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英語名言名句

英語名言名句

時間:2023-05-29 18:24:3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英語名言名句,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英語名言名句

第1篇

Letlifebebeautifullikesummerflowersanddeathlikeautumnleaves——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Loveislikeanhourglass,withtheheartfillingupasthebrainempties.愛情就像沙漏,心滿了,腦子就空了。

Timewonteaseyourpainbutletyougetusedtoit.時間不是讓人忘了痛,而是讓人習慣了痛。

Inspiteofyouandmeandthesillyworldgoingtopiecesaroundus,Iloveyou

“Eyesarerainingforher,heartisholdingumbrellaforher,thisislove”。眼睛為她下著雨,心卻為她打著傘,這就是愛情。

(來源:文章屋網 )

第2篇

1商務英語的語言特點和語篇特點商務英語完全具有普通英語的語言學特征。與此同時,商務英語又是商務知識、管理技能和英語語言的結合,因而其本身又具獨特性。商務英語的語言特點包括:a.具備較強的客觀性;b.使用平實、準確的表達方式;c.具備獨特的行業特點。

除了具備以上語言特點外,商務英語還具備以下語篇特點:a.較強的語域特征和目的性(Ellis,2002);b.較強的程式化色彩;c.獨特的語篇文體特點。

2目的性原則與商務英語翻譯

由德國的萊斯(K.Reiss)、費米爾(H.JVermeer)、諾德(Christiane Nord)等學者提出的譯文功能理論為翻譯理論的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他們認為,翻譯是一項有目的的(in-tentional)交際活動,翻譯的目的大致可分為三種:譯者的目的(如賺錢)、譯文在譯語文化中的交際目的(如傳遞信息)以及某種翻譯方法或策略所要達到的目的(如直譯以顯示源語的語言結構特點)。

根據目的性原則,翻譯的過程應以譯文在譯語文化中實現其預期功能為標準。比如在市場營銷這一商務活動中,達到商家的促銷目的是廣告翻譯的首要原則。這一原則決定了譯者在廣告翻譯中應考慮以下三個因素:譯文語體、讀者反應和譯語文化。首先,廣告翻譯要遵循譯入語的廣告語體風格。根據目的論,商務廣告翻譯要符合譯語廣告文體的語言風格,即簡約洗練、有吸引力,盡量做到語出不凡。

其次,廣告翻譯應該以讀者為中心,注重讀者反應。我們可以通過使用地道的語言,特別是套用譯語文化中家喻戶曉的名言、名句對譯文讀者進行情感傳遞。這能幫助譯文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實現其預期功能。例如,某國產香煙進入英國市場時,推出了這樣的廣告語:tosmoke or not to smoke,this is a question.這則廣告戲謔地套用了莎翁名言to be or not tobe,this is a question,不僅大大增加了廣告的新奇性,還通過這種原汁原味的語言營造了一種親切的氛圍,使讀者看過之后,不禁會心一笑,產生了消費欲望。

最后,廣告翻譯還應尊重譯語文化,確保許多學者(Dudley,1998;王曉輝,2001;李明,2004)將商務英語的使用和翻譯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加以研究。在總結了商務英語語言特點基礎上,介紹了現今翻譯領域比較有影響力的三種理論:目的論、順應論和功能對等理論,并通過實例翻譯說明其在商務英語翻譯中的適用作用。

1商務英語的語言特點和語篇特點商務英語完全具有普通英語的語言學特征。與此同時,商務英語又是商務知識、管理技能和英語語言的結合,因而其本身又具獨特性。商務英語的語言特點包括:a.具備較強的客觀性;b.使用平實、準確的表達方式;c.具備獨特的行業特點。

除了具備以上語言特點外,商務英語還具備以下語篇特點:a.較強的語域特征和目的性(Ellis,2002);b.較強的程式化色彩;c.獨特的語篇文體特點。

2目的性原則與商務英語翻譯

由德國的萊斯(K.Reiss)、費米爾(H.JVermeer)、諾德(Christiane Nord)等學者提出的譯文功能理論為翻譯理論的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他們認為,翻譯是一項有目的的(in-tentional)交際活動,翻譯的目的大致可分為三種:譯者的目的(如賺錢)、譯文在譯語文化中的交際目的(如傳遞信息)以及某種翻譯方法或策略所要達到的目的(如直譯以顯示源語的語言結構特點)。

根據目的性原則,翻譯的過程應以譯文在譯語文化中實現其預期功能為標準。比如在市場營銷這一商務活動中,達到商家的促銷目的是廣告翻譯的首要原則。這一原則決定了譯者在廣告翻譯中應考慮以下三個因素:譯文語體、讀者反應和譯語文化。首先,廣告翻譯要遵循譯入語的廣告語體風格。根據目的論,商務廣告翻譯要符合譯語廣告文體的語言風格,即簡約洗練、有吸引力,盡量做到語出不凡。

其次,廣告翻譯應該以讀者為中心,注重讀者反應。我們可以通過使用地道的語言,特別是套用譯語文化中家喻戶曉的名言、名句對譯文讀者進行情感傳遞。這能幫助譯文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實現其預期功能。例如,某國產香煙進入英國市場時,推出了這樣的廣告語:tosmoke or not to smoke,this is a question.這則廣告戲謔地套用了莎翁名言to be or not tobe,this is a question,不僅大大增加了廣告的新奇性,還通過這種原汁原味的語言營造了一種親切的氛圍,使讀者看過之后,不禁會心一笑,產生了消費欲望。

最后,廣告翻譯還應尊重譯語文化,確保的乘客),使那種體現公司和乘客之間的人情味變得蕩然無存,以致大大地削弱了原廣告的廣告效果。賈文波(2000)建議在譯文中使用第二人稱用語(You)代替“guests”來順應英語廣告中“顧客至上的信念”。他把上述廣告改譯為“:Give you a pleasant ride all the way!”,顯然與原譯相比,預期讀者更樂于接受后者。

轉貼于 4功能對等理論與商務英語翻譯

奈達的翻譯理論“以目的語和目的文化為依歸,以譯文和譯文讀者為中心”(郭建中,2000),其核心即為“等效”理論。作為語言共性論者,奈達主張翻譯是“可譯”的且提出了“動態對等”和“功能對等”。

奈達將“功能對等”定義為“最為切近的自然的對等”(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Nida,1969;2001)充分反映了對于翻譯中不存在像數學中那樣的“完全對等”(com-pletely equivalent)的認識,而只能是基于各種不同程度的“切近”的“功能對等”。這個“功能對等”應當涵蓋(所指和聯想)意義、語境、文化、文體、信息、認知和經驗等諸多內容。“功能對等”既體現了翻譯(尤其是文學性翻譯)的“可譯性”,也體現了“可譯”程度的相對性或“動態性”,合理地解決了翻譯中的文化因素、作者與原文讀者及譯者與譯文讀者的關系等。

以商業詞匯翻譯為例,譯者往往很難實現漢英之間詞語意義的“對等”。例如“龍頭產品”如直譯為“dragon head product”,則難免引起歧義,或產生負面效果,因為龍在西方代表邪惡。如果譯為“flagship product”,則既符合西方的文化,又起到了傳意的效果。因此,將詞語的這兩種基本意義“移植”到目的語中有時會造成某種程度的“意義損失”,而翻譯者的任務是將這種“損失”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在原語和目的語之間實現“最貼切的自然對等”。

結束語

綜上所述,商務英語的語境和交際功能決定了商務英語的詞法和句法特點。通過本文的介紹與分析,我們不難看出目的論、順應論和功能對等理論對于商務英語翻譯都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在現實商務翻譯過程中,我們還應進一步理解特定商務領域的語言特點,選擇適當的翻譯理論作為指導,以達到傳遞準確信息的目的。

參考文獻

[1]Dudley-Evans.T.&St.John.M.J.1998.Devel-opments in ESP: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M].Cambridge:CUP.

