是“耍耍三郎”。另有姐姐“龜山水母”和妹子“鐵色獼猴”。姐姐“龜山水母”“因水渰了泗州,損害生靈,被釋迦如來擒拿住,鎖在碧油潭中,不能翻身”。大哥“通天大圣”是玉皇殿下小神仙,因為扳折了蒼龍角,被罰在深山數百年。弟弟“耍耍三郎”自稱是“孫行者”。老二“齊天大圣”聽說太上老君煉九轉金丹,食之者能延年益壽,便偷了仙丹數顆,又盜了仙酒數十瓶,在花果山水簾洞中大排宴會,慶賞金丹御酒。這些情節既不同于以往戲劇,也不同于后之小說。這說明直到明萬歷百回本《西游記》刊刻之前,有關取經的故事仍未完全定型。

百回本小說《西游記》刊行之后,“西游戲”便基本上依照小說的情節進行編演了,而且這種趨勢愈到后來愈加明顯。明代后期祁彪佳《遠山堂曲品·具品》著錄了明代陳龍光的傳奇《西游》并評論道:“將一部《西游記》,板煞填譜,不能無其所有,簡其所繁,只由才思庸淺故也。”18所謂“板煞填譜”,所謂“不能無其所有,簡其所繁”,正好說明了陳龍光的這部《西游》傳奇基本上忠實于百回本的小說原著,未能有多少突破。

《寥天一齋曲譜》收有三種清中葉抄本“西游戲”:《撇子》和《認子》皆演唐僧出身事,《猴變》演孫悟空鬧天宮事19。這幾種“西游戲”編寫于清中葉之前,雖由小說改編而來,但編者仍作了程度不等的改動。至清中葉之后,“西游戲”就幾乎全部照搬小說情節了。鄭振鐸先生專力搜集《西游記》戲曲,其《西諦書目》20著錄清代《西游記雜劇》五種五卷:《通天河》一卷,《盤絲洞》一卷,《車遲國》一卷,《無底洞》一卷,《西天竺》一卷;又有《無底洞傳奇》一卷。這些劇目與小說《西游記》完全一致。再看傅惜華先生從清宮耿太監手中購得的《耿藏劇叢》21所收“西游戲”劇目,這些劇目皆存清抄本:《西游記》存十二出,“演唐僧過寶象國遇妖事”;《蓮花洞、金兜山》分別演平頂山和金兜洞青牛怪之事;其他《盤絲洞》、《獅駝嶺》、《西梁國》等所演都與小說相一致;惟有《紅梅山》一劇不見于小說(詳后)。

最明顯的是陶君起《京劇劇目初探》22所收“西游戲”,百回本《西游記》的前九十回都有相應的京劇劇目。有的是一劇搬演小說一回的內容,如《水簾洞》又名《花果山》、《美猴王》,演鬧龍宮事,見小說第三回;《五行山》演悟空拜玄奘為師事,見小說第十四回;《鷹愁澗》演收伏白龍馬事,見小說第十五回;《流沙河》又名《收悟凈》,演收伏沙僧事,見小說第二十二回;《女兒國》又名《女真國》,演西梁女國事,見小說第五十四回;《琵琶洞》演蝎子精事,見小說第五十五回等等。有的是小說中的一回由幾劇搬演,如小說第十二回便有《唐王游地府》、《李翠蓮》、《劉全進瓜》等三種劇目。

因為百回本《西游記》常常由相關幾回構成某一故事單元,因而許多京劇劇目往往包括了小說幾回的內容。如《拜昆侖》演孫悟空拜須菩提為師事,見小說第一、二回;《鬧天宮》又名《安天會》,演悟空大鬧天宮事,見小說第四至第六回;《高老莊》演悟空降伏八戒事,見小說第十八、十九回;《五莊觀》又名《萬壽山》,演偷吃人參果事,見小說第二十四至第二十六回;《黃袍怪》又名《寶象國》、《美猴王》,演寶象國事,見小說第二十七至第三十一回;《平頂山》又名《蓮花洞》,演金角、銀角大王事,見小說第三十二至第三十五回;《火云洞》又名《紅孩兒》,演紅孩兒事,見小說第四十至第四十二回;《車遲國》演車遲國斗法事,見小說第四十四至第四十六回;《通天河》演降伏通天河魚妖事,見小說第四十七至第四十九回;《金兜洞》演青牛怪事,見小說第五十至第五十二回;《雙心斗》又名《真假美猴王》,演六耳獼猴事,見小說第五十六至第五十八回;《芭蕉扇》又名《火焰山》、《白云洞》,演過火焰山事,見小說第五十九至第六十一回;《盤絲洞》演蜘蛛精事,見小說第七十二、七十三回;《無底洞》又名《陷空山》,演無底洞白鼠精事,見小說第八十至第八十三回;《九獅洞》又名《竹節山》,演九頭獅事,見小說第八十八至第九十回。上述劇目所演內容與小說完全一致。

《獅駝嶺》一劇與小說情節略有出入,此劇又名《獅駝國》,演唐僧師徒四人路經獅駝嶺,遇青獅、白象、大鵬阻擋去路。悟空破陰陽瓶、力降獅、象,但中了大鵬之計,四人被擒。悟空伺機逃出,請如來佛降伏了三妖。這些情節系據小說第七十四、七十七回改編,雖與原作有某些不同,但畢竟能在小說中找到依據。還有個別劇目不見于小說,如前面曾提到的《紅梅山》,又名《金錢豹》,演金錢豹占據紅梅山,欲強娶鄉紳鄧洪之女。唐僧等尋宿至此,悟空、八戒分別幻化為丫鬟和鄧女擬捉金錢豹。金錢豹設飛叉陣困住悟空,最后悟空請天兵降伏之。再如《盜魂鈴》又名《二本金錢豹》、《八戒降妖》,演八戒被女妖誘入洞中,洞中有“魂鈴”,搖動時即能攝人魂魄。八戒盜之,眾妖追擊,悟空接應八戒,力敗群妖。再如《金刀陣》演悟空被封為“斗戰勝佛”后,因大鵬擺金刀陣,南極仙翁無計破之,悟空盜刀,遂大破金刀陣。但總起來說,在小說《西游記》廣泛傳播之后,“西游戲”便基本上搬演小說的故事內容了。

上文所論述的所有“西游戲”,只有《西游記雜劇》比較完整地演述了取經故事的全過程。但從其整體結構來看,與小說《西游記》的結構布局有著本質的不同,而這種總體布局又決定著全書的寓意主旨。《西游記雜劇》六本的排列順序是:唐僧出身,官員送行,降伏孫行者、沙和尚、豬八戒,路經女兒國、火焰山,最后參佛取經、返回東土。這一結構安排表明此劇的中心是“取經”過程,外無他意。百回本小說《西游記》的結構安排則是:孫悟空鬧三界,取經緣由,悟空、八戒、沙僧先后加入取經行列,取經路上種種磨難,徑回東土、五圣成真。一是唐僧出身置于卷首,一是悟空故事放在最前。這一變化說明故事的主人公已經由唐僧變成了孫悟空。主人公的變化又使小說的寓意和主旨隨之改變,即已經不把重點放在“取經”之上,而有他意寓焉。這一寓意,明人稱之為“微言以中道理”23,至于暗藏何種“道理”,則見仁見智,莫衷一是。考之于這種特定的結構安排,明人謝肇淛所說“求放心之喻”24,或許更接近著者的本意吧。

除《西游記雜劇》之外的其它“西游戲”,基本都只演述“取經故事”的某一方面。《西游記》刊行之后的大量“西游戲”,包括所有的京劇和地方劇目,雖然合在一起,似乎也能表現出取經故事的全過程。但由于它們受到單劇演出的限制,因而對于接受者來說,很難將這些孤立的劇目合成一個整體來加以理解和接受。于是便造成了一種奇怪的現象,一方面,“西游戲”對小說《西游記》的廣泛傳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許多接受者都是通過“西游戲”才得知了小說中的許多人物與情節;另一方面,由于“西游戲”單劇演出的現實,又使接受者只能對《西游記》產生片面的理解。例如看了《美猴王》,便以為小說是肯定造反與自由;看了《火焰山》,便以為小說是贊頌智慧與計謀;看了《車遲國》,便以為小說是鼓勵降妖伏魔;看了《女兒國》,又以為小說是宣傳清規戒律等等。至于小說本身所包含的“密諦”,便被這些“西游戲”一一化解了。