[2]Ellis,M&Johnson,C.2002.TeachingBusiness English[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Education Press.

[3]Eugene A.Nida&Charles R.Taber,1969.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Brill Academic Publishers.

[4]Eugene A.Nida.2001.Contexts in Trans-lating[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

第3篇

關鍵詞 大學英語 語法教學 重要性 現狀 方法

一、英語語法教學的重要性

在大學英語中,語法教學一直處于很重要的位置,是英語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語法是語言的基礎,是語言的組織規律,是語言正確運用的前提條件,是語言正確運用的保證。只有在語法的基礎上,才能夠正確地進行詞形變化,進行遣詞造句。我們在學習英語時無時無刻不受語法的規范和限制,在英語學習中,必然會遇到大量的枯燥無味的語法知識,這給英語教學和應用學習帶來不少麻煩,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必須先解決語法問題才能進一步學會英語。因此,英語語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很重要,如何解決教學中出現的語法問題,如何在教學中正確有效地實施語法教學,如何使學生在掌握語法時更容易更便捷就成為大學里每一位英語教師首先應該解決的問題。

英語語法的準確把握是學生交際能力提高的前提條件。在英語學習中,交際能力的提高一直是教師和學生關注的問題,語法是保障說話合情合理、條理清晰、符合邏輯的前提。我們講英語,不是講一個個獨立的單詞,要把單詞串成一句完完整整、有思想、有內容的句子,這是一個較高層次的要求,這就需要語法規則。在語法規則下,單詞串成句子,句子組成句群,句群組成文章,這樣,我們的英語水平,英語運用能力自然得到提高。在此基礎上,我們學生只要敢于說話,敢于表現,在語法的指導下正確地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我們的英語交際能力自然得到提高。結合語法學習英語是每一個非英語國家學習英語的根本辦法,英語語法學習對提高英語水平、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我國高校英語語法教學的現狀

雖然我們的高校自從有了英語教學就開始了語法教學,在英語教學中語法教學也占著很重要的位置,但現在的英語語法教學和語法學習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依然是教學和學生在英語教學學習中的主要困難,英語語法學習依然是英語學習的攔路虎,在大學英語語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沒有走出教師的中心固圈,未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缺少學生的實踐演練機會,口語訓練較少;過分注重語法釋義,使得語言學習不能進行很好地運用練習;教師教學過程以母語為主要教學手段,很難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運用環境;語言學習過分強調精確度,使得學生失去學習的靈活性和主動性,阻礙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靈活運用語言的進程。顯然現在的語法教學過于古板而后滯后,已經不能很好地滿足現在社會的需要,長期浸染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的學生一般都是“精于語法,弱于交流”。

第二,部分教師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錯誤地以為學生的知識積累和能力提升是重中之重,語法教學無足輕重,一改從前的“重語法,輕交際”“聽不清楚,說不規范,難以同外國人進行語言交流”的局面,在教學中各種各樣的activities,mle—plays,English corners花樣疊出,表面繁榮卻使外語教學走進了“重能力、輕知識”的另一極端,造成學生英語基礎不牢固,語法體系不完善,各種所謂能力就失去堅實的根基,很難構建學生較高的能力大廈。

所以,結合當今教學實際,我們需要對英語語法教學重新審視和定位,確立語法在英語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入探討語法教學的方法策略是有理論和現實意義的。

三、英語語法教學的方法體悟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的經濟快速增長,社會飛速發展,對外經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英語已經成為當今社會必須的重要語言技能,社會對交際、應用型英語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雖然現今對學生就業形勢嚴峻,但交際型應用型英語人才在就業市場異常搶手。當前大學英語教學中,面對就業形勢和社會需求,如何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語言的能力,如何培養善于交際長于英語的英語大學生,如何造就就業容易、社會所需的高素質英語人才成為英語教學的焦點話題,也是擺在廣大英語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為更好地適應當今社會和發展需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和學校的長遠發展,本人在教學中兼顧學生語言交際能力和語用能力的統一,嘗試多種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一)創設教學情境法

語言的實用和交際功能要求英語教學應突出學生的語言學習的實用功能和交際能力,教師在進行英語語法教學的時候,應把語法知識的學習融入到具體的教學情境中,一方面單純的講解和操練英語語法學生會普遍感覺枯燥和乏味,無法激發學生學習語法的興趣,也就無法保證學習的成效。另一方面,在具體的情境中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為重要的是中國人的語言習慣和西方人的習慣、規則有著很大的不同,如果離開語境,就會造成學生學習語法知識和實際生活應用脫節。僅憑死記硬背語法規則條文進行遣詞造句,不但學生感到負擔重、效果差,更為重要的是語言是活的語言,只有在實際應用中才能才能用活用好,只有在具體語境中才能更好地突出交際能力。所以,我們英語老師一定要充分利用豐富的各種教學資源,結合學生實際創造各種各樣的充滿魅力的鮮活情境,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模擬真實情境中領悟語法規則,并運用語法知識解決交際問題。

1.借助各種圖片和音像材料創設情境。現代電化教學手段為英語教學提供了很好地物質保障,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能夠很好地把學生帶進教學情境。如借助多媒體播放《走進美國》,能夠很好地將枯燥的語法知識講解變成生動鮮活的視頻情境,讓學生在逼真的生活情境中感知領悟英語應用的語法現象和語法規律。

2.利用實物創設情境,凸顯直觀效果。實物教學是最常用最好用的直觀教學工具,實物教學能夠很好地變抽象理論說教為真實具體實物演示,打破時空界限,變抽象思維為直觀形象感知,讓學生不出教室就能很好地認知事物,學習語法。比如,用破杯子、壞玩具等來向學生講授形容詞broken,拿一杯飲料來感受a cup of;將幾件東西放在不同的地點來講授in、on、under、behind等介詞的含義。

3.師生合作表演模擬生活情境。課堂上教師和學生根據教學內容或者自編自導自演能夠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引導學生在準備、參與的過程中感知教學目標,學習語法知識,引導學生在做中學語法,在學中用語法,形成良好的學習和思維習慣。

(二)合作探究式語法學習法

探究式學習、合作學習是廣為推崇的良好學習方式,在語法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學習語法的興趣和效果。把學生分成小組,依據課程內容和語法學習目標,引導學生分組合作探究,學生相互交流,彼此合作,共同探究,教師進行必要的指導和點化。既能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索的能力,又能給學生提供更多的鍛煉自己,表現自己,學生學習語法知識和提升能力雙向并舉。

(三)名言佳句強化法

本人在教學實踐中,把英語語法知識和名句名言以及流行語流行歌曲和英語語法教學相結合,選用學生熟悉的名句或流行歌曲以及網絡名句,把教學中的英語語法融入進去,學生品味這些名言佳句,既能感知文化,又能很好地記憶和感知英語語法,可謂一箭雙雕、雙重得益。例如,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Roman was not built in a day; Whil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 …

總之,英語語法教學必須立足學生實際,立足社會實際,從學生興趣和能力提升出發,把學生學習語法知識和能力提升結合起來,探索多種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手段,培養學生準確應用語言技能和提高學生交際能力,滿足學生終身發展和國家對新型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郭自嘉.多媒體英語教學利弊及對策[J].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2).