上世紀80年代播出的電視連續劇《西游記》,基本上忠實于小說原作,保持了小說的完整性,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這一缺憾。但僅從其主題歌歌詞便不難看出編創者對這部小說的認識和理解,這一見解在某種程度上又引導著觀眾的接受傾向。另一方面,在實際操作時只能分集播出,接受者觀看時也只能斷斷續續的觀賞。因此能否使接受者真正理解小說中所含有的“密諦”,仍然存在疑問。當然,即使讀原著本身,也并非所有的接受者都能讀出其中的奧秘,但與觀賞“西游戲”相比,畢竟能給接受者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間。如何使“西游戲”傳達出小說本身的哲理,是一個應當認真思考的課題。

注:

①[明]徐渭《南詞敘錄·宋元舊篇》,《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三),中國戲劇出版社1980年版。

②③[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二十五“院本名目”,中華書局1980年版。

④[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卷三“偏安佚豫”,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⑤關于《大唐三藏取經詩話》的成書時間,大多數學者認為應在南宋,但仍有不同見解。⑥[元]鐘嗣成《錄鬼簿》,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⑦趙景深輯《元人雜劇鉤沉》,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版。

⑧本文所引《西游記》,均據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第二版。

⑨傅惜華《元代雜劇全目》,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

⑩[明]無名氏《錄鬼簿續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1118[明]祁彪佳《遠山堂劇品》,《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六),中國戲劇出版社1980年版。

12[元]無名氏《龍濟山野猿聽經》,見[明]趙琦美輯《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古本戲曲叢刊》四集,商務印書館1958年版。

13《孤本元明雜劇》(四),中國戲劇出版社1958年版。

14[明]《楊東來先生批評〈西游記〉雜劇》,《古本戲曲叢刊》初集,文學古籍刊行社1953年版。

15鄭振鐸《中國文學研究》(上),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251-252頁。

161921劉蔭柏《西游記研究資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分別見于第248-253頁,第423-424頁,第422-423頁。

17[明]無名氏《二郎神鎖齊天大圣》,見[明]趙琦美輯《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古本戲曲叢刊》四集,商務印書館1958年版。

20鄭振鐸《西諦書目》,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年版。

22陶君起《京劇劇目初探》,中國戲劇出版社1980年版。

第3篇

清宮戲:四爺真的好忙啊

《四爺好忙》是一個視頻短片,正如之前胡戈的《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一樣,是一種另類的影評和別樣的反諷。《四爺很忙》的標題字幕是“獻給勞模四爺”。四爺者,清朝雍正也,時下正熱播的《步步驚心》《后宮甄傳》《宮鎖心玉》《宮鎖珠簾》等清宮劇中,四爺頻頻出鏡,成了當前最忙的熒屏紅人。

自春節以來,看著這臺,四爺與若曦曖昧;換個臺,四爺和憐兒纏綿;又換臺,四爺為晴川肝腸寸斷;再換臺,四爺娶了甄;還換臺,四爺跟呂四娘在現代又重結前緣……觀眾戲稱,四爺真的好忙啊!

于是在《四爺好忙》這段搞笑視頻中,制作者給里面的人物重新配了音,甄、晴川、憐兒等后宮佳麗紛紛埋怨四爺“朝三暮四”。若曦說:“表面上,你只愛若曦,實際上,你趁我不備,上躥下跳,在各種電視劇里談戀愛,你難道真認為我傻,換部劇名整個容就認不出人?”甄冷嘲道:“臣妾手賤,掃了一圈電視,看到了無數個你,和各色女子卿卿我我……”雍正這個承前啟后奠定康乾盛世的一代明君,搖身一變竟成了沉湎于眾多后宮美女中的“情圣”,真令人眼花繚亂啊!他豈能料到,自己死后300多年,居然還會以這樣的形象火爆熒屏,有觀眾調侃道:“流水的妃嬪,鐵打的雍正!”

《宮鎖珠簾》中袁珊珊演的宮女憐兒顯得心無城府、善良單純,她甚至將便裝的雍正誤認為是小太監,由此發展了一段“超級友誼”。更為夸張的是,憐兒口口聲聲叫雍正“死太監”,還與雍正擊掌發誓,要開開心心地過好日子。如此令人匪夷所思的橋段,讓不少網友大呼“天雷滾滾”。

其實,作為影視作品,在歷史原型上做適當虛構不是不可以,但好歹也得有點歷史常識吧。不敢想象,一個宮女稱呼皇帝為“死太監”是怎樣的結局?不要命了嗎?歷史上的雍正是個嚴厲的帝王,而且以勤政著稱,絕非成天談情說愛的“情種”。所以,這些清宮戲真可謂“可笑的戲說”,引起觀眾的嘲諷和批評也在所難免了。

經典翻拍:孫悟空帶了“美瞳”?

與清宮戲相映成趣的,是新版《西游記》正在各臺相繼熱播。自播出后,觀眾的質疑聲一浪高過一浪,尤其是師徒四人的造型,引起很大的爭議。比如豬八戒,被指是一頭站起來的野豬,實在太丑,甚至有小觀眾表示被嚇到。著名時評人葉匡政著文調侃:“張紀中最大的創新,大概就是把豬八戒變成了一頭貨真價實的豬,讓我一閉眼,心頭就浮起那白毛大耳的恐怖形象。”

對于此類批評,導演張紀中在接受媒體的采訪時稱這是“尊重原著”。他說:“原著里對豬八戒的描述是‘卷臟蓮蓬吊搭嘴,耳如蒲扇顯金睛;獠牙鋒利如鋼銼,長嘴張開似火盆’,這應該更像野豬。我本來還想做得更純粹一點的,弄成豬腿,后腿是彎曲的,但演員把這個道具穿上后,走路太費勁,一天拍不了兩個鏡頭,打起來也費勁,就放棄了。”

盡管如此,還是不能遏止觀眾對新劇角色的質疑。在新版《西游記》中,造型最讓人放心不下的就是孫悟空了。新版一播出,孫大圣“不靠譜”的造型就引起觀眾的極度不滿:毫無創新、太“娘”,濃重的“煙熏妝”像是戴了“美瞳”,而且眼神呆滯、柔弱。許多觀眾把這個費洋版的孫悟空與舊版作對比,比起六小齡童版美猴王機警、犀利的眼神,新版真有些相形見拙了。

另外,在新版《西游記》里,許多妖精打扮得更現代了,尤其是7個“蜘蛛精”洗澡那一集,許多觀眾大呼“兒童不宜”。

新版《西游記》中的“現代臺詞”令人有點無法接受。比如孫猴子在天庭偷吃仙丹,倒出來后大喜地說:“哈哈,蘋果味的,還有草莓味的。”太白金星說服孫悟空和他一起飛向天庭時,由于孫悟空飛得太快,太白金星竟喊道:“那猴子,你慢點飛,尊重老年人啊!”最有喜感的一句話是沙和尚說的,因偷吃人參果師徒4人被鎮元大仙抓住后,大仙說每人打30鞭,沙和尚發話了:“樹上只有26個果子,卻要打我們30鞭,你算術老師死得早啊?”觀眾直呼“雷人”。

對使用現代味的臺詞,張紀中表示,任何作品都有時代烙印,“我想過,如果還是依照前面的狀態,語言上半文半白,沒辦法吸引從三歲到九十三歲的觀眾,所以一定得帶點現代意識,否則失去了翻拍的意義。”