第4篇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趣味性一、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教學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證,尊師愛生,才能互相配合,使課堂生機勃勃,才能保證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告訴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親師性”較強,如果他們對某位老師有好感,便對這位老師的課感興趣并分外重視,肯下大力氣學這門課,因而成績卓著。反之,他們會有叛逆心理。所以,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我特別注重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深入學生,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情緒的變化,時刻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學生,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同時,多與學生進行感情方面的交流,達到師生關系的最佳狀態,做到師生關系和諧、感情融洽,令學生饒有興致地進行學習。另外,我還注重充分相信學生,充分發掘學生的潛力,正確鼓勵學生,耐心引導,從而使得師生關系不斷完善,學生對我有了更多的信賴感,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強化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二、創建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依據新課程改革意見,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堂環境如何,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極大,教師的任務之一在于為學生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所以,我始終堅持以滿腔的熱情全心地投入教學,用抑揚頓挫的語調、充滿誘因或設置懸念的語言來組織教學。注意精神飽滿,表情輕松愉快,目光親切,態度和藹,舉止大方文雅,言辭簡潔,語言純正流利,書法規范漂亮,版面設計合理醒目等。同時,注重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寓教于樂、動靜結合、學用結合、師生配合。避免教師“一言堂”、課堂上總是教師向學生灌輸所帶來的學生始終處于消極、被動的學習地位,沒有發言權,沒有表現機會所引發的缺少輕松、愉快學習氛圍和較高學習興趣的問題。給學生增添了無窮的情趣,讓他們在愉快的氛圍中,在英語的環境中學習英語、掌握英語。始終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興趣濃厚,盡情享受英語學習的趣味性。

三、創設情境,增添趣味性

我們的母語不是英語,學習英語是在漢語的氛圍下進行的。沒有英語環境,教師就要有意創造英語環境,以增加教學環節的趣味性。在教學工作中,我經常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直觀地為學生提供促進理解的感性材料,為學生營造出一種社會生活的真實情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去想象和參與,使他們在運用的過程中學習和掌握語言。例如,在單詞教學中,如果讓學生耳朵聽著單詞讀音,眼里看著圖畫,很快就能掌握這些單詞。因而,在課前,我通常要求學生自帶一些水果、茶杯、雜志封面、玩具等東西,以便在課堂上進行實物教學。有時我還讓學生做出一些表情、動作,或讓他們到黑板上畫出簡筆畫,或編一些短劇進行即興表演,創設一些情景。另外,從某種意義上講,游戲教學也是情境教學的一種。每一個單元都有獨特的主題,這些主題又是由許許多多同類詞組成的,比如說“Why do you like koalas ?”單元中出現了大量的動物名字,當練習這些名詞時,我把學生分組,做一個叫“我來比劃你來猜”的游戲,每組同學派兩名同學,一位同學來比劃所看到的動物,另一個同學用英語說出動物的名字,在一定的時間內,說出越多、越準確的組為勝。通過這種游戲情境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善用技巧,深入開展情趣教學

一是進行英文電影及歌曲欣賞。在教學中,我注重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因素,常常給學生放一些英文電影或歌曲,讓學生感受原聲電影中的文化魅力,提高自己的聽力能力,增強教學的情趣性。比如成龍主演的電影《鄰家特工》中出現了很多七年級下冊的形容詞,比如cute,unly,good,beautiful等等。在課堂教學中,我適時給學生播放了該片的精彩片段,為學生熟悉口語發音、尋找自己已掌握的知識、肯定自己奠定了堅實基礎,這些是學生在平時的課堂中無法體會和得到的。

二是充分利用名言警句和格言練習口語。在練習語音、語調的過程中,反復操練對形成新的語音習慣非常重要。但重復練習的機械性、枯燥性和一段時間內的持久性使許多學生中途放棄了練習。日常教學中,我發現許多學生喜歡摘抄和背誦名句格言。因而,我因勢利導,抓住英語名句和格言富有韻律、有節奏感、讀起來朗朗上口的特點,引導學生學習口語。我經常讓學生把摘抄的名句、格言寫在黑板上,每天讓學生寫上兩句,上課時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訓練,訓練完后問學生:“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m?”學生用他們所學過的單詞、句型來發表意見,這樣既練習了口語,又增加了練習的趣味性。

第5篇

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語言與文化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曾有語言學家指出:“語言的背后是有東西的.而且語言不能離開文化而存在。”語言是一面鏡子.它反映著一個民族的文化,揭示該民族文化的內容。通過一個民族的語言。人們可以了解到該民族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思維特點等文化特征。它告誡我們不要單純進行就語言而語言的教學。因此,學習一種外語,不僅要掌握語音、語法、詞匯和習語.而且還要了解操著語言的人所在國家的文化。這就要求我們在英語教學中。重視文化的介紹與詮釋。有針對性地介紹西方文化和人文歷史。那么該如何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呢?

一、充分利用民俗活動培養文化意識

如今Thanksgiving(感恩節),Father's Day(父親節)和Mother's Day(母親節)等等西方節日成了社會上的一種時尚。我們不妨順水推舟,在慶賀節日的同時,讓學生們感受一下中西方的節日文化。例如教學中提到圣誕節來臨之際,給學生們講講圣誕故事和圣誕習俗,同時不妨再將之與中國的春節比較一下。當Father's Day(父親節)和Mother's Day(母親節)到來時,我們鼓勵學生替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向父母說一句感謝的話,感謝父母對自己的養育之恩,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也能得到文化的熏陶。

二、利用教材,全面滲透文化意識

新改版的英語教材選材廣泛,內容豐富,很多課文涉及英語國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識。通過實踐活動學習和了解異國文化。每一種方法都能增加學生對異國文化的了解和理解。教材中的那些涉及跨文化內容的語篇是進行文化教學的主要素材,學生可以從中學到許多英語以及其它民族的文化知識。不了解中西文化差異是學生語用失誤的重要原因。在向學生介紹一些文化背景知識的同時.重點講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和英美文化的差異,中西文化差異在語言交流中涉及面非常廣、如日常見面時的問候、稱贊、致謝、道歉以及委婉語、禁忌語乃至體態語等,在傳授這些知識的同時,使他們對英語中的這些語言現象賦予“real English”的意義。

三、利用電腦,電視等媒體,感受文化氣息

現代通訊技術高度發達,教師應充分利用互聯網等現代傳播媒介,要求學生定收看程度相當的英語動畫片或教學節目,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經典動畫片或者影片供學生欣賞。 如在學習外研初二下6模塊時,可以安排一點時間讓學生欣賞美國大片電影海盜幾個精彩片段,不僅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且也會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有時候老師可以有意識的給他們幾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查資料,自己去找答案。還可以通過宣傳欄和板報開辟英語學習園地,介紹一些習慣用語,名言名句,利用這些展板定期進行英語文化宣傳。鼓勵學生關心國內外大事,提高對英語文化的洞察力和敏感性。還可以組織一些英語活動,如英語角、英語討論等活動,這種較為真實的場景和親身經歷,更讓學生理解其文化的真正的內涵

教育教學中,筆者認識到,英語教學不僅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還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加強語言的文化導入,重視語言文化差異及對語言的影響,教會學生得體地運用語言,最終達到能夠正確運用語言進行交流的目的。

第6篇

營造書香校園人人以書為伴

營造書香校園人人以書為伴

初一年級上蘇軾的《水調歌頭》,我脫口背誦了這首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多好的句子啊,已退休十多年了,但我還清楚地記得不少唐詩宋詞,這要感謝初中的語文老師,他常說:“為人能熟讀唐詩宋詞,一輩子做人都會有味。”他又說:“少年學的,如石上刻的。我現在剛剛做過的事情也會忘記,但少時背過的書,今天仍然記憶猶新。”這些話我在當時似信非信,但我照著做了,事過五十年,老師的話在我身上證實了。

中國的傳統文化十分豐富,而詩歌是其精華。我們的許許多多古典詩詞無論從形式到內容都是十分優美的,讀來瑯瑯上口,而意境又十分高遠深邃,清新明麗,讀來使人情感豐富,情操高尚。也許開始讀詩時由于不甚理解,會感到煩躁,老師帶點強制性的背誦,會感到苦澀,然而當你熟讀成誦后,今后這些詩句會在你的生活中不經意的流露,在寫信作文中自然貼切地用上,那時心情的愉悅,別人是無法體驗的。

詩歌是激情之作,他激人向上。讀小學初中時,我自覺智力平平,然而李白的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點燃了我的心。世界上絕頂聰明的又有幾人,只要努力,什么人都可以出成績。因此初中畢業,家里無錢供我念高中,我在家發憤自學一年,以一本詞典為老師,讀完了高中的文科課程,考取了大學。

詩歌伴我度過了最艱難的歲月,后期,我被打入牢獄,足足在二十平方米的天地里生活了一千日。然而我堅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日子一定會到來。我在獄中讀馬列,學外語,練身體,天天洗冷水澡,以至于出獄后我的身體還是那么康健,能在濃霜似雪的寒冬跳入池塘游泳。重新執教后我傾心學生,所教班級升學率全縣第一。

詩歌還促使我走向新的輝煌。退休后,我下海辦了企業,我作詩自勉:“且將六十當十六,此生事業重開頭,莫道青春喚不回,登高最宜是九九。”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的企業成了中國服裝百強企業。考慮到兒子已年近不惑,應該挑重擔了,我們把企業交給他,第二次退休了,誰知我的學生們結伴到海南辦學,我們夫妻再次“聊發少年狂”,投身天涯海角,創辦__中學。

回顧自己的一生,說不上創了多少大業,但自感沒有空度歲月,“天生我材”多多少少派了一點用場。假如有人問我一個普普通通的農家孩子,為什么會過這樣的一生,我的回答是中國的文化教化了我。為此我感到作為學校,尤其是中國國土上的學校,千萬別忘了有幾千年歷史的傳統文化,這是我們的精華,是我們的國寶,是美國、英國這些所謂先進國家不可企求的。我們讀書從讀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經典開始,這無論從探求知識的角度,還是從學習做人的角度來說,都是最好的途徑,最好的辦法。

我建議__中學的教學就從背誦名詩名句、名人名言的經典開始,扎扎實實地打好求知育人的基本功。從下周開始,每個學生在每個大周(十二天)是否能背熟十首或十段名詩與名句,熟記一百個英語單詞或句子,由此把校園的讀書氣氛搞得濃濃的。現在初一(1)班和初一(2)班已經開始這樣做了,我希望每個班級都做起來。人人以書為伴,一輩子愛書、讀書、用書,讓書本成為我們永遠的精神食糧,成為我們走向成功的永恒動力。

第7篇

關鍵詞:英語口語;課文閱讀;語感;生活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2-211-01

一、習慣口語交流,提升口語能力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對英語口語的重視越來越高,很簡單的道理,我們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什么?不是為了高考,而是讓英語交流成為我們的溝通工具,學習英語口語需要在課堂上給學生更好的表現機會,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一直是我教學的定位,我是用問題進行引導,讓學生用英語表達自己的觀點。例如:在學習Unit 1 Friendship一課時,我用三個問題進行導入,讓學生自己隨心所欲表達,言之有理即可。Question1: Who is your good friend? Do you usually do at together? Lihua: Cao jie is my best friend, we often eat together, learning, talking, We are together really very happy。Question2: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important between friends?and why?Zhouxiaoli: Sincere and understanding ,We can understand each other, help each other in time at a difficult time. Question3: You don't have a special friend, she is a items, but she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for you?Guoxiao: I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it was part of my life, when your sad, it gave me the biggest happiness。 通過三個問題對這一單元的內容進行鋪墊,同時讓學生用口語進行表達,效果相當不錯,鼓勵學生不要害怕犯錯誤,勇于表達就夠了,課堂上多練練口語,提高英語教學的樂趣,讓學生在互相交流中習慣用英語表達,將簡單的口語交流培養一種習慣,這樣才能真正地培養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

二、熟讀英語課文,增強語感練習

英語同樣是門語言學科,語言學科的共性便是熟讀課文,這樣才有語感,英語的學習應該是和語文一樣,將Reading的課文熟讀于心,那么一些句式,詞語的搭配便一目了然,我們發現一個規律,那些熟讀課文的學生在考試方面,選擇題和填空題目以及作文寫作這塊明顯好多了,這就是熟悉課文帶來的好處,所以,我要求學習培養朗讀課文的習慣,慢慢的感受熟讀課文帶來的各種益處。例如在作文寫作方面,運用一些好的名言名句,或者優美的詞語搭配,會更顯得英語表達能力,同時給閱卷老師一種好的印象。在寫有關對“朋友”的話題時候,可以引用Unit 1 Friendship里面的一段話作為開頭陳述。Do you want a friend whom you could tell everything to,like your deepest feelings and thoughts? Or are you afraid that your friend would laugh at you,or would not understand what you are going through?我相信以這樣的一段話開頭,覺得顯得很別致,更有內涵。高中課本上面有很多這樣的優秀句段,我上課的時候會把這些句段勾出,建議學生進行背誦和理解,做一定的積累,隨時可以用到,在溝通和考試中,用來佐證自己的一些觀點。同時通過大量的熟讀優秀句段,讓學生理解英語的表達方式也是很優雅的,很有力量的。為了鼓勵學習積極熟讀課文,我將班級學生分為3組,進行朗讀比賽,并采取獎勵措施,用英語名著、英語筆記本作為獎品,學生興致勃勃。樂此不疲。

三、生活化教學,讓英語課堂更精彩

英語是門語言類學科,所以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是不夠的,需要走出課堂,去努力觀察我們的生活,將教學生活化是最讓學生有興趣的,而我們高中的英語課本上面的課文介紹都是我們生活中的例子,例如我們對講到Earthquakes一文時,我便引導學生去回憶下我們國家曾經發生的大地震,用英語簡單闡述,自己的感受已經如何保護自己。Zhangwei: On May 21 in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the national people's lost in the heavy lament。Lilu: After the earthquake, we need to protect myself, looking for a solid place to hide, to avoid the head and body injury。通過這樣簡短的對話,便很好地將學生引入教學中來。通過自己的教學經驗證明,生活化教學不僅是課改的要求,更是英語實用性、高效性的課堂要求。讓學生真正的主動接受英語,那么一節高效精彩的課堂便孕育而生了。

參考文獻:

[1] 宗 涵.《高中英語教師教學方式的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2011.