觀點交鋒:今天我們如何看電視

對于清宮戲和經典翻拍,引發的爭論大有愈演愈烈的趨勢。不過,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功過是非、真假曲直,還是交由歷史學家去評說吧,而經典翻拍對原著是忠實還是背離,也應該交由文學家去考證。我們更應關注的,是當前影視劇創作過程中存在的一些普遍現象,以及由此而產生的社會效果。

可以不歷史,但不可以不常識 現在許多人擔心,清宮戲之類的古裝劇打著歷史劇的旗號,鋪天蓋地地滲透影響觀眾,會不會對歷史知識匱乏的年輕人和小孩子產生干擾和混淆?他們誤以為:這就是歷史。所以,無論是過去的《雍正王朝》《宰相劉羅鍋》《康熙微服私訪》,還是今天熱播的《步步驚心》《后宮甄傳》《宮鎖珠簾》,有一個基本的觀點必須明了:可以不歷史,但不可以不常識。

有些編劇心里似乎有一種歷史崇拜,總是想方設法往歷史上“扯”,結果被搞歷史的人一推敲,指出許多毛病,還不服氣,說什么還歷史人物以人性、人情等等,結果是,把從前所謂的“反面人物”,涂以“人之常情”的濃墨重彩,讓他們“可愛”起來了,讓他們變得“親切”起來了……倘若歷史學者們不說話,他們就會往歷史那邊擠占,慢慢地,他們就好像是歷史了。

觀眾其實受不了的是劇中的人和事是“空的、假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被傳唱千年,江浙人在寧波建立“梁祝公園”,人們并未糾結它的真假。這說明,凡是編劇符合常識、常情、常理的,即使不是歷史,也會被人接受,尊之如正史――歷史有兩種,一種是事實,一種是道理。

而現在的古裝電視劇,基本情形是,稍微正經一點的,就自我莊重,說自己是“歷史劇”;而一點都不正經的,就巧立名目,用一個詞兒遮臉――戲說。面對歷史,前者是硬往里鉆,后者是拼命往外擠,卻都忽視了一個問題:常識。

以上問題,正是觀眾在看這些電視劇時要注意分辨的,哪怕是一時分不清楚,心里也得有個底兒,“權當是戲說的吧,可別當真了”。

翻拍,不能突破底線 近年來,關于重拍四大名著的各種爭議不斷,雖說吸引了很多眼球,但同時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一方面因為國人對四大名著都很熟悉,另一方面也和舊版電視劇已經家喻戶曉有關,要想超越實屬難事。這些老劇都曾有過萬人空巷的收視奇跡。直至今天,這幾部電視劇仍被視作中國電視劇的經典之作。這種壓力,對重拍者來說是最難攻克的堡壘。

如何將對經典的記憶與當下的審美潮流做到盡可能完美的對接,其實是所有創作者需要不斷思考的問題。著名時評人葉匡政認為,既能尊重大多數人對原著的理解,又能重新喚起人們對傳統文化新的情感與熱愛,真正體現原著的韻味與內涵,應該是所有重拍者的目標。如果為了短時間的嘩眾取寵,刻意背叛人們的常規印象,比如扭曲人物個性或修改故事情節,背離了原著的文學或歷史價值,這種創作觀肯定會招來質疑。

因為有諸多難以克服的難題,可以想見這些電視劇真正面世的效果。一窩蜂地重拍名著,真正暴露的還是電視劇原創能力的孱弱。多年來,電視劇的故事雷同、手法老套,早已備受觀眾詬病,所以大家只能靠炒冷飯來吸引觀眾的目光。無論好歹,四大名著總有一些忠實的粉絲,拍得再差,也可保證基本收視率和新聞熱點。但也得有一個底線,如果突破的底線太多,讓人們感到了“四不像”,翻拍就不僅不會成為賣點和亮點,還會成為人們眼中的污點。