[2] 吳春華.《英語課堂教學精彩導入的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11.34期

(上接第210頁)五、鼓勵求異

求異思維是創造思維發展的基礎。它具有流暢性、變通性和創造性的特征。求異思維是指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想別人沒想不到,去找別人沒有找到的方法和竅門。要求異必須富有聯想,好于假設、懷疑、幻想,追求盡可能新,盡可能獨特,即與眾不同的思路。課堂教學要鼓勵學生去大膽嘗試,勇于求異,激發學生創新欲望。

總之,人貴在創造,創造思維是創造力的核心。培養有創新意識和創造才能的人才是中華民族振興的需要,讓我們共同從課堂做起。

參考文獻:

第8篇

關鍵詞:初中英語 生活化 教學

語言源于生活,脫離生活的語言是無味的。一個語言枯燥的英語課堂是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只有把語言融入生活,它才會綻放出應有的魅力,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我們應把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系,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言、在生活中運用語言,從而讓英語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一、 把生活中的情景搬進課堂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應盡量采用“任務型”的教學方式。任務型教學認為,以功能為基礎的教學活動中有許多活動并不是來自真實生活,而要培養學生在真實生活中運用語言的能力,就應該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參與和完成真實的生活任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結合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設計一些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教學活動,使學生身臨其境。

例如,在學習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和Where are you from? 這些句型及其回答后,教師可以設計醫生看病時詢問病人姓名、年齡或學生報名時老師詢問學生的姓名、年齡等這樣一些生活情景。教材中也設計了很多這樣的情景,如,在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 這個單元,教材中就設計了這樣一個情景, “You want to join your school sports center. Fill in the enrollment form and introduce yourself to the coach”學生要完成這一任務就必須要用到以下這些句型。 What’s your first/last name? My first/last name is ... What class are you in? I’m in ... What sports do you like? I like ... 在完成這個真實生活任務的過程中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得到了培養。

二、 在情境表達中豐富學生的思維

營造英語學習氛圍,這不僅是對課程教學資源的優化,更是提供了可以表達交流的載體。這樣的運用能夠在增強語言表達體驗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知識的有效轉化。這樣的轉化也是豐富學生語言思維的基礎。我們在情境表達的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自身語言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能夠在接近真實的語言學習環境中進一步學習探究,來體驗語言學習的認知過程。在情境表達深化過程中,我們可以根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進一步優化表達的話題,為學生提供交流表達的環境。這樣的表達能夠使學生的語言學習思維更加清晰。

例如,在教學《牛津初中英語》8A Unit 3 A day out的Reading A Around the world in a day時,可以根據學生對語篇的整體理解與感悟,讓他們圍繞表達重點,就“What interesting places do you know?”和“Why do we need to trip?”進行表達,并建議學生通過多媒體播放的形式來闡述自己的理解,這樣就更能夠優化英語的教學過程。

三、 加強學科間多元聯系來充實生活化教學

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如果我們可以加強英語與其他學科之間的多元聯系,充實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就可以做到讓學生觸類旁通,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科知識,還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有關顏色的詞匯時,除了教新單詞red, yellow, blue, black, orange等,還可以增加一些調色知識,如red + yellow = orange, red + blue = purple, red + white = pink, yellow + blue = green等。這樣不僅讓學生記住關于顏色的新詞,還能平添很多樂趣,這樣就做到了活學活用,觸類旁通。

又如,在學習“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等內容時,除了教學生“My favorite sport is swimming/running/skating.”外,還可以補充一些與英語有聯系的體育知識,如handball, canoe, boxing, sailing等奧運比賽項目的名稱。

四、 在設計課外作業時讓英語融入生活

英語是世界通用的語言之一,已經融入了生活的各個角落。所以,為了給學生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我們要樹立“生活化”的教學觀,設計一些有趣的課外作業,讓它成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續。

例如,在教學My name’s Gina時,不妨讓學生用英語設計一張school ID card, 并寫出自己的姓名、地址、 E?鄄mail地址等,并能在接下來的課堂中反復地使用;在教學This is my sister時,讓學生帶一張全家福照片,并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的家人;學了精彩的語段或課文后,可以通過比賽的方式或以錄音帶的形式交作業。其次,還可以讓學生收集英語名言名句、根據班級英語學習需要,讓學生編輯班級英語墻報和各類英語小報等。這樣的生活化的作業,學生很感興趣,因而就會全身心地投入,會想方設法查資料、設計策劃。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也把英語學習與生活融為了一體。

參考文獻:

第9篇

[關鍵詞]英語背誦背誦效率

“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知識是個人經驗的合理化,而不是說明世界的真理。知識是商談出來的。學習者的建構是多元化的。”就是說要通過多種渠道來獲取知識,通過知識量的積累的提升從而促進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所以通過在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學生,尤其是我們農村中學學生在獲取知識途徑很少的情況下,對于課文文章的背誦記憶不失為知識積累的好方法。背誦不是死記硬背,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下面就如何提高英語背誦效率談談個人的看法。

第一,提高認識,加深理解, 激發興趣。

樹立正確背誦的理念是必須的,同時也是最重要的。對于我們學生而言,隨著年齡的增長,同學們的理解能力逐漸增強,簡單機械的背誦費時費力,而且容易產生厭倦的情緒。這就要求我們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背誦,提高背誦效率和速度,同時要采用恰當的方法來激發背誦興趣。例如采用分組根據英文解釋猜詞訓練;深入語境復原場景進行表演等。

第二,加強誦讀,糾正發音,培養語感。

個人認為對于一門語言而言,第一要做的就是掃清語音障礙,要會讀,能說的出口。這也是我們在農村英語教學中比較困難的。那么對于我們農村學生來講,本身英語課就少,再加上我們所處環境根本就不允許我們有很多機會來說英語,那么通過背誦這么一種方式可以更正我們的發音,加強英語口語。當然前提條件就是我們的學生必須通過朗讀而進行的背誦。也就是說背誦第一要素就是要熟讀要背誦的內容。

第三,語法入手,涵詠理解,化難為簡。

單純的反復記憶是難以記牢的,所以我們就必須對所記憶的內容進行深入理解。首先要分析句子排除語法困難,因為課文中那些句子較長、結構較復雜的句子是同學們最難理解最難背誦的。對于這樣的句子,同學們可以先分析句子結構類型:簡單句,分清文章成分;復合句,弄明白是其類型。再次,要分清句與句之間的關系。這樣做有助于理解句子的意思,背誦起來就得心應手。

第四,溫故知新,實施強化,鞏固效果。

背誦是需要鞏固的,但并不是單純的反復記憶。而且單純地反復閱讀效果并不好,學習者應該遵循以下規則: 理解――背誦――再現――追憶――背誦。先理解文章大意,再積極主動的去背誦文章。在文章背誦過程中要進行積極再現,回憶不起來時再進行閱讀。嘗試再現不僅是一種比閱讀更積極的智力活動,而且也是一種自我檢查的過程,它能使人更能集中精力,掌握識記內容的重點、難點,并及時改正記憶中的錯誤。最初可以背誦一些稍簡單的句型和名言名句,然后作一定幅度的調整去記精美的文章。背誦過程中,如果思維空白,這是應該努力去回想,進行追憶。追憶是有意和間接再現的形式,需要付出很大的意志力,克服一定的困難,努力尋找記憶線索,進行積極靈活的思考。所以,不能一“思維短路”就查看課本,要給自己一個過程去追憶。文章通過背誦記憶,理解消化,熟悉運用,才可以是真正屬于自己的知識結構中的一部分。其中背誦記憶毫無疑問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后,要注意的是要多加強背誦記憶。因為復習背誦的時間用得越多,記住的效果就越佳。早晨背誦過的課文或知識,應在課間或有空的時間,應進行一次復背,并在晚上或第二天起床時再作適當的溫習背誦,以后過一星期,一個月再重復記憶。這樣,可保證背誦的效果。這里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再背誦的時候應該把原文提煉成一個提綱,可以記下關鍵詞來提醒記憶,促進復習背誦,這樣記憶和熟練程度就會更加明顯。

第10篇

一、確定早讀的內容

早讀課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早讀的內容主要來源于教材。我們可以讓學生朗讀教材中重要的單詞、句型、課文、語法等,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同時,我們可以“就地取材”,把教材中文辭優美的、對于口語表達有意義的文章都要求學生熟讀甚至背誦出來,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另外,還可以指導學生積累背誦一些名言名句;而且還可以閱讀一些與課程相關的報刊、雜志、書籍等。這樣不僅可以鞏固學過的知識,還能接觸一些新的知識,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豐富閱讀形式,激發學生對早讀課的興趣。

二、加強朗讀方法的指導

對于最基本的單詞、短語、課文和語法,教師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指導學生朗讀并背誦。單詞是最基礎的東西,新課標要求初中階段學生要掌握2000多個單詞和200多條詞組。如果死記硬背,既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又起不到好的效果。因此,教師一定要教會學生掌握音標,因為單詞的拼寫與讀音有很大的聯系;無論學習哪一門語言,都離不開背誦,所以教師要抓好早讀課,引導學生多讀成誦,不斷積累,培養語感。實踐證明,背誦得越多成績一般都比較好,而且口頭表達能力、書面表達能力等各方面都比較強。初中階段還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基礎語法知識,純粹的死記硬背是無用功,也是無趣的,一般教師都會使用例句來解釋說明,學生就可以利用早讀課對課文和例句進行對比朗讀并背誦,這樣既有效利用早讀課資源,又能比較好地掌握知識。

三、早讀形式的多樣化

利用不同形式的朗讀,既能滿足學習不同知識的需要,又能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為了避免學生在最基本的語音語調方面出現錯誤,對于重要的句子或語段,教師可以親自領讀,或讓學生跟錄音朗讀,學生通過反復跟讀模仿,直到完全熟練。為了提高一個班集體的朗讀水平,在領讀的同時可以采用齊讀的方式,讓每個學生都能讀準確、讀好、讀出美感。這樣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讓他們在朗讀中得到美的享受。在朗讀過程中需要注意及時糾正錯誤的發音。自由朗讀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朗讀的能力和控制語速語調的能力。在朗讀之前先確定朗讀的目標,這樣能快速有效地完成任務。還可以分組朗讀,互相監督、互相帶動,提高朗讀的效率。在個人之間,小組之間,我們還可以開展朗讀比賽,看誰讀得又快又好,對于讀得好的同學們可以給予獎勵,以此提高他們的朗讀積極性,讓他們既感到有興趣又想積極展示自我。我們還可以利用早讀課進行一些朗讀游戲,如單詞接龍(要求用上一個單詞的最后一個字母再組一個新單詞如:gentle―enter―read--daughter...)。這種趣味游戲的加入,變讀為玩,在形式多樣的游戲中訓練學生的語感, 在玩中不斷提高英語水平。

四、加強早讀效果的反饋

對于朗讀的內容,我們要及時反饋,保證早讀課的質量。很多學生并沒有自我檢查的意識,對于早讀課上到底收獲了什么,自己也不知道。這時,就可以采用抽查的方式,時間可選在早讀課臨近結束時,也可以利用課外的時間。抽查要選取不同層次的學生,注意優差兼顧,難易適中。比如讓基礎稍差的學生朗讀單詞、短語、句子等;成績中等的學生可以聽寫單詞、短語或句子;成績優秀的學生背誦或復述課文。對于沒有完成當天早讀課要求的學生,必須要采取相應的懲罰措施,責令其限期“達標”,并及時檢查。讓早讀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效果。

五、加強早讀課的管理

第11篇

【關鍵詞】中國當代小說;英譯與傳播;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I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1-0283-01

近年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我國當代優秀小說通過翻譯也逐漸被世界各地的讀者所熟悉。伴隨著我國小說英譯的迅速發展,對外傳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

一、中國當代小說英譯與傳播遭遇的困境

(一)翻譯語言的表現力不足。翻譯不僅是簡單將文字語言進行轉換,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個文化交流的機會,不恰當的翻譯會成為中文小說走向世界的瓶頸。優秀的中文小說不僅表現在出色的劇情架構上,更重要的是深厚的文字表達功底和優美的語言描寫。優秀的作品只有遇上同樣優秀的譯者才能展現其魅力。一旦譯者理解力不夠,在翻譯時容易將文章一些美妙和精華部分當作廢話直接刪減,導致原作的故事吸引力和語言表現力大打折扣。同時,漢語中的人名和地名等一些固有名詞經常都包含深刻意蘊,對于這些文化名詞意義的正確把握以及合適翻譯對于完整再現中文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架構都發揮著重要作用,但這對于譯者的要求極高,是當今中文小說英譯中的普遍難題。

(二)小說翻譯的評論與推介不夠。小說傳播過程中除了作者與翻譯者,還有一個重要的主體是讀者,他們的反饋是一部小說翻譯是否成功的重要標準之一。一方面中文小說翻譯過程中往往只注重對于小說本身的翻譯是否完整,翻譯者往往只從小說本身出發,對于讀者的反饋并不特別重視。另一方面作者和翻譯工作者的的意見往往比較好收集,便于出版社的編纂,而讀者反饋較為零散,收集也較為困難,因此相關研究也少之又少。事實上,翻譯評論在中文小說的傳播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讀者的評論能夠成就或毀掉一部作品。除此之外,獲得西方國家出版機構與出版社的認可也同樣重要。中文小說在西方一般都由專門的學術機構進行出版,這使得中文小說傳播的渠道變窄,只能被劃分到學術專業領域。普通讀者往往對這類出版物的興趣不大,商業出版社對于沒有銷量的作品也不會重視,中國當代小說對外傳播的影響力也大打折扣[1]。