其實,可以多一些寬容 不過,盡管觀眾的眼睛雪亮,提出批評也無可厚非,但作為文藝作品,我們不能把其貶得一無是處,也有許多人表示,不妨給經典翻拍多一些寬容。

其實縱觀爭議,認為翻拍的經典拍得不好的觀眾主要是拿它與舊版進行比較。毫無疑問,舊版的電視劇在觀眾眼中,的確是不可磨滅的經典。這些劇之所以受歡迎,除了在劇本打磨、演員選擇上下足功夫外,那時電視臺沒有太多的電視劇可供觀眾挑選也是重要原因。當大家第一次在屏幕上看到生動活躍的孫悟空,看到眼花繚亂的特技效果以及引人入勝的降妖伏魔的故事時,完全被征服了。

這個情結一“結”就是20多年。盡管之后的經典“一翻再翻”,但是在觀眾心里,最好的仿佛永遠是最初的那個。所以,不管是李少紅重拍《紅樓夢》,還是張紀中重拍《西游記》,一定也預料到了這樣的壓力。但所謂“一千個讀者眼里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經典的理解都各不相同,我們可以挑剔某些拍攝過程中的缺陷,但對于導演和制作方,我們還是要給予足夠的尊重,畢竟這也是宣揚經典,而不是惡搞。明白這些,我們在看電視劇時,或許就會心平氣和許多。

第4篇

一、旅游工藝品市場存在的問題

為了了解目前我國“旅游市場”的發展情況,我們先后去了蘇州園林、周莊,安徽黃山、宏村,杭州烏鎮等全國著名景區,通過訪問當地居民、問卷調查、網上資料查詢等方式了解了這些景區的旅游工藝品的情況。目前,我國旅游工藝品市場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地方特色不鮮明,品質低劣,價格混亂。其中地方特色不鮮明是最主要的問題,在我們調查了多個旅游景區并采訪當地居民后,驚奇地發現,同樣一個旅游特產或工藝品在多個景區都存在,而這些景區都是跨地域的,貌似現在的旅游工藝品市場已經被同化,都融合在一起,毫無地方特色可言,所以說地方特色不鮮明是現在旅游工藝品市場存在的最主要的問題。

(1)地方特色不鮮明:大多數城市旅游工藝品種類單一,缺乏當地民俗文化特色。具體表現在通常的一些旅游紀念品太過常見,走到哪都能見到,毫無特色可言,這對于消費者來說無疑勾不起他們消費的欲望,旅游工藝品要反映當地文化特色,這是其本身最基本的要求。游客來到某個景區,不僅可以通過這些工藝品來感受這里的一切,而且還可以購買留作來此地旅游的紀念品。例如,我們在蘇州看到有賣景德鎮瓷器的。景德鎮的瓷器是世界聞名的,從古至今,經久不衰,郭沫若老先生曾經給予景德鎮陶瓷很高的贊詞。景德鎮的瓷器制工精美,既可用作生活用品,也可以作為優品收藏,有極高的欣賞價值。而現在景德鎮的陶瓷卻出現在這里,這不得不讓人們對真假產生了懷疑。

同時我們也調查到在南京夫子廟也發現了類似的情況,有很多商販在這里賣西安的陶藝制品,這些現象讓我們調查小組感到詫異,我不知道該尊重的說這是經濟文化發展交流融合的必然結果,還是批判的說這些被人們稱為有特色的地方已經開始喪失自己的本土特色了。

(2)品質低劣:在我們走訪調查的過程中,發現旅游工藝品在制作生產上存在一定的品質問題,特別是一些民間藝人的手工制品,原先大家對手工制品還是特別熱衷的,但是現在市場上很多經營者打著“手工制品是樸素的”這樣的旗號,貶低了手工藝制品原本的精心制作,他們以此為借口,想要糊弄消費者,但事實表明,這樣的經營方式只會讓消費者失去購買的欲望。我們在網上查的資料,在國外市場上關于工藝品制作質量這一方面要比國內好很多,比如在法國,他們對工藝品的制作要求特別的高,無論價格是昂貴還是低廉的工藝品,精致的制作工藝是其共同的特點。即使對工藝品不是很了解的朋友,想必對進口物品有所知曉吧,平日里,很多人都喜歡買進口的東西,特別是德國的,日本的,瑞士的等等,追根其究,還是他們的旅游工藝品制作精湛、質量有保障。所以說制作優良,外觀精美的工藝品無疑會促進游客的消費。