(三)中國當代小說自身創作問題。由于我國和西方國家在社會背景、意識形態以及經濟發展狀況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中文小說在英語世界并不易被接受。長期以來,我國許多小說家不懂外語,在進行小說創造時沒有國際性思維,寫作也缺乏國際性視野,很難融入西方國家的欣賞行列。

除了寫作思維和思想觀念上的巨大差異,寫作習慣也大有不同。以小說開篇為例,中文小說一般講究循序漸進,在小說開篇時一般不會進行太過具體的描寫,大多是對背景進行闡述,開啟全文故事的基調。西方讀者往往注重小說的開篇描寫,以此來決定這本小說是否值得閱讀,因此中文小說的寫作方式在西方倍加冷落。

二、中國當代小說“走出去”對策分析

(一)鼓勵中外合譯,選擇恰當的翻譯語言。翻譯工作者的作用不容忽視,在翻譯模式方面鼓勵中外譯者合譯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原作的原汁原味。一般而言,譯者往往是將其他文字翻譯成自己的母語,也就是說由外文譯者將中文翻譯成英文,只有他們才更為了解西方讀者的思維和興趣愛好,但他們對原著的情感把握有時會出現偏差,因此中外合譯能夠將中西之間差距最小化,更加還原原著。同時,在翻譯過程中恰當借用西方名言名句能夠引發西方讀者的共鳴,消除讀者的抵觸心理。中文小說通過類比西方小說進行翻譯也往往能夠產生驚喜。

(二)小說創作應更加注重自身品質,保持個性特色。中國當代小說作品本身是否優秀是其能否走向西方國家的重要因素,優秀的小說才能夠成為經典,很多中國古典優秀小說在英語世界的影響力增強就說明了這一點。小說翻譯工作者一般而言只會選擇一些優秀的作品進行翻譯,若想走出去,當代小說家創造作品應更加用心。[2]同時,當今中國小說的格局已不再是西方國家熟悉的充滿東方特色的創作思維,如果我們一味只求迎合西方國家所熟悉的“東方味道”,也只會被英語世界無情拋棄。我國當代小說所展現的對當代社會的獨特認識正是我們應該保留的。中國當代小說如果能夠一直堅守自己的獨特風格,終有一天也能夠被更多的西方讀者所認可。

參考文獻:

[1]王穎沖,王克非.現當代中文小說譯入、譯出的考察與比較[J].中國翻譯,2014,(02):33-38+127.

[2]崔艷秋.八十年代以來中國現當代小說在美國的譯介與傳播[D].吉林大學,2014.

作者簡介:

第12篇

[關鍵詞] 廣告英語 辭格 文本呼喚功能 翻譯策略

廣告主要靠語言、畫面、音響等吸引和打動消費者,而語言則是廣告的主要表現形式。廣告語言往往引人入勝、說服力強,大量使用修辭格如擬人、仿擬、雙關等,使人感到幽默中見睿智,平淡中顯新奇。廣告語言形式上行文工整、對仗押韻、節奏感強、瑯瑯上口、出奇制勝等,可收到令人耳目一新、別具一格、耐人尋味、經久難忘的效果。廣告語言具有吸引力(attractive-catch the reader’s attention)、創造力(creative-project an image)、說服力(persuasive-urge the reader to act)和影響力(impressive-produce an impact)等特點。廣告創作是一門綜合性藝術,集社會學、美學、心理學、市場營銷學、文學、語言學等于一身。廣告要利用推銷原理寫出雅俗共賞、生動有趣的文字,要具有特殊的感染力,能在瞬間吸引消費者注意,刺激其購買欲望,最終促成購買行為。為達到廣告的注意、記憶價值,廣告人在遣詞造句上盡量標新立異,常用各種辭格,增強廣告文本的語用功能。

一、修辭在廣告英語中的運用

1.擬人(personification)

把所宣傳的商品人格化,賦予人的情感、思維和形象,讀起來具有親切感,從而使你感到不是在閱讀廣告,而是在與老朋友交談。廣告中運用擬人,既可以強調商品的功能和特性,又能增加廣告的可讀性(readability)。

Fashion lives here. 激情在這里燃燒。

這是2006年第20屆都靈冬奧會的主題宣傳口號,也是一則成功運用擬人辭格的廣告范例。此口號出現在都靈冬奧會的所有展臺、出版物、宣傳活動、部門通信、所有比賽場地和設施中。Fashion lives here明確而簡潔地表達了本屆冬奧會的精神和價值,向世人展示了意大利人付諸每項行動的巨大熱情。作為主題口號,它充分體現了“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堪稱奧運史上的一句經典主題口號。其中passion本身不能lives,但廣告人巧用擬人,蘊涵豐富,令人聯想無限。激情,意大利人的激情就在這里――都靈冬奧會的各個角落燃燒!

2.仿擬(parody)

仿擬是廣告中常用的辭格。眾所周知,成語、名句、諺語的結構、用詞和使用場合都是相對固定的,但有時很多廣告人故意張冠李戴或移花接木,借成語、名句、諺語原來的結構或含義誘發消費者的聯想,詼諧成趣,耐人尋味,造成特殊效果。

A Mars a day keeps you work, rest and play.每天一顆“火星”,讓你萬事稱心。這是巧克力糖的廣告,其成功之處在于針對兒童的特點,巧妙地套用了英語中家喻戶曉的諺語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和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the Jack a dull boy。整句口號的弦外之音即巧克力功效非凡,每天一塊保健又益智。這給吃巧克力的小孩提供了正當理由。廣告口號押韻,節奏感強,瑯瑯上口,適合口邊傳誦,無疑會促進銷售。

3.反復(repetition)

為加深印象、突出主體、展現情感等,廣告人常用反復辭格。廣告中反復的部分可是商品的名稱,也可是能夠闡釋產品特點的關鍵詞、句子。

Reliably Solid, Solidly Reliable.安如磐石,磐石之安/牢靠堅實,堅實牢靠。這則汽車廣告十分奇特,它不是簡單的反復,而是通過改變詞性和顛倒詞序,造成特殊效果。讀完后,Solid, Reliable; Reliable, Solid似乎仍不絕于耳。

4.頭韻(alliteration)

頭韻是英美詩歌中常用的辭格。這種押韻的技巧在廣告中也有所體現,特別是頭韻,讀起來朗朗上口、音韻優美。Health, Humor & Happiness…Gifts we’d love to give.除了健康,幽默,快樂,我們別無所求。這則報紙廣告中,Health, Humor, Happiness三個詞都以“H”開頭,節奏感強,讀起來朗朗上口,音韻優美,同時簡明了該報紙的核心。

5.雙關(pun)

廣告英語中大量運用雙關辭格。由于英漢文化差異,兩種語言中的雙關很難相互理解。廣告英語抓住了品牌的特點以及運用高超的語言技巧,使雙關大有用武之地。

Spoil yourself and not your figure.盡情享受,美麗無窮。這是Weight-Watcher冰淇淋的廣告標題。句中的spoil一詞多義。spoil yourself意為enjoy yourself to heart’s content(盡興);而not (spoil) your figure則為not damage your figure(不會破壞體形)。這種冰淇淋是專為節食減肥者生產的。該廣告巧妙運用一語雙關,使減肥者在輕松幽默的語氣中很自然地接受該廣告并會產生購買欲。

6.夸張(hyperbole)

為宣傳商品,在消費者心中樹立起形象,廣告語難免要言過其實。因而廣告語言中夸張的使用很普遍。而夸張要運用得當,就要把握好一個“度”,盡量接近事實地有效描繪所宣傳的商品。

If you’re looking for the place that has everything, there’s only one place to visit. And that’s New York. It’s a whole world in a city.不游世界不死心,不到紐約非好漢。此旅游廣告旨在誘導人們到紐約游玩,除了紐約你別無選擇:游遍紐約,就等于周游了全世界。雖然有些夸張,但卻吸引住人們的注意力,并產生去紐約的渴望與向往。

當然,廣告的夸張無非是為了強調商品的特征,加深消費者對商品的印象。因而,廣告人常用一些形容詞或副詞的最高級most, best, finest, richest, only等增強廣告效果。

7.明喻(simile)

明喻常用來表示本體和喻體之間的相似性,從而道出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關聯性。廣告語言中運用明喻,能使消費者在了解、熟悉商品同時,更形象地體現所宣傳商品的具體性、翔實性,讀起來頗為親切,易為大眾接受。

Light as a breeze, soft as a cloud.輕若風,柔若云。此服裝廣告中運用了兩個明喻,把衣服的質地感和穿著的舒適感體現出來了,使廣告的魅力倍增。

8.隱喻(metaphor)

隱喻是明喻的隱含形式,主要區別在于隱喻無明顯的喻詞(as、like),但從中也能了解到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性及其蘊含的形象性。隱喻辭格的使用,增強了廣告語言的美感和力度。

Kodak is Olympic color.精彩奧林匹克,盡在柯達一刻。這則柯達彩色膠卷為1988漢城奧運會所作的廣告中,運用了隱喻。該句簡短,卻包含著豐富的內涵。它將柯達彩卷與奧林匹克運動相比:柯達能夠反映運動場上那角逐激烈的畫面;柯達能夠捕捉運動場上瞬息萬變、力與美的精彩一刻;柯達能夠體現奧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強”的精神。

9.借代(metonymy)

廣告英語常用借代。但借代的本體往往不出現,只有與其相關聯的喻體。因而就抓住了消費者的思緒和注意力,促其經過一番思考、咀嚼之后,獲得驚奇、意想不到的印象。

The most sensational place to wear satin on your lips.絲般口紅,絲般滑柔,絕妙其中。這則推銷口紅廣告中,廣告人借絲綢satin和口紅lipstick的相似之處,使用了借代。擦上此口紅,恰似穿上了光滑順柔、細薄透亮的絲綢一般。女士們有誰不為之動心呢?

10.對比(antithesis)

對比注重的是內容。廣告中的對比利用了詞義間的相反或相對照以突出品牌和商品。

Cancer is often curable. The fear of cancer is often fatal.癌癥不可怕,恐癌才可怕。這則美國癌癥協會的公益廣告中運用了對比:告誡人們癌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害怕癌癥。通過對比,號召人們要與癌癥作斗爭,一切都事在人為。

二、廣告英語修辭的翻譯策略

關于廣告的翻譯,無論從至今影響仍然深遠的嚴復“信、達、雅”三字翻譯標準,還是從時下學界公認的“忠實、通順”翻譯原則出發,可梳理出廣告翻譯的基本策略。

1.異化策略

異化翻譯(foreignization)是相對于歸化翻譯(domestication)而言的。兩者是翻譯策略。直譯和意譯是翻譯方法。兩者不在一個層面上,前者指導后者。兩者很容易混淆。如孫致禮認為:“異化大致相當于直譯,歸化大致相當于意譯”。張美芳認為:歸化和異化“所蘊涵的概念實際上與我國傳統上所說的‘直譯’和‘意譯’的概念大同小異”。但筆者贊成郭建中提出的異化和歸化“兩者永遠共存,誰也代替不了誰”的觀點。其實,異化就是偏離本土主流價值觀,保留原文的語言和文化差異。歸化則是遵守目標語言文化當前的主流價值觀,公然對原文采用保守的同化手段,使其迎合本土的典律(canon)、出版潮流和政治需求。

異化翻譯策略指導下的直譯是指“把原來語言的語言結構轉換為譯文語言中最近似的對應結構,但詞匯則依然一一對譯,不考慮上下文”。因而異化策略較多地保留了原語的句式結構和表達方式,較少考慮譯語受眾的閱讀習慣和理解方式,在廣告翻譯中也多有體現。麥當勞(McDonald’s)的廣告Every time a good time運用了雙關修辭格,可譯為“時時刻刻歡聚歡笑”。即將舉行的北京第29屆夏季奧運會的主題口號“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同樣采用了異化策略翻譯為One World, One Dream,既符合團結拼搏、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又采用了排偶辭格,結構緊湊,節奏感強,易記易讀,瑯瑯上口。

2.歸化策略

歸化翻譯策略指導下的意譯通常指取原文內容而舍棄其形式,是一種經過消化后的“語內翻譯”,容許譯者有一定的創造性,但原文的基本信息應該保留。其實,大量廣告語的翻譯就采用了歸化策略。果品廣告You’ll go nuts for the nuts you get in Nux (納克斯堅果讓你愛不釋手)。go nuts一語雙關,字面意義是“去買堅果”,又作為習語意思是“瘋狂、發瘋”。雙關辭格的運用表明了納克斯堅果對人們的吸引力是無法抗拒的。

3.套用策略

套用策略就是套用譯語中現成的流傳久遠的成語、名言、諺語等。推銷的廣告標題“I’ll do a lot for love, but I’m not ready to die for it.”仿用匈牙利詩人的名句“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翻譯成“情愛誠消魂,生命價更高!”。糧油公司廣告Tasting Is Believing套用了英語諺語“Seeing Is Believing” 翻譯成“百聞不如一嘗”。

4.四字結構策略

四字結構翻譯策略主要是針對廣告用語的英譯漢。漢語廣告較多使用四字結構,節奏感強,讀起來瑯瑯上口,便于記憶。某復印機廣告It’s simple. It’s versatile. It’s fast. It’s intelligent. It’s powerful. It’s everything a copier philosophy should be。譯文:操作簡單,用途廣泛,復印迅速,圖文清晰,功能齊全,名符其實。此廣告是由六個結構相似并含有反復修辭格的平行單句組成,各單句的主語、系動詞相同,整個廣告篇章文字工整、節奏感強、順暢達意。翻譯時即采取了漢語中慣用的四字結構策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利川市| 诸暨市| 原阳县| 运城市| 峨眉山市| 东台市| 饶阳县| 三门县| 新野县| 新邵县| 临沧市| 中江县| 建水县| 天柱县| 北流市| 武陟县| 徐闻县| 龙州县| 岳阳市| 双鸭山市| 江源县| 调兵山市| 山东省| 收藏| 通渭县| 安岳县| 榕江县| 宿州市| 崇文区| 汉川市| 苏尼特右旗| 汕头市| 黄浦区| 垫江县| 柘荣县| 昌江| 瓮安县| 苏尼特左旗| 温宿县| 西平县| 浮山县|