(3)價格混亂:說到工藝品的價格,想必很多人應該都深有體會吧,一個很普通的東西在旅游景區可以賣到外面普通市場價格的幾倍,普通的工藝品價格尚且如此,更何況那些設計獨特、制作精良的工藝品呢?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下面這件事:我們在蘇州周莊時,看到有賣葫蘆絲的,首先它是不是本地特色工藝品我們先暫且不說,但它的價格卻是外面商店的三倍,還有就是我們去沈萬三祠堂的路途中看到有一位老翁在售賣手工編織的一些(花鳥走獸等),雞蛋大的一個小編物要價居然是六十元,我們在驚呼老者精湛手藝時也不得不唏噓這樣的價格真是傷不起啊,最觸動我們的還是老者這樣的一句話:手工制品就是這個價!我不能否認這樣精致的手工品并非隨處可以買得到,但這樣的價格恐怕也是會讓游客望而卻步吧。

二、解決辦法

在國內,好多景區存在以上說的問題,所以造成了國內旅游工藝品市場很不景氣,試想,沒有地方特色,制作粗劣,價格昂貴的景區工藝品或者紀念品又怎能引起游客的購買欲呢,要想增強游客的購買欲,我認為可以針對上面說到的幾個問題采取一些適當的措施來改善目前的狀況。

首先,要引起游客的注意力。新奇而具有濃厚地方特色是作為工藝品首先要具備的,一個地方的旅游景點反映了這個地方的風土人情與歷史傳統文化,游客來到這里除了卸去一身的疲乏之外,更多的是走進這個他們以前或許從來沒來過的地方,而這個地方的異域風情正好能夠深深地吸引著他們,使他們流連忘返,這個時候有特色的,能夠反映這個區域文化的旅游紀念品就會顯得很重要。例如,我們去了連云港的花果山和連島,在花果山,我們隨處可見跟猴子有關的旅游紀念品,像爬猴背包,刺有美猴王圖案的帽子等等,或許這些東西并不是很有創意,但是它很符合這個地區的文化背景和歷史傳說。大家都知道西游記里孫大圣的故鄉就是在連云港花果山,花果山當地的經營者通過經營這些能夠反映當地文化風情的紀念品,顯然是合理的。還有在連島,連島是海邊風景區,自然它的工藝品就跟海洋脫不開關系了,我們看到的有貝殼做的各種精致的工藝品,如花籃、動物造型等,還有水晶制品等等,這些都能反映出連云港本地的特色。所以說連云港的旅游工藝品在反映地區特色這一塊做得還是比較完善的,但我剛剛在上面也提到了,可能有些工藝品并不是很有創意,這也是連云港本地旅游工藝品在以后的研發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

其次,旅游工藝品的制作水準直接決定了游客們的購買欲望。試想,誰會花錢去買一個制作粗糙的東西呢?打個比方,我想很多人去買編制的掃把也會左看看,右比比,看哪個編的緊實一點,光溜一點的,這正是說的工藝品做工要精致這個理。前文中我有提到我們在去蘇州周莊時,看到一位老者售賣手工編制的工藝品,擺在他面前的那些小編物都活靈活現的,誰見了都會喜歡的。所以說工藝品的做工很重要,它幾乎能夠讓游客決定是否要購買。

最后,就是讓游客們自己參與到旅游工藝品的制作中來。引起顧客的興趣才是最重要的,可以帶動消費量的同時,還能帶動顧客的動手興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川省| 潞城市| 永胜县| 任丘市| 茂名市| 黎平县| 桃园县| 太谷县| 利辛县| 富平县| 禄丰县| 合山市| 中牟县| 南漳县| 新密市| 灵石县| 榆中县| 芦山县| 遂宁市| 沾化县| 兰西县| 屯留县| 宜州市| 西贡区| 鄂托克前旗| 铜山县| 屯留县| 江北区| 开化县| 昌吉市| 万安县| 化隆| 中江县| 肇州县| 松桃| 新田县| 无锡市| 永登县| 大石桥市| 汉川市| 大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